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的朱雀山導游詞2024(精選3篇)
吉林的朱雀山導游詞2024 篇1
玉皇閣坐落吉林省吉林市西北,是北山上最雄偉的古建筑。據記載,玉皇閣始建于公元一七七四年(清乾隆三十九年)。院落平面略呈長方形,布局嚴謹,有明顯的中軸對稱線。建筑物依地勢構筑,分為前低后高兩組,錯落有致。
玉皇閣前院由山門、鐘樓、鼓樓、祖師廟、觀音殿、老郎殿及胡仙堂組成。山門內兩側有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塑像。過了山門是一座木牌坊,上懸"天下第一江山"橫額。牌坊東側第一座是祖師廟,供奉釋、道、儒三教始祖,即如來佛、太上老君和孔子;第二座是觀音殿。牌坊西側第一座是老郎殿,供奉唱戲祖師唐明皇;第二座是胡仙堂。
后院由朵云殿及兩廂客房組成。朵云殿是正殿,高兩層。上層供奉玉皇大帝銅坐像,玉皇是總掌天道之神,道教奉為神界最高主宰。兩側伴侍的神像為千里眼及順風耳;墻壁上繪二十八宿彩像。下層供奉的是瓊宵、碧宵及云宵三宵娘神像。
玉皇閣雕梁畫棟,美奐美侖。
吉林的朱雀山導游詞2024 篇2
吉林市。這里物產豐富,風景美麗。春天的吉林草綠了,樹綠了,山綠了,水綠了!吉林就像一個綠色的海洋。就連鳥兒也飛回來沐浴在綠的春光里。魅力松花湖是夏天最好的避暑勝地。松花湖上有五虎島,臥龍灘......。湖岸山崖,野花竟放,充滿生機。在這里乘船出行,涼風習習,暑氣全消。
周圍群山綠意濃濃,環境十分寧靜,空氣格外新鮮。會使人感到特別舒暢。有幸還可能看到山中的野人參。真是“船行如野度,籬落似江村。”如詩如畫的龍潭山是秋天的神話。龍潭山真奇啊!各色的樹葉給他穿上了一件色彩斑斕的外衣,有紅色;有黃色;有綠色......。龍潭山真妙啊!風吹樹葉在為我們歌唱;活潑可愛的松鼠在為我們跳舞。讓游在其中的人們不禁想到“自古逢秋悲寂廖,我言秋日盛春朝。”的詩句。冬天的霧凇更不用說了。
你看"呼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一夜之間大自然煥然一新。把人們帶進霧凇奇景的世界。沿著那十里長堤,銀花怒放的垂柳掛滿了潔白晶瑩的霜花。江風吹拂,銀絲閃爍,天地白茫茫一片,猶如仙境。那瓊枝玉葉的楊柳婀娜多姿,銀花怒放的青松千姿百態,讓人目不暇接。□曾為吉林霧凇寫下“寒江雪柳,玉樹瓊花,名不虛傳”之句。美麗富饒的吉林啊!您真是一幅變化多端的圖畫。
吉林的朱雀山導游詞2024 篇3
從宜陽老城西行三十公里,到張午鄉程屋村西,再向南,沿著一條水泥路走大約兩華里就到了龍潭寺。
龍潭寺背依青山,面對洛水,坐落于一條峽谷的東坡之上,掩映于山色樹影之中。谷中溪水潺潺,從寺西流過,向北注入洛水。真是一個參禪靜修之地。
不知道是什么緣故,寺廟之外又建了一道紅磚圍墻,把整個龍潭寺圈了進去,以至于我們不能夠從真正的山門進入寺中,只能從東邊一個側門進入,通過一個凌亂的院落,來到寺中。和許多寺院格局一樣,自北向南依次是山門、大雄寶殿、寢殿。東邊一個跨院,是僧人起居的地方。寺中除房屋建筑是古跡外,雕塑、碑刻等大都是現代人的手筆。寺內冷冷清清,我們只見到兩個香客和一位居士,接待我們的是那位居士,他是洛陽人,退休后和老伴兒經常住在寺里,照顧已經九十多歲的老主持。我們幾個不禁感慨,像老人這樣真正不圖都市繁華并且一心向善的人真是太少了!
我們幾個,既不是香客,也不是研究佛教的學者,更不是想來佛門靜修,只不過是閑來無賴,偶一散心而已,這樣的地方也覺得無趣。香客告訴我們,后山有些景致不錯,于是我們就沿著溪流進山了。
我們從寺西山腰間的小路進山,山路崎嶇。眼望谷底,深約十數丈,亂石、清流、飛瀑、深潭相間。寺后二三百米處有一深潭,方圓不過數丈。遠遠看去,其水濃綠,平靜幽深。當地人說這就是黑龍潭,不知道有多深,天旱時來這兒祈雨,非常靈驗。我想龍潭寺之名大概緣于此潭吧。
再往前走,谷底抬高,溪流就在腳下了。溪水平靜清澈,水底碎石歷歷可見。順著溪流望去,正前方是一處絕壁,上有危巖突兀,怪柏倒掛。難道溪水大概是從崖下涌出來的嗎?
“快來看!前面有道瀑布!”走在前面已到崖下的西甫和國文大叫起來。轉過一個小山包,往右,果然有一道瀑布,猶如一條白練從數丈高的山崖上倒掛下來。疾馳而下的溪水嘩嘩作響,水沫飛濺,在下面堅硬的巖石上生生砸出一個水潭來!站在瀑布前面,抬頭仰望,著飛奔的溪水似乎是從天空傾瀉下來,此時才真正體會到“疑似銀河落九天”之妙!身臨如此佳境,著實讓我們幾個驚喜不已,我們禁不住又想一探溪水的源頭了。
從瀑布下攀巖而上,太困難了,我們只好爬上瀑布右側的小山包,然后再往下走來到瀑布的上面。原來上面還有兩道瀑布,只不過不像第一道那樣陡峭、那樣高。每一道瀑布下都有一個深潭,水從潭中溢出,成為下一個瀑布的源頭。
我們依舊逆水而上,溪水在山谷間蜿蜒蛇行,水底時不時有河蟹悠然游走,有的甚至爬到水邊,我們伸就可以抓到。隔一段就有一個小瀑布,下面一個水潭。瀑布姿態各異,有的水流石上,宛如石上曬紗;有的兩邊巨石如門,就像開門泄水;有的巖石突出,猶如龍口噴水。水潭呢,有的小如浴盆,有的整個占據谷底,當住我們前行的路,有時我們不得不從長滿荊棘的山坡上繞道前行。潭中水無論多深都清澈見底,有的潭中居然還有小魚怡然游動,讓我們不由懷疑起“水至清無魚”的古訓來。谷底石頭是最多的,有大如牛的,也有小如斗的,溪水就在石縫間穿梭前行。這兒的石頭也是最有特色的,它不是廋漏鄒透那樣的奇石,而是每一塊石上都有圖案,青色底上白色花紋格外醒目,有的像流云,有的像飛瀑,有的如游龍,有的似飛鳥、人物。毫不夸張,這里的任意一塊石頭放在公園里,就是一塊上好的園林石!
山谷之中除了我們再無他人,是那樣空曠寂寥,也不見鳥雀的蹤影。兩邊山坡上滿是荊棘,少有大樹,偶爾也有一片掛滿果實的野棗林。
看看表,進山已經有一個半鐘頭,我們早已精疲力盡了。路越來越難走,抬頭看看前面,山重水復,不知何處是盡頭,于是我們不再前行,稍事休息,按來路返回。盡管我們沒有找到溪水源頭,但我們都覺得盡興。盡興而歸當然不虛此行。
我們本來是慕龍潭寺之名而來,在寺內倒沒有多少收獲,無意在這山水間收獲了許多歡樂。觀一葉而知秋,窺一斑而知全豹,天下山水應該大多如此吧?如我們這樣困守一隅無力遠行的窮人,得此佳境,也足慰此生了。
返回至谷口,遇許多當地的孩子們,他們不懼秋水之寒,在水中奔跑嬉戲,是那樣開心。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我們幾個自然不敢以仁者智者自詡,不過這些徜徉于山水之間的孩子們成為大仁大智者,應該大有可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