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综合,日韩欧美美女视频,国产综合欧美日韩在线91,手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

首頁 > 范文大全 > 導游詞 > 山西導游詞 > 有關于山西的導游詞范文(精選6篇)

有關于山西的導游詞范文

發布時間:2024-01-27

有關于山西的導游詞范文(精選6篇)

有關于山西的導游詞范文 篇1

  孝義市位于山西省境中部西側,呂梁地區南端,面積943平方公里,現轄6鎮12鄉,人口36.32萬,市政府駐城關鎮。孝義,春秋時晉置瓜衍縣,西漢屬茲氏縣,三國魏中陽縣來治,西晉永嘉元年并入隰城縣,北魏改置永安縣,隋屬西河郡治,唐貞觀元年以邑人鄭興孝行聞于朝,敕賜名孝義縣。1991年設縣級市。

  孝義市城區不僅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而且是晉西和陜北的物資集散地和重要的`交通樞紐。該市地勢西高東低,東部為太原盆地的組成部分,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方便,是主要糧棉產區。中部黃土丘陵,地形破碎,梯田遍布,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西部山地屬呂梁山支脈,主要山峰有龍盤山、鳳凰嶺等,海拔分別為1163米和1365米。境內主要河流有文峪河、磁窯河、下堡河、兌河等。

  該市屬大陸性氣候,年均氣溫10.1度,一月均溫——5.6度,七月均溫23.7度,年均降雨量470毫米,霜凍期為十月上旬至次年四月中旬,無霜期170天。孝義市現有耕地52.88萬畝,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高梁、玉米、谷子、大豆和薯類,另外,蕎麥、莜麥、糜子等雜糧也有較大面積的種植。經濟作物主要有核桃、柿子、棉花、油料等。

  孝義市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煤、鋁、石膏、鐵等,其中以煤炭儲量最大,已探明煤儲量為71億噸,是汾西礦務局主要煤炭開采基地。其次是鋁土礦,是山西鋁廠的礦源基地。主要工業有煤炭、煉鐵、化肥、水泥、農機、塑料、陶瓷、紡織、釀酒、毛皮、玻璃、印刷、食品加工等。孝義市交通便利,介西和孝柳兩條支線鐵路橫貫全境,是孝義市對外交通的主要門戶。

  孝義至午城、汾陽至介休等干線公路途經該市,此外還有縣級和鄉鎮公路多條,連通全市各鄉鎮。位于縣古城中央的中陽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自古頗享盛譽,因當時孝義為中陽縣所轄而得名。孝義生產的“羊羔美酒”,顏色潔白,似羊羔之毛色,故而得名。孝義是“汾州核桃”主要產地之一,其特點是果形美觀,果實個大,皮薄肉厚,出仁率高達52%,含油量達70%,是該市大宗出口物資,遠銷海內外。孝義市東許、高陽、兌鎮、白壁關等鄉鎮盛產柿子,暢銷省內外。

有關于山西的導游詞范文 篇2

  你好,所有的游客。成為你們的導游是我的榮幸。我叫詹。你可以叫我詹導游。今天,我們將參觀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寶庫云岡石窟。云岡石窟位于外蒙古古都、煤海鎮大同市以西約16公里處。下面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云岡石窟。

  現在,你跟著我走進了云岡石窟的大門。云岡石窟是依山而建的。現有主要石窟45個,分為東、中、西三個區。在云岡的幾十個石窟中,新新的五個石窟是最早、最壯觀的。五、六洞、五花洞內容豐富多彩,氣勢磅礴,是云岡藝術的精髓。今天,我們主要參觀了石窟5號和6號,五華洞和坦坦洞5號。

  第五石窟位于云岡石窟的中央,云岡石窟是一組雙石窟與第六石窟。這個洞被分成前后兩間。后屋北墻上的主像是佛三世。中央的坐像有17米高。它是云岡石窟最大的佛像。洞穴的墻壁上覆蓋著壁龕和佛像。在拱門的兩側,菩提樹頂上刻著兩尊佛像。線條很美。這兩個洞窟是清初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建的,洞窟前有五個四層高的亭子。

有關于山西的導游詞范文 篇3

  崇福寺始建于唐高宗麟德二年(公元655年)的金代建筑,規模可觀,氣魄宏大,是國務院批準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正殿用減柱法建筑,乃國內孤例,堪稱一絕,彌陀殿為全國金代最大建筑之一。

  崇福寺坐落在朔城區東大街 ,門前有石獅一對 ,自山門由南向北有金剛殿、鐘樓、鼓樓、千佛閣、文殊殿、地藏殿、大雄段、彌陀殿和觀音殿,占地23400平方米,前后5重院落,布列適當、主次分明,是一座規模完整、宏偉壯麗的古代建筑。崇福寺乃鄯陽古剎,藏經閣始建于唐高宗麟德二年(公元 665年,明代重修后更名為千佛閣),契丹時,其地為林太師府署。遼統和間復為增會,這可能是隋、唐“舍宅為寺”的遺風,因名林衙寺,金天德年間(公元1149——1153年)賜額崇福禪寺。現寺內彌陀殿、觀音殿為金建 ,山門為清建,其余為明建。彌陀殿為寺內主殿,建于金皇統年間( 公元1141——1149年),由開國侯翟昭度負責施工,殿宇正檐下懸掛的“彌陀殿”豎匾,為金大定二十四年(公元1184年)原物。

  彌陀殿建于 2米多高的臺基上,通高21米,冠于全寺,是全國現存較大的金代建筑。建筑面寬7間,進深4間入椽。殿前有寬敞的月臺,后與觀音殿月臺相連。單檐九脊歇山式。殿內梁架結構具有獨到之處,隨著殿內金柱的減少,主體結構與其他建筑不同。彌陀殿欞窗也很精致,鏤刻透心圖案紋樣達15種之多,有三角紋、古錢紋、桃白球紋等,這些圖案不僅是優秀的藝術佳作,而且對研究金代建筑裝飾具有很高的價值。殿內中央磚砌佛壇上置三尊主像,中為彌陀佛,左為觀音菩薩,右為大勢至菩薩,稱“西方三圣”。主像兩側脅侍菩薩表情恭謙。別具神態。兩大天王怒目猙獰,似在護法守職。主像背光為編條泥壁,圖案呈草葉紋,邊沿是焰光。中間背光浮壁13尊伎樂天,姿態各異,栩栩如生。殿內四壁滿繪壁畫,10軀高大佛像結趺而坐,端莊慈祥,分布于東西山墻和后墻。壁畫上方為飛天,翱翔于五彩祥云之間。西盡間繪有千手千眼觀音菩薩,立姿,變化身,18面,千手,掌心各繪一眼,手中各擎一件法器,星辰日月,龍樓寶盤,刀戈劍戟,琴棋書畫等應有盡有,千變萬化。下左為婆藪仙,神情自若,老態龍鐘,下右方為吉祥天,神情安詳,持重彬彬。東盡間分上下兩層,繪三佛三菩薩,后壁門榻上繪16寶觀。整個壁畫莊重宏偉,氣勢奪人,畫工精細,設色以朱紅、石綠為主,色彩絢麗,壁畫與佛像交相輝映,大殿更加金碧輝煌。殿外九脊全為瓦條砌壘,殿頂上筒坂布瓦覆蓋,綠色琉璃和脊飾剪邊。兩個高大邸吻矗立正脊之上,正脊中間置有瓦樓一座,將軍居中,神志昂揚。戧獸、垂獸巨口獠牙,氣勢威武。整個彌陀殿集建筑 、壁畫 、塑像 、背光 、琉璃、欞窗、匾額等于一體,雖經歷代風雨寒暑,至今仍光澤燦爛。

  觀音殿是僅次于彌陀殿的金代建筑,其梁架結構最富有獨創性。為“四椽伏對乳伏用三柱”。殿內前槽金柱全部減去,后槽金柱置在佛壇兩側,使殿內前部更加寬廣。因省去前槽金柱,四椽伏跨度加大到 10 米,所以為減輕其負荷,在梁上和平梁前端施較大的人字叉手,把殿前槽上部載荷傳遞到前檐和后檐柱上。這種神奇的建造能力,充分反映了古代建筑匠師的才能技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為了保護文物古跡,1953年對觀音殿進行了整修,1986年又撥款對彌陀殿進行落架大修。崇福寺 ,以其古樸巍峨的雄姿 ,再現于朔州大地。

  在朔州崇福寺,珍藏著一座展示我國北朝佛教藝術成就的珍貴文物棗北魏石塔。塔高2.5米,平面呈方形,因在塔剎、塔身和基座上雕有小佛像1349尊,故而也被稱為千佛石塔。石塔的塔身是九層樓閣,樓閣四面皆雕有斗拱和塔檐,周圍空間則布滿小佛坐像,最下層每面中間都雕有一龕,龕內雕有一尊較大的主佛和左右脅侍佛兩尊,龕的外部是五排坐佛。佛像大小不等,神態各異。整座佛像塔設計巧妙,工藝精湛,把中國古建藝術和印度佛塔藝術融為一體,創造了我國現存最早的樓閣式佛塔,令人驚嘆叫絕。

  但讓人痛惜的是,這件備受世人矚目的藝術珍品,因世事變遷,飽受風霜,在半個多世紀前身首分離,不能合璧。目前,塔殺只能以一級藏品保存于崇福寺內,塔身則被臺北國立博物館收藏。這座千佛石塔塔剎和塔身的分離,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千佛石塔建造于北魏天安元年(公元446年),是獻文帝拓跋弘宮中的小官曹天度為了祈求國家太平,耗盡全家資產,在平城(今大同市)所造。建塔的人把天下太平的美好祝愿寄托在千佛石塔上,但石塔的命運卻與這個愿望大相徑庭。1937年,中華大地陰去密布,血雨腥風,日寇入侵,國土淪喪。保存在朔州崇福寺的千佛石塔也未能逃此劫難。當時,日本出版的《藝術美術全集》中收錄了千佛塔的全部資料。資料證實,當石塔在劫運日本裝箱時,朔縣城內一位愛國者,在敵人的嚴密監視下,冒著生命危險將塔剎暗自藏回家中。全國解放后,這位愛國志士把塔剎獻給國家,交回崇福寺,而塔身歸初被陳列在日本東京博物館。1945年,中國人民歷經8年的浴血奮戰,取得了抗日戰爭勝利,千佛石塔的塔身又回到了祖國的懷抱,當時的國民黨政府將其存放在南京博物館,爾后又運往中國臺灣,在臺北國立博物館棲居。

  塔剎高57厘米,中間是兩層樓閣,在每層的四化個轉角處都刻有一個負重交腳菩薩。樓閣上部雕有九道相輪及摩尼寶珠。經過無數的風雨滄桑,寶剎雖已殘痕累累,然而其細膩精巧、匠心獨具的藝術風采仍然熠熠生輝。每當人們在崇福寺欣賞千佛石塔塔剎的時候,總有一種遺憾,總要發出這樣的感嘆:千佛石塔何日才能身首合一呢。

有關于山西的導游詞范文 篇4

  陽曲縣地處山西省中部、忻定盆地與太原盆地這之間,南距汴城太原23公里,北接忻州市,東連盂縣、壽陽縣,西與靜樂縣和古交市接壤,區位優勢得天獨厚。全縣轄4鎮11鄉,245個村委,424個自然村,總面積2060平方公里,總人口14萬。 陽曲縣建于西漢,因“河(滹沱河)千里一曲,曲當其陽”而得名。

  公元982年,陽曲已不山西省治、太原府治所在,故歷史上有“山西首邑”之稱。 資源充足。境內擁有耕地50萬畝,牧坡108畝,有全國六大人工草場之一的陽曲縣萬畝示范草場。森林面積159.5萬畝,地下水資源儲量豐富,水質優良,土地、農、林、牧綜合開發前景廣闊。地下蘊藏白云巖、石灰石、赤鐵礦、花崗巖、石膏、鋁釩土、石英石、石英砂、鉀長石、煤等礦物質儲量大,極富開采價值。

  特產豐富。陽曲縣屬暖溫大陸氣候,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農產品以玉米、谷子、葵花豆類、山藥蛋、油料等為主產。近年來全縣大力實施“兩高一優”農業有旱作,糧食產量連年超億斤。谷子質量高、數量大,久負盛名,年產量達1500余萬斤,此外,還盛產蘋果、酥梨、花椒、核桃、仁用杏等干鮮果品和無公害蔬菜年產量達6000余萬斤。二次滅菌奶填補了山西的空白,暢銷省城市場。山杏、山桃、黃芩、柴胡、串地龍、山棗、蘑菇、木耳、野菜等野生植物資源豐富,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 基礎設施完善 ,水、電、氣、暖配套完備。

  交通發達,體系完整,108國誕、大運公路、原太高速公路、北同薄鐵路縱貫境南北,盂陽公路橫穿縣境工業東西,鄉鎮通油路、村村通公路,連續五年榮獲省、市“義務修路先進縣”稱號。電力設施完備,華北電網縱貫縣境,設有1座11萬伏變電站,網電設施齊全。通訊系統先進,已開通7000門程控電話、移動電話和傳真,可直通國內外。

  教育、文化、旅游醫療、廣播電視等公事業發展迅速。結合小城鎮建設的省級泥屯星火技術密集區、黃寨綜合工業區、高村建材工業區、東黃水和凌井店農產品加工二業區已具雛形。金屬冶煉加工、建材、農副產品、煤焦迅速發展,成為四大主導產業,三能治金焦、漆包線、金屬鎂、水泥、銅材、鋁材等產品的市場占有份額不斷提高。隨著一批重點工業項目的實施,有效地帶動了相癢產業的發展,為陽曲縣域經濟的穩步發展又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來,在歷屆縣委、縣政府和全縣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全縣經濟及社會各項事業呈現了持續、快速、健康的良好勢頭。

有關于山西的導游詞范文 篇5

  應縣佛宮寺釋迦塔位于山西應縣城內西北佛宮寺內,俗稱應縣木塔。建于遼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畢。是我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木結構樓閣式塔,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木塔位于寺南北中軸線上的山門與大殿之間,屬于“前塔后殿”的布局。塔建造在四米高的臺基上,塔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第一層立面重檐,以上各層均為單檐,共五層六檐,各層間夾設暗層,實為九層。因底層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觀為六層屋檐。各層均用內、外兩圈木柱支撐,每層外有24根柱子,內有八根,木柱之間使用了許多斜撐、梁、枋和短柱,組成不同方向的復梁式木架。有人計算,整個木塔共用紅松木料3000立方,約2600多噸重,整體比例適當,建筑宏偉,藝術精巧,外形穩重莊嚴。

  該塔身底層南北各開一門,二層以上周設平座欄桿,每層裝有木質樓梯,游人逐級攀登,可達頂端。二至五層每層有四門,均設木隔扇,光線充足,出門憑欄遠眺,恒岳如屏,桑干似帶,盡收眼底,心曠神怡。塔內各層均塑佛像。一層為釋迦牟尼,高11米,面目端莊,神態怡然,頂部有精美華麗的藻井,內槽墻壁上畫有六幅如來佛像,門洞兩側壁上也繪有金剛、天王、弟子等,壁畫色澤鮮艷,人物栩栩如生。二層壇座方形,上塑一佛二菩薩和二脅侍。三層壇座八角形,上塑四方佛。四層塑佛和阿難、迦葉、文殊、普賢像。五層塑毗盧舍那如來佛和人大菩薩。各佛像雕塑精細,各具情態,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塔頂作八角攢尖式,上立鐵剎,制作精美,與塔協調,更使木塔宏偉壯觀。塔每層檐下裝有風鈴,微風吹動,叮咚作響,十分悅耳。

  應縣木塔的設計,大膽繼承了漢、唐以來富有民族特點的重樓形式,充分利用傳統建筑技巧,廣泛采用斗拱結構,全塔共用斗拱54種,每個斗拱都有一定的組合形式,有的將梁、坊、柱結成一個整體,每層都形成了一個八邊形中空結構層。設計科學嚴密,構造完美,巧奪天工,是一座既有民族風格、民族特點,又符合宗教要求的建筑,在我國古代建筑藝術中可以說達到了最高水平,即使現在也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該塔設計為平面八角,外觀五層,底層擴出一圈外廊,稱為“副階周匝”,與底屋塔身的屋檐構成重檐,所以共有六重塔檐。每層之下都有一個暗層,所以結構實際上是九層。暗層外觀是平座,沿各層平座設欄桿,可以憑欄遠眺,身心也隨之溶合在自然之中。全塔高67.3米,約當底層直徑2.2倍,比例相當敦厚,雖高峻而不失凝重。各層塔檐基本平直,角翹十分平緩。平座以其水平方向與各層塔檐協調,與塔身對比;又以其材料、色彩和處理手法與塔檐對比,與塔身協調,是塔檐和塔身的必要過渡。平座、塔身、塔檐重疊而上,區隔分明,交代清晰,強調了節奏,豐富了輪廓線,也增加了橫向線條。使高聳的大塔時時回顧大地,穩穩當當地坐落在大地上。底層的重檐處理更加強了全塔的穩定感。

  由于塔建在4米高的兩層石砌臺基上,內外兩槽立柱,構成雙層套筒式結構,柱頭間有欄額和普柏枋,柱腳間有地伏等水平構件,內外槽之間有梁枋相連接,使雙層套筒緊密結合。暗層中用大量斜撐,結構上起圈梁作用,加強木塔結構的整體性。塔建成三百多年至元順帝時,曾經歷大地震七日,仍巍然不動。塔內明層都有塑像,頭層釋迦佛高大肅穆,頂部穹窿藻井給人以天高莫測的感覺。頭層內槽壁面有六尊如來畫像,比例適度,色彩鮮艷,六尊如來頂部兩側的飛天,更是活潑豐滿,神采奕奕,是壁畫中少見的佳作。二層由于八面來光,一主佛、兩位菩薩和兩位脅從排列,姿態生動。三層塑四方佛,面向四方。五層塑釋迦坐像于中央、八大菩薩分坐八方。利用塔心無暗層的高大空間布置塑像,以增強佛像的莊嚴,是建筑結構與使用功能設計合理的典范。

  木塔自建成后,歷代名人掛匾題聯,寓意深刻,筆力遒勁,為木塔增色不少。其中:明成祖朱棣于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率軍北伐,駐宿應州,登城玩賞時親題“峻極神功”;明武宗朱厚照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督大軍在陽和(山西陽高縣)、應州一帶擊敗入侵的韃靼小王子,登木塔宴請有功將官時,題“天下奇觀”。塔內現存明、清及民國匾、聯54塊。對聯也有上乘之作,如“拔地擎天四面云山拱一柱,乘風步月萬家煙火接云霄”;“點檢透云霞西望雁門丹岫小,玲瓏侵碧漢南瞻龍首翠峰低”。此外,與木塔齊名的是塔內發現了一批極為珍貴的遼代文物,尤其是遼刻彩印,填補了我國印刷史上的空白。文物中以經卷為數較多,有手抄本,有遼代木版印刷本,有的經卷長達30多米,實屬國內罕見,為研究我國遼代政治、經濟和文化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在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內,供奉著兩顆為全世界佛教界尊宗的圣物佛牙舍利,它盛裝在兩座七寶供奉的銀廓里,經考證確認為是釋迦牟尼靈牙遺骨。

  公元486年,釋迦牟尼涅盤,享年80歲,佛滅度后,共留下七顆佛牙舍利。

  今日之佛教界,對釋迦牟尼荼毗后究竟留下多少顆佛牙,看法不一。一說是佛滅度后留下四顆佛牙,另一說是佛滅度后留下七顆佛牙。

有關于山西的導游詞范文 篇6

  各位游客,大家好!

  我國歷史文化名城平遙就要到了,右前方那高聳的磚墻就是我國現存較為完整的四座古城池之一平遏城。1997年12月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通過決議,將我國云南省麗江古城、山西省平迢古城和江蘇省蘇州古典園林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現在大家可以觀賞一下古城的遠景和比較完整的外觀。

  平遙古城,歷史悠久。據載:西周時期周宣工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擾,曾派兵北伐薩猶,并修建了京陵城。京陵城就建在今平遠縣城東北約7公里的京陵襯,京陵二字作為地名一直沿用至今。這可以說是平遙建城的開端,也是現在乎迢城的前身。從那時起,至今已有2800年左右歷史了。

  現在這座平送城始建于何時,歷史上沒有明確記載。大約在北魏太武帝朽跋燕時,為避名諱,將原來的平陶縣改為乎迢縣.并把縣治從別處遷到這里。建城時間應該是這以后的事。在濕長的歷史歲月中.這里曾有過她的繁華,也曾多次道受戰火的破壞。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城墻,是明代洪武三年,即1370年把原來的土城墻加高加厚加磚擴建而成的,明清以來雖曾數次維修,但風格未變。

  平遙城內古建筑保存很多,像文廟大成殿、清虛觀、市樓、城隆廟、武廟戲臺等。就是街道民居.也基本保存明清時代風貌。漫步街頭,還會看到各種古色古香的院門、院埔、秸雕細刻的古建筑裝飾,甚至還能看到門前的接馬石樁、下馬石等,一派古城風貌。

  平遏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名人輩出。是敢于不顧“滿門抄斬”的恐嚇、秉筆直書的若名晉代史學家孫盛、以“映雪讀書”流傳千古的孫康等古代名人,當代已故中科院歷史研究所所長侯外廬、已故語言研究所副所長侯秸一、已歇中國文學研究會會長王瑤、著名畫家李茍、著名歌唱家郎蘭英等都出生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平適古城不愧為歷史文化名城。

  (過急濟橋)

  我們現在正行駛在惠濟橋上,惠濟橋是一座九拱石橋,修建于清代康熙年間,同治年間重建。清代名宿博山先生曾親筆為它寫道碑記。這座橋規模不等大.歷史也不算很長,但造型優美.橋面平坦,沒有像一般石橋那樣高高隆起,便于車馬行走。而且更有一個奇處,就是這座橋下還有一座橋。下面的橋不見文字記載,人們原來也不知道。1977年8月,一場暴雨造成特大洪災,滾滾洪水帶走了不少淤積多年的河沙。水退后,人們驚奇地發現:原來惠濟橋疊架在舊橋的橋面上,形成橋上橋的奇觀。利用舊橋做新橋的牢固基礎,既節省財力、人力,又省時間,多聰明的構思叼!這在造橋史上也是一個奇跡。

  平迢古城到了.請大家隨我上城墻參觀。

有關于山西的導游詞范文(精選6篇) 相關內容:
  • 山西導游詞范文(精選33篇)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光臨北岳恒山旅游、觀光!北岳恒山與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稱五岳,齊名天下。既是我國重要的文物古跡薈萃地,又是著名的道教發祥地和北方著名的風景游覽勝地,現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

  • 山西導游詞1000字(通用35篇)

    高平市位于山西省東南部,太行山西南邊緣,東與陵川縣接壤,西與沁水縣毗鄰,南連晉城市澤州縣,北靠長治,長子兩縣。東西長41.2公里,南北寬37公里。轄3個辦事處,7個鎮,15個鄉,17個居委會,465個行政村,692個自然村。總人口47.8萬人。...

  • 關于山西的600字導游詞(精選16篇)

    佛珠,也稱為念珠,每當佛教徒念佛時要用佛珠來記數和束心;佛教弟子修行時必備的一種信物也就是佛珠。那么,五爺廟是五臺山香火最旺的寺廟,五爺廟的佛珠肯定也是大家備受關注的。...

  • 山西導游詞精選范文300字(精選10篇)

    這兒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有樹有河。這兒有名勝古跡,也有秀麗風景,更有奇珍異寶。這兒是美麗的。每年春天,這里盛開著潔白而清純的杏花,這里的杏花聞名天下,名揚四海。杏花風韻天成,純潔無暇,也正像這里的人一樣。這兒是雄偉的。...

  • 有關山西的導游詞范文(通用26篇)

    應縣佛宮寺釋迦塔位于山西應縣城內西北佛宮寺內,俗稱應縣木塔。建于遼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畢。是我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木結構樓閣式塔,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山西導游詞十篇

    高平市位于山西省東南部,太行山西南邊緣,東與陵川縣接壤,西與沁水縣毗鄰,南連晉城市澤州縣,北靠長治,長子兩縣。東西長41.2公里,南北寬37公里。轄3個辦事處,7個鎮,15個鄉,17個居委會,465個行政村,692個自然村。總人口47.8萬人。...

  • 2023山西導游詞十二篇

    古大槐樹,又稱洪洞大槐樹,位于洪洞縣城西北二公里的賈村西側的大槐樹公園內,這里洪洞雖然沒有什么宏偉的建筑,但是不論嚴寒的冬天,還是酷熱的炎夏,游客絡繹不絕,有的賦詩題詞,抒發飲水思源之幽情,有的仰望古槐,盤桓眷戀,久久不...

  • 山西導游詞范文十一篇

    各位團友,山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在這片土地上,10萬年前就有人類生息繁衍,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遺址表明,早在舊石器時代就已有了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周朝時,山西是唐國的領地。...

  • 山西導游詞十篇

    黃崖洞在山西省黎城縣境內,位于太行山脈的北端,海拔多在1500-20__米,地殼相對運動產生的巨大能量,把這里的硬紅石英砂巖、頁巖層組成的山岳切出道道峽谷,峭壁連綿數十公里,拔地而起,直沖云霄。...

  • 山西的恒山導游詞(精選19篇)

    大家好!歡迎光臨北岳恒山旅游、觀光!北岳恒山與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稱五岳,齊名天下。既是我國重要的文物古跡薈萃地,又是著名的道教發祥地和北方著名的風景游覽勝地,現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游區...

  • 山西精彩導游詞-山西導游詞(精選3篇)

    古大槐樹,又稱洪洞大槐樹,位于洪洞縣城西北二公里的賈村西側的大槐樹公園內,這里洪洞雖然沒有什么宏偉的建筑,但是不論嚴寒的冬天,還是酷熱的炎夏,游客絡繹不絕,有的賦詩題詞,抒發“飲水思源”之幽情,有的仰望古槐,盤桓眷戀,久...

  • 山西會館導游詞范文集錦(精選3篇)

    游客朋友們,山西會館位于多倫縣老城區的西南角。 說起山西會館,必然要談到旅蒙商。 旅蒙商早在17世紀就出現了,它源于康熙皇帝征討噶爾丹時的隨軍貿易。...

  • 關于山西的導游詞(精選20篇)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山西省,簡稱“晉”,位于華北太行山以西,故名。山西古為并州地,春秋時為晉國,戰國屬趙,魏等國地。...

  • 山西熱門景點導游詞(精選3篇)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來到山西省會、歷史名城——太原。這里曾經是唐堯故地、戰國名城、北朝霸府、大唐“北京”、九邊重鎮、晉商故里。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為他留下了豐厚的文化積淀。作為文明薈萃之地,這里有大唐的氣度,晉地的風流。...

  • 魅力山西的景點導游詞(精選3篇)

    小雁塔建于唐景虎年間(707709),是唐代著名佛教寺院獻福寺的佛塔,位于大薦福寺內。薦福寺的原址在唐長安城的開化訪,創建于公元684年,原名獻福寺,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是唐高宗生日,宗室皇族為他“獻福”而建造的。...

  • 山西導游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