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地震的演講稿(精選3篇)
有關地震的演講稿 篇1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各位同仁:
上午好!
我是來自湘雅三醫院的一名普通護士,從小到大,我一直過著平凡而幸福的生活,從沒有經歷過大災難。這次汶川的8級地震,震垮了四川災區的設施,摧毀了四川災民的家園,也震撼了每一個中國人的心。回想起在彭州災區的十幾個日日夜夜,我的心始終無法平靜。在那里,我目睹了災難的殘酷,我親歷了生命的脆弱。然而,最讓我自豪和感動的是,我履行了一個白衣天使的神圣職責,我見證了生命的頑強與堅韌。南丁格爾曾說,我們要“終身純潔,忠貞職守……謀求病人之福利。”作為一名護士,我們更要對生命的脆弱保持悲憫和同情,對生命的尊嚴保持敬畏和景仰。
那是5月14日晚,地震發生后的第三天,我作為湖南省抗震救災第三醫療隊中的一員乘專機抵達成都,隨后趕到重災區彭州市。晚上12點我們被安排到彭州市人民醫院。當時一派緊張繁忙景象,到處擠滿了救護車、帳篷和志愿者。稍作安頓,領隊便帶著我們簡要了解了傷病員的情況,連夜查看了病人。回到宿營地已是凌晨三點多,第一范文網為您提供大量免費范文!此時恰逢送來一位腦外傷病人,我們神經外科的醫生和護士都顧不上休息,趕緊為傷員施行了第一臺手術。
15日清晨,領隊安排我們部分隊員到病房查房、手術,另一部分在門診樓前搭起了簡易接診臺。此時的傷員很多,我們全體隊員全部進入“野戰醫院”的警備狀態。救護車呼嘯鳴笛聲接踵而至,救護車一來,我們就飛速迎上去,對有的傷病員就地清創、縫合、打石膏,有的重病人收到病房。后來我才知道,在我們湖南醫療隊到彭州之前,所有的傷員都被轉到成都市去了。我們到了之后,傷員就可以就地醫治。
彭州市人民醫院手術室在地震當天已經停止使用了,其外走道墻上和走廊上有條10厘米的裂縫從七樓一直到延伸到一樓。傷病員越來越多,臨時手術室越來越擠,我們想重新清理醫院的手術室,為病人及時手術,手術室設在七樓,進去后一看,里面的空調倒在地上,消毒機斜掛在墻上,手術床和器械被震得東倒西歪。雖然是這樣簡陋的手術室,可對于那些重癥傷病員來說,這里就是通往痊愈的向生之門啊。我們趕緊把手術室仔細清理好,準備手術。
在這里,我們給一位雙側股骨骨折的84歲老奶奶施行手術,當時她的血色素只有4克,而正常人一般在10克以上。為了手術安全,我們的骨科醫生打破常規先做左側股骨手術,再做右側,一邊輸血一邊手術。手術進行到一半,突然,手術臺晃動起來,器械發出尖銳的碰撞聲,窗戶在搖晃,地面在顫抖,每個人頭上都冒出了細密的汗珠,每個人的心里都清楚,余震來了。余震來了,我們的病人怎么辦?臺上的護士馬瑛和陳陽趕緊協助醫生保護好手術創面,作好隨時帶病人撤離的準備。幸好,余震很快過去,手術繼續進行。7個小時之后,老奶奶被安全送出手術室,我們成功了。
余震每天都在發生。看著墻上一道道裂縫,說心里話,我們也害怕,如果余震一來,房子倒塌的話,我們肯定是跑不出去的。我們沒想到,平時最塌實的土地此刻都變得不可靠了。即使最疲憊的時候,大家也不敢脫衣服,我們都把證件放在護士長一個人身上,隨時準備疏散。到了后來,大家反而對余震習慣了,每天好象盼著余震快來,只要來過了,心里反而安穩了。
在接診臺,我們碰到一個孩子,他叫張鵬,來自彭州市郊的小魚洞村。地震后他被埋了幾天,是自己從廢墟里慢慢爬出來,爬了一天一夜,碰到志愿者才被送到我們這里來。見到他時,他的雙手腫脹,指甲磨掉了,血肉模糊,連礦泉水瓶子都拿不起,身上的衣服也破了,渾身有股濃烈的異味。最讓人揪心的是,他始終呆呆的,一雙空洞無助的眼神盯著帳篷頂,一言不發。我們為他治療換藥,問他“吃了沒?”他說“吃了”,問他“吃飽了么?”他說“沒”,我們趕緊拿來米粥喂他,給他買來蘋果和黃瓜。我們問他要換衣服嗎?他說“我有。”我們這才發現,他爬出來時始終背著一個書包,書包里放了衣服,還有一些書。他上初中二年級,是一個愛學習的好孩子。我們不敢去問他的家人,后來我們巡診到小魚洞村,試圖打聽他家人的情況,可是那里一片廢墟,根本打聽不到。可憐的孩子啊,也許你的親人已經不在了,也許你在泥濘的路上承受了太多坎坷。可是,你從劫難中活過來了,請你笑一笑吧,請你哭一哭吧,我們有勇氣活下來,難道我們還沒有勇氣笑么?沒有勇氣哭么?堅強的孩子啊,我們以后還要買更多的書,學更多的知識呀。
5月26日,按照上級統一安排,我們護送部分四川的傷病員回到了湖南。我們都是幸運的,最終都平安的活著,可是更多的遇難者是不幸的,那些長埋于地下的幾萬人是不幸的,他們也許剛為人父為人母,也許他們懵懂的眼睛還沒有讀懂人世的精彩,也許他們還沒有體會到生命的可貴,可是無情的災難去讓他們用了這樣一種沉重的方式向精彩的世界揮手。
愿天佑中華,愿生民不死。愿逝者安息,愿生者前行。愿那些驚恐萬狀的心靈得到撫慰,愿那些純潔善良的人們不再傷痛。生命需要溫暖,每一分鐘都是一個世紀,每一次仰望都將成為永恒。請允許我以一名護士的名義,向生命致敬。
有關地震的演講稿 篇2
:
大家好!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斯為浩劫,誠為國殤:截至5月22日10時,四川汶川地震死亡人數已超過5萬人,僅四川省已有5余人遇難,受傷26206人,被埋9404人,入院傷員近7000人,而處于震中區域的約2萬人仍杳無音信。血淚之地,生民之哀,家國之痛。當數以萬計的生命失去了迂回與生還,也同時將我們所有人帶向了悲傷與疼痛。
“5.12”,像一塊突如其來的黑紗,系在我們每個人的左臂。如果說災情即是最大的政治,那么我們以“第一時間”的反應表達政治的良知。總書記第一時間作出指示,共和國總理第一時間趕赴災區,解放軍和中央多個部委第一時間發起響應與聯動,國外政要第一時間表示慰問與哀悼。
與此同時,權威的信息第一時間穿透災難的屏障,以跑在謠言前面的方式抵達公眾。而且就在災難發生的次日,北京奧組委負責人表示,要把奧運火炬傳遞和抗震救災結合起來。奧運火炬將本著安全第一的原則,縮減規模,簡化程序,注重簡樸,講求實效。在火炬傳遞開始前,全體參與者將默哀一分鐘,向在地震災害中遇難的同胞表示哀悼。在火炬傳遞的起點、終點和沿途設立募捐箱,懸掛抗震救災標語,把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奧運圣火傳遞的熱情與抗震救災的實際行動緊密結合起來。
摒棄那些政績、形象與名聲的負累之慮,為所有亡靈騰出一方靜穆的祭堂,為現實的苦難留出一方凈地,更為一切公共與政治找到它最人性的初衷與最本質的立場。悠悠萬事,惟“災”為大。那些永遠靜默于廢墟下的生命,足以讓我們低首致哀;那些仍在等待救援的同胞,足以讓我們此心如焚。大災豈敢漠視,人事豈能怠慢,惟有在危局之中保持果斷,災難面前傳遞堅定,始能煥發舉國同心的能力與勇氣。
災情是最大的政治,而積極投入救災就是最好的愛國表達。在那些被掩埋與被隔絕之地,依然隱藏著我們所有人的祈求與祝福。我們哀悼死者,更祈望生還者的名錄上能夠盡量多地增加一些鮮活的姓名。各級政府與部隊在緊急行動,民間組織和國際社會在迅速響應。“早一秒鐘就可能救活一個人”,“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就盡百倍努力”,“不惜采取任何手段,不惜任何代價”,總理所言即為災難之下的國家表達,國民訴求,更是對所有愛國者的動員令。
奧運之年,圣火經行之處點燃蓬勃愛國熱情。然而災難來了,它以另外一種方式激發我們的愛國熱情。那些排隊捐贈的市民,那些挽起衣袖獻出熱血的大學生,那些趕赴災區的志愿者,包括所有那些時刻關注災情、為災區祈福的人們,都在以力所能及的方式書寫最有力的愛國大字。這是大災難后的大救援,因此也必將是大悲痛后的大團結。
天佑中華,天佑災區。從來大難興邦,手足同胞之情將我們系于一脈。汶川“5.12”大地震,更是一條迎風飄揚的黃絲帶,高懸中國。這條上書sos的黃絲帶,是親人離散后的求助標志。那些身在震區的每一個人,都是我們所要竭力尋找的離散于災難、血濃于水的親人。
當悲傷傾盡,有我們眾志成城;當淚盡血續,有我們守望相助。若此,則天變仍不足畏,人言仍不足恤,我們仍將因此獲得文明與前行之力。
謝謝大家!
有關地震的演講稿 篇3
各位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那一刻,他張開雙臂護住四個學生—記有感于遇難教師譚千秋的最后奉獻》。
大家都知道在5月12日發生的汶川大地震吧!它是我們全中國的一場大災難。在這次地震中,許多人失去了生命。同時,在此當中,也出現了許多有名的和無名的英雄,其中就有遇難的教—譚千秋。今天,我就為大家說一說這位教師的英雄事跡。
5月13日23時50分,救護車的鳴笛聲響徹漢旺鎮—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的救援人員在德陽市東汽中學的坍塌教學樓里連續救出了四個學生。發現他們的時候,在這四個學生的上面,護著一位已經死去多時的老師,他的后腦被樓板砸得深凹下去。一位救援人員向記者描述著當時的場景:“我們發現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著趴在課桌上,身下死死的護住四個學生,四個學生都活了!”
被救女生劉紅麗的舅舅對記者說:“我侄女是高二一班的學生,要不是有他們老師在上面護著,這四個娃兒一個也活不了!”“那個老師呢?”“唉……他可是個大好人,大英雄噢!”說著,劉紅麗舅舅的眼圈紅了,他告訴記者,那是位男老師,快50歲了。
譚千秋老師用曾經傳播無數知識的手臂,在地震發生的一瞬間從死神手中奪回了四個年輕的生命,手臂上的傷痕清晰地記錄下了這一切!
在災難來臨時,他本來可以自己先跑,可是他沒有。他把生的希望留給的學生們,把死亡留給了自己。在他的身后,留下了一個家庭的悲痛和惋惜、四個家庭的團聚和幸福以及無數的感動。
難道他不愛自己的家嗎?難道他不知道自己的妻子和孩子都在等他回家嗎?難道他很冷酷嗎?不,不是的,他的心是最軟的。譚千秋老師是最心疼學生的,走在校園里的時候,遠遠地看到地上有一塊兒小石頭他都要走過去撿走,怕學生們玩耍的時候受傷。但是在關鍵時刻,他沒有自己跑掉,而是先想到了學生,這是一種多么大公無私的精神啊!
當我知道譚千秋老師的英雄事跡后,我很佩服他這種舍己救人、奮不顧身的偉大精神,如果我們大家都向他學習,我們的世界一定會充滿無限的陽光。
四年七班汪海蓉
20xx年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