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鵝、大蝦和梭魚》教學反思
《天鵝、大蝦和梭魚》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放在二年級上冊,其意在于讓學生懂得合作的重要性,課文用了一個反面例子來說明問題。在教學中,讓學生先明白為什么他們三個拖不動大車,再請學生幫助他們,將力量用在一條線上,懂得齊心協力的藝術。對于課文引申的問題學生能說多少就說多少,沒有必要強行要求他們說出來,或者老師說給他們。我們要正確認識學生目前階段的認知能力,不要盲目抬高問題的難度。這篇課文值得深挖的東西不多,只要淺淺的講一講就可以了,教學目標簡單明了,合適的引讀和提問不僅可以降低問題的難度,還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因此,因材施教、因人而異才是硬道理。
《天鵝、大蝦和梭魚》的教學反思
《天鵝、大蝦和梭魚》是一個世界著名的古老寓言故事,從反面講了不合作辦不成事的道理。
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多種方式讓學生進行朗讀:有初讀、輕聲讀、輪讀、接讀、小組讀、男女生讀、齊讀。通過反復朗讀后,我把問題出示在小黑板上討論:大家都在拼命拉,為什么大車卻未動分毫?
一會兒,超輝同學站起來說:“大家都在拼命拉,大車卻未動分毫,是因為他們拔來拔去,所以大車還在原處未動分毫。”接著,他又拿起自己的文具盒上來表演,說:“比如這個文具盒是一輛大車,天鵝在上面,大蝦在左邊,梭魚在右邊,他們都往不同的方向拔,這樣鬧來鬧去就白費力。”陳浪又站起來說:“我知道要怎么做才拉得動。比如,我是天鵝,偉昌是大蝦,志鵬是梭魚,我們要站在同一邊拔,就是合伙的人們要心一條,才能把事情辦好。接著我又問:“在日常生活中,你們有做過這樣鬧來鬧去白費力的事嗎?”潔羽同學站起來說:“我們在做值日時,有的同學掃過來,有的同學掃過去,這樣掃來掃去也是白費力,又要掃得很晚。”
從學生的匯報中,知道他們讀懂了課文,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所以,《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實施建議”中指出“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于積累、體驗、培養語感”等能力。還記得有這樣一句名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天鵝、大蝦和梭魚》教學反思
——團結進來力量大
這篇課文放在二年級上冊,其意在于讓學生懂得合作的重要性,課文用了一個反面例子來說明問題。在教學中,讓學生先明白為什么他們三個拖不動大車,再請學生幫助他們,將力量用在一條線上,懂得齊心協力的藝術。
在教學過程中,我以學生的朗讀和思維拓展為訓練點進行教學,在講讀結合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發散思維,使學生不但明白不合作辦不成事的道理,還懂得應該怎樣合作才能解決問題。在拓展思維訓練中問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你們有做過這樣鬧來鬧去白費力的事嗎?”黃揚煬同學站起來說:“我們在做值日時,有的同學掃過來,有的同學掃過去,這樣掃來掃去也是白費力,老掃不干凈又要掃得很晚。”謝新穎同學說:“剛才我們讀書時有的同學太快了,老師讓我們重新又讀了一遍,這也說明了不齊心協力是辦不好事情的。”其他學生也暢所欲言談談自己的看法,通過交流再次表明做事不合作的后果,從反面強調了合作的重要性,告訴人們不合作辦不成事的道理,只有齊心協力,團結起來才能力量大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