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福建的旅游導(dǎo)游詞(通用7篇)
介紹福建的旅游導(dǎo)游詞 篇1
今天,我們來到了廈門胡里山炮臺。
胡里山炮臺位于廈門東南端海峽突出部,始建于清末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是我國東南沿海的戰(zhàn)略性海防炮臺。
胡里山炮臺由世界奇石陳列館、世界古代戰(zhàn)炮館、世界寶劍陳列館、古樹化石展示區(qū)和星球等五個部分組成。
胡里山炮臺的鎮(zhèn)山之寶分別是世界上最大的古炮王---克虜伯大炮、世界上最小的小炮---12世紀葡萄牙炮、世界上最奇怪的石頭---肉石。
一聽到這一消息,我的心里就癢癢的,迫不及待的飛奔過去,一看到克虜伯大炮,我就驚呆了!“哇!好大好大的大炮呀!”仿佛就像一頭巨鯨虎視眈眈的注視著前方。克虜伯大炮口徑280毫米,炮管長11.2米,凈重達86噸,仰角可達30°,有效射程19760米,炮彈3000米內(nèi)可穿透65.8公分的鋼板,每分鐘可發(fā)射1-2發(fā)炮彈。克虜伯大炮能打沉一艘航空母艦,那么,世界上最小的葡萄牙炮就能打死一只松鼠。
參觀完了克虜伯大炮,我就帶大家去世界古代戰(zhàn)炮陳列館看世界上最小的小炮---12世紀葡萄牙炮吧。
陳列館里有各種奇異的戰(zhàn)炮,比如說只有將軍才有的手炮,高級士兵才能用的荷蘭大炮。最奇特的是竟重0.18公斤,長度11公分,直徑2.4公分,口徑0.7公分大的葡萄牙炮,簡直就像一只小鳥。你說這小炮能打死人嗎?我想這是絕對不可能的,頂多也只能打死一只小松鼠。
寶劍陳列館里也非常好看,有青龍偃月刀、手叉、三節(jié)棍、鐵鞭和軒轅夏禹劍 ......
導(dǎo)游介紹說,如果你沒看到肉石的話,就算白來啦。聽了導(dǎo)游的話,我顧不上想,就急忙跑去看了。一到那里,我就看到了又瘦又干的豬肉,我想他們干嘛把這么惡心的豬肉放到這里。原來這就是傳說中的肉石,多逼真啊!
好啦,時間差不多啦,我們下一站再見。
介紹福建的旅游導(dǎo)游詞 篇2
連城山水價值連城!地處福建西部的連城縣的冠豸山不連崗以自高,不托勢而自遠,外直中虛,方圓四十里,它于1986年被評為福建省十佳風(fēng)景區(qū),1994年被確定為國家重點風(fēng)景名勝區(qū),并于20_年被評為國家首批AAAA級旅游區(qū),20_年被列入中國國家自然遺產(chǎn)名錄。冠豸山風(fēng)景區(qū)屬丹霞地貌,蒼玉峽逶迤而入,一石若懸,流泉從石間穿過,潺潺不斷,逾半山處,巨石之上立一松風(fēng)亭。半云亭筑在山間突出部,仰崖上古樹,郁郁蒼蒼,如在半天。至滴珠巖,高壁峭立,獨留一面,明代名儒黃公甫題刻“冠旨”兩字,字徑數(shù)尺,蒼勁雄健。旁有乾隆翰林朱陽鐫刻的“上游第一觀”五字,是為閩江、九龍江、汀江發(fā)源地之一的佐證。過滴珠巖為芳蘭谷,谷中蘭花香馨遠襲。南面是石園,為清朝林赤章讀書處,巖洞深邃,可容數(shù)十人,巖頂石花叢植,雨天水從五老峰崢淙瀉落,又名“天上來”。過修竹徑,越桃源澗,吞紅咽綠,上十余折,即為金字泉。金字泉邊有一水塘,名“清如許”,一線天倒映其中,成天地兩線,更添情趣。上有項南同志題寫的“萬峰朝斗”四個大字,過了一線天,便是“白云深處”,旁有仙人所鑿的玉女池,平日仙水盈池,民間傳說冠豸山五姐妹常在此沐浴,得一冰肌玉骨之身。在白云深處登五老峰,可眺望城區(qū)。靈芝峰下為靈芝庵,折北行至小半山,相傳唐歐陽仙曾在此煉丹。
“照天燭”從旁壑中拔地而起,絕無依傍,如紅燭高照,傲然燃空。照天燭旁邊為蓮花洞、五姐妹石。蓮花洞內(nèi)有石椅石桌。壽星巒上,石欄曲折,長壽亭傲然立于飛云樹影之中。旁有我國著名書法家羅丹篆寫的“人長壽”三字。冠豸山東南有石門湖,潭深壑淺,湖清山秀,酷似一塊翡翠鑲嵌在冠豸山的奇峰險壑之中。登艇游覽,山環(huán)水繞,沿途可欣賞“渴馬飲泉”、“大象戲水”、“猴猻撞鐘”、“三姐妹石”、“瘋僧戴帽”等勝景。冠豸山歷代留下許多摩崖石刻和樓臺亭閣及書院等人文景觀。今尚存半云亭、松風(fēng)亭、東山書院、修竹書院、靈芝庵等以及摩崖石刻40余處。最為珍貴的有林則徐登臨冠豸山,存于東山草堂的手書的橫匾“江左風(fēng)流”,清乾隆名士《四庫全書》總纂紀曉嵐,在任福建提督學(xué)院時題寫的“追步東山”的墨寶。
介紹福建的旅游導(dǎo)游詞 篇3
列位賓客,你們好!一起辛勤了!接待來到瑰麗的海濱都市--廈門,起首做個自我先容,我們開車的師傅姓陳,我是廈嶼觀光社的導(dǎo)游,姓吳,名!很榮興能成為你們的導(dǎo)游,為你們處事,但愿在我們相處的時刻里可以或許讓你們感想一份快樂!預(yù)祝各人可以或許玩得開心、吃得稱心、住得舒心、走得順心,同時也但愿我們的事變可以或許獲得列位的支持!
本日我們將去游覽胡里山炮臺景區(qū),他是一座海岸炮臺,原用來防止外來侵犯的,炮臺于1894年三月初八動工,1896年十一月初八完工,歷時二年九個月,占地面積1.3萬平方米,首要由炮臺、兵營、庫構(gòu)成,
廈門二十名景中稱“胡里炮王”由于炮臺現(xiàn)存放著一座天下最大的古海岸大炮,那他到底是什么樣的大炮呢?不妨此刻就與小吳一同前去,我們游覽這個景區(qū)的時刻為一個半小時。
此刻我們的車行駛在瑰麗的環(huán)島路上,列位賓客請往左邊看,這兒的草地上有效石料砌成的曲譜,不知道有沒有伴侶可以或許猜它是什么曲譜呢?他就是鐘立民作曲,張黎、紅署作詞的《鼓浪嶼之波》的五線譜,全長250米,在這兒呈現(xiàn)這么長的樂符,讓環(huán)島路增加了生命的靈性。此刻我給各人唱一段《鼓浪嶼之波》,本人唱得欠好!假若有機遇,各人不煩到我們的菽莊花圃里的鋼琴博物館里的事戀職員用鋼琴彈奏的《鼓浪嶼之波》必然會有一小的收成的。
此刻車子進入停車場,請各人等師傅把車停穩(wěn)后再下車,記著我們的車牌號是閩D88888,好了,車停好了,各人帶上珍貴物品,其他的行禮可以放在車上,此刻我們將要進入胡里山炮臺去寓目胡里炮王。
列位賓客,進入大門,站在大榕樹下,我們可以看到前面有兩個大門,大門上寫著“奮武”、“震威”,在兩門撲面是由福建工藝美校蔡志強老師創(chuàng)作的大型《民族魂》壁雕,示意了從舊中國到新中國的萬里海防,從“刀槍入庫”到奮武震威,抗擊侵犯者,氣魄恢宏、立意明了,是一幅很好的佳作。
此刻我們走進“奮武”門,列位賓客,請看這塊表示圖,這就是整個炮臺的表示圖,這兒首要分成兩個部份,一個是榮光寶藏館,一個是炮臺,這個榮光寶藏館,一共分為五個展館,別離是古代寶劍、古代戰(zhàn)炮、古代火槍、天下奇石、古樹化石展館,這是張榮光老師的先世歷七代近220_年從天下各地征集來的,有極高的文史代價和藝術(shù)瀏覽代價,個中有很是仿真的肉石,就像我們菜市場里看到的三層肉,各人等一會兒必然要去看看,尚有,天下上最小的炮,僅十一厘米長!那么,我們本日來此最首要的呢,照舊去看這個天下上最早、最大、最完備生涯在原址的古海岸大炮,等會兒我會留給各人一些時刻旅行榮光寶藏館,那么,我們此刻往前走!
我們將從這兒上去,這旁邊的門是炮臺的地道,可以互通的,等會兒去看完大炮下來,你們就從這扇門走進去,這樣可以完備把整個榮光寶藏館游覽一遍,好了,此刻我們將前去炮臺,1841年英帝國主義動員戰(zhàn)爭,廈門海岸守軍與侵犯軍睜開了劇烈的炮戰(zhàn)。昔時,東從黃厝、西至鳥空園沿海一線,筑有白石、胡里山、磐石等9座海岸炮臺,英國人稱它為“長列炮臺”,當英軍入侵時,守軍一齊發(fā)炮轟擊仇人,打得英軍狼狽萬狀,但岸炮只能直射一個偏向,不能旋轉(zhuǎn)多角度放炮,英軍看出此缺陷后,繞過射擊偏向,在白石炮臺四面登岸,打破防地,從死后射擊清軍,守軍只好走下炮臺,揀起石頭與英軍拼搏到底,終因力氣懸殊,所有壯烈捐軀,廈門以后淪陷,英國侵犯軍搶走了部門大炮,搶不走的就毀掉,有的推入海中,至今在這一帶還能打撈到昔時的。
戰(zhàn)爭后,廈門軍民為固定海防,在光緒二十年(1894年)三月初八開工,制作了此刻的炮臺,各人看,這就是我們所提到的胡里炮王,昔時建成這個炮臺后便安裝了兩門能360度旋轉(zhuǎn)的德國克虜伯兵工場制造的大鋼炮,昔時這大炮每門的出廠價是八萬兩白銀,從德國運至閩江口每門炮花了2萬兩白銀,從閩江口再運至胡里山,兩門炮一共用了1.5萬兩白銀,這整個炮臺的建樹耗費了8.7萬兩白銀,算一算,這兩門炮一共耗費30.2萬兩白銀,每門炮的耗費是15.1萬兩白銀。各人看這大炮,他的長度是13.13米,重50噸,口徑28厘米,射程1萬6千米,
這是現(xiàn)存天下上最大的古海岸炮,已列入“吉尼斯天下記錄”,列位賓客各人看,原本這兒是有對象兩座大炮的,可是此刻呢,各人只能望見東炮了,為什么呢?在1958年“大煉鋼鐵行為”中,這兒的西炮以八分錢一斤的價格買給煉鋼廠煉鋼了,還好其時市委書記聽見匆匆避免,東炮得以保存下。此刻提及有點讓人認為心痛。在大炮的旁邊有一個水池,這個水池是做什么用的呢?聽說是由于這大炮每發(fā)一門后就要冷卻三異常鐘,而這個水池就是放其降溫用的。各人再看,這兒的地板是不是有些與眾差異,它是由漳樹汁、糯米、石灰與砂料拌均夯成的,地質(zhì)很是堅固,在實戰(zhàn)中不會崩起土塊傷到人。
我們此刻往里走一些,站在這個古炮臺上,遙望海天,必然會思路聯(lián)翩,這是“望歸臺”,在這兒我們可以看到,大擔、二擔島離這兒的間隔不外4000多米,但卻不能往來,可謂是“長空有月照中國臺灣,浩海無瞧宜三通”但愿我們的兩岸可以或許早日回歸我們故國的器量。
此刻各人可以去旅行榮光寶藏館,此刻是下戰(zhàn)書五點鐘,一會兒五點二異常后回車上薈萃。本日的游覽到此竣事,看過了這個天下最大、最小的古炮,尚有那傳神的肉石,這些能給你們留下些什么回想呢?我們即將疏散,全國沒有不散的宴席,接待列位有機遇下次再帶上你們的親友摯友讓我們再次相聚廈門、相聚來日誥日柔美的將來!感謝列位對我事變的支持與信賴!感謝!再會!
介紹福建的旅游導(dǎo)游詞 篇4
歡迎來到美麗的“榕城”福州,我是鼓山旅行社導(dǎo)游洪澤安.
鼓山位于福州市東郊、閩江北岸,離市中心區(qū)約8公里,是福州市最著名的風(fēng)景區(qū).鼓山并不算高,最高峰海拔925米,但是山勢迥異,景色清幽,引人入勝.鼓山的一大特點是摩崖題刻,其中不少是歷代名人的,有著很高的文物價值.南宋著名理學(xué)家朱熹也在鼓山留下了字跡.在大頂峰石上刻有“天風(fēng)海濤”四個大字,即為朱熹所書.朱熹還寫了一字徑達四米的“壽”字刻在喝水巖石壁上.鼓山刻石,上起北宋,下迄清代以至當代,前后延續(xù)近千年,內(nèi)容豐富,是福建古代石刻最多最集中的地點,堪稱福州碑林.
朋友們,由于時間有限,還有很多景點沒看到.希望大家有機會再到鼓山來,聽那故事,看那美景,再度分享快樂的時光!
介紹福建的旅游導(dǎo)游詞 篇5
各位團友,早上好!首先歡迎大家來到“榕城”福州,我是旅行社的導(dǎo)游員,今天我們將共同游覽鼓山涌泉寺。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來到了鼓山的停車場,請大家隨我下車,代好自己的貴重物品,也請記住我們的車號為閩D。我們在這里游覽的時間約為2個小時,請大家11:00上車。
各位團友,我們今天要參觀的鼓山是福州歷史文化悠久的名山,相傳峰頂有一塊巨石,形狀象鼓,每當風(fēng)雨交加,石頭傳出如鼓的聲音。鼓山因此得名。這在1600多年前的《遷城記》一書中,就有“左旗右鼓,全閩兩絕”的說法。
鼓山海拔高度1004米。而我們參觀的涌泉寺位于半山腰海拔650米處。涌泉寺距今已有1220xx年的歷史,是福州五大叢林之一。涌泉寺建筑主要以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為主體,寺內(nèi)有“三鐵”“三寶”,這“三鐵”“三寶”是什么呢?在游覽的過程中我將向大家一一介紹。好,各位團友,我們沿著這條小路,來到了鼓山的山門,請看石柱上的這一幅對聯(lián):“凈地何須掃,空門不用關(guān)”,這是一副名聯(lián),語意雙關(guān),大家請看,這山門建在山坡口,山風(fēng)直沖而來,能將落葉塵土吹得干干凈凈,無須人工清掃;到了夏秋季節(jié),臺風(fēng)頻頻,山門常被刮倒,干脆就不再設(shè)門,留下現(xiàn)在這個空門,而從它的寓意看,凈地指佛門凈地,纖塵不染,自然無須清掃;空指佛門四大皆空,信仰來去自由,自然不用關(guān)。這副對聯(lián)還是一副藏頭聯(lián),分別取“凈”“空”二字,是為紀念涌泉寺已故方丈凈空法師而題。
好,各位團友,現(xiàn)在讓我們?nèi)タ纯戳_漢泉吧。各位團友,現(xiàn)在我們看到這口泉池,是“羅漢泉”,相傳在建寺時,一住持和尚,夢到羅漢指點此處有泉眼,第二天,和尚們在此處挖掘,果然有清泉,于是眾僧為感謝羅漢贈泉,把此泉叫著羅漢泉,涌泉寺因此而得名。
好,各位團友,請大家轉(zhuǎn)過身來。現(xiàn)在在我們的正前方,看到“涌泉寺”這塊匾額,可是康熙皇帝親筆手書,字跡古樸,蒼勁有力。
各位團友,現(xiàn)在請大家暫時不要進入寺廟參觀,因為,我想給大家介紹我們左右兩旁的塔,現(xiàn)在請大家猜猜我們眼前這一對小巧玲瓏的塔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而塔在寺廟里面起到什么作用呢?
啊!您說是用木頭做的,您說石頭做的,您說是鐵做的,大家好像都沒有猜對呀,這一對塔呀是用陶土燒制而成的,他們距今可有900多年的歷史了。左邊這一座稱為“莊嚴劫千佛陶塔”,代表著過去佛燃燈佛。右邊一座稱“賢劫千佛陶塔”,代表著現(xiàn)在佛釋迦摩尼佛。兩座塔的顏色都是棕褐色,采用陶土分層燒制,砌疊而成,塔身施釉。塔高約7米,八角九層,塔壁塑有佛像1038尊。今天我們所看的陶土燒制塔是非常少有的。
大家看它的塔鈴有72個,也是用陶土精心燒制而成,每當清風(fēng)掠過,它都會發(fā)出悅耳的聲音,似乎是給我們送來平安的祝福。塔座上塑蓮瓣、舞獅、侏儒,并刻有銘文,記載建塔時間和工匠姓名等。兩塔原在福州南郊龍瑞院內(nèi),1972年遷至涌泉寺。現(xiàn)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這兩座樓閣式的陶塔,還是研究宋代建筑的實物佐證。塔在寺廟里起到什么作用呢?
其實寺廟與塔有著很深的淵源。塔,梵文卒堵坡,原為墳冢、圓丘的意思。在古印度,人們稱寺廟為塔廟(塔院)。寺廟是以塔為主,人們把一些德道的高僧的舍利及經(jīng)書存放于塔中。塔在寺廟被奉為吉祥的圣物,后來衍變?yōu)橐环N特有的宗教建筑。佛教傳入中國后,中華民族善于融化外來的文化,創(chuàng)造出富有民族物色的文化。作為佛法象征的塔,在佛教漢化的過程中,塔的形式就有了多樣性,有高的、矮的、胖的、瘦的、圓的、方的、鐵的、木的,塔的用途,由以前只貯藏舍利、象征佛法,擴大為功德、寄托、紀念,甚至做為海上航行的標識,以及與風(fēng)水有關(guān)的特殊建筑。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陶塔也是一個值得大家多多回昧的塔,這對宋代陶塔是今天我們參觀的涌泉寺的“三寶”之一,在這里給大家十五分鐘的照像時間,十五分鐘后我們將去參觀寺廟的“三鐵”和“三寶”中的另二寶!謝謝
介紹福建的旅游導(dǎo)游詞 篇6
涌泉寺位于鼓山之上,占地約1.7公頃,仍保持著明清的建筑風(fēng)格。寺依山偎谷,檻廊連綴,25座大小殿堂簇擁著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巨柱聳立,飛檐凌空,雄偉輝煌。殿內(nèi)釋迎牟尼三世佛不著梵服,只披漢裝,端坐其中;兩旁十八羅漢神態(tài)各異,“法相莊嚴”。在大殿后側(cè),有尊重約1.15噸的“三圣像”。像前有一張桑絲木制成的長桌,據(jù)說歷經(jīng)多次火劫,至今仍完好如初,被稱為鎮(zhèn)寺之寶。大殿內(nèi)外有許多橡聯(lián)佳句,如:“座上白云多,正丹風(fēng)浴時,蒼龍臥后;眼中滄海小,看七鯤東去,五虎南來。”等,皆為古寺歷史和環(huán)境的生動寫照。
大雄寶殿和圓通寶殿的天花板上彩繪艷麗奪目。其中,大雄寶殿有清光緒十三年(1882年)繪制的各種樣龍圖案129塊,丹頂鶴圖案86塊,另有麒麟、白馬、象、猿等圖案27塊。圓通寶殿有清光緒十三年(1882年)繪制的故事彩繪75幅。此外,還有清中國臺灣知府慶保和福州將軍慶霖兩兄弟同獻的巨匾“寶珞尊嚴”。殿中還保藏著幾十部明版錦裝的《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及明清的佛像、花瓶等。在大雄寶殿前兩側(cè)的鐘、鼓樓上懸掛有古鐘、鼓,其中重約2噸的金剛般若鐘上鑄有6372字金剛經(jīng),至今有300多年了。
在圓通寶殿西側(cè)有圣箭堂,俗稱“方丈”室。院中栽有兩雌一雄的鐵樹,開花時黃色大如絨球。據(jù)說鐵樹分別為閩王王審知和首任住持神曼手植。
鼓山涌泉寺最盛時,僧人曾達1500多人。香積廚仍保留有4口巨鍋,為宋朝時所制,距今有960多年。其中最大一口,一次可裝水20擔、下米5擔,真可謂是“千口之鍋”,養(yǎng)千人之眾。
涌泉寺分別于明永樂六年(1420xx年)及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兩度毀于大火,明崇禎七年(1634年)重建,到清代又幾次修建后,于1983年重修至今,如今的涌泉寺基本上保持了明清兩代的建筑風(fēng)格和布局。整座佛寺有大小殿堂25座,以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三大殿堂為主體、依著山勢層層上升、構(gòu)成完整的古代建筑組群。涌泉寺前兩側(cè)的兩座千佛陶塔,是北宋元豐五年(1082年)燒制的,左邊一座稱“莊嚴劫千佛陶塔”,右邊一座稱“賢劫千佛陶塔”,雙塔是用陶土分層燒制累疊而成,八角九層,高約7米左右。塔身細部為仿宋代木構(gòu)樓閣建筑風(fēng)格,兩座塔上各塑1038尊佛像,因而叫做千佛寶塔,八角塔檐另塑有僧人武將各36尊,懸掛陶制塔鈴72枝。塔座上塑蓮瓣、舞獅、侏儒,并刻有銘文,記載建塔時間和工匠姓名等。
涌泉寺曾為中國寺院的一所重要經(jīng)書出版機構(gòu),仍保留有明末清初及近代的各種雕板2萬多塊。寺內(nèi)的藏經(jīng)殿,存有古版印刷的各類佛經(jīng)9000部,計2.79萬多冊;手抄經(jīng)書200多冊;用血書寫的《大乘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657冊。其中引人注目的是17世紀鼓山住持道霈和尚著作《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疏論纂要》,共有120卷,分裝48冊,雕版2425塊。這是清康熙年間有代表性的佛學(xué)著作。涌泉寺從宋代起就刻經(jīng)、印經(jīng);清康熙間,成了全國出版經(jīng)書的重要場所。至今,寺內(nèi)還保存歷代佛經(jīng)雕版11375塊,堪稱一座佛經(jīng)的寶庫。
藏經(jīng)殿正中有一座釋迦如來靈牙舍利寶塔,塔中僅存三顆舍利子與佛牙。舍利子是佛門高僧精、氣、神的結(jié)合物,火化后遺留下的,會發(fā)光。在塔的背后安放著一尊緬甸送來的漢白玉臥佛象,佛身勻稱,體態(tài)安詳,作睡臥狀,據(jù)說這就是釋迦牟尼圓寂時的形態(tài)。
涌泉寺南側(cè)有回龍閣,羅漢臺、佛閣等,回龍閣前的放生池是北宋紹興年間(1131~1161年)開辟,元明兩代重開修繕,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砌池岸石欄。現(xiàn)放生池內(nèi)放養(yǎng)著上百只烏龜和紅鯉魚,最大的龜有上千年龜齡了。放生池內(nèi)還塑有一尊高大的滴水觀音菩薩石雕像,觀音手中圣水瓶可流出圣水。閣后有"蘭花圃","蘭花圃"3字匾額是1961年朱德所書。
介紹福建的旅游導(dǎo)游詞 篇7
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麗的“榕城”福州,我是旅行社導(dǎo)游。
福州有句古話“左旗右鼓,全閩二絕”,今天,我們就游覽這其中的一絕——鼓山。鼓山位于福州東南部,是我省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山,也是省級十佳風(fēng)景區(qū)之一。相傳峰頂有一巨石形狀象鼓,每當風(fēng)雨交加,雨水拍打在石頭上就會發(fā)出“咚咚”像敲鼓一樣的聲音,因此而名鼓山。還記得昨天我們在廈門鼓浪嶼看到的鼓浪石嗎?也是因為海浪拍打巖石發(fā)出“咚咚”的鼓聲而得名的。它們還真是“天設(shè)一對,地造一雙啊!南宋著名理學(xué)家朱熹在鼓山留下了“天風(fēng)海濤”的文壇佳話,林則徐也留下了“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的千古絕唱。自宋代以來歷代文人墨客在山上留下的摩崖石刻多達480多處,各種字體全有,琳瑯滿目,猶如一座天然石刻書法寶庫,被譽為“東南碑林”。
朋友們,現(xiàn)在讓我們進入這滿壁生輝的書法藝術(shù)殿堂去一飽眼福吧!看!洞口的“靈源深處”4個字是清代住山僧元賢所題,表面文意指示地名,而內(nèi)在深意卻是告訴后人,這一帶的題刻是前人心靈深處的感情抒發(fā),是高雅的文化殿堂的展現(xiàn)。
沿著陡峭的石階而下,大家可以看到周圍山勢迥異,景色清幽,仿佛到了人間仙境,世外桃源,來深吸一口氣,是不是有心曠神怡的感覺呢?
在靈源洞一帶最著名的摩崖題刻莫過于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蔡襄的手跡,看這“忘歸石”,這也是鼓山最早的石刻。蔡襄是福建仙游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書法家,在他任福州知府時,十分喜歡游玩鼓山,每每流連忘返。有一次,他流連山中美景忘了時間,待從一再催促,才知道天色已晚,于是寫了“忘歸石”,這3個字已表達自已依依不舍之情。如果待會兒哪位游客留連忘返,也找塊石頭留下墨寶,那可不行哦!
好了,現(xiàn)在我們在這塊巖壁上看到刻有三個大字,誰來念念?這位小朋友說太簡單了,是喝水的地方,還問怎么沒有水呢?其實啊,這個字不念喝水的喝,為什么呢?聽我給你們講個小故事:相傳古時涌泉寺開山祖師神晏法師在此誦經(jīng),嫌澗下泉水喧嘩,影響誦經(jīng),便大喝一聲止住流水,從此澗水改道東流,這里的溪澗也就干涸了。所以,這三個字念“喝水巖”。當然這只是民間傳說,其實這時的地形按地質(zhì)學(xué)上說是巖層斷裂帶,由于地殼運動,形成斷裂面,地表水沿斷裂面滲漏到地下去,當然就沒水了,而不是一個人能喝水倒流的。這里到底是有水好還是無水妙呢?歷代文人墨客在這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宋代文人徐錫之在他的石刻詩上闡明了觀點,看這塊石碑上寫到:“重巒復(fù)嶺鎖松關(guān),只欠泉聲入座間,我若當年待師側(cè),不教喝水過他山。”他認為此處重巒疊嶂,不可無水,當年要是他在,就會勸法師不要讓溪水改道。近代文學(xué)家郁達夫到此曾大發(fā)感慨,他說“怪他活潑源頭來,一去千年竟不回。”我們今日到此,不知大家是否有同感呢?但是,為了彌補這一大遺憾,不知哪位古賢別出心裁,在此石旁題刻“無水亦佳”,真令游客回眸一笑,意味無窮。
鼓山靈源洞一帶,石谷深邃,這是地貌上的谷中谷景觀。先賢們充分利用這里的石壁題詩刻字,使整個景觀得以完整地保留,為鼓山增色生輝!1982年春,劉海粟大師87歲高齡時游覽靈源洞,題了“勝于天竺”4個大字,贊美這里的風(fēng)景和碑林。
朋友們,由于時間有限,還有很多景點沒看到。希望大家有機會再到鼓山來,聽那沒聽完的故事,看那沒看完的美景,再度分享快樂的一刻!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