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特色景點導游詞(精選3篇)
湖南特色景點導游詞 篇1
好的,各位朋友現在我們到了洲頭的位置,請大家帶好自己的隨身物品隨我下車。
面前這尊佇立在洲頭的毛主席青年時期大型雕塑是橘子洲
島景區內最大的景觀工程。1920_年至1920_年,青年毛澤東在湖南省第一師范學校求學期間,經常與同學登臨橘子洲評判時局、縱論國事,從此,橘子洲成為青年毛澤東早期從事革命活動的熱土。1920_年,毛澤東從廣東回到湖南開展農民運動,期間重游橘子洲頭,胸懷天下的毛澤東,朗聲吟誦氣勢磅礴的《沁園春?長沙》,抒發了心憂天下、濟世救民的壯志豪情。從此橘子洲美譽風傳,名揚四海,成為成為蜚聲中外的“天下第一洲”。
這尊毛澤東青年藝術雕塑由廣州美院院長黎明及其團隊設計,總高32米,寓意1920_年毛澤東創作《沁園春?長沙》時年32歲,雕塑長83米,寓意毛主席享年83歲,雕塑寬41米,寓意主席執政41年。它的造型特點是飄逸的長發、俊秀的臉龐、深邃的目光,與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毛澤東雕像、塑像相比,凸顯出獨特個性。大家還可以看到主席雕塑眉頭輕鎖,再現了一代偉人憂國憂民的氣質。1920_年的青年毛澤東,下巴上是沒有痣的。而現在的毛澤東雕像,下巴上有一顆痣。這是因為在20_年雕塑設計初期,毛澤東兒媳邵華將軍提出,說在老百姓心目中,毛主席是有痣的,建議做雕像時還是加上去的好,所以最終在雕宿的下巴上加了這顆痣。
湖南特色景點導游詞 篇2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來到湖南著名風景名勝區——郴州蘇仙嶺旅游觀光。
郴州號稱“湘南門戶”,是湖南省14個市州中最靠南的一個地級市。郴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古城,自西漢設置桂陽郡起便是湘南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占。椰州在中圄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早在漢時便有了蘇仙的神話故事流傳于世,后來《蘇耽歌》被收人《古詩源》,成為現存最早的民間古詩之一。三國時期,魏人楊元鳳編纂《桂陽記》,成為湖南第一部地方志。秀麗的山水風光和浪漫的神話故事,吸引了無數遷客騷人到郴州旅游,如宋之問、韓愈、柳宗元、劉禹錫、王昌齡、杜甫、李吉甫等。宋朝著名詞人秦觀在《踏莎郴州旅舍》中的一句“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讓郴州更加名聞天下。
郴州旅游區共有游覽景點近百處,涵蓋了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革命圣地和民俗風情等各種類型。在眾多的旅游景'點中,蘇仙嶺元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蘇仙嶺又叫牛脾山,位于郴州市區東側,海拔526米。“山雖不高”,但相傳西漢時期蘇耽成仙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所以稱之為蘇仙嶺,享有“道家天下第十八福地”之稱。
現在所處的地方是“遇仙橋”,聽到這個名字,有些朋友可能會聯想到漢代留侯張良橋一匕遇黃石公傳授兵書的故事。不過,眼前這座橋與張良無關,是一位比張良晚幾十年的少年——蘇耽遇仙的地方。
在遇仙橋的對面,大家可以看見一座古樸的院落,這里就是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郴州旅舍”。郴州旅舍本是古代一座平淡無奇的客棧,因蘇東坡的弟-子、“蘇門四學士”之一的秦觀曾經在此居住,并以此為題作詞一首而聲名鵲起。北宋紹圣三年即公元1096年,秦觀被貶官流放,途中披宿這座客棧。在春寒料峭的日子里,秦觀看著窗外暮色朦朧,冷月鋪霜,身在陋舍,心憂天下,惆悵萬千地寫下了《踏莎郴州旅舍》這一千古名篇。原來的郴州旅舍早已毀棄,現在大家所看到的是在1989年按宋代營造法式和湘南民居風格重建的,內設三墻門樓,總面積達100多平方米。門樓正匾上的“郴州旅舍”四個大字由原湖南省政協主席劉正手書,展覽室的門額“淮海遺芳”由秦觀第33代子孫、秦學會副會長、揚州大學教授秦子卿撰寫。
歷史上有許多名人到訪過郴州。前面剛看過秦觀到訪的遺跡郴州旅舍,這里的桃花居則與另一位名人有關,他就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徐霞客是江蘇江陰人,生于公元586年,卒于公元1641年。徐霞客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旅行家,也是中圄古代科學考察旅行的代表人物。1636年起,徐霞客離開家鄉進行了一次長達四年之久的遠游,次年經江酉進人湖南郴州。在郴州旅行期間,有一天他在路上遇雨,正好見到附近有一座道觀,遂迸去避雨。這座道觀就是蘇仙嶺上的乳仙宮,也就是現在的桃花居。這一段經歷在《徐霞客游記》中有記載。
現在所到的地方是白鹿洞,也就是神奇的蘇仙誕生地。相傳在西汊文帝年間,郴州東門外有位潘氏姑娘在郴江邊洗衣時發現順水漂來一根十分漂亮的紅絲帶。潘姑娘一時好奇,便用手去撈,卻不想絲帶纏在手上,怎么也解不開。情急之下,潘姑娘用嘴去咬,結果不咬則已,一咬,這絲帶竟然滑進了肚子里。過了一段時間,潘姑娘發現自己莫名其妙地懷孕了。在當時,未婚的女兒家懷孕可是見不得人的。為了躲避流言蜚語,潘姑娘逃到了牛脾山的桃花洞里。到了七月十五,潘姑娘生下一個男孩。這不明不白的孩子可不能帶回去,于是潘姑娘忍痛將兒子扔在山洞里回了家。兒是娘的心頭肉呵,過了幾天,實在放心不下的潘姑娘決定偷偷回山洞來看一看。在山洞口,她卻驚奇地發現,孩子安然無恙,一只白鶴正張開雙翅為孩子御寒,一頭母鹿正跪下前腿為孩子喂奶。這便是“白鹿洞”洞名的由來。唉,連動物都知道愛護生命,潘姑娘又怎么忍心再丟下孩子不管呢?于是潘姑娘毅然將孩子帶回家撫養成人。長大后,孩子要上學了,可沒有父親怎么取名呀?教書先生聽說后就問孩子:“你到學堂門口看一下,看到什么就告訴我。”孩子出門一看,有一個人用禾草串魚懸掛在樹上,自己枕著樹根呼呼大睡。教書先生說:“嗯,禾草串魚,是個‘蘇’字,枕樹而臥,是個‘耽’字,你就叫蘇耽吧。”少年蘇耽同母親一起住在牛脾山的山腳下,生活十分清苦。所謂“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蘇耽從小就聰明懂事,每天上山砍柴補貼家用。有一天,在遇仙橋旁邊,他遇見了一位老仙翁,學會了仙術。從此,他治病救人,幫助鄉鄰,終于感動天帝,修道成仙,法號“蘇仙”,人們也就把他誕生和居住的牛脾山改名叫了蘇仙嶺。據說,蘇仙曾經多次幫助椰州老百姓度過瘟疫災害,所以直到今天,郴州當地不少老人們仍然供奉著蘇仙的牌位。
湖南特色景點導游詞 篇3
鳳凰古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稱贊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這里與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順的猛洞河,貴州的梵凈山相毗鄰,是懷化、吉首、貴州銅仁三地之間的必經之路。
相傳天方國(古印度)神鳥“菲尼克司”滿五百歲后,集香木0。復從死灰中復生,鮮美異常,不再死。此鳥即中國百鳥之王鳳凰也。鳳凰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飛的鳳凰,故以此而得名。
作為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鳳凰的風景將自然的、人文的特質有機融合到一處,-后的沉重感也許正是其吸引八方游人的魅力之精髓。
鳳凰的風景是歷史的。從遠古盤瓠到鳳凰廳、到辰沅永靖兵備道、到民國、到今天,走在古巷中,冥冥中想起的是眾多鳳凰名人的身影。
鳳凰的風景是文化的。但這文化是沉重的。奇梁洞古戰場、落馬河等眾多血腥濃郁的名稱正像這美麗風景的陰暗胎記時時提醒你。這文化是樸實的。走進沈從文故居、熊希齡故居、黃永玉畫屋,簡陋的陳設,撼人的成就,強烈的人格力量,一種敬仰心態完成一次神圣的人生文化洗禮。這文化還是鮮活的。尋常人家那些制作工藝獨特,藝術風格樸拙的蠟染、扎染作品和姜糖作坊系列,使人產生一種全方位文化交融的聯想。這文化當然更是肅穆的。當年的鳳凰縣境,人口不足十萬,卻建有規模都很大的敬修、三潭兩大書院。這是怎樣強烈的一種文化吶喊!敬修書院是官辦,如今文廟仍在。三潭書院是清同治十三年時任貴州黔東兵備道道員及黔東總兵的苗族人吳自發建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博士后基金會副理事長肖繼美教授就是在這里啟蒙。世間多數人有錢只用于建私宅、建私家園林、購置私家田地,吳自發對文化的這種崇敬,正透露出苗族人對外部的探索、對內部的整理、對價值的評判、對發展的希冀。走在保存完好的三潭書院內,放眼四野秀麗的風光,我們怎能不肅然起敬?
鳳凰的風景是民族的。一個小縣聚居了18個民族,可能全國少有了吧。那座全國保存最完好的黃絲橋古石城,二萬多平方米的小圈子里,住了一百十來戶人家,卻有八十多個姓氏,分屬多個民族。而眾多少數民族獨有的節慶活動,真使人心馳神往:苗族的還儺愿、趕秋、四月八,土家的文武茶燈、陽戲等,經幾百上千年的交匯融合,都既保留了民族的質地,又與異地同族習俗明顯不同,引人入勝。
鳳凰的風景自然還是世界的。因為沈從文,許多人不顧長途跋涉的勞累,把鳳凰作為他們的終極目標,就是一種對美學的真諦、對文學的歸依、對藝術的認同、對歷史的評判問題的直接應答。或者到準提庵看看黃永玉精心創作、才情洋溢的二十幅巨型壁畫,面對四壁的曠世佳作,細嚼那些智慧與幽默共生的題跋,道德感染撲面而來。這里展露了鳳凰人對傳統的繼承、對文化的吞吐、對世界的思考、對未來的憧憬。這是民族的風景,更是世界的風景。
或者,歷史、文化、民族、世界的話題太過沉重,許多的行旅只為鳳凰那份奇異秀麗的自然景致。“智者樂山,仁者樂水。”這同樣是一種可貴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