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综合,日韩欧美美女视频,国产综合欧美日韩在线91,手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 《草原》教學建議(精選13篇)

《草原》教學建議

發布時間:2023-12-18

《草原》教學建議(精選13篇)

《草原》教學建議 篇1

  1、課前可要求學生查閱有關書籍或上網查找資料:

  ⑴ 在中國版圖上找到內蒙古的位置、范圍,并初步了解有關草原的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例如,服飾特點、生活特點。

  ⑵ 收集古今文人描寫大草原的詩詞、文章。

  ⑶ 通過展示圖片和請去過草原的同學作介紹,加深對草原的感性認識。

  2、理清作者的寫作順序,從整體上把握課文。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描繪了:草原風光圖、喜迎遠客圖、主客聯歡圖,通過這些畫面,表現了草原的風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最后以凝煉的詩句總結全文。要引導學生體會這種結構安排上自然流暢、脈絡清晰的特點。

  3、本文語言優美,富有形象感和畫面感,因此要加強有感情朗讀的指導。可引導學生結合生活體驗,邊讀邊想象畫面:草原一碧千里而又不失秀美的風光;馬疾馳,車相隨,襟飄帶舞,歡聲笑語迎遠客的場景;敬酒聯歡的熱鬧場面。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將大家帶進草原,并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背誦第一、二自然段。

  4、品讀優美語句,體會表達方法,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要引導學生品味課文精美的語言,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與初步的審美能力。作家老舍隨著場景的變化、時間的推移,情感也在變化著。但貫穿全文的是對草原及草原人民的贊美與留戀之情。這種情感與描繪的景物緊密交融在一起,要引導學生抓住這樣的語句,通過品讀、吟誦、想象畫面、課件演示、角色扮演、抄寫等方法,來體會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語言。情景交融是本文的最主要特點,作家在描寫草原風光時,處處流露出感嘆贊美之情,大致有這樣幾個特點:一是直抒胸臆,如,“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第一次見到草原的驚喜、贊嘆和離開時的留戀之情,溢于言表,流于筆端,將獨特感受表達得淋漓盡致。二是精筆細描,如,草原如一幅翠色欲流的中國畫;羊群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群馬疾馳的迎客隊伍像一條彩虹,這些描寫細致入微,形神兼備,生動鮮活,傳達出作者滿心的喜悅與贊嘆。三是寫實清新質樸,不露雕飾的痕跡,如,“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干部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我們回敬,主人再舉杯,我們再回敬。”這種紀實的描寫,更能表達出蒙古族同胞的純樸熱情和民族間的團結互助。

  5、在學生充分感受到草原之美后,教師可相機組織學生通過多種渠道了解西部,搜集資料,訪問老師、家長,與西部地區的小學生建立聯系等方式,為口語交際、習作和交流平臺做準備。

  6、生字、生詞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學掌握,教師在檢查時要注意一些字的字音字形。如“蒙古包”中的“蒙”讀作“měng”,“好客”中的“好”讀作“hào”,“同行”中的“行”讀作“xíng”,“似乎”中的“似”讀作“sì”;“毯”的最后一筆為點,“吟”“貌”不要多一點,“襟”“澀”不要少一點。

《草原》教學建議 篇2

  活動目標

  1、在情景中模仿擠奶舞的各種動作和姿態,并有節奏地舞蹈。

  2、感受蒙古舞的特點,愉快地表現民族舞蹈。

  活動準備

  前期經驗:

  已初步了解各民族的風俗

  ppt課件、蒙古帽

  活動過程:

  一、走進蒙古——感受蒙古的美

  1、(播放課件)我們來到了哪里?大草原給你什么感覺?

  2、幼兒傾聽優美的琴聲:是什么琴拉出來的?

  小結:這就是馬頭琴,琴的頂部是一個馬頭的形狀,是蒙古族人民最喜歡的樂器,蒙古族也被人們稱為“馬背上的民族”。

  二、歡樂擠奶——模仿擠奶舞的各種動作和姿態

  (一)欣賞蒙古風光,了解蒙古族人民的生活

  1、看看草原上的人,除了騎馬還在干嗎?

  2、那你們知道他們是用什么招待客人的嗎?

  (二)大膽想象各種能讓奶牛多產奶的好方法并用動作表現

  1、想擠奶嗎?你們有哪些好辦法可以幫助奶牛產更多的奶,讓它和你成為好朋友?

  2、幼兒聽音樂做善待奶牛的動作。

  3、奶牛很舒服,準備產奶了,要怎么擠呢?

  4、幼兒聽音樂自由做擠奶時的動作,并請個別幼兒介紹并表演。

  5、教師將孩子創編的動作串聯、組合起來,引導孩子一起舞蹈。

  提示:提、壓手腕的提示、動作做大、夸張一點、聽著音樂表演。

  教師做擠奶舞動作的示范。

  6、幼兒聽著音樂初步嘗試擠奶。

  7、在比較觀察中學習正確的擠奶的動作,注意手腕的提和壓。(提示“輕輕提,往下擠”。)

  8、豐富各種擠奶的姿勢。“擠奶的時候,我們的身體姿勢是怎樣的?你覺得什么姿勢擠奶你可以擠得穩,擠得多?”(各個方向擠,立跪等姿勢)

  9、聽著音樂,完整的擠奶舞表演。

  10、小結:終于擠滿了一桶牛奶了,拿著慢慢的牛奶坐下來慢慢享受吧。

  三、感受舞蹈——進一步激發幼兒對蒙古舞的熱愛

  1、教師表演蒙古舞,幼兒欣賞。

  2、小結:你們喜歡這段蒙古舞嗎?我們可以在小舞臺一起來跳一跳這段蒙古舞。

《草原》教學建議 篇3

  設計意圖

  音樂新課標認為:音樂教育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都應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各種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讓學生敢于自信地來表現音樂、表現自我。

  本堂課根據學生好玩、好動的心理特征,一切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態度和需求。以“跳起舞”為主題,以學生去游玩蒙古大草原為主線,從筷子引出筷子舞,引出蒙古族的民族音樂舞蹈藝術,讓學生在“參觀那達慕盛會――農場――篝火晚會”等一系列的活動中,來體驗蒙古的民族音樂、民族舞蹈及有關的風土人情,讓學生在自身參與的活動中,學習掌握蒙古族的一系列簡單的舞蹈語匯(如騎馬、笑肩、擠奶等舞蹈動作),讓學生在游玩的過程中,學會勇敢自信地來表現音樂、表現自己,不知不覺地學習和繼承蒙古族的民族民間音樂文化藝術,拓寬學生的視野。并能進行一些創新,培養學生即興創造的能力。養咸共同參與的群體意識和互相尊重的合作精神。

  教學目標:

  (一)能在參觀蒙古大蘋原的一系列活動中,初步了解蒙古族的風土人情,感受和體驗蒙古族的音樂舞蹈,并對其產生興趣。

  (二)能夠用歡快的情緒來演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并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歌曲。

  (三)運用不同的聲響及體態律動,進行多聲部的節奏訓練,培養學生的創新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一)感受和體驗蒙古族音樂舞蹈

  (二)用聽唱法學唱《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體驗參與式教學法

  教具準備:

  (一)蒙古族服飾一套

  (二)筷子、紅頭巾、錄音機多媒體

  (三)有關蒙古族射箭、摔跤、騎馬、擠奶等資料圖片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師生活動:

  1.聽一聽激發興趣

  聽筷子擊出的節奏,感受其音色,啟發學生聯想:聽!是什么打擊的聲音?

  2.跳一跳創設氛圍

  師:它還可以作為道具用來跳舞呢?筷子不僅是生活用具,能發出美妙的聲音。

  播放《草原就是我的家》伴奏帶,教師帶領學生跳“筷子舞”。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結合課文理解部分詞語。

  3、感受草原早晨的美麗風光和牧民們的勤勞、歡樂。

  教學重點難點: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草原的美麗風光,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方法:講讀式、感悟式

  教學準備: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小朋友,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5課(板題:草原的早晨

  讀題)通過上一堂課的學習,我們初步感受到了草原早晨的美麗和熱鬧,也認識了很多的生字和詞語,誰來和這些朋友們打一下招呼?(出示詞語)

  草原打破寧靜鞭聲黎明鋪滿新綠羊兒

  圈門無邊牧民跨上駿馬遠處飄動

  指名認讀,相機正音,齊讀。

  過渡:小朋友們讀得真好,這堂課就讓我們走進美麗的大草原,去感受草原早晨的迷人風光和牧民們幸福歡樂的生活。

  二、學習課文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過渡:黎明前的草原是什么樣的呢?

  1、(出示圖片)觀察,交流:你們看到了什么?你覺得黎明前的草原怎樣呢?(很靜)

  2、(播放聲音)聽,這是什么聲音?(鞭聲)

  3、勤勞的牧民們起來了,甩響了牧鞭,這響亮的鞭聲打破了草原的寧靜,草原醒來了,變得熱鬧起來了,小朋友,你似乎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交流)

  4、讓我們來聽聽:(播放動物叫聲)

  小結:醒了的草原真是熱鬧非凡,想看一看此時的草原嗎?

  5、觀看圖片(可適當解說)交流:你覺得早晨的草原怎樣?(板:美)

  6、草原上的草長得怎么樣?(嫩綠的)草多不多呀?(多,到處都是)

  小結:是啊,春天來了,草原上的小草都冒出了新的嫩芽,而且到處都是,像給草原鋪上了一層綠絨絨的地毯,所以書上說是怎樣的草原醒來了?(鋪滿新綠)讓我們把鏡頭拉近,看看這些嫩綠的小草吧!(看圖)

  7、(出示第一段)草原的早晨多美呀、多熱鬧呀、多有生機呀!誰能讀好這一段?

  指名讀,評議,再讀,齊讀。

  過渡:鋪滿新綠的草原醒來了,睡了一晚的羊兒也醒了,它們此時在干什么呢?(板:羊兒)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請小朋友拿起書,自由地讀讀第二自然段。

  2、(簡單交流)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可愛的羊兒吧!(出示圖片,觀看。)

  交流:羊兒多不多呀?(板:多)

  出示第一句話:哪個詞語可以看出羊兒很多?(你真會讀書)這么多的羊兒,它們是怎么出來的?(有的羊兒跑出來,有的羊兒跳出來,有的擠來擠去,有的。)所以課文中說它們涌出了圈門。(涌出閃爍變色)

  3、看得出來,羊兒們都急著要出圈門,你知道它們為什么這么著急嗎?(交流)

  4、想著馬上就可以吃到鮮嫩可口的小草,羊兒們心情怎樣?(板:歡)你從哪個詞讀出了它們的高興?(蹦跳、奔向閃爍變色)

  5、指導朗讀:誰能讀好這一句話呢?先自己練一練,等一會讀給大家聽。(自己練讀、指讀、齊讀)

  6、其實,我們小朋友也有這么快樂的時候,看看下面這幅圖,你會把空填起來嗎?(填空練習)

  讓我們再讀讀這句話,體會一下羊兒們的歡樂。

  7、看著羊兒們一頭扎進無邊的草原,牧民們是怎么做的?(板:牧民)(交流)

  8、出示牧民圖:你們瞧,他們跨上駿馬,揮動鞭兒,追趕著這些歡樂的羊群,動作是那么的熟練、瀟灑。

  9、(出示第二句話)誰來讀讀這句話,特別要把這兩個紅色的詞語讀好,讀出牧民的勤勞能干。(指名讀,齊讀)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過渡:近看草原,它是多么熱鬧啊!現在讓我們從遠處看看草原,它是怎樣的呢?

  1、請小朋友拿起書,自由地讀讀第三自然段。

  2、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播放圖片、聲音)

  3、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說)

  師指圖述:你們看這些羊兒,這兒一群、那兒一群、這邊一群、那邊又是一群,真多呀!這就叫一群群。你們看,它們多么像(藍天上的朵朵白云)這些草地上的白云怎么會飄動呢?多么形象而生動的比喻呀?在我們的生活中,只要小朋友留心,也可以找到這樣形象而生動的比喻,看:(出示圖片,完成比喻句填空)

  4、小朋友,剛才你們還聽到了什么?這是什么樣的歌聲?(根據情況可再聽一次)(交流)

  這么美、這么響亮的歌聲被風吹著,傳到了很遠很遠的地方,連天上的白云都能聽得見呢!書上用了一個詞,叫(回蕩)

  5、聽著牧羊人優美的歌聲,你覺得他們心情怎樣?(高興)為什么?(羊兒多、家鄉美生活幸福)板書:樂

  6、誰來讀第三段,讓大家欣賞草原的美景,分享牧民的喜悅。(指讀)

  (四)、配樂朗讀全文

  1、感情升華:小朋友,課文學完了,你覺得草原的早晨怎么樣?(交流)那就讓我們來贊一贊吧(回到課題:草原的早晨真美呀!)現在請大家在音樂聲中,把自己感受到的美和快樂讀出來吧!

  2、配樂齊讀全文。

  三、拓展延伸

  1、再次欣賞草原美麗的風光(出示圖片)

  讓我們再次走進美麗的大草原,讓它成為我們心中一份美好的記憶。

  2、草原確實美麗,令人神往,是許多歌唱家歌頌的對象,著名的蒙古歌手騰格爾就把這稱為天堂,用他那渾厚粗獷的歌音唱出了草原的美麗、迷人,讓我們來聽一聽,在歌聲中結束我們的新課。(播放《天堂》)

  附板書:

  5草原的早晨(美)

  羊兒(多歡)

  牧民(樂)

《草原》教學建議 篇4

  一、說教材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親身的經歷和感受寫下了《草原》這篇訪問記。文章記敘了他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時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作者通過對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斷認識這條明線,以及自己情感發展的暗線,表達了蒙古族人民對漢族人民的深情厚誼,充分體現出祖國是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大家庭。

  二、說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通過自讀感悟,體會句子含著的意思,弄清本文的思想內容。感受草原自然風光。

  2、技能目標:

  讓學生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漢蒙情深、品味積累優美的語言。

  3、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民族團結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民的感情。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朗讀感悟,感受草原的自然風光,體會草原的美。

  2、教學難點:

  體會漢蒙情深、民族團結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民的感情。

  四、說教法與學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說過:人的頭腦不是一個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我通過抓住明線、緊扣暗線的做法,牢牢掣住“情”字這個關鍵,把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作者感情,升華民族精神的教育融為一體。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現美景,動聽音樂想象情境,有感情地朗讀再現場景等多種形式,喚起了學生對美的向往和求知的渴望,使他們能夠更好地拓展思維,更深層次地體味美的意境,最終“水到渠成”,輕松地突破了難點,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深刻含義,并大膽鼓勵學生質疑,巧妙引導,資料鋪墊,將“蒙漢情”升華為“民族情”,進行民族大團結的教育,實現整個教學目標。

  

  五、教具準備

  課件。

  六、說教學過程

  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同學們,那遼闊的草原是個景色迷人,令人神往的地方,想去欣賞嗎?

  (想)讓我們一起去領略草原那美麗的風光。

  課件展示《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讓學生欣賞。

  學生談感受。

  是啊,看到這一碧千里、牛羊成群的大草原,聽到蒙古族歌手渾厚、嘹亮的牧歌,老師的心和你們一樣,也飛向了那廣闊無垠、風景如畫的境界中,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跟隨作家老舍先生走進內蒙古草原,一起欣賞那里美麗的景色。

  板書課題:

  草原 

    2、整體感知:

  聽課文錄音,想象老舍先生筆下的草原,談談自己的感受。

  3、質疑問難,自主、合作、探究:

  ⑴ 讀課文,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劃出來。

  ⑵ 小組討論。

  ⑶ 全班交流,共同研討小組未解決的問題:

  ① 先讓其中一個小組匯報情況。小組中的同學找出哪些不懂的問題?解決了哪些問題?用什么方法解決的?還有不能解決問題嗎 ?其它組的哪位同學能幫助解決?誰能評一評回答的問題?

  ② 除這組的同學所提出問題外,其它組同學還有問題嗎?誰來幫忙解決?誰能評價同學回答的問題?

  

  4、品位賞析:

  ⑴ 老舍先生不愧為一代語言大師,他的語言那么優美,你喜歡第一段中的哪些句子?為什么?

  ⑵ 交流,從修辭方面分析。

  ⑶ 品讀佳句,體悟情感,培養語感這么美的句子,我們應不應該多讀讀?

  ① 自由讀“景色美麗”部分,劃出認為最美句子品讀。

  a、自己練讀。

  b、兩個同學互讀,看誰讀得最棒。

  ② 各小組推一名讀得最好同學朗讀,學生評價,賞析。

  ③ 出示認為最美句子,師生品讀,指導學生讀好句子,體會景色之美,從中受到美的感染。

  ④ 引讀“感受部分”:

  面對如此美境,難怪作者陶醉了,在這種境界……,在這境界……

  教師引讀。

  假如你來到了草原,你最想干什么?用“既……又……”說一句話。

  ⑤ 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著優美樂曲,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情景。

  ⑷ 草原的天空那么美,景色那么迷人。草原的人民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熱情好客)

  ⑸ 找自己的好朋友交流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草原的人民熱情好客?

  5、表演:

  分組表演蒙古同胞歡迎老舍先生一行人,體會蒙古族同胞的熱情好客,蒙漢人民之間的情誼深厚。

  6、拓展延伸:

  ⑴ 群馬疾馳,襟飄帶舞,盛情款待,盡情聯歡,讓主客忘了時間,忘了已夕陽西下,老舍先生低吟了一首詩“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⑵ 假如你是訪問團中的一員,在這離別之際,你想說些什么?

  7、總結,感受蒙漢情深:

  是啊,蒙漢情深啊!中國56個民族,緊緊團結在一起。下面讓我們一起手拉手,跟隨宋祖英老師唱一首大家最熟悉的歌曲《愛我中華》 。

《草原》教學建議 篇5

  【教學目的】

  認識草原特點,提高認識和審美能力,滲透民族團結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教學要求】

  1、學會字詞,了解課文內容,認識草原特點。

  2、提高認識能力和審美能力,滲透民族團結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段。

  【教學重點】

  認識草原特點,體會民族感情。

  【教學難點】

  1、體會第一段草原景色文字的意境美。

  2、體會第2—5段文字中所蘊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以情貫穿,保持作者感情的連續性。

  【教學安排】

  兩課時。第一課時教學課文第1段;第二課時教學課文第2—5段。

  【課前準備】

  教學掛圖2幅。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9。草原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讓學生談一下自己閱讀課文后的初步印象與體會。

  三、理清課文層次,劃分段落,了解大意。

  四、學習課文第一段:

  1、了解草原“天”的特點,理解草原的天為什么比別處的天“更可愛”,體會作者激動的感情。

  2、了解草原的特點,抓住“一碧千里”帶動全段的學習。

  3、體會作者感情。

  4、理解“駿馬”、“大牛”句。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學習課文第二段。

  1、默讀思考:作者在去牧業公社的途中,初入草原和接近公社時所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結合“灑脫”、“怎么走都可以”及“河”句體會作者感情的變化。

  2、理解“歡迎遠客”這層文字,結合“彩虹”“歡呼”句理解。體會主人的熱情好客。

  3、結合汽車“飛”與“走”的不同描寫,深入體會作者心情的激動。

  二、學習課文第3—5段。

  1、第三段:結合“熱乎乎”“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等語句,體會主人的'熱情,客人的動情。

  2、第四段:結合蒙民的招待物品及人們的表現,體會主人的熱情;結合“會心”等句,體會兩族人民感情的交融。

  3、第五段:結合主客表現,理解結尾詩句,深入體會蒙漢人民的深情厚誼。

  三、歸納全文,回到整體,揭示“民族大團結”的課文主題,體會寫作方法。

  四、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民族感情。

  2、寫一篇讀后感,談談學習體會。

  【板書設計】:

  19、草原

《草原》教學建議 篇6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奶茶、禮貌、拘束、舉杯、摔跤。

  2、熟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里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

  教學重點:

  熟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里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你到過草原嗎?在電影、電視中見過草原嗎?作者用他的親身經歷,向我們介紹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生活在草原上的人們。讀讀課文,想想作者筆下的草原是怎樣的景象?(讓學生初步感知)

  二、檢查預習

  1、讀生字詞: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奶茶、禮貌、拘束、舉杯、摔跤

  2、學生互相提示易讀錯和易寫錯的字。

  3、學生互相解詞:

  渲染:中國畫的一種畫法。用水墨或淡涂抹畫面,使他分出層次,以加強藝術效果。

  拘束:過分拘束自己,顯得不自然。

  襟飄帶舞:衣襟和裙帶迎風飄動。

  三、默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1、讀課文,按照作者進入草原的順序,說說課文寫了哪些內容?

  板書:初見草原——迎客——待客——話別

  2、小聲讀課文,想象作者筆下的草原是怎樣的景象?

  3、默讀課文,畫出你認為寫得美的句子和不理解的句子。

  四、作業

  1、抄寫詞語

  2、熟讀課文,思考課后問題。

《草原》教學建議 篇7

  教材簡析

  這篇精讀課文是一篇敘事散文。文章主要記述了作者到內蒙古草原訪問時所看到的美麗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熱情歡迎、盛情款待來訪各族同胞的動人情景,反映了各族人民團結友好的深厚情誼。

  全文按照訪問的順序可以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講作者初次見到草原的美麗景色和感受。這一部分是寫景,作者用簡練、生動的文筆描寫了草原的`美麗景色。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講作者訪問草原的經過。作者按照“遠道迎客——蒙古包外——蒙古包內——聯歡話別”的順序,描寫了蒙古族人民熱情歡迎、款待遠客的情景。這一部分是敘事,語言樸實、流暢,耐人尋味。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一類生字,積累詞語,運用關聯詞語造句。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第1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內蒙古大草原的美麗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體會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友好的深厚情誼,培養熱愛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通過引導學生自主讀書,用心感受和體會草原的美麗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

  2.背誦課文第1自然段。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按照空間位置、事情發展、思想感情三條敘述的特點。

  課前準備

  1.布置同學搜集老舍先生的簡歷和他的作品。

  2.搜集有關草原的文字資料、圖片、歌曲等。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看見過草原嗎?誰想給大家介紹一下。(學生自由談自己心中的草原)

  2.草原遼闊無際、一碧千里、牛羊肥壯、野花遍地,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草原吧。(出示草原美景圖或放映草原的錄像片)

  3.看到片中的景色,你們有什么感受呢?

  4.是的,我國現代著名的大作家老舍先生正是帶著這種感覺寫下了今天我們要一起學習的第十七課《草原》的。

  5.板書課題:17 草原

  二、初讀課文,理解大意。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還要注意讀書姿勢要正確。

  3.指生讀生字、生詞,教師及時正音。(可采用指名讀、輪讀、齊讀等方式)

  4.你覺得哪個生詞的意思比較難理解,而你已經理解了,介紹給大家。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個別生詞意思:一碧千里、墨線勾勒等。

  5.你覺得哪個生字容易寫錯,請提醒大家。

  6.指生逐段朗讀課文,及時糾正讀錯的字詞。

  7.默讀思考:課文的每個自然段講的是什么內容?一會兒把你讀懂的自然段讀給大家聽。

  8.學生讀書思考后回答問題,教師及時板書:

  第1自然段:草原美景和作者的感受(寫景)。

  第2—5自然段分別寫:遠道迎客、蒙古包外、蒙古包內、聯歡話別(這部分敘事)。

  三、精讀課文,理解和體會草原美景。

  1.初讀課文后,草原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2.圍繞草原“景色美”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你從哪些字詞、句子和段落感受到草原的美麗景色。

  3.引導學生從作者對草原景色的描寫和自己的感受兩個方面,品味草原美景。描寫:天空、空氣、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小丘線條柔美,羊群,等;感受: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駿馬和大牛靜立不動,好像……,等。

  4,在引導學生理解內容的同時,進行朗讀和背誦指導。

  5.指導學生課上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1.師生回憶:課文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2.指一生背誦課文,全班背誦課文。

  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體會和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

  1.指生朗讀課文。

  2.默讀思考、標劃:你從哪里體會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

  3.學生匯報,教師及時引導、歸納。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去體會:

  (1)遠道迎客——一群馬,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幾十里外歡迎遠客,等。

  (2)蒙古包外——許多匹馬,許多輛車;也不知道誰的手,總是熱乎乎的,握住不放,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等。

  (3)蒙古包內——一點兒不拘束,不大一會兒,干部、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再舉杯,再回敬,鄂溫克姑娘既大方,又有點羞澀,等。

  (4)聯歡話別——飯后,小伙子表演套馬,摔跤,姑娘們表演民族舞蹈,太陽已經偏西,誰也不肯走,等。

  4.面對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我們”有哪些表現呢?(引導學生從課文的描寫中,體會客人們的表現——有禮貌,親熱,一點兒也不拘束,依依惜別)。

  5.指導學生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三、延伸拓展。

  1.引導學生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含義。

  2.在話別的時候,主人會對客人說些什么?客人又會對主人說些什么?如果客人中有北京人,有新疆人,等等,他們會對主人說些什么呢?

  3.本文只是表達蒙古族和漢族人民的團結互助嗎?如果不完全是,那么,老舍先生還想表達些什么?(引導學生理解本文要表達的各民族團結互助,情誼深厚的主題)

  四、總結全文。

  五、作業

  1.書寫字詞。

  2.背誦第一自然段。

  3.搜集表現各民族人民團結互助的故事。

《草原》教學建議 篇8

  【教例】《草原》第一自然(科學)段

  師:自讀課文第一自然(科學)段說說草原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草原的景色很美;草原的空氣清新;草原的天空晴朗。

  師:你們喜歡嗎?請通過朗讀來表達你的心情。

  (雖說瑯瑯書聲充溢每一個角落,但觀其神色,聞其聲調,似乎不盡人意。)

  師:再輕聲讀一讀課文,劃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并說說為什么喜歡。

  (生讀課文,品味好詞佳句)

  師:誰先來說說自己最喜歡的句子?為什么?

  生:我最喜歡“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這一句,因為從這句中我體會到草原上空氣新鮮,天空明朗,十分可愛;我最喜歡……

  師:聽了大家的介紹,我不由陶然而醉,能給我一個機會表現表現好嗎?(學生期待著)現在請大家現閉上眼睛一邊聽一邊想象草原的美景。怎么樣,請同學們帶著自己的新感受,再美美地讀讀第一自然(科學)段,好嗎?

  (生讀得比先前更投入,更出色。)

  師:誰來讀給大家聽聽?

  生:(饒有興味地讀著,情感流露于表情之中) 

  ……

  教后反思:新課程標準提倡閱讀教學要加強朗讀、默讀的指導。老舍筆下的《草原》是一篇自然(科學)美、人情美和語言美為一體的感人之作,因此我在教學中十分重視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從以上教例可以看出同樣的課文,同樣的段落,先前雖然對學生強調要讀出你喜歡的語氣來,當瑯瑯書聲充溢每一個角落,其神色、聲調,卻不盡人意。后來通過引導讓學生在“讀、思、議、想”的過程中理解了課文內容,感悟到“草原上空氣新鮮,天空明朗”,“綠得無邊無際”,“綠油油的草原上飄動的白色花朵”景色十分迷人,在有了初步情感體驗的基礎上,自讀自悟、美讀品悟,學生的情感被激發讀起來抑揚頓挫,情感流露于表情之中,達到“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要求,給人美的享受。由此可見,認知是情感的基礎,情感是認知的手段,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朗讀,真情能夠流露其中。特別是有的課文、段落或者某些句子含義深刻,學生如果對課文內容沒有理解,情感就不容易參與朗讀。只有學生以語言文字為媒介,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得到生動形象的感受和真切的情感體驗,才能將自己的情感融入課文,和作者的情感交織在一起,達到理想的朗讀效果。這是使我想起葉圣陶先生說過“吟詠的時候,對研討所恃,不僅理智地了解,而且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與理性成為讀者的東西,這是一種可貴的境界。”所以,在閱讀教學中如果能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使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那么就會大大提高教學質量.

《草原》教學建議 篇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學會本課14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有關詞語。

  ⑵有感情朗讀課文,體會句子中含著的意思。

  ⑶讀懂課文,理清結構,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2、情感與體驗:

  讀懂課文,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性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興趣。

  3、過程與方法:

  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中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

  【教學重、難點】

  1、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中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

  2、體會句子的意思,積累課文優美的語言。

  3、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下筆贊美草原的美麗。

  【教學準備】

  草原的風光圖片和重點句的投影片。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能正確讀寫有關詞語。

  2、學習第一段,領略草原美景,品味、積累優美的詞語。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你們知道這首詩描寫了哪里的景色嗎?

  板書:

  草原

  二、看圖說感受

  1、你們看,這就是美麗的大草原。

  出示草原的風光圖片──老師簡單解說。

  2、草原給你怎樣的`感覺?

  大、綠……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你們想知道我國的語言大師老舍先生筆下的草原是怎樣的嗎? 2、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讀讀課文,看看課文主要寫了什么,要求:

  邊讀邊畫出生字詞,注意把生字讀準。

  四、檢查自學情況

  1、那個同學有信心讀準生字詞?

  (出示生字詞)

  2、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板書:

  景美人美

  五、學習第一段,領略草原之美

  1、老舍先生初到內蒙古大草原,看到美麗的景色,還與內蒙古人民歡聚一堂,由衷寫下了“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詩句。

  (出示句子投影)

  2、課文哪一部分寫了草原的美景呢?誰想讀讀這一段?要求:

  邊聽讀邊畫出描寫草原的美的句子。

  3、自由讀:

  “那里的天比邊處的天……輕輕留入云際。”

  4、在這段話里,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的特點來寫?按什么順序寫?板書:

  空氣(清鮮)

  天

  天空(明朗)

  小丘平地(一碧千里)

  地

  羊群(白色的大花)

  5、小結:

  不愧是語言大師!老舍先生不但能按一定的順序寫出了自己初到草原所看到的景物特點,還用優美的文筆寫出了草原的美。你認為哪些句子寫的特別美?美在哪?

  6、小組交流、匯報(相機出示句子投影──品讀句子):“在天底下……并不茫茫。”

  理解“一碧千里”、“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小丘也是綠的。”

  理解這個比喻句,這是“靜態”描寫。

  “羊群一會兒……白色的大花。”

  理解這個比喻句,這是動態描寫。

  “那些小丘的線條……輕輕流入云際。”

  理解“翠色裕流”,“渲染”與“勾勒”的區別。

  7、小結:

  作者筆下光輝,一會兒把草原寫成一幅畫,一會兒把草原的“動”寫出來,動靜結合,真是如詩如畫,美不勝收。讓我們再讀讀這段話,加深體會草原之美。

  8、師生合作讀:

  師領讀:“在天底下”……并不茫茫。”

  生跟讀:“四面都有……流入云際。”

  9、過渡:

  草原這么美,難怪作者“想高歌一曲”,“又想低吟一首小詩”呢!知道為什么嗎?

  (抒發自己的情感:愉快、贊美……)

  10、導讀:

  誰愿意通過自己的朗讀,把作者的感情發揮出來呢?出示句子投影:

  “那里的天……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這種境界……低吟一首綺麗的小詩。”

  11、過渡:

  草原這么美,真讓人陶醉其中,看!“在這種境界里……回味草原的無限樂趣。”這句話真的寫駿馬和大牛在回味嗎?

  (理解這個擬人句)

  12、小結:

  這種境界正是人們所說的景由心生,情境交融。草原這么美,多令人往啊!讓我們一同回味草原的美景吧!

  13、配樂朗讀第一段,加深體會草原之美。

  六、欣賞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

  草原這么美,何止是語言大師老舍先生要贊美草原,連著名歌聲蔣大為也要用自己優美的歌聲去抒發自己對草原的贊美之情呢!想聽嗎?播放樂曲。

  七、拓展

  1、聽到這么美的歌聲,老師也寫了一首贊美草原的詩呢!出示投影──自創詩:

  草原

  草原,我夢中的草原。

  藍藍的天空朵朵白云,清風輕拂綠色的夢謠;

  陽光喚醒絢麗的花朵;

  雁兒歸,蝶兒舞

  千里碧波如畫卷。

  草原,我向往的草原。

  蒙古包里孕育勤勞善良的人們,小伙子策馬揚鞭顯英姿;

  姑娘們放聲高歌滿天涯;

  牛兒壯,羊兒肥

  牧民描繪幸福景。

  2、你們也想贊美草原嗎?用你們精彩的文筆贊美草原吧呢?八、作業

  抄生字,讀課文感受草原的美。 〖板書設計

  草原

  地

  景美小丘、平地(一碧千里)羊群(白色的大花)

  空氣(清鮮)

  天

  天空(明朗)

《草原》教學建議 篇10

  《草原》這篇課文是小學語文人教版第九冊的一篇課文。記敘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時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教學的重點是要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像,在腦海中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體會句子中含著的意思,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課文用優美、清新的語言將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渲染得淋漓盡致。為了讓學生領會到這一點,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我就設計了看圖片想像美景、品讀優美句子、美圖配佳句、看錄像感受人情美、上網查資料了解草原等環節。

  單純地通過語言來想像從沒見過的景色是比較枯燥的,而且為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上課,我就播放了圖片,加上美妙的配音,馬上引起了同學們的興趣,積極發言描述自己通過歌聲仿佛看到了什么,我順勢要求他們用完整、優美的語言說說想像中的草原,學生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已經感受到文中優美的語言,這時很自然的就引用、或模仿課文的句子,很自然的達到積累優美語言的效果。

《草原》教學建議 篇11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奶茶、禮貌、拘束、舉杯、摔跤。

  2、熟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里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

  教學重點:

  熟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里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你到過草原嗎?在電影、電視中見過草原嗎?作者用他的親身經歷,向我們介紹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生活在草原上的人們。讀讀課文,想想作者筆下的草原是怎樣的景象?(讓學生初步感知)

  二、檢查預習

  1、讀生字詞: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奶茶、禮貌、拘束、舉杯、摔跤

  2、學生互相提示易讀錯和易寫錯的字。

  3、學生互相解詞:

  渲染:中國畫的一種畫法。用水墨或淡涂抹畫面,使它分出層次,以加強藝術效果。

  拘束:過分拘束自己,顯得不自然。

  襟飄帶舞:衣襟和裙帶迎風飄動。

  三、默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1、讀課文,按照作者進入草原的順序,說說課文寫了哪些內容?

  板書:初見草原——迎客——待客——話別

  2、小聲讀課文,想象作者筆下的草原是怎樣的景象?

  3、默讀課文,畫出你認為寫得美的句子和不理解的句子。

  四、作業

  1、抄寫詞語

  2、熟讀課文,思考課后問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句子中含著的意思。

  2、讀懂課文,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3、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教學重點:

  1、讀懂課文,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2、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已初步學習了《草原》這篇文章,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2、這節課,我們繼續深入理解課文,領略草原的美麗風光,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熱情好客。

  二、組織自學

  按要求自學課文第1小節

  1、自由輕聲讀課文。

  2、想一想,草原有什么特點?作者的心情怎樣?

  3、同桌互相討論。

  4、試著有感情地讀讀課文。

  三、交流點拔

  1、看錄像后讀課文,說說草原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找出句子讀一讀。

  3、打出投影句子。

  4、看畫面并輕輕讀讀這些句子,說說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描寫草原的?

  5、讀投影中的句子,把你最喜歡的句子讀給同桌聽,簡單說說喜歡的原因。

  6、指名讀,體會草原的美和大。

  (1)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

  (3)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流,輕輕流入云際。

  7、連起來把這些優美生動的句子讀一讀。

  8、評讀,該怎么讀。

  過渡:僅僅讀出喜愛、贊美的語氣就夠了嗎?看看作者當時的心情吧!

  9、第一次看到草原,面對滿眼翠綠,怎不讓人感到愉快和驚嘆,你們懷著愉快的心情,帶著驚嘆的語氣,去讀讀看。

  10、指名讀。

  11、你來到了草原,最想干什么?用“既……又……既……又……”連起來說一句話。

  12、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這是真的嗎?

  運用擬人的手法,也突出了草原的美。

  四、組織自學

  過渡:草原的天很可愛,景色也很迷人,草原人民又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該怎樣理解?它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默讀課文2─5小節,思考以上問題。

  五、交流點拔

  1、讀了課文,蒙古族同胞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體現蒙古族同胞熱情好客的語句很多,拿出筆把每小節中你最喜歡的句子劃出來,同桌互相說說喜歡的原因?

  3、指名說,體會蒙古族同胞的熱情好客。

  (1)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①看畫面。

  ②學生說。

  ③男女老少穿著艷麗的服裝,騎在馬上,衣襟與綢帶迎風飄舞,確實像一條七色彩虹。(指圖說)

  ④把“飛”改成“跑”行嗎?他們為什么要跑得那么快?

  ⑤所以在讀時要體現這種急切的心情。指名讀。

  在以下小節中,再談談。

  (2)也不知是誰的手……民族團結互助。

  ①如果你是訪問團的一員或是蒙古族中的一個,當時你會說些什么?

  ②指名說。

  ③說著你想說的話,和前后左右的同學握握手,體會一下當時主客相見熱鬧的場面。

  (3)干部向我們……我們再回敬。

  ①學生說

  ②蒙古族同胞還用什么招待我們?讀句子。

  ③他們盛情地招待我們,訪問團的每一個成員對他們都充滿了感激之情。帶著這種感情讀讀。

  ④指名讀

  (4)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①這句話怎樣理解?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聯系《贈汪倫》這首詩互相討論。)

  蒙古族和漢族人民之間的情誼很深,怎么忍心馬上分別,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著一望無際的草原,在夕陽下,相互傾訴著惜別之情。這句話表達了蒙古族人民和漢族人民的深厚情誼和依依惜別的感情。

  ②理解中有困難嗎?

  ③讓我們帶著依依惜別之情,集體朗讀這句話。

  六、總結

  1、課文具體寫了作者見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熱情好客遠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靜態美和蒙古族人民歡迎客人時,熱情歡騰的動態美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2、草原上的美麗風光讓我們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更使我們深受感動。民族團結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3、朗讀課文

  附:板書設計

  草原

  初到草原————草原的景色動人

  受到歡迎————由寂靜變熱鬧

  熱情相見————氣氛熱烈

  盛情款待————食品豐富,有歌有舞

  愉快聯歡————載歌載舞,不忍離別

《草原》教學建議 篇12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師:今年暑假,老師到過一個美麗的地方,還帶回了幾張照片,你們看!(課件出示老師在草原照的照片)一起說,這是哪里呀?

  生:(齊讀)草原。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老舍先生的《草原》。42年前,老舍先生到草原參觀訪問時,記下了沿途的所見所聞所感。今天,就讓我們與老舍先生共同走進——“草原”。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執教者親臨草原, 目睹了草原的旖旎風光,呼吸了草原的清鮮空氣,體驗到了蒙族同胞的豪放與熱情,就成了執教這一課的寶貴資源。這里展示的照片(還有后面的有關介紹的感受),都是一般學生所未曾見過和體驗過的。當電教成為一種教育資源時,它才姓“教”,而不姓“電”。]

  二、自主學文,勾畫圈點

  1.整體感知。

  師: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現在請大家再一次快速瀏覽課文,說一說課文是從哪兩方面去寫草原的。(板書:景、人)同意嗎?

  2.自主研讀。

  師:草原的景色是怎樣的?請大家靜靜地默讀課文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想象草原的美景,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勾畫下來。

  師:(巡視)有的同學在相關詞語下面作了記號;有的同學用波浪線勾畫了自己感觸很深的句子;這位同學還把自己的感受寫在了課文的空白處。

  3.放聲朗讀,讀出感受。

  師:來,請我們自由地、放聲地朗讀這一段,把那些讓你感受很深、你認為寫得很美的句子多讀幾遍,一會兒讀給大家聽。

  (學生自由讀)

  [評:讀書一定要整體感知。一開始就說“你喜歡讀哪一段就讀哪一段”和老師通過分析把課文肢解開來同樣是不可取的。但是任何課文都不可能句句精粹,字字珠璣。執教者在巡視時說的話實際上是一種引導,即引導學生去發現最傳神、最傳情的句子、詞語去體會,這也是一種學法的暗示和滲透。

  三、合作研讀,品讀玩味

  師:誰愿意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生:我喜歡這句話,我來讀一讀:“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師:(板書:一碧千里并不茫茫)你讀得太好了。你能不能給大家說一說,“一碧千里”在你腦海中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生:在我眼前是綠色,遠一點的是綠色,再遠一點的也還是綠色!草原非常遼闊,放眼望去,草原如同一張巨幅的綠色絨毯,一直鋪到天地相接的地方。

  師:我們都要像他這樣讀書,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茫茫”是什么意思?

  生:視線模糊不清。

  師:還記得這首詩嗎?“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同是寫草原,為什么一個說“天蒼蒼,野茫茫”,老舍先生卻說“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好,先不著急回答,看看能不能在接下來讀書的過程中有新的發現。來,接著讀你喜歡的句子!

  [董老師動腦了。古人說“野茫茫”,老舍卻說“并不茫茫”,為什么?老師在這里設了一個很有價值的懸念。懸念能激起學生探究的欲望,啟迪學生思考。]

  生:我喜歡這句話:“這次,我看到了草原……我滿心的愉快。”

  (學生讀書,將“清鮮”讀成了“新鮮”)

  師:你讀書的聲音真好聽!就有一個小地方讀錯了,大家發現了嗎?

  師:“清鮮”和“新鮮”區別在哪里?

  生:“清鮮”和“新鮮”都有新鮮的意思,但是“清鮮”比“新鮮”更多一層“干凈”的意思。草原的空氣和城市的空氣不一樣,因為沒有污染,所以更干凈。

  師:是呀,記得暑假里,當老師一踏進草原,頓時感到全身每一個毛孔都張開了,都在貪婪地呼吸這清鮮的空氣。雖然我的歌唱得不好,當時我也禁不住唱了起來,(唱)“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來,同學們,我們把這種“高歌一曲”的喜悅讀出來。

  [“生成性”資源啊!學生讀錯了,很可惜,但聰明的老師知道把它轉化為教育的資源!于是“并不茫茫”由此找到了答案。倘若學生沒讀錯呢?沒錯老師肯定也得提出來。一個“清”字用得多準確,多傳神啊!]

  (學生齊讀)

  師:草原的天空是那樣明朗,它讓視線變得更清晰。難怪老舍先生說“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還有哪些句子讓你感受很深,接著讀。

  生:我喜歡這一句:“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輕輕流入云際。”

  (學生讀書,“勒”字發音不準)

  師:(板書“勒”)這是本課的一個生字。大家要注意它的發音,跟老師讀。[我們教的是語文,而且是小學語文,就要實實在在。抓好識字、寫字、讀書、作文。教學因其真實、樸實、扎實而更美麗。]老師也很喜歡這一句,就是有一個問題不太明白。翠色“欲”流,流了沒有?為什么后面又說“輕輕流入云際”,這不是很矛盾嗎?來,和前后左右的同學討論討論。

  [這里可以討論一下。但我不贊成動輒討論,因為閱讀、作文是“個性化行為”(課標語),誰讀了誰有,誰寫了誰有,誰讀了誰有。學語文不同于學理科。不要搞形式主義的東西。當然執教者也有她的苦衷。]

  生:就好像是一杯水,倒滿了就會流出來一樣。草原就像一杯水,綠得像要流出來一樣。

  生:“翠”字讓人感覺特別的通透,相比之下,“綠”顯得死板。

  師:嗯,有點感覺了。《翠鳥》這篇課文還記得嗎?聯系這篇課文,老師也比較了“翠”和“綠”,感覺“翠綠”比一般的綠更鮮亮,更有光澤,綠得更豐富更飽滿,綠得好像都快要流淌下來(流淌的手勢)。班上有學過國畫的同學嗎?能給同學們解釋一下什么是“用綠色渲染”嗎?

  生:當我畫國畫時,用顏料在紙上渲染的時候,我發現顏料在紙上向周圍慢慢擴散……

  師:什么紙?

  生:宣紙。

  師:接著說,當你在宣紙上用綠色渲染的時候,你會發現什么?

  生:我會發現綠色慢慢地向周圍滲透。

  師:向周圍擴散、滲透、流動。請你們輕聲再讀“輕輕流入云際”這句話,看看這“翠色欲流,輕輕流人云際”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學生輕聲自由讀)

  生:我想象當中,草原和天空像是融合在一起。草原是那樣的鮮亮、充滿生機。

  生:我覺得那些草原就像波浪一樣連綿起伏。

  師:你的朗讀讓老師想起了古詩:“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真是碧草與藍天一色呀。老師也想讀一讀!

  (教師范讀,學生鼓掌)

  師:謝謝大家的鼓勵。是呀,這哪里是綠色在流動,這分明是生命的泉水在流淌。(指板書)難怪老舍先生說“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我們讀書就要這樣去讀,不僅要讀 懂文字表面的意思,還要用心去感悟、用情去體驗、用想象去補充,讀出文字背后含著的意思。

  [這三個“去”——用心去感悟,用情去體驗,用想象去補充——講的是讀書的方法,有了這三個“去”,課文才能讀懂。]

  生:我有一個問題。

  師:(意外)你說!

  生:既然“碧”與“綠”都是綠的意思,為什么用兩個不同的詞語來表示?

  師:你很善于提問題。來,找一找,在第一自然段中有哪幾個詞都是表示“綠”的意思?

  生:(在書中找)“綠”“翠”“碧”。

  師:你們體會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生:避免總是用一個詞,有變化,讀起來好聽。

  師:老舍先生真不愧為語言大師呀!

  [又是一個了不起的發現:學生了不起,教師也很機敏。即使學生不提,教師也要講。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在閱讀中去體會、感悟怎樣準確地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

  生:我喜歡的句子是:“四面都有小丘……綠毯繡上了白色大花。”

  師:綠色與白色的搭配,多么清新明麗、自然和諧的圖畫呀!

  [草原還莢在它的色彩上。教師心里有,才能點到點子上。]

  師:(出示課件)這是一幅多么美麗的草原畫卷呀!天空賦予了草原以明麗,小丘勾勒了草原的線條,牛羊更賦予了草原以生命活力,難怪老舍先生說“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置身于此情此景,老舍先生不由得發出這樣的感慨——(全班齊讀句子:“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同學們,當你置身于草原這樣的美景之中,你想說點什么呢,你又會做些什么呢?把你最深的感受用一段文字記錄下來,好嗎?

  [董老師把寫“擠”進去了,而且擠得巧妙、自然。張田若先生早就說過,閱讀教學要把寫“擠”進去,要讀寫結合。這一點我非常贊成。語文教學要讀要寫,這是語文教學的兩根“柱子”。當然,讀寫結合要找準結合點,要順理成章,不可牽強附會,也不一定課課都寫。]

  四、音樂過渡,讀中悟情

  1.音樂過渡,激發想象。

  師:“我們訪問的是陳巴爾虎旗。汽車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達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走了許久,遠遠地望見了一條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牛羊多起來,也看到了馬群,隱隱有鞭子的輕響。”聽!(課件播放《賽馬》)

  [音樂可以啟發人的想象。一曲《賽馬》,把學生帶入到草原的情境中去了。音樂絕對是一種教育資源,只要運用恰當。]

  師:說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蒙古人民騎著駿馬在草原上奔馳,迎接客人。

  師:老舍先生又是怎樣描繪見面后的動人場面的呢?請大家讀2—5自然段,用你的朗讀再現你所想象到的情景。

  (學生自由讀)

  師:誰能用最簡單的語言說說看,這一部分主要寫了哪幾個場面?

  (板書:遠迎、相見、款待、話別)

  2.指名朗讀,學習“遠迎”。

  師:誰愿意為我們大家讀“遠迎”這一部分?(指名讀)“飛”字讀得特別好,你們從中體會到什么?

  生:馬的速度很快。

  生:蒙古人民熱情。

  師:為什么說“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生:衣服漂亮。

  師:彩虹由幾種顏色組成?

  生:還可以看出來迎接的人很多。

  師:蒙古族同胞穿著節日的盛裝,來到幾十里外歡迎遠客,多么熱情呀!老舍先生一個“飛”字,為我們描繪了富有詩意的畫面呀,更讓我們感到蒙古族同胞那種撲面而來的熱情。(全班齊讀)

  六.課堂小結,揭示目標

  師:老舍先生又是怎樣描寫相見、款待、話別這些場面的呢?又表達了怎樣的情感呢?我們下節課接著學習。

  總評

  總起來說,董瓊老師這節課上得很有語文味道。

  首先讀得很有味道,咬文嚼字,引導學生細細品味,品出了語言文字的美,品出了草原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品出了作者的欣喜激動之情。語文課上得有沒有味道首先取決于執教者。只有執教者發現了關,讀出味來了,才能引導學生去發現美,并讀出味道來。

  其次讀寫結合好。讀與寫是語文教學的最重要的訓練。朱作仁教授說:“大量讀寫、讀寫結合是學習語文的基本規律,這是被龍口實驗小學、丁有寬等廣大一線語文教師的實踐所證明了的。”

  還有一點要談的,是執教者的角色定位好。自始至終,教師被“定”在“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位置上。課堂畢竟是學生的舞臺。教學中,教師使用的是“伙伴語言”而不是“主持人語言”。教師的功力體現在哪里?體現在引導上——引導得正確,引導得深入,引導得得法。沒有對課文的準確把握,沒有正確的教學觀和學生觀,是很難引導得好的。

  最后要說的是,如果不是“賽課”,最后一部分也可以畫上個句號的。抓住蒙族同胞熱情好客、蒙漢情深的句子的品味一下(老舍先生是很善于抓細節的),讀讀、說說不就得了,何必說“下一節再說”?我們常常把小事情看大了,而大了事情呢,卻看小了。慢慢來,年輕人得有個過程。

《草原》教學建議 篇13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對課文第二部分的自讀自悟,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體會兄弟民族之間的深情厚意。(重點)

  2.感悟老舍先生這位文學大師的語言魅力,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難點)

  3.展開想象,能具體寫出“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兩句詩所描繪的情境。(難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重溫“風光美”

  1.播放《天堂》,師生對話:你知道這首歌是誰唱的?歌名是什么“天堂”指的'是什么?為什么會起這樣一個歌名?

  2.復習背誦課文第一小節

  二、自讀自悟,感受“人情美”

  1.揭示本課學習目標:老舍先生的這篇《草原》除了讓我們領略了神奇秀美的草原風光,還寫了什么?為什么這樣寫呢?這就是本課我們的學習任務。

  2.出示自學要求:

  ①默讀課文2—5小節,想想主要寫什么?

  ②把你認為寫得精彩的語句劃出來,多讀幾遍,寫上批注。

  ③遇到讀不懂的地方也做上記號。

  3.組織交流自學心得、質疑

  4.“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①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此時此刻你會想到哪些詞語?

  ②有感情地朗讀2—5小節,聯系上文體會詩句情感。

  ③展開想象,能具體寫出“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兩句詩所描繪的情境。題目字擬。

  ④寫前輔導:我們可以寫些什么?(時間、地點、人物、景色、話別、引用詩句)

  ⑤練筆

  ⑥用老舍先生修改文章的方法修改小練筆。

  三、總結課文,整體把握。

《草原》教學建議(精選13篇) 相關內容:
  • 《童趣》教學建議(通用14篇)

    教學建議:一.一定要做到當堂成誦。本文共221字,用中速讀一遍約需1分50秒,假定在課上讀12遍(含教師范讀和領讀),僅需24分鐘左右,完全有可能實現當堂成誦:(1)預習時要提出誦讀課文和領會課文大意的要求,至少讀三遍。...

  • 神圣抗戰的開始 教學建議(精選2篇)

    地位分析本課的內容是初中《中國歷史》第四冊的重點課文,是前面學習的“九·一八”事變、“一·二八”事變、西安事變等一系列歷史事件發展的結果。從這節課開始至第12課,學生將學習中國抗日戰爭史。...

  • 《鯨》教學建議(精選16篇)

    1、這篇課文寫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如今,隨著人們對海洋的不斷探索,對鯨的認識已經愈來愈全面。因而,課前可以布置學生搜集有關鯨的文字、圖片資料,使學生走近鯨的世界,對鯨有所了解。...

  • 抗日救亡運動 教學建議(精選2篇)

    教材地位分析《何梅協定》的簽訂和日本策劃華北五省自治是日本滅亡中國的野心和國民黨妥協賣國嘴臉的暴露。中共在抗日救亡運動中的領導推動作用,確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由于“一二·九”運動使抗日救亡運動出現新高潮,張學良、...

  • 《我們成功了》教學建議(精選14篇)

    一、識字寫字1、本課生字讀音難點較多,可在學生初步認讀生字后,及時示范,指導學生把字音讀準。教師可根據本地區方言的情況確定指導的重點。2、在朗讀重點詞句中進一步指導認讀生字。...

  • 《灰雀》教學建議(通用12篇)

    1、閱讀、了解有關列寧的故事。2、本課要求會認的字有5個,讀音難點主要有“渣”(翹舌音)、“胸”(后鼻音)。可以引導學生復習鞏固前幾冊教材學過的識字方法,自主識記生字。...

  • 鞏固人民政權的斗爭 教學建議(通用2篇)

    教學思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廢墟上建立的,數千年的封建壓迫,一百多年的帝國主義侵略,二十多年的國民黨獨裁統治,給中華民族留下嚴重的惡果,新中國背負著沉重的歷史包袱,面臨著嚴峻復雜的形勢。...

  • 《觀潮》教學建議(精選16篇)

    1、課前,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查閱有關潮汐、潮汛的資料,了解錢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2、教學時,可以按照初讀—研讀—熟讀的教學程序,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體會錢塘江大潮景觀之奇。...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教學建議(精選2篇)

    地位分析從這一節開始學習的是中國現代史的內容,從中國現代史的歷史分期來看: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標志著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結束,中國歷史進入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

  • 《白楊》教學建議(精選17篇)

    1、有條件的可讓學生在課前了解新疆建設者,如,屯墾戍邊的生產建設兵團戰士、支邊人員以及參加建設新疆的其他人員。還可讓學生查閱有關資料、文藝作品,觀看有關影視資料、圖片等,了解當時的艱苦生活和勞動環境,感受建設者們開發西部時...

  • 習作一 我的建議(精選2篇)

    教學目標:1、讀懂“例文”《我的建議》,了解文中“建議”的材料選擇和安排。 2、讀懂“習作要點討論”,領悟關于為某件事情而提出“建議”的一般寫法。 3、按“習作要求”,提出一項建議,寫一篇日記,要能表達真情實感。...

  • 蔣家王朝的覆滅 教學建議(精選2篇)

    地位分析1947年6月至1948年9月是戰略進攻時期,中共中央及時做出了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的決策,挺進中原,是歷史的一個轉折點。1948年9月開始連續發動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取得了戰略決戰的偉大勝利。...

  • 《識字2》教學建議(精選13篇)

    教學本課,可按照“主動學習”的策略,激發學生主動、積極地收集關于秋天的詞語,培養積累詞語的習慣。一、識字寫字識字課教學的重點是識字寫字,在教學環節設計和時間安排上,要突出這個重點。...

  • 《北京》教學建議(精選13篇)

    一、識字寫字1、啟發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自主識字。如,央(中央電視臺)、瓦(瓦房)、莊(張莊、王莊)、碑(烈士紀念碑)、周(姓周)、拼(拼圖、拼音)、案(圖案、案件)、壇(花壇)、廈(大廈)。...

  • 《燕子》教學建議(精選14篇)

    1、課前讓學生觀察身邊的春天,并搜集有關圖片或詩歌。2、抓住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容和表達的情感。3、要寫的生字較多,重點是“燕、稻、聚、漾、演”。4、抄寫結合,注重積累。1、本課的教學準備,要讓學生從生活中體驗春天的特點。...

  •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