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第十二冊《我最好的老師》教案(精選16篇)
小學語文第十二冊《我最好的老師》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進一步學習通過具體的事例說明道理的寫作方法。正確讀記“編造、破綻、強調、教訓、駁倒、論證、權威、糊弄、受益、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饒有趣味”等詞語。
過程與方法:自主學習、小組合作、聯系生活實際、抓住重點語句及人物的描寫方法來感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到一個人具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和懷疑能力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學習通過具體的事例說明道理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體會到一個人具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和懷疑能力的重要性。
教學設計:
一、啟情導入:
1、板書“最好的老師”,說一說,你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應該是怎樣的?(認真負責,知識面廣,嚴格要求,關心學生……)
2、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好老師的標準,作者心目中的最好老師又是怎么樣的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看看我最好的老師是什么樣的?齊讀課題“我最好的老師”。
二、研讀感悟:
1、默讀課文,邊讀課文邊思考:課文從哪些方面寫出了懷特森老師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
2、小組交流。
3、課堂交流。
(1)一次測驗,我們按照課堂筆記回答的每一道題,都被畫上了紅,我們都得了零分;
(2)老師講課的信息都是錯誤的,我們做的課堂筆記也是錯誤的信息;
(3)課堂上傳看的貓猬獸的頭蓋骨也只是普通的貓的顱骨;
(4)希望我們多去發現問題,大膽提出來;
(5)科學課對于我們來說就成了一種“冒險”;
……
4、討論:如果你是懷特森老師的學生,面對這種種出人意料的舉動,你會怎么想?
5、感情朗讀這些重點句子,體會懷特森老師的教學思想。
6、再讀課文,邊讀邊想:懷特森老師有個性,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除了給我們帶來驚訝,帶來不可思議之外,對學生會有什么好處呢?
7、學生可能的回答會有:(1)使我們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常常會在課后花好幾個小時甚至幾天的時間去思考和論證”;(2)使我們“逐漸增長了見識,也逐漸懂得如何去接近真理”;(3)使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
8、感情朗讀這些句子,體會文章表達的感情。
9、根據學生的回答,可以結合這個單元的學習,隨機組織學生討論:如何去接近真理?為什么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從中讓學生體會到懷特森老師的良苦用心。
10、帶著自己的感受朗讀重點句子,“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
11、教師小結:科學需要懷疑,需要“冒險”,需要挑戰,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擁有善于發現、探求真知的能力。
三、練習
1、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
2、指導學生閱讀《新閱讀》中的相關文章,并做以指導。
小學語文第十二冊《我最好的老師》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啟蒙老師的美好品質。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教學重點
理解啟蒙老師的優秀品質,喚起學生對美好的小學生活的回憶。
教學難點
理解啟蒙老師的優秀品質。
教學步驟
(一)揭示課題
同學們,課題中的“啟蒙”是什么意思?
在你六年的小學生活中,給你印象最深的老師是誰?
(二)檢查預習
1.自由讀全文,思考文章寫了啟蒙老師的哪幾件事?
2.你有哪些不懂的問題,提出來。
3.歸納學生提出的問題:
(1)啟蒙老師是些怎樣的人,為什么讓“我”時常心懷感激?
(2)為什么老師的許多表揚“我”都淡忘了,而教師的批評和懲戒“我”至今未曾忘記?
(3)“從這些寬嚴之間,同學們也領悟了一些道理。”我們領悟了什么道理?
(4)文章的最后一句話是什么意思?
……
(三)小組討論大家提出來的問題
可以全都討論,也可以只討論你們感興趣的某些問題。
(四)全班交流討論結果,教師相機點撥
1.你覺得“我”的啟蒙老師具有怎樣的品質,作者是怎樣寫出來的?
(1)熱愛祖國
①演講
教師引導:“我們”的演講是在怎樣的情況下進行的?說明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讀這一部分。
②寬嚴之間
教師引導:對什么寬?對什么嚴?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讀這一部分。
(2)治學嚴謹,教育嚴格
①“嗅覺特長”的故事
教師引導:你對這件事怎么看?你由此想到了什么?
②“寫大字”的故事
教師引導:老師說“我”時“我”的心情是怎樣的?聯想一下,老師批評你時你是怎么想的?
有感情地朗讀這一部分。
2.理解最后一段話
教師引導:老師播下的種子是什么?這些種子開花結果了,是什么意思?最后一個反問句是什么意思?由這段話你想到了什么?
有感情地齊讀這句話。
(五)全文質疑,釋疑
(六)情感遷移
通過學習這篇課文,你想到了哪位老師,他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用具體的事例說說這個老師的美好品質。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寫下來。
小學語文第十二冊《我最好的老師》教案 篇3
一、說教材
《我最好的老師》是六年級下學期第五組課文中的一篇略讀課文,本文是美國作家大衛.歐文回憶自己少年時代學習生活時寫的一篇文章。課文講述“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
課文具體描寫了懷特森老師一次出乎意料的教學過程。第一天上課,懷特森老師給我們講授“貓猬獸”這種動物,我們根據課堂筆記做的隨堂測驗竟然都得了零分,原來懷特森老師講的關于貓猬獸的一切都是編造的,他希望我們從這個零分中吸取教訓,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具有懷疑的能力。
這篇課文的結構清晰簡潔,詳細具體地描寫了一堂科學課的經過,概括簡略地描寫了此后的科學課成了一種“冒險”,最后描寫了“我”對懷特森先生的感激和贊揚。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能讓學生認識到科學精神的另一個側面──獨立思考和科學的懷疑精神;另一方面,是讓學生學習這篇課文一事一議,從一個具體的事例發現一個道理的寫法。
二、說教學目標
1.正確讀記“編造、破綻、強調、教訓、駁倒、論證、權威、糊弄、受益、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饒有趣味”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作者為什么認為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
3.認識到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科學態度,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貴品質。
三、說教學方法
1. 在這堂課上主要探究老師的“個性”和“最好”。在學習中,充分利用情感這一平臺,讀找體會重點詞句,轉換句式,拓展寫話,接受和建立新的價值觀。
2.運用感性手段引導學生體會抽象的科學精神,比如:用感情朗讀還原當時情境,引導學生設身處地體驗與想象,在情境中感悟。
四、說教學流程
課前,我以“你心目中的好老師是什么樣的?”入題,待學生七嘴八舌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后,我便引出了“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是什么樣的呢?”,將學生帶進課文。
接下去是第一板塊:初讀課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第二板塊是探究人物的個性
在學生從整體上了解課文以后,我通過朋友對懷特森先生的評價引導學生就“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展開了重點內容的突破。在學生感受考試結果的出人意料后,我順勢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如果你是懷特森老師的學生,面對這刺眼的叉叉,刺眼的零分,你會怎么想?聽了懷特森先生的解釋后,你的心情如何?在學生忿忿然時指導學生朗讀,使學生產生內心真實吶喊:算哪門子老師?然后及時轉換角色:“懷特森先生怎么做的?在我們這個群情激憤的教室里,請懷特森老師獻身。”學生進入懷特森先生的角色,義正詞嚴卻又語重心長地侃侃而談,把本是半直接引用,半間接引用的懷特森先生的一番話條理清楚地表達了出來。這一環節的設置,讓學生在扮演角色的過程中通過獨立思考,對懷特森先生的做法進行理性分析與判斷,最終得出正確的結論,并且在以后的學習中內化為一種學習態度。然后讓學生說說聽了老師的解釋后怎么想的?
第三個板塊是探究“最好”
以“懷特森先生用這么一種出人意料的舉動,獨具匠心的教學方法,給了學生怎樣的影響呢?”這個問題導入6——7自然段的學習,力圖想帶領孩子們層層剝筍似地深入體會懷特森先生確實是最好的老師。從一堂課到每一堂課,從他的課堂到別的課堂,從課堂到課外,懷特森先生帶給學生的懷疑主義影響了孩子所有的學習方式和人生導向。
在教學的結尾,我設計了一個小練筆:幫懷特森老師辯駁
這個拓展訓練,是精神和文字可以共生的載體,事實上也是學生們對懷疑主義這一價值觀是否真實有效建立的一個檢驗和展示。從這個意義上說,拓的是課文的意蘊,展的是課文的內涵。
最后一個板塊是總結寫法,仿照習作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課文講述了“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 教學方法獨特, 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
學習目標:
1.正確讀記“編造、破綻、強調、教訓、駁倒、論證、權威、糊弄、受益、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饒有趣味”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作者為什么認為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
3.認識到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科學態度,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貴品質。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作者為什么認為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認識到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科學態度,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貴品質。
課前準備:1、課前查閱、收集關于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故事、文章。
2、課件。
教學過程:
一、交流談話,導入新課
1、板書:最好的老師,說一說你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應該是怎樣的?
2、每個人心目中的好老師標準都不同,這節課,讓我們隨著作者去認識一位他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把板書補完整,齊讀課題。我們已經預習過課文,誰來說說我最好的老師是——板書:懷特森先生
這節課主要解決同學們在預習時提出的問題:1、課文講了一件怎樣的事?2、為什么說懷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師?
3、自由讀課文,想想課文向我們講述了一件什么特別的事兒?交流,能說說這件事兒特別在哪里?(提示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
對待懷特森先生的做法,對這樣一個特別的老師,作者的朋友有這樣一段話——
出示:“有一次,我把懷特森先生的方法介紹給一個朋友。他聽后嚇壞了,說:“他怎么能這樣來糊弄你們呢?””
指名朗讀
(1)仔細看這段話,你讀懂了什么?(2)你是從哪個詞看出來的?(糊弄)糊弄就是——(欺騙 蒙騙)看來朋友對懷特森持強烈的反對意見。在作者眼中,懷特森又是一個怎樣的老師呢?
二、探究老師的個性
1、看看課文第1小節,找出作者評價懷特森先生的一個句子。(1)指名朗讀。出示:“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說說作者眼中的老師是什么樣的?隨著學生回答板書:教學方法獨特。(2)結合板書小結:他的個性表現在教學方法——生接:獨特 他與眾不同的教學方法真是——生接:出人意料(3)讀出老師的個性來。(4)那么課堂上發生的哪些事情讓作者出乎意料,也是你所沒想到的?默讀課文1——5小節,找出有關語句劃下來,并寫下你的感受,一會兒我們交流。相機理解如下句子:
*“當他把卷子發下來的時候,我驚得目瞪口呆,因為在我寫下的每一個答案后面,竟然都被畫上了紅叉叉。我得的是零分!可這不公平,因為每一道題都是根據我的課堂筆記回答的。而且,吃驚的并不是我一個人,我們班上的所有同學都得了零分。”(1)談感受。什么叫“目瞪口呆”?(提示理解詞語的一些方法。)聯系自己平時的生活,想想在什么情況下有過“目瞪口呆”的感受?讀出作者的那份驚詫。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個學生,你拿著滿是叉叉得零分的試卷會想些什么?(2)一個人得零分很正常在情理之中,在意料之內,可全班同學都得零分,叫人怎么想也想不到,用一個詞那就叫——(出人意料)
*“很簡單”,懷特森先生說,“關于貓猬獸的一切,都是我故意編造出來的。這種動物從來就沒有存在過。因此,你們記在筆記本上的全是錯誤的信息。”(1)最初老師的這種解釋你能接受嗎?你的心情如何?(2)指名讀兩個反問句,全班讀。
群情激憤,那么老師作何解釋,請你們根據文中的內容當當懷特森先生來向大家解釋一下。注意說話時的語氣。聽了懷特森先生的解釋,你現在心里怎么想的?
*“為此他特別強調,本次測驗的零分記錄都將寫進每個人的成績報告單。同時,他希望我們從這個零分中吸取教訓,不要讓自己的腦子睡大覺,一旦發現問題,就應該立刻指出來。”(1)據老師了解,西方國家升中學是不考試的。憑的就是這張成績單。孩子們有時甚至把它看得比生命還重要。你認為,老師該不該把零分寫進我們的成績報告單?我們都認為不該寫進去,可老師還是寫進去了,這真是太——出人意料。(2)我們的出乎意料,卻在老師的意料之中,他希望我們記住的是什么呀?(指讀后半句)(3)原來如此,就為了這么一句。(齊讀后半句)整整花了一節課的時間,全班同學以零分的慘痛代價就換來這樣一句話到底值嗎?(值。)為什么?(終身受益的教訓)這個教訓讓學生刻骨銘心,這也正應了中國的那句古話——吃一塹,長一智。這就是他的個性所在,這就是他的教學魅力所在。課件出示句子,讀——“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
三、探究“最好”
同學們,懷特森先生用這么一種出人意料的舉動,獨具匠心的教學方法,給了學生怎樣的影響呢?請大家靜下心來,讀讀課文最后三個小節,劃出有關句子,隨時記錄你的感受,一會交流。
1、“冒險”——你會在這樣冒險的課堂上讓大腦睡大覺嗎?
2、“挑戰”——是呀,一定要認真傾聽,才能發現問題,并立刻指出來,使學生思維處于緊張狀態,這便是一種挑戰。
3、“花好幾個小時甚至幾天的時間去思考和論證”——激發了學習興趣。花這么長的時間去思考和論證,不正培養了我們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饒有趣味又充滿刺激的過程”——既有趣味又充滿刺激,真是太吸引人了。學生已經喜歡上他的課,喜歡這位老師了。帶著喜愛的感情讀。
5、“不要迷信書本,不要迷信權威。”(1)“迷信”指什么?什么是“權威”?怎么理解這句話?(2)古往今來,正是人們一個個對書本的打破,對權威的推翻,才有了這個社會的不斷進步。課件呈現,解說:哥白尼堅持自己的“日心說”,之后的布魯諾更是因此作出了被烈火燒死的偉大犧牲。伽利略的落球實驗已是家喻戶曉,他揭示兩個質量不同的物體從相同的高度下落會同時落地的事實,但他敢于挑戰權威和傳統的精神更值得人尊敬。你還知道哪些事例?(3)這一個個鮮活的例子告訴我們,要學會質疑,不要人云亦云。那就是—— “不要迷信書本,不要迷信權威。”
四、回歸整體,延伸悟情
師總結 :是呀,懷特森老師用自己獨特的教學方式教會了孩子們怎樣學習,這不僅改變了孩子們的學習方式,也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方式。這篇文章的作者是美國著名作家大衛.歐文,他寫的《第一家爸爸銀行》風靡全球。試想如果他在少年時代沒有遇到懷特森老師,那么他還是今天的大衛.歐文嗎?當我的朋友這樣評價我的老師時,出示:“他怎么能這樣來糊弄你們呢?”你會怎樣幫懷特森老師辯駁?請你寫一寫。
五、總結寫法,仿照寫話
1、師總結:學了本文,我們認識了一位——用獨特、巧妙的方法教會學生求真務實的的老師。更讓我們認識到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科學態度,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貴品質。
2、那么在寫法上,你又有什么收獲呢?
3、周記:學習本文一事件一收獲的寫法,寫寫你心中最崇敬的老師。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反思
學科帶頭人每學期要為學校教師上一節示范課。我該上什么課呢?如果選精讀課文,一節課不能展示完整性,思量再三,最后決定執教一篇略讀課文。
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從三年級上冊開始安排略讀課文,到五、六年級,精讀、略讀各占50%,那么,略讀課文怎么教?聽過一些課,發現很多教師把略讀課上成了精讀課。如何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更好地體現略讀教學特點,一直是我們每個教師思考的問題。著名特級教師錢正權老師認為略讀課文教學應把握好兩點:一是把握好課文在整個單元中的地位。略讀課文應該是精讀課文的有機延伸,是將精讀學習所習得的方法進行實踐運用。二是要把握好方法上的“粗放”。略讀課文一般只有一課時,因此決不能求全求深,抓住一點,一課一得就可以。至于抓哪一點,單元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前都有“導讀”,這既是學生的閱讀提示,也是教學的依據。教師課前要細細研讀,這樣才能做到該“精”的精,該“略”的略。
《我最好的老師》是六年級下學期第五組課文中的一篇略讀課文。主要講了懷特森先生出人意料的舉動、獨具匠心的教學方法以及他教育學生人生哲理: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的事件。這個單元是圍繞“科學精神”這一主題編排的,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有兩個:一是體會科學精神的含義(本課要體會獨立思考和懷疑精神的重要性);二是學習用具體的事實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研讀教材后,在教學中我努力體現以下幾點:
一、尊重學生獨特體驗,凸顯語文閱讀的個性化
葉圣陶先生說:“學語文要靠學生自己讀書,自己領悟。”本課的設計通過“初讀走近——精讀走進——感言贊語”等環節,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讀書、理解、感悟、表達,給學生創設了一個廣闊的自主閱讀、自主思考的空間,充分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人這一課改理念。本節課圍繞學生的關注點“懷特森到底是什么樣的老師”、“他為什么是最好的老師”引領學生走進課文,走近課文的主人公,引導學生仔細揣摩人物心理,想象課堂場景,換位思考表達。通過教師的指導、點撥、燃情,學生讀得有廣度、深度,恰當地表達了自己個性化的閱讀體驗,課堂靈動,氣氛活躍。學生真正走進了文本,似乎也走進了懷特森的教學風格。
二、 關注學生人格發展,強調語文學科的人文性
我們的語文教學應該洋溢著人文的色彩,充滿著生命的靈動,負載著陶冶情操、教書育人的使命。教師善于關注和挖掘文本中蘊涵的人生哲理——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學會質疑,學會探究,使之成為喚醒學生心靈的源泉和動力,使學生心中的美好的人性、良好的品質漫漫滋生、強壯。懷特森先生之所以是最好的老師,就在于他匠心獨運,以發展的眼光真真切切育人,育真真切切的人。本節課,我采用讓學生拓展寫話、感恩憶寫等方式熔閱讀、寫作、口語交際于一爐,既歷練了學生的語文能力,更凸顯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如寫為懷特森先生辯駁的一段話。還有結合自己的實際學習生活,面臨畢業,師恩難忘,回憶教過自己的老師,哪位最令你難忘?寫一寫自己最崇敬的老師等。
三、重視學習方法滲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法國十七世紀杰出的數學家、哲學家和科學方法論者笛卡爾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 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金鑰匙,是學生自主發展的關鍵,對學生不僅要“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教學時,入手一篇,著眼于多篇。借助某篇教材為例子,讓學生掌握規律性知識,做到舉一反三,帶動同類教材學習。堂上發現學生學得比較好,就讓他談談是怎樣學習的。多問學生:你為什么能夠提出這樣的問題?用什么辦法解決的?你為什么能夠這樣理解詞句?你對文章中心思想這樣理解的根據是什么?這樣教師及時發現好的學習方法,給予表揚鼓勵,就會使學生更重視學習方法的改進。另外,還要讓學生介紹好的學習方法,使學生互相得到啟發。
如,在學生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后讓概括得很好的學生說說自己是怎么概括的,這樣其他學生也明白了寫人記事的文章抓住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來概括就行了。還有在解釋“目瞪口呆”這個詞語時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理解出來的,學生說是逐字逐字解釋的,我馬上肯定這是理解詞語的一種好方法,問學生還有哪些方法理解詞語,學生說可以查字典,可以聯系上下文等。
課后,雖然老師們也給予我真誠的肯定和鼓勵,但認真反思之后,還是覺得有些地方沒處理好:
1、學生的回答局限于書本,沒有很好地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加以更深層次的感悟。
2、第6自然段,學生如何上科學課是教材的空白點,能否有所運作,讓學生對“貌似正確”、“充滿刺激”等詞有更深入的理解。
如何讓略讀教學成為學生語文能力的“習得所”,實現省時高效的教學理想,將是我們每一個教師不懈的追求。
小學語文第十二冊《我最好的老師》教案 篇4
作文:《我最好的老師》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教師進修學校 蔣正燁
說到老師,使我想起了教我一年級語文的郭老師。
她個子較矮,可她胖胖的臉上總是帶著笑容。她雪白雪白的頭發告訴了我們,她就快退休了,所以我們更是認認真真地聽她講每一堂課。
她的風趣幽默總能讓整個教室發出歡快的笑聲。“排隊啦!我來看看誰是班上的拖拉大媽!”她雖然不會說外語,杭州話卻說得很地道,還常常這樣對我們說話呢!
別看她一把年紀,還很愛運動,每當運動會要來臨了,她早早地提前一個月就會要我們開始訓練,還和我們一塊跑,使我們提起精神,勁道更足了,所以我們總能拿第一。
我已經幾年沒見到郭老師了,可她的樣子一直深深地留在我的心中。她一定還和以前一樣,風趣幽默而且特愛運動!
小學語文第十二冊《我最好的老師》教案 篇5
教材簡析:
課文講述了“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 教學方法獨特, 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
學習目標:
1.正確讀記“編造、破綻、強調、教訓、駁倒、論證、權威、糊弄、受益、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饒有趣味”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作者為什么認為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
3.認識到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科學態度,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貴品質。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作者為什么認為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認識到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科學態度,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貴品質。
課前準備:1、課前查閱、收集關于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故事、文章。
2、課件。
教學過程:
一、交流談話,導入新課
1、板書:最好的老師,說一說你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應該是怎樣的?
2、每個人心目中的好老師標準都不同,這節課,讓我們隨著作者去認識一位他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把板書補完整,齊讀課題。我們已經預習過課文,誰來說說我最好的老師是——板書:懷特森先生
這節課主要解決同學們在預習時提出的問題:1、課文講了一件怎樣的事?2、為什么說懷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師?
3、自由讀課文,想想課文向我們講述了一件什么特別的事兒?交流,能說說這件事兒特別在哪里?(提示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
對待懷特森先生的做法,對這樣一個特別的老師,作者的朋友有這樣一段話——
出示:“有一次,我把懷特森先生的方法介紹給一個朋友。他聽后嚇壞了,說:“他怎么能這樣來糊弄你們呢?””
指名朗讀
(1)仔細看這段話,你讀懂了什么?(2)你是從哪個詞看出來的?(糊弄)糊弄就是——(欺騙 蒙騙)看來朋友對懷特森持強烈的反對意見。在作者眼中,懷特森又是一個怎樣的老師呢?
二、探究老師的個性
1、看看課文第1小節,找出作者評價懷特森先生的一個句子。(1)指名朗讀。出示:“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說說作者眼中的老師是什么樣的?隨著學生回答板書:教學方法獨特。(2)結合板書小結:他的個性表現在教學方法——生接:獨特 他與眾不同的教學方法真是——生接:出人意料(3)讀出老師的個性來。(4)那么課堂上發生的哪些事情讓作者出乎意料,也是你所沒想到的?默讀課文1——5小節,找出有關語句劃下來,并寫下你的感受,一會兒我們交流。相機理解如下句子:
*“當他把卷子發下來的時候,我驚得目瞪口呆,因為在我寫下的每一個答案后面,竟然都被畫上了紅。我得的是零分!可這不公平,因為每一道題都是根據我的課堂筆記回答的。而且,吃驚的并不是我一個人,我們班上的所有同學都得了零分。”(1)談感受。什么叫“目瞪口呆”?(提示理解詞語的一些方法。)聯系自己平時的生活,想想在什么情況下有過“目瞪口呆”的感受?讀出作者的那份驚詫。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個學生,你拿著滿是得零分的試卷會想些什么?(2)一個人得零分很正常在情理之中,在意料之內,可全班同學都得零分,叫人怎么想也想不到,用一個詞那就叫——(出人意料)
*“很簡單”,懷特森先生說,“關于貓猬獸的一切,都是我故意編造出來的。這種動物從來就沒有存在過。因此,你們記在筆記本上的全是錯誤的信息。”(1)最初老師的這種解釋你能接受嗎?你的心情如何?(2)指名讀兩個反問句,全班讀。
群情激憤,那么老師作何解釋,請你們根據文中的內容當當懷特森先生來向大家解釋一下。注意說話時的語氣。聽了懷特森先生的解釋,你現在心里怎么想的?
*“為此他特別強調,本次測驗的零分記錄都將寫進每個人的成績報告單。同時,他希望我們從這個零分中吸取教訓,不要讓自己的腦子睡大覺,一旦發現問題,就應該立刻指出來。”(1)據老師了解,西方國家升中學是不考試的。憑的就是這張成績單。孩子們有時甚至把它看得比生命還重要。你認為,老師該不該把零分寫進我們的成績報告單?我們都認為不該寫進去,可老師還是寫進去了,這真是太——出人意料。(2)我們的出乎意料,卻在老師的意料之中,他希望我們記住的是什么呀?(指讀后半句)(3)原來如此,就為了這么一句。(齊讀后半句)整整花了一節課的時間,全班同學以零分的慘痛代價就換來這樣一句話到底值嗎?(值。)為什么?(終身受益的教訓)這個教訓讓學生刻骨銘心,這也正應了中國的那句古話——吃一塹,長一智。這就是他的個性所在,這就是他的教學魅力所在。課件出示句子,讀——“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
三、探究“最好”
同學們,懷特森先生用這么一種出人意料的舉動,獨具匠心的教學方法,給了學生怎樣的影響呢?請大家靜下心來,讀讀課文最后三個小節,劃出有關句子,隨時記錄你的感受,一會交流。
1、“冒險”——你會在這樣冒險的課堂上讓大腦睡大覺嗎?
2、“挑戰”——是呀,一定要認真傾聽,才能發現問題,并立刻指出來,使學生思維處于緊張狀態,這便是一種挑戰。
3、“花好幾個小時甚至幾天的時間去思考和論證”——激發了學習興趣。花這么長的時間去思考和論證,不正培養了我們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饒有趣味又充滿刺激的過程”——既有趣味又充滿刺激,真是太吸引人了。學生已經喜歡上他的課,喜歡這位老師了。帶著喜愛的感情讀。
5、“不要迷信書本,不要迷信權威。”(1)“迷信”指什么?什么是“權威”?怎么理解這句話?(2)古往今來,正是人們一個個對書本的打破,對權威的推翻,才有了這個社會的不斷進步。課件呈現,解說:哥白尼堅持自己的“日心說”,之后的布魯諾更是因此作出了被烈火燒死的偉大犧牲。伽利略的落球實驗已是家喻戶曉,他揭示兩個質量不同的物體從相同的高度下落會同時落地的事實,但他敢于挑戰權威和傳統的精神更值得人尊敬。你還知道哪些事例?(3)這一個個鮮活的例子告訴我們,要學會質疑,不要人云亦云。那就是—— “不要迷信書本,不要迷信權威。”
四、回歸整體,延伸悟情
師總結 :是呀,懷特森老師用自己獨特的教學方式教會了孩子們怎樣學習,這不僅改變了孩子們的學習方式,也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方式。這篇文章的作者是美國著名作家大衛.歐文,他寫的《第一家爸爸銀行》風靡全球。試想如果他在少年時代沒有遇到懷特森老師,那么他還是今天的大衛.歐文嗎?當我的朋友這樣評價我的老師時,出示:“他怎么能這樣來糊弄你們呢?”你會怎樣幫懷特森老師辯駁?請你寫一寫。
五、總結寫法,仿照寫話
1、師總結:學了本文,我們認識了一位——用獨特、巧妙的方法教會學生求真務實的的老師。更讓我們認識到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科學態度,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貴品質。
2、那么在寫法上,你又有什么收獲呢?
3、周記:學習本文一事件一收獲的寫法,寫寫你心中最崇敬的老師。
小學語文第十二冊《我最好的老師》教案 篇6
一、選詞填空。
推斷 推測
1、科學家經鑒定,( )出這是西漢時期的文物。
2、根據你的經驗,你能( )出最后的結果嗎?
驚駭 驚訝
1、“怎么會是這樣?”我( )地說。
2、河水巨大的呼嘯聲使大家感到十分( )。
二、根據意思寫詞語。
(1)驚慌害怕。 ( )
(2)對別人開玩笑,使為難。 ( )
(3)對可能發生的危險情況或錯誤傾向保持敏銳的感覺。 ( )
三、心靈感悟。
你認為什么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
小學語文第十二冊《我最好的老師》教案 篇7
【學情分析】
五年級是小學階段的最后一個學期,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他們有著較為獨立的個性,在閱讀時,也有自己獨特的體會和感悟。因此,教學時,注重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盡可能讓學生獨立閱讀、思考,放手讓他們討論交流,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深刻理解科學知識的文化意蘊,最終形成愛科學、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正確態度。
【教材分析】
《我最好的老師》是美國作家大衛•歐文的作品,寫的是一個叫懷特森的老師,他在課堂上把錯誤的動物學知識“教”給了學生,讓學生們測驗都得了不及格之后,他才說出真相。以此教育他的學生時刻保持警惕,不要認為課本和老師就永遠正確。文章短小深刻,充滿哲理。通過本篇課文的學習,要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科學精神的含義,還要學習用具體事實說明道理的寫法。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作者為什么認為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
3.認識到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科學態度,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貴品質。
【教學重難點】探究懷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師的原因。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重點語句的課件。
【教學預設】
一、開門見山,導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第29課,請同學們齊讀課題——我最好的老師
二、整體感知,把握內容
1、這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請同學們讀讀課文前面的鏈接語,看看給我們提出了哪些學習要求?
2、在一分鐘的時間內快速默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認識懷特森先生,體會他的“好”
1、作者為什么說懷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師呢?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充分地感受懷特森先生到底是一位怎樣的老師?請同學們再一次深入地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相關語句,并在句子旁邊寫感受做批注。
(設計說明:用大的“問題情境”作為主線貫穿課堂教學全過程,避免了面面俱到的情節分析和煩瑣膚淺的提問應答,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了解了懷特森先生是一個怎樣的老師,為后來理解為什么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打下良好的基礎。)
2、小組交流自己的感受。
3、集體交流,起初你認為懷特森先生是一位怎樣的老師:
(1)“當他把卷子發下來的時候,我驚得目瞪口呆,因為在我寫下的每一個答案后面,竟然都被畫上了一個刺眼的紅叉叉。我得的是零分!”
懷特森先生是一位奇怪的、不可思議的老師。因為“我”的考卷時根據筆記答的,筆記又是根據老師所講而記的,本應得滿分。可為什么懷特森先生竟給“我”打零分呢?這太讓“我”吃驚了,所以“我”覺得他是個奇怪、讓我們感到不可思議的老師。
(2)“關于貓猬獸的一切都是我編造出來的。”
懷特森先生是個不負責任的老師。他竟然在課堂上給我們講授錯誤的知識,我們的老師都是講正確的知識,他太不稱職了。
師過渡:當時作者的心情和我們是一樣的。明明是懷特森先生親口講的知識怎么能出爾反爾呢?這又怎能不令我們生氣呢!來,同學們讀讀這段話,讀出作者當時生氣的心情。自己讀、指名讀。
(3)課件出示句子:不用說,我們全都氣炸了。這算什么測驗?懷特森算哪門子老師?
同學們再讀讀這句話,“懷特森算哪門子老師?”這句話里哪個地方最能表現出當時同學們憤恨的心情?
預設生:我發現少了先生兩個字,我能體會到當時作者對懷特森先生深深的痛恨,他覺得懷特森先生不配當老師,因此直呼老師的名字。
帶著你的感受再來讀讀吧!指名讀、齊讀
4、繼續交流:后來你又覺得懷特森先生是一個怎樣的老師?
(1)“他說,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事物真偽的能力,同時也應該具有懷疑的能力。”
懷特森先生真是一個用心良苦的老師啊!他寧愿讓同學埋怨責罵,還是大膽的在課堂上傳授虛假的知識,原來全都是為了培養同學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和懷疑的能力,他真是用心良苦啊!
(2)“同時他希望我們從這個零分中吸取教訓,不要讓自己的腦子睡大覺,一旦發現問題,就應該立刻指出來。”
懷特森先生是一個培養我們大膽質疑的老師。這個零分能給我們一個深刻的教訓,一看到這個零分我們就會知道在課堂上就應該集中精力、認真動腦,聽出錯誤馬上指出來,否則以后還會得零分的。
(3)“懷特森先生總是想方設法讓我們來接受他的挑戰。”
懷特森先生是一個時刻不忘培養我們懷疑精神的老師。他總是想法設法,就是他在以后的科學課上經常想盡一切辦法讓我們來挑戰他的錯誤。所以我覺得他是一個時刻不忘培養我們懷疑精神的老師。
(4)同學們可以想象一下,作者和他的同學們為了駁倒懷特森先生一個個貌似正確的論點,課后可能會做些什么呢?
預設生:到圖書館查資料、查看科學書、上網查資料、問其他的科學老師、問父母、親自做試驗
師小結:是啊,正是在這一個個的過程中,同學們增長了——見識,提高了對知識的——認識,還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
(5)“這是一個終身受益的教訓。懷特森先生讓我還有我的同學明白了一個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
懷特森先生是一個培養我們具有懷疑精神的老師。懷特森先生挖空心思想出那樣一個獨特的教學方法,就是為了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要迷信權威和書本。這個道理讓我一生都很有好處。
師小結:懷特森先生用編造貓猬獸的虛假知識,告訴我們在科學課上——(生接)不要迷信書本,不要迷信權威。
在語文數學等其他學科的課上,我們還是不要——
在生活中,我們依然不要——
在將來的工作中,我們永遠不要——
這就是一個——終身受益的教訓。
5、本文的作者大衛歐文正是在懷特森先生的影響下,才最終成為美國著名作家,其所寫的《第一家爸爸銀行》風靡全球。
此時我們回到鏈接語中的第二個問題。我想你一定弄明白了作者為什么說懷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師了?誰來說說?
(因為懷特森先生用一種獨特的教學方法讓我們明白了不要迷信書本和權威,要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能力,因此作者認為他是最好的老師。)
師小結:是啊,作者用切身的體驗和滿腔的敬佩表達出了對懷特森先生做法的認同,認為他就是自己最好的老師!如果有人提出懷特森先生的這種做法是在糊弄學生時,你同意他的觀點嗎?(不同意)讓我們和作者一起大聲地并堅定地告訴他——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后一句話(課件出示,生接)“不,你的看法錯了。”
四、學習寫作方法,升華他的“好”
同學們,對這樣一位教學方法獨特的老師,你喜歡嗎?(喜歡)
看得出來,同學們都對這位懷特森老師敬佩得五體投地,喜歡得無與倫比,恨不得馬上就成為他的學生是嗎?那你知道我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嗎?作者是運用了怎樣的辦法讓我們跟他一樣喜歡甚至是迷上了這位懷特森老師呢?
師小結:對,作者詳細記敘了自己學習生活中的一件事,而且把自己在這件事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內心感受非常詳細地記錄了下來,用“事實說話”,所以才這樣讓我們深刻地感受到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
五、我手寫我心,記住他的“好”
假如你現在真的成為了懷特森先生的學生,成為了作者的同學,你都想對懷特森先生說些什么呢?請你用筆寫下來,比一比誰寫得最好!
……
總結:從剛才的交流中可以看出,懷特森先生不但給作者,也給我們今天在座的每一位同學的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老師希望這種影響無限延伸,希望我們未來的生活、未來的工作、未來的人生都能因這種影響而精彩!
板書設計:
29我最好的老師
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
小學語文第十二冊《我最好的老師》教案 篇8
一、說教材
《我最好的老師》是六年級下學期第五組課文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述了“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
二、說教學目標
1.正確讀記“編造、破綻、強調、教訓、駁倒、論證、權威、糊弄、受益、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饒有趣味”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作者為什么認為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
3.認識到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科學態度,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貴品質。
三、說教學方法
1. 在這堂課上主要探究老師的“個性”和“最好”。在學習中,充分利用情感這一平臺,讀找體會重點詞句,轉換句式,接受和建立新的價值觀。
2.運用感性手段引導學生體會抽象的科學精神,比如:用感情朗讀還原當時情境,引導學生設身處地體驗與想象,在情境中感悟。
四 說學生學法
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我注重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表現出自己的個性見解,以讀促學,以讀促理解。在突破重難點時,學生采用遷移法學習,由文中想到生活中具有這種“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科學精神的人,從而降低難度,幫助學生理解,完成教學目標。
五、說教學流程
課前,我以小詩欣賞交流自己難忘的老師入題,待學生七嘴八舌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后,我便引出了“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是什么樣的呢?”,將學生帶進課文。
接下去是第一板塊:初讀課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第二板塊是探究人物的個性
在學生從整體上了解課文以后,我通過朋友對懷特森先生的評價引導學生就“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展開了重點內容的突破。我通過三處重點語段的自讀自悟,讓學生了解到懷特森先生的良苦用心。
第三個板塊是探究“最好”
以“懷特森先生用這么一種出人意料的舉動,獨具匠心的教學方法,教會了學生什么呢?”這個問題導入最后三個自然段的學習,力圖想帶領孩子們層層剝筍似地深入體會懷特森先生確實是最好的老師。從一堂課到每一堂課,從他的課堂到別的課堂,從課堂到課外,懷特森先生帶給學生的懷疑主義影響了孩子所有的學習方式和人生導向。
在教學的結尾,我讓學生回顧課文內容,齊讀句子:“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最終點題。
小學語文第十二冊《我最好的老師》教案 篇9
師生輕松歡快中學習著《我最好的老師》這一課。
板書課題,質疑,為什么說懷特森老師是我最好的老師?學生快速看課文,找到答案。不久學生可以交流出因為他在講課中讓我們明白一個道理,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所以他是我最好的老師。那是一次什么樣的講課讓我們明白這一道理呢?學生再讀課文,歸納事情經過。交流展示中學生一下子明白了要敢于質疑,善于發問的重要性。
師生平等中質疑,探討中學習變得多輕松自在啊。
多好的一位老師,那我們今后在學習生活中可要——學生馬上接到話題,可要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敢于質疑,善于發問。
多么好的一位老師啊,告訴我們一個多么好的道理,我們今后要有主見,善于思考地學習生活。那我們學生生活中碰到的最好的老師又是誰呢?我們自由交流,學生或敘事或概述自己心中最好的老師。做一個最好的老師,學生會感激你在記憶的深處。
小學語文第十二冊《我最好的老師》教案 篇10
1.懷特森認為一個人應該具有哪幾種能力
答: 。
2.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答: 。
3.懷特森讓我們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
答: 。
4.你喜歡懷特森老師嗎?為什么?
答: 。
5.當歷史老師上課時,有人說:"凱蒂旺普斯"這意味著什么?
答: 。
6、本文介紹懷特森來時哪兩件事?這兩件事共同說明了什么主題?
答: 。
【參考答案】
1.獨立思考和判斷事物真偽的能力
2.懷特森先生是我的科學老師,一次老師給我們講述一種名叫貓猬獸的動物,然后是測驗,結果每個人都是0分.
3.告訴了我們不要迷信權威,不迷信書本.
4.喜歡,有自己獨特的教學方式
5、說明歷史老師講錯了,或者有人對歷史老師所講的內容有質疑。
6、第一件事是他上課編造出來一種動物“凱蒂旺普斯”,我們按照他所講的內容答考卷時,每個人都沒有及格。第二件事是他告訴我們大眾牌轎車是個活物。在這兩件事中我們都得到了懲罰和教訓,那就是:不要盲目聽信權威,要時刻思考問題,大膽提出質疑,要有提出不同意見的勇氣,要用自己的思維去獨立的思考問題,分析問題,有自己的想法。
小學語文第十二冊《我最好的老師》教案 篇11
一、導課
1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21課《我最好的老師》師板書課題(請大家齊讀課題,帶上感情會讀的更好)
2.最好的老師,孩子們說說你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是怎樣的?(認真負責、知識豐富、嚴格要求、關心學生、平易近人、寬容大度、幽默詼諧……)
那么(板書:我 )心目中最好的老師又是怎樣的呢?
二、整體感知,理解課文內容。
1帶著疑問,讓我們自由朗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剛才讀書時,老師仔細觀察想發現誰是最好的,結果不是發現一個,而是大家都是最好的,不僅讀得認真讀書姿勢也很優美。希望本節課大家都能表現出最好的自己。)
生:課文講一個叫懷特森的老師在課堂上把錯誤的知識教給了學生,讓學生考試都得了零分,教育他的學生不要迷信書本,不要迷信權威。作者認為他是自己最好的老師。
2.你真會讀書,這么長的課文讀成了一句話。大家一起說說誰是我最好的老師。(板書:懷特森先生)
3.錯了吧,作者覺得懷特森先生連個一般的老師都算不上,不信,
⊙①出示:不用說,我們全都氣炸了,這算什么測驗!懷特森算哪門子老師?你讀讀這句話——這里是怎么評價懷特森的?(板書)多生讀這句話。
②這句話的言下之意是(這種老師不算什么老師;這種老師不配當老師;這種老師根本不符合好老師的標準。) (個別讀、生齊讀,非常氣憤)
③再把課題和這句話連起來讀一讀,你有什么感覺?有什么要說要問的嗎?
(生:這兩句話都寫得是懷特森先生,但評價卻截然不同,前后矛盾;這里作者對懷特森的看法不符合題目意思;為什么對懷特森先生前后看法會有如此大的差異?……)
4.話出總有因,懷特森究竟做了什么讓我們這么生氣,都快氣炸了?
①生1;“關于貓猥獸的一切,都是我故意編造出來的。這種動物從來就沒有存在過。”(一個老師怎么能欺騙學生呢,說假話還能侃侃而談,太令人氣憤了。)
生2;我驚得目瞪口呆,因為在我寫下的每一個答案后面,竟然都被畫上了一個刺眼的紅叉叉。我得的是零分!可這不公平,因為每一道題都是根據我的課堂筆記回答的。(老師不是經常教育我們聽課要專心,做筆記要認真嗎,可我這樣做了,居然得了零分,怎能不讓我意外,我到底錯哪了?)
生3:我們班上所有的同學都得了零分。(講課、聽課、測驗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如果有一兩個不及格的同學也屬正常,但全班都得零分誰受得了這個沉重的打擊,就說明老師的教學有問題)
生4:本次測驗的零分記錄都將寫進每個人的成績報告單。(如果說是我們不認真得這樣的成績也就罷了,可是這樣的成績是因為懷特森老師故意編造內容導致的,為什么讓我們承受這個惡果)
⊙②要是你的老師也編造內容上課,你會怎么想?如果是你認真按老師教的去答題,卻拿到了打滿紅叉的試卷,心情會怎樣?(不學無術,誤人子弟;氣憤)
⊙③帶著和作者一樣的的不滿、氣憤再讀這句話“不用說,我們全都氣炸了,這算什么測驗!懷特森算哪門子老師?”
是呀,騙人的老師,演戲還帶了道具,說得跟真的一樣。可就是這樣一位不可理喻的老師,作者卻稱他為——生齊讀:我最好的老師
5.這是為什么呢?他到底好在哪?(生快速默讀課文)學著懷特森的語氣解釋給大家聽。
⊙①“每個人都應該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事物真偽的能力,同時也應該具有懷疑的能力。”這句話及時他要告訴我們的道理,也是我們得零分的原因。
模仿懷特森先生的語氣讀一讀(嚴肅的語氣,義正詞嚴,你真是懷特森先生的知音;理直氣壯,平靜的語氣里帶著不可侵犯的威嚴;)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讓我們牢記懷特森先生的教誨:每個人都應該具備——引讀(生齊讀)
②既然如此,他大可以直接告訴我們這個道理,為什么要采用這種極端的方式呢?
生1:為了讓我們留下深刻的記憶。
生2:有句話說得好“我聽見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經歷了就理解了。”他想用事實教育我們,這樣就能讓我們將道理銘刻在心。多么獨特的教學方法
③“我希望你們能從這個零分中吸取教訓,不要讓自己的腦子睡大覺,一旦發現問題,就應該立刻指出來。”吸取什么教訓?(學習有三到:眼到、手到、最重要的是心到,他是在教我們學習的方法,不要人云亦云要敢于質疑,哪怕是書本,是老師)
過渡:這時的他在學生心目中是最好的嗎?你還從哪體會到他的好
④“科學課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冒險……”(這里的冒險是指科學課上緊張刺激的學習過程。我們要時刻動腦對事物進行獨立的思考,獨立的判斷,要有懷疑,也要有實證。學習成了一個復雜的認識過程。而這一個個饒有趣味有充滿刺激的過程是懷特森老師想方設法創造和營造的,在這樣的學習中,我們不僅學到了知識,增長了見識,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如何接近真理?挑戰接受再挑戰再接受)興趣濃,長知識,明道理
過渡:為了讓我們明理,懷特森不惜編造謊言,可謂用心良苦。在那之后的一節又一節的科學課的學習過程才讓我們真正體會到這些道理的重要性,想方設法讓獨立思考、獨立判斷、懷疑的精神在我們心中扎了根,并從中受益。
⑤他讓大家明白一個重要道理: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生齊讀)這個道理是怎么獲得的?(在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科學懷疑的過程中悟出來的)多么不容易呀!讀三遍,讀進去,想出來。
請生1讀一遍告訴你自己
請生2讀一遍告訴老師我
請大家一起讀一遍,告訴在座所有的人(生齊讀)要怎么樣呢
(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科學懷疑)
6.最好的老師用零分的教訓讓他的學生終身受益,誰說他不是——齊讀:最好的老師
7.同學們,懷特森老師不僅教給我們知識,還教給我們科學的精神,教給我們人生的道理。這正是他的魅力所在。但他的這種做法并不是所有人都接受,當我把懷特森老師的做法的朋友時,朋友是這樣評價我的老師出示:
“他怎么能這樣來糊弄你們呢?”
面對朋友的驚駭,我會怎么說怎么做呢?(1他用獨特的方式告訴我們如果認為錯了,或者課本上錯了,就大膽說出來 2.他告訴我們不能只知道接受知識,也不要一味以為教材、老師就一定是正確的。3.他告訴我們要學會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耳朵去聽,用大腦去想,然后做出判斷,這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4.受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為了不教……此時想起懷特森先生給零分的行為,我們還會憤憤難平嗎?(不會,因為什么我們了解了他就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會怎么樣?(感激他的用心良苦,他教給我們的不僅是知識,而是一種科學的精神,對于一個新時代的人而言,這比任何財富都珍貴,他不是想得孩子的一時,而是一世)
三、拓展
1.古今中外,善于發現問題并研究問題的人往往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你知道哪些事例。生交流后出示資料
2.科學精神是一個國家繁榮富強,一個民族進步必不可少的精神,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談談你的收獲。
學者必先有疑,懷疑是一個新發現的開始,無論最終的結果是對是錯,懷疑者都獲得了寶貴的經驗,哪怕是定論,權威,同樣可以質疑。
孩子們看來,你們是真的從中體會到了他的良苦用心。
哎,他就是這樣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
小學語文第十二冊《我最好的老師》教案 篇12
一、學習目標
1.正確讀記“編造、破綻、強調、教訓、論證、權威、糊弄、受益、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饒有趣味”等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作者為什么對老師的評價從“這算什么老師——我最好的老師”這一截然相反的轉變。
3.認識到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科學態度,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貴品質。
二、學習重點:
抓住“這算什么老師——我最好的老師”這一情感沖突,理解作者感情的變化的原因
三、學習難點:
體會到科學精神的另一側面——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和懷疑能力的重要性。
四、課前準備:
查閱、收集關于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故事、文章。
五、學習時間;
1課時
六、學習過程
(一)檢查預習
1.板書課題,你認為什么樣的老師是最好的老師?
2正確讀記詞語:
侃侃而談 故意編造 出人意料
目瞪口呆 深信不疑
獨立思考 獨立判斷 饒有興趣
增長見識 接近真理 終身受益
3同桌分節讀課文,爭取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把預習情況反饋給老師;
4整體感知課文,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二)解疑
1作者認為誰是他最好的老師啊?(懷特森 先生)
2他真的是最好的老師嗎?
出示:懷特森算哪門子老師?
(1)指名讀,讀出什么感覺來了?(生說)
(2)看來懷特森先生不算個好老師,對不?他到底是個怎么樣的老師呢?請讀課文1、2小節,找出他是怎么樣的老師?
2.合作探究:默讀1-2小節,哪些讀出“出人意料?”
(1)談感受。什么叫“目瞪口呆”?聯系自己平時的生活,想想在什么情況下有過“目瞪口呆”的感受?讀出作者的那份驚詫。
(2)還有哪些字眼讓你體會到作者的驚訝來?
(3)作者為什么“目瞪口呆”?“目瞪口呆”的只是作者一個人嗎?讀出全班同學的那份驚愕來。
(4)一個人得零分很正常在情理之中,在意料之內,可全班同學都得零分,叫人怎么想也想不到,用一個詞那就叫——(出人意料)
3探究“最好”
讀讀課文最后三個小節,劃出有關句子,隨時記錄你的感受,一會兒交流。
(1)“冒險”——你會在這樣冒險的課堂上睡大覺嗎?為什么?
(2)“挑戰”——是呀,課堂上老師給學生搭設了平等對話的平臺,使學生思維處于緊張狀態,這便是一種挑戰。
(3)“花好幾個小時甚至幾天的時間去思考和論證”——花這么長的時間去思考和論證,不正培養了我們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饒有趣味又充滿刺激的過程”——既有趣味又充滿刺激,真是太吸引人了。
出示“不要迷信書本,不要迷信權威。”
(1)讀著讀著你有什么發現?有兩個“不要迷信”,說說你看法。
(2)能把“迷信”改成“相信”嗎?說理由。
(三)拓展延伸
想象:如果當時同學們不迷信老師,課堂上又會出現怎么樣的情況呢?并交流。
(四)總結收獲
1.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學生自由暢談。
2.這篇文章給你什么啟示?
小學語文第十二冊《我最好的老師》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正確讀記“編造、破綻、強調、教訓、駁倒、論證、權威、糊弄、受益、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饒有趣味”等詞語。
2.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作者為什么認為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
3.認識到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科學態度,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貴品質。
【重點難點】認識到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科學態度,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貴品質。
【課前準備】師生查閱、收集關于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故事、文章。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談話導入
1、板書“最好的——老師——我”,請學生談談自己的理解。
師:同學們,看老師在黑板上寫下三個字——最好的,“最好的”是什么意思?
生:最理想的,最滿意的,沒有比此再好的……
師:(板書——老師),說一說,你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應該是怎樣的?
生:認真負責、知識面廣、嚴格要求、關心學生、和藹可親……
生:是一個女老師,有著披肩的長發。
反思:這個回答有點出乎我的意料,但每個人心中都有好老師的標準,學生能夠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這種精神非常可貴。
師:作者(板書:我)心目中最好的老師又是怎么樣的呢?
2、齊讀課題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21課《我最好的老師》,齊讀課題——,聲音響亮地讀——,充滿自豪地讀——打開課本,114頁。
反思:教師依次板書“最好的—老師—我”,師生在其樂融融中談話,營造了一種寬松自然的學習氛圍。
二、整體感知,初步理解“最好”
1、生自由朗讀課文,
師:讀課文時,應該注意什么?請給大家提點合理的建議吧。
(學生沉默,教師啟發要大膽表述想法。)
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生:長句子可以反復地讀。
生:重點的詞語畫出來,可以請教同學。
(生自由地,投入地朗讀課文,教師巡視隨機表揚學生。)
師:剛才讀書時,老師非常想誰是最好的。通過老師的仔細觀察,不是發現一個,而是,你們都是最好的!不僅讀得認真,讀書的姿勢也很優美。希望這節課大家都能表現出最好的自己!
反思: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及時表揚鼓勵,為大家加油鼓勁。表揚是動人心弦的贊美詩,它能觸動學生心底最溫柔的心弦。
2、檢查生詞
師:下面,老師來檢查一下預習的情況。咱們班有個有心人,她就是李文靜,事先已經把課文中需要強調的詞語工整地寫在小黑板上,讓我們對她的付出表示感謝!(鼓掌)
反思:教師要把課堂的主動權交換學生,這一環節設計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養成認真預習的習慣。我注意到,孩子在小黑板上用粉筆抄寫詞語時,特別地小心翼翼,有的詞反復擦掉好幾次再端正的寫上。同時,和也是幫助其在全班面前樹立自信的有效手段。
生多種形式讀生詞,指名讀、齊讀等,重點強調“饒”和“糊”的讀音。
出示:
出人意料 侃侃而談 目瞪口呆 深信不疑
想方設法 饒有趣味 終身受益 顱骨
破綻 強調 駁倒 糊弄
多音字:糊——hū 糊一層泥(用較濃的糊狀物涂抹縫子。)
hú 糊信封 糊風箏(用粘性物把紙等粘起來或粘在別的器物上。)
糊涂 糊口(不明事理;勉強維持生活。)
hù 面糊 糊弄(樣子像粥的食物;敷衍,不認真做。)
強——qiáng 強大 強調
qiǎng 強迫 強詞奪理
jiàng 倔強 強嘴(犟嘴)
反思:學生的語文素養要從重視雙基開始,但課堂教學要注意時間的把握,這一環節有效但不夠高效,需要調整。
3、檢查課文
(1)談談讀課文后的整體印象。
師:通過剛才的讀課文,你知道了什么?或者明白了什么?用自己的話大膽的說一說。
生:我認識到一個非常有個性的老師,他叫懷特森。
生:懷特森先生給我們講了一節奇怪的課,關于“貓猬獸”。
生:懷特森先生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事物真偽的能力,同時也應該具有懷疑的能力。
生::懷特森先生讓我還有我的同學明白了一個重要的道理:不迷信書本、也不要不迷信權威。
……
師: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閱讀是人的個性體驗,同學們要敢于表達自己的真實體驗。
反思:這一環節設計的目的,是為讓學生對課文有個整體把握。
(2)劃出課文的中心句。
師:快速瀏覽課文,想一想,作者為什么說懷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師”?找出中心句。
生瀏覽課文,找中心句,多次未果,多次討論找出中心句“懷特森先生讓我還有我的同學明白了一個重要的道理:不迷信書本、也不要不迷信權威。”
指3-4名同學分別讀,齊讀。
反思:這個環節出乎意料,學生找不準中心句,分析原因,一是學生對課文內容較為生疏,沒有充分地讀。二是不知道什么是“中心句”, 能夠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句子就是“中心句”。
中心句的特點:
①一般在段的開頭的中心句起概括和總述作用。
②一般在段的中間的中心句起承上啟下作用。
③一般在段的末尾的中心句起歸納和總結作用。
④起強調和增強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開頭和結尾。
尋找中心句的方法:
1. 從題目去找。
2. 從總起句去找。
文章開頭的總起句,一般都揭示了全文內容,所以就是中心句。
3. 從結尾上去找。
有些文章的結尾,往往總結全文,點明中心。
4. 從反復句上去找。
有的文章為了突出某種意思,并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反復出現同一個句子,它就是中心句。
5. 從議論句上去找。
文中議論處往往透露出文章的中心,因此,議論句中的關鍵句就是中心句。
6. 從哲理性句上去找。
有的句子很有哲理性,這個句子就是中心句。
7. 從含義深長的句子上去找。
本文應該從議論句上去找。
三、讀議結合,深刻理解“最好”
師:為了讓我和同學們深刻明白這個重要的道理,懷特森老師是怎樣做的呢?下面,我們來深入理解課文。
1、默讀課文,思考:
出示自學提示:
(1)懷特森先生有哪些出人意料的舉動?找出相關句子。(讀、劃、議)
(2)懷特森先生出人意料的舉動,除了給我們帶來驚訝,帶來不可思議之外,對學生會有什么好處呢?從課文中找出相關句子。
同桌討論后全班交流。
生: 一次測驗,我們按照課堂筆記回答的每一道題,都被畫上了紅叉叉,我們都得了零分。
生:老師講課的信息都是錯誤的,我們做的課堂筆記也是錯誤的信息。
生:課堂上傳看的貓猬獸的頭蓋骨也只是普通的貓的顱骨。
生:希望我們多去發現問題,大膽提出來。
生:科學課對于我們來說就成了一種“冒險”。
……
生: 使我們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常常會在課后花好幾個小時甚至幾天的時間去思考和論證”。
生:使我們“逐漸增長了見識,也逐漸懂得如何去接近真理”。
生:使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
……
3、理解中心句。
師:談談對中心句的理解。
生:不要全部相信書本,書本上的知識不一定全對。
生:孔子尚有不知道的,《兩小兒辯日》中,他“不能決也”,這說明權威也不是全能。
……
師(小結):書本、權威,代表的是已有的,被大多數人認可和接受的知識。句中的兩個“不要迷信”強調的是一種懷疑的精神,強調要通過獨立的思考去獲取知識。從中讓學生體會到懷特森老師的良苦用心,這也是作者為什們稱他為最好的老師的原因。
反思:雖然找中心句時飛來一些周折,但在兩個自學提示的引導下,學生的理解還是水到渠成,比較滿意。
四、回歸整體,加深對科學精神的認識
1.科學故事會
師:古今中外,善于發現問題并研究問題的人往往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你知道哪些事例?下面我們一起來召開一個“科學故事會”。
生: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動發聲……
生:達爾文撰寫《物種起源》……
生:四年級學的《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中敢于挑戰權威的伽利略……
生:二年級學的《畫家和小牧童》中敢于給戴嵩指出錯誤的小牧童……
反思:由于本單元安排的都是關于科學精神的課文,選編目的,一方面是能讓學生認識到科學精神的另一個側面——獨立思考和科學的懷疑精神。所以,課堂安排“科學故事會”,加深對科學精神的理解。學生講故事時,還有些膽怯,不自然。故事會的交流氣氛不夠熱烈。
2、課堂總結:
師:科學精神是一個國家繁榮富強、一個民族進步興盛必不可少的精神。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對“科學精神”又有哪些理解?請談談自己的看法。
生:執著的探索精神;鍥而不舍的意志;創新改革的精神;求實求真的精神;團結協作精神;懷疑批判精神……
師:“學者先要會疑。”(程頤)懷疑是一個新發現的開始,無論最終的結果是對是錯,懷疑者都獲得了寶貴的經驗。哪怕是定論、是權威,同樣可以質疑。
科學需要懷疑,需要“冒險”,需要挑戰,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擁有善于發現、探求真知的能力。這是“我”最好的老師告訴的,也是科學精神所必須的。
下課。
課后反思:
《我最好的老師》是六年級下學期第五組課文中的一篇略讀課文。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更好地體現略讀教學特點,一直是我思考的問題。著名特級教師錢正權老師認為略讀課文教學應把握好兩點:一是把握好課文在整個單元中的地位。略讀課文應該是精讀課文的有機延伸,是將精讀學習所習得的方法進行實踐運用。二是要把握好方法上的“粗放”。略讀課文一般只有一課時,因此決不能求全求深,抓住一點,一課一得就可以。至于抓哪一點,單元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前都有“導讀”,這既是學生的閱讀提示,也是教學的依據。教師課前要細細研讀,這樣才能做到該“精”的精,該“略”的略。
《我最好的老師》主要講了懷特森先生出人意料的舉動、獨具匠心的教學方法以及他教育學生人生哲理: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的事件。這個單元是圍繞“科學精神”這一主題編排的,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有兩個:一是體會科學精神的含義(本課要體會獨立思考和懷疑精神的重要性);二是學習用具體的事實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時,我先以“你心目中的好老師是什么樣的?”入題,待學生暢所欲言后,我便引出了“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是什么樣的呢?”,將學生帶進課文。在學生從整體上了解課文以后,我引導學生就課文的中心句“懷特森先生讓我還有我的同學明白了一個重要的道理:不迷信書本、也不要不迷信權威。”展開了重點內容的突破。學生自然談到了科學課上發生的事情。我順勢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如果你是懷特森老師的學生,面對這種種出人意料的舉動,你會怎么想?他的這種做法有什么好處?通過獨立思考,學生對懷特森先生的做法進行理性分析與判斷,最終得出正確的結論,并且在以后的學習中內化為一種學習態度。
認真反思,我覺得有些地方沒處理好:
1、學生的回答局限于書本,沒有很好地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加以更深層次的感悟。
2、學生在找畫中心句時有困難,這是我備課不夠細致的地方,課堂的扎實在于細節。
如何讓略讀教學成為學生語文能力的“習得所”,實現省時高效的教學理想,將是我們每一個教師不懈的追求。
小學語文第十二冊《我最好的老師》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描寫的故事,理解懷特森先生獨特的教學方法,體會到一個人具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和懷疑能力的重要性。
3、進一步學習通過具體事例說明道理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理解作者為什么認為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認識到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科學態度,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貴品質。
教學方法:
1、課前查閱、收集關于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故事、文章。
2、在這堂課上抓住 “這算什么老師——我最好的老師”這一情感沖突,設計兩個主要的板塊:欲揚先抑感受“氣憤”和峰回路轉深感“佩服”。在學習中,充分利用情感這一平臺,讀找體會重點詞句,轉換句式,接受和建立新的價值觀。
3、運用感性手段引導學生體會抽象的科學精神,比如:用感情朗讀還原當時情境,引導學生設身處地體驗與想象,在情境中感悟。
教學設計
一、初讀課文,認識“最好的老師”
1.同學們,從你開始上幼兒園到現在讀六年級,教過你的老師肯定有很多很多,你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是怎樣的?(認真負責,知識面廣,嚴格要求,關心學生……)
2.相信在每個人心中好老師的標準都是不一樣的,今天我們一起去學習第21課《我最好的老師》,看看作者心目中最好老師又是怎么樣的呢?板書“我最好的老師”,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
學習要求:(1)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我”最好的老師是一位怎么樣的老師?
3.課堂交流
(1)讀讀記記課文詞語;
(2)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通過課文記敘的這件事,你覺得懷特森在作者的心目中是一位怎樣的老師。
二、再讀課文,走近“最好的老師”
師:作者一開始就這么認為嗎?
生:懷特森算那么子老師?
師:這句話的言下之意是──?
生:這種老師不算什么老師。
生:這種老師不配當老師。
生:這種老師根本不符合好老師的標準。
懷特森先生究竟做了什么讓我們這么生氣,這么氣憤?默讀課文,劃出相關句子,并試著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懷特森先生編造上課內容,有關貓猬獸的一切都是他編造出來的。這種動物從來沒有存在過。”
“我是完完全全按照懷特森先生所說的寫卻得了個大大的紅*。測驗不及格。”
“班里的每個人都沒有及格,如果有一兩個有困難的同學是正常的,但全班都不合格就說明老師的教學有問題了”
“我們試卷的零分是要登記在他的成績記錄簿上的。”
……
師:“如果你的老師也編造內容來上課,你會怎么想?”
生:……
師:而懷特森卻真的這樣做了,所以我們全都氣炸了,一起讀:“懷特森算那門子老師?”
“如果你認真地按照老師教的去答題,你卻拿到了打滿紅*的試卷,你會怎么想?”
生:……
師:而懷特森卻真的這樣做了,所以我們全都氣炸了,一起讀:“懷特森算那門子老師?”
師:如果你的老師竟然還要把零分寫到你的成績報告單上,你又會怎么想?
生:……
師:而懷特森卻真的這樣做了,所以我們全都氣炸了,一起讀:“懷特森算那門子老師?”
三、細讀課文,走進“最好的老師”
師:就是這樣一位最初在我心目中不可理喻的老師,后來卻成了我心中“最好的老師”!懷特森先生是用怎樣的教導讓我們明白了原委,改變了看法呢?默讀課文第5自然段,然后學著用懷特森的語氣解釋給你的同桌聽。
生:我既然告訴過你們有關這種動物的一切都沒有遺留下來,那么( ),你們應該( )啊!
我之所以( ),是希望( )!
我想要你們( ),所以我( )。
……
師:從一堂課到每一堂課,從課堂內到課堂外,懷特森先生帶來的懷疑主義影響了孩子所有的學習方式。懷特森老師有個性,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對學生有什么好處呢?
2.課堂交流。
學生可能的回答會有:(1)使我們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常常會在課后花好幾個小時甚至幾天的時間去思考和論證”;(2)使我們“逐漸增長了見識,也逐漸懂得如何去接近真理”(3)使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
從中讓學生體會到懷特森老師的良苦用心。
生:……
事實上,懷特森先生教給我們懷疑主義已經深深植入了我的心田,變成了我人生的一部分。
有一次,我把懷特森先生的事講給一位朋友聽,他嚇壞了。“他怎么能夠這樣來糊弄你們呢?”那朋友說道。
面對這位朋友,我會怎么說怎么做呢?”一起讀“我立刻看著那位朋友的眼睛,并告訴他:”不,你的看法錯了。”
4.教師小結:科學需要懷疑,需要“冒險”,需要挑戰,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擁有善于發現、探求真知的能力。
五、總結收獲,拓展延伸
1.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學生自由暢談。
板書: 21、我最好的老師
編造 零分 獨立 懷疑
哪門子老師? 最好的老師!
小學語文第十二冊《我最好的老師》教案 篇15
師:我叫熊瑛,是一名語文老師,我立志當一名影響學生一生的老師。我的學生都叫我熊貓老師,我一點都不生氣,因為這證明他們非常喜歡我。你們
會喜歡我嗎?
生:會!
生:就像我喜歡你們一樣。記住我的我的網名是:替天傳道五十年。
(風趣生動的談話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學生很快進入了學習狀態。)
師:今天熊老師將和大家一起學習《我最好的老師》一文。看熊老師恭恭敬敬的寫下這個題目。(師板書課題)請大家齊讀課題。
生:我最好的老師。
是:帶上感情你會讀得更好。(生再次齊讀課題)讀過課題你心中又何疑問?
生:我最好的老師是誰?
生2:我最好的老師長得什么樣?
生3:我最好的老師是怎樣教育我們的?
師:帶著疑問,讓我們用心誦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生誦讀課文。)同學們學習習慣真好,坐姿端正,讀得響亮,誰來談一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生:課文說的是一個叫懷特森的老師在課堂上把錯誤的知識教給了學生,讓學生考試都得零分,教育他的學生不要迷信書本,不要迷信權威。作者認為他是自己最好的老師。
師:你真會讀書,把這么長的課文讀成了一句話。不過課文中出現了這樣一段話:
(出示)不用說,我們全都氣炸了,這算什么測驗!懷特森算哪門子老師?
(指生)請你來讀一讀。
(生1讀)你真溫柔。
(生2讀)你還沒有氣炸。
(生3讀)讀得好!太令人氣憤了。這算哪門子老師!一起來!(生齊讀,非常氣憤)
(恰如其分的評價推波助瀾,學生的情感被充分激發。)
師:話出總有因。找找什么原因,為什么氣炸?
生1:所有人都得了個零分,誰受得了這么沉重的打擊?
(觸動哪根弦才會撥出美妙的琴音?教者巧妙地以情感沖突入手,激活文本,,讓學生從他們的角度去推想懷特森先生的種種不可理喻。)
師:假如你在場,你會有何反應?
生2:飯沒吃飽都被他氣飽了,為什么欺騙我們?
(教者巧妙地憑借角色的換位和巧妙的假設,讓學生“經歷”了一次不尋常的打擊,“經歷”了憤恨交加的情感歷程。正如春風一縷吹皺滿池湖水,矛盾一旦被激發就會有神奇的力量,學生興致盎然,思維活躍。)
師:騙人的老師!演戲還帶了道具,說得跟真的一樣!要受學生尊敬要有德有才,可懷特森先生無德無才,可作者卻稱他為——(指課題)
生齊:我最好的老師!
師:話出總有因。請到書中找。(生快速瀏覽課文。)
生:“難道你們根據錯誤的信息得出的錯誤答案,還應該得分不成?”
生:“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事物真偽的能力,同時也應該具有懷疑的能力。”
師:模仿懷特森先生的語氣讀一讀這句話。
(生1讀)嚴肅的語氣,義正詞嚴,你真是懷特森先生的知音,來,握個手!
(生2讀)理直氣壯,喲,莫不是懷特森先生再世?
(生3讀)平靜的語氣里帶著不可侵犯的威嚴,“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是真知,這是準則,你們怎能忽視?每個人都不應該
忘記——(引讀) (生齊讀)
師:既然如此,大可以直接告訴我們這個道理,為什么要采用這種極端的方式呢?
生1:他是為了讓我們留下深刻的記憶。
生2:他用這種特別的方式讓我們深深銘刻于心。
師:這種教育讓所有孩子終生難忘,他讓大家明白一個道理:(出示)
(生齊讀):不要迷信書本,不要迷信權威
師:讀三遍,讀進去,想出來。
請你說一遍,告訴你自己:(生1讀)
請你說一遍,告訴老師我:(生2讀)
請大家說一遍,告訴在座所有的人:(生齊讀)懷特森先生不是想的孩子的一時,而是想的孩子的一世。誰說他不是——(指課題)
生:最好的老師?
師:最好的老師想用這種特別的方式讓我們明白什么道理?
生:懷特森先生是告訴我們如果認為他錯了,或是課本上錯了,就大膽地說出來。
生:他告訴我們不能只知道接受知識,也不要以為教材和老師就一定是正確的。
生:他告訴我們要學會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用自己的耳朵傾聽,用自己的大腦思考,然后作出判斷。
哥白尼,伽利略,假如老師有錯誤?一學生發現教材中的錯誤寄信到編寫組被采納,收到表揚。
師:你有最好的老師嗎?和大家分享分享。
生:我最喜歡的是張老師,因為他要求我們特別嚴格,我的數學有了很大的進步。
師:你喜歡嚴格的老師,使得,嚴是愛,松是害,不管不愛要變壞。
生:我最喜歡的老師是李老師,因為他上的課生動有趣。
師:學識豐富的老師令我們欽佩。想不想聽老師的老師的故事?
生:想!
師:掌聲鼓勵一下?(生鼓掌)
記得我剛上初中時,在校園里見到這樣一個老師,矮矮,黑黑,胖胖,等他走過我們偷笑:嘻嘻老頭子有喜了
他讓我們知道什么叫熟能生巧,什么叫博大精深;他讓我們明白抽象復雜的知識只要教學有方也可化難為易。今后我們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老師,他們會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告訴我們真理。做一個使學生終生受益的好老師也是我追求的目標。
(評析:本文語言樸實但內涵深刻。教者鎖住題眼,從“算哪門子老師”到“我最好的老師”,前后評價截然不同;從非常氣憤到十分佩服,情感變化鮮明突出。 “水本無華,相蕩既成漣漪;石本無火,對擊始發靈光。”在咀嚼詞句和入情練讀中孩子們理解了作者匠心獨運的高明,層層深入體會了懷特森先生的“好”。課文中提到的“好老師”與我們的普遍認識是有一定差別的,課文所提倡的懷疑主義也是時下中國學生所缺乏的。教者注意挖掘其中的內涵,以伽利略,哥白尼的故事引發學生對世界的感受、思考,最終積淀為新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這樣課堂就更有了深度。
小學語文第十二冊《我最好的老師》教案 篇16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反思
《我最好的老師》是六年級下學期第五組課文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述了“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 教學方法獨特, 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
初看課題,我并沒有太在意這篇文章。可細讀一遍后,我感覺《我最好的老師》是一篇充滿理性的文章,思辯色彩濃厚,主題明確,不僅對學生學習很有啟發,還引發了我對以后教學理念的思考。再研讀課文,我就怎么也放不下了:教學達標課,我就選定這篇課文了。
教學時,我先以“你心目中的好老師是什么樣的?”入題,待學生七嘴八舌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后,我便引出了“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是什么樣的呢?”,將學生帶進課文。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在學生獨立閱讀之前,我指導了學生學習的方法,然后給予學生充分的自學時間,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效果的檢查。雖然這是公開課,在座聽課的除了校考核小組成員外,還有外校的九名老師,但是,我沒有把這一環節作為花架子進行敷衍,而是實實在在地讓學生自學、討論,并對各個自學環節進行檢查、給予評價。
在學生從整體上了解課文以后,我引導學生就“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展開了重點內容的突破。學生自然談到了科學課上發生的事情。我順勢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如果你是懷特森老師的學生,面對這種種出人意料的舉動,你會怎么想?哪些詞語才足以表達你當時的心情?在學生忿忿然時指導學生朗讀,使學生產生內心真實吶喊:算哪門子老師?然后及時轉換角色:“懷特森先生怎么做的?在我們這個群情激憤的教室里,請懷特森老師獻身。”學生紛紛扮演懷特森先生義正詞嚴卻又語重心長地侃侃而談,把本是半直接引用,半間接引用的懷特森先生的一番話條理清楚地表達了出來。這一環節的設置,不僅將課堂氣氛引向了高潮,而且讓學生在扮演角色的過程中通過獨立思考,對懷特森先生的做法進行理性分析與判斷,最終得出正確的結論,并且在以后的學習中內化為一種學習態度。
在教學的結尾,我還設計了一個小練筆: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你認同這樣的觀點嗎?說說你的看法。從學生上交的練筆作業來看,除了兩個學生認為這樣會讓學習不好的學生無所適從外,其他人都從不同側面對自己的觀點進行了論證,有的甚至還引經據典呢!
我發覺,在整個授課過程中,與其說是我引導學生經歷了一次情感的轉變,還不如說是學生引發了我對自己以往教學的一種覺醒:無論授人于魚,還是授人于漁,都必須激發其強烈的求知欲,也就是文中所說的每堂課都是“冒險”。一旦擁有了“學習興趣”這位“最好的老師”,教師的教就成功了一半了。對于那些循規蹈矩不愛動腦或者調皮搗亂根本不想學習者,不讓他們的大腦“睡覺”尤其重要。
上完了那堂課,我更愛《我最好的老師》了!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反思
《我最好的老師》一文是第十二冊第五單元中四篇文章中的最后一篇。而這個單元的重點是讓學生在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過程中,感受科學家在每次成功中不可或缺的科學精神,體會科學精神的內涵,同時,也能初步學會用具體事實說明道理的寫法。從這個單元的整體來看,本文在單元中所承擔的角色,應該是領會科學精神的內涵,鞏固用具體事實說明道理的寫法。而細讀本文之后,我以為《我最好的老師》一文更為突出的是要讓學生在借助對懷特森老師獨特的教學方法及其他的充滿著個性與哲理的話語中領會科學精神對于學習與成長的意義。所以,這篇文章在人文方面更為突出,而在語言表達上缺少一些特色。不過,在布局謀篇上,本文還是有著另人咀嚼的地方,比如全文特別注重對懷特森先生語言的描寫,學生如能緊扣他的語言進行讀悟,便能很是容易地體會到敢于質疑的科學精神;又如,文章的開篇還是很有特色,能很好地激起學生讀文的興趣,而文章的結尾也耐人尋味。基于對教材的這種理解,在教學設計中,我主要有三個方面的思索:
一、借助什么來創設情境最為合理
情境的創設對于學習這類講述深奧的科學精神的文章來說,極其重要。必竟,文章深奧的哲理是學生難于理解的;必竟,承載著科學精神的事例也必定會因為通俗易懂而導致學生讀文興趣的缺失。如何能激起學生讀文的興趣,是學好本文的關鍵。于是,我在迷茫中開始思索。當時有兩套方案:1.從可能會引起學生興趣的貓猬獸引出。借助一些資料,再現這一情境,讓學生有一種真切地體會;2.從文本出發,再現懷特森老師的課堂,讓學生產生質疑,然后再讀課題,生成疑惑,從而產生對讀文的興趣。在思量再三后,我選擇了后則。理由有三:1.二套方案異曲同工,但第二套方案是從文本出發,是借助文本把學生引進一種質疑的氛圍之中。顯然,文本情境與其他的情境創設有著本質的區別,那就是,文本情境源于文章本身,不僅能讓學生充分地運用文本,而且這種情境也會隨著文本內容的推進,情境也仍會不斷生成與發展。這種情境可以至始至終生成于課堂之中,而課文本身與學生都是這種情境的創設者與推進者;2.利用文中對這堂課的描述,讓學生走進懷特森先生的科學課堂,能讓學生可以直面懷特森老師,并對懷特森老師這個極富個性的人物形象有一個入情入境地體會,從而便于學生在這個形象中領悟其宣揚的敢于質疑的科學精神。而方案1則會暫時丟失懷特森先生的形象;3.采用方案2之后,可以讓學生在課前的對懷特森先生的質疑與課后的說服他人對懷特森先生 的質疑與不解,起到首尾呼應的效果,可以引發學生的探究性閱讀,可以在說服他人中體會科學精神的含義,可以在說服他人時得到語言的訓練。當然,這樣的處理方式也吻合了本文的構思。
二、略讀課的底線在哪里
《我最好的老師》是一篇略讀語文,哪么我該如何體現略讀的教學特色呢?在這里我想引入《教師用書》中的一段論述:略讀課文的教學要注意以下兩點。一是從內容上說,理解課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讀課文的教學,一般只要抓注重點、難點幫助學生理解,理解詞句不作為訓練的重點。二是從方法上說,教師要更放手,主要靠學生自己把課文讀懂,并在讀中掌握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在這里我無意去分析精讀與略讀的區別,我也無法用簡潔的話語來陳述它們之間的本質區別。但我在思索:《我最好的老師》這一略讀課的教學應該有什么?1.課文的重點、難點的理解還是需要教師的引導。如比,本文中懷特森先生的極富哲理的話語,在理解上還是有一些難度的,教師有必要引導學生去尋找理解的方式與途徑;2.關鍵詞句的訓練仍然是不可或缺,但重點應該落在學生的自讀自悟上。所以,在本文的教學中,我盡可能地讓學生去發現,然后引發學生的品讀;3.突出主線(從懷特森先生的形象中感悟到一種科學的精神),而略去一些枝節。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試圖通過一個主問題(為什么懷特森先生的學生要說他是自己最好的老師)下的兩個子問題(懷特森這出人意料的舉動的真正目的;懷特森先生給學生帶來的影響)讓學生去讀,去悟。哪么我這樣的理解是否正確,當然還需要各位老師的探討,更需要專家的引領。
三、人文性這么強的課文,而且在語言的特點不甚顯明的情況下,如何來做到“得意得言”
在考慮這個問題時,我經歷了一個兩難的選擇:是讓學生在事中明理,還是讓學生借人物形象的構建中悟理,或是抓住文中的人文性極強的兩句話來說理。
在這堂中,我選擇的是讓學生在品讀懷特森先生的話語的過程中逐步構建人物形象,讓學生在對懷特森這個頗具個性的人物形象的構建中,去領悟科學精神的內涵。因為,我以為懷特森希望他的學生明白的道理(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事物真偽的能力,同時也應該具有懷疑的能力。不要迷信書本,不要迷信權威)是十分抽象的。如果,直接抓住這兩句話展開或進行輻射,都會經歷從抽象到直觀的過程。而這有背于學生的認知能力,更是背棄了這個單元的主旨(以事說理)。因此,我把引導學生解讀第三自然段(直接描述懷特森先生關于考試得零分的解釋)作為引導學生解讀文本的核心策略。這不僅是因為這段話清晰地把懷特森先生要告訴學生的道理以形象的語言涵蓋其中,更因為這段話有利于學生借助語言構建起懷特森先生的形象。而且這個過程,正是學生借助語言讀懂課文的過程。
其二,本文的結尾很有特點,它拋卻了傳統的以感悟或議論的方式結尾,而是以一件文章作者為懷特森先生獨特教學方法的辯解為結尾的。這個結尾有一點戛然而止的味道,給人以深思。在教學中,如果放棄還是頗為可惜的,但如何展開研讀,又會破壞其中的韻味。因此,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環節:“如果現在讓我們重新走進懷特森先生的那堂科學課堂,你還會有當初的那種憤怒和驚詫嗎?如果當你聽到有人對懷特森先生這種行為的不理解與質疑,你又會說什么?”以寫的方式,把這內含其中的深意讓學生表現出來,從而也讓學生在經歷思維的咀嚼之后,更成為一次寫的訓練。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反思
這篇文章是作為綜合性學習中的一篇略讀課文,原本并不太喜歡這篇文章,一則覺得它是篇略讀課文,不怎么上心,二則覺得文字比較平淡,沒有什么典型的語言材料可以咀嚼。
后來讀著讀著,發現文字雖顯平淡,但感情卻不平淡。作者對懷特森先生前后甚至有著截然相反的評價和感情,這一切皆因懷特森先生用極為不尋常的設計帶給了我們嶄新的懷疑主義。“水嘗無華,相蕩既成漣漪;石本無火,對擊始發靈光。”何不就從情感沖突入手構筑對話來學習這篇文章呢?這是我最初的設想。
于是,我在這堂課上就抓住了“這算什么老師——我最好的老師”這一情感沖突,設計了兩個主要的板塊:欲揚先抑感受“氣憤”和峰回路轉深感“佩服”。在學習中,充分利用情感這一平臺,讀找體會重點詞句,轉換句式,拓展寫話,接受和建立新的價值觀。學生的感情變化是在品位和咀嚼課文的重點詞句中自然發生的。這使我深深地體會到,在三維目標的融合中,情感既是教學內容又是教學結構,既是教學目標又是教學手段。可以融入情感這一磁場中的有知識,有能力,有過程、有方法、當然更有態度和價值觀。
此外在第二版塊的學習中,力圖想帶領孩子們層層剝筍似地深入體會懷特森先生確實是最好的老師。從一堂課到每一堂課,從他的課堂到別的課堂,從課堂到課外,懷特森先生帶給學生的懷疑主義影響了孩子所有的學習方式和人生導向。尤其是最后的拓展訓練,是精神和文字可以共生的載體,事實上也是學生們對懷疑主義這一價值觀是否真實有效建立的一個檢驗和展示。從這個意義上說,拓的是課文的意蘊,展的是課文的內涵。至此,感覺對這篇課文的理解漸漸清晰起來。
于是,在研究過程中,發現我對課文的理解也跟作者看待懷特森先生一樣經歷了一個感情轉變。這給我一個啟示,當你深深地沉浸在課文的文字中,你總能發現它的可讀之處,可教之處,可掘之處。這是研究這一課給我的最大收獲。
到現在,我已經有了再上這一課的盼望!
尷尬的課堂,失望的孩子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反思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反思
《我最好的老師》是義教版六年級的最后一篇課文,也可以說是孩子們小學階段的最后一篇課文。中國人都有“第一情結”和“最后情結”。而我也在想,最后一篇課文如何教,給孩子們留下最美好的印象,何況這篇課文的內容還和老師有關呢?
這篇課文是一篇閱讀課文,為我們介紹了“我”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懷特森,他用心良苦,采取不同一般的教學方法,讓“我們”終身受益無窮,讓“我們”懂得了不能迷信書本不能迷信權威。這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孩子們理解懷特森為什么是“我”最好的老師,同時也讓孩子們認識到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科學態度,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貴品質。
一如既往,閱讀課文先讓學生自學然后交流討論。交流的時候:
沉默。
對視。
皺眉,壓抑,咬咬嘴唇,深深呼吸。
繼續沉默。腦海里閃過一句話:“不在沉默中滅亡,就在沉默中爆發。”笑了,苦笑?訕笑?微笑?無從辨別。
“呵,是不是懷特森老師讓你們打開眼界,打心眼里瞧不起我這個老師,不屑跟我交流了?”
不好意思地笑了。
稍微輕松過后依舊是沉悶,默然無聲,無動于衷。
長長舒出一口氣。呆呆地靜望。
“休息會,你們大概累了。閉上眼睛,躺在桌上。”莫名其妙,但是還是聽從指揮。
3分鐘后,“起來吧,休息好了沒有?”居然是兩種絕然不同的回答。“休息好了!”“還沒有……”有點吞吞吐吐而且聲音很小,但是我準確捕捉到了聲音的來源。“那你繼續休息會,好嗎?”低下了頭,無語,但是搖了搖頭。
“那好,我們接著上個問題繼續討論好嗎?”陸續有小手在向我示意,他們想說話了。
孩子們在發表自己的意見,自己的看法。
不熱鬧,不激烈,不深入,沒什么見地。失望依舊。不咸不淡。
熟悉的鈴聲,親切的鈴聲,渴望已久的鈴聲,終于響起。
逃向辦公室。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反思
第二堂課。
改變方式,不再交流。哪怕很多東西未竟。
寫,寫體會,寫看法,寫愿望。隨心,隨意。
等待。
看杰作。萬般滋味涌上心頭。
“懷特森是個好老師,如果我們的老師也能這樣教學的話就好了,我們一定能學到更多的東西,我們一定可以成為更優秀的學生……”
“多么希望懷特森老師就是我的老師啊!我們的老師只是一味地讓我們讀書,背書,做習題……”
“今天我們認識了一個非常優秀的老師,這是我們夢寐以求的老師……”
“這課告訴我們要敢于發問,敢于懷疑。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
“……”
失望的是他們,失望的是孩子們,失望的是含苞未放的花骨朵,失望的是祖國的未來……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反思
孩子的愿望是單純的,孩子的眼睛是透明的,孩子的世界是干凈的。
我的失望對比他們的失望顯得渺小。
思緒。
綿長,悠遠。
孰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