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道德綁架演講稿(精選11篇)
中國式道德綁架演講稿 篇1
有一個女兒,要帶自己的家人去看病,他只給老人買了動車的半程票,半程過后,拿著車票的女兒把老人給‘請’了起來。那個女兒要求大學生與其與老人同坐,但是學生因為怕老人生病而拒絕,因而不愿意。兩人爭執,最后一位中年男人給老人讓座,這時候女兒就說了:“年輕人啊,應該多學學。”
對這件事情我認為這是一起道德綁架事件。那位女兒因為自己給老人買到了半程的車票結果因而讓別人給自己讓座,讓別人擔負起這樣不應該由自己擔負的責任,這樣的行為是一件道德綁架事件,我們不應該因為這種行為的道德綁架性質而屈服。因為這是一件不可理喻的事情,題中的女兒說自己想要盡孝心所以才給老人帶去看病,并且因為想要盡孝因而道德綁架,讓其余的人收到原本不應該自己擔負的責任,這種行為只讓自己的老人受到屈辱而不會得到被尊重被孝順的感覺。
我們反對道德綁架,但這個任務卻需要很多人的努力,因為這是一個并不怎么容易辦到的事情。就像是教師和醫生的職業很容易被人道德綁架一般。作為一個老師,普通人普遍認為是應該敬職敬業,這點本來是沒有任何的錯誤,但因為他應該敬職敬業因而要求他無私奉獻,無論怎樣都必須要做到為學生考慮,而不應該把自己放在某個位置,理直氣壯的要求著他們做到一切,需要他們用無數的時間去做孩子的保姆,這種事情甚至還有人認為是理所當然。然而老師并不是孩子的保姆,他們只是一群給孩子授課的人,他們也是如孩子一般的人類,也應該有自己想要的自己所想要做的,不應該因為自己的私欲而要求別人如何如何。老師也需要自由,老師沒有義務為他人的私欲而失去自己的身體健康。
我們現代社會,無論是現在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是古代的‘任意禮智信’無不要求我們腰符合自己的道德觀,而別人的一切都不應該我們去做出抉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樣的道理誰不知道,但為什么卻還是這般多的人不愿意用這樣的觀點去看問題,去做出不道德綁架的事件?
我們堅決反對道德綁架,我們也堅決不對他人做出道德綁架,我們應該是如他人一般,做好自己即可。
中國式道德綁架演講稿 篇2
1月13日,巴黎發生恐怖襲擊事件,第二天,全世界都在為遇難者哀悼的時候,范瑋琪在微博上曬出孩子的照片,網友惡語相向:“自己的‘小確幸’不能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事后,范瑋琪發表了另一條微博,意在為遇難者祈禱,卻仍然難以平息網友的憤怒。
這已經不是范瑋琪第一次因為“曬娃”被網友橫眉怒指。“9·3”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吸引了千千萬萬人的關注。在關注閱兵時,一些人還同時關注了明星有沒有關注閱兵。他們通過微博發現,趙薇、林志玲、大S、SHE、蔡康永、何潤東、范瑋琪等對大閱兵沒有任何表示;范瑋琪不但沒有表示,還在自己的微博里曬出雙胞胎兒子的照片。于是在這些明星的微博下面,“不愛國”“不配當中國人”“取消關注”“你令人失望”等罵聲響成一片。尤其在范瑋琪的微博里,數以萬計的評論如潮涌來,其中相當部分是謾罵:“你不發閱兵的照片,居然發你兒子的照片!你不愛國!”“你不感動嗎?你還是中國人嗎?”“你不愛國,你滾出中國!”。而在我看來,那些嘴里沒說過半句“愛國”字眼的人,只要做好本職工作,遵守國家法律,維護權利,承擔義務,也都算愛國。
有人認為,作為公眾人物,明星不應當把自己的微博簡單地視為私人領地,他們在微博上的發聲也跟其在公共場合的一言一行一樣,具有特殊的傳播和示范效應,因此,范瑋琪的言行是不對的。然而,一而再、再而三,在網友們激烈的言論中不難看出,對范瑋琪“曬娃”
的批判已經不只停留在這個層面,而是升級為人們宣泄負面情緒的一個出口。在這種看似熱血、實則非理性的責備中,批判的因果和邏輯是不需要深究的:只要你沒做大家正在做的事,你就是不道德;只要你沒說大家正在說的話,你就是不道德。在這樣的道德批判中,轉型期社會的種.種壓力,輕而易舉就轉變成荒腔走板的情緒表達,輿論貌似占領了道德倫理的高地,實則卻是對尋常生活和情感施以了道德綁架。而事實上,真正的道德是對每一個個體的尊重,道德綁架對人的傷害則絲毫不遜于真正的綁架。正如知乎一位作者所說的,每個階層每個群體都有他們的道德觀,正如戰爭是因為雙方都有正義,道德綁架則是因為一方覺得另外一方達不到他們的道德標準。
在你譴責他人這個方面的缺失之時,你在另一方面可能還不如他做的好。這種只存在于部分人心中的“不道德”行為是不足以將一個人的品性定義的。這里舉個例子:一個年輕人工作一天回家睡在公交車上,突然被一位老人敲醒,并被要求讓出位置,然而老人也就50出頭并無身體大礙,本著已經累垮的身體外加被打擾的煩心不愿意理會卻被冠以漠視老人,不尊老愛幼的壞品性,可是,這年輕人真的有錯么?
“道德高于法律”的本質就是人治思維。但是道德絕對不能高于法律,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免受道德的綁架,避免“多數人的暴政”。道德綁架則正是因為一方覺得另外一方達不到他們的道德標準。
中國式道德綁架演講稿 篇3
今年五月,山西省繁峙縣副檢察長穆新成被雙X,其資產大約有兩億元。
打倒了一個貪官,這本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然而,當地卻有很多人力挺副檢察長穆新成,僅僅是因為他的貪污款中有一部分用于公益事業。
乍一看,穆的做法確實勉強可算得上是半個好人,雖然受賄,但他做“慈善”。實在也算的上是貪官中的極品
但是,在我看來,與其說穆是一個良心未泯的人,倒不如說是那本不屬于自己的錢給自己弄個好名聲。要說的難聽點,叫“又當X子又立牌坊”這樣的一個人卻能得到當地相當一部分人的稱贊,這是為什么?
中國呼喚法治社會也有一陣子了,為什么仍然無法真正建立呢?穆新成就是一個典型案例。拋開幕的道德問題不談,也不管穆受賄是否是為了當地人民,穆收受巨額賄賂的客觀事實確實存在的。欠債還錢,殺人償命,受賄判刑,這本是天經地義的事。在當地一些人看來,只是因為穆的“良心”尚未泯滅,不僅受賄之事可以容忍,還“得豎拇指”。
我對這樣的人和這樣的人背后的社會環境無話可說。就算穆受賄是出于公共利益的考慮,就算他良心發現到拿贓款做公益,在道德和法律面前,你選擇什么?
不錯,道德很美麗,道德也更讓人引起共鳴,比起冷冰冰的法律起來,道德也更容易讓人接受。但當道德與法律沖突時每個人都應該力挺法律。因為只有法律才是社會唯一可精確量度的準繩,只有法律才能維持社會最基本的運行。
然而,一些人在做出現實選擇時卻被道德吸引拒絕道德綁架作文議論文作文
于是有了力挺穆的人。如果僅僅是因為穆所做的那些“善事”,就網開一面,讓道德綁架法律的話,那就將是一個穆新成落馬而千千萬萬個穆新成將會屹立于中國的政府部門。此先例一開,葬送的將是政府的公信力,法律的尊嚴以及中國法制建設的前途。
魯迅曾在《未有天才之前》中提到,在未有天才之前,應有產生天才的國民。
現在我想說,在擁有法制社會之前,應有容納他成長的社會環境,而不是讓道德等綁架了法律。
中國式道德綁架演講稿 篇4
同學們,大家好,
我今天要演講的主題是關于道德綁架。道德綁架在百度詞條里的解釋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以看似道德的邏輯去約束或規范別人的行為。以道德為砝碼,要挾個人或眾人不得不做某些事情。所謂的“道德綁架”,只可能是在用圣人的標準要求普通人,用美德來要求道德義務,一般是一個群體思想道德低下,認為資源多的人就必須幫助資源少的人,才能達到一種心理平衡,也順帶達到了自己幫助別人的虛榮感。
聽完這樣的解釋大家肯定認為道德綁架是個很高逼格的詞,但,其實并不然,這樣的事情每天每天都在發生。像前不久的一則新聞:近七旬的一個老太太凌晨去為兒子排隊買足球票,所有的人為她讓位的感動故事;感動的背后更藏著道德綁架。像去年國慶,所有的明星都在千篇一律的發表各種感慨,而范瑋琪的曬娃引起罵聲一片,這也是道德綁架;再比如說,天津爆炸事件在祈禱的同時,很多人去馬云的微博下逼捐,等等等等,這樣的例子很多很多。
而這類人的想法就是 “我關注了你,所以你必須按我的想法做。”不要被幸存者偏差忽悠了,在社交軟件上的這些人其實代表了社會中一種極其普遍的主流價值觀:“我關注你是你的榮幸,我喜歡你所以你欠我的,你必須要滿足我的期望,否則就是對不起我。”他們不僅是這么想的,現實中他們就是這么做的: “我總來你這買菜你怎么能漲價呢?” “我追了你十年你怎么就不感動呢?”“劉亦菲我關注你這么多年你怎么能嫁給一個韓國人呢?” 等等等等。這種人其實也蠻可憐的,先是自戀地認為別人很關心自己的觀點,看到他們與自己三觀稍有不和便傷透了心,惱羞成怒地反復修飾雕琢自己認為最惡毒的言論,最后心滿意足地以為自己的攻擊能給別人帶來多大的傷害。分析這個過程,他們的驅動力來源于對他人的期望破滅后的不甘。他們只能通過否定他人,以獲得一種類似于“讓你也體驗一下我的傷心”的奇怪的滿足感以填補內心的空缺。從根源上來說,這種強迫所有人認同自己的行為來源于自卑和對生活的不滿,看到他人不順自己心意又會正反饋地加重這種負面情緒,從而進入一種惡性循環。然并卵的是,大多數情況下其他人根本不在乎他們的觀點。他們自以為自己的言論非常重要,其實并沒有人關心。范瑋琪5000萬微博粉絲,并不差幾個只會在評論區說閑話的;馬云坐擁千億資產,并不會在意那些月入兩千的逼捐;王思聰從英國名牌學校畢業,他在和美女一起的時候也不會因罵他的人苦惱。每個人的現實生活中也或多或少有這樣的人,當面對這種人時,我們要記住,獅子不會因綿羊的觀點而焦慮。何況,有些人的感受我們根本無須在意。作家莫言在一次演講中也談到了道德綁架,
上世紀六十年代,我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學校里組織我們去參觀一個苦難展覽,我們在老師的引領下放聲大哭。為了能讓老師看到我的表現,我舍不得擦去臉上的淚水。我看到有幾位同學悄悄地將唾沫抹到臉上冒充淚水。我還看到在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學之間,有一位同學,臉上沒有一滴淚,嘴巴里沒有一點聲音,也沒有用手掩面。他睜著大眼看著我們,眼睛里流露出驚訝或者是困惑的神情。事后,我向老師報告了這位同學的行為。為此,學校給了這位同學一個警告處分。多年之后,當我因自己的告密向老師懺悔時,老師說,那天來找他說這件事的,有十幾個同學。這位同學十幾年前就已去世,每當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這件事讓我悟到一個道理,那就是:當眾人都哭時,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當哭成為一種表演時,更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
這樣類似的現象在現在依然存在,尤其是在國家發生什么大事或節日時。
但我認為。我喜歡這個國家,不是轉轉微博喊喊口號就代表愛國了。每當災難發生,我都會選擇在社交網絡禁聲,因為聲音太多太嘈雜,不要再去制造無用的信息;每當榮耀來臨,我都會發自內心的高興,可我不會轉發任何相關信息,我依然發著我日常生活。
熱愛自己的家庭,難道不是政治正確嗎?
試問,每當舉國同慶時,你狂發一陣微博后,突然,你不小心摔了一跤,你露出痛苦的表情,有人指著你鼻子破口大罵:大家都高興,你哭喪著臉是幾個意思,社會敗類!
你怎么想?
這并不是最悲哀的,最悲哀的是在這個快速消費的社交網絡時代,無論是災難還是榮耀都轉瞬即逝,消費過了,大家便都忘了,日子還一如往常地過,好像前幾天的狂歡真的只是場狂歡罷了。
我希望,我看見的愛國是這樣的:
當災難發生時,可以有追責但不要有辱罵,可以有感動但不要有趁機欺騙。
當榮耀發生時,可以有激動但不要有消費,可以有狂喜但不要有道德綁架。
我堅信的愛國,不是統一模板去轉發相關微博,不是一定要天天高喊著主旋律口號,更不是惡意詆毀抹黑其他國家。
我愛國,和我是否刷屏轉發愛國微博無關,和我是否循規蹈矩按部就班無關,無論是溫和還是激進的人,他愿意傳承中國古典優秀文化便是愛國,和他是否“五毛”或“憤青”的行為無關。
在如今這個年代,我們的內心變得前所未有的堅硬,也前所未有的柔軟,堅硬到在街頭看見每一幕慘劇都視而不見,柔軟到在網絡發現每一張圖片都淚流滿面。
我不希望,我們體驗過大悲大喜,后來悲喜交加,最后不悲不喜,心是真空,麻木不仁,行尸走肉般活著,只是活著。
我愿做個愛國的人,不愿做一個拿愛國作為標榜、炫耀和道德綁架的人,并且,我相信,不會只有我一個人。
中國式道德綁架演講稿 篇5
某八旬老人坐動車看病,女兒只買了半程的坐票,半程后被女大學生請了起來,其女兒要求一起坐被拒絕而爭執,后來一名中年男子給老人讓座,其女兒留下一句一味深長的話:“年輕人啊,應該多學學。”女大學生為此感到委屈,做自己的位置錯了嗎?我認為讓座也要尊重他人,合法正當的權利,真正的孝順不能依靠道德綁架。
關愛老人是中國道德的核心,是“忠孝”。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讓座老人天經地義,但是要做老人也要尊重他人合法正當的權利。人們的合法權利是法律授予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老人的女兒也一樣,其女兒沒有為了孝順父母而侵犯他人正當權利的特權。女大學生既然付出了全程車票的車錢,就應當享有全程坐座位的權利。讓座只是中國人思想觀念中的倫理道德,法律是中國長治久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保障,是國之根本。當道德觀念與法律觀念相沖突時,我們應選擇法律,維護法律權威。因為與道德倫理相比,法律才是規范人們社會行為最重要的原則,最根本的底線。一旦法律的權威被踐踏,那么國之根本就會被動搖,國將不存。所以孝順的倫理道德與法律規定的權利相沖時,請選擇尊重他人合法權利,他人正當權利神圣不可侵犯。
真正的美德讓座不能依靠道德綁架,讓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尊老愛幼的體現,但是老人女兒的行為實質上打著“要尊老愛幼要讓座”的名義進行道德綁架。
真正的美德是內心自發的,讓座也應是個人自愿的,而不是外界進行道德綁架強行逼迫的。如果縱容這種尊老愛幼的口號而強行逼迫讓座的行為,只會給社會帶來不良的風氣。
真正的美德在人們心間,大家自有一把衡量是非對錯的尺子,真正的樣子應是自愿不是被逼,真正的孝順是給老人要一張全程車票。
中國式道德綁架演講稿 篇6
在我的腦海中,有許許多多令我忘不掉的事,好象那一顆顆劃破夜空的流星,光彩奪目。在這些往事中,有一件事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午,正是最熱的時候,太陽的光映照在我的臉上。坐在車里,聽著"吼,吼。"的車聲,這聲音毋庸置疑是噪音,望著車窗外,人來人往的街道,他們都是半瞇著眼睛,撐著太陽傘,似乎一點也不喜歡這熱辣辣的太陽。
有人上車了,她是一位老人,她看看車上的座位,滿了,又沒人讓座。只好站著,扶著車桿。陽光正直直地照著那位老人,老人皺著眉頭,用手擦從額頭流下豆大的汗珠。車子突然猛地一剎車!老人踉蹌了一下,腳撞到了車桿"哎喲"一聲。全車人的目光都放在了老人的身上,可過了一會兒,他們都各干各的事,壓根沒打算讓座。我直定定地看老人,手緊緊地握拳,手心都出汗了,咬著下唇。讓不讓坐呢?我十分猶豫,他們不讓,我也不讓吧,可是......讓了的話我就要站著了呀,又熱又嗮。不!這點小事,我怎么可以不讓呢?我又想到我是少先隊員,我迅速起身,走到老人面前,誠懇地說:"老婆婆,你去我的位置坐吧,沒那么多陽光。"老人拒絕了,說:"這怎么行,你還小的,還白白的,會嗮黑的。""小孩子們嗮多身體好。"我堅持要老人坐,老人只好坐了,親切地說:"你真是個好孩子。"我說"沒有關系的"我心里比吃了蜜還甜。
讓座,看起來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卻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品格。讓座的人會受到別人的尊敬,那些光顧著自己渺小的利益的人,卻會受到被人的唾齒!
中國式道德綁架演講稿 篇7
今天我看到這樣一則材料:一位八旬老人因只有一張半程票,中途被一位女大學生“請”了起來。隨后,一中年男子讓座給老人,老人的女兒卻借此對女大學生說:“年輕人呀,應該多學學。”但我覺得這位女大學生的做法并非錯誤,我們應該多向女大學生學習,堅持自己的位置,拒絕道德綁架。
最近網絡上新出了一個詞叫“道德綁架”他的意思大概就是一些人利用自身的弱處來了所幫助或者一些針對其他有能力而不去幫助別人的人進行語言攻擊。在社會上這些現象變得越來越普遍。在公交車上,你可以看到某一些老人因為沒人讓座,而對身邊的年輕人進行“教育”:“唉,現在的年輕人吶真是一點同情心都沒有!”這些老人雖然年紀較大,但行動能力卻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弱。有的老人身子骨依舊硬朗,但他們卻人想要利用自身的特點的弱處來索取一些不必要的幫助,這就是所謂的“我弱我有理。”還有一種項目被人們視為道德綁架的對象——慈善機構。現如今的慈善事業早已被世俗化,金錢化。人們看重的不是你的善心,而是你捐款的多少,誰捐的最多就意味著誰最有善心。不但如此在平時學校里舉辦的捐款,老師們嘴上雖說不勉強,但也會規定一定的捐款數額。當你說沒錢時、當你捐款捐得少時,同學們就會說:“你怎么這么沒愛心吶。”就比如說一位男明星——吳京,他所執導的電影《戰狼2》票房高達50億。而隨后他也向慈善機構捐助了100萬人民幣。可人們卻對他這種行為提出了指責和質疑:“賺了幾十億才捐那么100萬,起碼要捐幾個億呀!”等等之類的話語。這樣的現象讓社會中許多想做好事的人感到了無奈和恐懼。因為人們看重的不是你做了好事,而是做的這些好事有沒有與你的能力相持平。
道德綁架會讓社會籠罩在虛偽的面紗下,因為每個人所做的事情都只是為了避免道德綁架。而不是發自內心,這就會導致社會氛圍惡化,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緊張。
所以,讓我們堅守自己的位置,堅決抵抗道德綁架,要受會變得更加真實,讓“我弱我有理”的這種說法在人們的腦海中徹底鏟除。
中國式道德綁架演講稿 篇8
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好!
隨著成長過程的不斷推進,生活中出現的煩惱也越來越多,可是由于價值觀的不同,出現了許多難以抉擇的事情,常常讓我感到不知所措。
但這次,我實在不知如何表態了,因為我現在已經思維碰撞很久了。
事情的起因很簡單,就是我在一個烤紅薯攤位,向攤主——一位老奶奶——買了個紅薯,卻是花了我一頓半的飯錢!我的心很痛,因為這個紅薯對于我來說是“天價”了。
本來,老奶奶這么大年紀了,頭發花白,體現了其主人的飽經風霜,更由于是冬天,這兒風又很大,做小本生意的大家都很不容易,何況是這位老奶奶,以及她身邊的一位應該是她的老伴的老爺爺。
餓的慌,我迅速來到這個攤位前,挑了個比較小的紅薯,老奶奶拿起稱了稱,報了價,可是卻讓正在從書包拿出錢包往外掏錢的我感到不可思議,我的動作一瞬間靜止了……竟然如此之昂貴!比別人的攤位那兒足足貴了一倍多!但是看見老人家也不容易,老奶奶忙著幫下一位顧客稱重,老爺爺已經打包好遞給我了。
我是不太想要了現在,但是,想到做生意的艱難,以及老人家還在冷天里出來賣烤紅薯實在是——不買似乎對不起自己。于是,我狠狠心,買下了這個“天價”紅薯。
但是,走回來的路上心里不是滋味。因為買了又覺得對不起爸媽。爸媽賺錢也不容易,都是無產階級,他們要是知道我花了這么高的價錢買了家里四處都能見到的紅薯不知做何感想?
我不懂,我只知道,不得不買。
謝謝大家!
中國式道德綁架演講稿 篇9
親愛的__:
大家好!
因為現代這個社會通訊發達,媒體,輿論,不管是真的假的,滿天都是。因為輿論壓力太大,社交太發達,特別是對于名人來說,一舉一動都要小心翼翼,一不小心就是頭版頭條。很多網友粉絲對于明星的行為要求很高,既然作為名人,所作所為必定會受到廣泛的關注。他們的行為是大眾定義他們形象的重要因素。道德綁架是近年來最惹發爭議的話題,還有很多發生在明星身上的事情,比如我前些天看過一部電影《戰狼2》,這一部火遍全世界的電影,大家對它的評價也是相當的高。那就不得不說一部電影的最大贏家——吳京,一個打星,因為電影迅速成為當紅小生。
8月8日發生的四川九寨溝地震事件,明星的捐款又稱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因為戰狼2的票房沖天,吳京賺的鍋滿盆滿,所以對于“驚爆”吳京只捐了50萬的數字,很多網友炮轟吳京太小氣,還有人覺得“人家掙的錢,捐多捐少和你們有什么用!”這就是所謂的道德綁架,因為人家有名氣,人家掙的多,就逼著人家捐款?這種事情層出不窮,吳京的事情也僅僅是代表性的。
當然,生活里也有這樣的事情。現在禮讓公車座位已經變成了理所當然的,如果你不讓座,那就是你的不對了。受到所有人的指責,現在所有的禮貌和素質都被硬性要求,如果你做了會被認為是義務,如果你不做就會被輿論譴責。這樣的社會面貌已經被扭曲,我們認為的道德素質,已經逐漸被綁架的變了形。
道德是自我約束的行為,如果被輿論擠壓變形,那么就會成為一種負能量的社會效果。我們有道德,有素質,卻不想被硬性要求!
希望大家可以多一些言論行為自由,少一點無事生非的壓力。我們拒絕“道德綁架”。
謝謝大家!
中國式道德綁架演講稿 篇10
什么是道德綁架?所謂道德綁架從字面上來看,就是以道德的名義迫使他人不得不做的事情,否則就會被罵是沒有良心,沒有品德。這是一種逼迫的行為,但它穿上“道德”這件華麗的衣服。而現在社會中卻時常出現這些事情。
有新聞稱,有一名患有尿毒癥的十三歲女孩,因家中支付不起昂貴的醫療費用,只好在網上求助捐款。可卻有人說,若女孩子被醫好,就讓她捐出一個腎。這件事情就是典型的道德綁架,“捐款”本來就是一個你情我愿的事情,卻要因為是在幫助別人的情況下就對其加以不合乎情理的要求。在別人生死存亡之中,那些網絡上的過路人卻不忘為此添油加醋。得病的女孩沒有義務去這么做。網上的標注也是無理的,更讓人進退兩難,這種越過了義務的,以道德為載體的行為就是道德綁架。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由我來看,進行道德綁架的人自身利益并不會隕害,于是他們就可以輕便自如,毫無壓力的對另人進行道德綁架。畢竟這種行為只會對別人產生不適和尷尬,而自己也無傷大雅,這些讓他們失去了感覺,只有一為的體現自己的高尚,從而他們便無所謂地進行了道德綁架。
其次,是因為通過這種行為可以體現自己的高尚,從而滿足自己內心的虛榮心。這樣的好處都被他們給占盡了,這就是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像他們這樣的坐享其成,更使他們做出道德綁架行為。在對于自己有利而無一害的事情上,自然讓他們時常做出這種行為。
道德綁架,用道德去綁架他人,讓他人不得不做。做了,讓別人隕失,不做,讓別人被罵。好壞都輪不到自己,于是他們常常用超乎圣人的道德去要求別人,就好像錢多的人就得捐多點些錢,考試考得好才是孝。否則,就是被言論抨擊。這公平嗎?這擺明了不公平呀。錢再多也是別人通過自己賺的,考試考得好卻殺害父母,這也是不孝啊。既然連文字上的道都了解不清的人,就不要用自己都做不到的要求去要求別人。
道德綁架,它綁架的不只是他人,更是自己!
中國式道德綁架演講稿 篇11
還記得前幾天在微信上鬧得沸沸揚揚的羅一笑事件嗎?且不論該事件的真假,單就轉發該事件的朋友圈來看,就足以讓筆者感慨萬千。
我是在上體育課的間隙玩手機刷朋友圈時看到眾朋友同學都在瘋狂轉發羅一笑的募捐文章的。說實話,我一直是不喜歡發朋友圈的,除了剛玩微信時興致勃勃地發了幾條朋友圈外,就一直處于潛水狀態,但每當我看到朋友圈大肆轉發同一條募捐信息時,都會在指間猶豫,要不要跟風轉發,可是我真的不喜歡發朋友圈,而且覺得轉發的信息也不一定是真實的,于是之前我一直堅持堅決不發朋友圈的原則,可是,這次我卻妥協了,也許是因為同為文人,對賣文章募捐這一新形式有種深深的同情,也許是因為這次太多人轉發,特別是微信里的同學全都轉發了,自己如果不轉發,會不會給同學留下冷血的印象,我覺得是后者的原因為主,于是,我在道德綁架中無奈地點擊了轉發,轉發后,覺得自己的良心得到了釋然,但又覺得自己像個被強權打倒的士兵,狼狽不已,只不過,這次的強權變成了人們高尚的道德。
道德綁架,是指以道德為砝碼,要挾個人或眾人不得不做某些事情,我覺得道德綁架現如今已沴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連自由的微信,都受到了束縛。
現實生活中最常見的道德綁架,或許就在公交車上,公車的讓座問題,本來是種自發的美德,現在卻成了年輕人的道德綁架,老年人一上車,年輕人就必須讓座,若有不讓座者,輕則被指責,重則被毆打,年輕人不讓座反被老人掌捆的事件已不少見,讓座本來是為了讓年老體弱者提供更舒服的條件,可現在有些老年人每天退休生活過得舒適,精神飽滿,有些身體素質比年輕人還好,站一會可能對他們來說沒有什么,相比之下,每天忙忙碌碌的年輕人疲于生活,勞累了一天,剛想在公車上瞇一會,卻被不分青紅皂白的所謂道德給要求讓座,如果只是勞累還好,還能強撐下,讓就讓吧,站會也沒什么,可若年輕人遇到身體不適時,是否也要強行站起給健壯的老年人讓座?我的朋友就曾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那天她正好身體不適,頭暈的很,本想去醫院看病,可就在公交車上,遇到一位老人,一上車看到她沒有主動讓座,就在她身邊喋喋不休地指責她,說她沒有禮貌,不懂得尊老,最后我朋友無法,只好撐著站起來給老人讓座,而她自己卻差點暈倒。我聽了她的講述后不禁唏噓,如果不讓座就被視為道德敗壞,那么這種衡量實在是太偏頗了。
而在虛擬生活中,如微信中的道德綁架,也讓人頭疼不已,就像前文中提到的,當朋友們都轉發了募捐信息,或轉發尋物啟事,這時,你是不是也要必須轉發諸如此類的信息,方能顯得你有愛心,不冷血,有人情?這樣或那樣的道德綁架,不管是在現實生活還是在虛擬網絡中,都如蜘蛛絲般纏繞著我們,讓我們逃脫不得,感到厭惡的窒息。
道德如法律般,本是起著促進規范作用,讓人們有更良好的行為,但美德的形成應是人人發自內心的實踐,從而傳播開來,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道德綁架卻讓這種美德成為了個人的作秀,人們做得不情不愿,每每在道德的高壓下做出所謂的善行,都會感到一種惡心與反感,這樣的善行,在下次遇到同樣的情況,會不會引起人們的逆反心理,從而索性不做了,如此這般,又怎么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
而善行,本來是人們發自內心做出的,人們之所以做善行,是為了獲得內心的愉悅,可是被道德綁架的人,是在不自愿的情況下做出的,他們無法在踐行美德后獲得內心的愉悅,也就無法形成良性循環。這樣的美德,在下次沒有道德的監控下,會不會變成一種可怕的冷漠?
我們尊重道德,但拒絕道德綁架,讓道德在空氣中自由的呼吸,比將它強行加壓到人的身上,會更讓人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