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溝通技巧對中學生的影響
中學生進入中學以后,面臨著新的環境、新的群體,人際交往日益頻繁和復雜,需要整合各種關系,處理好與交往對象的關系成為他們新的生活內容。下面第一范文網小編整理了中學生溝通技巧,供你閱讀參考。
中學生溝通技巧:了解溝通技巧對中學生的影響
1.影響中學生的人格特質
不同的人際關系會使中學生形成不同的人格特質。一般來說,具有良好人際關系的中學生能迅速適應中學的生活,精神愉快,充滿信心。與人相處時,以誠懇、公平、謙虛、寬容的態度待人,保持開朗的性格、積極的人生態度,具有善良、助人、同情心、社會責任感、正義感等良好的人格特質。人際關系不良的中學生則表現出多疑、敏感、心胸狹隘、目光短淺、自我中心、清高自傲等不良的人格特質。給自己造成心理上、精神上的巨大壓力,嚴重的還會導致病態心理。
2.影響中學生的正確自我評價
人際關系狀態影響中學生的自我評價。自我評價體現了個體自我意識的發展水平,是人格健全的心理基礎。正確的自我評價是在與他人的交往過程中,通過相互學習和相互幫助、相互影響逐步發展和成熟起來的。中學生對自己的正確評價是在與同學的相互交往中、在處理各種人際關系中發展起來并實現調整和糾正自己的。具有良好人際關系的大學生能恰如其分地評價自己,時時感受到自己為他人所喜歡、所接受、所承認,滿足了自己的歸屬和安全的心理需要,有良好的自尊感,相信自己的價值,悅納自己,促進了人格的健康發展。缺乏良好人際關系的中學生或表現出自卑和自我委瑣,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否定自己的價值,只看到自己的不足,處處低人一等,壓抑自己能量的釋放,自我沖突、自我矛盾,甚至產生厭惡自己的自卑情結;或表現出孤傲、自命不凡、居高臨下、目中無人,不能處理好人際關系,對人格的健康發展產生了消極影響。
3.影響中學生的情緒健康
我國著名心理學家孟昭蘭認為,“情緒在心理變態中起著核心的作用。情緒異常往往是精神疾病的先兆”。人與人之間良好的情緒與情感不僅是社會交往的“黏合劑”、人際互動的“潤滑油”,而且是影響人格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中學生情緒情感豐富,情感交流的需要強烈,希望能向他人訴說自己的喜怒哀樂,因此不同的人際關系導致他們不同的心理感受和體驗。具有良好人際關系的中學生,情緒的滿意度高,心境平和,寧靜、愉快,對他人和集體有親密感和依戀之情,遇事比較冷靜,能適度地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對不良情緒有良好的控制和宣泄,調節和控制情緒的能力較強,能促進人格的健康發展。人際關系不良的中學生不能適當地表達和調控自己的情緒,極易產生焦慮、緊張、恐懼、憤怒等不良情緒,對他人和集體有敵對、不滿情緒,經常處于各種不良情緒的體驗中。
4.影響中學生的學習適應
人際關系影響中學生入校以后的學習適應。馮廷勇的研究認為,影響中學生學習適應的主要因素有學習能力、環境因素、教學模式、社交活動等。其中,在中學生的學習中,社交因素對中學生學習適應的作用明顯加大。
中學生溝通技巧:3大交際溝通技巧
標簽效應
當一個人被一種詞語名稱貼上標簽時,他就會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簽內容相一致。這種現象被稱為“標簽效應”。 美國心理學家貝科爾認為:“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簽,就會成為標簽所標定的人。”
心理學認為,之所以會出現“標簽效應”,主要是因為“標簽”具有定性導向的作用,無論是“好”是“壞”,它對一個人的“個性意識的自我認同”都有強烈的影響作用。給一個人“貼標簽”的結果,往往是使其向“標簽”所喻示的方向發展。
禁果效應
禁果效應也叫做“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越是禁止的東西,人們越要得到手。這與人們的好奇心與逆反心理有關。有一句諺語:“禁果格外甜”,就是這個道理。
“禁果效應”存在的心理學依據在于,無法知曉的“神秘”的事物,比能接觸到的事物對人們有更大的誘惑力,也更能促進和強化人們渴望接近和了解的訴求。我們常說的“吊胃口”、“賣關子”,就是因為受傳者對信息的完整傳達有著一種期待心理。
例:進入青春期的孩子逐漸對異性產生好感,從而談起了“戀愛”,很多家長怕影響學習,所以就使盡各種辦法讓兩個孩子分開,可是越是這樣兩個孩子之間的“感情”越好。這就是禁果效應的效果。
期望效應
期望效應又叫“皮格馬利翁效應”也叫“羅森塔爾效應”。這個效應源于古希臘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古希臘雕刻家皮格馬利翁深深地愛上了自己用象牙 雕刻的美麗少女,并希望少女能夠變成活生生的真人。他的真摯的愛感動了愛神阿勞芙羅狄特,愛神賦予了少女雕像以生命,最終皮格馬利翁與自己鐘愛的少女結為 伉儷。
1968年美國哈佛大學的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和雅各布森教授帶著一個實驗小組走進一所普通的小學,對校長和教師說明要對學生進行“發展潛 力”的測驗。她們在6個年級的18個班里隨機地抽取了部分學生,然后把名單提供給任課老師,并鄭重地告訴他們,名單中的這些學生是學校中最有發展潛能的學 生,并再三囑托教師在不告訴學生本人的情況下注意長期觀察。8個月后,當他們回到該小學時,驚喜地發現,名單上的學生不但在學習成績和智力表現上均有明顯 進步,而且在興趣、品行、師生關系等方面也都有了很大的變化。這一現象被稱為“期望效應”,后來人們借用古希臘神話中皮格馬利翁的典故,稱這種現象為“皮 格馬利翁效應”。
期望效應是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心理學規律。家長在教育子女中,期望效應常常可以發揮它的強大而神奇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