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综合,日韩欧美美女视频,国产综合欧美日韩在线91,手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模板 > 《植物》教學設計(通用14篇)

《植物》教學設計

發(fā)布時間:2024-03-10

《植物》教學設計(通用14篇)

《植物》教學設計 篇1

  預設目標

  1.能用簡單句式做自我介紹;在交流、傾聽中知道和了解一些有趣的動植物。

  2.多交幾個新朋友,能簡單介紹別人,并懂得交往的基本禮儀,在交往中感受愉悅。

  3.對生物產生興趣,感受動植物間和諧、友好的情感。

  課前準備

  請學生了解一種有趣的動植物。

  設計意圖

  《有趣的動物和植物》是人教社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三冊第八單元的口語交際內容。低年級學生對動植物有著較濃厚的興趣,本堂課試著讓學生把自己當作一種有趣的動植物,通過創(chuàng)設一個“交朋友”的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有趣地介紹、交往,并在不同層次的口語交際活動中使學生學善于交際、樂于交際,并從中感受動植物的有趣。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交際情境,進行自我介紹

  1.導入。

  2.進行自我介紹,并展開互動交流。引導:其他的朋友們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問。

  澔動:彈涂魚的錄音介紹。并作交流:彈涂魚的哪一點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為什么記住了這一點呢?(學生如不能較有趣地進行介紹時可作這樣的范例引導)

  二、營造交際氛圍,引導交朋友

  1.互相介紹自己,自由交一個新朋友。

  2.請兩組表演。引導學生評價:他們在交朋友的時候哪些地方值得你學習?

  比你們要交得好?重點引導如何交際:交往時的態(tài)度要大方、自然、有禮貌。

  3.播放《找朋友》,再度自由交往。

  三、轉換語言角度,介紹一個新朋友

  介紹新認識的好朋友。引導:別人把你介紹給大家的時候,你可以怎么說呢?如果你覺得滿意你就謝謝他,如果你還不滿意那你自己再來補充。

  四、引導組合情景,介紹幾個新朋友

  1.引導學生組成一個個“小小動物園”或“小小植物園”。通過準備,介紹組內的幾個新朋友。

  2.交流,評價。

  五、師生共同小結,快樂結束課堂

  師:這次聚會,我們認識了這么多有趣的新朋友,收獲真大,開心嗎?那就帶上你的新朋友,一起到外面去玩吧!在音樂《找朋友》中結束。

《植物》教學設計 篇2

  預設目標

  1 能用簡單的句式做自我介紹;在交流、傾聽中知道、了解一些有趣的動物。

  2 多交幾個新朋友,能簡單介紹別人,并懂得交往的基本禮儀,在交往中感受愉悅。

  3 對生物產生興趣,感受動植物間和諧、友好的情感。

  課前準備

  1、請學生了解一些有趣的動植物,并做好動植物的頭飾。

  2、6人小組,共6組,每組設組長。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

  1、參觀生物園。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帶領大家去參觀生物園,高興嗎?那還等什么,我們趕快出發(fā)吧。(播放課件)你們瞧,生物園里有花草樹木、鳥獸蟲魚,它們色彩艷麗、形態(tài)各異,真是可愛極了。

  2、介紹名字,互打招呼。

  同學們,我們來給這些動物、植物開個大聚會,怎樣?我們快把它們請出來吧。你想扮演誰,那就戴上頭飾。

  動物、植物們,請注意了,咱們生物王國舉行的20__年度“有趣的動物、植物”大聚會馬上就要開始了,啊,今年來參加聚會的動物和植物可真多呀!讓我們用最熱烈的掌聲歡迎各位動物朋友和植物朋友們的到來!(一起鼓掌)我們都來自不同的地方,大家還不知道相互之間的名字呢!想不想認識我呀?那就先讓我來向大家介紹一下我的名字吧!——“嗨,大家好!我是南極的小企鵝,很高興認識大家”

  那,你們能像我一樣——聲音響亮地、大大方方地把自己的名字介紹給大家嗎?

  3、指名5左右介紹。

  4 、同桌互相打招呼,注意要有禮貌。

  二、 風采展示。

  (一)例子引領,介紹有趣動物企鵝

  1、過度:這次聚會可真熱鬧!大家已經知道了相互之間的名字,可是朋友之間光知道名字,還不夠了解,那怎么辦?(做自我介紹)那,讓我小企鵝先來進行個人風采展示,好不好?先給我點掌聲,好嗎?

  介紹:嗨,大家好!我名字叫企鵝。大家可以叫我企鵝姐姐。

  瞧,這是我的照片!(課件出示)我的樣子很可愛,黑黑的背,白白的肚子,走起路來一搖一擺的,我們一年四季總是衣冠楚楚,就像穿著整齊漂亮的燕尾服。

  我們生活在南極,屬于鳥類,可是我們是唯一不能飛的海鳥。認識大家我很高興,你愿意和我交朋友嗎?謝謝!

  2、聽了我的介紹,大家對我了解了嗎?你覺得我有趣在哪里?

  你聽得真專心;你說得真好;會聽的孩子就是會學習的人;

  3、小結:說清自己的名字、特點(樣子、本領、生活習性)。

  (二)自我介紹

  1、大家認識了我—可愛的小企鵝,想不想像我一樣把自己介紹給大家認識啊?

  課件出示:友情提示:

  介紹的同學:1、說清楚你的名字、特點。可以邊說邊做動作。

  2、聲音響亮,態(tài)度大方,說得清楚明白。(大聲說,說清楚)

  聽的同學: 認真聽;邊聽邊記;如果有問題,可以禮貌插話。(認真聽,聽明白)

  2、6人小組合作,向組里的其他的動物植物介紹自己,由組長組織好,輪流介紹。教師巡視指導。

  3、每小組選送一名,其他的組員幫助他怎么說,怎么介紹,呆會要上臺比賽的。

  4、上臺,全班比賽:

  20__“有趣的動物、植物”大聚會第一項活動——個人風采展示,現在開始,有請第一位膽子最大的動物上臺,他就是來自第一組的———— 。大家掌聲歡迎!

  5、評一評:(可以從聲音、介紹的內容有趣在哪里上評,先說說他的優(yōu)點,在幫他提點建議)

  大家愿意與 交朋友嗎?

  (選擇4組,1、2、3、4組)

  三、 第二項活動——尋找朋友:

  1、親愛的動物植物朋友們,今天我們難得聚在一起,你們想不想多交幾個朋友?好,本次聚會的第二項活動——尋找朋友。(播放音樂找朋友)

  2、師示范交流:你好,我是來自南極的企鵝,你是(我是 ),你真可愛啊!(你也很可愛啊)很高興認識你!

《植物》教學設計 篇3

  認知目標:

  (1)了解一些動物、植物的知識

  (2)能向別人介紹自己了解的動物、植物知識,并能參與別人的介紹中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口語表達和互相交流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聽說態(tài)度和語言習慣。

  (2)在交流過程中,激發(fā)對動物、植物知識的興趣和搜集資料、展示自我、向他人學習的能力!

  情感目標:

  鼓勵學生大膽與人交流,培養(yǎng)他們待人有禮貌,落落大方以及團結協(xié)作的優(yōu)良品質。

  課前準備:

  觀察、調查或者查閱資料或教師找一些資料發(fā)給學生,請學生閱讀。

  教學過程:

  一、卡通激趣,明確要求

  1、CAI出示“獅子大王”:指名讀要求:“大聲說,說清楚”。

  CAI出示“植物之王”:學生打招呼后小組互相說要求:“認真聽,聽明白”。

  2、大家知道他們是來干什么的嗎?他們聽說咱們班的同學可能干啦!會想、會聽、會說。我們來比一比,看誰最會聽,最會說

  二、分組討論,交流資料

  1、展示并向同學介紹自己搜集的資料,同學間互相閱讀

  2、互相推薦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

  3、用最簡單的話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

  三、動物、植物自我介紹

  1、學生按動物組、植物組分列就座

  2、“獅子大王”“植物之王”發(fā)言:親愛的同學們,就讓我們開個新聞發(fā)布會吧!我們各自來做個自我介紹吧

  3、示范引導:昨天,我請了大熊貓作了一次講解,下面我把錄音放給大家聽聽,然后大家學著大熊貓的樣子進行講解。(播放錄音)

  我叫大熊貓,是你們的好朋友。你們別看我的體態(tài)笨重,顯得笨手笨腳,實際上我卻出奇的靈活。告訴你們,我可以用后腳夠到腦袋,我還能輕而易舉地爬上樹。哈哈,怎么樣,我厲害吧!哪位小朋友要是不服氣,可以和我比一比,看誰先爬到樹的最頂端。

  4、分小組準備講稿

  5、自我介紹比賽,并講完一個評一個

  6、評選“最佳演說員”,頒發(fā)獎品

  四、采訪動物、植物

  1、課件出示“獅子大王”“植物大王”,并配音:親愛的小朋友,聽了我們的介紹,你現在想說什么呢?

  2、學生之間互相交流聽后的感想

  3 、課件出示“獅子大王”“植物大王”,并配音:我們接受你們的采訪

  4、評選“最佳記者”和“最佳被采訪者”

  采訪你最感興趣的動物、植物,動物、植物接受記者們的采訪(采訪時,記者的發(fā)問要禮貌,大方,動物、植物的回答要清楚、耐心)

  五、畫、唱、演(動物、植物)

  1、哪些動物、植物給你留下最深印象,你想怎樣表達你的喜愛之情呢?可以話一畫、唱一唱、演一演,自由練習

  2、全班交流

  六、總結

《植物》教學設計 篇4

  種子植物與前一節(jié)的藻類、苔蘚和蕨類一起,構成了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并為后面學習的“種子植物的一生”打下基礎,由于這一節(jié)的教學內容包含了許多學生未曾接觸的結構名詞,學習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將本節(jié)內容分為兩個課時,第一課時為種子結構的教學,第二課時是關于種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教學,其中,第一課時無疑是本節(jié)的教學重點。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認識并能說出種子的主要結構;

  ②描述菜豆子和玉米種子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③說出種子植物比其他三類植物占優(yōu)勢的主要原因。

  2、能力目標:

  ①學會科學觀察的基本步驟及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思考的

  能力;

  ②通過小組活動培養(yǎng)合作意識。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①參與收集種子和果實的活動,體驗與人的交流和合作;

  ②培養(yǎng)探究生物科學的興趣,體驗探究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1、觀察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識記種子的結構及部分的功能。2、培養(yǎng)學生通過實驗、觀察、思考、討論得出正確的科學結論的能力。

  教學難點

  1、觀察玉米種子的子葉、種皮和果皮是本課題的教學難點。因為玉米種子的子葉只有一片且很薄,不易觀察;玉米種子的種皮和果皮緊緊地結合在一起,很難分開,不易觀察。

  2、把教學過程設計成一個指導學生進行探究的過程,使學生動手、動腦,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并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方法

  啟發(fā)式引導、交互式交流、演示法、實驗法

  課前準備

  教師:1、教具準備:①浸軟的菜豆種子、玉米種子和花生種子、培養(yǎng)皿、解剖針、鑷子、刀片、放大鏡、滴管、稀釋的碘液。②菜豆種子、玉米種子的外型和結構掛圖;玉米種子結構剪貼圖。2、課前將學生分成四組,分別調查家鄉(xiāng)植物種類及其特征,每組繪制一種家鄉(xiāng)常見植物(代表一類植物)的頭飾,以備在課上使用。

  學生:課前預習教材(p83-85)并采集3種以上植物的種子或果實,以備課上使用。

  教學設計

  教學

  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

  入

  新

  課 組織指導表演劇

  提出:種子植物是如何繁殖的?一粒小小的種子為什么能長成一株新的植物體?這與種子的結構有關。引入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 采用表演劇——不同植物類群代表各訴說本“家族”(類群)的特征。引出種子植物。 采取寓教于樂的形式啟動思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展

  示

  種

  子 請兩位同學到講臺前展示自己收集的種子或果實,并介紹它們的名稱。

  展示不同的種子,提出:不同種子的形狀、大小和顏色各不相同。那它們的結構是否也不相同呢?通過下面觀察實驗,你會找到答案。 展示并介紹各種子的名稱

  通過觀察種子的形狀、大小和顏色,使學生從感性上認識種子,了解種子的多樣性,知道不同種子的形狀、大小和顏色各不相同。 角色互換,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獲取新信息。

  觀

  察

  菜

  豆

  種

  子

  結

  構 指出觀察生物體的基本步驟是:由表及里、先形態(tài)后結構,先宏觀后微觀。

  巡視指導,視實際情況提供必要的豆類種子,鼓勵學生從種子結構的形態(tài)、位置、名稱等方面推測各結構的發(fā)育方向或功能。

  組織發(fā)言,小組間討論、交流。

  板畫演示豆類種子的結構 小組觀察實驗臺上(或自帶)的菜豆種子,對照課本的結構或教師提供的掛圖,推測種子各部分的發(fā)育方向或功能。

  個別小組展示自己的觀察成果并說明,其他小組質疑。

  觀察、驗證自己的猜想。

  歸納豆類種子的結構。

  (填圖) 為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發(fā)展搭平臺。形成相互學習的氛圍。

  板畫演示直觀,且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鞏固強化。

  觀

  察

  玉

  米

  種

  子

  的

  結

  構 設問:玉米種子在適宜的環(huán)境中也能萌發(fā)成幼苗,那么,玉米種子應該包含哪些與豆類種子相似的結構?

  指導學生通過實驗驗證,巡視,適時給予適當的指導。

  織交流

  展示玉米結構剪貼圖

  總結玉米種子的結構 根據已有的知識猜想、發(fā)言,其他同學評價

  實驗驗證

  一小組代表利用玉米結構剪貼圖,展示自己的實驗成果并說明,其他同學評價。

  觀看、反思自己的認識 培養(yǎng)遷移思維

  玉米種子與菜豆種子結構的相同點與區(qū)別 

  要求學生獨立完成課本(p84)中的“玉米種子和菜豆種子的比較”表格 

  獨立完成

  一名學生在黑板上填寫相關表格。學生評價。 及時鞏固知識

  種子的分類 依種子的胚的子葉數進行分類:

  含兩片子葉的——雙子葉植物

  含一片子葉的——單子葉植物 傾聽、理解、識記 拓展新知

  總結種子的基本結構 引導、總結、歸納 小組討論、總結、歸納:

  不同的種子,形態(tài)、大小千差萬別,但都具有相同的基本結構:

  種皮

  種子

  胚:胚芽、胚軸、

  胚根、子葉 鞏固新知

  種子植物產生種子的意義 出示討論題:

  1、孢子和種子哪一個生命力更

  強?為什么?

  2、種子植物更適應陸地環(huán)境,

  成為陸生植物中占絕對優(yōu)

  勢的類群,其中一個重要的

  原因是什么?

  引導、歸納 小組討論、歸納。

  個別小組回答,其他小組質疑、評價 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及歸納能力

  課堂練習 出示一組由淺入深并聯系生產實際的習題 當堂鞏固 鞏固新知識的同時,感受知識的用處和價值

  小結 同學們,通過自己動手實驗觀察,你們弄清楚了種子的基本結構了嗎?你們掌握了觀察種子的基本方法了嗎? 采用表演劇的形式:

  展示種子的基本結構 頭尾呼應,直觀形象地再現重點,利于學生記得更牢。

  板書設計

  實驗  觀察種子的結構

  目的要求:(詳見實驗指導)

  材料用具:(詳見實驗指導)

  方法步驟:

  一、觀察種子的結構

  1、觀察菜豆種子的結構         

  菜豆種子

  2、觀察玉米種子的結構

  玉米種子

  3、比較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結構的異同:

  相同點 不同點

  菜豆種子 有     和      子葉    無    

  玉米種子 有     和      子葉    有    

  二、種子植物產生種子的意義

  討論題:

  1.孢子和種子哪一個生命力更強?為什么?

  2.種子植物更適應陸地環(huán)境,成為陸生植物                                                                        中占絕對優(yōu)勢的類群,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教學反思

  科學探究是初中生物新課標提倡的重要理念之一,提倡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對提高學生全面的科學素養(yǎng)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故本節(jié)課的重點不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學習過程、探究過程的體驗,強化了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通過學生動手,觀察,培養(yǎng)和提高了學生的操作技能,通過師生、生生討論,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體現了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課程理念,立足點是使學生由“學會”到“會學”。不足之處是學生動手觀察的時間短了一點點,還有是對學生的激勵性評價還不夠,當同學們帶來各種各樣的實驗材料時,當同學們對探究抱有極大的熱情和期待時,應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并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成果點評和鼓勵,這有待于今后加強和提高。

《植物》教學設計 篇5

  一、教材分析

  “有趣的動物、植物”是二年級上冊第八組教材《語文園地八》中的內容。第八組教材是以科學為主題編排的,通過這次口語交際訓練,既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水平,又能豐富學生的知識,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對動、植物的興趣,引導學生關注大自然,熱愛大自然。

  二、學生基礎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具備一些較基本的口語交際能力,但一部分學生的知識面較窄,了解的動、植物并不多,所以課前建議學生先搜集一些有趣的動、植物的資料,使他們在課堂上有話可說。

  三、設計意圖: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讓學生承擔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為了充分發(fā)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教學設計中,我注重鼓勵學生課前收集資料,制作《有趣的動物、植物》自編繪本,課堂中精心創(chuàng)設各種交際情境和民主寬松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興趣,讓學生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努力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并讓他們在交際中了解各種有趣的動、植物,激發(fā)他們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

  另外,介紹有多種方式,教師有層次地加以滲透、指導,將大大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質量。由此,本設計由淺入深地安排了愉快交流——自編繪本展示法,征選最佳“播音員”——運用“自我介紹法”,競選最佳“小演員”——試用“故事表演法”等三個環(huán)節(jié)來介紹。

  四、課前準備:

  1、教師事先到新華書店、校閱覽室查閱相關資料,列出閱讀書目,推薦給學生。

  2、學生根據教師推薦的書目查找自己感覺最有趣的動物或植物的資料,有條件的學生可在家長協(xié)助下通過上網獲取資料,并做好動植物的自編繪本。

  3、把全班分成8組,5人一組。

  五、學習目標:

  1、在老師或家長的協(xié)助下,初步學習如何搜集資料、處理資料。

  2、能用“繪本展示法”、“自我介紹法”和“故事扮演法”來介紹自己搜集的有趣的動物或植物的資料。

  3、能對別人講述的內容進行簡單、有禮的評價。

  4、與伙伴交往懂得交往的基本禮儀,在交往中感受愉悅。

  4、培養(yǎng)學生對動物和植物的興趣,引導學生關注大自然,熱愛大自然。

  六、教學重點、難點:

  讓學生在情境中敢說樂說,了解有趣的動、植物,提高口語交際水平。

  七、教學流程

  (一)錄象激趣,導入課題。

  1、小朋友們,老師給你們帶來一份禮物,請看(課件出示:一段有關動物鴕鳥、植物噴瓜的錄象。)

  2、你看到了什么?有趣嗎?(指名說說)

  3、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許多有趣的動植物。(板書:有趣的動物、植物)

  (二)愉快交流——自編繪本展示法

  1、森林里要舉辦有趣的動物、植物評比大會,小朋友們,你們覺得你們搜集的材料中哪一種動物或植物最有資格參賽呢!請帶上自編繪本上臺來向大家推薦一下吧!介紹的時候要講清楚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我向大家推薦的有趣的動物或植物是誰;其二,這種動物或植物有趣在什么地方。

  2、指名兩位同學交流繪本。生邊說邊指著自編繪本里的動物或植物“肖像”。

  3、剛才兩位小朋友分別向大家推薦了生活在非洲的世界上最大的鳥——鴕鳥和會發(fā)出“哈!哈!”的聲響的笑樹,你們覺得這兩種動物、植物中,誰最有趣,最有資格參賽?

  [學生各抒己見,只要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即可。師根據學生的推選,在黑板上貼出該動物或植物的自編繪本。]

  4、還有許多有趣的動物、植物等著小朋友們來推薦呢,快拿出自編繪本將自己搜集到的有趣的動物、植物推薦給組內的小朋友吧。然后大家評一評,哪一種動物或植物最有趣,并說說你選中它的理由。

  ☆溫馨提醒:

  向同學介紹自己搜集編繪的資料,小組內互相閱讀。

  介紹的同學:

  (1)邊指繪本邊講解清楚你介紹的動植物的名字、樣子、生活的地方、有趣在哪里。

  (2)聲音響亮,態(tài)度大方。

  聽的同學:認真聽;邊聽邊記;如果有問題,可以禮貌插話。

  5、把你們組推薦的最有趣的動物或植物請到黑板上來吧!它們將成為此次評比大會的候選人(將推薦出的最有趣的動物、植物貼到黑板上)。

  [評:此環(huán)節(jié)的訓練目標是“學用‘繪本展示法’來介紹”,先指名兩位同學介紹,從中穿插教師的指導,隨后再組內介紹,落實教學目標。此環(huán)節(jié)學生“評”的目標主要側重于“誰講的內容比較有趣”。]

  (三)征選最佳“播音員”——運用“自我介紹法”來介紹

  1、以上這些動物、植物很榮幸地成為了此次評比大會的候選人。不過,要想最終勝出,奪得“最有趣的動物”、“最有趣的植物”這兩頂桂冠,還須評上最佳“播音員”和最佳“小演員”。

  2、請看最佳“播音員”提示——每組推薦一名同學,將本組推薦的有趣的動物或植物以自我介紹的形式說一段話,要求說的過程中能配上相應的動作。準備時間3分鐘,其他組員可幫助排練。

  3、生排練,師計時。

  4、出色的自我介紹能給評委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下面有請代表們上場。此關將錄選六名進入下一關的比賽。請在座的各位小評委評選時要認真、公正。

  5、代表們分別替自己組推薦的有趣的動物或植物進行自我介紹。介紹完畢后,由臺下同學評出優(yōu)勝選手六名,進入下一關最佳“小演員”競選。

  [評:從“繪本展示法”到“自我介紹法”,學生的語言進行了一次轉換。“自我介紹”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講不陌生,但如何配上相應的動作,使之聽起來更生動,也需要多創(chuàng)造機會練習運用才行。此環(huán)節(jié)學生的“評”側重于“誰說得好”。]

  (四)競選最佳“小演員”——試用“故事表演法”來介紹

  1、恭喜以上六位選手,你們?yōu)槟銈兘M和你們推薦的動物、植物贏得了下一關最佳“小演員”的參賽資格。

  2、下面,請看最佳“小演員”提示——請根據本組推薦的有趣的動物、植物的特點編一個故事,并合作表演出來。準備時間3分鐘。其他兩組同學為本次評委,在他們排練時,可觀看、提問。

  3、最佳“小演員”相對最佳“播音員”來說,有一定難度,先請大家欣賞幾位同學事先排練好的故事《鴕鳥和噴瓜》——

  生1(旁白):在非洲的大沙漠里,生活著一只可愛的鴕鳥,一天他帶上干糧準備去植物園參觀,植物園里樹木郁郁蔥蔥,一片翠綠,高個子鴕鳥東看看,西瞧瞧,十分新奇。突然,鴕鳥的尾巴不小心觸碰到了身邊的一種奇特的瓜果,一個瓜果掉落下來了,“砰!”瓜果象大炮一樣把里面的果汁噴射出來,鴕鳥被轟得落花流水,嚇得鴕鳥趕快躲進草叢里。他機警地伸出長脖子四處觀察。好一會兒也沒有找到是誰在惡作劇。鴕鳥大叫起來——

  生2(演鴕鳥):哎喲,是誰在向我發(fā)射炮彈?

  生1(旁白):噴瓜不好意思地說——

  生3(演噴瓜):你好!鴕鳥!我是噴瓜。

  生2(演鴕鳥):我今天來參觀植物園,你干嘛無緣無故地噴別人?

  生3(演噴瓜):鴕鳥,對不起!我叫噴瓜,號稱植物炮,果實成熟后,里面充滿了漿汁,稍有觸動“瓜”便會脫落,一旦脫落下來,汁和種子就會噴射出去,射程可達5米以外,象大炮一樣,如果人在一旁,定會被轟得落花流水。今天弄臟了你的衣服,真不好意思!其實我也是在傳播種子。

  生2(演鴕鳥)哦,原來是這樣,沒關系!

  4、從《鴕鳥和噴瓜》我們知道大自然中噴瓜傳播種子的本領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水平,真有趣,這樣的故事就是抓住了噴瓜有趣的特點來編的。好,下面六個優(yōu)勝組可以開始排練了,時間3分鐘。

  5、六個小組排練。隨后逐一表演,其余小組學生評議,最后選出“最有趣的動物”、“最有趣的植物”,在黑板上該動物、植物的繪本上帶上“桂冠”。

  6、獲獎選手談感言。

  [評:“故事表演法”對學生來講有一定難度,因此,編前安排了一個示范。此環(huán)節(jié)的“評”主要針對“哪一組編的故事有趣、合理,哪一組演得棒”。]

  (五)作業(yè)設計

  在今天的評比大會上,我們認識了許多有趣的動物、植物,還用各種方式對它們進行了介紹。把你認為最有趣的動物、植物用你喜歡的方式介紹給你認識的低年級小朋友吧!

《植物》教學設計 篇6

  一、導入

  1、課前我請大家收集一些你喜歡的動物、植物的資料,下面小組同學之間互相交換讀一讀,你能向你組的同學介紹一下自己收集的資料嗎?大家的資料收集的很豐富,大部分同學在資料上都介紹了動物、植物的樣子,還有的同學介紹了小動物的生活習慣和植物的生長環(huán)境,還有的資料上有清晰的圖片,非常好!我想知道大家是從那里了解這些信息的,(學生答)這么多辦法真棒!

  2、老師也帶來了一只小動物,先聽我來說,再猜一猜他是誰?他的樣子很可愛,黑黑的背,白白的肚子,走起路來一搖一擺的,他們一年四季總是衣冠楚楚,就像穿著整齊漂亮的燕尾服。他們生活在南極,屬于鳥類,可是他們是唯一不能飛的海鳥。

  聽了我的介紹,大家知道他是誰嗎?(企鵝)你是怎么知道的?剛才我介紹的時候有很多同學笑嘻嘻的,是因為我介紹的有趣嗎?你覺得我把他哪兒說的有趣?那么你能像我這樣把動物、植物的有趣表達出來嗎?馬上進入這節(jié)課的主題《有趣的動物植物》。(出示課題)

  .二、新授

  1、(1)今天我們把住在南極的小企鵝請來了,瞧,很多動物、植物都來歡迎他,(出示多媒體)可是小企鵝還不認識這些可愛的動物、植物呢!你能幫他介紹嗎?先給大家5分鐘準備時間,從中選擇一種動物植物介紹給大家,注意(出示多媒體)

  介紹的同學:

  a.盡可能把它的特點介紹的詳細、清楚,最好能把它的有趣表現出來。

  b.聲音響亮,態(tài)度大方,說得清楚明白。

  (2)剛才我看大家都準備得很認真,有些同學還邊說邊表演呢,那么誰來為企鵝客人介紹呢?聽的同學也要注意(出示多媒體)

  聽的同學:認真聽;邊聽邊記;如果有問題,可以禮貌插話。

  (3)小結:大家介紹得很清楚,并且聽的同學也很禮貌的對解說進行補充或糾正。

  2、(1)下面小組內選一份收集的最有趣的資料,小組同學先討論對資料進行修改完善,再選一名最佳講解員解說這粉資料,咱們比一比哪一小組展示的資料好、解說的好。

  (2)請每組推薦出的講解員帶資料上臺講解,其余學生當觀眾,聽后評價,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向小講解員提問,提問的時候要有禮貌。

  (3)大家手中有2個笑臉貼,請把其中1個笑臉貼貼在你認為最棒的資料上,另一個笑臉貼貼在你認為最佳解說員身上,用掌聲祝賀他們。

  3、拓展欣賞

  大自然中還有很多我們不熟悉的有趣的動物、植物,下面我從網上查閱幾種,請看大屏幕。

  三、結束:

  大自然送給我們還有很多有趣的動物植物,我們要了解他們、保護他們,讓他們和我們在地球這個美麗家園一起過著快樂自由的生活。

《植物》教學設計 篇7

  第三節(jié)  常見的植物

  教學重點:

  1.植物分種子植物和孢子植物及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各自標準

  2.引導學生完成“是什么將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探究方案

  教學難點:

  1.植物類群分類標準的判斷

  2.如何有效引導學生完成“是什么將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探究方案

  教學目標:

  1.能說出分種子植物和孢子植物及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各自標準,并能判斷常見

  植物所屬類型

  2.培養(yǎng)觀察、發(fā)現問題、比較分析、合作的能力

  3.體會科學探究的過程,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彩和神奇

  授課時間建議:兩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 創(chuàng)設情景:多媒體沙漠及森林、奇花異草的圖片,種子發(fā)芽、生長、開花、結果的過程展示

  提問:從中你發(fā)現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小組討論回答,討論要求有記錄

  (教師指導)

  2  匯總意見,作適當評價,并引導到對果實的注意上來,組織學生觀察 蘋果、豌豆、松的球果從外向內觀察

  a確定是否有果實?

  b種子的比較并記錄(列表)

  3  匯總記錄,提出種子植物、被子植物及裸子植物的概念,根據閱讀情況補充說明 學生閱讀了解常見種類

  4 提問:如何測定植物種子的質量和體積? 提出方案(教師評價)

  5 創(chuàng)設情景

  溫帶森林圖片,尋找易忽略的孢子植物 事先收集蕨類、苔蘚、藻類植物

  在教師指導下觀察,思考:器官上與種子植物的差別

  6 植物眾多,需分類

  林耐生平補充 填寫p50的圖

  閱讀,了解分類七等級

  7   課堂練習

  8 學到了什么?

  最感興趣的是什么? 學生總結

  9 作業(yè):畫校園植物分布圖 

  第二節(jié) 探究實驗“是什么將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

  按提出問題----建立假設-----設計實驗方案----收集事實證據,檢驗假設進行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 多媒體蝴蝶花間飛舞的情景

  提問: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你認為是什么將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 發(fā)表意見

  2 組織相同意見的學生組成一個研究小組提出假設 自由組合

  3 要求設計實驗方案,并在巡視時提醒試驗應有對照組的安排 討論具體方案,并有記錄

  4 匯總評價 學生互評,主要為方法上的啟發(fā)或有哪些可改進的地方

  5 講述類似研究的方案,但不公布試驗結論 

  6 挑選兩組較為滿意的方案,要求學生收集事實證據,檢驗假設

  提問:你贊同的假設方案需要收集什么樣的事實證據?什么樣的事實證據又能否定你不贊同的假設方案? 課后尋找相關資料,總結探究活動的體會和感受

  學情分析:

  關于植物的概念,學生通過小學的學習及日常生活的積累應該有了許多的知識,因此可在課前要求學生做些這方面的資料收集和安排參觀校園的活動,以求對植物有較為直接細致的認識。畢竟,對于城市里孩子來說,主動接觸植物的機會相對少些。本節(jié)要求學生學習區(qū)分種子植物和孢子植物,也要會區(qū)別種子植物中的兩大類即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并在上一節(jié)分類分類的基礎上,進一步練習植物的分類,了解林耐的生物分類體系,也安排了一個探究試驗,讓學生在做中體會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學建議:

  本堂課的探究實驗應是常見但容易忽略的問題,學生應很有興趣來討論,美中不足的是設計的方案無法在課堂里操作,會不會讓學生多少有些失望?可否有便于在室內進行又能說明問題的實驗代替?

  圖片、動畫可在芝麻開門牛津劍橋多媒體百科博覽系列的植物百科中找到,此cd很多地方都能找到,新華書店就有售。

  課后反思:

  1.從課上學生的反應來看,對于果實的概念不太清楚,容易與種子的概念混淆,而這兩個又是需要區(qū)別的。因此,我又在學生猜測哪些吃的為果實后,從被子植物的角度,結合花的結構,由果實的發(fā)育講了果實的形成;對于種子主要強調其結構。有利于學生對兩個概念的理解。

  2.孢子是個新概念,學生理解有一定難度。我主要突出了它與種子的區(qū)別。可以舉蕨類孢子的例子,讓學生體會兩者的不同。

  3.本課第二次涉及分類的問題,學生容易用一分多類,注意強調用一個標準只能一分為二。

《植物》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本次活動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中心,根據兒童的認知策略和心理能力的發(fā)展設計活動方案,注重研究策略,指導學生基于興趣,在教師指導下,主動探究,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1、 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 培養(yǎng)學生參加實踐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熱愛植物的感情。激發(fā)學生保護環(huán)境的熱情。

  3、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4、 培養(yǎng)學生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分析:

  1、使學生了解更多的植物知識,認識身邊的植物。

  2、讓學生了解一些奇特有趣的植物。

  3、激發(fā)學生熱愛植物、保護環(huán)境的熱情。

  教學準備:

  1、老師收集有關錄像,做成課件。

  2、學生帶一盆植物。

  3、學生了解植物知識,收集圖片等。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播放一段有趣的植物錄像圖導入新課。同學們,請看屏幕,無論是街道兩旁,生活小區(qū)還是庭院中、家庭居室里,植物可以說無處不在,他們能夠凈化空氣,綠化環(huán)境,裝點我們美好的生活。。

  二、教學過程:

  1、同學們都非常喜歡植物,老師發(fā)現同學們都以植物為自己的小隊命名,現在哪個小組介紹一下自己為什么以這種植物命名嗎?

  2、除了剛才介紹的這些植物之外,你還喜歡那些植物,為什么?

  學生介紹身邊的植物(包括帶來的植物)

  (1) 同學們一定很喜歡植物,所以課前你們都以最喜歡的植物名作為你們小組的名字,能說說為什么嗎?

  (2) 讓學生說說這種花讓人喜愛的原因,引導學生最好說出它的文化內涵。

  (3)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如果把你們四個小隊的名字和起來是什么?對,正是花中四君子。同學們知道的真多。那現在就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介紹一下自己最喜歡的植物。在班級里進行匯報交流。

  (4) 指名介紹喜歡的植物。

  3、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植物的特點

  (1)同學們介紹的這些植物都很可愛。關于植物,你有什么問題要提嗎?總結歸納植物的飲食。顏色。作用和其他等方面的特點。

  (2)同學們提了那么多問題,可見同學們都很會思考,善于提出問題,現在就利用集體的力量來解決問題。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就其中一個方面的問題進行研究。看哪個小隊合作的最好,一會回答問題回答的最準確。

  (3)小組匯報。

  4、課外拓展

  (1)我們來舉行植物新聞發(fā)布會,讓學生來宣布自己了解到的植物知識。剛才我們了解了很多植物和植物知識。除此之外,世界上還有許多有趣的植物,請看屏幕。

  (2)出示世界上的珍奇植物。吃葷的豬籠草等植物畫面

  (3)出示大榕樹的畫面。

  這是一課大榕樹,它已經有500年的樹齡了,它位于廣東省新會似的一座小島上,它的樹冠大得出奇,濃蔭覆蓋著20多畝土地,正是“獨木成林”。乘小艇從遠處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綠洲,景色奇特迷人、尤其有趣的是,這棵大樹上棲息著成千上萬只各種各樣的鳥,被稱為鳥的天堂,關于這鳥的天堂,巴金爺爺曾有過一段精彩的描述、

  著名作家巴金爺爺看了這棵榕樹后發(fā)出了由衷的贊美。老師背誦有關段落。

  同學們看,這是多少棵樹?它占地多少?看了這棵大榕樹后,你想說什么?

  是啊!大榕樹的生命力太旺盛了,巴金爺爺的這段話充滿了對大榕樹的熱愛,對生命的熱愛,希望同學們也要具有大榕樹的精神,,努力學習,增長才干,展示自己的生命之綠、

《植物》教學設計 篇9

  第三單元  土壤與植物第七課  土壤里有什么一、學習目標:     1.通過探究學習活動,使學生能用各種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語言或圖畫描述所觀察的事物的形態(tài)特征;學會能用簡單器材做簡單的觀察實驗、并能做實驗記錄;學生學會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     2.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活動中,能做到想知道,愛提問;尊重證據;愿意合作交流。     3.通過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活動,使學生知道土壤的構成成分。 二、學習重點:     學生探究認識土壤的構成成分的探究學習活動。 三、學習難點:     學生對土壤成分構成的鑒別分類。 四、學習準備:     教師與學生一起做好每小組準備實驗儀器、活動材料準備:不同地區(qū)采集的一定量土壤樣本、玻璃片、酒精燈、試管夾、火柴、鑷子、濾紙、燒杯、篩網、放大鏡、玻璃棒等。 五、學習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及二次修改一、導入新課:教師與學生交流課前采集土壤樣本學習活動情況,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入本課學習活動。二、學習新課:1.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有關土壤資料,利用感官直接觀察發(fā)現土壤的成分。教師指導學生討論,交流資料,使學生學會傾聽他人見解,豐富自身的相關知識認識。進而指導學生小組合作觀察學習利用感官進行初步觀察發(fā)現土壤的成分。教師參與學生小組合作觀察學習活動,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學會利用工具觀察,如放大鏡;將土壤中發(fā)現的東西進行分類并主動做好記錄等。教師指導學生小組匯報交流觀察學習活動中的發(fā)現,指導學生認真相互傾聽,相互補充借鑒,以此完善自己的發(fā)現。2.教師指導學生小組探究合作學習,通過探究實驗研究土壤的成分。在學生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并大膽猜想。教師積極激發(fā)指導學生討論并根據所提問題自主設計實驗進一步研究土壤的成分。教師引導學生交流實驗設計方案,對學生大膽獨特的創(chuàng)新設計思想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并在此基礎上出示關于研究土壤成分實驗方法資料和實驗材料,指導學生通過相關實驗方法資料的學習與自己的實驗設計結合,并不斷完善,形成自己的實驗方案。教師指導并積極參與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實驗學習活動,在小組學習中,指導學生加強合作學習、注意安全,認真觀察并主動做好發(fā)現記錄。教師指導學生小組交流匯報,進一步指導學生認真相互傾聽,相互補充借鑒,并對獲得的知識給予整理、分析、概括,形成自己對土壤成分的認識。教師在學生充分交流發(fā)言的基礎上簡要概括,使學生明確認識土壤的組成:固體(礦物質、有機質、微生物)、液體和氣體組成。三、拓展延伸:教師進一步激發(fā)學生探究學習興趣,提出探究活動主題:“觀察校園里的土壤”,進一步搜集、查閱有關于土壤形成的資料并進行整理,拓展延伸課后學習活動。1、學生與教師交流課前采集土壤樣本學習活動情況,激發(fā)學習興趣,了解本課學習活動內容。2、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習有關土壤資料,并利用感官直接觀察發(fā)現土壤的成分。學生積極討論并交流相關資料,認真傾聽他人見解,學習、豐富相關知識。進而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小組合作觀察學習,利用感官進行初步觀察發(fā)現土壤的成分。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觀察學習活動,學會利用工具細心觀察,并將土壤中發(fā)現的東西進行分類、做好記錄。學生小組匯報交流觀察學習活動中的發(fā)現,認真傾聽,相互補充借鑒,以此完善自己的發(fā)現。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小組探究合作學習,通過探究實驗研究土壤的成分。學生充分交流、積極思考,并提出問題、大膽猜想。在教師指導下根據自己所提問題設計實驗進一步研究土壤的成分。學生積極交流實驗設計方案,學習認識相關研究土壤成分實驗方法資料和實驗材料,不斷完善實驗方案。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實驗學習活動,在小組學習中,積極合作、認真觀察并主動做好發(fā)現記錄。學生小組交流匯報,認真傾聽他人學習發(fā)現并相互補充借鑒,對獲得的知識給予整理、分析、概括,形成自己對土壤成分的認識。學生傾聽教師的簡要概括,明確認識土壤的組成:固體(礦物質、有機質、微生物)、液體和氣體組成。3、學生了解課后拓展延伸探究學習內容,進一步激發(fā)自身學習興趣,積極進行拓展延伸課后學習活動。(一)教師在與學生交流中,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并提示學生要做好相應記錄。了解作記錄是學習科學的一種很好的方法。同時指導學生從書刊或其他途徑搜集查閱相關知識,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拓展知識,進而進行判斷、推理和論證。(二)學生交流資料學習認識土壤,以此獲得更多相關知識。直接觀察帶來的土壤樣本,可以引導學生一邊觀察一邊交流發(fā)現,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合作學習的能力。通過上述兩個學習活動,使學生對土壤成分有大致了解。教師積極啟發(fā)學生利用不同方法、從不同方面、多個角度去實驗研究。充分體現學生學習自主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設計實驗、自主進行探究實驗的探究能力。整個探究學習,教師應提供學生充足的時間去進行研究。經過學生充分的交流在進行總結,以此培養(yǎng)學生概括知識的能力。(三)讓學生走出教室,再回到大自然中,將課堂探究的結果進行實踐驗證,體現教學活動開放性。通過資料搜集、整理、分析,培養(yǎng)學生整理、處理信息的能力,彌補自身信息量的不足。六、學習小結:    第八課  土壤的種類一、學習目標:1.通過引導學生學習,使學生能利用簡單器材作簡單的觀察實驗,并作實驗記錄;學會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選擇學生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2.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想知道、愛提問;尊重證據;進一步學會小組合作學習方法,使學生愿意合作交流并學會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3.學生在學習中知道土壤的種類,學會根據按照一定的標準對土壤進行分類的科學方法。二、學習重點:學會根據按照一定的標準對土壤進行分類的科學方法,認識不同種類的土壤在保水、滲水及透氣性能方面的不同,進而知道土壤的種類。三、學習難點:樣品選擇要能保證對比實驗的效果明顯的土壤,進行分類的科學方法的學習。四、學習準備:教師與學生準備做好課前準備:學生在課前不同地方采集到的不同的土壤樣本并標號、搜集查閱從書刊及其他途徑獲得關于土壤種類的資料,教師對學生課前采集土壤標本提出安全、保護環(huán)境等問題應注意的事項。分類實驗材料:透明杯子、攪拌棒、放大鏡、白紙、滴管、篩網、水、底部扎孔的塑料瓶。五、學習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導入新課:教師與學生積極了解學生平日玩“土”的方法。引導學生利用教師課前采集的含沙較多的土壤進行小制作游戲,使學生主動發(fā)現桌上現有的土壤無法捏成團,進而思考、猜測原因,進而使學生認識發(fā)現土壤有不同的種類,激發(fā)學生好奇心,研究土壤種類不同的學習愿望。二、學習新課:1.教師指導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活動,認識各種不同的種類土壤的特點。教師引導學生利用感官觀察發(fā)現課前采集土壤標本的特點,并積極交流發(fā)現。教師參與學生觀察學習活動,引導學生盡可能采用多種方法(用眼看、用鼻聞、用手摸等方式。觀察顏色、顆粒大小、氣味等),進行比較研究,并認真傾聽他人的發(fā)現結果,從而認識發(fā)現:“不同環(huán)境中的土壤是不一樣的。”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觀察不同土壤不同特點,大膽猜想并設計實驗學習活動來研究證明。在學生充分交流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出示篩網、放大鏡、滴管、燒杯、底部帶孔的飲料瓶等實驗學習活動材料,引導學生進一步完善自己的實驗設計,提示學生要學會用對比方法進行觀察,盡可能用多種方法進行比較觀察,積極鼓勵學生想到的好方法。教師參與學生探究實驗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提示,如探究土壤保水性時充分考慮土壤的量、水量一致、倒水的時間要一致。認真主動做好實驗觀察記錄。教師指導學生交流探究實驗學習結果,在學生充分交流的基礎上,進一步使學生認識土壤的種類不同。2.教師指導學生對土壤進行分類,引導學生自由選擇標準分類,在此基礎上進行歸納小結。三、拓展延伸:教師出示一未標號土壤樣本,提出問題:“我這里還有一種土壤,是在我們周圍采集到的,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能知道它是從哪里來嗎?它還有哪些特點?”激發(fā)學生課后延伸學習興趣,調查身邊花園、菜地、農田的土壤種類,并做好記錄,為下次學習活動做好準備。1、學生與教師交流日常對玩“土”的方法。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捏泥動物的小制作游戲活動,并從中發(fā)現桌上的土壤無法做出泥質的小作品,積極思考,大膽猜測不同環(huán)境中的土壤是不一樣的。了解本課學習內容。2、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活動,認識各種不同的種類土壤的特點。學生利用感官觀察發(fā)現課前采集土壤標本的特點,積極交流發(fā)現。盡可能采用多種方法(用眼看、用鼻聞、用手摸等方式。觀察顏色、顆粒大小、氣味等),進行比較研究,并認真傾聽他人的發(fā)現結果,從而認識發(fā)現:“不同環(huán)境中的土壤是不一樣的。”學生觀察不同土壤不同特點,大膽猜想并設計實驗學習活動來研究證明。認識了解篩網、放大鏡、滴管、燒杯、底部帶孔的飲料瓶等實驗學習活動材料,不斷完善自己的實驗設計進行對比觀察,并盡可能用多種方法進行比較觀察。學生進行探究實驗小組合作學習活動,認識實驗學習注意事項并主動做好實驗觀察記錄。學生充分交流探究實驗學習結果,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土壤的種類不同。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對土壤進行分類,建立標準進行自由分類學習活動,并與教師、小組同學進行交流不斷歸納形成自己對土壤的認識。3、學生觀察認識教師出示的土壤樣本,積極思考問題,激發(fā)課后延伸學習興趣,為下次學習活動做好準備。(一)本環(huán)節(jié)設計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開展活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并通過動手做對土壤種類不同的初步認識。(二)本環(huán)節(jié)設計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對不同土壤在某一方面,例如顏色、氣味、保水性的不同,根據特征,進行問題、猜想、設計實驗驗證、實施實驗、交流研究成果等一系列探究活動,加深對土壤的認識,并自覺做好實驗觀察記錄,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在此活動中,教師應盡可能多提供學生材料去探究認識發(fā)現。讓學生自由選擇標準去分類,再根據學生所選取的標準進行歸納,分類方法不必拘泥一種方式。(三)本環(huán)節(jié)設計目的是引導學生在課后繼續(xù)開展研究活動,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提高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能力。

  板書設計

  土壤的種類砂質土;含沙量較多土壤    黏質土:含黏土較多壤土:沙和土含量適中六、學習小結:第九課  土壤與植物一、學習目標: 1.通過探究學習活動,使學生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的現象做假設性解釋;能提出進行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并作書面計劃; 2.通過學習活動,使學生能做控制變量的簡單探究性實驗,并做實驗記錄;并能學會做到主動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     3.在學習活動中,使學生喜歡大膽想象;能夠參與中長期的科學探究;在活動中愿意合作與交流;能從自然中獲得美得體驗,并用一定的方式贊美自然美;關心日常生活中的新科技、新事物,關注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     4.學生通過探究合作學習,知道不同土壤對植物生長的影響不同。 二、學習重點:     學生學習認識土壤對植物生長的影響不同的學習活動。 三、學習難點:     學生對土壤對植物生長的影響相關資料的歸納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四、學習準備:     教師與學生一起做好活動材料準備:有關植物與土壤的資料、贊美土壤的詩歌、植物在不同土壤生長情況、種植在砂質土、黏質土、壤土三種不同土質相同的植物等。 五、學習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及二次修改一、導入新課:教師與學生交流,直接提出問題“土壤對植物生長有什么作用?”與學生討論,了解學生課前搜集資料學習情況。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入本課學習活動。二、學習新課: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活動,認識土壤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教師進一步指導學生充分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結合自身生活實際和已有的知識體系,并積極進行大膽猜想。教師參與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學習,通過傾聽他人搜集的資料,初步構建完善自己的知識。教師出示種植在砂質土、黏質土、壤土三種不同土質相同的植物,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并積極思考“相同植物在不同土壤生長情況”。教師積極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引導學生自由選擇感興趣的問題設計實驗方案,教師指導學生認識科學研究的一般步驟:提出問題—構想假說—實驗設計—分析數據—得出結論。教師與小組同學積極討論,使實驗方案不斷完善。三、拓展延伸:教師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按照實驗方案設計在課后給予動手實施,繼續(xù)搜集有關土壤與植物生長相關知識,延伸課后學習活動。1、學生與教師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并積極討論,交流課前搜集資料學習情況,激發(fā)自身學習興趣,了解本課學習活動內容。2、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活動,認識土壤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教師進一步指導學生充分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結合自身生活實際和已有的知識體系,并積極進行大膽猜想。教師參與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學習,通過傾聽他人搜集的資料,初步構建完善自己的知識。教師出示種植在砂質土、黏質土、壤土三種不同土質相同的植物,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并積極思考“相同植物在不同土壤生長情況”。教師積極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引導學生自由選擇感興趣的問題設計實驗方案,教師指導學生認識科學研究的一般步驟:提出問題—構想假說—實驗設計—分析數據—得出結論。教師與小組同學積極討論,使實驗方案不斷完善。三、拓展延伸:教師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按照實驗方案設計在課后給予動手實施,繼續(xù)搜集有關土壤與植物生長相關知識,延伸課后學習活動。(一)教師直接提出問題,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導入學習內容。(二)教師指導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活動,創(chuàng)設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充分自由交流、探討進而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研究能力和查閱資料、運用資料的能力,并讓學生學會傾聽的良好學習習慣。書中資料卡重點介紹土壤對植物生長的意義,意在開拓學生視野,增加信息量。通過查閱資料、猜想預測、設計實驗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經歷一個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搜集資料、自行設計實驗、大膽猜想及參與中長期科學探究的能力。本實驗學習效果不明顯,需要長時間觀察。作為教師要提示學生進行中長期科學探究思想準備,要有堅持性,有目的對此方面加以訓練。(三)教師積極引導學生關注相關知識,尤其是新科技方面資料,努力使活動落到實處。六、學習小結:第十課  保護土壤一、學習目標:     1.通過查閱和調查資料讓學生了解土地資源的現狀,能設計實驗探究水土保持地方法。     2.感知土壤資源的缺乏;認識保護土壤的意義,并提出保護土壤的想法。     3.向學生進行保護土地資源的教育,讓學生能夠尊重事實,意識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二、學習重點:     學生制作巖石標本,認識常見巖石基本特征的探究學習活動。 三、學習難點:     學生對科學巖石的特征對自己手中巖石定名分類。 四、學習準備:     教師與學生一起做好每小組準備實驗儀器、活動材料準備:稀鹽酸、滴管、鑷子、放大鏡、銅鑰匙、小刀、小錘子、小刷子、燒杯等;巖石實驗盒、花崗巖、砂巖、灰石巖、頁巖、大理巖等常見巖石的基本特征的資料;制作巖石百寶箱的材料:紙盒、膠水、卡紙、破泡沫塑料板、棉花等。 五、學習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及二次修改一、導入新課:教師與學生交流上次課堂學習的課后拓展活動學習情況,了解學生對搜集的巖石命名情況,交流學生對常見巖石特征的觀察發(fā)現,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認識到沒有統(tǒng)一命名帶來的不便,引入本課學習活動。二、學習新課:1.教師指導學生學習認識常見巖石的特征。教師指導學生通過親身觀察對照巖石標本實驗盒里的巖石標本,適時出示相關資料使學生直觀認識發(fā)現常見巖石(花崗巖、砂巖、灰石巖、頁巖、大理巖等)的基本特征。2.教師指導學生學習制作巖石標本百寶箱。教師指導學生充分交流制作巖石標本箱的方法,使學生在動手之前先動腦,認識到在此基礎上簡要歸納整理出制作巖石標本箱的一般步驟:采集巖石—砸新斷面—洗凈—晾干—分類—編號—作標簽等。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動手制作學習興趣,進行制作巖石標本箱學習活動。教師積極參與學生小組合作制作學習活動,并對學生進行適時提示幫助,如巖石大小要適中、新斷面要露出來、如何固定等等。對學生大膽獨特創(chuàng)新的做法、積極合作的學習態(tài)度及時給予表揚肯定。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對制作的巖石標本箱進行評價,指導學生客觀公正評價自己和他人的學習成果,并從中取長補短,不斷學習改進自己的成果作品。三、拓展延伸:教師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出課后繼續(xù)探究的主題活動內容,進一步考察自己居住地附近的巖石類型情況,撰寫考察報告,了解巖石用途,拓展課后學習活動。1、觀看教師出示的溫度計,學生測試小組材料中的燒杯里水的溫度。觀察發(fā)現溫度計中液柱的變化,思考教師提出探究性問題了解本課學習活動。2、  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設計實驗探究發(fā)現溫度計的發(fā)現認識。學生結合自己已有的經驗討論,提出猜想假設。了解教師出示的實驗材料,小組討論交流制定探究方案。選擇合適的儀器進行小組實驗學習活動。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學習教師下發(fā)探究學習活動的資料提示卡片,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實驗學習活動。學生進行交流活動,交流探究的方法和探究中的發(fā)現。在討論、交流的基礎上,認識到:液體在一般情況下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并加以鞏固3、了解教師提出課后繼續(xù)探究的問題,引導進行課余時間查閱資料或設計實驗進行探究活動,豐富自身。(一)教師引導學生從做中學,在做活動中自主發(fā)現、生成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導入學習內容。(二)教師指導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活動,創(chuàng)設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充分交流、探討,形成并不斷完善實驗方案并進行合作學習活動。發(fā)現水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在實驗一種液體后做好觀察記錄再進行下一步另外一種液體的實驗學習活動。教師指導學生實驗、歸納,并以積極引導學生認識歸納的單一個體越多,歸納越科學。指導學生進行交流討論,進而實現資源共享,豐富自身認知。(三)充分激發(fā)學生課后拓展學習興趣,使學生認識科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六、學習小結:

《植物》教學設計 篇10

  1、樹是一種植物,是有生命的物體,大樹的特征可以用:樹的(高矮)、樹冠的(形狀)、樹干的(粗細)、樹皮和樹葉的(樣子)等來描述。

  2、在一棵真正的大樹旁,我們看見過:樹瘤、果實、小動物、鳥巢、小草、蔓藤等,這說明植物的生長與周圍的動物、植物和環(huán)境有關。

  3、(看、聽、摸、聞、量)等方法都是科學觀察的基本方法。

  4、在經歷觀察活動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表達)、(討論)、(記錄)等學習方法。

  5、小草與大樹一樣,具有(生命體)的共同特征。

  6、放大鏡是用來進行科學觀察的一種工具。

  7、一棵大樹可以分成三部分樹冠、樹干和樹根,樹冠的形狀可以分為:三角形、圓形、半圓形和扇形等幾種。

  8、我們可以用(拓印)方法得到樹皮圖案。

  9、在寫觀察記錄時,要注意格式,寫清:a.要寫出觀察的時間、地點、小組成員。b.要按觀察的順序來記錄。c.最好貼上收集到的實物標本(或圖片等)。

  10、植物按生存的環(huán)境不同,可以分為(陸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根據莖的不同,可以分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11、常見的水生植物有:水葫蘆、金魚藻、水花生和浮萍等。

  12、大樹和小草之間的不同點是:植株的(高矮)不同,大樹高、小草矮;莖的(粗細)不同,大樹粗、小草細;莖的(質地)不同,大樹是(木質莖)、小草是(草質莖);大樹是木本植物,小草是草本植物。

  13、大樹和小草之間的共同點是:都是植物,都(生長在土壤中),都有(綠色的葉),都會(開花結果),都需要(水份、陽光和空氣)。

  14、水生植物也都有(根)、(莖)、(葉)等器官。它們的生長需要(水分),(陽光)和(空氣)。

  15、水葫蘆和金魚藻的相同點是:都是水生植物,都有綠色的葉,都會開花結果,都需要水分、陽光和空氣。

  16、水葫蘆和狗尾草的相同點:生長需要(水分)、(陽光)和(空氣);有(根)、(莖)、(葉);都會(繁殖后代);壽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7、樹葉是(多種多樣)的,同一種樹的葉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18、一片葉子由(葉柄和葉片)兩部分構成,葉片上有(葉脈)。同一種植物的葉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19、樹葉也是有生命的,要經歷葉芽、嫩葉、老葉、枯葉的過程。

  20、用(測量)葉片的長度和寬度的方法來比較葉片的大小,能用(數據)記錄植物的變化。

  21、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要經歷(種子、發(fā)芽、幼苗、生長、開花、結果、死亡)等過程。每種植物都有一定的壽命。

  22、植物的變化(一生的典型生長階段),如向日葵主要表現在(種子、發(fā)芽、生長、開花、結果、枯死)等方面。

  23、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長在一定的(環(huán)境)里;需要(水份,陽光,空氣和營養(yǎng));都會(生長發(fā)育);都會(繁殖后代);都有從生到死的(生命)過程。

  24、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陽光),(空氣)和(營養(yǎng))

  25、水葫蘆葉柄部位膨大的(海綿體氣囊),充滿(空氣)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26、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種植物都有一定的(壽命)。

  27、我們可以比較樹葉的(軟硬、顏色、大小)來說植物發(fā)生了變化。

《植物》教學設計 篇11

  【設計意圖】

  為了讓幼兒在真實的自然環(huán)境中體驗秋天的特征,以散步的形式帶著孩子們在幼兒園里自由觀察發(fā)現秋天樹葉和草以及各種植物的變化,辨別老葉、枯葉和水分多少的關系,在大自然中培養(yǎng)孩子能力的思考與實踐。

  【活動目標】

  1.辨認園中常見的植物,學記1—2種植物名和植物的形態(tài)。(花、葉、莖的特點)

  2.把玩落葉,了解辨別老葉、枯葉和水分多少的關系,有好奇心。

  3.學習相應的詞語:濕嗒嗒、皺巴巴、沙沙沙等。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辨認園中常見的植物,學記1—2種植物名和植物的形態(tài)。(花、葉、莖的特點)

  活動難點:辨別老葉、枯葉和水分多少的關系

  【活動準備】

  1.教師備拾一些枯葉,事前撒放在大樹旁,和新落葉混在一起。

  2.提前提示保阿姨有意識地留一些剛落的老葉。

  【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

  一、尋找、觀察植物。

  以散步的形式帶幼兒在園內環(huán)境中對幾類大樹進行辨認,讓幼兒自主自由的抱抱樹,摸摸樹皮,撿撿樹葉,看看形態(tài)像什么,讀讀樹名(重點記1—2種樹名)。

  二、有目的地撿樹葉,提要求。

  拾一片“枯葉”、“剛落的老葉”,(了解幼兒對“枯葉”“老葉”的理解程度,據需要指導)。讓幼兒玩樹葉,(捏、搓、團),再展開看發(fā)現了什么,由幼兒介紹。

  三、游戲:“樹葉找媽媽”。

  讓幼兒撿樹葉當標記,聽信號行動。

  四、回教室梳理總結。

  再提供老葉、枯葉,讓幼兒對比玩看看新葉和枯葉有什么不同,學習相應的詞語和知識濕滋滋、皺巴巴、沙沙沙。

  【活動反思】

  以散步的形式,帶幼兒去戶外直觀感受不同顏色、形狀的樹葉,了解幼兒園植物的名字,認識了紅楓葉,銀杏葉,桂花葉等,知道秋天到了小樹葉會掉落到地上,時間久了就會變成枯樹葉。通過撿拾落葉和新葉,看看摸摸揉揉,感受枯葉和新葉的區(qū)別。孩子們自由地撿拾落葉,并帶一株植物去教室認識植物的根莖葉,學習說相應詞匯,整個過程體現了“玩中學,學中玩”的理念,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也更易接受。

《植物》教學設計 篇12

  活動目標

  1.練習肩上揮臂動作并能單手將沙包投擲 4 米左右。

  2.積極參與活動,體驗體育活動帶來的樂趣。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練習肩上揮臂動作,發(fā)展幼兒身體的靈敏性和協(xié)調能力。活動難點:能單手將沙包投擲 4 米左右。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看過植物大戰(zhàn)僵尸圖書、玩過植物大戰(zhàn)僵尸游戲。

  2.物質準備:豌豆沙包若干、豌豆紙球若干、僵尸卡片 8 張。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師:小朋友們都玩過植物大戰(zhàn)僵尸的游戲吧,游戲里誰會發(fā)射出豌豆呢?(豌豆射手)

  師:好,那現在你們是豌豆射手,我是豌豆射手的隊長,跟著我出發(fā)吧!(跑到活動場地。)

  熱身活動:教師帶領幼兒做熱身運動,活動開幼兒的肩部和手腕。

  (設計意圖:教師以情景導入,教師與幼兒一起充當豌豆射手:咦,你們看我們頭頂上有一根繩子,來,我們用力的把它給拉下來。主要鍛煉幼兒的肩部力量與手腕力量)

  二、基本部分

  (一)接受任務,第一關:學習肩上揮臂投擲的動作。師:豌豆射手是怎樣大戰(zhàn)僵尸的?怎樣才能投中僵尸?

  (每位幼兒一個沙包,幼兒自由練習投擲的動作,觀察幼兒是否有正確的投擲的動作)

  師:剛才老師發(fā)現豌豆射手們的發(fā)射動作各種各樣,現在我請豌豆射手來示范一下正確的投擲動作。

  (發(fā)現正確投擲動作的幼兒,請他來給大家做示范,教師也在一旁進行示范并講解投擲的動作要領)

  (二)第二關:趣味擊打“僵尸”

  1.師:現在豌豆射手們都學會自己的本領,看,對面僵尸在向我們緩緩的走來,快準備好你們的豌豆去攻打僵尸吧!

  2.幼兒分成 4 組進行游戲,教師在一旁觀察指導幼兒的投擲動作。

  (設計意圖:幼兒在自由攻打僵尸時,僵尸會緩緩的走來,當僵尸超過一條紅線時, 就說明豌豆射手被僵尸給吃掉了,僵尸是配班老師在控制,當孩子們的豌豆快投擲完時,僵尸就會倒下。本環(huán)節(jié)中孩子們一定會熱情高漲,特別是當僵尸緩緩走來時, 有危機感,就會把豌豆投擲在僵尸身上,游戲中就練習了孩子的肩上揮臂動作。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幼兒使用正確的投擲姿勢)

  (三)第三關:冰凍“僵尸”

  1.師:剛才豌豆射手們把僵尸都給擊退了,現在又出現了一波無敵大僵尸,并且你們的豌豆現在也有一種新的技能,豌豆上面有能冰凍住僵尸的技能,只要你的豌豆擊中了僵尸,僵尸就會被冰凍住,一直停在原地,所以當你們把它冰住的時候就要加快速度用你的豌豆把它給消滅掉哦。我們來看看哪位豌豆射手是最厲害的大戰(zhàn)僵尸能手。

  (設計意圖:幼兒通過第二關,已經初步掌握了肩上揮臂投擲的動作,在掌握了投擲動作的要領上增加難度,讓孩子在更遠的距離上進行投擲,投擲距離是 4 米左右, 在此環(huán)節(jié)中幼兒的興趣依然濃厚,因為它的豌豆有了新的技能,孩子就會找準方向對目標進行投擲)

  2.幼兒分成 4 組進行游戲,每人 5 個“豌豆”,當幼兒的 5 個豌豆都擊中了僵尸,那么就是大戰(zhàn)僵尸能手,能得到一個貼紙。

  3.評選大戰(zhàn)僵尸能手,分發(fā)貼紙。

  三、結束部分:放松活動

  1.師:豌豆射手們玩那么久,我們一起來給自己“松松土、施施肥”,讓我們的豌豆射手生長的更強壯吧!

  2.師:剛才玩了那么長時間,我們小豌豆們告訴我,它也很累了,我們將小豌豆們送回它的家里好嗎?

  引導幼兒整理收拾沙包,將沙包們放回送回筐里。

  (最后環(huán)節(jié)讓孩子學會自己收拾整理,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服務能力和意識,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自信、自立、動手能力和自我處理問題的能力。教師引發(fā)幼兒收拾沙包,對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用自然流暢的方式對每位幼兒都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活動總結

  本次活動幼兒的參與性與主動性較高,目標達成情況較好,在活動中幼兒掌握了肩上揮臂動作,同時練習了單手將沙包投擲了 4 米左右,幼兒的成功自豪感得到提升。

《植物》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準備:

  圣女果、蜜餞各一盤。

  生長環(huán)境圖片。

  教學過程:

  一、了解圣女果

  1、端出圣女果問孩子們這是什么?

  2、跟孩子們講解圣女果的名字。

  ——孩子們你們都叫它小西紅柿,它真正的名字叫圣女果,圣女果它還有外國名字叫小金果。

  ——孩子你們看圣女果是紅色的,你們想不想看它的根和生長環(huán)境是什么樣子啊?(生長環(huán)境圖片)

  二、出示蜜餞

  1、觀察圣女果與蜜餞的區(qū)別。

  ——它倆的是不是長得不一樣啊?但都是紅色的啊!

  2、認識蜜餞

  ——孩子你們知道這個是什么嗎?(指著蜜餞)

  ——這個是蜜餞,是用圣女果制作成的。

  三、吃圣女果的好處

  ——看看這么好看的圣女果,它富含著很多營養(yǎng)。

  ——孩子們要多吃圣女果,對我們眼睛好,讓你們眼睛更明亮。

  ——多吃圣女果對我們的牙齦也有好處。

  ——我們來把圣女吃掉吧!(結束)

  教學反思

  番茄紅了教學活動反思

  “綠綠的番茄,等著人來采,等著,等著——急得臉都紅了!”

  這首歌曲看起來簡單好學,活動開展的時候還是遇到了些難題。由于小班幼兒年齡小,知識面較窄,所以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

  在活動過程中,我首先:利用游戲《猜猜我是誰》引入課題,再出示裝有番茄的魔法盒,讓幼兒摸一摸后請他們猜猜是什么東西;

  師在活動中引導幼兒說說番茄的顏色,指導幼兒說完整話;讓幼兒知道番茄會變色;通過圖示,讓幼兒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引導幼兒嘗試說出番茄由綠變紅的原因;

  嘗試著和父母一起做好吃的番茄,了解番茄的吃法(直接吃、蘸糖吃、炒著吃、煮湯吃),

  通過“顏色的觀察”(綠色、紅色)——“了解生長過程”——“知道番茄做成的菜肴”的幾個步驟,幼兒由現象到特征,充分了解番茄的生長過程及它的用途。在講述故事時,利用擬人的手法(“番茄等著人來采,等到臉紅了”)來表現番茄的生長過程,不僅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形象地詮釋了番茄等待成熟的過程,也讓幼兒體驗了等待的焦急心情。

  本次活動的不足之處是,沒有突出番茄紅了的形象特征,活動中思路不是很清晰,沒有突出兒歌的重點,作為一堂科學及語言為一體的活動課,忽略了語言的重要性。

  提問時,師應稍作引導“番茄可以做成什么好吃的菜?”問題過于成人化,幼兒不能及時回應。

  由于之前沒有做好課前準備,以至于在活動開展時,個別幼兒不知所以然,學習起來比別人費力些。

  所以,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我會盡量避免類似情況發(fā)生,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在之后的活動設計中,我會大力將設計思路理順,爭取活動目標一次比一次清晰。

《植物》教學設計 篇14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樹是活的植物,生長在一定的環(huán)境里,是有生命的物體。

  過程與方法:

  初步認識真正的觀察應該是有目的的,制訂觀察的方法和步驟有利于觀察的進行。

  用各種感官觀察大樹。

  借助放大鏡、皮尺等簡單的工具對大樹進行觀察和測量。

  用簡單的詞語記錄觀察的結果。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懂得從圖片上獲得的信息是有限的,親自觀察事物會對事物有更多的認識。

  發(fā)展觀察大樹的興趣,體會到生命體給我們帶來的生機勃勃的感受。

  在觀察過程中,培養(yǎng)與他人合作的習慣。

  【教學重點】了解觀察的目標和方法,認識到觀察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對大樹的觀察要指向生命體這個核心概念。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一些觀察用的測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鏡等),觀察記錄紙。

  【教學過程】

  一、引言

  1.校園里、大路旁、山坡上……到處我們都能看到植物,同學們對校園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讓我們從身邊的熟悉植物——大樹開始觀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樹

  1.教師講解:這是一幅梧桐樹的照片,請大家仔細地看圖,你能發(fā)現有關這株梧桐樹的哪些特點?(你能發(fā)現幾點?)

  2.學生匯報:從圖上看大樹,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細傾聽,并大膽說出新的發(fā)現,同時區(qū)分哪些是真正從照片上獲得的信息。)

  三、回憶中的大樹

  1.教師引導: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們從照片上發(fā)現的東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經看到過的大樹與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樣嗎?

  2.學生匯報:回憶我的大樹,我曾經看到過什么?

  3.教師激趣:同學們的匯報內容真豐富,有的內容大家都看見過,有的內容有人還從來沒看見過,而有人可能從來都沒真正看過一棵大樹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細細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樹嗎?

  4.學生交流: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樹?(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內容!會不會也有樹瘤?是不是也有小動物?是不是還有其它東西?)

  5.教師總結:這樣帶著目的去仔仔細細看大樹的時候,我們的觀察活動就開始了。

  6.學生小組交流并匯報:如果現在來到一棵大樹下,我想觀察什么?我們怎樣才能觀察到更多的內容?

  四、觀察真正的大樹

  1.交流:教師引導孩子們交流在頭腦中制訂好的觀察大樹的個人計劃。(觀察內容、觀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動:現在讓我們一起去觀察一棵真正的大樹,我們肯定有更多的發(fā)現。同時把觀察到的信息,用簡短的詞語記錄下來。(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老師帶學生按計劃開展真正的實地觀察活動。)

  3.評價:回教室后每小組互相欣賞各自的觀察內容,說說從不同的記載中如何體會到觀察的大樹是一個生命體。同時推選一位同學的記錄單張貼于科學活動專欄內供大家欣賞,其它同學的記錄單上交給老師閱讀欣賞。(張貼的記錄單要有典型特色。)

  4.總結:觀察一棵樹讓我們獲得了這么多的信息,觀察一棵樹讓我們發(fā)現了一個生機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觀察更多的樹呢?請在課外繼續(xù)觀察不同的樹。

  《校園的樹木》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樹的整體形態(tài)一般由樹冠、樹干、樹根組成,樹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個部分。

  樹生長在一定的環(huán)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過程與方法:

  用各種方法觀察一棵樹,描述一棵樹。

  用簡圖描述樹的整體形狀。用拓印樹皮的觀察樹干。

  用實物來補充語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能客觀地記錄觀察到的現象,能繼續(xù)關注樹木的變化。

  【教學重點】

  能嘗試通過對樹有序的觀察描述和比較后指向樹木作為生命體的特征。

  【教學難點】

  比較討論樹木的相同之處。

  【教學準備】

  校園中選定一些大樹供各小組觀察所需,同時為各小組準備:一張觀察記錄紙,一支蠟筆,一把軟尺,一個放大鏡。

  【教學過程】

  一、觀察樹木的方法

  1.總任務:分小組進行觀察,每個小組盡量觀察不同的樹木;小組內要分工明確,每個人要有觀察任務;描述一棵樹,完成一篇觀察筆記。

  2.分任務:我們所要觀察的樹長在校園的哪個地方?我們怎么按順序來觀察一棵樹?(由遠及近,由整體到局部)

  3.交流:我們可以用哪些新的觀察方法來觀察新的內容?(畫簡圖、測量樹干粗細、聞樹葉、看果實、拓印樹皮、撿拾標本、對比法……)

  4.比較:我們能比書上的觀察記錄記得更好嗎?(先用簡單的詞語記錄下來,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觀察筆記。)

  二、觀察記錄一棵樹

  1.從遠處觀察整棵樹,我們怎樣記錄?(樹冠形狀、樹的高度等)

  2.從近處有序觀察樹的各個部分,我們會有哪些新的發(fā)現?

  生:這棵樹真大!看看我撿到的樹葉和果實。這是樹的果實。這是我的樹皮拓片。

  (拓印樹皮圖案的方法:把白紙緊壓在樹干上,先用手指在紙上反復按壓, 再平捏蠟筆在紙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顏色。)

  3.讓我們一起來把觀察到的內容記錄下來吧。要寫出觀察的時間、地點、小組成員。要按觀察的順序來記錄。能貼上收集到的實物標本。

  三、整理我們的觀察記錄

  1.整理:分小組根據觀察記錄整理成觀察筆記。

  2.描述:分小組描述一棵樹:這是我們組的觀察記錄,能猜出是校園里的哪一棵樹嗎?

  3.比較我們的觀察記錄,思考、交流:

  我們觀察了哪些樹?這些樹的生長需要什么樣的條件?

  不同的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 總結:通過深入討論,我們發(fā)現了這么多的大樹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請選定一棵你喜歡的大樹,在課外繼續(xù)觀察它,它會怎樣變化?把你的意外發(fā)現都記錄下來,同時把精彩的發(fā)現張貼于科學學習欄目內。(對總結的內容須得從學生實際觀察的基礎上進行,學生能發(fā)展到什么程度就總結到什么程度,書上總結內容僅作樣本供參考。)

  樹的不同之處:

  樹冠有大小

  樹干有粗細

  有的樹皮光滑,有的粗糙

  結的果實不一樣

  葉片不一樣

  板書設計:

  樹的相同之處:

  它們都長在泥土里

  都需要陽光、水

  都有樹干、樹皮

  都有樹葉、果實

  《大樹和小草》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小草和大樹一樣,具有生命體的共同特征。

  大樹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處在于植株的高矮、莖的粗細和質地。

  大樹和小草都有生長在土壤中,都有綠色的葉,都會開花結果,都需要水分、陽光和空氣。

  過程與方法:

  用簡圖畫出小草的主要形態(tài)特征,能看懂維恩圖的表達方式。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體會到小草和大樹一樣,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體,具有愛護小草,不踐踏不草的意識。

  【教學重點】找大樹和小草的相同點,體會陸生植物生命體的特征。

  【教學難點】看懂維恩圖的表達方式。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幾種常見的小草,有三葉草(黃花酢漿草)和狗尾草;一條樟樹枝和它的果實、葉片。

  【教學過程】

  一、認識常見的小草

  1.師生交流:在校園里不僅有高大的樹木,還有低矮的小草。我們認識這些小草嗎?這些小草長在校園的哪些地方?

  2.教師指導:對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認識?提供認識的方法及資料。

  二、觀察記錄狗尾草

  1.教師引導:在校園、田野、路旁、果園中都能找到狗尾草,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實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它是一年生雜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觀察記錄要求:運用前面學過的觀察順序、觀察方法、記錄方法來觀察記錄一株狗尾草。

  3.小組學生活動:觀察狗尾草,我們用簡圖把它的樣子畫下來。上臺描述互相補充:這是我們觀察的狗尾草。(能把狗尾草的主要特征根莖葉果實大致畫下來即可。)

  4.組間活動:比較不同的草,找出它們的相同和不同。(啟發(fā)引導:從植物器官及生存環(huán)境、生長年限、生長變化規(guī)律等方面比較)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態(tài),各有差異,但是它們之間存在著很多共同特征,說說你對小草的想法,是呀,小草雖小,但也十分可愛,我們應當呵護它們。

  三、比較樟樹和狗尾草

  1.引導討論:可以從哪些方面比較樟樹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2.比較完成對比表格: 3.交流匯報:樟樹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引導學生了解:像樟樹莖一樣的莖叫木質莖,像狗尾草一樣的莖叫草質莖。(讓學生在匯報中能使用這些詞語即可,不要求對概念進行背誦,以下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例同。)

  四、整理相同和不同

  1.比較匯報內容:總結大樹和小草的不同之處,記錄在下面圈圖的非交*位置中。

  2.全班討論:大樹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處,記錄在下面圈圖的交*框內。(這是教學重點)

  大樹 小草

  《觀察水生植物》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水葫蘆葉柄部位膨大的海綿體充滿空氣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水生植物都有根莖葉等器官,它們的生長需要水分、陽光和空氣。

  過程與方法:

  用簡圖畫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態(tài)特征,能看懂維恩圖的表達方式。

  在觀察中提出問題,探究水葫蘆浮在水面的秘密。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培養(yǎng)研究水生植物的興趣,體會到水生植物也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個體。

  【教學重點】

  利用維恩圖總結水生陸生植物作為生命體的共同特征。

  【教學難點】

  探究水生植物適應水生環(huán)境的結構特點。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幾種常見的水生植物,其中有水葫蘆和金魚藻,一個水槽,一張記錄紙。

  【教學過程】

  一、認識常見的水生植物

  陸地上生長著許多植物水中也生長著許多植物。出示實物或圖片,這就是兩種常見的水生植物水葫蘆和金魚藻。你課外調查到的水生植物有哪些?你曾經看到過哪些水生植物?(補充認識水花生、浮萍、蓮、菱、菖蒲、茭白等。)

  二、觀察水葫蘆和金魚藻

  1.觀察記錄:塑料袋中裝有水葫蘆和金魚藻,分發(fā)給各小組,要求放入水槽中(為了使金魚藻能沉在水底有利于觀察和簡圖記錄,可在其底部粘橡皮泥),觀察它們在水中的樣子,并用簡圖把它們畫下來。

  2.思考:把橡皮泥去掉,比較觀察水葫蘆和金魚藻在水中有什么共同之處?對,都能浮在水面上,會有什么秘密呢?

  3.探究:嘗試剖開水葫蘆的葉柄,我們會有什么發(fā)現?這種海綿狀氣囊結構很輕,所以能浮在水面上(適應水生植物的環(huán)境)。其它水生植物是不是也有相似的結構?請課外繼續(xù)探究。

  三、比較水葫蘆和金魚藻

  水葫蘆和金魚藻有哪些相似之處?(除了形態(tài)結構特征外,還可以稍作拓展,如它們都會繁殖后代,都會死亡等。)它們是水生植物,它們的生長需要什么條件?

  四、比較水葫蘆和狗尾草

  水葫蘆等水生植物與陸生植物狗尾草等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與前堂課學生總結的陸生植物的唯恩圖進行比較,再次填寫維恩圖,完成對植物生命體特征的梳理。(都有根莖葉、都會繁殖后代、壽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都需要陽光、水分和空氣等)

  水葫蘆

  狗尾草

  《植物的葉》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樹的葉是多種多樣的,同一種樹的葉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

  植物的葉一般由葉片和葉柄組成,葉片上有葉脈。

  葉也是有生命的,葉從葉芽開始生長,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過程與方法:

  統(tǒng)計撿到的樹葉的數量和樹葉的種數;根據一定的判斷依據,劃分出同一種樹葉和不同種的樹葉。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發(fā)展研究樹葉的興趣,培養(yǎng)愛護環(huán)境,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態(tài)度和意識。

  【教學重點】開展觀察葉生命現象的活動,建構起葉也是有生命的科學概念。

  【教學難點】是否是同一種樹葉的判斷。

  【教學準備】

  學生自備材料:撿一些落葉。

  分組材料:同一種植物的新鮮葉和落葉。

  教師準備:一條有大小不同葉片生長的樹枝。

  【教學過程】

  一、統(tǒng)計收集到的樹葉

  課前大家分別從不同的地方收集到了各種樹葉,說說你是怎么收集樹葉的。是呀,樹木是我們的朋友,他們是有生命的,所以我們不能隨意摘樹葉。現在把樹葉放在桌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統(tǒng)計:我撿了幾片落葉?這里面有幾種樹葉?

  二、觀察比較樹葉

  1、質疑:我們小組共有幾種樹葉?這些葉子是同一種葉嗎?

  2、討論:觀察到了什么,才說它們是同一種葉?觀察到了什么,才說它們不是同一種葉?同一種葉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3、比較:同時觀察所有完整的葉,我們能發(fā)現不同種葉有什么相同的結構嗎?是呀,大部分葉具有葉柄、葉片結構,葉片上還有葉脈。

  三、觀察葉的生命特征

  1、觀察:比較新鮮的葉與落葉,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思考:長在樹上的新鮮葉與落葉的的不同表現在哪里?是呀,新鮮的葉是活的,而落葉是死的。

  2、描述:觀察一種植物的葉,我們能從中看出葉的生長變化過程嗎?能找到這條樹枝上有幾種不同的生長階段的樹葉嗎?(如葉芽、小葉片、嫩葉、成熟的葉、老葉、將枯的葉等)能從幾張葉的不同生長階段去推測一片葉的生長過程嗎?

  3、總結:葉也是有生命的,它從葉芽長成小小的嫩葉,又慢慢地長大,變老。許多植物的葉從春天長出來,到秋天枯黃死去,完成了葉的一生。有些樹木雖然秋天不落葉,但它們的葉同樣也有生長和衰老的完整過程。

  《植物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植物在不斷地發(fā)生變化,有些變化比較明顯,有些變化不太明顯。

  植物的變化表現在各個方面,主要表現在發(fā)芽、生長、開花、結果等方面。

  植物的變化是生命體的特征之一。

  過程與方法:

  能用測量的方法比較葉的大小,能用數據記錄植物的變化。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能夠關注周圍植物的變化,堅持記錄完成一棵植物的變化記錄表。

  【教學重點】觀察記錄描述植物的變化。

  【教學難點】堅持記錄完成一棵植物的變化記錄表。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一把尺子,4張不同大小的葉片,記錄表。

  教師準備:一些樹木四季變化的圖片,帶花苞的菊花,狗尾草。

  【教學過程】

  一、怎樣觀察植物的變化

  我們知道,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許多植物很快地進入生長期,發(fā)芽、長大、開花結果。秋天里,從開學到現在,好幾個星期過去了,校園里的植物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可結合第2課的課外作業(yè)及學生的精彩發(fā)現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

  討論:我們可以觀察植物的哪些變化?我們怎樣觀察?

  首先得測量樹干是否變粗了,我們得在樹干的同一高度連續(xù)測量三次,取接近值(三年級孩子尚未接觸過平均值的數學解法);過一個階段再同樣測量進行記錄。能不能看出樹干的變化呢?

  數數每天有多少落葉。菊花的花苞長得怎么樣了?

  狗尾草會枯死嗎?樟樹的果實又是怎樣變化的呢?

  二、觀察葉的生長變化

  可以測量一條樹枝上的葉子、最小葉子和中間大小的葉子的長度或寬度,并做好記錄,看一個階段后它們分別有什么變化?還可以觀察樹葉的其他變化。

  從一棵樹的樹葉大小不同、軟硬不同中,我們知道了什么?

  從一片樹葉的顏色變化過程中,我們又知道了什么?

  三、實地觀察記錄植物的莖、葉

  1、活動:根據討論的結果,我們分小組按計劃到校園內進行觀察,記錄下第一手資料。(活動時間約15分鐘)

  2、交流:匯報我們的觀察數據,思考這些數據能說明什么問題?

  落葉的數量說明什么問題?一條樹枝上有大小不同的樹葉,說明什么問題?如果以后測量得到的數據變化很大,說明什么?如果變化不大,又怎樣理解?

  四、記錄一種植物的變化情況

  我們還可以同時觀察田野、路邊和家里的植物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就這樣一直觀察你所選擇的那棵樹或草,觀察它們在秋冬季的變化,一個月觀察一次,把觀察的結果記錄在表中,你能做到嗎?

  《植物的共同特點》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植物按生存的環(huán)境不同,可以分為陸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種植物都有一定的壽命;

  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長在一定的環(huán)境里,都需要水分、陽光、空氣和營養(yǎng),都會生長發(fā)育

  都會繁殖后代,都有從生到死的生命過程。

  過程與方法:

  運用比較的方法獲得有關共同特征的認識。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對植物壽命的認識,懂得生命的可貴,也體會生死的自然規(guī)律。

  【教學重點】了解植物的一些共同特點。

  【教學難點】通過閱讀資料來總結植物的一些特征。

  【教學準備】

  教師:水生植物和陸生植物的圖片,植物一生的圖片;

  學生:記錄本。

  【教學過程】

  一、回憶引入

  1. 我們前面學習了哪些植物?它們分別生活在哪里?有什么特點?

  2.小結:在我們的周圍生長著許多植物,有高大的木本植物,也有低矮的草本植物,有生長在陸上的植物,也有生長在水中的植物。但是,它們都稱為植物,為什么都屬于植物呢?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植物的共同特點。(揭示課題)

  二、植物生長的條件

  1.我們已經認識了大樹、狗尾草、水葫蘆和金魚藻等植物,你還知道哪些陸生植物和水生植物呢?把你想到的記錄在記錄本上。(學生填寫)

  2.學生匯報。

  預設:陸生植物有:楊樹、桃樹、櫻花、菊花、車前草、油菜、小麥……

  水生植物有:蓮、菱、滿江紅、茭白、荸薺、菖蒲、蘆葦……

  3.這么多陸生植物,它們要健康生長,需要什么條件呢?(水分、陽光、空氣、土壤、營養(yǎng))

  那么水生植物的生長又需要什么條件呢?(水分、陽光、空氣、營養(yǎng))

  4.學生記錄在記錄本上,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設計表格。(可用維恩圖記錄)

  5.小結:不管是陸生還是水生植物,它們共同的生長條件是什么?(水分、陽光、空氣、營養(yǎng))

  三、植物的一生

  1.向日葵的一生

  (1)人的一生要經出生、嬰過兒、幼兒、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死亡等生長階段,那么植

  物的一生要經過哪些生長變化?你能舉個例子嗎?(學生舉例)

  (2)觀察向日葵的一生圖片(課件),思考向日葵的一生經歷了哪些變化?

  (3)學生匯報。(種子-出芽-破土-子葉張開-幼苗-花蕾-開花-結果-種子成熟繁殖后代)

  2.大樹的一生

  (1)剛認識了向日葵的一生,那么大樹的一生又經歷了哪些變化呢?(出示課件大樹圖片)

  (2)學生匯報。(小苗-小樹-大樹-落葉-枝逐漸枯萎-死亡,大樹靠種子、莖等繁殖后代)

  3.比較大樹和向日葵

  (1)大樹與向日葵的一生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壽命長短)

  (2)大樹與向日葵的一生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經歷了從生到死的過程,會生長發(fā)育,還會繁殖后代)

  4.從大家的思考和交流中,認識了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一生的變化,從植物這么一生的變化,從中你明白了什么?(植物是有生命的,會生老病死,會繁殖后代)

  四、植物的共同點

  1.在我們對植物進行了這些觀察和研究之后,我們能夠說出植物的哪些共同特點?我們又是通過哪些方法知道的?

  2.學生小組合作整理和交流、匯報。

  3.小結:植物都生長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都需要水分、陽光、空氣和營養(yǎng),都會生長發(fā)育、繁殖后代,都有從生到死的過程,這些都說明植物是有生命的,我們要愛護生命。

  4.你想怎么來愛護植物呢?

  五、課外延伸

  1.我們是通過哪些方法來學習植物的知識的呢?(學生討論)

  小結:實地觀察,小組討論,畫圖,填表,記錄觀察內容。要想知道更多的植物知識,我們還可以查找資料。

  2.布置課外活動:查找有關植物方面的知識,并記錄在觀察記錄本中,下節(jié)課進行交流。

  3.準備材料:觀察記錄本

  【板書設計】

  7.植物的共同特點

  生長條件: 植物的一生:

  水分、陽光、 生長發(fā)育、繁殖后代

  空氣和營養(yǎng) 從生到死的過程

  植物有生命,我們要愛護

《植物》教學設計(通用14篇) 相關內容:
  • 《第一次抱母親》教案(精選14篇)

    一、導入同學們聽著這首動聽的歌,你想到了什么?此時老師也不由得想起了我們曾經學過的孟郊的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對于母親的恩情我們怎能報答得盡呢。...

  • 《番茄太陽》教學設計(精選14篇)

    教學目標:1、認識戚等生字,會寫獻戚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番茄等8個詞語。2、正確、流利、感情朗讀課文。3、在讀中感悟明明天使般的笑容,品位真正的番茄太陽。教學重點及難點:如何讓學生感悟這篇文章中豐富的人文內涵。...

  • 《永遠的白衣戰(zhàn)士》教學設計(通用12篇)

    一、教學提示: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理解護士長葉欣是怎樣冒著高風險,進行高強度、高效率的搶救工作的,感受白衣戰(zhàn)士葉欣身先士卒,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

  • 《永遠的白衣戰(zhàn)士》教案(通用12篇)

    一、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找出課文中的相關語句,能說明葉欣是怎樣冒著風險進行高強度,高效率的搶救工作的。3、通過體會非典的危險性以及當時形勢的嚴峻感受葉欣的英雄事跡。...

  • 《冀中的地道戰(zhàn)》教學設計(精選12篇)

    《冀中的地道戰(zhàn)》這篇課文要求我們教學時讓學生了解冀中地道戰(zhàn)的產生、作用和地道的結構特點,體會我國人民在抗日戰(zhàn)爭中表現出來的頑強斗志、無窮的智慧。...

  •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精選17篇)

    教學內容:課本P19頁例5,練習四第4、5、6題。教學目標:1、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溫故知新,繼續(xù)學習除法運算。2、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認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 《拉薩古城》教學設計(精選16篇)

    一、聽《坐上火車去拉薩》歌曲導入1、要求學生閉上眼睛認真聽,說說聽到了什么?歌中寫的是什么?2、課件展示課題,學生讀題。3、根據課前預習學生收集到的知識,說說對拉薩的了解。...

  •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精選16篇)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青島版)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信息窗1(森林里的故事森林宴會除法的初步認識平均分P5053頁。...

  • 《拉薩古城》教案(通用16篇)

    教材簡析:本文是人教版第十二冊的一篇課外閱讀文章。藏族作家次多 為我們介紹了拉薩古城的建筑風貌和風土人情,表現了作者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課文著重寫了拉薩古城的民居、大昭寺和八廓街。...

  • 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