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新國旗下演講稿【三篇】
篇一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培育上海城市精神,鑄造浦外校園精神”。
中國申博成功,上海這顆東方明珠,將在“世博機遇”下變得更加璀璨。舉辦世博會,除了將給我們以豐富的展示綜合實力的機會外,對于上海精神文明建設而言,也是個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期。前不久,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指出,上海要十分注重培育自己的“城市精神”。“在推進城市建設和發展的進程中,軟件比硬件更重要。在加強硬件建設的同時,要花大力氣加強軟件建設,加強城市精神文明建設,塑造新世紀上海城市精神,進一步提高廣大市民的文明素質。”
當幾年前上海人民提出“七不”口號的時候,我們已經有了決心,有了提升自身素養,塑造上海城市精神的決心。通過幾年的努力,上海的街道干凈了、環境整潔了、人的言行舉止文明了,上海人民的精神面貌有了質的變化。今天申博的成功給了上海一次機遇,同時又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海要成為國際化大都市,要接納世界各地的朋友,首先就要求上海人民在世人面前展現出把世博*培育和鑄就成全新“城市精神”的堅定決心與自覺追求。
在這種城市精神的引領下,我們看到了上海人的努力,我們欣喜的發現變化正在我們身邊慢慢的發生,你是否注意過我們的蘇州河變清了,你是否發現車廂內沒有了吸煙的人、你也是否發現擁擠不堪的人民廣場地鐵站人們開始排隊先下后上,等等等等。如果你是一個細心人,你甚至可以發現自己也在慢慢變得更有修養。
前不久,朱校長向全校師生提出“培育上海城市精神、鑄造浦外校園精神”,作為浦外的老師和學生,我們就是浦外的主人,我們就是一個大家庭。七年來,不斷的有學生跨進浦外的大門,今年我們終于有學生要接受社會的檢閱,跨出浦外的校園了,你們將是浦外的驕傲,我們希望每一位浦外的學生不但要有優異的成績,更應該具備高尚的品德和優良的作風。
上海城市精神的塑造需要全體市民的努力和長時間的積累,浦外校園精神的鑄造同樣需要每一位老師和學生的努力,七年來我們初步形成了浦外高雅、文明的校園文化,我們的學生在這種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了良好的氣質、開朗的性格、開闊的視野。
世博給了上海一個挑戰,也給了浦外一個挑戰。離20xx年還有七年,七年后在場所有的學生都將離開浦外,有的將踏上工作崗位,也有的將走上高一級的學府深造。那么你們將帶著什么樣的精神離開呢?
你們將帶著浦外精神離開,浦外的校園應該具有海納百川的氣度,溫溫而雅的風度,以及文明典雅的高度。浦外的學生應該佼而不傲,意志堅定,勇于奉獻。在全市人民為了塑造上海城市精神而努力的同時,我們希望浦外的師生也能借著這一機遇鑄造浦外的校園精神,在校園內興起一股“浦外到底應該具有什么校園精神”的大討論。若干年后,當你們一批批離開浦外校園的時候,我們可以欣喜在你們身上找到浦外的精神,看到上海的精神。
作為浦外精神的一部分,從本學期開始學生處、團委將重點開展學生自主管理和志愿者隊伍建設,通過這兩項工作培養學生的自立能力,發揚學生的奉獻精神。本周我們將成立浦外志愿者服務隊,在這里我號召廣大團員青年、少先隊員、全體浦外學生共同加入到這一隊伍中來,共同鑄造浦外人勇于奉獻的精神。
展望20xx年,上海將因為它的城市精神更加美麗,浦外將因為他的校園精神更加成熟,你們將因為這兩種精神的融合更加完美。
謝謝。
篇二
我校自1988年開始“國旗下演講”這項活動,至今已堅持了十多年。這期間,學生換了一屆又一屆,社會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可這項活動始終受到廣大同學的歡迎,保持著良好的教育效果。“國旗下演講”的獨特魅力在哪里?本文擬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一些探討。
一、新時期中學生的思想特點
學生進入初中后,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明顯的提高,他們開始不滿足老師的說教和書本中現成的結論,開始用審視、挑剔、批判的眼光來看待周圍的事物。除此之外,當代中學生還有以下一些新的特點。
1.思想解放,價值取向多元化
當代中學生思想活躍,思路開闊,敢說敢想,評人論事不拘一格。他們敢于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求新求異,不崇拜*。這樣的思想特點是以往幾代中小學生所沒有的。
但在思想開放活躍的同時,他們的思想觀念也存在著混亂的情況。同50~60年代的中學生相比,當代中學生在人生價值、道德取向上失去了明確的、統一的標準。
在奉獻與索取、社會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系上,大多數學生追求的是個人與社會利益的統一,無私奉獻在當代部分學生頭腦中已經淡化,甚至難以理解了。老師們反映,當代學生與過去的學生相比,生活條件優越得多,他們擁有過去幾代學生所不曾擁有的精神和物質享受,然而他們的不滿足感卻比任何時代的學生都要強。他們希望擁有一切,但不懂得要為別人作出奉獻和犧牲,對奉獻和索取的關系缺乏正確的、深層次的理解,渴望得到別人理解而不懂得體諒別人,只知道接受愛而不知道愛人,這是當前青少年中存在的較為普遍的問題。
2.求實求真,注重個人發展和現實利益
求實求真是當代中學生又一明顯的思想特點。他們更相信自己的親眼所見和親身體驗,就是對于報紙宣傳、學校教育也持審視和懷疑態度。然而,這種求實求真離開了高尚的人生理想導向時,又難免陷入追求實惠的狹隘圈子。社會觀念中經濟意識增強、人生理想趨于現實化,擇業取向偏重個人發展和經濟收入,是中學生思想變化的一個重要趨向。
3.渴望獨立,主體意識增強
當代青少年獨立意識明顯增強,這種獨立意識表現在許多方面。有人作了這樣的歸納:在思維方式上由求同轉向求新、求異;在思想觀念上,由接受灌輸轉向獨立思考、平等探討;在集體生活中,由被動追隨轉向主動參與;在審美需求上,從他擇轉向自擇;在家庭生活中,不再把父母教導奉為行動指南,由聽從父母轉向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辦。值得注意的是中學生年齡尚小,他們在思想上、言論上崇尚主體的能動性,而在行動上卻有很大偏差,出現獨立意識與獨立行為的不一致。在順利時,他們的獨立意識往往表現得很充分,當遇到挫折或大是大非時,又表現出很強的軟弱性、依賴性,尤其獨生子女更是如此。與前幾代學生相比,他們的意志相對薄弱。在學生的自我評價中,承認自己性格中的弱點是意志力差的占三成多,居于首位。這種獨立意識增強、自主能力滯后的矛盾,正是中小學生心理發展不成熟的具體體現。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意識到:傳統的說教、灌輸方式,要求學生“不能做什么,只能做什么,應該怎么做”的教育方式只會是事倍功半,甚至讓學生產生抵觸情緒。這就要求我們的德育應該是開放的德育,是內容豐富而生動的德育,能引起學生心靈震動的教育。
二、開放的德育應讓受教育者主動參與
我們所進行的一切德育活動應該是一種開放式的德育,而不應該是封閉式的、灌輸式的、居高臨下的德育。一定要讓學生主動參與,接受鍛煉,在活動中獲得體驗,在活動中接受熏陶。我校的“國旗下演講”活動也是開放德育的成功嘗試。學生自己觀察和思考、收集資料,自己寫稿自己講,能不能成功,就看你的題材、內容、演講技巧等能不能打動聽眾的心,你闡述的觀點能不能被聽眾接受。這種參與過程就是受教育的過程。既讓學生的自我表現*和參與愿望得到充分滿足和體現,又鍛煉了學生的能力。同時,每名參賽選手代表了一個集體,往往是通過選拔產生,老師和同學們都在關注和支持。從表面上看,演講是個人行為,而實質上則是集體行為,成功了是集體的成功,失敗了是集體的失敗,這就對全班學生進行了生動的集體主義教育。如果演講者的觀點能引起大家共鳴,就讓更多的人受到了教育。這比老師只靠口頭說教要求同學有集體榮譽感效果好得多。
三、題材廣泛,內容生動,貼近生活
80年代以來,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學校德育工作面臨著更為復雜的環境和嚴峻的挑戰。面對變化和挑戰,學校德育工作現狀與客觀環境的變化不相適應的矛盾明顯地顯露出來,德育工作的實際效果達不到人們的期望。造成德育效果不如人意的原因,我認為除了德育的途徑、方法和社會環境中的不利因素外,德育內容過度單一的問題也不容忽視。而“國旗下演講”則有效地克服了這個弊端。在規定的條件下讓學生自由取材,不拘一格,各抒己見。因此,演講的題材相當豐富,來自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愛國主義題材,如《為了這片疆土》、《當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時候》、《不悔的選擇》等,有談人生觀、價值觀的題材,如《誠實是做人的本分也是做人的力量》、《金錢并非“罪惡的淵藪”》、《什么是瀟灑》、《揚起理想的風帆》等;有談友情的題材,如《真情在你我身邊》;有談學習的題材,如《用進取托起明天的太陽》、《要珍惜今天》等;有談中學生熱點問題的題材,如《吃苦是一種資本》、《請表現你的才能》、《堅強些,中國的新一代》等;還有談論時事、評述新聞的,等等。這些題材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鳴。同學們不再感到內容抽象陳舊。用中學生的眼光,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思考評說生活中的人和事,讓同學們倍感親切、真實而生動,其效果遠遠勝過老師的說教和領導的報告。
四、同齡人的心聲更容易被同齡人認同
幾乎所有中學生都有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學生不愿跟老師和家長講心里話,他們總認為老師和家長不理解他們。不管你作出多大努力,真正把心里話講給家長和老師聽的學生也是不多的。這很正常,一方面,隨著年齡的增長,青少年思考問題的批判性和獨立性越來越強,有些想法,看法與家長不一致,這就是有的學生經常說的“沒有共同語言”;另一方面,由于知識水平、社會閱歷和成長經歷的不同,所處的角度不一樣,對問題的看法和處理方式肯定有較大差異。這就使得師生之間、家長與孩子之間難以真正溝通。這大概就是人們所說的“代溝”。
但是,相當多的學生都有自己的知心朋友,他們愿意把知心話講給對方聽。這也正常,因為他們的年齡相近,成長經歷和知識層次相似,心理活動有較多的相似性,對問題的看法接近,“共同語言”就多。因此,讓學生自己去分析許多問題,談他們的看法和想法,其教育作用遠比老師和領導的說教好得多。
在一段時間內,校內有少數學生大把花錢以顯示“瀟灑”,有的學生則以入時的打扮來顯示時髦,有的同學盲目模仿明星的裝飾、動作來顯示新潮。針對這些現象,有個叫張玉琳的*作了一次題為《什么是瀟灑》的演講,她聲情并茂地講道:
在當今的中學生中,瀟灑已成為熱門話題,而瀟灑也成為時髦的代稱,但對瀟灑的不正確認識,把我們一些同學帶入了誤區……
有的同學把大把花錢看作是瀟灑,無非是讓別人瞧一瞧:我很富有,我可以隨意花錢而不必為錢擔憂。但是,這種同學不知意識到沒有,我們花的錢是父母辛辛苦苦用勞動才換來的。我們沒有權利用父母的錢來揮霍無度充瀟灑,我們不需要這種追求虛榮的“敗家子”式的瀟灑!
有的同學把打扮入時看作是瀟灑。誠然,打扮得漂亮些,能給人以美的感受,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我們一味追求外表上的漂亮,像有些人那樣“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這種瀟灑,我們更不需要!
真正的瀟灑,應該是淵博的知識、豐富的內涵、高尚的情操和高貴的品質的外在表現……
整個演講一次又一次被全校師生的熱烈掌聲打斷。這說明,這種肺腑之言既打動了她的同齡人,也被廣大教職工贊同。
篇三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行新學期的第一次國旗下集會。首先我祝大家在新的學期里學習、生活、工作取得新的成就,通過自己的努力,創造人生的輝煌。
新的學期、新的希望、新的要求、新學期,全體同學都要思考、要計劃、要奮斗、要拼搏,要增強緊迫感、責任感、使命感。新學期為進一步加強學校管理,提升辦學質量,進一步深化“做發展時期優秀八中人”的主題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基礎道德素質,使我們學生進一步規范行為習慣、著力培養我們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能力,展示我們八中學生嶄新的形象。我們學校將在新學期中以抓“一日常規”為立足點,全面推進學校德育工作和教學工作。
在二、三月份學校將開展《學生一日常規》達標競賽活動,通過對各班檢查評比,來落實學習常規、早鍛煉常規、集會兩操常規、教室衛生常規、寢室紀律衛生常規(住校生常規)、文明禮儀常規等,屆時進行表彰獎勵常規達標競賽優勝班級和班級常規達標積極分子。先進事跡材料在宣傳窗內展示。當然,這些是硬的舉措,是外在的要求、外在的約束、外在的引導。我想:要落實《一日常規》更主要的是靠我們學生自我的內在約束,自覺的行動。我們學生應多思考“我應該怎樣做,這樣做對我有什么益處”。我們將在學生中組織開展“一日常規”學習討論活動,在高一、二年級中開展“學生是否應落實(學校是否應抓)'一日常規'的辯論賽,真正將落實一日常規內化為我們學生自覺的行為。
同學們,去年六月,東南大學一個學習成績一直很優秀的畢業生在一家大型國有企業競聘,卻輸給了成績一貫不如自己的同班同學,原因很簡單,他在上樓時無意吐了一口痰,正好使企業一個負責人觀察到了。因此,我們平時應自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以起床、鍛煉、集會、自修、就餐、就寢、進出校門等小事做起,規范自己的言行,認認真真做到排好隊、唱好歌、掃好地、做好操、走好路、吃好飯、寫好字、語言文明優雅,向不文明行為告別,培養良好的文明習慣。認真思考并做好這些并非小事的小事。為什么這么講呢?“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就是的說明。
最后,祝同學們學習進步,身心健康,祝全體教師工作順利,事業有成,祝我們的學校蒸蒸日上、興旺發達。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孫校長的率領之下,有我們全體師生員工共同努力團結拼搏,蕭山八中的明天一定會更新、更美、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