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姓的來源,姓亢的名人
姓氏淵源
亢(kàng)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時期齊國亢父邑,屬于以居邑名稱為氏。據典籍《戰國策·齊策》記載,春秋時期有個貴族受封于軍事要地亢父(今山東濟寧任城區南部),世稱其為“亢父”。據傳,亢父邑是古代東夷族部落的住地,有亢父山,因以為名,是最早的風姓古國之一。亢父遠在三皇五帝時期即系唐虞氏故國,有仍氏繁衍生息之地。夏、商時期為仍國,周王朝時期封夏后氏至此為任國、邿國。亢父之地的地勢十分狹峻險要,從軍事地理上觀察,泰山在左,亢父在右,與泰山余脈的梁父山緊夾東西之道,至稱陰陽。在戰國時期,齊國在其地居高臨下建有亢父城,為重要的軍事重鎮。在南榮氏所撰著的典籍《遁甲開山圖》中曾描述其境:“泰山在左,亢父在右,亢父知生,梁父主死。”據典籍《戰國策·齊策》的記載,當時的大縱橫家蘇秦在談論亢父之地時對齊宣王田辟疆說:“今秦攻齊則不然,倍韓、魏之地,至闈陽晉之道,徑亢父之險,車不得方軌,馬不得并行,百人守險,千人不能過也。秦雖欲深入,則狼顧,恐韓、魏之議其后也。是故恫疑虛猲,高躍而不敢進,則秦不能害齊,亦已明矣。”
秦始皇統一中國后,置任城縣,又改亢父縣。西漢時期初為任城縣,后亦為亢父縣,屬東平國。到了東漢時期,漢章帝拆分東平國,置任城國,后為任城縣。到了南北朝時期的北齊文宣帝高洋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廢黜亢父縣之稱,從此其地在行政建制上只稱“任城”,不再稱“亢父”。一般傳說:在亢父之地,春秋時期有齊國大夫封于斯地,亦稱“亢父”。不過,亢父之地在春秋、戰國時期隸屬于任國,而任國曾先后附庸于魯國、宋國、齊國,但本書筆者在現有史籍中并未發現有哪一位貴族大夫曾被封在“亢父”,
在亢父地區的住民與齊國駐軍中,皆有以居邑名稱為姓氏者,稱亢父氏,后省文簡改為單姓亢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亢氏正宗。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先秦時期衛國大夫三伉之后,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據史籍《元和姓纂》記載:“三伉氏,春秋時衛邑也。抗氏,魏國三伉大夫之后,后有抗喜為漢中太守。”三伉,故址在今河南省鶴壁市滑縣沙店一帶。在古代,“亢”、“伉”、“抗”、“杭”四字通假,因此,三伉大夫、亢父的后裔子孫以居邑名稱為姓氏,稱三伉氏、亢父氏,后分別衍稱抗氏、杭氏、亢氏、伉氏,四氏同宗同源。到了東漢桓帝劉志執政時期(公元147~167年在位),有一位著名的宣城長史抗徐,字伯徐,丹陽人,為一時名將。史籍《漢書》記載抗徐:“鄉邦稱其膽智。初試守宣城長,悉移深林遠藪椎髻鳥語之人置于縣下,由是境內無復盜賊。后為中郎將宗資別部司馬,擊太山賊公孫舉等,破平之,斬首三千余級,封烏程東鄉侯,五百戶。遷泰山都尉,寇盜望風奔亡。及在長沙,宿賊皆平。卒于官。桓帝下詔追增封徐五百戶,并前千戶。”烏程,在今浙江省湖州市吳興縣,抗徐榮封為“東鄉侯”之后,定居于云陽西鄉的新埭村(今浙江全州杭甲村)。之后,抗徐將自己的姓氏改為字面更加文雅的杭氏,他的后裔子孫便以杭為姓氏,世代稱杭氏至今。在唐末五代時期,天下兵革肆起,抗徐的后人為了避亂,又從云陽遷至余杭泊水灣。到了宋朝慶歷年間(公元1042~1048年),天下趨定,抗徐的后人杭寅正仰慕先人故里,扶其老父杭欽訓跋山涉水輾轉抵達丹陽(今江蘇鎮江),回歸先人舊地,仍定址于西鄉的新埭村。故杭氏后人尊杭徐伯為杭氏的得姓始祖。
該支“伉假抗改杭”之杭氏,正確的姓氏讀音仍作kàng(ㄎㄤˋ),今音訛為háng(ㄏㄤˊ)是否妥確,則有待更嚴謹的姓氏學專家和音韻學專家進一步考證。
源流三
源于姬姓,出自戰國時期燕國督亢之地,屬于以居邑名稱為氏。戰國時期,燕國有一地名為叫督亢,為燕國的富饒之地,史稱該地區為“膏腴之地”,其地域范圍以今河北省涿州市東南督亢陂為中心,圈括定興縣﹑新城縣﹑固安縣、高碑店市一帶的淶水流域平衍之區。督亢地區原為韓國之地,先秦時期的秦王贏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韓國被秦國滅亡之后,燕國趁秦王忙于應付魏、趙、楚三國之時奪占了該地區。督亢地區很早即由韓國人民建有的著名督亢渠,其灌溉系統的發達使得督亢地區豐田萬頃,被稱為“膏腴之地”。對督亢地區,在典籍《詩經·韓奕》中有這樣的描述:“……莫如韓樂,孔樂韓土,川澤吁吁,魴鱮甫甫……”當時的督亢地區已經是一個十分富庶而有盛名的地方,一直為秦王嬴政所垂涎。因此,燕國公子丹在秦王贏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派遣大刺客荊軻去刺殺秦王時,在“圖窮匕見”中所展示的地圖,用的就是“督亢肢圖”。結果,不但沒有刺殺了秦王,反而激怒秦王暫時放棄攻擊齊國的打算,提前發動了滅燕之戰。
秦王贏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秦軍攻破燕國上都薊(今河北薊縣),燕王姬喜被迫遷都于遼東地區,督亢地區自然落入秦始皇的沙盤之中。秦王贏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軍在消滅了趙國的殘余勢力代國之后,大將王賁率勝軍乘勢攻擊遼東,一舉攻滅了茍延殘喘的燕國。
在督亢地區的古代住民中,很早即有以其地名為姓氏者,分稱亢氏、督氏,世代相傳至今。該支亢氏姓源繁復,或長狄人、或西戎人、或晉國人、或韓國人、或燕國人、或秦國人,不可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