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熱門景點導游詞(精選3篇)
香港熱門景點導游詞 篇1
天壇大佛是香港東涌大嶼山上的一尊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戶外青銅大佛。那個大佛體型龐大,大約有30多米高,耳朵和手指長長的、手掌寬寬的,身體大大的,真像一個大巨人。
2月6日,星期天,我跟媽媽再一次去了大嶼山,游覽了天壇大佛。我們母女倆這次是乘坐大巴上山的,因為上一次我們全家已經去過一次了,上下山都是坐的纜車,再加上這次春節期間坐纜車的游客太多了,排個隊就要花一個多小時。大約過了半個小時,我們到達了大嶼山山頂的昂坪鎮。我和媽媽都很喜歡吃豆腐花,就買了兩個豆腐花,邊走邊吃。
首先我們去了寶蓮禪寺,燒了香、拜了佛。還買了個平安符戴在身上,媽媽說保佑我健康平安。接下來就不用說了,為什么?因為我要去天壇大佛了呀!幾百級臺階,我和媽媽累得氣喘吁吁,好不容易爬了上去。到了大佛腳下,真切的感受到了大佛的巨大,雖然以前來過一次,還是驚嘆不已。大佛端莊慈祥,是一尊大慈大悲的如來佛祖!我們母女倆在上面休息了一會兒,先吃了點東西,買了幾張大佛的明信片,然后又拍了好多大佛的照片,才慢慢地走了下去。我們母女倆順道還看了心經竹林。
準備坐巴士的時候,突然看到了一個舞師團迎面走來,中間是一個八個人抬著獅子頭的大獅子,左右還各有一只可愛的小獅子,后面是舞獅的音樂團。兩只小獅子靈活的搖頭晃腦的表演著,中間的大獅子笨拙的走著。伴隨著歡快的伴奏樂曲,獅子舞得很得意,頓時圍觀的群眾歡呼起來,一片祥和氣氛,這是我第一次看見真正的舞獅子。我們跟著舞獅團走著走著,我聽見后面舞獅的音樂團聲音太吵了,就沒跟著走了。然后,我們就乘坐巴士回家了。
今天,我玩得太高興了,因為這是我在假期最快樂的一天,也是春節里最歡樂的一天。
香港熱門景點導游詞 篇2
銅鑼灣是香港最繁忙的購物和飲食區,也是香港不夜市區之一。入夜后,銅鑼灣避風塘顯得熱鬧而繁忙,只見船只燈火通明,穿唐裝衫褲的艇妹搖櫓,接送游客往來于海鮮艇、酒吧艇及歌艇這間。游客在船上品嘗海鮮的同時,也可一邊觀賞海港夜景,一邊領略舢舨風光,別有風味。所以夜游避風塘是游客晚上觀光的理想安排。此外銅鑼灣有許多很好的中西菜館。
最受歡迎的休息場所維多利亞公園,每天清晨,不少市民會在那里練太極拳;每逢春節、中秋節、圣誕節及大除夕等重要節日,都會有成千上萬的市民聚集于此舉行慶祝活動。公園里設有游泳池、慢跑道和網球場,這里經常是舉行國際網球賽事的場地。銅鑼灣區另一著名的建筑物乃香港大球場,其設施達國際標準,可容納觀眾4萬人。位于銅鑼灣和灣仔之間的是跑馬地。每年9月至翌年6月是賽馬季節。旅客更可參觀位于馬場內快活看臺二樓的香港賽馬博物館。
銅鑼灣原指今為維多利亞公園的海灣及其東岸。因為該處的海岸線像一個銅鑼,因而得名。而昔日海岸線就在銅鑼灣道。銅鑼灣古稱鹽船灣,18世紀戴氏家族于海灣東岸建立了一座“鹽船灣紅香爐廟”,即銅鑼灣天后廟。
而現時一般稱為銅鑼灣的位置,則原稱為東角,意思為維多利亞城之東的一個海角。東角的位置大約是現時維多利亞公園與波斯富街之間的地區,即東角道附近。
19世紀中期,銅鑼灣乃英資企業怡和洋行總部,當時怡和洋行在東角設置貨倉及于今糖街附近設糖廠即前香港鑄幣廠址。19世紀末,由于來往香港島東西需繞路或坐船經過銅鑼灣甚為不便,故此興建了一條連接海灣的海堤,即是現今的高士威道。這亦是銅鑼灣的英文名“CausewayBay”(海堤灣)的字源。至1950年代,銅鑼灣進行大型填海工程將海灣填平,得到的土地一部分用以興建交通干道,一部分則成為了現今的維多利亞公園,奇力島亦從此連陸。
銅鑼灣1960年,日本百貨公司大丸在銅鑼灣記利佐治街開業,加上第一條海底隧道的興建,其香港島出口就在銅鑼灣。于是多家日資百貨公司先后在銅鑼灣開業,令銅鑼灣成為港島主要購物中心,而銅鑼灣亦因東區海底隧道通車原故成為通往東九龍和新界東之主要窗口。1980年代中全盛時期,銅鑼灣共有4間日資百貨公司,分別為大丸、松坂屋、三越及崇光。踏入1990年代,日資百貨公司不是結業便是易手,取而代之的乃一個一個的購物商場。其中香港電車在銅鑼灣的原車廠,重建成時代廣場;位于波斯富街的戲院利舞臺,則于1992年拆卸,改建成利舞臺廣場。
銅鑼灣東部過去有銅鑼灣裁判司署,是一幢富有殖民地色彩的古建筑。但由于1980年代地鐵工程影響而變成危樓,于1980年代初拆卸。原址變成了港鐵港島線的天后站出口,而順理成章的,一般人亦改口把天后廟一帶改稱為“天后”,而“東角”這舊名則漸漸被人遺忘。
過去的地理劃分到現時仍保留了不少痕跡,包括位于天后的銅鑼灣街市、銅鑼灣消防局及再向東行與海逸君綽酒店相對的民政事務總署銅鑼灣社區中心、位于銅鑼灣崇光百貨附近的東角道,以及東角Laforet商場(原為東角NuFace Sogo)。
香港熱門景點導游詞 篇3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天壇大佛坐落在香港大嶼山木魚峰頂,是當今世界上最大露天青銅坐像。佛像身高23米,連蓮花座及基座總高約34米。重250噸,由202塊青銅焊接而成。重5噸的佛面,在澆注時加入約2千克黃金,更添光彩。大佛造型集云崗、龍門佛像和唐代雕塑技術之精華,莊重慈祥。坐南朝北,右手齊胸屈舉,五根手指平伸,示“無畏印”,代表拔除痛苦;左手下垂腳上,反掌向外,指端微微向下,稱“與愿印”,寓意施予快樂,表現了大雄大力與大慈大悲。被譽為尖端科技與東方藝術的結晶。
從木魚山腳登上天壇底座,有260級石級。底座仿北京天壇圓丘而建,故名。內部結構分3層:功德堂、展覽廳和紀念堂。功德堂立有捐款者姓名的石碑。興建大佛的構想緣起于1973年,當年并開始籌劃。1981年12月26日正式成立籌建委員會,專職研究籌建工作,包括審定佛像藝術造型、建筑材料及施工細則。其中大佛形象設計曾八易其稿,僅總工程設計一項,繪制圖紙達5000多張。1986年5月由中國航天科學技術咨詢公司總承包這項工程。1989年10月13日,大佛最后一塊銅壁安裝完成,當日舉行了莊嚴的圓頂儀式。這個制作耗時3年,凝聚了信眾、佛教界人士、藝術家、技術工程人員等無數心血。
在香港島以西的海面浮立著地域寬闊、風光秀麗的大嶼山。島上坐落著雄偉壯觀的寶蓮寺,而天壇大佛就矗立在寺旁海拔482米的木魚峰上。
天壇大佛是九十年代初建成的一座大銅佛,由中國航天科技部設計和制作,大佛身高26.4米,加上大佛底座三層,總高度近34米,占地面積約6567平方米,重量高達250噸,由200塊青銅鑄件砌成,占地面積約6567平方米。它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露天釋迦牟尼青銅像。因其基座是仿照北京天壇而設計,故習稱天壇大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