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社會教學總結(通用5篇)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學總結 篇1
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一學期的教學工作順利結束了,在此對本學期的品社教學工作做一個總結。
一、主要工作
本期我擔任三級一班品社學科教學工作。三年級本學期使用的是新編教材。本冊教材與以前完全不一樣,全書以圖片為主導,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很多補充相關資料以充實孩子的求知需要。相對而言,本冊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實踐潛力的培養。同時,教材更接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教材注重綜合性的知識開發,生活化的圖片場景有利用于學生認識的構成。基于這一點,我在教學時,將結合學生生活實際來處理教材和根據地方特點來補充教材作為開發使用本教材的一種有效手段。
二、取得的成績
1、學生知道了祖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學生為社會主義祖國逐漸強大而自豪,熱愛祖國,立志建設祖國。
2、學生知道了一些小學生愛科學、學科學、創新發明、搞科技小制作的事例,并向他們學習,用心動腦動手,參加一些科技活動,并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3、學生透過學習知道了有毅力是意志堅強持久的表現,是學習進步,事業有成不可缺少的品質,每個人都在平時的學習和工作中自覺磨練和培養自我的毅力。
4、能夠正確對待成功,在取得成績或受到表揚時不驕傲,不斷進步。
5、樹立了對待失敗的正確態度,應對失敗,不灰心、不氣餒,積極進取,爭取最后勝利。
6、能分清是非界限,以良好的言行維護自我的名譽,學習了分清是非的方法,正確的事堅持做,明知不對的事情,再小也不做。
7、學生知道了心胸開闊,性格開朗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長,也是一個人修養的表現。
8、學生懂得了名勝古跡是中華民族文明的象征,人人都應愛護,見到同學損壞名勝古跡的現象都能自覺批評、勸阻。
三、存在的問題
1、有些學生理論與實踐結合不起來。說道理,同學都能了解,可是真正到生活中,甚至關系到自我的利益的時候,往往言行不一。
2、學生和教師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淡化,過于敷衍了事。
3、有些學生思想品德構成仍然是個難題。學生的影響來自于多方面,家庭、社會、學校。學校教育固然重要,其他方面不容忽視。有些家庭教育受家長思想品質、價值觀、世界觀的影響,往往與學校的教育背道而行,因此,學生的思想品德的構成仍然有必須的難度。
4、上課形式單調、說教意味濃厚,枯燥乏味,實際效果存在欠缺。
5、學生不能把學到的道理和實際行動有效的結合起來。這一點是做的最欠缺的一部分,需要結合實際進行教育,切實使學到的知識落實到行動上。作到理論聯系實際。
6、不能有效的運用多種教學手段。
7、沒有把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課上教育與課下教育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四、工作打算
1、加強自身的修養
教育學生,首先要身正為范。隨著時代的發展,世界觀和價值觀也、社會公德也在不斷變化。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更好的教育學生。
2、緊密結合班級管理和學生的實際,進一步加強養成教育,這是思想品德教學的關鍵所在。
3、作學生的良師益友
教師與其他的行業不一樣,我們教育的是一群有著獨立思想的活生生的人,因此,光說教是遠遠不夠的,更多的需要教師與學生心與心的溝通,情與情的交流。采用多渠道的溝通,勢在必行。
4、改變課堂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用心性和主動性,運用好電教手段,活躍課堂教學的氣氛,必要時使學生有效的接觸大自然,接觸生活,接觸社會,做到理論聯系實際。
5、作好與家長的溝通
家庭與學校聯合起來,構成強大的教育勢力,共同把學生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人。不斷了解學生在家中的表現,同時結合學校的活動如:家長會等有效的把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結合在一起。
6、注意學生的一言一行,及時糾正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出現。作到防患于未然。
7、加強備課的力度,上好每一節課。講求上課的形式,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能真正的上好每堂課,學到扎實的知識。
在教學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存在不足之處,如還有小部分學生的學習仍不夠自覺,缺乏探究精神和探究潛力等,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學中克服,使教育、教學質量更上一個新的臺階。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學總結 篇2
20xx年11月25日,全區所有任教《品德與社會》學科的教師相聚在于洪師校的二樓培訓教室。在那里,我們進行了一次對“三疑三探”教學模式的深入研討。
沙嶺小學的李學生老師是位很有經驗的教師,他任教品德學科已經十多年了。一位老教師能夠把新課改的理念運用的如此靈活得體、深入人心,確實讓人豁然開朗。多年的教學經驗形成了他獨具特色的教學風格,再與“三疑三探”教學模式對照,兩者有很大相似之處。李老師針對五年級品德與社會《南極洲》一課舉了例子。首先用復習導入的形式請同學們說說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當學生回答到南極洲時,問問同學們想知道什么,這是設疑自探的過程。通過閱讀教材,大部分同學得到了自己問題的答案,個別同學的問題沒有找到答案,拿出來進行解疑合探。在解疑合探過程中,有些問題如果需要進一步探討,可以進行質疑再探。這樣,“三疑三探”的過程就在課堂上進行的游刃有余、如魚得水了。
同樣,大興小學的劉宇生也是一位很有經驗的老師,他就五年級品德與社會《奇異而美麗的地球風光》一課說出了自己是如何運用“三疑三探”教學模式教學的。劉老師在上課伊始出示了一張凹凸不平的地圖,請同學們用手摸一摸。然后請同學們談感受,再讀課文,說說讀到了什么。在學生們一問一答閱讀收獲時,教師隨時補充。這樣,“三疑三探”的整個環節在課堂上融會貫通,學生也受益匪淺。于洪小學的張麗倩老師,針對四年級品德與社會《火災發生時》談了自己運用“三疑三探”教學模式的過程及體會。
最后,教研員分別對以上三位老師說課進行了點評,并談了自己對“三疑三探”教學模式在本學科準確運用的看法。學會利用教材,拓展教學;開發學生潛能,深化教學。這是我們教師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努力做到的。當然,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不是絕對的,我們應該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探索,積累更多的教學經驗,爭取形成適合本學科特有的教學模式。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學總結 篇3
過去的一學期是忙碌而充實的一學期,我有幸擔任三年級三班、三年級二班兩個班級的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因為是第一次教品德課,很多東西摸不準頭腦,找不到方法,而我自己卻也沒什么經驗,在這種情況下,我先從提高自身理論素養著手,認真研讀了品德新課程標準,并上網查找資料,了解新教師應如何上好品德課。現對一學期來的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
一、基本情況:
三年級學生大部分都比較勤學,上進心強,學習目的明確,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但仍有少數學生學習、紀律都較松散,學習能力較弱。
二、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1.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抓好學生思想教育,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針對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學初,積極做好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使其端正學習態度,樹立道德意識,提高認識能力。深入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細心發掘學生的閃光點,給予評價肯定,正確引導學生的行為,讓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2.抓好常規工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新教材理論知識,課堂上設計新穎、愉快的教學方法,增強趣味性,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中掌握知識、技能。發揮學生情感,激發學生求知欲望,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培養了學生樂學的興趣。平時我細心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好調查小結工作,針對不同性質的學生,根據其實際情況擬訂學習目標,以目標來激勵學生進步。
3.認真做好教學工作,注意做好課前準備,刻苦鉆研教材,認真學習大綱和教科書,準備好每節課必要的課件,做到先備課,后上課的習慣。堅持理論和實際結合進行教學,使學生容易汲取,從而使教學任務能夠按計劃完成。同時,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采用多種形式,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一學期下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強。
4.關注學生參與的能力。要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就要讓學生參與,讓學生在上課過程中把感受到的、觀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話歸納出來,然后在合作、協調、討論及在教師的引導下,作出正確的判斷。要真正讓學生參與學習的進程,教師在課前要做好課前準備,也要布置學生按每節課的要求,做好課前準備,然后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就能熱熱鬧鬧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
5.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在課堂教學中不難發現,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認為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關鍵是激發學生做一個積極勞動者,勤動手、動腦、動口。關注學生的參與過程。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所表現的質疑精神,從無疑到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要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帶著問題走出課堂,時常探究。要讓課堂教學中生成的問題推動課堂教學過程,讓學生參與過程成為主流。在學生參與過程中,教師要精心設置問題,合理安排,解疑、質疑。讓學生的參與及參與過程中的生存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6.教學中鉆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效的教學途徑。所任科目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績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
7.教學中幫助他們認識錯誤,認識錯誤造成的嚴重后果,從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時注重培養他們養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的道德行為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總之,通過一學年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三、主要成績:
1.培養學生從小愛學習的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課文教學內容和班的實際情況,教育學生向愛迪生學習。在學習上要多動腦,不懂就問,課后多看課外書,汲取營養,增長知識,還要認真完成作業。
2.培養學生愛國家和愛家鄉的情感。
在教學中讓學生了解家鄉,知道家鄉有美麗的風光和豐富的物產。引導學生保護家鄉的公共財物,做一個關心集體、愛護公物的好市民。還引導學生認識為國家、為人民作出了巨大貢獻的人,我們要熱愛和敬重他們。
3.培養學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謙讓的社會公德。
在教學中結合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認識哪些應該做,哪些不應該做,通過講故事,辨一辨,說一說的活動形式引導和教育學生,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做到有良好的社會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謙讓,見到別人有困難要樂于助人。
4.培養學生講道理,不任性,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的優良品質。
在教學中結合課文內容教育學生,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要養成良好習慣。遇事要講道理,不任性,還要懂得尊敬老人、愛護幼小。生活要節儉,不浪費,做一個講道理、懂禮貌、勤儉節約的好孩子。
5.通過學習,讓學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從而自覺遵守交通規則。
對學生加強交通安全教育非常重要,一方面加強學生自身安全意識;另一方面,從小培養學生遵守社會秩序,為以后做社會上的良好公民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學中把思品與社會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丑,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在課堂上,關注言行不良表現的學生,及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幫助他們認識錯誤,認識錯誤造成的嚴重后果,從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時注重培養他們養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的道德行為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總之,通過一學年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四、存在問題:
在教學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存在不足之處,如還有小部分學生的學習仍不夠自覺,缺乏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等,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學中克服,使教育、教學質量更上一個新的臺階。
五、改進措施:
1.要得多與學校優秀的老師學習;多聽多觀摩他們的課,多學習理論知識;爭取多外出學習。我想通過這四個方法來學習掌握,操練運用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應該會有不錯的結果。
2.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努力找到理論與實際的結合點,適時把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也就把知識轉化為生產,再簡單說,就是把理論知識轉化為為生產生活服務。一份耕耘,一份收獲,良好的成績將為我今后工作帶來更大的動力,不過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將一如既往地勤勉,務實地工作,我將本著“勤學、善思、實干”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
總結是為了汲取經驗,為成長進步積蓄力量。新的學年,我將再接再厲,爭取取得更大的進步。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學總結 篇4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一門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源于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于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而非虛假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知。教育根本的策略就是能為兒童提供一些真實的生活背景,讓他們到這些背景中去活動,去探究,去體驗,逐漸形成正確的道德認識和良好的行為模式,讓他們在“親近自然”、“融入社會”和“認識自我”的體驗中獲得道德的發展。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十分注重將思想品德課融入生活。
一、轉變教師角色。
在教學中,教師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兒童活動的指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轉變,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選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
二、將課程融入生活。
新的課程理念提倡師生互動,強調師生交往,重視學生的直接經驗對學習的影響,改變單純接受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品德與社會》課尤其如此,要讓學生動起來,在活動中去體驗、去發現、去探索,就必須改變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組織多種多樣的教學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結合實際培養兒童的品德和習慣,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引發兒童探索的欲望,讓他們能夠主動、活潑、生動的學習,身心健康的成長。
在教學中,注意把握兒童的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從兒童生活中敏感的捕捉有教育價值的課題,及時把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寓教育于活動中,開展兒童喜歡的活動,使他們在主動積極地參與過程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發展,價值判斷得到初步的培養。
充分挖掘和利用學校、家庭、社區的資源,重視利用兒童自身的興趣、經驗和活動中的發現、體驗作為活動資源,注意活動之間的連續性,課前,讓學生去觀察生活,親歷過程;課上,展示現象,體驗感悟;課后,融入生活,規范行為,使學生通過調查、討論、情景模擬、角色扮演、實踐活動等多彩的教學活動,去感悟、去體驗、去領會,深化道德認識,構建真正屬于兒童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形成內化的道德品質。
三、評價融入生活。
對學生的評價本著激勵每個兒童的發展的原則,重視兒童的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四個方面的個性化表現,重視兒童在學習過程中、在日常生活中的態度、情感、行為表現,建立成長記錄袋,收集兒童成長過程中的各種資料,匯集來自教師、同學、家庭等各方面的信息,融教師評價、家長評價、兒童自評、互評為一體,關注每個兒童在其原有的水平上的發展。
改變評價方式,當學生自主觀察、實驗或討論的時候,我積極地看、積極地聽,真實地感受學生的思想、作為,根據課堂的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創造良好的氛圍,采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熱情更加高漲;注意培養學生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學生遵守紀律,與他人友好相處,培養合作精神。
四、存在問題
《品德與社會》課程源于生活又體現于生活,它對學生的引導是通過學生的日常生活體現出來的。同時,本課程需要搜集與整理大量的資料,對于學生來說,僅靠自己與學校的學習是不夠的,需要家長的大力支持與配合。我們還需積極向家長宣傳《品德與社會》課程改革理念,宣傳《品德與社會》課的目的與要求,積極取得家長的理解與支持,在家庭中配合活動的需求,幫助學生查找和整理資料,幫助學生完成生活中的體驗。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學總結 篇5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愉快的一學期就這樣快樂的結束了!本學期我們通過組織一系列的社會教育教學活動,幼兒的社會意識進一步提高。現將本學期社會教育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九月份的時候開展了“教師節”主題活動,通過活動的開展,使幼兒感知老師的辛苦,通過節日的氣氛表達幼兒對教師的愛。十月份開展了“愛祖國,愛家鄉”主題活動,在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體驗感受家鄉的風土人情,初步感受家鄉的風采,通過慶國慶活動,增強幼兒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十一月份開展了主題活動“分享我快樂”活動,通過教學活動,引導幼兒學習和同伴分享食品、玩具、圖書以及快樂的事,幫助幼兒獲得初步的人際交往技能。十二月份開展了“迎新年”主題活動,引導幼兒進一步了解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感受節日活動的樂趣。
二、通過這學期的學習,幼兒基本上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各項活動,對幼兒園組織的各種活動都很感興趣,樂于與其他人交談,能與他人友好相處。在生活中和學習中能互相幫助,合作并和小伙伴一起分享玩具和食物。幼兒有了一定的規則意識,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學會了等待并輪流進行游戲。能遵守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社會行為規則,能努力的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自己穿衣服,自己扣扣子。幼兒都知道了自己在長大,大部分幼兒都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三、我們在指導孩子時,會依據孩子的經驗和能力與幼兒共同制定生活與活動規則,幫助孩子養成遵守規則的意識與能力。還注意培養機會和條件,并幫助幼兒提高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如:在“教師節”、“感恩節”時,教師與幼兒一起做禮物送給老師、媽媽、送給幼兒園的小朋友。在活動中,幼兒學會了與人交往,同伴之間要互相幫助、合作和分享,要有同情心,培養了幼兒熱愛父母、愛長輩、愛老師、愛同伴,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愛生活的社會情感。對于小班的幼兒,我們平時會多組織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讓幼兒體驗與老師、同伴等共同生活的樂趣,幫助幼兒發展與人親近、合作的態度,學習初步的人際交往,懂得尊重他人,對人有禮貌、誠實、守信。
四、孩子天生就有自己的個性,我們既要面向全體,更要注重個別幼兒工作。并且,對學習能力動作較慢的孩子,給予一定的幫助,決不當眾教訓或指責,讓他感到老師是喜歡他的,他是有進步的。
教育是終身的,我們的任務還很艱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繼續學習先進的教育思想,不斷充實和提高自己,使自己盡快的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