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综合,日韩欧美美女视频,国产综合欧美日韩在线91,手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 《白楊》教學建議(精選17篇)

《白楊》教學建議

發布時間:2023-10-27

《白楊》教學建議(精選17篇)

《白楊》教學建議 篇1

  1、有條件的可讓學生在課前了解新疆建設者,如,屯墾戍邊的生產建設兵團戰士、支邊人員以及參加建設新疆的其他人員。還可讓學生查閱有關資料、文藝作品,觀看有關影視資料、圖片等,了解當時的艱苦生活和勞動環境,感受建設者們開發西部時的豪情壯志。

  2、在閱讀時,要引導學生首先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行文線索。可讓學生默讀課文,說說這篇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并畫一畫文中直接描寫和談論白楊的句子,知道作者以白楊為線索,從開始西行列車上看見窗外的白楊,到討論白楊的特點和爸爸借白楊言志,最后畫面又回到窗外的白楊。從而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并初步感知白楊的象征意義。

  3、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新疆建設者扎根邊疆、無私奉獻的精神。可讓學生先自讀,畫出自己認為含義深刻、耐人尋味的語句,并反復研讀;然后在小組和全班交流,體會樹的形象與人的形象是如何合二為一的。

  如這些語句:“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這兒需要它們,它們就在這兒生根了。”“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因為他看見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對這些句子,要聯系上下文,前后貫通地反復研讀,理解后抄寫下來。在討論和朗讀中,逐步清晰地認識到,在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的茫茫戈壁上,白楊樹在此生根,并長得高大挺秀,成為毫不動搖的“戈壁衛士”;在經濟、文化落后,生活條件艱苦,自然環境惡劣的西部某些地區,建設者們放棄各方面條件相對優越的家鄉,代代扎根于此,奉獻青春,是堅強不屈的“新疆戰士”。他們同樣不擇環境、不講條件,哪里需要哪里安家。樹似人,人如樹,二者的形象疊印在一起,借此體會到文章在表達上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特點。

  4、本文在人物描寫上也很有特色。對兄妹二人通過幾句簡短的對話,就凸顯了不同的性格特征。而對爸爸的描寫則抓住了神情的變化,來暗寫他心理的變化、志向與心愿。第一次是“出神”和“沉思”,因看到車窗外高大挺秀的白楊樹觸景生情,想到環境,想到了自己和戰友,浮想聯翩;第二次是“微笑”,因為聽到孩子關于白楊樹的爭論是那么天真幼稚;第三次是“嚴肅”,因為他與孩子們談白楊特點,盡管孩子們還不懂,而實質是在借樹喻人,抒懷言志;第四次是“又陷入沉思”,是由樹想到了子女,從自己想到孩子的未來;最后一次是“浮起一絲微笑”,是想到孩子們也將扎根邊疆,為事業后繼有人而感到欣慰。

  5、要加強朗讀指導和評價,通過朗讀進一步體會人物的精神。對重點段落要多讀,把體會到的感情讀出來。可采取分角色朗讀,讀時要把人物心理活動揭示出來,如,孩子的天真稚氣,爸爸神情與心理的變化和嚴肅親切中的循循善誘。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使人物形象鮮活起來。

  對爸爸談論白楊樹的一段話,指導學生抓住關聯詞語,體會到對白楊樹的贊美和邊疆建設者的豪情壯志。在多次有感情朗讀的基礎上背誦下來,然后用這些詞說一說其他的樹,如,青松、白樺、銀杏樹;最后再讓學生用這些詞寫幾句話,夸一夸像課文中的爸爸那樣的祖國建設者或保衛者,如,筑路工人、地質隊員、建筑工人、青年志愿者和軍人。

  6、在字詞教學中要提醒學生注意一些生字的字形。如,“疆”字不要丟“土”,與“僵”在字形字義上進行區別;“陷”字右下的筆順是撇、豎、橫、橫折、橫、橫。

  7、閱讀鏈接的詩歌《帳篷》,是著名詩人艾青的作品。這首詩音韻和諧,瑯瑯上口,是對課文學習的拓展。可以讓學生邊讀邊思考以帳篷為家的“我們”指的是誰,這些人身上有怎樣的品質,從而體會到地質隊員、建筑工人們與邊疆建設者一樣,具有服從需要、建設祖國的奉獻精神。要練習有感情的朗讀。

  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推薦閱讀篇目,如,茅盾的《白楊禮贊》,楊朔的《荔枝蜜》,陶鑄的《松樹的風格》等文章,讓學生在課下閱讀,進一步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白楊》教學建議 篇2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理解新詞,弄清含義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相關段落。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邊疆建設者哪兒需要就在那兒扎根作貢獻的崇高品質;領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達方法,引導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

  教學重點:

  了解白楊樹有哪些特點;體會爸爸借白楊樹表白自己的心的句子。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戈壁、白楊的錄像。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白楊樹是我國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庭前屋后,道路旁邊隨處可見。它既不像松樹那樣四季長青,也沒有柳樹那樣清新嫵媚,更不能與觀賞樹木相提并論。也許,我們平時根本沒有注意他們,可是假如你在茫茫的戈壁上看到白楊的時候,你會是怎樣的心情?作家袁鷹就抑制不住自己的激情,為我們寫出了一篇寓意深刻的散文《白楊》。

  二、播放課件

  三、學生自讀課文,感知內容

  學生自由朗讀,讀前出示思考題:“文中寫了白楊的哪些特點?白楊生長的環境怎樣?爸爸的心愿是什么?

  四、認識白楊樹的外形特點

  1、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描寫白楊的語句,比如”高大挺秀”、“衛士”,以及哥哥和妹妹的對話。人們描寫樹木一般都用高大挺拔、高大挺直等詞語,本文作者卻用“高大挺秀”,表達的感情很不一般。“秀”有清秀、秀麗、秀氣、高雅等意思,通過這個詞語表達了作者對白楊樹的喜愛之情,尤其是對大戈壁上的白楊樹的贊美敬佩之情。

  2、白楊生長在什么地方?課文怎樣描寫哪里的環境的?

  3、課文為什么要描寫白楊生長的環境?

  為了告訴我們白楊生長的環境惡劣,白楊的生命力強,以此來烘托白楊的興趣,你想知道2白楊為什么長得這么直,長得這么高大嗎?

  4、認識白楊的內在性格

  ⑴ 從作者描寫白楊的外形特點中,引起了我們對白楊的興趣,你想知道白楊為什么長得這么直,長得這么高大嗎?

  ⑵ 投影爸爸的回答,教師朗讀,學生小聲練習。

  ⑶ 討論:爸爸為我們介紹了白楊樹的什么特點?

  5、分角色朗讀,品味文字。

  6、領會白楊的象征的意義

  ⑴ 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表白”是什么意思?

  ⑵ 默讀課文,思考:爸爸的心是什么?

  ⑶ 同桌或小組討論。

  7、出示提示,點撥題目

  ⑴ 爸爸在哪兒工作?那里的條件怎樣?

  ⑵ 爸爸和白楊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⑶ 爸爸為什么要接孩子到新疆讀書,而且“將來再念中學”?

  ⑷ 爸爸的“心”是什么?

  8、學生回答。教師小結:爸爸勉勵自己要像白楊一樣,建設邊疆。也希望孩子們像他一樣,就在那里生根。

  9、教師小結。

  第二課時

  一、復習提問

  1、白楊象征什么?

  2、討論:爸爸的心愿是什么?爸爸的心愿能實現嗎?你從哪兒看出來的?

  提示點撥

  ⑴ 爸爸摟著孩子,望著窗外的白楊,沉思什么?

  ⑵ 爸爸為什么“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

  ⑶ “一棵高大的白楊樹"暗指什么?“幾棵小樹”又指誰?“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的含義是什么?

  ⑷ 小結:爸爸看到白楊,想到自己的孩子就要到邊疆落戶,于是他想,怎樣才能將孩子培養得像白楊一樣。當他看到幾棵小白楊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時,他欣慰地笑了。因為他看到了建設邊疆后繼有人。他堅信他的孩子也會像白楊一樣,茁壯成長扎根邊疆。

  二、總結全文

  1、課文中還多次寫到爸爸的神態,請找出這些詞語。

  2、爸爸的神態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聯系全文,說說他神態變化時的心里活動。

  三、識記生字、新詞

  四、總結寫法

  借物喻人。

  五、延伸探討

  1、孩子到新疆后干了些什么?

  2、以后新疆會變成什么樣子?

  六、播放朗讀錄音,學生小聲跟讀

  七、練習朗讀背誦

  練習課

  一、讀課文,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課文先講大戈壁沒有(  ),沒有(  ),也沒有(  )到處都是(  ),又將鐵路沿線的白楊(  ),就像戈壁灘上的(  ),再講爸爸向孩子介紹白楊不怕(  ),不怕(  ),那兒需要,他就在那(  ),最后講爸爸借白楊樹表達自己(  )。

  二、寫出近義詞

  清晰( ) 表白( ) 沉思( ) 挺秀( ) 消失( ) 肯定( )

  三、讀下面一段話,做練習

  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的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他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這段話共三句,介紹了白楊樹的三個特點,請用簡短的句子概括出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用“沒有 沒有 也沒有”寫一個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楊》教學建議 篇3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2、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3、通過了解白楊的品質,悟出邊疆建設者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高尚品質,培養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

  4、通過理解課文內容,學習邊疆建設者哪兒需要就在哪兒扎根做貢獻的高尚品質。

  【教學難點】

  體會爸爸借白楊來表白什么。

  【教具準備】

  掛圖、投影片、錄音機。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昨天我們已經把白楊這課背景資料了解一下,今天我們就一起隨著文中父子三人走進新疆,走進課文《白楊》。

  板書課題:

  白楊 

  二、領略白楊的形態美

  1、看教學掛圖,觀看白楊的樣子和它的生長環境,對白楊的外觀有較直觀的認識(解讀:大戈壁、渾黃一體)讀第一自然段。

  2、出示投影:

  尋人啟事

  我是一棵貪玩的小白楊,生長在遙遠的西部大戈壁,前幾天,我一人悄悄地跑出來玩,直到現在還沒有回家。我的爸爸一定會很著急的,我也很想我的爸爸,可我找不到我的爸爸了。同學們,我的爸爸的特征是 __________,如果你們有誰看到我的爸爸,請告訴我,我一定讓我爸爸重謝你。

  小白楊

  月 日

  根據這個啟事,同學們自己讀2~14自然段,邊讀邊畫,找出描寫白楊的語句,然后歸納一下幫助完成尋人啟事。

  三、體驗白楊的精神美

  1、分角色朗讀2~14自然段看看誰的話意味深長。

  (爸爸的話單單是講了白楊樹的外形特征嗎?還講了什么?)

  2、指導讀14自然段。

  3、從中你讀懂了白楊的什么精神?

  四、欣賞建設者的奉獻美

  1、小白楊找到爸爸后給兄妹送來了感謝信,信中說兄妹的爸爸與大白楊有許多相似點。(出示投影片)請同學們來找這相似點,可以小組組討論。

  2、兄妹看了這封信后,有許多疑惑,他們只知道一些最簡單的事,讀──

  那么他們不知道什么,讀──(出示投影片,引讀16自然段)。

  3、你能不能解決這些問題?

  4、小白楊還送給兄妹一幅畫:

  父親變成一棵高大的白楊樹,兄妹倆變成兩棵小白楊。你能告訴我小白楊為什么送這幅畫嗎?說說理由。

  五、展示孩子的創造美

  其實我們教室就有31棵小白楊,你們將怎樣建設我們的新疆呢?

  六、激qing總結(同時播放小白楊歌曲)

  七、課后拓展

  小練筆:

  我為西部開發繪藍圖。

  【板書設計】

  白楊

  大白楊:生長環境惡劣 借 爸爸:服從需要

  高大挺秀  物 建 扎根邊疆

  直 粗壯  喻 設 無私奉獻

  堅強不屈  人 者

  小白楊──茁 壯 成 長──孩子們

《白楊》教學建議 篇4

  中心思想:

  本文講的是一位邊疆建設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借以表達自己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志向。

  【結構分析】

  全文共分成四段:

  第一段(第1~第3自然段):主要寫的大戈壁的鐵路線上長著高大挺秀的白楊。

  第二段(第4~13自然段):講的是“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特點,并以此來表達自己的心意。

  第三段(第14~15自然段):講的是“孩子們”不理解爸爸的心意,但他們知道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很多白楊樹。

  第四段(第16自然段):講的是他們看到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邊,有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有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

《白楊》教學建議 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課文借爸爸向子女介紹白楊的特點,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教導學生學習邊疆建設者無私奉獻的精神。

  2.通過理解重點詞語與句子,體會課文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通過理解重點詞語和句子,體會邊疆建設者的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最后一段:爸爸看見幾棵小白楊迎著風沙成長起來,嘴角浮起微笑,實際上是為建設邊疆后繼有人而感到欣慰。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投影儀、膠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談話,引入課文。

  當代著名作家茅盾曾寫過一篇非常著名的散文《白楊禮贊》,文中贊美了白楊力爭上游的品格,并借白楊歌頌了有著白楊一樣品格的北方人民。今天,我們來學習另一位當代作家袁鷹的文章《白楊》。(板書課題)。大家打開書預習內容,看插圖,認識白楊樹。

  二、范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三、學生自學課文。

  1.借助字典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通讀課文:①聯系課文中語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樣子的;②把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話劃下來,想想這些話的意思。

  四、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

  清晰

  介紹

  新疆

  注意:讀準字音,記清字形,結合課文理解詞義。字音易錯的:清晰;字形易錯的:新疆。“疆”字不要丟“土”,與“僵”區別。

  2.讀課后題4“讀讀寫寫”中的詞語,并對詞義加以理解。

  3.指名朗讀課文,糾正讀音,標點自然段。

  4.默讀課文,回答思考題。

  ①把書上內容與自己已有知識相結合,說說大戈壁是什么樣子的?

  ②讀一讀你剛才所畫的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話,想想其中的含義。

  五、練習讀熟課文,朗讀課文。

  六、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朗讀全文并練習背誦。

  第二課時

  一、課前談話,引發興趣。

  茅盾的《白楊禮贊》贊美了白楊力爭上游的品格和具有白楊一樣品格的北方人民,那么袁鷹的《白楊》要歌頌白楊的什么品格呢?下面我們就學習《白楊》這篇文章,(板書課題:白楊)

  二、指名朗讀全文。

  1.思考:從爸爸介紹白楊樹的話中,可以看出白楊有哪些特點?

  2.討論得出答案,老師板書:(①外表:挺直、粗壯;②內在: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堅強、不軟弱、不動搖。)

  3.結合課文前后內容談談你對白楊的特點的理解。

  4.朗讀這段話,體會白楊的品格。(有感情地朗讀)

  5.練習背誦此自然段。

  三、細讀課文,理解重點語句的深刻含義。

  1.默讀課文,自學。(投影出示)

  讀句子,聯系上下文回答括號里的問題:

  (1)一位旅客正望著這些戈壁灘上的衛士出神。(“衛士”是什么意思?本課指的是什么?這

  位旅客為什么“出神”?)[討論后板書:邊疆建設者]

  (2)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表白了自己的心。(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爸爸“在表白著自己的心”?他表白了自己什么樣的心愿?)[討論后板書:扎根邊疆、建設邊疆]

  (3)爸爸一手摟著一個孩子,望著窗外閃過去的白楊樹,又陷入沉思。(課文第一處講到“沉思”,爸爸在沉思什么?這里爸爸又在沉思什么?)

  2.小組討論解答。

  3.大家分析解答。

  4.朗讀這幾句話,體會其中的深刻含義。

  四、老師:望著窗外的衛士,爸爸想著、想著,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這是為什么呢?

  1.指名一人朗讀課文最后一句話,大家分析其中的深刻含義。

  2.“微笑”又說明了什么?(板書:無私奉獻的'精神。)

  3.朗讀訓練,體會邊疆建設者的無私奉獻的精神。

  4.練習背誦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五、朗讀全文,想想課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六、確定中心思想,完成課后練習三(選擇中心)

  說明:課文采用的是借物喻人的方法。(板書:借物喻人)

  七、總結深化

  本文作者袁鷹運用借物喻人的方法,熱情贊美了具有白楊一樣品格的邊疆建設者,他們扎根邊疆、無私奉獻的精神感染了在座的同學們,也感染了老師。希望我們共同努力,創造祖國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

  八、布置作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熟課文。

《白楊》教學建議 篇6

  一、看拼音寫詞語

  gé bì  jiè xiàn   qīng xī   jiè shào

  (  ) (  )  (  )  (  )

  xīn jiāng   fǔ mō  xiàn rù  biǎo bái

  (  ) (  ) (  ) (  )

  二、組詞

  疆(  )  析(  )  渾(  )  介(  )  辯(  )

  僵(  )  晰(  )  揮(  )  階(  )  辨(  )

  三、先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再寫出反義詞

  清晰(  )(  )  堅強(  )(  )

  四、縮寫句子

  1、小小的爭論打斷了爸爸的思路。

  2、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

  五、讀句子,給畫線部分換一個意思相同的詞

  1、狂風卷著沙土襲來時,天和地都呈黃色,好像一個整體。

  2、你不用對人解釋說明自己的意思,大家也會理解你。

  3、老師在我的頭上用手輕輕地按著并來回移動時,我總覺得那是媽媽的手。

  4、戈壁灘上的一行白楊樹高聳直立,清秀美麗,非常引人注意。

  六、閱讀答題

  傍晚,小珍在后院瓜棚下做功課.涼風送爽,飄來一陣陣襲人的茉莉花香。

  小玲起身到花壇邊,見到滿枝潔白的茉莉花兒.有的張著花瓣,有的打著苞蕾。她不由得湊近花兒聞了聞,可是不小心作業本被茉莉花枝戳破了。小珍忽然想起教語文的張老師:他身體不好,但經常廢寢忘食地備課,批改作業。一次,他牙疼,連續三個晚上徹夜未眠,但每天還照常給學生上課,同學們真是又心疼又感激。想到這些,小珍不由自主地摘起茉莉花來。不一會兒,就摘了許多,她用心愛的花手帕,小心翼翼地把茉莉花包好,決定送給張老師。

  到了學校,辦公室亮著燈。張老師正在批改作業。小珍怕打攪老師,就輕手輕腳地走近窗臺,踮起腳把茉莉花放在窗臺上,讓茉莉花香解除老師的疲勞。小珍退到一棵樹底下。張老師似乎聞到花香,發現窗臺上放著的茉莉花,便捧在手里,臉上露出了笑容。小珍看到這情景,。心里十分高興。

  回到家,小珍浮想聯翩:老師不正是辛勤的園丁嗎?他們用汗水培育了祖國的花朵,一旦鮮花開放,造福人民,老師將感到多么欣慰啊!她決心不辜負老師的期望,要做一個對建設祖國有用的人才。

  1、給文章加一個恰當的標題。(須用上“茉莉花”一詞)

  2、把文章分成三段,并寫出各段小標題。

  3、最后一個自然段是描寫“小珍”的________。“‘辛勤的園丁”“祖國花朵”用的是__________的修辭手法。

  4、說說文章中畫線的句子所表達的含義。

  【參考答案】

  一、看拼音寫詞語  

  戈壁、界限、清晰、介紹、新疆、撫摸、陷入、表白。

  二、組詞

  邊疆  分析  渾然一體  毫不介意  辯解

  僵硬  清晰  發揮    階層    辨認

  三、先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再寫出反義詞  

  清楚,模糊;剛強、軟弱。

  四、縮寫句子

  1、爭論打斷了思路。

  2、嘴角浮起微笑。

  五、讀句子,給畫線部分換一個意思相同的詞

  1、渾黃一體  2、表白  3、撫摸  4、高大挺秀

  六、閱讀答題

  1、潔白的茉莉花。

  2、第一段(第1自然段):聞到花香。

  第二段(第2、3自然段):送給老師。

  第三段(第4自然段):浮想聯翩。

  3、感想。比喻。

  4、學生們學好本領成為有用之才,老師的心血沒有白費,因此老師將感到非常高興和安慰。 

  《白楊》練習題2、3

  默讀課文,討論:

  問題(1):從爸爸介紹白楊的話里可以看出白楊有哪些特點?從哪些地方可以體會爸爸“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

  問題(2):課文在表達上有著什么樣的特點?

  回答(1):白楊樹直、不軟弱、不動搖就是白楊樹的特點。從“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臉色變得嚴肅起來。”可以體會到爸爸“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

  回答(2):課文主要是使用的對話的形式寫的。用對話引入主題。

  問題:文中有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如:“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把它們找出來,仔細體會,再抄下來。

  回答:1.“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臉色變得嚴肅起來。”

  2.“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雪雨,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3.一位旅客正望著這些戈壁灘上的衛士出神。

《白楊》教學建議 篇7

  《白楊》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寫一位在邊疆工作的父親回到內地接將要上學的孩子,在返疆的旅途中向孩子們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的特點,借以表達自己扎根新疆、建設新疆的志向;同時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楊那樣,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發芽、成長。課文以白楊為明線,表面上寫白楊,實際上寫人,借白楊的特點來比喻邊疆建設者的高尚品格。

  在教學本課時,我主要采用以讀促悟的方法,首先,我讓學生認真讀爸爸說的有關白楊的一段話,“白楊樹從來都是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很快地在哪兒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然后,讓學生仔細分析這段話,一共有幾句,分別說了白楊樹的什么特點?學生經過朗讀,理解進行總結,最后再節流,說不到位的地方,老師引領加以點撥。這樣,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對白楊樹的認識也就更加深刻。

  在課文的最后一段的學習中,對“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由于學生對高大的白楊樹身邊的幾棵小樹并不難理解,難理解的是這句話背后的含義,為了降低對爸爸借白楊抒發自己情感的`理解難度,我巧妙地引導學生,邊疆需要像爸爸一樣的邊疆建設者,這里僅僅說的是小樹嗎?學生馬上領悟,這里是指的爸爸身邊的孩子,還有很多像爸爸一樣,自己扎根邊疆,也讓孩子繼續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建設者。

  不足之處,本文的教學,由于沒有把握好時間的分配,其實,還應該讓學生進行課堂小練筆,讓學生真正領悟“借物喻人”的寫法,能夠達到學以致用。

《白楊》教學建議 篇8

  【素質教育目標】

  1、知識教學點:

  ⑴ 學會本課4個生字,掌握“戈壁”“清晰”“介紹”“邊疆”等詞語;

  ⑵ 聯系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⑶ 了解白楊的特點。

  2、能力訓練點:

  ⑴ 訓練學生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

  ⑵ 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能背誦指定的段落。

  3、德育滲透點:

  通過理解課文內容,學習邊疆建設者哪兒需要就在哪兒扎根做貢獻的高尚品質。

  4、美育滲透點:

  感受白楊樹的形象美和精神美,理解白楊樹與建設者形象美的實質,在感受美、欣賞美的基礎上,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能重建與再現課文中的語言美,即能通過口頭或書面的形式把自己的審美感受準確地表達出來。

  【學法引導】

  1、教師教法:

  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認真閱讀課文,有所理解,有所感悟,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

  2、學生學法:

  自讀自悟,小組合作學習,全班匯報交流。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

  ⑴ 理解爸爸介紹白楊的話;

  ⑵ 訓練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難點:

  體會爸爸借白楊來表白什么?

  3、疑點:

  ⑴ 爸爸為什么接孩子到新疆來念書?

  ⑵ 爸爸為什么要借白楊來表白自己的心?爸爸在表白什么?

  4、解決辦法:

  ⑴ 圖文結合,讓學生感知白楊的形象美,重點品讀爸爸介紹白楊樹的三句話,進而感悟白楊的品格美,并說一說爸爸與白楊樹有什么共同點。

  ⑵ 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加深理解和體會。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讓學生自讀、自悟、自己發現問題,在讀書、思考、討論中自己解決問題。當學生的思路阻滯時給予疏通,認識模糊時給予點撥,表達不暢時給予幫助,鼓勵學生在討論時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1、啟發談話:誰見過白楊樹?它是什么樣子的?它有什么特點呢?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隨現代著名作家袁鷹一起到荒無人煙的沙漠, 去看一看白楊在那里是怎樣生長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通課文,要求讀準生字的讀音,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個別不理解的新詞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默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怎樣描繪大戈壁和生長在那里的白楊的;把爸爸談論白楊的話畫下來,試著自己理解。

  3、匯報交流自讀情況:

  ⑴ 抽讀生字詞卡片,可采取齊讀、搶讀、開火車讀、擴詞讀等多種方式把生字詞讀熟,記牢。

  ⑵ 讀一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注意糾正字音。

  三、再讀課文

  看看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在小組討論后,把你們認為有價值的記錄下來,以待全班交流時共同解決。

  第二課時

  -、圖文結合,感知白楊樹的形象美

  1、(看錄像)茫茫戈壁,鐵路沿線一排高大挺拔的白楊樹。

  2、學生嘗試說說大戈壁上白楊樹的形象(理解“高大挺秀”)

  3、大戈壁有什么特點?(抓住“渾黃一體”“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等詞句來理解。)

  4、討論:在荒涼的大戈壁上,鐵路沿線為什么有許多白楊樹?在這荒涼的大戈壁上,白楊樹為什么還生長得這樣高大挺秀,說明了什么?(遮擋風沙,護衛鐵路,說明這兒需要白楊樹,白楊樹就在這扎根。)

  5、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 l-3自然段,體會大戈壁的蒼茫荒涼和白楊樹的高大挺拔,要讀出對白楊樹的喜愛、崇敬的感情。

  二、重點品讀、感悟白楊樹的品格美

  1、出示爸爸介紹白楊樹的三句話:

  ⑴ 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

  ⑵ 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

  ⑶ 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2、學生自由品讀后逐句交流:先讀,再說為什么這么讀

  通過讀讀議議感悟白楊樹的品格:高大挺拔、適應性強、堅強不屈。

  3、有感情地朗讀這三句話,把白楊樹的品格美和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

  三、再次研讀,領悟建設者的人格美

  1、過渡: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而這,孩子們現在還不能理解。

  2、引導讀孩子們知道的內容,再推想孩子們不知道的是什么。

  孩子們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么要到新疆工作,不知道爸爸為什么要接他們到新疆去上學,不知道新疆是個怎樣的地方。

  3、孩子們不知道的.,你們知道嗎?分小組討論后全班交流。

  爸爸媽媽到新疆工作是為了建設新疆。爸爸把孩子們接到新疆念書是想讓孩子們從小適應那里的環境,長大后接自己的班,把新疆建設得更好。

  4、你們已經理解爸爸的心了,再來讀讀爸爸說的三句話,有沒有覺得話中有話?重點挑一句研究一下話里邊包含的意思。

  5、學生各自獨立研讀后全班交流:先說說研究哪句,再說說研究成果。

  研究第一句的:爸爸希望孩子們像白楊樹一樣做個正直、高尚的人。

  研究第二句的:爸爸希望孩子們像白楊樹那樣,哪兒需要他們,就到哪兒去工作、生活。

  研究第三句的:爸爸希望孩子們到新疆后能像白楊樹一樣不畏艱難。

  6、再讀爸爸說的三句話,把爸爸含在里邊的深情也讀出來。

  四、開啟心扉,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美

  此時此刻,你想對白楊樹以及像白楊樹一樣的祖國建設者說些什么呢?自選一個角度,以“我心中的白楊”為題,把心中的所思、所感寫下來。

  舉例:

  1、贊美我心中的“白楊”,他們遠離故鄉,在他鄉生根、發芽;贊美我心中的“白楊”,漫漫黃沙吹走了他們的青春年華,卻吹不走他們的挺拔、堅強。

  2、看著一棵棵白楊樹,我想到了西部的開發者,為了讓荒涼的大西北變成綠洲,他們毅然奔向那里,他們就是我心中的白楊。

  五、讀最后一段話,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提示:可以用提問題的方法加以理解。比如,爸爸在沉思什么?為什么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

  爸爸沉思孩子們是否能在新疆生根、發芽、成長,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想到孩子在父輩的影響教育下,也一定會像小白楊樹那樣在邊疆茁壯成長,因此,“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

  六、總結全文

  1、這篇文章表面寫白楊樹,實際上寫的是誰?(實際上寫的是爸爸和新疆的建設者。)爸爸與白楊樹有什么共同點?(哪兒需要就在哪兒扎根。)

  教師說明:借助白楊樹來寫新疆建設者,這種方法叫“借物喻人”。

  2、談談學了課文后你受到了什么教育。

  3、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七、指導書寫,鞏固字音,記憶字形

  1、小組內交流,你是怎樣記憶生字的。

  2、教師重點指導“疆”字。

  八、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背誦從“爸爸的微笑消失了”到課文結束。

《白楊》教學建議 篇9

  教學過程 :

  一、復習舊知引疑

  1.《青松》這首詩通過寫景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紅梅》、《秋菊》這兩首詩歌頌了紅梅和秋菊的什么精神?

  〔從一組教材整體著眼,注意了新舊知識的聯系。〕

  二、抓課題引疑

  1.從課題看,這篇課文應該寫些什么?

  2.(聽課文錄音)思考:課文的重點內容是不是單純寫白楊?表現手法與《冬夜雜詠》有哪些相似之處?你是從哪句話看出來的?

  〔暗示文章借物喻人的手法。〕

  三、抓過渡句引疑

  1.(出示小黑板)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

  〔切入引疑激趣,接觸中心。〕

  2.“表白”是什么意思?

  3.把這個設問句用表遞進關系的關聯詞語換一種說法。

  4.爸爸是怎樣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的?(略)

  〔認識白楊的特征、品格,為理解爸爸的“心”,理解象征意義作了鋪墊。〕

  5.爸爸的“心”是什么?孩子們知道嗎?

  師:爸爸介紹白楊,表達自己的心,知道比較深奧,孩子還不能理解,但他們知道什么?

  生:孩子們知道爸爸、媽媽在新疆工作。

  生;孩子們知道從小是跟著奶奶生活在一起的,是跟著奶奶長大的。

  生:孩子們可能很少見到爸爸、媽媽,是奶奶帶大的。

  生:也可能是保姆帶大的。

  生:他們知道爸爸、媽媽這回要接自己到新疆去讀書,不再跟著奶奶在內地住了。

  生:他們可能知道新疆離奶奶家很遠,因為在戈壁灘上坐了幾天火車了。

  生:孩子們坐在火車上看到火車兩旁的景色與內地不一樣,知道疆離內地很遠了。

  〔除開課文中的三個“只知道,”學生還想到很多,也想得合乎情理,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

  師:同學們都推想得很好,課文里是怎樣寫的?

  生:(讀第16自然段)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

  師:孩子們知道的是他們看得見的爸爸的-----

  生(齊):行動。

  〔概括中肯。沒有這一概括,以下的討論就會無度無規,不著邊際。〕

  師:一個人的行動是受思想支配的,是有一定目的的,而孩子們不知道的正是爸爸為什么有這樣的行動,如果后面接著寫:不知道……應該怎樣寫?

  〔引導學生填補課文中的“空白”,激疑引趣,培養思維的創造性。〕

  生:他們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么要在新疆工作?

  生:孩子們不知道為什么要接他們到新疆去讀書?

  生:他們不知道新疆到底在哪里?到底有多遠?

  師:這些問題你能回答嗎?

  〔點撥得恰到好處,學生的思維又推進了一層。〕

  生:爸爸、媽媽在新疆工作是為了建設新疆,保衛新疆。

  生:爸爸、媽媽在新疆工作是為了開發新疆大油田。

  生:新疆在西北,很遠很遠,那里有哈密瓜。

  生:讀二年級時學過《葡萄溝》一課,里面講了那里出產葡萄、沙梨、杏……很多水果。

  生:爸爸接他們到新疆去讀書,是想孩子們長大了也建設新疆。

  師:現在你們知道爸爸的“心”是什么了嗎?

  生(齊):知道了-----是建設邊疆,扎根邊疆。

  〔水到渠成。層層“推導”,完成了由表及里的認識過程。〕

  師:同時也希望孩子們像他一樣,像白楊那樣,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發芽、成長。

  師指導朗讀第16自然段

  四、抓重點詞句引疑

  1.找出描寫爸爸神態的詞語

  出神 微笑 嚴肅 沉思 微笑

  2.爸爸為什么會有這些不同的神態?

  〔重點詞語的理解,中心思想的領會,相互滲透,有機結合。〕

  3.爸爸的殷切期望能否實現?

  五、引疑總結深化(略)

  探幽覽勝,漸入佳境——《白楊》課堂教學評析

  桃源縣教研室 文力歟

  《白楊》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構思巧妙,文字雋永,感情豐富,是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然而,要讓生活在內地江南水鄉的小學生深刻理解,卻有較大的難度。不少老師教學本文均按課文層次逐段讀講,效果不佳。劉老師根據教材的特點、重點和難點,從學生的心理特征和生活實際出發,另辟蹊徑,成功地運用了“引疑推導法”,即從整體著眼,以“疑”為主線的讀思結合的方法,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思維的狀態,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主要是引導學生多讀善思,假若思而無路,視覺、知覺接受的信息向中樞神經的傳遞就會受到障礙,劉老師首先從課題激疑(從課題看,本文應當寫些什么)入手,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主要內容之后,便直奔重點、難點,即從過渡段切入,引疑激趣(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牽一發而動全身。然后按照“形象——特征——象征意義”的思路引導學生在讀中生疑,深思、釋疑,逐步完成認識由表及里的過渡。在這個過程中,老師通過“抓空白處”(孩子們只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引疑的辦法攻破難點,讓學生進行積極思維(概括)活動,認識到“孩子們”“只知道”的都是具體的“行動”,而“不知道”的,就是“爸爸”的“心”。經過一連串的引疑讀、思活動,學生步步深入地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決心、信心和希望孩子們也像白楊那樣在邊疆生根、成長的赤誠之心。

  其次,劉老師通過朗讀訓練,錄音欣賞等方式動之以情,潛移默化地讓學生受到了白楊形象美、內質美和建設者心靈美的感染;同時,又抓住描寫“爸爸”語言、神念的詞句引疑,使語言文字的訓練和思想品德的教育達到了辯證的統一。此外,老師還巧妙地把“白楊”與“爸爸”、“小白楊”與“孩子們”、邊疆和內地、現實和遠景有機地聯系起來,帶領學生在“疑”的線路上探幽覽勝、漸入佳境,逐步升華,因而教得輕松,學得主動,達到了文路、教路、學路的和諧統一。

  “引疑推導法”符合學生閱讀的心理過程,培養了讀則必思的讀書習慣,加速了學生的內化過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此外,還使學生的非智力心理品質得到了發展,在閱讀中始終保持注意集中、反應靈敏的精神狀態,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白楊》教學建議 篇10

  《白楊》教學反思

  《白楊》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寫一位在邊疆工作的父親回到內地接將要上學的孩子,在返疆的旅途中向孩子們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的特點,借以表達自己扎根新疆、建設新疆的志向;同時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楊那樣,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發芽、成長。課文以白楊為明線,表面上寫白楊,實際上寫人,借白楊的特點來比喻邊疆建設者的高尚品格。這樣,借物喻人就成為本課教學的重點所在。因此,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理解體會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懂得借物喻人這一寫法是本課的教學目標。要完成這一教學目標,我引導學生重點理解爸爸的話及最后一節的含義,并抓住課文中的聯系點,就是把白楊品格和爸爸的心愿聯系起來。這就是本課學習的重點。因此,我在教學第二課時時,主要從以下幾個環節入手,現做個回顧和體會。

  一、抓思路,教路、學路,和諧統一

  課文的作者是按照白楊的形象———白楊的特點———白楊的象征意義這一順序來組織文路的。文中巧妙地運用了三個問句,承上啟下,串聯全文,句句遞進,引向深入。因此,我從三個問句入手,以三個問句串聯整堂課的教學環節。從第一問句“從哪兒看得出列車在前進呢?”引出白楊,理解其“高大挺秀”的形象;從第二問句“為什么它這么直,長得這么大?”理解白楊“高大挺秀,不擇環境,不懼災害”的特點;從第三問句“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理解白楊的象征意義。教學中,我把三個問句作為“突破口”,并圍繞三個問句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使之正確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抓聯系,挖掘內涵,理解課文

  應該說,學生認識了白楊的形象,理解了白楊的特點,體會出白楊的象征意義(爸爸的心愿),本課的教學目的就已基本達到了。但由于時代的不同,當今的學生對文中“爸爸的心愿”是很難作到設身處地、心領神會的。針對這一難點,我采用了“上鉤下連”的方法,上接“特點”,下連“三個只知道”,從段與段的內在聯系中,挖掘出隱含在語言文字中的真正喻義———爸爸的心愿,也就是白楊的象征意義。進而引導學生從三個“只知道”,推想出三個“不知道”: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可他們卻不知道爸爸媽媽是邊疆的建設者;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可他們卻不知道爸爸媽媽帶他們到新疆去,讓他們在這里念小學、中學、大學,將來成為建設邊疆的接班人;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的地方”,可他們卻不知道邊疆是個偏遠、艱苦的地方,需要付出幾代人艱辛的勞動,才能建設成為現代化的城市和鄉村……。這樣,由表層到深層,既使學生理解了語言本身包含的一般意義,又理解了它的特定含義,更挖掘了語言包含的底蘊,加之激起的情感共鳴,使語言教學與思想教育融為一體,文和道達到完美統一,收到了一舉兩得的效果。

  三、重訓練,以讀為本,聽、說、寫的訓練

  語文課要上成語言文字訓練課,首先須突出“讀”的訓練。在本堂課,我根據課文內容精心安排學生自由讀、指名讀、分角色讀、齊讀、有感情朗讀等多種形式,特別是重點段落的反復朗讀,大大增加學生感受語言的機會,促進理解,促使感情共鳴,使語言文字中蘊含著的思想感情,達到深化理解的目的。其次,要進行思維訓練。本文理解中心思想的過程,實質上也是學生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思維過程,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層層深入,思維也漸漸深入,對問題的認識就會逐漸深化。尤其是通過本課所設計的根據三個“只知道”,推想出“三個不知道”的訓練,可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強化對思想內涵的理解深度。 

  總而言之,這堂課我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思路,以三個問句為突破口,串聯了整堂課的教學環節。同時,填補了文本的空白,挖掘內涵,引導學生從三個“只知道  ”,推想出了三個“不知道”。既理解了課文的思想內容,又激發了學生的情感共鳴,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但也留下了一點遺憾,在課堂上忽視了對學困生的引導,今后會注意優差兼顧,共同進步。 

  《白楊》教學反思

  湖北省黃石市武漢路小學 向海莉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語文課上應該聽到的是朗朗的書聲。執教完《白楊》一課后,我深深地感觸到:給學生充分的機會地去讀,學生能從中了解到文章的內容,感悟到人物的情感,領會出文章的中心。

  《白楊》這篇課文講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親,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借以表達自己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志向,同時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楊那樣。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發芽、成長。

  對白楊的特點和父親表白的心愿這一難點,在備這一課的時候我有些擔心學生是否能體會得出來,于是課堂上我創造一切機會盡量讓學生去讀,我發現我的擔心是多余的。如對白楊的特點的理解,主要抓住爸爸的一段話來領會,在這部分,我先重點指導學生朗讀這段話,學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再分小組討論,當學生還有些困難的時候,再次來朗讀這段話,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學生體會到了白楊具有高大挺秀、生命力強、堅強不屈的特點。又如父親向孩子們表白自己的心愿這一段中,我先跟學生一起分部分朗讀,再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學生在初步感知后,我讓學生又討論白楊和爸爸有哪些相似之處,從中進一步感受到爸爸自己服從祖國的需要,像白楊扎根戈壁一樣地扎根邊疆,并希望自己的子女在邊疆落戶,學好本領,長大參加邊疆建設。在處理課文難點部分,我給學生充分的機會去讀,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再分組合作學習,文章難點慢慢地化解了。

  學習文章的最后一個自然段時,我采取的是讓學生質疑,學生在讀的基礎上很快能提出:

  1、爸爸為什么又陷入沉思?

  2、為什么他又露出了一絲微笑?

  在學完這一段時,一學生又提出一個疑問:前面介紹白楊樹的特點時,為什么爸爸的臉色變得嚴肅起來?從學生的提問中,我們可以發現學生在讀書,在思考問題。通過朗讀,熟讀,反復讀,多種形式的讀,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理解了文章的內容,領會了文章的中心。

  但在教學中,有的地方朗讀不到位,學生理解就有些困難。如第一段對白楊的生長環境惡劣的理解,由于讀得不夠,體會不透,對后面白楊的特點的概括有些難度。同時,對白楊的特點,在學生理解困難時,如果采取分句朗讀,學生就能較容易地領會出其特點。

  總之,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去讀,變換形式去讀,教師適時引導去讀,才能真正地讓學生去理解課文,感悟課文。

  《白楊》教學反思

  我執教的《白楊》一課有許多特點,這里且不談教學思路之清晰,詞句訓練之扎實,學潮指導之得當,讀書結合之緊密。談談其前瞻性的教學理念和發展性的教學評價及合作的學習的方式。

  一、充分體現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為語文教學指出了一條很好的教學思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幫助學習多積累,重感悟、重內化、重視與生活實際的聯系。我在這方面體現得很位。

  首先我以生活作為學生理解課文的最根本的落腳點。《白楊》一課是一篇寓意很深的借物喻人的文章。只有體會到生活中人們的無私奉獻,才能感受到文中作者對白楊的敬意,實際上是對建設者的贊美。因而我緊緊抓住樹與人的聯系。從有限的課堂教學中去反映無限的生活情景。

  其次,我更注意學生個性化的培養,在教學完第二環節,學生已經初步理解了作者如何贊美白楊樹的內容之后,我又讓學生將自己的理解用一幅畫表現出來,學生非常樂于表現自己,同時也體現了個性化的發展、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教學評價的發展性

  新的課程理念要求教師更多地運用發展性的教學評價。評價不再反映僅僅甄別選拔學生,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使每個學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續發展的能力。

  我在教學中的評價語較為得當,每一句能恰到好處地敲擊在學生的心上,促使其更努力地思考,更大膽的表現,發揮自己潛在能力。

  例如:當一個學生不太敢發言時我這樣鼓勵學生說:“記住把愛心獻給別人,把信心留給自己。”這個學生回答后,我又鼓勵說:“你真了不起啊,朗讀好多么重要啊,你充分抓住了一次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正是有了這些鼓勵的話,學生才會一次又一次超越自己。

  總之,我能緊緊以新課標為教學依據,以學生個性發展為目標,以教材作為培養和訓練學生能力的線索,我的這節課為語文新課標的實踐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借鑒。本課設計如有不當之處,請領導批評指正,使我能茁壯成長起來。

《白楊》教學建議 篇11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十九課,請大家齊讀課題.

  生:白楊

  二、檢查預習

  師:課前大家已經預習了課文,我們一起來匯報一下自己的預習情況好嗎?

  師:請同學們看一下大屏幕上的生字,你能不能準確、大聲地讀出來?

  生:能

  師:誰來讀給同學們聽一下?

  生一:(讀)

  師:你覺得他讀得怎么樣?

  生:我認為他讀得既準確聲音又洪亮,很好。

  師:大家從這些詞語中還發現什么了?

  生:我發現“枝干”的“干”是個多音字

  師:說得真是太好了!那當它讀gàn的時候還可以組什么詞呢?

  生:干活

  生:樹干

  師:它的另外一種讀音是什么呢?

  生:gān

  師:那讀gān的時候又可以組什么詞呢?

  生:干凈

  生:干了

  生:干枯

  生:干涸

  師:看來干字的讀音大家掌握的非常好了,請同學們集體讀一遍詞語。

  生:集體讀詞

  師:生字大家預習的很好,你在預習課文之后你知道文章主要講什么嗎

  生:主要寫了白楊。

  生:主要寫了白楊的特點。

  生:主要講一位父親向子女介紹白楊。

  師:說得真準確。

  三、初讀課文,了解白楊特點。

  師:請自由朗讀全文,并且畫出爸爸向子女介紹白楊的幾句話(學生邊自讀邊勾畫思考)

  師:那位同學說一說你畫的是那幾句話?

  生:(交流父親說的那段話)

  師:請同學們再來默讀這幾句話,想一想,白楊有哪些特點?

  生:我們小組討論后認為白楊的特點是直、適應性強和生命力強。

  師:總結得不錯,請問這三個特點分別是從那句話中得出來的?

  生:爸爸一共說了三句話,我們是一句一句地讀,抓關鍵的詞歸納出來的。

  師:這個辦法真好,不如請你們小組同學給大家演示一下,讓大家學一學。

  生甲:爸爸說的第一句話是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通過“從來”、“直”,我認為白楊樹很直。

  生乙:爸爸說的第二句話是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從“哪兒……哪兒……”我看出白楊適應性強。

  生丙: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通過“不管……不管……總是……”和“那么……那么……”我看出白楊具有很強的生命力。

  [(師相機擊鍵,大屏幕顯示學生朗讀這段話,在學生重點討論的三句話上有黃色線條作標識。)

  師:適應性強、生命力強能用一個詞概括嗎

  生:堅強!

  (板書:直堅強)

  師:概括得很精練。可作者比你們還巧妙,他用了一個詞把白楊的特點全說上了,快速讀前三個自然段,找到這個詞并說說為什么。

  生:是高大挺秀。因為“挺”可以說明直的特點,而“高大”和“秀”說明它長得好,堅強。

  師:請同學們再讀第1自然段,能不能想得更深入些。

  (生自讀描寫環境惡劣的第1自然段)

  生:高大是說白楊長得粗壯、結實;“秀”是說白楊長得秀美。讀第1自然段,我知道白楊是長在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的戈壁灘,在這么荒涼的環境中它卻長得高大、秀美,給戈壁帶來綠意和生機,所以說它很堅強。“高大挺秀”這個詞用得好。

  (板書:高大挺秀)

  師:你理解得這么好,就請你把前三個自然段給大家朗讀一遍吧!

  (生充滿贊美之清朗讀第1至3自然段)

  師:剛才第一位發言的同學,你說得也很精彩,想讀嗎

  生:想!(朗讀)

  師:你們聽出了什么

  生甲:她很喜愛白楊。

  生乙:她讀出了贊美的語氣。

  師:作者寫白楊是為了什么?

  生:是為了贊美白楊!

  師:看來,白楊的特點你們真的了解了。

  四、分析句、段,感悟主旨

  師:既然在贊美白楊,我不明白爸爸為什么神情嚴肅,就像同學提到的還用了那么多寫人的詞。誰能讀讀書上的句子,消除我的困疑呢

  生: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

  師:是的爸爸也在表白自己的心。爸爸要表白怎樣的心愿孩子們現在還不知道。看課文,(引讀)他們只知道——。他們只知道——。他們只知道——。孩子們不知道什么請同桌討論,用問句提出來。

  (生同桌展開討論;師巡視,掌握情況。)

  師:請停一下。我發現有些同學有困難,不知道怎么問,哪對同桌愿意作示范,把你們討論的成果跟大家匯報一下

  生甲: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

  生乙:他們不知道爸爸、媽媽是怎么工作的

  師:就像他們這樣,繼續討論后兩句。

  (生繼續討論)

  生甲: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

  生乙:他們不知道爸爸為什么這么做

  生丙: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

  生丁:他們不知道新疆到底什么樣子?

  師:就帶著這三個問題,看這篇課文的歷史背景資料和畫面思考。

  (大屏幕顯示新疆建設兵團的組建和支援邊疆建設的歷史資料,以及當年建設大軍墾荒的景象和新疆今日繁榮的景象。)

  師:爸爸、媽媽正是當年支援建設新疆的許多建設者中的一員,當年他們克服各種困難,跟大自然作斗爭,憑著堅強的意志,開發、建設新疆。你有何感想?

  生:看了剛才的畫面,讀了老師推薦的資料,我知道當年像爸爸、媽媽一樣的建設者為了抵抗干旱,在冬天零下四十度的天氣里挖渠,手都凍到了鋤頭把上。有的時候,為了不讓水白白流失,他們就跳進水溝里,用自己的身體堵住洞穴。

  師:能利用課外資料理解課文,這位同學很善于動腦筋,提出表揚。

  生:爸爸、媽媽等一批邊疆建設者克服了我們根本想不到的困難,全力建設邊疆。

  師:那大家覺得他們跟誰有共同的特點呢?

  生:同白楊一樣,堅強有毅力。

  師:你還有什么感受?

  生:我知道了,爸爸在贊美白楊的同時,其實就是在贊美這些建設邊疆的建設者們。

  師:說得真是太好了。

  (板書:建設邊疆)

  師:原來爸爸借介紹白楊表白自己的心。作者借爸爸的表白贊美建設者。這是在借物喻人呀!

  師:既然這么艱苦,爸爸為什么還接孩子們來呢

  生:他想讓自己的孩子像他一樣,長大后建設邊疆,扎根邊疆。

  (板書:扎根邊疆)

  生:爸爸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熱愛新疆,響應黨的號召。

  生:爸爸就像白楊一樣,在惡劣的環境中扎根,奉獻一切,把新疆建設得那么美麗。

  師:這些建設者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這是什么精神

  生:這是默默地無私奉獻精神。

  (板書:奉獻)

  師:他們耕耘,奉獻了一生,換取了今日邊疆的繁榮,捍衛了各族人民的尊嚴,他們跟白楊一樣,都是——

  生:(齊答)衛士!

  五、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把顧全文

  師:默讀最后一個自然段,想想哪兒不明白。

  生:爸爸為什么又陷入沉思他在想什么

  生:爸爸的嘴角為什么浮起微笑

  師:爸爸又陷入沉思是因為他已經沉思過,他第一次沉思在想什么呢(板書:沉思微笑)請同學們默讀全文、思考。

  生甲:爸爸第一次沉思是在回憶自己是怎樣工作的。

  生乙:爸爸第一次沉思,他在想他們這些邊疆建設者建設邊疆的事跡。而他第二次沉思是在想自己的兒女能不能像他一樣扎根邊疆。

  生丙:他在想兒女們能不能不怕艱苦,為邊疆奉獻自己。

  生丁:爸爸微笑是因為他看到大白楊身邊的小白楊在風沙中成長,他對自己的孩子有信心。

  生戌:他想我的兒女肯定能像小白楊一樣扎根邊疆,他覺得祖國建設后繼有人,所以嘴角浮起一絲微笑。

  師:同學們,你們是祖國西南邊疆建設者的后代,繼承父輩的事業是大家光榮的使命。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讓我感受到你們的真心、信心、決心!

  五、總結

  師:這節課我們知道了白楊的特點是——

  生:高大、挺直、堅強

  師:作者寫白楊是為了——

  生:贊美建設者!

  六、作業

  1、課下搜集有關的資料,了解現在西部大開發的情況,尋找建設者們中感人的故事,互相交流。

  2、老師為大家推薦一篇文章——《白楊禮贊》,請大家對比閱讀這兩篇文章,進一步體會白楊的特點和作者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教學反思:

  《白楊》是一篇抒情散文,寫一位新疆工作的父親,帶子女去新疆,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的特點,借以表達自己扎根新疆、建設新疆的志向;同時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楊那樣,哪里需要,就哪里扎根、發芽、成長。課文以白楊為明線,表面上寫白楊,實際上寫人,借白楊的特點來比喻支邊者的高尚品格。這樣,借物喻人就成為本課教學之重點所在。因此,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理解體會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懂得借物喻人這一寫法是本課之教學目標。

  在教學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大致分了三步:第一步,課前讓學生搜集白楊的資料,了解白楊的生長環境,外在特點,以便為下文體會白楊的內在品質作鋪墊。課堂上通過朗讀兩個孩子的對話,歸納出白楊的外在形象——高大挺秀。第二步,深入研讀父親對孩子們說的話。通過朗讀、思考、小組交流,全班交流,讓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抓住關聯詞“哪兒……哪兒……”和“不管……不管……”反復朗讀,充分體驗感悟,自由發表自己的獨特感受,最終體會白楊樹不擇環境,生命力強的特點。雖然此時學生還是不太明白爸爸說這句話的真正意思,但也是不要急。至少學生在此時已經體會到了白楊樹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品質。通過質疑: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繼而引出最后一個自然段,理解爸爸所要表達的自己的“心”。爸爸望著窗外的白楊樹“又陷入了沉思”,接著又“浮起了一絲微笑”。由爸爸的神情變化深入體會最后一句話“那時因為他看見前進方向的右邊,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通過聯想:爸爸看到了什么,在想什么?體會父親的話是托物言志,表面上是寫物,實際上是喻人。爸爸自己已經扎根邊疆,獻身邊疆,他也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樹一樣成長,經受磨練,成為祖國邊疆的建設者。第三步,回過頭來朗讀爸爸臉色變得嚴肅起來的時候說的那段話,從而真正領悟爸爸的話的深刻含義。通過對白楊樹的贊美來歌頌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建設者,歌頌他們無論在什么艱苦的條件下都能像白楊那樣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現在讀這句話,學生已經清楚地明白原來“樹似人,人似樹”啊,樹的形象與人的形象合二為一。借此進一步體會文章表達上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特點。

  為了使學生深入理解句子含義,課堂上我努力引發學生質疑、討論、匯報,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與文本對話,和作者交流,與同伴商討……總結出白楊的生長特點。并使學生懂得,父親的話是托物言志。作者表面上是在寫白楊,贊美白楊在任何環境中都能成長,能頂住任何自然災害,實際上是在喻人,是通過對白楊樹的贊美來歌頌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建設者,歌頌他們無論在怎樣艱苦的條件下都能像白楊那樣堅強不屈、盡職盡責。

  由于本文的歷史背景離我們比較遠,學生又不熟悉,因此,課堂上恰當的出示了新疆建設兵團的組建和支援邊疆建設的歷史資料,以及當年建設大軍墾荒的景象和新疆今日繁榮的景象。讓學生對文中所要表達的感情有了深刻的了解。

  盡管課堂上我努力地營造著寬松、和諧的教學氣氛,但還是不夠的。今后,應該在課堂上關注每一位學生,讓每一個同學都得到發言的機會,讓小班化的特點充分發揮出來。小班化教學作為教育發展的一種趨勢,它要求教師在教學觀、學生觀上能真正轉變觀念,在了解學生個體智力情況、情感狀況、個性特點和認知風格的前提下將個別化教學與集體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在今后的教學中如何進一步提高其可操作性,使其發揮更大效益尚有許多問題,值得我們繼續研究和深入探討。

《白楊》教學建議 篇12

  【教學目的要求】

  1.教育學生從小樹立“哪兒需要就在哪兒扎根”的志向。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能用“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造句。

  3.理解課文內容。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白楊本質特性和爸爸的心愿。

  難點:領悟爸爸的心愿。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1.向學生介紹沙漠和白楊樹的有關知識。

  2.準備一幅能夠分步拼貼的教學掛圖和幻燈片。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審題:

  1.課文寫了白楊的哪些特點呢?

  2.課題是《白楊》,全文僅僅就是寫白楊嗎?

  (二)老師范讀課文。

  (三)學生自學課文。

  1.出示自學思考題。學生自學:

  (1)或根據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

  戈壁茫茫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

  分辨介紹撫摸表白沉思

  (2)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3)大戈壁是什么樣的?白楊樹是什么樣的?

  (4)爸爸是怎樣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的?

  (5)試著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2.老師檢查自學效果。

  (四)學生質疑問難。

  (五)課內練習:

  1.寫近義詞:介紹撫摸分辨高大挺秀

  2.寫反義詞:清晰動搖軟弱消失

  3.朗讀課文,找出文章中的三個問句。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找出三個問句

  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了解到課文講的是一位旅客帶自己的兩個孩子到新疆去。在火車上向孩子們介紹了白楊樹,并借白楊表白了自己的心愿。那么這位旅客的心愿是什么呢?他是怎樣借白楊來表白自己的心愿的呢?這是這節課學習重點。

  先請同學們找出課文中的三個問句。

  小黑板出示:

  ①從哪兒看得出列車在前進呢?②“為什么它這么直,長得這么大”?③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

  這節課我們就順著這三個問句來學習課文。

  (二)學習第一部分。

  1.列車在哪兒前進呢?齊讀第一小節,讀后回答:大戈壁是什么樣的情景?

  2.出示大戈壁的掛圖。教師描述。

  茫茫的大戈壁上,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有的只是滿地的黃沙。大風一起,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渾黃,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大戈壁是多么荒涼呀!

  3.在這樣茫茫的大沙漠上行車。從哪兒看得出列車在前進呢?齊讀第三小節,讀后回答:大戈壁上的白楊樹長得怎樣呢?

  (高大挺秀:又高大又挺拔又秀麗。最高的白楊有35米高,相當于十層樓房那么高。)

  4.老師在大戈壁的背景圖上貼上一行高大挺秀的白楊樹。

  5.看到這白楊樹,爸爸的神情是怎樣的?兄妹倆又是怎樣的呢?分角色朗讀4—13小節。

  6.過渡:兄妹只知道白楊很高很直,不知道它為什么這么直,長得這么高,當哥哥提出這問題時,爸爸的臉色有什么變化?他是怎么回答這個問題的?

  (三)學習第三部分。

  1.指名朗讀14小節。讀后小黑板上出示爸爸介紹白楊的三句話,然后逐句講讀。

  第一句:“這白楊從來就這么直,這么高大。”

  (1)“從來”是什么意思?這句話講了白楊的什么特點?

  (2)朗讀比較,體會感情。

  第二句:“哪兒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兒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

  (1)這句話講出了白楊的什么特點?

  (2)指導有感情朗讀。

  第三句:“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1)這句話贊揚了白楊什么特點?

  (2)幻燈再現白楊與風沙、雨雪、干旱、洪水抗爭的情景。

  (3)老師描述:

  在風沙面前,白楊像城墻一樣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楊像青松一樣挺拔高潔;在干旱面前,白楊像駱駝一樣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楊像中流砥柱一樣牢固堅定。這就是白楊的品格!

  2.小結,指導有感情朗讀。

  (四)學習第三部分。

  1.啟發過渡:爸爸介紹白楊樹時為什么臉色變得嚴肅起來了呢?他為什么要想一會兒才告訴兒子和女兒呢?

  2.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愿。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你能不能從下面的一段話中看出?

  3.引讀16小節。讀后討論爸爸的心愿。

  (爸爸的心愿是:不僅自己要像白楊那樣扎根邊疆,還希望孩子們也能像白楊那樣扎根邊疆。所以爸爸上面的三句話既回答了兒子的問題,又是在借白楊勉勵自己,教育孩子。)

  4.引讀17小節。過渡:爸爸介紹的這一點白楊的知識和做人的知識就像一粒種子播在了孩子們幼小的心田里。這種子能不能生根、發芽、成長呢?

  5.老師讀18小節。讀后討論:

  (1)爸爸為什么又陷入沉思?(2)為什么他又露出了一絲微笑?(3)“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作者僅僅就是寫小白楊嗎?

  6.老師在大白楊樹的旁邊貼上兩棵小白楊樹。

  (五)總結課文

  1.中心思想:

  這篇課文講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親,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借以表達自己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志向,同時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楊那樣。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發芽、成長。

  2.抓住三個問句,總結文章的結構特點。

  3.交流感受、升華中心。

  (六)布置作業

  1.造句:(1)哪兒……哪兒……

  (2)不管……不管……總是……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

  教學反思:

  一、教學設計指導思想

  葉老在語文教學二十韻中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那么如何在高年閱讀教學中抓住作者的思路,使教路、學路和文路和諧統一,同步進行,達到“入境始與親”、“句句悟其神”的最佳境界呢?我試著在《白楊》一文的教學中作了嘗試。《白楊》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作者借大戈壁上的白楊禮贊了在新疆扎根落戶的邊疆創業者。文章是按照白楊的形象——白楊的特性——白楊的象征意義這個順序組織文路的。小學生學習《白楊》一文的學路一般是:先充分感知白楊高大挺秀的外形,再深入理解白楊正直高大、生命力強、堅強不屈的特性,最后領悟爸爸借白楊表白自己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志向,以及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白楊一樣在邊疆扎根成長的崇高精神。把握了文路和學路后,教師如何組織教路呢?我認為課文中的三個問句在全文起了承上啟下、串聯全文的作用,是作者思路的外在體現。于是我把這三個問句作為教學的“突破口”,然后順著三個問句學習全文。這樣,教師、學生、作者猶如同乘一舟,探幽覽勝,漸入佳境。力爭教路、學路、文路的和諧統一,是教學設計的一個指導思想。

  在教學實踐中,我越來越感受到“教書育人”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語文學科的重要特點是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教育的辯證統一。”語文教材是學生的生活教科書,語文教師應該成為學生的生活導師。如何在《白楊》一文教學中把文與道的關系處理好呢?我在動之以情、潛移默化上做了文章。教學時,教師調動多種教學手段,創設悅目、悅耳、悅心的情境,激發學生情感的共鳴,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升華。力求讓學生在《白楊》一文教學中既提高語文能力,又得到藝術享受,這是教學設計的又一指導思想。

  二、教學特點

  1.“圖文并茂”,創設情境

  教材需要圖文并茂,教學也需要“圖文并茂”。“圖文并茂”的教學能給學生創設悅目、悅耳、悅心的情境,吸引學生盡快入境。如我教學《白楊》第一節時,在學生面前展示了一幅茫茫的沙漠圖畫:畫面遼闊,色彩灰黃,地上沙丘起伏,空中風沙迷蒙。這時伴以教師傳情的描述:“看,茫茫的大沙漠上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有的只是滿地的黃沙。風沙一起,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渾黃,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大戈壁是多么荒涼呀!”直觀的圖畫,形象的描繪,一下子把學生帶到那人跡罕至的大戈壁,為理解白楊和爸爸的品格作了很好的鋪墊。這節課我在圖畫的運用上還作了較為巧妙的處理:隨課文教學分步出示。這樣,圖畫的逐步展示,教師的動情描述,增加了教學的形象性、情感性和新奇性,吸引學生逐步進入課文所描繪的情境。

  2.“不拘一法”,化難為易

  現代教學法認為,課堂教學應“不拘一法”,博采眾長。《白楊》一文重點段寫得含蓄凝煉深刻,教學時我采用了多種教法,“通過語言文字,指導學生正確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體會思想感情。”①比較法:把“從來”,一詞去掉和原句比較,讓學生體會到“正直高大”是白楊的本性。②情境教學法:用幻燈再現白楊與惡劣的自然環境作斗爭的畫面,加以教師的語言描繪,讓學生充分感知形象,進入情境,激發對白楊的崇敬的感情。③朗讀教學法:在學生理解思想內容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在朗讀中讓學生和作者的感情發生共鳴。不拘一格的教法,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突破了教學難點,活躍了課堂氣氛,發展了學生思維,陶冶了學生情操。

  3.發揮自身語言優勢,以情感人

  以前多次公開教學后,聽課老師都講我的教學語言比較富有感染力。因此教學《白楊》一課時,我就揚長避短,注意發揮語言優勢,設計好導語、描述語、過渡語言和總結語。如學完爸爸介紹白楊的第三句話后,教師用了一句充滿激情的排比句,禮贊白楊的品格,把學生的情緒推向高潮:“白楊在風沙面前,像城墻一樣巍然屹立;白楊在風雪面前,像青松一樣挺拔高潔;白楊在干旱面前,像駱駝一樣耐旱耐渴;白楊在洪水面前,像中流砥柱一樣牢固堅定。這就是白楊不屈的品格!”教學實踐使我體會到教師只有不斷錘煉教學語言,使之準確簡煉、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才能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

《白楊》教學建議 篇13

  教學目標:

  1. 指導學生查字典自學生字、新詞。

  2.讓學生了解白楊的特點以及其生存的環境,教育學生學習建設者那種

  熱愛邊疆、扎根邊疆的志向和培養不畏艱難困苦的精神。

  3.學習借物喻人的寫法,引導學生正確地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4.適當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達到拓展的目標。

  教學重點:能正確地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借物寫人的表達方法;通過分析重點字詞句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主旨思想;

  教學難點:理解爸爸對白楊稱贊的那一段話的真正含義。引導學生學習白楊一樣的品質。

  課時安排:三課時。

  教具準備:課件、圖片、朗讀錄音。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給課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和文章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圖片創設情境、語言引導)

  同學們,你們知道戈壁灘是怎么樣的嗎?在黃沙滿地的隔壁灘上,有不少“綠色衛士”堅守著這塊土地。他們是誰呢?對!他們就是白楊。(板書:白楊)

  二、講解過程:

  1聽課文朗讀錄音,幫助學生從整體上了解課文大意。 

  (1)帶著問題聽課文朗讀錄音。問題:課文的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2)討論后明確答案:課文主要講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親,帶著自己年幼的兒女在去新疆的路上,因看到白楊而引起了一番議論的事。

  2.學生自由讀課文,從一下幾點出發幫助學生自學生字詞。

  (1)劃:邊讀課文邊劃生字、生詞。

  (2)查:通過查字典了解課文中生字新詞的讀音和詞義。

  (3)講:教師從字音、字形、字義上各有側重地作重點指導。

  晰 xī    撫 fǔ   紹 shào    傘sǎn    疆 jiāng    陷xiàn

  戈:掌握部首查字法。

  撫:讀準字音,在字典中取準“撫”的義項,理解“撫摸”的意思。

  紹:部首查字法并組詞。

  戈壁:蒙古語意為難生草木的土地,是一種粗沙、礫石覆蓋在硬土層上的荒漠地形。聯系課文理解詞義,大戈壁是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的地方。

  清晰:界限分明,清楚明了。舉出反義詞 (清晰—模糊), 近義詞 (清晰—清楚,分明)。

  渾黃一體:全是黃色,分不清界限。指導學生在想象中體會。

  表白:對人解釋,表達并說明自己的意思。

  (講解生字詞時要結合課件設計靈活把握。)

  3.學生默讀課文,分組討論給課文分段并歸納段意。

  (1)提出要求:默讀課文,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然后先小組內交流后再派代表說出討論后的答案。

  (教師可提示:課文從哪兒到哪兒是寫父親和孩子們議論白楊樹的。)

  (2)討論明確答案:課文可以按記敘內容的不同,分三段。

  第一段 (從開頭到“……從窗口飛快地閃過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總寫大戈壁的“渾黃一體”和鐵路沿線的白楊樹的“高大挺拔”的特點。

  第二段 (從“一位旅客正望著……”到“……孩子們現在還不能理解”),細寫父親與孩子們對白楊樹的議論。

  第三段 (從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到最后),揭露文章寫作意圖,暗示孩子們將和爸爸一樣會在邊疆扎根。

  4.總結:這節課我們從字、詞、義等方面認真學習了該課的新生字詞,并初步了解了該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了課文的主要脈絡。

  三.作業:

  (1)用下面的詞語造句:

  清晰    表白     渾黃一體

  (2)認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思考課后的練習題。

  四.板書:

  3.白楊

  晰 xī    撫 fǔ   紹 shào    傘sǎn    疆 jiāng    陷xiàn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講讀課文,解詞析句,完成課后習題,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明確學習任務。

  1.板書課題。

  2.導語:同學們,上節課老師已經帶大家初步認識了守衛我國邊疆的白楊樹,今天老師將帶著大家去深入了解白楊的特征,體會它們可愛之處。

  3.回憶課文的主要內容。(提問學生的形式)

  4.從整體上分析文章的寫作順序。

  二、講讀課文(由整體到部分的方法)

  (一)[講讀第一段] (從整體到部分)

  1.看圖、聽讀、思考:大戈壁是什么樣子的?白楊樹又是什么樣子的?(出示課件圖片和課文第一段的朗讀)

  2.邊讀邊思考:在課文中分別畫出描寫大戈壁和描寫鐵路沿線的白楊樹的詞句?(答案:渾黃一體、高大挺秀)

  3.通過解詞析句理解和體會寫作用意  (提問和講解)

  (1)用恰當的詞語概括大戈壁的樣子?作者要寫白楊,為什么開篇寫這荒涼的大戈壁?(答案:渾黃一體、為了說明白楊樹生存的環境很惡劣,這樣更加突出白楊的堅強。)

  (2)課文描寫鐵路沿線的白楊樹用了“高大挺秀”這個詞而不用“高大挺拔”、“高大挺立”、“高大挺直”呢?為什么說白楊樹 “秀”呢?這樣寫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答案:因為“秀”字可以很好地體現了白楊的外型是又直又大的,好象一把傘,很美麗!這樣寫可見作者對白楊樹的喜愛贊美之情。)

  4.教師小結:這一部分是總寫大戈壁的“渾黃一體”和鐵路沿線的白楊樹的“高大挺秀”的特點。這部分純粹的描寫,沒有加以任何的議論。接下來的   部分讓我們看看是父親和孩子們是怎么對白楊樹展開討論的。 

  (二)[講讀第二段]

  1讓學生表演對話的部分并思考:父親和孩子們是怎樣議論白楊樹的?

  2.表演并討論交流。

  (1)這里的“一位旅客”指誰?這里的“衛士”指什么?這句話是用了什么修辭手法?為什么不用“一位旅客正望著戈壁灘上的白楊出神” 呢?(展示相關的圖片)

  (答案:父親;白楊;比擬手法;作者將白楊樹比作衛士,生動形象,更加突出了白楊樹的高大挺秀,以及它對于戈壁灘的重要意義。)

  (2)請三名同學分角色朗讀對話,體會說話人的情感并思考:誰說的話是主要的?兄妹對白楊有什么看法?爸爸是怎樣介紹白楊樹的?(重點體會父親介紹白楊樹的那三段話)

  (答案:爸爸;兄妹認為白楊就只是種簡單的樹,很直很高大而爸爸則認為白楊樹不僅高大挺秀的樹,還象征著某種精神。)

  (3)全班有感情地朗讀讀父親的話后提問:白楊最可愛的地方是什么?找出句中的關聯詞語,并按要求造句。

  (答案:哪里需要它,它就在哪里生根發芽,不管環境如何惡劣,它都那么堅強。“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

  3. “表白”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父親是在表白自己的心愿?

  (答案:表白是對人解釋,表達并說明自己的意思。父親的話是托物言志。作者表面上是在寫物,實際上是在喻人,說明自己也想像白楊那樣建設邊疆。)

  4.教師小結:

  這一部分我們通過學習父親和孩子們的對話,認識到白楊樹可愛的品質以及父親對白楊樹的情感,這時候的白楊樹已經不僅僅是一種樹了,它們是守衛邊疆的衛士,那么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情呢?我們將在下節課一起來探討一下。

  (三)作業:

  1.背誦父親表白的那段話。

  2.完成課后第2題并思考第3題并預習課文第三段的內容。

  (四)板書設計請看最后附的內容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1.學習第三段,體會父親的情感升華,理解最后的一句話的深層意思。

  2.揭示課文的主旨和掌握本課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寫法。

  3.總結課文。

  4.拓展。

  【教學過程】

  一、導入:同學們,上節課在大家的共同學習下,我們知道了他們父子討論后的結果,知道了那像大傘一樣的東西原來就是白楊樹,父親還告訴了我們白楊有什么可愛的品質,但這時的父親安靜下來了,那究竟上一發生了什么事呢?

  二、[講讀第三段]

  1.帶著問題默讀第三段的內容,問題:此時此刻爸爸又陷入了沉思,他看到了什么?會想些什么呢?幾棵小樹暗示著誰?這是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為什么這樣寫?(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展開適當的想象,暢所欲言)

  2.引導學生想想白楊和衛士有什么相似之處。

  (注:課文采用象征手法,借物喻人。作者寫了大戈壁的荒涼,也寫了白楊樹的挺秀;寫了孩子們的天真,也寫了爸爸的深情。語言樸實無華,感情真摯深沉。作者實則寫物,意在喻人,贊美祖國邊陲建設者熱愛邊疆,扎根邊疆的志向;不畏艱難,不屈不撓的精神;以及欣慰地看到祖國邊疆建設后繼有人的希望。我們衷心地祝愿:戈壁灘上的白楊樹越栽越多,越長越高,越來越美。)

  3.教師小結。通過學習,我們知道在邊疆工作的父親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像白楊一樣駐扎邊疆,服務邊疆。

  4.學生有感情地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三、總結全文。白楊樹不擇環境,不講條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發芽。城市需要它們,它們就舒展豐姿供人欣賞;農村需要它們,它們就心甘情愿地挽起臂膀,筑成防風林墻。如今,戈壁灘需要它,它就在這生根了。它們頭頂青天,腳踩戈壁,不管遇到風沙還是烈日,不管遇到干旱還是雨雪,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我們也要像白楊樹那樣,哪里需要我們,就在哪里扎根。

  (又回到整體)師生借助板書共同總結。

  四、拓展:(1)想進一步了解白楊樹的特性,請查閱以下網站:

  (2)假如你是一棵白楊樹,你會選擇什么的環境生存?讓學生自由發言。

  五、作業:1。用心去留意一下自己身邊有沒有和白楊一樣擁有可愛品質的人。如果有,請把他們的介紹一下給大家。

  2.運用借物寫人的方法,寫一寫自己是個怎樣的人。約200字。

  附:板書設計(由于是圖形結合,所以暫省略)

《白楊》教學建議 篇14

  一、讀一讀,寫一寫。

  qīnɡ xī   biān jiānɡ   fǔ mō

  (    ) (    )   (   )

  jiè shào   yǔ sǎn   xiàn rù

  (   )   (   )   (   )

  二、比一比,填一填。

  析(   ) 撫(   ) 招(   )

  晰(   ) 扶(   ) 紹(   )

  疆(   ) 陷(   ) 楊(   )

  僵(   ) 焰(   ) 揚(   )

  三、按課文內容填空。

  爸爸的微笑______,臉色變得______,他想了一會兒,對兒子和小女兒說:“白楊樹______就______,哪兒____,它就在哪兒很快地______,長出________。________風沙還是雨雪,________干旱還是洪水,他總是那么______,那么 ______,不_______,也不______。”

  四、寫一寫。

  寫幾句話,夸夸像課文中的爸爸那樣的祖國建設者或保衛者,可以用上“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等詞語。

  答案依次如下:

  一、清晰 雨傘 撫摸 介紹 邊疆 陷入

  二、分析 撫摸 招待 邊疆 陷阱 楊樹

  清晰 扶手 介紹 僵硬 火焰 表揚

  三、消失了 嚴肅起來 從來 這么直 需要 生根發芽 粗壯的枝干 不管遇到 不管遇到 直 堅強 軟弱 動搖

  四、略

《白楊》教學建議 篇15

  采取的策略:

  1、我在第一課時教學后,布置學生回去把通過初讀課文后自己對白楊的理解畫出來。收上來的圖畫,表現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他們畫出了白楊筆直的樹干,茂盛的樹冠,因此我感到學生能夠理解白楊的外在特點,高大挺秀(高大、筆直、綠)像一把大傘。個別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能夠體會出,白楊在惡劣的環境中生長,力圖在繪畫中通過昏黃一體的大沙漠體現它極強的適應能力。我把這些圖畫張貼在教室后面的展覽欄中。

  2、在一上課我利用《小白楊》引入,并要求學生邊唱邊想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同時在文章的一開始就滲透白楊樹的生長環境和白楊為邊疆所做的貢獻,對課文理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理解體會爸爸的話:

  我要求學生畫出爸爸介紹白楊的話:

  請同學們想想“哪兒”可以是哪些地方?(西北邊疆、大戈壁灘、河邊、山谷)你能替換成地方再來讀一讀第二句話嗎?讓學生把“哪兒”換成“河邊、高山、邊疆、戈壁”練說,這些地方在其腦海里便不由自主地浮現出來,由于先前的經驗已經使他們知道這些地方的環境狀況。他們對白楊生長的環境有了具體的感受。這時追問你體會出了什么?學生對于體會白楊樹的適應惡劣的生長環境這一點就比較容易理解。而不是生硬的戴帽。這時請學生一起讀這一句:“哪需要它,它就很快的在哪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就使課文語言很好的與學生情感聯系到一起,讀起語句來聲情并貌。此時再來引導學生想象,在這些地方環境是十分惡劣的,炎熱、寒冷風沙、干旱你能結合爸爸的話想象白楊樹是怎樣表現的?

  出示填空題:

  風沙四起,白楊____________;

  大雪紛飛,白楊____________;

  數月干旱,白楊____________;

  洪水浸泡,白楊____________;

  學生們積極思考,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學生積極發言。他們說出在風沙肆虐時白楊樹的許多嫩綠的枝葉被風沙打落,但白楊樹依然站在那里阻擋著風沙;冬天大雪紛飛,白楊樹不畏嚴寒,挺立在那里;遇到干旱,白楊樹把根深深地抓住土壤,枝葉還是那么綠;洪水面前,白楊樹不軟弱也不動搖。生填空補說,讓學生對白楊在各種惡劣環境下頑強生長更深入的體會,讓白楊的形象在心目中“立”起來。當我問他們白楊有哪些可貴的品質?他們有的說白楊樹堅強,有的說白楊樹適應性強,有的說白楊樹生命力頑強。這時學生對白楊的認識就已經從感性上升到了理性。我馬上引導學生思考爸爸僅僅是在介紹白楊嗎?學生體會出爸爸贊美白楊樹的用意。再讀課文時學生的語氣中帶有深深的贊美之情。

  4、讓學生結合書上的句子和你對白楊樹品格的理解來討論哪副畫最符合白楊樹的品格。小組討論中學生的思維進行交互補充。學生們表現出空前的活躍,他們有的說王天畫的好,因為他畫上了呼呼的北風,比較能突出白楊的品格。有的說孫蕾畫的好,因為他畫出了茫茫的大戈壁,在惡劣的環境里白楊依然郁郁蔥蔥……教師適時點撥:我們畫白楊如同寫白楊一樣是為了贊美他,不只是介紹他,想一想,我們的畫上應該補充點什么?讓你的畫有靈魂?有的說補充惡劣的氣候,有的說畫上干涸的土地,有的說配上一兩句話,可以是課文中的,可以是自己寫的。

  5、教師適當的遷移:

  老師小結:畫畫如同寫文章,不僅要畫出表面的意思,還要有深刻的含義。不同的是畫畫是用線條和色彩表達感情,文章是用語言文字來抒發感情。此舉又一次調動了學生的智能,學生在畫中學,在學中畫。小組內的學習再到全班內的交流,同學們互相幫助、自由爭論,所掌握的知識以及獲得的能力不是教師灌輸的而是在教師的引導下獲取的。

《白楊》教學建議 篇16

  「教學目標」:

  學會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戈壁、清晰、渾黃一體”等詞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抓住重點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邊疆建設者哪兒需要就在哪兒扎根作貢獻的好品質。

  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引讀課題

  通過,營造學習氛圍,引入學習課文

  師:同學們,我們來欣賞一段畫面:茫茫的大戈壁,鐵路沿線是成排整齊的白楊,高大挺秀,粗壯茂盛。大家知道它們是什么樹嗎?(板書:白楊)談談自己對白楊的初步印象,感知白楊的形象美。

  二、誦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學課文:自由大聲地讀課文,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想一想,本文圍繞白楊講了一件什么事?畫出文中直接描寫和談論白楊的句子。

  2.檢查詞語:戈壁、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大傘、撫摸、介紹、邊疆、陷入

  3.默讀課文1-3自然段,畫出詞句體會白楊的生長環境,指名說。(板書:沒有……沒有……沒有……)

  過渡:茫茫的大戈壁,簡直就是生命的禁區,然而卻有一點綠色,那就是高大挺秀的白楊。

  三、品讀課文,抓住重點

  本文中爸爸是如何介紹白楊的呢?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用筆畫出爸爸是介紹白楊的話。指名回答。

  (出示: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學生自由品讀后與同學交流,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通過讀讀議議,悟出白楊樹的品格:高大挺秀,生命力頑強。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個性朗讀這段話。師:同學們,讀這句話的時候你最想強調哪個詞語?為什么?(板書:“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

  [出示: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需要它,它就在( )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師:請同學們展開想象,白楊樹還會在哪兒生長呢?填入( ),讀給大家聽。]

  教師引讀,領悟白楊的精神美。

  漫天的風沙吹打著,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冰冷的雨雪覆蓋著,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長時的干旱炙烤著,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肆虐的.洪水浸泡著,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四、研讀課文,體會內涵

  (出示: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

  研讀“自己的心”,爸爸看到戈壁灘上高大的白楊樹,觸景生情,借白楊表達了自己的志向,即像白楊一樣扎根邊疆,建設邊疆。

  觀看視頻《生產建設兵團》,了解當時的艱苦生活和勞動環境,深切感受建設者為開發西部,保衛祖國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貢獻。

  感情朗讀:當我們體會到爸爸的感人情懷和良苦用心,當我們重溫老一輩邊疆建設者的豪情壯志,你會怎樣讀這句話呢?

  爸爸在表白自己的心,孩子們不能理解。這使爸爸陷入了沉思。爸爸在沉思什么呢?又為什么微笑呢?請大家讀讀課文14--16自然段,用心想一想。

  學生自學,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出示: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因為他看見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

  體會爸爸的心愿: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響教育下,一定能夠像白楊那樣扎根邊疆,建設邊疆。

  5.升華情感

  師:幾十年過去了,當年的孩子已經長大成人,成為了建設邊疆的中堅力量。如今的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出示:《美麗繁榮的》)如今,昔日的孩子已經為人父,為人母了,他們早已明白了當年爸爸的心,早已讀懂了白楊。他們現在會說什么呢?

  (出示:爸爸,我們讀懂了白楊,讀懂了你的心,_________________。)

  寫完后指名說。

  五、回復全文,總結提升

  歸納中心思想:作者借白楊,熱情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

  感情朗讀,使人物形象鮮活起來

  小練筆:用上“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等詞語,夸一夸像文中的爸爸那樣的祖國建設者或保衛者。

  推薦閱讀

  閱讀鏈接詩歌《帳篷》。

  對比閱讀《白楊》和《白楊禮贊》,激發學生學習《白楊》的興趣。

  六、作業

  1.抄寫本課生詞。

  2.背誦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

《白楊》教學建議 篇17

  案例背景:

  《白楊》被安排在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北京版普通)教材中,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是了解白楊的特點,體會爸爸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對下一代的希望。其中,我把了解白楊的特點,體會爸爸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思想感情作為教學重點。體會爸爸對下一代的希望作為教學難點。本篇課文典型的寫作特點就是借物喻人,以神態描寫為主線,結構全篇,在課文中幾次出現描寫人物神態的句子。為了突破重難點,我設計了讓學生扎住不同人物對白楊樹的特點的理解,從而發現幾個人對白楊樹認識的不同,進一步了解“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從而抓住課文的重點。與此同時,讓學生劃出爸爸神態的變化,重點體會兩個“沉思”,從而突破難點。

  課程片段:

  生:齊讀下列詞語

  戈壁、撫摸、介紹、表白、敘說、昏黃一體、高大挺秀、

  師:高大挺秀什么意思?

  生:高又大。

  生:應該是向上的。

  師:在本篇課文中“高大挺秀”是用來形容什么的?

  生:讀文中句子“每隔幾秒鐘,從窗口飛快地閃過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是作者對白楊樹的描寫。

  師:我們能把高大挺秀換一個詞語嗎?

  生:高大挺拔。

  師:非常好!大家一起讀一讀這兩個詞語,體會這兩個詞語的不同。

  生:高大挺秀有秀氣的意思,應該是說白楊樹長得比較細又高。

  生:高大挺拔更強調向上。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好,不同的詞語所描寫的特點各有不同,那你們見過白楊樹嗎?白楊樹留給你們怎樣的印象?你覺得這兩個詞語那個更貼切,或者用別的詞語來形容。

  生:……

  師:同學們,這是白楊樹留給你們的印象。那文中的主人公分別對白楊樹有怎樣的印象呢?請你拿筆用“——”劃出白楊樹的特點。

  生:(默讀課文,動筆劃。)

  匯報:作者:          高大挺秀

  兒子和小女兒:   高   大  直

  爸爸:           直、高    生命力強、適應能力強    堅強

  師:分別讀一讀這四個人對白楊樹特點的不同理解,有什么不同?

  生:作者、兒子和女兒說的是白楊的外表,而爸爸不是。

  師:那爸爸說的是白楊的哪些方面呢?

  生:(讀第十三自然段)體會爸爸說的話。

  ……

  (結合第1、15、16自然段理解爸爸的話。)

  ……

  (讀第十七自然段,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說法。)

  ……

  (找到文中兩次出現的“沉思”,進一步體會爸爸兩次沉思的不同,加深對文中重難點的理解。)

  分析:

  為了讓學生從抓住白楊的特點來理解課文,我從兩個詞語的區別,引出對白楊樹的特點的描寫。然后從不同人的不同角度歸納白楊樹的特點,包括學生對白楊樹的印象,從而體會爸爸的描述的不同,了解爸爸話語中的深刻含義,從而讓孩子們體會到爸爸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對下一代的希望。這樣的設計輕松的把學生帶入課文情景中來,開始探索白楊樹的特點,體會父親的話。

《白楊》教學建議(精選17篇) 相關內容:
  • 《灰雀》教學建議(通用12篇)

    1、閱讀、了解有關列寧的故事。2、本課要求會認的字有5個,讀音難點主要有“渣”(翹舌音)、“胸”(后鼻音)。可以引導學生復習鞏固前幾冊教材學過的識字方法,自主識記生字。...

  • 鞏固人民政權的斗爭 教學建議(通用2篇)

    教學思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廢墟上建立的,數千年的封建壓迫,一百多年的帝國主義侵略,二十多年的國民黨獨裁統治,給中華民族留下嚴重的惡果,新中國背負著沉重的歷史包袱,面臨著嚴峻復雜的形勢。...

  • 《觀潮》教學建議(精選16篇)

    1、課前,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查閱有關潮汐、潮汛的資料,了解錢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2、教學時,可以按照初讀—研讀—熟讀的教學程序,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體會錢塘江大潮景觀之奇。...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教學建議(精選2篇)

    地位分析從這一節開始學習的是中國現代史的內容,從中國現代史的歷史分期來看: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標志著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結束,中國歷史進入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

  • 習作一 我的建議(精選2篇)

    教學目標:1、讀懂“例文”《我的建議》,了解文中“建議”的材料選擇和安排。 2、讀懂“習作要點討論”,領悟關于為某件事情而提出“建議”的一般寫法。 3、按“習作要求”,提出一項建議,寫一篇日記,要能表達真情實感。...

  • 蔣家王朝的覆滅 教學建議(精選2篇)

    地位分析1947年6月至1948年9月是戰略進攻時期,中共中央及時做出了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的決策,挺進中原,是歷史的一個轉折點。1948年9月開始連續發動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取得了戰略決戰的偉大勝利。...

  • 《識字2》教學建議(精選13篇)

    教學本課,可按照“主動學習”的策略,激發學生主動、積極地收集關于秋天的詞語,培養積累詞語的習慣。一、識字寫字識字課教學的重點是識字寫字,在教學環節設計和時間安排上,要突出這個重點。...

  • 《北京》教學建議(精選13篇)

    一、識字寫字1、啟發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自主識字。如,央(中央電視臺)、瓦(瓦房)、莊(張莊、王莊)、碑(烈士紀念碑)、周(姓周)、拼(拼圖、拼音)、案(圖案、案件)、壇(花壇)、廈(大廈)。...

  • 《燕子》教學建議(精選14篇)

    1、課前讓學生觀察身邊的春天,并搜集有關圖片或詩歌。2、抓住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容和表達的情感。3、要寫的生字較多,重點是“燕、稻、聚、漾、演”。4、抄寫結合,注重積累。1、本課的教學準備,要讓學生從生活中體驗春天的特點。...

  • 《稱贊》教學建議(精選12篇)

    一、識字寫字1、借助圖畫和生活經驗識字:⑴借助第一、二幅插圖,有條件的可結合生活實際,感知“刺猬、板凳、椅子、粗糙”等詞語的意思,認識其中的六個生字。提示:“猬”在“刺猬”一詞中讀輕聲。...

  • 教學建議(精選17篇)

    1.教學重點、難點重點:列代數式。難點:弄清楚語句中各數量的意義及相互關系。2.本節知識結構:本小節是在前面代數式概念引出之后,具體講述如何把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用代數式表示出來。...

  • 《歡慶》教學建議(精選15篇)

    一、識字寫字1、識字:本課篇幅短小,生字不多,可讓學生先借助拼音認一認生字,再在朗讀過程中進一步認讀。注意“慶”是后鼻音,“幟”是翹舌音,“奏”是平舌音,“曲”在課文中讀第三聲。...

  • 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 教學建議(精選2篇)

    教材分析這部分內容主要教學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2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好這部分內容,不僅可以為今后學習100以內數的計算打下基礎,更能為學習萬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做好準備.這部分主要包括數...

  • 《陽光》教學建議(通用15篇)

    一、識字寫字1、識字:⑴本課12個生字中,“金、晨、進”是前鼻音,“陽、更、長”是后鼻音,“長、晨、誰”是翹舌音。在教學中要注意指導學生讀準這些字的字音。...

  • 讓愛撥動學生心弦 ——《雪兒》一課教學建議(通用13篇)

    讓愛撥動學生心弦——《雪兒》一課教學建議作者:佚名轉貼自:本站原創點擊數:1讓愛撥動學生心弦 ——《雪兒》一課教學建議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語文課標”)指出:語文課程的性質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