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一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秋天》教案(精選13篇)
北師大版一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秋天》教案 篇1
一年級第一周教案
一、 周學習內容:第一單元《秋天》
二、 周學習重難點:
1. 生字:認字24個,寫字16個,學習多音字“轉”。
2. 積累: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背古詩《山行》;獨立閱讀《露珠》,運用自己掌握的識字方法認讀生字。
3. 作文:進行口語交際練習,學會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愿望,繼續學習觀察。
三、 周學科融合:
暑假剛過,秋季剛剛開始,大自然開始呈現秋天的特點。本單元的學習與時令基本吻合,有助于學生將學習內容和生活經驗結合起來,方便安排各項學習活動。
四、 周學情分析:
秋季共有三個月的時間,在秋季開始時安排這一主題單元的學習,有助于指導學生在今后近三個月的時間里,運用本單元學習的觀察方法認識自然。
秋天到 授課時間:周﹍﹍
整 體 設 計 個 性 設 計
教
材
分析 《秋天到》按時間順序分別描寫了具有秋天典型特征的幾種景物,突出了秋天的特點。
學法 教師導法 趣味識字法;邊讀邊想象;春秋對比法
學生學法 1.以朗讀、想象、背誦為主。
2.用換部首的方法識字。
學習目標 1.理解目標:引導學生從天氣、物候幾方面了解秋天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積累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
3.生字目標:學會8個生字及新詞,認識13個字。指導“轉”“黃”“歌”“降”的寫法。學會多音字“轉”。
學習重點 一、 初讀感知點:
1、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糾正讀音:你認為哪個字的讀音應該注意,給大家提個醒。
3、把你讀得不通、不熟的地方,多讀幾遍。
4、同桌互讀,想想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5、討論:春天和秋天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二、細讀感悟點:再讀課文,理解內容。
1、學習第一小節。
(1)指名讀第一小節。你讀懂了什么內容?
(2)理解秋天天氣涼的特點。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第二小節。
(1)自由讀第二小節。指名說你讀懂了什么內容?
(2)提出不懂的問題。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3、學習第三小節。
(1)齊讀第三小節。你讀懂了什么內容?
(2)想象大雁飛行的動作和變換的隊形,請幾名學生到前面來表演。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小組比賽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三、能力訓練點
1、背誦課文
(1)齊背課文。
(2)指名分小節匯報背。師生評議。
2、自主識字
(1)、用自己喜歡的識字方法識記字形。
(2)、交流匯報。
3、指導書寫。
四、拓展延伸點:
1、練習對對子,體會詩歌嚴整的格律。
(1)老師舉例:天對風,涼對爽。
(2)老師出對子,學生搶答。
魚蝦對楓葉對肥對
蟋蟀對田野對紅對
2、練習。
(1)、換季節續編課文。
(2)、換景色改編課文。
板書設計 八月:天轉(涼)、風變(爽)
九月:魚蝦(肥)、瓜果(香)
十月:楓葉(紅)、菊花(黃)
(喜愛)秋天
課后反思
火紅的楓葉 授課時間:周﹍﹍
整 體 設 計 個 性 設 計
教
材
分析 本文通過敘述“我”尋找火紅的楓葉給老師做賀卡的過程,表達了“我”對大自然和老師的熱愛之情。
學法 教師導法 組織學生自主識字、合作探究;引導感情朗讀
學生學法 大膽試讀、猜讀、借助拼音正音
學習目標 1.理解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小學生對大自然和對老師的熱愛,激發學生們熱愛大自然,熱愛老師的美好情感。
2.積累目標: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生字目標:認識本課14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并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獨立識字。
學習重點 1.初讀感知點: (1)、自讀。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并畫出自然小節號。
(2)、正音。分自然小節指名讀,注意聽準字音。
(3)、反饋。同桌互讀,檢查生字讀音。
(4)、檢測。教師出示生字卡片,隨機請學生準確讀字。
2.細讀感悟點:再讀課文,感悟課文的含義。
(1)、自讀。讀課文的1-3自然段,喜歡怎樣讀就怎樣讀。看一看通過閱讀你都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可以在書上標注出來。
(2)、交流。學生將自己讀懂的內容在全班進行交流。教師根據學生情況,隨時進行點撥、指導。
(3)、質疑:你有哪些不懂的問題?
(4)、小組討論,組長匯報。
(5)、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力訓練點:學習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1)、出示詞語卡片,進行開火車的游戲。
(2)、出示自學提示,指導學生學習生字新詞。
自學提示:1、讀一讀生字
2、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記住它們。
3、和你的同桌說一說識字的方法。
(3)、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點。
(4)、學生匯報。
(5)、指導學生書寫生字。
4.拓展延伸點:發散思維
1、你知道哪一天是老師的節日嗎?如果你就是找楓葉的小朋友,在這一天里,你想跟老師說些什么?
2、做賀卡。我們一起來做一張賀卡,將你跟老師說的話寫在上面,然后送給你們的老師吧!
板書設計
我 (找)火紅的楓葉 (做)賀卡
我 (愛)老師
課后反思
北師大版一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秋天》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旋律,學習演唱歌曲。
2、學習用短促的聲音表現歌曲的跳音部分。
3、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4、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磁帶及錄音機。
活動過程:
1、以游戲方式,前置副歌學習,掌握跳音的唱法。
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做游戲,我來做老公公,你們做小猴子,我做什么,小猴子也要跟著學做。(教師和著副歌部分的旋律做動作,當唱“來來來來”時做拍腿動作,當唱“秋天多么美”時做張臂擁抱動作)
欣賞后提問:你發現這首音樂中哪一段音樂比較特別?(引出跳音)
—— 幼兒學唱。(重點學習跳音部分)
2、教師出示圖譜,引導幼兒記住歌詞。
活動反思:
1.班科學《秋天多美好》是季節認知中的一個版塊,秋天囊括了多個層面的內容,在本次活動中,我選擇整個大主題的探索,然而正是這樣的一個切入方式,導致了課程內容的過多和不可消化,幼兒的學習過程也只是蜻蜓點水,在每個環節中都不能很好的深入探索,不能更全面的發揮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對于執教者來說,對環節的掌控和課堂節奏的把握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我的課程目標是這樣設定的:
能運動多種感官途徑了解認識秋天,知道秋天是一個美好的豐收的季節。
2. 愿意把自己的經驗與同伴交流分享,體會彼此分享的快樂。在活動之前我也搜集了很多有關于秋天的東西,就是為了讓孩子們能夠運用多種感官來了解和認識秋天,從吃的到看的,再到摸到的,再到聞到的,在發揮幼兒感官技能的基礎上,讓他們探索和思考,奈何內容實在太多,沒有任何一次的小環節是豐滿的,以至于每個大環節的遞進都是平鋪直敘式的平淡乏味,毫無跌宕起伏的驚喜感,在調動孩子們積極主動學習方面設下了一個大屏障,不僅我無法穿越,孩子們也無法跟進。
不僅在課堂上我的支持策略出現故障,在對教材的解讀上我也存在很多的偏差,就單單是這個大主題子內容的選擇上我就沒能橫好的掌握,如果從小的入口切入秋天這個大環境,以小見大,感受秋天的某個方面的美,再遷移式的感受整個秋天大環境的獨特和神奇,這樣給了孩子更多的想象和感受的空間,也給了自己一個更好掌控的局面,對于整個教學思想---發揮孩子學習的主動性來講也是一個很好的平臺。
所以,日后對教材的解讀把握還需要更細致的思考,多多請教,多多閱讀,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雖然經歷了滑鐵盧,但是也看到了自己前進的方向和必須擯棄的一些方式,對自己來講,何嘗不是一次成長和歷練呢。
北師大版一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秋天》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漢字,會認會寫“了、子、人、大”四個字。
2、能正確、順暢地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知道秋天的一些變化。
教學重點:
1、認識10個漢字,會認會寫“了、子、人、大”四個字。
2、能正確、順暢地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進行語言訓練,在朗讀中了解秋天的一些變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導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畫卷!在大自然中,我們發現了美,感受到了美。現在讓我們走進美麗的大自然中,去欣賞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兒歌《秋天來了》的視頻,引導學生欣賞美麗的畫面。
3、你知道剛才呈現的畫面是哪個季節的景色嗎?你又有怎樣的感受呢?(相機板書:秋天)
4、小結:是呀,美麗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學習課文——《秋天》。
5、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認識自然段。
2、學生嘗試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標出序號。
3、引導學生明確課文一共有3個自然段。
4、聽范讀,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注意字形,畫出不理解的地方。
5、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動筆圈畫出本課的生字。
6、教師逐段檢查學生對課文的朗讀情況,要求能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丟字,不添字,不重復。
三、生字認讀。
1、課文同學們已經讀熟了。現在課文中的生字寶寶,從課文中走出來了,你還認識它們嗎?
2.出示生字指讀。
3.注音領讀。
4.重點認讀:秋樹葉會個
(1)利用謎語認識漢字“秋”。出示謎語:半邊綠,半邊紅。半邊喜水,半邊愛風。學生說一說猜中的方法。
(2)“樹葉會個”四個漢字強調部首的寫法。
5.強調漢字讀音。
了:在本課讀輕聲le,要讀得又輕又短。
片:三拼音節,注意前鼻韻母an的讀法。
子:在“葉子”一詞中讀輕聲。開火車讀準字音。
三、情景朗讀
(一)朗讀第1自然段。
導學:秋天到了,我們周圍發生了很多變化,一邊看課文的插圖,一邊朗讀課文的第1自然段,看看課文里寫了哪些變化。
1、天氣涼了。指導讀句子,“涼”字讀重音。
2、樹葉黃了。
導學:哦,原來秋天到了,樹葉由綠色變成了黃色。看來,只有仔細觀察才會發現大自然的這些奇妙的變化呀!
你能讀出秋天到來時的這種變化嗎?指導學生朗讀,強調“黃”要讀重音。
3、一片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
注意“片”的發音。
(二)朗讀第2自然段。
1、天空那么藍,那么高。一群大雁往南飛,一會兒排成個“人”字,一會兒排成個“一”字。體會“一”的變化。看看書上的拼音。
指導:“一”的本調是第一聲(yī),它在單獨使用、用在詞句末尾或作為序數“第一”時,仍讀第一聲。例如:一,十一,第一,一班。
在下面幾種情況下,會發生變調現象:
(1)在第四聲前面念第二聲(yí)。例如:一會兒,一下子,一座,一位,一次,一塊兒;
(2)在第一聲、第二聲、第三聲字前面念第四聲(yì)。例如:大吃一驚,一群,一年,一口,一起,一種。
總結:四聲前面念二聲,其余聲調前面讀四聲。
(3)朗讀練習,讀好“一”的變調。
(三)朗讀第3自然段。
秋天可真美呀!作者不禁發出了這樣的感嘆——(課件出示第3自然段:啊!秋天來了!
請認真看一看這段話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對,有兩個感嘆號。我們朗讀時語氣要強烈些,誰愿意來試一試?
小松鼠看見樹葉飄飄落下,不由自主地發出感慨:啊!秋天來了!
小青蛙看見大雁南飛了,不由自主地說:啊!秋天來了!
結合情景,讀好課文。讀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四、學寫生字
同學們讀得真美,讓老師都感覺到了秋天的美好。
現在我們拿出小手來寫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寫得很好。
1、出示生字:了子人大
2、指導學生觀察寫法。課件演示筆順。
3、打開優教學生字。講解生字的意義與寫法。
重點學習:“了、子”的彎鉤的寫法。
4、學生臨習生字。
五、鞏固練習
1、打開“基礎訓練-《秋天》”,一起來闖關吧!
2、完成配套練習冊。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出示本課生字,學生認讀,出示拼音練讀。
2、給生字組詞,開火車組詞。出示詞語,開火車讀詞語。
3、播放視頻《美麗的秋天》。導入新課。
秋天真美好,然我們繼續朗讀這篇文章,體會美景的同時,讓我來看一看作者是如何把景色寫得這么美好的。
二、情景朗讀
出示課文,指名朗讀。要求熟練讀書。正確、流利、在朗讀中加入自己的體會。
三、語言運用
出示第一段,學生齊讀。
(1)比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一片片”是很多片)
(2)你能結合課文的插圖說說為什么作者要說“一片片”嗎?
(3)小結:課文插圖會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詞語,結合課文插圖真是個好方法。
(4)拓展詞語。你能說幾個像“一片片”這樣的詞語嗎?
小結:以后我們說話時如果多用上一些這樣的詞語,表達就更生動了。
(5)想象情境,指導朗讀。
你能想象樹葉是怎樣從樹上落下來的嗎?(輕輕地、慢慢地)那就請你把“落下來”這個詞語的語速放慢,聲音放輕,讓一片片黃黃的小葉子輕輕地、慢慢地落下來。
齊讀第1自然段。
導學:秋天到了,身邊的景物正在悄悄地發生變化,我們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吧!
(二)品讀第2自然段。
1、自由地讀一讀課文的第2自然段。
2、學習第2自然段。
(1)在這么美的藍天下你還看到了什么?(課件出示第2自然段)一邊觀察課文插圖,一邊讀這句話。利用“那么……那么……”仿寫句子。
提示:可以說小螞蟻那么勤勞,那么勇敢。以及“小貓”、“教室”等。
(2)大雁南飛與秋天有什么關系呢?(大雁是候鳥,就是隨著季節的變化而遷徙的鳥。天氣變涼了,大雁從北方飛到南方比較暖和的地方過冬。等到第二年春天,天氣轉暖了,大雁再從南方飛回北方來生活。)
(3)大雁是怎樣飛行的,你能結合課文插圖來說一說嗎?
(4)小結:課文插圖會幫助我們理解句子。
(5)導言: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大雁飛行時的樣子吧!播放視頻,引導學生觀察大雁到底是怎樣一會兒排成個“人”字,一會兒排成個“一”字的。
(6)誰愿意讀出大雁飛行時的畫面?指名讀第2自然段。
(7)你能用“一會兒……一會兒……”說句話嗎?
提示:秋天真是個美麗的季節,我們一邊欣賞畫面,一邊有感情地朗讀吧。(三)品讀第3自然段。
過渡:秋天可真美呀!作者不禁發出了這樣的感嘆——(課件出示第3自然段:啊!秋天來了!)
帶著這樣的感受,讀出秋天的變化,讀出自己的心情吧!
四、回顧拓展
1、引導學生回顧課文內容。完成填空。
天氣( ),樹葉( ),
一( )葉子從樹上( )。
天空那么( ),那么( )。
一群大雁( ),
一會兒排成個( )字,
一會兒排成個( )字。
啊!秋天來了!
2、這篇課文讓你從哪些景物知道秋天來了?。
(1)出示課件:葉子、藍天、大雁。
3、你還知道哪些景物也在秋天發生變化?
預設:山楂、石榴、玉米等。學生可以自由表達。
五、鞏固練習
打開“閱讀訓練-《秋天》”,一起來闖關吧!
六、作業布置,拓展延伸
1、熟讀課文。完成相關練習冊。
2、秋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現在正值秋季,請同學們投入到秋的懷抱中去找一找秋天的變化,尋找秋天的足跡。
北師大版一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秋天》教案 篇4
秋風娃娃
秋風娃娃可真夠淘氣,
悄悄地鉆進小樹林里;
它跟那綠葉兒親一親嘴,
那綠葉兒變了,變成一枚枚金幣。
它把那金幣搖落一地,
然后又輕輕地把它們拋起;
瞧,滿天飛起了金色的蝴蝶,
一只一只,多么美麗!
秋天到
八月秋天到,
天轉涼,風變爽,
蟋蟀把歌唱。
九月秋收忙,
魚蝦肥,瓜果香,
田野翻金浪。
十月寒霜降,
楓葉紅,菊花黃,
大雁排成行。
秋天來了
秋天來了,
秋天來了,
乘著涼爽的風來了,
騎著潔白的云來了,
踏著落葉來了,
唱著秋歌來了。
秋天手捧一個寶瓶,
把神奇的顏色向大地揮撒:
金黃潑向田野,
雪白注入棉花,
天藍涂給大海,
紫紅染給葡萄。
美麗的大自然,
展露著豐收的笑臉。
聽聽,秋的聲音
聽聽,
秋的聲音,
大樹抖抖手臂,
“刷刷”,
是黃葉道別的話音。
聽聽,
秋的聲音,
蟋蟀振動翅膀,
“蛐蛐”,
是和陽臺告別的歌韻。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
撒下一陣暖暖的叮嚀;
一陣陣秋風掠過田野,
送來一片豐收的歌吟。
聽聽,
走進秋,
走進這遼闊的音樂廳,
你好好地聽去聽秋的聲音。
秋的聲音,
在每一片葉子里,
在每一朵小花上,
在每一滴汗水里,
在每一顆綻開的谷粒里。
聽聽,
秋的聲音,
從遠方匆匆地來,
向遠方匆匆地去。
聽聽,
我們聽到了秋的聲音。
秋天的味道
秋天的風,卷起了片片黃葉,在街道和巷子里吹。又到家家戶戶儲存秋菜的季節了,大白菜,土豆,蘿卜,冬瓜.....堆滿了菜店的棚子。有著特殊香味的秦艽花,街上仍有人在賣。每到這個時候,我就想起鄉下田野里那好聞的氣味。紅薯地都翻過了,玉米秸已砍倒,摘完棉花的花棵立在地里。經過秋霜的紅薯秧,葉黑黑的,一團團堆在地頭,發出一種甘甜的味道。村莊周圍彌著煮新糧而生成的炊煙,使你不禁產生一種親切,幸福的感覺。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谷粟瓜果,都以成熟的姿態呈現在人們的眼前。秋與冬,正暗暗地交接。
我想把院子里的葡萄架收拾一下以便過冬。忽然,我在一堆半枯黃的藤葉片后面發現了一小串葡萄!中秋節前一個月,葡萄便成熟了,節日吃的幾串還是特意保護下來的呢!不知怎么竟遺漏了一小串在這里。這串葡萄只有五粒,每粒都碩大無比,閃著鮮艷的紫紅色。我小心地摘下,在手上細細品玩了一番。那色,那香,態引你饞涎欲滴。皮薄得仿佛一碰就破,表面一層白霜,任何翡翠瑪瑙都不及這大自然的結晶真實鮮活!我迫不及待地摘下一粒送入口中,頓時,一股甘甜清香使我醉倒了!我嘗過那么多的果品,卻從來沒有享受過如此純正,濃烈的滋味!那香,那甜久久不去,令人腦清目明,為之一振......這時,我自然想到了滿足這個詞。
這一小串葡萄吸收了整個秋天的精華,當然就蘊涵著濃濃的秋香。
秋天的雨
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它帶著清涼和溫柔,輕輕地,輕輕地,趁你沒留意,把秋天的大門打開了。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它把紅色給了楓樹,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金黃色是給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紅色是給果樹的,橘子、柿子你擠我碰,爭著要人們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顏色就更多了,紫紅的、淡黃的、雪白的……美麗的菊花在秋雨里頻頻點頭。
秋天的雨,藏著非常好聞的氣味。梨香香的,菠蘿甜甜的,還有蘋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氣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腳常被那香味勾住。
秋天的雨吹起了小喇叭,它告訴大家,冬天快要來了。小喜鵲銜來樹枝造房子,小松鼠找來松果當糧食,小青蛙在加緊挖洞,準備舒舒服服地睡大覺。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楊樹、柳樹的葉子飄到樹媽媽的腳下。它們都在準備過冬了。
秋天的雨,帶給大地的是一曲豐收的歌,帶給小朋友的是一首歡樂的歌。
火紅的楓葉
今天,我在樹林里走來走去,想尋找一片火紅的楓葉。
每當我拾起一片楓葉的時候,總以為找到了一片最紅的。然而不久,我又找到了一片更紅的。
啊,我終于找到了一片最紅最紅的楓葉!他比朝霞還紅,比玫瑰還紅。它的樣子也好看,就像我的小小手掌。
我把這最紅最紅的楓葉貼在一張潔白的紙上,再寫上一首小詩,做成了一張漂亮的賀卡,送給親愛的老師。
北師大版一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秋天》教案 篇5
《秋天》從多種感官角度出發,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寫出夏忙后農閑的景象:農人世外桃源般生活悠閑、愜意,少了些艱難苦恨,多的是清靜、清甜。這是一個明媚、快樂的秋天,一個樂在其中的秋天。從編者安排意圖看,《秋天》一文主要是教給學生如何更好地觀察大自然、描繪反映生活中的美,促使學生對美的追求。
因此,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從中獲得對人生有益的啟示。
2、初步學會觀察人物的基本方法。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教法和學法】
1、教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不是被動的信息吸收者,而且是主動的。人腦并不是被動地學習和記錄輸入信息,而且是主動的建構對信息的解釋。該理論強調學習的主動的。該理論強調學習的主動性、情境性和社會性。因此,本課擬采用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導學點撥為主的教法,借助多媒體手段,多方位、多視角地讓學和生去感受,結合討論與辯析,活躍學生思維,讓他們大膽地吐露真情,積極主動地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段,感受詩歌美好的意境。
2、學法:
素質教育提出課堂教學要充分讓學生自主學習,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我設計總的學法為自學討論法。以朗讀作為突破口。這體現了“新課標”的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養成默讀的習慣,并有一定的速度;初步掌握精讀和略讀方法。具體操作步驟為:一讀:在學生自學時,讓他們自由地讀;在教師導學點撥時,結合重點句的理解有感情地讀。二想:邊讀邊想,如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寫景的?三議:通過給畫面加小標題的方法(如:……圖)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準確把握詩歌的意境。四辯:找出你最喜歡的語句,說說你為什么喜歡,寫得好在哪兒?
這樣,在讀讀、想想、說說的過程中,掌握“讀前想后,讀后想前,邊讀邊想“的方法,既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還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程序】
一、聽“秋天”
著名詩人秋瑾在詩中說“秋風秋雨愁煞人”。在文人墨客的筆下,秋天是憂傷的、哀婉的,讓人頓生惆悵……但是秋天也有絢麗的色彩、豐收的喜悅。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秋天,感受一個別樣的秋天。(板書課題)
一堂課只要有了一個引人入勝的開頭,就會為這堂課獲得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本堂課運用多媒體手段,聲畫結合營造出美的意境,達到激發學生興趣,陶冶學生審美感受之目的。
二、說“秋天”
讓學生說說自己對秋天的了解。從形狀、色彩、感受來談。
學生自由發言,既活躍了課堂氣氛、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又自然引入課文內容的學習。
三、讀“秋天”
師生合作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從詩歌中品味揣摩個性化的語言,找出反映景物、人物鮮明特點的語句。
此部分文字還可通過課件來展示,關鍵詞點擊后能變色。
學生朗讀之后,大多數能找出幾句。
要求學生用學過的圈點勾畫的符號,畫出文中的重要詞語和句子。
例如:
伐木聲飄出幽谷──從聽覺的角度,寫出了幽谷的深靜。
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飽食”運用了擬人修辭寫出了豐收之景;“稻香”林味覺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豐收有圖畫。
秋天棲息在農家里──“棲息”運用擬人的修辭,概括秋天在農家里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具體化,寫出了松馳、嫻靜的氛圍。
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輕輕”顯示出漁人悠閑與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戲在漁船上──“游戲”一詞虛實相生,漁人是在船上游戲,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魚,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戲秋天,寫出了那份閑適。
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夢寐”是朦朧的意思,寫出了少女的情懷,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賞析詩歌的語句。
通過朗讀,來加深對語言的感受。領會環境描寫的作用。
四、品秋天
讓學生自由朗讀,并思考:按詩歌小節給畫面加小標題?
展開課堂討論,然后自由發言。
讓學生自己來感受、體驗和思考,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這比被老師牽著走要好得多,盡管有時學生想的、說的比較零碎、雜亂,但畢竟是他們自己的東西。
經過討論,形成共識:(配上圖畫)
1、農家豐收圖。
2、霜晨歸漁圖。
3、少女思戀圖。
在這一環節中,學生通過討論歸結出了小標題,培養學生審美的能力。
五、悟秋天
先請幾位學生朗讀課文,然后拋出問題(用課件演示):找出你最喜歡的語句,說說你為什么喜歡,寫得好在哪兒?
這個問題其實是教師所設的“思維陷井”。目的在于引發爭論,引導學生深究詩歌語言特色。
待時機成熟,教師便及時歸結。
如果有學生說得有新意,應該大加贊賞,肯定其獨立思考的精神,沖破了“思維陷井”。
六、總結
讓學生來談談學了課文后的收獲、啟發。
1、作者刻畫了一幅幅美麗的畫面,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2、懂得只有細致觀察,才能生動刻畫事物的特點。
3、觀察、反映事物、人物,既要把握共性,又要研究其個性。
4、生活中的美,需要我們用心去體驗、去感受。
……
《秋天》從多種感官角度出發,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寫出夏忙后農閑的景象:農人世外桃源般生活悠閑、愜意,少了些艱難苦恨,多的是清靜、清甜。這是一個明媚、快樂的秋天,一個樂在其中的秋天。
課堂總結,一般由教師來作,為什么不試著讓學生來作呢?說不定效果會更好。
七、遷移練習
寫自己的秋天。以“秋天”為題寫一首詩?
由課文向生活延伸,活學活用,及時鞏固。如時間不夠,可移作課后練習。
教學形式活潑能抓住學生的特點,教學效果自然明顯。全文分角色朗讀之后,不僅是朗讀的學生,所有的學生都投入到文學的魅力中。因為朗讀是化無聲的書面文學為有聲語言,能幫助學生深刻地體會作品的思想內容,從而打動學生的情感,還可以進行語言訓練。作品讀得越好,學生就越能理解文學形象并受它感染。在朗讀時,教師主動參與,讀其中的一個角色。讀完后全班評議朗讀者是否把握了事物的特點。隨著討論的進行,同學們的發言越來越積極,感受也就越來越深刻。從中我也深刻地體會到,語文課一定要多讓學生讀,絕不能用教師的講、大量的練、漫天的問代替學生的讀、學生的感、學生的思!
北師大版一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秋天》教案 篇6
一、教學內容《秋天》(蘇教版第七冊)
二、文本簡析
《秋天》是一首詩歌,描寫秋天迷人的景色和豐收的景象,抒發了作者對秋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全詩有七小節,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小節為課文的第一部分,總寫了秋天的特點,第二至六小節是課文的第二部分,詳細描繪了秋天的迷人景色和豐收景象。第七小節是課文的第三部分,寫作者在明麗的秋陽下,撿一片秋葉珍藏,表達了作者對秋天的喜歡留戀之情。課文采用擬人化的手法來寫,語言優美生動,易于朗讀和背誦,教學時要聯系學生的生動實際,充分發揮想象,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作者對秋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三、課文片斷(第4、5自然段)
蘋果嚷著冷了,
要穿紅襖;
葡萄嚷著冷了,
要披紫袍。
玉米舉著紅纓樂了,
忘掉一個夏天的煩惱;
高粱紅著臉兒笑了,
一曲酒歌在心靈釀造。
四、教學過程
師: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果園里碩果累累,掛滿了哪些水果呢?
生:有蘋果、柿子、梨、石榴、桔子……
師:成熟的這些水果呈現出哪些顏色呢?
生:金黃、火紅、紫色、綠色……
師:“蘋果嚷著冷了,要穿紅襖。”誰愿意做蘋果娃娃來嚷一嚷?(相機指導學生動作、語氣)
生:(縮頭、抖)哎喲哎喲,好冷啊,我要穿紅襖。
師:多可愛的蘋果啊!嗯,蘋果喜歡穿紅色的衣服,那葡萄呢?誰來扮演葡萄?
生(扮葡萄,也縮起了頭,搓著雙手,跳躍)哎呀哎呀,好冷啊!我最愛紫色,我要披上紫袍。
師:其他水果也嚷著冷了,他們要穿什么衣服呢?
生1:柿子嚷著冷了,要穿紅襖;
生2:桔子嚷著冷了,要穿綠襖;
生3:梨子嚷著冷了,要披黃袍;
生4:石榴嚷著冷了,要披黃袍。
……
師:(贊美地)小水果娃娃們,小詩人們,你們真可愛啊!農田里也大豐收了,玉米、高粱什么樣子呢?
生讀:“玉米舉著紅纓樂了……”一段。
師問:讀了之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我仿佛看見可愛的玉米娃娃舉著紅纓正沖我們笑呢!
生2:我仿佛看到高粱紅著臉對我們笑,像喝醉了酒一樣。
師:想象力真豐富!為什么作者這樣寫呢?
生:玉米纓子紅了,代表玉米成熟了!
高粱紅了,也代表成熟了,高粱可以釀酒,所以詩人說:“一曲酒歌在心靈釀造。”
師:抓住事物的特點才能寫得生動,你能學著詩人抓住秋天農田里各種農作物的特點來想想說說嗎?
生1:老師,玉米還可以這樣寫:玉米露出潔白的牙齒笑了,忘掉一個夏天的煩惱。
生2:老師,也可以這樣寫:大豆笑破了肚皮,投進大地媽媽的懷抱。
生3:老師,我想寫棉花:棉花躲在殼里笑了,一曲贊歌在心靈營造。
生4:我也有:石榴咧開嘴兒笑了,唱起了動人的歌謠。
……
師:一派美好的豐收景象呈現在我們的眼前,豐收的喜悅你能說出來嗎?
指導朗讀這兩個自然段。
五、課后反思
翻開教材,幾乎每一冊語文教材中都選1—2首現代詩,如《長城和運河》,《走,我們去植樹》、《老師,您好!》等等。與古詩相比,現代詩通俗易懂,更富現代節奏感,更貼近學生的生活;與一般課文相比,現代詩詩化的語言、豐富的情感更加吸引學生,感染學生,更加瑯瑯上口,易于背誦。常常是我還沒教,學生已經背熟了,好可愛的學生啊!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這節課里,我把閱讀的主體地位交給學生,讓學生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發展,從而有自己的思想(“我是這樣想的……”“我想寫棉花……”“老師,玉米也可以這樣寫……”“我認為……”)有了豐富多彩的“我”,課堂才更加美麗。引導學生積極地、投入地、集中全部的心智去感受、理解、欣賞詩,進入詩歌的意境,讓一幅幅色彩鮮明的畫面在學生頭腦中跳躍,不僅觀其“言”,還要品其“味”,悟其“神”,讓學習過程成為一次放飛想象的審美體驗,一次彰顯個性的審美旅程。
我常常在心中勾畫著這樣的好課堂,也努力讓這樣的情景在我和我的學生間演繹:課堂是有序的,但又是無序的,一個教師,幾十個學生,彼此心意相通,時而聲情并茂地朗讀,時而妙語連珠的品說,時而獨辟蹊徑地發問,時而精辟機智地點撥,時而幽默詼諧地旁逸,時而開合自如地遷移,時而笑,時而哭,張揚個性,表現真我。時不時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充滿了理解的愉悅,頓悟的驚喜和創造的歡樂。
北師大版一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秋天》教案 篇7
12月5日,在學校組織的聽評課活動中,聆聽了孫月梅老師執教的《秋天》一課,我有一種如沐秋風,神清氣爽的感覺。孫老師都能準確的把握本課教學目標和學生年段特點,采取多種方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令我受益匪淺。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秋天是一幅美麗的畫卷。在上課伊始,孫老師借助媒體,讓學生欣賞秋天的美景,精美的圖片一下子把學生帶入了秋天,為學生學習課文,奠定了情感基礎。再如學到第二段,讓孩子們來體會“天空那么藍,那么高”時,出示直觀的圖片,讓孩子們理解了文本內容激發孩子們的閱讀興趣。
二、識字靈活,方法多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兒童,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提高識字識詞的教學效率。孫老師在識字教學的`設計中進行了精心處理。先是帶拼音讀、然后去拼音讀,再自由讀、同桌互讀,開火車讀、小老師領讀等方式,方法靈活多樣,難度層層加深,識字教學扎實高效。孫老師也抓住了本課字詞教學中的一些重點,如“一片片”、帶“一”的短語,帶“了”的短語,讓學生在反復讀和猜謎語中,鞏固了生字,了解了字的用法。
三、注重思維訓練,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階段口語交際教學要“規范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良好的聽說態度和語言習慣。”在學習第二段時,孫老師出示圖片,讓學生用“我看到。”的句式來說話,培養了寫話能力。又如訓練學生用“一會兒……一會兒……”說話,拓寬思維,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體現語文工具性這一特征。
四、教師范讀文本,引領學生朗讀
馬卡連柯說:“教師永遠是兒童模仿的典型。”學生朗讀能否達到預期效果,教師的范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一年級的學生,剛剛學習有感情地朗讀,孫老師能以身示范,范讀課文,學生有了模板,朗讀課文更抑揚頓挫,繪聲繪色。這一點值得我在公開課中大膽的去嘗試。
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導入環節,讓學生觀看完圖片,談談感受,節省時間可以完成寫字教學的內容。
北師大版一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秋天》教案 篇8
《秋天》一課是遼師大版小學《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主題之一。本課旨在通過觀察秋天的天氣、動植物等的變化,感受秋天的季節特征,欣賞秋天的美,培養學生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感。
活動目的:
1、培養兒童關注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感,引導兒童經歷發現的過程,體驗發現的快樂。
2、初步掌握秋天的自然常識,引發兒童對自然現象和生活中問題的探究興趣,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麗,提升兒童發現美、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培養審美情趣。
3、嘗試用觀察、搜集資料等方法進行探究活動。
活動重點:
引導學生發現秋天的美,熱愛大自然,關注大自然,熱愛美好生活。
活動準備:
1、布置學生課前觀察秋天,搜集一些和秋天有關的資料:樹葉、詩歌等。
2、課件,資料袋等。
[設計意圖:課前讓學生觀察秋天景物的變化,這樣,對于學生上課的介紹才能正確引導觀察,有生活實際經驗,使學生感悟到秋天是農作物成長、成熟的季節。]
活動過程:
一、猜謎入秋,發現美
1、 老師知道大家喜歡猜謎語,給大家帶來一個謎語“天氣涼,樹葉黃,大地穿上金衣裳”打一季節。
2、 導入:老師這有秋天的錄象(放錄象)隨著鏡頭的推進,一幅北方金秋宜人的風景圖展現在眼前。
同學們,你們感受到了什么?
3、 秋天到了,這節課就讓我們一同走進這落葉的金秋時節,共賞秋天的美!
(板書:5、秋天)
[設計意圖:品德與生活課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并不是只講兒童身邊的生活。課上,不僅引導學生介紹身邊的秋景,而且還借助課件欣賞了其他地區的美麗秋景,這樣不但陶冶了學生的情操,而且拓寬了學生的視野。
二、童心識秋,感受美
(一)了解秋天的特征
1、師:同學們注意到了嗎?大自然里許多植物的顏色悄悄發生著變化。我們在北方,看到樹葉變黃了,就知道秋天來了。那么你還知道秋天有什么變化呢?
2、 學生以“我眼中的秋天”為題互相說說自己的發現。
3、 (播放課件)(片片樹葉徐徐下落,出現幾行小字:“翻開日歷,每年的9月23日前后便是秋分,從此雨水減少,氣溫開始下降,涼風習習,秋高氣爽,秋天向我們走來了……)
(出示秋天人和動物變化的課件)在這金色的秋天里,當你在校園里嬉戲,在小區里散步,在道路兩旁行走,到郊外秋游,你和圖中的小朋友是否有同樣的發現?
(1)青蛙躲到哪里了?
(2)人們穿上厚衣服了。
(3)好久沒看到燕子了。
4、你還有哪些發現?比如白天和黑夜的變化……
(二)將“我眼中的秋天”整理后做成采集卡
師:請你把自己在秋天里的各種發現記錄下來,根據個人的積累情況,按發現的時間、地點、事物的特點和變化作好記錄。
[設計意圖:此環節讓學生了解秋天一些花草樹木和動物、人類的變化,突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培養了學生表達與概括能力,又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將校內外結合起來,說說自己的發現,富有開放性。]
(三)創設情境,感受秋天的美
想不想看看秋天什么樣啊?
(播放秋天課件《落葉》)體會秋天人們帶來的遐想和無限情趣。
(畫外音)秋風刮來了,天氣涼了,一片片枯黃的樹葉從樹枝上飄落下來。
樹葉落在地上,小蟲爬過來,坐在里面,把它當作屋子。
樹葉落在溝里,螞蟻爬過來,坐在上面,把它當作小船。
樹葉落在河里,小魚游過來,藏在底下,把它當做小傘。
樹葉落在院子里,小燕子看見了,說:“秋風伯伯來信了,催我們快回南方去。”
[設計意圖:借助媒體,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課上,我不僅引導學生介紹了自己身邊的秋景,而且還借助幻燈片欣賞了其他地區優美的秋景,并配上《秋日的私語》的音樂,這樣不但陶冶了學生的情操,而且拓寬了學生的視野。]
三、童聲誦秋,欣賞美
1、師:小朋友們的發現可真不少,老師帶來一首兒歌,作為你們的獎勵(出示兒歌:秋天到,天氣涼,菊花開放橘飄香,樹葉落,草變黃,片片紅葉染山岡。)
教師范讀,學生跟讀。
2、秋天真美啊!股金中外有很多人贊美過秋天,下面我們做個游戲,夸秋天
可以帖圖片,可以說成語,可以讀古詩。
3、小結:聽了同學們熱情洋溢的贊美,秋姑娘可開心了。她為大家準備了美味可口的果實(出果實)看看哪個聰明的小朋友會得到禮物
摸摸猜猜,猜對了送果實。
[設計意圖:體現和語俗的結合,豐富學生的語言,強化了知識。]
四、巧手描繪,創造美
下面我們就來個秋天的作品展示會,來表達對秋姑娘的謝意。
1、小朋友,你們準備制作什么作品呢?
學生自由發言,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
學生可以畫,可以寫,可以唱,可以跳,可以捏,可以拼,可以拍,只要學生說到的恰當的方式,教師都要予以肯定。最后教師適時引導,今天在我們的教室里,可以做什么呢?
讓學生選擇能夠現場完成的方式,比如畫畫,做樹葉貼畫能來完成。
2、展示活動成果
同學們的作品真是豐富多彩,誰愿意展示給大家?學生到前面實物投影儀展示自己的作品。(然后教師把學生的作品貼到黑板上)
[設計意圖:邊學邊做是品德與生活課所積極倡導的,讓學生在充分感受和體會秋天美景和秋天的特點的基礎上,他們是樂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自然的熱愛的,這一環節恰好創設了這樣一個空間,讓孩子們有充分的展示自己的平臺]
五、課后延伸,延續美
小朋友,秋天是美麗的,我們不僅要去發現美、欣賞美,更要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美。課下,我們以小組為單位,設計愛秋行動,讓秋天更加美麗!
[設計意圖:〈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指出:本課程的時間可以在學校其他活動或者學科的配合和聯結中彈性的延伸。布置課后的繼續發現收集和積累作業,就是把品德與生活課與課外活動結合起來,培養了學生實踐和想象能力,從而有效突破重點,難點]
北師大版一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秋天》教案 篇9
一.導入課文,激發詩情:
同學們,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個自己的秋天,在我們的眼里,秋天是五彩斑斕的,秋天是多姿多態的。下面我們來做一個造句的游戲好嗎?我們每個人用“秋天是……”的句式,造一個句子,看誰造的句子最有想像力、最生動具體。比如秋天是一叢酡紅如醉的楓林,秋天是一縷送來稻香的清風,秋天是一抹溫馨和煦的陽光,秋天是一片湛藍湛藍的天空,秋天是一莽碩果累累的桔園,秋天是一縷夢
二.朗讀課文,感受意境:
1.預習檢測:(1)文學常識 (2)、字詞正音
2.課文探討
再讀課文,思考問題
(1)為什么說這是一首鄉村秋景圖?找出文中具有秋天景物特點的句子;找出文中具有鄉村景物特色的句子。(露珠 冷霧 白霜 溪水干涸更清冽 )(稻香 鐮刀 瓜果 草野 蟋蟀聲)
(2)全詩三節,每一節都描繪了一幅美麗的畫面,請你給它們命一個動聽的名字。
(農家豐收圖 霜晨歸漁圖 少女思戀圖)
教師小結:作者選擇了秋天最有特點的景物,農村特色的事物,描繪了一幅色彩斑斕的畫卷,從中流露出詩人怎樣的感情?(對秋天的熱愛與贊美。)
3.課文賞析
作者向往秋天,熱愛大自然,言語之間充滿了益美之詞。讓我們不覺得總想身臨其境,那么我們就趕快一起融進這三幅秋景中去吧!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以“我喜歡詩中的―――――,她美在―――――――――”為句式,說一個句子。
例:(1)伐木聲飄出幽谷——“飄”字以聲寫靜,從聽覺的角度,寫出了幽谷的深、靜。
(2)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飽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寫出了豐收之景;“稻香”從嗅覺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豐收的圖畫。
(3)秋天棲息在農家里——“棲息”運用擬人的修辭,概括秋天在農人家里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具體化,寫出了松弛、嫻靜的氛圍。
(4)向滿面的冷霧撒下圓圓的網——“冷霧”烘托出一派朦朧的詩意,又很好地扣住了季節特點。
(5)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輕輕”這一疊詞顯示出漁人悠閑與自得的心情。“歸泊”一詞既寫景,又暗示了時間,與上文“清晨”相呼應。
(6)秋天游戲在漁船上——“游戲”一詞虛實相生,漁人是在漁船上游戲,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魚,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戲秋天,寫出了那份閑適。
(7)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夢寐”是朦朧的意思,寫出了少女的情懷,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疑難探究
1.“收起青鳊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一句中,漁人捕起來的到底是什么
2.“秋天游戲在漁船上”是誰“游戲”?
3.“那滿流著夏夜的香與熱的笛孔”是什么意思?詩文寫的是秋天,這里為什么說夏天?
4.“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夢寐”該怎樣理解?
三.我寫秋天:
全文用詩的語言、詩的形式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多彩的秋天,下面請同學們選擇你最喜歡的詩節或場景,用散文的形式來再現詩的意境。
四.課堂小結
這首詩通過描繪不同的場景、畫面,創造了一種既來自人世又遠離塵俗的氛圍。這是一幅清靜、清遠、清柔的畫卷。下面,讓我們再來欣賞一篇來自中國臺灣作家羅蘭的佳作《秋頌》,讓我們又一次去感受一下秋的美麗。
北師大版一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秋天》教案 篇10
一、說教材
1、單元及教材分析
《秋天》是人教版語文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第三單元第四課,屬于“關注自然”單元,我準備用一課時完成本課教學。本單元選取了《春》、《濟南的冬天》等文情并茂的優美詩文,易于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的能力。《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要注重從課文整體的角度進行教學;簡化教學頭緒,強調內容綜合。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要突出詞句理解、文意把握、內容探究等方面教學。
《秋天》是現代著名作家何其芳20歲時所作。詩不長,僅三節。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畫面感很強。以“秋天”為“經線”,以幽谷、農舍、漁舟、牧羊女……諸般景致為“緯線”,為我們編織了三幅絢麗多彩的秋景圖。它們具有既來自人世又遠離塵俗的清靜、清遠、清甜、清柔的特點;表現了詩人對秋天喜愛和贊美之情;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本詩語言流暢、優美,是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教材。
2、教學目標的預設
依據本單元本課特點,從“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考慮,預設本文教學目標如下:
認知目標:有感情的反復朗讀并背誦全詩;進行語言積累;
能力目標:把握詩歌意境,感悟詩人思想感情;培養學生解讀、鑒賞詩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自然、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3、教學重、難點的預設
依據以上兩點,我預設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反復吟誦,感悟詩句含義,體味詩歌清遠、閑靜的意境美。
教學難點是揣摩詩歌的清麗的意象和質樸曉暢、情景交融的特色。
二、說教法
1、教學的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里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所以我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出發,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主動性,使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圍繞中心議題發表各自的意見,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爭議,激發他們主動去獲取知識,培養健康情感。
《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指出:“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語感。”,而本文是文質兼美的寫景詩歌,適于朗讀,所以講析文章時,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領悟文章描繪的自然美。
2、學情分析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是教師授課的依據與出發點。而七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初步感知課文和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對語言文字也具有一定感悟能力。而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這節課,作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我盡量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引導學生一步一步探究來完成教學的目標。
3、教學方法
根據課文文質兼美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有:激發興趣法(引秋)、問題導引法(品秋)、討論質疑法(品秋)、誦讀法(誦秋)。
主要以出示秋天的風景圖片、使用相關的課件來輔助教學。
4、說學法
我認為教師教給學生學法,正是實現葉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為教者必期于達到不教的目標”。而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指導,采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
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積極性,然后根據一系列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并在課文賞析后完成課后問題進行鞏固。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5、反饋調控措施
根據我所授課班級學生底子薄、認知水平低、自覺性差的現狀,我估計學生可能會在“品秋”“寫秋”環節中出現困難,這時教師可根據當時的情況,就出現困難的環節,以對話的方式談談自己的看法,拉進師生距離,啟發、引導學生發散思維,更好的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過程
這節課我是按“引秋--誦秋--品秋--寫秋”進行教學的。其中我把教學重點突出在“誦秋”環節;在“品秋”環節中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
(一)引秋(2分鐘)
教師給學生們展示秋天的風景圖片,請學生說說看了圖片,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由此創設情景導入。(出示課題)
設計意圖:輕松的心情利于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進入課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觀察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二)誦秋(8分鐘)
本環節以讀為主,使學生對文中所描繪的“秋”有個總體印象。
一、 初讀課文,劃出文中的生字、詞。
二、 教師范讀,學生劃出朗讀節奏、分辨朗讀語氣、語調。
三、 學生自讀與賽讀,并在學生中互評,教師給予適當的鼓勵。
四、 請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詩節朗讀,也可找出你認為詩中用得好的詞語,做適當的批注,并與同學交流。教師也可找出自己喜歡的.詩句、詞語與學生進行交流,對學生加以引導。
設計意圖:這樣就能使學生入景、入情的感知課文內容。使學生在初步掌握朗讀技巧,培養語感的同時,還能夠掌握精讀的方法、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方法和習慣,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注重了對學生智力素養中注意力的培養,使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非智力素質中的興趣與情感得以提升,鍛煉學生的自信心。同時也突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
(三)品秋(20分鐘)
在此環節中,學生組成小組,主要圍繞教師給出的三個問題討論、質疑,探究全詩。
①找出每節詩的點睛之句。
②詩中刻畫了幾幅圖景,請分別給它們命上整齊、漂亮的名字。
(教師根據學生的討論發言,板書。)
③這首詩創造出了一種什么樣的氛圍?
(歸結出詩文的特點并板書出來。)
設計意圖:本環節以學生討論為主,教師輔助引導為輔,使學生能夠很好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教學目標中的能力目標得以實現。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精神,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這實際上也是教給學生一種閱讀的方法,在學生的領悟能力得到鍛煉的同時,檢測了學生的思維品質,語言的歸納、整合能力,并使之得以提高。把學生對詩的理解上升到了一個高度。
請學生仔細聆聽詩人的深情絮語(教師有感情的朗讀),展開想象的翅膀,看看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了怎樣的畫面,并把它描繪出來。
設計意圖:這是對本課知識掌握情況的反饋。教師可以通過學生描繪的圖景,了解到學生對詩文的理解程度,若學生理解有不足之處,教師可以自己頭腦中的圖景加以引導。這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聯想與想象能力、口頭表達能力,還使學生感悟到詩的意境美,以突破本課教學的難點。
(四)寫秋(15分鐘)
這個環節著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與情感態度兩方面的語文素養。
1、請學生根據自己的認識,也以“秋天”為題寫一首小詩或畫一幅畫。并給大家展示出來。
設計意圖:根據“閱讀最近發展區”的原理,進行知識的遷移訓練,注重語文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養成一種關注自然、體驗自然和發現美的習慣。也可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思想觀念。體現了教學目標中的能力目標。
2、請同學們一起歌唱秋天(試背)
設計意圖:教師可在學生試背過程中,在此出示與詩文有關的圖片,讓學生邊看圖片邊回憶詩文,進行背誦。這可以使學生智力素質中的記憶力得到鍛煉,同時也可掌握一種理解記憶的方法。在朗讀以及理解的基礎上背誦,達到了教學目標中的認知目標。
3、布置作業:①查找描寫秋天的詩歌、名句。
設計意圖:在積累字詞句篇的同時,鍛煉了學生篩選、查找資料的能力。
②完成課后“研討與練習”三:比較《秋天》與《秋景》,說說兩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異同。
設計意圖:這是對學生本課所學知識的驗收以及培養學生思維方面的拓展與延伸。
(五)、板書(略)
在這節課的授課過程中,我能夠擯棄傳統教學中以教師分析、講授詩歌意境為主的做法,積極嘗試用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創設校本實例及校本意境,盡量使課堂充滿活力,把課堂還給孩子,積極努力嘗試調動學生的能動性。讓孩子們在學習中互相合作,共同探討直至最后能獨立品詩、寫詩或作畫,以突出語文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我認為這也體現了與其他相關學科之間的滲透。讓孩子們通過讀詩來感悟生活,通過聯系生活,更好的品味詩意,領悟意境,我認為這充分體現出了語文的人文性,為孩子營造了一個“大語文”的氛圍。
北師大版一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秋天》教案 篇11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注重使學生在玩中學的理念。讓學生在寬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了知識,得到了鍛煉。實現了本課預期的教學目標。現就課堂教學情況反思如下:
一、讓“興趣”導航
興趣是的老師,平時每節課開始時,很多學生的注意力沒法一下子集中,老師即使大發雷霆也無濟于事。于是我就想借助學生感興趣的東西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通過采集黃樹葉,來吸引學生,引導他們觀察樹葉和夏天的樹葉相比發生了什么變化,生通過對樹葉的觸摸及觀察后。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也是學生進入了本節課的`學習狀態。
二、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
課上我運用多種游戲的形式,讓學生既掌握了知識又得到了快樂,尤其是在百寶箱的游戲中,我把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都融入其中,使學生對所學新知識又得到了鞏固,而且以游戲的形式出現學生覺得特別神秘,對百寶箱里面的東西也充滿了好奇。
三、以說為主,加深對新知識的掌握
在講解生字的時候,我主要使學生多說,說生字的拼音、說生字的結構、說生字的部首、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說生字的筆順、說生字的筆畫及組詞說句子等等。通過學生說的過程使學生加深了對新知識的掌握。
四、還需改進之處
但本課還存在很多要改進的地方,比如在導入的時候采集不同植物的樹葉進行觀察;體現秋天還有什么變化的時候,把其變化做成課件的形式可以讓生直接的觀察,感受秋天的變化,還可以提高學生說的能力,我想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繼續努力彌補這些不足。使我的每一節課都充滿趣味,充滿笑語,讓孩子們在快樂中會學知識,學會知識,真正體現課堂的有效性。
北師大版一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秋天》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菊花的特征,知道菊花在秋天開放。
2.嘗試用搓、捏、貼等方法制作泥貼畫。
3.體驗用彩泥作畫的樂趣。
活動重點:用搓、捏、貼等方法制作泥貼畫。
活動難點:"菊花"各部件的擺放合理。
活動準備:
1.課件《菊花真美麗》。
2.橡皮泥、泥工板。
活動環節:
一、觀察菊花
1.教師:秋天到了,什么花會開呢?
2.展示菊花,請幼兒觀察。請幼兒說說菊花的特征。
教師:小朋友喜歡菊花嗎?菊花的花瓣有什么特點呢?
3.幼兒觀看各種菊花圖片,說說不同種類的菊花的特征。教師播放課件【菊花圖片】。
二、制作菊花
1.教師跟著課件示范制作菊花。教師播放課件【手工制作】中的"制作步驟"。
1)花蕊:將橡皮泥搓成小團,壓扁,貼在泥工板上。
2)花瓣:將橡皮泥搓長,將一端輕輕卷起,貼在泥工板上。
3)花莖:將橡皮泥搓長,貼在泥工板上。
4)葉片:將橡皮泥搓長,兩端捏的比較小,壓扁,貼在泥工板上。
2.請幼兒跟著課件制作菊花粘貼畫。教師播放課件【手工制作】中的"制作步驟"。
3.教師引導幼兒正確構圖:注意菊花的形態,離花心近的地方花瓣搓的短一點,離花心遠的地方搓的長些。
三、展示請每個幼兒上來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師點評。
活動延伸:繪畫菊花
北師大版一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秋天》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會唱歌曲,感受秋風吹、樹葉舞的意境。
2.能分辨音樂的快慢,并大膽地用動作表現。
活動準備
每人一片秋葉。
活動過程
1、教師朗誦歌詞,引導幼兒進入意境。
幼兒與教師一起聽伴奏朗誦歌詞。
2、學唱歌曲并用動作表現。 幼兒跟隨教師學唱歌曲。 引導幼兒一邊唱一邊大膽地用動作表現樹葉飛的情景。
3、分辨并表現音樂的快慢。 ·教師用鋼琴彈奏出快慢不同的音樂,模擬風聲,啟發幼兒想像,兩種風聲有什么不一樣,可以用怎樣的動作來表示。
4、游戲:“秋風和小樹葉”。 幼兒手持樹葉,邊唱歌邊舞蹈,歌曲停時,教師用鋼琴彈奏模擬風聲:風聲快而強時,幼兒快速地飄來飄去;風聲慢而弱時,幼兒放慢動作;風聲停,幼兒便停止動作不動。 鼓勵幼兒大膽想像多種動作表現風吹樹葉飛的情境。 活動建議
風停時,引導幼兒保持不同的造型不動,教師可以提問:“小樹葉,你飄到哪里?”幼兒自由回答:“我飄落在。”
活動評價
1.會用柔和優美的歌聲唱歌。
2.想像并會用雙手在頭上、體側、左右擺動,表現出多種樹葉飄落的動作。
我愛秋天
活動背景:
隨著天氣的變化,逐漸進入了秋季。氣溫的下降和樹葉的飄落將秋季的季節特征顯現了出來,而這些變化非常易于引起孩子們的興趣。根據我們班幼兒興趣與實際發展需要,結合季節特征,我們開展了《我愛秋天》這個主題教育活動。
活動目標
1、 引導小朋友認識秋天的天氣特征。
2、 使小朋友知道秋天樹葉會從樹上飄落。
3、 與小朋友一同探索、認識秋天可以吃到的水果。
4、 認識顏色:紅、黃、綠。
主題方案設想:
本次主題活動分別圍繞“秋天天氣涼”,“秋天的落葉”和“秋天的水果”三個單元進行的。在每一個單元下預設和生成的活動具有一定的連續性。在“秋天天氣涼”單元中,我們從引導小朋友感受天氣變涼了懂得要多穿些衣服,了解秋天的衣服和夏天的衣服相比較有什么不同,并鼓勵引導幼兒學習獨立穿脫衣服,掌握扣紐扣、提褲子等方法。在此基礎上為培養幼兒動手動腦能力我們設計、組織了有趣的手工制作活動,如“美麗的衣服”、“花帽子”等等。以上的系列活動不僅讓孩子們了解到秋天應該通過穿適宜的衣服取暖,達到保護自己的目的,而且引導我們思考:天涼了,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還應該注意什么問題,從而引申出了 “洗手后要擦護膚霜”、“流鼻涕我會擦”、“使用干凈手絹”、“疊手娟”等一系列的活動。由此可見,我們的每一個活動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關聯、相互連續的。
方案實施過程:
活動一:
桔子寫生
水果好看又好吃 活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加深對秋天水果 — 桔子的認知
2、培養幼兒對寫生畫法的興趣 活動準備: 實物桔子若干,圖畫紙每人一張,油畫棒每人一盒 活動情況記錄: 活動由來: “咦!今天怎么吃桔子了?”隨著孩子們一句句稚嫩的疑問,我們開始了關于秋天水果的一系列活動。孩子們為什么會對午點時吃的桔子如此感興趣,使他們很興奮呢?在幼兒園孩子們品嘗到的第一種秋季時令水果就是桔子,這第一個出現的時令水果 — 桔子,自然而然引起了孩子們的關注,激起了他們對秋季時令水果的興趣。 活動形式: 通過實物觀察,使幼兒生動、細致地發現桔子的特征(外部特征),如形狀顏色等。在幼兒觀察、交流、總結的基礎上,請幼兒寫生桔子,教師不出示范例,鼓勵引導幼兒將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桔子的真實顏色用各種顏色的畫筆表現出來。 與幼兒的互動:
(1)請幼兒回憶中午午點時吃的桔子的味道,引導幼兒回憶并說一說自己印象中的桔子的樣子。多數幼兒回答出桔子是圓形、orange的顏色。
(2)出示桔子,請幼兒觀察,觀察桔子的外部特征。
(3)請幼兒逐個較細致地觸摸觀察后,引導幼兒再次表達自己的認知。在教師的引導下,孩子們看完后說桔子不是特別圓,發現有些扁圓,桔子皮上的顏色是有變化的,有的地方是orange,有的地方是yellow,有的地方是green。
(4)請幼兒分成小組,發給每組幾個桔子,請幼兒邊觀察邊參照桔子實際的顏色給“桔子畫像”。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將自己眼睛看到的顏色盡情地用畫筆在紙上表現,展示他們的豐富感知。幼兒在操作過程中,邊畫邊發現“這兒有點黃,往下又成桔紅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