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釣魚的啟示》教案(精選15篇)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釣魚的啟示》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20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4個,正確讀寫"啟示、劇烈、小心翼翼、操縱、跳躍、掙扎、距離、紐約、抉擇、實踐、獲得"等詞語。
2、朗讀與默讀課文,體會作者釣到鱸魚和放回鱸魚的心情變化,培養學生的語感。
3、教育學生遵守社會公德,做誠實守紀的人。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我”釣到鱸魚和放回鱸魚的心情變化。
=教學難點>
聯系上下文內容,體會從釣魚中受到的啟示。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導語:知道詹姆斯•蘭費蒂斯嗎?他是美國的一位的建筑師,他為我國廣大讀者所了解,不是因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寫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對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無人知,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有件事做得對做得好。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篇課文。選入課文時題目改為《釣魚的啟示》(板書課題)我們一起把課文的題目讀一遍。
2、理解題目意思。
師:“啟示”是什么意思?課文題目的意思是——
二、初步了解課文
(一)學習生字詞
1、生字讀音
這篇課文的生字多達20字,而且有的很難讀。所以啊,我們就從檢查生字的讀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會讀了,大家有信心嗎?
老師把課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詞串,請自己讀一讀。
(課件顯示)
放好魚餌拋出釣線湖面漣漪耐心等待
魚竿劇抖大魚掙扎小心翼翼操縱釣線
魚躍不已筋疲力盡拉魚上岸父子得意
乞求無果不容爭辯放魚回湖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獲得啟示遇到誘惑思父告誡
道德抉擇簡單問題道德實踐勇氣力量
師依次指“劇”“躍”“抉”“掙”“獲”等字,指導學生學習。
2、部分詞語的意思。
詞串中的詞語,有什么不明白的,請提出來。
(重點指導“乞求”“不容爭辯”“誘惑”“告誡”“抉擇”等詞語)
2、課文內容
生字詞掌握得這么好,課文內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誰來告訴大家:課文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別急,再看看課文才回答)
(板書:釣魚放魚啟示)
三、深入體驗課文情感
1、初步了解情感
從對課文內容的了解可以看出,這是一篇寫事的記敘文。讀這樣的課文,我們可以比較容易地了解課文內容。但是,我們還必須讀出課文隱藏的情感。請用心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體會到了課文中的什么情感。
2、提問,隨機指導,擇要板書(如:得意依依不舍感激)
(對獲得啟示以后感激的情感的體會很難,學生可能說不出來。在學生真正說不出來之后,可以暗示:明白了所發生的事情的意義后,我對父親是什么情感啊?)
(二)深入體驗“我”的情感。
1、自讀
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變化的,釣到大鱸魚時;把魚放回湖里時,,得到啟示是。請再次默讀課文,找出有關描寫“我”的情感變化的語句,并用表示。
2、指導與交流
(1)出示語句
師:課文哪些語句,寫從釣魚到放魚“我”的情感變化?
(學生說完,課件顯示有關語句)
(2)釣到大魚時的心情
指導:在朗讀種體會,聯系《江上漁者》體會
(語句:啊!這樣大的魚!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還是條鱸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著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著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著。)
(3)把魚放回湖里時的心情。
指導:逐句指導,在朗讀種體會,在想象中體會。
(語句:
“爸爸!為什么?”我急切地問道。
(當父親再次要我把魚放回湖里時)
“可是不會再釣到這么大的魚了。”我大聲爭辯著,竟然哭出了聲。
我又抬頭看了一下四周,到處都是靜悄悄的,皎潔的月光下看不見其它任何人的影子時,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
我慢慢地把魚鉤從大鱸魚的嘴唇上取下來,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
(三)父親的情感
1、自讀
我們體驗了兒子從釣到魚到放魚回湖的情感,父親呢?把大鱸魚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課文什么地方?
2、交流與指導。
(1)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里,父親的態度和“我”又什么不同?在課文的哪些地方?
(課件隨機顯示有關語句)
2、逐句指導:
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后把目光轉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指導:從“得”字你體會到什么?
“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父親平靜地說。
指導:從父親平靜的語氣從中體會到什么?
盡管沒有人看到我們,更無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時候釣到這條鱸魚的,但是從父親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親的話是沒有商量的余地的。
指導:“不容爭辯”什么意思?(板書:不容爭辯)請看看課文中的插圖,體會體會。
(課件顯示插圖)這是當時的情景。兒子從父親不容爭辯的聲音中,領會到父親的話是沒有商量余地的,正慢慢地把魚鉤從大鱸魚的嘴唇里取下來。
請展開想象,當兒子向父親再次投去乞求的目光的時候,父親不容爭辯地說些什么?我當兒子,誰來當父親?(師生合作表演)
從父親“不容爭辯”你體會到什么?
3、討論
師:父親要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里,態度為什么那么堅決?父親做得對不對?為什么?先在小組里討論,然后在班上交流。
(四)課堂小結,留下懸念
師:在鱸魚捕撈開禁前的2個小時,我釣到了一條大鱸魚,卻在父親的堅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這一過程并無人看見。小時候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發生的這件事,對我有什么啟示?會怎樣影響我的成長?我為什么對父親滿懷感激之情?這些內容我們下一節課繼續學習。
五、課外作業
1、寫生字詞,要求會寫的生字每個寫3個;帶生字的詞語每個寫2個。
2、朗讀課文。
3、摘錄環境描寫和心理描寫的句子。
4、預習課文的后半部分,提出疑難問題。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釣魚的啟示》教案 篇2
教材說明:
《釣魚的啟示》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記敘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晚上,“我”和父親去釣魚,距離鱸魚開放的時間還差兩個小時,爸爸要“我”把好不容易釣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鱸魚放回湖里,當時我對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喪,但是最后我還是把魚依依不舍地放回到了湖里。34年后,我成為了一名的設計師,功成名就的“我”,從自身的經歷中深深體會到“一個人要從小受到嚴格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的道理。課文在敘事過程中插入了不少細節描寫以及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這是本文在表達上的一個特點。抓住人物這一特點,體會文中的細節,解讀人物心理活動的變化,促進學生對文本主旨的把握,同時也能更好的發揮文章的教育人的作用。
教學目標:
1、理解“我”從釣魚這件事中受到的啟示。
2、通過“我”和父親言行朗讀感悟,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變化,尤其“我”的心理變化。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對“啟示”理解。
教學過程:
一、感知“釣魚”
1、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13課《釣魚的啟示》,(師板書課題)一起讀讀課題。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這篇課文主要內容。(生答)
(在一個月光如水的夜晚,我和父親去釣魚,釣起了一條大魚,卻在父親的要求下把它放回湖里去了,后來我從這件事中受到了啟發。
2、請同學們快速讀課文,將“我”的啟示劃出來。(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3、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4、如果把這句話中的道德、是、非、實踐與課文內容聯系起來,這句話變成了什么?
(釣魚只是個放與不放的問題,做起來卻很難。)
過度語:釣魚只是個放與不放的問題,為什么“我”做起來卻很難?帶著這個疑問,讓我們一起走進文本中,去感受一下作者“難”。
二、感悟“釣魚”
1、理解“我”放與不放的“難”。
自由讀3--9自然段,把課文讀流利,在小組內議一議:為什么我放掉這條魚這么難?既然放魚這么難,干嘛為難自己呀,我不放行嗎?為什么?形成一致意見,待會小組派代表全班交流。
2、探討“我”放與不放的“難”。
為什么我放掉這條魚這么難?
過了好長時間,魚鉤突然動劇烈的抖動了一下,一定是個大家伙上夠了。
啊,好大的魚!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大的鱸魚。我和父親得意的欣賞著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著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地翕動著。
我抬頭看了一下四周,到處是靜悄悄的,交界的月光下看不到其他人和船的影子。
以讀帶悟,悟中理解:
“過了好長時間”讀出時間長,難熬的語氣。
“啊,好大的魚!、請清翕動著。”要讀出對魚的驚喜和喜歡。
過渡:很長時間才釣到鱸魚,我又這么喜歡,周圍又沒人看到,我實在是不愿意放掉這條魚。既然放魚這么難,干嘛為難自己呀,我不放行嗎?
師:生找出句子讀讀,出示文字說明美國“休漁期”。并用換詞方法理解“得”(一定、必須、不容爭辯、不容商量余地)
以讀帶悟,悟中理解:
師:父親說:生:“孩子,你得把魚放回湖里去。”“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
師:父親說:生:“孩子,你(一定)把魚放回湖里去。”“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
師:父親說:生:“孩子,你(必須)把魚放回湖里去。”“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
師:父親說:生:“孩子,你(不容爭辯)把魚放回湖里去。”“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
師:父親說:生:“孩子,你(沒有商量的余地)把魚放回湖里去。”“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
從父親的話中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堅定地、不容爭辯)
3、體會在這條魚面前,父親的態度是怎樣的?
出示“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怎樣理解這句話?引導學生理解父親的態度一開始也猶豫的。但是,最終父親還是經受住了到的考驗。
4、回過頭再讀描寫“我”的句子,體會“我”心情的變化。
學生自由讀體會:“好大的魚!翕動著。”(得意)
“爸爸!為什么?”(急切)
“可是,不會釣到這么大的魚了”“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父親” (委屈、難過)
“我慢慢把魚放回湖里”(無可奈何)
我得意:“好大的魚!翕動著。”
父親:你一定把魚放回去。
我急切:“爸爸!為什么?”
父親:你必須把魚放回去。
我委屈、難過:“可是,不會釣到這么大的魚了”“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父親”
父親:,你不容爭辯,把魚放回去。
我無可奈何:“我慢慢把魚放回湖里”
父親:,你沒有商量余地,把魚放回去。
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最想說的話是什么?
過度:“放魚”過不了自己這一關,“不放魚”過不了父親這一關。最終,我還是聽從了父親的話,帶著對爸爸的不理解把魚放回湖里。“釣魚”這件事情在我的心中打下了烙印,裝載著這件事情,我生活了三十四年。這三十四年“我”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我發生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三、內化“釣魚”
1、同學們學習十自然段,可以小組合作討論,也可以自己思考:這三十四年中,那個沮喪的孩子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我發生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隨即理解“誘惑的魚”)
2、讀人家的書,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獨特的理解,這就是創造。帶著你的感受讀這句話。
讀了這么多遍,感受有了嗎?我們聊聊。
(生:對父親的感激。)
帶著對父親的感激,我們再來齊讀句子:
四、升華“釣魚”
伴隨著生命的腳步,作者牢牢記住了“釣魚的啟示”走出了自己燦爛的人生。三十四年人生路,當面對誘惑的時候,他時時讓“釣魚的啟示”提醒自己,走好人生每一步。回過頭,看吧------
師:當距離開放捕鱸魚時間還有兩個小時的時候,生:我-
師:當開發商給我錢,讓我在設計上偷工減料的時候,生:我-
師:當老師多給我分數,沒人知道的時候,生:我-
師:當買東西售貨員多找給我錢,生:我--
師:當我--,生:我--
因為我們明白了:捕魚時間沒到,把釣到的魚留著就是(錯的);把鱸魚放回湖里就是(對的)。
因此,我們要牢牢記住:道德認識,道德的抉擇就是這么簡單,實踐道德,放掉手中的魚,就需要放棄個人的利益。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釣魚的啟示》教案 篇3
第一課時
一、教材分析
《釣魚的啟示》是五年級上冊第四組第一篇選文,全文共11個自然段,由“釣魚”和“啟示”兩部分組成,文思清晰。課文用第一人稱敘述,語言簡煉,細節描寫生動細膩,值得玩味兒。
學生已入高段,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圍繞文本展開問題對話,關注詞句的感情色彩和具體含義,在語言揣摩和表達方法的初步領會中體現文本價值。本組課文為“生活啟示”專題,要在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領會作者得到的啟示,并抓住細節描寫和關鍵詞句體會其含義及表達效果。促成學生學習方法和能力的進一步形成。
教學困難所在:理解父親為什么不容商量地堅持要“我”放魚而“我”卻依依不舍;體會重點句子的含義及表達效果。解決辦法:通過朗讀、討論交流、聯想體驗等方法讓學生樂學、善讀課文。
二、教學目標
1.會認讀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結合生活體驗多種形式理解“小心翼翼”、“翕動”、“沮喪”、“告誡”等詞語的意思或表現的情形。積累文中描寫景色的詞句和重點句子。
2.融入理解有感情朗讀課文,抓住細節描寫品讀,體會父子倆的心理活動,把握“我”的心情變化。
3.聯系上下文和生活經驗推想文中關鍵詞句的含義和表達效果,理解父親堅持要“我”放魚的直接原因和深遠意義。
三、教學準備
1.制作簡易課件幫助學生學習。
2.學生按統一的預習要求預習課文。
四、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出示幻燈片。)請看大屏幕,這些人正在做什么?哪些人釣過魚、哪些人看到過釣魚?跟大家說說自己釣魚和看到別人釣魚的情景。
板書:13釣魚的啟示
(一)整體感知,初知文意。
1.請瀏覽全文,把預習中發現的容易讀錯寫錯的字和詞語找出來。
2.(出示幻燈片3),這些字詞得記住了。抽讀。
哪些字的寫法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3.瀏覽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結構。
瀏覽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學生匯報后,教師提煉板書:釣,放,悟。
(二)走進“依依不舍”。
“我”懷著依依不舍之情把魚放回了湖中,課文哪一句在直接表達這個意思?
1.學生找、讀,(出示幻燈片)“我慢慢地把魚鉤從大鱸魚的嘴唇上取下來,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
2.你還從哪些地方可以讀到“我”的依依不舍?
(1)“爸爸!為什么?”我急切地問道。
(2)“可是不會釣到這么大的魚了。”我大聲爭辯著,哭出了聲。
(3)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
過渡:“我”為什么如此的依依不舍?
(三)追溯“依依不舍”的原因。
瀏覽課文,為“我”的依依不舍找出理由。
1.這是一條來之不易的鱸魚。
“過了好長時間”:結合“晚霞輝映”“晚上十點”,大概推斷過了三四個小時。
“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耐著性子地遛魚也是一個很不容易的過程。
2.這是一條難得一見的大魚。
“啊,好大的魚!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大的魚。”
3.天知地知。
“我抬頭看了一下四周,到處都是靜悄悄的,皎潔的月光下看不見其他人和船的影子。”
“沒有人看到我們,更無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時候釣到這條鱸魚的。”
4.小結。
(四)理解“依依不舍”卻不得不舍。
縱有百般理由,卻不得不舍。為什么呢?
1.這是規則要求,不得不舍。
“距離開放捕撈鱸魚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夜晚”。
資料引入“禁漁期”:為了保護某些重要的經濟魚類資源,在魚類產卵、繁殖和生長發育的特定時期,規定禁止捕撈或限制捕撈活動的時間。
“中國的禁漁期”:5月1日至次年1月31日為青魚禁漁期,6月20日至8月20日為毛蚶(hān)禁漁期,4月15日至5月31日為淡水湖區與水庫禁漁期……
討論:禁漁期這么長,這最后短短的兩個小時有那么重要嗎?
小結:自覺遵守規則的需要,這條鱸魚不得不舍。
2.不得不舍是父親強硬要求的結果。
哪些句子可以讀出父親的堅決態度?找讀句子,談體會,再讀句子。
一方面是“我”的依依不舍,另一方面是父親不容商量的堅決。分角色體會。
3.父親如此堅決,難道他不喜歡這條鱸魚嗎?
“欣賞”“盯著看了好一會兒”。“一看一盯一轉”,包含了復雜的心理斗爭。
同樣喜愛,同樣欣賞,同樣不舍,但在規則面前,不得不舍。
(五)品味“舍得”。
俗話說:舍得舍得,有舍有得。“我”得到了什么?
1.有舍有得,“我”最根本的獲得,是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1)幻燈片出示,“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能結合課文內容理解這段話嗎?帶著理解再讀這句話。
(2)從哪里看出“我”獲得了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呢?
“不止一次遇到”、“當我一次次……就會想起……”,
結合“我”和我的生活理解“魚”。
(3)這些就是道德實踐,你能改寫這個句子嗎?“____________,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這就是我們的生活發現,這就是我們的閱讀啟示。生活就是一本無字之書,值得品讀。
(4)讓我們一起來接受文中父親的告誡吧!齊讀。
2.父親的告誡伴我度過了三十四年,“我”終生難忘。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月光在課文中出現了多次,讓我們找出來標出序號。
抽生讀句子。師:月光如水水如天,多么美麗的垂釣環境啊;皎潔的月光,見證了“我”曾經多么了不起地釣起一條漂亮的大鱸魚;只有月亮知道“我”違反了規則;這如水的月光照亮了“我”的心靈,照亮了“我”的人生旅程,讓“我”受益終生。
所以,“我”在結尾這樣寫道──
(六)“生活啟示”結課。
三十四年前,皎潔的月光下,(出示幻燈片,齊讀)“我慢慢地把魚鉤從大鱸魚的嘴唇上取下來,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
三十四年后,月光如水的記憶里,“我”的依依不舍換來了父親的告誡(幻燈片):“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生活就是一本書,善于讀它的人,不僅可以從中有所發現,獲得啟示,還能為這本書增添新的、美麗的篇章。讓我們學會用心去品讀吧!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釣魚的啟示》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捕撈、魚餌、魚鉤、小心翼翼、操縱、皎潔、沮喪、誘惑、告誡、實踐”等詞語。能正確抄寫描寫月夜美麗景色的句子和課文的重點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并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的過程。
3.理解父親沒有商量余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并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反復閱讀父子之間的對話,準確地理解放掉鱸魚的目地,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師:老師請同學們猜一條謎語,看看你們誰能猜到謎底是什么。有這樣一本書,書上沒有一個字,卻處處都是學問。這本書沒有作者的名字,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它的作者。
生:(思考后七嘴八舌)是“生活”。
師:對,生活的確是一本永遠讀不夠,也讀不完的書,雖然書上沒有一個字,卻處處都是學問,就看我們善不善于去讀它。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第4組,先來學習《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看看從中能使我們得到什么啟示。
二、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師板書課題,有意寫錯“釣”字,將“釣”寫成“鉤”。生提出質疑。)
師:我們有什么好辦法能區分這兩個字呢?
生:“鉤”字右邊是撇提點,就像是一個魚鉤上掛著魚餌,這樣記就不容易寫錯了。
師:這的確是個好方法。(改正板書后齊讀課題。)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注意有哪些生僻的詞語和不容易讀好的句子,一會兒和大家交流。
(生自由讀。)
師:這一課有哪些生字詞語要提醒大家注意嗎?
生:請大家看第3自然段最后一句話(讀句子),“翕動”是什么意思,我想請大家幫助。
生:“翕”就是一張一合的樣子,“翕動”就是形容魚嘴一張一合地動。
師:明白了嗎?課文中還有一些生字詞語,大家是不是都讀準確了?請同學們看屏幕來讀詞語。(課件出示生字詞語:魚餌、小心翼翼、鱸魚、操縱、魚鰓、翕動、皎潔、嘴唇、沮喪、抉擇、告誡、實踐。)
師:這篇課文中有一些長句子讀起來很拗口,你們發現了嗎?
(生讀句子,大多都在同一自然段。)
師:我們再來讀讀這個自然段,把難讀的地方讀正確。
(生自由讀。)
師:誰愿意把這幾句難讀的話再讀給大家聽?
(生再讀句子,師隨機指導把這些句子讀準確、流利。)
師:同學們都能讀正確,很了不起。大家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生:課文寫了作者小時候釣魚獲得了啟示的事。
師:你是結合課題來說的。誰還能說得再具體些?
生:課文寫了作者小時候,在鱸魚捕撈開放日之前的夜晚,捕撈到一條大鱸魚,卻又放了。
生:我來補充。“我”是在爸爸的堅持下才依依不舍地把那條魚放掉的,并且課文還寫了“我”從這件事中收獲的啟示。
師:看來,課文內容大家都讀懂了。不過,我有個問題,為什么爸爸非要“我”把魚放了呀?(生迫不及待地舉手。)別急,請你們帶著這個問題來讀一讀課文,用課文中的語句來回答。
(生讀課文。)
師:找到答案了嗎?這樣難得的魚,為什么父親一定要我放掉呢?誰來結合課文內容談談你的看法。
生:課文第2自然段寫了,那是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夜晚,而且他捕到魚的時候還沒有到鱸魚捕撈開放的時間。(讀課文相關內容。)
師:什么是鱸魚開放日?為什么在這之前就不能捕撈呢?老師查到了一些資料,在這里介紹給大家。(屏幕出示字幕:鱸魚:鰭科,體長可達60多厘米,側扁,口大,下頜突出。銀灰色,背部和背鰭上有小黑斑。以魚蝦為食,生長快,肉嫩味鮮。棲息于近海,也進入淡水,早春在咸淡水交界的地方產卵。為了保證鱸魚的繁衍,產卵期間禁捕。)
(生讀資料。)
生:我明白了,在開放日前捕撈鱸魚,就可能傷害魚卵。
生:禁捕是為保護魚卵和剛生出來的小魚,要是小魚都沒有了,我們可能再也見不到鱸魚了。
師:是的,我們這個世界上有多少物種都是因為人類沒有節制地捕殺而絕種的呀!這個道理很簡單,可是當爸爸讓“我”把魚放掉時,“我”卻難以接受。大家默讀課文的4 ~9自然段,看看“我”的心情是怎樣的?如果課文里有合適的詞語能概括出作者的心情,你就把它畫出來;如果沒有這樣的詞語,你可以自己找出合適的詞語來概括,把這個詞語寫在書邊上就可以。
(生讀文,邊讀邊畫出相關語句。)
師:能概括作者的心情有哪些變化嗎?
生:當作者一開始聽到爸爸讓他把魚放回去的時候,他的心情是很急切的,不理解父親為什么這樣做。我來讀一讀。(生讀課文。)
生:他還很委屈,委屈得都要哭出來了,他不愿意把魚放回去。我也來讀一讀。(生讀課文。)
生:他還乞求父親。
師:你能試著讀出乞求的語氣嗎?
(生試讀。)
師:他是哭著在說。(師范讀。)你能再讀一讀嗎?(生再讀。)大家一齊讀。
師:文中“我”的心情還有怎樣的變化?
生:可是爸爸的話沒有商量的余地,堅持讓他把魚放回去,最后他就無可奈何、依依不舍地放掉了大鱸魚。我覺得他這時的心情是很遺憾、很不情愿的。
師:非常好。我們分角色來讀一讀這部分,注意讀出大家體會到的這種心情。
(生分角色讀課文。)
師:我們來看課后的第2道思考題,結合剛才大家的理解試著完成這首題。(生動筆完成。)
師:誰來讀一讀你填的結果。
生:我填的是“得意——急切——乞求——遺憾”。
生:我填的是“得意——委屈——乞求——無可奈何”。
生:我填的是“得意——不理解——乞求——依依不舍”。
師:大家填得不錯,還有不同意見嗎?
生:我比大家多填了一個詞語,是“得意——急切——委屈——乞求——無奈”。
師:這樣填也可以。你能不完全按照書上的空填寫,說明有自己的想法,有主見,這樣做很好。盡管“我”很傷心和無奈,但父親堅持要“我”把魚放掉。我們來讀讀課文倒數第3自然段,讀出父親的堅定和“我”的依依不舍。(生讀課文。)
師:誰來讀一讀?(指名讀課文。)
師:我們評一評,他讀得怎么樣?
生:我覺得他讀出了父親堅定的態度。我也像他那樣讀一讀這一部分。(生讀課文。)
生:如果他在讀最后一句時,再慢一些,就更能突出“我”的依依不舍了。我試著讀一讀。
師:的確不錯,“我”是那樣的依依不舍,是那樣的無奈呀!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一句。
三、小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體會到了作者當年放掉大鱸魚時的那份無奈和沮喪。課文中還有一些含義深刻的語句,下節課我們交流這些句子的含義。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釣魚的啟示》。請大家準備好聽寫本,我們來聽寫句子。
(1.我小心翼翼地將魚竿一收一放,熟練地操縱著。
2.當我一次次面臨道德的是與非的選擇時,就會想起父親告誡我的話。
3.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師:請同桌兩個人相互檢查,把寫錯的字改正過來。
二、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同學們體會到了作者當年放掉大鱸魚時的那份無奈和沮喪。可是,在34年后,作者看待這件事情時,卻有另外一種心情,誰來讀一讀這部分?
(生讀課文。)
師:這一部分有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請你自己默讀一遍,靜靜地思考,把那些含義深刻的句子畫出來,自己試著體會其中的含義。(生讀課文。)
師:大家畫了哪些含義深刻的句子?我們讀一讀。(生讀句子。)
師:句子的含義大家都體會到了嗎?我們先在小組里討論,一會再和大家交流。(生小組討論。)
師:我們先來看看第一句。(屏幕出示: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讀這一句的時候,大家有什么問題嗎?
生: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么?
生:“魚”上為什么要加引號呢?
師:我們先來看看,文中“我”釣到的這條魚對“我”有著怎樣的誘惑?
生:這條魚又大,又漂亮。(讀課文。)
生:而且他們釣魚的地方沒有別人,沒有人會看到。(讀課文。)
師:和這條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可能指的是生活中的哪些事情呢?
生:可能是金錢、地位、名利等吸引人的東西。
生:還可能是其他讓人喜歡的事物。
師:能不能再說具體一些。
生:比如學校里考試,老師多給了分數,可是沒人知道。
生:過馬路時,紅燈亮了,周圍沒有警察的時候,是沖過去還是等待?
生:在路上撿到錢,卻沒有人發現,是交公還是自己留下?
師:是呀,這些都是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在我們的生活中的確會經常碰到。道理我們都懂,然而面對這些誘惑的時候應該怎樣去做,卻是一件很難的事。(屏幕出示第2句話:當我一次次……)對這句話你是怎樣理解的呢?
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道德看起來簡單,就是怎樣做對,怎樣做不對,但是做起來卻很難。
師:你們理解了句子表面的意思,能結合上下文、或者對剛才那句話的理解具體來說一說嗎?比如,就“釣魚”這件事來說,什么是“是”,什么是“非”?這里的是與非簡單嗎?做起來難在哪里呢?
生:就釣魚這件事來說,放掉鱸魚是對的,留下鱸魚是不對的。因為“我”釣到鱸魚的時候還沒到鱸魚開放日。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作者也很明白。
師:聯系課文內容說說,放掉鱸魚這件事難在哪里呢?
生:課文第3自然段寫著“過了好長時間……濺起了不少水花。”從“我”的動作和魚拼命掙扎的樣子中,讓人感受到作者釣到這樣一條鱸魚太不容易了,所以“我”才不愿意放。
生:還有,這是一條非常漂亮的大魚!
師:這么大,這么漂亮的魚呀!誰能再讀一讀,讓我們感受到這條魚這么大這么漂亮。
(生讀課文:啊,好大的魚……)
師:再聯系當時他的心情想一想。
生:他很委屈,甚至都哭了,這說明做出正確的抉擇是很難的。
師:請你再來讀一讀。
生:還有這一句,“我抬頭……目光投向了父親”。當時沒有人發覺呀,留下這條魚也沒什么。
師:你來想象一下,當時的“我”可能怎樣想?
生:也許我會想,反正也沒有人知道,我就偷偷地把這條魚留下吧。
生:我也會想,留下這條魚也沒有人知道,沒有人會批評我、懲罰我,放回去多么可惜啊!
生:我也會想,把好不容易釣到的大魚放回去,太可惜了!放回去也沒有人表揚我。
師:是啊。魚的極大的誘惑,離開放的時間已經很近,無人監督的周圍環境,都讓我們難以下決心把魚放回湖中啊!面對兒子委屈的淚水還有乞求的目光,父親會怎樣說?
生:爸爸會嚴肅地說:“即使再也釣不到這么大的魚了,也要把魚放回去,因為我們要遵守規定!”
師:求求您了,根本沒有人看到我們釣到了一條鱸魚,您就讓我把這條魚留下吧!
生:不行!不管有沒有人看到,我們都要遵守規定!
師:看,你真是一位嚴厲的父親。
生:孩子,別人不知道,我們自己也知道啊!我們既然知道怎樣做是對的,就一定要堅持啊!
師:是呀,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呀!
師:原文曾經有這樣一句話:雖然無人知道,但天知地知,我們自己的良心知道!聽聽,父親這不容爭辯的聲音,你覺得還有商量的余地嗎?
生:沒有。
師:“我”此時是什么心情?
生:“我”很沮喪,依依不舍。
師:“我”是這樣的沮喪,這也說明——(引讀“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
師:道德就是這樣簡單的是非問題!可是,卻是這么難以實踐啊!現在能再談談你對“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這句話的理解嗎?
生:我覺得就像作者小時候經歷的釣魚、放魚這件事一樣,當我們面對誘惑又沒有人監督的時候,要分清是非,堅持按道德規范去做。
師:課文中的爸爸正像你們一樣深深地懂得這些道理,才堅持讓他的孩子把釣到的大魚放回湖里去。作者雖然在爸爸的嚴格教育之下,無可奈何地放了魚,但這個過程中,經歷了非常痛苦的心理體驗,經受了非常嚴格的教育。文中的“我”失去了鱸魚,得到的是什么呢?
生:“我”得到了做事要遵守規定,得到了誠實。
生:“我”得到了抵御誘惑的勇氣。
生:“我”得到了自我控制的力量,做出正確抉擇的勇氣。
師:那么,后來當“我”遇到這些誘惑人的“魚”的時候,面臨道德抉擇的時候會怎樣對待?
生:會像當年放掉大鱸魚那樣,放棄誘惑,抵御誘惑,堅持按照規章制度辦事。
生:會經歷一番艱苦的思想斗爭,最后還是選擇了道德。
師:你怎么知道他會這樣做呢?
生:父親讓他放掉大鱸魚這件事就是對他的嚴格教育,他從這件事中獲得了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所以他一定會這樣做。
師:是的,正因為這樣——(引讀“當年那個沮喪的孩子,已是一名著名的建筑設計師了”。)可以說,當年他把魚放掉是因為父親的威嚴,是無可奈何的,但是,他現在的選擇卻是——(引讀“自覺地,自覺地遵守道德規范”),因為——(引讀“他已經在從小嚴格的教育中獲得了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三、聯系實際,指導行為
師: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哪些收獲呢?課文中哪些語句對你有啟示?請你把這些語句摘錄到筆記上,還可以把自己想到的寫下來。
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里,我們下節課見。
(生讀課文。)
師:這一部分有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請你自己默讀一遍,靜靜地思考,把那些含義深刻的句子畫出來,自己試著體會其中的含義。(生讀課文。)
師:大家畫了哪些含義深刻的句子?我們讀一讀。(生讀句子。)
師:句子的含義大家都體會到了嗎?我們先在小組里討論,一會再和大家交流。(生小組討論。)
師:我們先來看看第一句。(屏幕出示: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讀這一句的時候,大家有什么問題嗎?
生: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么?
生:“魚”上為什么要加引號呢?
師:我們先來看看,文中“我”釣到的這條魚對“我”有著怎樣的誘惑?
生:這條魚又大,又漂亮。(讀課文。)
生:而且他們釣魚的地方沒有別人,沒有人會看到。(讀課文。)
師:和這條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可能指的是生活中的哪些事情呢?
生:可能是金錢、地位、名利等吸引人的東西。
生:還可能是其他讓人喜歡的事物。
師:能不能再說具體一些。
生:比如學校里考試,老師多給了分數,可是沒人知道。
生:過馬路時,紅燈亮了,周圍沒有警察的時候,是沖過去還是等待?
生:在路上撿到錢,卻沒有人發現,是交公還是自己留下?
師:是呀,這些都是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在我們的生活中的確會經常碰到。道理我們都懂,然而面對這些誘惑的時候應該怎樣去做,卻是一件很難的事。(屏幕出示第2句話:當我一次次……)對這句話你是怎樣理解的呢?
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道德看起來簡單,就是怎樣做對,怎樣做不對,但是做起來卻很難。
師:你們理解了句子表面的意思,能結合上下文、或者對剛才那句話的理解具體來說一說嗎?比如,就“釣魚”這件事來說,什么是“是”,什么是“非”?這里的是與非簡單嗎?做起來難在哪里呢?
生:就釣魚這件事來說,放掉鱸魚是對的,留下鱸魚是不對的。因為“我”釣到鱸魚的時候還沒到鱸魚開放日。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作者也很明白。
師:聯系課文內容說說,放掉鱸魚這件事難在哪里呢?
生:課文第3自然段寫著“過了好長時間……濺起了不少水花。”從“我”的動作和魚拼命掙扎的樣子中,讓人感受到作者釣到這樣一條鱸魚太不容易了,所以“我”才不愿意放。
生:還有,這是一條非常漂亮的大魚!
師:這么大,這么漂亮的魚呀!誰能再讀一讀,讓我們感受到這條魚這么大這么漂亮。
(生讀課文:啊,好大的魚……)
師:再聯系當時他的心情想一想。
生:他很委屈,甚至都哭了,這說明做出正確的抉擇是很難的。
師:請你再來讀一讀。
生:還有這一句,“我抬頭……目光投向了父親”。當時沒有人發覺呀,留下這條魚也沒什么。
師:你來想象一下,當時的“我”可能怎樣想?
生:也許我會想,反正也沒有人知道,我就偷偷地把這條魚留下吧。
生:我也會想,留下這條魚也沒有人知道,沒有人會批評我、懲罰我,放回去多么可惜啊!
生:我也會想,把好不容易釣到的大魚放回去,太可惜了!放回去也沒有人表揚我。
師:是啊。魚的極大的誘惑,離開放的時間已經很近,無人監督的周圍環境,都讓我們難以下決心把魚放回湖中啊!面對兒子委屈的淚水還有乞求的目光,父親會怎樣說?
生:爸爸會嚴肅地說:“即使再也釣不到這么大的魚了,也要把魚放回去,因為我們要遵守規定!”
師:求求您了,根本沒有人看到我們釣到了一條鱸魚,您就讓我把這條魚留下吧!
生:不行!不管有沒有人看到,我們都要遵守規定!
師:看,你真是一位嚴厲的父親。
生:孩子,別人不知道,我們自己也知道啊!我們既然知道怎樣做是對的,就一定要堅持啊!
師:是呀,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呀!
師:原文曾經有這樣一句話:雖然無人知道,但天知地知,我們自己的良心知道!聽聽,父親這不容爭辯的聲音,你覺得還有商量的余地嗎?
生:沒有。
師:“我”此時是什么心情?
生:“我”很沮喪,依依不舍。
師:“我”是這樣的沮喪,這也說明——(引讀“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
師:道德就是這樣簡單的是非問題!可是,卻是這么難以實踐啊!現在能再談談你對“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這句話的理解嗎?
生:我覺得就像作者小時候經歷的釣魚、放魚這件事一樣,當我們面對誘惑又沒有人監督的時候,要分清是非,堅持按道德規范去做。
師:課文中的爸爸正像你們一樣深深地懂得這些道理,才堅持讓他的孩子把釣到的大魚放回湖里去。作者雖然在爸爸的嚴格教育之下,無可奈何地放了魚,但這個過程中,經歷了非常痛苦的心理體驗,經受了非常嚴格的教育。文中的“我”失去了鱸魚,得到的是什么呢?
生:“我”得到了做事要遵守規定,得到了誠實。
生:“我”得到了抵御誘惑的勇氣。
生:“我”得到了自我控制的力量,做出正確抉擇的勇氣。
師:那么,后來當“我”遇到這些誘惑人的“魚”的時候,面臨道德抉擇的時候會怎樣對待?
生:會像當年放掉大鱸魚那樣,放棄誘惑,抵御誘惑,堅持按照規章制度辦事。
生:會經歷一番艱苦的思想斗爭,最后還是選擇了道德。
師:你怎么知道他會這樣做呢?
生:父親讓他放掉大鱸魚這件事就是對他的嚴格教育,他從這件事中獲得了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所以他一定會這樣做。
師:是的,正因為這樣——(引讀“當年那個沮喪的孩子,已是一名著名的建筑設計師了”。)可以說,當年他把魚放掉是因為父親的威嚴,是無可奈何的,但是,他現在的選擇卻是——(引讀“自覺地,自覺地遵守道德規范”),因為——(引讀“他已經在從小嚴格的教育中獲得了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三、聯系實際,指導行為
師: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哪些收獲呢?課文中哪些語句對你有啟示?請你把這些語句摘錄到筆記上,還可以把自己想到的寫下來。
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里,我們下節課見。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釣魚的啟示》教案 篇5
教學簡述:小學語文人教版五年級上冊
教學目標
1,認識20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4個,正確讀寫"啟示,劇烈,小心翼翼,操縱,跳躍,掙扎,距離,紐約,抉擇,實踐,獲得"等詞語.
2,朗讀與默讀課文,體會我沮喪的原因和父親復雜的心理活動.
3,教育學生遵守社會公德,做誠實的人.
教學過程
一,自由朗讀課文.
1,讀通課文.2,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檢查反饋
字詞難點:
翕動 漣漪
了解鱸魚捕撈開放日
概括文章 主要內容
板書:釣魚------放魚--------啟示
二,再讀課文--------研讀 "我"為什么感到沮喪
1,那個月光如水的美妙的夜晚,又釣到了那么大的魚,應該是一件很令人欣喜的,但是當年的我卻是感到沮喪的,我為什么沮喪
讀文章的1-9自然段,深入文本找找另我感到沮喪的原因.
2,交流.
預設:
a,魚大(啊,好大的魚!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大的鱸魚)
b,鱸魚很漂亮.(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著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者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著)
c,等了好長時間才釣上來的.
d,好不容易釣上來.(等魚了筋疲力盡了,迅速地拉上岸來
e,沒有人看到我們釣上了鱸魚.(四周靜悄悄的,皎潔的月光下看不見其他人和船的影子)
3,小結:那么大那么漂亮,又是等了好長時間好不容易釣上來的魚,父親卻執意要把它放回水里,當年的他難怪那么沮喪了.
三,揣摩父親的復雜的內心活動-----盯著水面看了一會兒
1,當我們釣到了大鱸魚,而距離捕撈開放時間還有兩小時,父親盯著水面看了一會兒,此時他的內心是復雜的,他在想寫什么,用第一人稱寫下來.
2,交流所寫的語段,體會父親的猶豫,矛盾.
3,引讀父子倆的對話.
4,想象父子倆的對話.
結合第8,9節,想想孩子會怎樣乞求,父親會怎樣不容爭辯地回答.
四,總結.
釣魚這么一件小小的事,卻給了作者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啟示,這啟示到底是什么呢
課后反思:
這是一篇比較深奧的課文,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說,是比較難學的.我努力探索深文淺教的教學方法,對這篇蘊含深刻人文哲理的課文,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優選組合教學方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和釋化疑點,以使學生比較容易理解課文的思想.
在全文的教學中,我緊緊圍繞:"在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我費了好大的勁釣到了一條漂亮的鱸魚,本應該感到高興,但在我的記憶中留下的卻是沮喪,這是為什么 "來體會我心理活動的變化,突現我從釣到魚到放了魚這個艱難的心理抉擇,體現道德實踐的不容易.然后,又找了一個切入口"父親盯著鱸魚看好好一會兒."來體會當時父親內心復雜,矛盾的心理活動.兩相對比,讓學生體會放掉魚之難和父親教育之嚴肅,再來感悟得到的啟示,遵循的是從感性到理性的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使學生在想象中,身臨其境,產生深切的體會.
我注重挖掘課文的人文性,在引導學生揣摩"爸爸"的心理活動時,讓學生走進父親的心靈深處,注重煉字煉句,斟酌推敲,體會其中蘊涵著獨特的審美價值.其實,品味語言,并非無中生有,并非故作深奧,并非挖地三尺,而是尋找語文的生長點,在文本的背景下有機地進行.為學生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提供了一個突破口,從反面提出問題討論,為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和用心觀察生活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主題提供了另一條途徑.
學習語文是理解祖國語言文字和學習使用的過程.讀寫結合的安排,是學生運用自身語言積淀自由表達的方式,也是學生自我教育的升華.這是對文章內容的概述,也是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嘗試表達的過程.在說話的過程中吸收語言,進行內化.我們都知道,語文課不僅僅局限于教給學生某種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凝聚作者靈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情感,思考及表達方式,并最終積淀成為他們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層,最基本的東西——價值觀和人生觀.我安排了兩次對課文空白之處的補充,但感覺第二個對話設計的過程中,學生理解還不夠深入,對話的質量還不夠理想.我想如果顧老師把口頭的對話,改成小練筆,讓學生聯系上下文,再加入對學生不同對話形式的要求讓學生筆頭練習,可能效果會更理想.
在聽課過程中,本文有不少精彩的語句,值得學生美美地朗讀,引領學生在語言的原野上徜徉,那也是一種享受.在今天的課堂上,朗讀指導感覺還不夠多一些.
總之,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讓我們在探索的過程中共同成長吧!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釣魚的啟示》教案 篇6
1、根據“我”的心情變化,填空:
當“我”釣到大鱸魚時, ;爸爸要“我”把魚放回湖里時,
,但因為爸爸的話沒有商量的余地,我只好 。事情過去三十
四年后,我從中得到了深刻的啟示: 。
注:也可直接用課后的第二題,進行填空,然后用自己的話做具體說明和補充。
2、讀下面的句子,寫出“我”不想放掉鱸魚的理由:(括號里的答案供參考)
“過了好長時間,……濺起了不少水花。”
(這條魚是“我”好不容易才釣到的。)
“啊,這樣大的魚!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還是條鱸魚。”
(鱸魚這么大,這么美,很誘惑人。)
“到處是靜悄悄的……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
(周圍沒有人,不會受到限制和批評。)
從中體會”我”實踐道德的艱難(誘惑難擋)。
3、根據提示,寫句子:
三十四年前的那個夜晚是一個(怎么樣的)夜晚。
(可以寫月色,也可以寫事情,還可以寫得到的啟示。)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釣魚的啟示》教案 篇7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情趣,誘導學生寫課文標題
師:小朋友們好!我們今天一起學習《釣魚的啟示》,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有勇氣,敢上黑板寫課文標題,志愿者請閃亮登場、一展豐采!
設計理念:“黑板”使用權的易主,充分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及表現自我的欲望,這種親身體驗是主體參與學習的一個重要表征。
二、突出主體,指導學生讀課文
師:請大家仔細讀課文,用心體會。我相信你們經過十分鐘的練習,一定能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設計理念:讓學生在練讀中把課文逐步讀正確、流利。具體做到:“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三、營造氛圍,調動學生朗讀興趣
師:你們可以根據興趣,選擇自己喜歡讀的內容和方式去讀。
設計理念:學生有了自主選擇的權利,有了自由朗讀的空間,他們將更樂于參與讀書。同桌、小組競賽讀書,這樣,有助于學生在與同伴的交往中,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有助于因材施教,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眾多學生的教學不足,從而真正實現每個學生都得以發展的目標。
四、自讀質疑,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師:下面,咱們仔細讀課文,將自己的疑難問題寫在黑板上。
生:邊默讀,邊思考,然后,陸續將問題寫在黑板上。
設計理念:創造始于問題。有了問題才會思考,有了思考,才能有解決問題的方法,才有找到獨立思路的可能。
五、鋼筆描紅,輔導學生練寫生字
師:仔細讀一讀課后生字,認真看一看字型結構,然后用鋼筆描紅、臨寫、注意書寫姿式,做到頭正、身正、臂開、腳平放;手離筆尖一寸、眼離本子一尺,胸離桌邊一拳。(教師可以放《漁舟唱晚》的古箏曲,或其它輕音樂,讓孩子在優美的音樂伴奏下,舒暢、愉悅地練字。)
設計理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識字、練字的興趣,培養其綜合素質。
第二課時
一、默讀課文,引導學生批注
師:孩子們,《釣魚的啟示》一文中有許多印刷的空白,這是有待咱們開發的“黃金地段”,咱們可以充分利用,在此批注,寫下自己的理解、感受、欣賞、評價。
設計理念: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二、交流“批注”,教師與學生對話
師:孩子們,看了你們書本上密密麻麻的閱讀批注,我知道你們的批注是“豐收”的。下面,大家和我一起交流批注成果,好嗎?
生:自由交流
師:(創設對話情景,主持對話)
設計理念:教師跟著孩子的思路走,與學生真誠對話,學生就會真正感受到自身的價值,感受到共享知識的甜蜜,感受到心靈成長的幸福。
三、自由選擇“自助餐”式作業
1.小組間開展寫字或默寫比賽。(兩天內完成)
2.摘錄文中優美詞句。(當天完成)
3.將文中某句話改造成自己的一句格言警句。
4.你可以獨立為自己設計一項作業 。(本周內完成)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釣魚的啟示》教案 篇8
師:上一節課,我們對《釣魚的啟示》作了初步感知,很多同學都讀出了自己的感受。還想再讀一讀課文嗎?
生:想!
師:那我們就再來把課文美美地讀一遍。
(指名讀)
師:(投影課文最后一段)“三十四年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給我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啟示。”——在課文中,這“永久的回憶”和“ 終生的啟示”分別指什么?
生:“永久的回憶”指的是“我”十一歲那年,和父親釣到大鱸魚,又放掉的事。
生:“終生的啟示”指的是這件事中父親給我的教育,讓我明白的道理: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
師:同學們的理解都指向了那條鱸魚。
(板畫:魚)
師:看來這條魚很有魅力呀!它魅力何在?
生:大(師板書:大)
師:有何憑證?
生:“啊,好大的魚!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大的鱸魚。”
師:我發現這個感嘆號放的位置好像不對呀!
生:這是在突出魚的大
師:能用你的朗讀告訴我,這條魚大得很嗎?
(生讀——師范讀——生齊讀)
師:這條鱸魚就這一點魅力嗎?
生:漂亮(師板書:漂亮)
師:找出依據。
生:“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著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著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著。”
(師范讀——生讀)
師:面對這樣一條又大又漂亮的鱸魚,喜歡垂釣的“我”當然是希望把它——
生:留下
師:有把魚留下的充足理由嗎?
生:大、漂亮
師:這是我們才剛找出的鱸魚的魅力,算是理由。還有其他的理由嗎?
生:我釣到這條魚很不易
師:不易——也可以理解為挺辛苦,是嗎?(板書:辛苦)
生:是
師:怎么不容易?
生:(讀第二自然段寫釣魚過程的句子)
師:看來,為釣到這條魚,我是等了很久,而且頗費了一番功夫呀,的確不易。還有什么留下的理由嗎?
生:“我抬頭看了一下四周,到處都是靜悄悄的,皎潔的月光下看不見其他人和船的影子”
師:這是什么理由?
生:我如果把魚留下,也沒關系,因為沒有別人知道的
師:能概括一些說說嗎?
生:無外人知道(師板書:無外人知道)
師:好,我們一共找到了四點理由,誰能用一句話,把這四點理由表述下來。
師:增加點難度——必須使用這樣幾個關聯詞:“……既……又……還……并且……”
生:我之所以想把鱸魚留下來,是因為:這條鱸魚既大又漂亮,還是我辛辛苦苦釣到的,并且當時也沒有外人在場。
師:看來,這真是一條極有誘惑力的魚呀!(板書:誘惑)
師:我喜歡這條魚,父親呢,他喜歡嗎?
生:喜歡
師:何以見得?
生:“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著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著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著。”——“得意”“欣賞”都能看出父親的喜愛之情
生:“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好”字可以看出父親欣賞了很長時間,這自然是喜歡
師:再把這個句子讀一讀吧(生讀)除了欣賞的意味,我感覺這個“好”字還蘊含著其他意思,你們品出來了嗎?
生:父親好像在思索著什么,因為還有一個“盯”字
師:他在思索什么?
生:要不要把魚放掉
師:他有什么可猶豫的,四大點充足的理由還不能讓他拿定主意,也太優柔寡斷了!
生:不是的,因為還沒到捕撈的時間。父親在考慮能否把魚留下
師:噢,看來父親也在經歷著考驗
生:對
師:好一會兒地盯著鱸魚,也就是父親深思熟慮地過程。雖然父親也喜歡這條魚,但他卻對我說——(投影:“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父親會以什么樣的口吻來勸阻我?
生:(朗讀)師:我呢(投影:對話的內容)我們來分角色讀一讀這些句子
生:(朗讀)
師:盡管沒有外人知曉,父親還是做出了放掉的選擇。父親的選擇就是我最后的選擇,那條我辛辛苦苦才釣到的漂亮的大鱸魚最終還是被放掉了。11歲的我極不情愿、卻又無可奈何。當然也就不能真正理解父親的良苦用心。三十四年后呢,他是否明白了父親的苦心呢?
生:明白了
師:你從哪里讀懂的?
生:第十段
師:這一段可是全文的重點段,再認真地默讀一遍吧
生:(默讀)
師:老師發現:這一段又提到了當年釣到的那條魚,(投影:“我再沒有釣到像三十四年前那個夜晚所釣到的那樣大的魚。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師:這句話里有條魚很特別呀
生:第三個魚,
師:怎么特別
生:有雙引號
師:是指這條魚嗎(指板書中畫的“魚”)
生:不是
師:卻有相似之處,對吧
生:是
師:在漫漫人生之路上,讓我心動、給我誘惑的會是什么呢
生:金錢、榮譽、名利、地位……
師:你知道“我”是怎樣面對這些誘惑的嗎?
生:“我”會拒絕
師:你們支持“我” 的選擇嗎
生:支持
師:看來,同學們和作者一樣,具有正確而堅定的立場
師:是誰教會了“我”如何作出這樣正確的選擇的?
生:父親
師:還記得父親告誡“我”的話嗎
生:(讀)(投影:“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
師:就給我永久回憶的釣魚又放魚這件事來講,做什么最難?
生:把魚放掉
師:對,放棄這條大鱸魚(板書:放棄)
生:放棄確實不易,因為我們面臨的誘惑太大,而且放棄就意味著損失我們的個人私利。但是,一旦我們作出了放棄的選擇,從而跨越了這道難關,我們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投影:“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師:在人生的旅途中,每當我遇到遇到金錢的誘惑時,我就會想起父親的告誡——
生:(讀“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
師:于是,我義無反顧地選擇放棄,因此,我會從中獲得——
生:(讀“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師:在人生的旅途中,每當我遇到遇到榮譽的誘惑時,我就會想起父親的告誡——
生:(讀“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
師:于是,我毫不猶豫地選擇放棄,因此,我會從中獲得——
生:(讀“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師:在人生的旅途中,每當我遇到遇到地位的誘惑時,我就會想起父親的告誡——
生:(讀“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
師:于是,我毅然決然地選擇放棄,因此,我會從中獲得——
生:(讀“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師:正因為我從小就受到了父親這樣嚴格的道德教育,在面對種種誘惑時,我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34年后,當年那個沮喪的小男孩才能成為一位著名的——
生:建筑設計師
師:一個受人尊敬的人
師:可見,一個人要健康成長,必須學會——(指板書)“放棄誘惑”!能做到這一點,首要的是學會自律(板書:學會自律)你們說對嗎?
師:讓我們再把給作者和我們以深刻啟示的第十段讀一遍,來更深地體會父親的良苦用心吧
生:(齊讀第十段)
師:讀了這個故事,老師想起了法國思想家用孟德斯鳩的一句話(投影:“衡量一個人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別人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鳩”)
生:(讀)
師:老師把這句話送給你們,希望你們能勇敢地挑戰自我,嚴于律己,做一個高尚的,有美德的人!
師:(投影:課外作業:以《我看<釣魚的啟示>中的父親》或《我所遇到的的“鱸魚”之惑》為題寫一則小短文)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釣魚的啟示》教案 篇9
【江蘇省蘇州市楓橋中心小學 彭金云】
〖關注學情,順學而導〗
學習是學習者主動接受刺激,積極思維,心理結構和行為發生持之以恒的變化的過程。關注學情就是要關注學生的現有知識基礎,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因為,課堂是“生長問題”的地方,它會隨著教學內容的變換而變換,也會隨著教師的引導提示而變換。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動態極其發展變化靈活地選用教學方法,對癥下藥,從學生實際出發,講學生所缺,練學生所需,讀學生所愛,要善于根據學情的變化來調整教學的宏觀思路和具體策略。有時甚至需要轉換教學機制,實行教學重組,務求每個學習者都能有效學習,實現語文教學的三維目標。
例如:在教學《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時,我設計了朗讀感悟這樣一個教學思路。孩子們讀文之后,我讓他們從文中找出表現父親品德高尚的語句讀給大家聽,想讓他們從中受到誠信教育。突然!有一個孩子站起來說:“老師!我覺得課文中的父親特別傻,兒子釣上來的鱸魚那么大,周圍又沒有人發現,為什么要把魚放了呢?就算放了別人也不知道啊!”教室里哄堂大笑,當時我一聽就愣住了,誰料到孩子會突然冒出這么一句呢?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堂的所有細節,而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做出相應的變動”。在孩子的回答完全與我的教學設計背道而馳的時候,我該怎么辦呢?原有的教學設計還要不要繼續呢?我這才意識到,孩子們受家庭、社會的影響,出現這種想法完全是情有可緣的。這時候再繼續跟他們講誠信肯定是蒼白無力的!于是我靈機一動,問學生,還有哪些同學也認為這位父親很傻?還真有好幾個孩子舉手了!接下來,我便安排正反雙方就這個問題展開了一場辯論。并要求他們從課文和實際生活當中去找論據,證明自己的觀點。激烈的辯論賽開始了,在比賽過程中,孩子們的朗讀能力、表達能力、思維能力都得到了鍛煉,直到下課,他們還意猶未盡!沒想到,一個小小的調整,竟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從這個案例我們不難看出,學情是動態的,是多樣的,也是可變的。關注了學情,掌握了學情,教學才有引的方向,才有導的重點;分析了學情,研究了學情,教學才有相應的對策,才有具體的方法,課堂才能煥發出勃勃生機!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實驗小學 林麗卿】
〖以文眼為課眼〗
詩有詩眼,文有文眼。詩眼,是一首詩的畫龍點睛的詞語;文眼,則是一篇文章的一兩句關鍵的話,甚至是一兩個字。文眼雖小,卻是文章的精華,是作者構思的結晶,蘊含了豐富的內涵。它就像文章的一扇窗戶,透過這個窗口可窺見到全文的思想內容和情感。教學中如果能以文眼為課眼,就能有效地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主動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
文眼的選擇因文而異,小說的文眼經常設在高潮處,哲理性散文如《釣魚的啟示》,有關表述啟示的語句就是文眼。“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
尋找文眼作課眼,就是探尋作者思路,深入文本的過程。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釣魚的啟示》教案 篇10
作者:劉延云
設計思路: 《釣魚的啟示》是一篇記敘文,講的是34年前的一個夜晚,“我”和父親去釣魚, 由于離捕撈鱸魚開放的時間還差兩個小時,爸爸要“我”把好不容易釣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鱸魚放回湖里,當時“我”很不理解,但最后還是依依不舍地把魚放回了湖里。34年后,“我”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師,從自身成長的經歷中深深地體會到“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的道理。理解課文的內容不是難點,難點是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也就是父親說的話:道德只是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要理解這個難點,必須從文中釣魚這件事去理解,從我釣到大鱸魚的得意,到放魚時的依依不舍和沮喪來體會道德實踐的艱難。正是基于這樣的考慮,我把體會“我”釣到鱸魚時的得意和放魚時的沮喪做為教學的重點,由體會這種心情的變化來理解道德實踐的艱難,理解父親的話。
一、談話導入:師:同學們坐得真端正,一看就知道是守紀律的好學生,冒昧地問一下,老師不在的時候,你們有沒有違反過紀律?生:有的說“有”,有的說“沒有”。師:老師欣賞你們的坦誠和勇敢,但是更提倡大家向李卓然和周錦澤學習,學習她們在老師不在的時候,也能遵守紀律,用兩個字來概括就是“自律”。做到這兩個字很不容易。今天我向同學們介紹一位新朋友,他是美國的著名建筑設計師,他時刻嚴格自律,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和信任。他美好的品德來自他小時候一次釣魚的經歷,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寫的一篇文章,也就是我們課本上的第13課,《釣魚的啟示》。請伸出右手和老師一起寫課題。
(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導入新課,自然引出“自律”并使“自律”貫穿全課。)
二、檢查預習:師:同學們已經預習課文了,生字詞都認識了吧,敢不敢接受挑戰?生:敢。
師:生字詞自學得不錯,課文內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誰能告訴大家,課文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嗎?不要急于回答,再瀏覽一遍課文。
生:課文先寫了我和父親在一個月光如水的夜晚和父親去釣魚,釣到了一條很大的鱸魚,但是父親讓我把魚放了,我很難受,最后寫了我得到的啟示。
師:課文讀得不錯,把主要內容說出來了。
生:我還可以用幾個詞來概括:課文先寫了我和父親去釣魚,再寫了父親讓我放魚,最后寫我得到的啟示。
師:你的概括能力真強。
(高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獨立識字的能力和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能力,通過這一環節,幫助學生理清課文。)
師:課文內容了解了。預習的時候,你遇到了什么問題?
生:課文的題目是釣魚的啟示,他得到了什么啟示?
師;你會從課題入手去想問題。
生:父親為什么讓我把魚放了?
師:是啊,為什么要放了呢?
生:父親盯著魚看了好一會,為什么看了好一會兒?
師:你會從細節入手,讀書真仔細。
生:課文寫釣魚,怎么后面又寫了“我”成為了一名著名的建筑設計師,這之間有什么關系?
生:課文中“我卻不止一次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這個“魚”指的是什么?
師:同學們提了很多問題,說明在讀書的時候,思考了。要解決這些問題,還需要同學們再去讀書,從書中尋找答案。(“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學生讀書后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和思維能力。在學生提出問題后,引導學生從課文中去發現,加細致地讀書,更深入地思考。)
三、細讀課文,探究問題
師:三十四年前月光如水的夜晚,我釣到了一條大魚,這是一條什么樣的魚呢?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中的句子。
生:我釣到了一條漂亮的大鱸魚。
生:我釣到了一條從沒有見過的大魚。
生:這條魚是“我”好不容易釣上來了。
師:說得精彩極了,把你的理解讀出來。
生讀句子:“啊,好大的魚!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大的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著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著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著。”
師:你在讀這句話的時候,體會到作者的心情了嗎?
生:高興
生:得意
生:大喜過望
生:喜出望外
生:欣喜
生:驚奇
師:同學們能用不同的詞語來表達心情,可見語言能力較強。把你體會到的心情讀出來。生讀這句話。(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引導學生讀這句話,體會我得意的心情,更能表現出大鱸魚的誘人。為下文“我”放魚時的不舍做好了鋪墊。)
師:我正得意地欣賞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的時候,父親卻讓把它放了,我會有怎樣的表現呢?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的4-9自然段,標畫出描寫我心情的詞語,體會我心情的變化。
生:急切、難受、傷心、依依不舍、沮喪
(讀書有自己的理解,既能用不同的詞語來表達“我”的心情,又進行了詞語的訓練。)
師:我心情的變化主要體現在我和父親的對話中,請同學們練習一下父子的對話,體會 “我”的心情。(從具體語句中體會“我”心情的變化,表現我對大鱸魚的不舍。)
生:自由讀,展示讀,男女生讀。
師:當我看到四周沒有人的時候,我把乞求的目光再次投向了父親,想一想,我會對父親怎樣說?(利用課文的空白,進行補白,體會人物的心理,反襯在無人看到的情況下,實踐道德的艱難。)
生:爸爸,求求你,把這條鱸魚留下吧。
師:孩子,還不到鱸魚捕撈開放的時間啊,不能留下。
生:我們什么時候釣到的,又沒有人看見,還是留下吧。師:天知地知,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師:父親這樣做,對嗎?
生:對,因為還不到捕撈鱸魚的時間。
生:因為他父親想教育孩子按規定做事。
師:父親不喜歡嗎?
生:父親也很喜歡。
師:你從哪里看出父親也很喜歡這條鱸魚?
生:從“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這條漂亮的大鱸魚”和“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知道的。
師:剛才有位同學問“父親為什么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明白了吧?
師:我盡管依依不舍,但是還是把這條鱸魚放回了湖里,同學們,這時他舍棄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呢?
生:舍棄了鱸魚,得到了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師:你會聯系下文來說,什么是道德實踐呢?
生:就是去做。師:說得很好,就是按照正確的去做。(引導學生從父親的角度去看問題,父親也很喜歡那條鱸魚,也在進行著道德的抉擇,從而更加深了學生對道德實踐的認識。)
師:轉眼間三十四年過去了,我已經成為了一名著名的建筑設計師,但不止一次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他會遇到哪些誘惑呢?
生:金錢。師:對,這里的魚可以指金錢。
生:職位、小便宜。師:說得不錯,能聯系他的職業來說說嗎?
生:比如說,他在給別人搞設計的時候,兩個公司競爭,一個公司給他很多錢,讓他給自己的公司設計的好,而故意給另一個公司設計的不好。
師:這時,他會怎么做呢?生:他不會要那個人的錢。
師:他會想起父親的話。剛才有個同學說“釣魚這件事和他成為著名建筑設計師有什么關系?”現在想一想,有沒有關系?
生:哦,我知道了,因為父親的教育,才使他嚴格按正確的去做,才最后成為了一名著名建筑設計師。師:是啊,當他一次次面臨道德選擇的時候,就會想起父親的話。我們來讀一讀父親的話。
生:讀。
師:你是怎樣理解的?
生:道德是個很簡單的問題,放了大鱸魚就是對的,不放,就不對,但是真正讓他放的時候,他卻不舍得了。
生:有一次,老師多給了我分數,我一看很高興,終于比同桌高了,但是當我仔細再看的時候,發現有一個錯誤,老師沒有扣分,我就想若是給老師看了,我的分數就比同位少了,可是不給老師看,就不誠實了,我很矛盾。但是,我想起了老師平時教育我的話,就給老師看了。
生:我有一次,借了同學的橡皮,我看到他的橡皮很好,就自己留下了,不想還給他了。
師:你知道應該怎么做嗎?
生:知道。
師:盡管知道,但是看到那么漂亮的橡皮,還是不想還給同學。
生:也就是說的時候很簡單,做的時候就不舍得了,就很難了。
生……(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父親的話理解得較好。教師應該做一個小結,突出舍棄個人利益的困難,突出主題。)
師:同學們談得很好,看來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不僅給作者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啟示,也給同學們以深刻的影響。讓我們端起書來,再次回到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你喜歡讀哪段就讀哪段。
生:配樂朗讀課文。(創設的情景非常好,學生在月夜背景的襯托下,傾聽著舒緩的音樂,仿佛在慢慢向人們講述自己的故事。)
師:同學們讀得很美,我都被陶醉了。今天同學們提得問題我們讀懂了,但是在生活中,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希望今天的學習能給同學們以幫助。
(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此文轉載于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釣魚的啟示》教案 篇11
a卷 課堂教學跟蹤訓練(時間45分鐘,滿分100分)
一、按提示填空(27分)
1、課文回憶了“我”十一歲時發生的一件事,事情是按 記敘的;從去
釣魚寫到釣到一條罕見的 ,從不肯 寫到依依不舍把
魚 ,最后寫到34年后的 。
2、34年后,“我”成了一位著名的建筑設計師,功成名就的“我”,從自身成
長的經歷中深深體會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那個令人難忘的夜晚,使“我”獲得的是終身受益的啟示,那是一份無法用
___________________換取的人生財富。
3、根據課文內容,用適當的詞語概括“我”心情的變化:
得意→( )→( )→( )
二、字詞積累與運用(34分)
1、我寫的字最漂亮(看拼音,寫詞語):(16分)
shí jiàn
( )cāo zòng
( ) gào jiè
( ) yòu huò
( ) yú ěr
( ) jǔ sàng
( ) jiǎo jié
( )zuǐ chún
( )
2、我能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量詞:(12分)
一( )手表 一( )鱸魚 一( )夜晚
一( )小島 一( )漣漪 一( )設計師
3、最佳搭檔(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6分)
( )地說 ( )地問到 ( )地知道
( )地擺動 ( )地取下來 ( )地放回湖里
三、猜猜我是誰(根據意思寫詞語)(9分)
1、非常小心,絲毫不敢疏忽。( )
2、形容非常疲乏,力氣已經用盡。( )
3、形容感情深,非常留戀,不忍離別。( )
四、課文片段閱讀(18分)
轉眼間三十四年過去了。當年那個沮喪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設計師了。我再沒有釣到過像三十四年前那個夜晚所釣到的那樣大的魚。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當我一次次地面臨道德抉擇的時候,就會想起父親曾告誡我的話: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1、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這句話的“是”“非”各是什么意思?(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當“我”面臨道德抉擇的時候,就會想起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寫法學習指導與運用(12分)
課文中許多地方描寫了“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請你依照課文寫一段話,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卷 知識技能綜合應用(時間60分鐘,滿分100分)
一、類文閱讀(48分)
羊吃草的啟示
我家后面有一片綠茵茵的坡地,那就是我小時候放羊的地方。
太陽隱去了羞得通紅的大圓臉,偏南風吹來五彩繽紛的晚霞,這是夏天里最宜人的時刻。羊吃草,要算這時候最歡了。瞧它們那副聚精會神的樣子,真好象世界上再沒有什么事可使它們分心了。它們把小嘴貼在草上,鼻翼不停地動著,有毒的“土香草”被留了下來;嫩芽一根接著一根被扯斷了送到了嘴里。長長的羊嘴巴一歪一歪的,是那樣永不倦怠地咀嚼著……幾只羊吃過了草,在習習的晚風中躺下來“翻草”。胃里尚未消化的草根、草莖,這時又被送進口中,進行著第二次、第三次……咀嚼。
羊吃草,實在有趣,要是每個孩子都能從中吸取教益,那該多好啊!我們的學校不正是這片綠草如茵的地方嗎?同學們在校學習是否專心致志,珍惜大好時光呢?對于我們周圍的世界分得清嫩芽和“土香草”嗎?特別是羊吃草那種一絲不茍、不厭其煩和永不倦怠的精神,同學們有沒有做到呢?新的知識學完了,對于那些不理解或消化不透的“草根”、“草莖”,同學們是否善于經常“翻草”、反復咀嚼,直到完全消化為止呢?
我不止一次地觀察過羊吃草,也不止一次地琢磨上面這些問題。要是我們在學習中像小羊吃草那樣,那我們還有什么知識學不好呢?
1、用“√”給加粗字選擇正確的音節:(8分)
繽紛(bīn bīng) 倦怠(juàn juǎn)
草根(gēn gēng) 咀嚼(jiáo jué)
2、此篇文章主要講了什么內容?(1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畫出文中的反問句。(10分)
4、回答問題:(18分)
⑴ 羊吃草有趣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我們周圍世界的“嫩芽”“土香草”各指什么?我們的理解或消化不透的“草根”“草莖”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強化閱讀(52分)
雁群的啟示
你見到雁群為過冬而以“v”字隊形向南方飛行的情景嗎?你也許知道某種科學論點什么它為何如此飛行。每當一只鳥展翅拍打時,造成其他的鳥立即跟進,使得整個鳥群飛升。借著“v”字隊形,整個鳥群比每只鳥單飛時,至少增加了71%的飛升能力。當領隊的大雁疲倦了,它會輪流退到側翼,另一只大雁則接替飛在隊形的最前端;飛行在后面的大雁則會利用叫聲鼓勵前面的同伴來保持整體的速度。當一只大雁掉隊時,它會立刻感到獨自飛行時的遲緩、拖拉與吃力,所以很快又回到隊形中,繼續利用前一只大雁所造成的浮力。
1、用“√”給下面加粗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5分)
展翅(chì cì) 疲倦(juàn juàn) 側翼(yì jì)
鼓勵(lì nì) 遲緩(huǎn huàn)
2、想一想,雁群是一個什么樣的集體?(7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雁飛行時的隊形為“v”隊形,這是為什么?(1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雁飛行時常常發出吼叫聲,有什么作用嗎?(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如我們擁有大雁的精神,會怎么樣?假如一個民族擁有大雁的精神,又會怎么樣?(1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釣魚的啟示》教案 篇12
【學情分析】
本文生字不多,故事情節簡單,寫的又是人們所熟悉的生活,大部分學生經過預習,能利用生字表和字典認識生字,聯系上下文理解多數生詞,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而對課文中“正像他的父親教誨他的那樣,……”一段話的理解有一定難度。在教學本文的前天,班上有一位叫羅繼鵬的學生拾到一臺手機,主動交給了班主任,還給了失主。這一機遇恰可用于教學。結合這件事教學,能讓學生把課文與生活聯系起來,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結合生活讀懂課文,懂得自覺遵守規則是一個好公民應有的品德。
2、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感知、體驗詹姆斯的心理變化,學習作者細膩的心理描寫。
3、指導學生用以下方法精讀課文:堅持摘錄好詞好句、寫讀書筆記和批注筆記;抓重點詞理解課文;繼續學習解答自己的提問;設身處地,入情入境地理解課文。
4、引發學生對本文主題的思考,對生活的思考,寫一篇讀后感或有關規則的文章。
【教前準備】
布置學生預習課文,利用生字表、字典認識生字,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把自己的體會和疑問批注在課文的空白處。觀察生活中有規則的事例,舉一、二件和同學交流。
【教學過程】
一、再讀課文,提問引發學生思考
1、師:上一節課重點體會了詹姆斯的心理活動,現在,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到詹姆斯的爸爸身上,找到文中描寫“爸爸”的句子,細心品讀,一邊讀一邊思考,爸爸堅決要詹姆斯放掉那條大鱸魚,爸爸是怎么想的?如果是你,又會是怎么想呢?
2、重點閱讀第5~11自然段,邊讀邊思考:
組織學生小組交流,共享成果。通過交流,點撥、指導以使學生體會到“爸爸”當時可能會想:這條大鱸魚固然十分寶貴,但現在還不到釣鱸魚的規定時間,讓兒子從小養成自覺遵守規則的良好習慣,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更加重要。因此,必須讓兒子把大鱸魚放掉。
3、師:假如詹姆斯的父親默許甚至慫恿他把魚留下,你認為這樣作行不行?這樣做會對小詹姆斯產生什么影響?生活中像詹姆斯爸爸這樣的人你看到過或接觸過嗎?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揣摩“爸爸”的心理活動,為學生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提供一個突破口,從反面提出問題討論,可以為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和用心觀察生活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主題提供另一條途徑,這些,都可以為下一步“導行”作好鋪墊。)
二、結合實際,引發討論,加深理解,滲透品德教育
1、師:前天,羅繼鵬同學拾到一臺手機,交給了班主任,還給了失主。現在,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請羅繼鵬同學到講臺上來說說拾到手機和把手機交給老師等的經過和想法。
2、師:羅繼鵬同學拾到的手機少說也值五、六百元,卻毫不猶豫交給了老師,他這種遵守社會公德、拾金不昧的精神真值得我們學習啊!
可是,在我們的生活中,人們是不是都能夠像羅繼鵬同學和詹姆斯的爸爸一樣去自覺遵守社會的公德和規則呢?我就曾經親身經歷過這樣一件事,那是我念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有一次,爸爸帶我到昌明集市上買衣服,賣衣服的小販忙中出錯,多退了4塊錢給爸爸,我正準備提醒小販,爸爸卻瞪了我一眼,很快把我拉走了。如今想起這件事,真叫我為爸爸的行為感到羞愧,也為自己當時不能勇敢地抗議爸爸而感到深深遺憾。
同學們,像這樣的事情你也許遇到過吧?你和身邊的人是怎樣對待類似問題的?你現在怎樣評價他們或你自己當時的行為?
3、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經歷和感受以及現在的認識。
4、齊讀課文第15自然段(“正像他的父親教誨他的那樣,……”)加深理解,建議學生把這段話背誦下來,然后工工整整地抄在摘錄筆記本上,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5、引導學生小結:
我從《釣魚的啟示》一文中得到了這樣的啟示……。
(設計意圖:在學習中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而且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對生活進行反思,從而把品德教育滲透到語文學習和生活中。)
三、指導學生寫“規則”《釣魚須知》
1、師:近幾年來,由于人為的破壞和過度捕撈,煤沖水庫(這是本鎮離學校最近的水利工程,距學校1公里左右,所有的學生都熟悉這個地方。)那里的魚不論是品種還是數量都急劇減少,但那里又是釣魚愛好者休閑娛樂的好去處。現在,請你為這座水庫寫一個《釣魚須知》。要求語言簡潔,表達準確,可仿照《小學生守則》寫成條款式。
2、引導學生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將《釣魚須知》整理成文。教師參與學生一起完成。
3、展示寫得好的《釣魚須知》,給予鼓勵。要求學生互閱稿子,互提修改意見,認真修改《釣魚須知》,改定后抄正。
(設計意圖:學寫“釣魚須知”可以加深對單元主題,“規則”的認識,為“語文天地”中制訂“傳口令”游戲的規則打基礎。)
四、讓學生質疑問難,師生共同探討
鼓勵學生提出新的問題,然后再通過讀課文,查資料,問別人等方式幫助學生解答疑難。
(設計意圖:學無止境,對一篇文章的教學也是如此。讓學生不斷提出新問題,然后解決問題,可以有效激發學生永不停歇的求知欲。)
【教學思考】
在《釣魚的啟示》一文中,作者以細膩的筆觸,真實地再現了詹姆斯十一歲時的一次釣魚經歷:在離允許釣魚還差兩個小時的時候,詹姆斯意外地釣到了一條10公斤的大鱸魚!父親要他把鱸魚放回水里去,他大聲抗議。由于父親態度堅決,他最終雖然不情愿也只得無可奈何地把大鱸魚放回了水里。本文的教學目的之一,就是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充分感知、體驗詹姆斯在服從中透出的悲哀,反思他的行為,懂得遵守規則的必要性。小詹姆斯最終把魚放回了水里,遵守了釣魚的規則,這是他父親嚴格教育的結果。不難設想,假如當時父親默許甚至贊成小詹姆斯把魚留下,將會有怎樣的后果。詹姆斯的父親的確是一位遵守規則的好父親,他不為暫時的利益所動,而是毅然決然地命令孩子把魚放回水中――他不但自覺遵守規則,而且教子有方。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在一個物欲膨脹的社會里,這樣的父親能有多少?讀到這篇課文,我不禁想起了一件往事,那正是在我上小學四年級時,有一次,父親帶著我到市場上買衣服,賣衣服的小販多退了4塊錢。我正想提醒小販多退了錢,父親瞪了我一眼,拉著我快步走開了。到了家里,父親還為他的“聰明”自鳴得意。我雖然有些反感,但卻無可奈何。我的父親其實也是一個老實巴交的山村農民,他平時也總是教育我們不要亂拿別人的東西,可面對4塊錢的誘惑,他便忘記了對我們教育。或許在他的意識里,別人退錯了錢,錯誤是別人犯下的,他將多得的錢據為己有也就理所應當。
回想起來,我的父親與詹姆斯的父親確有很大差別,但是,環視周圍,我的父親也不過是千千萬萬“父親”中普通的一員罷了,他所犯的錯,在我們身邊的生活中是那么普通,而對坐在我面前的這些天真無邪的孩子,想必不少也有著和我類似的經歷,也許,他們中的許多人正為此而感到困惑?學生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家庭、社會、身邊的人和事,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他們。許多時候,課文中所描述的生活與他們的現實生活有著很大的反差,是非黑白,人們往往容易分清楚,但當一己利益與社會規則發生沖突時,許多人都選擇了利益,而把社會規則暫時放到了腦后。在教學中,現實生活與文本中的生活的這種反差,我們究竟該視而不見,繞開走,還是面對現實,引起學生的思考?繞開,無疑可以毫不費力地避開教學中的“暗礁”,省下許多功夫,但這樣做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究竟有多少好處呢?
教學《釣魚的啟示》中,我把這個問題提了出來:假如詹姆斯的父親默許甚至慫恿他把魚留下,你認為這樣做行不行?這樣做會對小詹姆斯產生什么影響?學生對這個問題進行討論后,又將問題進一步引向深入――類似的問題你也許遇到過吧?你和身邊的人是怎樣對待類似問題的?你現在怎樣評價他們或自己當時的行為?對上述問題的討論,大多數學生都能正確回答。這些回答或許并不完全發自內心,有的或許只是隨聲附和。不過我想,這些問題一定能夠引發他們對自己生活中經歷的類似問題的思考。這種思考或許尚不成熟,或許不能馬上改變其固有的價值觀,但他們一定能通過這樣的思考把課文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逐步養成在學生中進行自我反思的良好習慣,長此以往,對他們今后的成長必定會大有裨益。
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我還將不斷尋找課文與現實生活的結合點,把語文教學與現實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盡力開掘課文與現實生活中的真、善、美,同時也不避諱其中的假、惡、丑,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學會對自己進行反思,對身邊的人和事進行反思,養成“吾日三省吾身”的良好習慣。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釣魚的啟示》教案 篇13
一、教材分析:
《釣魚的啟示》是北師大版新課標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這篇課文用抒情的筆觸,講述了一個釣到魚而放魚的故事,用烘托的手法,刻畫了一個自覺遵守規則的好爸爸形象。從而使學生懂得,自覺遵守規則、誠實守信是一個好公民應有的修養。
二、學情分析:
本文故事情節簡單,又是人們所熟悉的生活,大部分學生經過預習,能理解多數生詞,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而對課文中釣魚獲得的啟示,是學生理解的難點,這時鼓勵學生自主提出問題、探究問題是非常重要的。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么,是學生學習的又一難點。由于學生的年齡、經歷的局限,理解起來很難。教師可以適當點撥,引導學生討論并聯系實際來理解。
三、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會寫本課的生字,辨別形近字并進行組詞,讀準易誤讀字的字音,掌握課文中較有特點的多音字的字音、字義與組詞。(2)能正確抄寫描寫月夜美麗景色的句子和課文的重點句。(3)能結合課文理解文中出現的生詞的意思;(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一步提高學生體驗感悟的能力。
方法與過程:(1)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并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的過程。(3)通過質疑釋疑,理解父親沒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
情感、態度、價值觀: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并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五、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理解父親一定要“我”把釣到的鱸魚放回湖里的原因。
2.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過程,培養學生的感受、理解能力。
六、教學難點:
感悟作者從這件事得到的啟示,懂得遵守規則的必要性。
七、課前準備:
1、學生預習課文,解決課中生字、詞,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
2、提醒了解釣魚的過程,查閱鱸魚的基本資料。
3、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八、教學課時:1課時
九、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誰和爸爸媽媽一塊釣過魚?好釣嗎?釣過多大的,這樣的時候多嗎?當你釣到大魚的時候心情怎么樣?如果這時有人讓你把它放了,你愿意嗎?如果不愿意,你會怎么想?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釣魚的啟示》,文中的小詹姆斯就是怎么做的?(板書課題)遇到了這樣的情況,讓我們來看看他是怎么做的吧。
(二)整體感知,讀文探究
1、學生自讀課文,以小組單位掃清字詞障礙。
2、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重點指導“乞求”“不容爭辯”“誘惑”“告誡”“抉擇”等詞語)
3、自讀課文,解疑:小詹姆斯是怎么做的?文中爸爸是怎樣的一個人?(提示:或者說課文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4、小組合作探究、交流。
(教師小結:釣魚放魚啟示)
【設計意圖:在教學中我們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他們拓展出充足的活動空間,讓他們通過獨立思考、分析研究、相互討論,通過交流啟發、取長補短來實現由不會到會,由模糊到清晰的螺旋漸進和分化整合,達到我們預期的教學目的。小組合作探究既活躍了課堂教學的氛圍,激發了學生的靈感和創造欲,同時又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合作探究的良好習慣。】
(三)初讀課文,明確啟示
1、這次釣魚給了“我”什么啟示呢,我們一起去了解吧。
2、學生接讀課文
3、學生評價,并回答所提的問題
4、出示課件:
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5、小結:得到這個啟示是非常不容易的,他是怎樣得到的呢?讓我們一起和作者回到那三十四年前的晚上,那個月光如水的晚上,去回味那令人激動的時刻。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讀課文學生應該是能夠找到釣魚的啟示的,比較明顯,讓學生在可以開始就找出啟示,直奔主題,是希望學生知道,這是本課的重點、難點,這幾句話學生覺得在理解中是有難度的,后面的教學環節中會引導理解句子的內涵,并讓學生知道,我們這節課將圍繞這個中心進行學習】
(三)精讀細品,深入感悟
1、學生默讀課文3-11自然段,通過合作、探究交流,同學們對詹姆斯的心理前后變化有了一定的了解,能說一說詹姆斯的心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嗎?(生說)
2、你們是從課文中哪些地方體會到的呢?請認真默讀課文,想一想。等會兒用“讀到……,我感到……”的句式和同學們交流。
【設計意圖:默讀思考,有利于學生理解課文,同時用“讀到……,我感到……”的模式來訓練學生有條理地表述自己的閱讀所得,有利于規范學生的語言。】
3、學生認真默讀思考,并在相應的地方作批注,老師巡視。
4、班上交流(隨機指導朗讀)
⑴理解句子:“突然,詹姆斯的魚竿猛地被拉彎了,他馬上意識到那是個大家伙。他吸了一口氣使自己鎮靜下來,開始慢慢地遛那個大家伙。”(出示課件)
①理解“猛地”“鎮靜”“遛”等。
②體會詹姆斯的緊張與鎮定。(通過讀句子體驗)(出示課件)
⑵讀第四自然段,體會詹姆斯的激動之情。
⑶同桌練讀6至11段中的對話描寫,體會詹姆斯的不情愿、*。
⑷理解讀:“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睜開了眼睛,彎下腰,小心翼翼地把魚鉤從那大魚的嘴上摘下來,雙手捧起這條沉甸甸的、還在不停扭動著的大魚,吃力地把它放入水中。”(出示課件)
抓住重點詞“深吸一口氣”“小心翼翼”“捧起”“沉甸甸”“吃力地”體會他的悲哀。
⑸爸爸堅決要詹姆斯放掉那條大魚,爸爸是怎么想的?你覺得爸爸是怎樣的一個人?如果你在那里,你會想些什么?引導學生在朗讀與感悟中體驗。
⑹詹姆斯后悔嗎?從哪里看出來?詹姆斯是怎樣的一個人?引導學生在朗讀與感悟中體驗。
出示重點句:
“當遇到道德的問題時,這條大魚就會出現在他的眼前。”
“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教師引導學生聯系文本內容理解重點句(難點句):捕捉鱸魚的時間還沒有到,釣到的鱸魚留著,就是錯誤的;而把鱸魚放回湖里,就是正確的。道德認識、道德抉擇就是這么簡單;可是實踐道德,就要放掉到手的魚,就要放棄個人利益,這樣做起來不那么容易了!
【設計意圖: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教師適時地針對學生的感受和理解進行引導和點撥,幫助學生加深理解,真情朗讀,讓學生真切地從內心感受詹姆斯在服從中透出的悲哀,反思他的行為,懂得遵守規則的必要性。】
5、生活中你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嗎?是怎樣做的?請聯系個人的生活實際和體驗想一想,說一說。
提示
學校里,教師多給了分數,沒人知道,對于這樣的與你怎么辦?
買東西時,售貨員多找了錢,去歸還,還是將錯就錯?
過馬路時,紅燈亮了,周圍沒有警察叔叔,沖過去,還是等一等?
(四)加深理解,拓展延伸
1、出示課件:
“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么。”
--孟德斯鳩(法國思想家)
“無論是別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單獨的時候,都不要做一點卑鄙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尊。”
--畢達哥拉斯(希臘哲學家)
2、學生自讀。
(五)布置作業:為湖邊的木牌寫一個釣魚須知。
(六)板書設計
釣魚的啟示
“我”心情變化:心情得意(欣賞)--急切--哭出聲--乞求--依依不舍(喜愛)
啟示:拒絕誘惑道德實踐
做一個遵守規則、誠實守信的有道德的人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釣魚的啟示》教案 篇14
教材簡述: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
一,教學目標:
1,認識20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4個,正確讀寫"啟示,劇烈,小心翼翼,操縱,跳躍,掙扎,距離,紐約,抉擇,實踐,獲得"等詞語.
2,朗讀與默讀課文,體會作者釣到鱸魚和放回鱸魚的心情變化,培養學生的語感.
3,教育學生遵守社會公德,做誠實守紀的人.
二,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我"釣到鱸魚和放回鱸魚的心情變化.教學難點:聯系上下文內容,體會從釣魚中受到的啟示.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導語:同學們,生活就像一本書,善于讀書的人,不僅會從中有所發現,得到啟示,還會為這本書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詹姆斯·蘭費蒂斯是美國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師,他把自己生活中的發現寫成了一篇短文《釣魚的啟示》,讓老師讀了以后深有感觸.今天老師把他推薦給你們,讓我們就來學習這一篇課文.(板書:釣魚啟示)
注意:"釣"與"鉤"的區別.
2,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理清條理:
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給我們以怎樣的啟示 請大家放聲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
三,檢查預習:
1,指名讀課文.隨機糾正錯誤的讀音.
2,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去釣魚,在父親的嚴格要求下,"我"把鱸魚放回湖里,使"我"從中獲得終身啟示的事.)
3,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將"我"獲得的啟示劃出來.(第10節中)
4,讀讀這幾句話,提出疑問.
四,自讀自悟,解疑.
(一)理解道德的"是"與"非".
就"釣魚"這件事來說,什么是"是",什么是"非"
捕撈鱸魚是有時間的,因此父親要我把魚放了.(鱸魚,體長可達60多厘米,側扁,口大,下頜突出,銀灰色,背部和背鰭上有小黑斑.以魚蝦為食,生長快,肉嫩味美.棲息于近海,早春在咸淡水交界的地方產卵.為了保證鱸魚的繁衍,產卵期間禁止捕撈.)(遵守規定)
2,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為什么"我"做起來卻覺得很困難呢
(二)理解道德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a:體會讓"我"覺得做起來難的原因.
1,請同學們默讀3-9自然段,找出理由.
2,學生先默讀,自學,而后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討論.
3,匯報交流,引導學生從以下三方面說理由,讀句子.
(1)這條魚是我好不容易釣到的.
"過了好長時間,……濺起了不少水花."
(2)這條鱸魚很大,很美.
"啊,這樣大的魚!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還是條鱸魚."
(是呀,這么大,這么美的魚,我很難拒絕這樣的誘惑.)
(3)當他釣到魚的時候,周圍沒有人.
"到處是靜悄悄的……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
4,魚的極大的誘惑,周圍的環境,都讓我難以下決心把魚放回湖中,但最終"我"還是作出了"放魚"的選擇.
是誰讓我作出了這樣一個正確的選擇 (爸爸)
b:體會"我"實踐的艱難過程.
1,"我"雖然在爸爸的嚴格教育之下,無可奈何地放了魚,但在這個過程中,"我"經歷了非常艱難的心理斗爭.讓我們再來讀3-9自然段,邊讀邊劃,用一個詞來概括 "我"的心情是怎樣在變化.如果課文中有合適的詞就圈劃出來,如果沒有就自己選一個寫在這句話的旁邊.
2,學生自讀課文,寫體會.
3,匯報交流.哪些詞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 開始我的心情是怎樣的
(1)"得意"讀讀句子好嗎
讀句子:"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著……輕輕翕動著."
(引導學生積累詞語:驚喜,喜出望外,高興,興高采烈)再讀句子.
(2)急切,不理解(讀句子)讀出急切的語氣了嗎
讀句子:"爸爸!為什么 "
(3)委屈,難受 讀讀句子.
讀句子:"可是不會釣到這么大的魚了."
(4)乞求(換個詞)期望
(5)無可奈何,戀戀不舍,遺憾,悲傷……
我的眼睛望著湖面,看著鱸魚消失的地方,久久不愿離去.讀"我慢慢地把魚從魚鉤上……消失在湖水中了."讀好"慢慢"和"依依不舍"這些詞.
盡管作者"我"舍不得放棄這條極具誘惑力的魚,但父親嚴格的教育絕不允許我放縱感情,必須戰勝誘惑,把大鱸魚放回到湖中.
4,你們看,"我"把魚放回湖中,經歷了一個多么艱難的心里斗爭的
過程.所以說:(引讀"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5,分角色讀對話.
6,讀這段話,你們能體會父親要求"我"把魚放回湖中的真正用意了嗎
(體會到父親要求我遵守規定,做一個誠實的人.)
(三)理解如果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1,34年前,父親的嚴格教育讓我作出了道德的選擇,那么,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是怎么做的呢 請同學們讀最后10,11節,找出相關句子,讀讀,談談體會.
2,投影出示句子:"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1)讀讀這句話,有問題嗎
(2)理解"誘惑人的魚",討論一下,這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么
(教師點撥:金錢,地位,名利等吸引人的,讓人喜歡的事物)
3,想想"我"可能會遇到哪些誘惑人的魚,會怎樣對待這些誘惑
4,小結:正因為這樣,所以——(引讀:"當年那個沮喪的孩子已是紐約一名著名的建筑設計師了.")
5,可以說,當年他把魚放掉是因為父親的威嚴,是無可奈何的,但是,他現在的選擇卻是——自覺的,自覺地遵守道德規范,因為——他已經在從小嚴格的教育中獲得了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6,讓我們再次齊讀這段話.
7,小結:同學們,積跬步而至千里,積小流而成江河.正確對待每一件小事吧,因為每一滴清水都能折射出太陽的光輝,每一件小事都可反映一個人的品格.在日常小事中歷練自己,你必將成為有道德的人,必將走向成功!
五,拓展延伸:
1,寫段:讀了這個故事,如果你是作者,會就釣魚這件事對父親說些什么 寫下來.(34年前,我不理解父親,不理解父親那嚴格的要求;34年后,我不但理解了父親,而且每當我想起這件往事,內心總是充滿著對父親的崇敬之情.)
2,根據文章內容,寫一句格言,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3,摘抄文中描寫月色的優美詞句.
四,板書設計:
29 釣魚的啟示
釣魚 得意
急切
委屈
放魚 乞求
無可奈何,戀戀不舍
獲得啟示
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回憶了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去釣魚,"我"把鱸魚放回湖里,使"我"從中獲得終身啟示的事,說明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的;從釣魚到放魚,最后寫34年后的啟示.最后一部分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大量細致入微的心理活動描寫,是本文在表達上的一個特點.因此,我把理解課文的重,難點放在此處,著重從人物的心理活動及變化深入理解,感悟課文.同時釣魚獲得的啟示,是學生理解的難點.圍繞啟示,我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么,是學生學習的又一難點.由于學生的年齡,經歷的局限,領會起來比較難,所以我引導學生展開討論,聯系實際來理解.整個教學設計我力求體現新課程標準提倡的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理念.把學習過程之中的感悟,發現,探究等認識活動突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贊賞學生獨特性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實現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釣魚的啟示》教案 篇15
之一
設計者:陳香蘭
教學目的:
1、按事情發展順序閱讀,抓住主要內容,讀懂課文。
2、學會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表現心理的方法。
3、懂得只有受到嚴格的教育并勇于在實踐中鍛煉自己才能成為有道德的人。
教學過程 :
一、質疑:
1、選擇你喜歡的方式自由讀文,說一說通過上節課的學習,還有什么不懂得問題?
2、除了解決這些問題,本節課你還想學會什么?
二、答疑:
導:就從某的問題入手學課文。這個問題學懂了,其他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一)出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的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1、那是一條怎樣的魚?對我充滿了如此誘惑?自己讀書,劃出有關詞句,讀出你的感受。
①你有不同的朗讀處理方式嗎?
②作者釣到鱸魚后驚喜、得意。(板書)時說出來的嗎?作者直接把內心的想法寫出來。
導:還有哪些描寫也襯托出了作者釣到鱸魚的高興的心情?
①月夜的描寫:漣漪、銀光閃閃——讀得慢一些,給人以回味。
②釣魚的過程描寫很細膩,表示動作的詞要讀的輕短、活潑。
2、捕撈鱸魚是有時間的,在什么時間?是放?是留?父親和我對待這條誘惑人的鱸魚態度一樣嗎?你是從哪些地方讀懂的?合作讀書。(板書)
①父親一定要“我”把釣到的鱸魚放回湖里去。你理解父親的做法嗎?(討論)
盡管作者“我”舍不得放棄這條極具誘惑力的魚,但父親嚴格的教育絕不允許我放縱感情,必須戰勝誘惑,把大鱸魚放回到湖中。如果沒有34年前父親的嚴格要求,就不會有34年后我的成功。賀拉斯說:“父母的美德是最大的財富。”所以當你為自己具備的某些優點驕傲的時候,你應該感謝你的父母,你的師長,是他們對每一件小事的嚴格要求使你如此優秀!
②哪些詞句寫出了父親對我的嚴格教育?誰跟他的意見一樣?你從哪些地方讀懂的?
③我的心情怎樣呢?
語言:
①小組合作讀對話。②引讀。③表演
小結:通過人物的語言、神態再現人物的心理活動。
行動:
①“乞求的目光”的擴展。
②放魚動作的朗讀指導。
小結:通過人物動作反映人物心理。
(二)再出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的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看誰還能提出問題?
1、“魚”還是指那條誘人的大鱸魚嗎?(特殊的含義)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想作者在人生的旅途中,會不止一次的遇到哪些誘惑?作者會怎樣抉擇?舉例說。
2、讀作者的啟示,聯系這個故事說說你怎么理解這句話的?(板書)
3、讀了這個故事,你還有什么感想?34年前,我不理解父親,不理解父親那嚴格的要求;34年后,我不但理解了父親,而且每當我想起這件往事,內心總是充滿著對父親的崇敬之情。同學們,積跬步而至千里,積小流而成江河。正確對待每一件小事吧,因為每一滴清水都能折射出太陽的光輝,每一件小事都可反映一個人的品格。在日常小事中歷練自己,你必將成為有道德的人,必將走向成功!
三、總結:
1、本文的主要內容。
2、寫法上學會了什么?
3、做人上你悟到了什么?
四、擴展:
1、作者把34年前釣魚的故事寫給我們,希望我們勇敢的挑戰自己,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在學校、在家庭、在公共場所你曾經禁不住哪些誘惑?給你留下了什么啟示?敢否也像作者一樣真誠的與大家共享?打算怎樣寫具體?
2、童心最美。老師把孟德斯鳩的名言送給大家:“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么。”讓老師和你們共同努力,我們都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好嗎?
3、同學們還有疑問嗎?
父親 我
釣魚 得意
放魚 不容爭辯 依依不舍
啟示 嚴格教育 道德實踐 有道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