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酒》語文導學案(通用17篇)
《春酒》語文導學案 篇1
語文導學案(78)
年級:初語文二 主備:劉興鋒 審核:
課題: 《春酒》 課型:新授 課時安排:一課時
時間: XX年 5月26 日
教學目標:
1、很有情趣,品味精彩語言 。
2、感受作者家鄉春節的喜慶氛圍。
3體味作者懷念故鄉、追思親人的情感。
課前預習: 家長簽字: 組長檢查:
琦君簡介---琦君,1918年出生,現當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14歲就讀于教會中學。畢業于杭州之江大學中文系。1949年赴中國臺灣,在司法部門工作了26年,并任中國臺灣中國文化學院、中央大學中 文系 教授。后定居美國。琦君以撰寫散文開始她的創作生涯。而她現在已成散文大家。她的名字總是與中國臺灣散文連在一起。
琦君出版有散文集、小說集及兒童文學作品30余種,堪稱一位寫童年故事的圣手。包括《煙愁》、《細紗燈》(獲中山文藝創作獎)、《與我同車》、《留予他年說夢痕》、《琦君寄小讀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傷》以及《琦君自選集》等。她是著名電視連續劇《橘子紅了》的作者。
1、給加點字注音:
枸杞( ) 門檻( ) 過癮( ) 湊 ﹙ ﹚齊
酬( )謝 家醅( ) 煨燉( )
2.學生自由朗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要求: 大聲讀課文,力求讀得順暢,讀出文中的情感, 體會文中深情。
思考:作者在文中敘述了兒時在故鄉的哪幾件事?表現出作者怎樣的感情?
作者為什么選擇這三件事來寫?
課堂自學 :
1 春節好吃的東西很多,我最喜歡的是什么?為什么?
2、“吃春酒”體現了鄰里間怎樣的關系?
3、什么情況下“喝會酒”?你了解故鄉人那些品質?
合作研討 :
1、想一想,作者懷念的僅僅是家鄉的“春酒”嗎?
2文中的人物描寫很生動,找出文中寫了哪些人物?各有什么特點?
3誰的描寫最出色?這樣美好的快樂之鄉,令人向往,你能說出你喜歡的情節嗎?
展示交流:以小組為單位展示交流結果。
檢測延伸:
1、古往今來,有很多的文人墨客寫過表達思鄉之情的詩句。你能否舉幾個思鄉的詩句?
2、文中思鄉之情是通過什么媒介傳播的?你能否舉幾個與酒有關的詩句?
3、請同學們以《春酒》為題,寫一首小詩,或在下句的橫線上填上 你認為合適的詞句,來抒發你讀完此文的感受。
春酒是 ,它
4、閱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思念的僅僅是家鄉的春酒嗎?這段話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文章圍繞“家鄉的味道”寫了哪些片斷?請你用簡要的語言概括。
3.細節描寫是讓文章生動的一把“鑰匙”,先體會文章中的細節,然后試著在作文中運用細節描寫的方法。
(1)尤其是家家戶戶輪流地邀喝春酒,我是母親的代表,總是一馬當先,不請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還捧一大包回家。
此處巧妙運用________的修辭手法,本體是________,喻體是________。比喻可以增強語言的生動性,變抽象為具體,使無形變為有形。
這里寫“我”貪喝春酒,喝完后的樣子。寫出了“我”________的神情。
(2)其實我沒等她說完,早已偷偷把手指頭伸在杯子里好幾回,已經不知舔了多少個指甲縫的八寶酒了。
在細節描寫中,我們要選擇恰當的詞語,以期以少勝多,乃至一字傳神。這里的“偷偷”寫出了作者的孩子般的________。“舔”寫出了作者對酒的________。
(3)花匠阿標叔也巴結地把煤氣燈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點燃了,掛在花廳正中,讓大家吃酒時劃拳吆喝,格外的興高采烈。
此處細節描寫,把阿標叔________________ 。
教學后記:
《春酒》語文導學案 篇2
03
一.說教材
《春酒》在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四單元以民俗為主題和主要內容,民俗是人類文明積淀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民俗更是異彩紛呈,關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族文化。《春酒》一文是通過故鄉特殊的春酒風俗,表達了思鄉的主題。筆觸細膩,有著濃厚的風土人情。學習本文,不僅讓我們了解民俗,更讓我們多了一份細膩的情感體驗。在本單元中,本文是一篇略讀課,語言典雅、蘊藉,但又很平易,我準備用一個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二.說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的意蘊。
○2.通過解讀語句,理解作者通過敘述家鄉的風土人情來表達濃濃的思鄉之情。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布置課前預習,搜集以思鄉為主題的文章。
○2探究---小組交流的方式。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認識鄉愁這一中國文學史的特殊文化現象,感受中國古樸淳厚的人情美,豐富精神世界。
本文是一篇詩化的散文,春酒、會酒,醉了母親,醉了“我”,也醉了無數讀者,“我”的天真可愛,母親的善良能干,鄉人的淳樸厚道,在“春酒”、“會酒”席上不斷氤氳起來,彌漫成濃濃的人情民風之美,具有淳厚、優美的意蘊,因此我把知識與能力的第一個目標定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的意蘊”。課標對閱讀技能方面的要求為“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只有體味了文章的意蘊,以情促讀,以讀激情,才能真正地做到用心讀、用情讀。知識與技能的第二個目標是“通過解讀語句理解作者通過敘述家鄉的風土人情來表達濃濃的思鄉之情”。新課標要求“欣賞文學作品,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本文的人物善良、親和,閃耀著人性的光輝;本文的情境,氤氳著淳樸厚道的人情之美;語言真摯、平易、典雅、蘊藉,可謂語語動人,字字珠璣,耐人尋味,值得細細品味。關于過程方法目標,只有預習課文,淺知課文大意,疏通不理解的生字詞,收集和了解思鄉文章,才能在學習時對課文有更深入的理解。關于情感、態度、價值觀,課標中提到,要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文化的營養,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說重難點:
我將本課重點定為:朗讀理解課文。本單元要求學生反復朗讀課文,本課又是一篇詩化的散文,需要學生朗讀感知。本課的難點是解讀語句,深入理解內涵。八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和知識儲備的限制,沒有足夠的生活經驗與體會,難以理解作者濃烈的思鄉之情,對文字的理解又往往浮于表面,因此我把這個定為難點。近年來中招現代文閱讀試題突出對文本的理解,而理解文本首先要理解語言。這也是學好語文的立足點。
四.說學法
這篇文章主要是通過兒童的視角寫故鄉的風俗人情,非常適合初中生閱讀,但學生的品析僅僅是淺層的感知,需要在教師的帶領下舉例示范,邊讀邊品,讀出感情,讀出意味。比如:課文最后一段“究竟不是地道家鄉味啊。可是我到哪兒去找真正的家醅呢?”學生如果讀不好就不能理解這是作者在直抒胸臆表達思鄉之情。所以要引導學生反復讀,讓他們讀出其中的失落無奈和無法排解的惆悵,這樣就能通過這個句子理解本文的主旨所在。
五.說教法
學生的朗讀能力普遍不高,本文意蘊豐富,而筆調素淡,不用心朗讀體味,其中情味是品味不出來的,因此教師要帶領學生細細讀、反復讀,在讀中品,在品中讀,讀出情感,讀出意味。在品的過程中教師可先做示范,這個示范要細、要具體、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又要在他們的水平上有所提高。比如,在品味語言時教師舉例:“我是母親的代表,總是一馬當先,不請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還捧一大包回家。”我的品析:“一馬當先,不請自到”寫出了“我”對喝春酒的急切與熱情;“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比喻奇特形象,蜜蜂小小的,很可愛,很像當時的“我”,同時這句話和后面的“手里還捧一大包回家。”體現了鄉鄰們的淳樸與盛情,短短的幾句話,饞嘴的、可愛的“我”躍然紙上,形神畢肖,而淳樸的鄉情正像“我”這個形象的背景氣氛,氤氳開來。
六.說教學設計
一)導入
有一種酒,一點點,就能醉你到白頭,
有一種情,一點點,就能牽動你的心,
有一些人,雖然離去,但你永遠難忘他的個性,
有一些事,雖然遙遠,卻又總是那么清晰……
這酒,是什么酒?這情是什么情?這些人,是怎樣的人?這情事, 是什么樣的事?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作家琦君的散文《春酒》。
二、)整體感知
1、 積累字詞,讀準字音:進入課文之前,我們先來學習一下課文里面生字新詞。
家醅(pēi) 氣氛(fēn) 兩頰(jiá) 煨燉(wēidùn) 枸杞子(gǒuqǐ)
薏草(yì) 斟酒(zhēn) 炮制(páo) 挑剔(tī) 橄欖(gǎnlǎn)
門檻(ménkǎn) 過癮(guòyǐn)
2、 自由朗讀課文,感知文意
給大家讀一讀你喜歡的句子,好嗎?誰讀完了、找到了,就把手舉起來,大大方方地把手舉起來,從你的手上老師可以看到你的自信。(賞讀)
只要你讀響亮了,就是好!
只要你讀得讓我感覺到你是喜歡這個句子的,就是很好!
讀得讓老師和同學們都不由得喜歡上這個句子了,那就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好!
3、 初步感知作者的思鄉情
明確:
1)有一種酒,一點點,就能醉你到白頭,這種酒叫——(春酒)
2)有一種情,一點點,就能牽動你的心,這種情叫——(鄉情)
3)有一個人,雖然離去,但你永遠難忘她的個性,這個人叫——(母親)
4)有一些事,雖然遙遠,卻又總是那么清晰,這些事是——(過新年、喝春酒、喝會酒……童年的記憶。)
板書:我 過新年
母親 喝春酒 鄉情
鄉鄰 喝會酒
三)品讀課文,鑒賞精彩的語言
細節是文章鮮活的花朵。琦君正是通過文中富有情趣的細節描寫,抒發了她對童年,對母親,對家鄉的濃濃情思。閱讀文學作品,只有細細品味文中的細節,才能充分體味文中的感情,理解文章的意旨。
教師要帶領學生細細讀、反復讀,在讀中品,在品中讀,讀出情感,讀出意味。在品的過程中教師可先做示范,這個示范要細、要具體、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又要在他們的水平上有所提高。可采用學生自讀自評,自讀他評,師讀生評,生讀師評等多種方式激活學生,讓他們動起來,激活課堂。
1)我是母親的代表,總是一馬當先,不請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還捧一大包回家。
寫出了我當時情不自禁,對喝春酒充滿期望而急切的熱情;也寫出了當時“我”很“饞嘴”、可愛的樣子。“總是”一詞寫出了我對春酒的期待之情,“一馬當先”寫出了我急切的心情,“不請自到”讓我感受到了鄉人們相處的融洽,“肚子吃得鼓鼓的”寫出了一個“饞嘴”的可愛的小女孩子的特別,“蜜蜂似的”,形象地寫出了小女孩子吃得飽飽的樣子,突出了她的可愛。“捧”字寫出了小女孩對吃的東西的喜愛和珍惜。
2)“補氣、健脾、明目的喲!”母親總是得意地說。
這句話寫出了母親非常得意的心理。(情趣)請一個學生起來給大家讀讀,其他同學聽他讀得怎樣。為什么沒讀出來了?這一語氣詞表達出了母親非常得意的心理。朗讀時注意讀出這樣的語氣。
3)其實我沒等她說完,早已偷偷把手指頭伸在杯子里好幾回,已經不知舔了多少個指甲縫的八寶酒了。
寫出了“我”對母親的八寶酒很喜歡,很饞的樣子。(情趣)(甜蜜的感覺)“偷偷”而不是當著母親的面,表現“我”內心是非常想喝的,但又不能讓母親知道的隱秘心理。“好幾回”是指多次,而不是一回、一次,足以見出母親的八寶酒對“我”充滿了誘惑,也顯示出“我”的可愛。
那我們請一位同學給我們讀讀看,看他是否能讀出這樣的感情來。
4)母親給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了一點點,我端著、聞著,走來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門檻時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卻全灑在衣襟上了。抱著小花貓時,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覺。原來我的小花貓也是個酒仙呢!
寫出了“我”的可愛和情趣。(情趣) “只”和“一點點”說明對母親的“小氣”而感到不滿足。“走來走去”表明了他即使是只得到了一點點的酒,但還是格外珍惜,舍不得喝。“捏”是對撒了雖不是很多但自己很是珍惜的一點點后的失望。“直”表現小花貓對八寶酒滿是喜歡,舔個不停,煞是可愛。“呼呼”地睡了,表現了小花貓舔碗酒后的相當滿足和陶醉的情態。“也是”一詞,是以“我”當時的心理來揣摩小花貓的,可見“我”也同小花貓一樣饞得要命,也寫出了“我”的那種童趣。
請一個同學來給我們來示范朗讀。其他的同學注意欣賞,聽他們讀得怎樣。師再次強調幾個重讀的詞語。大家來共同朗讀這兩句話。
5)我呢,就在每個人懷里靠一下,用筷子點一下酒,舔一舔,才過癮。
這句話寫出了“我”當時很撒嬌,很嘴饞的情態。(情趣) “靠”和“點”說明“我”年齡雖小但很機靈。“舔一舔”說明她想喝但又不敢當著大家的面去喝,只能“舔舔”,即便如此,也讓她很過癮。 “才”在和“只有”搭配,足見她的嘴饞了。
6)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鄰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著大花廳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寫出了“我”焦急等待的心情,小時候,我那企盼的神態。(情趣)若把“眼巴巴”去掉,就不能夠寫出小女孩那種盼望的眼神,目光里滿是期待和向往。
7)母親得意地說了一遍又一遍,高興得兩頰紅紅的,跟喝過酒似的。其實母親是滴酒不沾唇的。
“兩頰紅紅的,跟喝過酒似的”用的是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出母親得到別人表揚后的得意和些微的“羞愧”。一副農家婦人的樣子。“其實”這一副詞十足地寫出了母親做八寶酒就是為了讓別人能夠品嘗到其中的濃香就很開心、榮幸和滿足了。一個賢妻良母就真實地再現了出來。
8)花匠阿標叔也巴結地把煤氣燈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點燃了,掛在花廳正中,讓大家吃酒時劃拳吆喝,格外的興高采烈。
寫出了花匠阿標叔的老實善良、純樸的形象躍然紙上。這是故鄉濃厚、淳樸人情的最好體現,不說話,總是樂呵呵地做事,能為很多人帶來快樂,自己是非常高興的。
9)“我就在每個人懷里靠一下,用筷子點一下酒,舔一舔。”
這看似十分隨意的幾筆細節描寫,讓讀者強烈地感受到大家是如此喜愛這小姑娘,在故鄉,鄰里之間是如此親密隨和、融洽溫馨。這種家人般的氛圍,這種溫馨的人際關系讓人向往不已,而這一切都只包蘊在文中極不起眼的一兩處細節中。
四)悟讀課文
1.感受文中最能表現作者思鄉情感的段落,試讀出其中的深情
讀琦君的書像翻閱舊相簿,一張張泛了黃的相片都承載著如許沉厚的記憶與懷念,時間是這個世紀的前半段,地點是作者魂牽夢縈的江南。作者把這種深深的思念之情,濃濃的懷念之意,集中地濃縮在文章的哪一句話里?請大家試著讀一讀,讀出作者寄予在其中的深情來。
究竟不是地道的家鄉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兒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大家剛才讀得是不是味道還不夠濃?再來讀一遍好不好?只讀最后一句。讀出這種味道來,讀出那種失落,那種追想,那種懷念,那種不可復得的心情來。
2. 介紹琦君,感悟最后兩段思鄉的深摯熱烈和對家鄉味的迷戀,再讀最后一段
琦君1917年生于溫州。她12歲隨家遷居杭州,1949年遷至中國臺灣,后定居美國。自去中國臺灣以后,琦君就再也沒有回過溫州,她現在已經88歲了.琦君樣深情地說過:“像樹木花草一樣,誰能沒有一個根呢?我若能忘掉故鄉,忘掉親人師友,忘掉童年,我寧愿擱下筆,此生永不再寫。”
五)遷移拓展
古往今來,有很多的文人墨客寫過表達思鄉、思親之情的詩句。古有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等,現代有余光中的《鄉愁》等,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所知道的思親、思鄉的名詩古句,體會古今游子的思鄉愛國情。
七、說作業
讓學生積累有關“思鄉”的詩句,寫在摘抄本上,并注明是用什么事物寄托情感的。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靜夜思》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水調歌頭》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李白《渡荊門送別》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岑參《逢入京使》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黃鶴樓》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王建《宿建德江》
八、說板書
在講課過程中隨著學生對課文理解的深入逐漸呈現板書,以人、事、情為主導,理清課文思路,加深學生的印象。
春酒
——琦君
我 過新年
鄉情
母親 喝春酒
家鄉味
鄉鄰 喝會酒
《春酒》語文導學案 篇3
【教學理念】
語文課要充滿“語文味”,關鍵在于教學立意的明確得當。一堂課的教學立意,應依據文本特點、學生情況、編者意圖以及教師本人對文本的感悟與理解來定位。“教什么”定位清晰了,“怎么教”也就得當了。于是師生互動,深入文本,浸潤在字里行間品味、感悟、鑒賞,領略文本的語言美和情感美,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和人文精神便在濡染中得以培養、積淀與提升。
【設計簡說】
《春酒》的特色是通過富有情趣的細節描寫,生動展示出家鄉的民俗風情和作者對童年、對母親、對家鄉的深深眷戀。琦君表達的“思鄉懷舊”之情,不同于其他文人的“鄉愁”,她素淡、寧靜,蘊藉、溫潤,以一種洗盡鉛華的筆調絮絮地訴說著對童年、家園的深情。由此確定教學立意:學習文章富有情趣的細節描寫及其作用,體會生動展示民俗風情與思鄉之情的寫法,感受民風之美、人情之美、生活之美。教師應在課堂上氤氳出溫暖、甜蜜、眷戀的情緒氛圍。
讀書有三境界:“吞”、“啃”、“品”。“吞”至其博,感知文意;“啃”至其深,讀懂作者,體悟深情;“品”至其靈性,領略韻致,讀出韻味。《春酒》文字素淡卻意蘊豐厚,更須細酌慢品。本堂課就設計了“識春酒,知文意”,“品春酒,懂琦君”,“醉春酒,享韻致”這樣三個環節步步推進。在學生感知全文的基礎上,抓住文眼“家鄉味”,引導學生立足文本探究“家鄉味”,說理解的話,原汁原味感受課文。然后組織合作探究與交流,引導學生通過朗讀,細部探微,個性品味,學習富有情趣的細節描寫和傳神詞句及其表達作用,說體驗的話,體悟琦君情懷。最后適當拓展有關“思鄉”的詩文,欣賞朗讀,領略韻致,說感悟的話,豐富自己的情懷,提升自己的境界。
【教學目標】
1、學習文章富有情趣的細節描寫,體會其作用。理解作者通過生動展示家鄉的風土人情來表達濃濃的思鄉情懷的方法。
2、激發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探究和合作交流,品味文中的細節和傳神詞語,領悟文章的意蘊。
3、感受文中的風俗美、人情美,豐富精神世界,激發學生關注生活的熱情,發現并領略生活的詩意。
【教學重點、難點】
1、品味文章的傳神語言及細節描寫是本堂課的核心重點。
2、領會文章在素淡的文字中流淌的濃濃的思鄉之情。
【教學過程】
一、識春酒,知文意
1、“每逢佳節倍思親”導入,聽女作家琦君把酒話往事,遙寄思鄉情。
2、想一想,琦君懷念的僅僅是家鄉的春酒嗎?課文里有沒有這樣的句子?找到“文眼”。
3、家鄉味體現在哪些地方?
家家邀飲春酒的無窮情趣,會酒的熱鬧與喜慶,人情的淳厚與溫馨,童年的天真和快樂,母親的賢惠和慈愛,阿標叔的善良和淳樸……(板書)這些便是濃濃的家鄉味!
二、品春酒,懂琦君
1、課文中有很多富有情趣的細節描寫,抓住了人物的細小動作、簡短的話語或細微的表情,寫得富有情趣,乃至一字傳神。現在,請小組合作探究、品味,分別找出關于母親、童年、風俗人情的一些細節,讀一讀,品一品。
2、用多種形式朗讀,讀懂琦君,讀出深情。
3、課文中還有一些關于家鄉自豪感的描寫,寥寥數語,開心、自豪神情畢現。你能找出來嗎?
4、“叫我到哪兒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用怎樣的語速、語調讀這句話?(泡不出家醅的遺憾,嘗不到家鄉味的惆悵)
三、醉春酒,享韻致
1、琦君就是用這樣素淡的文字,傳神的細節,絮絮地說著對童年、母親、鄉情的無限眷戀,氤氳出溫暖甜蜜的家鄉味。請用一句話概括我們品出的家鄉味。
2、還有人仿照余光中的《鄉愁》改寫了《春酒》詩,詩意地表達了對家鄉味的眷戀。請欣賞朗讀。
3、故鄉的酒,流淌著醉人的芬芳;故鄉的歌,總在想家的夜晚輕輕吟唱。借助音樂的抒情力量再次渲染、體會游子思鄉的深情。
4、介紹琦君作品風格:
“一花一木耐溫存”。
1949年離開大陸漂泊到中國臺灣的游子,都有一份濃得化不開的鄉愁,思鄉、懷舊成了這一代人心中解不開的情結。琦君曾經這樣深情地說過:“像樹木花草一樣,誰能沒有一個根呢?我若能忘掉故鄉,忘掉親人師友,忘掉童年,我寧愿擱下筆,此生永不再寫。”
《春酒》語文導學案 篇4
設計說明
《春酒》是一篇通過敘述故鄉特殊的春酒風俗來表達作者豐富思想情意的散文。教學本文,不僅要引導學生關注民風民俗,更要讓學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并能說出自己對作品中生活化的細節描寫、人物的性格品質的感悟,獲得一份細膩的情感體驗,進而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為了讓學生獲得情感體驗,教學得將學生推到“前臺”,參與整個教學活動的生成,以誦讀、品讀為主線,以感悟、交流、表達為重心,來安排課堂流程和教學活動。
先“讀通課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再“讀懂作者”,通過對富有情趣的細節描寫的品味,明白身居異鄉的作者在寫“喝春酒”“喝會酒”的風俗中,重點寫“我”和“母親”的表現的用意,體會作者對快樂童年的幸福回憶,對親情、鄉情的無限眷念。
在“讀通課文”、“讀懂作者”的基礎上,還要努力地“讀出自己”、“讀出創新”,要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加深領會,有自己的發現,領會課文更淳厚、更豐富的意蘊;同時還應該調遣自己的語文、生活積淀,進行有意義的言語表達。
教學目標
1、讀通文本。整體感知,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準確概括文章內容。
2、讀懂作者。通過品味富有情趣的細節描寫,明白作者在寫“喝春酒”“喝會酒”的風俗中,重點寫“我”和“母親”的表現的用意,體會作者對快樂童年的幸福回憶,對親情、鄉情的無限眷念。
3、讀出自己。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加深領會,有自己的發現;調遣自己的積淀,進行言語表達。
4、讀出創新。不止于“鄉愁”“思鄉”的主題思考;讀出更醇厚、更豐富的意蘊。
教學重點
1、讀懂作者。在品味細節中,能夠感受作者借家鄉風土人情的描寫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夠感悟到人性之美、人情之美、風俗之美。
2、讀出自己。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加深領會,有自己的發現;調遣自己的積淀,進行富有創意的言語表達。
教學難點
結合文章結尾部分,深入領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意。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條件投影儀PPT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開課——檢查預習對字詞落實情況(此環節可以根據班上學生學習水平和能力層次合理取舍。)
1、讀準字音:
抽學生讀,齊讀。弄清加點字的讀音。
氣氛(fēn)兩頰(jiá)煨燉(wēidùn)枸杞子(gǒuqǐ)薏草(yì)
斟酒(zhēn)炮制(páo)挑剔(tī)橄欖(gǎnlǎn)門檻(kǎn)
過癮(yǐn)
2、說出下列詞語的含義。
抽學生說,適當補充,訂正。讓每位同學都掌握。
巴結:方言,指人做事勤快。
一馬當先:策馬走在最前面。形容領先或起帶頭作用。
顧名思義:顧:看。義:含義。看到名稱就會想到它的含義。
如法炮制:本指依照成法炮制藥劑,后比喻照樣處理。
第一環節——醞釀情緒。以品味課文結尾段為載體:
大家一邊回憶預習時所了解的課文內容,一邊看看課文最后兩段:
今年,我也如法炮制,泡了八寶酒,用以供祖后,倒一杯給兒子,告訴他是“分歲酒”,喝下去又長大一歲了。他挑剔地說:“你用的是美國貨葡萄酒,不是你小時候家鄉自己釀的酒呀。”
一句話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鄉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兒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問:“家醅”如何讀?什么意思?
明確:醅,讀pēi,指酒。家醅,自家釀的酒。
再問:作者親自釀的酒,為什么不是真正的家醅呢?
學生回答后,明確:
一是因為人在他鄉,新年氣氛不濃;二是“我”如法炮制的,用料是美國貨葡萄;三是沒有道地的家鄉味。
三問:那真正的家醅在哪里呢?地道的家鄉味是一種什么味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跟隨作者回到過去,回到鄉村,回到童年的春節。讓我們與作者一起,進入甜美的回憶。(引出第二環節)
第二環節——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感受作者筆下“真正的家醅”。
學生朗讀一次課文。讀后,出示問題。學生再根據問題,瀏覽篩選。
1、回憶部分主要寫了幾件事?
學生概括。然后明確:
回憶部分寫了兩件事——童年時候在家鄉新年“喝春酒”和“喝會酒”的習俗。
2、“喝春酒”是怎么回事?“喝會酒”又是怎么回事?
復述課文內容。
老師點撥:復述時不要忽視重點細節和場景。
先同桌輪流復述,或一人承擔一方面內容,互相點評。目的是讓大家都參與進來。
然后抽同學在班上分別復述兩部分內容。師生給以評價。
(當然還可以組織學生變換角度來復述。如用第三人稱或站在母親角度等。)
3、寫“喝春酒”和“喝會酒”,重點寫了“我”的活動、“母親”的表現。想想看,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安排?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
形成基本共識:
寫“我”的活動,是以“我”的視角來觀照農村的新年,觀照周圍的人事,以一顆童心感悟生活的味道。表現了童年的天真可愛、無憂無慮、不受拘束以及得到的關愛和獲得的優待。表達對童年快樂生活的留戀、向往和懷念。
寫“母親”的表現,是為了突出母親這個沒有文化的農村婦女的勤勞儉樸、聰明能干、善良大度、寬厚仁慈的性格。表達對母親的懷念和對親情的渴盼。
4、寫“喝春酒”和“喝會酒”的風俗時,還出現了哪些人物?有何用意?
明確:寫了阿標叔和鄉鄰鄉親。是為了表現村民之間的友善、和諧、親如一家。表現作者對這樣淳樸厚道的民風的喜愛和留戀之情。
小結:作者通過“喝春酒”和“喝會酒”風俗的描繪,表現了“我”童年的天真活潑,母親的寬懷仁慈,村民的純樸親和。讓我們感受到了人性之美、人情之美、風俗之美。
第三環節——品味細節、場景描寫語言,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意。
一、品語言,悟情意
上一環節整體感知了課文內容,接下來我們進入細部,具體感受作者語言文字里豐富的情意。同時,進一步認識作者是如何實現自己思想情意的表達的。
學生先從課文中勾畫圈點出自己喜歡的語句。然后,教師點撥誦讀方法,帶領學生細細讀,反復讀,在讀中品,在品中讀,讀出情感,讀出情趣,讀出意味。可采用學生自讀自評,自讀他評,師讀生評,生讀師評等多種方式激活學生,讓他們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
可能會有以下一些語句被關注:
1、寫“我”的語句:
(1)“尤其是家家戶戶輪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親的代表,總是一馬當先,不請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還捧一大包回家。”
——“總是”一詞寫出了我對春酒的期待之情,“一馬當先”寫出了我急切的心情,“不請自到”讓我感受到了鄉人們相處的融洽,“肚子吃得鼓鼓的”寫出了一個“饞嘴”的可愛的小女孩子的特別,“蜜蜂似的”形象地寫出了小女孩子吃得飽飽的樣子,突出了她的可愛。“捧”字寫出了小女孩對吃的東西的喜愛和珍惜,也寫出了村民們的慷慨大方。
(2)“其實我沒等她說完,早已偷偷把手指頭伸在杯子里好幾回,已經不知舔了多少個指甲縫的八寶酒了。”
——寫出了“我”對母親的八寶酒很喜歡,很饞的樣子。顯示出“我”的天真可愛。
(3)“母親給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了一點點,我端著、聞著,走來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門檻時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卻全灑在衣襟上了。抱著小花貓時,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覺。原來我的小花貓也是個酒仙呢!”
——“走來走去”、“捏”表明了“我”即使是只得到了一點點的酒,但還是格外珍惜,舍不得喝。“直舔”、“呼呼地睡”、“也是酒仙”表現小花貓對八寶酒的喜歡。通過寫小花貓的可愛來表現“我”的童趣。
(4)“我呢,就在每個人懷里靠一下,用筷子點一下酒,舔一舔,才過癮。”
——“靠”和“點”說明“我”年齡雖小但很機靈。“舔一舔”說明想喝但又不敢當著大家的面去喝,只能“舔舔”,即便如此,也讓“我”很過癮。寫出了“我”當時很撒嬌,很嘴饞的情態。同時讓我們感受到鄰里之間的親密隨和、融洽溫馨。
(5)“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鄰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著大花廳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眼巴巴”是盼望、期待和向往的眼神,這寫出了“我”企盼的神態、焦急的心情。
(6)“我呢,一定有份坐在會首旁邊,得吃得喝。……席散時,會首給每個人分一條印花手帕。母親和我也各有一條,我就等于得了兩條,開心得要命。”
——寫出了“我”獲得優待的得意、自豪,得到兩條印花手帕的開心、喜悅和幸福感。
2、寫母親的語句:
(1)“補氣、健脾、明目的喲!”母親總是得意地說。
——這句話寫出了母親非常得意、自豪的心理。
(2)但是你呀,就只能添一指甲縫,小孩子喝多了會流鼻血,太補了。
——親切慈祥,富有愛心。
(3)她自己請鄰居來吃春酒,一定給他們每人斟一杯八寶酒。
——母親的熱情,大方。在與別人分享勞動成果中享受勞動的快樂。
(4)母親是從不上會的,但總是很樂意把花廳給大家請客,可以添點喜氣。
——熱情好客,寬厚仁愛,慷慨大方。
(5)母親得意地說了一遍又一遍,高興得兩頰紅紅的,跟喝過酒似的。其實母親是滴酒不沾唇的。
——“兩頰紅紅的”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母親得到別人表揚后的得意和些微的“羞愧”,一副農家純樸婦人的樣子。母親滴酒不沾,卻要釀“八寶酒”,足見母親是為了讓別人能夠品嘗到其中的濃香,自己從中獲得開心、榮幸和滿足。體現出人性的美麗。
(6)不僅是酒,母親終年勤勤快快的,做這做那,做出新鮮別致的東西,總是分給別人吃,自己卻很少吃。……她總是笑瞇瞇地向別人介紹做法。
——母親的勤勞,聰明,厚道,慷慨大方。體現出人性的美麗。
3、寫花匠阿標叔的語句:
花匠阿標叔也巴結地把煤氣燈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點燃了,掛在花廳正中,讓大家吃酒時劃拳吆喝,格外興高采烈。
——寫出了花匠阿標叔的老實善良、純樸厚道。不說話,總是樂呵呵地做事,能為很多人帶來快樂,自己就非常高興。這是故鄉濃厚、淳樸人情的最好體現。
4、寫鄉鄰鄉親的語句:
家家戶戶輪流的邀喝春酒。
所以鄉下人如果對人表示感謝,口頭話就是“我請你吃十二碟”。
席散時,會首給每個人分一條印花手帕。
——這些語句表達出鄉鄰鄉親的熱情大方,純樸善良,和諧融洽。
二、思考討論
作者為什么能在幾十年之后對家鄉過年時的生活細節記得這么清楚,描寫得這么細致呢?
學生交流后明確:作者對童年往事、對故鄉的人事有深厚真摯的感情。作者有這樣真摯的感情,需要借助生動感人的細節描寫來表現。
三、小結
作者借助于細節描寫、場面描寫,來表現人物的性格,表達了作者對童年快樂甜蜜生活的懷念和對母親、對家鄉濃濃的思念之情。
四、作業
課后收集積累表達思鄉、思親的古詩句。為下節課做準備。
第二課時
導入激趣:
我們在讀琦君這篇美文的時候,心里時時被作者筆下的人事所感動。讀到文中的某些細節,某些場景時,猶如讀的是自己,讀的是自己曾經相似的經歷,讀的是自己的親人,讀的是自己周圍和諧溫馨的場景。我們回憶著,聯想著,眼前浮現出一幕幕充滿童真和親情的畫面,與作者產生著情感共鳴,充滿著無限的溫暖和歡快。這就是語言的力量,是語文的魅力,是閱讀的“再創造”。
第四環節——讀出自己,讀出創造。以激活積淀,言語表達為主。
1、調動自己的體驗
說說自己體現童趣童真、親情鄉情、和諧溫馨等類似的經歷,對記憶中的生活細節有些描述,有些回味,有些思考,有些品悟。
先在小組內自由交流。然后推薦幾位同學全班交流。老師根據情況予以點評。
2、結合同學們的交流表達,特別是在細節的截取、描述角度、語言運用、表述層次等方面的情況,反觀課文,看看自己還有什么發現?
學生交流自己的發現。老師根據同學們的發現,給以點評,或者激勵其他同學評價。
可能會涉及的內容,教師要有所思考。
(1)文章以“春酒”為線索,串聯了喝春酒、喝會酒、制“八寶酒”等內容。
(2)本文作者在文章中所寫內容,都是很普通平凡的,很生活化的,很細小的。這些事情雖然簡單,但卻像一粒粒珍珠,閃耀著光芒,讓我們能品味出其中的魅力。
(3)文章以小顯大,以平凡打動人心。這樣的選材對我們寫作有很好的啟發。
(4)作者用兒童的`視角來觀照故鄉的新年、故鄉的人事,語言靈動,充滿童趣,富有表現力。
(5)文章結構嚴謹,寫人傳神,文筆流暢……
3、思鄉之情、思親之情,很濃醇,很纏綿,很恒久。我們有不少古詩人,吟誦過這種人心相通的感情。同學們調出自己的積淀,收集了有關這方面的詩句,請同學們展示。交流時,重在品味詩句所傳達的情意。
可能會涉及的詩句有: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李白《渡荊門送別》)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岑參《逢入京使》)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黃鶴樓》)
4、結合自己對課文的品味和詩句所傳遞的情意,請表達心聲(讀出創造)。
學生思考,動筆表達。可以全寫,也可以選擇最感興趣的寫。全班交流,師生點評。
有一個地,叫故鄉,
有一個節,叫春節,
有一種酒,叫春酒,
有一種情,叫鄉情,
有一段時,叫童年,
有一個人,叫母親,
有一些事,叫往事,
有一種愁,叫鄉愁,
有一種念,叫懷念,
第五環節——再品課文最后兩段。回到第一環節的問題上,進一步升華感情,豐富意蘊。
1、問:通過我們對課文的誦讀鑒賞,品出了真正的“家醅”嗎?品出了“道地的家鄉味”了嗎?它們在哪里呢?
學生結合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和自己的發現,自由回答:
在家鄉,在童年,在春酒席上,在會酒席上,在親情里,在淳樸的民風中,在心中,在記憶里,在綿綿思念中……
2、問:有了這一層領悟,請再讀最后兩段文字,看情意有沒有豐富?
此時,補充介紹作者,通過介紹琦君,讓學生感悟作者思鄉的深摯熱烈和對家鄉味的迷戀。
本文作者琦君,1917年生于溫州。她12歲隨家遷居杭州,1949年遷至中國臺灣,后定居美國。自去中國臺灣以后,琦君就再也沒有回過溫州,她現在已經88歲了。琦君深情地說過:“像樹木花草一樣,誰能沒有一個根呢?我若能忘掉故鄉,忘掉親人師友,忘掉童年,我寧愿擱下筆,此生永不再寫。”
學生反復地、設身處地地讀課文最后兩段文字。教師點撥:
文章前兩個場面,作者沉醉在過去的歡樂中,最后一個片斷,則是回到現實。結尾的反問,寓意深長。通過今昔“春酒”(“八寶酒”)比較,內心生出無限感慨:哪里去尋那樣無憂無慮的童年呢?哪里還能再感受母親的慈祥和寬厚呢?哪里去感受那么和諧淳樸的民風呢?“春酒”不在,童趣不在,家鄉不在,母親不在,歲月不在,回憶中的美好,現實生活中的缺憾,這樣的落差,就更容易讓人生出對美好年華流逝的傷感,對童年生活的追憶,對母親深切的追思,對故鄉深切的懷念,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和諧人際關系的期盼,對純樸人性的追求了。真實“言近旨遠”啊。
同學們要讀出情感,讀出領悟,讀出那種追思,那種懷念,那種失落,那種惆悵,那種無奈,那種不可復得的心情,那種對人世滄桑的感慨來。
3、動心,動腦,動情,然后動筆填空,收束全文。
春酒是一種能品出滋味的酒。
學生回味課文,回味作者的經歷,回味自己的生活,組織語言,表達交流。
相對開放的話題,學生可以有自己的感悟。可以針對童趣、快樂、幸福、親情、和諧、民俗、人性、光陰、期盼、失落、無奈等方面的內容進行梳理表達。不要求多高深,不要求超認知水平。老師要激發鼓勵同學們有創意的表達。
舉例:
春酒是一種能品出農村新年熱鬧滋味的酒。
春酒是一種能品出童年幸福快樂滋味的酒。
春酒是一種能品出村民和諧溫馨滋味的酒。
春酒是一種能品出母親的慈祥仁愛、勤勞善良、熱情厚道滋味的酒。
《春酒》語文導學案 篇5
新年時,注重迎神拜佛,小孩子們玩兒不許在大廳上,廚房里,生怕撞來撞去,碰碎碗盞。小編在這里整理了《春酒》閱讀答案,希望能幫助到您。
春酒
①農村的新年,是非常長的,過了元宵燈節,年景尚未完全落幕,還有令家家邀飲春灑的節目,再度引起高潮,在我的感覺里,其氣氛之熱鬧,有時還超過初一至初五那五天新年呢。原因是:新年時,注重迎神拜佛,小孩子們玩兒不許在大廳上,廚房里,生怕撞來撞去,碰碎碗盞。尤其我是女孩子,蒸糕時,腳都不許擱在灶孔邊,吃東西不許隨便抓,因為許多都是要先供佛與祖先的,說話尤其要小心,要多討吉利,因此覺得很受拘束,過了元宵,大人們覺得我們都乖乖的,沒闖什么禍,佛堂與神位前的供品換下來的堆得滿滿一大缸,都分給我們撒開地吃了。尤其是家家戶戶輪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親的代表,總是一馬當先,不請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還捧一大包回家。
②可是說實在的,我家吃的東西多,連北平寄來的金絲蜜棗、巧克力糖都吃過,對于花生、桂圓、松糖等等,已經不稀罕了。那么我最喜歡的是什么呢?乃是母親在冬至那天就泡的八寶酒,到了喝春酒時,就開出來請大家嘗嘗,“補氣,健脾、明目的喲!”母親總是得意地說。她又轉向我說,“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縫,小孩子喝多了會流鼻血,太補了。”其實我沒等她悅完,早已偷偷把手指頭伸在杯子里好幾回,已經不知舔了多少個指縫的八寶酒了。
③八寶酒,顧名思義,是八樣東西泡的酒,那就是黑棗(不知是南棗還是北棗),荔枝,桂圓、杏仁、陳皮、枸杞子、薏仁米,再加兩粒橄欖。要泡一個月,打開來,酒香加藥香,恨不得一口氣喝它三大杯,母親給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點點,我端著、聞著,走來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門檻時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卻全灑在衣襟上了。抱著小花貓時,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覺。原來我的小花貓也是個酒仙呢!
④我喝完春酒田來,母親總要聞聞我的嘴巴,問我喝了幾杯酒。我總是說;“只喝一杯,因為里面沒有八寶,不甜呀。”母親聽了很高興。她自已請鄰居來吃春酒,一定給他們每人斟一杯八寶酒。我呢,就在每個人懷里靠一下,用筷子點一下酒,舔一舔,才過癮。
⑤春酒以外,我家還有一項特別節目,就是喝會酒。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錢用,要起個會,湊齊12個人,正月里,會首總要請那11位喝春酒表示酬謝,地點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廳。酒席是從城里叫來的,和鄉下所謂的八盤五、八盤八(就是八個冷盤,五道或八道大碗的熱菜)不同,城里酒席稱之為“十二碟”(大概是四冷盤、四熱炒、四大碗煨燉大菜),是最最講究的酒席了。所以鄉下人如果對人表示感謝,口頭話就是“我請你吃十二碟”。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鄰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著大花廳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⑥母親是從不上會的,但總是很樂意把花廳給大家請客,可以添點新春喜氣。花匠阿標叔也巴結地把煤氣燈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點燃了,掛在花廳正中,讓大家吃酒時劃拳吆喝,格外的興高采烈。我呢,一定有份坐在會首旁邊,得吃得喝。這時,母親就會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寶酒給大家嘗嘗助興。
⑦席散時,會首給每個人分一條印花手帕。母親和我也各有一條,我就等于得了兩條,開心得要命,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寶酒,都問母親里面泡的是什么寶貝。母親得意地說了一遍又一遍,高興得兩頰紅紅的,跟喝過酒似的。其實母親是滴酒不沾唇的。
⑧不僅是酒,母親終年勤勤快快的,做這做那,做出新鮮別致的東西,總是分給別人吃,自己卻很少吃。人家問她每種材料要放多少,她總是笑瞇瞇地說:“大約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沒有一定分量的。”但她還是一樣一樣仔細地告訴別人。可見她做什么事,都有個尺度在心中的。她常常說:“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
⑨今年,我也如法炮制,泡了八寶酒,用以供祖后,倒一杯給兒予,告訴他是“分歲酒”,喝下去又長大一歲了。他挑剔地說:“你用的是美國貨葡萄酒,不是你小時候家鄉自已釀的酒呀.”
⑩一句話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鄉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兒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春酒》閱讀題目:
1.文章為什么要以“春酒”為題目?
2.本文記敘了哪幾件事?請用簡潔的語盲加以概括。
3.本文的語言生動傳神,請結合語境,品味下面句子在表達上的好處。
(1)尤其是家家戶戶輪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親的代表,總是一馬當先,不請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還捧一大包回家。
(2)其實我沒等她說完,早已偷偷把手指頭伸在杯子里好幾回,已經不知舔了多少個指甲縫的八寶酒了。
4.說說第⑩段畫波浪線句子的含義。
5.文中的母親是怎樣一個人?請簡要分析。(寫出兩個方面即可)
《春酒》參考答案:
1.以“春酒”為題,領起全文,能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通過春酒寫出了故鄉的風俗之美、人情之美。(或寫出了作者對故鄉親友的懷念,對母親的追思。)
2.記敘了兒時在故鄉過新年、吃春酒、吃會酒等事
3.(1)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我”喝完春酒后鼓鼓的肚子比成蜜蜂肚子,生動形象地寫出“我”的形體狀態,表現了兒童情不自禁,樂不可支的情形。 (2)運用細節描寫,“偷偷”寫出了“我”孩子般的好奇與頑皮;“舔”寫出一個嘴饞可愛的小女孩的樣子,充滿童趣。(從細節描寫,煉詞角度分析,意思對即可。)
4.借兒子之口,寫出自己對母親、對家鄉的深深思念。(意思對即可。)
5.示例:(1)慈愛溫柔。如:到了喝春酒時,就開出來請大家嘗嘗。“補氣、健脾、明目的喲!”;母親總是得意地說。她又轉向我說:“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縫,小孩子喝多了會流鼻血,太補了。”(2)淳樸、善良、好客。如;“她自己請鄰居來吃眷酒,一定給他們每人斟一杯八寶酒”;她“總是很樂意把花廳給大家請客”。(3)勤勞、無私。如:“母親終年勤勤快快的,做這做那,做出新鮮別致的東西,總是分給別人吃,自己卻很少吃”。(意思對即可。)
《春酒》語文導學案 篇6
《春酒》教學設計
福臻中學 徐鍇
教學目的:
1、了解民俗民風。
2、理解作者通過敘述家鄉的風土人情來表達濃濃的思鄉之情。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細節描寫對表現文章主題的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
1、 理解細節描寫對表現文章主題的作用
2、 理解作者通過敘述家鄉的風土人情來表達濃濃的思鄉之情。
一、課文導入
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從小到大,我們都是伴隨著這些年年依舊的節日,和親人一起度過一年又一年的。在這些傳統節日中,同學們最盼望的無疑是春節。春節不僅有玩的、吃的、穿的,更有壓歲錢,可以買很多想要的東西。
請同學們談一下自己過年的故事、體會。
教師總結并提示:我國浙江溫州一帶是如何過年的,請聽琦君為我們講述的過年的故事——《春酒》。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積累的字詞: 枸杞(gou3 qi3) 門檻(kan3) 過癮(yin3) 湊(cou4)齊 酬(chou2)謝 家醅(pei1) 煨燉(wei1 dun4)
2.學生自由朗讀
要求: 大聲讀課文,力求讀得順暢,讀出文中的情感, 體會文中深情。
思考:作者在文中敘述了兒時在故鄉的哪幾件事? 在這幾件事中出現了哪些人物?
三、整體感知
1. 作者在文中敘述了兒時在故鄉的哪幾件事?
小結 :過新年 喝春酒 喝會酒
2. 在這幾件事中出現了哪些人物?
小結:母親 “我” 阿標叔 鄉鄰鄉親
四、研讀探討
作者用一些細節描寫來刻畫人物,描寫風俗。請你找出來,并談談這些細節描寫有什么作用?(分小組討論)
1.母親: 熱情好客 慷慨大方
“她總是笑瞇瞇地說:‘大約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是沒有一定分量的。’但她還是一樣一樣仔細地告訴別人。可見她做什么事,都有個尺度在心中的。”
“母親是從不上會的,但總是很樂意把花廳給大家請客,可以添點喜氣。”
2.花匠阿標叔 熱心
“花匠阿標叔也巴結地把煤氣燈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點燃了,掛在花廳正中,讓大家吃酒時劃拳吆喝,格外興高采烈”。
3.鄉鄰鄉親 熱情大方
“所以鄉下人如果對人表示感謝,口頭話就是‘我請你吃十二碟’。”
“席散時,會首給每個人分一條印花手帕。母親和我也各有一條,我就等于得了兩條,開心得要命。”
“尤其是家家戶戶輪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親的代表,總是一馬當先,不請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還捧一大包回家。”
4. “我” 童真童趣
“尤其是家家戶戶輪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親的代表,總是一馬當先,不請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還捧一大包回家。”
“其實我沒等她說完,早已偷偷把手指頭伸在杯子里好幾回,已經不知舔了多少個指甲縫的八寶酒了。”
研讀小結:
問:作者為什么能在幾十年之后對家鄉的過年時的生活細節記得那么清楚,描寫得那么細致呢?明確:對故鄉有感情。
問:對故鄉的什么有感情呢?
明確:風土人情。(母親、喝酒的事)這其實也是作者所說的家鄉味。
通過作者的細節描寫,其中甜蜜、情趣和濃厚的淳樸人情便躍然紙上。
五、課堂小結。
我們讀了文章后,從作者的回憶中,我們似乎也跟著作者回到了她的童年,感受到作者家鄉濃濃的風土人情味;那種濃郁的家鄉情顯現在字里行間。
現在我們再一次體會作者的思鄉情,大家共同朗讀課文的最后兩小節,感受作者的思鄉之情。(朗讀時,注意節奏放得慢一些,抓住濃濃的思鄉情。)
有親人的地方才是家鄉。既然家鄉味這么難忘,這么快樂,作家就想找回這種家鄉味。
作者想找家鄉味,可是失敗了。所以她在最后困惑地說:“可是叫我到哪兒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六、課外延伸(指出下列詩句描寫的節日)
A.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王安石 《元日》
B.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C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東坡 《水調歌頭》
七、布置作業
1、寫一段文字,介紹一個傳統節日。
2、完成自主。
3、課外選讀有關游子思鄉的文學作品,并把它推薦給班里的同學
板書設計
過新年
風俗美 喝春酒
春酒 喝會酒 家鄉的味道 -- 思鄉懷舊
人情美 鄉鄰鄉親 熱情好客
阿標叔 熱心
母親 熱情好客 慷慨大方
“我” 童真童趣
《春酒》語文導學案 篇7
《春酒》教案
南昌市外國語學校 吳禧梅
教學目標:
1. 關注細節描寫,品味文章語言。
2.關注民俗文化,民俗之中熔鑄人情之美
3.培養學生熱愛年文化民族文化的熱情
教學難點:
怎樣由春酒體會到民族文化之美
教學步驟:
一:導語:同學們,看見了屏幕上的圖片,讓你想到了中國什么傳統節日啊?在春節里,你們都會開展些什么活動啊?大家知道我們什么是“年”嗎?琦君她小時候是怎樣過年的呢?她是否和我們一樣,感受到了年的溫暖和幸福呢?
二:先讓我們來認識一下琦君:。。。。。。現、當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溫州瞿溪人。畢業于杭州之江大學中文系。1949年赴中國臺灣,曾任中國臺灣中國文化學院、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國。
三:請大家聽讀課文,看看有沒有不會讀的音(聽課文朗讀)
下面這些字都是從文中找出來的,你能讀準這些字的音嗎?
枸杞 goǔqǐ 薏仁yìrén 門檻 kǎn 衣襟jīn
酬謝 chóu 兩頰jiá 挑剔 tī 家醅pēi
如法炮制 páo 煨燉wēidùn
四:瀏覽一遍文章,整體把握課文:
1.寫過年,文章中寫了兒時故鄉哪些年俗?作者最喜歡的是什么年俗?
2喝會酒是怎么回事?文章重點寫的是什么年俗?
3.我最喜歡喝的是那家的春酒?
五.品味語言
春酒醉人,,多年后作者寫得是活靈活現,饒有情趣.我們從語言揣摩的角度來體會一下作者的饒有趣味,富有美感的描述。
我喜歡讀 這個句子。其中____這一細節,讓我想象到(感受到了)了 (人物)的(情感、情趣、情態......美。
六、懷念春酒,思念故土文化
1、這寫的是三十年代的事情,兒時的一切在作者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記,作者用一支妙筆,娓娓道來,讓我們身臨其境,陶醉其中.現在的作者在那里呢?
2、旅居海外的她,依然懷念童年懷念故鄉,作者懷念故鄉嗎?你從文章中什么地方知道的?
從文尾一段可以看出。“一句話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的家鄉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兒去找真正的家醅呢?”(齊讀)
3、作者為什么選擇春酒作為對故鄉思念的寄托呢?
喝春酒的習俗給人帶來了很多溫暖和幸福啊,甘美醇香的春酒,勾起了對童年的快樂的回憶,對勤勞的母親的追憶,甜美的春酒,讓人想到了故鄉的祥和溫馨的年,這些年俗由母親和眾鄉鄰們親身演繹成幸福安詳,讓兒時的自己身處其中,無憂無慮,甜美而幸福。
4、在30年代的年中,作者沒有得到壓歲錢,沒有得到貴重的禮物,她感到了年的溫暖和幸福沒有?(有)兒時歡樂不能忘,文化傳統不能忘,到了耄耋之年,依然能夠娓娓道來,如就在眼前一般,異域的環境再優越,她依然難忘自己家鄉的年.
5、其實,這是一種共性,很多人都是這樣的.游子離家越遠,兒時的快樂,所經歷的一切特別是快樂的事情,越會像老牛反芻一樣,越嚼越有味道.離家越遠,越是會思念的故土文化,,看海外游子過年(圖片展示)
七.怎樣捍衛我們的文化
1.那么,生活在神州大地上的我們,要不要過年啊?(要)
2.但是我們的年味好像在變了,你說是年本身出了問題還是我們過年的方式出了問題?
(討論過年方式,大家七嘴八舌)
3.過年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是我們區別于別的民族最顯著的習慣,是我們的民族個性,我們該怎樣來維持我們的這種傳統呢?
學生說老師補充: 我們應該用正確的方式繼承和弘揚我們的文化傳統。
4.其實,不光是年,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文化遺產豐富的民族,很多文化遺產都需要我們好好地繼承和維護,如少林武術,京劇,方塊字,等等,……
《春酒》語文導學案 篇8
關于作者:
琦君,原名潘希真,1917年生,浙江永嘉人。杭州之江大學中文系畢業。1949年去中國臺灣,曾任職司法界及文化大學、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現已退休。
她是一位堪稱寫童年故家的圣手。有人甚至稱,她的作品被從十七歲到七十歲的讀者同樣喜愛著。她以散文創作飲譽文壇,榮獲文協散文獎、中山文藝獎等。著有散文、小說和兒童文學等三十余種,被譯為英、韓、日文出版。其書多次再版,創造中國臺灣出版界散文作品五十七次的重印記錄。
她的作品還有《桔子紅了》、《七月的哀傷》、《長溝流月去無聲》等
琦君用一種洗凈鉛華的筆調,絮絮地說著自己對童年、對故鄉的無限眷戀,說著半個多世紀來她魂牽夢繞的那些記憶的片斷。
一、掌握如下字詞。
1、為下列加紅的字注音。
氣氛( )枸杞( )門檻( )煨燉( )
兩頰( )挑剔( )家醅( )手帕( )
2、解釋下列詞語的含義。
巴結:方言,指人做事勤快。
一馬當先:策馬走在最前面。形容領先或起帶頭作用。
顧名思義:顧:看。義:含義。看到名稱就會想到它的含義。
如法炮制:本指依照成法,炮制藥劑。后比喻照樣處理
3、詞語積累。
興高采烈 一馬當先 顧名思義 如法炮制 別致
二、課文內容分析。
1、本文作者在文章中所寫內容,都是很普通平凡的,從這些內容中我們能夠體會到什么?它對于我們有什么啟示?
作者在文章記敘了在故鄉過新年、吃春酒、吃會酒等事情,這些事情雖然簡單,但是它卻能夠讓我們體會到民風之美、人情之美。以小顯大,以平凡打動讀者的心。這樣的選材方式對于同學們寫作也是很有啟發的。
2、文中作者通過對家鄉春酒的回憶說明了什么?
作者對過對家鄉春酒的回憶,寫了母親的善良,鄉人的淳樸,表達了作者的一種思鄉情愁。
3、本文的\“母親\“是一位怎樣的母親?
作者的母親,沒有文化,但是她儉樸勤勞,有靈性,善良大度,充滿美德,性格堅強。她的諄諄教誨、關愛呵護都說明了作者的母親是一位賢妻良母。
4、\“我就在每個人的懷里*一下,用筷子點一下酒,舔一舔。\“這一個細節描寫表現了什么?
由這個細節描寫,我們能夠充分感受到大家是如此喜愛這個小姑娘,在故鄉,鄰里之間的關系是十分親密隨和、融洽溫馨的。
5、本文的題目是《春酒》,作者在文章中僅僅是懷念了家鄉的\“春酒\“嗎?
作者通過春酒,寫了家鄉的風俗之美、人情之美,寫自己對故鄉親友的懷念,對母親的思念,在這些內容中流淌了濃濃的思鄉之情,這也是一種讓人難忘的生活的深情懷念。
三、問題思考。
1、本文的語言看似隨意,其實作者是非常有講究的。如文章第一段中有這樣的句話:\“說話尤其要小心,要多討吉利,因此覺得很受拘束。\“這一句話的\“尤其\“能否刪除,為什么?
不能夠刪除,它起到了強調作用,也照應了上文。同學們可以自己找一些其它句子來分析。
《春酒》語文導學案 篇9
一、 導入新課:
1、 學生展示收集的與鄉愁有關的詩詞
2、(師配樂深情朗誦)
有一種酒,一點點,就能醉你到白頭,
有一種情,一點點,就能牽動你的心,
有一些人,雖然離去,但你永遠難忘他的影,
有一些事,雖然遙遠,卻又總是那么溫馨……
同學們,這首小詩,曾讓著名的中國臺灣女作家琦君幾度午夜夢回,淚濕枕巾。那么,是什么樣的酒和情?又是怎樣的人和事,會讓她如此念念不忘呢?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走近琦君,一起來聽她把酒話往事,遙寄心中情。共同來學習琦君的這篇回憶性散文。 (板書:春酒)
二.板題、示標:
1)、了解作者、積累詞語。
2)、品味文中的細節和關鍵詞語,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3)、體味文中蘊含的對故鄉、對親人的深厚感情。
4)、檢查預習:枸杞、薏仁米、炮制、挑剔、家醅、顧名思義。
學生抄寫詞語,給紅色字體注音,學生朗讀。
三、知文意:
我們說好酒要品,好文章要讀。中國臺灣著名的作家白先勇先生說:“看琦君的文章就好像翻閱一本舊相簿,一張張泛了黃的相片都承載著如許沉厚的記憶與懷念。”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本文“承載著哪些記憶?”
(什么酒?什么情?哪些人?哪些事?——構成了作者最美好的回憶?)
1、交流上述思考題。(板書:“我” 母親 鄉鄰)。
四、 賞細節:
1、有人說:“讀琦君的散文是一種享受。”她的文字清新、素淡,文筆如行云流水,舒放自如。尤其她散文中的人物,個個活靈活現,形神兼備。前面白先勇先生說“看琦君的文章就好像翻閱一本舊相簿”,現在我們來給這舊相簿翻新幾張相片。接下來交給大家一個任務:
在咱們班成立一個攝制組,根據課文中的描寫,對童年的琦君、母親、鄉鄰中任選一人拍攝幾張相片。如果你是攝影師,你最想選擇哪個人或物?給他拍攝哪幾個鏡頭?并說說你的鏡頭要表現的是什么?
如果我是攝影師,我最想拍攝的對象是 。
我要拍的這張照片的理由是 。
我的這個鏡頭想表現的畫面是 。
學生默讀——分組討論——代表發言
2、小結。(拍攝人物往往要關注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服飾等細節,看哪組同學眼光獨到,最有攝影師的潛質。)
“細節是文章鮮活的花朵”,而課文中就有許多這樣有情趣的細節描寫。
① 能體現兒時“我”的童心童趣的細節。
我是母親的代表,總是一馬當先,不請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還捧一大包回家。
(句式比較。賞析比喻句。)(思維操:粉筆)學會挑選最貼切的喻體。
② 能體現母親身上的那種勤勞、善良、溫柔、慈愛、質樸、熱情的細節。
③ 能體現鄉鄰淳樸厚道的細節。
五、 感鄉愁:
同學們發言非常踴躍,非常精彩。我想這歸功于作者琦君細膩的表達,我們也要像她那樣善于捕捉生活的細節,使我們筆下的文章也變得充實而感人。
1、 提一個問題:前面白先生提到“一張張泛了黃的相片都承載著如許沉厚的記憶與懷念。”課文中有一個句子很好地概括了這些美好的情感,在課文的什么地方?(板書:道地家鄉味)
2、 想像一下:作者行文至此,是一種什么心情?(語速、重音)
(深深的惆悵) (板書:純真的童趣、美好的母性、淳樸的鄉情)
(強調解題方法:抓字眼——挖信息——訴感情)
3、作者如此思念故鄉,一定和她的經歷有關!
琦君奶奶1917年生于浙江溫州,1949年遷至中國臺灣,1983年定居美國。自從去了中國臺灣以后,琦君50多年沒有回到過她的故鄉——溫州。她在鄉書中曾深情地說:“來到中國臺灣,此心如無根的浮萍,沒有了著落,對家鄉的苦念,也就與日俱增了。”XX年6月7日凌晨,90高齡的琦君奶奶懷著對故鄉的深深眷戀永遠地擱下了那支生花妙筆。臨終前,她在病榻上還一再念叨:我想回到自己的家鄉啊……。最后,她的骨灰被帶到了家鄉溫州,了卻了她的心愿。是啊,樹高千丈,葉落歸根。故鄉才是漂泊海外的游子心中的根吶。
六、訴真情:
1、同學們:每個人都有故鄉,對于故鄉都會有一份難以忘懷的記憶。魯迅對社戲里吃過的羅漢豆念念不忘;汪曾祺對故鄉端午節的鴨蛋念念不忘;而琦君魂牽夢系的是母親所釀造的八寶酒。那么我們呢?也許有一天,我們也會背上行囊走四方,去追逐自己的夢想。但總有那么一些夜晚,會有一些東西觸動我們柔軟的心房,讓我們想起慈愛的父母、質樸的鄉情、熟悉的故土家園……那么最能引發你的故園情懷的會是什么呢?
(學生自由發言)
2、老師相信:不管你將來身居何處,故鄉一定會是你心靈永遠的歸屬。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杯濃濃的春酒。
七、測試(100分)
1、給紅色字體注音(5╳9=45分)
碗盞 枸杞 薏仁米 橄欖 門檻 家醅 兩頰 釀 挑剔
2、本文記敘了童年的哪幾件事?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10分)
記敘了過新年、吃春酒、吃會酒三件事,表達了作者對故鄉民風,人情的贊美。
3、課文題目為春酒,作者僅僅懷念的是家鄉的春酒嗎?(10分)
在文中主要寫故鄉風俗之美、人情之美,寫自己對故鄉的懷念,對母親的追思,其間流淌的是深深的思鄉之情,是一種讓人難以忘懷的生活的深情懷念。
4、特寫鏡頭:(嘗試進行細節描寫)(35分)
仿寫要求:請圍繞“撒嬌”這一內容,捕捉讓你觸動最深的細節,寫一段話。
《春酒》語文導學案 篇10
我們在語文學習中,語文閱讀無論在考試還是在平日的積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學考試中也占據著相當大的比例。以下是第一范文網小編收集整理的《春酒》閱讀訓練題目及其參考答案,旨在讓同學們把握住閱讀的技巧,進而提高閱讀能力!
(一)閱讀<春酒>一文,完成17-22題(14分)
春酒
農村的新年,是非常長的。過了元宵燈節,年景尚未完全落幕。還有個家家邀飲春酒的節目,再度引起高潮。在我的感覺里,其氣氛之熱鬧,有時還超過初一至初五那五天新年呢。原因是:新年時,注重迎神拜佛,小孩子們玩兒不許在大廳上、廚房里,生怕撞來撞去,碰碎碗盞。尤其我是女孩子,蒸糕時,腳都不許擱在灶孔邊,吃東西不許隨便抓,因為許多都是要先供佛與祖先的。說話尤其要小心,要多討吉利,因此覺得很受拘束。過了元宵,大人們覺得我們都乖乖的,沒闖什么禍,佛堂與神位前的供品換下來的堆得滿滿一大缸,都分給我們撒開地吃了。尤其是家家戶戶輪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親的代表,總是一馬當先,不請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還捧一大包回家。
可是說實在的,我家吃的東西多,連北平寄來的金絲蜜棗、巧克力糖都吃過,對于花生、桂圓、松糖等等,已經不稀罕了。那么我最喜歡的是什么呢?乃是母親在冬至那天就泡的八寶酒,到了喝春酒時,就開出來請大家嘗嘗。補氣、健脾、明目的喲!"母親總是得意地說。她又轉向我說:[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縫,小孩子喝多了會流鼻血,太補了。"其實我沒等她說完,早已偷偷把手指頭伸在杯子里好幾回,已經不知舔了多少個指甲縫的八寶酒了。
八寶酒,顧名思義,是八樣東西泡的酒,那就是黑棗(不知是南棗還是北棗)、荔枝、桂圓、杏仁、陳皮、枸杞子、薏仁米,再加兩粒橄欖。要泡一個月,打開來,酒香加藥香,恨不得一口
氣喝它三大杯。母親給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點點,我端著、聞著,走來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門檻時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卻全灑在衣襟上了。抱著小花貓時,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覺。原來我的小花貓也是個酒仙呢!
我喝完春酒回來,母親總要聞聞我的嘴巴,問我喝了幾杯酒。我總是說:[只喝一杯,因為里面沒有八寶,不甜呀。"母親聽了很高興。她自己請鄰居來吃春酒,一定給他們每人斟一杯八寶酒。我呢,就在每個人懷里靠一下,用筷子點一下酒,舔一舔,才過癮。春酒以外,我家還有一項特別節目,就是喝會酒。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錢用,要起個會,湊齊十二個人,正月里,會首總要請那十一位喝春酒表示酬謝。地點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廳。酒席是從城里叫來的,和鄉下所謂的八盤五、八盤八(就是八個冷盤,五道或八道大碗的熱菜)不同,城里酒席稱之為[十二碟"(大概是四冷盤、四熱炒、四大碗煨燉大菜),是最最講究的酒席了。所以鄉下人如果對人表示感謝,口頭話就是[我請你吃十二碟"。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鄰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著大花廳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母親是從不上會的,但總是很樂意把花廳給大家請客,可以添點新春喜氣。花匠阿標叔也巴結地把煤氣燈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點燃了,掛在花廳正中,讓大家吃酒時劃拳吆喝,格外的興高采烈。我呢,一定有份坐在會首旁邊,得吃得喝。這時,母親就會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寶酒給大家嘗嘗助興。
席散時,會首給每個人分一條印花手帕。母親和我也各有一條,我就等于得了兩條,開心得要命。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寶酒,都問母親里面泡的是什么寶貝。母親得意地說了一遍又一遍,高興得兩頰紅紅的,跟喝過酒似的,其實母親是滴酒不沾唇的。
不僅是酒,母親終年勤勤快快的,做這做那,做出新鮮別致的東西,總是分給別人吃,自己卻很少吃。人家問她每種材料要放多少,她總是笑瞇瞇地說:[大約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沒有一定分量的。"但她還是一樣一樣仔細地告訴別人。可見她做什么事,都有個尺度在心中的。她常常說:[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 新 課 標 第 一 網
今年,我也如法炮制,泡了八寶酒,用以供祖后,倒一杯給兒子,告訴他是[分歲酒",喝下去又長大一歲了。他挑剔地說:[你用的是美國貨葡萄酒,不是你小時候家鄉自己釀的酒呀。"
一句話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鄉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兒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作者:琦君)
1。閱讀全文后,你所理解的本文主旨是 。(用一個詞語概括)(1分)
2。作者在本文中詳寫了兒時在故鄉的哪些生活片斷?請概括作答。(2分)
3。品味句子[我呢,就在每個人懷里靠一下,用筷子點一下酒,舔一舔,才過癮。"說說該細節描寫有何妙處?(3分)
4。本文中的[母親"是一個怎樣的形象?請結合文章概括作答。(2分)
5。如何理解[一句話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鄉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兒去找真正的家醅呢?"(3分)
6。俗話說:[一方水養一方人。"各地都有不同的風土人情,古今不少詩人把一些節日寫到詩中。請把下列詩中描寫的節日寫在后面相應的橫線上。(3分)
(1)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思鄉(1分)
2。喝春酒 吃會酒(答出一點給1分,共2分)
3。這看似簡單的幾筆描寫,尤其是幾個動詞的使用,(1分)生動傳神地讓讀者強烈地感受到小姑娘天真可愛,(1分)以及鄉鄰之間那種親密隨和,融洽溫馨的人際關系。(1分)
4。儉樸勤勞、善良大度 慈愛能干的典型的母親形象。(寫出其中一點給1分,共2分)
5。深化了文章的主題,(1分)使作者由春酒想起了家鄉,懷念家鄉的的風俗美、人性美,(1分)增加了思鄉的濃濃情愫。(1分)
6。(1)春節 (2)中秋節 (3)重陽節 (每個小題1分,共3分)
《春酒》語文導學案 篇11
語文,因情感的滋潤而變得春意盎然。在語文教學中,觸發學生情感,使學生對文中美的人、美的事、美的物、美的景油然而生熱愛、向往、追求的欲望,是提高審美情趣的重要手段。這堂課,我想構筑的就是這樣一個充滿情感化生活化的語文課堂,采取相應的教學手段,激活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教師充滿情感的教學中始終處于憤悱狀態,從而和文本和作者和教師激起情感共鳴。
在本課教學中,我認為最成功的一點就是用情境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嘗春酒——品春酒——回味春酒”三個環節。三個環節,環環相扣,逐步引領著學生體悟文章的情感。首先,在舒緩的`“思鄉”主題音樂中,學生通過深情的朗讀,能很快融入課文特定的情境,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從而對文章有了初步的感知。其次,在品春酒這個環節中,我設置了“我喜歡_____因為_____。”的句式,讓學生活動起來,真正從課文之中去發掘去品去味體悟作者濃濃的鄉愁之情。第三,回味春酒,介紹作者生平時,我把它放在學生已體驗了蘊涵在春酒中這些美好豐富的情感后,已品嘗了這充滿道地家鄉味的“春酒”后,希望作者思鄉難回的感傷情緒能彌漫在他們的心間,讓故鄉一步步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為了加強學生對故鄉情結的進一步的感悟,我泛讀了余光中先生的《鄉愁》,在感傷的旋律中,讓情感的渲染達到了一個高潮。最后,拓展訓練中,讓學生仿寫“故鄉的情節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回顧整節課,雖然完成了教學內容,但還存在著一些不足,讓我對這節課的教學有了一些反思:
一、教學環節的銜接處理不夠自然。課堂環節的緊湊、自然,更能突出教師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凸顯教師扎實的教學能力。在課堂中,我忽視了教學環節的銜接,處理略顯生硬。
二、教學中,學生朗讀不夠充分。語文課堂少不了讀書聲,有了朗朗讀書聲的課堂,才是真正的語文課堂。由于學生的朗讀不足,才導致了在后面環節中學生的活動雖熱烈卻不夠深入。
三、課堂活動中,學生對文本的發掘不夠充分。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體悟那份故鄉情結是蘊涵在春酒中的另一種滋味,它讓春酒的味道變得更醇厚,而生活中任何一個細節如果蘊藏著一份美好的情感都是一杯香甜的“春酒”,讓這些蘊涵其中的美好情感真正地成為豐富學生情感世界的活水。而在本節課的活動中,學生在品味語言的過程中,僅能把握語言的文本意味,對于隱藏在語言文字背后的情感意蘊體會不夠,這主要基于教師對學生學習的引領不足。
淺陋的思考但卻是我最真實的心聲。懇請得到各位同行的熱情指教,同時對給予我鼓勵、支持和指點的教師們致以最真誠的感謝。我知道這些言辭已化為一束溫暖的光,照亮我執著前行。
《春酒》語文導學案 篇12
教學目標
1、學習文章富有情趣的細節描寫,體會其作用。理解作者通過生動展示家鄉的風土人情來表達濃濃的思鄉情懷的方法。
2、激發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探究和合作交流,品味文中的細節和傳神詞語,領悟文章的意蘊。
3、感受文中的風俗美、人情美,豐富精神世界,激發學生關注生活的熱情,發現并領略生活的詩意。
教學重點、難點
1、品味文章的傳神語言及細節描寫是本堂課的核心重點。
2、領會文章在素淡的文字中流淌的濃濃的思鄉之情。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猜謎語導入新課。
1、猜一猜,三人同日來。(打一字)留一半清醒。(打一字)
今天我們就與琦君一起通過時空隧道返回解放前,去浙江琦君的老家品嘗節日的珍品——春酒。
2、檢查自學情況。
二、自主學習:識春酒,知文意。
1、這篇文章我讀了幾遍,越讀越覺得有味,下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完后告訴大家:
A、春酒是什么時候喝?怎樣喝?什么人喝?氣氛怎樣?(春酒是過了元宵之后鄉里鄉親家家戶戶輪流邀請喝的,氣氛很熱鬧。)
B、作者懷念的僅僅是家鄉的春酒嗎?(濃濃的思鄉之情,是春酒里的家鄉味,思鄉懷舊)
C、這種濃濃的家鄉味是通過哪幾件事表現出來的?在這幾件事中出現了哪些人物?
(過新年喝春酒喝會酒)(母親花匠阿標叔鄰里鄉親“我”)
小結:家家邀飲春酒的無窮情趣,會酒的熱鬧與喜慶,人情的淳厚與溫馨,童年的天真和快樂,母親的賢惠與慈愛,阿標叔的善良和淳樸……這些便是濃濃的家鄉味!
三、合作探究:品春酒,懂琦君。
思鄉懷舊是人們心中普遍的一種情感,琦君用一些細節描寫來刻畫人物,描寫風俗,把這種內心情感外化成語言表達出來。
1、小組合作探究。請你找出細節描寫的句子,并品一品這些細節好在哪里,表達了怎樣的情感,作好旁注。然后在自己的合作小組里交流,有情有味地讀一讀。每個小組選出首席代表,做好記錄,再與全班同學交流品讀感受,另組同學評價或補充。
a、母親(第1、2小組討論)(勤勞善良大度慈愛溫柔能干)
b、花匠阿標叔(第3、4小組討論)(淳樸厚道熱情)
c、鄉鄰鄉親(第5、6小組討論)(淳樸厚道熱情好客樂于助人)
d、“我”(第7、8小組討論)(天真可愛活潑調皮)
2、把下面一句話補充完整
春酒、會酒,醉了(母親),醉了(鄉鄰),醉了(“我”),也醉了無數讀者,“我”的(天真可愛),母親的(善良能干),鄉鄰的(淳樸厚道),在“春酒”、“會酒”席上不斷氤氳起來,彌漫成濃濃的人情、民風之美!
四、賞讀:釀春酒,找鄉情。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鄉情如酒,存放越久,便越醉人!我們說家鄉味里面包含的是人情味。有親人的地方才是家鄉。家鄉味這么難忘,這么快樂,作家就想找回這種家鄉味。作家在文章中的哪里作了這樣的嘗試?對,最后兩段。讓我們大聲朗讀最后兩個自然段,標出讓你怦然心動的句子,滿懷感情地朗讀它,并說說讓你感動的原因。
五、遷移拓展。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這些古詩名句都表達了游子的思鄉之情,現代也有許多表現海外游子思鄉的文學作品,你讀過這類作品吧?老師這里有兩篇,請同學們深情地讀一讀。舒蘭的《鄉色酒》和余光中的《鄉愁》。
六、作業。
收集積累有關游子思鄉的詩詞與同學、親友分享。
真情寄語
人間有情,親情友情鄉情;天地有愛,愛國愛民愛家。珍惜心中這份真摯的情感,這是我們寫作的源泉,更是世界美麗的原因。祝愿每一位同學都能懷一顆真摯的心,創造屬于你們的精彩人生!
《春酒》語文導學案 篇13
教學目的:
1、了解民俗民風。
2、理解作者通過敘述家鄉的風土人情來表達濃濃的思鄉之情。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細節描寫對表現文章主題的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
1、 理解細節描寫對表現文章主題的作用
2、 理解作者通過敘述家鄉的風土人情來表達濃濃的思鄉之情。
一、課文導入
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從小到大,我們都是伴隨著這些年年依舊的節日,和親人一起度過一年又一年的。在這些傳統節日中,同學們最盼望的無疑是春節。春節不僅有玩的、吃的、穿的,更有壓歲錢,可以買很多想要的東西。
請同學們談一下自己過年的故事、體會。
教師總結并提示:我國浙江溫州一帶是如何過年的,請聽琦君為我們講述的過年的故事——《春酒》。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積累的字詞: 枸杞(gou3 qi3) 門檻(kan3) 過癮(yin3) 湊(cou4)齊 酬(chou2)謝 家醅(pei1) 煨燉(wei1 dun4)
2.學生自由朗讀
要求: 大聲讀課文,力求讀得順暢,讀出文中的情感, 體會文中深情。
思考:作者在文中敘述了兒時在故鄉的哪幾件事? 在這幾件事中出現了哪些人物?
三、整體感知
1. 作者在文中敘述了兒時在故鄉的哪幾件事?
小結 :過新年 喝春酒 喝會酒
2. 在這幾件事中出現了哪些人物?
小結:母親 “我” 阿標叔 鄉鄰鄉親
四、研讀探討
作者用一些細節描寫來刻畫人物,描寫風俗。請你找出來,并談談這些細節描寫有什么作用?(分小組討論)
1.母親: 熱情好客 慷慨大方
“她總是笑瞇瞇地說:‘大約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是沒有一定分量的。’但她還是一樣一樣仔細地告訴別人。可見她做什么事,都有個尺度在心中的。”
“母親是從不上會的,但總是很樂意把花廳給大家請客,可以添點喜氣。”
2.花匠阿標叔 熱心
“花匠阿標叔也巴結地把煤氣燈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點燃了,掛在花廳正中,讓大家吃酒時劃拳吆喝,格外興高采烈”。
3.鄉鄰鄉親 熱情大方
“所以鄉下人如果對人表示感謝,口頭話就是‘我請你吃十二碟’。”
“席散時,會首給每個人分一條印花手帕。母親和我也各有一條,我就等于得了兩條,開心得要命。”
“尤其是家家戶戶輪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親的代表,總是一馬當先,不請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還捧一大包回家。”
4. “我” 童真童趣
“尤其是家家戶戶輪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親的代表,總是一馬當先,不請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還捧一大包回家。”
“其實我沒等她說完,早已偷偷把手指頭伸在杯子里好幾回,已經不知舔了多少個指甲縫的八寶酒了。”
研讀小結:
問:作者為什么能在幾十年之后對家鄉的過年時的生活細節記得那么清楚,描寫得那么細致呢?明確:對故鄉有感情。
問:對故鄉的什么有感情呢?
明確:風土人情。(母親、喝酒的事)這其實也是作者所說的家鄉味。
通過作者的細節描寫,其中甜蜜、情趣和濃厚的淳樸人情便躍然紙上。
五、課堂小結。
我們讀了文章后,從作者的回憶中,我們似乎也跟著作者回到了她的童年,感受到作者家鄉濃濃的風土人情味;那種濃郁的家鄉情顯現在字里行間。
現在我們再一次體會作者的思鄉情,大家共同朗讀課文的最后兩小節,感受作者的思鄉之情。(朗讀時,注意節奏放得慢一些,抓住濃濃的思鄉情。)
有親人的地方才是家鄉。既然家鄉味這么難忘,這么快樂,作家就想找回這種家鄉味。
作者想找家鄉味,可是失敗了。所以她在最后困惑地說:“可是叫我到哪兒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六、課外延伸(指出下列詩句描寫的節日)
A.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王安石 《元日》
B.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C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東坡 《水調歌頭》
七、布置作業
1、寫一段文字,介紹一個傳統節日。
2、完成自主。
3、課外選讀有關游子思鄉的文學作品,并把它推薦給班里的同學
《春酒》語文導學案 篇14
在本課教學中,我認為最成功的一點就是始終關注學生,用情境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如課前導入我學說衢州話,既拉近和學生的情感距離,又很自然地引出道地的家鄉人說道地的家鄉話,品道地的家鄉味。
在舒緩的“思鄉”主題音樂中,教師充滿深情的朗讀,使學生很快融入課文特定的情境,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又如,在介紹作者生平時,我把它放在學生已體驗了蘊涵在春酒中這些美好豐富的情感后,已品嘗了這充滿道地家鄉味的“春酒”后,希望作者思鄉難回的感傷情緒能彌漫在他們的心間,讓故鄉一步步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我在自己學校試教的時候講到琦君逝世時,好幾個女生都流淚了,而那天整個課堂氣氛也是異常安靜的。這種靜默,是在用心與文本對話,是用頻繁的問答所難以達到的一種最佳的感悟境界。再如,為了使學生把文章體現的美和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產生強烈的情感體驗,從而達到這節課情感教學的目的,我捧出珍藏在我記憶里的一杯“春酒”——童年的番薯糕,動情地回味童年家鄉番薯糕的香味,以自己的切身體驗來感染學生,為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了積極的情感氛圍,把課堂推向了高潮。而且愉悅的情感開啟了學生的心智,課堂上學生用心編織的故鄉情結非常豐富:如棗樹下的快樂、回蕩在心中的悠悠茶香、記憶中溫暖的笑容等,這些或美好或溫馨或留戀的各種情愫在學生心中潛滋暗長,匯成一股情感的暖流,讓故鄉在這些涉世未深的孩子眼里變得鮮活起來,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動”起來,這種以學生“入情——動情——抒情”這條情感體驗為主線的教學是到位的。
《春酒》語文導學案 篇15
教學目標
1.深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思鄉的情感。
2.品味文中的細節和關鍵詞語,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3.感受文中的風俗美、人情美,豐富精神世界,獲得思想啟迪。
教學重點
朗讀、默讀課文,品味細節和關鍵詞句。
一、作者簡介:(師:‘認識一下這位’出示課件1;生:)
(仔細一看卻原來是我的親人,不信,就看看,為什么說是我的,我們的親人?)
【琦君】(1918~ )現、當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溫州永嘉人。14歲就讀于教會中學。畢業于杭州之江大學中文系,師從詞學家夏承燾。1949年赴中國臺灣,在司法部門工作了26年,并任中國臺灣中國文化學院、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國。出版散文集、小說 集及兒童文學作品30余種,內有《煙愁》、《細紗燈》(獲中山文藝創作獎)、《三更有夢書當枕》、《故鄉的桂花雨》、《細雨燈花落》、《讀書與生活》、《千里懷人月在峰》、《留予他年說夢痕》、《琦君寄小讀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傷》等
二、初步感知課文
(1)細細來品味這一杯<春酒>,自由大聲朗讀課文,注意其中的生字詞。并想一想春酒到底是什么?(學生:自由大聲朗讀課文;師:巡查讀的情況,等學生讀完后適當作贊賞性評價)
(2)字詞認讀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師:出示生詞課件2;提示學生:先讀完課文的可以自由讀讀投影上生詞)(著重點出家(jiā)醅(pēi)、酬(chóu)謝(xiè))
枸杞(gǒuqǐ) 門檻(ménkǎn) 過癮(guòyǐn) 湊(còu)齊(qí)
酬(chóu)謝(xiè) 煨(wēi)燉(dùn) 兩(liǎng)頰(jiá) 家(jiā)醅(pēi)
(師:春酒是什么; 學生:說說春酒,理解春酒是一種風俗。)
(3)快速的讀一讀課文,想一想,<春酒>中記敘了哪幾件讓人回味的事?
(過新年、喝春酒、喝會酒,如今自泡八寶酒)(生:快速讀課文,交流春酒中發生的事;師:巡視)
四、精讀課文(師:自選感興趣的一件事,細細品讀,仔細琢磨春酒中包含著什么?生:自反復品讀,注上理解,然后全班交流并形成板書。)
1、學生自選感興趣的事情讀讀,然后說說自己的感受(將學生的感受形成板書。
板書構思:按照事件的先后順序,將感受板書下來。)
2、品讀細節與關鍵詞句。
(多年遠離家鄉的人,是怎樣回味家鄉味的呢。什么是歷歷在目,什么是宛若跟前。每一個細節都銘記在心。)
找出你喜歡的語句,找出你認為有情有趣的細節描寫,把它推薦給大家,并說明理由
(母親,我 村人,長工,等。)
板書:
春酒
春酒是家家邀飲的節目, 春酒是母親冬至泡就的八寶酒, 春酒是鄉親的熱情和互助,
有孩子的期盼和歡樂。 有母親的得意和關愛 , 是我眼巴巴的盼望,
有孩童時的活潑和調皮, 是新春的喜氣和家人的興高采烈,
還有孩子的珍惜和無限美味 , 還是母親的善良、能干。
還有母親的大方、淳樸,鄰人相處的溫馨。
現在
春酒是對母親的濃濃思念,
是對故鄉的念念不忘,
是我濃濃的鄉愁。
師:故鄉那一幕幕久留在我腦海中的風俗之美、人情之美,現如今卻成了一首感人致深的思鄉曲。讓我們來齊讀這首游子思鄉的詩,讀出一份歡樂、滿足,讀出一縷惆悵。生:齊讀。
六、擴展閱讀
1、讀琦君的思鄉句,加深對文本及作者的思鄉之情的理解。(師:教師出示投影,伴著音樂朗誦。生:靜靜地聽)
蕁茱鱸魚長入夢,他鄉雖好總添愁。故鄉,我們哪一天回去?家鄉味,我們哪一天能再嘗呢?――(《家鄉味》)
享受壯闊的山水田園之美,呼吸芳香靜謐的空氣。我渴望那一天,難道那一天還會遠嗎?”(《寫作回顧》),
(1)、師:你們感受到了什么,將自己的感受寫下來。(老師出示投影,學生獨立練筆;全班反饋交流)
家鄉味是 ,
家鄉味是 。
家鄉味有 ,
家鄉味有 。
(2)聯系時政“連宋訪問大陸”寫話,升華主題。
2、 推薦閱讀:
“我們從大陸移植來此(“移植”一詞,用得何等精妙),匆匆將三十年。生活上盡管早已能適應,而心靈上又何嘗能一日忘懷于故士的一事一物。水果蔬菜是家鄉的好,雞魚鴨肉是家鄉的鮮。當然,風景是家鄉的美,月是故鄉明”。――(《家鄉味》)
說實在的,即使是真正天然的礦泉水,飲啜起來,在感覺上,在心靈上,比起大陸故鄉的‘山泉’來,能一樣的清洌甘美嗎?”――(《水是故鄉甜》)
來到中國臺灣,此心如無根的浮萍,沒有了著落,對家鄉的苦念,也就與日俱增了。”日里想,夢里思,“昨夜夢魂又飛歸故里,躺在雙親的墓園中,擁吻著綠茵覆蓋的芬芳泥土,望著悠悠出岫的白云,多年抑郁的情懷得以暫感舒松,可是短夢醒來,淚水又濕透枕邊,美麗的家園啊!它依舊是海天一角,水闊山遙” ――《鄉思》
《春酒》語文導學案 篇16
教學目標:
1.賞析細節,體會蘊涵在春酒中的美好情感。
2.關注結尾,感受作者的美麗鄉愁。
3.課外拓展,感悟從古到今鄉愁中的故鄉情結。
4.聯系生活體驗,尋找每個人心中的故鄉情結。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從和學生交流當地家鄉話開始。
鄉音總是縈繞在我們心中最美的語言。許多年后,當你走在異鄉的土地上,耳畔聽不到這聲聲熟悉的鄉音,眼中見不到這張張親切的面容,那時你會用什么樣的方式來寄托對故鄉的思念呢?(學生回答)
是啊,故鄉是許多人心里魂牽夢繞的地方。中國臺灣作家琦君她對遠離了幾十年故鄉的思念,不是一首詩,也不是一曲歌,而是斟上了一杯故鄉的“春酒”,就讓我們去細細品嘗這杯故鄉的“春酒”。
二. 整體感知,為“春酒”取名。
聽教師配樂朗讀,要求學生靜靜地聽,靜靜地想:能否取一個合適的酒名來體現自己所品嘗到的“春酒”的味道。
師:從學生取酒名的角度板書: 童心酒 母親酒 鄉情酒。
三. 賞讀細節,體會蘊涵在春酒中的美好情感
1.問:端起這杯童心酒,你覺得哪些細節能體現兒時“我”的童心童趣?
(引導學生關注其中幾處細節,感受春酒中“我”童年最純真的快樂。)
例子 ①“其實我沒等她說完,……舔了多少個指甲縫的“八寶酒”了。
這里的“偷偷地”寫出了作者的孩子般的膽怯與好奇;一個“舔”字活畫出一個嘴饞可愛的小女孩的樣子,充滿童趣。
②“母親給我在小酒杯里只倒一點點……也是個酒仙呢。
“只”“一點點”說明對母親的小氣感到不滿足,充滿孩子氣的天真與可愛。
“端、聞、走來走去”說明對酒的珍惜。
說小花貓是酒仙以我當時孩子氣的心理去揣摩小花貓,可見我也一樣饞得要命,足見我可愛的童心童趣。
③我是母親的代表……肚子吃的鼓鼓的跟蜜蜂似的。
問:這個比喻恰當嗎?用像小豬像皮球像企鵝不是更可愛更能突出“鼓”的形象嗎?(因為蜜蜂采蜜和春酒的甜味相似,因為形體小更見我的可愛。)
另外,如“總是”“一馬當先”“眼巴巴”等說明我對喝春酒的急切心情。
2.師:這些生動的細節讓我們感受到了童年“我”最純真的快樂,那是留在作者心中一份美好的懷念。而在琦君的記憶里最值得懷念的是她的母親。
問:如果把文中描寫母親的細節拍攝成一個個特寫鏡頭,你最想選擇哪個細節?為什么?
同桌交流。提示人物的特寫鏡頭往往要關注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等。可以抓住表現這些特點的詞語。看哪組同學拍攝得最到位,能給大家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1)學生討論交流。
(2)回答時盡量引導學生去品讀細節中母親的不同側面,每個鏡頭所蘊涵
的美好的母性。
如:聰明能干——母親釀的酒喝。
熱情好客——讓出花廳、捧酒助興、分給別人吃自己不吃等
純樸賢惠——得到別人夸獎,臉紅紅的
溫柔慈愛——對我善意的提醒。
教師可問學生“母親得意地說了一遍又一遍……” 這里把母親的神態拍成“靦腆”不是更能表現母親的淳樸嗎?“得意”是得到別人夸獎后一種甜蜜的神態,更能突出母親的質樸和賢惠。
小結:感謝這幾位同學為我們從不同側面突現了“母親酒”的涵義。母親身上的勤勞善良、溫柔慈愛、質樸賢淑這正是人類情感中最美好的母性。它承載了琦君對故鄉最溫情的懷念。
3.問:琦君懷念的僅僅是她的母親嗎? 品析“鄉情酒”時可明確:
①花匠阿標叔把煤氣燈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讓大家吃酒時劃拳吆喝。善良純樸的他正是故鄉淳樸濃厚人情的體現。
②鄉鄰之間互相起會置辦會酒時的融洽的氣氛
③“我呢,就在每個人懷里靠一下……才過癮。”(大家如此喜愛這個小姑娘,鄰里之間親密隨和溫馨融洽的氣氛令人向往。)
小結:醇厚的鄉情讓我們感受到這是一個處處充滿溫馨充滿融洽充滿快樂的故鄉。這正是琦君永遠記憶中的故鄉。
四. 關注結尾,感受作者的美麗鄉愁
1.師:故鄉的春酒,蕩漾著我兒時純真的快樂。故鄉的春酒,散發著母性溫柔的光芒;故鄉的春酒,流淌著鄉鄰間樸實的情意。此時你品出了春酒真正的味道嗎?(道地家鄉味)這些蘊涵在春酒中最美好的情感正是充滿道地家鄉味的春酒啊。光陰荏苒,她還能品嘗到這道地家鄉味的春酒嗎?
關注最后兩段。找不到真正的家醅了,因為她已是“獨在異鄉為異客”了。
2.了解作者生平。琦君生于溫州。她12歲隨家遷居杭州,1949年
遷至中國臺灣,后定居美國。自去中國臺灣以后,琦君50多年再也沒有回過溫州。她說“來到中國臺灣,此心如無根的浮萍,沒有了著落,對家鄉的苦念,也就與日俱增了。”20xx年6月7日凌晨,90高齡的琦君永遠擱下了那支生花妙筆。臨終前,她在病榻上一再念叨著:我想回到自己的家鄉呵……是啊,樹高千丈,葉落歸根。故鄉是漂泊海外的游子心中的根吶。
讓學生帶著這份對故鄉刻骨銘心的深情和淡淡的感傷,齊讀結尾。
師:那份揮之不去的美麗鄉愁正是縈繞在作者心中一份難以割舍的故鄉情結。它借春酒讓這份鄉愁在溫馨的懷念中透著一股隱隱的愴痛。
五. 拓展感悟從古到今鄉愁中的故鄉情結。
1.師:從古到今,因為漂泊,因為遠游,因為戰爭,因為心中的理想而遠
離故土的人,都會對故鄉懷有深深的思戀。因此思鄉成了文學作品中一個永恒的主題。詩人作家們往往借用豐富的事物(即意象)來表達對故鄉無盡的情思。
問:琦君把對故鄉的思念寄托在甜美的春酒中,除了酒,在思鄉作品中常常借助哪些事物來抒發自己的思鄉之情?
(明月、笛、鄉音、秋風等)。讓學生吟誦有關鄉愁詩句。
2.小結:故鄉情結是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思念,是崔灝“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的憂思,是賀知章“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的滄桑,是余光中隔著一灣淺淺海峽的呼喚,是席慕容心中一棵沒有年輪永不老去的樹。明月、暮日、鄉音、秋風、老樹等這些不同的意象賦予了鄉愁更豐富的,更深沉的情感。故鄉情結已沉淀為中國文化的一大特色。
從古至今,多少人為謀生存圖發展,背井離鄉,羈旅天涯,但不管走到哪里,走得多遠,也不管春風得意、事業有成,還是慘淡失意、窮困潦倒,生育自己的故土總是像影子一樣緊緊相隨,讓人魂牽夢繞。求學海外的學子學成歸國,客居他鄉的華人華僑或回大陸尋根認祖,或為家鄉的經濟建設和公益事業慷慨解囊,這都是緣于那份深沉的故鄉情結啊。故鄉情結成為了具有強烈凝聚力的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之根,精神之根。
六.聯系生活體驗,編織每個人心中的故鄉情結。
師:故鄉情結是人與生俱來的情感。對我,一個普通的人而言,故鄉情結是
飄漾在空中的番薯糕的香味。童年時最喜歡吃母親做的番薯糕。記得母親把蒸好的番薯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然后放在一個大篩子上,在陽臺上晾曬。那金黃的色澤伴著陣陣香味對我充滿了無限的誘惑。我總是迫不及待地伸手去拿。每當這時,母親總會輕輕拍一下我的手,嗔怪著說:看你急的,番薯糕要曬干了才好吃,甜甜的嫩嫩的,嚼起來才有味道。“現在我偶爾從超市買回一袋地瓜干,卻再也嚼不出童年那甜甜的嫩嫩的滋味。多年以后當我身居另外一個城市,我依然會想起童年的番薯糕,因為它是我對故鄉一段最本色最溫暖的回憶。
那么當故鄉和你漸行漸遠的時候,當它在你心中成為了遙遠的回憶時,縈繞在你心中的那份故鄉情結又會是什么呢?你也像老師那樣試著寫下一兩句話,為自己編織一份美麗的故鄉情結。
《春酒》語文導學案 篇17
南京外國語學校 蔣興超
春 酒
琦 君
教學目標:
1、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表達的情感。
2、通過朗讀、探究和合作交流,來理解作者通過敘述家鄉的風土人情來表達濃濃的思鄉之情。
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目標2
教學方法:朗讀研討。
教學步驟:
一、課文導入。
配樂朗誦:(打開音樂)相信有很多同學都熟悉余光中的《鄉愁》這首詩吧,會背的同學和我一起背一下:“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故鄉在那頭。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后來呵,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而現在,鄉愁是一彎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大家都知道,通過這首詩余光中先生想表達對故鄉對祖國的懷念。我想,遠離故鄉的人大概都會有這樣思鄉的感受吧。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文章的作者琦君,是中國臺灣著名的女作家,和余光中先生有相同的經歷。她的故鄉在浙江,在故鄉上過小學、中學和大學,而后去了中國臺灣,時隔幾十年她還是思念她的故鄉,在她的很多文章里都有所反映,讓我們一同來閱讀她的《春酒》,看看她又是怎樣來表達對故鄉的思念之情的。
二、教學過程。
1、配樂朗讀課文。我請幾位同學分別來朗讀課文,為了更能讀出感情來,我為你們配上音樂。其他同學在聽的時候,注意畫出你認為比較重要的詞語,或不太熟悉的詞語,同時來想一想文中那句話直接表達了作者的思鄉之情?
指出生字詞。
氣氛(fēn) 兩頰(jiá) 煨燉(wēidùn) 枸杞子(qǐ)
薏草(yì) 斟酒(zhēn) 家醅(pēi)
明確:一句話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鄉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兒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這種情感是通過什么樣的具體行動方式表達出來的呢?
明確:通過自釀八寶酒來體現自己對家鄉的懷念。
2、酒既然是作者思鄉情感的寄托,那我們來看看作者是怎樣寫的。本文題為春酒,作者僅僅就是來寫春酒的嗎?
過新年 喝春酒 喝會酒
3.作者為什么選擇過新年、喝春酒、喝會酒這幾個生活場景來寫呢?
明確:印象深刻、有代表性、有家鄉味(用課文中的一個詞來回答)
師過渡: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隨同作者回到她的故鄉,來體驗她的“家鄉味”。
二、重點研讀。
(一) 請同學自由地大聲朗讀課文,找出你所喜歡的句子。
(二) 然后小組討論交流,請說說你們喜歡的理由。(教師巡視)
(三) 小組匯報
(1)、我是母親的代表,總是一馬當先,不請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還捧一大包回家。
生回答:寫出了我當時情不自禁,對喝春酒充滿期望而急切的熱情;也寫出了當時“我”很“饞嘴”、可愛的樣子。(情趣)
問:“我”當時期望的熱情和可愛,是通過哪些詞語體現出的?
生答。
師再問:
想一想:如果把“一馬當先,不請自到”,換成了“受邀請”,會怎樣?
如果把肚子吃得跟“蜜蜂似的”,換成說吃得“像小豬”呢結果會怎樣?
如果把“還”換成了“便”,效果又會怎樣?
明確:
終于到來的急切心情,一副很嘴饞的樣子。
就是因為蜜蜂是小小的,很可愛,很像當時的“我”,寫出了“我”的可愛。
“還”捧一大包說明她吃飽了后竟然還拿,也正寫出了孩子的可愛。
我們就請這一小組的同學給我們共同朗讀,注意讀出作者的情感來。
(2)、“補氣、健脾、明目的喲!”母親總是得意地說。
這句話寫出了母親非常得意的心理。(情趣)
請一個學生起來給大家讀讀,其他同學聽他讀得怎樣。為什么讀出來了?(或為什么沒有讀出來?)
明確:這一語氣詞表達出了母親非常得意的心理。
朗讀時注意讀出這樣的語氣。
我們大家共同把這句話朗讀一遍。
(3)、其實我沒等她說完,早已偷偷把手指頭伸在杯子里好幾回,已經不知舔了多少個指甲縫的八寶酒了。
生回答:“我”對母親的八寶酒很喜歡,很饞的樣子。(情趣)(甜蜜的感覺)
問:為什么這樣說呢?如果把“偷偷”和“好幾回”去掉好不好?為什么?
生試著讀一遍。
明確:不好。 “偷偷”而不是當著母親的面,表現“我”內心是非常想喝的,但又不能讓母親知道的隱秘心理。“好幾回”是指多次,而不是一回、一次,足以見出母親的八寶酒對“我”充滿了誘惑,也顯示出“我”的可愛。
那我們請一位同學給我們讀讀看,看他是否能讀出這樣的感情來。
(4)、母親給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了一點點,我端著、聞著,走來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門檻時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卻全灑在衣襟上了。抱著小花貓時,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覺。原來我的小花貓也是個酒仙呢!
生回答:“我”的可愛和情趣。(情趣)
問:為什么這樣說呢?能否從具體的詞語來說說呢?
明確:
“只”和“一點點”說明對母親的“小氣”而感到不滿足。
“走來走去”表明了他即使是只得到了一點點的酒,但還是格外珍惜,舍不得喝。
“捏”是對撒了雖不是很多但自己很是珍惜的一點點后的失望。
“直”表現小花貓對八寶酒滿是喜歡,舔個不停,煞是可愛。
“呼呼”地睡了,表現了小花貓舔碗酒后的相當滿足和陶醉的情態。
“也是”一詞,是以“我”當時的心理來揣摩小花貓的,可見“我”也同小花貓一樣饞得要命,也寫出了“我”的那種童趣。
請一個同學來給我們來示范朗讀。其他的同學注意欣賞,聽他們讀得怎樣。
師再次強調幾個重讀的詞語。
大家來共同朗讀這兩句話。
(5)、我呢,就在每個人懷里*一下,用筷子點一下酒,舔一舔,才過癮。
生回答:這句話寫出了“我”當時很撒嬌,很嘴饞的情態。(情趣)
請所有的男同學來給我們來示范朗讀,女同學注意欣賞。
那女同學來說說他們讀得怎樣?為什么?
生回答。
師提示:文中有哪些詞語能體現作者的感情?
“*”和“點”說明“我”年齡雖小但很機靈。
“舔一舔”說明她想喝但又不敢當著大家的面去喝,只能“舔舔”,即便如此,也讓她很過癮。
“才”在和“只有”搭配,足見她的嘴饞了。
現在,我們請所有的女同學來朗讀這句話,男同學注意欣賞。
(6)、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鄰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著大花廳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生回答:寫出了“我”焦急等待的心情,小時候,我那企盼的神態。(情趣)
問:為什么這樣說呢?若把“眼巴巴”去掉,會怎樣?
生把去掉“眼巴巴”之后的這句話,再讀一遍看看效果怎樣。哪個同學發現了?
明確:若把“眼巴巴”去掉,就不能夠寫出小女孩那種盼望的眼神,目光里滿是期待和向往。
(7)、母親得意地說了一遍又一遍,高興得兩頰紅紅的,跟喝過酒似的。其實母親是滴酒不沾唇的。
生回答:甜蜜的神態。
問:在語句中并沒有這樣的字眼啊,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生答:跟喝過酒似的。
問:那你是否能通過具體的詞語,把母親當時的心理準確地說出來呢?
明確: “兩頰紅紅的,跟喝過酒似的”用的是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出母親得到別人表揚后的得意和些微的“羞愧”。一副農家婦人的樣子。
“其實”這一副詞十足地寫出了母親做八寶酒就是為了讓別人能夠品嘗到其中的濃香就很開心、榮幸和滿足了。一個賢妻良母就真實地再現了出來。
好!揣摩得很準確。
那哪一位同學能自報奮勇地給大家朗讀一下呢?
(8)花匠阿標叔也巴結地把煤氣燈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點燃了,掛在花廳正中,讓大家吃酒時劃拳吆喝,格外的興高采烈。
生回答:花匠阿標叔的老實善良、純樸的形象躍然紙上。
你是怎樣體會到的呢?
師提示:a、揣摩他當時的心理。
b、這是故鄉濃厚、淳樸人情的最好體現,不說話,總是樂呵呵地做事,能為很多人帶來快樂,自己是非常高興的。
請一位男同學來給大家讀。
研讀小結:
問:作者為什么能在幾十年之后對家鄉的過年時的生活細節記得那么清楚,描寫得那么細致呢?
明確:對故鄉有感情。
問:對故鄉的什么有感情呢?
明確:風土人情。(母親、喝酒的事)這其實也是作者所說的家鄉味。
通過作者的細致描寫,其中甜蜜、情趣和濃厚的淳樸人情便躍然紙上。
三、課堂小結。
琦君曾這樣深情地說過:“像樹木花草一樣,誰能沒有一個根呢?我若能忘掉故鄉,忘掉親人師友,忘掉童年,我寧愿擱下筆,此生永不再寫。”
我們讀了文章后,從作者的回憶中,我們似乎也跟著作者回到了她的童年,感受到作者家鄉濃濃的風土人情味;那種濃郁的家鄉情顯現在字里行間。
現在我們再一次體會作者的思鄉情,在音樂中,大家共同朗讀課文的最后兩小節,感受作者的思鄉之情。
(朗讀時,注意節奏放得慢一些,抓住濃濃的思鄉情。)
四、作業。
“我”如法炮制,自釀了八寶酒,但兒子挑剔地說:“你用的是美國貨葡萄酒,不是你小時候家鄉自己釀的酒呀。”聽了兒子的話,“我”當時是怎樣想的呢?請你用一段文字寫出“我”當時的心理。
板書:
春 過新年 情趣
喝春酒 風土人情 思念故鄉
(家鄉味)
酒 喝會酒 甜蜜
《春酒》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學習文章富有情趣的細節描寫,體會其作用。
2.理解文章表現的思鄉這一主旨。
教學重點、難點
1.品味文章的關鍵詞語和句子。
2.體會琦君散文結構嚴謹,寫人傳神,文筆流暢的特色。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枸杞(gou3 qi3) 門檻(kan3) 過癮(yin3)湊(cou4)齊
酬(chou2)謝 煨燉(wei1 dun4)兩頰(jja2) 家醅(pei1)
2.解釋下列詞語。
家醅:自家釀的酒。醅,這里泛指酒。
一馬當先:作戰時策馬沖鋒在前。形容領先;帶頭。
顧名思義:看到名稱,就聯想到它的意義。
如法炮制:依照成法炮制藥劑,泛指照現成的方法辦事。
興高采烈:興致高,情緒熱烈。
落幕:閉幕。
過癮:滿足某種特別深的癖好,泛指滿足愛好。
挑剔:過分嚴格地在細節上指責。
二、導人
甜甜的一杯春酒,是節日的珍品,是母親的驕傲。更是作者最美好的回憶。讓我們與作者一起,在這杯甘醇的“春酒”中盡情地陶醉吧!
作者簡介:
琦君。1918年出生,現當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14歲就讀于教會中學。畢業于杭州三江大學中文系,師從詞學家夏承燾。1949年赴中國臺灣,在司法部門工作了26年,并任中國臺灣中國文化學院、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國。琦君以撰寫散文開始她的創作生涯,而她現在已成散文大家。她的名字總是與中國臺灣散文連在一起。
琦君出版有散文集、小說集及兒童文學作品30余種,包括<煙愁>、<細紗燈>(獲中山文藝創作獎)、<三更有夢書當枕>、<桂花雨>、<細雨燈花落>、<讀書與生活>、<千里懷人月在峰>、<與我同車>、<留子他年說夢痕)、<琦君寄小讀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傷>以及<琦君自選集)等。她是著名電視連續劇<橘子紅了>的作者。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想一想,作者懷念的僅僅是家鄉的春酒嗎?
教師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四、學習課文
學生自主閱讀體會文中細節描寫的作用。 t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課文中有許多細節寫得很有情趣,表現出作者對童年、對母親、對
家鄉濃濃的感情。
例如:
①尤其我是女孩子,蒸糕時,腳都不許擱在灶孔邊,吃東西不許隨便抓,因為許多都是要先供佛與祖先的。
②我是母親的代表,總是一馬當先,不請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還捧一大包回家。
③其實我沒等她說完,早已偷偷把手指頭伸在杯子里好幾回,已經不知舔了多少個指甲縫的八寶酒了。
④抱著小花貓時,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覺。原來我的小花貓也是個酒仙呢?
⑤我呢,就在每個人懷里*一下,用筷子點一下酒,舔一舔,才過癮。
⑥母親得意地說了一遍又一遍,高興得兩頰紅紅的,跟喝過酒似的。其實母親是滴酒不沾唇的。
五、拓展訓練
(一)積累有關“思鄉”的古詩名句。
歷經坎坷的詩人,憂國憂民的詩人,多愁善感的詩人,將他們漂泊異地的惆悵和思念家鄉、親人的愁苦寄寓于月。于是,他們的詩篇和月光一起光耀千古,撥動著后人的心弦。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靜夜思>)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王建<宿建德江>)
這兩句寫的是羈旅之思。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更是道出了蘇軾對相隔一方弟弟的思念,也給了天下人最誠摯的祝福。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月是故鄉明,露從今夜白。”(杜甫<月夜憶舍弟>)
(二)推薦閱讀表現海外游子思鄉的文學作品。
琦君<故鄉的桂花雨)
瓊瑤<剪不斷的鄉愁>
蕭乾<棗核>
(三)學生漫談自己過年的故事、體會。
六、小結
本文體現了琦君散文的主要特點。琦君的散文,多寫童年記憶,母女之情,友伴之誼。童年、故鄉、親人、師友占據了她創作題材的絕大部分,她以中國傳統溫柔敦厚的情懷,以細膩溫婉的筆致,將這些營造成了一個藝術世界。
思鄉,是本文一大主旨。故鄉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的天真可愛,母親的善良能干,鄉人的淳樸厚道,都令人神思飄飛。琦君的散文結構嚴謹,寫人傳神,文筆如行云流水。
七、布置作業
1.研討與練習三。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