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村創建工作情況總結
(三)大搞基礎設施建設,村莊進出道路和主要街道全部實現硬化。駐村工作組根據與村“兩委”班子共同制定的《XX年小康村創建工作計劃》,積極與鎮黨委、政府配合,在原來村莊道路硬化的基礎上,投資近5萬元,實施了村莊北大街油面硬化東西聯通工程,共硬化路面1400平方米,總長度280米,拆除(搬遷)房屋11間,墻頭50米,刨樹30多株,于10月26日全部竣工。至此,在工作組的幫助指導下,東咸村的進出道路、村內兩縱兩橫主要街道全部實現了硬化,道路兩旁修建了蓋板溝或管式磚砌溝,達到排水暢通。同時,我們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協助“兩委”班子,搞好有線電視入戶建設、電話虛擬網建設和農戶自來水工程。目前,全村有線電視入戶率已達90%以上,電話入戶率達95%以上,自來水入戶率達到90%。
(四)以建立“畜牧養殖”和“運輸流通”兩個協會為契機,幫助指導農民大力發展民營經濟。駐村工作組始終把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生活水平作為小康村創
建工作中的重點。通過調查了解和一段時間的工作,我們了解到東咸村農民歷來就有從事畜牧養殖和運輸流通的傳統,全村90%的家庭從事養豬、養牛、養雞等,80%的家庭從事以收運棉花為主的運輸流通業。以畜牧養殖和多種經營為重點的經濟發展格局已經初步形成,但是這種經濟發展格局還處于分散狀態,規模小,數量少,一家一戶單打獨斗。針對這種情況,駐村工作組與村“兩委”班子,通過召開專題會議,充分醞釀,同時征求村民代表的意見,由村“兩委”牽頭,面向全體村民于4月上旬建立了“東咸村畜牧養殖協會”和“東咸村運輸流通協會”。協會屬村民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互助組織,在村“兩委”統一領導協調下開展工作,由村支部書記任會長,村委會主任任副會長,推選一名養殖大戶和一名運輸大戶任秘書長,吸收所有從事畜牧養殖和運輸流通的農民為協會成員。其主要任務是:定期或不定期召開發展畜牧養殖和運輸流通經驗交流會,互相切磋,取長補短,廣開門路,交流技術,溝通信息;以發展畜牧養殖和運輸流通為重點和依托,進一步發展民營經濟,引導吸引更多的農民從土地上轉移出來,擴大民營經濟戶數,增加數量,膨脹規模,培植大戶和龍頭,變一家一戶為規模經營,變分散為集中,以此增加農民收入,加快農村經濟發展。
隨著“兩個協會”的建立,村民自覺參與民營經濟的積極性達到高潮,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也大大加快,更多的農民把時間和精力放在了經濟田經營和搞外出打工經商上。到目前,村莊1078畝土地,經濟田面積達720多畝,糧食作物面積358畝,糧經比例達到1:1.5。從今年3月份到11月份,全村新增工商注冊戶達46戶,達到30.1%,加上原注冊工商業戶89戶,全村已在工商管理部門注冊的個體工商業戶達135戶,占全村總戶數的88.2%,基本上達到了家家有項目,戶戶有產業,其中養殖大戶11家,運輸大戶15家,建筑隊3個,新購大型農業機械5臺,基本實現了耕、播、收全程機械化。全村固定資產投入累計達到53萬元,稅收增長21%。90%的土地實現了管灌。十月份引進的棉花加工廠一期投入60萬元,計劃投入120萬元,明年七月完工。
(五)加大投入,建好文體大院,豐富群眾生活。駐村工作組積極幫助指導村“兩委”,按照小康村創建工作計劃,對村“文體大院”建設進行規劃布局,并予以資金支持。9月中旬,以村幼兒園為主體,集文體大院、成人教育學校、黨建工作室為一體的綜合設施改擴建工程正式破土動工。目前130米的圍墻建設已全部完成,同時配備了籃球、乒乓球、鑼鼓等文體活動器材。整個工程預計在明年春天全部完成。改擴建后的村文體大院占地面積3700平方米,房屋13間,全部按標準教室建設,能夠解決兩個幼教班、一個小學一年級共近百名學生讀書及滿足開展各種活動的需要。縣教育局通過駐村工作組先期投入資金近萬元,購置了11間房屋所需檁條120多根,對村文體大院建設給予有力支持。
(六)以清理“三大堆”為核心,加大村容村貌治理力度。在村容村貌治理方面,駐村工作組與村“兩委”把工作重點放在了清理“柴草堆、糞堆、磚土堆”,拆除土坯危房和戶廁改造這三個大的方面。目前,“三大堆”已徹底清理完畢,戶廁改造已基本完成,糞便全部堆封發酵,進行無害化處理,拆除土坯危房11間,墻頭150多米,村莊的容貌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必須說明的是農村有農村的特點,舊的“三大堆”清理完了,新的“三大堆”又會出現,所以整治村容村貌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必須建立長效機制,堅持不懈,這樣整治效果才會保持下去。為此,村莊劃分了衛生區,實行責任制,包干到戶,同時制定了評比細則,定期進行檢查評比,收到了明顯的效果。
(七)完善村衛生室建設,發展衛生事業。東咸村建有一處衛生室,掛牌腰站鎮第二衛生院。衛生室建筑面積78平方米,建設有獨立的診斷室、治療室、藥房、觀察室,工作人員3人。在“非典”期間,駐村工作組和村“兩委”與衛生室聯合,在有關部門的配合支持下,開辦了防治“非典”培訓班,向村民發放明白紙近三百份,有效地防治了“非典”疫情,受到群眾歡迎。我們還隨時隨地開展婚育新風進村入戶教育宣傳活動,計劃生育各項指標全部達到上級要求,連續多年沒有發生違反計劃生育政策的現象。同時建立了計生服務和人口學校,積極籌措農民醫療基金,互助合作醫療制度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