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積極能量的朗誦詞(精選5篇)
充滿積極能量的朗誦詞 篇1
在我的家鄉有一句大家常用的俗語:“時到時擔當,沒米就煮番薯湯。”這是一句樂觀的、順其自然的話,大約相當于“船到橋頭自然直”,或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意思。
由于在家鄉的時候聽慣了大人講這句話,深深印在腦海,在我離開家鄉之后,每次遇到阻礙或困厄時,這句話就悄悄爬出來:對了,時到時擔當,沒米就煮番薯湯,有什么大不了?這樣想起來,心就安定下來,反而能自然地度過阻難與困厄。
幼年時代,我常聽父親說這一句話,有一回就忍不住問父親:“沒米就煮番薯湯,如果連番薯也沒有了,怎么辦?”父親習慣地拍拍我的后腦勺,大笑起來:“憨囪仔!人講天無絕人之路,年頭不可能壞到連番薯都長不出來呀!”
確實也是如此,我們在農田長大的孩子雖然經歷過許多的風災、水災、旱災,甚至大規模的蟲害,番薯大概是永遠不受害的作物,只要種下去,沒有不收成的。因此,在我們鄉下的做田人,都會留出一小塊地種番薯,平時摘葉子做青菜,收成時就把番薯堆在家里的眠床下,以備不時之需。在我成長的年月,我的床下一年四季都堆滿番薯,每天媽媽生火做飯時抓兩個丟進爐罩底的火灰里,飯熟了,熱騰騰香噴噴的燜番薯也好了。
即使是中日戰爭最激烈、逃空襲的那幾年,番薯也沒有一年歉收。在我從前的經驗里,年頭真如父親所言,不可能壞到連番薯都長不出來,推衍出來,我們知道生活里有很多的挫敗,只要能挺著,天就沒有絕人之路。
后來我更知道了,像“時到時擔當,沒米就煮番薯湯”,心里的慰安比實際的生活來得重要。只要在困難里可以坦然地活下去,就沒有走不通的路,因此如何使自己的心寬廣、樂觀地應對生活,比汲汲營營地想過好日子來得更重要,歸根究底乃不是米或番薯的問題,而是心的態度罷了。
“時到時擔當”不僅是中國臺灣農民在生活當中提煉的智慧,也非常吻合禪宗“當下即是”“直下承擔”的精神,此時此刻可以擔當,就不必憂心往后的問題了。因為彼時彼刻,我們也是如此承擔。假如現在不能承擔,對將來的憂心也都會無用而落空了。
禪的精神與生活實踐的精神非常接近,是一種落實無偽的生活觀。我們鄉下還有一句俗話:“要做牛,免驚無犁可拖。”譯成普通話的意思,是一個人只要肯吃苦,絕不怕沒有工作,不怕不能生活。這往往是長輩用來安慰鼓勵找不到工作的青年,肯把自己先放在最能承擔的位置,那么還有什么可驚的呢?
這句話也是令人動容的。牛馬在鄉下,永遠是最艱苦承擔的象征,不過,那最重的犁也只有牛馬才能拖動。學佛者也是如此,只怕自己不能承擔,何懼于無眾生可度呢!這樣想,就更能體會“欲為諸佛龍象,先做眾生馬牛”的深意了。
我們不能離開世間又想求得出離世間的智慧,因為“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猶如求兔角”,我們要求最高的境界,只有從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周遭來承擔、來覺悟才有可能。
佛法中有“當位即妙”“當相即道”的說法。所謂“當位即妙”,是不論何事,其位皆妙,就像良醫所觀,毒有毒之妙,藥有藥之妙。所謂“當相即道”,是說世間淺近的真相,都有深妙的道理——世間凡事都有密意,即事而真,就看我們有沒有智慧了。
“時到時擔當,沒米就煮番薯湯。”也應該做如是觀,真到沒有米必須吃番薯湯的時候,是不是也能無怨,品出番薯也有番薯的芳香,那才是真正的承擔。
充滿積極能量的朗誦詞 篇2
一·
又赴江南花海鬧,多少情懷,一路隨春俏。
萬畝蕓苔擁我笑,憑風攝影幽思妙。
游盡風光黃萼好,四友三朋,別賦誰人曉?
緣聚流年摯友少,塵封憶念知音老。
二.
眼底蕓苔如蜃浪,萬頃風光,一覽黃花靚。
蘭棹緩行波影蕩,杉篙慢動游仙訪。
莫道江南多盛景,誰念千湖,已醉叢杉港。
且惜且行君莫忘,心懷賦得春秋釀。
充滿積極能量的朗誦詞 篇3
一陣風吹散了,滿樹的楓葉,落了一地
一場夢夢醒了,滿心的期望,落了一空
沒什么大不了,沒什么好抱怨
落葉來歸根,化作春泥更護樹
春夢了無痕,杳無思緒更瀟灑
處在世風下,你瞳孔的眼色變暗了
漂在生活里,你輪廓的笑容變淡了
電話的那頭,少了你對父母的掛牽
空間的日志,多了你對生活的無奈
注定了人生中有許多難關要過
注定了人生中有許多顛簸要闖
請相信世界上
沒有絕望的處境
只有在處境絕望的人
多抬頭向前
多微笑面對
給自己信心
給自己開心
有一種力量叫做樂觀
有一種樂觀叫做堅持
充滿積極能量的朗誦詞 篇4
月明中秋
清風推開浮云的遮掩,月光灑向壯美的河山。那一輪明月,經朝歷代,圓了又缺,缺了又圓。青山萬里,是游子追尋的腳步;長河百代,是慈母織補的衣衫。流淌的月華,潑灑著淺淡的水墨,展開一軸無邊的溫婉畫卷。人間萬戶,在桂花香影的軒窗外,共此一天皓月星光。
又逢中秋,又是圓月高掛的良夜佳辰。那些沉積在遠古的傳統文化,開始被清秋的蛩聲喚醒。中秋,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而中秋節,起先制定于唐朝,又盛行在宋代。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這種拜月祭天、祈求團圓的習俗,從風云的唐宋至煙雨的明清,一直流轉到繁華的今日。
一輪清清朗朗的明月,讓多少久別重逢的喜悅掛上桂影婆娑的枝頭,又讓多少合家團圓的親人在月光下偎依取暖。它淌過千年的時光,見證了無數離合悲歡的故事,依然以純粹清絕的風姿遙掛在深邃的蒼穹,接受著世人千古不變的虔誠膜拜,將明凈無塵的靈韻付與人間大地。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依稀記得鄉間村落,家家戶戶圍坐在庭院里,焚香拜月,對著籬畔的菊花,吃上團團圓圓的月餅。到如今的城市人家,親友良朋相聚在樓臺窗下,飲酒望月,細數著寧靜溫馨的流年。絲絲縷縷的記憶,如同菊花的幽香,在月光下輕淺地浮動。
蒼莽的群山一次又一次涌動著瀟瀟秋意,那來自高古的天空將目光與靈魂漂洗得瑩潔透亮。今夜,誰停下幽雅的琴弦,在花間月下,獨酌一壺佳釀,相期在縹緲的云漢。誰在風清露白的中宵,空聞凄清的雁聲,遙憶故鄉的明月。誰在那玉宇瓊樓,乘風而舞,唱一闋“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千古詞章。那海上升起的明月,照見如夢的佳期。那無聲棲落的秋思,又悄入誰人的家中。
月光下晶瑩的霜露,打濕了遠方匆匆的步履。那涉水而來的是仗劍江湖的李白嗎?他飄逸浪漫的詩心在長風萬里的云海遨游。那飄蓬輾轉的是寄身他鄉的杜甫嗎?他憂國憂民的情愫在天地之間縱橫馳騁。那乘風而去的可是把酒問青天的蘇軾?他輕盈靈動的思緒在天上宮闕恣意揮灑。還有吟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張九齡,還有許多的文人墨客,他們帶著天南地北的風物人情,用濃淡各異的水墨將月亮點染得千姿百態,留給后人曠達溫婉的詩篇。
一曲《彩云追月》從迢遞的古道飄然而來,弦聲撩撥起一池的秋水,余音裊裊的意蘊在極遠極近處雋永起伏。夜已經很深了,那輪月亮在很深的夜里更加的圓潤亮麗、剔透晶瑩。她輕盈地流瀉在瓦屋、窗臺、回廊和石徑上,彌漫著歷史的深邃無垠,也攜帶著大自然的慈愛與平和。她沉落在澄凈的秋水中,就是這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是這樣相濡以沫,不離不棄。秋風打濕了悠遠的時空,那輪被水墨浸染的圓月,沉淀著的千秋不改的如畫江山,朝代更迭的煌煌政史,還有萬古長存的天地人和。
一只青鳥,打遠處的南山飛過,穿過秋天的簾幕,落在故園的樓頭。青磚黛瓦的院墻衍生了斑駁的苔蘚,帶著時光的痕跡,帶著歲月的性靈。那株古拙的桂花,像一位安寧的老者,深情地守望著一段又一段悠遠的歷史。搖曳的燈光下,慈母那雙漸漸蒼老的手,顫抖著思念的撫摸,將遠方的游子呼喚。還有飲露的寒蟬,唱徹了夜晚的梧桐,將經秋的心事風干。
秋水般明凈的風,自悠長的小巷吹來,輕輕拂過沿街高掛的紅燈籠,像一片片流動的紅云。清涼的院落圍坐著歡聚的家人,潔凈的桌幾上擺放著新鮮的水果與精致的月餅。他們品茶賞月,感受著團圓的幸福,一種簡單平實的幸福。輕盈的桂花飄落在石階上,彌漫著幽淡的芬芳。不知是誰,臨著高樓,唱起了滿月的歌,一輪清澈,一輪明朗,徐徐地向幽藍的天幕舒展。
那一輪明凈如水的白月光,從遠古到今朝,從鄉村到城市。它沐浴過古人,又照耀著來者;它守侯清風,又靜待白云。它流淌過江南的水鄉,跋涉過塞北的煙塵,抵達了清秋的人間,將祥和與寧靜,團圓與溫馨留給天涯的旅人,留給紛紜的眾生。
充滿積極能量的朗誦詞 篇5
你看
在遠處的山谷中
那枝頭上翹首的
正是春的使者
用那美妙的歌喉
唱響著春的序曲
你聽
在冰封的河道下
那緩緩涌動著的
正是春的細語
用那纖柔的手指
撥動出春的旋律
你聞
在遼闊的曠野上
那輕輕拂面而過的
正是春的氣息
用那甜意的微風
傳送來春的柔情
春
你好似彩色的畫筆
五彩繽紛光彩銳目
春
你好似甘甜的御酒
飄香萬里癡醉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