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導游詞(精選20篇)
內蒙古導游詞 篇1
是的,今天由我給大家作沙漠之旅的導游,定會讓大家收獲驚人的喜悅。巴丹吉林沙漠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西部和額濟納旗東部一帶。東西長約270公里,南北寬約220公里,總面積為4.71萬平方公里,是中國的第三大沙漠、世界第四大沙漠。這里海拔一般在1200—1600米之間。作為沙漠世界最高峰,必魯圖沙峰海拔高度為1617米,相對高度500米,比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中的最高沙峰絕對高度高出70多米,號稱“金字塔沙山”。巴丹吉林沙漠以流動沙丘為主,約占83%。
沙漠邊緣為沙丘相連的沙丘鏈地形,起伏較低,對比高差25—50米;沙漠中心為復合型沙山,相對高度為200—500米,堪稱世界“沙丘之王”和沙丘相對高度之最。這里還有被譽為“世界鳴沙王國”的鳴沙山,發出的響聲猶如牛吼機鳴,聲傳數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鳴沙區。沙山間有洼地、鹽湖,但面積都很小,周圍綠洲上生長海韭菜、芨芨草等,為主要牧場。奇峰、鳴沙、湖泊、神泉、寺廟為巴丹吉林沙漠之“五絕”。兩年前,在國家旅游局、中國科學探險協會聯合開展的探險旅游網絡調查活動中,由阿拉善盟旅游部門推薦上報的巴丹吉林沙漠被首批確定為沙漠探險旅游地之一。
這次活動,旨在引導探險旅游活動規范化發展,以保障廣大探險游客的安全。國內探險游被分為山岳探險、沙漠探險、峽谷(洞穴)探險、漂流(潛水)探險和高原探險五大部分。全國共確定17個探險旅游地(或項目),其中內蒙古有2處,除巴丹吉林沙漠外,另1處是庫布其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以其絕對優勢高居中國沙漠探險旅游地之首。朋友們,讓我們在這最具神奇色彩的大漠深處享受沙漠探險、瀚海觀光的樂趣吧。
內蒙古巴丹吉林沙漠導游詞2
1993年,中國、德國聯合考察隊對巴丹吉林沙漠進行了綜合考察,獲得了大量有價值的數據和資料,發現了駝鳥和古動物化石,包括恐龍化石。在沙漠腹地的湖泊周圍還發現了大量的新石器和舊石器,其中大量石器碎片和色粗陶片。經考古分析,是3000-5000年前人類活動的遺跡,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1996年德國探險旅行家包曼出版了《巴丹吉林沙漠》一書,轟動了歐洲。1998年3月在美國召開的國際探險旅游博覽會上中國唯一推出的項目就是巴丹吉林沙漠旅游線路,引起外國旅游部門極大的關注。因此,巴丹吉林沙漠旅游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朋友,來吧。感受大漠、駝鈴、夕陽、月夜、秋風的韻味,是何等的情調,清新純凈的空氣,藍澈的天空,沒有受到任何污染的自然環境,會使您領略到一種原始的、空曠的、與世無爭的寧靜,不啻人間仙境。那份感覺,那種享受,使您留連忘返,永久難忘。我們將竭誠為中外游客提供優質的服務,必會讓您玩得瀟灑,游得盡興。
內蒙古巴丹吉林沙漠導游詞3
各位旅客,大家好,我是你們今天內蒙古大草原之旅的導游張萌,今天我要帶你們參觀一下美麗的大草原,希望大家今天玩的開心!接下來,我們就要開始我們的草原之旅啦!
看,這是內蒙古大草原的小丘與平地,小丘與平地全都是綠的。這里的空氣比別處更清鮮,是一個天造地設的天然氧吧。你再看一看溫順的小綿羊,還有高大的蒙古馬,騎上去試跑幾圈,你就不忍心下馬了。有人說內蒙古草原到處綠色,可實際不是這樣,看看河岸邊吧!有小花,有紅的,有藍的,有黃的,有紫的,有白的,有粉的,五彩繽紛,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的開放,還有明如玻璃,清澈見底的小河,小河上倒影著五顏六色的花兒,花兒上沾滿了河水,其真是別具特色,美不勝收的奇景,內蒙古大草原有多么美,大家知道了吧?
現在我們來到蒙古包里,大家可以品嘗品嘗內蒙古的特色手抓羊肉,還有加有羊奶釀的奶酒,和奶豆腐,我來介紹一下手抓羊肉,奶茶,還有奶豆腐。這三樣蒙古族同胞的重要食品,手抓羊肉,咱們的蒙古族同胞習慣用刀把羊肉切成大塊,煮熟了吃。吃的時候用到割,用手抓。奶茶可不是我們常喝的珍珠奶茶,而是摻和著牛羊奶的茶,是內蒙古同胞招待客人,敬客最重要的飲料。奶豆腐,當然也不是豆腐了,,它是用牛奶制成的凝固食品,盛在盤子里用來當招待客人的點心,比如奶酪,它也是叫奶豆腐的。這些東西都是內蒙古同胞的特色食品。
內蒙古導游詞 篇2
達來諾爾自然保護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克什克騰旗境內,面積119413公頃,1987年經克什克騰旗人民政府批準建立,1994年晉升為省級,1997年被批準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象為丹頂鶴、大鴇等珍稀鳥類及內陸濕地生態系統。
本區集湖泊、濕地、草原、沙地、殘丘山地等多種生態系統為一體,由北向南形成了玄武巖臺地棗湖積平原棗湖盆低地棗風成沙地依次排列的景觀格局。特殊的自然地理條件,孕育了內蒙古高原上著名的內陸湖泊生太系統,境內有大小湖泊22個,其中最大的達來諾爾湖面積22833公頃。眾多的湖泊、河流、沼澤及濕草甸等構成了占保護區總面積35.8%的多樣的濕地生態系統,因而被列為亞洲重要濕地。
保護區內多樣的生態環境條件孕育了豐富的物種資源,據調查,種子植物有434種;脊椎動物中有魚類21種,鳥類133種,哺乳類15種。基中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的有白鸛、黑鸛、丹頂鶴、大鴇、玉帶海雕等5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有大天鵝、白枕鶴、灰鶴等18種。本區是丹頂鶴、大鴇、大天鵝等珍稀鳥類的繁殖地和南北候鳥遷徙的重要停歇地,也是目前為止發現的世界上丹頂鶴繁殖的最西界,具有極為重要的保護價值。
內蒙古導游詞 篇3
歡迎大家來到這里,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河套是黃河中上游兩岸的平原、高原地區,因農業灌溉發達,又稱河套灌區。河套平原通常是指內蒙古高原中部黃河沿岸的平原。一般講的河套平原主要指陰山以南的黃河沖積平原,包括前套平原和后套平原。前套平原主要指內蒙古包頭、呼和浩特一帶的平原,南北朝時稱“敕勒川”,五代時叫“豐州灘”,明朝以后稱“土默川”;后套平原指烏拉山以西至巴彥高勒的平原。廣義的河套平原還包括內蒙古磴口與寧夏青銅峽之間的“西套”,即通常所說的銀川平原。現在,河套平原多指前套和后套平原,而不包括銀川平原。銀川平原和青銅峽以南的中衛平原則合稱寧夏平原。
河套平原位于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境內。又稱后套平原。通常是指內蒙古高原中部黃河沿岸的平原,西到賀蘭山,東至呼和浩特市以東,北到狼山、大青山、南界鄂爾多斯高原。又稱河套地區。
黃河在此先向東北流,后轉向東流,再折向南流,形成馬蹄形的大彎曲,稱為河套。平原為黃河及其支流沖積而成。東西沿黃河延展,長500千米,南北寬20~90千米。面積約2.5萬平方千米。河套平原海拔900~1200米,地勢由西向東微傾,西北部第四紀沉積層厚達千米以上。山前為洪積平原,面積占平原總面積的1/4,余為黃河沖積平原。地表極平坦,除山前洪積平原地帶坡度較大外,坡降大多為1/4000~1/8000。可分3部分:賀蘭山以東的稱銀川平原,狼山以南的稱后套平原,大青山以南的稱土默川平原(前套平原)。
狹義的河套平原僅指后套平原。臨河市位于其核心位置,特別是烏蘭鄉勝豐村就稱為大后套.
廣義的河套平原,還包括寧夏的銀川平原、內蒙古的土默川平原(前套平原)。位于巴彥淖爾盟南部。東至烏梁素海,東南至包頭市郊區,南臨黃河,西界烏蘭布和沙漠,北抵狼山。主體部分東西長約180公里,南北寬約60公里,總面積約1萬平方公里呈扇弧形展開。西山嘴以東,烏拉山與黃河之間的狹長地帶,又稱三湖河平原,東西長約70公里,南北寬3一15公里。地勢由西南向東北略傾斜,海拔1020到1050米。屬大陸性氣候,晝夜溫差大,地勢乎坦,土地肥沃,可以黃河水自流灌溉。
早在秦漢時期就開始開渠引水,發展農業。
周朝之前,屬于狄人的匈奴人(歸屬存在爭議)生活在河套。春秋時期,趙國的趙武靈王把版圖延伸到陰山山脈,設立了云中郡,位于土默川平原東部。秦朝統一中原后,派蒙恬率十萬大軍將匈奴逐出河套,遷徙3萬戶到那里戍邊,設云中、九原兩郡。秦末移民都返回中原,
西漢時,前120_年,漢武帝派衛青出云中擊敗匈奴的樓煩、白羊二王,占領“河間”,即河套。大臣主父偃上疏建議在河套筑城以屯田、養馬,作為防御和進攻匈奴的基地。漢武帝接受這一建議,當年即置朔方郡(今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磴口縣)和五原郡(今包頭西)。前120_年置西河郡(今陜西府谷西北)。河套地區還包括之前的云中郡和定襄郡,以及北地、上郡的北部。當時的人們引黃河灌溉,當地農業迅速發展,經濟繁榮。
東漢時,歸附漢朝的匈奴人被安置在河套。之后魏晉南北朝時,河套地區是北方多個政權爭奪的重地。唐朝時這里被重新農墾,唐詩中有“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的詩句。北宋時河套被西夏和遼朝所分別占有。在元、明、清時,河套以畜牧為主。清朝后期陜西、山西的一部分人遷到塞外,河套地區開始成為西北最重要的農業區。抗戰時期,國軍將領傅作義屯守于此,興修水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這里的農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清代光緒年問形成八大灌渠。解放后,1951年建成黃河三盛公水利樞紐工程,1975年完成180公里長的總排干渠(俗稱二黃河),并進行了大規模的水利建設。現共有灌水干渠5道,排水干渠13道,支、斗、毛渠縱橫交錯。河套平原有可耕地960多萬畝,已開墾近500萬畝。盛產小麥、玉米、高粱、糜黍、胡麻、甜菜、酒花、葵花籽等作物,是中國和自治區重要糧、糖基地,被譽為“塞上谷倉”、“塞上江南”。因多年排水不暢,地下水位升高,造成土壤次生鹽堿化嚴重,已進行綜合治理。
篇二:河套平原導游詞范文
河套地區在清代屬鄂爾多斯諸旗,因其地歷代均以水草豐美著稱,故有民諺“黃河百害,唯富一套”;至民國為綏遠省。河套一般分為青銅峽至寧夏石嘴山之間的銀川平原,又稱“西套”,和內蒙古部分的“東套”。有時“河套“被用于僅指東套,和銀川平原并列。東套又分為巴彥高勒與西山咀之間的巴彥淖爾平原,又稱“后套”,和包頭、呼和浩特和喇嘛灣之間的土默川平原(即敕勒川、呼和浩特平原)的“前套”。有時河套稱河套—土默川平原。
河套平原通常是指內蒙古高原中部黃河沿岸的平原。一般講的河套平原主要指陰山以南的黃河沖積平原,包括前套平原和后套平原。前套平原主要指內蒙古包頭、呼和浩特一帶的平原,南北朝時稱“敕勒川”,五代時叫“豐州灘”,明朝以后稱“土默川”;后套平原指烏拉山以西至巴彥高勒的平原。廣義的河套平原還包括內蒙古磴口與寧夏青銅峽之間的“西套”,即通常所說的銀川平原。現在,河套平原多指前套和后套平原,而不包括銀川平原。銀川平原和青銅峽以南的中衛平原則合稱寧夏平原。
河套平原位于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境內。又稱后套平原。通常是指內蒙古高原中部黃河沿岸的平原,西到賀蘭山,東至呼和浩特市以東,北到狼山、大青山、南界鄂爾多斯高原。又稱河套地區。何丙勛在《河套圖考》序中指出:“河以套名,主形勝也。河流自西而東,至靈州西界之橫城,折而北,謂之出套。北折而東,東復折而南,至[url]府谷[/url]之黃甫川,入內地迂回二千余里,環抱河以南之地,故名曰河套。”
河套是黃河中上游兩岸的平原、高原地區,因農業灌溉發達,又稱河套灌區。其地歷代均以水草豐美著稱,故有民諺“黃河百害,唯富一套”,不過,現在的生態環境大不如前,境內許多地方已近荒漠或半荒漠狀態。
河套周邊地區,包括湟水流域、洮水流域、洛水(陜西省)流域、渭水流域、汾水流域、桑乾河流域、洛水(河南省)流域、漳水流域、滹沱河流域,都具有比較好的自然環境條件,它們環繞著河套地區,正如眾星捧月一樣,把河套文明推到了最高峰,同時又把河套文明傳播到更廣闊的區域之中。
自元代起,“河套”一詞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各種書籍里,并有了較穩定的內涵,用來指賀蘭山以東,狼山、大青山南,黃河沿岸地區。并以烏拉山為界,東為前套,西為后套。也有以黃河南、長城北地區為前套的,與河的北面的后套對稱。
內蒙古導游詞 篇4
各位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我首先代表我們青年國際旅行社歡迎大家參加沈陽——內蒙古大青溝兩日游活動,我們這次行程一共210公里,大約需要4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到達,如果大家在旅途中有什么困難的話,請隨時找我,我將盡力為大家解決,為了使大家完的開心、愉快,請大家協助我做好幾點:
1. 請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行車中不要在車廂內走動,不要把頭或手伸出車外,以免發生危險。
2. 為了大家的身體健康,請大家保持車內的衛生,不要吸煙。
3. 請您一定要注意我們的車票是往返車費,不含其它的費用,并且全程對號入座。
4. 請您注意我們的返城時間是明年下午1點,請大家準時到指定地點集合,最后祝大家在這次旅游活動中完的開心、愉快。
大青溝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它位于遼寧省與內蒙古自治區交界處的內蒙境內。從沈陽出發沿102過道至304過道途徑,新民市,彭武,內蒙甘旗卡鎮,在西行余公里,便可到達內蒙古大青溝風景區。
提到大青溝,大家就會想到“藍天、白云、綠地、沙漠”等美麗的圖畫,大青溝風景區就座落在美麗的科爾沁草原。
我們北方的草原共有三大類型,有呼倫貝爾草原,西林格勒草原,科爾沁草原,呼倫貝爾草原綠草茂密,“天蒼蒼地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正是在這里的真實寫照,錫林格勒草原,牧草稀松,面積廣大。沙漠對我們沈城人來說充滿了神奇。科爾沁沙海現在開展大規模的植樹造林活動,它不僅是我國著名的“綠色長城”巨大工程的一部分,更是保衛沈城人的艱苦努力,說起“保衛沈城”是因為流沙的速度經科學測定為每年20公里,這樣用了是年的時間流沙將淹沒沈城。科爾沁沙海是遼闊的沙丘地帶。雖然正開展大規模的“綠色”工程但我們仍可觀賞到沙漠景觀。
大青溝是我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占地8183公頃,相當于24個北陵公園地大小。由長度為11公里的大小清溝組成“人”自行景區。大青溝共由三個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大青溝景區,即原始森林。主要包括:清溝遠眺,五兄弟,夫妻樹,蝸角楓等景區。溝內林林蔥郁,動植物繁多,有二千多個泉眼,終年流淌不息。溝內外溫差7—8度,是盛夏避暑的勝地。
第二部分:三岔口景區,包括菊麗瑪神像,青龍劍、龍泉。提到菊麗瑪女神還有一段動人的傳說,傳說在很久以前,大青溝是一片美麗的沃土,由菊麗瑪女神統治著,惡磨尼古勒要來侵犯霸占這片土地,菊麗瑪女神和尼古勒搏斗了七七四十九天,尼古勒用偷裂的手段刺傷了菊麗瑪,菊麗瑪則用青龍劍刺殺了惡魔尼古勒,最后菊麗瑪自己也倒下去了,她的身軀變成了小清溝,飛出的青龍劍則劈開了“三岔口”惡魔尼古勒則變成了烏鴉,從此遠離大青溝,這就是大青溝看不到烏鴉的原因。來到三岔口,大家不能不參加一個驚險、刺激的探險活動“漂流”橡皮艇20__余米的幽深的行程。工需40分鐘左右。
第三部分:小清湖景區:風景秀麗的小清湖象一條玉帶靜臥,萬綠從中,蜿蜓兩千余米,寬闊的小清湖浴場水表沙白,使你仿佛置身于海濱,這里還有游艇供大家游玩。需要說明的是大家在游泳時一定要注意安全。
景點介紹完了,還有一項最讓人心動的游樂項目,就是騎馬。人們常說一句話“不到長城非好汗”在清山溝我要說一句“到大青溝不騎馬,真遺憾”。雖然騎馬很讓人心動,但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注意安全。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注意事項:
1. 你在騎馬時,不要站在馬的前面和后面。最佳位置是馬的側面。
2. 您在騎馬時,腳踩在馬鐙里的三分之一處,這樣發生危險能及時跳下來。
3. 大家握好馬的韁繩,只要大家記得這些常識騎馬就會是一件開心的事了。
為了使大家在大青溝玩的愉快順利,請大家注意幾點:大家一定要注意我們的返程時間。我們在大青溝準時出發,虛妄大家在到達大青溝是一定要先安排住宿。然后在玩,最后大家在玩時一定要合理安排好游玩時間,使自己玩的開心。
最后祝大家在大青溝玩的開心,盡興!
內蒙古導游詞 篇5
巴丹吉林沙漠地處內蒙古阿拉善盟境內,總面積4。7萬平方公里,為我國第三世界第四大沙漠,其中西北部還有1萬多平方公里的沙漠至今沒有人類的足跡。海拔高度在1200—1700米之間,沙山相對高度可達500多米,堪稱”沙漠珠穆瑪峰”。巴丹吉林沙漠集合了沙漠的瑰麗,以其高、陡、險、俊著稱于世。奇峰、鳴沙,湖泊、神泉號稱巴丹吉林沙漠“四絕”。高大的復合型沙丘鏈和金字塔狀沙丘,貌似“山”一般,沙峰、沙壑、沙峭、沙壁、沙窩、沙刃隨處見,景象奇偉壯觀,繽紛多姿。在沙漠腹地,高峰林立,峰巒疊嶂,沙脊如削。奇特的沙漠造型,是進行沙漠探險旅游的理想之地。遍布巴丹吉林沙漠的鳴沙譽為“世界鳴沙王國”。它所發出的聲音猶如飛機群轟鳴聲,沉悶而深遠,數公里外清晰可聞,無不使人刺激異常。巴丹吉林沙漠在有許多內陸小湖,湖泊四周蘆葦叢生,湖水碧波蕩漾,水鳥嬉戲,確有“漠中江南”之奇景,高大的沙山和晶瑩的海子相映成趣,湖光沙色,叫人心靜神怡,是游客放松身心的絕好去處。這里還流傳著許多美妙動人的傳說。又為巴丹吉林沙漠增添了許多神秘旅游環境容量,又可以滿足不同層次游客的需要,進行多種形式和內容的旅游活動。巴丹吉林沙漠以其特有的自然景觀吸引著大量中外游客和專家學者。
1993年,中國、德國聯合考察隊對巴丹吉林沙漠進行了綜合考察,獲得了大量有價值的數據和資料,發現了駝鳥和古動物化石,包括恐龍化石。在沙漠腹地的湖泊周圍還發現了大量的新石器和舊石器,其中大量石器碎片和色粗陶片。經考古分析,是3000—5000年前人類活動的遺跡,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1996年德國探險旅行家包曼出版了《巴丹吉林沙漠》一書,轟動了歐洲。1998年3月在美國召開的國際探險旅游博覽會上中國唯一推出的項目就是巴丹吉林沙漠旅游線路,引起外國旅游部門極大的關注。因此,巴丹吉林沙漠旅游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朋友,來吧。感受大漠、駝鈴、夕陽、月夜、秋風的韻味,是何等的情調,清新純凈的空氣,藍澈的天空,沒有受到任何污染的自然環境,會使您領略到一種原始的、空曠的、與世無爭的寧靜,不啻人間仙境。那份感覺,那種享受,使您留連忘返,永久難忘。我們將竭誠為中外游客提供優質的服務,必會讓您玩得瀟灑,游得盡興。
朋友,來吧!美麗神奇的巴丹吉林歡迎您,勤勞樸實的阿右旗各族人民歡迎您。我們熱忱歡迎各界朋友來這里旅游、觀光、探險,與我們共同投資開發建設這塊神奇的熱土。
內蒙古導游詞 篇6
玉龍沙湖面達1萬余畝,湖中有十幾座沙島,十分獨特。
布日敦湖一萬多畝的淡水資源,盛產?、鯉、鰱、草、大銀魚等十二種魚類,在湖北面一望無際的大沙漠邊緣,平地聳立起一座奇形怪狀的石山,山上的怪石和樹木千姿百態,有鴿子石、鵪鶉石、蘑菇石、壇子石、陰陽石,個個活靈活現,惟妙惟肖。
湖西南部的黃花山和西北部的大黑山,像兩面巨大的屏風一樣矗立著,山有上駝佛、仙人指、龍門等奇峰怪石。
草原與沙漠爭輝,構成了一道獨特的自然風景線。
還有古樸的民族風情,有優美動人的蒙古族歌舞,有風味獨具的蒙古族食品,有特色濃郁的蒙古包,還有傳統的草原“那達慕”盛會和祭敖包的隆重慶典。蕩舟湖上,置身草原,舉步沙漠,放眼遠瞻,碧水、白沙、錦鱗跳躍,大漠孤煙,雄偉壯觀。
布日敦乳制品廠為您提供豐富的純天然奶食品,純奶釀制的蒙特醇奶酒為您提神助興。
該旅游區建有旅游紀念品商店一處,有種類蒙古族服飾、用品近百種,可供游客選購。旅游區出產的吉祥甘露礦泉水,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深受游客好評。
今年又新建高檔住宿蒙古包10個,解決了景區住宿難的問題。娛樂項目上,新增沙漠乘駝、沙地越野等娛樂項目,新建高檔賽馬場一處,新開發了浩道圖山景區。
內蒙古導游詞 篇7
車窗外是一幅幅山水長卷,這里距阿爾山市10公里,遠山腳下出現了由馬、駝組成的商隊,從歷史的深處向我們走來。
這就是哈拉哈河,我們進入依河而建的小鎮伊爾施是阿爾山森工公司所在地。1999年沒有建鎮以前,3萬人口的伊爾施還是一個村,阿爾山森工公司施業區面積卻是48萬公頃,應該是世界最大的了。
這座樓是森工公司總部,那面是杜鵑山莊。
大家請看那個亭子叫浩然亭,座落在小鎮東山之上,名為東山公園。自治區政府于1992年立起百萬畝人工林紀念碑,表彰獻了青春獻子孫的林業建設者。巍巍阿爾山,綿延幾百里,構成了一片森林的海洋。日偽時期,日本侵略者長期在這里進行掠奪式采伐,使森林資源遭到嚴重破壞。解放以后,國家大力營造人工林,使森林資源得到恢復和發展。百萬畝人工林,是人類生態建設史的奇跡。
阿爾山森林是花的海洋。各位請看,那是火紅的百合,那是杏黃的金蓮花,那是明黃色的野櫻粟,那是粉紅的柳蘭,那是深紅的野玫瑰,那是藍色的劍蘭。金蓮花、野玫瑰、杜鵑花還是珍貴的飲品,帶上一點,讓記憶留香。
如果你在5月來阿爾山,會看到世界最美的杜鵑花。5月的阿爾山草未萌芽,葉未吐綠,還是冰雪世界,仿佛一夜之間,杜鵑花象大海漲潮般用花海淹沒了大興安嶺。杜鵑花著在未萌葉的干枝之上,一朵花六個花瓣,花瓣薄如蟬翼,花朵只有鈕扣般大。這么小的花兒卻映紅了大興安嶺,在白雪的映襯下如霞似火,花兒托著白雪,就象雪在燃燒。該有億萬花蕾競相綻放呢,也許杜鵑花是地球上最大的花汛了吧?
據蒙古族說唱藝術烏力格爾代代傳唱下來,杜鵑花還叫弘吉剌花,是蒙古人圣潔的母親花。成吉思汗的母親訶額倫、妻子孛兒帖都生于弘吉剌部,就是現在阿爾山森林與呼倫貝爾草原交匯處,那是開滿杜鵑花的地方。
成吉思汗的父親也速該是蒙古乞顏部首領,打獵時,看見一位來自森林草原地帶的美麗新娘。她的肌膚象牛奶一樣潔白滑嫩,她的臉龐象杜鵑花一樣粉紅嬌艷,她的身段象白樺一樣婀娜挺拔。也速該縱馬把新娘搶來,做了自己的妻子,她就是成吉思汗的母親訶額倫夫人。
成吉思汗名叫鐵木真,長到9歲時,深愛著訶額倫的英雄也速該執意在訶額倫夫人出生的弘吉剌部為兒子訂親。長鐵木真1歲的孛兒帖俊美聰慧,訂親后按當時風俗,正當杜鵑花開時節,鐵木真住在孛兒帖家。少年鐵木真與孛兒帖在白樺林中、杜鵑花叢騎馬嬉戲,盡情享受森林草原地帶特有的奇異景色,享受少年的樂趣。
生于弘吉剌部的訶額倫象杜鵑花一樣美麗,也象孕育于冰雪之中的杜鵑花那樣冰清玉潔,勇敢剛強。草原上流傳著一首動人的贊歌:“賢德的訶額倫夫人,把聰明睿智的兒子,教育成一國之君。剛毅的訶額倫夫人,把承受真命的兒子撫育成天下之君。”和成吉思汗的母親訶額倫一樣,生于弘吉剌部的孛兒帖不僅生育了術赤、察合臺、窩闊臺、拖雷四個英雄的兒子,也是成吉思汗的重要扶佐。忽必烈的母親和妻子也都來自弘吉剌部,因為成吉思汗有令:弘吉剌部的女兒世配皇子,男子世配公主,弘吉剌部成為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重要依托。
各位,您現在知道杜鵑花為什么那樣紅,阿爾山姑娘為什么那么美,蒙古牧人為什么朝圣般來到阿爾山沐浴溫泉了吧?
這里是安全溝林場,這里的溫泉已經開發,修建了50米長、20米寬的溫泉游泳池。
請大家看這兩座石峰,一如下山猛虎,一如大象扇耳。它們可不象是在打仗,好象在商量政治解決食肉動物與食草動物的關系問題。談判都談成石頭了,吃肉的還是吃肉,吃草的還是吃草,看來弱國無外交啊!
各位看這如茵綠草覆蓋的大山,那幾團樹叫山丁樹,構圖多么簡潔舒展。
秋天的阿爾山就象熟透了的婦人,有著豐滿誘人的成熟美。金黃色帝王一般統領著阿爾山,白樺搖著燦爛的黃,稠李凝著醉人的紫,樟松仍傲然伸展著綠。秋天來吧!阿爾山會教會您成為攝影家。如果您帶著孩子,十余種山果會把孩子的心拴在阿爾山大森林里。羊奶,果兒藍紫,凝著白霜,狀如羊奶,果肉紅白紫相間,汁濃味甜。高梁果是一種野草莓,蔓如紅絲般綴著果,香味飄得很遠。山葡萄綠的如翡翠、紅的如瑪瑙、紫的如煙霧。托盤兒胭脂紅色,甜酸。山丁子又甜又面。山櫻桃熟的時候一趟溝都是紅的,山川溝塘象掛滿紅燈籠,所以山櫻桃又叫燈籠果。河邊稠李,繁花似雪,果如黑珍珠,經霜更甜……還有金針、木耳、蘑菇、蕨菜,秋天會叫您成為美食家。
各位如果冬天來到阿爾山,就象來到童話般的冰雪世界。群山俊嶺一片潔白,孩子們堆雪人、滑冰車、抽冰嘎,冬天是大自然送給孩子的最好禮物。由于地熱作用,我們多次不期而遇的這條哈拉哈河,在20公里的河段零下40度不凍,煙霧撩繞,牛兒從冰雪中走來,到河中吃鮮嫩的水草,有人悠閑地垂釣,樹上凝成美麗的霧凇。
被譽為“中國滑雪第一人”的單兆鑒興奮地評價了阿爾山冰雪資源的七大優勢:優勢之一,溫泉與滑雪的完美結合世界第一,穿著滑雪板可以滑到城中洗溫泉。優勢之二,林海雪原、奇峰異池、冬季暖河、夏日冰川,其景觀奇特度、愉悅度、科考度、完整度的組合世界第一。優勢之三,雪量之大,雪期之長世界第一。滑雪可以從國慶節延續到五一節。優勢之四,城在林中,雪在城中,城市的文化品位與冰雪運動的完美結合全國第一。優勢之五,夏季旅游避暑,秋季采風療養,冬季冰雪賽事與觀光,使旅游全年無淡季,資源無閑置。優勢之六,有條件開展各種冰雪活動,稱得上冰雪大全,全國第一。可以開展賞雪、戲雪、雪地足球、雪野探險等活動。優勢之七,濃郁的民族風情與獨特的冰雪運動融合全國罕見。賽馬、摔跤、射箭、狩獵等可在草地上進行,也有條件在雪地上開展。阿爾山曾是蒙古罕王、滿清帝王的游獵處,發揮民族特色會今勝于昔,名揚天下。每年冬季,阿爾山都要承辦內蒙古冰雪節,承辦全國滑雪單項比賽,力爭成為20_年冬奧會分賽場,隊爾山的冰雪不僅是內蒙古的驕傲,走向全國,走向世界也將會為期不遠
好吧,讓我們還是回到阿爾山的現在吧,其它地方熱浪格外逼人,阿爾山的夏季卻如冰鎮一樣涼爽。有人風趣兒地說,大自然只給阿爾山女人一個月的美麗時間,只有一個月才能穿上裙子,她們象大興安嶺的花兒一樣,特別珍惜夏天的陽光,展示她們夏天的美麗。也許阿爾山是全國不多見的不用空調的城市。不信您到所有的商店轉一遍,都不賣空調。富有林區特點的木珠、山貨倒是應有盡有。其實阿爾山的大森林就是最大的生態空調。阿爾山山中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西邊日出東邊雨,有時還下起太陽雨,阿爾山夏季活潑俏皮的性格非常迷人。許多外地和阿爾山本地人說,“走遍天涯海角,阿爾山夏天最好”。是啊,讓森林、草原、湖泊、河流擁抱著的感覺真好,在阿爾山才有最深切的體驗。
這里是金江溝林場,向南5公里就是金江溝溫泉。距阿爾山45公里,南北向排列7眼溫泉,其中47℃的兩眼熱泉已被開發利用。在金江溝洗浴可以看到滿天繁星、滿目青山,冬天則能看到滿地冰雪,沐浴其中,別有一番滋味。這些溫泉邊、山溝里有大量的蛇,有時人蛇同浴,卻從未聽說有人受傷。其中一種小花蛇被牧人奉為神蛇,為溫泉帶來神奇療效。
內蒙古導游詞 篇8
美林谷生態旅游區位于喀喇沁旗美林鎮內,從赤茅一級公路可直達景區,西距北京299公里,承德87公里,東距赤峰90公里。美林谷景區總面積90平方公里,是一個自然形成,以原始次生林和亞高山草甸為主體景觀的旅游度假勝地。
美林谷森林密布,氣候涼爽,雨量充沛,景色宜人,谷內野獸出沒,百鳥棲息,歷史上就是木蘭圍場的一部分。谷內既有奇峻陡峭的山峰怪石,又有眾多的山泉河流,著名的錫泊河便發源于此。她流經峽谷時匯集了景區內多處泉流,水流量達每秒0.4平方米左右。由于長期地質運動和高山流水的下切作用,該區域形成了19處坡積裙和高山濕地沖積扇,它們環形分布于背風向的山腳下,水草豐美,鳥語花香。走進這里,你便有如貼近了大自然的肌膚,聽到了大自然的呼吸,晃如走進了世外桃源。谷內最著名的景區為韭菜樓和滴水壺。自錫伯河源頭沿山而上,進果樹洼,上百花坡,登白樺嶺,過石板天橋,便可見一樓型石峰,峰后大片沖積平原上長年生長著叢叢山韭菜,韭菜樓便因此得名。美林谷風景區由北京美林正大投資集團投資10億元興建,屆時將成為華北地區獨具神韻的自然風光旅游風景區。
內蒙古導游詞 篇9
巴丹沙漠地處內蒙古阿拉善盟境內,總面積4.7萬平方公里,為我國第三世界第四大沙漠,其中西北部還有1萬多平方公里的沙漠至今沒有人類的足跡.海拔高度在1200-1700米之間,沙山相對高度可達500多米,堪稱”沙漠珠穆瑪峰”.巴丹沙漠集合了沙漠的瑰麗,以其高、陡、險、俊著稱于世。奇峰、鳴沙,湖泊、神泉號稱巴丹沙漠“四絕”。
高大的復合型沙丘鏈和金字塔狀沙丘,貌似“山”一般,沙峰、沙壑、沙峭、沙壁、沙窩、沙刃隨處見,景象奇偉壯觀,繽紛多姿。在沙漠腹地,高峰林立,峰巒疊嶂,沙脊如削。奇特的沙漠造型,是進行沙漠探險旅游的理想之地。遍布巴丹沙漠的鳴沙譽為“世界鳴沙王國”。
它所發出的聲音猶如飛機群轟鳴聲,沉悶而深遠,數公里外清晰可聞,無不使人刺激異常。巴丹沙漠在有許多內陸小湖,湖泊四周蘆葦叢生,湖水碧波蕩漾,水鳥嬉戲,確有“漠中江南”之奇景,高大的沙山和晶瑩的海子相映成趣,湖光沙色,叫人心靜神怡,是游客放松身心的絕好去處。這里還流傳著許多美妙動人的傳說。又為巴丹沙漠增添了許多神秘旅游環境容量,又可以滿足不同層次游客的需要,進行多種形式和內容的旅游活動。巴丹沙漠以其特有的自然景觀吸引著大量中外游客和專家學者。
1993年,中國、德國聯合考察隊對巴丹沙漠進行了綜合考察,獲得了大量有價值的數據和資料,發現了駝鳥和古動物化石,包括恐龍化石。在沙漠腹地的湖泊周圍還發現了大量的新石器和舊石器,其中大量石器碎片和色粗陶片。經考古分析,是3000-5020_年前人類活動的遺跡,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1996年德國探險旅行家包曼出版了《巴丹沙漠》一書,轟動了歐洲。1998年3月在美國召開的國際探險旅游博覽會上中國唯一推出的項目就是巴丹沙漠旅游線路,引起外國旅游部門極大的關注。因此,巴丹沙漠旅游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朋友,來吧。感受大漠、駝鈴、夕陽、月夜、秋風的韻味,是何等的情調,清新純凈的空氣,藍澈的天空,沒有受到任何污染的自然環境,會使您領略到一種原始的、空曠的、與世無爭的寧靜,不啻人間仙境。那份感覺,那種享受,使您留連忘返,永久難忘。我們將竭誠為中外游客提供優質的服務,必會讓您玩得瀟灑,游得盡興。
朋友,來吧!美麗神奇的巴丹歡迎您,勤勞樸實的阿右旗各族人民歡迎您。我們熱忱歡迎各界朋友來這里旅游、觀光、探險,與我們共同投資開發建設這塊神奇的熱土。
內蒙古導游詞 篇10
大家好!我是這次旅行導游,大家可以叫我“董導”。我們即將游覽美麗富饒又神奇呼倫貝爾大草原,感受什么是“藍天綠地”,什么是“綠色凈土”。
呼倫貝爾大草原位于大興安嶺以西,由呼倫湖、貝爾湖而得名。地勢東高西低,海拔在650~700米之間,總面積約93000平方公里。這里生長著120多種營養豐富牧草,是中國現存最豐美優良牧場,豐美水草幾乎沒有受到任何污染,有“牧草王國”、“最純凈草原”美稱。
走近草原放眼望去,一碧千里,滿眼皆是綠色,中間點綴著白色羊群,猶如一幅巨大綠色畫卷,無邊無際,在草地上走走,空氣十分新鮮,有一種說不出來奇妙感覺。大家也可以冬季來這里旅游,冬季呼倫貝爾是冰和雪世界,這里美景讓你仿佛置身童話般世界,每年12月這里都會舉辦冰雪節,有冰上捕魚、馬拉雪橇、觀駱駝等活動。
來到草原,一定不要忘記去呼倫湖。關于呼倫湖和貝爾湖還有一個傳說:從前,草原上有一對情侶,女孩能歌善舞,才貌雙全,名叫呼倫;男孩力大無比,能騎善射,名叫貝爾,他們為了拯救草原與妖魔奮勇搏殺,最后女孩變作湖水淹死了眾妖,男孩為了尋找女孩勇敢投湖,于是他們雙雙化作了世世代代滋潤草原呼倫湖和貝爾湖。
站在湖邊一眼望去,看不到邊際,如海一般遼闊。在湖邊常常會遇到剛剛還是晴空萬里轉眼間風云突變,下起了大雨,可西方太陽并未褪去,這就是“太陽雨”,一面是電閃雷鳴烏云翻滾,一面是陽光明媚嬌紅醉臉,這時你會看到呼倫湖上穿高高架起一座彩虹橋,草原正以最隆重禮節向你祝福呢!
草原上人極為好客,一座座蒙古包里,主人們正歡歌樂舞,迎接著大家到來,一會大家可以在草原上騎馬、騎駱駝,看賽馬、摔跤比賽和烏蘭牧騎演出,吃著草原風味“全羊宴”,參與晚上特色篝火晚會,讓大家盡情體驗獨特草原風情。
多余話不多說,大家要細細品味呼倫貝爾大草原無限樂趣,祝大家旅途愉快!玩得開心!
內蒙古導游詞 篇11
居延遺址,滄桑歲月的無聲守望不少人認識“居延”還是在小學的歷史課本里。上世紀三十年代初,“居延漢簡”的首次發現轟動全球,絕不亞于敦煌藏經洞遺書的發現。二百七十年前的跨度,使漢代邊塞政治經濟文化狀況和民族宗教以及社會生活得以展現。也有不少認識“居延”是在邊塞詩人的詞句中: 居延城外獵天驕, 白草連天野火燒。 暮云空磧時驅馬, 秋日平原好射雕。(唐朝 王維)可是當你親臨居延城邊,古城依在,面目全非。城郭痕跡每邊百多米長,半隱半現即將湮滅,沙石沉重,朽木破散。漢武大帝于太初三年(公元前120_年),派強駑將軍路博得筑城居延,大建防御體系。看重的是“弱水流沙”戰略咽喉地位。
當年的“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只剩破城空了,多少風云歷史人物早已灰飛煙滅。紅城矗立在平坦的戈壁上,保存較完整,城障長寬二十多米,城基厚四米,城頭寬二米多,高約七米,呈正方形。土磚砌筑,蘆草牽固,兩千年的風沙吹打而依然高聳,不能不說是個奇跡。登城遠眺,荒漠蒼涼,心緒難平。離紅城不遠處,就是國家重點保護文物:甲渠塞遺址。遺址雖然破舊殘垣,但城障內的官所、房屋的輪廓布局清晰可辨。住人的屋里建有冬天取暖用的火墻,煙筒還完好,捻一把手掌上沾滿了兩千年前守邊將士燒過的煙塵,仿佛爐火剛剛熄滅,余溫尚未散盡。一九三零年,西北科學考察團在此城發現漢簡五千余枚。一九七二年,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此城出土漢簡千余枚。今年,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此城挖掘,又出土了一批漢簡。甲渠塞遺址,這里好像是漢簡的“儲藏庫”,一時成為考古學家們趨之若鶩的地方。荒野里的便道似有似無,越野車通往尋找黑城的道路。猛烈的西北風如刀削斧砍地把地貌糟蹋的七零八落,土巖沙堡復雜多變。
干裂的河床溝壑交錯,陷井無數,姿態可怖的牲畜骨架隨處可見,這里生命早就絕跡。驀然,波光粼粼的氣流里,隱隱約約地可見城垣墩臺,佛塔寺廟,這就是“沙漠絲綢之路”上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色彩最神秘的古城——黑城。相傳為西夏古都的黑水城,蒙語為“哈日浩特”,意即“黑城”,處在弱水納林河東岸富庶的三角洲上,西夏鼎盛時期,是一座龐大而繁華的城市。城池巍峨高約九米,巡城一周長約兩公里,城內建筑鱗次櫛比,殿堂、佛龕、兵營、民居等,城區總面積達十八萬平方米;街道布局井然,商賈往來,店鋪熙攘,城樓上鐘鼓司鳴,佛塔前香燭繚繞,城角下清真寺里教徒們虔誠地祈禱……黃沙漫過城頭,昌盛已經遠逝。一堆堆破瓦爛罐,一處處碎裂墻基,一幢幢坍塌塔座,隨意游客憑吊遐想。撿拾黑銹斑斑的箭簇,撫摸剝蝕累累的城墻,黑將軍率眾誓死守城拼殺的激戰仍在傳說里回旋。瞻望城西北角三座精美高昂的覆體式佛塔,走近佛塔腳下將被流沙填平的盜坑,不能不想到俄國人彼得?科滋洛夫。二十世紀初,此人兩次來到額濟納黑城,從佛塔內盜竊走迄今為止國內外發現的最多最豐富的西夏文物。手稿、書本、佛用品、繪畫等等裝運了十多箱。
其中最著名的是西夏漢字字典《番漢和釋掌中珠》,是解讀西夏文的“天書”,這批文獻至今還保存在俄羅斯圣彼德堡博物館。另一個盜賊是英國人奧萊羅?斯坦因,曾三次來到中國西部。特別在一九零七年,與敦煌王道士打開千佛洞的藏經洞,騙取大量文書后,于一九一四年又來黑城,盜掘許多漢文古籍、西夏文書、抄本刻本、畫卷詩稿等,現藏于倫敦大英博物館和印度新德里國立博物館。流落異國的珍貴文物何日能歸還故里?千萬年的風沙刮過來,埋沒了無數漢朝城池西夏廟宇遺物史籍;千萬年的風沙吹過去,卻又顯露又居延文化、西夏古都的神秘蹤跡。真是敗亦風沙,成亦風沙也。
內蒙古導游詞 篇12
居延文化遺址:漢代時,居延、肩水兩都尉均為張掖郡所轄,因此將其所建 邊塞城、障、烽、燧、塞墻等遺址現統稱居延遺址。
居延遺址的主要城址和重要遺存,均位于今 內蒙古自治區 阿拉善盟 額濟納旗( 達來呼布鎮)境內的 額濟納河下游,西至納林河、東到居延澤寬約60公里的范圍之內。
居延的另一令人矚目之處是,上個世紀,這里曾出土漢簡約4萬余枚。1982年被國務院定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曾使居延遺址如同古絲綢路上的羅布泊和 樓蘭古國一樣文明遐邇。早在20世紀初,居延遺址由于俄國人科茲洛夫、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和瑞典人斯文.郝定等人來華盜掠、調查,而引起世界的關注。新中國成立后,內蒙古、甘肅省和中國社科院 考古所的考古人員均在居 延遺址進行過數次調查和發掘,出土了一批文書、紙幣、文物及漢簡。
亭燧障塞、邊城古墓、阡陌河渠,居延遺址內豐富的漢代文化遺存令 考古者門樂此不疲,而這一區域內魏隋唐和西夏蒙元時期的遺存也同樣吸引著考古者的目光。這些分布范圍廣闊,同類文化遺存相對集中,文化特征鮮明的古代文化遺存,其內容涉及原始文化和有史以來居延地區政治、經濟、軍事、宗教、語言、文學、東西方文化交流及生態環境變遷等諸多學科領域,除具有較高的 考古學術研究價值外,也有著潛在的開發利用之廣闊前景。另外,居延地表遺址所遭受了不同程度的自然破壞及人為破壞,也令考古工作者常生痛惜之感。如今,以古樸自然、風光獨特、富有神秘色彩為特色的額濟納居延文化遺址,正在成為海內外游客爭相光顧的旅游熱點。
黑城,蒙古語稱為哈拉浩特,位于干涸的 額濟納河( 黑水)下游北岸的荒漠上。距額濟納旗旗政府的所在地——達來庫布鎮東南方向25公里,是居延文化的一部分。黑城地區是西夏在 西部地區重要的農牧業基地和邊防要塞,是元代 河西走廊通往嶺北行省的驛道要站,也是西夏、元代在 黑水流域沙漠中的一片大面積綠洲。
內蒙古導游詞 篇13
各位游客,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中國西部秘境阿拉善盟最西端的額濟納旗。“額濟納”系西夏黨項語,意為“黑水”(即今額濟納河);蒙古語稱“亦集乃”,元代曾在此地設亦集乃路。額濟納旗旗名,源于額濟納河河名。額濟納旗面積114606平方公里,比江蘇省和浙江省都大1萬多平方公里,接近中國臺灣、海南、寧夏三省區面積之和,是中國旗縣(市、區)中面積最大者,但人口只有1.8萬人,又是人口最少的縣級行政區和不折不扣的“駱駝之鄉”與“胡楊勝境”。
哦,忘了給大家作自我介紹了,我叫格日樂。格日樂,蒙古語意為“光、光明、光亮”。大家就直呼其名,叫我格日樂或小格吧。
今天旅行社派我帶大家去游覽胡楊林與胡楊王景觀區,我給大家先介紹一下與此有關的知識。
額濟納胡楊林區是居延綠洲的主體,沿額濟納河兩岸分布,20__年被國家林業局核準建立額濟納胡楊林國家森林公園,20__年又被國家環保部門批準建立“七道橋胡楊林國家自然保護區”。胡楊,又稱胡桐、異葉楊。楊柳科落葉大喬木,西北及內蒙古荒漠地區、鹽堿地重要的造林樹種。胡楊為稀有珍貴樹種,是內蒙古保護樹種之一,一般樹高8-15米。材質輕松、紋理不直,通直少節,耐濕抗腐性強,可做家具、民用建筑、橋梁、門窗、橋樁、電桿、枕木、礦柱等用。用大徑胡楊作獨木舟,經久耐用。樹干、枝、根均可提取胡楊堿,供食用,或作為制造肥皂、羅布麻脫膠、制革脫脂及其他工業原料。嫩枝樹葉是駝、羊優質飼料,也是荒漠地區燃料的主要來源。胡楊喜光,非常適應大陸性荒漠氣候,抗風沙能力強,耐寒冷,也耐酷熱和干旱,在年降雨量60毫米、年蒸發量為20__毫米以上的荒漠地區也能正常生長。喜光濕,耐鹽堿,能在含鹽量0.7%以下的鹽堿土中,與梭梭和檉柳混生。當土壤可溶鹽總量在2%之內,仍可正常生長,2%-5%時,生長將受到抑制。胡楊最高可達20多米,胸徑可達1.3米以上。一般雄樹高大,雌樹較矮小。樹皮灰褐色。小枝細,葉形多變異,深綠色。4-5月開花,7-8月果熟,蒴果出種率非常低。內蒙古近年來采用嫁接育苗取得了較大成效,即利用速生的新疆楊作接穗,利用抗逆性強的胡楊作砧木。胡楊葉秋季金黃,經霜則變紅,耐旱、耐寒暑、長壽。民間夸張地說:“胡楊胡楊三千年:活著不死一千年,死了不倒又千年,倒了不朽還千年”。胡楊王,生長于阿拉善盟額濟納河西岸的亞布面村。是一株雄性樹,樹高23米,徑粗2.6米,樹齡400年以上。這株高大胡楊除1株主干外,還有2株粗大分枝,1株徑粗1.3米,1株1.01米,形成了一個壯觀奪目的龐大傘形樹冠,是目前天然散生古老胡楊中的魁首,當地人都稱其為“胡楊王”。胡楊林和胡楊王為阿拉善盟重要的旅游景觀。每逢“金秋胡楊節”,游人云集額濟納,騎駝漫游胡楊林,阿拉善旅游愈紅火。現在時值金秋十月,正是阿拉善金秋胡楊節隆重開幕后的第二天,是胡楊景觀最美、大家能看得最開心、玩得最盡興的時節。
大家能有幸捕捉這大好機遇,真是天賜之福喲。祝大家額濟納之旅功德圓滿!
內蒙古導游詞 篇14
丹吉林沙漠被譽為地球上最奇特的地貌之一,1996年德國探險旅行家鮑曼出版《巴丹吉林沙漠》一書轟動歐洲。1998年在美國召開的國際探險旅游博覽會上,中國推出唯一的探險項目為巴丹吉林沙漠旅游線路。我國是沙漠較多的國家之一,沙漠的總面積約130萬平方千米,約占國土面積的13%。丹巴吉林沙漠為中國四大沙漠之一,總面積4.9萬平方公里。
巴丹吉林沙漠雖然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但有大小144個內陸小湖泊鑲嵌在沙漠中。金字塔般巴彥諾爾、吉訶德沙山是世界上最高的沙丘。與世界上最大沙漠撒哈拉大沙漠相比,盡管撒哈拉的面積遠大于巴丹吉林沙漠,但撒哈拉是一望無際的平坦沙地,巴丹吉林則到處是高達200米至500米的沙山,所以儲沙量遠遠多于撒哈拉,它是中國沙塵暴之源。巴丹吉林沙漠平均每10平方公里不到1人,在整個沙漠內部,僅有巴丹吉林廟和庫乃頭廟兩大居民點,丹巴吉林一詞來源的沙漠中一個居民點的名稱。
丹巴吉林沙漠的沙丘一般表層是很薄的不足20厘米厚的干沙,下面是濕沙,所以很多植物能夠生長在幾百米高的沙丘山腰或沙頂上,說明生長有植物部分的沙漠中有水源。
丹巴吉林沙漠西部邊緣。近年來沙漠有不斷擴大的趨勢,日均擴大0.5平方公里,并以平均每年15—20米的速度向騰格里沙漠靠攏,目前面積已經超過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登上中國沙漠亞軍的寶座。
內蒙古導游詞 篇15
巴丹沙漠(BadainJaranDesert),位于我國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北部,雅布賴山以西、北大山以北、弱水以東、拐子湖以南。位于北緯39°30’~42°,東經98°30’~104°,面積4.43萬平方公里,是我國第三大沙漠,其中西北部還有1萬多平方公里的沙漠至今沒有人類的足跡。主要屬內蒙古額濟納旗和阿拉善右旗,東部小范圍屬阿拉善左旗。巴丹系蒙古語,沙漠以一居民點而得名。沙漠海拔高度在1200-1700米之間,沙山相對高度可達500多米,必魯圖峰海拔1617米,垂直高度約435米,堪稱”沙漠珠穆朗瑪峰”。處于阿拉善沙漠中心,氣候干旱,流動沙丘占沙漠面積的83%,移動速度較小。中部有密集的高大沙山,一般高200~300米,最高的達500米。以復合型沙山為主,為北30°~40°東方向排列,系西北風的強大影響所致。
高大沙山的周圍為沙丘鏈,一般高20~50米。沙丘和沙山上長有稀疏植物,西部以沙拐棗、籽蒿、麻黃為主;東部主要為籽蒿和沙竹,沙拐棗、麻黃等逐漸減少。邊緣生長蘆葦、芨芨草等,為主要牧場。有些湖盆邊緣有淡水泉出露,為治理沙漠提供了條件。巴丹沙漠平均每10平方公里不到1人。在整個沙漠內部,僅有巴丹廟和庫乃頭廟兩大居民點。基本無種植業。全部經營牧業,駱駝為該地主要家畜,數量居中國各旗縣之冠;次為山綿羊。沙漠內部無固定道路,橫穿腹部異常困難,中部及東北部基本為無水區。東南部的雅布賴鹽湖盛產食鹽,西部的古魯乃湖及巴丹廟附近的一些湖泊內有碳酸鈉的沉積。沙漠內部無固定道路,橫穿腹地異常困難,中部及東北部基本為無水區。東南部的雅布賴鹽湖盛產食鹽,西部的古魯乃湖巴丹廟附近的一些湖泊內有碳酸鈉的沉積。
奇峰、鳴沙、湖泊、神泉、寺廟堪稱巴丹“五絕”。受風力作用,沙丘呈現滄海巨浪、巍巍古塔之奇觀。巴丹沙漠占阿拉善右旗總面積的39%,相對高度200~500米,是中國乃至世界最高沙丘所在地。寶日陶勒蓋的鳴沙山,高達200多米,峰巒陡峭,沙脊如刃,高低錯落,沙子下滑的轟鳴聲響徹數公里,有“世界鳴沙王國”之美稱。沙漠中的湖泊星羅棋布,有113個之多,其中,常年有水的湖泊達74個,淡水湖12個,總水面4.9萬畝,湖泊蘆葦叢生,水鳥嬉戲,魚翔淺底,享有“漠北江南”之美譽。沙漠東部和西南邊沿,生動記錄狩獵和畜牧生活的曼德拉山巖畫,被稱為“美術世界的活化石”。
在阿拉善右旗7.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棲息著2.4萬各族兒女,而在境內的2.8萬多平方公里的巴丹沙漠中,生活著24戶100多個牧民,他們世世代代善待沙漠,沙漠也給他們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環境,創造了人與自然相安如初的大漠生態文化。一個湖泊、一個沙窩就是一個生物圈,就是一個創造生命奇跡的故事。自1984年以來,先后有法、日、美、奧地利、新加坡等國家及國內許多專家學者前來考察。1993年,中德聯合考察隊對巴丹沙漠進行了綜合考察,獲得了大量有價值的資料,發現了鴕鳥蛋和恐龍化石,在沙漠腹地的湖泊周圍還發現了大量的新石器和舊石器,經考古分析,這里在3000~5020_年前就有人類活動的遺跡。1996年德國探險旅行家包曼出版了《巴丹沙漠》一書,轟動了歐洲探險界。
沙漠因為缺少水而生成,因為缺水而被稱為生命的禁區,但在極度干旱的巴丹沙漠卻有著沙山和湖泊共存的奇觀,這讓全世界的人都為之費解。高大沙山間的低地有144個內陸小湖,主要分布在沙漠的東南部。由于蒸發強烈,湖泊積聚大量鹽分,湖水大多不能飲用或灌溉。東南部一些湖泊的邊緣生長蘆葦、芨芨草等,可供牧業利用。某些湖盆邊緣仍有淡水泉出露,可飲用,為今后治理沙漠提供了有利條件。
內蒙古導游詞 篇16
成吉思汗陵占地約5.5公頃,但頗有特色,是我國內蒙古的一處主要旅游景點。
成吉思汗陵坐落在內蒙伊克召盟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距東勝市70公里。成吉思汗是蒙古杰出的軍事家、政治家,他在統一蒙古諸部后于1220xx年被推為大汗,建立了蒙古汗國。他即位后展開了大規模的軍事活動,版圖擴展到中亞地區和南俄。1220xx年率兵南下攻西夏,次年在西夏病死。元朝建立后,成吉思汗被追尊為元太祖。
成吉思汗是位偉奇性的歷史人物,因而他的陵寢對旅游者也有很強的吸引力。
蒙古包式的宮殿
成吉思汗陵的主體是由三個蒙古包式的宮殿一字排開構成。三個殿之間有走廊連接,在三個蒙古包式宮殿的圓頂上。金黃色的琉璃瓦在燦爛的陽光照射下,熠熠閃光。圓頂上部有用藍色琉璃瓦砌成的云頭花,即是蒙古民族所崇尚的顏色和圖案。
正殿高26米,雙層屋檐;東西殿高23米,單層屋檐;后殿和走廊高20米;從高處下望,整個大殿像一只雄鷹,正殿像鷹的頭和身子,兩個側殿則似在雄鷹展開的雙翼。
正殿正中擺放成吉思汗的雕像,高5米,身著盔甲戰袍,腰佩寶劍,相貌英武,端坐在大殿中央。后殿為寢宮,安放四個黃緞罩著的靈包,包內分別供奉成吉思汗和他的三位夫人的靈樞,靈包的前面擺著一個大供臺,臺上放置著香爐和酥油燈。這里還擺放成吉思汗生前用過的馬鞍等珍貴文物。
內蒙古導游詞 篇17
各位團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
我是旅行社的導游員,我們下一個即將游覽的旅游點是清真大寺。
下面,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清真大寺的概況。極具民族特色的具有濃郁伊斯蘭風情的清真大寺位于呼和浩特市回民區通道南路南端東側,是呼和浩特市原有八座清真寺中建筑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寺,故名清真大寺。清真寺是穆斯林(伊斯蘭教信徒)的禮拜寺院,是回族等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民眾舉行宗教儀式的專用寺宇。清真大寺,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據《清真寺南北講堂碑記》記載:“自大清定鼎以來,建立多年。”初建時較為簡陋。到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曾大規模擴建。-1925回族群眾又募捐再度重修。全寺占地面積約4000平方米。重修時大殿增高1.7米,擴大了七間,南北講堂展后5.7米,增高1米。寺的總面積擴大了數十平方米。
伊斯蘭教傳入呼和浩特,最早可以上溯到遼、金、元時期,當時就有許多“回回人”居住在豐州城內。明朝中后期阿勒坦汗率部駐牧于土默特平原,建立了最早的呼和浩特城(歸化城),并允許山西、河北的農民前來開墾耕地。由于這里是“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地方,土質肥沃,很多中原地區農民都紛至沓來。也有許多回回人來到這里經商做生意。清朝康熙年間漠西蒙古的準葛爾部落在首領噶爾丹的率領之下占據天山南北,派遣了許多商隊來到呼和浩特進行貿易。隨著噶爾丹的野心膨脹,敢于和清廷分庭抗禮,對康熙皇帝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長北方”,康熙皇帝開始御駕親征,最終迫使噶爾丹兵敗被殺。在開戰之初,康熙皇帝曾下令遣送回回商人還鄉,但是有170多人不愿離開,在請示了朝廷后留居在呼和浩特。隨后,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清廷將張家口的回民也集中到歸化城北,在現在的舊城北門外修建了呼和浩特這座最早的清真寺。清乾隆年間,清廷再次發兵征討準葛爾部,新疆有不少穆斯林青年自愿隨清軍討逆,并屢建奇功,戰爭勝利后隨八旗軍來到了歸化城,在城南的八拜村定居下來,建起了“回回營”。之后,還有許多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山東的回回人也來到呼和浩特定居下來。他們多數以經商為主,并逐步發展了屠宰、餐飲、皮毛、牲畜交易、駝隊運輸等,為呼和浩特商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當時,香妃被選入宮,有300多名新疆回回兵和香妃家族的人護送香妃進京。回來的路上經過呼和浩特,發現在這里風光秀麗,水草豐美,流連忘返,不愿再回到新疆,于是就請求當時的乾隆皇帝在歸化城賜給他們“一馬之地”(跑馬一圈所圈的土地,也有人說是“一箭之地”,就是拉滿弓射出一支箭的距離),這些人后來就定居在這里。據說現在呼和浩特姓馬的回族就是當年護送香妃入京的回回人的后裔。后來回族人越來越多,多數居住在舊城北門外。他們有的經商做生意,逐漸變得富裕,就共同集資在舊城北門外數里弧形區域內建起了五六座清真寺。這一區域就形成現在的回民區。
清真寺,又稱禮拜寺,是伊斯蘭教穆斯林們朝拜真主和舉行各種宗教儀式的地方。漢語中“清真”一詞,從我國南北朝時代便開始使用。但從南北朝到宋朝約800多年的時間里,“清真”一詞在文人筆下只是用來贊美品格高尚的人物或描寫清雅幽美的環境,與伊斯蘭教寺廟無關。元代以后,“清真”一詞開始與宗教相聯系。明中葉后,回族穆斯林賦予“清真”一詞以新的含義。他們認為“清”者是指真主“超然無染、不拘方位”,“真”者是指“真主永存、獨一至尊”。伊斯蘭教信仰的中心是:“萬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這兩句話一般被稱為“清真言”。這樣,直至解放前,在我國社會上都把伊斯蘭教稱為清真教。后來,人們把按照伊斯蘭教的風俗習慣制作的各種食品,稱為“清真食品”或“清真糕點”。此外還有“清真餐廳”、“清真小吃店”等。
現在,“清真”一詞已成為世人共知的特殊專項用語了。 〔實地導游講解部分〕現在我們已到達清真大寺的門前。請大家下車跟我來,讓我們一起參觀這座別具風情的清真大寺吧!清真大寺坐東向西,大家都知道這個方向是朝向伊斯蘭教圣城麥加(在沙特阿拉伯)的方向,中間的門為朱紅色正門。門楣上有清代光緒年間制作的“清真大寺”匾額及楷書“國泰”“民安”四字磚雕。寺門前原有影壁,高丈余,現已拆除。大殿的外墻后壁正對正門。正門南北兩側的門是旁門,兩邊是藍色的墻面。大家請看,大門內正面是莊嚴肅穆的禮拜殿,系水磨青磚的中式建筑,面積有25間普通房屋大小,可以同時容500人進行禮拜活動。殿后的墻壁上,鐫刻有擔任綏遠都統的甘肅回族人馬福祥題寫的“認主獨一”、“正心”、“誠意”、“修身”、“明心”、“見性”14個正楷大字,筆勢圓潤飽滿、端莊有力。禮拜殿是寺院內主體建筑,造型別致,殿門朝東,是三開拱形門。上楣刻有精細的阿拉伯文,意譯為“安拉是天地間的光輝”。大殿前有“月臺”,登上月臺可進入大殿,殿內只允許男性穆斯林集體參加教內重大活動。清真大寺內的裝飾紋樣都用阿拉伯文、幾何線紋和各種植物做題材,具有濃郁的伊斯蘭風情。殿內壁上飾有經文。殿頂由十二根紅漆大柱立撐,支柱上刻著《古蘭經》,寺內也藏有《古蘭經》三十卷,是研究伊斯蘭教的重要文獻,更是呼和浩特穆斯林最珍貴的伊斯蘭教經典和地區歷史文物。大殿房頂上有五座六角頂樓(象征穆斯林必須堅持和恪守的“念、禮、齋、課、朝”五大天命)。殿前寺院兩側建有南北講堂。大殿正東有過廳,廳內壁上繪有麥加的大清真寺和“天房圖”。經過廳可通往后院。院內正北有沐浴室,穆斯林沐浴凈身后方可入殿禮拜。另外,還有望月樓、教長辦公室、鄉老會議室、海里翻(海立凡)學經堂等建筑。入寺門后,大殿南北兩側有甬道通往寺院內。大殿南側有碑亭一座,尚有石碑六通,其中以“清重刻洪武皇帝御制回輝教百圣字號碑”和“重修綏遠清真大寺碑”有較大研究價值。
在整個清真大寺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幢偉麗建筑物便是這座大寺東南側的望月樓。它拔地凌空,秀出云表。登樓遠眺,山川物景盡收眼底。它孤標聳峙,正以亭亭特立見奇。它建于1939年,樓高36米,平面六角形,六角攢尖頂,每逢“齋月”,穆民在樓上望月。望見初月后封齋或開齋,故名望月樓。樓分兩層,形如竹節,成六棱體,樓的西面用漢文和阿拉伯文書有“望月樓”三個大字。第一層是外露望臺;第二層頂部建有一座六角涼亭,涼亭綺麗雅致。樓頂端的鐵柱上裝有月牙燈。樓內有七十八級螺旋木梯道盤旋環繞而上。進入涼亭,憑欄遠眺,青城新貌,悅目賞心。它與城內的蒙、漢、藏各式建筑薈萃在一起,襯托出呼和浩特這座多民族城市的莊嚴、綺麗,更有力說明呼和浩特是明末清初以來,蒙、漢、藏、回、滿等各兄弟民族人民共同勞動和精心締造出來的一座城市,它本身就象征著國內各族人民兄弟般的團結。
清真大寺是呼和浩特市一座風格獨特,而且比較優美完整的古建筑,它的建筑藝術值得繼承和借鑒。1979年人民政府撥款整修,1998年-20xx年社會各方集資實施了一、二、三期改擴建工程,使清真大寺面貌煥然一新,愈顯神圣風姿。如今保存古樸面貌的清真大寺和新修葺的伊斯蘭風情一條街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成為回民區重要的景觀和穆斯林活動區域。
內蒙古導游詞 篇18
廣義的河套平原,還包括寧夏的銀川平原、內蒙古的土默川平原(前套平原)。位于巴彥淖爾盟南部。東至烏梁素海,東南至包頭市郊區,南臨黃河,西界烏蘭布和沙漠,北抵狼山。主體部分東西長約180公里,南北寬約60公里,總面積約1萬平方公里呈扇弧形展開。西山嘴以東,烏拉山與黃河之間的狹長地帶,又稱三湖河平原,東西長約70公里,南北寬3一15公里。地勢由西南向東北略傾斜,海拔1020到1050米。屬大性氣候,晝夜溫差大,地勢乎坦,土地肥沃,可以黃河水自流灌溉。
早在秦漢時期就開始開渠引水,發展農業。
周朝之前,屬于狄人的匈奴人(歸屬存在爭議)生活在河套。春秋時期,趙國的趙武靈王把版圖延伸到陰山山脈,設立了云中郡,位于土默川平原東部。秦朝統一中原后,派蒙恬率十萬大軍將匈奴逐出河套,遷徙3萬戶到那里戍邊,設云中、九原兩郡。秦末移民都返回中原,西漢時,前127年,漢武帝派衛青出云中擊敗匈奴的樓煩、白羊二王,占領“河間”,即河套。大臣主父偃上疏建議在河套筑城以屯田、養馬,作為防御和進攻匈奴的基地。漢武帝接受這一建議,當年即置朔方郡(今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磴口縣)和五原郡(今包頭西)。前125年置西河郡(今陜西府谷西北)。河套地區還包括之前的云中郡和定襄郡,以及北地、上郡的北部。當時的人們引黃河灌溉,當地農業迅速發展,經濟繁榮。
東漢時,歸附漢朝的匈奴人被安置在河套。之后魏晉南北朝時,河套地區是北方多個政權爭奪的重地。唐朝時這里被重新農墾,唐詩中有“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的詩句。北宋時河套被西夏和遼朝所分別占有。在元、明、清時,河套以畜牧為主。清朝后期陜西、山西的一部分人遷到塞外,河套地區開始成為西北最重要的農業區。抗戰時期,國軍將領傅作義屯守于此,興修水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這里的農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清代光緒年問形成八大灌渠。解放后,1951年建成黃河三盛公水利樞紐工程,1975年完成180公里長的總排干渠(俗稱二黃河),并進行了大規模的水利建設。現共有灌水干渠5道,排水干渠13道,支、斗、毛渠縱橫交錯。河套平原有可耕地960多萬畝,已開墾近500萬畝。盛產小麥、玉米、高粱、糜黍、胡麻、甜菜、酒花、葵花籽等作物,是中國和自治區重要糧、糖基地,被譽為“塞上谷倉”、“塞上江南”。因多年排水不暢,地下水位升高,造成土壤次生鹽堿化嚴重,已進行綜合治理。
內蒙古導游詞 篇19
朋友們,錫林浩特市坐落在錫林郭勒草原的中部,是錫林郭勒盟行政公署所在地,為全盟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錫林浩特市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衛生城市,素有“草原中的城市,城市中的草原”之美譽。
“錫林”,蒙古語意為“丘陵”;“浩特”,蒙古語意為“城”。可見,錫林浩特是以牧草叢生的丘陵命名的。
錫林浩特市有蒙、漢、滿、達斡爾等19個民族,是以蒙古族為主體,多民族聚居的新興草原城市。錫林浩特市原名“貝子廟”,已有250多年的歷史。這里原為元太祖成吉思汗第十五世孫巴圖孟克達延汗后裔之領地,明代屬元太祖成吉思汗弟別勒古臺十七世孫諾比特默克圖的游牧地,所部號為“阿巴哈納爾”(蒙古語意為“叔叔們”)。康熙四年(1665)設阿巴哈納爾左翼旗。康熙六年(1667)設阿巴哈納爾右翼旗。乾隆八年(1743)建貝子廟,亦稱“貝子旗”或“貝子廟旗”。新中國建國后,于1953年將貝子廟改稱錫林浩特鎮。1983年撤阿巴哈納爾旗設錫林浩特市。市區丘陵廣布,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7℃,草場覆蓋率90%。境內有自治區六大油田之一的烏蘭圖嘎油田和儲量豐富的二連油田。
錫林浩特亦有十分豐富的自然及生物資源。水資源主要是錫林河及錫林河水庫。畜產品有肉類、奶類、羊絨、羊毛、駝毛、馬鬃、馬尾、皮張,各種腸衣等;土特產品有苦杏仁、發菜、白蘑、香蘑、黃花;藥材類有牛黃、黃芪、黃芩、防風、知母、柴胡。野生動物類有屬國家二類保護動物的天鵝,屬三類保護動物的地甫鳥(bǔ)、灰鶴、鷹、貓頭鷹。肉食動物有黃羊、野兔、山鶉、野鴨子;皮毛動物有狼、狐貍、沙狐、艾虎、旱獺;藥用動物有獾、蛇、刺猬。
作為“草原中的城市”,錫林浩特市有著十分完善的旅游接待基礎設施,是錫林郭勒盟的旅游接待中心。市內設有錫林郭勒盟賓館、廣廈賓館、交通大廈、草原明珠賓館、錫林白馬飯店等11家星級酒店,住宿條件比較完善。錫林浩特市交通便利,航班可往返北京、呼和浩特,集(寧)通(遼)鐵路橫貫南北。公路客運直達北京、天津、石家莊、沈陽、呼和浩特、包頭等地。到了旅游旺季,這里還有直達大連等地的旅游臨時航班。
錫林浩特市有許多旅游勝地:市內有貝子廟、蒙元文化苑、額爾敦敖包、錫林廣場、恐龍博物館等著名景點。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馳名中外的古剎——貝子廟。它始建于乾隆八年(1743),距今已有250多年的歷史,與百靈廟、西拉木倫廟、五當召齊名,并稱內蒙古草原四大廟宇。此外,在錫林浩特市周邊還有草原奇觀平頂山、九曲回腸錫林河、碧波萬頃灰騰錫勒、錫林河草原旅游度假村、白音錫勒旅游區、草原景觀度假村、葛根敖包、錫林水庫漁村等景區景點和10多家原汁原味的“牧人之家”旅游點。這些景區凸現出的古樸民族風俗和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使錫林浩特市成為眾多游客神往之處。
進入現當代,錫林浩特市還曾是建國前的中共錫察巴烏工委所在地,今貝子廟西大殿即為錫察巴烏工委的辦公舊址,已辟為盟市兩級紅色旅游重要景點。
朋友們,愿錫林浩特之旅給您留下永久美好的記憶。
內蒙古導游詞 篇20
滴水壺景觀掛于美林鄉敖包梁一側的石崖立壁上,高約30米,因雨水滲水積在山腹匯集而成,長年滴水不斷,峭壁頂上一塊壺型巨石凌空懸臥,斜墜如倒水,故得名滴水壺。
滴水壺一年四季,變幻莫測,春秋兩季,滴水不止,一里之處就可聽到叮咚悅耳、有韻有致的滴水聲。夏季的滴水壺最為壯觀,此時滴水壺水量充沛,形成了小瀑布,從崖頂上一瀉而下。這珠璣的組合,水流的跌落,雖沒有“忽聞雷聲殷前川”的雄姿蓋世,卻有“溫柔是我力是我”的生動秀美。遠遠望去,潔白水簾,飄飄然然,揚揚灑灑,如綢緞飄舞,如仙袂飄舉,如淑女浣紗,好一幅美妙的水景圖,讓人陶醉。冬季滴水壺則結成數丈冰掛,似壁銀簾,重新回歸渲泄后的平靜和爆發后的沉默中。滴水壺的四周也充滿生機和驚奇,滴水壺川溝谷狹長,寬約30米,周圍天然次生林資源豐富,針闊樹種繁多,秋霜過后,黃、綠、紫、紅,各色紛呈,絢麗多彩。
內蒙古河套平原(河套灌區)導游詞三
河套是黃河中上游兩岸的平原、高原地區,因農業灌溉發達,又稱河套灌區。河套平原通常是指內蒙古高原中部黃河沿岸的平原。一般講的河套平原主要指陰山以南的黃河沖積平原,包括前套平原和后套平原。前套平原主要指內蒙古包頭、呼和浩特一帶的平原,南北朝時稱“敕勒川”,五代時叫“豐州灘”,明朝以后稱“土默川”;后套平原指烏拉山以西至巴彥高勒的平原。廣義的河套平原還包括內蒙古磴口與寧夏青銅峽之間的“西套”,即通常所說的銀川平原。現在,河套平原多指前套和后套平原,而不包括銀川平原。銀川平原和青銅峽以南的中衛平原則合稱寧夏平原。
河套平原位于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境內。又稱后套平原。通常是指內蒙古高原中部黃河沿岸的平原,西到賀蘭山,東至呼和浩特市以東,北到狼山、大青山、南界鄂爾多斯高原。又稱河套地區。
黃河在此先向東北流,后轉向東流,再折向南流,形成馬蹄形的大彎曲,稱為河套。平原為黃河及其支流沖積而成。東西沿黃河延展,長500千米,南北寬20~90千米。面積約2.5萬平方千米。河套平原海拔900~1200米,地勢由西向東微傾,西北部第四紀沉積層厚達千米以上。山前為洪積平原,面積占平原總面積的1/4,余為黃河沖積平原。地表極平坦,除山前洪積平原地帶坡度較大外,坡降大多為1/4000~1/8000。可分3部分:賀蘭山以東的稱銀川平原,狼山以南的稱后套平原,大青山以南的稱土默川平原(前套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