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的認識的教案優質(通用7篇)
1-5的認識的教案優質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性目標:認識鐘表的時針和分針,學會看整時,學會兩種表示時間的方法。
2.能力目標:通過觀察、討論、比較等活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探究合作的學習意識。
3.情感目標: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結合日常生活作息時間,培養珍惜時間的態度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正確讀寫鐘表上的整時。
教學難點
正確迅速說出或撥出鐘面上的時間。
教具準備
課件、教具鐘面。
學具準備
每生準備一個學具鐘。
教學手段
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交流討論
學情分析
認識鐘表》是一年上冊第八單元的內容。本節課要求學生認識整時,是學生建立時間概念的初次嘗試,也為以后“時、分”的教學奠定基礎。而且大部分學生在學前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多多少少都接受過一些關于時間的知識。一般來說,一名6歲的兒童每天起床、吃飯、上課、下課都要按照一定的時間來進行,這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盡早讓學生了解有關時間的知識,能夠方便學生的生活。而且幾乎每個家庭都有掛鐘或手表,鐘面、表面對于學生來說并不陌生。
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的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游戲激趣和創設情境的教學方法,設計了色彩鮮艷的課件,讓學生在課件所創設的情境中學習。同時我還讓孩子們通過合作交流發現鐘面的結構,這樣既活躍了學生的思想,激發了認知興趣,而且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學過程
一、游戲激趣,引入課題。(老狼老狼幾點鐘的游戲)
同學們,你們玩過老狼老狼幾點鐘的游戲嗎?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玩玩吧!(游戲開始)
這個游戲就是與時間有關的游戲,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時間,認識鐘表吧!(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且根據一年級的學生好奇、好玩、好動的天性,他們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為了能更好的讓他們盡快投入到課堂中來,所以我在引入課題的時候,通過游戲活動,一下子抓住他們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能在學中玩,在玩中學,讓他們能更快的溶入到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
二、認識鐘面的各部分名稱。
師:同學們,你在哪里見過鐘?誰來說說鐘面上都有什么呢?
師:老師這里有一個鐘面,誰能告訴老師鐘面上缺少什么?(引出12個數字、分針、時針、還有12個大格)
師:時針和分針又怎么區分呢?時鐘有什么作用?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等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地認識鐘面的外部結構,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認識整時,引出結論。
(一)(鬧鐘響)師:早上,圓圓的鬧鐘響了,你知道鬧鐘顯示的是幾時嗎?為什么?
(二)(出示3個鐘面)
師:你能告訴我這三個鐘分別是幾時嗎?(指名說)
師:現在請大家認真觀察一下這三個鐘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引出結論: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學生齊讀。
[設計意圖:認讀鐘面上所表示的時刻是本節課的重點,學生在生活中雖然能認識整時,但概念模糊。讓學生在操作中感知,在觀察中比較,在交流中驗證,從而尋找規律,突破重點。]
四、寫整時。
師:同學們都已經會說、會讀時間了,那你會寫嗎?誰能教老師寫出8時?有幾種寫法啊?(并說明寫整時要注意什么)
五、鞏固練習。
(一)寫整時。
師:現在請同學們在練習紙上寫出另外兩個鐘的時間,指名板演,老師評講。
師:像8時、3時、6時、7時這些時間都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什么啊?(整時)那除了這些,你還能說出哪些整時呢?
[設計意圖:通過對8時的兩種書寫形式的教學,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了整時的兩種寫法,再通過練習,使學生學以致用,促使知識內化。]
(二)老師撥時間,學生說時間。
師:我們班的小朋友這么棒,吳老師也想考考大家,我來撥時間,你們來說時間好嗎?(練習:10時、4時、12時)
[設計意圖:通過讓老師來撥時間,學生說時間,既鞏固了整時的知識,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樂樂的一天時間安排。
師:同學們,時間跟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樂樂小朋友把自己一天的時間安排得很合理,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出示樂樂的一天6幅圖)
(同桌討論——指名回答——歸納小結)
[設計意圖:這樣的設計將數學課堂教學變為學生認識生活,認識數學的活動課,體現“數學源于生活,賦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四)老師出時間,學生撥時間。
師: 同學們真了不起,現在老師想再考考大家,我來說時間,你們來撥鐘好嗎?(分別出示9時、4時)(請學生上來展示,并說明理由)
(五)修理鐘表。
師:同學們,老師遇到了一點困難,這里有兩個鐘表壞了,你們能幫我修理好嗎?(學生在練習紙上完成,再匯報)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幫助老師修理鐘表,不但可以進一步鞏固鐘面的知識,還可以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讓學生感受幫助別人的快樂,體驗那種成就感,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學習的興趣,把課堂的氣氛推向了一個高潮。]
六、配樂鐘表圖片欣賞
師:同學們表現這么好,老師給大家帶來了許多漂亮的`鐘表的圖片,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進行鐘表圖片的欣賞,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使學生的審美教育又提高到一定的層次。]
七、拓展練習。
(1)沒有數字的鐘學生認時間。(出示鐘表)
師:剛才同學們看到的鐘表圖片漂亮嗎?像這樣的鐘你會看它的時間嗎?(學生發表見解)
(2)有4個數字的鐘表。(3、6、9、12)(出示3鐘表)
師:像這樣的鐘你有見過嗎?誰來說說它們是幾時?
[設計意圖:這樣的設計主要是要求學生在心里想鐘面各數字的位置,并認讀整時,既能鞏固知識,又能體現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學以致用,融會貫通,同時也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讓每個學生都有一塊屬于自己思維拓展的空間。]
(3)說自己喜歡的整時,為什么喜歡,這個整時你再干什么?
師: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整時對嗎?現在請你撥出一個你自己喜歡的整時,并說說你的理由,告訴大家這個時候你在干什么?(自己撥整時,同桌互說,再指名回答)
[設計意圖:這樣的設計既聯系了學生生活實際,又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并且充分利用了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
(4)古代的人沒有鐘表怎么看時間。
師:同學們,我們現在因為有了鐘表就能馬上知道準確時間,那你知道古代的人沒有鐘表的時候他們是怎樣看時間的嗎?(出示太陽升在不同的位置,讓學生說出這個是幾時)
師:看來鐘表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方便,它可以幫我們合理的,科學的安排好時間,讓我們的生活過得更美好。
[設計意圖:這樣的設計充滿濃濃的生活氣息,通過古代的人和我們現在的生活作對比,既能讓學生感受我們現在生活的美好,也能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同時也極其自然地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
八、全課總結。
師:同學們,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你學得開心嗎?請你把今天學到的知識回家告訴你的爸爸媽媽好嗎?
[設計意圖:這樣的總結不僅總結了所學的知識,同時還讓學生在交流中獲取了對數學的感受,體驗到了創造的快樂,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九、板書設計。
認識鐘表
(整時)
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1-5的認識的教案優質 篇2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38、39頁、做一做及練習八第1~3題。
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認識這一教學內容,是學生在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由于學生在學習角的有關知識前,通過對許多物體的感知,已經積累了有關角的感性經驗,所以教材從引導學生觀察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所學幾何圖形,再通過學生實際操作活動,如折一折、摸一摸、做活動角等加深對角的認識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
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義,只要求學生認識角的形狀,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能辨認角,會畫角就可以了。這部分內容,教材在編排上還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強調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如主題圖 “美麗的校園”和例1的內容都是學生熟悉的;二是強調在實際活動中掌握知識,如安排了“做角”“畫角”等若干活動,都是想讓學生在親自的動手操作中完成學習任務。
學生熟練掌握這部分內容就為以后進一步學習三角形、長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平行四邊形的角等幾何圖形奠定了基礎,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設計理念:
1、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在生動、豐富的背景中學習數學,感受數學與現實聯系,體會學數學的實用性,學有用的數學。
2、引導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 (從)感知→(經)表象→(到)概念這一認知規律,采取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等教學手段,讓他們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形成角的'概念。
3、發揮現代教學多媒體的優勢,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靜態的課本材料變成動態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動手中思維、在觀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見和內在不可見的角印在大腦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初步比較角的大小;能辨認角和初步用尺子畫角。
2、能力目標:通過讓學生觀察、操作分析、比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發展學生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意識,并培養學生初步學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3、情感目標;結合生活情景認識角,使學生感受角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在探索角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
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能用尺子畫角。
教學難點:
讓學生通過直觀感知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三角板,剪刀,活動角,不規則紙,繩子。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師出示小黑板(分別是圓、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每一個圖形都被遮住了一部分)
讓學生猜一猜。
師:我們來玩一個猜圖形的游戲,猜一猜是什么圖形?(先猜圓形)
追問:“你們為什么不猜成是圓形?你是根據什么來猜測的?”
師: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圖形朋友——角(板書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二、自主探究,動手實踐。
1、聯系實際找角(課件出示主題圖)
(1)、學校就是我們的大家庭,我們都要愛這個大家。瞧,在這個美麗的畫面中,人們在干什么?哪兒有角?(生仔細觀察匯報)
生1:老師拿的三角板上有角。
生2:鐘表的時針和分針組成了一個角。
生3:老爺爺手里拿的剪刀上有角。
……
(2)、再仔細觀察我們周圍,你發現哪兒有角?把你的發現小組里說說。學生交流,師巡視。
(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實際出發,聯系實際尋找生活中的角,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
師:“角”有時很淘氣,藏在物體中,找一找這些物體的身體中哪里藏有角?
(課件出示:“剪刀”、“插有吸管的飲料筒”、“水龍頭”)
學生討論后,電腦閃爍各角,從實物中抽象出角。
師告訴學生:像這樣的圖形就是角。
師:觀察這些角,它們有哪些相同點?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
這些角有什么地方不同?
小組討論并派代表匯報結果。讓學生知道角有各種不同的形狀和大小。
這些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學生匯報后,教師講解角各部分的名稱:頂點、邊、邊。
仔細觀察這些角,你知道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嗎?
(借助于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通過課件演示形象直觀的把角從物體中抽去出來,客觀地比較出角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降低了教學難度,有利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3、動手操作折出角
師:同學們認識了角,想不想做一個角?(想)
(1)、師:請同學們拿出圓形紙片,這張紙上有角嗎?你知道怎樣才能折出角呢?試一試,玩一玩。教師巡視。(紙對折,再對折,折出一個角。折得角有大小)
(2)、把你折好的角指給同桌看。
(3)、摸角
學生摸一摸自己折的角,發現什么?有什么感受?并把自己的感受說給小組同學聽。
小組匯報:(有一個尖尖的地方是頂點,和兩條直直的線叫邊。)
(在動手折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動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參與、合作交流能力。)
4、動手做活動角
師:同學們真聰明,不僅能折出大小不同的角,還能正確摸出有角的物體。那你們能不能用桌面上的2根硬紙條和1個圖釘,做出一個角來呢?(生做,師巡視,隨機指導)
師:玩玩你做的角,你能讓它變大變小嗎?你能用一句話來告訴大家怎樣讓角變大,怎樣讓角變小嗎?(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
師:如果老師把角的邊剪短,角的大小變了嗎?再剪短,變了嗎?把你手里的活動角的兩邊減去一些,角的大小有變化嗎?
想想剛剛的活動,你認為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與兩條邊張開大小有關)
(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這本是很枯燥難講的知識,教學中通過對活動角的操作,使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很容易的就理解了它們之間的關系,達到了設計的目的。)
5、角的畫法:
師:同學們可真厲害,折出了角,也做出了角,想不想畫角呢?(想)
(1)、(課件演示)師再示范,請同學們仔細看,先畫什么,再畫什么?
(2)、生先說畫法,再動手在紙上畫。
(3)、展示學生作品。(選有代表性的貼在黑板上)
(在動手操作中,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也學的高興,學的開心。)
三、目標訓練,拓展提高。
1、做一做。(看誰的眼力好)練習八第1題(課件出示)
下面的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數一數,下面圖形分別有幾個角。練習八第2題(課件演示)
3、下面的兩個角,哪個角大?哪個角小?練習八第3題(課件演示)
(以闖關的形式進行練習, 更能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和積極主動性,使學生始終處于樂學、愛學的心理狀態。)
四、歸納總結,共同點評。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角,知道了角各部分的名稱,還會找角、折角、做角、畫角。同學們學的很認真。說一說你有什么收獲嗎?(學生自由發言)
(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邏輯思維能力,使學過的知識形成系統性。)
五、課下作業,拓展延伸。
一張長方形的紙,剪去一個角,再數一數有幾個角。
(培養思維和動手操作能力。)
1-5的認識的教案優質 篇3
一年級數學《認識人民幣》優秀教案設計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
p46-p48例1、例2。
?設計理念 :
新課標明確地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基于學生的現實經驗的開放的、創新的、多樣化的教學,倡導有效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我把《認識人民幣》這節課的設計基調定在游戲中交流,在活動中經歷知識的生成,以識別過程為載體,培養學生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學目標 :
*知識目標:
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掌握1元=10角,懂得兌換人民幣。
*能力目標:
經歷使用人民幣的實際過程,發展、提高觀察能力、小組合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模擬購物等活動,使學生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2.教育學生熱愛祖國,從小懂得愛護人民幣,知道節約地合理地用錢。
3.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積極探索的情感。
?教學重點 :
使學生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教學難點 :
初步學會用人民幣買賣東西,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教具準備 :
多媒體課件;目前正在流通的人民幣若干套;玩具熊等,筆、橡皮、尺、練習本等文具若干。
?教學設計 :
一、情景激趣,導入新知。
電腦出示主題圖:用錢購物的場景。
師:同學們,你們買過東西嗎?買東西要用什么付款呢?
師:世界各國的錢有不同的名字,小精靈明明要帶我們去看一看,大家說好不好?如:美國的錢叫美元,(展示美元圖);日本的錢叫日元,(展示日元圖);你還知道哪些國家的錢呢?
生:澳大利亞的錢叫澳元;香港的錢叫港元;......中國的錢叫人民幣。
師:誰來說說我們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人民幣?(買玩具、買車票......)
歸納引入:人民幣與我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人民幣的知識――認識人民幣,板書課題。請打開書本p46-47。
(設計意圖:課的開頭用電腦演示太空拍攝的世界地圖,讓學生知道世界上不同國家的錢有不同的名字,使學生從世界錢幣的角度認識了人民幣。這樣的情境既有趣又不失知識性,迅速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精神高度集中。)
二、快樂學習,認識新知。
(一)認識1元、5角、2分
1、自主認識小面額人民幣
(1)請看p47,出示整套人民幣。瞧,我們國家的人民幣的面額有這么多種呢!有些是紙做的,叫紙幣,有的是金屬做的叫硬幣。這些人民幣你們都認識嗎?
(2)小組合作
師:請四人小組長把信封里的人民幣倒出來,(內含1角、2角、5角、1元、2分、1分、5分若干),每位同學從中選出你認識的人民幣跟同伴說說面值是多少。說完了放回信封里,比一比哪個組的動作最快。
(設計意圖:新課標提倡合作學習,就是為了能讓學生人人參與,把學生從旁觀者轉變為學習的主人。為此我在這里課中設置了小組合作交流,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進行探究活動,既鼓勵學生獨立嘗試,又重視學生間的合作互助,給學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機會,提高了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觀察、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2、認識面值1元的人民幣
(1)你們這么快就認出這么多不同面值的人民幣,真棒,能告訴老師你們是用什么巧辦法來判斷的?(圖案、字樣、顏色、數字、大小)
(2)電腦演示1元的正面和和反面,請小組長從信封里拿出兩張1元,仔細觀察它的正面和和反面,互相討論,1元有什么特點?
(3)匯報:四人小組到電腦前指著屏幕說(主要是漢字表示的面值,顏色、數字、兩個少數民族女同胞頭像,國徽)
(4)師:國徽是我們國家的標志,我們愛護人民幣,就表示我們熱愛偉大的祖國,請同學們想想:我們在生活中該怎樣愛護人民幣呢?(不亂涂亂畫亂折)
(5)咱們人民幣上還有許許多多的圖案,每一種圖案都有著特別的意義,下課后,同學們再仔細觀察,把你的發現告訴你的小伙伴或老師,好不好?
(設計意圖:仍然是以小組合作方式學習,學生普遍地動腦、動手,廣泛交流。學生在活動中互相啟發,加深對問題的理解,獲取數學知識,發展數學能力,并習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4、電腦上演示5角和2分
(1)你們認識這兩張人民幣嗎?你是怎樣認出來的?(根據數字、單位、顏色等)
(2)通過看數字和單位,同學們很快認出了這兩張人民幣,就是說看人民幣最主要看的是什么?(板書:最主要看數字和單位)
(3)人民幣的單位就是:元、角、分。
(4)人民幣上主要的數字有下面這些:這個“壹”字,你們見過嗎?這個是咱們漢字“一”的大寫,它也表示數量“1”。
(5)在人民幣上,咱們還能看到下面這些漢字:貳、伍、拾、佰。認識的同學請大聲讀出來。(邊讀邊板寫黑板上)在人民幣上,這些漢字在人民幣的哪個位置呢?(演示:貳圓、伍圓、拾圓、和壹佰圓的人民幣)引導學生觀察。
(二)認識全套人民幣
師:不同的數字配上不同的單位就組成了各種人民幣了的面值了。請大家來看看老師手中的人民幣面值是多少?知道的同學站起來回答。(出示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50元、100元不同版本)
師及時表揚:你們知道這么多真了不起。
(設計意圖:以1元、5角、2分為例,抽象出人民幣的主要數字和單位,強調認知方法:不同的數字配上不同的單位就組成各種人民幣,讓學生提高分析能力并輕松認識了整套人民幣)
(三)質疑
同學們請看書p48,你還有什么疑問嗎?如:
a、為什么有斜線?
b、為什么人民幣的顏色不同?
c、為什么有的有國徽有的沒有?
d、為什么有的有毛主席像有的沒有?(新版和舊版)
e、為什么沒有60元、70元?
(四)、游戲
同學們表現的真棒,下面我們來玩一個猜人民幣的游戲,屏幕上的人民幣只看到一角,你能猜出它的面值是多少嗎?
課件演示,學生搶答。
(設計意圖:學生上課已有15-20分鐘,該讓學生輕松輕松,故我選擇讓學生猜人民幣,既聯系到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及時復習鞏固,又可以活躍身心。)
三、闖關練習,滲透新知。
第一關
教學1元=10角
(1)今天小朋友們表現的真棒,老師聽說動物園來了一只大獅子,我們一起去參觀好不好?(好)現在出發,嗚......動物園到了。
演示:動物園門口,門票每人1元。
(2)你能從信封中拿出1元來嗎?請小組長把信封里的錢倒出來,看那個小組的拿法最多,最與眾不同!
(3)小組展示:為什么這樣拿?還有不同拿法嗎?
小結:大家開動腦筋,想出了這么多不同拿法,但老師看到有一點是相同的,湊夠10角,就是1元。電腦演示:
(4)老師板書:1元10角,請同學們把這條式子補充完整,齊讀。
(5)電腦演示過關圖,開門進入動物園。
(設計意圖: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是新課標的一個重要思想之一,今天,我們倡導“用教材”,而不只是“教教材”。而在這一環節中,我把例題和練習題大膽整合,既把同一層次的幾道練習同時解決,又突出1元=10角,并為后面的購物游戲贏得了時間。而且把例題2以游戲的形式出現,以買門票為目標驅動,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第二關
(1)師:進入動物園咯,前面就是猴子的家了!猴子想要考考我們呢,你會換嗎?
(2)請同學們根據要求互換手中的人民幣,注意不能換多了,也不能換少了。
(3)個別匯報
(4)這道題就是p48的例2和“做一做”,請同學們把答案填在書上。
(5)師小結:不管是紙幣還是硬幣,面值相等就可以互換。
(6)電腦演示游戲過關,以及猴子歡呼圖。
第三關
(1)現在我們來到地球上最高動物的門口了,大家知道是什么動物嗎?(長頸鹿)它說它這么高,肯定要給我們出一到高難度的題目,你們有信心嗎?
(2)你能想出幾種換法?請你在信封中取出相應的人民幣并選一種填在書本p48“做一做”上。
(3)電腦演示過關圖,以及長頸鹿歡迎圖。
第四關
(1)師:來到獅子家門口了,萬獸之王又會給我們出什么難題呢?出現第四關題:
(2)依次出示問題1:我有1元錢,1元錢能買什么?
2:我想買一本練習本,可找回多少錢?
3:買一個1元2角的冰其淋,還差多少?
4:買3支鉛筆和1個本子,1元錢夠嗎?
(3)順利過關,看到獅子王。
獅子說:恭喜你們連闖四關,你們真是愛動腦筋的好孩子,我誠意邀請你到獅子城商店,大家盡情購物吧!
(設計意圖:愛玩游戲是孩子們的天性,以闖關形式整合例題,使學生情緒高漲,思維特別活躍連闖四關,解答了不同難度的題目,輕松愉快地達到了課堂預設的教學目標。而我有意把課本中的練習挖深挖透,與實踐活動課《小小商店》的內容整合起來問了三種問題,讓學生對人民幣有更深層次的認識。)
四、購物捐款,應用新知。
1、開心購物
①獅子城商店一下子來了這么多的客人,商店里都忙不過來了,想請6個小售貨員,誰愿意當?請每一小組選出一個人來當售貨員,組長給他帶上工作卡。
②要求:當售貨員要注意顧客付的錢夠不夠,要不要找零錢;當顧客的喜歡買什么都可以,不過要排隊一個一個地去買;希望大家都能做到安靜有序,文明有禮。買完的同學回到座位上小聲交流,現在組長打開信封,給每個顧客發一些錢,活動開始。
③匯報:誰來告訴大家,你用了多少錢買了什么?
④思想教育:這么少的錢就可以買這么多東西,我們真不能小看這一元錢,那我們平時應該怎么做呢?(顯示存錢圖)
⑤小結:因為積少可以成多,所以大家要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喲。
(設計意圖:現代教育理論主張,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也就是在教學中要結合實際給學生創設實踐的機會。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模擬購物活動,使學生體會做數學的樂趣,提高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可以因勢利導地引導學生要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2、愛心捐款
①獅子王:今天我的商店生意這么好,賺了不少的錢了,我把它全部捐給希望工程,為貧困山區的小朋友重返校園出一分力。
②師:同學們,你們看獅子大王多有愛心呀,我們也行動起來,把剛買的新文具獻出來,捐給貧困地區的小朋友,好嗎?(播放背景音樂《愛的奉獻》)
六、全課總結,拓展新知。
①今天,你有什么收獲?你覺得自己的表現如何?老師表現如何?你的伙伴呢?
②課余有時間讓爸爸媽媽帶你到商場,親身體驗購物活動,或上網查查資料認識其它幣種。
附:
板書設計:
認識人民幣
數字:壹、貳、伍、拾、佰
單位:元、角、分
1元=10角
?設計反思 :
一、本教學設計體現了以下幾點特色:
1、課前分析學生的知識水平,度身訂制切實的教學目標。
2、大膽整合教材,使之為我所用。
3、努力開發各種活動資源,設計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相信能激起學生的情緒,活躍學生的思維。
4、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主要形式進行探究活動,提高了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5、轉變師生角色,學生主動參與,提供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二、要注意克服如下問題:
1、因為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所以要密切注意學生的反應,抓緊課堂生成資源,靈活突破教學難點。
2、小組交流過程要給予適當的指導和充分時間,要讓交流落到實
1-5的認識的教案優質 篇4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2頁,圓的認識及圓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提示:
本節課要求學生進一步認識圓、了解圓的特征、掌握用圓規畫圓。滲透了曲線圖形和直線圖形的關系。通過對圓的認識,不僅能加深對周圍事物的了解,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為今后學習圓的周長、面積、圓柱、圓錐等知識打好基礎。
單元主題圖呈現的學生所熟悉的校園及周邊環境的情景圖,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環境中感受到圓、圓的周長、圓的面積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一方面要激發學生學習圓的有關知識的欲望,另一方面要讓學生體會到本單元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例1呈現有圓的物體,根據它們的共同特征抽象出圓的平面圖形。通過圓規的自我介紹,讓學生掌握畫圓的方法,并歸納出“圓是由曲線圍成的一種平面圖形”。
例2通過操作活動讓學生認識圓各部分的名稱和特征。
發現圓的直徑和半徑都有無數條,在同一圓里,所有的半徑和直徑的長度都相等,直徑的長度是半徑的2倍,圓是軸對稱圖形等特征。
在低年級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對圓有了初步的認識。可以在眾多所畫圖形中較為準確地辨認出圓。有一定的研究圖形特點的方法積累(如: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研究)。這些方法可以為課堂中學生研究圓的特點有一定啟發。同時,學生能夠體會到圓廣泛的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之中,并能舉出生活中圓的例子。但不能很準確地對于生活中圓的例子進行準確性描述。舉例說出生活中見到過的圓,學生回答:筆筒、膠條……不能正確認識到這個物體上的某個面是圓形的。但對于讓學生做到真正深入認識圓是由之上的若干個點連接而成,以及在學生頭腦中充分體會到圓的各點分布均勻性和廣泛的對稱性還是比較困難的。
同時,六年級的學生對圓規都有一定的了解(平時買作圖工具時都是成套的,包含圓規),一般都有畫圓的經驗。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畫圖等活動中感受并發現圓的有關特征,知道什么是圓的圓心、半徑和直徑,能借助物品或圓規畫圓,會應用圓的知識解釋一些日常生活現象。
2.過程能力與方法:使學生經歷從猜想到驗證的過程,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合作意識,培養學生觀察、動手操作、抽象概括、與他人合作交流等各方面的能力,進一步發展數學思考。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圖形與生活的聯系,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感知并了解圓的基本特征,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
理解直徑與半徑的關系,熟練掌握畫圓的方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準備兩張白紙、一個圓片。
學具準備:
圓規、圓形物體、直尺。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欣賞單元主題圖,激趣引入。)
1.觀察主題圖。
提問:同學們,在我們美麗的學校內有一個水池,你們觀察過嗎?池內的魚兒美麗,水面平靜。請同學們想象一下:如果我們在平靜的水面上投進一塊石子后,水面蕩開的波紋,應該是一個近似的什么形狀?請用動作說明。
圓在生活中太常見了!許多物體表面的形狀與圓有關。根據你們的經驗,能舉個例子嗎?
2.揭題:看來同學們對圓已經有了一些認識,今天這節課就學習“圓”。
3.在以前的學習中,已經認識了哪些平面圖形?其實圓也和學過的這些圖形一樣也是一個平面圖形,但是和這些圖形又有不同之處,你發現了嗎?(圓是由曲線圍成的一種平面圖形) (注意:①學生自帶的圓形物體可以讓學生用手指一指;②在指物體時,要明確指的是哪一個面;③不能把球誤認為圓。)
?設計意圖:一方面讓學生感知圓來源于生活,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連,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另一方面通過觀察、比較,讓學生感受圓和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的不同。
二、探究新知
1.圓規畫圓。
(投影展示例1圖中圓形物品)
教師:同學們觀察圖中的物品,它們是什么形狀?
預設:(生:圓形。)
教師: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數學家畢達哥拉斯認為“一切平面圖形中最完美的是圓!”。你能用手中的工具畫一個標準的圓嗎?(指向明確用工具畫圓,并請學生嘗試畫圓)
學生獨立用畫圓,教師巡視指導。
投影展示學生畫的圓。(由于是第一次畫圓,學生畫的可能不規范)
教師可以提問,請你介紹一下你用的是什么工具,是怎么畫圓的?
學生回答用圓規畫圓。
此時教師可演示怎樣使用圓規正確的畫圓。(強調不能用手握住圓規的兩腳來畫圓)
然后跟著要求同學們用圓規再畫一個標準的圓。
學生獨立畫完之后,投影展示學生畫的圓,指明學生說畫法。
預設:我用圓規畫圓,我把圓規的一個腳固定在一個點上,另一個腳繞這個點旋轉1圈,就畫出了一個圓。
?設計意圖:讓學生嘗試用圓規畫圓,體會用圓規畫圓的步驟,明白到圓的大小與圓規兩腳間的距離有關,用圓規畫圓很方便。
2.認識圓。
(1)提問:觀察對比上面所畫的兩個圓,是不是一樣的?(預設:不一樣)
哪些地方不一樣?(預設:大小、位置)
請同學們思考為什么不一樣呢?
圓的位置不一樣,是因為固定點的位置不同,其實,我們把在圓中心的這一固定點叫做圓心。畫圓時,固定的點叫做圓心,圓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圓心到圓上任一點的線段是半徑,一般用字母r表示。
通過圓心并且兩端都在與圓上的線段是直徑,一般用字母d表示。
如下圖
?設計意圖:結合學生圓規畫圓的體會,介紹圓心、半徑,明確畫圓時圓規兩腳間的距離就是圓的半徑。這樣學生初步感知圓心、半徑和直徑的含義。
(2)強化認識半徑。
教師:剛才同學們畫的圓都比較好,我們還認識了半徑?那現在大家就在你剛才畫的圓中畫出這個圓的半徑來,畫得越多越好。
教師可以提問:想一想,圓有多少條半徑? 能畫完嗎?
預設:在圓內有無數條半徑,畫不完。
提問:你是怎樣觀察得出在一個圓內有無數條半徑的?
預設:因為半徑是連接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這樣的線段有無數條。
教師:那么半徑是一條怎樣的線段呀?是連接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展示動畫從圓心到圓上的一條線段,齊讀) 由于圓周上有無數個點,所以半徑就有無數條。
教師:現在就請同學們畫出這無數條半徑的代表,你認為畫幾條合適。(預設:1條,因為所有半徑都相等。)
質疑,請學生說理由:直尺量;或用圓紙對折。
說明半徑的特征并板書:在同一圓內,半徑有無數條,并且長度都相等。
?設計意圖:讓學生掌握通過動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畫一畫,及在小組里相互交流、討論,獲得圓的特征之一。不僅使學生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而且使學生學到了解決數學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
(3)強化認識圓的直徑。
①除了半徑以外,在圓中還有沒有像這樣比較特殊的線段能決定圓的大小。(預設:直徑)
教師:指明學生到黑板上畫出來,并提問畫時要注意什么?(預設:過圓心,兩端在圓上)其實直徑就是通過圓心并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
②請學生在自己畫的圓內畫出直徑的代表。畫得越多越好。
③揭示直徑的特征:在同一圓內,直徑有無數條,并且長度都相等。
④引出半徑和直徑的關系,或動手驗證;直尺量;或用圓紙對折。
通過對折等活動,得出:圓是軸對稱圖形,每條直徑所在的直線都是圓的對稱軸。
?設計意圖:讓學生掌握通過動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畫一畫,及在小組里相互交流、討論,獲得圓的特征之一。不僅使學生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而且使學生學到了解決數學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
(4)揭示半徑和直徑的關系。
d=2r, r=1/2d。這個關系的前提是什么?(預設:同一圓內)
為什么要加這個前提,不要行嗎?
學生討論后匯報。
師生共同小結:在同圓或等圓里,所有的半徑都相等,所有的直徑也都相等;直徑等于半徑的2倍。
三、鞏固新知
1.練習三第1題:用彩色筆標出下面各圓的半徑和直徑,并量出長度。
2.完成第13頁課堂活動第1題。
第1題(1):畫幾個圓心在同一點而半徑不相等的圓;畫幾個圓心不在同一點而半徑相等的圓。
畫完第一問之后,教師可提問:圓心在同一點上,為什么有的圓大,有的圓小?
(預設:因為半徑不一樣,半徑越大,圓就越大)由此得出:圓的大小是由半徑決定的。
第2問畫完后,教師可以提問:這幾個圓的大小是一樣的,為什么有的圓在這里,有的圓在那里呢?(預設:因為圓心的位置不一樣)由此得出:圓的位置是由圓心決定的。
第1題(2):學生獨立畫半徑為2.5厘米的圓,用字母標出圓心、半徑和直徑,小組內交流。
3.獨立完成教材13頁課堂活動第2題,小組內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本環節,讓學生對圓的特征進一步理解,對于圓的特征更加熟悉,對所學知識掌握地更加牢固。
四、達標反饋
1.說一說圓中什么樣的線段是半徑、什么樣的線段是直徑?
2.判斷題。
(1)所有的半徑都相等,所有的直徑也都相等。 ( )
(2)從圓心到圓上的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 ( )
(3)畫一個直徑為4厘米的圓,圓規兩腳間的距離應是4厘米。 ( )
(4)直徑是3厘米的圓比半徑是2厘米的圓大。 ( )
3.填一填。
(1)一個邊長8厘米的正方形里,畫一個最大的圓,這個圓的直徑是( )厘米,半徑是( )厘米。
(2)在一個長6分米、寬4分米的長方形里,畫一個最大的圓,這個圓的半徑是( )分米。
4.盒子里剛好放下三個罐頭,每個罐頭的半徑為3厘米,盒子的長和寬各是多少?
五、課堂小結
教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對圓有哪些認識?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談自己的收獲,暢所欲言。
教師:想一想生活中的一些物品為什么要設計成圓形?車輪為什么要設計成圓形?下節課我們一起來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總結,對知識進行梳理,有助于學生逐步形成數學學習方法和經驗;同時把“圓”再次回歸生活,將數學與生活緊密結合,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的價值,深化學生對圓的特征的認識,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強調數學與生活有密不可分的聯系。更是把學生的數學思維引向生活。
教學反思:
圓是一種生活中最常見的平面圖形,也是最簡單的曲線圖形 。在教學中充分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圓形的物體,并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使學生認識圓的形狀,掌握圓的畫法及圓各部分的名稱,特征。學生獲取知識興趣濃厚,積極主動。
1、從生活實際引入,并在進行新知的探究活動中密切聯系生產、生活實際。
課的開始,通過屏幕顯示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圓,如鐘面、車輪、圓形桌面等,接著又讓學生舉例說出生活中圓形的物體。課的結尾讓學生討論車輪為什么要制成圓的,并出示小猴坐車的幾個形象動畫,使學生具體的感知數學應用的廣泛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了學習目的教育。
2、思維往往是從動手開始的,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用多種感官參與到知識的生成過程中。
要解決數學知識抽象性與學生思維形象性之間的矛盾,關鍵是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本節課在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圓的特征,教學圓的畫法時,安排了讓學生折一折、化一化、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動手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參與討論,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3、重視激發學生求知欲。
教學圓的認識時,注重給學生創設思維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積極體驗,自己產生問題意識,自己去探究、嘗試,總結,從而主動獲取知識。
1-5的認識的教案優質 篇5
教學內容:
六年級數學上冊《認識圓》第一小節。
教學目標:
使學生初步認識圓,探究圓的性質,感受圓的魅力,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教學難點:
探究圓的性質。
教具準備:
圓規、直尺。
學具準備:
圓規、直尺、圓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出圓:
師:同學們,八天長假剛過,假期之中我們度過了溫馨的中秋佳節。提到中秋老師腦海中就浮現出這樣的畫面:中秋之夜一家人圍坐在庭院中圓圓的石桌旁,欣賞著圓圓的明月,品嘗著圓圓的月餅,一家人盡情享受著團圓的喜慶,那種感覺真是愜意至極。你們這個年齡這種感覺還不會太深,有的同學可能那個時候光顧吃了,所以開學后我見有的同學的臉有圓了一圈。細心的同學出來了我這番話中最多提到的一個字是什么?(學生齊聲回答:圓)對,這就是我們今天的課題(板書:認識圓)
二、親近圓,感受圓,初步探究圓。
1、視覺感受圓的美。
(1)學會例舉生活中的圓。
師:提到圓,相信大家并不陌生,生活中你們在什么地方見到過圓?
學生舉例。
(2)課件展示自然界中的圓,使學生初步感受圓的美,激發探究欲望。
師:圓不僅在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自然界中也隨處可見圓的影子,請看大屏幕。
課件展示。(配樂、解說)
解說詞:遙遠的天際懸掛的那輪圓月總會給人無限的溫馨與愜意、太陽光折射形成的光環給人無限的遐想、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遙遠的天體—————月球表面的山脈也是圓形的,人們稱他為環形山、太陽系各大行星的運行軌跡也是一個個近似的圓形、在看我們周圍的世界—————太陽光下肆意綻放的向日葵,競相開放的五顏六色的花朵,靜臥在水面上翠綠的、渾圓的荷葉都盡情體現著生命的活力,向世人展現著圓形的魅力。
師:同學們自然界中的這些圓給你怎樣的感受?
學生回答。
師:是啊,因為有了圓我們的世界才變得如此的美妙而神奇,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圓的世界,去探究圓的奧秘。(出示課件)
2、比較中感受圓。
師:圓,在數學中屬于一種平面圖形,古希臘有位數學家在對大量的平面圖形做了深入細致的研究之后發出了這樣的感慨:平面圖形中,圓最美。(出示課件)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有哪些?(學生回答后出示課件)
師:比較一下這些圖形與圓有什么不同?
學生自由發言。
引出圓屬于曲線圖形。
3、畫圓中初步認識圓。
師:這么美的圓,同學們想不想自己試著畫一畫?要想畫一個標準的圓要用到什么工具?(圓規)
(1)簡單介紹圓規:
教師手拿圓規問:畫圓時手捏住的地方叫什么?(柄)下面這兩個叫什么?(腳)
師:下面就用你手中的圓規試著畫出一個圓。
(2)學生畫圓,教師巡視,挑選不規則圓,前面展示。
師:同樣是使用圓規畫圓,為什么這些同學竟創造出這樣的圓呢?看來畫圓也需要一定的技巧,誰來說一說怎樣才能畫出一個標準的圓?
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按照學生的做法演示畫圓。要求學生再次畫圓。
(3)認識圓心、半徑、直徑。
a、認識圓心:
師:(隨手拿起一同學的本子)同一把圓規畫出的圓,為什么一在左一個在右呢?
學生自由發言,引出圓心并指出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師:畫圓時,圓規針尖所在的點就是圓心,用字母0表示(教師板書:圓心0)請同學們在你畫出的圓中標出圓心0。圓心的位置發生變化圓的位置也會發生變化,由此可見,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b、認識半徑:
師:通過剛才的觀察我還發現有的同學畫出的圓大,有的同學畫出的圓小,在畫圓過程中什么又決定著圓的大小呢?
學生回答。兩腳間叉開的距離決定著圓的大小。
師:對。(教師演示)我們把圓規兩腳間叉開的這段距離就叫圓的半徑。(教師板書)誰能劃出一條半徑?
指名板演,其他同學在本上畫。
師:觀察畫出的半徑,其實它是一條線段,我們看這條線段的兩個端點分別是誰?(圓心與圓上的一點)
教師板書。
師:半徑用字母r表示學生在圓內標出半徑。
c、認識直徑:
師:圓的大小還可用直徑描述,(教師畫出一條直徑)觀察直徑它通過了哪?兩端又在哪?(給直徑下一個定義,教師板書)直徑用字母d來表示。
要求學生再圓內畫出直徑并用字母表示出來。
d、隨機練習:
師:請同學們畫一個半徑是2厘米的圓。那么圓規兩腳尖叉開的距離應該是多少?(學生回答后操作)
師:再請同學們畫一個直徑是6厘米的圓,那圓規兩腳尖叉開的距離又應該是多少呢?
總結:由此可見半徑或直徑都決定著圓的大小。
4、探究圓,走進圓。
(1)小組合作探究:
師:同學們,要想真正的走進圓挖掘圓美的內涵,我們就要對圓進行深入的研究。下面同學們就以小組為單位,利用你手中的圓片、圓規、直尺等這些研究工具,動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畫一畫,相信大家一定有新的發現。
(2)匯報探究結果,全班達成共識。
(3)提出質疑,加深認識,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師: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古代就有了關于圓的精確記載。墨子在他的著作中曾這樣描述:圓,一中同長也。(出示課件)
師:一中指什么?同長呢?這一發現與剛才大家的發現怎么樣?(一樣)但是,老師卻對這一發現提出了置疑。請看大屏幕。
課件出示,教師問:難道只有圓一中同長嗎?
學生解釋中加深認識,理解同圓內所有半徑都相等是圓的重要重要特征。
師:看來我們這一發現是非常精準的。而且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我國古代的這一發現整整比西方國家早了一千多年。聽到這大家是什么感覺?(充滿智慧的中國人)
三、解釋圓、運用圓:
1、巧思妙想:
師:古人不僅研究圓,而且還巧妙的應用了圓。(出示課件)例如:陰陽太極圖的設計就應用到了圓形。知道這幅圖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嗎?看一下分解圖。(出示課件)它是由一個大圓和兩個相等的小圓組合而成的。已知小圓半徑是2分米,通過這個條件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學生自由回答。
2、生活中解釋圓:
(1)解釋車輪為什么是圓形的。
師:前人固然偉大,但后人也相
當了不起,在前人諸多發現的基礎之上,后人不斷地發明創造,推動社會不斷進步。比如:今天我們使用的各種交通工具,從他們身上是不是也能找到圓的影子?(車輪是圓形的)你能不能解釋一下為什么所有交通工具的'輪子都是圓形的呢?
學生回答。
師:車軸應該安裝在什么位置呢?為什么?
師:假如把車輪換成其他形狀行不行?
(2)解釋雨滴落入水面上為什么是圓形的。
師:不光是我們人對圓格外的喜歡,就連大自然對圓也情有獨鐘(出示課件)調皮的小雨滴像一個個小傘兵爭著搶著落入湖水,打破了湖面原本的平靜,湖面上泛起一圈圈漣漪,真是美極了。
你能用我們今天探究的知識解釋一下這種現象嗎?
3、出謀劃策:(出示課件)
某小區要建一個半徑為2米的圓形花壇,在建花壇之前首先要在地面上畫一個半徑為2米的圓,然后沿這條曲線打地基、砌磚。那半徑為2米的圓還能用圓規來畫嗎?那應該怎么辦呢?(學生討論后回答)花壇建成后,要在花壇內部安裝一個旋轉式噴水裝置,你認為這一裝置安裝在哪比較合適?噴水的舉例設為多少合適?
四、融入圓、再次感受圓,激發學生真正走進圓:
師:同學們想的辦法真好,相信花壇建成后,小區的環境會變得更加的優美。同學們,其實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圓都在演繹著重要的角色,成為了美的使者和化身。正因為有了圓,我們的生活才變得如此的美妙而神奇。下面就讓我們再次走進圓的世界,感受圓的魅力所在吧。
課件出示(配樂解說)
解說:
(1)s生活中的圓:中國人喜歡用圓來裝點自己的生活。如:圓形的鐘表、圓形的鏡子、圓形的燈飾、圓形的會議桌、圓形的床(學生自己去認),圓將我們的生活裝點的格外溫馨與愜意。
(2)商標設計中的圓:好多商家也鐘愛于圓,用圓來設計產品商標。認識這些商標嗎?(學生認)
(3)工藝品中的圓:古樸、典雅的圓形工藝散發著濃濃的民族氣息。
(4)建筑中的圓:世界各大知名建筑中也巧妙的應用了圓。它們的規模、它們獨特的建筑形體充分體現出圓形的魅力,體現出人類非凡的創造力。
師:同學們,看到這感覺怎樣?
學生自由回答。(引導說出圓無處不在,生活中離不開圓。使學生感受研究圓的必要性)
1-5的認識的教案優質 篇6
一、教學內容及教材分析
1、內容
?圓的認識》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第十一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內容。
2、教材分析
圓是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領域里最后教學的一個平面圖形,也是教學的惟一一個曲線圖形。學生對平面上常見的直線圖形的認識經驗將有助于學生對曲線圖形的認識,這也是學生對平面圖形認知結構的一次重要拓展。通過“圓”的教學,本單元在教學圓的基礎知識的同時,還通過化曲為直、等積變形這些方法與手段,進一步發展轉化的策略和推理能力。全單元的教學內容分成四部分編排,本節課教學第56--57頁圓的形狀特點以及圓心、半徑和直徑的認識。教學中采用由表及里、逐步深入,來體驗圓的特征。教學重點是用生活中典型現象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探索、驗證圓的特征。難點是圓的概念,歸納圓的特征。
二、學情分析
1、學生已有知識基
在低年級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對圓有了初步的認識。可以在眾多所畫圖形中較為準確地辨認出圓。有一定的研究圖形特點的方法積累(如: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研究)。用測量或對折的方法來驗證出長、正方形邊和角的特點的。這些方法對課堂中學生研究圓的特點有一定啟發。
2、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和學習該內容的經驗
學生能夠體會到圓廣泛的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之中,并能舉出生活中圓的例子。但不能很準確地對于生活中圓的例子進行準確性描述。舉例說出生活中見到過的圓,學生回答:筆筒、膠條不能正確認識到這個物體上的某個面是圓形的。也有的同學將各類球體列入到所謂“圓”的行列之中,看來學生對于“圓”與“球”的概念不清,需在教學環節中加以正確引導。對于列舉圓在生活中的應用,只能想到車輪被做成圓形的是使得其行走起來更平穩,但不能作出充分的理由解釋。
3、學生學習該內容可能的困難
盡管學生在低年級的學習中已經初步認識過圓,而且我想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也可以使學生學到圓方面的很多相關知識。但對于讓學生做到真正深入認識圓是由之上的若干個點連接而成,以及在學生頭腦中充分體會到圓的各點分布均勻性和廣泛的對稱性還是比較困難的。
三、學習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通過觀察、從生活中找圓、借助實物畫一畫、折一折等活動來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并能用字母表示出圓的各部分名稱。能正確指出同一個圓中圓的圓心、半徑和直徑。
(2)通過畫一畫、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動探索圓的半徑和直徑的各有無數條,找出直徑與半徑的關系,并能用語言準確的描述在同一個圓中直徑是半徑的2倍,并能用字母表示這一關系。
(3)通過教師口述、示范畫圓的方法,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的方法。
(4)結合具體的情境,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并能用圓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簡單現象。
四、教學重點:
用生活中典型現象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探索、驗證圓的特征。
五、教學難點:
圓的概念,歸納圓的'特征
六、評價設計:
1、通過問題1以學生是否能從生活實物中找出圓,并通過問題2、問題3畫一畫、折一折正確指說圓各部分名稱(論述式評價),能否正確完成p42第1、2題以及課堂練習來完成對目標1的評價。(紙筆式評價)
2、通過問題4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等活動參與的情況(表現性評價),以及學生能否說出圓的直徑和半徑的條數及它們的關系來評價目標2并且鞏固對圓的認識.(論述式評價)
3、通過教師口述畫圓的方法,讓學生動手操作畫圓,標出各部分名稱來完成對目標3以及目標1中“知道圓的各部分的名稱,能正確指出指定圓的圓心、半徑和直徑”的評價。(紙筆式評價)
4、通過觀察實物從中抽象出圓、找生活中的圓等活動。完成目標4.(表現性評價)
七、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情境導入
問題1: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見過圓?
(出示圓形紙片)這是什么圖形?想必對于圓同學們一定都不會感到陌生吧?想想看,生活中你們都在哪見到過圓形?(學生舉例過程中,對于描述不準確、概念有誤的及時引導和糾正。如:“膠條是圓的” 應描述為“膠條輪廓的形狀是圓形的”)
今天老師也給同學們帶來了一些,想共同來欣賞一下嗎?
(圖片:一些古代、現代的圖標、交通標志、實物,自然現象)
師配合解說:走進圓的世界,我們看到了古代的
師:在這些圖片中,你們都找到圓了嗎?看了這些圖片給你們什么感受?
師:有人說,因為有了圓,我們的世界才變得如此美妙而神奇。這么簡單的圖形為什么受到人們的如此鐘愛呢?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圓的世界,去探尋其中的奧秘,好嗎?
(板書:“圓的認識”)
設計意圖:從學生平常見過的圓的直觀形象的回顧入手,喚起學生生活中的一些圓的經驗和知識,為學生進一步學習院的知識奠定基礎,并讓學生感受圓的神奇魅力,有學習圓的興趣,激發學生探究圓的知識的興趣。
(二)、學習新知
問題2:你能想辦法在紙上畫一個圓嗎?
以小組為單位,利用手中學具看看在規定時間內哪組想到的畫圓方法最多。 (設計意圖:讓學生實際操作用自己的方法畫圓,在合作、交流中對圓形成初步的表象。)
問題3:你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嗎?
教師提出問題和要求,學生操作。
(設計意圖:通過折一折、畫一畫、剪一剪、量一量,認識圓心、半徑、直徑等各部分名稱。)
問題4:在同一個圓內,有多少條半徑,多少條直徑?直徑和半徑的長度是什么關系?
(1)動手畫一畫、折一折直徑和半徑,看分別有多少條。
(2)動手量出直徑、半徑的長度、找出直徑和半徑的關系
(3)直接動手對折、再對折找出關系
(設計意圖:讓學生知道在同一個圓內,半徑和直徑有無數條,直徑是半徑的2倍。)
問題5:怎樣才能既準確又方便地畫出一個圓呢?
(1)認識圓規,師介紹圓規的用途。
(2)大家試著用圓規來畫一畫圓?
(3)為什么同樣用圓規來畫圓,有人畫得那么快?有人卻畫得很慢?有人畫得很圓滑,有人卻畫得不很漂亮?猜猜他們可能在哪出了問題?
(4)師演示用圓規畫圓的方法:要想準確的畫出應該在哪畫呢?(圓心確定了圓的位置)畫多大呢?(半徑確定圓的大小)
(5)掌握了正確的畫圓方法讓我們再來一起畫一畫。
指名上臺來演示,其余學生在本上畫,并標出各部分的名稱。
(設計意圖:使學生能夠準確的畫圓。)
(三)練習
(1)用彩色筆標出圓的圓心、半徑和直徑。(課本練習十四第1題)
(2)對答游戲(每兩個學生一個組):一個學生說直徑長度,一個學生答半徑長度,一個學生說半徑長度,一個學生答直徑長度,
(3)在圓中所有的線段中( )最長。
(4)按要求畫圓,并觀察發現了什么?
a、半徑2厘米
b、半徑2.5厘米
c、直徑4厘米
設計意圖:讓學生理解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半徑決定圓的大小。
(5)體育老師在操場上怎樣畫圓?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討論,自主發現規律,內化新知,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應用圓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小結
(1)談古論今,感受圓文化。
(2)結語:從古至今,正因為有了圓而使生活變得格外多姿多彩。
(五)作業
一、基礎題(a組題)
1、填空。
(1) 在同一個圓里,直徑是半徑的( )。
(2) 把一個圓規的兩腳張開4厘米,畫一個圓,它的直徑是( )。
2、判斷。
(1) 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 )
(2) 所有的半徑都相等,所有的直徑都相等。( )
(3) 半徑決定著圓的大小,圓心決定著圓的位置。( )
(4) 直徑6厘米的圓比半徑4厘米的圓大。
3、綜合練習。
(1) 畫直徑和半徑。
(2) 學會量沒有圓心的圓的直徑。(課本練習十四第3題)
(3) 畫圓。(課本練習十四第2題)
(設計意圖:根據本節課學習目標,設計與圓的半徑、直徑、圓心知識有關的不同題型的題目,使學生牢固掌握圓的特征。)
二、提高題(b組題)。
1、設計廣場花壇的噴水裝置時,如果你是設計人員,噴頭放在那里?噴水距離應該滿足什么條件?為什么?
2、車輪為什么要設計成圓的?車軸為什么要裝在圓心?
設計意圖:聯系實際生活中圓的應用,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圓,開展數學思考,發展空間觀念。初步學會應用圓解決和理解生活中的圓。估計完成時間10分鐘。
3、在一張長方形紙片中畫一個最大的圓。(想一想:如何找出圓心,確定半徑?) (設計意圖:本題是一道開放性的練習,比如尋找圓心,有多種不同的方法。通過練習,既培養了學生思考問題的全面性,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而且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提高。)
(六)板書
1、直徑 有無數條在同一個圓中
2、半徑 有無數條
3、直徑的長度是半徑的2倍
1-5的認識的教案優質 篇7
目標:
1、認識時鐘,知道它的用途。
2、了解鐘面數字的排列順序,知道時針、分針以及它們的運轉關系,能辨認整點、半點。
準備:
1、時鐘一只;
2、大小數卡(1——12)、時針、分針兩套;時鐘制作材料13份;
過程:
1、認識鐘面,知道時鐘的用途
問:這是什么?鐘面上有兩根重要的指針,它們叫什么?
你在哪里見過時鐘?時鐘有什么用?
2、認識整點、半點,了解時針、分針的'運轉關系
問:看時針、分針是怎么走的?現在是幾點種?你怎么看出來的?
3、游戲——時鐘按要求表示鐘點、表示出鐘點請小朋友猜
4、制作時鐘
延伸:
1、向同伴介紹時鐘以及整點、半點的辨認方法
2、介紹多種鐘、表,激起幼兒對計時工具的興趣
3、在日常生活和游戲活動中,教師和家長有意識地引導幼兒運用表達時間的詞匯。
4、教室里設置時鐘,家園配合提醒幼兒按作息時間活動,幫助幼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