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總結(通用15篇)
大學生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總結 篇1
隨著生活的質量漸漸提高,生活得壓力也逐漸加大。為了家庭能夠解決溫飽和奔向小康,有好多的人開始了外出打工的生活。一方面為了生活,一方面為了家里的經濟,只有先放下家里的小孩,外出掙錢,為孩子的學業家庭的生活而艱苦奮斗。
殊不知家中的孩子有的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或者在親戚家里寄住的苦楚。從小我也是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由于觀念跟理想不一樣,在童年時光里,缺少了父母的陪伴,我深有體會這樣的感受。為此我對這次“關愛留守兒童”的活動十分積極。我只想用自己那份微薄的熱情去溫暖那些只有過年或者幾年不見父母的孩子們。
我們在村委會的幫助下,對部分留守兒童進行家訪,這是我們與留守兒童及他們現時監護人直接面對面交流的大好機會,在與這些兒童的交流中我看到了他們對父愛母愛的渴望,他們最常說的就是能夠像其他孩子一樣在父母身邊。過多的憂慮使他們過早的缺去或失去了童真,他們自我覺得與其他孩子是不平等的,有的甚至不知道父母是什么概念。在與他們現時監護人的交談中我得知這些小孩平時貪玩,功課作業基本無人監督,他們作為現時監護人也沒什么辦法,自己有小孩,也需要干活,或者年事已高,有心無力。我覺得這不單單是這部分留守兒童出現的問題,是全社會留守兒童的一個縮影,需要我們高度重視,兒童是祖國的未來,他們的健康不僅體現在身體,更體現在心理。
我跟著我的團隊,走去走訪。看了才真正體會到,城市的小孩與向下的小孩就是完全的不一樣的。城市的孩子干凈整潔,但是也只是溫室的花朵;鄉村的孩子誰沒有整潔的外表,(但是他們快樂著,因為他們自由。這就是城鄉之間的區別,包括環境,更包括孩子。面對著我們走進他們的世界,他們明顯沒有城市孩子的自信,有意識的抗拒。但是我們花了心思去與他們游戲,與他們說話,他們才慢慢的接納我們這樣對于他們來說是城市來的大哥哥姐姐們?伤麄儾恢,我們有多少人也是從他們的年紀里走出來的。他們的心思我們懂——他們缺少了一種關愛。
在交流中我們也了解到了這幫孩子很想像電視里面那樣,爸爸媽媽帶著去玩,特別是六一兒童節那天,這是專屬于他們的那一天。而不是學校就放假一天那么簡單?上в械暮⒆痈改覆辉谏磉,家里的老人更不可能會陪著孩子玩(指大部分)。城里面會有的孩子父母帶來廣場或者去吃大餐,玩個痛快。也會有的孩子默默地在家看喜洋洋度過。而村里的孩子最快樂的地方就是田里地里和河邊。慢慢的他們缺少了一種特殊的關愛。從而會使一些孩子變得叛逆和過度調皮。這將是對孩子們的一種慢性的心理破壞。所以我們從家里的長輩入手開始我們的第二項活動。
經過我們進行調查,并進行統計。我們這次更加的深入到了村民們的生活中,我們劃分區域分工合作,隨機調查,調查只是一種形式,我們有機會便會與他們拉家常,感受他們幾十年來的生活變化從他們的口中讀出他們歷經的滄桑,從他們的眼神中讀出他們生活的喜怒哀樂。這次調查也非一帆風順,有部分村民還是不了解我們的目的,對我們還有排斥的心理,我也盡所能去化解他們的這種心理,這對我也是一種考驗與磨練,用我所學的的知識去解釋給他們聽,這樣不僅鍛煉了我的表達與應用能力,也鍛煉了我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能力。在我們的努力之下,問卷調查終于如期完成。這既有我自己的努力,也有我們團隊的分工協調,我不僅更加深刻認識到知識的作用,也感受到團隊的力量。
這次“關愛留守兒童”社會實踐活動是我大學生活以來首次親身步入社會,盡自己能力將學到的知識用應用出去。同時也學到了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為以后的社會生活積累了很多經驗。最后希望我們這次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能夠引起社會對留守兒童的關愛。
大學生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總結 篇2
由于是第一次參加社會實踐,能夠參加由大二的師兄、姐組隊的實踐小分隊,我感到很高興;顒訒r間為8天,在這8天里,所有隊員共同合作明確分工順利完成這次實踐。在這次實踐中充分體現了我們農業院校學生吃苦的精神,同學們團結協作、互相幫助,較好地反映了我們學生干部的整體素質;遇到的點點滴滴都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中,使我再三思索,頗有所獲。今天,我將自己此行的心得體會寫下來,希望對于自己、對于我們這個群體能有些許的幫助。
新店鎮中心小學是雅安市第一家留守兒童之家,這是一塊急需社會給予關注的年輕的土地。隨著經濟的發展,父母逐漸地從農村走進城市務工,而他們的孩子卻留在農村由孩子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帶,而這就是問題的所在,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產生了隔代的問題,小孩子們就容易產生心理障礙導致性格孤僻等問題。有句話叫少年強則中國強,那么兒童作為祖國未來的接班人,他們的健康成長意義重大,我們這次實踐主要就是希望能帶給他們快樂,盡可能的同他們敞開心扉地交流,享受到大哥哥大姐姐帶來的愛,實踐證明我們是成功的。
從走進校園看著孩子們微笑的那一刻,我知道這次實踐將是具有特殊意義的一次實踐。進入學校我就安排隊友將他們行旅搬到教室安排住宿,由于我負責搞后勤,安排完住宿的事我就去聯系學校的老師幫我們準備廚房做飯用的用具。第一天晚上大家開了個會,討論第二天的教學任務。感覺真的是“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由于我們大多數都不是師范專業的,如何備課成了一大難題,想到以前老師上課重難點突出,條理清晰,其實老師他們也是很認真地做好備課工作的。還好有一個從西華師大過來的師姐幫拿主意才弄好明天的上課內容,以后幾天我們的備課工作很順利。由于是以暑期夏令營的形式開展我們的活動,上課時就沒像平時老師上課那樣嚴肅,就上課時間而言主要是給他們講英語,讓他們提前感受英語學習的氛圍;此外還講述普通物理小實驗,培養他們對科學的熱愛;也有剪紙課,讓他們學會動手,鍛煉自己動手的能力,這都是教學上的事兒了。
幾天下來我感覺到與孩子相處還是很容易的,他們缺少父母的愛,只要我們給他們一點兒關懷,他們都會感動不已。平時老師上課的時候由于學生太多,每個老師所能顧及到的人有限,有的學生難免會覺得老師偏心什么之類的,在心里面就會產生缺失的情感使他們的心靈容易受到創傷,往往只能無條件地、被動地承受現實。他們孤獨、自卑、精神壓抑、性格孤僻,不愿意與老師和同學溝通;他們內心痛苦,看上去淡漠、自閉。這幾天來的相處還是遇到了這樣的問題,有一個小女孩除了上課外都是一個人單獨一起,還好我們多有注意觀察,每天都由一個同學送她到家,幾天下來她就愿意同同學一起耍,這讓學校的老師及我們隊員都感到高興。不論是在學校還是在校外,但愿孩子們以后能夠得到更多的關懷。
雖然我沒參與到教學中,但我的后勤工作還是開展得很好,盡管每天都很累,看到大家開心我也就滿意了。這次暑期社會實踐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后勤,幾天下來收獲頗多,作為各種工作或是活動開展的重要保證,做好后勤具有重要意義。同學習中生活中的事兒一樣,后勤工作需要細心的對待,每件事落到實處,可將任務分配到每個人身上?傊,這次經歷的在以后我想都會用到的,實踐就是積累經驗,不斷豐富自己的閱歷。
大學生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總結 篇3
8月27日,學院“愛心起航,激情飛揚”團隊開展為期11天的社會實踐活動圓滿結束,活動得到了較好成效。
據了解,該團隊由人文社科部和校記者團聯合舉辦,其中一部分記者來自新浪吉林的在我院成立的記者站,40多名志愿者都是來自學院各單位的大學生,活動以“大學生關愛單親、留守兒童”為主題開展。
由于活動受到了新浪吉林的大力支持,并給與的大學生三百元錢的資金贊助,大學生志愿者早早地就從家返校,聯系了實踐基地,購買了一些學習、生活用品,做好準備后,走進豐滿區小白山鄉中心小學,了解了該校單親家庭和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后,我院心理學專業的學生就為孩子們做了簡單的心理測量,依據測試結果,團隊成員分成若干小組,采取“一對一”交流的方式,通過自我介紹、心理小游戲等,拉近了與孩子們間的距離,很快,大家就成了好朋友。
這些兒童都在10歲左右,大都是單親家庭的孩子,有的父母長年在外,和爺爺奶奶等老人一起生活。
活動中,志愿者還為孩子們發放健康知識宣傳單,講解生活小常識,帶著大家做了心理團體訓練,并向小朋友們發放了一些學習、生活用品等,孩子們在玩樂中學到了更多的知識。
利用中午、晚上等休息時間,大學生還走家串戶,做了自我介紹后,開展了家訪工作。當來到一名叫劉彤的孩子家中,志愿者了解到小劉彤因父母離異一直跟隨奶奶生活,由于近期她母親一直向她灌輸父母離異是父親的錯誤所致,并經常說些孩子不能承受的話語,小劉彤的心理便開始有了陰影,加上受到不少同齡孩子的嘲笑,放學回家就躲在屋里哭,奶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卻無能為力。志愿者得知此事,馬上分成幾路,采取同劉彤對話、給她母親打電話和寫信、找同齡孩子聊天等辦法,疏導小劉彤健康快樂地成長。
活動結束后,很多家長前來歡送,小朋友更是拉著志愿者們的手,依依不舍地喊著:“大哥哥大姐姐們,你們啥時候還能再來啊,我們會想你們的。”
小白山鄉中心小學于海軍書記一直幫助大學生們開展活動,臨別時激動地說:“我們的孩子很需要得到關懷和愛,吉林醫藥學院的大學生通過實際行動,讓我們的孩子更加感到了快樂,真的很感謝大學生們所做的一切。”
據悉,此次活動被江城日報、江城晚報、新浪吉林網、經濟廣播電臺等媒體相繼報道。為了更好地幫助孩子們快樂成長,該團隊還將不定期地走進小白山鄉中心小學,陸續開展“愛心傾訴一幫一”成長活動。
大學生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總結 篇4
在校學生數近千人,留守兒童總在15%左右,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成為我校高度重視的話題。留守兒童教育納入民生工程,學校建立立了留守兒童之家。成立了領導組和工作組。學校密切關注留守兒童現狀,采取針對性措施努力彌補他們因家庭教育的缺失帶來的負面影響。并積極配合政府和社會力量,為留守兒童的心靈留住一片陽光。
據學校調查,留守學生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留守學生的學習成績普遍較差、自覺性不強。行為習慣較差,自我控制能力不強。部分留守學生心理出現偏差,親情失落,心理失衡。
針對這些現象和問題,學校堅持做到管理上不盲目,教育上不松懈,把“留守學生”的教育納入到學校的常規工作中,以養成教育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走近“留守學生”,走進“留守兒童”的家庭,走進“留守兒童”的內心世界。防止留守兒童成為“問題兒童”。主要采取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教育強化措施。
一、學校成立留守學生管理領導小組,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和聯系卡,建立學校班主任、科任教師與留守兒童監護人定期聯系制度。
建立“三知、三多”機制,對留守學生基本情況、留守學生監護人情況、留守學生父母外出務工去向及聯系電話等方面的知情;多與留守學生談心交心,多開展充滿人文關懷的集體活動,多到留守學生家庭進行家訪。為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礎,形成校內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
家訪、校訪相結合,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與“留守兒童”的監護人或“代替家長”溝通交流,指導留守學生監護人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共同解決“留守兒童”成長問題。留守兒童每年人員在變、情況也在變。家訪了解情況成為關注留守兒童必不可少的環節。組織教師走近“留守兒童”,走進“留守兒童”的家庭,直面了解孩子們在家庭中的生活、學習以及情感世界,或成長過程遇到的煩惱。本學年,全校就有70位教師家訪350多次,與90多位“代理家長”進行了訪談。
二、充分發揮團隊組織作用,培養留守兒童自主、自立、自強的意識和能力。
融入大集體,學做小主人。我校共青團和少先隊組織深入開展“拉手關愛留守少年兒童行動”,采取三對一方式幫助留守兒童積極參與集體活動在團隊主題活動中感受集體溫暖,在手拉手活動中學會自理、自立、自強,自律。10年,少先隊組織留守學生事跡報告會、“我和媽媽說說心里話”寫信活動,吸引了全校60多位留守學生參與。每月,各少先隊中隊都組織有留守學生參與的給敬老院老人送溫暖活動。讓他們在集體大環境中受教育,有感悟。今年,學校還將進一步開展少年兒童雛鷹爭章活動,有序組織留守兒童培養自強不息、發奮學習的意識。
三、積極開展暑期留守兒童關愛行動。
暑假期間,農村留守兒童基本脫離了學校、老師的有效監管,親情上缺乏溝通、生活上缺乏照顧、行為上缺乏管教的"三缺"問題更加突出。我校教師采取下村蹲點、上門服務等方式點對點地為留守兒童進行作業和生活輔導。暑假,我校兩次安排30多名業務骨干分頭前往全鎮5個村小學所在地駐點輔導,有計劃、有目的地對60位留守學生學業和心理狀態重點給予輔導?颇可婕拔摹祵W、英語、心理教育等。每年開學前,學校黨支部還組織黨員開展留守兒童慰問行動,捐款捐物資助家庭困難留守兒童生活和學習。
四、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今年開設了學生心理輔導室,安排專任教師兼職輔導。增加留守兒童心理咨詢、心理矯正等教育內容,加大疏導力度,創造條件開設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課,創設咨詢信箱、親情熱線電話等,及時發現“留守學生”的顯性、隱性的心理壓力,并進行合理的疏導,跟蹤服務。為他們排憂解難,使留守學生的行為偏差和心理障礙在一個時間段內逐步得到矯正。
大學生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總結 篇5
一、工作目標
通過對留守兒童問題的調查、分析與研究,找到影響“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原因,有針對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辦法,狠抓落實,為“留守兒童”營造健康、快樂、平等、和諧的成長環境,同時,要加強領導,形成合力,大力宣傳,建立目標責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評制度,不斷提高廣大未成年人的綜合素質。
1、建立留守兒童檔案,使留守兒童建檔率達100%;
2、留守兒童入學率、鞏固率均達100%;
3、對涉及留守兒童的案件,符合法律援助規定的,100%給予法律援助;
4、關愛留守兒童,在班級實行“一對一”結對幫扶活動。
二、主要措施
(一)健全機制,發揮班級主陣地的作用
制訂具體工作計劃,實施“留守兒童”教育工作計劃,加強領導,總結經驗,樹立典型,推動“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和經;J拱嗉壵嬲蔀閷W生學知識、學文化、不斷提高思想覺悟的主陣地、主渠道。
1、成立班級領導機構,明確職責分工
成立關愛留守兒童領導小組,加強對留守兒童的統一領導和管理,保證各項工作要求全面認真落實到位。
2、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和聯系卡制度
要認真調查研究,摸清留守兒童的底數,建立每個留守兒童的專門檔案和聯系卡。其基本內容:學生的基本情況、家長姓名、家庭詳細地址、聯系電話,家長務工單位詳細地址、聯系電話,監護人或其委托監護人的職業、詳細地址、聯系電話、身體狀況、年齡等。學校安排負責學籍檔案管理的人員對留守兒童的檔案進行管理,并根據學生變動情況,及時補充或變更聯系卡的有關內容。通過聯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強班級與學生家長及其他監護人的聯系,共同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關愛網絡。
3、真情關愛,“三個優先”
(1)學習上優先輔導。班級要從學習方面對留守兒童逐一進行分類、分組,落實到每一位任課教師。由任課教師具體分析學生的學業情況,制定學習幫扶計劃,明確幫扶時間、內容和階段性效果。每個留守兒童由老師牽頭確立一名學習幫手,教師要對結對幫扶效果進行定期檢查,建立進步檔案。
(2)生活上優先照顧。教師對留守兒童要多看一眼,多問一聲,多幫一把,使學生開心、家長放心。要指導學生學會生活自理,養成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
(3)活動上優先安排。高度重視并認真組織留守兒童參加集體活動,或根據特點單獨開展一些活動,既使其愉悅身心,又培養獨立生活能力。
4、實施教職工結對幫扶留守兒童制度
在留守學生中確立重點幫扶對象并配備幫扶教師。配對幫扶教師和要經常與留守學生談心,隨時掌握留守學生的思想動態,引導他們健康成長。建立教師關愛留守兒童成長日記。教師要不時與留守兒童互相交流、溝通,掌握留守兒童的思想、生活情況,定期走訪與其他監護人交流,及時反饋兒童的情況,幫助做好兒童的思想工作。讓留守兒童在老師、同學群體中成長,對已缺失的家庭教育進行補償,使他們走出孤獨和憂郁。
5、建立健全教師與留守兒童的談心制度
定期召開幫扶教師、留守兒童、監護人或委托監護人座談會。要求班主任每月與“留守兒童”談心一次,詳細填好記錄卡,對少數學習嚴重滑坡、人格發展不健全、道德發展失范、涉嫌違法的“留守兒童”要制定個別教育管理方案,著重進行矯治和幫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開展人文關愛活動。讓留守學生通過教師和集體的溫暖彌補親情缺失對其人格發展的消極影響。通過定期舉行主題班會、團隊活動,舉辦書畫展、演講比賽、文藝演出等各種活動,組織留守學生積極參與,使他們生活在歡樂、和睦的氛圍中,找到回家的感覺,增強學習、生活的信心,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成長的快樂。
6、注重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針對品德行為偏差和心理障礙的留守兒童,開設心理教育課,大力開展心理咨詢、心理矯正活動,定期開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獨立生活教育和體諒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兒童感到備受關愛,體驗到生命成長的快樂與幸福,消除不良情感體驗,樹立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7、開展親情見面活動
除了創造條件,讓留守兒童在節假日與父母見面外,盡可能地利用電話、網絡視頻等媒介,開展留守兒童與父母親情見面活動,讓留守兒童找到回家的感覺,體驗親情的快樂,成長的快樂。
8、組織留守兒童參與文體游戲
各班要高度重視并認真組織留守兒童參與文體游戲,或根據特點單獨開展一些活動,讓留守學生通過教師和集體的溫暖,彌補親情缺失對其人格發展的消極影響。
9、給媽媽寫一封感謝信
以此增進留守兒童與父母的親情交流,了解父母貢獻,感受父母艱辛,讓學生懂得父母給予自己的來之不易,培養學生的親情,讓他們懂得感恩,學會感恩。
10、進行一次演講
圍繞“健康向上、充滿朝氣、全面發展”的主題,組織留守兒童參加一次演講活動,使他們生活在歡樂、和睦的氛圍中,從而增強學習、生活的信心。
(二)明確職責,努力營造良好育人環境
1、加強留守兒童之家的建設與管理。
2、加強對貧困留守兒童的資助工作。
大學生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總結 篇6
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共同組織實施了全國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10年來,從1997年開始。近千萬名充滿理想、充溢激-情、充盈活力的青年學子,數十萬支社會實踐團隊在暑期里奔赴山鄉、村寨、醫院、學校,成為青年學生服務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的重要方式。
最好的導師。作為信息學院的一員參加了重走長征路“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實踐是認識的源泉。感受頗深.走訪了一個叫流泗的小鎮.本次三下鄉的主要內容是鄉村中學傳播計算機知識,調查黨對農民政策的落實情況,解工廠的發展狀況.....
使我心靈受到深深的震撼。忘不了渴求知識的那種眼神,特別是貧困的生活條件與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望。忘不了聽講那種認真的神態....那種眼神那種神態讓我看到希望.
社會的進步,和當地校長交談中我解到這些孩子中有80%的留守兒童(和爺爺奶奶居住或獨自居住).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走向小城鎮集體規;r田大量的整治規模化,涌現了大批的失地農民,大量的閑散勞動力開始涌向城市,人們更以空前的熱忱加入打工者的行列,所以很多孩子從7歲起就開始獨立的生活,自己做飯,參加親友的嫁娶或喪事....這樣雖然鍛煉了獨立自主的能力,但對他性格也回有一定的影響:
由于沒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顧,一是生活問題。部分留守兒童營養嚴重不足,身體健康受到很大損害。
由于親情缺失,二是心理問題。兒童缺少情感和心理關懷,一些留守兒童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一部分留守兒童性格孤僻,對很多事物沒有好奇心,嚴重影響了心理健康,一部分留守學生待人處事往往帶有盲目性、隨意性和沖動性 .
一個人想,記得一個孩子的日記是這樣寫的 一個人就是一個家。一個人笑,一個人哭。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不知道什么是父愛母愛.我考不及格,沒有人管我考了第一名也沒人分享我快樂...."從這篇日記中我可以看到對父愛母愛的渴望.他或許從來沒有奢望有一個溫暖的家,天天和父母在一起,只是想在失意的時候有人來安慰,有快樂的時候有人來分享.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要求都得不到滿足,以致于形成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礙.
老師和社會給予留守孩子更多的關注.關心他健康,這一系列的問題都要求我家長。關心他生活,關心他心理.希望老師給予他更多的關心,學校多開展一些相關的活動啟發他積極性,盡可能消除他孤僻心理狀態.開設生活指導課,增加人格教育、性格教育等.
能勝過100個教師;一個父親,國際基礎教育界有這樣一句名言:一個母親。能勝過100個校長。所以政府應該采取措施,從根本上解決留守兒童的問題;廣大的大學生朋友要積極參加留守兒童助教活動.保證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長。
大學生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總結 篇7
當前我街道積極投身到市場經濟大潮中,轄區越來越多的家庭夫妻走上了外出打工、經商的行列,由于種種原因,大批未成年人不能隨父母進城讀書,成為“留守兒童”。調查顯示,“留守兒童”普遍存在親情缺失和家教缺位,在學習、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存在突出問題。為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開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一、開展“留守兒童”普查
對全街道“留守兒童”情況展開細致的調查,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狀況進行調查登記,全面了解“留守兒童”的生存狀況和成長需求,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在深入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立足實際,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應對措施,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營造關愛“留守兒童”氛圍
以關愛留守兒童為出發點,將關愛留守兒童問題作為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社區內、企業內、社會上對留守兒童充分關注,對他們的學習、生活給予關心,在看似簡單的“問一問”、“拉一拉”中營造了愛的氛圍,尊重留守兒童的人格,滋潤了他們渴望愛的心靈。
三、組織豐富多彩的關愛活動
對于每個人來說,家是溫暖的,對于留守兒童來說父母離開,村(居)委會就是他們溫暖的第二家,各村干部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格外照顧留守兒童:組織“六一”活動、春節看望等各式的方式,慰問留守兒童,給他們帶來需要的物品,同時關心他們的生活,學習等各方面。
四、形成關愛“留守兒童”的工作合力
在原來的幫助基礎上,依據現有情況,實行定期不定期的家訪,與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進行深入的交流與溝通,增進了解,尋求互助,并對老年監護人(如兒童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給予一定的指導,幫助他們正確地管教留守兒童,實現村與家庭的共同關心和教育。
總之,留守兒童是當前的一個社會問題,全社會都要關心關愛留守兒童,關注留守兒童問題,村(居)委會更應該站在對留守兒童負責、對社會負責的政治高度,扎實解決好留守兒童問題。村(居)委會有義不容辭的責任,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兒童健康發展的工作思路,使留守兒童能夠于其他的孩子一樣得到教育得到愛,讓他們擁有正常健康的心態和健康人格,更好地融入學習生活環境,促使他們能健康地成長。
大學生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總結 篇8
留守兒童渴望親情,需要關愛。為了更好地關愛留守兒童,給他們營造一個健康成長的學習生活環境。對留守兒童開展學習輔導、思想教育、生活服務、等服務,使留守兒童能在家或在校安心生活和學習,父母在外能安心務工,以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具體工作如下:
1、為了全面了解每一個留守兒童的生活現狀和成長需求,我們分班進行細致地調查,詳細記錄每個兒童的出生年月、家庭住址、生活狀況、其父母的姓名、電話及打工地址、其監護人的姓名及聯系方式。豐富課余生活,定期開展活動。為了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每天下午放學后一個小時,孩子們可以在活動室里盡情地看書、下棋,一起在操場上打球、跳繩、。我們還根據每個兒童的不同的興趣愛好,特別成立了書法、繪畫、手工、籃球、等興趣小組。每周二、周四下午,,孩子們可以自由地報名參加喜愛的興趣活動。
2、為幫扶兒童補習沒有掌握的學習內容;學習之余,和幫扶兒童交心談心,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消除他們的自卑心理。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的困難。教育他們怎樣克服困難,學會自理;每年的“愛生日”當天,一起玩耍,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對待他們,讓他們感受到“不是親情勝似親情”的關愛。了解他們在家的學習、生活情況,詳細做好家訪手記,并與其監護人商討措施,共同教育。結合本地方特色和學生認知水平,及時掌握他們的思想狀況,有的放矢地化解心中的困惑,給予它們精神上的動力,培養他們擁有健康、陽光、自信的性格。
3、留守兒童父母長年在外打工,為了彌補孩子缺失的親情,利用發短信或打電話的方式與其家長取得聯系,告知對方可以與孩子通電話的具體時間。這樣,讓孩子們在想念父母的時候,能夠聽聽父母的聲音,和父母見見面,讓他們在與父母的交流中,找回親情,感受到父母的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孩子的教育需要學校和家庭雙方結合,共同教育。為此,呼吁各位家長配合學校開展“五個一”活動,即:每周一個電話,每月與班主任聯系一次,每月與科任教師聯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其父母每月與科任教師聯系后,了解孩子最近的表現情況,再通過給孩子打電話或寫信的方式和孩子進行溝通、交流,排除孩子的心理障礙,幫助孩子確立學習目標,鼓勵孩子勇敢面對、充滿自信。讓遠在異地的父母用親情去感化孩子,用真愛去引導孩子,讓孩子始終保持一種健康、積極向上的心態。為了更好地讓留守兒童父母能及時、如實地了解孩子在校各方面的表現及活動情況。定期將每個兒童近期好的表現及存在的問題在空間里公示出來,讓老師、家長、學生三者之間互相進行溝通與交流。
4、舉辦留守兒童生日聚會辛勤的努力,無私地付出,終究結出了豐碩的果實。近幾年來,我沒有讓一個留守兒童出現輟學退學的現象,我們真心的付出,得到了真情的回報!它豐富著人文教育的內涵,閃爍著以人為本的光芒,綻放著創先爭優的時代精神!
關愛留守兒童,我一直在努力!我的腳步不會停下,因為新盈人的腳下始終是起點!我們攜手留守兒童再次出發,和愛心相伴,與陽光同行!
大學生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總結 篇9
根據上級有關關愛留守兒童的文件精神,結合我校留守兒童成長狀況及實際需求,更好地發揮團委等組織的實踐育人功能,更好地開展關愛留守兒童工作,關注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深入推進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我校于學期初制定了善厚中學關愛留守兒童工作計劃。 現將這一學期來工作完成情況作一總結。
一、摸清情況,確立工作目標
我校目前有1349名學生,父母均在外打工 “留守兒童”就有277人,他們享受不到父母的諄諄叮嚀,只能在隔輩或親戚有心卻無力的關愛中徘徊,而貧困山區的留守人員,恰恰大多也是老、弱、病、殘、文盲、半文盲。這對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是十分地不利。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學生是祖國的希望,“留守兒童”的問題引起了社會與相關領導的關注和極度重視。面對現狀,我校通過對留守兒童問題的調查、分析與研究,找到了影響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原因,有針對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辦法,狠抓落實,全面推廣“關愛工程”,把為“留守兒童”營造健康、快樂、平等、和諧的成長環境,不斷提高廣大未成年人的結合素質立為“關愛留守兒童”暖和工程的工作宗旨,充分發揮了學校在“關愛工程”中第一陣地的作用。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建立健全領導負責制度。
學校成立了關愛工程領導小組,制訂具體計劃,實施了“留守兒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學校成為了學生學知識,學文化,不斷提高思想覺悟的主陣地。
2、實施教職工結對幫扶留守兒童制度。
每班推薦4-5名典型學生與我校在職教師結對,每位教師結對2-3名學生,幫扶教師經常找留守兒童談心,隨時把握留守學生的思想動態,定期家訪、關心生活、指導學習,引導他們健康成長。建立教職工關愛留守兒童的成長日記,讓留守兒童在教師同學的集體中成長,以對他們缺乏家庭教育進行補償,使他們走出孤獨和憂郁。
3、大力宣傳,發動社會力量。
關愛留守兒童僅僅依靠微薄的學校是不夠的,所以在這次活動中,還發動了村干部、政府人員、村委會成員以及退休老師一起加入到“關愛行動”中來,此舉得到了相關人士的熱烈支持,紛紛擔當了“代理家長”的角色,與孩子們一道,邁向新的明天。
4、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和聯系卡制度。
我校對所有學生進行了認真的調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兒童的底數,建立了每個留守兒童的檔案和聯系卡,通過聯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強的了學校與學生家長及其他監護人的聯系,共同形成了以學生為中心的關愛網絡。
5、積極開展文體活動。
為了“留守兒童”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樣健康成長,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我校在周一至周五的午間和下午課后以及周六、周日,由老師輪流值日在學生活動室和操場組織、安排豐富的問題活動。諸如:課外閱讀、學習指導、體育活動等。
6、定期安排免費體檢。
為了“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我校將定期為他們安排免費體檢,對他們進行全面的身體檢查,及時了解孩子的身體發育情況和健康情況。做到有病早發現,及時治療。徹底排除他們因病失學、因病致貧的隱患。
7、建立健全檢查考核機制
為了切實加強這一工作的有效性和長期性,學校將對師生的結對情況過程跟蹤和結果的評選考核,學校積極研究科學考核評估的辦法,加強了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和治理,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評制度,定期對學校和教師進行了考評,作為獎優罰劣的重要依據。
8、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加強與留守兒童父母或監護人的交流與溝通;加強對貧困留守兒童的資助工作;建立關愛經驗交流制度;不定期召開研討會、座談會,進行經驗交流;不斷探索新方法、新措施;不斷提高留守兒童教育治理水平。
三、成績和困難
經過一學期來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我校的“留守兒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學生的行為習慣好了,成績提高了,待人接物禮貌了,自立、自主、自強了……我們開展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工作,也許現在還僅僅是起了個頭。但是在那么多人的關心和支持下,我們有決心對這項工作進行不斷的探索、研究,全力做好這項工程。為社會的和諧發展做出新的貢獻。但是,留守兒童作為當前的一個社會問題,落實到學校也存在著不少問題,貧困山區的學校如同貧困山區的家庭一樣,同樣擺脫不了地域的色彩--貧,仍然是個大問題。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所需要的開支,學校這個大家庭也負擔不起,經費不足,大大制約了“關愛工程”工作的進度和質量,學校那么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時,缺乏心理教育的老師和相關人員也是制約“關愛工程”的問題之一,對相關人員進行專業的心理教育培訓或由專業人員進行指導迫在眉睫。
總之,留守學生需要全社會共同關心、關愛、關注。學校更應該站在對學生負責、對社會負責的政治高度,扎實解決好留守學生問題,為社會培養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學校有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學生健康發展的工作思路,對他們要嚴慈相濟,使留守學生享受到同其他學生一樣的教育和關愛。鍛煉他們的意志,培養堅韌、獨立的個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們健康茁壯的成長。
大學生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總結 篇10
我校本著對社會負責的態度,充分認識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實施“留守兒童關愛工程”,加強了對留守兒童的管理教育工作,使留守兒童把學校當成了自己的家,F將工作總結如下:
一、高度重視,加強領導。
學校十分重視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副校長為副組長,中層干部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小組定期召開會議,研究和討論我校留守兒童的思想道德現狀,制定相關的措施,安排相應的管理人員,確保留守兒童留得下、學得好、健康快樂地成長。
二、健全制度,落實責任。
1、建立留守兒童個人檔案與成長記錄袋制度。
通過調查研究,摸清留守兒童的具體人數和基本情況,建立留守兒童個人檔案和聯系卡,對留守兒童個人檔案和聯系卡實行動態管理,及時補充、變更相關內容,每學年末做好留守兒童管理的交接工作。成長記錄袋收集學生學習、活動、日常行為表現、情感表現等材料,記錄學生發展過程中的有關評價,班主任及時將有關情況報告給家長。
2、建立“代管家長”隊伍,推行“代管家長”制度。
建立起由班主任、科任教師和生活指導教師組成的代管家長隊伍,負責對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包括生理、心理教育的管理和引導。學校通過工會,發動全體教師,積極參加到代管家長隊伍中去,承擔留守學生的監護職責,做留守學生生活的知情人,學習的引路人,成長的保護人。代管家長做到“四管”(管思想、管學習、管生活、管身體)和“四掌握”(掌握家庭情況、掌握思想表現、掌握學業成績、掌握日常行為),當好“五員”(思想品德輔導員、情感交流溝通員、日常行為監護員、生活起居管理員、健康成長指導員),讓留守學生感受到親人般的關愛。
主要工作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掌握留守學生的基本情況,做到“三個一”,每個月進行一次家訪,每個月與家長通一次話,每學期給家長寫一封信;
2、關懷學生的精神成長,把學生的喜怒哀樂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學生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審美情趣的教育,與學生溝通情感,彌補“留守學生親情的缺失;
3、提供必要的幫助,關心孩子的飲食起居,處理突發情況等;
4、開展“結對子”幫扶,安排班隊干部、優秀學生以及“留守學生”鄰居與其“結對子”,在生活、學習上給予幫助;
5、矯正不良行為習慣,轉化“問題孩子”。
3、建立“家!甭撓抵贫。
為及時了解掌握各方面情況,有針對性的對留守學生進行教育和管理,建立“家校”定期聯系制度,代管家長每月進行一次家訪,每月與家長通一次電話,每學期給家長寫一封信。還鼓勵教師多走訪“留守學生”家庭,經常深入學生家庭,進行學習輔導,指導家長或親屬如何關心孩子。對“留守學生”家庭做到“五必訪”,即情緒不好必訪,身體不佳必訪,成績下降必訪,遲到早退必訪,與同學爭吵必訪,通過家訪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用知識引導孩子,用愛心溫暖孩子。
三、開展各項活動,豐富學生生活
1、開展結對幫扶活動。采取“一幫一”或“多幫一”的形式,為留守學生選配了在職教師與他們結成對子,在生活上給予幫助,進行心理輔導,讓留守學生傾訴心中的苦悶,幫助他們排解煩惱,恢復自信,保持良好的心態,實行全程跟蹤教育。同時選配優秀學生和班隊干部與留守學生開展生活學習互幫互助活動,讓他們成為知心朋友,在學習生活上互相幫助,在品德行為上互相促進,在心靈思想上互相交流,許多學生邀請留守學生到家里做客或共度周末,感受家庭的溫馨。
2、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學校以重大節日為契機,并側重于“留守學生”開展一些切實有效的活動:舉辦“關愛留守學生見真情”主題班會,開展“為留守學生獻愛心”募捐活動,舉行“我是家里的小主人”演講比賽等。每學期召集全校的留守學生開展一至兩次安全與法制教育講座,增強他們安全意識與法制觀念。節假日期間,組織留守學生開展集體活動,在學校設置親情電話,定期讓留守學生與家長通話交流感情;學校在“留守學生之家”開設了心理咨詢熱線,設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室,搭建師生心靈溝通的平臺,專門配備了心理健康指導教師,對留守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讓留守學生健康成長。確保不因家庭貧困而讓一個留守學生失學。
四、加強社會教育與學校、家庭構建教育網絡體系。
我們認為,教育工作絕對不僅是教育主管部門及學校的工作,它需要全社會的關心支持,協調配合。為了優化“留守學生”教育環境,我校堅持以社區教育活動為支撐點,學校、家庭、社會三者聯成一網絡,形成教育合力,從而實現教育的最優化,我校首先做好家長的教育幫扶工作,經常利用家長會、家長委員會、集中家訪日、學校開放日等活動形式,幫助家長轉變教育觀念,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學知識和技巧,真正有效地履行家長的監護義務。其次盡力凈化校園周邊環境,近年來,我校與小廟鎮派出所,“110”報警中心及鎮治安室建立了“警、校聯動機制”、“青少年維權崗”,對外強化學校周邊環境的治理,對內經常邀請相關人員到校進行法制教育、安全教育。這些工作的開展,使學校的教風建設再上新臺階,學生學習風氣日漸濃厚,學生違規違紀現象得到了根本抑制,“留守學生”更是受益匪淺,學科競賽、體育比賽、升學考試捷報頻傳,收到實效。
五、建設“留守兒童之家”活動室。
學校投入大量資金建設留守兒童之家活動室,配備了電視、電腦、親情電話、活動器材、圖書等設施設備。張貼了留守學生之家的各項管理制度和“家”的基本情況,使活動室充滿活力,為留守學生提供了交流活動的場所,使學生感到了“家”的溫馨與和諧。
總之,關于“留守學生”的教育,我校雖然做了大量工作,獲得了一些經驗,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變化,我們也感到舉步維艱,單靠學校的努力,缺少大環境的支持,“留守學生”的教育問題將愈來愈難,現就我們感受較深的幾個問題提出與各位教育同仁商討:
1、由于“留守學生”人數越來越多,學校和教師對他們的教育幫助、關愛顯得力不從心,學校和教師無法替代也替代不了家長和社會去履行本應由家長和社會承擔的教育責任。
2、家庭教育觀念錯誤,有的甚至與學校教育相悖,家長素質亟待提高,有的家長對子女要么溺愛,要么高壓,要么放任,要么簡單粗暴,給學校教育造成了很大的阻礙作用。
3、社會不良環境對他們的影響使學校教育大打折扣,賭博風氣的漫延,單親家庭的增多,拜金主義的盛行,校園周邊環境的混亂,暴力游戲、色情網吧等給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帶來了極壞的影響,使學校教育顯得蒼白無力。
大學生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總結 篇11
最好的導師。作為信息學院的一員參加了重走長征路“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實踐是認識的源泉。感受頗深.走訪了一個叫流泗的小鎮.本次三下鄉的主要內容是鄉村中學傳播計算機知識,調查黨對農民政策的落實情況,解工廠的發展狀況.....
使我心靈受到深深的震撼。忘不了渴求知識的那種眼神,特別是貧困的生活條件與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望。忘不了聽講那種認真的神態....那種眼神那種神態讓我看到希望.
社會的進步,和當地校長交談中我解到這些孩子中有80%的留守兒童(和爺爺奶奶居住或獨自居住).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走向小城鎮集體規模化,農田大量的整治規;,涌現了大批的失地農民,大量的閑散勞動力開始涌向城市,人們更以空前的熱忱加入打工者的行列,所以很多孩子從7歲起就開始獨立的生活,自己做飯,參加親友的嫁娶或喪事....這樣雖然鍛煉了獨立自主的能力,但對他性格也回有一定的影響:
由于沒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顧,一是生活問題。部分留守兒童營養嚴重不足,身體健康受到很大損害。
由于親情缺失,二是心理問題。兒童缺少情感和心理關懷,一些留守兒童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一部分留守兒童性格孤僻,對很多事物沒有好奇心,嚴重影響了心理健康,一部分留守學生待人處事往往帶有盲目性、隨意性和沖動性 .
一個人想,記得一個孩子的日記是這樣寫的 一個人就是一個家。一個人笑,一個人哭。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不知道什么是父愛母愛.我考不及格,沒有人管我考了第一名也沒人分享我快樂...."從這篇日記中我可以看到對父愛母愛的渴望.他或許從來沒有奢望有一個溫暖的家,天天和父母在一起,只是想在失意的時候有人來安慰,有快樂的時候有人來分享.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要求都得不到滿足,以致于形成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礙.
老師和社會給予留守孩子更多的關注.關心他健康,這一系列的問題都要求我家長。關心他生活,關心他心理.希望老師給予他更多的關心,學校多開展一些相關的活動啟發他積極性,盡可能消除他孤僻心理狀態.開設生活指導課,增加人格教育、性格教育等.
能勝過100個教師;一個父親,國際基礎教育界有這樣一句名言:一個母親。能勝過100個校長。所以政府應該采取措施,從根本上解決留守兒童的問題;廣大的大學生朋友要積極參加留守兒童助教活動.保證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長。
大學生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總結 篇12
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工作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是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的必然要求,是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然要求。根據相關文件精神,結合我校實際情況,認真開展了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現就開展情況作以下一番總結:
一、健全組織,加強領導
為了加強對留守兒童工作的統一領導、管理及跟蹤工作,我校領導高度重視,成立了關愛留守兒童領導機構。組長:陳鈺年副組長:鄭廣成組員:林銘孜、李源、陳萬才、吳仕斌、王賓、張艷、全體班主任。
為了切實加強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及跟蹤工作,把關愛留守兒童工作落到實處,我校建立健全組織,明確分工,責任到人的機制,形成了以陳校長親自掛帥,鄭校長負責對留守兒童的安全法制教育,總輔導員負責對留守兒童的思想教育,班主任負責對留守兒童的生活等教育。確保關愛留守兒童活動順利開展,這樣有利于提高留守兒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護和自我調節的能力。
二、進一步建立健全關愛留守兒童檔案
學校德育處依據相關文件精神,及時作了布置。要求各個班級的班主任對班級的留守兒童開展了跟蹤調查,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等狀況進行了再調查登記,全面了解留守兒童的生存狀況和成長需求,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檔案。在深入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立足實際,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應對措施,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開展關愛幫扶活動
為了讓留守兒童健康全面成長,我校按照“五個一”的幫扶方式,深入開展了關愛幫扶活動。
1、要求黨員、教師與留守兒童建立“一助一”結對幫扶,在生活上、學習上關心幫助他們,做好記錄。
2、認真做好每月與留守兒童一次談心活動,并做好記錄,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以便更好地引導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3、建立健全家校聯系制度。要求班主任老師期初、期中、期末與留守兒童進行家訪,了解留守兒童的在家情況。
4、建立健全留守兒童監護人的培訓制度。我校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等形式的活動,定期或不定期地對留守兒童的監護人進行科學育兒、科學監護孩子的教育,提高他們教育孩子的水平。
5、建立健全評價制度,把關愛留守兒童活動的開展情況作為對各級各類學校評價、檢查的重要內容。
6、每月指導留守兒童給父母寫信或通話一次,增強他們與父母的情感交流。
7、每月與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溝通一次,知曉他們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狀況;
四、開展形式多樣的關愛主題活動
為了讓廣大留守兒童充分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在集體活動中快樂成1、我校少先隊拓展了“雛鷹爭章”活動,通過增設自強章、自立章、親情章等特色獎章,把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融入到爭章活動的過程中。
2、深入開展手拉手活動,讓優秀生與留守兒童結對子。讓他們給留守兒童在學習上的幫助。
3、學校通過班隊、晨會等方式多渠道加強對留守兒童的心理輔導和安全教育等。
4、學校關工委在留守兒童中充分開展了以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為重點的教育活動,有報告會,此舉措提高了青少年特別是農村留守兒童的思想道德素質。
5、開展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我校要求班主任做到常談心,及時了解留守兒童心理發展狀態,并做到交流,做好記錄,這樣讓孩子在互相幫助、互相支持、互相鼓勵中健康成長。
6、學校通過國旗下講話及晨會渠道大力宣傳關愛留守兒童活動,努力營造關愛留守兒童的良好氛圍。
總之,我校留守兒童工作步入了正;能壍,留守兒童得到了應有的關愛,從而奠定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基礎,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將繼續開展好關愛留守兒童活動,讓留守兒童健康快樂在成長,推進我校教育再上新臺階。
大學生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總結 篇13
為全面掌握望江縣華陽鎮留守兒童關愛工作的整體情況,不久前,華陽鎮黨委組織鎮關工委、鎮婦聯、鎮團委和鎮計生辦,對華陽鎮留守兒童關愛工作,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專題調研。通過入戶走訪、座談調研和聽取全鎮24個村(社區)、1所中學、2所中心學校的工作匯報,基本掌握和了解華陽鎮留守兒童關愛工作現狀,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具體而細致的分析,對今后工作提出了初步的對策和建議,現將調研的情況報告如下:
一、留守兒童關愛工作的基本情況
華陽鎮地處皖鄂贛三省交界點,承東啟西、連接南北,是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的腹地。南臨長江,北枕大別山,東依安慶,西望九江。20xx年12月,隨著行政區劃調整,原雷陽鎮、華陽鎮合并成新的華陽鎮,是望江縣城所在地。全鎮轄11個行政村、13個社區,全鎮總人口12.7萬。全鎮現有雙親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1467人,遍及全鎮24個村(社區)。100人以上的有6個村(其中:白沙村131人,計渡村122人,磨盤村361人,陶寓村188人,鶴莊村125人,清泉村102人);22-92人的有9個村(社區),20人以下的有9個社區(村),人數最多的是磨盤、陶寓村,最少的是青林社區只1人。留守兒童最多的是邊緣村或經濟條件較差的村。據統計,全鎮留守兒童整體分布為:在家閑玩160人,上幼兒園366人,上小學650人,上初中291人。
通過調研,各村(社區)、學校都比較重視關愛留守兒童工作,針對留守兒童生理特點和思想行為表現,積極開展多形式、多層次的關愛活動,特別是華陽、雷陽中心學校、華陽初級中學充分發揮學校主陣地、教師主力軍作用,做了大量、細致、艱苦的工作。該鎮的主要做法: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狠抓工作落實。華陽、雷陽中心學校、華陽初級中學等3所學校,均成立了關愛留守兒童工資領導小組。由校領導、班主任、行管人員組成。校長任組長。建立了關愛留守兒童以班級為基礎,班主任負責制。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建立了留守兒童管理制度和工作規劃、計劃,使學校關愛留守兒童工作有條不紊開展。幾個留守兒童數量較多的村,把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列入兩委工作議事日程,明確負責人,主要領導親自抓。陶寓村黨總支書記崔國福經常深入留守兒童家庭了解情況,并利用春節打工人員返家之機,召開留守兒童家長座談會,通報孩子在家情況,提出父母要常與孩子溝通要求。20xx年,村校結合舉行國慶聯歡會,書記在會上就關心下一代、關愛留守兒童問題作了專題講話,并給16名特困留守兒童和殘疾生發了慰問金和學習用品,使在場村民深受感動。磨盤村把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列為村干蹲點工作任務之一,做到勤跑、勤問、勤落實。每年汛期,村里都要與雙親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父母電話,要求將孩子接到身邊或回來一人照料,確保汛期孩子人身安全。
二是豐富活動載體,關愛留守兒童。一是建立 留守兒童之家 。全鎮以學校為基地,村校結合的方式,建立 留守兒童之家 8個。 留守兒童之家 達到六有,有房屋場地,有設備(桌椅、親情電話、電視、電風扇、圖書資料、文體器材等),有專人管理、有安全、學習、生活、幫扶、家訪等各項規章制度,有牌子、工作計劃,并利用 之家 積極開展有益于留守兒童身心健康活動。為留守兒童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生活、娛樂、交流的平臺。二是充分發揮幼兒園托管作用。據調查,全鎮現有幼兒園23所(公辦2所,民辦21所),村和社區利用這一資源,充分發揮其對學齡前留守兒童的托管作用,F在園兒童3018人,其中,父母雙方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占20%,白沙村民辦幼兒園145人,其中父母雙方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占40%,魔盤村和平片民辦幼兒園13人,其中,父母雙方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10人。幼兒園已成為夫妻雙方外出打工者托管孩子的首選場所。幼兒園的管理嚴格,老師工作責任心強,熱情高,教孩子學習、游戲、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管好安全,使孩子們快樂、健康、平安過好每一天。白沙村幼兒園從20xx年起建立了每天給每個孩子測體溫制度,從體溫的異常變化,發現孩子患病信息。幾年來,先后為100多名孩子從體溫異常變化發現和治療好了疾病。20xx年,四歲留守兒童計玉婷,父母雙方在上海打工,小玉婷隨爺爺奶奶在家生活。園負責人汪結發,連續4天給孩子測體溫時,發現小玉婷體溫過高,而且發現其耳后有塊紫斑,便告訴其爺爺,建議到醫院檢查治療。其爺爺將其帶到上海,經醫院診斷為血小板減少癥。經過醫院治療,病情穩定后,帶藥回家邊上園邊服藥治療,汪結發天天堅持給其服藥,并減少了保教費。在汪的精心呵護下,小玉婷恢復了健康。三是建立 農家書屋 。全鎮有19個村(社區)建立了 農家書屋 ,藏有科學文化、道德法制、經營之道、青少年讀物等內容的各種書籍達3000冊,并確定了專人管理,向全村(社區)開放,為青少年和留守兒童學習求知提供了更多的精神食糧。
三是加強道德建設,規范行為教育。一是加強針對性教育。華陽中心學校在對留守兒童問卷調查的基礎上,根據留守兒童暴露出來的個性特征、思想道德和行為表現,把它歸納為三種類型的留守兒童,即:剛毅型、穩定型和缺陷型,采取七種方法進行教育和引導。即:感受同伴的互助,體驗友情;感受老師的關愛,體驗溫暖;感受父母的牽掛,體驗親情;感受社會的關愛,激發愛國之情;感受老同志的關心,體驗社會溫情;感受自己的進步,增強自信自強精神。二是開展感恩教育。通過教育,使留守兒童從心靈深處拉近了與父母的情感距離,感恩老師、感恩黨和國家對留守兒童的關心愛戴。三是組織留守兒童參加學校組織的集體活動。組織他們參加校園讀書、征文演講、書畫展、陽光大課堂、文藝演出、體育比賽等活動,讓他們融入集體之中,展示才華,增長知識。四是開展宣傳激勵活動。舉辦留守兒童主題班會、 留守兒童心聲 廣播節目、女生生理輔導講座、 親情家園 、 親情校園 宣傳欄目等,激勵引導留守兒童樹立自信、自強、自立、自尊精神。五是開展留守兒童心理輔導;六是跟蹤教育,建立學校與留守兒童監護人聯系制度,班主任對留守兒童每學期進行一次家訪等。
四是開展結對幫扶,營造良好氛圍。各村(社區)發動 五老 ,本著就近方便的原則,與留守兒童結對幫扶。據統計,參加幫扶的 五老 53人,與留守兒童結對63人(對),幫督孩子學習,幫解實際困難。華陽初級中學與留守兒童結對幫扶的老師18人,結對幫扶的留守學生54人(對)。華陽中心學校與留守兒童結對幫扶的老師80人,結對幫扶的留守學生145人(對)。雷陽中心學校與留守兒童結對幫扶的老師53人,結對幫扶的留守學生106人(對)。全鎮與留守兒童結對幫扶的 五老 、老師204人,結對幫扶的留守兒童368人(對)。
五是愛心救助貧困,多種方式相助。各村(社區)領導都比較重視關心貧困、殘疾留守兒童的生活疾苦。充分用活用足黨的民生工程政策,優先安排解決青少年中家庭經濟、身殘病疾等特殊困難人群,給予生活臨時救濟、低保、五保等不同方式的關愛救助。同時,動員社會力量捐資救助。據不完全統計,全鎮有35名貧困、殘疾的留守兒童均得到了政府和社會不同方式的救助,安徽日報記者、計渡村第一書記徐旻昊主動與安徽鴻石集團聯系,由該集團為本村5名困難留守兒童每人每年資助生活費700元,一直資助到大學畢業。
六是 五老 義務監督,創造良好環境。為加強經營性網吧社會監督,為青少年和留守兒童學習、生活創造良好外部環境。以鎮關工委牽頭,從有關村和社區聘請了15名 五老 組成網吧義務監督員隊伍,對全鎮17家經營性網吧實行了有效社會監督。未成年人上網吧現象大為減少,為青少年和留(低碳生活綠色環保調查報告)守兒童健康成長創造了良好外部環境。
二、當前留守兒童關愛工作存在的問題
據調查,留守兒童存在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應引起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和全社會的高度關注。
一是留守兒童普遍存在心理問題和缺陷。這些留守兒童由于長期離開父母,親情關懷缺失,教育引導缺少,加之臨時監護人的溺愛管理,因此,他們當中的多數人養成了不同類型的思想行為和性格特征:即剛毅型:性格粗暴,逆反心理強,喜歡獨來獨往,自由散漫,不聽話,不禮貌,不謙虛,不守紀律,常與人鬧不團結,學習成績差。穩定型:性格內向、孤僻,不愿與人交往,心胸不寬,敏感性高,情感脆弱,一遇不順心事就易產生疑惑,埋怨別人和自怨自憐。缺陷型:心理問題較多,易造成心理扭曲,出現寂寞空虛、無理逆反、抑郁孤僻等心理現象,比較容易走極端。
二是臨時監護人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這些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均分別由血緣、親緣關系人擔任。其中爺爺奶奶擔任臨時監護人的1425人,占總人數97%;由外婆、姑、姨、舅擔任臨時托管人的42人,占3%,負責他們的吃、住、行生活照料。由于大部分留守兒童臨時監護人年齡較大,文化層次上也不高,所以,他們教育孩子的就不會很合理,而且也不知道從心理上關心孩子,照顧孩子,不能在學習上給予幫助和指導,在教育態度、教育方法上還是老一套,他們能做到的僅僅是照顧孩子們的日常生活而已,在與孩子交流溝通上存在著很大困難。
三是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亟待解決。部分留守兒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強,生活習慣不良,表現在不講衛生、不經常換洗衣服、挑吃挑食、亂花錢等;有的留守兒童行為習慣較差,在家里不聽臨時監護人的教導,頂撞祖輩、我行我素,在學校不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不服從學校的管理,成為了讓人頭疼的 問題兒童 。
四是平時缺乏親情關愛要引起重視。父母打工對留守兒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缺乏親情關愛會對孩子造成許多不良的影響,最為直接的也許就是孩子在生活上很難得到很好的照顧,使孩子無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留守兒童成長期間缺乏撫慰與關懷,這也是我們應該給予重視的。如此同時還要高度關注留守兒童安全問題等等。
三、下步留守兒童關愛工作的建議
留守兒童問題是我國加速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出現的一個新的社會現象,是青少年人群中又一個新的弱勢群體。關注留守兒童關愛工作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促進社會和諧,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加速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舉措。留守兒童問題作為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不應只是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自己去解決的問題,而應該由全社會共同努力,為留守兒童創造健康成長環境和空間。關注留守兒童關愛工作刻不容緩、迫在眉睫。
一要在高度關注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和環境。外出務工的父母及留守兒童的代理監護人員,應盡量為留守兒童營造一個溫暖、關愛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促使 留守兒童 健康成長。外出務工的父母也應加強與子女的聯系和溝通,盡可能做到多關心孩子。還要加強與代理監護人、學校的聯系。外出的父母要經;丶一虼螂娫捙c孩子溝通,交流感情,和學校溝通掌握孩子的學習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二要正確教育和引導好留守兒童,樹立知識改變命運的觀念。鼓勵有能力的外出打工的夫妻一定要把孩子帶上跟隨自己打工讀書生活。如果條件允許夫妻最好留一個在家與孩子一起生活。因為家庭的安全感和親情的溫暖是任何外力都無法取代的。
三要實行留守學生和父母外出情況和家庭的普查登記工作。各中小學校在新學期學生報到時將父母外出情況和家庭成員情況逐一進行登記,建立 留守兒童 檔案。記錄 留守兒童 的個人情況和監護人及臨時監護人的情況,準確掌握留守兒童的個人信息,為有針對性的開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礎。
四要在中、小學校普及實行結對幫扶或幫扶留守學生的機制。建立 留守兒童之家 ,使留守兒童體會到家庭的溫暖。建立健全教師家訪和與留守兒童談心制度。定期召開幫扶教師、留守兒童、臨時監護人座談會,引導留守兒童健康成長。開設親情電話,讓留守兒童的父母知道校長、班主任等老師的電話,加強學校、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聯系和交流。
五要營造和諧、文明的校園文化氛圍,樹立健康向上的心態。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文明習慣,組織學生廣泛參與各種動手的實踐活動,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最重要的是在學校舉辦的活動中,多鼓勵留守兒童,多把機會留給留守學生,幫助他們走出自閉的心理障礙,幫助他們改正不良的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幫他們養成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心態。
六要強化政府統籌管理職能,加大社會關愛留守兒童的力度。比如在城市中打工族密集的地方,增加城市教育設施,降低打工子女的入學收費標準,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學條件。對未能入學的民工子女可以通過開辦寄宿制學校,假期學校等,逐步建立社會監管體制,打破城鄉體制,給予農民工及其子女切實的市民待遇,運用現有的教育資源,幫助農民工把子女帶到打工地學習和生活。開辟打工子女就學的 綠色通道 ,使其享受與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這是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之所在。
七要加大宣傳力度,相關部門充分發揮各級媒體的宣傳功能。進一步加大新聞宣傳力度,引起社會各界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注,引起社會的重視,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尋求解決的辦法和途徑,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的格局,讓外出打工的父母安心,讓在家的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八要逐步鎮、村兩級探索幫助關愛留守兒童教育的新的舉措。要及時做好留守兒童的登記普查工作,在鎮、村設立關愛農民工留守子女的辦事機構,不定期到留守家庭了解孩子們的生活、教育情況。把學校與村兩委工作聯系起來,建立一個長期有效的機制,定點幫扶,及時發現報告留守兒童們的情況與動向,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提供保證。
大學生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總結 篇14
根據我校留守兒童暑期活動中心實施方案安排切實了發揮學校、社會、團組織的實踐育人功能,改善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發展狀況,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廣大留守兒童創造一個陶冶情操的陽光驛站、發展個性的豐厚沃土、快樂成長的溫馨家園,F總結如下:
我校以幫助留守兒童心靈健康成長為宗旨,以動員組織社會力量關愛留守兒童身心全面發展為重點,以彌補留守兒童情感缺失、促進心理健康成長為內容,堅持“動真情、想實招、辦實事、求實效”原則,深入開展留守兒童心理健康關愛行動,為留守兒童健康、快樂、平等、和諧的成長創造良好環境和有利條件。取得了一定成績,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提高了留守兒童心理素質。開發留守兒童心理潛能、培養健康心理品質、預防心理疾病、促進人格健全發展。增強了留守兒童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自我意識等方面的心理適應、自我調節、適當求助、健康成長的能力,促進了留守兒童身心全面健康成長。
2、有效地推進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政策、環境、師資等相關方面形成長期運作、效果明顯、切實可行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關愛行動工作機制。
3、深入留守兒童之家建設,在進一步做好“留守兒童之家”建設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把學校的留守兒童之家初步建成了留守兒童幸福、溫暖的大家庭。
4、進一步加強和推進了團支部、教務處、少先隊組織在學校素質教育中的工作力度,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納入了學校教育教學體制,納入校本課程的開發。
5、通過對學校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探索,以點帶面,促進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形成一定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機制,現準備用一段時間,在全鎮范圍內、在全體學生中推廣心理健康教育。
大學生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總結 篇15
為認真做好我縣“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紫陽團縣委強化措施,深入基層學校大力宣傳“以人為本、以德育人、兒童優先”的教育理念,宣傳國家保護兒童權益法律法規知識和政策,讓每一名留守兒童能夠快樂健康成長。連日來,紫陽界嶺鎮中心學校少先隊按照團縣委要求,積極行動,深入開展了留守兒童關愛工作。
1、成立組織機構。成立了以校長任組長的留守兒童關愛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詳實具體且操作性強的“留守兒童”教育管護工作實施方案,落實管護責任,用制度作保障,把留守兒童教育管護工作落到實處。
2、摸清家庭狀況。組織全體教職工分組分片深入到留守兒童家庭,了解留守兒童家庭狀況,加強與監護人之間的溝通交流,定期向家長和監護人匯報孩子在校學習、生活情況。同時,還為孩子們開通了“親情電話”,設立了“視屏聊天室”,以周末、節假日以及生日等特殊時段為重點,免費為留守兒童安排“親情電話”和“視屏聊天”,讓孩子們經常性與家長進行情感交流,感受親情溫暖。
3、建立健全制度。由學校少先大隊部牽頭,實行了一線教師幫扶本班留守兒童制度,幫扶教師人手一冊《留守兒童包聯關愛幫扶教育記錄冊》,實行周檢查、月考核制度,通過結對關愛的形式,為留守兒童解決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存在的疑惑和困難,感受學校大家庭的溫暖。
4、開展豐富活動。學校少先隊先后開展了天天故事會、象棋、乒乓、羽毛球等文體活動,每天下午給留守兒童播放少兒節目、勵志電影、少兒歌曲,讓留守孩子在接受精神洗禮和文化教育的同時,更多的感受到來自老師、學校和社會的關心和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