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培計劃幼兒園研修總結(通用5篇)
國培計劃幼兒園研修總結 篇1
時間總是在匆匆忙忙中不經意的溜走,回顧這段時間以來的國培,在專家們的講解中,我接受了許多新的教育教學理念,而更重要的是使我開闊了眼界,對師德的定位有了新的理解,對團隊精神有了新概念,對職業倦怠、心理健康有了新的認識。我在接受先進教育理念的同時,從各位專家、教授們的身上也學到了更多“為人、為師”的道理,體會到從事教育工作的熱情和光榮,并且也感受到了專家、教授們知識的淵博與人格的魅力。
在返崗實踐的這一個多月來,我在實踐之余也不斷地反思,總結,對我們從事的幼兒教育工作有了更新的認識:
首先,教育需要凈心,需要我們腳踏實地的去珍惜職業、去踐行師德。教師一直是人們心目中神圣而崇高的職業,被人們喻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育是一方凈土,需要我們有著“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無私。我們做為教育人要潔身自好,以崇高的師德去捍衛我們應有的尊嚴。
其次,教育需要靜心,需要我們以優雅的姿態去重復每一個繁瑣的細節。“教育是一個緩慢而優雅的過程。”緩慢時因為孩子的發展規律決定教育過程必須是循序漸進的、不允許任何急功近利和揠苗助長;優雅則是教師主觀的態度,說明教師的.人格魅力對教育對象潛移默化的影響力。當我們與專家面對面,感受他們優雅的教學藝術時,我就在反思:為什么我們總是動不動就歇斯底里,甚至河東獅吼的現象也常有發生?靜下心來仔細思量,原因也許不單單是因為孩子調皮吧!家庭的、人際的、工作的種種不睦因素也許正被我們帶入了課堂,我們在傷害孩子的同時也傷害了自己。幼兒園工作的性質我們在座的每一位都有深刻的體會,就讓我們一起去享受緩慢和優雅的過程體驗吧。
再次,教育需要精心,需要有從細節處著手、放眼未來的縝密和大氣。專家曾問道:“幼兒教師的專業能力是什么?”許多老師第一思維都回答:吹拉彈唱跳畫。這只是其中的一點,是組織幼兒一日活動能力的輔助手段。我們的專業能力主要是指一日活動的組織能力、觀察孩子的能力、解讀孩子行為的能力、評價反思溝通等方面的能力。當我們吹拉彈唱跳畫等能力不合格時,我們可以用現代化的媒體手段來替代,但我們的觀察、解讀、評價、反思等能力確實不無可替代的。而這些能力只要我們精心去做,一樣可以做得很好。我們要用心去分析孩子的行為,有時需要引導、有時需要包容,要有“魚就是魚”的客觀公正和豁達無欺。
最后,教育需要競心,需要我們要樹起成為骨干、成為專家的信心和渴望。我正在一個優秀的團隊里,我們有著一致的奮斗目標,我們能夠團結協作、奮勇向前,因為我們這個團隊讓我們驕傲,所以大家累并快樂著。所以專家強調,個體在團隊中,既要善于合作、又要善于競爭,這才是讓團隊發展壯大、走向卓越的。
言而總之,讓我們一起來共勉:“秉承師德、珍惜職業、遠離倦怠、智慧發展、精于此道、享受人生。”
國培計劃幼兒園研修總結 篇2
今天的學習任務相對比較寬松——開展小組“工作坊”集體備課。我們組的任務是實用類教學,確定的課題是《別了,大不列顛尼亞》。由于我們組的老師大都是江蘇、浙江、廣東的老師,所以,由誰主講大家都表現出“謙讓”的風格,最后我提議,還是由年齡最小的老師來上課——我們組的組長高冰峰老師。評課專家就由我這個全組最老的老師和毛劍飛老師充當——去評論別的組的課。
整整一天,我們都在爭議,首先是對文本的解讀,爭了一個上午,有人認為新聞的特點不能不講,因為這是人教版第一冊的教學內容,和初中要有一個銜接,我覺得倒未必要認真講,帶過即可,結果后來大家確定為通過文本的解讀“溫習”新聞,這個方式我認為是妥當的。
其次爭的是要教給學生什么。大家雖然知道從解讀文本的角度看,就是抓住文本、解讀文本,但具體是什么,卻爭議了很久,組長請我談談看法,我就提議,重點是不是放在對“最別致”展開探究,引導學生發現文本中“最別致”的地方。大家覺得這是可行的,既符合新聞的特點,也符合新課程的要求。接下來就是探討怎么組織、開展教學活動的問題了。有人認為,可以先讓學生概括新聞事件,也可以列表概括,再讓學生根據新聞的一般結構寫一則新聞,組長還說,他也將根據本文動筆寫一篇新聞(目的是用這篇文章和原文作對比),隨后再進入到探究“最別致”這一環節——對此我也提出我的擔憂,要在一節課里做到讀寫結合,恐怕會既花時間,又無法展開充分探究活動。
探究“最別致”這一環節又引發發家的討論,有人認為讓學生提出問題在展開討論為好,有人認為最好還是教師先確定一個討論的范圍,比如標題、選材、表現手法、語言四個方面,以免學生走著。我認為,不確定探究范圍,這是教師的最高教學境界,因為它的不確定性因素很多,需要教師做各方面的預測和準備,并具備應對學生各種提問,我舉了一個例子,比如,要是我是學生,我就會提這樣一些問題:英國人為什么要選擇乘船離開而不是更快捷的飛機?為什么要選擇使用《日落余音》這首曲子作降旗音樂?如果規定探究范圍,那么教師就不會顯得很辛苦,只要在規定的四個方面準備充分即可應對學生的問題,但這樣勢必限制學生的個性思考——這也是我們大多數教師采用的教學模式。爭議到最后,也沒有一個統一的結果,只好留給組長去思考了,但是,臨散會之前,我和其他兩位老師還是提醒組長,在探究環節,最好還是不要使用原材料來做比較,因為這樣做的后果是:可能會花時過多,關鍵是將無法做比較——至少在選材方面無法比較。
一天下來,我覺得收獲挺大,因為這種備課方式很值得推廣,我覺得可以叫做“探課”,就是探究面對文本時每個人在“教什么”“怎么教”上的不同觀點,通過思考、討論、形成適合自己、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設計,這樣做是很能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的。想想我校的老師,往往也是這樣做的——只是做得還不夠到位和徹底,我想可以推進這項工作,比如做不到每一篇文章都這樣,至少可以考慮每個月就一篇文章開展這樣的活動,以推動青年教師專業發展得更快一些、更成熟一些。
國培計劃幼兒園研修總結 篇3
參加這次國培計劃幼兒園英語骨干教師培訓班學習應該是我參加過的所有學習、培訓活動安排日程最滿,單天學習時間最長的一次了,讓我真正體驗到了什么叫做“白加黑,五加二”。因為考慮到大家的安全起見(聽說之前的某學科國培計劃培訓班在某大學出了嚴重的事故,因此,教育部對后來的培訓活動要求非常嚴格),要求我們業余時間不準外出,平日學習期間不準請假,沒有雙休日,沒有活動日,所有的晚上7:00-9:00要參加學習、交流、研討活動,每天完成兩份聽課問卷,晚上再完成一份調查問卷,然后還要在遠程研修平臺上發帖評論、提交作業,因此,幾乎天天晚上要等到11:00以后才能睡覺。
為了防止我們私自外出,本次大會的組織者還特意把我們安排在離北京外國語大學幾十公里之外的一個偏僻荒涼,交通極為不發達的大興區(不知道是否真的如此,反正我們學員都是這樣猜測的)。許多學員都戲稱這是一次真正的“魔鬼訓練”。
我也有同感,但我又不得不承認,這次的收獲是巨大的,從某種層面上來說,可能就是一次洗腦的過程。這次給我們上課的都是在某領域內的全國頂尖級的教授,雖然他們給我們講授的在實際教學中并不能適用或者暫時實行不了,但是那畢竟是代表了一種理念,一種趨勢;學員又是來自全國各地的頂尖級的骨干,雖然都是南腔北調的,但是不影響我們交流。課前飯后,我們彼此坦誠相對,互相溝通,既談經驗與收獲,也談困難與煩惱;每天晚上的交流與研討,讓我們在激烈的爭論中互通有無,思維碰撞;晚上的網上研修,讓我們能夠靜下心來好好思考這一天的學習所獲所思。
雖說很忙活很累,但是我覺得又和平日的工作有所不同。平日忙里忙外,除了抓管理,還要教好學;除了忙校內的工作,還要不斷的迎接著上級的各項檢查,因此,很忙,也很累,尤其是心總不能靜下來去好好的思考某些問題。難得有這樣的一次機會,我也就給自己定下了一個目標:除了完成規定的培訓學習任務外,每天至少寫一篇研修日志,一方面算是對這次學習活動的總結,另一方面也能為今后的一些工作提供一些借鑒吧。
由于水平有限,再加上時間很緊,所寫稿件匆匆而就,來不及精打細敲,因此語言不一定優美,用詞不一定恰當,個別語句可能也不一定通順,還請閱者能夠多多包涵并多提寶貴意見
國培計劃幼兒園研修總結 篇4
經過這些天的培訓,我收獲了很多,感悟也很深。我深深感覺到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方法還需要進一步改進,不能停留在原有水平上紋絲不動。在培訓中,能夠得以聆聽眾多專家、乃至國內外的著名專家教授的講座,傾聽他們對幼兒園思想品德教學的理解,能夠觀摩一線教師的課堂教學,學習他們的教學技能,對我來說是一次思想上的洗禮,心靈的震撼和理念的革新。
我深深地感到自己教學的膚淺,知識的匱乏,學識的淺薄,能力的欠缺。專家們精辟的論述,獨道的見解,新穎的教法,人格的魅力,淵博和知識無不影響著我,感染著我。 使我明白我要轉變思想,提高能力。轉變教學思想,由重知識傳授變為能力培養:我們不應該僅僅教給學生知識,還應該教給他們學習的能力,既“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教學中,課堂上學生是主體,因此,我們要盡量不要面面俱到的去講解,要學會放手,讓他們有充分的時間、空間自己去學、去探索,讓它具有開放性。這樣的課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探索能力。 這次培訓主要是對新教材的教學思路、教學方法、教學特點、技巧等逐一進行了解,通過講座、研討等這樣的形式,我學的、聽得都非常認真,而且感悟頗深,不僅提高了我的理論水平,而且也開拓了課堂教學的新思路。
主要收獲:我參加工作十多年來,主要時間是改作業,與學生交流,上課還是上課,說實在的教研對于當時的我來說,不懂,也認為沒有必要。然而,我心里特別清醒,我的課存在很大的隱患,隨意性太強,現在有效有益的授課過程在新課程中的表現我并不知曉,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從他們身上學到了課堂教學和課下指導的最有效的方法。這也增強我繼續把課講好的信心。所以這次培訓對于我來說,是一場及時雨,一次再教育,一次生動的手把手的教練。教學工作是辛苦的,但是我們做工作要始終保持一顆火熱的心,不能忽視師生溝通,生生溝通,我們要走進學生之中,做他們的良師益友,親其師方能信其道,與學生心心相通才能讓我們的感受到教學相長,收獲到學生的成長,進步以及教學帶給我們的快樂。
這次培訓既充實了生活,又能在短時間內迅速提升課堂教學能力,還能在班級論壇里和同仁們自由無限制地交流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困惑和難題。在這些真誠交流中,我發現自己的教學功底還很差,以后會通過擴大閱讀量,不斷豐富提升語言素養,決不能再裹足不前。再者,課堂教學方面,對課堂教學的把握,整體教學手段技巧方法的運用,欠缺很多,所以要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學會學習、學會借鑒、學會轉化,以待新的進期步!
國培計劃幼兒園研修總結 篇5
今天的學習任務相對比較寬松——開展小組“工作坊”集體備課。我們組的任務是實用類教學,確定的課題是《別了,大不列顛尼亞》。由于我們組的老師大都是江蘇、浙江、廣東的老師,所以,由誰主講大家都表現出“謙讓”的風格,最后我提議,還是由年齡最小的老師來上課——我們組的組長高冰峰老師。評課專家就由我這個全組最老的老師和毛劍飛老師充當——去評論別的組的課。
整整一天,我們都在爭議,首先是對文本的解讀,爭了一個上午,有人認為新聞的特點不能不講,因為這是人教版第一冊的教學內容,和初中要有一個銜接,我覺得倒未必要認真講,帶過即可,結果后來大家確定為通過文本的解讀“溫習”新聞,這個方式我認為是妥當的。
其次爭的是要教給學生什么。大家雖然知道從解讀文本的角度看,就是抓住文本、解讀文本,但具體是什么,卻爭議了很久,組長請我談談看法,我就提議,重點是不是放在對“最別致”展開探究,引導學生發現文本中“最別致”的地方。大家覺得這是可行的,既符合新聞的特點,也符合新課程的要求。接下來就是探討怎么組織、開展教學活動的問題了。有人認為,可以先讓學生概括新聞事件,也可以列表概括,再讓學生根據新聞的一般結構寫一則新聞,組長還說,他也將根據本文動筆寫一篇新聞(目的是用這篇文章和原文作對比),隨后再進入到探究“最別致”這一環節——對此我也提出我的擔憂,要在一節課里做到讀寫結合,恐怕會既花時間,又無法展開充分探究活動。
探究“最別致”這一環節又引發發家的討論,有人認為讓學生提出問題在展開討論為好,有人認為最好還是教師先確定一個討論的范圍,比如標題、選材、表現手法、語言四個方面,以免學生走著。我認為,不確定探究范圍,這是教師的最高教學境界,因為它的不確定性因素很多,需要教師做各方面的預測和準備,并具備應對學生各種提問,我舉了一個例子,比如,要是我是學生,我就會提這樣一些問題:英國人為什么要選擇乘船離開而不是更快捷的飛機?為什么要選擇使用《日落余音》這首曲子作降旗音樂?如果規定探究范圍,那么教師就不會顯得很辛苦,只要在規定的四個方面準備充分即可應對學生的問題,但這樣勢必限制學生的個性思考——這也是我們大多數教師采用的教學模式。爭議到最后,也沒有一個統一的結果,只好留給組長去思考了,但是,臨散會之前,我和其他兩位老師還是提醒組長,在探究環節,最好還是不要使用原材料來做比較,因為這樣做的后果是:可能會花時過多,關鍵是將無法做比較——至少在選材方面無法比較。
一天下來,我覺得收獲挺大,因為這種備課方式很值得推廣,我覺得可以叫做“探課”,就是探究面對文本時每個人在“教什么”“怎么教”上的不同觀點,通過思考、討論、形成適合自己、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設計,這樣做是很能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的。想想我校的老師,往往也是這樣做的——只是做得還不夠到位和徹底,我想可以推進這項工作,比如做不到每一篇文章都這樣,至少可以考慮每個月就一篇文章開展這樣的活動,以推動青年教師專業發展得更快一些、更成熟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