班主任轉化后進生總結范文(通用3篇)
班主任轉化后進生總結范文 篇1
后進生的轉化工作,不僅關系到人才的培養,而且直接影響整個社會和國家的發展。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轉化后進生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課題。那么,怎樣才能“對癥下藥”,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呢?
一、分析后進生形成的原因,是轉化后進生的基礎
后進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了解后進生形成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后進生形成的原因有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家庭環境好,不愁吃穿,嬌生慣養,父母放任自流或父母外出打工無人管教:
二是弱能力型的后進生,即接受能力不強,聽不懂教師的講課,難以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
三是行為習慣不良,表現為惹是生非,搞惡作劇,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好動、貪玩,經常拖欠作業,學習自覺性差;
四是品德不良,有小偷小摸與破壞公物的行為,常與社會上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
五是教師的教育教學方法不當,與學生的關系不和諧,導致部分后進生越來越差。
傳統的課堂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在課堂上說的少、練的少。表現的機會更少。久而久之,后進生就產生一種不敢表現自己和不敢積極主動地想辦法解決問題的畏懼心理。有部分后進生還形成了對其他同學的發言不作深層次思考,不去尋求其他答案或解法的從眾心理和一切難題依靠教師的崇敬心理,長此以往,后進生更“后進”。所以,教師要改進教學方法,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示范作用,又要留給學生合作交流、獨立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在觀察、實踐、猜想、分析、整理的過程中,積極自主參與、思考、探索,敢于表現自我。教師只有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才能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是轉化后進生的關鍵
對待后進生要與對待優等生一樣,對他們不歧視、不疏遠,要關懷他們、親近他們,用博大的胸懷去容納他們,與他們促膝談心,交流感情。針對后進生的形成原因,分清其主流和支流,注意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哪怕是微小的閃光點都要及時表揚與鼓勵,堅定他們的自信心和樂觀向上的精神。不斷完善自我。對他們的消極因素要掌握時機,因勢利導,避免簡單、粗暴的訓斥。防止他們產生逆反心理。教師對待后進生要像醫生對待患者一樣,要倍加關心,尊重、體貼他們。教師應以全面細致的愛護之情,一視同仁的尊重之感,有效地觸動后進生的心靈。
如xx同學是一個非常聰明的男生,可期中考試各科成績均在45分上下,學習不努力、不認真,調皮打架,是出了名的“撓頭生”。對此,我想了很多辦法,如找他談話、幫他補習功課等,使他逐步樹立信心。在課堂上只要他答對一道思考題,我就不失時機地給予表揚、鼓勵,使他漸漸產生學習興趣,最后學習成績慢慢上來了。隨著學習興趣的提高,以前打架、罵人等一些不良行為也漸漸改掉了。后來他深有感觸地對我說:“是老師的愛心,使我由一個后進生轉變成品學兼優的學生。當年要是老師您放任不管或者方法簡單粗暴的話,也許當時自己就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了,也就不會有今天了。”
三、愛是轉化后進生行之有效的保證
教師的愛應該是誠摯的、公正的、無私的。皮格馬利翁效應表明:“只要是常人,如果受到教師的關心、幫助、熱愛,那么他就會有所發展。”這一科學論斷告訴我們,教育不能僅限于尖子生,而是要面向全體學生,相信他們都能成為有用之才。然而,在有些教師的眼里,可造之才只有少數幾個學習尖子,至于那些成績不佳所謂的后進生是“朽木不可雕也”。這種可怕的偏見必然會造成只重視和培養少數拔尖生,忽視與放棄大多數后進生,形成少數和多數的隔閡,使多數學生成了“陪襯品”。這種做法不利于學生的發展,應該堅決摒棄。因此,教師要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有時甚至要偏愛后進生,努力發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給他們更多的關心和幫助。教師要以學生發展為原則,努力培養學生使之成為新世紀的有用人才。教師要注重與后進生的心理溝通,沒有感情是不行的。他們需要愛的甘露。所以,教師對后進生要入其心、動其情,學生才會信師道、聽師教,主動地從根本上轉變自己,建立起融洽、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總之,師愛是教書育人的基礎,是熱愛教育事業的具體化。讓我們都愛每一個后進生,把他們變成人人喜愛的學生,使之成為棟梁之才,為祖國的明天更加燦爛輝煌地展現他們的才華。
班主任轉化后進生總結范文 篇2
后進生是每個班級客觀存在的.,后進生轉化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班主任工作的成敗與否,尤其是畢業班。后進生是客觀存在的,他們在學校受教育的權力也應該和優等生是同等的,然而他們的發展卻由于內外因素的影響,內在的潛力得不到充分施展,常常受到壓抑或限制,長此以往,班級兩級分化嚴重,后進生數量遞增。那么如何轉化后進生,讓他們也能在班級體中自由、充分的發展,將成為我們每一名班主任工作的難點和重點。經過幾年時間的實踐、探索,使我得知,不管你今天所轉化的后進生進步了多少,只有你的教學方法、教學行為……你所提供的教育環境能夠讓后進生得到充分、自由的發展,那么你才是一個成功的班主任。
一、后進生的成因
1、家庭因素
農村家庭的家長通常有這樣一種想法,孩子送到學校有學校老師看著,往往對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不聞不問,使他在心理上感到孤獨和抑郁。父母對他的教育很少,很多事都由著他。這些使得該生形為散慢,自我約束力差。反映到學習上就是不努力,意志消沉,上課不認真聽講;自我要求不嚴,感情放松,學習松懈,把物質的刺激作為主要追求,這樣就易于產生各種不合乎小學生形為規范的行為。
2、學校因素
由于班級后進生較多,班主任在教育的過程中,容易產生消極情緒,方法簡單,以訓斥、請家長、停課、送學生處等為主要形式。或放任自流,完全不管;或管得過多、操之過急、要求過高。前者使學生無所顧忌,后者使學生感到失去信心和希望,結果造成他們的情緒逆反和產生更多的不良行為。
3、社會因素
后進生社會朋友較多,可以說他們所謂的那些“同學”、“朋友”是外界的誘因,社會的不良影響在這一過程中逐步滲入該生的主觀意識,并日漸增強。到了畢業班,學習壓力增加,也更加容易染上一些消極落后的思想。許多反面的東西,往往一拍即合,而且特別起作用。
4、自身主觀原因
后進生大多數不良行為是與其學習、生活、交往等活動緊密聯系的,是屬于思想認識問題。其實他的不好行為早已形成,在進入畢業班時仍未轉變。他貌似很懂事,但內心卻很幼稚,生理與心理發展很不平衡,使他易于行為沖動,易于受“朋友”引誘,在打擊和挫折面前易于失望和消沉等。到了五年級,由于學習壓力的不斷增大,從原先較為輕松的學習氛圍的狀態中變得相對的集中,壓力增大,無法排解,往往使不良行為有增無減。由于以上內因的存在,加上各種不良的外部影響,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逐步的潛移默化,就容易使他退步為“后進生”,而且越來越嚴重。
二、后進生的轉化
1、拉進距離,培養師生間感情。
我曾有段時間有感于后進生的學校生活,他們動不動就受到某些老師的訓斥、挖苦,還不時的受到其他同學的嘲笑。在其內心日漸形成與周圍對立的情緒,在學習上、交往上表現出一種孤僻的性格,這是造成他們學習遲遲不進的重要原因。古人云:“親其師而信其道。”要想改變他們,必須想方設法接近他們,多關心他們,使他們逐步消除對學習的恐懼和與老師、同學之間的隔閡,激發他們進行自我競爭的動機。為了更好地走進他們的世界,我也嘗試過一些方法。例如在放學回寢室的路上經常與后進生結伴而行,一路上我們拋開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界限,進行推心置腹地交談;生活中敞開心扉地去了解我們彼此之間在學校的學習、工作生活;有時我還特意安排他們到學校小店幫我買東西,并要求他們把這次實踐編成一題應用題來列式計算,完成得好的同學還會得到獎勵等,使他們從內心深處感覺到自己很有成就感,從而樹立了信心。學生的參與熱情很高,這樣一方面增加師生間的接觸,另一方面也鍛煉了他們數學知識靈活運用的水平,最終也拉近了我們師生之間的距離,增加了感情。
2、對癥下藥,有的放矢。
后進生群體雖然存在于每一個班集體中,但他們所存在的問題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每一名后進生的轉化工作都如同良醫用藥:要對癥下藥,做到藥到病除,也就是要找到他們所謂“后進”的病根。楊波每次考試成績總是排在班中的倒數幾位,平時不太愛說話,上課時總是一副六神無主的樣子,找他回答問題,又總是“玉”口難開,神情還表現的異常緊張。起初,我抽出課余時間把他和其他同學放在一起進行輔導,可是一段時間過后,發現卻無濟于事,沒有絲毫起色。在這“山窮水盡疑無路”之時,我偶然想到了他的“怯懦”、“孤僻”、“缺乏自信”不正是心理學中典型的抑郁癥嗎?頓時茅塞頓開,真有一種柳暗花明的感覺,從此,我不在對他進行多余的輔導。在課堂上,我有意無意的對他笑一笑;在他旁邊路過時,時常摸摸他的頭,很少問及他的學習,反而問問他的一些生活情況;批改作業時,在他的作業本上寫滿了鼓勵的評語。課后我又讓他去為我收作業、發作業,盡量讓他放松一些,漸漸地我發現他臉上的拘謹消除了,膽子也大了,也有自信了,與我的距離似乎也拉近了許多,平時總愛以一種信任和崇拜的目光瞅著我。終于有一天,在課堂上他輕輕的舉起了手,盡管舉得很低,但我看得出他充滿了自信,雖然他的那次發言有些不夠流暢,但我還是大力表揚了他,漸漸地他開始變得活潑開朗,成績也逐漸提高了。最終,使我得出了一個結論,對于后進生的轉化不可盲目,要尋求良方,因材施教。
3、尋找閃光點,樹立自信心。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說:“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而后進生往往得到的總是批評、否定,久而久之,使他們抬不起頭來,對學習徹底失去了信心。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再差的學生,也能找到他身上的優點,我們教育者應該長善救失,不能全盤否定,要善于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通過對其一方面的肯定,為他們樹立信心,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因勢利導,促使其全面發展。例如付宏達同學,學習成績一直偏差,平時又好動,老師和同學對他評價都不好,由此,他也有點破罐子破摔的感覺。但我發現他很喜歡體育運動,而且在一次我們班運動會的比賽中,他一直帶領我們班同學拼到最后,最終取得了比賽的勝利。這個平時不太受歡迎的同學,突然展露鋒芒。這不僅震撼了全班,更贏得了大家對他的尊重與敬佩!從那以后,他不再萎靡不振,妄自菲薄,學習成績也有了明顯的提高,勞動時也總是爭先恐后,后來我推選他為班干部,他更是干勁十足。接著我又在班里組織了跳繩比賽、歌詠比賽、課本劇比賽……讓那些后進生都發揮了各自的特長,讓他們重新審視了自己,也讓大家進一步了解他們,為他們在班中確立了威信。
4、理解信任,鼓勵進取,用心靈交流來感化。
每個孩子都有自尊的需要。當別人不理解、不信任他時,他的自尊心就會受到傷害,自身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就會受到嚴重的打擊。保護孩子的自尊,鼓勵其上進,應從對孩子的理解與信任做起,特別是那些自信心很弱的后進生,他們更需要理解信任,更需要愛的溫暖。教育學家夏丐尊說過:“教育不能沒有情感,沒有愛就如同池塘沒有水。沒有水就沒有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班上有個女生,因為膽子小,從來不愿說話。這讓她覺得自卑,特別是被老師提問或者跟老師說話時非常緊張,沒信心。平時我常找些事叫她幫忙,讓她當生活委員,找她談心,平時提問一些比較適當的問題。漸漸地她的膽子大了,不怯場了,也找到了自己的信心。面對大多數學生我經常采用的方法是通過日記的交流發現他們的喜、怒、哀、樂,從中受益很多,是一種很好的溝通方式。其實孩子的心是清純的,老師一個期望的眼神、一個贊許的微笑、一個鼓舞的手勢、一句關心的話語,都會勝過千叮萬囑。
5、反復提醒,反復激勵,以優帶差優差共進。
后進生的進步過程是曲折上升的,這一過程中充滿了反復。教師不管怎樣關心學生的學習,畢竟不可能總在其身邊隨時輔導,及時糾正。因此為了能使后進生真正達到進步的目的,學生間的幫助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我在座位編排調動時,總把較差的學生安排與較好的學生坐在一起。也許有人問:這樣一來難道不會影響優生嗎?不會!因為我在安排時,會跟優生說,是因為他學習成績好,所以請他幫助輔導同學。這對優生就有一個壓力和動力的作用,從而更加努力學習。而對于差生來說則效果更是明顯。后進生想一下子改掉自己的缺點是不可能的,其必須有一個自我戰勝的過程。任何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是一個曲折的過程,學生的成長也不例外。班主任要有樂觀的態度和反復抓、抓反復的思想準備。
6、家校溝通,形成合力。
學生受教育的主要環境是學校和家庭,施教育者主要是教師和家長,因而教師必須和家長保持密切的溝通和聯系,使之形成一股合力,才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只能是事倍功半!
總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后進生形成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因而其轉化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找準后進生之所以后進的原因,采取靈活多樣、因人而異的教育方式,并借助教育的合力,就一定能取得理想的轉化效果。
班主任轉化后進生總結范文 篇3
高三年級對學生來說是非常關鍵的一年,是學生人生的重要轉折點,所以在抓學生學習成績之余,轉變學生的思想尤為重要,如果班上存在的一些同學的厭學情緒若不能及時轉化,會嚴重影響班級的學習風氣,因此后進生轉化也成了高三年的當務之急。
經過一個學期的轉化,對后進生的轉化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為了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對后進生的轉化進行行之有效的措施,對本學期的后進生的轉化作以下的工作總結。
一、換位思考,走進學生的心靈。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必須了解每個學生的需要和興趣。要了解學生,就不能簡單地以課堂表現來進行評價,平時要處處留心、時時在意,及時觀察他們的細微變化,了解他們的個性形成的前因后果,及時與他們交流思想,只有這樣才能解決問題的根本。
現代社會強調溝通,而且只有愉悅的溝通才能刺激人們交流的欲望。我們老師應該經常和學生進行換位思考,既強調希望、成績和目標,又多關注、表揚和肯定學生的進步,將真誠的愛子之心、愛生之情溶于學生的生活之中,取得他們的尊重和信任,打開他們心靈的大門,使他們能夠愉快地接受批評教育,從而達到教育目的。
二、嘗試成功,喚醒學生的自尊心
蘇霍姆林斯基說:“喚起人實行自我教育,乃是一種真正的教育。”樹立起后進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是對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基礎。后進生并非一切不在乎,由于他們得不到父母、老師、同學的理解、同情和尊重,他們的內心是痛苦的,他們更渴望得到周圍人的尊重。所以在做后進生工作時,首先要滿足他們想獲得尊重的愿望。
學生一旦能夠進行自我約束、自我教育,內心世界達到和諧狀態,就用不著老師苦口婆心的教育了。但從中學生的成長規律來看,他們的自制力較弱,容易反復犯錯誤。結合這些特點,我們老師要反復抓,抓反復,先做到尊敬他們,多關注,多鼓勵,多一些正面評價,然后要求他們自律、自強,讓成功的體驗在學生的內心深處逐漸累積,進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對癥下藥,幫助同學戰勝自己
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個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每個人要進步,首先要戰勝的是自己的壞習慣,怎樣超越自我、戰勝自己呢?我曾經在班上就“在學習中,你最苦惱的是什么?”進行過一次調查。多數同學的答案竟是對學習沒有興趣,不懂學習方法。有人說,我認為讀高中用處不大,現在大學文憑都不怎么值錢;有人說,當老師叫我們自學時,對學什么,怎樣學,我一無所知;另一個說,即使自學,其效果也不好;還有人說,我就習慣聽老師講,但又覺得老師講的太枯燥,感覺很悶,所以盼望著下課,盼望著放假。看來問題出在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上,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來吧。
首先抓學習態度,培養學習的毅力。可以說,學生在物質方面貧窮的很少,可在精神方面貧窮的人就較多,他們沒有精神支柱,缺少鍥而不舍的精神,缺乏責任感,怕吃苦,遇到困難就退縮。針對以上情況,我就借用盧勤的“快樂人生三句話:太好了!我能行!你有困難嗎?我來幫助你!”來創造和諧的環境,請大家用好這三句話,用活這三句話,我要求的狀態是:不僅自己的內心世界和諧,還要班集體和諧。
其次引入時代活水,拓寬他們的視野。我們已經步入了信息時代,終身學習的時代,現代社會進步越來越快,競爭也越來越激烈,而部分同學還是在被動的情況下學習,這哪行呢?現代社會要求我們有獨立思維能力,能夠與時俱進。通過活動,我們拓寬了思維,邁出了超越自己的一小步,每天的一小步,積累起來就是一大步,只要天天進步,我們就能改變自己的習慣,改變自己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