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云南著名景點導游詞(精選34篇)
精選云南著名景點導游詞 篇1
普者黑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位于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丘北縣境內,總面積165平方公里,整個景區由普者黑、猴爬巖、革雷、六郎洞4個片區的109個景點組成。其中,普者黑片區是整個風景名勝區中的核心部分,也是目前開發較好的部分。普者黑風景區以喀斯特湖群、洞群、峰群以及峽谷景觀為主,少數民族風情、古崖畫、革命紀念地等人文景觀相輔助,是個充滿神奇、美麗的喀斯特秀美之境。今天,就請各位朋友和我一起到這個享有“云南小桂林”之稱的秀美之境,去探訪普者黑的美麗和熱情。導游帶團軟件
或許朋友們會有這樣的疑惑,“普者黑,好奇怪的名字~怎么一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會起這樣奇怪的名字?”其實,“普者黑”是當地彝語,即“魚蝦多的池塘”之意。普者黑魚蝦之多,味道之鮮,在當地已是盛譽廣傳了。
親愛的朋友們,現在我們來到了普者黑景區門口,請各位順序下車,各位請隨我來。各位游客看,那門前頂上的牛頭象征了這一民族的尊嚴,穿過踏青石板路,來到碼頭,開始我們今天的快樂之旅~
各位游客,站在碼頭邊舉目四望,映入眼簾的是波光粼粼的湖水,蔥翠的孤峰、峰林和峰叢。事實上,普者黑景區的湖不止一個,孤峰也不止這些。在這里,湖泊群、孤峰群、溶洞群“三群”密集。據統計,普者黑景區里孤峰有三百余座,高低錯落、形態各異。而普者黑的“湖”是以普者黑湖、落水洞湖、仙人洞湖相連貫通長達21公里的水域。由于湖群主要受地下水補給,且四周無任何工業設施的污染,所以水色清爽、水質清純。線條柔和圓潤的孤峰與峰叢相間有致,與水體構成了絢麗的山水美景,山連山,水饒水,湖光山色渾為一體,姿態萬千,真可謂“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不愧有“云南小桂林”之譽。
所以,來到這山水勝景,若不乘船游覽,豈不是人生一大憾事麼?船是彝家世代相傳的獨木小舟,寬不過三尺,僅容5人。駛入湖中,如離弦之箭,輕快如風。若逢盛夏初秋,可以停棹湖上對弈垂釣,好不暢快。好了,大家請隨著我順序上船。一起去領略普者黑的迷人風光吧~
蕩舟湖中,我們的小船移步換景,和我們擦肩而過的青翠的山峰不停的換著造型,大家是否想起了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的感慨呢?:“橫看成嶺側成峰,遠低高低各不同,不識“普者”真面目,只緣身在此湖中。”啊~
蕩舟湖中,迎面而來的小小浪花是否激起了大家更進一步親近大自然的心呢?那就讓我們隨著這搖曳的水浪來一次“水狂歡”吧。看!那邊的游客們已經開始了呢~如果在座的朋友想要加入“水狂歡”的話,就請劃船的師傅吧船搖過去,不過在此提醒下朋友們,可一定要確保自己的安全設施準備好了才行哦~
現在我們的小船駛入了寬闊的仙人湖中。順湖而上,展現在眼前的是一望無際的荷花。放眼望去,數千畝湖面,荷葉團團、荷花處處,隨風搖曳,嬌媚無限。微風吹過,荷香四溢,正所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啊。導游帶團軟件
隨著小船前行,大家看,遠處有一山峰三面環水,如一條青龍浮游于水面,這就是景區中的一大主要景觀--青龍山了。山上蒼翠綠蔭,渾如“桃園勝境”。但是,更為吸引人的是山里有著名的月亮洞和火把洞兩大溶洞景觀。溶洞中,洞廳寬敞,景物迷人,鐘乳石千姿百態,讓人感嘆大自然的造化之神力。事實上,普者黑的溶洞也是景區一絕。可以這樣說,普者黑“山山有奇洞,洞洞藏秀水”,景區內共有具有觀賞價值的大溶洞83個,可使大家流連忘返。除了我剛才所提到的月亮洞、火把洞外,現已開放的溶洞還有仙人洞、彩云洞、遠望洞等。很快,我們的小舟到岸了,現在請大家離船上岸,隨我一起登上青龍山,游覽青山內外的別樣洞天。
看過了鐘乳石的神奇,登上山頂,連綿起伏的山巒,山環水繞的湖光山色美不勝收。這正是“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啊~獨特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普者黑的玲瓏秀美,“湖深游魚淺,野沃盆地寬”,這是一幅何等美麗的山水田園畫卷啊!
普者黑不僅有秀美的嬌山柔水,而且有古樸多姿的民族風情,特別是生活在仙人洞村的彝家撒尼人,定會讓大家體會到熱情似火的彝家真情。現在就請遠方的客人們隨我前往仙人洞彝族文化生態村,一起感受彝家撒尼人的熱情吧~
在仙人洞村,最有趣的民俗游戲就是“抹花臉”。它是撒尼人擇偶交友、表達情意的有趣活動呢~在一年一度的“花臉節”里,姑娘小伙用豬油拌鍋煙灰盡情地相互涂抹,抹得越黑越過癮,抹的越黑越開心。凡是來到村里的人,無論您來自何方,何種民族,也不論您是高官還是百姓,全是他們尊貴的客人和朋友。他們會用特有的方式向您表達友情,會趁您不注意時悄悄地、輕輕的抹您一個大花臉,越黑越受歡迎呢~
來到普者黑,不僅可以欣賞她優美的山水田園風光,而且很多民間小吃也讓游人津津樂道。如果夏季到普者黑旅游,朋友們還可以吃上撒尼人特有--消暑、解乏的荷葉粥呢。此外,普者黑的“彝家醉蝦”和“清湯魚”,是著名的地方特色菜肴,歡迎大家品嘗呢~導游帶團軟件
各位朋友,今天的行程馬上就要結束了,在這個“魚米之鄉”能和朋友們一起“蕩柳葉輕舟,賞荷花秀色;游地下暗河,觀洞里乾坤;登青龍寶頂,攬山水田園;進民族村寨,品民俗風情”。希望這次旅程能給各位朋友帶來美好的回憶!
精選云南著名景點導游詞 篇2
虎跳峽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峽谷,以奇險雄壯著稱于世。分為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3段,多處險灘,江水在玉龍、哈巴兩座雪山的夾峙下奔流向前,氣勢不凡。虎跳峽一向以“險”而聞名天下。這里首先是山險。峽谷兩岸,高山聳峙。東有玉龍雪山,終年披云戴雪,銀峰插天,主峰海拔高達5596米,山腰怪石镲峨,古藤盤結,山腳壁立,直插江底,虎嘯猿啼,狼豹出沒;西有哈巴雪山,崢嶸突冗,山腰間有臺地,山腳為陡峻懸崖。西岸山峰,高出江面3000米以上。國內三峽,世稱壯觀,它的江面與峰頂高差,僅1500米;美國的地獄峽谷,世界著名,最大高差,也僅2400米,它的深邃,由此可見!虎跳峽不僅深,而且窄,許多地方,雙峰欲合,如門半開;身入谷中,看天一條縫,看江一條龍;頭頂絕壁,腳臨激流,令人心驚膽戰。其次是水險,由于山巖的斷層塌陷,造成無數石梁跌坎,加之兩岸山坡陡峻,巖石壁立,山石風化,巨石常年崩塌谷底,形成江中礁石林立,犬牙交錯,險灘密布,飛瀑薈萃。從上虎跳峽至下峽口,落差達210米,平均每千米14米,江流特急,不少段落,每秒達六至八米。因而江水態勢,瞬息萬變,或狂馳怒號,石亂水激,雪浪翻飛,或旋渦漫卷,飛瀑轟鳴,霧氣空蒙。構成世上罕見的山水奇觀。
虎跳峽谷天下險。這雖給航行帶來不便,但這個“險”中卻蘊藏著一種美,一種攝人心魄的壯美,吸引了國內外游客到此尋幽探險。若從麗江大具進峽,下平臺,沿小路繞至山腳,達下虎跳。兩岸危崖壁立,在30來米寬的江面中,還屹立著四五米高的虎跳石。江水從兩邊傾瀉而下,猶如猛虎下山,風馳電掣,水花進射,山谷轟鳴,。
過江上山,沿中旬一側的盤山小路攀援而上,在陡峭的山坡上有一小村,名為“核桃園”,居民多以石板蓋屋。到虎跳峽的行人,常在這別具風情的山村借宿。當夜深人靜,在熊熊燃燒的火塘邊躺下休息時,江水的奔騰,勁烈的江風和松濤聲混成一片,隱隱地使人感到狂濤沖擊山峽而發出的微微顫動,好像睡在一只在波濤中航行的船上,有一種異常的新鮮感覺。
出核桃園村不遠,崎嶇的山路上突然出現一個巨大的深溝:聳人云端的哈巴雪峰,似被巨人當頭劈了一斧,留下了一道刀切“般的深谷。行人得從深谷的一面攀藤附葛,小心翼翼下到崖底,又從巖底手腳并用,爬上山頭,弄得汗流浹背,才越過直線僅數十丈的距離。再往前行,江對面的絕壁上,隱約可以看出一個由風雨剝蝕所形成的納西族婦女側影,似乎在山間策馬馳騁,當地群眾稱這個側影為“阿昌本地米”。傳說她騎著白馬,正在山間巡視,遇有兇惡的野獸出來傷害人畜,便會高聲呼喚。神奇的想象,瑰麗的景色,給山川風物增添了迷人的色彩。
續前行,到“中虎跳”。這里喝崖排空,或直刺青天,或斜撲江口,寬闊浩蕩的江水,遇到危崖的擠壓與阻攔,似乎變得怒不可遏,它聚集力量,向崖石不斷發起沖擊,狂濤洶涌,飛瀑騰空,空谷轟鳴,聲震山谷。江底驚濤裂岸,崖頭山泉噴瀉。當你在哈巴雪山腰,沿著壁間蹬道小心攀行時,常常會遇到飛泉流瀑,從你頂上掠過,猶如進入水簾洞中。
沿山路前行,尺把寬的小徑忽升忽降,腳下是深不可測的懸崖,谷底是驚濤駭浪的轟鳴,頭上是呼嘯而過的勁烈江風,逼著人靠近巖根,小心前進,偶爾碰落一個石頭,便如九飛墜,很久才見到它落進江心激起的浪花!走過有斜坎的陡壁,一道銀流,閃入眼底,這便是“上虎跳”。只見兩山夾峙,形若兩扇鐵門,當中立著青黑色的虎跳石,似兇神惡煞的把門將軍。金沙江從他的兩側越過斷崖,凌空飛下,以雷霆萬鈞之力沖向崖底,又彈跳而上,形成萬朵雪白晶瑩的浪花,旋即化作銀雨乳霧,潤濕了周圍的巖石草木。斷崖之下,千波萬濤,沸沸揚揚,回旋翻滾,如千條蚊龍攪湖鬧海,似萬匹銀馬奔騰馳騁,然后乘風而去。面對這壯麗的圖景,這磅磅的氣勢,令人浩氣溢懷。清代雍乾之際的云南詩人孫鬃翁,在《金沙江》一詩中寫道:劈開善城斧無痕,流出犁牛向麗奔。一線中分天作塹,兩山夾斗石為門。虎跳峽的壯美風光吸引了大批國內外“背包客”來這里徒步旅行。
其中:虎跳峽徒步線被譽為“世界十大經典徒步線路之一”,主要由高路徒步線和中虎跳峽徒步線兩大部分組成。虎跳峽位于香格里拉市虎跳峽鎮境內,距香格里拉市96公里,距麗江市80公里。在云南省玉龍納西族自治縣(原麗江納西族自治縣)龍蟠鄉東北。峽谷長17千米,南岸玉龍雪山主峰海拔5596米,北岸中哈巴雪山海拔5,396米,中間江流寬僅30-60米。虎跳峽的上峽口海拔1800米,下峽口海拔1630米,兩岸山嶺和江面相差2500-3000米,谷坡陡峭,蔚為壯觀。江流在峽內連續下跌7個陡坎,216米短距離落差。水勢洶涌,聲聞數里,為世界上最深的大峽谷之一。舊時曾因山崩截斷江流,至今尚有崩積物遺留。另有廣東信宜虎跳峽與之同名。虎跳峽為流水地貌,落差大,水流急。
20年7月15日,距離云南迪慶藏族自治州首府中甸縣城105公里的虎跳峽景區,大批游客觀賞“超級山洪”。在與驚濤駭浪咫尺之隔,已被巨浪打濕的木制棧道上,游客們拿出手機相機拍照,大呼過癮。[1]
頭場灘
抒東信宜虎跳的入口,奇石滿堆,千姿百態,人只能在亂石中走,恍若置身于怪禽異獸群中。從這里至“虎口”嵯巖峭壁綿延,這里兩岸峭壁聳立、中間湍水淙流。江左有仙人橋,是仿效四川棧道鑿石開成的行人道,路面崎嶇而窄,上為突出的巖石遮蓋,下臨深淵,這是鍛煉人的膽量的好去處。昔日,新嫁娘乘轎返夫家,慣例是途中不能下轎的;但到了這里,也得破例下轎步行,過了這險道再乘轎,故又名新人橋。橋下是深潭,舊名大巖,據說漁人也莫測其深度,肥美大魚捉不完,石崖上有一個石洞,叫大王洞,又名“翼王宮”,曾為當地瑤民首領肉翼大王所居。明萬歷四年(1576年)羅旁戰役中,他在這里抗擊兩廣總督凌云翼所派遣的高州參將陳璘的征討,英勇犧牲。瑤民在虎跳口建一座廟紀念他,現廟己廢。
虎跳境地還有金鎖、石獅、谷倉、鹽倉、石象、插劍臺等名勝,江岸有仙人床、閘門等古跡。附近有“五馬歸槽”名山,吸引著無數游客,留下不少優美的詩篇。清代進士劉汝新游經寫了一首七絕:杜鵑啼血染花叢,臨水爭妍石峽中。我欲尋春春寂寂,問花開處為誰紅。
虎跳峽交通
在穿越虎跳峽到大具后(我就是順道去了大索道,看到美麗的玉龍雪景)。
精選云南著名景點導游詞 篇3
和順古鎮位于騰沖縣城以西4公里處,始建于明代,因小河繞村而過故名“河順”,后文人雅士取“士和民順”之意而更名為“和順”。和順古鎮是云南省著名的僑鄉,更是茶馬古道重鎮、西南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
古鎮建筑環山而建,從東到西漸次遞升,綿延兩三公里,一座座明清時期的祠堂、牌坊、古宅遍布古鎮,鎮子前一馬平川,清溪繞村,垂柳拂岸,一派和諧的田園風光,民國代總理李根源有詩贊和順:絕勝小蘇杭。鎮內主要景點有:滇緬抗戰博物館、中天寺、彎樓子、劉氏宗祠、艾思奇紀念館、文昌宮和和順圖書館。
沿著古鎮蜿蜒的巷子,你可以去探訪古鎮內的老屋、老街和古老的宗祠。彎樓子民居博物館能讓你打開眼界:建筑還可以是這樣的。怪不得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北京愛情故事》,就專門跑來,在此取景。寸氏宗祠和翡翠大王故居,讓你慨嘆古鎮建筑的精致。走累了,可以在劉氏宗祠內的茶館坐坐,喝一杯用當地龍潭水、栗炭火烹制的茶,唇齒留香。在和順圖書館,你還能看到匠人用土法制造宣紙,這可是騰沖三寶之一(騰宣、騰藥、騰編),有興趣可以買一些回去。
走累了肚子餓了,古鎮內的各種小吃不僅能夠果腹,更能讓你回味那段綿長而滄桑的歷史。寸氏豆粉、藺大媽松花糕都是有著歲月的味道。或者隨便找個飯館坐下,點一份當地特有的“三滴水”、“頭腦”或是“土鍋子”,光是吃,就已經讓你不虛此行了。
和順古鎮面積不小景點也不少,想全部看完的話,一日不夠。建議在鎮上住宿一晚,不光是有足夠的時間觀景,還可以體驗古民居改建的客棧。鎮內客棧眾多,多以老式民居改造而成,不乏兩進甚至三進的大院子,價格也不貴。找一家中意的客棧,懶懶的睡到自然醒,慢慢溜達到古鎮口的小吃攤上吃一碗當地有名的大救駕,之后在河邊的洗衣亭上曬曬太陽,像當地人一樣感受和順的悠閑吧。
精選云南著名景點導游詞 篇4
各位游客大家好:
石林位于昆明市東,是世界罕風的風景名勝,是大自然鬼斧神工杰作。在路南廣達400平方公里的區域內,遍布著上百個黑色大森林一般的巨石群。有的獨立成景,有的縱橫交錯,連成一片,占地數十畝,上百畝不等。只見奇石拔地而起,參差崢嶸,千姿百態,巧奪天工,被人們譽為“天下第一奇觀”。
石林的主要游覽區李子箐石林,面積約12平方公里,游覽面積約1200畝。主要由石林湖、大石林、小石林和李子園幾個部分組成,游路5000多米,是石林景區內單體最大,也是最集中、最美的一處。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節,石林四周的彝、漢等各族群眾都要從四面八方匯集到石林歡慶佳節。人們在白天舉行摔跤、爬桿、斗牛等比賽活動,夜晚則燃起熊熊篝火,耍龍、舞獅、表演民族歌舞。阿細跳月、大三弦舞則是最受歡迎的傳統節日。
外石林
外石林主要指位于大小石林之外的周圍風景區。這片風景區方圓數十里。在野嶺荒山,鮮花綠樹叢中,又有許多奇峰怪石點綴其間。這些異石個體龐大,形象生動,加上周圍環境生機勃勃,視野也較為開闊,游覽又別有一種情趣和感受。
乃古石林
乃古石林位于“石林”以北13公里處,也叫新石林或摩寨石林,占地5000多畝,新辟游路6公里多。與“石林”相比,這里又是另外一種特色和風格。
進入乃古石林,只見黑森森的一片怪石如大海怒濤沖天而起,氣勢磅礴,又像壁壘森嚴的古代戰場,令人思緒萬千。景區內還有神奇瑰麗的地下溶洞,人們稱之為地下天宮或水晶宮,屬地下巖溶地貌。
大疊水瀑布
大疊水瀑布位于路南縣城西南20公里,有公路相通至疊水電站,舍車步行二三公里便可到達。瀑布的水源系南盤江的支流巴江,落差88米,最大流量達150立方米/秒。洪水季節,只見飛流直下,氣勢磅礴,聲震山野,數里之外可聞其聲。干旱季節,飛瀑則分兩股下瀉,有如銀鏈垂空,纖秀柔美。
長湖
長湖位于路南縣城東15公里的維則村旁,系巖溶湖泊。湖長3公里,寬僅300米,故名。湖中有蓬萊島,湖底布滿參差錯落的石筍、石柱。長湖深藏在圭山的懷抱里,故又稱“藏湖”。
芝云洞
芝云洞位于石林之西北約5公里處,又叫紫云洞,由大,小芝云洞,大乾洞、豬耳朵洞組成,總面積約2.55平方公里,它是巖溶地貌的地下奇觀之一。
奇風洞
奇風洞位于李子箐石林東北5公里處。它由間歇噴風洞、虹吸泉和暗河三部分組成。每年8至于11月,會時有大風從大小數十厘米的噴風洞出,安靜的大地頓時呼呼兒響,塵土飛揚,并伴有隆隆的流水聲。2、3分鐘后,一切復原,數分鐘后又再次噴風。雨季間隔15至30分鐘噴一次風,旱季約隔一小時。
謝謝大家
精選云南著名景點導游詞 篇5
蒼山國家地質公園位于大理市的漾濞縣和洱源縣接壤地帶,主體在大理市,總面積577.10平方千米,最高海拔4122米。該地質公園所處的大理蒼山是國際著名的第四紀末次冰期“大理冰期”的命名地,是亞洲大陸第四紀末次冰川作用的最南部山地之一。
公園內保留有極高科學研究價值的地質、生物、動植物和人類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遺跡,集國家AAAA級精品旅游地、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最佳中國魅力城市和“東方日內瓦”桂冠于一體,有蒼山、花甸壩、白丈巖橋、石門關四個景區。
蒼山國家地質公園內氣候主要受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和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影響,加之來自青藏高原的干寒氣團的彼此交錯流動,形成了典型的立體氣候類型,氣溫基本上是河谷熱、壩區暖、山區寒的主題特征。地貌景觀類型豐富多樣,保存完整,有的遺跡形態特別是一些構造變質變形遺跡具有極高的美學觀賞價值。山水相映,風、花、雪、月、石共存的天成自然組合,構成了極高的自然美學價值。地質公園還是世界各大洲植物的匯集地,植物類型豐富而完整,是植物的模式標本產地和主要的生物物種資源庫。
蒼山國家地質公園園內是獨特的民族民俗文化地和古南詔國發祥地,保存了眾多的歷史文化古跡,以大理民族文化為源泉的“云南映象”,正以絢麗多彩的光輝,走向世界,吸引著世人的目光。
地質公園的建立,在資源利用、旅游、教育等方面具有重大意義,將進一步提高對地理學科文化的認識和地質遺跡的保護意識,全方位地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
精選云南著名景點導游詞 篇6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們將要游覽的景點是被譽為“天下第一奇觀”和“阿詩瑪故鄉”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石林,它位于昆明東南石林彝族自治縣境內。石林風景區距昆明市區89千米,乘車需要近2個小時。
各位朋友,在中國旅游,人們有這樣的說法:到了北京登墻頭,到了西安看墳頭,到了桂林觀山頭,到了上海數人頭,到了蘇州看丫頭,到了昆明……,大家猜猜看該看什么“頭”呢?對了,有朋友說了:石頭!前面所提的墻頭、墳頭所指不用說了,而這石頭指的就是我們今天即將游覽的石林。不少游客說:不到石林等于沒到昆明。由此可見石林在云南旅游中的地位。另外我還要告訴大家的是我們云南省的旅游標志就與石林有關,那是什么標志呢,這個迷底我們到了石林后自然就能解開。正因如此,上至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凡來昆明者必到石林一飽眼福。
現在我們的車子已駛離市區,腳下這條路就是通向石林的安石公路,它于1991年元旦正式通車,是云南省的第一條高等級公路,全長120千米,往東到石林,向西到安寧,連安楚、楚大公路,接滇緬公路,屬國道320、324線。有朋友會問,云南有高速公路嗎?有。云南省己實現以昆明為中心200千米范圍內主要干線公路的高等級化,并建成昆明至高明、昆明至玉溪、楚雄至大理等高速公路。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我們的公路建設將會有更大的發展。
現在車子正行駛在昆明市官渡區的轄區內。官渡區是昆明市所屬的五區之一,是各郊縣區中鄉鎮企業較發達的一個區。各位請看前方,那里是官渡區所轄的一個彝族鄉——阿拉鄉。彝族的一個支系,頭戴雞冠帽的撒梅人就世居于此。
現在我們已經到了有花卉之鄉、水果之鄉、蔬菜之鄉美譽的呈貢縣境內了。說到“呈貢”朋友們可能會感到陌生,但提到斗南大家一定不陌生了。也許您家中的花瓶中就曾插過呈貢斗南的鮮切花呢。現在呈貢縣斗南鎮已成為我國最大的鮮切花生產基地和交易中心之一,這里的鮮花行銷全國,遠銷海外。這里傳統名花有康乃馨、玫瑰、滿天星等。現又引種了百合、鶴望蘭(又稱天堂鳥)、非洲菊、紅掌等等名貴花齊。我還要告訴大家的是在斗南花卉買賣不論支而論斤,各位回家前別忘了買幾斤鮮花帶回去。除花卉外,呈貢的果蔬也非常有名。而水果中又以寶珠梨最負盛名,傳說呈貢之名就是因寶珠梨而得來的。相傳在宋代大理國時期,大理賓川雞足山高僧寶珠和尚到都闡城(今昆明)講經,隨身帶來幾株大理雪梨樹苗,并將苗與呈貢的優質梨種嫁接,河南導游詞,不想結出的果實個大、味甘、肉嫩、水多。由于梨樹苗是由寶珠和尚帶來的,所以當地人稱之為寶珠梨。據說在元代此梨是專供梁王食用的,還曾經作為貢品上貢朝廷。皇上吃后贊不絕口,要求年年進貢,并下令把原千戶所改名為“呈貢”。元朝皇上是否真吃上寶珠梨史籍中無據可查,但我要建議大家,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品嘗一下我們的寶珠梨。俗話不是說嗎:“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親口嘗一嘗。”
呈貢的名字真是因梨而來的嗎?其實“呈貢”一詞源于彝語“柴谷”,意為:盛產稻谷的海灣壩子。有朋友問“海灣?哪來的海?”別急,各位請往您的正前方極遠處眺望,一線水光若隱若現,那就是被稱為“高原明珠”的滇池。有人說那應該是“湖”灣,怎么會是“海”灣呢P這個問題等一會我們見到另一個湖的時候我再給大家解答。
各位是否注意到車窗外果樹下土壤的顏色。
對,紅色。我們的旅游車正行駛在紅土高原上。這土為何呈紅色?云南地處低緯度地區,優越的氣候條件和茂盛的植被及特殊的地貌條件給云南高原上的土壤提供了豐富的有機質。由于云南大部分地區地處亞熱帶、熱帶,熱量豐富、降水豐沛。豐沛的降水不斷沖洗著富含鋁、鐵等金屬離子的成土母質,使其中易溶礦物大量分解、流失,濕熱的氣候加速了土壤中鐵的氧化,活動性較差的鐵鋁氧化物殘留了下來,把土壤染成紅色。我國南方特別是云南、貴州、廣東、廣西、海南等省區的大部分土壤皆為紅色。那么我國北、中、西、東的土壤主要呈什么顏色呢?我告訴大家:我國東部呈青色;西北呈白色;東北呈黑色;中部的黃土高原,為黃色。這與中國道教中東青龍、南朱雀、西白虎、北玄武的顏色相符。中為黃色,黃土高原為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這五種顏色又與中國五行中金、木、水、火、土相對應,因此就有“五色土”之說。好了,關于土壤我們就說到這。若各位感興我們還可以再討論。
各位請看您的左前方,這里是昆明鄉村高爾夫球場。昆明優越的氣候條件特別適宜全天候體育運動,這個鄉村高爾夫球場總面積1000余畝,設施齊全,球場內湖f白環繞、水塘密布、河流湍急,大片的鮮花四季盛開,是高爾夫運動的天堂。
精選云南著名景點導游詞 篇7
瀘沽湖位于云南麗江寧蒗縣北部永寧鄉和四川省鹽源縣左側的萬山叢中,瀘沽湖大落水村距寧蒗縣城有73公里,距麗江古城200公里左右。瀘沽湖為川滇兩省界湖。為四川云南兩省共有,四川約占總面積的1/3,云南占總面積的2/3,云南遠比四川湖面面積大,而湖岸線四川要比云南的湖岸線長約占2/3。瀘沽湖面積50多平方千米,海拔2690米,平均水深45米,最深處達93米,透明度高達11米,最大能見度為12米,湖水清澈蔚藍,是云南海拔最高的湖泊,也是云南第二深的淡水湖之一。
湖中有5個全島、三個半島和一個海堤連島,形態各異,翠綠如玉。瀘沽湖素有“高原明珠”之稱。湖中各島婷婷玉立,形態各異,林木蔥郁,翠綠如畫,身臨其間,水天一色,清澈如鏡,藻花點綴其間,緩緩滑行于碧波之上的豬槽船和徐徐飄浮于水天之間的摩梭民歌,使其更增添幾分古樸、幾分寧靜,是一個遠離囂市,未被污染的處女湖。瀘沽湖山美水美人更美,除奇特的婚姻和風俗外,瀘沽湖畔姑娘小伙那一身獨特的服飾更是令人矚目。
精選云南著名景點導游詞 篇8
洱海,在古代有“葉榆水”、“葉榆河”、“葉榆澤”、“西洱河”、“洱河”、“昆彌川”等名稱。洱海之所以最終以“洱”為名,要么說它“形若人耳”,要么說它“如月抱珥”,因而得名。而“海”的叫法,則源于云南的習俗。在云南十八怪中就有一怪為“湖泊稱作海”。這就是說,湖泊在云南多被叫做“海”。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葉榆水”的名稱多在古代文獻中使用;“西洱河”則主要指洱海西南的出口處開始向西流淌、最后又與漾濞江合流的一段河道;“昆彌川”隨昆彌部族的消失而很少使用;“洱海”就成為這個湖泊最流行的叫法。
洱海湖體主要在大理市,北岸連接洱源縣東南隅,蒼山東麓、玉案山西麓。洱海北部水域原屬洱源縣。20年1月1日,雙廊、江尾兩鎮劃入大理市后,全部水域屬于大理市。洱源縣成為北岸接壤形勢。湖區沿岸,北有雙廊、江尾兩鎮,東有喜州、灣橋、城邑、七里橋等鎮,南有下關、鳳儀等鎮,西有挖色、海東等鎮。泄水口洱源河位于西南端大理城區下關。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1公里的蒼山應樂峰下,原為崇圣寺建筑的一部分,寺廟早已毀,僅存三塔。三座磚塔鼎足矗立于蒼山之麓,洱海之濱,氣勢雄偉。大塔方形,中空,始建于唐代,名千尋塔,形狀與西安小雁塔相似,高69.13米,共16層,為密檐式建筑。南北兩小塔各距大塔70米,建于宋代,為密檐式的八角形的空心磚塔,均高42.19米,各10層。1978-1980年經大規模維修,在清理大塔基與塔頂時,發現南詔大理國的重要文物680余件。
蝴蝶泉,位于大理古城北24公里的蒼山云弄峰下,泉水從沙石中奪罅而出,聚在一個20多平方米的水塘內,泉水碧綠清澈,有大理石欄桿圍護,四周綠樹環抱,有一棵古老的雙馨樹橫臥泉面而過,倒映水中,搖曳多姿,景觀變化無窮。每年農歷四月,泉周圍蝴蝶群集,翩躚飛舞,有的首尾相銜掛于樹上,形成蝶泉奇觀。這里還建有蝴蝶博物館、觀海亭、詠蝶碑、徐霞客石雕像等。
南詔德化碑,立于大理市太和城遺址內一唐代建筑風格的石亭內,碑高4.02米,厚0.60米,兩面刻字,正文3800多字,碑陰1300多字,共計5100多字。敘述南詔初期歷史及其與唐王朝的關系,并詳及天寶戰爭的起因和經過,文章婉轉動人,詞藻華麗,書法遒勁秀拔,有李北海(李邕)筆意。
杜文秀帥府,在大理市中和鎮南門內正街,咸豐六年(1856年)8月杜文秀起義軍攻占古城大理,推舉杜文秀為"總統兵馬大帥",建立大理政權,改原來的大理提督府衙為帥府,在周圍新筑土城,稱為紫禁城,現尚存帥府大門、紫禁城部分城墻、帥府內堂大門、白虎堂及兩側廂房等建筑。起義失敗后,云貴總督岑毓英對帥府進行過改建。
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館,在大理市下關鎮洱濱路,建于1984年,占地60畝。館內建筑按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的格局設計,陳列文物中突出反映了南詔、大理國的歷史,以及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內各民族的優秀文化,該館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經常舉行白族"三道茶"晚會,深受國內外來賓的歡迎。
天鏡閣,在大理市海東鄉玉案山上,明代,在這里建閣,而名"天鏡閣",成了洱海四大名閣之一。后毀,現建筑在天鏡閣舊址上重建。閣附近,原有名剎羅荃寺與羅荃塔,可惜如今塔已毀,現重建的羅荃寺規模較小。
茈碧湖,又名寧湖,位于洱源縣東北4公里的罷谷山下,因湖中生長一種珍貴的水生植物――茈碧花而得名,為地震陷落型的湖泊。湖呈陜長型,南北長6公里,東西寬1公里-2公里,總面積8平方公里,海拔2055.7米,平均水深20米,最深處達32米,主要水源為鳳羽河與梅茨河。這一帶溫泉眾多:"三步溫泉四步湯,氣蒸霧迷似仙鄉"。溫泉為硫磺泉類型,泉水可飲用、沐浴,有較好的健康功能。湖底溫泉氣泡形成水花樹的自然奇觀,水產物豐富,人們贊說:"誰道洱河千勝境,源頭此處更澄清"。
大理古城,歷史文化名城,是云南古代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它東臨洱海,西枕蒼山,城樓雄偉,屋舍儼然。如今保留的大理城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在南詔、大理國的都城羊苴咩城東部的舊址上修建,提督偏圖,將南城門移至雙鶴橋前,周長擴大為12里。城為棋盤式的建筑,部分城墻保存完整,外墻為磚砌,上列雉堞,下環城溝,南、北城樓上修建巍峨的城樓。城內從南至北有5條街,從東到西有8條巷,彈石與引馬石鑲砌的路面,青瓦坡頂的屋面,"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白族民居,市容古樸。在古城內還有不少的寺廟、書院、教堂等古建筑點綴其間,顯得古意盎然。
精選云南著名景點導游詞 篇9
孔雀湖位于景洪市東南28公里處的勐罕鎮,面積50平方公里,是一塊橢園形、森林茂密的綠洲,故稱橄欖壩。壩內有64座村落,隱藏在綠樹叢中,人們稱之為"椰林下面的的竹樓",是天然的大花園。
在橄欖壩,曼聽和曼松滿、曼乍、曼豎寨這4個村落是游人最多的地方。以籬笆為界,每戶竹樓占地0.5公頃,房前屋后遍種椰子、檳榔、芒果、油棕、貝葉、荔枝等樹,檳榔、椰樹摩天挺立。除村落風光外,還有佛寺中的大佛和高5.6米的白塔及天然魚塘,整個參觀點占地330公頃。是了解西雙版納傣族生活習俗、宗教信仰和熱帶風光最具代表性的地方,被譽為"孔雀尾羽"的雅稱。孔雀湖位于景洪中心,占地18700平方米。湖水清澈碧綠,熱帶花木掩映。園門塑孔雀,園內建水榭亭臺、動物園及花圃,有綠孔雀、熊、猴等珍禽異獸和300多種奇花異草。頗具特色,是游人常去的地方。
精選云南著名景點導游詞 篇10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們今天游覽的地方是圓通寺,它是昆明市內最大的佛教寺廟,也是云南省和昆明市佛教協會的所在地。早在唐代,云南地方割據政權南詔的統治者蒙氏在這里修建了“補陀羅寺”。“補陀羅”又譯作“普陀”或“補陀落迦”,是梵語的譯音。意思是“光明”。傳說“補陀羅”是一座佛教圣山的名稱,坐落在印度的南海,是觀音菩薩的道場。大家知道,在中國還有一個著名的觀音道場,那就是浙江的普陀山,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它建于五代時期,比補陀羅寺要晚100多年,可以說補陀羅寺是中國最早的觀音寺。不過,補陀羅寺規模不大,建在盤坤巖上,又低又潮濕,沒有多長時間就不復存在了。到元朝大德五年,也就是1301年,在今天這個地方修建寺廟,一直到延祐六年,也就是1319年才建成,前后共花了18年的時間。
這座寺廟用“圓通”作名稱,仍然是繼承了觀音道場的意思。因為“圓通”是觀音的三十二個法號之一,意思就是”明白“、”開竅“。 圓通寺歷經明清兩代和建國后多次大規模維修、改建,形成了今天這個規模,是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重點佛寺之一。1956年曾在這里舉行過迎奉佛牙的盛典。 不同的寺廟有不同的風格,圓通寺就有3個與眾不同的特點。第一個特點就是圓通寺的前身---補陀羅寺是中國最早的觀音寺。另外兩個特點是什么呢?待會兒到了圓通寺我會告訴大家。現在圓通寺到了,讓我們進去看看吧。
這是圓通寺的山門,大家往上看,”圓通禪寺“這塊匾額是我國當代著名書法家、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啟功先生題寫的,啟功先生是滿族,而且還是清皇族,姓愛新覺羅。
前面是”圓通勝境”牌坊。這座牌坊是吳三桂在清朝康熙七年,也就是1668年命人修建的。原來,圓通寺的山門就在這牌坊處。吳三桂命人修這座牌坊時,將山門移到現在所在的地方。請看,牌坊上部的木雕與下部的石刻融為一體,群龍在彩云間翻滾,時隱時現,獅虎在高山深澗,或奔或臥,栩栩如生。
前面是天王殿。大家看,大肚彌勒佛慈眉善目,正沖著我們笑呢!北京潭柘寺彌勒殿前有一副對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做人能有如此的豁達氣度,又怎能不樂呢?這天王殿是圓通寺的第一重殿,有著驅邪顯正的含義。殿內塑有威嚴峙立的四大天王,他們手持不同的法器,分管風調、雨、順。拿劍的掌管風,拿琴的掌管調,拿傘的掌管雨,拿蛇的掌管順。彌勒佛后面的是韋馱,手持金剛柞。他們都是佛教中的護法神。他們正全神貫注,注視著眾生的善惡,保護佛、僧三寶。由于他們的保衛工作做得好,所以佛國凈土得以安寧、莊嚴。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一個雅致的庭院。院中有一個放生池。它不僅是全寺的最低點,也是整座寺院的中心。池中建有八角亭,亭的南北兩邊各有一座三孔漢白玉橋和兩岸相連,水池周圍又有水樹回廊環繞,像這樣將江南園林建筑風格運用在莊嚴、肅穆的佛寺中,形成別具一格的水苑佛寺,在全國都是少見的。這就是圓通寺的第二個特點。大家看,八角亭上這副“水聲琴韻古;山色畫圖新”的對聯,極好地概括出了這一特點。
大家請隨我到八角亭去看看。這八角亭象征著“八正道”,也就是八種通向極樂世界的正確途徑。亭內供奉的是24臂觀音,也稱千手觀。“千手”是指觀音菩薩法力無邊。千手觀音是位端莊的女菩薩。觀音原來是男的,為什么后來變成女的呢。這個答案我到圓通寶殿里再告訴大家。
現在我們到了圓通寺的精華所在圓通寶殿。大家有沒有發現。廣般佛寺的大殿都叫“大雄寶殿”,為什么這里卻叫“圓通寶殿”呢?“大雄”是對佛祖釋迦牟尼的尊稱,意思是法力無邊,一切無畏,殿中供奉的是釋迦牟尼佛,而圓通寺供奉的是觀音菩薩,所以大殿就叫“圓通寶殿”。但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大殿里供奉的卻是釋迦牟尼佛,這是為什么呢?原來,清朝同治年間,大殿內的主尊觀音像毀壞,到光緒年間重修時,不知什么原因卻被塑成了釋迦牟尼佛像,因此大殿名稱與供奉的佛像相矛盾。
大家看,大殿內現在供奉的就是三身佛,表示釋迎牟尼的三種不同身,即法身、報身和應身。申間的是法身,右邊的是報身,左邊的是應身。三身佛也表現了具有慧根的凡人勤修至佛的歷程,激勵廣大信徒潛心修行。法身佛兩旁侍立的是迦葉和阿難。迦葉是佛祖的大弟子、阿難是二弟子。
三身佛座前的雙柱上盤繞著明代塑造的青黃二龍。龍頭伸向佛祖,仿佛在聆聽講經布道。二龍塑工精湛,生動傳神。相傳為四川泥塑大師南納福的杰作。三身佛背面供奉著“西方三圣”,中間的是教主阿彌陀佛,又稱“無量壽佛”、“接引佛”。右側的是大太子不眗,后修成觀音菩薩,她以大慈大悲,普渡眾生;左側是二太子尼摩,后修成大勢至菩薩,他以智慧光芒,普照一切,二人協助阿彌陀佛接引眾生前往極樂世界。
說到這里,我把觀音如何由男變女的來歷告訴大家。觀音原來是男兒身,在很早以前,觀音像多為男身,敦煌壁畫里的觀音甚至還有胡須。后來,觀音在中國被廣為供奉,在儒家“不孝有三,無后為大”思想的影響下,許多婦女都想生男孩,但是求子心切的婦女們又羞于跪在一位男身菩薩前訴說心事,于是越來越多的觀音像就變成了端莊的女身。下面請看大殿兩壁。下層端坐著十二圓覺,他們是十二位經過勤修佛法而圓滿覺悟的菩薩。還有一種說法,這十二尊佛像除兩端騎青獅的文殊菩薩(阿彌陀佛的三王子王象)和乘白象的普賢菩薩(阿彌陀佛的四王子泯圖)外,其余十尊都是觀音像,稱作十地觀音圖,表現了觀音修行得正果的過程,更有力地證實了圓通寺本是觀音寺。兩壁中層為二十四諸天,上層是天龍八部,他們都是護衛佛國的天神。
現在,我們到銅佛殿。銅佛殿建于1985年,是專門為了迎奉泰王國佛教協會贈送的釋迎牟尼銅像而修建的。這尊銅佛像高3.13米,重4.7噸,體態清瘦,表現了佛祖清修的艱辛。殿內兩壁繪有四幅彩圖,分別反映佛祖出家、得證佛法、初轉法lun、圓寂涅槃的全過程,殿前匾額上的“銅佛殿”三字是我國著名書法家、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所題。
銅佛殿后面山崖下,原有湖音、幽谷兩洞,傳說洞中有蚊龍作怪,時常引發洪水,晉寧盤龍寺開山祖師覺照筑咒蚊臺念經,鎮住蚊龍,大觀樓長聯的作者孫臂翁曾經在這里建小屋居住,自稱“咒蛟老人”,靠占卜算卦為生。咒蚊臺邊有一小路,叫采芝徑。旁邊的石壁上刻有道教張三豐畫像,反映了云南寺廟佛道合一的普遍性。
現在,我們到寺院東邊參觀一個喇嘛教的供奉殿。這座配殿內供奉的塑像是模仿云南規模最大的喇嘛教寺院---中甸歸化寺大殿內供奉的主尊塑造的,中間的是釋迦牟尼佛,左側是喇嘛教最大的教派格魯派、也就是黃教的創始人宗喀巴,他倡導宗教改革,確立了格魯派在喇嘛教中的主導地位。右邊供奉的是喇嘛教另一個教派寧瑪派,也就是洪教的創始人蓮花生大師,他在喇嘛教戰勝當地原始宗教夲教的過程中起過一定作用。
參觀完這三座佛殿后,圓通寺的第三個特點也就清楚了,那就是大乘佛教(又稱北傳佛教,乘是車、船的意思)、小乘佛教(又稱南傳上座部佛教)和藏傳佛教(也就是喇嘛教)三大教派試為一體。大乘佛教講求普渡眾生,在中國廣為流傳;小乘佛教只追求自我解脫,在中國只有云南獨有;藏傳佛教則在西藏、青海、內蒙及川酉、滇西北傳播。現在大家不必跑很多地方,到圓通寺就可對佛教三大教派的殿宇一覽無遺,還可以對三大教派不同的宗教風格有一個初步的了解。這在中國乃至世界恐怕也是不多見的。
精選云南著名景點導游詞 篇11
望天樹是大喬木,高40(-60)米,胸徑60-150厘米;樹皮灰色或棕褐色,樹干上部的為淺縱裂,下部呈塊狀剝落。幼枝被鱗片狀的茸毛,具圓形皮孔。
葉革質,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6-20厘米,寬3-8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側脈羽狀,14-19對,在下面明顯突起,網脈明顯,被鱗片狀毛或絨毛;葉柄長1-3厘米,密被毛;托葉紙質,早落,卵形,基部抱莖,具縱脈5-7條,被鱗片狀毛或茸毛。
圓錐花序腋生或頂生,長5-12厘米,密被灰黃色的鱗片狀毛或絨毛;每個小花序分枝處具小苞片1對;每分枝有花3-8朵,每朵花的基部具1對宿存的苞片,苞片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6-13毫米,寬4-7毫米,具縱脈6-9條。花萼裂片5枚,覆瓦狀排列,長4-5毫米,寬1-1.5毫米,內外兩面均被鱗片狀毛或茸毛;花瓣5枚,黃白色,芳香,長6-11毫米,寬3-7毫米,具縱脈10-14條,外面被鱗片狀毛,內面近無毛;雄蕊12-15枚,長約4毫米,兩輪排列,花藥線狀披針形,藥室頂部具尖頭,藥隔附屬體錐狀;子房長卵形,3室,每室具胚珠2枚,密被白色的絹狀毛,花柱細柱狀,無毛,柱頭小,略3裂。
果實長卵形,密被銀灰色的絹狀毛;果翅近等長或3長2短,近革質,長6-8厘米,寬0.6-1厘米,具縱脈5-7條,基部狹窄不包圍果實。花期5-6月,果期8-9月。
精選云南著名景點導游詞 篇12
人們都說我一個幸福的孩子,因為我攀諜那綠樹成蔭的文筆塔,我參觀過那風景壯麗的南寧,我還旅游過荷葉飄香的普者黑,特別是那昆明的大觀樓令我難以忘記。
暑假的時候,爸爸和媽媽帶著我去昆明玩,最多要用四個小時才能到那里,到了那里爸爸就帶我去大觀樓里,那里的樹挺立在那清清的小河邊像一個個士兵站在那里守護著小河,那里的草,你踩上去你覺得好像是踩在床上一樣,如果你睡在上面再好也不過了。記得,那里面有一座蕭山你可以鉆進去,就像你在鉆時空隧道一樣,里面還有一個游樂場,游樂場里有許許多多的玩具,我跑進里面就像進入了我的天堂一樣,我眼里看見好玩的東西,我就想玩,其中我看到好玩的,連忙拉爸爸過來說:“我要玩,爸爸。”爸爸說:“好。”我們做了上去,我們玩完了以后。我看見了過山車,爸爸說:“不敢玩,以后你長大自己來玩。”后來我們就去找賓館,我們就睡覺了。
啊!難忘的大觀樓,在這里我度過美好的時光,在這里我知道昆明的發展,在這里我知道了人民智慧的結晶,我將用文字記錄下來。
精選云南著名景點導游詞 篇13
麗江古城,又名“大研古鎮”,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示范點。位于中國西南部云南省的麗江市,坐落在麗江壩中部,玉龍雪山下,北倚象山、金虹山、西枕獅子山;與同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閬中、山西平遙、安徽歙縣并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它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唯一兩個沒有城墻的古城之一。是第二批被批準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國國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縣城之一(另一座為山西平遙古城)。
精選云南著名景點導游詞 篇14
歡迎大家來到素有“文獻名邦”之稱的大理旅游。
大 理
大理是滇西高原上的一座美麗的城市,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豎務院批準的首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并且豎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大理古稱葉榆,因五代時白蠻首領段思平建立了大理國而得名。唐宋時,大理是云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大理的名勝有蒼山、洱海、古城及蝴蝶泉,我們今天要游覽的是崇圣寺三塔,它已成為大理旅游的標志。
崇圣寺概況
崇圣寺位于大理古城北1.5公里處,東臨洱海,西靠蒼山應樂峰。
崇圣寺建成的時間為南詔國后期,為南詔國第十代王勸豐佑時(824—859年)所建。建成之后即為南詔國和大理國時期佛教活動的中心,到大理國時成為著名的皇家寺院。故崇圣寺有“佛都”之譽。
崇圣寺又名三塔寺,也就是我國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記》中所寫的三塔寺和現代武俠小說大師金庸在《天龍八部》中所提到的天龍寺。崇圣寺壯觀的廟宇建筑在清咸豐同治年間燒毀,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來。
崇圣寺中的“圣”指的售音,大理地區觀音崇拜極盛,一年一度的三月街也稱觀音街。《續云南通志》記載:“崇圣寺前有三塔,寺內有觀音像,高二丈四尺,唐蒙時董善明鑄。”
1961年3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xx年被評為全國AAAA級旅游區。
崇圣寺到了,請隨我下車。
塔的基本知識
進入大門,我們就能清楚地看到位于臺階之上的三塔。前方正中較大的稱千尋塔,兩側位置靠后的塔規模較小一些。
塔起源于印度,最早用于藏佛的舍利,形狀為一個半圓形墳冢。傳人中國后,與中國傳統建筑相結合,演化出豐富的形式,有樓閣式、密檐式、覆缽式、金剛寶座式等。我們現在看到的三塔均為密檐式。
大理地區盛行建塔,除三塔外,還有一塔、蛇骨塔等。
千尋塔
千尋塔全名為“法界通靈明道乘塔”,建于唐代南詔勸豐佑時期,據說是唐代恭韜、徽義兩位工匠用了48年時間設計建造的。
千尋塔矗立在兩層高大的臺基上,塔高69.13米,共有16層,是我國少有的層數較多的偶數層塔。
塔的結構為密檐式空心磚塔,塔心中空,古時有井字形樓梯供人攀登。
自下而上由塔基、塔身和塔剎三部分組成。塔身每層正面中央開券龕,龕內有白色大理石佛像一尊,兩邊龕為窗洞。兩層窗洞的方向交替錯開,以利于塔內的采光和通風,同時交錯開窗有利于塔的堅固性。
塔檐越往上間距越小,自第三、四層起逐漸向內收束,最后收束于塔頂。使得塔身的外形輪廓不是僵硬的直線向上,而是呈上下向內收,中部微凸的曲線,其形制與西安小雁塔略同。
以前塔頂四角各有一只銅鑄的金翅鳥,傳說用以鎮壓洱海中的龍妖水怪。
照 壁
塔正中朝東一面有一照壁,照壁上有“永鎮山川”四個楷書大字,每個字高1.7米。為明代黔國公沐世階所書。
題這四個字的原因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大理地區水患多,“永鎮山川”意在鎮服水患,塔頂的大鵬金翅鳥也是鎮龍之物;另一種說法是大理被納入明朝的版圖后,鎮守云南的黔國公(沐英之孫沐世階)題下“永鎮山川”意在誓死鎮守云南山川。 。
小 塔
南北兩座小塔與千尋塔在平面布局上呈一等腰三角形,距千尋塔的距離均為70米,兩小塔相距97.5米。
它們的建筑年代晚于千尋塔,大約在大理國時期,相當于中原的五代時期(公元12世紀左右)。
兩座小塔均為十層八角形密檐磚塔,高42.19米,每層分別雕券龕、佛像、蓮花等,塔身外涂抹一層白色泥皮,塔頂有傘形銅鈴和三只銅葫蘆。 l
特 點
對于三塔,我們可以總結出以下三大特點:
①千尋塔為16層,小塔為lO層,均為偶數層塔,與中原盛行的奇數層塔截然不同;
②千尋塔的外形輪廓是上下向內收縮,中部凸出,呈現出柔和的曲線美;
③據說建造三塔時采取了“堆土建塔,挖土現塔”的建筑方式。
三塔建成1000多年以來,經歷了長期的風雨剝蝕和多次地震的考驗,塔基依然穩固,塔身也未見明顯傾斜(據載,明正德己亥年,即公元1520xx年5月6日大地震,城內房屋倒塌99%,而三塔巋然不動,僅震落千尋塔塔頂寶剎,可見三塔具有很高的建筑技術水平)
路中這塊石頭是有名的蛙鳴石,用石頭撞擊它會發出青蛙的鳴叫聲。
文物陳列館
繞過三塔,路的兩旁這兩個陳列館是崇圣寺三塔文物陳列館,里面陳列著在維修三塔的過程中發掘出土的南詔、大理國時期的各種文物680余件。其中包括了《金剛般若經》圖卷、《大陀羅尼經》、純金觀音像、金質釋迦牟尼坐像等以及大量珍珠、瑪瑙、水晶、珊瑚、繪畫等珍貴文物,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是研究南詔、大理國歷史的實物資料。
正面這座樓就是南詔建極大鐘的鐘樓,右邊有一個三塔聚影池,在這里可以欣賞到“六塔”。
鐘 樓
南詔建極大鐘鐘樓,原名為勝概樓,始建于南詔建極十二年(公元871年),為重檐木構建筑,毀于清咸豐同治年間,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座樓重建于1997年,高19.97米。
原來的大鐘稱為“建極大鐘”,鑄于南詔建極十二年(公元871年),徐霞客曾在《滇游日記》中這樣寫道:“鐘極大,徑可丈余,而厚及尺,其聲聞可八十里。”當時大理著名的十六景中有一景就是“鐘震佛都”。寺內的巨鐘與大殿同時毀于清咸豐至同治年間,現在重鑄的建極大鐘,是由北京古鐘博物館據史料設計,由南京晨光機器廠鑄造。鐘高3.86米,直徑2.138米,重16.295噸。目前為中國第四大鐘,云南第一大鐘。
鐘外壁鑄有精美的圖案:上層為六幅波羅蜜圖案,分別為妙法波羅蜜、勝葉波羅蜜、慈音波羅蜜、金剛波羅蜜、智寶波羅蜜和大輪波羅蜜;下層為六幅天王像,分別是:多聞天王、天主帝釋天王、持國天王、增長天王、大梵天天王和廣目天王。
鐘樓的后面是雨銅觀音殿。
雨銅觀音殿
雨銅觀音殿為五開問單檐歇山頂木構建筑,毀于期間,于1999年重建。殿高29.99米,占地面積8 100平方米。
殿內正中供奉著站立的雨銅觀音像。原像鑄于南詔中興二年,即唐昭宗光化二年(公元899年),后被毀,1999年重鑄。像高8.6米,蓮花座高1.8米,下面的須彌座高2.2米。觀音像及蓮花座均為銅鑄貼金,共耗費銅11噸。 、
相傳當年在鑄造這座觀音像的過程中,鑄到一半銅便用完了,這時天上下了一場雨,奇妙的是,落下的不是水珠而是銅珠,人們收集起這些銅珠便鑄完了觀音像,所以取名雨銅觀音。
左邊分別供奉著梵僧觀音和負石觀音;右邊分別供奉著水月觀音和阿嵯耶觀音。他們都是阿嵯耶觀音的不同化身。
二樓四周墻壁陳列著的是《南詔國史圖傳》和《大理國描工張勝溫畫梵像卷》的復制圖。
三樓現為觀音文化展。
各位朋友,三塔景區的游程就要結束了,重建的崇圣寺建筑群規模宏大,再現了歷史上
精選云南著名景點導游詞 篇15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蒼山洱海是古今旅游者所向往的地方。明代著名文人楊升庵描繪它“山則蒼蘢壘翠,海則半月掩藍”,“一望點蒼,不覺神爽飛越”。蒼山上古樹蒼天,翠竹滿山,云霧繚繞,飛瀑散花。山頂有黑龍潭等高山冰磧湖泊,湖泊周圍有冷杉、云杉等珍稀植物和豹、熊、鹿等野生動物。洱海古稱葉榆澤。它兩頭窄,中間寬,略彎曲,形如人的耳朵而得名。洱海北起洱源江尾,南止大理市,長40公里,東西寬4—9公里,總面積240多平方公里,蓄水量30億立方米,平均水深約11.5米,最深為20米。是中國第七大淡水湖。點擊查看蒼山洱海導游詞
精選云南著名景點導游詞 篇16
虎跳峽,中國最深的峽谷之一。在云南省玉龍納西族自治縣(原麗江納西族自治縣)龍蟠鄉東北。峽谷長16公里,南岸玉龍雪山主峰海拔5,596米,北岸中甸雪山海拔5,396米,中間江流寬僅30~60公尺。虎跳峽的上峽口海拔1,800公尺,下峽口海拔1,630公尺,兩岸山嶺和江面相差2,500~3,000公尺,谷坡陡峭,蔚為壯觀。江流在峽內連續下跌7個陡坎,落差170公尺,水勢洶涌,聲聞數里,為世界上最深的大峽谷之一。舊時曾因山崩截斷江流,至今尚有崩積物遺留。
概述 虎跳峽距離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縣城60公里,這條峽谷在金沙江上游,全長16公里,分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三段,迂迥道路25公里,東面為玉龍雪山,西面為迪慶的哈巴雪山,峽谷垂直高差3790米,是世界上最深的峽谷之一。江流最窄處,僅約30余米,相傳猛虎下山,在江中的礁石上稍一腳,便可騰空越過,故稱虎跳峽。峽內礁石林立,有險灘21處,高達10來米的跌坎7處,瀑布10條。
虎跳峽峽口海拔1800米;南岸的玉龍雪山海拔5596米,臨峽一側山體陡峭,幾乎是絕壁,無路可尋;北岸的哈巴雪山海拔5386米,臨峽一側山坡稍緩,這一側有一條簡易的碎石公路,貫通全峽,公路上方還有一條步行小路。
上虎跳是峽谷中最窄的一段,離公路邊的虎跳峽鎮9公里,其江心雄踞一塊巨石,橫臥中流,如一道跌瀑高坎陡立眼前,把激流一分為二,驚濤震天。傳說曾有一猛虎借江心這塊巨石,從玉龍雪山一側,一躍而跳到哈巴雪山,故此石取名虎跳石。
中虎跳離上虎跳5公里,江面落差甚大,“滿天星”礁石區是這里最險的地方。百米峽谷中,礁石林立,水流湍急,驚濤拍岸。
從中虎跳過險境“滑石板”,即到下虎跳。下虎跳有縱深1公里的巨大深壑,這里接近虎跳峽的出口處,是欣賞虎跳峽最好的地方。
在云南省麗江境內進入虎跳峽,應從麗江縣的大具鄉進入,這里實際上是虎跳峽的下虎跳地段。經中虎跳、上虎跳達迪慶州的橋頭鎮,前往大具鄉游賞虎跳峽,在麗江地區汽車客運站購票,票價約23.5元。虎跳峽門票50元。
20_年10月23日,中國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在京發布。評選出的中國最美的十大峽谷分別是:雅魯藏布大峽谷、金沙江虎跳峽、長江三峽、怒江大峽谷、瀾滄江梅里大峽谷、太魯閣大峽谷、黃河晉陜大峽谷、大渡河金口大峽谷、太行山大峽谷、天山庫車大峽谷
地理
虎跳峽在由麗江去香格里拉的路上,從麗江到虎跳峽鎮坐車將近三個小時。湍急的金沙江流經石鼓鎮長江第一灣之后,忽然掉頭北上,從哈巴雪山和玉龍雪山之間的夾縫中硬擠了過去,形成了世界上最壯觀的大峽谷,峽谷中最窄的地方就是著名的虎跳峽景觀,相傳老虎可以蹬踩江中的一塊巨石,跳過金沙江。當年堯茂書的探險隊就曾經在此漂流,雖英雄壯志未酬身先去,此地卻因此而名聲大振。
世界深窄峽谷之一的虎跳峽還有一條上山的路可以進入虎跳峽景區,在這條路上還可以居高臨下俯瞰虎跳峽壯麗景色,這是一條被當前驢界人士最看好的一條徒步旅游路線,這條路在哈巴雪山一側沿大峽谷前行,在虎跳峽一段有一個高標被命名二十八拐,據說國外的旅游書上早有詳細地記載,因為外國人喜歡徒步旅游。因為國內的旅游團到不了這里,所以知之者甚少,真是天無絕人之路,現在只有走這條茶馬古道了。
“在大云江的盡頭,數百米寬的江面陡然收縮成十來米的激流,兩塊巨石隔岸矗立,相傳,老虎從這里跳躍過江。流不盡的云江水從這下面轟隆隆地落入地下,只須一分鐘左右的地下奔騰,再見天日時已經屬于異國。
正午的太陽照亮了落水洞幽暗的深淵,撞碎的浪花閃現出七色的彩虹。任何落下去的物體都會在一瞬間變成齏粉。這埋藏在在荒野里的美卻比名山大川更震動我的心魄。陣陣風過,仿佛老虎剛跳過去,還把威風凜凜的長嘯留在澗底”。
景點
虎跳峽,一向以“險”而聞名天下。這里首先是山險。峽谷兩岸,高山聳峙。東有玉龍山,終年披云戴雪,銀峰插天,主峰海拔高達5596米,山腰怪石镲峨,古藤盤結,山腳壁立,直插江底,虎嘯猿啼,狼豹出沒;西有哈巴雪山,崢嶸突冗,山腰間有臺地,山腳為陡峻懸崖。西岸山峰,高出江面3000米以上。國內三峽,世稱壯觀,它的江面與峰頂高差,僅1500米;美國的地獄峽谷,世界著名,最大高差,也僅2400米,它的深邃,可以想見!虎跳峽不僅深,而且窄,許多地方,雙峰欲合,如門半開;身入谷中,看天一條縫,看江___;頭頂絕壁,腳臨激流,令人心驚膽戰。其次是水險,由于山巖的斷層塌陷,造成無數石梁跌坎,加之兩岸山坡陡峻,巖石壁立,山石風化,巨石常·崩塌谷底,形成江中礁石林立,犬牙交錯,險灘密布,飛瀑薈萃。從上虎跳峽至下峽口,落差達210米,平均每公里14米,江流特急,不少段落,每秒達六至八米。因而江水態勢,瞬息萬變,或狂馳怒號,石亂水激,雪浪翻飛,或旋渦漫卷,飛瀑轟鳴,霧氣空蒙。構成世上罕見的山水奇觀。
虎跳峽谷天下險。這雖給航行帶來不便,但這個“險”中卻蘊藏著一種美,一種攝人心魄的壯美,吸引了國內外游客到此尋幽探險。若從麗江大具進峽,下平臺,沿小路繞至山腳,達下虎跳。兩岸危崖壁立,在30來米寬的江面中,還屹立著四五米高的虎跳石。江水從兩邊傾瀉而下,猶如猛虎下山,風馳電掣,水花進射,山谷轟鳴,蔚為壯觀。
過江上山,沿中旬一側的盤山小路攀援而上,在陡峭的山坡上有一小村,名為“核桃園”,居民多以石板蓋屋。到虎跳峽的行人,常在這別具風情的山村借宿。當夜深人靜,在熊熊燃燒的火塘邊躺下休息時,江水的奔騰,勁烈的江風和松濤聲混成一片,隱隱地使人感到狂濤沖擊山峽而發出的微微顫動,好像睡在一只在波濤中航行的船上,有一種異常的新鮮感覺。
出核桃園村不遠,崎嶇的山路上突然出現一個巨大的深溝:聳人云端的哈巴雪峰,似被巨人當頭劈了一斧,留下了一道刀切“般的深谷。行人得從深谷的一面攀藤附葛,小心翼翼下到崖底,又從巖底手腳并用,爬上山頭,弄得汗流浹背,才越過直線僅數十丈的距離。再往前行,江對面的絕壁上,隱約可以看出一個由風雨剝蝕所形成的納西族婦女側影,似乎在山間策馬馳騁,當地群眾稱這個側影為“阿昌本地米”。傳說她騎著白馬,正在山間巡視,遇有兇惡的野獸出來傷害人畜,便會高聲呼喚。神奇的想象,瑰麗的景色,給山川風物增添了迷人的色彩。
續前行,到“中虎跳”。這里喝崖排空,或直刺青天,或斜撲江口,寬闊浩蕩的江水,遇到危崖的擠壓與阻攔,似乎變得怒不可遏,它聚集力量,向崖石不斷發起沖擊,狂濤洶涌,飛瀑騰空,空谷轟鳴,聲震山谷。江底驚濤裂岸,崖頭山泉噴瀉。當你在哈巴雪山腰,沿著壁間蹬道小心攀行時,常常會遇到飛泉流瀑,從你頂上掠過,猶如進入水簾洞中。
沿山路前行,尺把寬的小徑忽升忽降,腳下是深不可測的懸崖,谷底是驚濤駭浪的轟鳴,頭上是呼嘯而過的勁烈江風,逼著人靠近巖根,小心前進,偶爾碰落一個石頭,便如九飛墜,很久才見到它落進江心激起的浪花!走過有斜坎的陡壁,一道銀流,閃入眼底,這便是“上虎跳”。只見兩山夾峙,形若兩扇鐵門,當中立著青黑色的虎跳石,似兇神惡煞的把門將軍。金沙江從他的兩側越過斷崖,凌空飛下,以雷霆萬鈞之力沖向崖底,又彈跳而上,形成萬朵雪白晶瑩的浪花,旋即化作銀雨乳霧,潤濕了周圍的巖石草木。斷崖之下,千波萬濤,沸沸揚揚,回旋翻滾,如千條蚊龍攪湖鬧海,似萬匹銀馬奔騰馳騁,然后乘風而去。面對這壯麗的圖景,這磅磅的氣勢,令人浩氣溢懷。清代雍乾之際的云南詩人孫鬃翁,在《金沙江》一詩中寫道:劈開善城斧無痕,流出犁牛向麗奔。一線中分天作塹,兩山夾斗石為門。虎跳峽的壯美風光吸引了大批國內外“背包客”來這里徒步旅行。
頭場灘,是虎跳的入口,奇石滿堆,千姿百態,人只能在亂石中走,恍若置身于怪禽異獸群中。從這里至“虎口”嵯巖峭壁綿延,這里兩岸峭壁聳立、中間湍水淙流。江左有仙人橋,是仿效四川棧道鑿石開成的行人道,路面崎嶇而窄,上為突出的巖石遮蓋,下臨深淵,這是鍛煉人的膽量的好去處。昔日,新嫁娘乘轎返夫家,慣例是途中不能下轎的;但到了這里,也得破例下轎步行,過了這險道再乘轎,故又名新人橋。橋下是深潭,舊名大巖,據說漁人也莫測其深度,肥美大魚捉不完,石崖上有一個石洞,叫大王洞,又名“翼王宮”,曾為當地瑤民首領肉翼大王所居。明萬歷四年(1576年)羅旁戰役中,他在這里抗擊兩廣總督凌云翼所派遣的高州參將陳璘的征討,英勇犧牲。瑤民在虎跳口建一座廟紀念他,現廟己廢。
虎跳境地還有金鎖、石獅、谷倉、鹽倉、石象、插劍臺等名勝,江岸有仙人床、閘門等古跡。附近有“五馬歸槽”名山,吸引著無數游客,留下不少優美的詩篇。清代進士劉汝新游經寫了一首七絕:杜鵑啼血染花叢,臨水爭妍石峽中。我欲尋春春寂寂,問花開處為誰紅。
虎跳峽谷,距離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縣城60公里,這條峽谷在金沙江上游,全長18公里,分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三段,迂迥道路25公里,東面為玉龍雪山,西面為迪慶的哈巴雪山,峽谷垂直高差3790米,是世界上最深的峽谷之一。江流最窄處,僅約30余米,相傳猛虎下山,在江中的礁石上稍一腳,便可騰空越過,故稱虎跳峽。峽內礁石林立,有險灘21處,高達10來米的跌坎7處,瀑布10條。
在麗江境內進入虎跳峽,應從麗江縣的大具鄉進入,這里實際上是虎跳峽的下虎跳地段。經中虎跳、上虎跳達迪慶州的橋頭鎮,前往大具鄉游賞虎跳峽,在麗江地區汽車客運站購票,票價約23.5元。
徒步跋涉虎跳峽一直在外國游客中非常普遍,但近年來在越來越多的國內旅游者中也流行開來。
精選云南著名景點導游詞 篇17
昆明世界園藝博覽園(簡稱世博園)是19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會址,設在昆明東北郊的金殿風景名勝區,距昆明市區約4公里。博覽園占地面積約218公頃,植被覆蓋率達76.7%,其中有120公頃灌木叢茂密的緩坡,水面占10%~15%。園區整體規劃依山就勢,集全國各省、區、市地方特色和95個國家風格的園林園藝品,庭院建筑和科技成就于一園,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時代主題,是一個具有“云南特色、中國氣派、世界一流”的園林園藝品大觀園。
精選云南著名景點導游詞 篇18
現在我們來到的就是小青島。小青島位于膠州灣入海口北側的青島灣內,海拔僅為17.2米,面積也只有0.012平方公里。該島小巧如螺,山巖俊秀,林木蔥蘢,因此得名小青島。德國占領青島時,將小青島命名為“阿克那島”,日本占領青島時將它命名為“加騰島”。20世紀30年代初開辟為“小青島公園”。
大家看我們眼前的攔海大堤,是20世紀40年代日本占領青島時修筑的,長720米,將小青島與海岸連接。島上最高處有一座白色燈塔,是(光緒二十六年)德國人修造的。塔身全部由大理石構筑而成,塔高15.5米,呈八角形,塔內裝有反射鏡,并以牛眼形旋轉式反光燈發光。1997年更換為西班牙制造的航標燈,原燈送到秦皇島航標博物館收藏。這座燈塔海上射程15海里,是海上過往船只進了膠州灣的重要航標。每當夜晚降臨,島上燈塔紅光閃爍,勾勒出青島一大勝景——“琴嶼飄燈”。
小青島又名“琴島”,因為從高處俯看,形狀非常像一把古琴臥在海面上。大家看眼前的這座雕塑,一位年輕女子手撫豎琴眺望大海,她就是“琴女”。
關于“琴女”,還有一個凄美的故事。傳說在很久以前,天上有一位會彈琴的仙女,看上了島上一位青年漁民,就偷偷下凡與他結為夫妻。每天早上丈夫出海捕魚她就在家中織網,傍晚時分,她就站在海邊彈琴,讓丈夫尋著琴聲歸航。玉皇大帝知道后大為震怒,讓海龍王興風作浪,將小伙子的般掀翻了。琴女一直在海邊彈著琴等丈夫歸來,一等就是幾十年,頭發白了,眼睛也瞎了,丈夫再也沒有音訊。人們為紀念琴女便塑造了這座雕像。
站在小青島上看青島,碧海藍天相輝映,半城綠樹半城樓,唯美絕倫。
前人寫了一首描繪小青島風情的詩,1949年后,被多種旅游類書刊收錄:“領略青山不在多,水中一島小如螺,云鬟別有飄蕭態,似向風情浴晚波”。
棧橋
各位朋友們,都說天安門是北京的象征,外灘是上海的象征,棧橋就是我們青島的象征,是青島人的驕傲。它位于青島灣,全長440米,寬8米,由海岸前伸入海,20世紀30年代,棧橋“回瀾閣”曾以“飛閣回瀾”這個名字名列青島十大景觀之首。馳名中外的青島啤酒的商標便是以棧橋為圖案設計的。
棧橋有著100多年的歷史,她身上既刻錄了青島的屈辱歲月,也記載了1949年后青島的建設與發展。1891年,青島(膠澳)建置。1892年,清政府委派登州鎮總兵章高元帶官兵駐扎青島,為了裝卸軍用物資和供北洋艦隊的艦艇停泊,建了兩座碼頭,其中一座就是現在的棧橋。原棧橋長200米,寬10米,是中國工程師自己設計的,也是青島港最早的碼頭建設。棧橋是當時唯一的一條海上“軍火供給線”,也就是說,誰控制了棧橋,誰就控制了膠州灣。
1 897年,德國以演習為名,從棧橋所在的青島灣登陸,武力占領青島,棧橋成為德軍侵占青島的見證。德軍占領后,重修棧橋,但仍為軍用碼頭。,大港第一碼頭建成后,棧橋逐漸失去它作為碼頭的歷史使命,開始向游人開放。1931年,南京國民政府出巨資重建棧橋,橋身加長到440米,橋南端修建了半圓形的防浪堤,上面修建了具有民族風格的回瀾閣,棧橋從此成為中國第一景。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政府多次撥款修棧橋。1985,1998年都對棧橋進行了大規模整修。20xx年,包括棧橋內的海濱風景區,被國家旅游局評為首批AAAA級風景區。
從棧橋橋頭往回走,看到的是一幅充滿浪漫歐陸風情的城市畫卷。正如康有為先生描寫的“紅瓦綠樹,碧海藍天”,梁實秋的“觀壯闊波瀾,當大王之雄風”。
回瀾閣
遠處的“回瀾閣”三個字由著名的書法家舒同所寫。最初由原青島市長沈鴻烈題寫,被日本二次占領青島期間掠往日本,放在日本東京陸軍博物館內展出,以顯示侵華戰爭的“功績”。此閣為二層八角涼亭,亭子由彩色琉璃瓦覆蓋,閣上四周為玻璃窗,有“一窗一景,一景一畫”之說。
棧橋周邊景點
回頭看與棧橋呈一條直線就是中山路,是青島市的一條老商業街,有100多年的歷史。,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稱為中山路。全長1300多米。曾經與北京的王府井大街,上海的南京路并稱中國十大商業街。正在規劃重建中,預計抽獎6個億。中山路上那座最高的建筑就是“百盛商廈”。1998年9月開業。豎務院首批全國18家合資零售企業之一。同青島第一百貨公司與馬來西亞金獅集團合資興建,投資7.8億元。商場面積5萬平方米,當時稱為“齊魯商業第一樓”。棧橋西邊這片沙灘是市內面積最小的第六海水浴場。因為在市中心,周圍環境優美,也有很多人到此游泳。右邊的山東省國際貿易大廈是20世紀90年代課是魯第一高樓。1991年1月動工,12月封頂,運用新技術,新材料,創造了4.5天建一層的當時全國最快記錄。旁邊那座藍色玻璃墻的高樓是青島海關大樓。雖然以青島命名,但卻是山東口岸進出境監督的總管理機關,下轄濟南,淄博,煙臺,威海等十多個海關,是中國北方的三大海關之一。大樓建于1992年,自1997年開始連續多年監管的進出口貨運量名列全國第一。再看海面上那個徒刑奇特的建筑叫做海上皇宮。整座建筑由幾個四分之一的圓體組成,是青島餐飲特一級店。遠遠看上去宛如一顆懸浮于海面的明珠。遠處這個小島叫做“薛家島”。原來是一個荒僻的小島。明朝初年,島上漁村里有一姓薛的人家出了一員大將叫薛祿,從此逐漸發展成為規模較大的漁村,改名為薛家村,之后又改名薛家島。面積27平方公里,海岸線長38公里在,有青島最長的沙灘——“金沙灘”。我們左后方是泛海名人大酒店,典型德國古典式建筑,原德國青島大飯店旅游部。1993年建成,德皇帝威廉二楊的弟弟亨利親王多次下踏于此。當時俗稱“亨利親王大飯店”。
八大峽:東鄰棧橋和太平路,北臨貴州路,區內有八條路以我國著名的八個峽谷命名,故稱“八大峽”(三門峽,劉家峽,青銅峽,龍羊峽,明月峽,紅山峽,瞿塘峽,西陵峽)。西陵峽是瀏覽八大峽的主要通道。八大峽原為團島灣內兩大礁石區。后筑堤填海成陸,占地56公頃。1985年起開發,20世紀90年代初建成新式建筑樓群。與老城區相比,八大峽充滿了一派現代氣息。
中苑海上廣場:由山東中苑集團公司投資興建,1996年建造,為大型現代化綜合旅游項目。中苑國際旅游港,由兩層總長2285米環形觀光棧橋和萬噸級多用途碼頭組成,豎內最大的旅游客運專用碼頭。
“中苑號”游樂船,長120米,共6層,由俄羅斯的一艘大型無動力海上浮動兵營發行裝修而成,是一座功能齊全的“海上酒店”。
沿雙層棧橋走向海洋深處,在未來二期建設規劃中要建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中苑海上衛雄光塔。是一座科技,餐飲住宿,休閑娛樂,觀光購物于一體的青島 樗性建筑之一。
小魚山
我們接下來要瀏覽小魚山公園,小魚山海拔并不高,只有61米,但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前臨大海,背倚青島老城區,因此被譽為售賞青島近海全貌的最佳制高點。德軍侵占青島時(1897年),發現了這一地理優勢,便在山頭號修建了堅固的炮臺,這座糇臺在日德青島之戰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成為德軍最后一個掛白旗的炮壘。
小魚山位于萊陽路東端的魚山路上,是島城十大山頭園林公園之一。這里曾是會前村漁民曬漁網、晾魚干的地方。小魚山原是一座無名的山頭,因山前的路是根據山東東阿縣一座佛教名山“魚山”命名的,小魚山因此路而得名。小魚山公園占地2.5公頃,于1985年正式對外開放,成為青島的十大景點之一。
我們從小魚山的大門拾階而上,看到的這個亭子是一個挑檐式的六角亭,因在亭內可以看到碧蕩漾的匯泉灣,故得名“碧波亭”。它的匾額“碧波”二字是由著稱的國畫藝術大師吳作人書寫的。站在這里,大家看遠處的山頭上有三棟紅色蘑菇樓宛如三柄熊熊煅燒的火炬,那就是信號山公園。在半山腰綠樹叢中的那棟別具特色的建筑是青島迎賓館,原是“德國總督府官邸”,俗稱“提督樓”。它是德國威廉時代的典型建筑式樣與青年風格派手法相結合的德式建筑,被中外友人贊譽為世界珍貴的建筑“標本”,我們稍后會詳細介紹。大家看右下方有兩棟民族式建筑,一座形如城樓,一座貌似宮殿,那里原是青島海產博物館,現在是青島海底世界。
接下來看到的這座三層的八角閣叫“覽潮閣”,“覽潮閣”匾額的三個字也是由吳作人題寫的,閣高18米,登閣遠眺,可以充分領略青島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獨特風貌。在覽潮閣上觀賞海月,也別有一番情趣,尤其是到了農歷中秋時節,一輪明月躍然星空,使人頓生“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之感,這也是青島十大景觀之一“魚山海月”。大家再看這個覽潮閣的裝飾圖案,都是魚。在我國古代,大部分建筑都以龍鳳為裝飾,這里也體現了小魚山的特色。
現在看到的這個白色雪花石浮雕是小魚山的山標,它由現代的“小”,“山”字和古老的象形文字“魚”字組成,周圍是黑色的大理石線刻文字壁畫,突出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漁獵的生活場景。
來到小魚山不僅可以看到青島風貌,釉彩壁畫也是一絕。我們看到的這幅是釉上彩壁畫“八仙過海”,它是由中央工藝美 院(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79級物藝系的師生共同創作,畫稿曾獲得全國美展一等獎。
轉過彎來看到的這幅釉下彩壁畫是“蒲松齡宇宙”,作品描繪了蒲松齡故居及“畫皮”,“嶗山道士”,“促織”,“席方平”等聊齋故事情節,還為小魚山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現在,我們所在的這座亭子叫“擁翠亭”,在這可以看到遠近蔥郁的山巒風光而得名。亭子的匾額也是由吳作人題寫的。
大家再看,山下這一片沙灘是第一海水浴場,它是青島市區面積最大最熱鬧的一處沙灘。浴場座匯泉王朝大酒店,是青島第一家合資飯店,由香港嚴正聲明酒店管理集團管理,是一家五星級酒店。酒店后面是天泰體育場和匯泉廣場。旁邊那個公園是青島最大的綜合性公園中山公園。建有高塔的那座山是太平山,海拔116米。此塔是中國奧運觀光塔,也是青島廣播電視塔。塔高232米,是青島建置百年的新標志之一。
到這里大家就把青島老城區的全貌盡收眼底了,接下來的自由活動時間,您可以免費登上覽潮閣,看看如畫的前海灣,感受青島的涼爽海風。
精選云南著名景點導游詞 篇19
海陵島位于南海之濱,陽江市西南端,為廣東第四大島。該島交通便利,經廣湛高速公路至廣州僅3.5小時,是粵西、粵東、粵中的海上中轉站。全島陸地總面積109.8平方公里,1992年6月18日,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立海陵島經濟開發試驗區,轄海陵、閘坡兩鎮。除宋太傅張世杰廟址和陵墓、古炮臺等名勝古跡外,還有10多處沙灘可供開發為海水浴場,享有"東方夏威夷"、"南方北戴河"之美稱,是一顆鑲嵌在南中國海岸上的明珠。
島名為“海陵”,有人說因島上有個張太傅的陵墓,“海上的陵墓”那自然就是“海陵”了。張太傅就是南宋末年的大忠臣張世杰,曾官至太傅樞密使,大約相當于國防部副部長罷。南宋祥興二年(1279年),新會涯門那場海戰慘烈悲壯,陸秀夫背著才九歲的宋帝趙昺跳海自盡了。張世杰率領宋軍殘部繼續展轉抗敵,最后在這一帶不幸遇臺風犧牲,遺骸被收葬在這島上的赤坎(力岸)村。但是,古陽江在南朝還屬宋康郡時(約432年),便有海陵令(縣)。即是說,在張太傅之前800多年,已經有“海陵”這地名。
那么,這名字最初是怎么來的呢?原來,海陵島原名叫螺島(或螺洲),那是因為他的地型像一只橫放著的海螺殼。后來,隨著地質變化,漸漸從海中浮起來,變成了望不盡頭的“海上丘陵”了,這才叫海陵。我們前面這座草王山上有只巨大的石蟾蜍,別看它屹立在山頂,仔細看看,石上還有許多蠔殼呢。莫非是人們粘上去的?要不是從海上來的?原來這蟾蜍石就是海上的一塊礁石,據史書記載:“海陵舊名螺洲,又名螺島。最高者草王山,山上有磐石,非人力可致,而粘蠔殼。”這就是海陵由一塊海上礁石變成現在的海陵島見證。
廣東著名景點的導游詞2
橋溪古韻景區毗鄰雁南飛茶田,景區旅游資源豐富,特別是明、清時期興建的十六座客家傳統民居建筑保存完好,質樸卻又不失宏偉,百年古民居——繼善樓的建筑規模和建筑藝術以及營造的文化氛圍是客家建筑的一朵奇葩,石橋、溪水、民居、古樹構成一幅秀美的客家田園風光畫卷,先后評為廣東省十大最美古村落等榮譽稱號。橋溪古韻景區是可以體驗客家原生態的民風民俗、了解客家古民居的建筑藝術、發現客家人崇文重教的文化傳統、感受十里橋溪山水的迷人風光、探尋明朝末代太子朱慈烺的歷史謎蹤。
梅州雁南飛背靠陰那山省級風景名勝區,風景優美,是個可以出攝影作品的地方。是一個融茶葉生產、生態公益林改造、園林綠化、旅游觀光、度假于一體的生態農業示范基地和旅游度假村。
景區包括:雁南飛神石,雁南飛大道,游客中心和茶情閣,茶藝表演,會議中心,圍龍大酒店,圍龍食府,笑傲江湖瀑布,龍那山生態谷,仙茶閣,高級別墅區。還有各種景區特產,美食,文化,等你去了解。
梅縣雁南飛茶田地處廣東省梅縣雁洋鎮境內,占地面積667公頃,是把農業與旅游有機結合,融茶葉、水果的生產、園林綠化和旅游度假于一體的生態農業示范基地和旅游度假村。雁南飛茶田依托優越的自然生態資源和標準化生產的茶田,以珍愛自然、融于自然的生態為理念,完美體現中國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和客家文化為內涵開發旅游度假,吸引了眾多游客。配套有獨具客家特色的圍龍大酒店、歐陸風情的豪華別墅、華貴典雅的圍龍食府、古樸的茶情閣、清靜怡人的仙茶閣、多功能會議廳等完整的旅游及會議配套設施,以及專業的客家歌舞藝術團。客家飲食文化,在這里得到傳承和發揚,雁南飛創立的新客家菜系,是客家飲食的繼承和改良。
精選云南著名景點導游詞 篇20
的融合,讓人們無法抗拒,而位于黃浦江西岸的「外灘」,百余年來也一直作為上海的象征出現在世人面前。
●上海的象征---黃浦江。浦江游覽一直是上海旅游中的一個傳統旅游節目,每天從上海外灘“浦江之光”碼頭啟航,把您從繁華的上海市區,帶到黃浦江與世界第三大河長江匯流入海的地方——吳淞口外的“三夾水”。行駛江心,眺望一江之隔、跨越百年滄桑的建筑群,不能不心生感慨。
水,有靈氣有財氣。水,孕育著蓬勃的生機。黃浦江,城市的母親河,上海的黃金水道。黃浦江“清游江”游覽船,從大達碼頭起航往北,浦西舉世知名的外灘萬國建筑群,浦東矗立于云霄之端的陸家嘴金融中心,逐漸映入眼簾。入夜,兩岸燈火輝煌,繁華城市的古典與現代建筑風格,交相輝映,相得益彰,繽紛多姿,盡顯江岸美景。放眼遠眺,建筑是凝固的美,江水是流動的美;兩岸喧鬧是繁華的美,江中寧靜是淡雅的美。上海的黃浦江,處處都能享受到美的存在。
精選云南著名景點導游詞 篇21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現在我們來到的這所漂亮的庭院,就是1999年12月28日建成開館的南陽漢畫館新館。南陽漢畫館是我國第一座專門珍藏、陳列漢代畫像石刻的藝術博物館,創建于1935年,為中國早期藝術博物館之一。它以豐富的藏品和獨特的藝術風采,早已被海內外學者所矚目,在社會上有著廣泛的影響。老館原在南陽市西郊的臥龍崗上,占地2700平方米。現在我們通過這座仿漢門闕,進入庭院,面前這座雄偉的仿漢建筑,坐西向東,南北寬118米,中間高21米,占地80畝,館藏漢畫像石刻近3000塊,占全國的三分之一。目前開放的是一樓綜合館的基本陳列部分,其中國家一級品119件,是現今全國規模最大的漢畫石刻藝術陳列館。
好,我們現在就步入畫卷中,一覽千古情。大家看,大廳里這二尊珍貴的大型石獸“天祿”、“辟邪”,已經飽經了20__多年的風雨滄桑,是全國絕無僅有的漢代大型圓雕藝術天之意。這兩尊石獸虎頭鳳尾,鱗身雙翼,造型古樸,栩栩栩如生。您千萬別小看他們,這二尊石獸早在唐代就已經受到了世人的注目了,唐代李賢的《后漢書.孝靈帝紀》、北宋歐陽修的《集古錄》、沈括的《夢溪筆談》都曾提到這二尊漢雕石獸。
大家知道,南陽盆地地處豫、鄂、陜三省交會處,這里物產豐富,土地肥沃,河流縱橫,氣候適宜,水陸交通方便,自古就是我國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先進的地區之一,也是著名的戰略要地。早在戰國時期,南陽的冶鐵技術就已相當聞名,西漢時南陽冶鐵、水利、農業生產又有了進一步發展,《鹽鐵論》稱“宛(南陽)周齊魯,商遍天下,富冠海內”,已成為全國顯赫的最大的商業城市之一。東漢光武帝劉秀發跡于南陽,二十八宿(劉秀的二十八個主要將領)又多出自南陽一帶,據不完全統計,兩漢時僅分封在南陽的侯王就有47人。這些皇親貴戚、豪族世家、巨戶富商,生時極盡其欲,死更厚葬,競相營造冥宅大墓。這樣,始于西漢的墓內石刻畫像之風,到了東漢就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封建統治階級大講排場,競相厚葬,除在墓中多埋珍寶、偶人、車馬供死人“享受”外,還推出了依照地面建筑的“周閣重門”式的大型畫像石墓室,南陽漢畫像石刻,就是依附這種石墓室而誕生、發展起來的一種獨特的石刻藝術品。
南陽漢畫像石刻涉及的題材非常廣泛,表現的內容也異常豐富。由于南陽漢畫像石刻采用的是以寫實為主的藝術表現手法,因而可以說它是兩漢社會的縮影,為我們研究兩漢社會的政治制度、禮儀風俗、經濟狀況、宗教意識、文學書法、美術、音樂、舞蹈、雜技、武術、戲劇、建筑學、天文學、教育學、畜牧獸醫學等,提供了珍貴的直觀圖象資料。這些漢畫像石刻,雕造工巧,內容豐富,有顯示漢代天文學成就的日月星辰圖;有反映漢代歌舞雜技藝術的舞樂百戲圖;也有高門甲第,連車列騎,宴客投壺的漢代統治者奢華生活場面;還有表現漢代統治階級寵信道教、巫術的升仙圖和神話傳說。
我們首先進入的是祥瑞廳。漢初統治階段中流行黃老思想,祟信道教、巫術,拜神仙,服仙丹,求長生不老,因此畫像石中有不少表現升仙思想的畫幅,看這幅“羽人神獸”圖,畫中刻繪有“羽人”、“飛廉”。羽人是為道學仙之人,身生幾寸長的毛羽,能從地上自升到樓臺之上,作飛天狀。飛廉是一種神物,乘上它就可以升天,所以凡是表現神仙思想的地方,常常刻繪飛廉。南陽漢畫像石中的飛廉,頭似龍而非龍,身似鹿而非鹿,身生兩翼后拖蛇尾,兩只飛廉,一前一后追逐奔跑,神態生動自然。大家看這幅“神人騎虎射怪獸”圖,能看出它的雕刻技法有什么與眾不同之處嗎?對,這叫陰線刻,在漢畫像石中是不多見的。南陽漢畫像石的雕刻技法多屬于剔地并施有橫豎紋襯地的淺浮雕,用粗勁的陰線表達畫像的細部。畫像構思大膽巧妙,線條運用剛柔得度,畫像中的各種形象給人以古拙粗放,蒼勁豪邁的感覺。早期的漢畫像石,也有采用平地淺浮雕和陰線刻的雕刻方法,但這種畫像石出土數量不多,因而也就越發顯得珍貴。
精選云南著名景點導游詞 篇22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游,請大家多多關照,大家都可以叫我林哥。俗話說得好:不登長城非好漢。今兒就讓我們做一回好漢。”
大家看!遠看長城,它像一條神龍在崇山峻嶺間蜿蜒盤旋,化為我們今天的萬里長城,守護著這片好江山。它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一共有一萬三千多里。城墻外沿有兩米多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擊用。城墻頂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臺,是屯兵的堡壘。打戰的時候,城臺之間可以互相響應。我們要是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就會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來。不要瞧不起這些數不清的條石,一塊就有兩三千斤重。
萬里長城還有一個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一條神龍來到這里,被這片美景所吸引了,就在這住下了。又過了許多年,神龍死了,它的身體化為一股金煙,鉆進了地下。過了幾天,海上突然出現了一個巨大的海浪,巨大的海浪正要把這些山脈弄成平地的時候,突然,埋葬神龍的地方出現了一股金煙,這股金煙又凝結成神龍,神龍向巨浪飛去。漸漸地,巨浪消失了,神龍也消失了,當地人民為了報達神龍,就建立了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好了!我也不多說了,準備好了嗎?讓我們真正做一回好漢,咱們走。
精選云南著名景點導游詞 篇23
中國明西安府城墻。在陜西省西安市。建于明洪武三 年至十一年(1370~1378),在唐長安城的皇城和元代奉元城基本上擴建而成。原為夯土城墻,明隆慶年間(1567 ~1572) 巡撫張祉在夯土城墻外初次包磚。清乾隆年間 (1736 ~1795)陜西巡撫畢沅舉辦大局限的維修和加固, 將包墻增厚,鋪設海墁,并增修排水道、宇墻垛口等。城 墻周長 13.75公里,為中國現存完備、局限最大的城墻。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發布為世界重點文物掩護單元。
據文獻記實,明代建筑的西安城,西墻和南墻都是 操作原唐代皇城的城墻而增修加長的,東墻和北墻是擴 大新建的。西墻和南墻內均發明有唐代城墻和城門的遺跡。城墻用黃土夯筑而成。明代建筑的城墻用黃土加石 灰、細沙并摻麥秸、草渣混淆分層夯筑而成,夯層厚10~12厘米。城墻高12米,底寬16~18米,頂寬12~14米。 墻頂均以三層青磚鋪設海墁,每隔40~60米處,有一磚砌溜水槽和吐水嘴。城內除四門左側各有登城馬道外,華南地區,還有6處馬道。城墻內沿墻附近筑女墻,外沿墻有垛口5984個。城墻外壁附近有馬面98座。馬面伸出墻面11米,寬 20米,各馬面之間相距 120米,恰在弓箭和火銃的射程 之內。
城的四角各筑有一個突出城墻的角臺(樓),除西 南城角臺為圓形外,其他 3個為方形。據掘客得知,這 種圓形角臺是元代的建制,明代擴建西安城時,因西南角未動而保存下來。城墻每面各辟一門,東名長樂,西 名安寧,南名永定,北名安遠。門外筑甕城,門上建樓, 門樓有正樓、箭樓、閘樓三重,閘樓及周圍城墻已在民國初年拆除,現存正樓、箭樓 6座。除南面箭樓下無門 洞外 (門洞分從甕城閣下開),其他3門箭樓下各穿門洞。 門洞高寬6米,深19.5米。正樓為重樓,面寬七間,進 深二間,高36米,三層檐歇山頂,周有回廊,樓下及平 座均施斗□,箭樓以青磚為主布局,面寬十一間,進深兩間,高33.4米,單檐歇山頂,正面分設四層箭窗,各 12孔,總共48孔,閣下各3層,總共9孔。樓的不和有兩 層房檐,均施斗□,下有檐廊。城外護城河寬20米,深10米。1983年開始對城墻舉辦全面整修。
精選云南著名景點導游詞 篇24
歡迎大家來到仙景臺,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仙景臺!
仙景臺位于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東南部和龍市境內,距延吉市100公里,風景區面積499平方公里。海拔920米高的主峰,由于多組裂隙和球狀風化塑造了非常奇特的花崗巖地貌景觀。
奇峰有三兄峰,高麗峰,駱駝峰,金龜峰等,奇巖有象鼻巖蘑菇巖。神仙宮,一線天,扇子巖,以及新生代多期噴發的玄武巖熔流狀,彩柱狀,拱棚狀,長壽洞。財神洞等,奇水有圖們江上游146公里中朝過境界河,圖們江源頭和園地;奇松有仙麗松,甲麗松,盤龍松,弓龍松,臥樹包石的等林海景觀。此外還有金達菜花野菊共,云海日出等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有歷史悠久的唐朝時期渤海過第三代文王大欽茂游渡舊址,七星寺遺址及圖們講上游南坪口岸,朝鮮茂山鋼城市容,崇善口岸等300多處景觀,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和旅游觀賞價值。
仙人巖是經過數千年的風雨、陽光的理化作用和花崗巖自身的裂隙、層狀風化雕塑形成的造型完美、形象逼真的仙人側臉輪廓,因而得名為仙人巖。仙人巖的形成意味著大自然具有神奇的天然雕塑才能。
仙耳巖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天然雕塑工藝奇觀。傳說中遠古時期仙景臺住著天王委派的白發蒼蒼的神仙老翁,叫天福。他在仙景臺盡情游覽,享受著人間朝仙拜佛的樂趣,陶醉在人間美滿幸福的歡笑聲時,接到 “天王圣旨”,它不敢違抗天王的圣旨,要離開人間天堂之時,把自己的耳朵留在千姿巖11米高的絕壁上,以表達仙景臺對自己的養育之恩和美好的故鄉之戀。
仙景臺群峰雄偉壯觀,直插云霄,千姿百態,橫看成嶺側成峰,奇秀壯觀,自古就有“天下第一仙景”之稱,已成為國內外游客的旅游勝地。
20_年5月,吉林省仙景臺風景名勝區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精選云南著名景點導游詞 篇25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張衡生在南陽,葬在南陽。張衡墓位于南陽市北25公里的石橋鎮,墓高8米,周長79米,周圍有磚砌通道和八角形圍墻,墓周蒼松翠柏,遍植園內,綠茵遮地,墓園肅穆靜宜。花墻正面為一月門,門前兩側豎有墓碑兩通,一為明嘉靖年間所立,一為清光緒年間所立。
墓前有郭沫若的撰文石刻:“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在世界歷史中亦屬罕見,萬祀千齡,令人敬仰。”
張衡,字平子,南陽郡西鄂(即今日之石橋鎮)人。生于漢章帝建初三年(78年)卒于漢順帝永和四年(139年),終年62歲。張衡天資聰明,敏而好學,博學多能,才華橫溢,在世界科學文化史上樹起了一座巍峨的豐碑,被譽為“世界文化名人,中國科學泰斗。”
東漢時期的都城在洛陽,當時的洛陽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文人薈萃,學校如林,學術空氣濃厚,文化教育空前繁榮。張衡為了開闊眼界,實地考察,于漢和帝永元六年(94年)的陽春三月,來到了洛陽。這次他在洛陽居住了6年。其間他把主要精力用在游太學、訪名師、求好友、虛心學習、刻苦鉆研方面。
他精通了五經(易、書、詩、禮、春秋)和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又在好友崔瑗的幫助下,開始研究自然科學方面的天文、數學、歷法。他寫了不少優美的辭賦,初步展現了他非凡的才華,引起了社會上的關注。在文學和科學方面已經有了很高的造詣,這為他后來成為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奠定了思想上和理論上的基礎。
公元120__年深秋,鮑德調任南陽郡守,經崔援推薦,23歲的張衡離開京師洛陽,隨鮑德去南陽郡任主簿。
漢安帝永初五年(120__年),鮑德等人在京奏明皇上,使安帝得知張衡學識淵博,便公車南陽征張衡到洛陽當了尚書臺郎中,三年后升為尚侍郎,次年改為太史令。
太史令的職務是掌管天文、歷法、氣象、祀典等。這為張衡對天文歷算方面的深入研究和實踐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漢安帝陽嘉二年(133年),張衡被提升為侍中,作了皇帝的高級顧問。漢順帝永和元年(136年),張衡被排擠出京師洛陽,當了河間相。張衡第二次來洛陽,居住了20__年之久。在這20__年中,他的官職雖幾經變動,但擔任太史令的時間最長。他擔任太史令時,作了大量的科學研究工作。靈臺是東漢時期全國最大的天文觀測臺,使用時間長達250年之年。張衡在這里反復實踐,認真鉆研,不但撰寫了《靈憲》、《地震對策》、《渾天儀注》等重要的科學著作,還設計創制了渾天儀和候風地動儀等精巧的儀器,為人類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張衡在《靈憲》中詳細地解釋了月象變化和月食發生的自然現象。經過科學分析,提出了許多富有科學性的見解。他在靈臺觀察時,記錄了天空中的星體。較亮的星有2500個,常明星有124個,叫出名字的320個。這與現代天文學所統計的在同一時間、地點用肉眼可以看到的星為2500~3000顆數據大體相同。當時在洛陽觀察到的星體,與現代觀察的星體數基本相同。他因此還繪制了《靈憲圖》,這是中國最早的星相圖。
漢安帝元初四年(120__年),張衡根據渾天學說,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經過反復試驗,終于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架利用水利自行轉動并能準確地觀察天象的大型天文儀器--渾天儀。他這一發明,對當時社會上流傳的圖箕迷信之說是一個有力的回擊,對中國天文學的研究是一個偉大的貢獻。渾天儀制成后,張衡又著《渾天儀圖注》,解釋渾天儀的制造原理和使用方法。張衡的渾天學說認為,天地都是圓的,天在外,像雞蛋殼,地在內,像雞蛋黃。這種說法雖然不完全正確,但比起當時流行的天圓地方學說要進步得多。
東漢時期,地震時有發生。張衡從青年到中年這個時期就有20多次大的地震,其中一次就波及42個郡國,百姓死傷無數。這些觸目驚心的事實,促使了他對地震進行研究,決心創制一個測知地震的儀器。漢順帝陽嘉元年(132年),54歲的張衡創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測定地震的儀器--地動儀。地動儀用青銅制成,圓徑8尺,狀如酒樽;中有立柱,連著8個方向的機械;外面有8個龍頭,口銜銅丸;下面有8個蟾蜍,口向上張。哪個方面地震,哪個方向的龍口就吐出銅丸;落在蟾蜍口內,發出清脆的聲音,看守人就可知道發生地震的方向,并推測出震源的距離。公元133年、135年、137年,京師洛陽連續三次發生地震,“地動儀”均有顯示。可是到了公元138年的一天,地動儀西面的機械發動,銅丸落入蛤蟆口中,而人們沒有感到地震,有人則認為地震儀不靈了。但沒過幾天,釋使報告說,那一天隴西郡發生了地震。地動儀可以測到千里之外的地震,這真奇跡!據英國李約瑟研究說,直到公元1880年,歐洲才制造出第一臺地震儀,這已晚于張衡地動儀1700余年了。張衡發明地動儀在世界地震學史上是一件大事,具有劃時代意義。因此,張衡被公認為是世界地震學的鼻祖。
張衡又是一位氣象學家,他發明了測定風向的儀器,叫候風儀,又名相風銅鳥。銅鳥銜花,安放在五丈高的木干頂端,風來則轉向,便可知風向,這一發明,比歐洲的候風鳥早1020__年,可謂世界之冠。
張衡是一位學識淵博、富于創新的科學家。他還發明了指南車。車上裝著一個木頭人,不管車子怎么轉動,但木頭人的手始終指向南方。
精選云南著名景點導游詞 篇26
西安碑林建設于公元1087年,是保藏我國古代碑石時刻最早、數量最大的一座藝術寶庫,陳從漢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共一千多塊。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西安碑林內容富厚,它既是我國古代書法藝術的寶庫,又搜集了古代的文獻文籍和石刻圖案;記述了我國文化成長的部門成績,反應了中外文化交換的史實,因而馳名中外。
西安碑林是在生涯唐代石經的基本上成長起來的。唐代人所稱的石經,包羅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謄寫的《石臺孝經》和公元837年刻成的《開成石經》。
碑林第一陳列室前是專為陳列《石臺孝經》修蓋的碑亭。《石臺孝經》是碑林最大的石碑,刻于公元745年,是唐玄宗李隆基親身謄寫的。孝經是孔子的門生曾參編篡,專門講孝道的。前面一部門是李隆基為孝經作的序。玄宗為孝經寫序的目標是暗示本身要以“孝”管理全國。后頭是孝經原文,小字是玄宗為孝經作的注釋。底座由3層石臺構成,上刻有活躍的線刻畫,有蔓草、獅子花等,是唐中期較量有代表性的,上面是浮雕卷云瑞獸。此碑由4塊石頭構成,底下有石臺,因而稱“石臺孝經”。
碑林第一陳列室首要陳列《開成石經》,內容包羅《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論語》、《孝經》、《爾雅》等12部經書,計650252字,用石114方,兩面刻文。清代補刻的《孟子》17面3萬余字也陳列于此,合稱《十三經》。12部經書是封建社會常識分子必讀之書。由于其時印刷術不很發家,為了停止文人學士們在傳抄經書時呈現錯誤,并能永世生涯,就把這12部經書刻在石碑上,作為范本,立于長安城國子監內,供人們校對。我國自東漢開始,曾先后7次刻經。《開成石經》是今朝僅存的一套完備的石刻經書。
精選云南著名景點導游詞 篇27
商丘古城即明清時期歸德府城,現存地上古城始建于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20_年),距今已有520_年的歷史,是中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1986年,商丘古城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1996年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商丘古城由磚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構成,城墻、城廓、城湖三位一體、外圓內方,成一巨大的古錢幣造型,建筑十分獨特,有商丘作為華夏之邦商業、商品、商文化發源地之隱喻。目前商丘古城下,同時疊壓著春秋時期的宋國都城、秦漢和隋唐時期的睢陽城、宋代應天府南京城等6座都城、古城。商丘古城是目前世界上現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上城的大型古城遺址。
商丘古城城墻周長3.6公里,有東西南北四門,城內地勢為龜背形,城內建筑多為四合院建筑。由于年代久遠,兵禍天災,古城曾多次被毀,又多次重建,但范圍都在南北十里之內。城門為拱券式,至今保存完好。東門曰賓陽,西門曰垤澤,南門曰拱陽,北門曰拱辰。四門外原有四個甕城(即在城門外再建一小城,側面開門,旨在加固城防),甕城又各有一個扭頭城門,北門向西,東門和西門向南,南門向東,所以,商丘古城古有“四門八開”之說。根據五行相生相克之說,為防金木相克,古城東西兩門相錯一條街,成為中國古城中的唯一。
如今的商丘古城內街道仍保持著古代的建筑風貌。坐落在古城內明末清初著名文學家侯方域的“ 壯悔堂”招引著八方的游客。在商丘古城南古宋河畔有名揚中外的、鐫刻著唐朝大書法家顏真卿手跡《八關齋會報德記》的八關齋。明嘉靖以后至清初,商丘古城內出過兩位大學士(宰相)、五位尚書以及十多位侍郎、巡撫、御史、
總兵等。由于幾千年來黃河決口所致,在目前商丘古城以下還疊壓著春秋宋國都城、秦漢和隋唐時期的睢陽城、宋朝的應天府南京城、元朝的歸德府城等6座都城、古城。空中俯視,整座古城內方外圓,形成古代的方孔圓錢,寓天圓地方,天地相生,招財進寶之意。磚城內面積1.13平方公里,93條街道形如棋盤,古四合院鱗次櫛比,內有大成殿、明倫堂、壯悔堂等名勝古跡。1986年,商丘古城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1996年,歸德府城墻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結構布局
城內地勢呈龜背形狀,共93條街道,在古代的八卦學說中,9是最大的數字,而3是萬物的源泉,所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所以93是一個吉利的數字。這93條街,把全城分割成200米見方的許多小塊,格局如同棋盤。俯瞰全城,如棋盤狀。建筑多為走馬門樓和四合院建筑群。根據五行相克相生的理論,為防金木相克,東西兩門相錯。東門偏南,西門偏北,錯開一條街,出現了與南北軸線分別相交的兩個隅首。明嘉靖以后至清初,城內出過兩位大學士(宰相)、五位尚書以及十幾位侍
郎、巡撫、吏卒、總兵、著名文人,因此,官府、官宅建筑頗多。原有的水井、廁所為梅花形狀,布局合理。南門兩側建有兩個水門,將水排進護城河。寬闊的護城河碧波蕩漾,環繞全城。城南河面較寬,南北500多米,東西1300多米,水下疊壓著春秋宋國都城、秦漢和隋唐時期的睢陽城、宋朝的應天府南京城、元朝的歸德府城等6座都城、古城。護城大堤距城墻約500米,周長9公里,基寬20米,頂寬13米,高
3.3米。現存商丘古城已520_年,歷經戰亂,但保存得基本完好,為全國少見的古城遺存。
商丘古城格局是古代城池的典范之作,不僅在我國,就是在世界上其他國家現存的古城池中也是絕無僅有的,這也是商丘古城目前最有價值的部分之一。商丘古城疊壓著春秋宋國都城、秦漢和隋唐時期的睢陽城、宋朝的應天府南京城、元朝的歸德府城等6座都城、古城。為了古城的長久存在,不得不考慮黃河定期不定期的漫、溢、決口和改道的造訪(據統計,新中國成立前的3000多年間,黃河下游發生的漫、溢、決口和改道約有1500余次,其中在16世紀,平均4、5年就要發生一次).商丘古城現在的格局于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20_年)破土動工,歷時八載于明正德六年(公元1520_年)基本竣工,之后又幾經修補完善,直至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在城墻外約500米的圓周上筑起新的城郭(即現存的城郭,已改建成環城公路)才形成城墻、城湖、城郭三位一體,形如“‘古銅錢幣’外圓內方”的獨特格局。這與世界遺產標志的外圓內方基本一致。
據載,商丘古城是歷代先民們智慧累積的創造,更是“象天法地、順天應地、取法自然”思想的應用,其目的就在于創造一個“天人協調、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以祈求城池萬年永固。鳥瞰商丘古城,外圓內方,猶如一枚巨大的“古銅錢幣”。外為土筑的護城大堤,即城郭,呈圓形,象征天;內為磚砌的城墻呈方形,象征地。外陽而內陰,陰陽結合便是天地相生,如此整個城池便成為陰陽合一、天人合一的大宇宙的象征,商丘古城也便有了與日月同在的道理。
名人典故
應天書院、睢陽書院,因規格之高、規模之大,而為北宋全國四大書院之首,其前身為南都學舍,原址位于今商丘市睢陽區商丘古城南湖畔,由五代后晉楊愨所創,宋初書院多設于山林勝地,唯應天書院設于繁華鬧市,歷來人才輩出。.范仲淹年輕時曾在應天書院求學,家境貧寒的范仲淹“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枕”。終成大器后,范仲淹把家安在了商丘,他的母親病逝后,他在家居喪,當時的應天府知府晏殊請他到書院任教,一時間,“從學者不遠千里而至”,應天書院由此名聲更盛。
這座書院,還培育出了被譽為“清初文章第一家”的侯方域。今人對這位侯先生未免感到陌生,但提起清代著名戲劇《桃花扇》,這部孔尚任所著的傳世名作,知道的人應該很多,但對其內容,能說出來的人又屈指可數了。侯方域便是這部名戲的主人公之一。
侯方域,河南歸德府人士。歷代簪纓,累朝世胄,祖為太常,父居司徒。”侯家確實是歸德城的官宦世家、書香門第。他的祖父曾擔任太常寺卿,父親是戶部尚書,叔父擔任南京國子監祭酒。
他小的時候天資聰慧,但調皮異常。有一次,8歲的侯方域逃學到一座廟里玩,幾個和尚在葫蘆架下乘涼,見到“小才子”,就攔著讓他做詩,頑皮的侯方域看著葫蘆碰著和尚的光頭,挺有意思,于是張口就來:
葫蘆架上葫蘆藤,葫蘆架下葫蘆明。葫蘆碰著葫蘆頭,葫蘆不疼葫蘆疼。 等和尚們明白過來,這個調皮鬼早就跑得無影無蹤了。
崇禎末年,大明王朝風雨飄搖,22歲的侯方域到南京應試,當時他的文名已經很盛,又是世家子弟,積極參加復社的活動,與陳貞慧等人被譽為“匡扶天下正義”的四公子,年紀輕輕,便名滿天下。
那一年,李香君正當十六歲花季妙齡,她坐在繡簾掛落的花格窗前,遙望著秦淮河,等待她夢中的愛情。當侯方域出現在她的面前時,她感覺到了她所期待的姻緣已經來臨。兩人一見鐘情,很快就互定終身,侯方域把家傳的宮扇作為定情物贈給香君。后來,他們因為堅持自己的操守而歷經磨難,這把扇子成為見證。這本應是一段才子佳人式的風花雪月,可惜,隨著清兵入關,明朝大廈快速地坍塌。
閹黨阮大鋮拉攏侯方域,被香君嚴詞拒絕。阮懷恨在心,設法迫害,侯方域被迫投奔揚州督師史可法。阮大鋮為巴結淮陽督撫田仰,要買香君贈予田仰為妾。香君不從,以頭撞桌,昏厥于地,血濺桃花扇。侯方域的好友、知名畫家楊龍友為香君愛憎分明的性格和對愛的忠貞深深感動,提筆就斑斑血痕勾勒出幾枝桃花,此即“桃花扇”。香君托人把桃花扇送給侯方域,以明心跡。
后來依據這段故事,孔尚任寫出了著名的劇作《桃花扇》,感動了古今無數的讀者和看客。著名作家張愛玲曾感慨地說:“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些也是桃花扇,撞破了頭,血濺到扇子上,就在這上略加點染,變成一枝桃花。”這段故事太有名了,所以侯方域和李香君的愛情結局和個人歸宿后來有了很多的“版本”。最凄涼的說法是:李香君獨自來到棲霞山下,在一座寂靜的道觀里出家,后不知所終。最美好的說法是:侯方域和李香君歷盡劫難終相逢,兩人攜手回到歸德城,后來白頭到老。但在歸德古城,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結局卻另有說法。南京被清兵攻占,李香君與侯方域脫難后,回到歸德城侯府。香君更名換姓住在了翡翠樓(又名香君樓),相親相愛如壯悔堂內今日的塑像。
數年后,侯方域再游江南,獨自在家的李香君歌伎身份暴露,不為官宦世家的侯府所容,她被趕到城南侯氏莊園,不久郁悶而死,年約30歲。相傳侯方域回家后,為香君修墓立碑:“卿含恨而死,夫慚愧終生。”
這一年,35歲的侯方域憶起自己的坎坷遭遇,感嘆平生可悔者多,于是把自己的書齋更名為“壯悔堂”。兩年后,侯方域因郁郁寡歡、心情郁悶而病逝。
整個歸德古城規劃嚴整,格局合理,造型古樸,舉世罕見,是一座很有科研價值的歷史文化名城。 民間活動
火神臺廟會是商丘最為古老和盛大的廟會。簡稱“臺會”,老百姓又稱其為“朝臺”。它是由人們對祖先閼伯(火神)的祭祀演變成盛大的廟會,距今已延續四千多年的時間。每年農歷正月初四至初八,許多參加祭祀和廟會的人們,為閼伯添土圓墳并以敲打木棒、石塊,吟誦悼念之詞等古老的方式祭祀閼伯。隨著時間的推移,朝臺的人越來越多,香火越來越盛,至唐代已發展成相當隆重的廟會。據考證,火神臺廟會至清代乾隆年間最為盛大。朝臺本來從正月初四開始,但路途較遠的外省和本省的香客為表達對火神的虔誠與敬意,從頭年的臘月便往這兒趕,春節未到,火神臺附近方圓幾里的村莊上已住滿外地的香客。香客們如此虔誠,皆因對火神的崇拜,認為朝拜后,火神會在今后一年里保佑全家平安。臺會設有總會,各地設有分會,朝臺時由分會會首到總會先行報到,然后由總會安排朝拜時間,按次序進行朝拜。各分會朝拜時,僅隨朝臺進香隊伍奏樂的嗩吶吹奏者就有百余人。各地的香客朝臺各有程式,五彩紛呈,是一種各地民俗大展示,內容豐富多彩,觀者人山人海。香客游人熙熙攘攘,算卦看相者不計其數,每天到會人數達十多萬人。臺會上,各地的地方戲、曲藝、雜技、魔術及高蹺、鬼會、竹馬、旱船、肘歌、花棍、獨桿轎、拉秦檜、武術、龍燈等等各種民間藝術的表演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接。各路能工巧匠制作的泥老虎、布老虎、布娃娃、花槍、花劍、花刀、泥狗、泥雞、面人、糖人、花燈籠、琉璃蹦蹦、泥響兒、竹響兒等等,琳瑯滿目,品種繁多,制作精巧,造型美觀,色彩鮮艷,盡顯民間藝術水平,令人嘆為觀止,其叫賣聲也是各色腔調,此聲蓋過彼聲。朝臺的人們大多要買上一兩件給孩子作為過年喜慶之物,讓其盡興玩耍,以增添喜慶和吉利氣氛。廟會之上還有人另辟場地斗雞、斗狗、斗羊、斗蟋蟀,或進行賽牛和逮豬比賽,非常熱鬧有趣。留給人們印象最深的是當地百姓晚上表演的" 火龍舞 "(亦名滾龍)。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火是火神功績的體現,火龍與青龍相對起舞,二龍戲珠,百般花樣渲染出吉祥如意的氣氛。朝臺的各種儀式為商丘獨有,與別處不同。
在商丘,除火神臺會以外,還有 “ 白云寺廟會 ” 、 “芒碭山廟會” 、 “ 玉皇廟會”、“伊尹墓廟會” 和 “ 木蘭廟會 ” 等。
民間藝術
商丘的戲曲文化也是十分獨特的。在商丘戲曲文化方面占統治地位的是豫劇,如果在商丘城鎮的大街小巷行走,不管走到哪里,在耳邊回響的始終是那大腔大調的河南梆子腔。商丘人聽起河南梆子來,是那樣的如醉如癡、物我兩忘。所以,有人說,河南梆子就像“ 海洛因 ” 一樣,已融化在了商丘人的血液中。很難想象:如果沒有了河南梆子,商丘人的日子會怎么過。
早在北宋時期,城南五里的汴河邊便出現了河市樂和 " 撂地 " 演出的藝人。宋元佑六年( 1091 年),此地重建了大型演出場所“ 照碧堂 ”,日夜都有戲曲演出。
清乾隆年間,梆子戲傳入商丘。由于受民風民俗、語言及鄉土藝術的影響,形成了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 " 河南東路梆子 "——豫劇豫東調。豫劇豫東調曲調高亢、激越。女聲唱腔明快、花俏,男聲唱腔粗獷、大氣、豪放,集中體現了商丘人坦蕩、直率的性格。除豫劇外,在商丘這快土地上廣泛流行并大行其道的還有二夾弦、曲劇、四平調曲子戲、大油梆、落子戲、評詞、琴書、墜子、大鼓、大鐃、武老二、京韻大鼓等。
四平調是在商丘誕生、商丘所獨有也只有在商丘才能聽到的地方戲,是文化和戲曲 “ 特產 ”。四平調根據花鼓男女藝人多用本嗓演唱,曲調四平八穩的特點及花鼓中原有的 " 平板調式 " ,借四平八穩之意,依 " 平調 " 之稱,各取一字定名為 " 四平調" ,其代表作有《小包公》和《陳三兩爬堂》等 。
商丘的民間舞蹈。目前仍在商丘民間流傳的一些民間舞蹈,實際上是由遠古時期部落聚會、祭祀儀式沿襲下來的一些 “ 肢體語言 ”。如今這些民間舞蹈已不僅僅是人們的娛樂形式而更具有 “ 文化活化石 ”的價值。讓人驚嘆的是,四、五千年前這些舞蹈被我們的祖先創造出來并發揮過它們的作用;四、五千年后,這些民間舞蹈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并仍在表現和豐富著今天人們的生活—— 四、五千年的時空竟然就在那一舉手、一投足之間。
商丘從古到今沿襲下來的民間舞蹈有三十多種,如龍燈、高蹺、舞獅、旱船、竹馬、火老虎、二鬼摔跤、老背少、花鼓舞、蹦傘、頂燈、獨桿轎、頂塔、抬花轎、撲蝶舞、肘歌、串果園、鬼會、鋦缸舞、小車舞、拉驢、挑花籃、秧歌舞、霸王鞭、挑經舞、大頭和尚戲翠翠等等,極具地方色彩。高蹺、竹馬、旱船、火老虎、龍燈舞、拉驢等形體動作夸張大氣、妙趣橫生。小車舞、鋦缸舞、挑花藍等優雅風趣,有說有唱,詼諧幽默。鬼會、大頭和尚戲翠翠等寄托人們的強烈愛憎,表演中揉進不少武術和雜技藝術,多人同時作舞又各有獨特造型。挑經舞歷史傳說色彩濃郁,情節誘人。鬼會又叫" 大班舞 ",其中人物皆為鬼魂,思想寓意深刻,深受群眾歡迎。小車舞以活報劇的形式鞭撻丑惡,濃厚的民間情趣令人捧腹。鋦缸舞以當地民間生活為題材,有渾厚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氣息,讓人百看不厭。
民間工藝
商丘的民間工藝。商丘人心靈手巧,民間工藝美術品種繁多,如剪紙、刺繡、編織、石刻、木刻、泥塑、面人、焰火等,能工巧匠輩出。
商丘剪紙剪紙作為一種民間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各地的剪紙風格迥異。河南的剪紙發展為豫東、豫西兩大流派。豫西剪紙多為傳統剪紙。豫東剪紙多取材于現代人們的日常生活,反映民風民情,汲取皮影、泥塑、木偶、刺繡、民間印染傳統工藝的營養。商丘市夏邑縣火店鄉馬莊村的剪紙藝人鄒素云,因剪龍聞名海內外,被譽為" 中華龍女 " 。她以純樸的感情將心中之龍趣味化、感情化、人格化,她的剪紙構圖新穎,剪法嫻熟、不勾、不描、隨心所欲,一剪而成。 1995 年 5月,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在北京召開,她的剪龍作為世婦會禮品在北京展出,引起轟動。她剪的龍,長的達 56米,小的不足一厘米,或臥、或飛、或盤、或戲、或扶搖九天,或騰越大海,千姿百態,活靈活現,在日本、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和港、澳、臺地區展出,備受稱贊。
商丘宋銹分刺繡、彩繡、平繡、勒繡、刁平繡等。自古以來,商丘人民就有植桑養蠶、織帛繡花的傳統。因古有宋國、宋州、宋城之稱,故商丘手繡亦稱“宋繡”。北宋時,宋繡曾風靡汴梁。抽紗刺繡產品織工細致、技術精湛、圖案美觀、色彩素雅,
精選云南著名景點導游詞 篇28
各位游客好!歡迎大家來到上海!下面為大家介紹的是著名的大觀園。
“莫道紅樓乃一夢,淀山建有大觀園”。大觀園占地面積1,300多畝,已建成的“大觀樓”,“瀟湘館”、“怡紅院”“稻香村”等,或華麗、或樸拙、或清幽、或淡雅,處處體現了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所描繪的風韻和意境。
“……走不多遠,則見崇閣巍峨,層樓高起,四面琳宮合抱,迢迢復道縈行。青松指檐,玉蘭繞砌;金輝獸面。彩煥螭頭”。眼前的大觀樓,恰是如此,這里是元妃省親時族人朝覲之所,正殿主樓的東西兩 面,有含芳閣和綴錦閣,三座建筑以游廊相連,并與前庭的兩廡相接。
旁邊,則是戲臺,是元妃游幸時觀戲的地方。整個建筑群飛光流 彩,金碧輝煌。一派帝王邸宅的氣勢。大觀樓東南,便是林黛玉居住的“瀟湘館”,,從月洞門入,沿曲折游廊,經六角亭,便可看見黛玉所掛的鸚鵡架,跨過溪水上的水橋,可來到“有風來儀”主廳。而薛寶釵的“蘅蕪院”,另是一番情致,院內不相干一株花兒,迎面太湖石玲瓏好聽嬌,魚兒在池中安逸地噴水。真可謂“蘅蕪滿凈苑,蘿藤助芬芳”了。
大觀園內的“怡紅院”一組建筑。跨進鐫有“怡紅快綠”匾額的院門,只見深宅重院,富貴典雅。繹蕓軒前,植著芭蕉和海棠。西屋為襲人、晴雯等丫頭的住所,東屋則是賈寶玉的臥房,花嵌磚綠,雕床描金,堂皇中又有點脂粉氣。中間過廳,東西兩屋,以碧妙櫥和博古架相隔。今天,這里不僅發秀美旖旎的景色令人陶醉,還將以鮮美的魚蝦蔬果奉獻給游人。在淀山湖風景區東面的關王廟,已開辟了一個游泳場。岸邊蘆葦搖動,遠處水天一色,不等下水已令人到渾身舒暢。
精選云南著名景點導游詞 篇29
各位旅客,大家好,歡迎來到遠近聞名的廬山風景名勝區觀光。我是今天為你們服務的導游,我姓馬名穎瑤,大家可以叫我“小瑤姐姐”。不過要注意衛生哦!希望能給你們帶來美好的一天!
你們看!這就是世界聞名的廬山!美麗嗎?現在就讓我來介紹介紹廬山吧!
廬山位于中國中都江西省九江市南,北瀕長江,東接鄱陽湖。山體總面積302平方公里。全山共有90座山峰,最高山峰為大漢陽峰,海拔1473.4米群峰間散布著許多壑谷巖洞,瀑布﹑溪澗。
廬山風光以“奇,秀,險,雄”聞名于世,素有“國廬奇秀甲天下”的美譽。
廬山不但素有“國廬奇秀甲天下”的美譽,而且還是我國的明珠之一。
廬山水氣繚繞的萬頃江湖,使廬山夏日清涼,雨水充沛。早晨,一層層濃郁的云霧覆蓋著廬山﹔一遍遍幼細的雨露灌溉著花草﹔一陣陣柔和的微風呼喚著各種小生命。青松在濃郁的云霧中,在幼細的雨露中,在柔和的微風下,挺直而生。那郁郁蔥蔥的綠葉堅硬、挺拔,就像我們的人格和意志。山間的水流又是那樣的清澈,就像我們的心靈。周圍的艷花給山間的水流織了一個樸素的花環,綠樹倒映在水流間,讓這座山披上了綠色的圍巾。就像進入了一個美麗的仙境。
既然我們來到了廬山,那旅客們,你可知道廬山古有“神仙之廬”的傳說嗎?
據說,匡俗在廬山尋道求仙的事跡,為朝廷所獲悉。于是,周天子屢次請他出山相助,匡俗其人無影無蹤。有人說他成仙去了,自然是無稽之談。后來人們美化這件事,把匡俗求仙的地方稱為“神仙之廬”并說廬山這一名稱就是這樣出現的。因為“成仙”的人姓匡,所以又稱匡山,或稱匡廬。到了宋朝為了避宋太祖趙匡胤匡字的忌諱,而改稱康山。
……
那彌漫的云霧為廬山增添了許多迷人景色和神秘色彩。這就是廬山。讓我們再次向廬山個別!
精選云南著名景點導游詞 篇30
三灶島萬人墳位于中國南部的 廣東省 珠海市三灶島,占地約四千平方米,現今是廣東省的文物保護單位。這里揭示了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侵占中國的殘酷史實。
三灶島“萬人墳”地址在三灶鎮竹瀝山。“七·七”盧溝橋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全面的侵華戰爭,1938年1月17日,日軍6000多人在三灶島蓮塘灣登陸,日軍登陸后就在島的南部修建飛機場,設立以藤田中將為首的海、陸、空軍組成的司令部,把三灶作為侵略華南的軍事基地,日軍為其軍事上的需要,在三灶島進行了血腥的大屠殺,是年農歷3月12日,日軍洗劫魚弄村,386人遭槍殺,13日,日軍燒毀了上表、鄧家灣等36座村莊和164艘漁船,他們_婦女、殺戮兒童,在全島施行滅絕人性的“三光政策”,14日,日軍又將抓來的男女老少,20_多人分別在草堂沙崗、蓮塘灣沙灘、春園祠堂、石灣關帝廟前、魚林先鋒坑、青灣等地進行集體槍殺,短短三天內,島上北部村落被焚為焦土,尸橫遍野,慘絕人寰。
在淪陷八年中,日軍殺害我三灶同胞2891人,餓死3500人,同時還將從朝鮮、中國臺灣以及萬山、橫琴等地抓來修機場的3000多名民工秘密殺害,日本投降后,逃離的群眾陸續返島,1948年,他們收拾死難同胞骨骸埋葬于上茅村等,1979年將骨骸遷葬于竹瀝山。1983年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1000平方米。
為了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珠海市計劃重新擴建三灶島萬人墳,并以800萬元經費建造三灶島侵華日軍暴行及罪證陳列館。計劃會令原本萬人墳的范圍,增至逾四萬平方米。館場地包含占地面積1000多平方米的兩層樓館﹑紀念碑和紀念公園。陳列館展示內容:主要是日軍侵略三灶島時的暴行,還有華南地區特別是粵港澳地區中國人民抗日斗爭歷史。館內陳列的文獻資料﹑日軍侵華罪證和圖文史料,實行愛國主義教育。紀念碑是悼念和奠祭抗日死難同胞的場地,碑文擬向珠海市社會大眾公開征集。紀念公園廣植松樹﹑柏樹和菊花等「君子植物」,令到休閑區域有著一股莊嚴氣息。
精選云南著名景點導游詞 篇31
各位游客:大家好!南通博物苑是中國最早的由中國人自己創辦的博物館,它于1905年由愛國實業家張謇先生創辦,至今已逾百年。它的創辦,揭開了中國博物館事業的序幕,是近代中國走向世界的一個成果,在中國文化史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南通博物苑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__年是南通博物苑建苑暨中國博物館事業發展一百周年,南通博物苑建設了6330平方米的新展館,新館特邀兩院院士吳良鏞教授擔綱主持設計,共有6個展廳,以“散點式”布局和老倌珠聯璧合,同時也和當年老館的傳統園林園囿和諧相融。新老館的聯袂開放表明南通博物苑正續寫第二個百年的新華章。我們今天的參觀就從新館看起。
大家知道,張謇曾多次上書吁請清政府興辦博物館,由于不被重視,張謇只能在家鄉率先實踐,歷史讓張謇成為中國博物館事業的開山第一人,南通博物苑成為中國博物館事業的發祥地。當年博物苑初成,張謇曾欣然賦詩《營博物苑》,詩是這樣寫的:“濠南苑圃郁?彬,風物駢駢與歲新。證史匪今三代古,尊華是主五洲賓。能容草木差池味,亦注蟲魚磊落人。但得諸生勤討論,征收莫惜老夫頻。”如今博物苑與歲俱新,我苑在新館特建一塊詩壁以紀念張謇先生。
新館的第一、二展廳是《人文江海?南通地域文化陳列》。整個展覽用豐富的史料和文物,展現江海文化的深厚積淀,揭示南通人民開拓進取、包容開放的文化性格。分“曙光初現三角洲”“篳路藍縷啟東疆”“千載古城近世名”“鐘靈毓秀甲東南”“藝海拾珍遺鄉韻”五大部分。這里展出的1、8米高的明代鑄銅媽祖坐像和張謇當年購置的豐田產織機,都是頗為珍貴的文物。
新館的第三展廳為《天產物澤?南通自然資源陳列》。
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物質條件。南通市地處長江入海口與黃海黃金海岸交匯處的江海平原上,瀕江臨海,氣候溫和,土壤肥沃,水網密布,海涂遼闊。江海之濱還棲有國家重點保護珍稀動物及其他眾多的生物種群。豐富的自然資源為南通市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這個展廳的陳列傳承張謇先生的辦苑宗旨,反映南通地方自然資源,展出博物苑歷年來收集、珍藏的各類動、植物標本。是市民認識家鄉、來賓了解南通的一個窗口。其中第六展廳是我館特辟的《騰飛之龍?恐龍專題展》。本展覽廳以生物演變史為背景,以時間為順序,加之情景演繹,重點突出恐龍從生存、繁衍、演化直至毀滅的演變歷程。現在讓我們穿越時空隧道,回到遠古時代,去了解古生物的各種知識。首先經過的是地史長廊,這里直觀、形象地展示演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生物進化過程。穿越侏羅紀森林,進入展廳的下沉中廳空間。在不同色彩的`燈光造型中,在巨石嶙峋的懸崖之巔,一具大型恐龍化石遠眺蒼穹,引頸呼號,分外奪目。這是恐龍廳最大、最壯觀的展示空間。在中生代,地球曾經是一個恐龍主宰的世界,這們在地球上一共生存了一億三千多萬年,可是,不知為什么,后來恐龍竟然絕滅了,給世界留下了許多未解之謎,吸引著人們去認識和研究。大型聲光電演繹空間,配合天幕電影,在圓形穹頂上演示地球氣候和恐龍生活環境變遷的自然奇觀。
南館,建于1906年。初名“動礦物陳列室樓”,后稱“博物館”,是博物苑主要的陳列室,當年陳列天產、歷史、美術、教育四部。樓上陳列歷史文物,樓下陳列動、植、礦物標本。在二樓半圓型的月臺上,懸掛著張謇手書的一副著名的對聯:“設為庠序學校以教,多識鳥獸草木之名。”道出了張謇創辦博物苑的宗
旨,就是輔助學校教育、普及科學文化知識。南館朝北大門兩旁各有一座亭子,陳列古玄妙觀的三清塑像。
中館建于1906年。始稱測候所,用以測報天氣,是中國最早的氣象觀測機構所在地。1914年,測候所遷至農校,中館改建后,作為金石碑帖陳列室。張謇先生親筆題寫了中館匾額。
“國秀壇”集中了全國各地的名石名花,是張謇先生當年重點經營的一處景點。國秀壇的外圍種植著密密的竹林。走過蜿蜒幽深的竹徑來到這壇中,一塊纖麗奇俏、玲瓏剔透的景石在其他花石的襯托下顯得十分突出,這便是著名的“美人石”。
美人石原是明代南通籍大司馬顧養謙私家花園“珠媚園”中之物。后來,物換星移,珠媚園一再易主,終至廢圮。后因種.種原因被丟棄在福山江邊,任憑泥沙霜雨侵蝕。數年以后,張謇途中見之十分痛惜,卻苦于無處安置。1906年,張謇營建博物苑時,便請人將幸存之石運至苑內,建造了這個國秀壇。美人石歷盡坎坷,終于回到了南通故地,有了一個良好的歸宿。張謇先生以此事作《美人石記》銘刻于美人石的背面。
國秀壇的南面建有一個六角小亭。原本這是一個半封閉式的攢尖圓頂草亭,始建于1908年,叫“國秀亭”。內部陳列各種名竹和礦物標本,所以又稱“竹石陳列處”。現在國秀亭經過整修,供游人休息,可在此遙看“美人石”。
從1895年創建大生紗廠起,張謇就在南通奔波,可以說是近20年居無定所,直到1914年,張謇才在博物苑西北建造他在南通城里的第一所住宅,住宅于1915年6月落成,張謇舉家遷入,稱名濠南別業。
“別業”是別墅的一種雅稱。因為張謇老家在海門常樂鎮,因而將南通城內的這一處住宅稱為別業。濠南別業是融住宅與園林于一體的建筑群落。它南部的漏窗圍墻把別業與博物苑分開。穿過圍墻中間的大門,我們就從博物苑來到了濠南別業。濠南別業作為近代中國吸收西方建筑藝術,運用新型建筑材料的成功范例,已被載入了中國建筑史。
別業的主體建筑是一座四層英式樓房,坐北朝南,氣宇軒昂,紅色鐵皮屋頂,設有氣窗;青磚墻面,白色灰縫均勻而又美觀;朱漆門窗寬闊敞亮,窗框上以紅磚砌成拱形裝飾;在二、三樓東、南、西三面有回廊,向南有突出的陽臺,東西兩側回廊上的紅柱頗為別致。
濠南別業大樓底層稱“地炕”,為儲藏室,通過折扇形的階梯可直接進入二樓。
二樓的中間大廳為議事廳,是張謇當年接待重要賓客和舉行儀式的地方。。大廳兩側的廂房分別是議事室和書記室。大廳后部有推拉門,向內西面是會客室,東面是宴會廳,中間是木樓梯。在會客室里曾有一副張謇親書的對聯:“入水不濡,入火不?;與子方孝,與父言慈”,反映了他的處世態度。
三樓東西兩面的房間分別是張謇夫婦及其子張孝若夫婦的臥室、餐廳及梳洗室、琴書房。此琴為當年張謇使用的原物。中央是大客堂,北面有先像室,供奉張氏祖先。頂層為張謇兩個義子居住的地方。
濠南別業主樓之西有一座附樓,稱“西樓”,但在二層樓上建有過街樓與主樓連通。兩樓之間有圍墻相隔。主樓東側原來有一座“花竹平安館”,是張謇為其夫人養病而筑,然而建成之時,徐夫人已經謝世。張謇便在館內設一“倩影室”作為紀念。其余房間則供接待賓客之用。梅蘭芳先生三次來南通演出,均住于“花竹平安館”。由此,今濠南別業北端矗立有張謇和梅蘭芳的青銅雕像,雕像依據
1922年6月梅蘭芳第3次來通演出在南通的合影,并經藝術加工,成為濠南路上引人駐足的景觀。
現在濠南別業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通博物苑的一部分,得到了全面的維修。別業的一樓內陳列《張謇業績》展,展示了他作為愛國實業家不尋常奮斗的一生。
我們博物苑之旅就要結束了,在南通博物苑的引領下,南通已涌現了近30個博物館,它們都數環繞濠河而建,南通正在成為博物館之城,而博物苑獨特的文化歷史價值也越來越被大家所認識、所重視。感謝各位的光臨和配合,歡迎多提寶貴意見,我苑的所有陳列和展出每年都會在時空的變換中不斷加強或更新,歡迎朋友們再來。
精選云南著名景點導游詞 篇32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游。今天,就由我帶領大家一起去游覽美不勝收的西湖。我們乘著船去,請大家注意安全,不要趴在欄桿上。
首先,我先給大家講一個關于西湖的傳說。相傳,天上的玉龍和金鳳找到了一塊璀璨奪目的明珠,這顆明珠照到哪里,哪里四季長春。這話傳到了玉母娘娘的耳里,玉母娘娘便派人去搶回來,玉龍和金鳳不肯。在爭搶中,玉母娘娘一不小心手松了,明珠就落入人間,變成了波光粼粼的西湖。西湖還有一個雅號“西子湖”。
西湖平均水深1.5米左右,最深處有2.8米左右;面積為4.37平方公里,湖岸周長15公里。夏季,西湖水面上會開出美麗的荷花,我想真應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我們坐上船去看看吧!
船慢慢靠近西湖最大的島——小瀛洲了。這座島的特點是島中有湖,湖中有島。著名的三潭印月就在小瀛洲的南端,待會我們將前往那里,大家趕緊和小瀛洲拍照留念吧!
現在我們到了三潭印月了。大家看到的這三座石塔很有趣,中心是空的。球面體上排列這五個等距離圓洞。每當皓月當空的時候,在塔中點燃蠟燭,湖面就會倒映出三十多個月亮,是不是很美呢?
船快靠岸了,大家帶好隨身物品,依次下船。下船后還可以去周邊景點游玩。記住,兩點半的時候在這兒集合。
精選云南著名景點導游詞 篇33
縉云山雄峙北碚區嘉陵江溫塘峽畔,是七千萬年前“燕山運動”造就的“背斜”山嶺,古名巴山。山間白云繚繞,似霧非霧,似煙非煙,磅礴郁積,氣象萬千。早晚霞云,姹紫嫣紅,五彩繽紛。古人稱“赤多白少為縉”,故名縉云山。
佛教淵源:
縉云山是四川境內的佛教勝地之一,原有寺廟十多座,現存縉云寺、溫泉寺。縉云寺坐落在“獅子”、“聚云”兩峰之前,背依峻嶺,前臨幽谷,四周古木參天,翠竹成林,是一座雄偉壯觀的深山古寺。它始建于南朝宋景平元年(420_年),歷代修葺擴建;盛極于宋,明末毀于兵火。現存廟宇是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修。山上還有很多六朝和宋、明、清時代的古建筑和歷史文物。1930年,佛門長者太虛上人得到川督劉湘的支持,在縉云寺內創辦了“漢藏教理院”。次年正式定名為“世界佛學苑漢藏教理院”,由大虛上人任院長,并從拉薩、康定等延請羅桑呼克圖、滿智、超一等來此主教。一時“喇嘛來渝者,前后絡繹不絕……”縉云山因此成為當時宏揚佛學的凈土,而獲得“小峨眉”美稱。
名勝古跡:
"山如碧玉水如黛,云在青大月在松",它雄峙于嘉陵江小三峽之溫湯峽之西岸,與北溫泉相鄰,山上奇峰聳翠、林海蒼茫、古木參大、古剎林立,集雄、險、奇、幽于一身,素有川東小峨嵋之稱,為全國首批44個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緒云山風景秀麗、名勝古跡眾多。縉云山從北到南有朝日峰、香爐峰、獅子峰、聚云峰、猿嘯峰、蓮花峰、寶塔峰、玉尖峰和夕照峰等九峰。其中玉尖峰最高,海拔1050米;獅子峰最險峻壯觀,其余各峰亦各具風姿。
避暑勝地:
重慶與武漢、南京齊名,并稱長江邊的三座火城,每年夏季酷暑難當。令人望而生畏。位于重慶市北的縉云山,九峰挺立,雄秀不凡,因山高林密,云濃霧重,常溫比市區約低5-7度,滿山蒼翠,清雅怡人,是重慶著名的避暑勝地。此外,這里還特產極具地方特色的縉云甜茶。
概述:
與嘉陵江小三峽、合川釣魚城一并被定為國家級自然風景名勝區,位于北碚境內,距渝中區約60公里。是七千萬年前“燕山運動”造就的“背斜”山嶺,古名巴山。海拔900多米,最高處1030米。景區之內現有獅子、香爐、日照、猿嘯、夕照、蓮花、玉尖、寶塔、聚云九峰。其中玉尖峰最高,海拔1050米;獅子峰最險峻壯觀,其余各峰亦各具豐姿。獅子峰是縉云山的主峰,峰頂狹窄,在一塊比較平坦的巖石上,用鐵欄桿圍起一個覽勝臺。在這里往下看,是懸崖峭壁;往遠處看,是峰巒起伏;山腳下,嘉陵江在緩緩流過。在獅子峰觀日出、賞云海,其壯麗不讓東岳泰山。縉云山有兩萬多畝森林,生長著1700多種亞熱帶植物,是四川著名的植物寶庫和森林公園。其中有猴歡喜、無刺冠梨、縉云瓊楠、伯樂樹、銀杏、紅豆和飛蛾樹等珍稀植物。山中還有世界罕見的活化石樹——水杉,此樹是1.6億年前即存在的古生物物種。
雄峙北碚區嘉陵江溫塘峽畔,是七千萬年前“燕山運動”造就的“背斜”山嶺,古名巴山。山間白云繚繞,似霧非霧,似煙非煙,磅礴郁積,氣象萬千。早晚霞云,姹紫嫣紅,五彩繽紛。古人稱“赤多白少為縉”,故名縉云山。縉云山與嘉陵江小三峽、合川釣魚城一并被定為國家級自然風景名勝區。
縉云山從北到南有朝日峰、香爐峰、獅子峰、聚云峰、猿嘯峰、蓮花峰、寶塔峰、玉尖峰和夕照峰等九峰。其中玉尖峰最高,海拔1050米;獅子峰最險峻壯觀,其余各峰亦各具風姿。
縉云山系全國自然保護區。該山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有森林1300余公頃,生長著1700多種亞熱帶植物。其中有猴歡喜、無刺冠梨、縉云瓊楠、伯樂樹、銀杏、紅豆和果上長有兩翅的飛蛾樹等珍稀植物。山中還有世界罕見的活化石樹—水杉,此樹是1.6億萬年前即存在的古生物物種。
素有“小峨嵋”之稱的縉云山,堪稱觀日出,覽云海,夏避暑,冬賞霧,以及觀賞常綠闊葉林自然景觀的絕佳去處。
縉云山又是具有1500多年歷史的佛教勝地。山中縉云寺,始建于南朝劉宋景平元年(420_年),后曾稱“相思寺”、“崇勝寺”、“崇教寺”,曾受到歷代帝王封賜。寺中自古辦學,名為“縉云書院”。寺內現存有宋太宗誦讀過的24部梵經。寺外石照壁上“豬化龍”浮雕,為六朝文物。另有出土的石刻天王半身殘像,據傳是梁或北周作品.
有關重慶著名景點的導游詞有5
大足石刻,位于重慶市大足縣境內。大足石刻始于晚唐,歷經五代而盛于兩宋,是中國晚期石窟藝術中的憂秀代表。石窟多達76處,共有造像6萬余軀,石刻銘文10萬余字,總稱大足石刻。其中,尤以北山摩崖石刻和寶頂山摩崖石刻最集中。
北山,即古龍崗山,共290龕窟。著名龕窟,如心神車窟,窟正中之皤龍“心神車”尤為奇偉。其間凈寶瓶觀音、多羅、文殊、玉印觀音、如意珠觀音、普賢、日月觀音、數珠手觀音等,雕刻對稱,嚴謹有序,渾然一體。八軀菩薩像,豐腴圓潤,典雅大方,為此間石刻之精華。北宋著名書家蔡京所書《趙懿簡公神道碑》,碑高3.7米,寬1.37米,書法藝術價值較高。
寶頂山,風景幽麗,共13處石刻,以大佛灣和小佛灣規模最大。大佛灣為幽深的馬蹄形山灣,雕刻分布在東、南、北三面,先以小佛灣為藍圖,后在此雕造。由19組佛經故事組成的大型群雕,各種雕像達15O00多軀,設計之精巧,竟無一雷同,破了“千佛一面”之說。寶頂圓覺洞,為整石開鑿,寬敞如室。洞正壁刻佛像三尊,主佛前有跪菩薩一尊,俯首合十,恭敬虔誠,左右壁為十二圓覺菩薩,跌坐蓮臺,妙麗莊嚴,姿態不一,衣服、肌肉質感真實,似薄紗突身,衣裙流暢自如。壁間刻樓臺亭閣,人物鳥獸,花草樹木,幽泉怪石,近似寫實作品,是大佛灣雕刻的精華。
大足石刻,“凡佛典所載,無不備列”,在藝術上“神的人化與人的神化”達到高度統一。
精選云南著名景點導游詞 篇34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你們今天的導游,我姓唐,大家可以叫我唐導。
我們今天要去的是美麗的惠州西湖。首先我提一個小小的建議,請大家在旅游過程中,保管好自己隨身物品,帶小孩的家長請看管好自己的小孩,不要亂扔垃圾,做一個文明的游客。
惠州西湖位于惠州城區的西北面,兩面環山。傳說有一位仙女下凡到惠州時,被秀麗的風光所吸引,于是在此住了下來。當玉帝派天兵將她抓拿回去時,她把自己的寶鏡投于東江之畔,寶鏡碎成五塊,變成了五個湖。
好了,現在我們首先來到了西湖的大門。它是典型的嶺南牌樓建筑,形狀類似一個寶塔形。上層是灰白色的,下面是大紅色的,中間寫著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惠州西湖。牌坊由四根柱子支撐,好像四個士兵守護著美麗的西湖。
走進西湖的大門,來到了拱北橋上。拱北橋的橋洞非常大,是一個圓形,橋洞與水中的倒影連起來,仿佛一個圓圓的大月亮。橋兩旁栽著數不清的柳樹,風一吹過,枝條隨風擺動,似乎在歡迎人們來走拱北橋。
走過拱北橋,就來到了九曲橋面前。大家請看,九曲橋一共有九個彎曲的地方,遠遠望去,就像是一條橫臥在兩湖之間的長龍。微風吹過,湖面波光粼粼。湖里的荷花露出了粉紅的笑臉,仿佛在吟誦著那“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詩句。九曲橋中間還有一個亭閣。只見亭閣八角飛檐,氣勢輝宏。坐在亭子里歇息很是舒服涼爽。
走完了九曲橋,我們就來到了蘇東坡紀念館。只見紀念館門前還有一尊蘇東坡拿著書本,眼睛凝視著遠方的雕像。來近走廊,一邊用手觸摸著墻壁上蘇東坡寫的文章,一邊一字一句地慢慢細讀,覺得仿佛讀出了古代和詩人的味道。走進館內,看到的便是蘇東坡寫的許多詩句,那一筆一畫是多么漂亮、瀟灑,真是令人羨慕不已啊!
各位游客,很快我們今天的旅程就結束了,惠州西湖的風景美不美啊?希望大家有時間再來,最后祝大家開心快樂,工作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