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朗誦技巧學習
朗誦,指清清楚楚的高聲誦讀。就是把文字作品轉化為有聲語言的創作活動。朗,即聲音的清晰、響亮;誦,即背誦。朗誦,就是用清晰、響亮的聲音,結合各種語言手段來完善地表達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種語言藝術。 朗誦是口語交際的一種重要形式。朗誦不僅可以提高閱讀能力,增強藝術鑒賞,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朗誦,大者可以陶冶性情,開闊胸懷,文明言行,增強理解;小者,可以有效地培養對語言詞匯細致入微的體味能力,以及確立口語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鑒別能力。因此,要想成為口語表述與交際的高手,就不能漠視朗誦。
朗讀是把書面語言轉化為發音規范的有聲語言的的再創造過程。是一個創造性的藝術,要再重視原作的基礎上,容入自己的思想感情,運用各種技巧進行語言藝術的再加工。朗讀有助于培養閱讀理解能力,有助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聽一篇文章或一部文學作品的朗讀,如果內容好又朗讀得好,常常比我們自己感受得更深刻。”
朗讀訓練必須作到正確,流利,又感情這一基本要求。必須在把握作品內容,情感的基礎上,加強朗讀基本技巧訓練。
教給學生朗讀的技巧和方法,以技助讀
進行朗讀訓練時要教給學生一定的朗讀方法技巧。小學生朗讀主要抓語調、重音、停頓、語氣幾方面。
1.語調。要讓學生知道朗讀時句子里語音高低輕重的配置也就是朗讀、說話的腔調,舉例說明語調中高低、升降、輕重、曲直的變化,如何去把握它們,朗讀時應怎么處理。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這件事發生在一百多年前的資本主義國家,對于在社會主義國家的孩子來說,是陌生而難以想象的.但是他們都知道寒冷和肚子餓是什么感覺.我們就要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想象.設想自己就是那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又冷又餓縮在一座房子的墻角.學生就能認識到在資本主義國家,窮人過著怎樣悲慘的生活,從而滿懷著同情朗讀,感受小女孩的不幸。然后再指導學生朗讀課文開頭描寫環境的部分,應該用輕緩、低沉、傷感的語氣;朗讀出現幻象的部分,則應該用充滿希望、欣喜的語氣;而當幻想破滅,又回到殘酷現實時,又應該轉回失望、低沉、傷感的語氣。
2.重音。教師要讓學生知道什么是重音,怎樣讀好重音,并能夠在具體語言環境中找出重音。還要通過舉例示范,讓學生懂得對句子中重音的表現處理。有的學生一遇到感情比較強烈的句子,就認為該讀重音,重音就是讀得大聲、快而激昂。其實這是不一定的。重音的處理既要注重聲音形式,又要注重內心體驗;既要注重表層的技巧,又要注重語言環境中的內蘊。有時重音輕讀,表達的效果更強烈。如《再見了,親人》中小金花跺著腳說的一句話:“媽媽,這個仇我一定要報!”學生往往讀得快而高昂,像在喊口號。其實,體驗小金花內心的沉痛,一字一句讀得緩慢而低沉,字字有力,聲聲有情,更富有感染力。
3.停頓。我們在平時的聽課中,經常會發現這樣的現象:有的孩子在朗讀課文時感情非常投入,但是聽了以后卻感覺不舒服,為什么呢?究其原因是因為學生對停頓、輕重音或語調等的安排不當造成的。技巧是朗讀的靈魂。
在指導停頓時,我特別注意了標點的停頓,詞語的停頓,情感的停頓。課文中每一個標點都對正確停頓有明確提示。一般而言,句號、問號、感嘆號>分號,冒號>逗號>頓號,而自然段之間的停頓最長。詞語的停頓在朗讀中尤為重要,如果處理不當會使朗讀效果大打折扣,如《西湖》中有這樣一句話:站在柳絲輕拂的西湖邊放眼遠眺……有的學生這樣讀:站在/柳絲/輕拂的/西湖邊/放眼遠眺……如此讀來,一切都完全失去了美感 因此教學中指導學生如何注意詞語間的停頓至關重要。至于情感的停頓,就更需要教師的指導,再如:“了不起!你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一塊會說話的鋼板!你是一位軍神!”這里連用了三個感嘆號,出于情感的需要,如果句子之間停頓稍作變化,則更能表現出沃克醫生對劉伯承的欽佩、贊嘆之情!
(1)除了標點符號停頓,還有語法停頓。語法停頓是句子中間的自然停頓。它往往是為了強調、突出句子中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或補語而做的短暫停頓。學習語法有助于我們在朗讀中正確地停頓斷句,不讀破句,正確地表達作品的思想內容。
(2)感情停頓。感情停頓不受書面標點和句子語法關系的制約,完全是根據感情或心理的需要而作的停頓處理,它受感情支配,根據感情的需要決定停與不停。它的特點是聲斷而情不斷,也就是聲斷情連。
小學生有唱讀的現象,朗讀時只注意讀準字音、忽略詞與詞組之間的聯系,忽略了句子表達的意思,會造成讀破句、讀斷句的不良的朗讀習慣。教學時,要訓練學生按詞、詞組之間的停頓法正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