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分數的意義五年級下教案(通用2篇)
人教版分數的意義五年級下教案 篇1
教學內容: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第45-46頁內容。
設計理念:
分數的概念是一個原發性概念,學生頭腦中沒有與之對應的上位或下位的概念,因此在教學時遵循數學概念的形成規律,按照實例觀察——分析共性——抽象屬性——歸納概念的流程有針對性的建構問題串。讓學生通過大量的操作實踐、交流碰撞、比較歸納活動,在學生頭腦中建立起比較豐富的表象,在此基礎上抽象概括出分數的概念。
教材分析:
課程標準把“認識分數”知識體系融進兩個學段進行:第一次在三年級上冊,學生學習把一個物體、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用幾分之一、幾分之幾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也初步感受了把若干個相同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用幾分之一或幾分之幾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本節課的學習是把“由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抽象成單位“1”的'概念,從而概括分數的意義,認識分數單位。本節知識為接下來學習分數的四則運算、運用分數的知識解決問題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1. 理解分數的意義,認識分數單位。能用分數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2. 在認識分數意義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單位“1”的含義。
教學難點:分數意義的建構。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助學單。
教學過程:
一、習舊引新,啟迪探索。
1.播放視頻“分蛋糕”。
2.提問:你能從畫面中聯想到哪些分數?你聯想到的分數表達什么意義呢?
3.學生交流。
4.提問:關于分數,你們已經知道了什么?
5.師介紹分數的歷史文化。
6.提問:關于分數,你還想知道什么?
7.揭示課題。
【設計意圖: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中通過視頻和一句“你已經知道了什么?”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找到了新知與舊知的鏈接點。】
二、 聯系生活,探索單位“1”的含義。
1.出示一個漢堡、一個長方形、一把直尺。
師:可以用哪一個自然數來表示呢?(板書:1)
師:我們從數學的角度去思考,還可以把什么說成1呢?
1個蘋果、一盒牛奶……
師:難道這個1只能代表一個物體,圖形或計量單位嗎?老師這里有一些卡片,現在放在一起,我們可以說成?(一堆,一摞)
師:照此類推,這個1還可以表示什么呢?
一箱蘋果、一車蘋果……
2.歸納單位“1”的概念。
看來,任意個相同實物、圖形或計量單位以及由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都可以用1來表示,我們給它一個特定的名字叫單位“1”,它已經不單純是一個數字1了,所以我們給它加上一個雙引號。
3.找生活中的單位“1”。
那么在生活中,我們還可以把什么看做單位“1”呢?
一個地球、一個國家、一個宇宙……
【設計意圖:從一個物體引發學生進行拓展思考“一”還可以表示一類物體、一個整體,充分調取學生的生活經驗,從而建構單位“1”的概念,這樣的過渡對學生而言比較自然。】
三、自學互助,探索分數意義。
1.探索分數意義。
(1)談話導入:當單位“1”表示一個物體時,同學們會進行平均分,得出分數嗎?
如果單位“1”表示很多的物體,你可以平均分,得出分數嗎?
(2)小組合作,動手在助學單上“分一分”,創造出一個分數。
(3)展示學生作品,交流分法。
提問:你是怎么分的?得到了哪個分數?它表示什么意義呢?
(4)歸納總結分數的意義。
同學們創造出了這么多的分數,功勞不小。你們能根據自己獲取分數的感受,談談什么叫分數嗎?
2.認識分數單位。
自學課本46頁,你還知道了分數的那些知識?(分數單位)。
【設計意圖:學生建立分數的概念必須先積累大量的感官經驗、操作經驗。在操作活動中突破把許多物體看做一個整體進行平均分的新知識點,又通過交流使學生由對分數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這樣,概念的建立就是有源之水了。】
3.探究分數的相對性。
活動:拿小棒。
(1)同伴互助,請組內一位同學拿出本組小棒總數的二分之一,互相看一看,你發現了什么?
(2)猜測:都是鉛筆的二分之一,為什么拿出的支數不一樣?
(3)質疑:拿出鉛筆的支數多少是由誰來決定?
(4)驗證:小組合作共同驗證組內鉛筆支數。
(5)交流歸納:鉛筆總數多,拿出的二分之一的具體數量也多;鉛筆總數少,拿出的二分之一的具體數量也少。
【設計意圖:通過具體操作活動,直觀探究一捆小棒的二分之一所對應“總數”和“具體數量”之間的關系。從而體會同一個分數對應的單位“1”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讓學生經歷體驗——感受——猜測——驗證——交流歸納”的認知過程,從而提高分析思考、抽象概括的初步邏輯思維能力。】
四、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1、 基本練習:用分數表示各圖中的涂色部分。
2、 發展練習: 你會想到什么分數?
3、 提高練習:根據分數想單位“1”。
【設計意圖:螺旋上升式逐層練習,讓學生的思考化隱為顯,從知識到思考——從表面到深刻——從部分到系統,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掀起了探索知識的高潮,擴大了探索創新的思維之門。】
五、全課總結。
分享交流:談談你這節課的收獲和感受吧!
人教版分數的意義五年級下教案 篇2
教學內容:五年級下冊《分數的意義》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分數的產生過程。
2、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同樣是在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產生的。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具準備:
米尺,長方形、正方形的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復習分數的知識。
(1)師:同學們,我們在三年級時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還記得我們都學了分數的哪些知識嗎?
( )
( )
( )
(學生通過回憶說出已學過的分數知識。可能會回答分數各部分的組成,也可能講到分數的意義。)
(2)點擊出示:
師:這個分數如何讀?
師:你能說出這個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嗎?(根據學生回答分子、分母、分數線點擊出現結果。)
2、復習分數的表示方法。
(1)師:回憶一下,我們還可以用什么來表示分數?
(學生可能回答:用圖、線段或正方形來表示分數。)
(2)點擊出示:用分數表示圖中的涂色部分。
師:通過剛才的復習,我發現大家對于分數已經有了很多的了解,但分數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呢?分數與我們的生活又有些怎樣的聯系呢?今天我們就繼續來了解分數。
[設計意圖說明:學生在三年級時曾經學習過分數的知識,通過復習,回憶所學知識,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新授
探究一:通過故事和動手實踐,認識分數的產生過程以及與生活實際的聯系。
1、點擊出示書60頁第一幅圖片。
師:大家聽說過埃及金字塔嗎?我們知道埃及金字塔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一個偉大的工程,在當時沒有精密的測量工具的時候,人們只能用繩子等固定長度的物體作為測量的參照,可是當石頭比繩子短的時候,又該如何測量如何記錄呢?
(學生可能回答:用分數表示。)
師:對,古埃及人將一根繩子平均分成了若干份,再去測量。這樣就能具體記錄石頭的長度,古埃及人就是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把不足一段繩子長度的石頭或超過一段繩子長度的石頭用分數的表示方法記錄,才能在沒有精密儀器的情況下將金字塔建造得非常堅固,石塊的接縫也是非常緊密,這也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大奇跡。
[設計意圖說明:通過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對分數的產生和運用有了一定的認識。]
2、實踐感知。師生合作測量黑板的長度。
師:雖然我們現在已經用到了米尺、三角尺、直尺等常用的學習工具,但在具體測量物體的長度時,也不一定正好是整數的結果。下面就請一名同學上臺 和老師一塊來測量一下黑板的長度,看看能否用整米數表示。
(師生合作測量黑板的長度。)
師:大家看到,剛才我們用米尺量了幾次后還剩下一段,不夠一米,這時還能否用整米數表示?
(學生可能回答:不能)
師:在進行測量時,有時不能得到整數結果,這時常用分數來表示。(點擊出示)
[設計意圖說明:通過故事抽象感知以后在讓學生通過實踐認知,進一步了解了分數產生的過程,也感知了分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探究二:用分數計算。
1、點擊出示書60頁第二幅圖片。
師:大家看圖,小明和小麗在分東西,桌上有什么?
(學生可能回答:一個西紅柿、一塊蛋糕、一包餅干)
師:如果把西紅柿平均分給兩個人,可以怎樣分?你可以用算式表示嗎?
(學生可能回答:1÷2,在三年級學習的基礎上,有的學生能回答出 個。)
師:1÷2的結果能用整數表示嗎?(不能)
師:我們知道1÷2就是將1平均分成兩份,每一份是多少?( )
師:那么將一個西紅柿平均分成兩份,每一份是多少呢?( 個)
師:看看小明和小麗是如何分的?
(點擊出示: )
[設計意圖說明:這一環節需要引導學生將生活實際中的分東西用數學算式表示,同時以最簡單和直觀的方法將除法算式與分數聯系起來,同時又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2、小練習
師:那么同樣的,小明和小麗每個人平均分到幾塊蛋糕?幾包餅干呢?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可能回答,并簡單表述將一塊蛋糕平均分成兩份,每一份是 塊。)
[設計意圖說明:在前面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后,馬上根據書本內容進行練習,使學生對于分數的意義更了解。]
3、小結:
在人們實際生產和生活中,人類在測量和計算的時候,往往不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就需要用一種新的數來表示,這樣就產生了新的數—分數。
(點擊媒體出示:在進行測量、分物或計算時,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是常用分數來表示。)
4、資料介紹。
師:最初,人們只認識一些簡單的分數,如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而且也不是一開始就出現現在的表示方式。
點擊出現:
師:從圖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回答,教師提醒,補充說明。)
[設計意圖說明:這一環節通過分數發展的幾個階段,讓學生了解分數發展過程中不同的表示方法,讓學生對分數的產生和發展有更深入的認識,進一步激發學習分數的興趣。]
三、練習
1、說出下面圖形所表示的分數。
88
8
( ) ( ) ( )
[設計意圖說明:這個練習環節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進一步鞏固學生對于分數產生過程的認識。]
2、填空。
(1)將1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到 個蘋果。
(2)將1個蘋果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到 個蘋果。
(3)4個小朋友分一塊蛋糕,如果每人分到的蛋糕相同,每人分到 塊蛋糕。
(4)將1堆糖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每人分到這堆糖的 。
師:這里可不可以說每人分到 粒糖?(引導學生辨析將1粒糖平均分成5份與將1堆糖平均分成5份的區別。)
[設計意圖說明:這個練習環節的設計旨在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題目用三種不同的方法表述平均分的意義,讓學生能更好的理解分數的意義及不同的表述方式,同時也為后面學習分數的單位打下基礎。]
四、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在很早以前我們人類為了解決實際生產和生活中不能用整數表示結果的問題,就已經開始用分數來表示了,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我們對于分數的應用也變得更熟練更廣泛。希望通過學習,我們每一位同學也能更多的了解分數,更好的學習分數知識。
五、作業
將一張長方形或正方形紙平均折成若干份,然后將其中的幾份涂上顏色,用分數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