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教學工作總結
張紹峰
時光飛逝,轉眼一個學期過去了,回顧一個學期,有成功之處,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為了有利于今后更好開展工作,總結如下。
可取的經驗,成功之處:
(1)有效運用評價
今年接了一個新班,學生一個個像猴子一樣,我初來乍到,在學生心目中還不能很快樹立起教師的威嚴,又沒有心靈的交匯,因此課堂秩序的管理就成了大問題,你批評一個學生時就會有一些學生起哄,幸災樂禍的樣子,沒有學生和你一起教育、幫助犯錯的學生。因此很需要及時引入評價。
以前也運用過評價,學--楊淑改老師:一個周期組長評組員,組員評組長,相互監督。學--以小組為單位,課堂積分整體給以評價。學--沙彩霞老師,加減分自行登記,積累換幸福卡。自己不能領會內涵,用起來總不順手。覺著楊老師的方法,更適合班主任利用班會對班紀的規范。課堂上教師記分,小組評價,總有讓教師分神的感覺。一不留神把加分給忘了。單個評價,學生自行加分老有人報告說:有人多加了。因此對評價一直沒有重視起來。
我試著融合這些評價,把全班分成四個組,評選組長課堂發言表現積極或進步的宣布加分,熱心幫助別人的給以加分,作業優秀加分。分數由四個組長登記,兩周一次評比,只看小組長的等分就行了,每小組前兩名發幸福卡,并發短信給家長報喜。每小組后一名找他談話分析原因,并盡可能與家長溝通。學期末得分最高的單科免試。操作簡單,效果也不錯。
(2)開辟數學園地,進行分層教學。
教材雖然變薄,但教材內容不僅沒少反而變多了。數學一周僅六節課,因此課堂能順利完成教材內容已經很不錯了,那么好學生培優怎么辦?后來想如果兩天能練一道題也不錯,于是在黑板寫課程表的一角開辟了數學園地。首先征集名字,孩子們想到了很多,挑戰臺、萬花筒、誰是數學家等等名字,后來選用了大多數同學中意的“誰是數學家”這個名字。并從熱心的同學中選出出版小組,由他們每兩天從我這領一道習題,板書出來,向全班征集答案。他們總會幾個人在一起商議討論,然后興致勃勃地找你征求意見。這正是我想要的。兩天后,課前評講,并對做出來的同學大加表揚“真是我們的數學家,數學天才”。極大的鼓勵了這部分孩子的積極性,不知不覺中得到了提高。
(3)當然,本學期也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
(1) 自己對教材的挖掘,學生知識水平及興趣點的把握還很不足。自己的教學藝術,評價、啟發、激勵等語言藝術有待培訓和提高。
(2) 后進生積極性的調動不夠,雖然讓數學好的學生與后進生結對,但是孩子們幫助別人的熱情也沒能調動起來,這都有待以后重視起來。
(3) 與家長的溝通還不夠,又采取多種途徑,更多于家長聯系,取得家長的理解與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