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公德演講稿(精選18篇)
社會公德演講稿 篇1
各位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這天演講的題目是——《做個有社會公德的學生》。
有人說:“如果你失去了這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于金錢;但是如果你失去了社會公德,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這天,我想和大家一齊交流的話題就是:“做個有社會公德的小學生”。
可能有人會問:”什么是社會公德?“簡單點說社會公德就是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就應遵循的行為準則,在一些小事中就能夠體現出來,比如:等侯公交車時,你是否自覺排隊?吃過的食品袋塑料袋是否扔進路旁的垃圾桶?出入教室時是否有輕聲關門?是否有輕聲慢步過走廊?是否有上下樓梯靠右走?每一天陪伴你學習的課桌椅是否從不亂刻亂畫?這一切都是一個人是否具有公德心的體現。社會公德還體此刻與人交往之中,一聲謝謝,等于一次情感的交流;一句對不起,能化解劍拔弩張的沖突;一個不要緊,等于給人吹去一陣溫暖的春風。這些看似極樸實的話語,流露出的卻是發自內心的真摯情感,讓人感受到的是100度的熱情和溫暖。以禮待人,把笑臉常掛,你會發現天很藍,花很紅,其他的人也都很友善。我們,都是品行優良的孩子,但是在近期,校園里卻出現了一些不講公德的現象:一樓大廳的宣傳畫報被戳、劃得面目全非,品味班級評比分數欄數據經常被擦,特點是小數點不見了,給校園造成十分不好的負面
影響。也許做這些事的同學并非有什么惡意,僅僅是出于惡作劇的心理,覺得好玩而已。但是你們可曾想過,自己的行為已經違反了社會公德,違反了做人的基本準則,是十分不可取的!在此,我真心地期望那些以前有過以上不良行為或者是有其它類似行為的同學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不要讓這些不和諧的音符在我們校園重演。
同學們,做一個有公德的人是現代社會對人的基本要求,我們要把”講公德,懂禮貌“作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項基本行為準則,并把它內化為一種自覺的行為。文明禮貌,重在表現;良好習慣,重在平時;社會公德,重在你我。
同學們,讓我們從此刻做起,從身邊做起,用每一分實際行動去做一個禮貌的人,一齊來告別那些不禮貌的行為!我相信,只要我們全體同學共同努力,必須能營造出一個更加整潔寧靜有序,健康奮進的四聯小學,讓禮貌的號角響徹四小的天空!
最后,我想用一句名言作為我這天演講的結束語:播下行為,收獲習慣;播下習慣,收獲性格;播下性格,收獲命運!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社會公德演講稿 篇2
尊敬的評委:
大家好!
我是武漢市食品化妝品監督所的一名監督員,很高興和大家一起,參加今天的演講活動,講一講自己對公德心的認識。我演講的主題是“公德在我心,點滴在于行”。說實話,在此之前我自己對公德的認識還不是很清楚,因為要參加演講,就去向專家請教。專家說,公德就是社會的公共道德。講究公德 ,就是要完善自己個人道德,還要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見到我還不太理解,專家說,公德是一個既大又很小、既抽象又很具體的事情,大到見義勇為和歹徒做斗爭的英雄事跡,小到給人讓路、甚至是不隨地吐痰這些非常不起眼的事情。她說:有一次,俄國十月革命的列寧從樓上下來,正碰見一個女工人端著一盆水上樓。樓梯很窄,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退到一邊讓路。列寧說:“你端著東西,我空著手,請你先過去吧!”然后自己緊靠著墻,讓女工先上樓。這是一個遵守社會公德的正面典型。接著又說:在清朝的時候,一個中國大官李鴻章到俄國訪問,在公開場合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到處宣揚、嘲笑,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公德的歷史教訓。 我這下徹底明白了,一個小小的舉動,可以反映一個社會的公共道德水平,可以看出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道德,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還會影響國家名譽。 這不禁讓我又聯想起,有些人在馬路上到處丟棄飯盒、飲料瓶,還有一些人隨口罵出的臟話,這些舉動真讓人臉紅!
我記起曾經看過的一個公益廣告:廣告中,一個廢棄的易拉罐,象一個足球一樣,被路過的人踢來踢去,還配有足球解說詞:正踢、側 踢,長傳、短傳„„最后被一個男孩子凌空抽射,打中一個女孩子的腦袋后落在地上,女孩子彎腰撿起來,把它輕輕丟進垃圾箱 里,解說員大叫一聲“球進了! ”然后就是一片歡呼。 現在我才真正明白,公德是我們身邊時時刻刻在發生的事,包括了遵紀守法、文明禮貌、 保護環境等等很多方面的文明行為,講究公德就是要把公德當成自己真心去做的事情就是要象前面說的那個女孩子一樣,用自己時時刻刻、點點滴滴行動去體現的事,而不是喊口號、做樣子,說一套、做一套的表面文章。 在座的各位不知你們是不是和我一樣,明白了公德是什么,明白了怎么用我們的點滴行動去維護好我們中華民族的公德?但是我相信,我們會真正明白的;我相信,我們會努力做到的;我相信,我們會做的更好的!因此,我倡議:公德在我心,點滴在行動! 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開門開窗,輕手輕腳;愛護花草,小心翼翼;隨手關燈,節約每一度電;擰緊龍頭,節約每一滴水;撿起地上的紙屑,保持環境衛生„„讓我們用自己的文明行為,精心呵護我們大武漢的文明、衛生,細心愛護我們的美麗家園,用心維護我們中國人的公共道德,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得更加完善、更加光大!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社會公德演講稿 篇3
社會公德是檢驗每個人的一個道德標準,這個道德的標準沒有人可以跨越,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要遵守這個標準,這些良好的行為準則值得大家去推崇,去學習。
在夏天的傍晚,我常常看見小朋友們拿著自己心愛的羽毛球拍打羽毛球,這時,我多么希望自己也能擁有一副球拍,閑了的時候,和小伙伴們一塊玩。
過了幾天,我拿著媽媽給我的十元錢去買洗衣粉,售貨員阿姨錯把十元錢當作二十元錢,又給我找了十五元錢,我提著洗衣粉,手里拿著找回的十五元錢,不由自主的來到了體育用品店,想買一副羽毛球拍,這時不知怎么地,給我找錯錢的那位售貨員阿姨忙碌的身影浮現在我眼前,她是那樣辛苦,差錯誰不會出呢?真是的,我怎么能把這錢拿來呢?想到這,我連忙跑回那家商店,將錢還給了那位售貨員阿姨,并告訴了她事情的前因后果,她聽完后,急忙說:“謝謝小朋友!”,而且還夸我是個好孩子。
回家后,我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媽媽,媽媽們說我做的對,并帶我去買了一副羽毛球拍,我非常高興。
這件事情讓我明白了,不管做任何事情,我們都應該要嚴格遵守我們的道德標準,做一個有社會公德心的人!
社會公德演講稿 篇4
今天要講的題目是:社會的公共道德。
社會公共道德的主要內容包括:文明禮貌、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等等。它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一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說到公共道德,我想起了我們學校師生對鄉中學的對口扶貧行動,資助貧困的同齡人完成學業,這不正是良好的社會公德的體現么?
再看一個外國的例子。
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著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后自己緊靠著墻,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社會公德的體現么?
我這里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為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認為道德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么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道德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為即使踐行了道德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為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眾。
一個社會的公共道德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道德,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清朝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公德的歷史教訓。
公共道德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道德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道德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嗎?不會!個人道德修養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必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道德修養。人的道德修養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后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于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準,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完善個人道德修養,便有了推進社會公共道德的基礎。
而一個社會的道德氛圍對他的民眾亦有莫大的影響。為什么這么講呢?相信有的同學去過歐洲或日本,就很有親身體會。大的不說,只看看過馬路這樣的小事。只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一輛車都沒有,外國人絕不過馬路。他們認為這是必須遵守的公共道德。試問,在如此的氛圍中,有誰會肆無忌憚地沖紅燈呢?這就是社會氛圍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們不是從自身做起,這社會氛圍又從何而來呢?
有記者訪問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在幼兒園。在那里,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說,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要謙讓、吃飯前要洗手……”我們完善自己的道德修養也是一樣,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使文明的觀念從意識層次進入無意識層次,使文明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
我們從小接受社會公共道德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社會公德。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著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臟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么?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社會公共道德教育,自己卻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公共道德教育有什么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公共道德,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為。
我們不必埋怨這個社會的公共道德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單薄,對社會的影響不大。試想一下,面包里的酵母不是很少嗎?可是,單憑這一點酵母,不是就把面包發起來了么。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該做這個時代的酵母,讓自己的酵素,在這個社會起到應有的作用。
社會公德演講稿 篇5
各位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我這天演講的題目是——《做個有社會公德的人》。有人說:“如果你失去了這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于金錢;但是如果你失去了社會公德,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這天,我想和大家一齊交流的話題就是:“做個有社會公德的人”。
可能有人會問:”什么是社會公德“簡單點說社會公德就是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就應遵循的行為準則,在一些小事中就能夠體現出來,比如:等侯公交車時,你是否自覺排隊吃過的食品袋塑料袋是否扔進路旁的垃圾桶出入教室時是否有輕聲關門是否有輕聲慢步過走廊是否有上下樓梯靠右走每一天陪伴你學習的課桌椅是否從不亂刻亂畫這一切都是一個人是否具有公德心的體現。
社會公德還體此刻與人交往之中,一聲謝謝,等于一次情感的交流;一句對不起,能化解劍拔弩張的沖突;一個不要緊,等于給人吹去一陣溫暖的春風。這些看似極樸實的話語,流露出的卻是發自內心的真摯情感,讓人感受到的是100度的熱情和溫暖。以禮待人,把笑臉常掛,你會發現天很藍,花很紅,其他的人也都很友善。
我們中心小學的學子,都是品行優良的孩子,但是在近期,校園里卻出現了一些不講公德的現象:校園的宣傳畫報被戳、劃得面目全非,班級評比分數欄數據經常被擦,特點是小數點不見了,給校園造成十分不好的負面影響。也許做這些事的同學并非有什么惡意,僅僅是出于惡作劇的心理,覺得好玩而已。但是你們可曾想過,自己的行為已經違反了社會公德,違反了做人的基本準則,是十分不可取的!在此,我真心地期望那些以前有過以上不良行為或者是有其它類似行為的同學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不要讓這些不和諧的音符在我們校園重演。
同學們,做一個有公德的人是現代社會對人的基本要求,我們要把”講公德,懂禮貌“作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項基本行為準則,并把它內化為一種自覺的行為。文明禮貌,重在表現;良好習慣,重在平時;社會公德,重在你我。
同學們,讓我們從此刻做起,從身邊做起,用每一分實際行動去做一個禮貌的人,一齊來告別那些不禮貌的行為!我相信,只要我們全體同學共同努力,必須能營造出一個更加整潔寧靜有序,健康奮進的四聯小學,讓禮貌的號角響徹四小的天空!
最后,我想用一句名言作為我這天演講的結束語:播下行為,收獲習慣;播下習慣,收獲性格;播下性格,收獲命運!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社會公德演講稿 篇6
各位同學:
大家好!今天我們來學習中學生社會公德與養成教育方面的知識。提起中學生社會公德和養成教育這個概念,有好多同學還不清楚,下面我就首先對這個概念給同學們解釋一下。
所謂社會公德就是指人們在履行社會義務或涉及社會公眾利益的活動中應當遵循的道德準則。與“私德”相對。公德指與組織、集體、民族、社會有關的道德,私德指個人品德、作風、習慣以及個人私生活中的道德。社會公德是人類在社會生活中根據共同生活的需要而形成的,如遵守公共秩序、講文明、講禮貌、誠實守信、救死扶傷等。
養成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上,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中,通過訓練、嚴格管理等種種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質,最終養成自覺遵守社會道德和行為規范等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一種教育。養成教育雖然不是德育的全部,但卻是德育中最“實”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人要是各種好習慣都養成了,我們的教育目的就達到了,如學習上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勞動上有良好的勞動習慣,道德上有良好的道德習慣,生活上有良好的生活習慣……那么這個孩子就是一個好孩子。”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作為道德素養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時期沒有成為習慣,那么,所造成的損失是永遠無法彌補的。”中小學時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急劇發育、變化的重要時期,正是增長知識,接受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最佳時期。
下面是廣大同學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現象:
1、習慣影響。不少中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是上學之前形成的某些不良習慣,如順口說粗話、大聲喊叫、見人愛動手動腳等,雖然經過老師提出要求,知道必須遵守行為規范,但是由于舊習慣的影響,對新的要求還不適應,在一定情境下,舊習慣會不知不覺地表現出來。生活上,睡懶覺、不疊被子、抽煙喝酒、攀木折花、隨地亂扔垃圾;物質上,搞攀比、高消費等,思想空虛,意志脆弱。
2、觀念模糊。例如有些同學把遵守紀律看成是軟弱怯懦,把尊敬老師看成是溜須拍馬,把損壞公共財物看成是英雄行為,把幫助同學打架看作是“行俠仗義”,對同伴好友的違紀行為不加勸阻而提供方便。這些都是是非觀念不明,愛憎情感不強的具體表現。
3、任性執拗。有些同學在家長的過分溺愛下,嬌生慣養,一不順心便用大聲哭叫、摔打東西、耍小脾氣等手段對家長要挾,而家長對此不加批評教育,反而遷就屈從。長此以往,滋長了孩子任意妄為的脾氣。也有的家長生怕孩子外出吃虧,唆使孩子罵人打人,殊不知這種教育正是自己使孩子變得野蠻。這樣的孩子進入學校,很難接受各項規章制度的約束。加上對群體生活的規矩理解不夠,以為跟家里一樣,遇事有父母撐腰,所以就敢于大膽違反紀律。相反,在家經常受父母批評和打罵的學生得不到關愛,就會灰心失望,自暴自棄,這就更容易形成執拗的性格。
4、明知故犯。這種情況在低年級學生較為少見,而在高年級學生身上卻表現明顯。這類學生熟悉紀律要求,也知道這些要求合理正確,但他們拒絕接受紀律的約束,對老師提出的紀律要求很反感,認為老師小題大做,吹毛求癡,從而抱著對抗的情緒,有意不遵守紀律。這樣的學生大錯雖然不犯,小錯卻接連不斷。例如:亂仍垃圾、自習課交頭接耳、校內騎車等。
5、品質不良。少數學生是非觀念模糊,黑白顛倒,感情冷漠,經不起利誘而發生盜竊、吸煙、喝酒等行為,這已不是一般學生違紀的問題,而是臨近刑事犯罪的邊緣,這是一種危險的信號,如不及時接受教育和悔改,其發展前途很可能會走向犯罪。目前,違法犯罪趨于低齡化,這不能不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上面這些情況就是我們同學們中間所存在的一系列不良的現象,那我們應該怎么樣去克服和改正這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呢?我認為同學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文明禮貌
文明禮貌這個詞對我們來說已再熟悉不過了。在我們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劃》中,一些公共場所里,也經常可以看見這類標語,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又如何做呢?
文明行為要求:
1、與人交往講普通話要使用禮貌用語(“請”“您好”,“老師好”,“同學好”,“謝謝”,“對不起”,“沒關系”,“再見”,“不用謝” ),面帶微笑打招呼。笑臉待人,是親切、敬重的表現。
2、師生之間、同學之間每日初次見面宜相互問候,學生見教師應鞠躬問好,同學之間應互相問候。
3、有領導、教師來校指導、聽課,見面要立正鞠躬問好,遇到來者找不到地方要主動帶路,在別人說“謝謝”時,應說“不用謝”。
4、有教師聽課,要提前到指定教室坐好,安靜等候上課;下課時,要讓聽課教師先走。
5、自覺維護公共場所安靜及正常秩序,不追逐打鬧、起哄。
6、愛護花草樹木,愛護公共財物,不攀折花木,踐踏草地,不浪費水電,污損課桌椅、圖書、門窗、墻面、扶欄等。
7、文明用餐,不亂倒飯菜,不吸煙,不喝酒,不邊走邊吃。
8、講究清潔衛生,不亂丟雜物、果皮、紙屑,遇有垃圾雜物,主動拾起放進垃圾桶,保持校園整潔美觀。
9、男女同學交往舉止要得體,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共同進步,不談戀愛,不拉幫結派。
10、遵守校內外交通秩序,自覺遵守門衛制度,出入校門要下車,校園不準騎車,不翻越圍墻欄桿,不亂停放車輛。
二.助人為樂
助人為樂,見義勇為是社會成員在公共生活交往中用以調整相互關系的最一般的行為規范之一。在公共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應該團結友愛,相互關心,相互幫助。愛人者人恒愛之,信人者人恒信之。現實生活中不可能人人都時時快樂、事事順心,難免會遇到這樣和那樣的困難和問題,總有需要人幫助、救濟的時候。這就需要人們之間互相幫助,扶危濟困,樂善好施,以助人為樂。對不法行為,每個公民都應當分清是非,挺身而出,智斗勇斗,見義勇為,都有責任和義務自覺維擴社會治安。
三.愛護公物
愛護公共財物是社會公德極其重要的內容。
愛護我們的校園、愛護校園里的一切公共財物,是一個人自身道德修養的體現,也是社會公德在校園里的體現。作為中學生來講,我們應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來要求自己,做一個好學生、好公民。但是在我們中間,還是有一部分同學不能嚴格要求自己,不遵守學校的紀律,損壞學校公物,比如:有在嶄新的課桌上亂貼廣告紙張、用筆亂寫、小刀亂刻的;有拳打腳踢、開門不用鑰匙而將教室門窗損壞的;有把教室黑板、開關插座蓋板砸碎的;有對準潔白的墻壁亂打籃球的;有把易拉罐、方便面袋故意堵塞下水道的;有開電燈,人走后不關的;更有吊扣籃筐、拉拽籃網使得籃筐折斷的,等等,雖然這些現象只是少數,但都是令人深惡痛絕的行為。況且,這些行為是危險的,輕則擦傷皮肉,重則傷筋動骨,甚至會有生命危險。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都要立即停止、制止、禁止。
同學們,學校是我家,人人都愛她。美麗和諧的校園,要我們大家共同來營造,為了使我們的校園更加美麗,我們必須愛護校園里的一草一木。
四.保護環境
為了保持美麗校園的環境整潔、舒適和干凈,保障每一位同學的身體健康,每個同學都應當講究公共衛生、保護生活環境,這也是學校生活中同學們應當遵循的最基本的行為規范。講究公共衛生,造成優美環境,是人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證;是社會風尚的一個重要方面,體現出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那么作為一個合格的中學生,應該怎么樣去保護好自己校園的環境呢?
1.積極向自己好朋友和同學宣傳有關環境保護的法令,宣傳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
2.節約用水、節約用電,把廢紙、廢鐵等可利用的廢物分類集中,送往廢品收購站,以便回收利用。
3.注意保護和美化自己生活學習的環境。
中學生還可以通過一些具體的、力所能及的行動來保護環境:
1. 堅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樹立愛自然、愛環境、講衛生的良好環境道德,并處處去影響他人,帶動他人共同愛護環境、保護環境。
2. 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努力促進環境改善。一種是直接參與的方式,另一種則是以間接接的方式來推動環境保護。
3. 自覺參與環境保護的監督管理。在我國,有許多中小學生積極主動地承擔起了監督污染、保護環境的責任。
4. 做好宣傳工作,喚起全社會對環境保護的關注。作為中學生,既要做保護環境的衛士,又要做宣傳環保的使者。
五.遵紀守法
自覺遵守法律法規、紀律,是社會公德最基本的要求。公共生活中人們要能順利地進行社會活動,就必須要有規矩可循,就必須遵循一定的行為規范。每個社會成員既要遵守國家頒布的有關法律、法規,也要遵守特定公共場所的有關規定。人們只有依照法律、法規及紀律的有關規定行事,才不妨礙他人的正常活動,也保障自己所要從事的某項活動;才不會紿社會和他人造成損失和傷害,保持社會公共生活相對穩定巧和諧,并保證社會的健康發展。遵紀守法反映了人們的共同要求,體現了人們共同的利益。每個社會成員都應自覺提高法律意識、增強法紀觀念,自覺用法紀來指導和約束自己的行為,自覺履行法紀規定的義務,敢于并善于運用法律武器同各種違法亂紀現象作斗爭,并能正確運用法紀手段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真正做到知紀懂法,遵紀守法。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中學生社會公德與養成教育,希望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能夠懂得什么是社會公德教育和養成教育,并且知道以后應該怎樣遵守社會公德,怎樣改正自己的不良行為習慣,力爭做一個合格的中學生。
社會公德演講稿 篇7
各位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做個有社會公德的小學生》。
有人說:“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于金錢;但是如果你失去了社會公德,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交流的話題就是:“做個有社會公德的小學生”。
可能有人會問:”什么是社會公德?“簡單點說社會公德就是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在一些小事中就可以體現出來,比如:等侯公交車時,你是否自覺排隊?吃過的食品袋塑料袋是否扔進路旁的垃圾桶?出入教室時有沒有輕聲關門?有沒有輕聲慢步過走廊?有沒有上下樓梯靠右走?每天陪伴你學習的課桌椅是否從不亂刻亂畫?這一切都是一個人是否具有公德心的體現。
社會公德還體現在與人交往之中,一聲謝謝,等于一次情感的交流;一句對不起,能化解劍拔弩張的沖突;一個不要緊,等于給人吹去一陣溫暖的春風。這些看似極樸實的話語,流露出的卻是發自內心的真摯情感,讓人感受到的是100度的熱情和溫暖。以禮待人,把笑臉常掛,你會發現天很藍,花很紅,其他的人也都很友善。
我們四小的學子,都是品行優良的孩子,但是在近期,校園里卻出現了一些不講公德的現象:一樓大廳的宣傳畫報被戳、劃得面目全非,品味班級評比分數欄數據經常被擦,特點是小數點不見了,給學校造成非常不好的負面影響。也許做這些事的同學并非有什么惡意,僅僅是出于惡作劇的心理,覺得好玩而已。但是你們可曾想過,自己的行為已經違反了社會公德,違反了做人的基本準則,是非常不可取的!在此,我真心地希望那些曾經有過以上不良行為或者是有其它類似行為的同學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不要讓這些不和諧的音符在我們學校重演。
同學們,做一個有公德的人是現代社會對人的基本要求,我們要把”講公德,懂禮貌“作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項基本行為準則,并把它內化為一種自覺的行為。文明禮貌,重在表現;良好習慣,重在平時;社會公德,重在你我。
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用每一分實際行動去做一個文明的人,一起來告別那些不文明的行為!我相信,只要我們全體同學共同努力,一定能營造出一個更加整潔寧靜有序,健康奮進的四聯小學,讓文明的號角響徹四小的天空!
最后,我想用一句名言作為我今天演講的結束語:播下行為,收獲習慣;播下習慣,收獲性格;播下性格,收獲命運!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社會公德演講稿 篇8
今天要講的題目是:社會的公共道德。
社會公共道德的主要內容包括:文明禮貌、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等等。它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一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說到公共道德,我想起了我們學校師生對鄉中學的對口扶貧行動,資助貧困的同齡人完成學業,這不正是良好的社會公德的體現么?
再看一個外國的例子。
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著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后自己緊靠著墻,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社會公德的體現么?
我這里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為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認為道德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么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道德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為即使踐行了道德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為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眾。
一個社會的公共道德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道德,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清朝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公德的歷史教訓。
公共道德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道德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道德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嗎?不會!個人道德修養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必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道德修養。人的道德修養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后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于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準,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完善個人道德修養,便有了推進社會公共道德的基礎。
而一個社會的道德氛圍對他的民眾亦有莫大的影響。為什么這么講呢?相信有的同學去過歐洲或日本,就很有親身體會。大的不說,只看看過馬路這樣的小事。只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一輛車都沒有,外國人絕不過馬路。他們認為這是必須遵守的公共道德。試問,在如此的氛圍中,有誰會肆無忌憚地沖紅燈呢?這就是社會氛圍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們不是從自身做起,這社會氛圍又從何而來呢?
有記者訪問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在幼兒園。在那里,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說,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要謙讓、吃飯前要洗手……”我們完善自己的道德修養也是一樣,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使文明的觀念從意識層次進入無意識層次,使文明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
我們從小接受社會公共道德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社會公德。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著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臟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么?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社會公共道德教育,自己卻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公共道德教育有什么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公共道德,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為。
我們不必埋怨這個社會的公共道德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單薄,對社會的影響不大。試想一下,面包里的酵母不是很少嗎?可是,單憑這一點酵母,不是就把面包發起來了么。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該做這個時代的酵母,讓自己的酵素,在這個社會起到應有的作用。
社會公德演講稿 篇9
同志們:
大家好!
相信大家都記得鄧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風氣如果壞下去,經濟搞成功,又有什么意義呢會在另一方面變質,反過來影響整個經濟變質,發展下去會形成貪污,盜竊,賄賂橫行的世界。”從這里可以看出,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勢在必行。
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是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在新世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步伐,實現第三個戰略目標的重要時期,我們必須加強社會道德假設,以德治國,把法制建設和道德建設,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結合起來。法治和德治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通過公民道德建設的不斷深化,逐步形成與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這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一項基礎性工程。對于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促進兩個文明的協調發展,全面推進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就目前而言,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初始時期,人們價值觀念多元化造成公民道德的多層次化。就整個社會而言在價值取向中以“講實惠”的價值觀念占居首位。雖然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著不少問題。譬如,社會上一些領域存在著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的現象;見利忘義、損公肥私行為時有發生;不講信用、欺騙欺詐成為社會公害;以權謀私、腐化墮落現象嚴重存在。
針對這種情況,精神文明建設必須從以社會公德為核心的基礎文明建設抓起。不僅要重視社會道德建設中的認識功能,更要重視道德的實踐功能。
中共中央頒布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是貫徹落實提出的把依法治國同以德治國結合文起來的重大舉措。《綱要》明確規定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即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它把加強由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所構成的公民道德假設提高到一個戰略地位。要讓人們把社會道德規范付諸社會實踐,運用到自己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去,運用到全部的社會生活中去,使社會道德的規范變成行為準則,使抽象的道德要求具有可操作性,可遵守性,可實踐性。
那么,如何切實增強公民道德建設呢
首先,公民道德建設必須從“低起點,小視角”開始。“低起點”就是以社會道德的最低層次——社會公德教育為起點。社會公德是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活動中應該遵守的行為準則,是社會共同利益的反映,是社會文明程度的表征,是社會主義公民道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基礎,它直接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和進步。“小視角”就是社會公德建設必須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低起點,小視角”的道德建設,不僅使社會公德變得實在、具體、可評估、可操作,而且為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設奠定了堅定的基礎。
其次,社會公德建設必須重視公約、行為準則等制度化建設和制度約束。公約、行為準則、制度是社會公德的具體化,并且引導著社會公德的向前發展。公德教育屬于正面教育,但屬于軟約束,而制度則是硬約束,前者是引導人們自覺去做,而后者則是約束人們必須去做,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再次,社會公德建設必須注重加強道德監督,道德監督的主要形式是社會輿論。社會輿論是一種強大的社會力量,它對于抵制不道德行為,提高全民的道德水平和素質,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
我們人們的活動總是由思想支配的。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使人們的行動各異。只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作向導,才能有效地實現人生價值,達到理想境界。公民道德建設正是提高人們自身素質,作出正確價值判斷和選擇的一種重要途徑。它反映了正確意識對改造世界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科學價值觀對人生具有積極的導向作用,必然會推動現代化建設的速度。
同志們,道德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我們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而是要必須落實在行動中。請讓我們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吧。為公民道德奉獻一份力量吧!
社會公德演講稿 篇10
各位老師,同學,大家好,
我演講的主題是“公德在我心,公德伴我行” 曾有這樣一段廣告,一位青年早上晨跑,沿路有許多礦泉水瓶被扔在地上,他一路跑,一路撿,將許多瓶子送回了垃圾桶。另一個鏡頭,老爺爺騎三輪車上坡費勁,身后的小伙子推了一把,然后兩人相顧一笑;公園里,一個孩子要去取樹上的羽毛球,她拿了一張紙墊在公園的長椅上,然后才站上去。他們并不想,這樣做會給他們帶來多大的回報,只因他們懷揣一顆社會公德心... 朋友,這些瑣碎微小的鏡頭是否也讓你為之一動,看到了人性的美好、社會的和諧呢?我們可以發現,這些雖然是一個個微小的行動,但卻折射出一個人心中的公德。社會公德心從來就無所謂大小,只要是誠摯的為了社會的興隆而做實事的,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
社會公德像是一個桶,有長的板,也有短的板。我們要學會做長板也只有人人如此,方能構建和諧社會。 公德離不開社會,所以社會公德便是公德的主要內容,社會公德包括“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等。我們要做到以下這些: 首先,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身在禮儀之邦的我們應當時刻牢記這個大背景,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會被帶上”國人”的字眼。文明禮貌是社會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調整和規范人際關系的行為準則,與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它是打開心扉的鑰匙。
其次,我相信我們都希望在困難時有人扶一把,把幫助別人視為自己應做之事并看做是自己的快樂,這是每個社會成員應有的社會公德,范仲淹曾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雷鋒“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的確,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世界將會變成美麗的人間。 再者,社會公共財物,是使工作生活有序進行的基本保證,也有利于每個人的工作和生活,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應該注意自己的行為,更應該保護社會公用設施,堅持同損害公共財產,破壞公物的行為斗爭。 同時,熱愛自然、保護環境也是當今社會公德的重要內容。我是化工系的,深知保護環境的重要性,試想一個沒有藍天碧水,鳥語花香的世界是多么的可怕,守護一方水土,讓我們后人受益。 最后,遵紀守法,我們要做合格的公民,必須要有法律意識,這不僅是法律上的要求,也是社會公德的重要內容。
一個人人不遵守法律的社會,談何公德?胡書記在“八榮八恥”中說: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一個懂法的人,是不會去踐踏公德的! 然而,身邊也有許多現象與之格格不入,比如最常見的食堂剩飯現象,我建議同學們少打飯菜,不夠再補,隨意浪費的你是否想過在非洲一些地區,許多孩子正因饑餓而死去。我們也聽到大學校園里同學之間談話隨意,不時有污穢詞語脫口而出,試問這給校園文化帶來多大影響?言辭有時比武器更厲害,用詞不當,是公德心缺失的重要表現,“明天就要考試了,哥們 ,記得幫幫忙啊。”作弊,在大學也是很普遍的現象,虛假的成績,騙了自己,傷害了踏實努力的學生。歸結其原因,還是作弊的人公德意識淡薄,連最基本的誠信都丟了,以后怎么回饋社會!
我們曾走過,那美麗的花叢,我們曾嗅到,那沁人心脾的一簇。公德,便是那花叢,走近它,你能感受美麗,更能聞到芳香,讓公德常駐我心,讓公德照亮我行!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的聆聽!
社會公德演講稿 篇1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同仁同事朋友們大家好!
我為大家演講的題目是《小惡積多必釀災禍 小善積多定成美德》。朋友,當你西裝革履、風度翩翩的漫步街頭,沒留神踩在瓜皮或者污水凍成的冰臺上摔個仰面朝天,大掃雅興的時候;當你津津有味的進餐,有人一口黃白粘稠的濃痰倒你胃口的時候;當你疲勞乏困睡意正濃,你樓上鄰居家舞曲嘭嚓嚓,舞步咚踏踏,吵得你心煩意亂,難入夢鄉時候;當你在社交場合遭人冷漠傲慢惡語中傷的時候.......你會怎樣呢?
是忍聲吞氣,還是無名怒火心中起,連罵“缺德”才解氣!
是的,碰上這種缺乏社會公德的行為,誰能心平氣和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朋友,在痛罵“缺德”之余,你有沒有靜下心來捫心自問:自己是否也曾亂潑污水,亂扔瓜皮;自己是否也曾隨地吐痰,噪音騷擾鄰居;自己是否也曾對他人有過冷漠傲慢,中傷以惡語......回答恐怕不會是否定的!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自己也曾有過“缺德”之舉。
古人云:“德者立國之基也,德行者為人之本也”。缺德則立國無基,國將不國;缺德則為人無本,人將不人。
也許有人會說:“不就是一塊瓜皮、一盆污水、一口痰的小事么,和立國之基為人之本相提并論,哪不是小題大做故弄玄虛嗎?
是的,通讀《市民文明守則》所列舉的“三管好”“六個不”等內容,的確不是事關國計民生的大事,可以說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然而,對這類小事不加制止,任其泛濫,就會構成社會文明進步的隱患!君不見,寸火能焚毀萬丈高樓,蟻穴能沖垮千里大堤。由這類不文明小事引起的災禍,釀成的惡果比比皆是,豈能看成是小題大做,故弄玄虛呢?
我看到過這樣一則報道:一外商到某工廠看樣訂貨,由于看到車間的工人隨地吐了一口痰,于是取消了訂貨合同。就那么一口痰,致使該廠蒙受了嚴重的經濟損失。我還聽說過這樣一件事,某人因為鄰居家噪音騷擾,前往制止,因對方出言不遜,兩家大打出手,以致兩敗俱傷鄰里之間反目為仇。我還親身經歷了這樣一件事,我的一位同學,妻子難產送進醫院搶救,因醫護人員態度傲慢,情急之中吵了起來,吵鬧僵持,耽誤了對孕婦的搶救,以致一妻一子死于非命,家破人亡的他,失去理智,持刀大鬧醫院,雖經勸阻制止,再沒有鬧出更多的人命,但他心灰意冷,拋棄工作離家出走,從此下落不明。
在座的各位肯定也耳聞目睹過類似的事件,可見,不講文明缺乏社會公德,事情雖小,危害匪淺,不講文明,缺乏社會公德,這類悲劇就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重復的上演。講文明禮貌,遵守社會公德事情雖小,卻飽含著尊重他人愛他人的做人的起碼準則。體現著一個人道德修養的深刻內涵。可遺憾的是在我們周圍有那么一些人,把個人意志個人利益放在為人處世的制高點,只顧自己方便,不管他人受難,不顧他人人格,只要自己的尊嚴,把生活公德視為區區小事。聽而不聞視而不見。
翻開中華民族的文明史,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主張以“愛人” “敬人”修身養性;荀子更有“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的哲理名言。作為歷史辯證唯物主義者,誰都知道,有了量的積累,就會有質的飛躍和轉變。假如我們把講文明禮貌、遵守社會公德與否這類小事看作是小惡與小善的話,那么“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小惡積多必釀災禍,小善積多定成美德。
人人講文明禮貌積小善而成美德,則舉止文雅品德高尚, 為人之本更加扎實,個個遵守社會公德積小善備圣心神明自得,則立國之基更加牢固,社會文明進步,國家繁榮興旺,講文明禮貌積小善意義如此之大,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朋友,讓我們自覺遵守《市民文明守則》講文明禮貌,樹新的風尚,在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同時,把新型的現代化文明道德觀念,注入我們的血液,肩負起歷史的重任,共創銀川市兩個文明建設的燦爛與輝煌。
社會公德演講稿 篇12
社會公德是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守的行為準則,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在現代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不斷擴大,價位相互交往日益頻繁,社會公德在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保質社會穩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為公民個人道德修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現。要大力倡導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鼓勵人們在社會上做一個好公民。要做一個合格的小公民首先要做到: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遵守社會公德、遵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
一、熱愛祖國
“愛國主義”它是一種崇高的思想。我們每個人對自己的祖國都理當真摯的熱愛和深切的眷戀之情。但是,熱愛祖國不僅是一種思想,同時意味著一種責任,不應該停留在口頭上,而要付之相應的行動。我們每個人都是祖國的一員,國家是一個大家庭。當你隨便扔掉一塊饅頭,毫不心疼地浪費一張紙、一滴水、一度電的時候,請認真的想一想吧!它不只關系到你一個人,他還關系著整個國家。我們應從小事做起,我們作為一個小學生,熱愛祖國還要從熱愛家鄉、熱愛學校、熱愛班集體做起。建設中華要從身邊的事做起,關心班級體,為班級體做好事。如果我們班的同學齊心協力,熱愛班集體,關心班級體,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我們的班集體就會成為一個非常優秀的集體。如果同學們在做任何事情時,都想著為集體爭光,齊心協力,我們班將是一個特別優秀的集體,老師不會再會因為我們生氣,而會為我們驕傲。如果我們把這種拼勁用在學習上,那我們班的學習成績也會是第一名。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要像愛集體一樣熱愛我們的祖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為了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一切,是我們每一個公民的職責,只要全國人民齊心協力,熱愛祖國、建設祖國,我們的國家一定會更加強大,才能不受外人的欺負、歧視。
二、文明禮貌
文明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是全人類社會為維系正常生活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范。文明禮貌既反映著一個人內在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外修養,也體現著他是否尊重人、關心人、懂得人際交往的藝術。
三、助人為樂
助人為樂是社會主義社會人們公共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范,是為人民服務精神的直接體現。都是社會的人,都不能脫離他人的幫助而存在,也不能脫離他人的關心而生活。助人為樂,是建立在共同的理想和利益基礎上的。在聞名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的途中,有許多戰士把僅有的糧食、藥品,甚至生存的希望讓給了戰友,而把饑餓、苦難和死亡的威脅留給了自己。這就是因為紅軍戰士認識到自己肩負的責任。在關鍵時刻幫助別人,是的,古代有英雄的劫富濟貧,當代有雷鋒精神的出現。再看一看我們現在。我們這一代是獨生子女的時代。在座的不少同學是獨生子女。我們這一代獨生子女雖然有著自信、樂觀、積極向上等優點。但是也暴露出一些缺點,如自私、以個人為中心等等。要改正一個群體的缺點是不容易的事。而提倡助人為樂、熱心公益卻可以很好地加強當代獨生子女自立、合作精神,彌補自私這一缺點。我們從各個鄉鎮來,走到同一個學校來,走到同一個班來。我們都有共同的理想。而你助人為樂,說大不大,說小不小。走進教室,隨手關門,將呼呼的寒風擋在門外。當你走過衛生角,隨手撿起掉在地上的紙屑。當你經過講臺,隨手將零亂的講臺整理好。當你穿過馬路,扶起一位摔倒的小男孩,安慰他不要哭泣。這一些平時看起來微不足道的事,都是助人為樂的表現。親愛的同學,當你身陷困難時,你是否渴望得到別人的幫助?你肯定會的。同樣,當別人身陷困難時,我們也要助人一臂之力。慶幸的事,現在我們的身邊已悄悄地涌起助人為樂的熱潮。扶弱助殘,春蕾計劃,希望工程,甚至有許多同學也參加了青年志愿者服務隊等等。這些都讓我們驚喜地發現,雷鋒精神不但沒有消失,而且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在我們周圍蓬勃地發揚光大起來。生活本身是酸甜苦辣的。但做人的情操和理念卻是自己可以牢牢把握的。親愛的同學們,請不要再猶豫,伸出你的友愛之手,助人并且以之為樂,世界將因你而更加美麗!
四、愛護公物,保護環境
愛護公物是公民社會公德的基本內容,它尋求公民要關心、愛護和保護國家財產,同一切破壞公共財物的行為作斗爭,同一切浪費公共財物的行為作斗爭。
保護環境是公民社會公德的基本內容。保護環境,不僅僅是批講究公衛生、美化個人生活環境等,還包括減少環境污染,維護生態平衡,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能源等廣泛內容。
五、遵紀守法
遵紀守法是社會公德的最基本要求。對一個公民來說,是不自覺強制維護公共場所的秩序,紀律觀念強不強,法制意識強不強,體現著他的精神道德歲月。遵紀守法同時也是保證社會健康、有序發展的基礎。關心體貼他人,在他人急需的時候,能主動熱情地給予幫助和照顧,急人之急,幫人之苦,憂人之憂,救人之危,以幫助別人為快樂,這是人際交往中的一種高尚行為。
1、自我帶頭,推廣法律。我認為應該向我身邊的人宣傳法律,多聽聽到的法律的講座,多收看、多收集法律資料,充分懂法、遵法。也可以組成假日小隊在雙休日進行法律宣傳,或在布告欄上張貼“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小公民”的倡議書。讓所有對法律見識淺薄的人了解法律,利用法律來保護自己。
2、不做違法事,不學惡風習。我們應該在學校里學習好扎實的基礎,并在課外掌握一技之長。不做不文明、不道德的事。一個人做還是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一貫有的有益于光的群眾,一貫有益于青年,艱苦奮斗幾十年如一日,這才是最艱難的。因此,我們從小就應該做好事,使記憶里的壞事沒有藏身之處。常年堅持,就不會學習到惡風氣,不會作出觸犯法律的種種惡行為。
3、不僅自己不違法,更要勸慰他人不觸犯法律。在自己的身邊的人,都有可能在一個人生的轉折點,在以霎時間作出無知的行為。我們看到壞人壞事,應勇敢地站出來勸阻他們,也更應該站出來與邪惡作斗爭,決不能明哲保身,聽之任之或避開了事,更不能姑息養奸。
讓我們行動起來,爭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小公民。
同學們,做為一名小學生,我們是祖國的未來,祖國的繁榮昌盛要靠我們將來去創造。時代已向我們少年兒童提出了挑戰,政府已經向我們提出了倡議。我們要迎接挑戰,響應倡議,做一個合格的小公民。我們要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要從小養成在家庭做孝順父母、關心親人、勤儉節約,熱愛勞動;在社會要熱愛祖國、文明禮貌、誠實守信、遵紀守法;在學校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尊重他人;在社區和公共場所要愛護公物、講究衛生、保護環境、遵守秩序;在獨處時要胸懷開闊、心理健康、勤奮自立、勇于創新的合格的小公民。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吧,向我們的先人學習,向雷鋒叔叔和王超同學學習,把合格小公民的五項內容作為我們的行為準則,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人人爭取做一個合格的小公民,為祖國美好的未來一起努力吧!
社會公德演講稿 篇13
各位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我這天演講的題目是——《做個有社會公德的人》。有人說:“如果你失去了這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于金錢;但是如果你失去了社會公德,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這天,我想和大家一齊交流的話題就是:“做個有社會公德的人”。
可能有人會問:”什么是社會公德“簡單點說社會公德就是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就應遵循的行為準則,在一些小事中就能夠體現出來,比如:等侯公交車時,你是否自覺排隊吃過的食品袋塑料袋是否扔進路旁的垃圾桶出入教室時是否有輕聲關門是否有輕聲慢步過走廊是否有上下樓梯靠右走每一天陪伴你學習的課桌椅是否從不亂刻亂畫這一切都是一個人是否具有公德心的體現。
社會公德還體此刻與人交往之中,一聲謝謝,等于一次情感的交流;一句對不起,能化解劍拔弩張的沖突;一個不要緊,等于給人吹去一陣溫暖的春風。這些看似極樸實的話語,流露出的卻是發自內心的真摯情感,讓人感受到的是100度的熱情和溫暖。以禮待人,把笑臉常掛,你會發現天很藍,花很紅,其他的人也都很友善。
我們中心小學的學子,都是品行優良的孩子,但是在近期,校園里卻出現了一些不講公德的現象:校園的宣傳畫報被戳、劃得面目全非,班級評比分數欄數據經常被擦,特點是小數點不見了,給校園造成十分不好的負面影響。也許做這些事的同學并非有什么惡意,僅僅是出于惡作劇的心理,覺得好玩而已。但是你們可曾想過,自己的行為已經違反了社會公德,違反了做人的基本準則,是十分不可取的!在此,我真心地期望那些以前有過以上不良行為或者是有其它類似行為的同學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不要讓這些不和諧的音符在我們校園重演。
同學們,做一個有公德的人是現代社會對人的基本要求,我們要把”講公德,懂禮貌“作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項基本行為準則,并把它內化為一種自覺的行為。文明禮貌,重在表現;良好習慣,重在平時;社會公德,重在你我。
同學們,讓我們從此刻做起,從身邊做起,用每一分實際行動去做一個禮貌的人,一齊來告別那些不禮貌的行為!我相信,只要我們全體同學共同努力,必須能營造出一個更加整潔寧靜有序,健康奮進的四聯小學,讓禮貌的號角響徹四小的天空!
最后,我想用一句名言作為我這天演講的結束語:播下行為,收獲習慣;播下習慣,收獲性格;播下性格,收獲命運!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社會公德演講稿 篇14
今天要講的題目是:社會的公共道德。
社會公共道德的主要內容包括:文明禮貌、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等等。它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一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說到公共道德,我想起了我們學校師生對廣西隆安縣古潭鄉中學的對口扶貧行動,資助貧困的同齡人完成學業,這不正是良好的社會公德的體現么?
再看一個外國的例子。
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著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后自己緊靠著墻,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社會公德的體現么?
我這里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為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認為道德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么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道德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為即使踐行了道德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為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眾。
一個社會的公共道德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道德,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清朝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公德的歷史教訓。
公共道德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道德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道德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嗎?不會!個人道德修養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必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道德修養。
人的道德修養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后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于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準,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完善個人道德修養,便有了推進社會公共道德的基礎。
而一個社會的道德氛圍對他的民眾亦有莫大的影響。為什么這么講呢?相信有的同學去過歐洲或日本,就很有親身體會。大的不說,只看看過馬路這樣的小事。只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一輛車都沒有,外國人絕不過馬路。他們認為這是必須遵守的公共道德。試問,在如此的氛圍中,有誰會肆無忌憚地沖紅燈呢?這就是社會氛圍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們不是從自身做起,這社會氛圍又從何而來呢?
有記者訪問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在幼兒園。在那里,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說,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要謙讓、吃飯前要洗手……”我們完善自己的道德修養也是一樣,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使文明的觀念從意識層次進入無意識層次,使文明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
我們從小接受社會公共道德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社會公德。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著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臟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么?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社會公共道德教育,自己卻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公共道德教育有什么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公共道德,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為。
我們不必埋怨這個社會的公共道德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單薄,對社會的影響不大。試想一下,面包里的酵母不是很少嗎?可是,單憑這一點酵母,不是就把面包發起來了么。
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該做這個時代的酵母,讓自己的酵素,在這個社會起到應有的作用。
社會公德演講稿 篇15
尊敬的老師們、同學們:
這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弘揚社會公德,做合格公民》。
社會公德,古人將其歸結為忠、孝、義、仁、禮、智、信等。這種公德在中華幾千年的禮貌進程中不斷延續發展,始終是社會發展的基本倫理。它不曾被歷史長河的滾滾巨浪所淹滅,正證明了社會公德是維系社會和和諧的基本保障。
請大家設想一下,當傳統好處上的社會公德進一步發展,使“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成為現實;全體公民用心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發展人道主義精神,助人為樂、救死扶傷、見義勇為這樣的社會將會是多么和諧多么安定阿!
這天,我們所要重建的社會公德,是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繼承,同時,時代發展的進程又賦予了它新的內涵。這個新的內涵就是要求每個公民都務必承擔起與公民權利相對應的公民職責和義務。
每個公民都是家庭的一員,企業的一員、社會的一員,一方面責罵社會公德世風日下,一方面又自我侵蝕社會公德,社會怎能和諧社會公德何日能重建每個公民只有從自身做起,承擔起家庭、職業和社會的職責,家庭氛圍、職業環境和社會秩序才會好轉,我們才能算是合格的公民。
老師們、同學們,此刻,一座座現代化大廈拔地而起,祖國的建設事業蓬勃發展,社會公德這座大廈也要長高長大,成為支撐現代禮貌道德的基礎。我們只有弘揚社會公德,做合格的公民,才能為祖國的繁榮富強添磚加瓦!
社會公德演講稿 篇16
各位老師、同學,大家好:
咦?我怎么覺得大家眼神不對勁呢?好像有些許憤慨、還有一絲不滿?哦,(手拍額頭)對不起,剛才主持人念到我時,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所以讓我的思想自由馳騁了會,上臺晚了些。大家是為這個對我有意見吧?(憨笑)正好,我也想借這個,說說今天我要演講的主題“個人自由與社會公德”。剛才,我縱容了我的自由,讓“思想”飛了一會,卻無意中冒犯了大家寶貴的10秒,因為按照程序,這個時間應該是我上臺演講的時間,違背了我們的社會公德。在這里,我誠摯的跟大家說聲:對不起!
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因為我從大家的眼睛中感受到了“不滿”。但是,我沒有聽到大家斥責我的聲音!如果我沒有從大家的眼神中感受到大家對我的譴責,而正好又沒有人譴責我,那是不是剛才的遲到就可以當作沒有發生?因為我沒有意識到,而又沒有人讓我意識到呀。(聳肩、攤手,做無辜狀)其實這就是如今人們漠視社會公德的原因。一方面,沒有形成一個有效的社會輿論。當你意識到有違社會公德的形為發生時,應該及時正確、大膽的說出來。用有聲的語言說出來或者寫出來,而不僅僅是自己內心的一個感知而已。另一方面,當今的社會,科技的發展、網絡的進步,人們更強調自我,強調個性。在追求個性自由的同時,迷失了社會公德卻渾然不知。因為我們太過自我,太過自由,殊不知,這一切的太過終將讓我們付出沉重的代價!
社會公德和個人自由就像風箏和線,風箏只有在線的指引下才不會飄零天涯;個人自由只有在社會公德的指引下才能得到充分體現。飛回流轉五千年,從“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到“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個人自由總伴隨著超然外物,逍遙自得,流淌于歷史的松濤竹林之中。春花落了秋日清,冬雪融了夏蟲鳴。社會公德和個人的自由相輔相承。順著社會公德的線,我們可以看到,個人自由的風箏蹁躚起舞。
我崇尚自由,向往自由,追求自由,相信在座的同學,跟我一樣都有著對自由的執著。曾經熱血青年‘為中華崛起而讀書’,作為新時代的我們,在和平與發展的年代中,更應該發奮圖強、好好學習,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將先輩的旗幟繼承下來發揚光大!在我們努力學知識、學文化的同時,同樣不能忽略體能的鍛煉。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強身健體同等重要!很喜歡一句話‘一滴水也能折射出太陽的光輝’。縱使我們無法輝煌于歷史,縱使個人的力量再渺小,只要我們為理想和自由而努力,依舊也能閃亮他人、折射光輝。一次彎腰,可以整齊一方土地;一次行禮,可以溫暖他人心房。小小的善舉,也可以讓世界多些溫暖與陽光!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這世界將變成美麗的人間!
在我們追求個人自由的時候,不應盲從。在社會公德的指引下,我們可以獲得更多的自由。文明禮貌是社會公德,助人為樂是社會公德,愛護公物是社會公德,保護環境是社會公德,遵紀守法同樣是社會公德。社會公德是要融入我們的一言一行中的,是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的。社會公德不是束縛個人自由的枷鎖,它更像一盞指路明燈,點亮我們前行的路。在‘社會公德’這盞燈光的指引下,在追求個人自由的路上,我們可以走得更從容、更淡定!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社會公德演講稿 篇17
各位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這天演講的題目是——《做個有社會公德的學生》。
有人說:“如果你失去了這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于金錢;但是如果你失去了社會公德,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這天,我想和大家一齊交流的話題就是:“做個有社會公德的小學生”。
可能有人會問:”什么是社會公德?“簡單點說社會公德就是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就應遵循的行為準則,在一些小事中就能夠體現出來,比如:等侯公交車時,你是否自覺排隊?吃過的食品袋塑料袋是否扔進路旁的垃圾桶?出入教室時是否有輕聲關門?是否有輕聲慢步過走廊?是否有上下樓梯靠右走?每一天陪伴你學習的課桌椅是否從不亂刻亂畫?這一切都是一個人是否具有公德心的體現。社會公德還體此刻與人交往之中,一聲謝謝,等于一次情感的交流;一句對不起,能化解劍拔弩張的沖突;一個不要緊,等于給人吹去一陣溫暖的春風。這些看似極樸實的話語,流露出的卻是發自內心的真摯情感,讓人感受到的是100度的熱情和溫暖。以禮待人,把笑臉常掛,你會發現天很藍,花很紅,其他的人也都很友善。我們,都是品行優良的孩子,但是在近期,校園里卻出現了一些不講公德的現象:一樓大廳的宣傳畫報被戳、劃得面目全非,品味班級評比分數欄數據經常被擦,特點是小數點不見了,給校園造成十分不好的負面
影響。也許做這些事的同學并非有什么惡意,僅僅是出于惡作劇的心理,覺得好玩而已。但是你們可曾想過,自己的行為已經違反了社會公德,違反了做人的基本準則,是十分不可取的!在此,我真心地期望那些以前有過以上不良行為或者是有其它類似行為的同學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不要讓這些不和諧的音符在我們校園重演。
同學們,做一個有公德的人是現代社會對人的基本要求,我們要把”講公德,懂禮貌“作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項基本行為準則,并把它內化為一種自覺的行為。文明禮貌,重在表現;良好習慣,重在平時;社會公德,重在你我。
同學們,讓我們從此刻做起,從身邊做起,用每一分實際行動去做一個禮貌的人,一齊來告別那些不禮貌的行為!我相信,只要我們全體同學共同努力,必須能營造出一個更加整潔寧靜有序,健康奮進的四聯小學,讓禮貌的號角響徹四小的天空!
最后,我想用一句名言作為我這天演講的結束語:播下行為,收獲習慣;播下習慣,收獲性格;播下性格,收獲命運!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社會公德演講稿 篇18
從誕生的那一刻起,我們就進入了這個絢麗多彩的世界,這也意味著我們將不再孤單。
(為了更好的融入這個社會,處理好人際關系,我們必須遵守社會公德。什么是社會公德那?我認為,社會公德就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或者一個群體,在歷史長河中,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積淀下來的道德準則,文化觀念和思想傳統。社會公德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約束著我們的行為。只有遵守社會公德的人,才會被人們所尊重。那些違反社會公德人,將被人們所不齒。社會公德的內容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歷史的演變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為了更好的融入這個社會,處理好人際關系,我們必須具有良好的個人修養。什么是個人修養呢?我認為,個人修養就是個體在心靈深處進行的自我認識,自我解剖,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個人修養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約束著我們的行為。只有具有良好的個人修養的人,才會被人們所尊重。當然,個人修養的內容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隨著實踐活動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關于個人修養的討論和研究,從很早的時候就開始了。古人曾經提出過“修身養性”,現在我國也把思想品德作為學生的必修課。)
尊老愛幼,助人為樂,拾金不昧等這些傳統美德深深的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當然,我們也應當用與時俱進的眼光來看待社會公德,比如在當今社會,保護環境就應當成為每一個人的必修課。
環境保護并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但是現如今卻成為我們國家的頭等大事。不可否認,環境保護是一個龐大的、系統性的工程,關系著千千萬萬人的命運,所以,這也需要所有人的配合與努力。我們知道,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地球已經存在了幾十億年,但是它非常脆弱,現在更是受到各種災難的威脅:水污染、空氣污染、江河斷流等等。看看98年的洪水和去年的海嘯吧,我們就會知道,地球其實已經千瘡百孔。如果有那么一天,地球不堪重負,我們的命運又將何去何從呢?毫無疑問,我們別無選擇,只有死路一條。所以,作為地球上的一員,我們不能僅僅擔憂和抱怨,而必須加緊行動,像愛護我們的眼睛一樣愛護我們的地球。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首先,我們應該盡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的用品: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牙刷等等。雖然這些物品給我們帶來了短暫的便利,卻使生態環境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其次,我們應當節約資源,減少污染。具體來說就是,節約用水,節約用電,不亂扔垃圾,同時注意回收和循環再利用等等。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透支我們有限的資源,才不會給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后代留下遺憾。
然后,我們應當學會保護動物,保護植物,與其他生物和平相處。因為,其他生物也是地球上巨大生物鏈上的一個重要環節,缺少了它們,我們的生活也將受到影響!
所以,在這里,我要呼吁,愛護地球,愛護環境吧。這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而且也應該是社會公德或者個人修養的必修課。只有愛護環境,才會被人們所尊重;否則就會被人們所唾棄,成為歷史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