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综合,日韩欧美美女视频,国产综合欧美日韩在线91,手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語文《豐碑》教案(精選17篇)

語文《豐碑》教案

發布時間:2024-01-30

語文《豐碑》教案(精選17篇)

語文《豐碑》教案 篇1

  一、教材說明

  這篇精讀課文是根據同名小說改寫的。文章敘述了在風雪交加的行軍途中,一位紅軍的軍需處長因衣服過于單薄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跡,表現了這位軍需處長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高貴品質。

  文章以將軍思想感情的發展為線索,先寫將軍對紅軍行軍途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困難和考驗的思索,為下文所發生的事情作了必要的鋪墊和暗示;接著寫將軍看到一位老戰士凍僵在雪地上時的激怒和對軍需處長的責備;然后寫將軍得知凍僵的老戰士正是軍需處長時的震驚和對軍需處長的崇敬;最后寫在軍需處長崇高精神的鼓舞下,將軍率領紅軍戰士繼續前進。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

  一是體會課文敘述的.順序;

  二是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深刻的思想感情,從軍需處長的崇高品質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學重點是在讀懂課文理解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課文的敘述順序,引導學生初步領會文章先抑后揚及側面描寫的表現手法。難點是理解“豐碑”的含義。

  二、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正確讀寫下面詞語:“冰坨、呼嘯、惡劣、殘酷、襲擊、嚴峻、覆蓋、晶瑩、豐碑”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深刻領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內容,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正確理解“豐碑”的含義。

  4、學習作者按照思想感情發展變化的脈絡進行記敘的方法。

  三、教學建議

  1、教學開始,讓學生初讀課文,了解故事梗概,能夠說出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

  2、圍繞“思考。練習”

  3、讓學生重點反復朗讀描寫軍需處長和將軍神態的文字,討論從這些描寫中體會到了什么。

  描寫軍需處長神態的文字集中體現在第7自然段。重點要讓學生領會從軍需處長那種坦然自若的神態中所表現出的堅韌剛強,把生命的希望留給戰士把死亡留給自己,面對困難和死亡處之泰然的忘我精神。

  描寫將軍神態的文字,要讓學生在閱讀中準確地找出來。還要注意引導學生體會將軍神態的變化以及這些神態變化所體現的不同思想感情。看到一位凍僵的老戰士,將軍臉色嚴峻,“嘴角邊的肌肉抽動著”“紅著眼睛,像一頭發怒的豹子”“兩腮的肌肉抖動著”。這些神態描寫表現了將軍兩種不同的情感。有對軍需處長工作的不滿和責備,有對紅軍戰士深深的愛。當得知這位凍僵的老戰士正是軍需處長時,“將軍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濕潤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氣,緩緩地舉起右手,舉到齊眉處,向那位跟云中山化為一體的軍需處長敬了一個軍禮。”這些神態、動作的描寫體現了將軍內心的巨大震動。又體現了將軍兩種不同的思想感情,一是因錯怪軍需處長而感到深深愧疚,二是對軍需處長崇高的敬意。將軍的不同神態及所表現的感情變化,要讓學生在細讀課文的過程中仔細揣摩體會。教師加強啟發引導,不要一股腦和盤托出,要提倡學生自己思考解決問題。

語文《豐碑》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文章敘述了在風雪交加的行軍途中,一位紅軍的軍需處長因衣服過于單薄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跡,表現了這位軍需處長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高貴品質。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的13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深刻領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4、學習作者按照思想感情發展變化的脈絡進行記敘的方法。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的不同內容,體會課文的敘述順序

  2、領會文章先抑后揚及側面描寫的表現手法。

  3、理解“豐碑”的含義。

  教學準備:錄音機、投影儀

  教學要點:

  1、理解課文的內容,深刻領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內容,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材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引入課題

  2、板書齊讀課題

  3、釋題

  二:整體感知,檢查預習

  1、檢查生字詞的讀音

  2、自己讀課文

  思考: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3、小組內交流上述問題

  4、全班叫交流討論的結果。

  三、細讀理解

  1、學生分小組讀課文,把你最感興趣,感受最深的那部分讀一讀。

  2、小組內交流:你讀明白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明白?小組內的同學相互質疑問難,相互解答,如果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你記下來,等會我們大家共同解決。

  3、匯報討論的結果

  教師重點引導以下幾點:

  (1)、找出描寫軍需處長神態的句子,從這些句子中你體會到什么?(堅韌剛強,把生命的希望留給戰士把死亡留給自己,面對困難和死亡處之泰然的忘我精神。

  (2)、找出描寫將軍的神態的文字從這些句子中你體會到什么?

  A、如看到一位凍僵的老戰士,將軍臉色嚴峻,“嘴角邊的肌肉抽動著”“紅著眼睛,像一頭發怒的豹子”“兩腮的肌肉抖動著”表現了將軍兩種不同的感情:一是對軍需處長的不滿和責備;二是對紅軍戰士深深的愛。

  B、當知這位凍僵的老戰士就是軍需處長時“將軍楞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濕潤了。他深呼一口氣,緩緩地舉起右手,舉到齊眉處,向那個軍長敬了一個禮。”

  讓學生談一談體會理解將軍的兩種感情:一是因錯怪軍需處長而感到深深愧疚。二是對軍需處長崇高的敬意。

  (3)、“豐碑”本來指什么?在課文中指什么?為什么說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4、指導朗讀

  第7自然段要讀出一種莊嚴、悲痛的情調。語速較慢,句調平直。8—10段要讀出一種激怒感,將軍的幾句話,要表現出斥責、威嚴的口吻。12自然段要讀出震驚、內疚、敬仰的復雜心情,語速緩慢,讀的深沉、莊重。

  四、總結

  1、配樂朗讀全文

  2、同學們,課文已學完,此時你想說點什么?

語文《豐碑》教案 篇3

  教學要求:

  1、了解紅軍隊伍在行軍途中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跡,學習他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

  2、弄清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得詳細,哪些地方寫得簡略。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用"濕潤"、"晶瑩"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個自然段。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第七自然段,從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形態、神態和穿著中,體會他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

  2、理解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為何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教具準備:

  1、電腦.課件3件。

  2、小黑板一塊。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初讀課文,分段,歸納段意,學習課文第一、二段,完成課后"思考·練習"第3題。

  教學過程:

  一、提示課題,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了解生字詞自學情況。

  3、預習了課文,你有什么感受?

  三、初讀課文。

  1、抽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了解每個自然段的內容。

  2、默讀課文,按提示把文章分為四段,討論段意。(提示:A、艱難前進B、嚴峻考驗C、一座豐碑D、走向勝利)段意(略)

  四、學習課文第一段。

  1、指名朗讀。思考:"吞掉"是什么意思?從哪里看出這支隊伍似乎要被吞掉?

  2、指導感情朗讀。

  五、學習課文第二段。

  1、指名朗讀。思考:將軍在思索什么?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思索呢?

  2、指導感情朗讀。

  六、布置課堂作業:

  完成課后"思考·練習"第3題。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課文第三、四段,體會文章中心思想,完成課后"思考·練習"第1、2、4題。

  一、引入新課。

  在十分惡劣的環境里,這支隊伍是否能經受住嚴峻的考驗?將軍思索著。正在這時,他得知前面有人凍死,快步朝前走去,那他看到了什么?

  二、學習課文第三段。

  (一)重點學習課文第七自然段。

  1、指名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得通順連貫。

  2、小聲自由讀,弄清這個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從哪幾個方面寫的?(板書:形態、神態、衣著)

  3、默讀,觀察投影圖,思考:老戰士凍僵在冰天雪地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從"他的神態十分鎮定、十分安祥"中,你體會出了什么?(學生充分討論)

  4、指導感情朗讀。

  5、熟讀、背誦。

  (二)學習課文第十二自然段。

  1、指名讀。思考:將軍為什么愣住了?為什么莊嚴地向軍需處長敬了一個軍禮?

  2、指導感情朗讀。

  (三)學習課文第十三自然段。

  1、第七自然段寫軍需處長"好似一尊塑像",這里為什么說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2、這個自然段第一次,也是全文唯一次出現"豐碑"一詞,這句話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指導感情朗讀。

  三、學習課文第四段。

  1、面對這座晶瑩的豐碑,將軍、戰士們和作者有什么共同的感受、共同的心聲?用"~~~~"勾出來。讀這句話。

  2、這樣的隊伍究竟指什么樣的隊伍?為什么說勝利一定屬于這樣的隊伍呢?

  3、聯系第二段將軍的思索,學完了全文,你認為這支隊伍是否能經受住嚴峻的考驗?

  4、指導感情朗讀最后一段。

  四、指導感情朗讀最后三個自然段。

  五、發散與升華。通過學習,把你體會到的將軍和戰士們的感情,結合自己的感受和體會給這座豐碑寫碑文。

  六、.總結課文。

  七、布置作業:

  背誦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

語文《豐碑》教案 篇4

  教學要求:

  1、了解紅軍隊伍在行軍途中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跡,學習他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

  2、弄清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得詳細,哪些地方寫得簡略。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用"濕潤"、"晶瑩"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個自然段。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第七自然段,從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形態、神態和穿著中,體會他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

  2、理解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為何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教具準備:

  1、電腦課件3件。

  2、小黑板一塊。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初讀課文,分段,歸納段意,學習課文第一、二段,完成課后"思考·練習"第3題。

  教學過程 :

  一、提示課題,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了解生字詞自學情況。

  3、預習了課文,你有什么感受?

  三、初讀課文。

  1、抽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了解每個自然段的內容。

  2、默讀課文,按提示把文章分為四段,討論段意。(提示:A、艱難前進B、嚴峻考驗C、一座豐碑D、走向勝利)段意(略)

  四、學習課文第一段。

  1、指名朗讀。思考:"吞掉"是什么意思?從哪里看出這支隊伍似乎要被吞掉?

  2、指導感情朗讀。

  五、學習課文第二段。

  1、指名朗讀。思考:將軍在思索什么?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思索呢?

  2、指導感情朗讀。

  六、布置課堂作業 :

  完成課后"思考·練習"第3題。

  第二課時(詳案)

  教學內容:學習課文第三、四段,體會文章中心思想,完成課后"思考·練習"第1、2、4題。

  一、引入新課。

  在十分惡劣的環境里,這支隊伍是否能經受住嚴峻的考驗?將軍思索著。正在這時,他得知前面有人凍死,快步朝前走去,那他看到了什么?

  二、學習課文第三段。

  (一)重點學習課文第七自然段。

  1、指名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得通順連貫。

  2、小聲自由讀,弄清這個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從哪幾個方面寫的?(板書:形態、神態、衣著)

  3、默讀,觀察投影圖,思考:老戰士凍僵在冰天雪地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從"他的神態十分鎮定、十分安祥"中,你體會出了什么?(學生充分討論)

  4、指導感情朗讀。

  5、熟讀、背誦。

  (二)學習課文第十二自然段。

  1、指名讀。思考:將軍為什么愣住了?為什么莊嚴地向軍需處長敬了一個軍禮?

  2、指導感情朗讀。

  (三)學習課文第十三自然段。

  1、第七自然段寫軍需處長"好似一尊塑像",這里為什么說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2、這個自然段第一次,也是全文唯一次出現"豐碑"一詞,這句話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指導感情朗讀。

  三、學習課文第四段。

  1、面對這座晶瑩的豐碑,將軍、戰士們和作者有什么共同的感受、共同的心聲?用"~~~~"勾出來。讀這句話。

  2、這樣的隊伍究竟指什么樣的隊伍?為什么說勝利一定屬于這樣的隊伍呢?

  3、聯系第二段將軍的思索,學完了全文,你認為這支隊伍是否能經受住嚴峻的考驗?

  4、指導感情朗讀最后一段。

  四、指導感情朗讀最后三個自然段。

  五、發散與升華。通過學習,把你體會到的將軍和戰士們的感情,結合自己的感受和體會給這座豐碑寫碑文。

  六、總結課文。

  七、布置作業 :

  背誦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

  (全國第三屆小語重慶賽區選拔賽)

語文《豐碑》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課文是根據同名小說改寫的。文章記敘了在風雪交加的行軍途中,一位紅軍隊伍的軍需處長因衣服過于單薄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跡,表現了這位軍需處長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高貴品質。

  課文脈絡清晰,它是以軍長思想感情的發展為線索,通過對軍長的側面描寫來烘托軍需處長的品質。

  學情分析:

  1.課文著力運用的人物刻畫、側面描寫等表現手法,適于學生學習寫作。

  2.課文閃耀著人文精神的光芒:課文塑造了兩個干部形象,一個是對戰士無比關懷的軍長;一個是把生的希望留給戰士的軍需處長。這種忘我精神的滲透利于學生情感、人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

  設計理念:

  情感是語文教學的生命,整節課應充分利用各種有利因素,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樂學、會學,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質疑,實現語感積淀,促進學生自悟自得,在積淀語言的同時,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輕松地落實三維目標。

  教學目標 :

  1. 通過對軍需處長凍死時的神態、動作、穿著及軍長的神態描寫的分析學習,體會軍需處長的獻身精神。

  2.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引導學生初步領會文章側面描寫等表現手法。

  3.通過對課文的整體學習,能理解“豐碑”的含義。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的第七自然段,從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動作、神態、穿著中體會他的獻身精神。

  2.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及對軍長的描寫,引導學生初步領會文章的表現手法。

  教學難點:理解為什么說“大雪覆蓋了軍需處長的身體,他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媒體和資源:幻燈片 視頻短片

  本課流程:

  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重點品讀.體會精神

  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體會軍需處長

  體會軍長

  深刻感悟軍需處長

  理解豐碑含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師:同學們,在漫長的二萬五千里長征途中,紅軍們爬雪山、過草地,以他們驚人的毅力克服了一個又一個意想不到的困難,用他們的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了一曲又一曲動人的英雄贊歌。

  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豐碑》講述的就是紅軍途中的一個感人的故事,齊讀課題

  師:(課件出示紅軍隊伍爬雪山時的視頻)

  看,這就是那只裝備極差的紅軍隊伍,此時的云中山早已被嚴寒凍成了一個大冰坨,戰士們冒著刺骨的寒風在冰天雪地里艱難的跋涉著,設想一下這支隊伍將會遇到怎樣的困難?

  生1:可能吃不上飯、可能睡雪窩、可能一天要走好幾百里路、可能遭到敵人的突然襲擊……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的激情引入和直觀的視頻感知,把孩子引入到文本的意境中,把學生帶到了艱苦的長征路上,這樣聲形并茂的引入,使學生在情緒上受到感染,情感上產生共鳴,從而使他們輕松自如地集中注意力,達到“課伊始,情即發”的目的。

  二、重點品讀,體會精神(分析軍需處長)

  師:在這樣惡劣的環境和殘酷的戰斗面前,這支隊伍在前進的過程中發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請同學們快速地讀讀3——13段,邊讀邊想。

  生:這一部分主要寫了在嚴寒中凍死了的一位軍需處長,他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板書:軍需處長。

  師:軍需處長是做什么的?課文中哪個自然段詳細地描寫軍需處長了?

  生:是給大家發放物資,衣服的…… 第7自然段詳細寫了軍需處長。

  師:默讀這一自然段,(自學要求出示):

  用橫線畫出描寫軍需處長動作的句子,

  用波浪線畫出描寫軍需處長神態的句子,

  用雙橫線畫出描寫軍需處長穿著的句子。

  在旁邊做簡單地批注。

  設計意圖: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要引領學生自主讀、畫,鉆研文本,推敲詞句。

  師:描寫軍需處長動作的句子是——

  生:一個凍僵的老戰士,倚靠光禿禿的樹干坐著。

  師:描寫軍需處長神態的句子是——

  生:他一動不動,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滿了雪,無法辨認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態十分鎮定,十分安詳: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間還夾著半截紙卷的旱煙,火已被雪打滅;左手微微向前伸著,好像在向戰士借火。(冒號后面表解釋說明,描寫他神態的樣子)

  從“鎮定、安詳“引導孩子:對于當時惡劣的環境,能活下來已經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了,對軍需處長來說,他本可以憑著自己是“軍需處長”的官職,穿上棉衣,不會凍死。透過“鎮定、安詳”那坦然自若的神態讓學生明白:軍需處長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他為自己盡到責任,死而無憾!體會到軍需處長那種“大公無私”的偉大精神。

  師:描寫軍需處長穿著的句子是——

  生:單薄破舊的衣服緊緊地貼在他的身上。

  師引導孩子:“單薄破舊”說明了他穿得既少又破,在那樣惡劣的環境中,他就是發放衣服、被褥等物資的,他本來有優勢給自己穿最好的棉衣,甚至有優勢多穿一件,但他卻沒有這么做……軍需處長明明知道自己會凍死,卻把棉衣讓給了戰友,讓孩子從表面的理解詞語到真正的發自內心的說出“大公無私、舍己為人”的偉大精神。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的追問、評價,學生抓住重點句子讀書、思考、品析,將語言文字的感知、理解、品味落到實處。教師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積累,推想關鍵詞句的意思,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從而發展語感。

  師:(課件出示軍需處長圖和第七段文字并配上舒緩的音樂)

  下面讓我們懷著對軍需處長無比崇敬與懷念的心情,以低沉、舒緩的語調一起來讀讀這個自然段。

  生:齊讀7自然段

  三、側面描寫,體會精神(分析軍長)

  師:我們對軍需處長這個人物有了更深的認識,你發現了嗎?作者同時還詳細地描寫了另外一個人物,誰?

  生:——軍長

  師:請同學們畫出描寫軍長神態的語句,歸納一下軍長神態有哪些變化?

  簡評: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并使學生創造性地運用方法去實踐。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師:出示填空:當軍長發現有人被凍死時,軍長( )

  當軍長知道他就是軍需處長時,軍長( )

  當軍長眼睛濕潤地久久地站在雪地時,軍長( )

  當軍長向軍需處長敬了一個軍禮的時候,軍長( )

  生:小組交流填空 (悲憤)——(震驚)——(內疚)——(敬佩)

  師:軍長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呢?

  誰來讀讀表現軍長悲憤的語句——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導朗讀

  生:讀句子——感受到了軍長脾氣很大……

  師:“抽動”和“抖動”有什么區別?

  生:抽動沒有抖動程度深,抖動說明軍長悲憤到了極點……

  師:讀出悲憤的語氣

  生:讀這幾句

  師:你還想讀表現軍長的那些句子?讀出味道來。——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想讀表現軍長震驚的句子,說明軍長……

  我想讀表現軍長內疚的句子,說明軍長……

  師:他為什么愣住了?——前邊還有一個“愣了一下”有什么區別?

  生:第一個愣說明他很吃驚,第二個說明他很自責。

  師:誰來讀讀表現軍長敬佩的句子

  生:讀句子,談感受?

  師:誰來當一下這個軍長,把軍長的感情變化讀出來。

  生:讀出來。

  師:文章主要寫軍需處長,為什么還用了大量的筆墨寫軍長呢?

  生:從軍長的描寫可以表現軍需處長“舍己為人、大公無私”的精神。

  師:你知道這是什么描寫嗎?

  生:側面描寫。(介紹)

  師:是呀,此時將軍的心情是多么復雜呀,既有震驚又有內疚,但更多的是敬仰,你自己也來讀讀這段話,體會一下此時此刻將軍復雜的心境吧!

  生:自讀。

  設計意圖:理清軍長的情感變化后,讓學生滿懷激情地朗讀.通過學生那濃濃的情感,深深的敬意讓學生、老師、文本融為一體。那位舍己為人的軍需處長的形象就像一座晶瑩的豐碑聳立于每位學生的心中。至此,學生的感悟水到渠成。

  四、回顧重點,深入領悟。

  師:通過對軍長的語言、神態的刻畫,更加突出軍需處長的獻身精神,我們再來讀讀描寫軍需處長的那個段落。(出示第七自然段)

  生:配樂,師先讀——生接讀——生齊讀

  設計意圖:這時學生的讀比第一次分析時的朗讀應該更有韻味,因為這時的朗讀孩子是在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軍需處長的偉大精神所在,帶著的是發自內心的敬佩而讀,從讀中真正感悟到軍需處長“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偉大精神。

  五、題目連接,體現中心

  師生配合:風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蓋住了軍需處長的身體,他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師板畫豐碑圖)同學們,這篇課文的題目是“豐碑”,在這里又出現了,想一想為什么說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師引導:1.“豐碑”本來指什么?(指的是對死去的人立一個石碑,寫上一些碑文)

  2.在文中指什么?(讓學生感悟到軍需處長凍死的畫面就想一座豐碑)

  3.最后討論為什么說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透過軍需處長畫面的這座豐碑,讓學生真正理解到軍需處長那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偉大精神,他是軍長、好戰士心中的一座豐碑。)

  設計意圖:課堂雖已接近尾聲,但此時學生內心的情感卻在澎湃著,內心的激情卻在涌動著,安排這樣的環節就是要學生通過語言表達來傾吐他們對軍需處長那份由衷的敬佩。從而解決了本課的難點,使文章的中心也達到了一個提升。

  師:這位軍需處長為了戰友們永遠地長眠于雪山之中。他的戰友能走出雪山、走向勝利嗎?

  生:能。

  師:讓我們帶著戰士那堅定、必勝的信念一起來讀讀最后一段話。

  生:齊讀最后一段話。

  師:這段的最后一句話是什么句?

  生:反問句

  師:作者想表達什么意思?(改成陳述句)

  生:勝利一定會屬于這只隊伍。

  六、環境描寫,襯托人物

  師:作者不僅描寫了兩個人物,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還有大量的環境描寫,從書中找一找,

  生:找環境描寫的句子

  師:誰給大家讀一讀?用這么多環境描寫有什么好處?

  生:惡劣的環境能突出紅軍的品質,能突出軍需處長的精神……

  師:我們以后在寫作的時候也可以學習作者的這種寫作方法,用環境描寫來襯托人物的品質。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環境描寫的好處,有助于學生寫作的積累,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七、總結全文,升化情感。

  師:戰士們走過了雪山,紅軍的長征也取得了勝利。但是我們的這位軍需處長卻長眠于雪山之中了,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你想在碑上寫什么?在紙上寫一寫。

  生:毫不利己 專門利人……

  設計意圖:這樣不僅讓孩子寫作得到了訓練,而且還鍛煉了孩子語言表達概括的能力,做到了讀寫結合,同時也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其實更是孩子們對課文內容總結的一個考察,對課文中心思想的一個升華。

  師:讓我們記住這段感人的故事吧,記住這個偉大的軍需處長吧,記住這座晶瑩的豐碑。

語文《豐碑》教案 篇6

  一、教學目的:

  1.了解紅軍隊伍在行軍途中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跡,學習他為了他人,為了革命,不惜犧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2.弄清課文中哪些地方詳寫、哪些地方略寫。

  3.學習本課生字詞。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個自然段。

  二、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第七自然段,從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動作、神態、穿著中,體會他的獻身精神。

  三、課前準備:

  1.文字投影片二框

  2.音樂一段

  四、教學過程:

  (一)揭題、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1.板書課題豐碑(bei)

  “碑”字正音、辨形。

  “豐碑”是指什么?

  課文中的“豐碑”到底是指什么呢?請同學們把書打開,找找答案。為什么說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是一座晶瑩的豐碑呢?

  2.師范讀課文,一邊聽老師讀課文、一邊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教流

  問:知道軍需處長是做什么工作的?

  軍需處是一個怎樣的部門呢?

  4.介紹時代背景

  《豐碑》這是一個發生在長征途中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當時物質條件極端貧乏,忍饑挨餓是常有的事,為了革命不少革命戰士倒下了。課文中的軍需處長就是其中的一個。

  5.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思考、給課文分段、想想每段主要講什么?

  6.指名分段,討論分段段意:

  (1)講一支紅軍隊伍在冰天雪地里艱難地前進。一(1-2)

  (2)講紅軍隊伍在前進中還可能遇到很多困難。二(3-7)

  (3-13)講被嚴寒凍死的軍需處長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三(8-11)

  (14)講紅軍隊伍一定會取得勝利。四(12-14)

  (二)講讀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段,找出這一段的一個中心詞。什么叫艱難?

  2.討論:從哪兒看出紅軍在艱難地前進?你找了哪些詞語?

  (1)“冰坨”是什么意思?這里用大冰坨比喻什么?這里用大冰坨比喻大雪冰封的云中山。

  (2)“狂風呼嘯、大雪紛飛”同學們,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想一想,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景。

  (3)“吞掉”說明風雪之大,大得要把這之隊伍吃掉。

  3.同學們已經有所感染了,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朗讀第一節。

  4.小結:這一段的天氣描寫為下文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埋下了伏筆。

  (三)講讀第二段

  1.默讀第二段。思考:除了惡劣的環境,紅軍隊伍在前進中還可能遇到哪些虧困難?把描寫這些困難的句子找出來,自己站起來讀一讀。

  2.燈片出示第三句

  “等待著他們的是惡劣的環境和殘酷的戰斗,可能吃不上飯,可能睡雪窩,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幾十里路,可能遭到敵人的突然襲擊。”

  (1)釋“惡劣”、“襲擊”

  (2)除了惡劣的環境,紅軍隊伍在前進中還可能遇到哪些困難?指名讀。

  板書:遇到的困難可能……可能……可能……可能……

  a.提示:“吃不上飯”時說什么呢?

  “睡雪窩”呢?

  “一天要走一百幾十里路”呢?

  “遭到敵人的突然襲擊”呢?

  b.那么,你能想象一下,紅軍還可能遇到哪些困難?

  c.這句話,一連串用了四個“可能”,寫出了紅軍前進中將會遇到種種困難。這是一種什么樣的修辭手法?是的,讀了這個句子,紅軍戰士所遇到的一個一個困難都清晰地呈現在我們眼前,增強了句子的表達效果。

  (3)有感情朗讀.

  (4)這個長句寫得也很有順序,它按什么結構來寫的呢?我請全體同學讀總述的句子,四個大組分別讀分述的四個可能。

  3.小結引讀第四句

  困難實在太多,任務實在太艱巨,這不是一般人能經得起的,將軍陷入了沉思,他想些什么呢?------

  板書:嚴峻的考驗

  4.齊讀第二小節

  5.配樂感讀1.2節

  (四)作業

  1.選詞填空

  嚴肅 嚴厲 嚴格 嚴峻

  (1)在任何時候,我們都要經受住各種(  )的考驗。

  (2)李老師對同學們的要求一貫(  )。

  (3)對待工作,我們的態度要(  )認真、不能馬馬虎虎。

  (4)爸爸的目光變得(  )起來,弟弟慚愧地低下了頭。

  2.抄寫詞兒。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語文《豐碑》教案 篇7

  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講的是在一個寒冷的冬天,紅軍隊伍在冰天雪地里行進,為后繼部隊開辟了一條通路。當時供應非常困難,軍需處長把棉衣發給了戰士們,自己只穿著單薄破舊的衣服,在過云中山時被凍死了。課文贊揚了軍需處長為了他人,為了革命的勝利,不惜犧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學情分析:

  教學時要抓住軍需處長凍死這一情節作重點分析,體會軍需處長為了他人、為了革命不惜犧牲自己的 革命精神,還要抓住將軍神態的幾次變化(吃驚、激動、難過、內疚、自豪等表情),體會軍需處長高尚品德的感人。另外要通過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語言中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正確讀寫“冰坨、呼嘯、惡劣、殘酷、襲擊、嚴峻、覆蓋、晶瑩、豐碑”等詞語。

  2、 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 刻領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內容,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正確理解“豐碑”的正確含義。

  4、 學習作者按照思想感情變化的脈絡進行記敘的方法。

  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正確理解有關詞語。

  2、初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學過程 :

  一、揭示課題,簡介背景

  同學們,在六十年代前,為了和國民黨反動派斗爭,為了北上抗日,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之下,中國工農紅軍進行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在長征途中,條件極為艱苦。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板書課題:25、豐碑),作者向我們介紹了長征途中一件非常感人的故事。

  二、檢查預習

  1、 學習生字詞。

  (1)、出示生字,指名讀,齊讀。

  (2)、特別指導。劣lie、潤run、覆fu的讀音,碑、豹、潤、覆的寫法。

  2、 學習新詞,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

  冰坨:坨,是成塊成堆的東西。冰坨就是冰山。文中是說整個云中山冰封雪凍,看去簡直就是一座冰山,氣候極其嚴寒,行軍艱難。

  嚴峻:嚴厲、嚴格。

  豐碑:本指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或偉大的功績。文中指凍僵了的軍需處長。

  晶瑩:光明而透亮。文中一方面指雪凍結后,本身光明而透亮,另一方面又喻指軍需處長的形象光彩照人,閃閃生輝。

  3、 檢查讀課文,及時糾正。

  4、 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將了一件什么事?(紅軍二萬五錢里長征途中一位軍需處長被凍死的感人故事)。

  三、自讀課文。

  理清每個自然段講了什么?

  這篇文章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先介紹行軍途中冰天雪地的惡劣環境,有介紹了還將遇到的更多困難,然后介紹了軍隊中被動僵的老戰士就是軍需處長,最后是作者的想法,紅軍隊伍一定會取得勝利。

  四、熟讀課文,提出問題。

  1、 同桌互讀,提高熟練程度,體會軍需處長感人之處。

  2、 歸納提出的問題,下節課自學解決。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學習課文,領會軍需處長那種坦然自若的神態所表現出來的堅韌剛強,把生命的希望留給自己,面對困難和死亡泰然處之的忘我精神。

  一、質疑,明確學習任務。

  上節課大家提出的問題,我們可以歸納成一個大問題:為什么說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了呢?

  二、指導自學。

  1、 自讀課文,小組討論,互相交流。

  2、 交流,教師點撥。

  三、學習課文。

  1、 理解第一、二自然段,明確為什么說紅軍面臨的考驗是嚴峻的?

  A、畫出重點詞:可能……可能……可能……可能、大冰坨、狂風呼嘯、大雪紛飛

  B、邊讀邊畫出描寫“冰天雪地”的句子,說說自己的理解。嚴寒把云中山凍成一個大冰坨。整個云中山被大雪覆蓋,像一個巨大的冰塊,戰士的周圍、腳下都是冰,用這個比喻說明天氣非常寒冷。再加上“狂風呼嘯,大雪紛飛”說明天氣十分寒冷、惡劣,使得隊伍行軍十分困難。

  C、連用四個“可能”,寫出了紅軍在前進路上還會遇到的環境的惡劣和戰斗的殘酷。

  第一個“可能”是吃不上飯。冰雪封山,沒有燒飯的柴火,沒法做飯。帶的糧食路上吃完了,又不可能找到野菜和野果。

  第二個“可能”是睡雪窩。茫茫風雪路,腳下一走一滑,一天不可能走過雪山,過夜是自然而然的事。戰士們又累又餓,一停下來,馬上就會睡著。連棉衣都很缺乏的情況下,上哪去弄棉被呢,只好睡在雪窩里。

  第三個“可能”是一天要走一百幾十里路,可以稍加計算,體會一天走一百幾十里路的困難。

  第四個“可能”是遭到敵人的突然襲擊。紅軍在長征路上,一直是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天上還有敵機轟炸,敵人的追兵隨時都可能追來。

  D、還會遇到什么困難?想象回答:可能不小心滑倒摔傷,可能不小心掉進山澗,還有可能遇到雪崩……

  2、 體會將軍的心情:

  將軍很擔心,說明考驗的確很嚴峻。這支隊伍在未來的道路上還會有很多的可能存在。無論拿一種可能存在,都足以摧毀我們這支裝備很差的隊伍,更何況是幾種“可能”一起出現呢?

  3、 了解軍需處長犧牲的形象。

  動僵的軍需處長怎么樣?請畫出他的動作、神態、穿著,體會他的獻身精神。小組討論。(啟發聯系1、2自然段寫裝備差、天氣冷,聯系軍需處長自己負責發棉衣的工作,體會如此安詳的神態,說明他非常樂意把自己的棉衣讓給戰士穿,保護戰士的生命,這充分體現出軍需處長毫不利己、舍己為人的革命精神。

  4、 理解將軍的心情。

  讀8——12自然段面對動僵的老戰士,將軍的心情怎樣?聯系“吼道、紅著眼睛、豹子、抖動”等重點詞語理解。

  讀8——10自然段,體會將軍憤怒的心情。

  體會軍禮的莊嚴及將軍由衷的崇敬之情。

  對比 :他舉起右手,敬了一個軍禮。

  他緩緩地舉起右手,舉到齊眉處,敬了一個軍禮。

  5、 理解“豐碑”的含義。

  體會軍需處長那克己奉公、舍己為人、毫不利己的精神是不朽的,是永遠光閃閃、亮晶晶的。軍需處長已成為將軍和戰士們心中的一座豐碑。

  6、 戰士們的腳步聲為什么是“沉重而堅定”的。有感情地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課時目標:指導朗讀,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 要求:這篇課文記敘的是一件什么事?朗讀時應注意什么?

  2、 分組討論

  (感情基調——歌頌、懷念;基本語調——沉重、悲壯;基本語速——緩慢)

  3、 指名讀,小組讀,齊讀。

  4、 集體評價。

  二、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三、指導寫碑文。

  1、 碑文的內容:主要介紹軍需處長的身份、職務,英雄事跡及我們對他的評價歌頌。

  2、 注意:語言要精練,用詞要準確,標點要正確。

  四、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語文《豐碑》教案 篇8

  以下是小學語文課文《豐碑》說課稿,歡迎大家閱讀!

  一、教材分析

  《豐碑》是人教版第十冊的第二十二課的一篇講讀課文。主要講的是紅軍行軍途中,一位軍需處長為了把棉衣讓給戰友穿,而自己卻被活活凍死的感人故事。課文用了大量的筆墨細致地描述了軍需處長和將軍的神態,有力地表現了軍需處長的高大形象。

  二、教學目標

  遵循葉圣陶先生“教材無非是個例子”的教學理念,根據學生的實際學情,通過對本單元訓練目標和本課三維目標的整合,我把本課的微觀目標設定為:

  1、抓住人物的神態、語言、動作去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2、學習軍需處長一心為公、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

  三、教學重難點

  訓練學生抓住人物神態、動作、語言體會人物內心情感的,感受軍需處長崇高的精神世界。

  四、教法、學法

  教法:本節課我以新課標為指導,以學生為中心,根據五年級學生的閱讀實際情況,主要采用了誦讀感悟法,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而富有活力的學習氛圍,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學法:根據教學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引導學生運用“讀一讀、悟一悟”的學習方法逐步學習課文,入情入境,自悟自得。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醞釀情感

  利用多媒體出示紅軍長征途中爬雪山的行軍畫面,播放狂風呼嘯的錄音。教師激情導入:“為了新中國的誕生,多少中華兒女拋頭顱、灑熱血,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贊歌。今天,我們將把紛飛的思緒再一次拉回那艱苦的戰爭歲月,去聆聽發生在紅軍長征途中的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板書課題“豐碑”)

  引導學生根據課題質疑,理解“豐碑”的含義,并再次引疑——“豐碑”文中指的是什么等問題。

  古人云:學貴有疑,疑則進也。教學時啟發學生質疑,會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的良好習慣。影片導入則能激發學生情感,達到“課未始,情已發”的目的。

  (二)整體感知,體驗情感

  我首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了解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理出文章的表達順序。接著,讓學生交流初讀收獲,粗略地體驗情感。最后,讓學生質疑問難。初讀課文后,學生不難從課文的第十三自然段找到答案:“豐碑是指被大雪覆蓋的凍僵的軍需處長。”教師及時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讀到這里,你有什么疑問?”學生思考后可能提出:“為什么說被大雪覆蓋的凍僵的軍需處長是一座豐碑呢?”等問題。

  這樣設計,不僅可以使學生對課文有整體的了解,而且使學生在交流討論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

  (三)品讀感悟,深化情感

  圈點勾畫,初步體會

  讓學生先自主閱讀,對文章主題方面的想怎么圈就怎么圈,想怎么畫就怎么畫,既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學習習慣,又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和發表獨特見解的機會。

  緊扣人物的神態、動作,想象、揣摩心理活動

  在學生對文字有了表層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人物的神態、動作去揣摩軍需處長的心理活動,從而讓學生更近地觸摸人物的心靈,挖掘人物的品質。

  深入理解,突破難點

  這時,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他們小組討論:為什么把軍需處長比作“晶瑩的豐碑”?在剛才品讀理解的基礎上,學生很容易明白:原來,是因為軍需處長的精神和豐碑一樣永垂不朽啊!這樣,難點自然不攻自破。

  專題整合,合作探究

  在學習“抓住將軍的神態體會人物思想感情”這部分內容時,我引導學生采用找、品、演的學習方法進行合作探究。

  找是讓學生找出描寫將軍神態、動作和語言變化的句子,進行課文集美、教材整合;

  品則是讓學生運用剛才學到的“體會人物思想感情”的方法,抓住人物的神態細讀品味,如:體會“肌肉抽動”和“肌肉抖動”在神態上和感情上各有什么區別;從“愣了一下”到“愣住了”這之間將軍的情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等,這樣學生的基礎知識扎扎實實得到了訓練。

  演就是根據課文內容進行角色表演,通過學生興趣盎然地研究人物的情感,模仿人物的神態,創造性地設計人物的對話和動作,這時我再趁熱打鐵,在同桌排練的基礎上,推薦一名同學扮演將軍,老師和其他同學進行記者采訪,如:

  將軍,你為什么發那么大的脾氣?

  將軍,我發現你的眼睛濕潤了,為什么?

  將軍,你為什么向軍需處長敬了一個軍禮?

  這就使學生設身處地地當了一回文中的角色,想角色所想,代角色說話,讓他們在真切的情感體驗中,更深刻的體察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繼而成為自己的情感。

  (四)巧妙拓展,升華情感

  課堂雖已接近尾聲,但此時學生內心的情感卻在彭湃著,內心的激情卻在涌動著,我不失時機讓學生為“豐碑”寫碑文和獻花圈,將自己要說的話寫入其中,使學生通過語言表達來傾吐他們對軍需處長那份由衷的敬佩。接著,我又加以引導:“無論是炮火連天的戰爭年代,還是今天的和平時期,像軍需處長這樣的豐碑還是無數座,“白衣天使”“抗洪英雄”“消防戰士”等等。他們的確是人們心中一座座不朽的豐碑,也是共和國的中流砥柱!請同學們在課余多找這一方面的書籍讀一讀吧。”

  這樣設計,不僅使學生走出了文本,而且豐富了文本解讀的內涵,激起了學生讀書欲望,文本解讀和情感熏陶相得益彰。

  六、作業設計

  首先我推薦學生課后借閱紅軍長征的故事書,然后在班里開展一次讀書交流會。同時附有“推薦目錄”和“借閱途徑”來指引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活動。

  (1)推薦書目:《長征故事》、《毛澤東一九三六年同斯諾的談話》、《紅星照耀中國》、《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長征記》,陳云的《隨軍西行見聞錄》等;

  (2)借閱途徑:學校圖書室、閱覽室或村辦圖書館等均可找到相關圖書。

  自選題:1、觀察,描寫人物的神態、動作等來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

  2、摘錄文中你所喜歡的詞句,并把它抄寫下來。

  第二,我布置了兩道選做題。此設計目的是落實講練結合,大量積累的教學初衷。

  以上整堂課的教學都是圍繞“抓住人物神態、語言、動作去體會課文表達思想感情”的這一主攻目標進行探究和訓練,學生學有所疑、學有所思、學有所獲,在師生、生生、生本的對話中,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中心,以創新為靈魂,以發展為目的”的課堂優化目標。

語文《豐碑》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抓住第 7

  自然段,從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動作、神態、穿著中,體會他的獻身精神。學習作者有主有次地安排材料來表達主要意思的寫法。

  2 、感受軍需處長一心為公、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受到革命傳統教育。

  教學重、難點

  1、從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動作、神態、穿著中,感受軍需處長的崇高精神,體會“晶瑩的豐碑”的含義;

  2、從將軍語言、神態的變化,了解將軍的內心活動,體會將軍對軍需處長的崇敬之情。 教學方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內外結合,充分利用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注意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內在聯系”,“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第二課時

  一、讀課題引入。

  1.

  新課開始,利用多媒體出示了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紅軍爬雪山的行軍畫面,同時播放狂風呼嘯的錄音,然后滿懷激情地導入  新課:為了新中國的誕生,多少中華兒女拋頭顱、灑熱血,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贊歌。今天,我們將把紛飛的思緒再一次拉回那艱苦的戰爭歲月,去聆聽發生在長征途中的又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

  ! 這個故事的題目是:齊(老師手勢示意生齊讀題目)。

  生 : 豐碑

  師:請讀出氣勢來,(生二讀課題)

  師:讀得好!讀出了氣勢,讀出了感情。

  師 : 同學們見過碑嗎 ?

  生 : 見過

  師 : 一般指什么?

  生 : 石碑

  師 : “ 豐碑 ” 是指一塊怎樣的石碑呢?

  生 :( 高大的石碑 )

  師 : 課文講的是一塊高大的石碑嗎 ?

  生 : 不是 .

  師 : 課文里的豐碑指的是誰 ?

  生 : 軍需處長 ( 師板書 )

  師 : 你從課文的哪句話看出來的 ? 請同學們快快速流覽課文 , 畫出相關的句子 .

  生 : 十三自然段。生讀 .

  師 :( 出示軍需處長變成豐碑的畫面 , 畫面下出示句子 : 風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蓋了軍需處長的身體 ,

  他變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

  師 : 我們一起讀一讀好嗎 ? 齊 .

  生 : 有感情的齊讀這一句話 .

  師 : 讀了這段你有什么疑問 ?

  生 :1. 軍需處長為什么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2. 為什么說他是一座晶瑩的豐碑 ?

  師 : 你們想把這些問題解決了嗎?

  生 : 想

  二、自讀、質疑,合作、探究。

  師 : 就請同學們自由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并在自己最受感動的地方做上記號。

  生 : 讀課文

  師 : 把你的感受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

  生 : 交流 .

  三、感受豐碑。

  師:現在,我們來展示我們朗讀理解課文的能力。我們開始吧。誰第一個?(抽生讀 7 自然段)。

  師:讀了這段,你知道了什么?

  生 : 軍需處長是被凍死的。書上用了一個詞“凍僵”。

  生 : 我還知道為什么會凍僵?單薄破舊的衣服緊緊地貼在他的身上。我從“單薄破舊”“貼”看出他穿得少 , 所以被凍死了 .

  師 : 理解得真不錯 , 誰接著說 .

  生 : 我還從課文第一、二自然段中知道環境惡劣。天氣惡劣,裝備很差,遇到很多困難。

  師:真能干,還能結合上下文理解,這種聯系上下文理解的方法,值得我們在今后的學習中借鑒。你能把相關的句子讀一讀嗎?

  師:我們接著交流。

  生:最令我感動的是軍需處長那鎮定安詳的神態。 說明他無怨無悔,不怕犧牲,愿意為革命獻出自己的生命。(板書:鎮定、安詳)

  生 : 我們知道軍需處長是專管部隊供給的,他犧牲了 , 我體會到他把生的希望讓給戰友,把死的威脅留給自己 .

  師:你對這段內容有哪些不明白?(教師相機點撥:把不明白的問題帶到課本以外去,帶到生活中去,帶到成長的道路上去)。

  生 : 死亡對于任何人來說都是可怕的,老戰士犧牲時為什么卻是那么鎮定安詳?

  師:你們四人小組討論一下

  生:討論。

  生:看到戰士沒有在冰天雪地里倒下,感到安慰,所以……

  b 自己把所有的棉衣都發給了戰士,連自己都沒有, ? 攪酥霸稹

  c 完成了黨交給的任務,死而無怨,所以 …… )⑵巡視參與討論。

  師:老戰士給你留下什么印象?談談你的感想。

  生:此時此刻我覺得軍需處長很高大。

  生:我十分敬佩這位軍需處長。

  生:舍己為人的精神值得大家家學習。

  師:下面請同學們帶你自己的感受,練習朗讀這一自然段。

  生:練習讀。

  師:誰來讀?(抽生讀)老師給你配點音樂,配樂播放《沉思曲》

  師:誰還想通過讀老表達自己對軍需處長的感情?(抽生)

  師:讓我們懷著對軍需處長的崇敬之情齊讀這一自然段。

  生:齊讀。

  師:多好的戰士啊!多么偉大的軍需處長啊!通過這段描寫我們仿佛真的看到:在風雪中一位穿著單薄破舊的老戰士,他那瘦弱的身影從雪山的那一面艱難地、一步一步地走過來。他累極了,他只想倚靠著光禿禿的樹干坐下來歇一歇,可這一歇,就再也沒有站起來。

  讓我們把軍需處長的形像留在我們的腦海里,請同學們自由的練習背誦這一段。

  生:讀,背。

  師:同學們,會背了嗎?

  生:會

  師:會背的同學都站起來試一試好嗎?

  生:起立。

  師:閉上你們的眼睛,邊背邊在你頭腦里勾畫出軍需處長的形像。

  生:背誦。

  師:能在這么短的時間背得這么熟,真不錯。

  師:我們繼續讀課文。你準備讀哪段?

  生:我讀 12 自然段(生讀 12 自然段)

  生:我讀了這一段,我體會到了將軍很難過,很自責。

  師:為什么會自責?

  生:因為將軍錯怪了軍需處長。課文前面說“將軍的臉色頓時嚴峻起來,嘴角邊的肌肉抽動著”。 “他紅著眼睛,像一頭發怒的豹子,樣子十分可怕”。

  [ 憤怒 ] 他以為軍需處長沒盡到職責。

  生:我想是因為自己作為將軍看到自己的軍需處長被凍死了而難過。

  生:我是從將軍久久地站在雪地里,眼睛濕潤了,體會到的。

  生:我體會到將軍很敬佩的心情,從“將軍向跟云中山化為一體的軍需處長敬了一個軍禮”知道。

  生:我從這里還體會到將軍自豪的心情,他為軍需處長的精神而自豪,為紅軍隊伍有這樣的好同志而自豪。

  師:同學們,如果你是將軍,此時此刻可能對軍需處長說些什么?(小組討論)

  生:回答。

  師:將軍說了些什么?

  生:將軍什么也沒說。

  師:他怎么做的?

  生:(十二自然段)

  師:出示將軍敬禮的畫面。

  師:將軍知道眼前這位就是軍需處長,心情十分復雜,我們怎么才能讀出這總心情,請同學們帶著自己的體會讀一讀。師:誰來讀讀這個自然段?(指名讀)。

  師:讀得好啊!來一點鼓勵。(帶生鼓掌)。

  師:誰再來讀讀?(抽生讀)

  師:男生、女生分別讀,看誰讀得好。

  師:同學們,將軍向跟云中山化為一體的軍需處長敬了一個軍禮,這不是一個普通的軍禮,它表達了將軍的千言萬語,表達了對軍需處長的沉痛哀悼和無限崇敬。是啊,這樣的好戰士,誰不敬佩呢?讓我們以無比崇敬和無比自豪的感情向軍需處長致以崇高的敬意!全體起立!敬禮!

  (生敬隊禮,師敬禮)禮畢!坐下!

  師:同學們,將軍這般地感動,是因為他知道了眼前這位老戰士就是軍需處長。讓我們懷著跟將軍同樣的心情齊讀這段課文吧。齊!(出示 7

  自然段的字幕)

  (生齊讀) ( 配樂 )

  師:讀到這里,你知道為什么作者說“他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請大家分組討論。

  生:(分組討論并匯報,略)軍需處長那冰雪中高大的形象看起來就像一座豐碑,他那舍已為人、勇于獻身的不朽精神在我們的心目中更是一座晶瑩的豐碑。

  師:先前將軍有這種信心嗎?你從哪里知道的,請讀出有關句子。

  生:讀第 2 自然段最后一句話。

  師:現在將軍怎么想。

  生:如果勝利不屬于這樣的隊伍,還會屬于誰呢?

  師:這句話,換個說法怎么說?

  生:勝利只屬于這樣的隊伍,不會屬于別人。

  師 : 為什么勝利只屬于這樣的隊伍,不會屬于別人 ?

  生:因為軍需處長的精神和信念感染和鼓舞著每一個戰士

  師:你從哪句話知道?

  生:他聽到無數沉重而堅定的腳步聲 , 如果勝利不屬于這樣的隊伍 , 還會于屬于誰呢 ?

  生:還因為紅軍隊伍中有無數像軍需處長這樣的同志更因為這樣的隊伍是勇往直前、戰無不勝的

  生 : 我還知道了“這樣的隊伍”是一支不怕困難、怕不怕犧牲、勇往直前、戰無不勝的隊伍,所以才有了中國革命的最后勝利。

  師 : 如果勝利不屬于這樣的隊伍,還會屬于誰呢?

  生 : 如果勝利不屬于這樣的隊伍,還會屬于誰呢?

  生 : 如果勝利不屬于這樣的隊伍,還會屬于誰呢?

  師:此時此刻,老師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相信你們和老師一樣有很多話想對軍需處長說,假如你是紅軍戰士,這時你最想對軍需處長說什么話來表達你此時的心情?——請同學們在課本的插圖下題上一兩句碑文。

  生寫碑文,回答。

  四、 齊讀最后一自然段,課終升華主題

  正是有了許許多多像軍需處長這樣的同志 , 中國革命才取得了最后的勝利 , 讓我們帶著必勝的興心, ( 放影片《長征》片段 )

  ,齊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五、作業 

  課后收集紅軍長征故事,準備參加班上的“再走長征路”故事會。

  板書: 22 豐碑

  軍需處長

  鎮定 安詳

語文《豐碑》教案 篇10

  第一課時

  (師生問好,課前活躍氣氛)

  師:大家一起說,我們今天上什么課?

  生:(齊)豐碑。

  師:看我寫字。(板書“石”)這是什么字?

  生:(齊)石字。

  師:組詞。

  生:(齊)石頭..石塊..

  師:知道我要寫什么字嗎?

  生:(齊)碑。

  師:那么這個碑肯定是用什么做的?

  生:(齊)石頭。

  師:(板書“碑”)先寫一個什么字?

  生:(齊)白。

  師:注意里面有一豎變成撇出來,然后呢?

  生:(齊)一橫一豎。

  師:誰知道碑是什么東西?

  生:碑就是用石頭做成的,用來紀念有些人的功績的。

  師:如果這個人沒有什么功績,能不能給他搞一個碑?

  生:(齊)能。

  師:講得對,用石頭做的,上面還要刻上文字,是用來做紀念的。如果是革命烈士的碑就更有紀念意義。另外,碑還有別的功能,記載一些事情。比如西安,有個碑林,那里很多碑,走一天都看不完那么多碑。那上面有些刻的是文字,記錄的是一些歷史事件,有的純粹就是書法家的作品,還有的上面刻的是圖畫。唐朝最有名的一個皇帝唐太宗叫什么?

  生:(齊)李世民。

  師:對,他一生戎馬生涯,騎過八匹馬,都是非常好的戰馬。他去世以后,當然這八匹馬也不在了。后人把這八匹馬的樣子都刻在八塊石碑上,叫“八駿碑”,現在是國家重點保護文物。所以說這碑有紀念意義,也有記載的功能,有文字還有圖樣,知道了吧?

  生:(齊)知道了。

  師:那么這個碑我再加一個字(板書“豐”)是什么意思?

  生:豐碑就是指高大的石碑。

  師:你能舉一個例子說這個“豐”字有時也當高大講嗎?能組個詞嗎?

  生:豐..豐滿。

  師:豐滿是多而不是高大。說不出來了?比如說革命烈士,周總理,他們為新中國的誕生建立了什么呀?(學生無人應,教師一字一頓地引導,等待)豐、功、偉..

  生:(齊)績。

  師:對了,“豐功”就是大功,偉大的功績。打開書,在上課前讀過課文沒有?

  生:(齊)讀過。

  師:你讀了幾次?

  生:五次。

  師:你讀了幾次。

  生:不記得了。

  師:看來你們都讀了好幾次了。還想讀嗎?

  生:(齊)想。

  師:咱們這回這么讀,一起來讀,有時我指名讀。在大家讀了好幾次的基礎上,這一次我一開始就強調要有感情。注意,一開始就有感情地讀是什么意思呢?當然,第一是讓你們學會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是通過這種有感情朗讀的語調、語氣、節奏、速度等,讓你去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文章的情感。一般咱們把文章理解了,用情感朗讀把它表現出來,我們現在是在預讀的基礎上,一開始就有感情地讀,利用有感情朗讀對理解的作用,通過神情和語氣,來體會文章的內容和感情,作這么一個通過讀來學習課文的工作,試驗一下好不好?

  生:(齊)好。

  師:大家一起來讀,開始。

  生:(齊)紅軍隊伍在冰天雪地里艱難地前進..”

  師:停,冰天雪地是什么樣子?

  生:寒冷的。

  師:惡劣不惡劣?

  生:惡劣。

  師:你們讀得惡劣嗎?艱難地行進,你們讀得艱難嗎?你們要是能把艱難讀出來,你們就會根據讀時情感,想到冰天雪地的樣子了。用讀來理解,懂不懂啊?

  生:(齊)懂。

  師:再重讀,開始。(生重讀這句)

  師:聽我怎么讀。(范讀這句)再重讀,像我這樣讀,看我的手勢,開始。

  (生讀文,師配合手勢,并領讀至第二句)

  師:什么叫大冰坨?

  生:被大雪凍成了一個很大的冰塊。

  師:整個山就是一個大冰塊,就是這意思。你想想整座山是這么一個冰塊應該怎么讀。開始。(生齊讀,師間中領讀,讀至“向前挺進。”)

  師:剛才用的是“前進”,現在用的是什么?

  生:(齊)挺進。

  師:比前進更怎么樣了?

  生:(齊)艱難了。

  師:但是人更..

  生:堅強了。

  師:你們聽我讀這兩個詞(讀文):“狂風呼嘯,大雪紛飛”,(教師讀得語調語勢粗豪,鏗然有力)你們聽我這樣一讀有什么感覺?

  生:風太狂了,雪太大了,天氣太冷了。

  師:哈!一口氣說了三“太”!你再把這三個“太”與“挺進”聯系起來想一下,你覺得這支隊伍怎樣?

  生:這支隊伍遇到的困難很大,決心也很大。就是剛才說的“更堅強了”。

  師:對。再接著往下讀。

  (生齊讀至“殘酷的戰斗。”)

  師:停,下面課文寫了幾個可能啊?”

  生:(齊)四個。

  師:四個可能,情況不一樣,看我的手勢讀,我讀前面的,你們讀四個“可能”。(讀文)“等待著他們的是惡劣的環境和殘酷的戰斗”..

  生:(齊讀)“可能吃不上飯,可能睡雪窩,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幾十里路,可能遭到敵人的突然襲擊。”

  (教師用平直、高揚放慢,再高揚快速加強,平實沉重四種不同手勢指導讀四個“可能”)

  師:對,大家把剛才學的這兩段自已再練習一遍然后我們比比誰讀得好。

  (學生各自讀文)

  師:下面進行朗讀這兩段的擂臺賽,誰敢第一個走上擂臺?好,你先讀第一段。

  (一生讀第一段)

  師:我覺得你讀得好像挺費勁是不是?你該低的地方沒低,所以該高的地方就高不上去了,一開始低一點,再來一次。

  (生重讀第一段。)

  師:誰敢跟他打擂?

  (一女生重讀這段)

  師:誰是勝利者?

  生:(齊)她。

  師:那你就得走下擂臺了。(叫男生坐下)誰敢跟她比?讀第二段。(一男生讀第二段。師糾正讀錯的地方。)

  師:要是按讀的語氣來說誰讀得好?

  生:(齊)他。

  師:可惜的是有兩處錯誤,那就得走下擂臺了。誰再比?(又一男生讀二段)

  師:誰該下去?(大部分同學說她。)

  師:好的,你先坐下,再找一位同學把他讀坐下。你沒舉手你起來,請你推薦一位讀得好的。

  生:張志帆。

  師:好的,你自已舉手也很積極,你要是打不下人家去就得..罰款,(眾笑)帶錢沒有?

  張志帆:沒有。(笑聲)

  師:一會兒跟你們老師借一點。開始讀吧。(張志帆讀第二段)

  師:用不用罰款了?

  生:(齊)不用了。

  師:好了,都坐下。大家知道怎么讀了吧?

  生:(齊)知道了。

  師:誰來讀第三到第六自然段?(一女生讀文)

  師:讀得真不錯,有沒有讀得比你還好的?

  女生:有。鄭作龍。

  師:好的,你來讀。(鄭生重讀)

  師:兩個人都不錯。大家讀第七段。(生齊讀第七段)

  師:停,這里寫這位老戰士死得很安祥,很鎮定是不是,慌亂不慌亂?

  生:(齊)不慌亂。

  師:安祥,死得也安然自在,那么你們讀的時候應該快一點還是慢一點?

  生:(齊)慢一點。

  師:對了,雖然他安然自在地犧牲了,但是我們看到他這樣,我們不能安然自在,心情應該沉痛,速度再慢一點,再讀,開始。

  (生齊讀第七段,教師隨機帶讀、領讀,并指出詞的不同意義。記錄不再詳述)

  師:(問張志帆)你起來,你認為哪個同學讀的水平跟你相當?

  張志帆:她。

  師:好,你也起來,你們兩個讀這段,一個一句倒換著讀,你讀一句,把她激發起來;她再讀一句,把你也激發起來,兩個人相互激發,一個一句好不好,開始。(兩生開始輪讀課文,期間教師特別指導首尾兩句)

  師:你們覺得怎么樣?

  生:(齊)好。

  師:不錯。誰讀第八段?好,你來。(一女生讀第八段)

  師:你想讓誰跟你比?

  女生:他。

  師:好,你起來,你心里先想一下,你點誰跟你比,開始讀。(男生讀第八段。教師指導將軍說的一句話,并讓全體讀。讀完后指另一男生,第二個男生再讀此段)

  師:下一段誰讀?讀前先想好對手,讀后直接點名。

  一生站起來讀第九段,之后點另一同學的名,后者重讀第九段。

  師:下一段。

  一生讀第十段,之后點名,比讀。

  師:再下一段。(就這樣同學們相互比著讀,讀至第十二段)大家一起來讀第十二段。

  (生齊讀,教師在本段加強了語氣、聲調的指導,多次范讀、帶讀,并多次指名讀句,亦請全體學生齊讀)

  師:誰還想比?讀過的和被點過名的把手放下。你來。

  (一生再讀第十二段,之后點名比讀。師對后者耳語讓她點一同學名)

  師:徐同學上前來,你當將軍,大家讀這段,讀到什么動作,你就照做表演,我看你體會沒有。開始。

  (生齊讀),此生根據課文表演將軍)

  師:演的不錯,如果將軍不是這樣緩緩地敬禮而是一下子很快敬禮,意思一樣不一樣了?

  生:(齊)不一樣了。

  師:怎么不一樣?

  生:如果將軍緩緩地敬禮,就表達了他非常懷念這位軍需處長。

  師:那么快點就不能表達出他對軍需處長的更深的敬意?

  生:我覺得將軍這樣緩緩地舉起右手,表現了他心里非常沉痛。

  師:說得多好啊,心情沉痛。這文章寫得真好。讀倒數第二段。注意聲音要激昂一些。開始。(生齊讀第十三段,教師指導“他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一句)

  師:這位軍需處長在你心里是什么形象呀?高大不高大?

  生:(齊)高大。

  師:剛才讀得非常好,再讀得更好些,看我的手勢。開始。

  (生齊重讀,師配合手勢。讀至課文最后。在講課文末段時,教師多次范讀,領讀,并指個人或全體學讀,特別著重體會最后一句,并指導學生讀得鏗鏘有力,詳情不錄。)

  師:我們每一段都讀了好幾次,你現在心里有什么想法?對這篇課文有什么感覺,有什么體會,或者

  有什么問題,都可以說出來。誰有話要說?也可以互相討論一下。(生各自討論)

  師:好了,先停一下,咱們整整讀了一節課,有沒有收獲?

  生:(齊)有。

  師:一會兒下課想一想你的收獲,再上課把你的收獲說出來,現在先休息。下課。

  第二課時

  師:剛才整整讀了一節課,煩不煩?

  生:(齊)不煩。

  師:有意思是吧?以后你就這樣讀課文,什么都不用講,多讀幾遍,其意自現,明白了吧?

  生:(齊)明白了。

  師:那我聽一聽,通過讀,你想說點什么嗎

  生:我感受到軍需處長不為自己,專為別人的無私奉獻的精神。

  師:好,看到軍需處長的偉大。別人呢?

  生:我想問,為什么那無數沉重而堅定的腳步聲會告訴人們,如果勝利不屬于這樣的隊伍,還會屬于誰呢?

  師:你先記住你這個問題,一會兒我還請你來回答。這叫問題回家。

  生:我想問,為什么軍需處長倚*在樹上,但他只穿著單薄破舊的衣服呢?

  師:他的衣服哪去了?(學生七嘴八舌爭著回答,有些學生說“軍需處長沒有棉衣”)

  師:是啊,他在發棉衣的時候,作為一個軍需處長,他完全能給自己發一件,是不是?

  生:(齊)是。

  師:但棉衣太少了,不夠了,他就把棉衣給了誰了?

  生:(齊)戰士。

  師:自己只好穿著什么?(問提此問題的同學)

  生:單薄破舊的衣服。

  師:還有什么?

  生:我想知道將軍為什么要給軍需處長敬禮?

  師:剛才那個同學表演時我問了將軍為什么緩緩地舉起右手?

  生:因為當時將軍是十分沉痛的心情。

  師:他給軍需處長敬禮說明對他怎么樣?

  生:尊敬他。

  師:這還不懂嗎?還問我干什么?誰還說?

  生:我知道將軍為什么愣住了,因為他原來以為軍需處長沒給戰士們發棉衣,就發火了,后來才知道被凍死的是軍需處長自己。所以他愣住了。

  師:對了。還有什么?

  生:我還想知道,豐碑不是指一些高大的石碑嗎?為什么又說軍需處長是一座豐碑?

  師:有意思,你也記住你的問題。一會兒就問你。你要說什么?

  生:我通過課文知道了軍需處長舍已為人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去學習,他為了能讓整個軍隊的戰士能穿上棉衣,而把自己的棉衣讓給戰士,而他卻被凍死了,他十分的偉大,所以非常值得我們去學習。

  師:還有嗎?

  生:我想問,在課文第七段的最后一句話,說破舊的衣服緊緊地貼在身上,為什么要用貼而不是穿?

  師:為什么不說“穿”而說“貼”?誰知道?

  生:這是因為他身上只有這件單薄的衣服,再沒有其他的衣服了,所以會緊緊地貼在他的身上。

  師:(叫一男生上前)他外面穿著一件運動衣,里面還有一件襯衣,我說他的運動衣緊緊地貼在身上行嗎?

  生:(齊)不行。

  師:把他里面的衣服脫掉,光著膀子只穿這件運動衣,我說貼在身上行嗎?

  生:(齊)行。

  師:好好想想。只穿外衣,是貼在身上嗎?

  生:(齊)不是。

  師:那么能貼在身上的衣服一定怎么樣?

  生:(齊)單薄。

  師:也許非常窄小,已被雪打濕了,就貼在身上,對不對?

  生:(齊)對。

  師:好了,還有什么?

  生:我知道了因為什么將軍會向軍需處長敬一個莊嚴的軍禮。(師叫剛才提此問的同學注意聽)因為軍需處長克己奉公,值得敬重,將軍為自己有這樣一位軍需處長而感到自豪和驕傲。所以將軍向軍需處長敬了一個莊嚴的軍禮。

  師:明白了嗎?

  生:(提問的)明白了。

  師:你再說?

  生:我知道課文為什么要用“豐碑”這個詞語作題目了。

  師:等一等,等會講給他(指剛才問“什么說軍需處長是豐碑”的學生),剛才他提了這個問題了,你再講一講?

  生:這里是說軍需處長死得偉大,是說他的行動像一座豐碑。

  師:好,先說這些,一會還會說到這個問題

  生:我知道了將軍愣住的另一個原因,因為將軍知道軍需處長是負責軍隊的給養和裝備的負責人,將軍心里以為軍需處長絕不會沒有一件棉衣,他絕不會凍著,可是將軍現在看到他只穿著一件單薄破舊的衣服,感到疑惑。

  師:所以他就愣住了,先不說了,我想問個問題愿意答嗎?

  生:(齊)愿意。

  師:你認為這篇課文是寫誰的?

  生:(齊)軍需處長。

  師:有沒有別的意見?

  生:還有將軍。

  師:將軍,還有誰?

  生:整個隊伍。

  師:那么究竟是寫誰的?又有軍需處長又有將軍,那么主要寫的是誰呢?

  生:(齊)軍需處長。

  師:我有不同意見,我的意見先不說,你們可以保留你們的意見,我們先討論。大家想一想一開始出現在課文里的是誰?

  生:(齊)紅軍隊伍。

  師:紅軍隊伍在前進。一個獨立的人物是誰?

  生:(齊)將軍。

  師:將軍在干什么?

  生:(齊)思索。

  師:那我們給第一部分課文起一個小標題,是什么?

  生:(齊)將軍思索。

  師:中間加一個字。

  生:(齊)加一個“的”字,將軍的思索。(板書“將軍的思索”)這是第一部分。將軍思索什么?從課文里找出關鍵的幾句話。

  生:(讀文)“等待著他們的是惡劣的環境和殘酷的戰斗。

  師:這句話說了幾種情況?

  生:(齊)兩種。

  師:第一種..

  生:(齊)惡劣的環境。

  師:第二種..

  生:(齊)殘酷的戰斗。

  師:(齊)接著往下讀。

  生:(齊)“可能吃不上飯..將軍思索著。”

  師:將軍是不是在想這個?

  生:(齊)是。

  師:那么這支隊伍就只有面臨著惡劣的環境和殘酷的戰斗嗎?他本身怎么樣?找一找。

  生:本身的裝備很差。

  師:這支隊伍不但什么什么,而且什么什么,還什么什么,所以將軍在思索,誰能按這樣的內容和方法說話?

  生:這支隊伍不但裝備很差,而且要面對惡劣的環境,還要和兇惡的敵人進行殘酷的戰斗,所以將軍思索著。

  師:對不對?

  生:(齊)對。

  師:誰再能說一遍?更簡單更利索的。

  生:(齊)這只隊伍不但裝備很差,而且要跟惡劣的環境做斗爭和敵人做殘酷的戰斗,所以將軍思索著。

  師:很好,這次不用我說的方法說,用你們自己的,發揮你們的創造力。誰來說?

  生:這支隊伍裝備本來已經很差,還要經受惡劣的環境,做出殘酷的戰斗,所以將軍思索著。

  師:對。還有沒有?用些新的關聯詞。

  生:這支隊伍原先裝備已經很差..

  師:哦,現在裝備好了。(眾笑)是這意思嗎?(生搖頭)可見這個詞不行,你先坐下想一想。誰還說?

  生:紅軍隊伍要在惡劣的環境前進,而且要進行殘酷的斗爭,本來他的裝備已經很差了,所以將軍思索著。

  師:可以,就是稍微有點啰嗦。

  生:(齊)這支裝備很差的隊伍要在惡劣的環境里進行殘酷的戰斗,所以將軍思索著。

  師:非常漂亮,他把惡劣的環境和殘酷戰斗說在一起了,說“在惡劣的環境里進行殘酷的戰斗”,既簡練又精彩。

  生:這支隊伍在惡劣的環境前進,還要用很差的裝備和敵人進行殘酷的戰斗,所以將軍思索著。

  師:有點毛病,“用很差的裝備進行戰斗”,這“裝備”可不單指武器,衣服,一些其他行軍的東西都叫裝備,你如果說用很差的武器和敵人戰斗還差不多,說用很差的裝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你再想想,誰還說?

  生:紅軍隊伍的裝備已經很差了,他們還要在惡劣的環境中和敵人進行殘酷的戰斗,所以將軍思索著。

  師:對。這是課文的第一段,第二段就是誰出來了?

  生:(齊)軍需處長。

  師:一直寫到哪里?讀最后一句。開始。

  生:(齊)“大雪很快地覆蓋..晶瑩的豐碑。”

  師:(板書“晶瑩的豐碑”)最后一段,大家一起來讀,開始。

  (生齊讀最后一段)

  師:第一段是寫這支隊伍領頭人的思索,為這支隊伍思索,第二段寫軍需處長,下面最后一段又是寫誰?

  生:(齊)隊伍。

  師:對,寫這支隊伍的。如果不明白,咱們接著學。你們看看軍需處長那一段,你覺得哪一小節最受感動?你能起來讀一下,然后把你的理解說出來,最后再做一個小結嗎?這叫“一讀二講三結”。自己先做下準備。你感受到哪段對你有觸動就讀哪段。

  (學生各自讀文)

  生:(讀第十二自然段)這一段讓我受到感動,將軍的職位比軍需處長高,可是軍需處長這種舍人為己的..

  師:怎么成“舍人為己”了?(眾笑)

  生:(接著)這種舍己為人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將軍,將軍懷著沉痛的感動向軍需處長敬了一個軍禮。

  師:還有小結呢?

  生:..

  師:將軍為隊伍有這樣的部下而感到..

  生:自豪。

  師:還有內心的無比的崇敬。好的,這就是你的總結了。誰還說?

  生:(讀第九自然段,師插話,你讀得真好!)這一段話使我受到了感觸。從這里可以看出將軍開始思索著,為自己的隊伍擔心,又凍僵了一位老戰士,他的心情很煩亂。我覺得,從這段話里我認為他是一位十分關心戰士的將軍,我是從他像一頭發怒的豹子看出來的。他看到有人凍死了,就很生氣。

  師:你認為將軍對他的戰士是愛護的是吧?

  生:是。

  師:愛護戰士干什么還發那么大脾氣?

  生:因為他開始以為是軍需處長沒給這位戰士發棉衣,所以很生氣。

  師:對,很好。還有嗎?沒說過的來說。

  生:(讀第七自然段)我覺得軍需處長對這惡劣的環境并沒有什么慌張,所以死得安祥、鎮定。對部隊裝備很差,沒有棉衣而沒有怨言,把自己的棉衣讓給戰友也無怨言,他自己也覺得沒有什么大礙,對此表現得沒什么慌張。

  師:所以他表現得十分..

  生:安祥鎮定。

  師:她沒說完全的,誰想說站起來就說。

  生:我十分佩服這位軍需處長,因為他自己也應該有棉衣穿,可是他卻想到戰士們比他更需要棉衣,戰士們每時每刻都要和敵人斗爭。棉衣可能破了,他就把自己的棉衣讓給了戰士們,自己卻凍僵了,我覺得這段話表達了他勇于獻身的精神。

  另一生:這一段話贊頌了紅軍戰士忠于革命,忘我無私的高尚情操,是一種崇高的品質。

  另一生:我還從單薄破舊的衣服緊緊地貼在他的身上看出了軍需處長只有一件單薄破舊的衣服,可他不畏懼,依然十分安祥鎮定地死去。

  另一生:我非常敬佩這位軍需處長,因為他為了整個部隊居然可以犧牲自己,而且,我還覺得在這支隊伍里還有很多像軍需處長這樣的好戰士,所以勝利是屬于這支隊伍的。

  另一生:我覺得軍需處長十分偉大,因為他是一位軍需處長,完全有可能給自己發一件棉衣,而卻讓給了別的戰士,他只有一件單薄破舊的衣服。他這種舍己為人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師:課文上說他像一個晶瑩的豐碑,晶瑩是什么意思?

  生:晶瑩的意思就是光亮而透明。

  師:什么東西是晶瑩的?

  生:水晶、鉆石、冰、雪、眼淚、玻璃..

  師:對,這些東西光亮而透明,所以說它是晶瑩的。課文上說這位軍需處長被大雪覆蓋以后是晶瑩的豐碑,他怎么會晶瑩?怎么會光亮透明啊?

  生:因為他被冰封住了,所以他也是晶瑩的。

  師:冰雪是光亮的所以他也是晶瑩的,這是從外觀上看,是對的,他的內心呢?

  生:還有他舍己為人的精神。

  師:舍己為人,是不是無私的?

  生:(齊)是。(教師板書“無私”)

  師:還有什么?

  生:我覺得之所以寫他像一座晶瑩的豐碑,是比喻他舍己為人的精神。

  師:我現在問你軍需處長光亮不光亮,表現在什么地方。

  生:他是光亮的,因為他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師:沒說具體,你來說。

  生:雖然軍需處長外表也是光亮的,可是內心的光輝比他的外表更加..

  師:你說得挺漂亮,但不能用“雖然可是”,這樣后半截就轉折了,句義就向相反的方向去了。你應該用什么連詞?

  生:(齊)不但,而且。

  師:不能用“雖然,可是”,用“不但而且”。你說一遍。

  生:這是因為軍需處長內心的光輝比他外表的晶瑩更加的..光亮..(說不下去了)

  另一生:不但他外表光亮,而且他的內心也像外表那么光亮,永遠鼓舞著人們不斷地前進。

  師:我們還得具體研究一下。剛才說了,他的內心想著別人,這是無私的。他死得那么鎮定那么安詳,所以他面臨死亡時害怕沒有?

  生:(齊)無所畏懼。

  師:“無所畏懼”可以簡單地寫成什么?(板書“無畏”)那么我再問一問,軍需處長是光亮的大家都明白了,他是透明的嗎?

  生:(齊)不是。

  師:錯了。他的心地透明不透明?

  生:(齊)透明。

  師:說,怎么透明?

  生:因為他心里只想著別人,一點也不為自己著想。

  師:他心里有沒有陰暗的角落?

  生:(齊)沒有。

  師:他的胸懷是不是能夠完全向所有的人敞開?

  生:(齊)是。

  師:是不是透明?

  生:(齊)是。

  師:不要理解得太狹窄,“透明”就是從這頭能看到那頭,不是這個意思。能夠敞開胸懷,完全給大家看,沒有一點見不得人的私心雜念,這就是透明的。那么你們想一想,剛才講豐碑的時候是高大的石碑,再拿豐碑去比喻軍需處長,那么這個豐碑還是指高大的石碑嗎?你要特別注意聽。(指問豐碑的孩子)

  生:(齊)不是。

  師:它含有什么意思?

  生:(齊)品質。

  師:(指著自己的頭部)有沒有這個?

  生:(齊)思想。

  師:對。(在“無私”后加“思想”、“精神”)還有什么?他相不相信這只隊伍一定能夠戰勝困難?(生答相信)那就是說他對革命隊伍的勝利有沒有堅強的信念?

  生:(齊)有。

  師:有沒有使革命進行到底的這種力量啊?

  生:(齊)有。

  師:(在板書“無畏”后加“信念、力量”)雖然他犧牲了,但是他身上所含有的力量是能夠看出來的,所以豐碑在這里已經不是它最初的意思了,它的本意是高大的石碑,到了軍需處長這里,他是無私的無畏的,這種思想精神,這種信念,力量使他成為一座豐碑,成為人們的榜樣,對不對?

  生:(齊)對。

  師:戰士們受到他的鼓舞沒有?

  生:(齊)受到了。

  師:從哪兒看出來?

  生:(齊)最后一個自然段。

  師:讀出來。開始。

  (生齊讀最后一段)

  師:我問你們,第一段將軍在思索,到了最后,他的思索有沒有得到回答?

  生:(齊)得到了。

  師:怎么回答的?

  生:(齊)(讀文)“如果勝利不屬于這樣的隊伍,還會屬于誰呢?”

  師:將軍思索,“隊伍能經受住這樣的考驗嗎?”回答是:“我們是勝利的隊伍”,對不對?

  生:(齊)對。

  師:誰給他作的回答?

  生:(齊)腳步聲,軍需處長。

  師:軍需處長,還有腳步聲,大家再把腳步聲讀一讀,開始。

  生:(齊)(讀文)“他聽見無數沉重而堅定的腳步聲。那聲音似乎在告訴人們,如果勝利不屬于這樣的隊伍,還會屬于誰呢?”

  師:(對一個學生)你起來,上課時你提了一個問題,我讓你自己思索,就是關于腳步聲的,你把當時提的問題再說一遍。

  生:為什么那“無數沉重而堅定的腳步聲”,能夠..

  師:現在明白了嗎?

  生:明白了。

  師:講。

  師:因為戰士有著為別人著想和無私無畏的精神,有抗日革命的堅定的信念,這樣的隊伍怎會的失敗呢。

  師:說明白了沒有?

  生:..

  師:大致說明白了。這些沉重而堅定的腳步聲是誰發出來的?

  生:是紅軍戰士。

  師:是這支隊伍的紅軍戰士,他們受了什么鼓舞?

  生:軍需處長。

  師:那么步子為什么是沉重的?

  生:戰士們心情沉重。

  師:心情沉重,所以腳步也怎么樣啊?

  生:(齊)沉重。

  師:這些腳步聲為什么又是堅定的?

  生:因為他們對革命勝利的信念更堅定了。

  師:所以腳步也是..

  生:更堅定了。

  師:明白了吧,(指另一個同學)你起來,你當時問的問題是為什么把軍需處長叫做豐碑是不是?現在明白沒有?講。

  生:這是因為軍需處長身上有無私奉獻對死亡無所畏懼的精神,他那種精神鼓舞著所有的紅軍戰士。

  師:使這些戰士用堅定的腳步聲回答了將軍的什么?

  生:(齊)思索。

  師:告訴將軍什么?

  生:我們的隊伍能經受住嚴峻的考驗,能把革命進行到底。

  師:是一支..

  生:勝利的隊伍。

  師:你們想想,整篇文章是單單表現軍需處長個人的嗎?

  生:(齊)不是。

  師:究竟是表現什么的?大家說吧。

  生:(齊)紅軍戰士,紅軍隊伍。

  師:作者就是通過這篇文章告訴人們,我們的隊伍是無往而不勝的,明白了沒有?

  生:(齊)明白了。

  師:軍需處長只是這支隊伍里面一個代表。正因為軍隊里有了這樣的人,而且他能鼓舞大家的斗志,所以這支隊伍就是勝利的隊伍,明白了吧?

  生:(齊)明白了。

  師:還有什么不明白的?沒有了,那就下課吧,下課。

  全文板書樣式:

  將軍的思索

  晶瑩的豐碑—無私思想、精神

  無畏—信念、力量

  勝利的隊伍

  簡評

  一、本課例在讀的運用這一點上做了新的嘗試和突破。過去我們常說:“要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這話沒錯,但它只強調了理解對讀的指導作用;在實際操作中,則只體現了讀的表現作用(理解了景色很美,就把它美美地讀出來——筆者的《第一場雪》是典型的例子),其實,“讀懂課文”這幾個已被人人說得爛熟了的字早就明確地指出:課文是“讀”懂的,并不是懂了再讀!正因為我們過去太注意“要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所以才忽略了朗讀在理解中的作用。因此講啊,問啊,講懂了,問懂了,才去朗讀一下,朗讀逐漸變成了“理解”之后的一個程序,變成了講和問的調味品。

  本課例一開始初讀課文,教師就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整讀了一課時;在第二課時中,仍然著力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重點句段。教師反復地用自己的范讀向學生傳遞不同語句的不同語感(在課堂上對學生說的是“語氣、語調、節奏、速度等),讓學生反復體會,跟讀、揣摩、領悟。漸漸地,教師的語感變成了學生的語感,不同的語感表達了不同的語言情境和思想內涵。于是,學生在這種朗讀的過程中,深刻地領會了文章的內容。這一過程,正好把“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變成了“在有感情朗讀的過程中感悟”。這里僅以開頭第一小節為例,教師有聲有色地讀了“狂風呼嘯”“大雪紛飛”后問學生有什么感覺,這個感覺就是他們從老師的語感中聽出來,悟出來的理解。這種“在讀中感悟”的例子,在課例中俯拾皆是。

  二、在充分地讀的基礎上,教師鼓勵學生“讀完了就有話要說”,讓孩子們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特別鼓勵那些屬于個性化的獨特的體驗,有的還允許學生保留自己的見解。同時,也鼓勵學生提出讀書中的疑難,而且盡力使這些質疑經過一段讀,議論之后,最終由提問的學生本人作答(教師稱這為“問題回家”。)這種教學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思維、表達的積極性,培育了自信的品質。課例中僅在第二課時開始后,第一次讓學生“讀完以后說一說”時,就有11位學生發表了自己讀書后的見解(這其間有學生回答教師穿插的問題的發言不計在內),而且每個發言都是自己思考的成果或質疑,沒有照搬課文的。這種情況,一方面可以看出前段的朗讀確實達到了學生自主理解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學生的讀書能力和讀書習慣。

  三、《豐碑》一課,不少教師都把它作為一篇“寫人”的文章來講,把軍需處長作為文章要表現的主要對象。本教例教師對此有自己的認識;這篇課文是“寫事”的,表現的對象是這支紅軍隊伍,是說這支隊伍是勝利的隊伍。寫人的文章是表現人性的,或者說是表現某個人的思想,精神品質的;而寫事的文章是表現事理的。《豐碑》就是要說紅軍隊伍是不可戰勝的這個道理。文中出現的軍需處長,只是這個隊伍里一個典型代表。他的出現使將軍、使戰士,也使讀者堅定了“擁有這樣的干部的隊伍必勝”的信念。軍需處長的表現和他對戰士們的鼓舞回答了文章立意的關鍵之點,但他并不是文章的主人公。根據這種認識,教師設計了迥異于他人的教學目的過程,可謂獨辟蹊徑。

語文《豐碑》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

  一.知識目標:弄清課文哪些地方詳細,哪些地方簡略,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有詳有略地安排材料的,從中學習表達中心思想的方法。

  二.能力目標:從對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動作、神態、穿著描寫的語段中體會他的獻身精神,弄懂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為何成了一座晶瑩豐碑的含義。

  三.德育目標:了解紅軍隊伍在行軍途中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跡,學習他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精神。

  教學重點:

  1、從描寫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動作、神態、穿著的語段中體會他

  的獻身精神。

  2、理解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為何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3、弄清課文中的詳寫和略寫。

  教學用具:錄像機、電視機、投影儀、投影片。

  教學模式:目標導學教學模式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交代目標。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豐碑》(板書課題)。豐碑是什么意思?在課文中指的是誰?(板書:軍需處長)

  2.為何把軍需處長稱為豐碑呢?

  3.師范讀課文,學生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4.交待目標:這節課我們在理解重點句段的基礎上體會文章的中心,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有詳有略地安排材料的,從中學習表達中心思想的方法。

  二.學習新課,落實目標:

  (一)學習課文第7自然段。

  1.投影:軍需處長犧牲時的感人畫面。問:課文哪一自然段直接描寫這一畫面的?(第7自然段)

  2.指名讀第7自然段,思考:作者是從幾個方面描寫軍需處長凍死時的感人畫面的?(三方面)(生答有關語句后,師板書:倚靠、坐著、鎮定、安詳、單薄、破舊、貼)

  3.作者描寫哪些方面用得筆墨較多?(神態)他是怎樣把軍需處長鎮定、安詳的神態寫具體的?(生讀有關語句)

  4.比較句子。

  A:……他的神態十分鎮定,十分安詳: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間還夾著 半截紙卷的旱煙,火已被雪打滅;左手微微向前伸著,好像在向戰友借火。

  B:……他的神態十分鎮定,十分安詳。

  ( 通過比較讓學生明確原句不但寫出了軍需處長鎮定、安詳的神態,還通過左手和右手的姿勢具體寫出了老戰士的神態如何鎮定、安詳。)

  5.軍需處長為什么那么鎮定、安詳呢?(因為作為一名軍需處長他盡到了自己的職責,他無愧于每一位戰士,所以他犧牲的時候是十分坦然、從容的。)

  6.放錄像,讓學生感受當時惡劣的環境。學習第1自然段,了解軍需處長犧牲時的惡劣環境。

  7.天氣這么寒冷,作為掌管軍需物資的軍需處長因衣服單薄而凍死了,從中你體會到什么?

  (板書:一心為公、毫不利己,專門利人)

  8.小結指導朗讀。

  這位普通的軍需處長,他并沒有做出驚天動地的偉業,然而在他身上那種一心為公,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多么令人崇敬。下面讓我們帶著崇敬的心情朗讀這一自然段。

  導:課文除了直接描寫軍需處長外,還描寫了誰?

  (二)學習課文描寫將軍的部分。

  1、自由讀文,畫出將軍語言、神態的句子。生回答后,教師投影將軍語言的句子。

  A:將軍邊走邊喊:“不要停下來,快速前進!”

  B:忽然他轉過臉向身邊的人吼道:“把軍需處長給我叫來!為什么不給他發棉衣?”

  C:“聽見沒有,警衛員?叫軍需處長跑步過來!”將軍兩腮的肌肉抖動著。

  問:將軍為什么喊不要停下來,快速前進?(停下來有凍死的危險。)將軍為什么要吼,“吼”字說明了什么?(將軍非常生氣,他責怪軍需處長沒有盡到責任。)“聽見沒有,警衛員?叫軍需處長跑步過來!”將軍說這句話時,兩腮肌肉為什么要抖動?說明了什么?(說明將軍已經憤怒到極點,以至于連兩腮的肌肉都在顫動。)

  指導學生理解將軍語言句子的基礎上,朗讀每一句話,讀出當時的語氣。

  導:正當將軍大發雷霆的時候,有人告訴:“他就是軍需處長”將軍愣住了,此時將軍的心情如何?

  (三)學習第12自然段。

  1.指名讀第12自然段,思考:將軍的心情如何?你是從哪些詞語體會到的?

  2.指導讀出將軍驚訝、悲痛、內疚、沉重的心情。

  (四)學習第13自然段。

  1.齊讀第13自然段,問:“風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蓋了軍需處長的身體,他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為什么?(從形象上看,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的身體確實像一座晶瑩的碑,更重要的是,軍需處長那一心為公,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是不朽的,他成了將軍和戰士們心目中的一座豐碑。)

  2.理解后,指導朗讀,讓學生讀出對軍需處長的崇敬和贊美之情。

  導:軍需處長犧牲了,但他的精神激勵著紅軍戰士,這樣的隊伍面對困難會怎樣呢?

  (五)學習最后一自然段。

  1.投影比較,體會反問句的作用。

  A:如果勝利不屬于這樣的隊伍,還會屬于誰呢?

  B:勝利屬于這樣的隊伍。

  2.原句是什么句?這兩句哪句好?為什么?(反問句起到突出強調的作用,表達了更加肯定的語氣。)

  3.為什么勝利一定屬于這樣的隊伍?(這樣的隊伍是受了軍需處長崇高精神鼓舞的隊伍,這樣的隊伍,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戰勝的,所以勝利一定屬于這樣的隊伍)

  (六)小結:

  軍需處長離我們遠去了,但他那一心為公,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激勵著我們一代又一代人奮勇前進,他成了我們心中的豐碑。

  四.總結寫法,反饋目標。

  1.你覺得哪些內容最能突出中心?(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形象,將軍的語言、神態變化。)作者是為了贊揚軍需處長崇高的精神,為什么還要用濃墨描寫將軍?

  2.師生總結。(對于能突出文章中心的內容要詳寫,而關系不是緊密又必須交待的內容要略寫。通過將軍的語言、神態的變化可以了解到將軍的內心活動,體會到將軍對軍需處長的崇敬之情。從而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五.作業 :1、感情朗讀課文。

  2、背誦第7自然段和最后三個自然段。

  附板書設計 :

  23豐碑

  一心為公 ↓ 倚靠、坐著

  毫不利己 軍需處長 鎮定、安詳

  專門利人 單薄破舊、貼

語文《豐碑》教案 篇12

  在語文教學中發展兒童的想象力,是培養小學生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 中,如果能挖掘教材因素,充分利用思維空間,引導兒童展開合理想象 不僅可以發展他們的創新思維,而且對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突破教學難點 ,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定是十分有益的。

  《豐碑》是一篇文藝性較強的課文。通篇,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和情感都沒有明說出來,而是蘊含在敘述和描寫的語言文字之中。其中,第7小節作者先從外貌、神態和衣著三個方面,刻畫了一個凍僵了的紅軍老戰士的形象:“好似一尊塑像”、“衣著單薄破舊”,其神態“十分鎮靜”、“十分安詳”。接著第8-12小節在描寫將軍見了這位凍僵老戰士之后的情感變化過程中,側面介紹了“他就是軍需處長”。最后在第13小節里寫這位軍需處長在風雪中“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如何幫助學生從認識這“好似一尊塑像”的紅軍老戰士,到理解“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的軍需處長,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如何通過描寫人物外貌,表現人物內在品質,通過描寫人物神態、動作、語言,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動,刻畫人物的形象,表達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本課語言訓練的重點。

  我校老師在教學《豐碑》一課時,利用了教材中的三處思維空間,運用“反芻法”引導同學們展開想象,進行聽、說、讀的綜合訓練,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當教學進入到第11小節的時候,教師用一道過渡題:有人小聲地告訴將軍“這位凍僵的老戰士就是軍需處長”以后,將軍的情感發生了怎樣劇烈的變化?自讀課文第12小節。

  在兒童自讀課文第12小節后,抓住第一個思維空間,引導學生想象:“將軍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可能想些什么?”同時屏幕上顯示了將軍向軍需處長敬禮的圖畫。

  學生邊看圖,邊思考。一會兒功夫,學生紛紛舉手:

  “將軍想:他就是軍需處長?太意外了!”

  “將軍想:我還未了解情況,就先發火,錯怪了老人,真漸愧。”

  “多好的老人呀!為了保證戰士們有棉衣穿,自己寧可穿單衣結果凍死了!”

  “將軍想:軍需處長真了不起,我們紅軍部隊有這樣舍己為人的戰士,真值得驕傲和自豪。”

  教者此時話鋒一轉:“大家再輕聲讀第12小節,仔細體會將軍的這些想法作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我們怎樣讀才能把將軍的情感變化的過程讀出來?”

  學生邊讀,邊尋找,邊體會。像課文中的“愣住了”“眼睛濕潤了”“跟云中山化為一體”……這樣難以理解的詞句,因為有了前面想象的鋪墊,學生也都自己讀懂了。再通過反復朗讀,體會了將軍情感變化的過程,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也理解了作者通過人物的動作、神態的描寫表達人物內心活動的方法。

  這時教者抓住時機,引導兒童“反芻”第7小節:“當你讀到這里,覺得軍需處長除了不怕犧牲外,還有什么高尚品質?”

  通過討論把學生從“老戰士有不怕犧牲的精神”的初步認識,提高到軍需處長還有“舍己為人”的高尚品質的高度來理解。

  “大家再讀第7小節,體會軍需處長舍己為人的品質。”這樣通過“反芻”第7小節,軍需處長的光輝形象更加鮮明了。

  學生“反芻”第7小節以后,教者抓住第二個思維空間,再次引導:“軍需處長不是一坐下來就犧牲的呀,他犧牲前,坐在那光禿禿的樹干下可能想些什么呢?”同時教師在屏幕上顯示了軍需處長在風雪彌漫的天氣里坐在樹下借火吸煙的圖畫。

  學生一邊看著屏幕上的圖畫,一邊展開了想象的翅膀:

  有的說:“軍需處長看著紅軍戰士穿著棉衣,大踏步地從他面前走過,感到十分欣慰,他想,我完成了上級交給我的任務!”

  有的說:“軍需處長可能會對戰士們說,加油啊!翻過云中山就是勝利!我吸口煙,歇一會兒,馬上趕上你們!”

  有的說:“軍需處長可能想,只要戰士們有棉衣穿,不挨凍,我就是凍死了也心甘!”

  有的說:“軍需處長可能想,我犧牲了不要緊,有這么多年輕的紅軍戰士繼續革命,長征一定會勝利,革命一定能成功!”

  這時教師先引導學生概括:軍需處長犧牲前對革命事業充滿了必勝的信念,對自己完成了上級交給的任務感到十分快樂,充分表現了他忠于職守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然后第二次“反芻”第7小節:“輕聲讀第7小節,從軍需處長的姿勢、神態、衣著,體會他的忠于職守,對革命事業充滿必勝信心的高尚品質。”

  通過閱讀、體會,又把學生的認識提高了一步:軍需處長不僅有“不怕犧牲、舍己為人”的高貴品質,而且有“忠于職守、樂觀自信”的精神。

  這時教師因勢利導:“作者是怎樣歌頌軍需處長這些高貴品質的呢?大家自讀第13小節。”

  由于有了上面的兩處想象做鋪墊,學生對“晶瑩的豐碑”是什么,都十分清楚,無須教師作任何解釋。

  突破難點以后,教師抓住第三個思維空間,繼續引導兒童想象:“當紅軍戰士穿著軍需處長發的棉衣走過這座晶瑩的豐碑的時候,他們可能想些什么?說些什么?”

  這時候學生想象的翅膀已經完全展開了:

  “戰士們走過這座晶瑩的豐碑的時候,十分難過,多好的老人呀!你是為了讓我們不挨凍才犧牲的!”

  “紅軍戰士一定會個個捏緊拳頭表示決心,一定要繼承軍需處長的遺志,將革命進行到底!”

  這時教師引導兒童概括:軍需處長的英雄形象,既使戰士們感到難過,又使戰士們受到極大的鞭策和鼓舞。然后話鋒一轉:“作者是怎樣把戰士們的這種情感變化的過程表達出來的?大家讀第14小節。”

  學生讀著讀著,知道了:“沉重而堅定的腳步聲”就是戰士們悲痛的心情和化悲痛為力量的情感變化的表現:“如果勝利不屬于這樣的部隊還會屬于誰呢?”就是將軍由“擔心”到充滿必勝信心的情感變化的具體體現;知道了作者是巧妙地通過描寫將軍“聽到的”和“想到的”來表達將軍、干部、戰士們情感變化的過程的。這樣又把對軍需處長的不怕犧牲、舍己為人、忠于職守的高貴品質的認識提高到了“激勵后人”的新高度。

  “大家再讀第7小節,體會戰士們走過軍需處長前面的感情!”

  經過三次想象,三次“反芻”,軍需處長那高大而鮮明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同時作者通過描寫人物的姿勢、神態、衣著等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以及那些相關的詞語、句子、句式,在涌動著生命力的真情實感的誦讀中,也一起積累到同學們的記憶里。

  [想象是一種可貴的發出思維能力,就此學此是一種感知、認知的初級階段的學習,當然,這種學習自然也是有所得的。然而,想出的發揮是由此及彼,在“此”以外的深層次發掘,要想得自然、流暢、合增又合理就必須做到對“此”的充分理解,由“此”生發開來,想象到“彼”,這個過程是學習的又一個層次,就會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啟發學生想象要找到臺適的“發散點”,給學生以廣闊的想象空間,啟而得法,學生想象的翅膀自會展開,否則便會出現啟而不發、喚而不應的情況,因為不是任何事物的任何一點都能激發出人的想象的。這一課中,翟老師找準了“發散點”,為學生開拓思維空間,啟發學生合理想象,效果極佳。]

語文《豐碑》教案 篇13

  人教社小學語文第十冊《豐碑》,是一篇傳統課文,只有當學生體會到人物的內心情感,才能感悟人物的崇高品質,才能更有效地學習語言文字。然而長征已年代久遠,當時的歷史背景學生也很陌生,所以引導學生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令其感動,是本文教學的難點和關鍵。我在教學《豐碑》時,通過學生感情真摯的朗讀、深刻的感悟和晶瑩的淚花,可以看出學生被深深地感動了。

  一、形象對比,設疑激趣。

  課始,先交流有關長征資料,在對長征背景有所了解的基礎上,我這樣引導:“如果把武裝到牙齒的國民黨軍隊比作一個強悍的拳擊手的話,那么小米加步槍的紅軍應該是什么呢?”

  “紅軍只能算是弱小的兒童……”

  “弱小的兒童*什么打敗拳擊手,并最終奪取勝利的呢?”帶著好奇學生進入初讀。之后,學生感悟到:“*的是舍己為人,團結互助的精神。”

  初讀就能有這樣全面而深刻的感悟,是因為“形象對比”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愿望,而“設疑激趣”則使學生明確了探究的目標。

  二、品詞品句,情感遷移。

  “舍己為人,團結互助”為什么能產生如此神奇的力量呢?這需要品味描寫人物神態的詞句,感悟人物的內心情感。如在引導學生體會描寫軍需處長神態的詞語“鎮定”和“安詳”時,師生進行了如下對話:“鎮定的反義詞是什么?”

  “慌張”。“軍需處長在什么情況下毫不慌張?”

  “在面對死亡的時候。”

  “人在什么時候才安詳?”

  “在安全舒適的時候。”

  接著引導體會寒冷的感覺:“面對死亡能夠鎮定而安詳,而且前邊還加了修飾詞——”“十分。”學生反復朗讀。

  “那么軍需處長在臨死前會想些什么

  呢?”

  “我年齡大了,讓年輕人活著去打敵人。”

  “看到戰友們能活著到達陜北,消滅日本鬼子和國民黨反動派,我死了也心甘。”

  ……

  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亡留給自己的崇高精神,多么令人敬佩,多么令人感動!學生的朗讀引起了聽課老師的強烈共鳴,也感染了我。我情不自禁地贊嘆:“舍己為人,團結互助的長征精神,可以使弱小的紅軍戰勝強大的敵人,今天如果我們繼續發揚長征精神,我們的學校會日益繁榮,我們的城市會日新月異,我們的國家會日漸強大。莫說是小小的非典,就是整個世界也會向我中華民族頂禮膜拜!”

  三、角色變換,升華主題。

  “他變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這是本文的重點、難點和關鍵。我引導學生變換角色體會:“假如你是一位紅軍戰士,看(聽)到軍需處長的故事,會怎么想?”

  “有這樣的軍需處長,我們一定要爬過雪山,打敗敵人,為他報仇!”

  “軍需處長是為我們而死的,我們要化悲痛為力量,決不辜負他的希望。”

  ……

  不論是學生在課堂上的即興表述,還是課下的寫作練習,都讓我深深感受到:今天的兒童與70年前的紅軍戰士的心相通了,與作者的情感相通了,文章中的長征精神已經在孩子們的心中得到了升華。

  課后我想起了一位智者的話:“教育本身就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呼喚另一個靈魂。如果一種教育未能觸及到人的靈魂,未能引起人的靈魂深處的變革,他就不成其為教育。”我認為,在學習語言的同時,把學生的靈魂牽引到至善、至美、至高境界的語文教學,應當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語文《豐碑》教案 篇14

  一、 教材簡析

  小學語文課本里收集了不少紅軍長征途中涌現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今天,讓我們把思緒再一次拉回到那艱苦的戰爭歲月,一起走進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豐碑》這篇課文。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講述了紅軍在行軍途中,一位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跡。文章對人物的刻畫非常細膩,表現了紅軍將士們那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精神,在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引起情感上的共鳴,讓學生對紅軍將士的敬佩從心底油然而生。我們嘗試利用多媒體讓情景交融,讓學生在自主、合作學習中去感悟。

  二、 教學目標 、重難點說明

  新的課程標準告訴我們,應注意課文的人文內涵,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學習。于是,我擬訂了以下學習目標。

  1 抓重點詞句理解內容,感悟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激發學生自覺主動學習紅軍忠于革命、舍己為人、勇于犧牲的精神。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人片斷,幫助學生積累語言。

  3 培養學生自讀、自悟、自議的能力。

  4 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體會文中當詳則詳,當略則略的表達方法。

  本課的重難點在于:抓重點詞句理解內容,感悟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激發學生自覺主動學習紅軍將士忠于革命、舍己為人、勇于犧牲的精神。

  三、 教法、學法設計

  1 激情范讀,整體感知

  利用多媒體集圖象、音效、文字為一體的優點,從一開始就把學生引入情景,在凝重的畫面與音樂聲中,老師用充滿激情的朗讀,引發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并簡要說出整體感受。

  2 自主學習,重點感悟

  新的課程標準告訴我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以此審視閱讀教學過程 ,課堂首先要保證學生獨立、充分、深入地與文本對話。這種對話至少應包括:(1)搜集處理信息并把握意義(即讀懂了什么);(2)受到情感熏陶;(3)獲得思想啟迪;(4)享受審美樂趣。第一點是主要的,但并不意味著后三者可以不要。教學中我讓學生找出自己最受感動的段落,并想想為什么感動?學生把自己的感悟與小組其他同學一起分享。多媒體把學生可能受感動的段落隱藏起來,到學生匯報學習情況的時候,跟隨學生的匯報一一展現出來,北風呼嘯、大雪紛飛的情景,加上師生互動的推進,為學生的感悟營造了氛圍,創造了有利條件。這樣的自主選擇性學習,可以給學生更廣闊的空間,學生在自主選擇學習方式、學習材料、學習伙伴的過程中,真正參與了學習活動的全過程,真正實現了自主,真正走進了文本。

  3 相互啟發,協同學習

  既然閱讀是一種對話,那如何來把握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我認為在課堂上,教師應有兩種身份,第一種是與學生平等的再學習者;第二種是給予學生啟迪的引路人。教與學的過程,我們何不把它看作是相互啟發、協同學習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也要給予學生適時的點撥。例如:描寫凍僵的軍需處長那一段,如何讓學生感悟其偉大,我引導學生抓住幾個重點詞語:倚靠、鎮定、安詳、夾著、伸著、單薄破舊,聯系人物的身份和這樣嚴寒的環境,引導學生質疑問難,緊接著,帶領學生走進軍需處長的內心,想象此時此刻他忍受的是一種什么樣的痛苦。掌握軍隊后勤大權的軍需處長舍己為人的形象一下浮出水面。同樣,描寫將軍向軍需處長敬禮的那一段,抓住“緩緩地、深深地”這些詞語讓學生走進將軍的內心,體會將軍的復雜心情。而文中到最后情感達到一個高潮,同時,多媒體也把我們引進一個高潮,大雪很快地覆蓋了軍需處長的身體,他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學生預習時理解的“豐碑”只是字典上的解釋,即高大的石碑。可在文中是這個意思嗎?從而促使學生去探討豐碑的真正含義,它是一種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畫面中,軍需處長被大雪掩蓋住了,與云中山連為了一體,讓我們感受到軍需處長的這種精神與天地同在。正是這種精神激勵紅軍將士不斷前進,文中最后有這樣一句話:如果勝利不屬于這樣的隊伍,還會屬于誰呢?可以請學生換個說法,體會一個句子的不同表達方式。可能有的會說:“勝利一定屬于這樣的隊伍。”有的會說:“勝利怎能不屬于這樣的隊伍?”還有的會說:“難道勝利不屬于這樣的隊伍嗎?”等等。通過朗讀比較,讓孩子們知道:同一個意思有不同的表達方法;要根據表達的需要來確定采用什么樣的表達方式。本課要表達強烈的感情,用反問的形式是最好的。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積累、豐富了自己的語言,也讓學生感受到紅軍將士的決心,多媒體同時出現鏗鏘有力的腳步聲,把整個課堂引入一個高潮。

  4 收集信息,延伸學習

  眾所周知,語文是門百科全書式的學科,是非常生活化的課程。這篇課文離學生的現實距離遙遠,如何拉近時空的距離。課前資料的收集尤為重要。學生采用各種渠道,收集有關長征的音像、圖片、文字資料,互相交流,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們對當時的時代背景有了認識,也了解到紅軍長征的艱險以及一些故事。課堂上學生對內容的感悟,也有一部分來自于這些收集來的信息。這樣真正讓課內與課外有機地結合起來。

  四、 板書處理

  板書意在言簡意賅,本課的板書,我以一棵大樹、幾座山峰為背景,這也是軍需處長犧牲的場景,大樹下“舍己為人、勇于犧牲”幾個大字體現了人物的人格魅力,讓學生銘記于心。

語文《豐碑》教案 篇15

  《豐碑》這篇課文講述的是紅軍在風雪交加的行軍途中,一位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故事。課文語言樸素,以將軍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展開敘述,人物形象飽滿,讀罷令人難以忘懷。教學這篇課文時,以下幾點我做得較突出:

  一、孕伏鋪墊,境中激情

  課文所敘述的內容發生在紅軍長征途中,與學生生活實際有很大的距離,學生可能因知識的儲備有限而難以入境,這不僅會影響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準確把握,而且還會影響他們對文章所表達的思想內容的領悟。因此,設計時,我在第一個教學環節就讓學生充分交流了所查資料,回憶了以前學過的長征路上發生的感人故事,閱讀了紅軍過草地,爬雪山時的相關資料,了解了環境的惡劣……從而讓學生迅速跨越時空的界限,為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領悟人物的高尚品質做好了情感鋪墊。

  二、發揮想象,升華情感

  每個學生都是帶著自己的感情走向課文,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生活體驗、感受各不相同。因此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更深入地把自己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世界融為一體,我在教學中多次設計了適合學生想象的情境,如學完軍需處長死后神態、外貌、衣著等描寫之后,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想一想,犧牲前他可能想些什么?學生各抒已見,更深入地了解了軍需處長的內心世界;再如,將軍得知這位被凍死的就是軍需處長時,可能會怎么想?體會將軍此時的懊悔、愧疚,對軍需處長的崇敬之情。最后戰士們受到軍需處長精神的鼓舞,走過他身旁時,可能會說些什么?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紅軍戰士,你會對軍需處長說些什么?……總之,這些問題的設計,不僅充分地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而且更深入地挖掘了課文的中心。

  三、以讀為主,讀中悟情

  文章意境優美,人物形象鮮明,語言質樸,是一篇訓練學生朗讀的好材料。因此,課上我注重了學生的朗讀指導,如第七自然段要讀得悲壯感人,我指導學生懷著對凍死的老戰士的崇敬,懷念之情,讀出一種莊嚴、悲痛的情調,語速稍慢,語調平直,而且指導時注重學生的感悟。讀第十二自然段時,我引導學生體會將軍得知凍僵的戰士正是軍需處長時那種震驚、內疚、敬仰的復雜心情,讀得要深沉、莊重,語速稍慢,而且我把范讀、指名讀、自由讀等多種形式結合起來使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語文《豐碑》教案 篇16

  教學目標 :

  1 抓住重點語句體會軍需處長不怕犧牲、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

  2 深刻理解課題的含義。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 抓住重點語句體會軍需處長不怕犧牲、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

  2 深刻理解課題的含義。

  教學難點 :

  抓住重點語句體會軍需處長不怕犧牲、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看錄象激情感

  1 通過初讀,我們已經知道這是發生在什么時候的故事。

  2 觀看錄象,感受紅軍爬雪山時環境的惡劣。

  3 自讀課文中描寫環境的句子,體會當時環境的惡劣。

  4 指名讀課文中描寫環境的句子,讀中體會環境的惡劣。并想像可能還有什么情況發生?

  5 教師帶讀。

  二、自讀、自悟,理解文章內容

  (一)提出問題:面對重重困難,紅軍戰士們能否經受住考驗的?

  1 自讀課文并畫出重點語句,邊讀邊體會,

  2 小組討論。

  3 全班交流。(采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形式)

  (1)將軍

  A 將軍讓馬(與士兵同心協力)

  B 聽說士兵被凍死,很傷心。(一愣步履踉蹌眼睛迷離)

  C 面對凍死的士兵,很氣憤。(陰云密布肌肉抽動肌肉抖動)

  D 第13自然段:吃驚——自責、內疚——傷心——崇敬。(怔怔淚珠閃爍緩緩地莊嚴的軍禮)

  讀中通過理解詞語感悟將軍的情感變化。

  (2)軍需處長(讀出不同的理解。)

  A 抓住重點詞語感悟軍需處長的精神。(一尊塑像倚著單薄)

  B 想象軍需處長在犧牲前會想什么?

  C 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三、理解題目、解題。(小組合作交流)

  1 理解題目、解題:此時,你對題目有了什么更深的理解?

  2 教師小結:軍需處長像一座豐碑,矗立在長征路上,指引道路。

  四、理解最后一段的含義。

  1 齊讀最后一段。

  2 你讀懂了什么?

  3 看錄象,分享紅軍勝利時的喜悅。

  五、總結全文,引導學生把課內知識向課外延伸,激發學生對革命先烈的無限崇敬之情。

  1 學生展示自己查找到的資料。

  2 向學生介紹一本書《二萬五千里長征》。

  3 教師總結全文,激發學生對革命先烈的無限崇敬之情。

語文《豐碑》教案 篇17

  小學語文第十冊

  ①能通順、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②讀懂課文,能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③能感受到軍需處長為革命勝利不惜犧牲自己的崇高品質。

  本課時教學難點 :

  弄清為什么說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成了一座豐碑。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課文

  1、你歡聽英雄故事嗎?你知道哪些解放戰爭時期的英雄?

  2、談話導入  :是呀!為了新中國的誕生,多少中華兒女拋頭顱、灑熱血,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贊歌。這節課,讓我們將紛飛的思緒再次拉回那艱苦的斗爭歲月,去聆聽發生在紅軍長征途中的又一個感人故事。

  二、學習活動

  (一)一讀課文:掃清生字障礙,解決難讀詞句,讀通讀順課文。

  (二)二讀課文:弄清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三讀課文:質疑探究,找出自己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

  (四)四讀課文:品味詞句,弄清句子的深刻含義。

  · 品讀一、二自然段,感受環境惡劣與隊伍裝備差。

  學生想象:當時部隊的裝備怎樣?

  · 品讀“將軍”聽到“死訊”后情緒變化的詞句。

  學生討論:將軍情緒發生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 品讀第七自然段。

  學生交流:讀到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 品讀第14自然段。

  學生探討:(1)文中“堅定的腳步聲”實際上指什么堅定?

  (2)文中“如果勝利不屬于這樣的隊伍,還會屬于誰呢?”的“這樣的隊伍”指怎樣的隊伍?

  · 品讀第14自然段。

  學生體會:“晶瑩的豐碑”指什么?

  (五)整體感知全文,為“豐碑”寫碑文,升華情感。

語文《豐碑》教案(精選17篇) 相關內容:
  • 語文《賀年片》教學設計合集(通用12篇)

    教學目標:1.讓學生運用所學的識字方法獨立識字,會認10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2.教會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通過電腦課件動畫的演示讓學生理解祝福的話語的意義,從而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 《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匯編(通用15篇)

    在《語文園地一》這一板塊的教學中,我主要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為主要教學目的,展開教學。如,學生學習“識字加油站”時,我首先放手讓學生自己發現,然后引導學生匯報交流自己的的發現的...

  • 《語文園地八》教學設計匯編(精選14篇)

    教學目標:1、讓學生通過讀句子,發現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達。2、區別四組同音形近字,認識9個生字,讀句子,積累比喻句。3、積累名言警句,并能用這些名言警句指導自己的學習。...

  • 語文樂園(精選12篇)

    教學目的:13、引導學生區分形近字和同音字。14、積累多種形式的疊詞。15、初步感受打比方的句子的表達特點。16、培養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在讀中感受語言的魅力。17、激發學生寫話的興趣,培養想象和寫話的能力。...

  • 《語文園地一》教學談(精選13篇)

    語文園地的教學一直是我的弱項,尤其是低年級的教學,我才接觸,根本不知道從何如手,回想上學期的教學,似乎也沒有得出什么經驗。一、我的發現部分我放手讓學生自己發現,然后引導學生說話,訓練他們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 《鳥語》語文教案(通用15篇)

    神鳥以其聰明才智,使得可汗不得不打消了捉它的念頭。為方便教師更好的教學,今天,語文網小編給大家推薦關于神鳥教學反思。通過教學反思,教師可以盡早發現一些教學不足,比如說教學設計上出現哪些問題、課堂交流和啟迪是否得當、課后訓...

  • 語文宇宙生命之謎教學反思(精選13篇)

    《宇宙生命之謎》用大量的材料說明,地球以外是否還有生命存在,是人類一直在探索的宇宙生命之謎。教學重點是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學會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培養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求知的好奇心。...

  • 語文《習作》優秀的教學反思(精選17篇)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讓學生有意識的豐富自己的見聞;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在習作中寫出真情實感。本次習作中,我注重創造機會讓學生進行活動體驗,讓學生蒙著眼睛倒水,有的學生把水倒得太滿,溢出了杯子;有的學生把水倒偏了,弄...

  • 語文天地 教案(精選15篇)

    教學目標:1、通過了節社壞日新月異的變化,提高了學生的認識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2、培養學生口語和書面的表達能力及評價能力,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教學重點:培養學生口語和書面表達能力。...

  • 《語文活動》教學設計集錦(通用15篇)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通過以前的學習積累,按要求寫詞語。2、能仿照例句和提示將句子補充完整。3、積累生活中的一些流行語。過程與方法1、通過平時的學習積累,利用小組合作的優勢解決學習中的問題。...

  • 語文古詩教學反思(通用16篇)

    這一課的內容是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春雨》表達的是對春天的喜愛,而《春曉》則側重對春天易逝的惋惜之情。在備課的時候,我感受到無論是生字還是重點詞的意思,第一首詩都比第二首難度大一些。...

  • 《山市》語文教案(通用14篇)

    教學目標①反復誦讀課文,疏通課文大意,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②學習積累一些文言詞語。③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教學重點難點①反復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 關于語文教案范文錦集(精選13篇)

    教材版本:自編教材教學年級:小學五年級教學目標:1、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插圖的形式美感。2、加強繪畫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訓練學生用線、用色的造型能力,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 二年語文《歡慶》教學設計匯編(精選12篇)

    教材分析:《歡慶》這首詩寫的就是給祖國媽媽過生日的情景。從田野到楓林,從藍天到大海,從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處都沉浸在歡樂之中。金黃的果實,火紅的楓葉,潔白的鴿子,陣陣的海濤,構成了多么美麗、歡樂、祥和的圖畫!讀著讀著,我...

  • 語文《燈光》教學反思(精選14篇)

    課文第二大段是由景生情,追憶戰爭年代的一樁往事,是全文重點,我指導學生以“燈光”為線索分小組討論:1、在戰斗間隙,郝副營長為什么借著微弱的亮光,在注視著書上的插圖?他沉思什么,憧憬什么?2、課文哪些地方是寫具體的事物?哪些...

  • 語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