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最后一分鐘》教案范文(通用16篇)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最后一分鐘》教案范文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
在誦讀詩歌中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理解詩句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
結合歷史背景理解一些含義深刻、感情強烈的詩句。
課前準備
學生搜集有關香港及香港回歸的資料如:“香港被割讓的歷史”“香港回歸歷程”“香港回歸之后的繁榮”等。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揭示課題
1、出示香港回歸時的圖片(文中插圖)。
同學們,請仔細觀察這幅圖,這是一個特殊的地方,特殊的時刻,有誰知道?
2、據生回答隨機追問:你是根據圖中的哪些景物判斷出來的?引導學生結合課外搜集的資料說說對香港的一些了解。
3、揭示課題。
這幅畫面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交接儀式的情景。這一刻,鮮艷的五星紅旗在香港上空迎風飄揚,這一刻,中華民族圓了一個期待了一百多年的團聚夢,也是我們十多億中華兒女無比激動振奮的日子。今天,讓我們一起來重溫這讓人心潮澎湃的《最后一分鐘》。(板書課題:最后一分鐘)
4、有感情地讀課題。
二、初讀全詩,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是詩句。想一想:你覺得這是怎樣的最后一分鐘?
2、掃清字詞障礙。認讀生字詞,注意多音字“悄然落地”的“悄”字。
3、指名分小節讀詩,讀后師生評價。
4、交流討論:你覺得這是“的最后一分鐘”?
學生根據初讀感知,發表各自的見解,如:令人難忘、歡欣鼓舞、振奮人心等。
三、品讀詩歌1、2小節,激發情感。
1、還有最后一分鐘,香港這位歷經滄桑的兒子就要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這一刻是多少代人熱切期盼的時刻啊!
請同學們自由讀讀第1、2節,從中你了解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反饋交流各自的感受,引導學生理解詩句。
點拔一:第一小節作者把香港當作久別重逢的親人,用擬人的寫法表現出香港就要回歸祖國時所有中國人都在滿懷激情地迎接這一時刻的到來。
點拔二:通過第二小節中“微微顫抖的嘴唇”,“在淚水中一遍又一遍輕輕地呼喊”等鏡頭,描繪了當時人們看著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緩緩上升時無比激動自豪的心情。
3、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指名讀,評議,男女對讀,齊讀。
四、小結。
1997年7月1日,這是值得我們中國人永遠銘記的日子。這一刻,香港成為了中國這塊土地上真正的主人,是對所有炎黃子孫的巨大激勵與鼓舞。在這一刻,無數華夏兒女流下了激動的熱淚,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熱切期盼的時刻啊!
五、品讀第3小節,回顧歷史。
1、香港曾是烙在我們中華民族身上無法忘懷的痛苦和屈辱。請同學們讀一讀這段資料:(出示)
香港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
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的國門。
1842年英國強迫清政府于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
1856年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
1860年英國迫使清政府締結《北京條約》,永久割讓九龍半島尖端。
1898年英國又乘列強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之機,逼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行租借九龍半島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個島嶼(后統稱“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滿。
2、從這段資料中你了解到了什么?(通過資料了解香港自從鴉片戰爭以來的那一段屈辱歷史,為學生理解第3小節作鋪墊。)
3、如今,看著緩緩上升的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聽著耳邊傳來的國歌聲和人們輕輕的呼喊聲,作者想到了什么?請同學們自由讀讀第3小節。
4、據生答師隨機點撥:
(點拔一)生:聯想到了虎門銷煙和英國殖民主義者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
出示詩句:我看見,虎門上空的最后一縷硝煙,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鐘終于散盡;
(一百多年前,英國侵略者靠鴉片加洋槍、洋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這些已成為所有中國人的恥辱和心頭之恨。如今香港回歸,這百年的屈辱在這一刻終于揮之而去,中國人可以揚眉吐氣,怎不讓人歡欣鼓舞呢?)
指導有感情朗讀。
點撥(二)生:感受到香港回歸是人們期盼已久的愿望,現在終于實現了,多么讓人激動。
出示詩句:當一紙發黃的舊條約悄然落地,煙塵中浮現出來的長城的臉上,黃皮膚的臉上,是什么在緩緩地流淌——百年的痛苦和歡樂,都穿過這一滴淚珠,使大海沸騰。
生再自由朗讀,生交流各自的體會(從“使大海沸騰”中感受人們噴涌而出,非常強烈深厚的愛國熱情)隨機指導朗讀。
5、有感情地朗讀第3小節。男女分讀,齊讀。
六、品讀第4小節,展望未來
1、所有的屈辱在這一刻煙消云散,積壓在中華兒女心頭一百多年來的恥辱終于被雪洗了。我們激動,我們自豪,香港從此掀開了歷史的新篇章。請同學門自由朗讀第4小節,從中你又體會到了什么?
2、據生答隨機點撥:
“嶄新的日出”,“世紀的鐘聲”,說明香港從此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
“去奔跑,去擁抱,去迎接那新鮮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荊”。“紫荊花”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區花,是香港的標志。說明香港將和自己的同胞一起去開創美好的明天。
3、香港歷經百年滄桑,終于回歸祖國懷抱,讓我們永遠記住這最后一分鐘。齊讀詩歌。
四、拓展升華
1、香港的回歸歷經坎坷,中華兒女可以挺直脊梁了。作者把自己那沸騰的熱血與深深的愛國深情融入到了詩句的字里行間中。(出示圖片)如果你能親眼目睹這一激動人心的場面,你有什么話想說,請把它寫下來。
2、交流寫話,師點評。
3、香港能如期回歸祖國,離不開祖國的日益強大,繁榮。繼香港回歸后,澳門也回到了祖國的懷抱,現在還有中國臺灣牽動著億萬中國人的心,我們祝愿祖國能早日實現和平統一大業,讓我們一起期待著這一天的到來吧!
板書設計:
風雨歸程
最后一分鐘萬眾歡騰愛國情深
回憶歷史
展望未來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最后一分鐘》教案范文 篇2
《最后一分鐘》教學反思
《最后一分鐘》是新課標人教版第九冊的一篇課內閱讀課文,這篇閱讀課文以一首詩歌的形式出現。這是一首充滿激情的詩,作者傾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懷抱最后一分鐘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特殊時刻的思緒,表達了全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對香港回歸祖國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整首詩語言凝練,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摯熱烈。作者把他那沸騰的熱血與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詩句的每一個詞句之中。由于學生曾在三年級學過《“東方之珠”》,對香港有所了解,我結合本組訓練重點,在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有關香港回歸的資料。從與學生的交談中引導學生從“香港被割讓的歷史”、“香港回歸歷程”、“香港回歸之后的繁榮”三個方面去搜集與整理相關資料從而加深對香港的認識與了解。接著,我采用播放相關的課件,運用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1 抓住作者直抒胸懷的詩句體會情感。如,“聽所有中國人的心跳和叩問”;“是萬眾歡騰中剎那的寂靜”;“是誰在淚水中一遍又一遍/輕輕呼喊著那個名字/ 香港,香港,我們的心。”/;“然后去奔跑,去擁抱,/去迎接……”等。透過這些詩句,人們那激動、自豪的感情與熱切歡迎之情等溢于言表。2聯系所搜集的歷史背景資料理解詩句,體會情感。如聯系虎門銷煙和英國殖民主義者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一百多年前,英國侵略者靠鴉片加洋槍洋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香港被長期割讓給英國。雖然有血氣的華夏兒女奮力反抗,但終因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而導致中華民族的近代史被打上了痛苦、屈辱的烙印。這些已成為所有中國人的恥辱與心頭之恨。而在香港回歸之際,壓在中華兒女心頭百多年來的恥辱終于被雪洗了。香港回歸祖國,是祖國日益強大與繁榮的有力見證,是對所有炎黃子孫的巨大激勵與鼓舞。這一刻,無數的華夏兒女流下了激動的熱淚,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熱切期盼的時刻啊。“使大海沸騰”是說人們期盼已久的愿望終于實現之時噴涌而出的愛國熱情,非常強烈,非常深厚,仿佛能使大海沸騰似的。3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體驗詩歌表達的情感。課文中有一幅插圖,描述的是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升國旗、區旗與奏國歌的情景。我讓學生深入體驗:如果你是參加政權交接儀式中的一員,或者你在街道上、在電視機前、親眼目睹了這一過程,你最想說什么?4 引導學生運用多種不同的朗讀形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而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情感。由于剛學完《圓明園的毀滅》不久,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在中國的種種罪行還深深地印在每一個同學的腦海里,同學對帝國主義侵略者的憎恨還未消退,所以對香港能回歸我們祖國媽媽的懷抱,是非常歡迎的,都覺得這是一件非常高興的事情。在這節課上,我正深入挖掘教材的內在愛國因素,愛努力地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鼓勵他們樹立學習的目標,發憤學習,為中華的騰飛而努力向前邁進。
《最后一分鐘》教學反思
這篇閱讀課文是以一首詩歌的形式出現。這是一首充滿激情的詩,作者傾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懷抱最后一分鐘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特殊時刻的思緒,表達了全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對香港回歸祖國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整首詩語言精練,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摯強烈。作者把他那沸騰的熱血與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詩句的每一個詞句之中。讓學生領悟“三分詩,七分讀”的讀書之法:
一、自讀閱讀鏈接,理解課文題目。
首先,我充分利用教材,引導學生自讀閱讀鏈接,自己理解“最后一分鐘”是指哪一分鐘?然后指名回答,最后一分鐘是指1997年6月30日23點59分—1997年7月1日0時0分,這一分鐘。這一分鐘有著什么特殊的意義?指名生答:這是香港回歸的最后一分鐘。此時此刻,中國人的有著什么樣的特殊的情感?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學習。
二、了解目標,明確學習目的。
學生自讀學習目標,弄清本課的意圖。
三、自學課文,盡量完成目標。
學生自讀,標畫,盡量完成目標,把不懂的地方標出來。
我采用播放相關的課件,運用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1)抓住作者直抒胸懷的詩句體會情感。透過這些詩句,讀出那激動、自豪的感情和熱切歡迎之情。(2)聯系所搜集的歷史背景資料理解詩句,進一步體會情感。(3)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體驗詩歌表達的情感。課文中有一幅插圖,描述的是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升國旗、區旗與奏國歌的情景。讓學生深入體驗:(如果你是參加政權交接儀式中的一員,或者你在街道上、在電視機前、親眼目睹了這一過程,你最想說什么?)(4)引導學生運用多種不同的朗讀形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而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情感。
五年級語文上《最后一分鐘》教學反思
興慶區上前城小學 趙淑梅
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既是本課教學的主要任務,也是促使學生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情感的手段。因此教學時我結合詩歌內容引導學生注意朗讀時的抑揚頓挫;即注意小節之內以及小節與小節之間的停頓;向學生明確:有的詩句讀的語氣要高昂,有的詩句讀的語氣要沉重;有的要讀得堅定有力等等。為了激發學生讀的興趣,我又讓學生進行小組間的比賽讀、評議;聽朗讀磁帶讀、找差距等,進行讀的指導,達到讀的目的,讀中也促使學生對詩歌的進一步理解,學生讀的興趣較濃。
《最后一分鐘》教學反思
詩歌教學一直是我想認真揣摩的一個教學切入點。從《山城的霧》《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再到這次的《最后一分鐘》,我進行了各方面不同的嘗試。教學中,我力求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孩子在一系列的教育訓練中步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1、激發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而被
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電化教育創設情趣。一張香港回歸的震撼人心的畫面,一段教師聲情并茂的旁白,把學生引到了1997那個刻骨銘心的一分鐘,孩子們也明白了這一分鐘的珍貴,深入探究的欲望就更加強烈。這樣一來,學生的閱讀興趣大大提高,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朗讀貫穿始末。
朗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進入課文的橋梁。橋的一頭是課文,另一頭是學生。讀著讀著,沿坡討源,據文入情,神游其中,增進理解。可以說,朗讀猶如學生領會課文主旨的指揮棒。在教學中,利用初讀,逐節理清文章脈絡;運用細讀,理解文章的內容和思想感情;采用精讀,品味意境,品味思想;品味手法;啟用熟讀,把詩句中描述的形象和語言文字融為一體,牢固地保留在頭腦中,積淀語感。
3、選擇課外閱讀。文章所涉及的背景文化相當豐富。在課前預習設計上我并沒有讓學生的情感有所側重,而是就當時當地的歷史條件進行收集。課堂上,學生收集的豐富的課外資料超出了我的想象。課外資料閱讀在教學中的作用相當大,精神營養豐富,道德質地醇厚,感情成分飽滿,適合時代需求,使孩子們真正感受假、丑、真、善、惡、美,陶冶學生情操,增強進步意識,提高學生素質。
但是教學只有在實踐操作過程中才能發現理論與實際的磨合口。課上完,細節的思索卻不斷。
1、孩子對香港的過去和一分鐘的體驗了解甚少,特別是農村的孩子缺乏收集資料的渠道,所以在設計導語的時候我穿插了很多的課外資料,加深孩子對香港的印象。所以上課時是否會感覺課堂上教師的導語過長,教師的語言過多?
2、對于文本的理解真的非常難,作為教師,我都讀了教下10遍。我想,逐字逐句推敲反而會破壞文本的整體意味。對于五年級的孩子,我認為對香港過去的痛苦和這最后一分鐘的激動能有迷糊的印象就達到了我想要的目標。因此,我重點抓第2、3小節,用板塊對比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情感。這樣的目標設計,是否會淺化了文本的意味?
3、這一個單元的課文對于課外資料的收集和整理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課前我讓學生進行了大量的資料收集,并讓學生在資料上寫上自己讀后的感受。略讀課文,注重能過的是方法的積累,用資料來沖擊情感。我想,我們還可以用多種方法進行不同的嘗試。這種沒有情感指向性的材料收集嘗試會不會讓學生的情感寄托有所偏差?
《 最后一分鐘》教學反思
《最后一分鐘》是一首充滿激情的詩,表達了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愛國情懷和對香港回歸祖國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但語言凝練,語句含義深刻,學生不易理解,初讀反饋,幾乎一無所知.課前預案推翻,以"讀"為核心,重新作了嘗試.
1,初讀降低要求: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順口.
2,輕聲細讀,用更精練的詞語概括每一節的內容.傾聽,等待——升旗,自豪——聯想,屈辱——迎接,展望.這樣一來,詩歌的線索就非常明了,為理解詩句降低了難度.
3,精讀感悟."讓我拉住你的手"——擬人化,親切動情."旗桿——挺直的中國人的脊梁."激動自豪."百年的痛苦和歡樂"——聯想到屈辱的歷史,如今的揚眉吐氣尤顯珍貴."去奔跑,去擁抱,去迎接"——表達對香港回歸的歡迎祝福.
4,聯系實際,補充資料,進一步深化主題,激發愛國情懷.
反思:古詩還在積累,現代詩的熏陶幾何時已了無蹤影.回憶自己年輕時對詩人的崇拜,幾本詩集視若珍寶,晨起背誦,路上反思,那種熱情歷歷在目.誦詩對提高語言的感悟能力特別有幫助,有時感覺孩子們的語感不好,是否能多引進一些詩歌讀讀呢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最后一分鐘》教案范文 篇3
【教材簡析】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懷抱最后一分鐘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特殊時刻曾經讓千萬中國人激情澎湃。作者用這首充滿激情的詩,表達了全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對香港回歸祖國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整首詩語言凝練,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摯熱烈,作者那沸騰的熱血與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詩句的每一個詞句之中。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誦讀詩歌中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全詩共有4個小節。第一小節是全詩的引子,作者把香港擬人化了,就像是親人談心似的,去“傾聽最后一分鐘的風雨歸程”。第二小節表達了人們眼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與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冉冉升起時,無比激動無比自豪的心情。第三小節主要是講作者聯想到了香港的屈辱歷史,聯想到了鴉片戰爭以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表達了如今揚眉吐氣的歡欣鼓舞。第四小節是說香港從此掀開了歷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熱情、奔放的語言,表達了對香港回歸祖國的熱情歡迎和對香港美好未來的深情祝福。
【設計理念】
“三分詩,七分讀”,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既是本課教學的主要任務,也是促進學生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情感的重要手段。要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誦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可引導學生先自讀自悟,借助文字再現香港回歸時的動人場景;然后交流感受,啟發學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對詩句的領會、理解,感悟香港回歸祖國那一時刻中國人內心的激動與自豪;最后結合詩歌內容引導學生抑揚頓挫地朗讀,讀出全中國人民對香港回歸祖國的熱情歡迎和對香港美好未來的深情祝福。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通過誦讀詩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結合歷史背景理解一些含義深刻、感情強烈的詩句。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收集與詩歌內容相關的文字資料、圖片或影視資料,如香港的歷史,香港回歸時的情景以及香港回歸后的繁榮景象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情讀詩
1997年6月30日是無數中國人徹夜難眠的日子。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國,無數顆心在期待著一個莊嚴的時刻。香港維多利亞灣畔,中英兩國政府將要進行香港政權交接儀式。與祖國分離150年的香港,將重新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熱切期盼的時刻啊!所有的中國人都急切地盼望著等待著這最后一分鐘的到來。
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詩歌──《最后一分鐘》,重溫那激動人心的一刻!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自讀詩歌,感知內容
1、自由朗讀詩歌:
要求:讀對讀通,遇到不熟悉或容易讀錯的字借助拼音多讀一遍。
2、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互相交流:
脊梁:即脊背,人或動物背上中間的骨頭。常被比喻為氣節、骨氣。
硝煙:炸藥爆炸后產生的煙霧。
骨髓:骨頭空腔中柔軟像膠一樣的物質。詩中“那深入骨髓的傷痛”是說列強的侵略恥辱給中國人民造成了刻骨銘心難以忘懷的傷痛。
3、默讀詩歌,想想每節詩主要講了什么?
全詩共有4個小節。第一小節是全詩的引子,作者把香港擬人化了,就像是親人談心似的,去“傾聽最后一分鐘的風雨歸程”。第二小節表達了人們眼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與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冉冉升起時,無比激動無比自豪的心情。這種情感,作者是通過一些特寫鏡頭的描述來真切表現的,如“旗幟”,“旗桿”,“寂靜”的場面,“微微顫抖的嘴唇”,“在淚水中一遍又一遍輕輕呼喊”等。第三小節主要是講作者聯想到了香港的屈辱歷史,聯想到了鴉片戰爭以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表達了如今揚眉吐氣的歡欣鼓舞。第四小節是說香港從此掀開了歷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熱情、奔放的語言,表達了對香港回歸祖國的熱情歡迎和對香港美好未來的深情祝福。
4、質疑、合作探究:
請同學們把不懂的詩句勾畫出來,聯系課前搜集的有關香港的資料和小組同學一起討論,爭取讀懂。
詩歌語言凝練,富有感染力。兩次讀書,方式不同,目的不同。一讀,讀對讀通,理解詞語;二讀在默讀中思考,提煉主要內容,發現問題,質疑并討論解決,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三、誦讀詩歌,激蕩情感
1、指名讀詩,邊讀邊評價、指導字音:
“髓”是平舌音,讀上聲“suǐ”而非“suí”;“剎”與“鑄”是翹舌音,不要把“剎(chà)”讀成“shà”“顫抖”的“顫”讀“chàn”不是“zhàn”。
2、讀著這首詩,哪些語句讓你感覺熱血澎湃?
請讀給同學聽,讀出你奔涌的豪情,說出你內心的感動。
“聽所有中國人的心跳和叩問”;“是萬眾歡騰中剎那的寂靜”;“是誰在淚水中一遍又一遍/輕輕呼喊著那個名字/香港,香港,我們的心。”/;“然后去奔跑,去擁抱,/去迎接……”等。這些詩句,表達了人們對香港回歸祖國的熱烈期盼與激動、自豪的感情。)
誦讀詩歌,在朗讀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體會出的感情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在感情朗讀中受到愛國主義情感的陶冶與感染。
3、作者按照時間順序分別抒發了在莊嚴的時刻來臨前、來臨時和來臨后的感情?迅速瀏覽一遍詩歌,找出哪個小節寫的是莊嚴的時刻來臨前,哪個是寫來臨時和來臨后?
四、研讀課文,讀中感悟
1、感受儀式前的激動:
⑴ 指名讀第1小節。
⑵ “讓我拉住你的手”“聽你越走越近的腳步”作者用了什么手法?
(作者把香港擬人化了,就像跟親人談心似的,飽含了作者對香港的深情。)
⑶ “叩問”怎樣理解?所有中國人叩問的是什么?請同學們輕輕地讀最后一句。
(叩問:真誠熱切地詢問。“中國人叩問的是什么?”學生的理解是多元的,可以叩問香港為何要走過150年的艱辛才回到祖國的懷抱;可以叩問香港在游離母親的這段時光走過了多少風風雨雨……)
“多元解讀”給了學生更廣闊的空間,擴展了學生的思維,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豐富了文本的內涵。
⑷ 想一想:
還有最后一分鐘,香港就要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此時此刻,所有中國人的情感是怎樣的?
(激動無比。)
⑸ 讀出激動無比的情感,齊讀第一小節。
2、體驗儀式中的自豪:
⑴ 自主學習第2、3節:
(課件提示)
想一想:在鮮艷的五星紅旗和特區區旗相伴冉冉升起的時候,作者分別想到了什么?
(百年的痛苦歡樂,挺直了中國人的脊梁,香港的土地和天空,虎門硝煙、發黃的舊條約。)
⑵ “虎門硝煙、發黃的舊條約、深入骨髓的傷痕”怎樣理解?交流資料:
① 播放電影“虎門硝煙”的片段,了解面對侵略者的無恥行徑,有骨氣的中國人的奮力抗爭。
② “發黃的舊條約”指什么?
(《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
③ “那深入骨髓的傷痛”指什么?
(“那深入骨髓的傷痛”是說列強的侵略恥辱給中國人民造成了刻骨銘心難以忘懷的傷痛。)
⑶ 當一紙發黃的舊條約悄然落地,長城的臉上,黃皮膚的臉上,為什么有淚珠在緩緩地流淌?“使大海沸騰”怎樣理解?
(曾經的屈辱和痛苦讓我們痛楚,而此時香港回歸之際,壓在中華兒女心頭百年的恥辱終于雪洗。中國人民的心情是復雜的,酸楚、激動、自豪,喜悅所有有淚珠在緩緩地流淌;“使大海沸騰”是說人們期盼已久的愿望終于實現之時噴涌而出的愛國熱情,非常強烈,非常深厚,仿佛能使大海沸騰似的。)
板書:
自豪、激動、喜悅。
⑷ 看著那冉冉升起的旗幟,你的心情是怎樣的?讀出你的感受:
指名讀,教師相機評價讀。
3、讀中感悟儀式后的暢想:
⑴ 齊讀第4小節,讀后評價:
“紫荊”指什么?“去迎接那新鮮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荊……”暗示什么?
(紫荊花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區花,這里的“紫荊”指香港;暗示著回歸后的香港會更加的繁榮、富強。)
⑵ 第四小節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板書:
美好祝愿。
指名讀,齊讀。
五、讀中升華,以悟促寫
1、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2、課件播放:
(香港回歸的錄像資料。)
如果你親眼目睹了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升國旗、區旗與奏國歌的情景,你最想說什么?
【板書設計】
自豪
24、最后一分鐘 激動 美好祝愿
喜悅
【練習設計】
1、這些帶點的字看起來那么熟悉,可有時卻經常聽到人們對他們錯誤的稱呼,請你試試找出正確讀音。請用“√”勾出來。
脊(jǐ jí)梁 剎(shà chà)那 顫(chàn zhàn)抖
骨髓(suǐ suí) 悄(qiāo qiǎo)然 嶄(zhǎn zàn)新
硝(xiāo xuē)煙 叩(kē kòu)問
2、誦讀詩歌,濃濃的愛國情感和對香港回歸祖國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溢于言表。請再一次回憶這些激情澎湃的詩句。
此刻,是午夜,又是……
所有的眼淚都是____的日出,
所有的禮炮都是____。
香港,讓我緊緊拉住你的手吧,
___最后一分鐘的風雨歸程,
然后去奔跑,去____,
去迎接那新鮮的
___的、芳香的
在深深大地上的
第一朵___……
3、香港、澳門、中國臺灣都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讓我們牢記國恥,激勵自身。
⑴ 香港于__年__月__日,__于1999年12月20日回歸祖國的懷抱。
⑵ “當一紙發黃的舊條約悄然落地”,這里的“舊條約”是指______。
⑶ “我看見,虎門上空的最后一縷硝煙,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鐘終于散盡。”
這句話讓你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學建議】
1、香港的屈辱歷史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要讓學生課前搜集關于香港的歷史資料,并學習整理資料,從而對“香港被割讓的歷史”、“香港回歸歷程”、“香港回歸之后的繁榮”的有一定的了解。學生搜集的資料可能比較雜亂,這就需要教師提煉信息資源,使其在圖、文、聲、像下等信息的刺激下充分感知,從而激發學生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2、涵詠、誦讀詩歌并在讀中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是本課的重點,應采用多種方法引導詩歌表達的情感。讓“讀”貫穿整堂課,初讀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接著品讀詩歌,感悟那些感情充沛的語句;然后讀悟結合,研讀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詩句;最后以悟促寫,直抒胸臆。
3、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體驗詩歌表達的情感:
課文中有一幅插圖,描述的是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升國旗、區旗與奏國歌的情景。可讓學生深入體驗:如果你是參加政權交接儀式中的一員(身份可由學生自主設想),或者你在街道上、在電視機前、親眼目睹了這一過程,你最想說什么?教師可扮演記者“現場采訪”。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最后一分鐘》教案范文 篇4
教學目標
1、 認識5個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
在誦讀詩歌中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理解詩句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
結合歷史背景理解一些含義深刻、感情強烈的詩句。
課前準備
學生搜集有關香港及香港回歸的資料如:“香港被割讓的歷史”、“香港回歸歷程”、“香港回歸之后的繁榮”等。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圖片導入,揭示課題
1、 出示香港回歸時的圖片(文中插圖)。
同學們,請仔細觀察這幅圖,這是一個特殊的地方,特殊的時刻,有誰知道?
2、據生回答隨機追問:你是根據圖中的哪些景物判斷出來的?引導學生結合課外搜集的資料說說對香港的一些了解。
3、揭示課題。
這幅畫面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交接儀式的情景。這一刻,鮮艷的五星紅旗在香港上空迎風飄揚,這一刻,中華民族圓了一個期待了一百多年的團聚夢,也是我們十多億中華兒女無比激動振奮的日子。今天,讓我們一起來重溫這讓人心潮澎湃的《最后一分鐘》。(板書課題:最后一分鐘)
4、有感情地讀課題。
二、初讀全詩,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是詩句。想一想:你覺得這是怎樣的最后一分鐘?
2、掃清字詞障礙。認讀生字詞,注意多音字“悄然落地”的“悄”字。
3、指名分小節讀詩,讀后師生評價。
4、交流討論:你覺得這是“ 的最后一分鐘”?
學生根據初讀感知,發表各自的見解,如:令人難忘、歡欣鼓舞、振奮人心等。
三、品讀詩歌1、2小節,激發情感。
1、還有最后一分鐘,香港這位歷經滄桑的兒子就要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這一刻是多少代人熱切期盼的時刻啊!
請同學們自由讀讀第1、2節,從中你了解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 反饋交流各自的感受,引導學生理解詩句。
點拔一:第一小節作者把香港當作久別重逢的親人,用擬人的寫法表現出香港就要回歸祖國時所有中國人都在滿懷激情地迎接這一時刻的到來。
點拔二:通過第二小節中“微微顫抖的嘴唇”,“在淚水中一遍又一遍輕輕地呼喊”等鏡頭,描繪了當時人們看著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緩緩上升時無比激動自豪的心情。
3、 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指名讀,評議,男女對讀,齊讀。
四、小結。
1997年7月1日,這是值得我們中國人永遠銘記的日子。這一刻,香港成為了中國這塊土地上真正的主人,是對所有炎黃子孫的巨大激勵與鼓舞。在這一刻,無數華夏兒女流下了激動的熱淚,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熱切期盼的時刻啊!
第二課時
一、回顧引入,鋪墊情感。
1997年7月1日,香港終于回歸祖國的懷抱,人們那激動、自豪的感情與熱切歡迎之情溢于言表。讓我們齊讀第1、2小節,再來回顧這令人熱血沸騰的時刻。
二、品讀第3小節,回顧歷史。
1、香港曾是烙在我們中華民族身上無法忘懷的痛苦和屈辱。請同學們讀一讀這段資料:(出示)
香港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
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的國門。
1842年英國強迫清政府于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
1856年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
1860年英國迫使清政府締結《北京條約》,永久割讓九龍半島尖端。
1898年英國又乘列強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之機,逼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行租借九龍半島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個島嶼(后統稱“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滿。
2、從這段資料中你了解到了什么?(通過資料了解香港自從鴉片戰爭以來的那一段屈辱歷史,為學生理解第3小節作鋪墊。)
3、如今,看著緩緩上升的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聽著耳邊傳來的國歌聲和人們輕輕的呼喊聲,作者想到了什么?請同學們自由讀讀第3小節。
4、據生答師隨機點撥:
(點拔一)生:聯想到了虎門銷煙和英國殖民主義者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
出示詩句:我看見,虎門上空的最后一縷硝煙,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鐘終于散盡;
(一百多年前,英國侵略者靠鴉片加洋槍、洋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這些已成為所有中國人的恥辱和心頭之恨。如今香港回歸,這百年的屈辱在這一刻終于揮之而去,中國人可以揚眉吐氣,怎不讓人歡欣鼓舞呢?)
指導有感情朗讀。
點撥(二)生:感受到香港回歸是人們期盼已久的愿望,現在終于實現了,多么讓人激動。
出示詩句:當一紙發黃的舊條約悄然落地,煙塵中浮現出來的長城的臉上,黃皮膚的臉上,是什么在緩緩地流淌——百年的痛苦和歡樂,都穿過這一滴淚珠,使大海沸騰。
生再自由朗讀,生交流各自的體會(從“使大海沸騰”中感受人們噴涌而出,非常強烈深厚的愛國熱情)隨機指導朗讀。
5、有感情地朗讀第3小節。男女分讀,齊讀。
三、品讀第4小節,展望未來
1、所有的屈辱在這一刻煙消云散,積壓在中華兒女心頭一百多年來的恥辱終于被雪洗了。我們激動,我們自豪,香港從此掀開了歷史的新篇章。請同學門自由朗讀第4小節,從中你又體會到了什么?
2、據生答隨機點撥:
“嶄新的日出”,“世紀的鐘聲”,說明香港從此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
“去奔跑,去擁抱,去迎接那新鮮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荊”。“紫荊花”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區花,是香港的標志。說明香港將和自己的同胞一起去開創美好的明天。
3、香港歷經百年滄桑,終于回歸祖國懷抱,讓我們永遠記住這最后一分鐘。齊讀詩歌。
四、拓展升華
1、香港的回歸歷經坎坷,中華兒女可以挺直脊梁了。作者把自己那沸騰的熱血與深深的愛國深情融入到了詩句的字里行間中。(出示圖片)如果你能親眼目睹這一激動人心的場面,你有什么話想說,請把它寫下來。
2、交流寫話,師點評。
3、香港能如期回歸祖國,離不開祖國的日益強大,繁榮。繼香港回歸后,澳門也回到了祖國的懷抱,現在還有中國臺灣牽動著億萬中國人的心,我們祝愿祖國能早日實現和平統一大業,讓我們一起期待著這一天的到來吧!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最后一分鐘》教案范文 篇5
(1)詩歌教學一直是我想認真揣摩的一個教學切入點。
從《山城的霧》《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再到這次的《最后一分鐘》,我進行了各方面不同的嘗試。教學中,我力求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孩子在一系列的教育訓練中步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1、激發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電化教育創設情趣。一張香港回歸的震撼人心的畫面,一段教師聲情并茂的旁白,把學生引到了1997那個刻骨銘心的一分鐘,孩子們也明白了這一分鐘的珍貴,深入探究的欲望就更加強烈。這樣一來,學生的閱讀興趣大大提高,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朗讀貫穿始末。
朗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進入課文的橋梁。橋的一頭是課文,另一頭是學生。讀著讀著,沿坡討源,據文入情,神游其中,增進理解。可以說,朗讀猶如學生領會課文主旨的指揮棒。在教學中,利用初讀,逐節理清文章脈絡;運用細讀,理解文章的內容和思想感情;采用精讀,品味意境,品味思想;品味手法;啟用熟讀,把詩句中描述的形象和語言文字融為一體,牢固地保留在頭腦中,積淀語感。
3、選擇課外閱讀。文章所涉及的背景文化相當豐富。在課前預習設計上我并沒有讓學生的情感有所側重,而是就當時當地的歷史條件進行收集。課堂上,學生收集的豐富的課外資料超出了我的想象。課外資料閱讀在教學中的作用相當大,精神營養豐富,道德質地醇厚,感情成分飽滿,適合時代需求,使孩子們真正感受假、丑、真、善、惡、美,陶冶學生情操,增強進步意識,提高學生素質。
但是教學只有在實踐操作過程中才能發現理論與實際的磨合口。課上完,細節的思索卻不斷。
1、孩子對香港的過去和一分鐘的體驗了解甚少,特別是農村的孩子缺乏收集資料的渠道,所以在設計導語的時候我穿插了很多的課外資料,加深孩子對香港的印象。所以上課時是否會感覺課堂上教師的導語過長,教師的語言過多?
2、對于文本的理解真的非常難,作為教師,我都讀了教下10遍。我想,逐字逐句推敲反而會破壞文本的整體意味。對于五年級的孩子,我認為對香港過去的痛苦和這最后一分鐘的激動能有迷糊的印象就達到了我想要的目標。因此,我重點抓第2、3小節,用板塊對比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情感。這樣的目標設計,是否會淺化了文本的意味?
3、這一個單元的課文對于課外資料的收集和整理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課前我讓學生進行了大量的資料收集,并讓學生在資料上寫上自己讀后的感受。略讀課文,注重能過的是方法的積累,用資料來沖擊情感。我想,我們還可以用多種方法進行不同的嘗試。這種沒有情感指向性的材料收集嘗試會不會讓學生的情感寄托有所偏差?
(2)在《最后一分鐘》的教學中,引導學生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抓住作者直抒胸懷的詩句體會。
透過這些詩句,讀出那激動、自豪的感情和熱切歡迎之情。并聯系所搜集的歷史背景資料理解詩句去體會。如聯系虎門銷煙和英國殖民主義者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一百多年前,英國侵略者靠禁品加洋槍洋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香港被長期割讓給英國。雖然有血氣的華夏兒女奮力反抗,但終因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而導致中華民族的近代史被打上了痛苦、屈辱的烙印。這些已成為所有中國人的恥辱與心頭之恨。而在香港回歸之際,壓在中華兒女心頭百多年來的恥辱終于被雪洗了。香港回歸祖國,是祖國日益強大與繁榮的有力見證,是對所有炎黃子孫的巨大激勵與鼓舞。這一刻,無數的華夏兒女流下了激動的熱淚,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熱切期盼的時刻啊。此時創設情境再一次引導學生體驗詩歌表達的情感。課文中有一幅插圖,描述的是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升國旗、區旗與奏國歌的情景。讓學生深入體驗:如果你是參加政權交接儀式中的一員,親眼目睹了這一過程,你最想說什么?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既是本課教學的主要任務,也是促使學生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情感的手段。因此教學時我結合詩歌內容引導學生注意朗讀時的抑揚頓挫;即注意小節之內以及小節與小節之間的停頓;向學生明確:有的詩句讀的語氣要高昂,有的詩句讀的語氣要沉重;有的要讀得堅定有力等等。為了激發學生讀的興趣,我又讓學生進行小組間的比賽讀、評議;找差距等,進行讀的指導,達到讀的目的,讀中也促使學生對詩歌的進一步理解,學生讀的興趣較濃。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最后一分鐘》教案范文 篇6
這是一首充滿激情的詩,作者傾訴了香港回歸祖國懷抱最后一分鐘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特殊時刻的思緒,表達了全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對香港回歸祖國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整首詩語言精練,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摯強烈。作者把他那沸騰的熱血與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詩句的.每一個詞句之中。我結合本組訓練重點,在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有關香港回歸的資料,自讀自悟,通過課前的檢測反饋,我發現學生預習較充分,于是對課的流程做了適當修改。
1、初讀降低要求: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順口。
2、輕聲細讀,用更精練的詞語概括每一節的內容:
傾聽、等待——升旗、自豪——聯想、屈辱——迎接、展望。這樣一來,詩歌的線索就非常明了,為理解詩句降低了難度。
3、精讀感悟:
“讓我拉住你的手”——擬人化,親切動情。“旗桿——挺直的中國人的脊梁。”激動自豪。“百年的痛苦和歡樂”——聯想到屈辱的歷史,如今的揚眉吐氣尤顯珍貴。“去奔跑,去擁抱,去迎接”——表達對香港回歸的歡迎祝福。
同時,作者把他那沸騰的熱血與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詩句的每一個詞句之中。讓學生領悟“三分詩,七分讀”的讀書之法。在教學過程中,我具體的做法如下:
我采用播放相關的課件,運用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1)抓住作者直抒胸懷的詩句體會情感。透過這些詩句,讀出那激動、自豪的感情和熱切歡迎之情。
(2)聯系所搜集的歷史背景資料理解詩句,進一步體會情感。
(3)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體驗詩歌表達的情感。課文中有一幅插圖,描述的是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升國旗、區旗與奏國歌的情景。讓學生深入體驗:(如果你是參加政權交接儀式中的一員,或者你在街道上、在電視機前、親眼目睹了這一過程,你最想說什么?)
(4)引導學生運用多種不同的朗讀形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而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情感。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最后一分鐘》教案范文 篇7
《最后一分鐘》是一首充滿激情的詩,表達了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愛國情懷和對香港回歸祖國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但語言凝練,語句含義深刻,學生不易理解,于是,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以“讀”為核心,作了如下嘗試。課前,我首先把本課的目標板書在黑板上。內容如下:
1、認識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一、自讀閱讀鏈接,理解課文題目。
首先,我充分利用教材,引導學生自讀閱讀鏈接,自己理解“最后一分鐘”是指哪一分鐘?然后指名回答,最后一分鐘是指 1997年6月30日23點59分—1997年7月1日0時0分,這一分鐘。這一分鐘有著什么特殊的意義?指名生答:這是香港回歸的最后一分鐘。此時此刻,中國人的有著什么樣的特殊的情感?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學習。
二、了解目標,明確學習目的。
學生自讀學習目標,弄清本課的意圖。
三、自學課文,盡量完成目標。
學生自讀,標畫,盡量完成目標,把不懂的地方標出來。
四、感情朗讀,升華情感。
“三分詩,七分讀”,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既是本課教學的主要任務,也是促進學生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情感的重要手段。讓學生自由讀,比較讀,男女生分讀等,多種讀的形式,使讀的層次性不斷地推進提升,學生在讀中那激動、自豪的感情與熱切歡迎之情溢于言表,回顧香港屈辱歷史時,讓學生交流課前搜集資料的基礎上指導感情朗讀,就在這回環往復的朗讀中,學生仿佛看到“那被撕碎的歷史教科書”、“那深入骨髓的傷痕”、“那鑄進我們靈魂的血和刀光。”此時學生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感悟通過朗讀表達出來,真正做到讀中解惑,讀中感悟,讀中升華。
學生在學習本課時浮想聯翩,他們仿佛已成了人群中的一份子,就站在現場看著國旗緩緩升起,學生有了一吐為快的表達欲望。豐富的情感積蓄,讓學生的表達做到了言真而意切。在談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員時,學生談的特別好。學生逐漸做到了在理解、感受、品味中挖掘語文的語言因素,把語文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語文素養。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最后一分鐘》教案范文 篇8
一、設計思想
結合屏幕閱讀,擴大課外閱讀,引導歷史、回歸、現在,落實"大閱讀"理念。自主研讀,探究感悟,反復誦讀,想象體悟,引導歷史、回歸、現在,拓展視野,受到愛國主義語文素養的提高。
這是一首充滿激情的詩。作者傾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懷抱最后一分鐘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特殊時刻的思緒,表達了全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對香港回歸祖國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整首詩語言凝練,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摯熱烈,作者那沸騰的熱血與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詩句的每一個詞句之中。全詩共有4個小節。第一小節是全詩的引子,作者把香港擬人化了,就像是親人談心似的,去"傾聽最后一分鐘的風雨歸程"。作者和所有中國人一樣,滿懷激情地迎接著香港回歸祖國這一歷史時刻的到來。第二小節表達了人們眼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與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冉冉升起時,無比激動無比自豪的心情。這種情感,作者是通過一些特寫鏡頭的描述來真切表現的, 如"旗幟","旗桿","寂靜"的場面,"微微顫抖的嘴唇","在淚水中一遍又一遍輕輕呼喊"等。第三小節主要是講作者聯想到了香港的屈辱歷史,聯想到了鴉片戰爭以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表達了如今揚眉吐氣的歡欣鼓舞。第四小節是說香港從此掀開了歷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熱情、奔放的語言,表達了對香港回歸祖國的熱情歡迎和對香港美好未來的深情祝福。
三、學情分析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那一天,舉國上下一片歡騰,親身經歷過那一天的人們是不會忘記的。但對當時只有剛出生的現五年級學生來說,實際上還體會不到香港回歸祖國的重大意義,感悟不到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也可能理解不了人們的激動、自豪、喜悅之情。雖然學生曾在三年級學過《"東方之珠"》,對香港有所了解,但作為內地的地理、環境、風土、人情,知之甚少,沒有真切的感受。因此教師有必要鼓勵歷史、香港的回歸、香港的現在等資料,先學生自主地了解香港, 再借助多媒體,激發歷史背景理解一些含義深刻、感情強烈的詩句。
六、教學策略與手段
借助課件,聯系歷史,創設情境,抓住詩句,師生互動,體悟情感。
七、課前準備
歷史"、"香港回歸歷程"、"香港回歸之后的繁榮"三個方面去搜集與整理相關資料。
教師準備:收集與詩歌內容相關的文字資料、圖片或影視資料,如香港的風土人情,地理環境,香港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的情景等相關資料的課件。
八、教學過程
教學設計 鎮街交流意見 教師使用體會
(一)創設情境,導課激情
1.1997年7月1日--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個日子嗎?課件展示:屏幕閱讀香港的歷史、香港的回歸、紫荊)
2.對,1997年7月1日就是香港回到祖國母親懷抱的日子。在那一刻,鮮艷的五星紅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風飄揚;在那一刻,美麗的紫荊花在香港四處開放,中華民族又圓了一個團聚的夢,祖國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讓我們共同去重溫一下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特殊時刻。(課件展示: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升國旗、區旗與奏國歌的情景)地理環境,了解香港的過去與現在。
【問題研討】
1.略讀課文如何處理教學設計,突出教學重點?
2.教師是否把教學重點放在引導學生邊誦讀邊想象邊體悟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參考資料】
著作類:
周一貫:《研究性閱讀教學探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79頁。
田曉軍:《新課程·新教學·新備課》,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77頁。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最后一分鐘》教案范文 篇9
一、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教學的重點難點:
理解詩句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是本課教學的重點;結合歷史背景理解一些含義深刻、感情強烈的詩句,是教學的難點。
三、課前準備
收集與詩歌內容相關的文字資料、圖片或影視資料,如香港的風土人情,地理環境,回歸時的情景等
四、課時準備:1課時
五、教學過程
(—)談話交流:同學們,請回想一下我們三年級時學過一篇課文《東方之珠》,它告訴我們什么內容呢?(香港是東方的明珠)
出示課件:香港風光圖片及中國地圖,了解香港自古就是中國領土,曾經隸屬于廣東省。
然而它卻曾經被帝國主義列強占據了長達150年之久。這是為什么呢?你們了解這段屈辱的歷史嗎?
(二)展示資料
1、 割讓歷史:出示課件:三個不平等條約。
一百多年前,英國侵略者靠鴉片加洋槍洋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香港被長期割讓給英國。雖然有血氣的華夏兒女奮力反抗,但終因清政府的*無能而導致中華民族的近代史被打上了痛苦、屈辱的烙印。英國的殖民統治,給香港人民留下了數不清的苦難與屈辱。
度,50年不變。區花是紫荊花,行政長官是董建華先生。
(三)、導入新課
公元1997年6月30日午夜。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國,無數顆心在期待著一個莊嚴的時刻。香港維多利亞灣畔,會展中心五樓大會堂。中英兩國政府將要進行香港政權交接儀式。與祖國分離一個半世紀的香港,將重新回到祖*親的懷抱。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熱切期盼的時刻啊!所有的中國人都急切地盼望著等待著這最后一分鐘的到來。
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詩歌:《最后一分鐘》,重溫那一刻的*吧!。
(四)初讀感知
(1)自由讀詩歌,想想“最后一分鐘”指的是什么時候?文中4次提到“最后一分鐘”,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2)讀后想想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指名說
對中國人民來說,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是國歌聲中,鮮艷的五星紅旗和由紫荊花綻開的特區區旗相伴冉冉升起的時候。因為,從這一刻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它象征著百年國恥,一朝得雪。
(3)作者按照時間順序分別抒發了在莊嚴的時刻來臨前、來臨時和來臨后的感情?迅速瀏覽一遍詩歌,找出哪個小節寫的是莊嚴的時刻來臨前,哪個是寫來臨時和來臨后?
(五)體會詩歌內容。
(六)總結升華
1、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2、觀看香港回歸時的影視資料,感受那令人振奮的一刻.
3、情感體驗:香港回來了,流浪百年的游于回來了。面對著骨肉團聚的動人一
幕,你的感受是什么?你最想說的是什么?
(七)布置作業
閱讀有關回歸的資料,了解香港的風土人情、地理環境,了解香港的過去與現在。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最后一分鐘》教案范文 篇10
《最后一分鐘》教學反思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懷抱最后一分鐘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特殊時刻曾經讓千萬中國人激情澎湃。作者用這首充滿激情的詩,表達了全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對香港回歸祖國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整首詩語言凝練,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摯熱烈,作者那沸騰的熱血與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詩句的每一個詞句之中。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誦讀詩歌中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三分詩,七分讀”,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既是本課教學的主要任務,也是促進學生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情感的重要手段。要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誦中生情,在吟中入境。我把握住這幾個要點進行教學設計。
說實話,選擇這樣一首詩歌進行公開課,是對自己的挑戰。學生缺乏體驗,其教學的難度,我也考慮到了。可自己教學完本課后,覺得非常不盡人意,暴露出了自己準備不充分。教學時間安排不夠好,前松后緊,對于第四小節的處理有些簡單。拓展閱讀《香港回歸詩歌》已經沒有時間來處理。課后仔細想想,可能是因為導入新課時,學生的情緒沒有被調動起來,看來采取的方式不好,應該用歌曲或是其他的,這是自己的失誤。學生也因此受到了影響,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對于朗讀的指導,我幾乎沒有做,我覺著學生可以體會到,我不想統一一個模式,讀出自己的感受即可。學生自己讀的較多,但是展示的機會較少,主要是自己感覺時間緊張。總之,自己的教學仍有不少弱點,以后要注意。
《最后一分鐘》教學反思
我采用播放相關的課件,運用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1)抓住作者直抒胸懷的詩句體會情感。透過這些詩句,讀出那激動、自豪的感情和熱切歡迎之情。(2)聯系所搜集的歷史背景資料理解詩句,進一步體會情感。(3)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體驗詩歌表達的情感。課文中有一幅插圖,描述的是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升國旗、區旗與奏國歌的情景。讓學生深入體驗:(如果你是參加政權交接儀式中的一員,或者你在街道上、在電視機前、親眼目睹了這一過程,你最想說什么?)(4)引導學生運用多種不同的朗讀形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而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情感。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最后一分鐘》教案范文 篇11
《最后一分鐘》是一首充滿激情的詩,表達了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愛國情懷和對香港回歸祖國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但語言凝練,語句含義深刻,學生不易理解,初讀反饋,幾乎一無所知。課前預案推翻,以“讀”為核心,重新作了嘗試。
1、初讀降低要求: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順口。
2、輕聲細讀,用更精練的詞語概括每一節的內容:
傾聽、等待──升旗、自豪──聯想、屈辱──迎接、展望。這樣一來,詩歌的線索就非常明了,為理解詩句降低了難度。
3、精讀感悟:
“讓我拉住你的手”──擬人化,親切動情。“旗桿──挺直的中國人的脊梁。”激動自豪。“百年的痛苦和歡樂”──聯想到屈辱的歷史,如今的揚眉吐氣尤顯珍貴。“去奔跑,去擁抱,去迎接”──表達對香港回歸的歡迎祝福。
4、聯系實際,補充資料,進一步深化主題,激發愛國情懷。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最后一分鐘》教案范文 篇12
《最后一分鐘》是一首充滿激情的詩,表達了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愛國情懷和對香港回歸祖國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但語言凝練,語句含義深刻,學生不易理解,初讀反饋,幾乎一無所知。課前預案推翻,以“讀”為核心,重新作了嘗試。
1、初讀降低要求: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順口。
2、輕聲細讀,用更精練的詞語概括每一節的`內容:
傾聽、等待──升旗、自豪──聯想、屈辱──迎接、展望。這樣一來,詩歌的線索就非常明了,為理解詩句降低了難度。
3、精讀感悟:
“讓我拉住你的手”──擬人化,親切動情。“旗桿──挺直的中國人的脊梁。”激動自豪。“百年的痛苦和歡樂”──聯想到屈辱的歷史,如今的揚眉吐氣尤顯珍貴。“去奔跑,去擁抱,去迎接”──表達對香港回歸的歡迎祝福。
4、聯系實際,補充資料,進一步深化主題,激發愛國情懷。[浙江省諸暨市浣紗小學趙飛華]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最后一分鐘》教案范文 篇13
讀了《最后一分鐘》這篇課文,我情感交織,既感到無比自豪,但又感到無比憤怒。
香港原是我們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但是1842年中國在鴉片戰爭中失敗,清政府被迫同英國政府簽訂了《中英南京條約》,就這樣,香港被割讓給了英國。那時的中國既落后又貧窮,清政府又懦弱、無能,中國就像一只任人宰割的羔羊。我憤怒英國人的貪婪、無恥、霸道、可惡、殘忍!
這百年的痛苦和歡樂,都在回歸祖國這激動人心的時刻穿過這一滴淚珠。1997年7月1日,在中國歷史博物館門前的香港回歸倒計時牌上,當大大的零字出現的那一刻,中國人民積聚心中的愛國情感噴涌而出。當一紙發黃的舊條約悄然落地,灰塵中浮現的長城的臉上,黃皮膚的臉上,流淌著滾滾熱淚。百年的恥辱終于在這最后的一分鐘散盡了!
讀了《最后一分鐘》這篇課文,我感到新中國多么像一只昂然屹立于東方的雄獅,祖國正在愈來愈強大!我為我的祖國感到自豪!作為一名中國人,我一定要奮發圖強,為祖國強大而讀書!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最后一分鐘》教案范文 篇14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
在誦讀詩歌中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理解詩句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
結合歷史背景理解一些含義深刻、感情強烈的詩句。
課前準備
學生搜集有關香港及香港回歸的資料如:“香港被割讓的歷史”、“香港回歸歷程”、“香港回歸之后的繁榮”等。
教學過程
一、提出學習目標
1.出示香港回歸時的圖片(文中插圖)。
同學們,請仔細觀察這幅圖,這是一個特殊的地方,特殊的時刻,有誰知道?
2.據生回答隨機追問:你是根據圖中的哪些景物判斷出來的?引導學生結合課外搜集的資料說說對香港的一些了解。
3.揭示課題。
這幅畫面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交接儀式的情景。這一刻,鮮艷的五星紅旗在香港上空迎風飄揚,這一刻,中華民族圓了一個期待了一百多年的團聚夢,也是我們十多億中華兒女無比激動振奮的日子。今天,讓我們一起來重溫這讓人心潮澎湃的《最后一分鐘》。(板書課題:最后一分鐘)
4.提出學習目標
(1)把課文讀通讀順,了解這篇詩歌主要寫了什么內容。難讀的字詞和句子多讀幾遍。
(2)有感情朗讀課文,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3)這是怎樣的最后一分鐘?
(4)課外資料收集展示
(5)能結合對課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二、展示學習成課
(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要求:小組內按學困生——中等生——優等生的順序進行展示;別人在展示時,其他同學要學會傾聽,并做好點評。)
(一)基礎知識展示。(小組內完成)
1.這節課,我學會了硝煙、骨髓等詞語,理解了叩問、脊梁等詞語的意思。
2.我會用其中的一些詞語造句。
3.我能夠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4.我知道了詩歌的內容。
(二)、學文悟情展示。
1.了解詩歌的主要內容。(通讀全文,全文寫了幾節,每節主要寫了什么)
2.品讀詩歌1.2小節,激發情感。
生1:第一小節作者把香港當作久別重逢的親人,用擬人的寫法表現出香港就要回歸祖國時所有中國人都在滿懷激情地迎接這一時刻的到來。
生2:通過第二小節中“微微顫抖的嘴唇”,“在淚水中一遍又一遍輕輕地呼喊”等鏡頭,描繪了當時人們看著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緩緩上升時無比激動自豪的心情。
3.品讀第3小節,回顧歷史。
(1)學生出示收集的資料。
香港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
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的國門。
1842年英國強迫清政府于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
1856年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
1860年英國迫使清政府締結《北京條約》,永久割讓九龍半島尖端。
(2)從這段資料中了解到了什么?
生3通過資料了解香港自從鴉片戰爭以來的那一段屈辱歷史
生4:聯想到了虎門銷煙和英國殖民主義者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
(3)理解:我看見,虎門上空的最后一縷硝煙,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鐘終于散盡;
生5:感受到香港回歸是人們期盼已久的愿望,現在終于實現了,多么讓人激動。
出示詩句:當一紙發黃的舊條約悄然落地,煙塵中浮現出來的長城的臉上,黃皮膚的臉上,是什么在緩緩地流淌——百年的痛苦和歡樂,都穿過這一滴淚珠,使大海沸騰。
(三)創作性展示。
1.小組合作聲情并茂地朗誦詩歌。
2.小組展示仿創的詩歌。
3.展示個性談感受。
三、激發知識沖突(可與學習成果展示合為一體)
四、知識拓展延伸
1.展示自己收集的有關香港的資料
2.香港的回歸歷經坎坷,中華兒女可以挺直脊梁了。作者把自己那沸騰的熱血與深深的愛國深情融入到了詩句的字里行間中。如果你能親眼目睹這一激動人心的場面,你有什么話想說,請把它寫下來。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最后一分鐘》教案范文 篇15
【江西省南昌市羊子巷小學 萬江洪】
〖全有感于教學中資料的運用·幫助學生通過多種渠道搜集資料,使這一過程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一部分〗
《課標》指出,在教學中,我們要培養學生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這不僅是信息社會的要求,還能更好地體現學科間的相互整合。
前不久,在一節研討課上,有一位老師執教《玩出了名堂》一課時,用課件出示了大量有關列文虎克的資料,詳盡地介紹了他的生平及科學成果,并指名,讓學生朗讀。在評課的時候,有不少老師認為,此法不妥。我也有同感。在課堂上,讓孩子朗讀大段的資料,十分費時,而且資料中有有些科學知識學生一時半會兒還弄不明白,并沒有對我們的教學產生互補的作用。聯系自己平時的教學,我想資料的運用應注意以下幾點:
以前,布置學生搜集資料,總有孩子說:“老師,我家沒電腦。”似乎,上網成了搜集資料的唯一途徑。在教學中,我有意識地選擇一些課文,如《鯨》,《最后一分鐘》等,讓學生搜集有關資料,作為課前預習一部分,有許多孩子帶來了色彩鮮艷的圖片,科普雜志等,在一起交流,從而使他們明白,上網查資料比較快捷,但身邊的書籍,報紙等也是我們必不可少的好幫手。此后,孩子們也就不再為家里不能上網而苦惱了,相反,他們查閱工具書的時間反而多起來了。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最后一分鐘》教案范文 篇16
選擇上這課,確實費了不少心思。首先感謝同年級的靳、彭兩位老師,從備課開始就給我出主意,不厭其煩地聽我一遍一遍的改思路。
《最后一分鐘》是一首詩,描寫了香港回歸時人們激動、興奮的心情,表達了詩人的愛國情懷。這里面涉及到大量的資料,香港回歸時的交接儀式,香港的歷史,以及香港的發展。學習這課,需要學生借助資料理解詩句表達的情感。這是個難點,一是資料太多,學生沒有閱讀興趣,而是怎樣把資料與內容結合起來,學生還很模糊。
我翻看了很多關于這課的教學設計,都是兩課時,我只有一節課的時間展示,就不能把所有地東西都放在課堂上講,課前預習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課前,我播放香港回歸的整個過程給他們看,以及講通商戰爭的`歷史事件、給學生看《南京條約》的內容,從而激發學生學習這課的欲望,并讓這些事件觸動學生的情感神經,讓他們有感而發。從課堂上學生的發言來看,學生對詩句的感悟還是比較深刻的。
這節課以讀為主,讀書的時間花得比較多,但是我沒有很好地指導朗讀,當學生的情感被調動起來的時候,應該讓學生帶著這種情感朗讀詩句,但是我沒有抓住生成的資料,指導學生有效地朗讀,是個遺憾,將在今后的教學中鍛煉自己敏銳的眼光,及時捕捉生成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