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逛超市教案(精選4篇)
幼兒園逛超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清楚表達所購物品的數量,正確使用量詞。
2.了解超市物品的擺放分類位置,學會在購物情境中使用常用的禮貌用語。
活動準備
游戲中需要的道具:購物籃;工作小背心(服務員);吃的、用的、玩的物品布置成許多小柜臺。
活動過程
1.閱讀導入。
(1)幼兒閱讀幼兒用書p10-11頁
(2)師:小超市里,東西可多了,有吃的、用的、玩的……我們看看它們都按什么規律擺放。(引導幼兒了解物品的分類)
2.學習正確地使用量詞。
(1)教師可以逐一帶幼兒參觀各個柜臺,請幼兒說說有些什么柜臺?每個柜臺里有什么?有多少?引導幼兒正確說出量詞。
(2)請幼兒挑選一件自己喜歡的`東西,向大家介紹,要求正確說出量詞。如:我喜歡吃蘋果,這里有5個蘋果。
3.提出購物時的要求。
(1)師:去商場購物,作為營業員應該怎么為顧客服務?作為顧客又怎么和營業員溝通呢?
(2)幼兒自由討論。
小結:商場的營業員應該熱情主動:“請問,您要購買什么?”作為顧客,購物時要清楚表達需要買的東西和數量,正確使用量詞。
4.幼兒游戲,教師觀察引導幼兒完成購物。
(1)教師以服務員的角色進入游戲,請幼兒將購物籃里已經購買的物品進行數量表述,教師及時指導。
(2)教師任意指出超市的物品,讓幼兒說出量詞:如一對筷子。也可以變換玩法,教師故意說錯量詞,讓幼兒糾正,鞏固對量詞的理解
活動拓展
開展商場的角色游戲活動。
更多相關語言教案請關注最新動態。
幼兒園逛超市教案 篇2
一、教學內容及作用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整數、分數、小數的四則混合運算的基礎上進行的一節口算(含估算)的綜合實踐課,適合北師大版五年級的學生或九義版六年級的學生,主要是讓學生把學到的口算方法運用到生活中去,同時發現學生在口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分析產生的原因、及時糾正,掌握一定的估算策略。
二、教學目標
1、創設“逛超市”這一日常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口算在生活中的價值,激發學生學習口算的興趣。
2、讓學生在口算正確的基礎上,明白算法的多樣化與優化,并養成自覺觀察數據和運算符號的特征,選擇靈活的方法進行口算,培養口算的能力。
3、在學生能精確口算的基礎上,讓學生明白生活中有時只需要估算價錢,不必精算,學生能根據具體的問題情境選擇不同的估算方法,并進行估算方法的優化。同時讓學生感受估算是建立在口算的基礎上。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1、培養學生會選擇合理的方法進行口算的能力。
2、以口算為基礎,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
難點:估算策略的選擇
四、教學方法
1、口算(含估算)教學與解決問題相互交融
本課以“逛超市”這一現實生活的情境貫穿始終,學生感受到數學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對數學有一種親切感和熟悉感。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逛超市時,不可能把紙筆或計算器都帶在身上,因此算價錢時基本上都是采取口算的形式,而對數據稍微大的就可能采取估算的方式。因此口算能力在逛超市算價錢的過程中顯得比較重要。學生感受到學好口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而對學習產生良好的積極的情感。這真正把口算教學與解決問題融合在一起了,實現口算教學的情趣化。
2、口算(含估算)方法在多樣化的基礎上要優化
學生在用口算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出現不同的學生用的口算方法不同,學困生可能按照常規的方法進行按部就班的程序進行口算,速度慢而且答案不一定準確。而優生可能會去發現數據和符號的特征選擇比較簡便的方法進行計算,速度快準確率較高。為此,我們不能為了“不同的人學不同的數學”這句話,而讓學困生停留在原有的起點上,因此要給學困生提供展示、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比較中優化方法。
3、獨立思考與合作流交相輝映
在口算教學過程中,老師要特別關注學生的獨立思考,而不能以少數學生的思維代替大多數學生的思考,從而造成課堂上一問一答的形式居多,而一些學困生由于跟不上速度就把自己當作一個旁觀者,這樣的口算教學是失敗的。因此,當口算題出來以后,要讓全體學生都獨立算一算并把結果記錄在本子上,老師在巡視的過程中發現學困生以后,要給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困生在同桌同學或老師的幫助下把問題解決。
4、把學生的差錯作為教學的生長點
本節課是一節綜合實踐課,學生在口算練習中出現的問題是教學的生長點。因此,老師在教學中要特別關注學生的問題,在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的交往互動過程中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并及時糾正。
5、自評、互評與點評相得益彰
到了五六年級,學生除了在乎老師對自己的評價外,還在乎同學對自己的評價,因為這關系到自己在同伴中的地位。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進行評價。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需要口算,口算的結果是否正確,口算的方法是否最優,學生會反思自己的口算能力,同學之間的相互評價是比不可少的,在評價他人的口算方法的過程中自己有什么收獲,應該引起什么樣的注意,被評的學生也能從中受到啟發。對學生中反映出來的一些普遍性的問題,老師應該點出來,讓學生能來評。通過自評、互評與點評,學生對計算方法留下的印象更深刻。
五、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一:出示“店長推薦”圖片,練習口算
欣欣文具店
名稱
單價
文具盒
12.60元
橡皮擦
2.50元
鋼筆
7.50元
圓珠筆
4.40元
書包
40.00元
尺子
2.40元
問題1:買1個文具盒、1個橡皮擦和1支鋼筆多少元?
說明:這是口算加法的運用,簡便算式為12.60+(2.50+7.50)=22.60(元),用了加法結合律。
問題2:買書包可以打八折,如果買1個書包要付多少錢?
說明:這是口算乘法的運用,算式為40×8/10=32(元),簡便算法體現在先約分在計算。
問題3:買圓珠筆采取買1贈1活動,相當于1支圓珠筆多少錢?
說明:這是口算除法的運用,算式為4.40÷2=2.2(元)
問題4、淘氣買1把尺子和1個文具盒,付了50元,找回多少元?
說明:這是口算加減法的運用,簡便的算法為50—(12.60+2.40)=35(元)
請學生在本子上寫出算式并計算。老師巡視:一是發現學生的計算是否正確;二是看看學生用的什么方法,哪些學生用的口算方法,哪些學生是采取筆算或脫式計算。請做完的學生舉手,如果同桌兩個同學都做完了可以相互交流自己的算法,并告訴學生:“如果我很優秀還要讓我的同桌跟我一樣的優秀,老師看看哪一桌的學生都很優秀”,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共榮辱的意識。等全班同學都舉手后,老師請開始做錯后來經過同學幫助又改對的學生說說自己的錯誤原因并友情提示完成這道題時需要注意的地方。
設計意圖:
1、創設逛超市購物的情境,問題里涉及加減乘除的口算方法,包含的口算方法較全面。
2、學生能在獨立思考與互動交流中養成自覺優化算法的習慣。學生在解決此問題的過程中,學困生可能是按照常規的方法筆算,優生可能是用簡便方法口算的。因此,老師安排同桌學生獨立做完后進行相互交流。平時學生喜歡對答案,老師利用這種心理,創造機會讓學生對答案,并相互交流算法,進行相互評講。最后全班點評,老師把展示機會給學困生,讓他們根據自己的經驗,提出完成這道題時需要注意的地方。
(二)創設情境二:出示日常購物單,學會估算。
1、提出問題,獨立思考,互動交流
超市
果汁
16.00
火腿腸
13.00
蔬菜
8.00
洗發水
23.00
洗衣粉
6.00
牙膏
3.00
問題:你能估算出共花了多少錢嗎?說說你的方法。
學生獨立思考,并把自己的估算方法寫在本子上,想出一種辦法的同學再想別的辦法。老師巡視。學生都有一種辦法后,老師再請學生小組交流,看看哪組的辦法最多。最后全班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老師關注學生的自評、互評,并注意比較各種辦法的適用條件。
設計意圖:1、學生面對問題能主動想辦法去獨立解決;2、學生獨立解決的方法比較有限或者沒有辦法能主動尋求同學或老師的幫助;3、在全班交流中展示自己的方法同時學習別人的方法。
2、閱讀教材,向書本學習。
最后讓學生打開教材第79頁,閱讀教材看看書上有哪些估算的辦法,哪些辦法是我們剛才想到的,哪些是沒有想到的,這個辦法有什么好處。
(1)淘氣估算的購物的價錢一定超過40元,他的估算對嗎?
說明:淘氣是將最高位加起來,得出至少需要多少錢,這種策略稱為“去尾法”。
(2) 媽媽帶了100元錢,她夠嗎?
16→20
13→20
8→20
23→30
6→10
3→10
說明:這個方法是將個位上的數字進一,變成整十數進行運算,得出最多需要多少錢,這種策略是“進一法”。
運用以上兩種策略可以估算出結果的范圍。這兩種極端的情形靠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學生不容易想到,需要學生向書本學習,因此安排閱讀教材十分必要。
(3)淘氣又估算了一次,他用的是什么方法?
16 + 13 + 8 + 23 + 6 + 3 ≈ 70 (元)
↓↓↓↓ ↓ ↓
20101020 100
說明:這種“四舍五入”的辦法,學生容易想到,這種估算的結果接近準確值。學生在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時,學生匯報后就可以及時總結。
(4)媽媽是這樣估算的:
16+23≈40(元)
13+8≈20(元)
6+3≈10(元)
40+20+10=70(元)
爸爸是這樣估算的:
16+13≈15+15=30(元)
6+8+3≈15(元)
30+15+25=70(元)
說明:以上兩種估算的策略是湊整(包含湊五或湊十),學生也容易想到,這個估算的結果也比較接近精確值。
2、方法小結,比較異同。
小結:這些策略很難判斷誰優誰劣,生活中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策略。如果學生還有其他的估算策略,只要合理,教師都要給予肯定。
設計意圖:
1、學生利用口算的知識,結合生活中的具體問題情境,明白估算的重要性;
2、知道估算有哪些策略,每種策略適應的問題情境;
3、這些策略沒有優劣之分,主要要結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三)運用口算方法與估算策略解決實際中的問題。
牛排每千克12.60元,小明買了2千克,店主收了小明26.20元,對嗎?
說明:引導學生看懂情境,單價不到13元,2千克應不到26元,所以店主錯了。
上衣每件55元,現八折出售,爸爸帶了50元,夠嗎?
說明:首先引導學生明白“八折”的意思,然后引導學生對打折后的服裝價格進行估算,用60元打八折后是48元,因此原價55元的服裝八折后不到50元,爸爸帶的錢夠了。
3、李阿姨在超市買了2袋米(每袋35.40元)、14.8元的牛肉、6.7元的蔬菜和12.8元的魚。李阿姨帶了100元,夠嗎?
說明:先讓學生獨立解決,再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如何估算的,注意學生之間不同策略的交流。可采用“去尾法”,兩袋米超過70元,牛肉和蔬菜超過20元,魚超過10元,加起來超過100元,所以不夠。
設計意圖:各種估算策略的具體應用,讓學生明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道理,同時鞏固口算的方法。
五、教學預評
本節課創設了寬松、有趣的學習氛圍。首先是提供“店長推薦”的情境,讓學生用學過的口算方法和技巧進行口算價錢,并關注學生的口算方法是否正確、合理、分析產生的原因并幫助改進。第二,提供“淘氣一家的購物單”,讓學生運用口算方法和估算策略進行估算一共花了多少錢,在各種方法和策略的比較和運用中,讓學生明白方法和策略的選擇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最后,讓學生運用口算的方法和估算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把實際生活和課堂生活緊密相連,增強了計算教學的直觀性,豐富了學生的體驗,加深了學生的思考,突破了學生思維和經驗的障礙,而且為學生創造了探究的機會,大大地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了他們合作交流的能力,學會了運用口算(含估算)的各種策略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使計算教學的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幼兒園逛超市教案 篇3
一、說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對生活有了基礎的認識,而且語言能力也有了一定發展,商場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對于幼兒來說逛商店也有一些生活經驗,我們可以讓幼兒傾聽其他小朋友講訴購物經歷和講訴自己的購物經歷,豐富和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讓孩子們學會分享,提高生活情趣,體會生活的美好。
二、說教材:
一定的生活經驗是幼兒進行講述的基礎,商店的功用是什么?與我們的生活有什么關系?以及在逛商場時的所見所聞這都是幼兒應該有的生活經驗。這樣才能引起幼兒回憶和講述的積極性。因此,教學的知識點是:商場與人們生活的關系和在逛商場時印象最深最感興趣的事物。在課前通過多種形式如家長帶幼兒逛商場或教師帶幼兒逛商場,并有針對性的引導幼兒觀察、記憶。這一知識點在整個知識結構中占基礎地位,也是整個教學活動能否順利開展的關鍵所在。
綱要所提出的要讓幼兒"樂意與人交談,講話禮貌;能注意傾聽別人講話,能清楚的說出自己想說的事。"并制訂了3個教學目標:
1、豐富逛商場的知識經驗,激發幼兒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2、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講述逛商場的見聞和感受,培養口語表達能力。
3、初步了解商場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重點:引導幼兒將逛商場時的所見所聞大膽的講述。重點制定的依據:綱要中提出要讓幼兒"想說、敢說""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因此我們的教育重點并不是教幼兒記憶大量的詞匯,而是讓幼兒能樂意與人交流,能大膽在眾人面前表達。另外,作為大班幼兒思維已經由直覺行動性向具體形象性思維過度,形象思維已經迅速發展,加上不斷的實踐學習,已普遍能組織簡單的句子,表達自己的見聞。
難點:初步引導幼兒較連貫的逛商場時最感興趣的體驗。生活經驗講述就是根據幼兒的生活經驗,圍繞一個主題,有目的、有計劃的組織幼兒進行的講述。那么能安排好內容的順序,組織簡單的語句,較連貫的表達出來,對幼兒來說有一定的難度,而幼兒又具有善于挑戰好奇的心理,因此經過一定的努力也可以完成。因此這是本次教學活動的難點。
三、說教學準備:
幼兒逛商場的生活經驗、逛商場的照片、投影機、歡快的音樂
四、說教法:
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分析主要運用了示范模仿法和啟發聯想法。
第一種方法示范模仿法,幼兒天生具有良好的模仿性,任何事物幼兒都想親自去模仿,語言活動中示范模仿法也是十分重要。幼兒在模仿中學習語音、語法,學習運用語言。在這里我不止單純運用教師的示范,更重要的是幼兒的示范。因為作為身邊的小伙伴的示范更能讓幼兒所能接受。借助幼兒和老師的講述開闊幼兒的思路,讓幼兒在模仿的基礎上有所發展。
第二種方法啟發聯想法,生活經驗講述必須有一定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在教學中怎樣讓幼兒的生活經驗充分起到作用,讓幼兒把經驗能用語言表達出來呢?我運用了啟發聯想法,通過再現性提問和啟發式提問,幫助幼兒把已有的生活經驗有條理的串聯起來,比如"你在商店里買了什么東西?""你發現了什么新鮮事?""哦,原來每件商品和照片背后都有一個故事啊,你能講給大家聽聽嗎?"引導幼兒將生活經驗歸納、總結、串聯完整。這是幼兒能夠連貫講述的基礎和關鍵。
這兩種教學方法在活動中交替使用、相互補充,使教學活動動靜交替。注意了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也重視了幼兒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傾向。
五、說學法:
在教學中主要從聽和說兩方面進行了學法指導。聽方面是引導幼兒養成能有禮貌的傾聽別人講述的良好習慣。在引導幼兒學會傾聽時,我主要采用了兩個方法:首先是創設一個安靜的環境,讓幼兒坐在椅子上,耐心地傾聽。第二就是運用語言暗示的方法,比如在聽個別幼兒講述時說:"小朋友在和媽媽一起去賣布娃娃時還發生了有趣的事,我們都來聽聽看。"這樣激發幼兒的傾聽欲望,從而認真的去聽;說方面是,引導幼兒學習運用語言講述進行情感表達。講述必須有條理,才能讓人聽明白,在指導幼兒講述時我充分運用了啟發誘導的方法,不是教師直接的去教去說,而是讓幼兒通過自己去探索去發現、歸納、總結出來。我們應該相信孩子的能力,他們會創造奇跡。在教學中只有大膽的放開幼兒,充分的相信幼兒的能力,才能讓幼兒得到長足的發展。在教學中我為幼兒提供了自由講述的機會。在激發了幼兒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請幼兒自由結伴進行講述,我在幼兒自由講述中進行個別指導,在整個過程中我成功的扮演了支持者、合作者、幫助者的角色。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自主的學習,積極的探索。充分貫徹了"以人為本"的的教育觀念,遵循了"幼兒是通過自由的觀察,積極的探索進行學習的"這一認知發展規律。
六、教學程序:
教學程序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出示逛商場的照片導入課題:運用實物投影將逛商場的照片展示給幼兒。"這是老師最近剛剛拍的照片,你知道我是在哪拍的嗎?""哦,是商場,是哪個商場你猜猜看?" 引起他們的興趣。第二部分展開講述,啟發引導,激發幼兒回憶生活經驗。"你去過哪些商場?在商場里你看到了什么?""你和誰去的?都買了些什么?""在逛商場時你遇到過什么新鮮事?"當幼兒進行講訴時,教師進行個別指導,觀察幼兒的反應,傾聽幼兒的講述內容。教師示范講述,教師示范講述時要開闊幼兒的思路,針對逛商場時遇到的新鮮事進行講述,激發幼兒有關的回憶。讓幼兒把自己帶來的商品或照片進行個別講述。"今天小朋友也帶來了一件從商場里買來的商品和逛商場時拍的照片,讓他給我們大家講講吧!"幼兒個別講述時注意引導幼兒認真傾聽,學會與他人分享快樂。第三部分是在游戲活動中結束學習,讓孩子們把所有的物品都放到一個地方,裝扮成小超市,每個幼兒都扮演角色,同時播放音樂,讓孩子們在快樂的超市購物游戲中體會逛超市的樂趣。
幼兒園逛超市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了解超市商品的種類,購物環境,相關設備和員工的勞動。
2.了解超市購物的基本程序以及應遵循的規則、培養敏銳的觀察能力。
3.學習根據超市的目的對商品進行分類、引起對玩超級市場游戲的興趣,并積極參加超級市場游戲的籌備活動。
二、活動重、難點
了解超市商品的類型,購物環境,相關設備和員工的工作。了解超市購物的基本程序和遵循的規則。學習根據超市的目的對商品進行分類。
三、活動準備
1,掛圖第36號《小朋友的書》、PPT課件
2,鉛筆:關于超市的設施,商品的放置和識別,工作人員的照片或圖片。
四、活動過程
活動導入;
(一)交流商品類型和在超市的放置經驗
1.問題:在超市購買什么物品?產品如何放置?
2.老師可以在黑板上對兒童商品的名稱進行分類,并指導兒童了解超市的商品。
(二)交流超市購物心得
問題:如何找到需要的物品?取物品后如何付款?在超市購物時應注意什么?
(三)超市人員交流經驗
討論:超市里有什么員工?他們是如何工作的?
(四)完成上架操作練習
1.老師展示了掛圖,告訴他們:小云發現超市貨架上的許多物品放錯了地方。你知道了嗎請告訴我它們應該在哪里分開放置,為什么?
2.兒童操作練習:找到錯誤的東西,然后考慮應該放在哪里,為什么
5.展示幼兒收集的游戲資料,激發對玩超級市場游戲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