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國旗下演講稿(通用13篇)
2022年國旗下演講稿 篇1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行新學期的第一次國旗下集會。首先我祝大家在新的學期里學習、生活、工作取得新的成就,通過自己的努力,創造人生的輝煌。
新的學期、新的希望、新的要求、新學期,全體同學都要思考、要計劃、要奮斗、要拼搏,要增強緊迫感、責任感、使命感。新學期為進一步加強學校管理,提升辦學質量,進一步深化“做發展時期優秀八中人”的主題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基礎道德素質,使我們學生進一步規范行為習慣、著力培養我們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能力,展示我們八中學生嶄新的形象。我們學校將在新學期中以抓“一日常規”為立足點,全面推進學校德育工作和教學工作。
在二、三月份學校將開展《學生一日常規》達標競賽活動,通過對各班檢查評比,來落實學習常規、早鍛煉常規、集會兩操常規、教室衛生常規、寢室紀律衛生常規(住校生常規)、文明禮儀常規等,屆時進行表彰獎勵常規達標競賽優勝班級和班級常規達標積極分子。先進事跡材料在宣傳窗內展示。當然,這些是硬的舉措,是外在的要求、外在的約束、外在的引導。我想:要落實《一日常規》更主要的是靠我們學生自我的內在約束,自覺的行動。我們學生應多思考“我應該怎樣做,這樣做對我有什么益處”。我們將在學生中組織開展“一日常規”學習討論活動,在高一、二年級中開展“學生是否應落實(學校是否應抓)'一日常規'的辯論賽,真正將落實一日常規內化為我們學生自覺的行為。
同學們,去年六月,東南大學一個學習成績一直很優秀的畢業生在一家大型國有企業競聘,卻輸給了成績一貫不如自己的同班同學,原因很簡單,他在上樓時無意吐了一口痰,正好使企業一個負責人觀察到了。因此,我們平時應自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以起床、鍛煉、集會、自修、就餐、就寢、進出校門等小事做起,規范自己的言行,認認真真做到排好隊、唱好歌、掃好地、做好操、走好路、吃好飯、寫好字、語言文明優雅,向不文明行為告別,培養良好的文明習慣。認真思考并做好這些并非小事的小事。為什么這么講呢?“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就是的說明。
最后,祝同學們學習進步,身心健康,祝全體教師工作順利,事業有成,祝我們的學校蒸蒸日上、興旺發達。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孫校長的率領之下,有我們全體師生員工共同努力團結拼搏,蕭山八中的明天一定會更新、更美、更好!
2022年國旗下演講稿 篇2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植樹護綠,共建家園》。
本月我們將迎來又一個節日,3月12日,"全民植樹節"。1979年2月,我國五屆全國人大會第六次會議決定,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為中國的植樹節。
植樹造林,愛樹護綠是一種美德,一種情操,一種文化。人人都喜歡綠色環境,但并不見得人人都自覺愛護并創造"綠色環境"。同學們,我們該做些什么呢?同學們可以在自己家的庭前、屋后、陽臺栽一棵樹,養一盆花,或在我們的班級中種一些綠色植物,養幾盆花等。在法國巴黎有這樣一個習俗:嬰兒出生要栽一棵理想樹,上學時栽一棵求知樹,18歲時栽一棵青春樹,大學畢業栽一棵成才樹,結婚時栽一棵同心樹,一個人一生中平均栽活6棵樹。這樣,人人栽,年年栽,代代栽,栽出點點新綠,栽出片片生機,栽出不斷擴大的生存空間,栽出無邊無際的波濤洶涌的森林之海,那無所不在的森林,也將染綠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染綠它的歷史,染綠它的風俗習慣。
讓我們以植樹節為一個良好的開端,積極行動起來,爭做護綠小使者,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的良好氛圍。讓我們的校園、我們的地球、我們祖國的明天更加明媚燦爛!
2022年國旗下演講稿 篇3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非常榮幸能在國旗下講話,今天我所講的主題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做學習的主人。
什么叫習慣呢?首先請大家聽一個故事:在印度和泰國隨處可見這樣荒謬的場景: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細細的鏈子,拴得住一頭千斤重的大象。那些馴象人,在大象還年幼的時候,就用一條鐵鏈將它綁在水泥柱或鋼柱上,無論小象怎么掙扎都無法掙脫。小象漸漸地習慣了不掙扎,直到長成了大象,可以輕而易舉地掙脫鏈子時,也不掙扎。小象是被鏈子綁住,而大象則是被習慣綁住。可見,習慣是指長期重復地做并逐漸養成的不自覺活動。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1978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聚會。有人問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學、哪所實驗室里學到了你認為最重要的東西呢?出人意料,這位白發蒼蒼的學者回答說:是在幼兒園。他人又問:在幼兒園里學到了什么呢?學者說: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飯前要洗手,午飯后要休息;做了錯事要表示歉意;學習要多思考,要仔細觀察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這位學者的回答,代表了眾多科學家的普遍看法。把科學家們的普遍看法概括起來,就是他們認為終生所學到的最主要的東西,是幼兒園老師給他們培養的良好習慣。英國有一位名人,他叫培根,一生取得了很大成就。他在談到習慣時深有感觸地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
有研究表明,對于絕大多數學生來說,學習的好壞,80%與非智力因素相關,其中習慣占有重要位置。古今中外在學術上有所建樹的人,都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智力超群的科技大學少年班的學生,在談到自己成績優異的原因時,都強調自己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其中,13歲進入科技大學的少年大學生周峰,認為自己成功的秘訣就是從小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周峰認識漢字,記憶英語單詞,都是每天10個,即使走親訪友時也從不間斷。就這樣,一年下來,便記住了3000多個漢字和3000多個英語單詞。周峰該學習的時候就一心一意學習,該玩兒的時候就輕輕松松地玩兒,自覺性極強,從不需要別人提醒,更不需要別人強制。他聽英語廣播學英語,一到點便準時打開收音機。這是他定時的學習習慣。周峰學習時總是全神貫注,思想從不開小差,精神略有溜號,便立即作出調整。這是他專心致志的學習習慣。
同學們,聽了以上幾個事例后,是不是對你的學習有所啟示呢?讓我們向這些學業有成的學習,從小培養好自己的習慣,長大后,我們可以自豪地說:我是北小的學子,是北小教給了我良好的習慣。
2022年國旗下演講稿 篇4
老師們、同學們早上好:
我今天講話的主題是《養成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我們都知道:良好的行為習慣會對人的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會讓一個人終身受益。19世紀心理學家李德說過:播下你的良好行為,你就能擁有良好的習慣;播下你的良好習慣,你就能擁有良好的性格;播下你的良好性格,你就能擁有良好的命運。
那么,如何才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呢?簡單的說,就是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
請每一同學先管住自己的口,不說臟話,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自己的手,不亂扔雜物、亂倒污水,不亂涂亂畫,不損害公物,不打架斗毆;管住我們的腿,不踐踏花草,不亂穿馬路闖紅燈。從你們每天的起床、上下樓梯、上課、集會、值日、進出校門等小事做起,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爭做文明小學生。
同學們,文明行為習慣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沒有了文明,就沒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線。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生活中最主要的是文明禮貌,它比的智慧、一切的學識都重要。文明禮貌地處事待人,是我們每個少年兒童成長過程中的必修課。俗話說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說的就是學習應先學做人,學做文明人,學做社會人。因此,我們一定要養成講文明禮貌的好習慣。而培養習慣重在一個月,關鍵在頭三天,它就像一根纜繩,每天給它纏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會變得牢不可破!所以,讓我們從現在的點點滴滴做起,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從服飾、禮儀、舉止談吐、學習、社交等各方面,時刻檢點自己的行為,嚴格按照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要求,自覺自律,促使自己的文明習慣養成再上一個新的臺階,爭做文明小學生;自覺維護我們學校的形象,讓文明之花開遍我們整個校園。
我們要認真踐行行為養成習慣,習慣形成品質,品質決定命運。在日常學習、生活、做事中,踐行生活、行為和學習等良好習慣。把我校發展成:學生向往;家長滿意;社會認可的名校!謝謝大家。
2022年國旗下演講稿 篇5
大家好:
青春是什么,有的人說青春是絢爛多彩的花季,是陰晦而纏綿的雨季,是青翠嫩綠融融的春,是浪漫而熾熱的夏,有的人說青春是歡笑時淚水,是流淚時的微笑,是輕松的壓抑,是沉重的放縱,還有的人說青春是一壇醇香的酒,是一束鮮艷的話…………每個人對青春都有自己的詮釋,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答案。正是為了尊長這種自迥異的答案與詮釋,人們才匆匆走上一條條屬于自己的道路,去探尋屬于自己的謎底,破譯青春的密碼。
青春驚得起磨練卻經不起消磨,經得起開發卻經不起揮霍。保爾·柯察金曾經說過:“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于每過忍耐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的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當他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的最偉大的事業—人類的解放而斗爭”。所以我們應該珍惜青春,乘著自己還年輕,盡自己所能,在青春的舞臺上展現自己亮麗而獨特的風采,讓青春飛揚!就像無數的星星在生活的星空中發出自己耀眼的光芒。
在職教中心學習生活將近1年了,在這段時期內,我深刻地感受到——原來職高內的生活也能營造得如普高內一般緊湊,也有充分展現自我才能的機會。造物主給予每個恩一樣的頭腦和四肢,也給予我們同樣的思維能力和行為能力,還公平地給予我們一天24個小時。那么我們為什么沒不抓住機遇,盡情地展現自我呢其實我們可以在學習方面展現自己扎實的基礎和出的成績,在實習期間展現自己過人的領悟力和嫻熟的技巧,在每年舉行的運動會上展現自己靈巧的動作和矯健的步伐,在歌詠比賽中展現自己輕脆的歌喉和精湛的舞臺表演……或許,有些自卑的人會說:“我不行”。但是機遇是人生的翅膀,抓住它,就可以帶你飛的很高很高。它偏愛于強者,因為強者做好了一切準備,它往往逃避弱者,因為它無法忍受弱者那呆滯的眼神。一位成功者說過:“百分之九十所謂失敗者,其實不是被打敗而是自己放棄了機遇和成功的希望”抓住機遇試一試,怎么就知道自己不行呢鄧建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和我們一樣,在職高學習,由學校分配工作,可是他不甘于在小小的工作崗位上呆一輩子,抓住各種機遇,最終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當然要想把自己的一面展現在大眾面前,剛靠單純的等待是機遇是遠遠不夠的,而需要對自己有充分的自信心和大膽的創新精神。
自信心是個體對自己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的成果抱負有成功把握的一種預先反映。事業有成的人都相信,居里夫人說:“我們應該對自己有信心,我們要相信,我們的天賦是用來做某件事情的,無論什么代價,都要把這件事做好。:這是自信心對于我們的重要性。拿破侖也有一句名言:“應為我做每件事都很自信,所以帆我做過的事都取得了成功。”成功人士和失敗者之間的差異是:成功人士往往的最積極的思考,最樂觀的精神和最輝煌的經驗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失敗者卻恰恰相反,他們的人生是受過去種種失敗與疑慮做引導和支配的。我們應有青春這一夢幻般的黃金季節,對自己充滿信心,將自己的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
創新則是以非習慣的方式思考問題的能力與別人相同的東西,卻一頭別出心裁,想出與別人內不同的東西。同樣的水滸,普通人燒出的來是開水,而瓦特卻燒出可蒸汽機。同樣是手被草葉子割破,而魯班卻發明了鋸,同樣是看到蘋果從樹上掉下來,果民見了只感到心疼,而牛頓卻由此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造成這種差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只有一個:就是瓦特,魯班牛頓對每件事都從不同角度去觀察去了解。我們也應該在青春這一超七蓬勃的日子里,激發自己的創新理念,發揮自己豐富的想象,讓世界變得煥然一新。
青春是無價而短暫的,展現自我是上蒼贈予我們最珍貴的禮物,我們應該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才能,讓青春盡情飛揚,讓展現自己成為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課程。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
2022年國旗下演講稿 篇6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我是來自xx班的,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勤于積累、善于反思。
我們都知道,學生時代特別是高中時期是一生最苦最累的階段。清晨,步履匆忙趕到教室晨讀的是我們;白天,拼搏題海、奮筆疾書的是我們;晚上,挑燈夜戰、克難攻堅的仍是我們。為了解答一道難題,我們會急得抓耳撓腮,甚至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學習上不去,各方面的壓力便隨之而來,真可謂衣帶漸寬終不悔,為題消得人憔悴。然而父母的囑托和老師的期望讓我們身無退路,惟有執著前行。期中考試,我們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這只是一個階段的結束,未來的成功需要我們不斷地積累;在走向未來的路上我們又會犯錯,則需要我們不斷地反思。積累反思多了,方可以厚積薄發。荀子在《勸學》一文中提到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談及反思,他又說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可見,積累與反思對學習的重要性。
文科的學習需要積累。英語以詞匯為先,從聽力到閱讀,從完形到語法,直至書面表達,如果詞匯量不夠,高分便是妄談。詞匯是英語學習這座金字塔的基座,中國最有名的英語輔導機構新東方,為了強化學員的基本功訓練,要求學員將《牛津英語大字典》反復背誦六七遍,可見詞匯的積累是有多么重要。語文更應如此,如果沒有由淺至深的海量閱讀,沒有厚重的文學知識作為基礎,我們如何能脫口而出連珠的妙語,如何能一揮而就精彩的美文!我們倡導的經典閱讀,要求我們不能僅僅止步于桃園三結義或是過五關斬六將這些引人入勝的情節,更應該深層探究建安七子、唐宋八大家的作品內涵、個性特征、流派風格及文學成就背后的緣由。
同理,理科的學習更需要積累。數、理、化靠的不僅僅是智力和天賦,更需要一定的訓練題量作保證!記得每年各省市高考狀元在被詢問學習方法時,幾乎所有的回答都離不開一個練字。基礎題做了不下于多少遍,各類題型、各種方法都有涉獵。這樣積累的成果便是當你看到某一道題目時,它所有的知識點會快速一一清晰地呈現在你的腦海中。
積累是可貴的,積累是艱難的。積累決不是一時心血來潮時幾天的起早貪黑,而是長期一貫的執著堅持。司馬遷為了寫《史記》而廣泛閱讀,上自夏商周的典籍,下至西漢盛世文獻資料,都是他研究的對象。他不僅讀萬卷書,更是行萬里路,游歷山川,廣聞博識,為撰寫《史記》積累了許多鮮活的素材。因為有了十四年的積累,所以才創造了詩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奇跡。司馬遷給我們的啟示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我們有遠大的志向就應該堅持學習,堅持積累,用每天一點的收獲來換取未來的成功!為了追求卓越我們奮力前行,有時不免會摔跤跌倒,在努力爬起來的同時我們應該反思做錯了什么,以避免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
儒學大師孔子的三省吾身成為引導后人反躬自省的千古名言,法國哲學家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向世人揭示思考的魅力,美國現代教育家波斯納的成功=經驗+反思概括了教育成功的真諦。可見,古今中外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在不斷反思的過程中逐漸完善和提升自己的。我們學校行政樓一樓大廳黑板上的讓反思成為一種習慣,讓反思成為一種文化啟迪我們總結經驗,汲取教訓;高三年級各班教室的外墻上,都張貼著四月考試后的反思和總結,警省著各位勇士梳理得失,輕裝前行。
同學們,讓我們真正理解積累與反思的深刻哲理吧!相信我們有了這種良好的習慣,不斷地積累、沉淀,不斷地反思、總結,必定會讓我們快速地成熟、強大,高考必定會取得好成績,成功必定會屬于我們!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2022年國旗下演講稿 篇7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愛自己,從愛護眼睛開始!》。
我們都知道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愛自己,就一定要愛護好眼睛。特別是我們小學生處于人生學習的黃金期,天天學習離不開眼睛。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有五百萬盲人,七百萬雙眼低視力者,單眼低視力者高達四千萬人。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一旦患了近視,戴上眼鏡會給學習和生活帶來很多不便。例如在參加體育活動的時候,打籃球或踢足球時,打破眼鏡甚至傷及眼睛到醫院做手術縫合是常有的事。形形色色的眼病不僅嚴重危害了人們的身心健康,也阻礙了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
一個正常人如果離開了眼睛簡直無法想象怎樣生活?看看我們周圍,真正明亮的眼睛又有多少呢?眼睛可以讓我們去認識世界,學習知識,如果我們失去了明亮的眼睛,我們的世界將是黑暗的。 同學們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一定要自覺的注意科學用眼。
讓我們從現在做起,每天看書寫字堅持三個一:眼離書本一尺遠,手離筆尖一寸遠,胸離桌子一拳遠。乘車、坐船、走路不看書,躺著不看書,光線不強不看書。
眼睛是人類感官中最重要的器官,大腦中大約有一半的記憶和知識都來自于眼睛。我們有什么理由不保護眼睛呢?為了呵護我們心靈的窗戶,為了我們五彩的明天,為了眼睛試去塵埃,讓視野更開闊,讓世界更明亮!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努力愛眼護眼,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吧。!
我的講話完畢,謝謝大家!
2022年國旗下演講稿 篇8
我們每天問問自己,我的身體有沒有進步?我的學問有沒有進步?我的工作有沒有進步?我的道德有沒有進步?這四句話出自陶行知的《每日四問》。陶行知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他在文中要求我們每天問一問自己,在健康、學習、工作、道德四個方面有沒有進步,進步了多少?健康是生命之本、幸福之源;學問是一切前進活力的源泉;工作的好壞對我們的今天和未來都有很大的影響;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即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不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他說:“如果我們每天都這樣地問問自己,這樣地激勵和鞭策自己,我們就一定能在身體健康、學問進修、工作效能、道德品格各方面有長足的進步。”
每日問問自己,實際上就是一種反省,這是一種良好的習慣,在我國古代先賢身上就有這種好的習慣和品質,《論語》中曾子有云:“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我每天必定用三個問題來反省自己:替人謀事是不是盡心盡力了?與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了誠實可信?師長的傳授學藝是不是復習運用了?”千百年來,無數的古代先賢以這一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最終成就了很多的謙謙君子和學問大師。今天,我們偉大的教育先輩陶行知先生更是把它升華成“每日四問”。
每日四問,值得我們反復思考,應當做我們成長中的一面鏡子,每天照一照,每天問一問自己,我今天鍛煉身體了沒有?我今天讀書了沒有?我今天抄了讀書筆記沒有?我今天寫了日記沒有?我今天學到的知識鞏固運用了沒有?我今天做了哪些對集體和他人有益的事情?
老師們,同學們,我們都要來養成每天問一問自己的習慣,做一個身體健康、品學兼優、德才兼備的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2022年國旗下演講稿 篇9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講話的主題是“細節決定成敗,規范贏得成功”。
期中考試的硝煙已經散去,留下的酸甜苦辣供我們慢慢品嘗,當我們對這次考試進行盤點的時候,親愛的同學們,你能從中得到一點什么啟發嗎?
曾經有位同學在考試后告訴我:這次考試題目并不難,但是由于一些小的原因,例如粗心大意、書寫潦草等原因,使他的成績并不理想。在每次考試后,總有一些同學因為粗心、審題不清等原因而失去該得的分數。顯而易見,這些都是一些細節問題將我們同學打敗的。
細節體現一種認真態度,具體到我們的生活中去,就是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海爾總裁張瑞敏說:“什么是不簡單?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什么是不平凡?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在海爾廠區上下班時工人走路全部靠右走,沒有其它企業員工潮進潮出的現象,完全按交通規則,可很多企業沒做到,海爾卻做到了。這就是素質,海爾人的素質,在小小的走路這一細節上就體現出來了!對我們同學們來說,就是將我們該做的事盡我們的努力去做好,一屋不掃,是很難去掃天下的。
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河不拒細流,故能成其深。親愛的同學們:細節是一種功夫,需要我們日積月累,從點滴做起。如果誰忽略細節,誰就不可能真正取得成功;誰在細節上用了心,那么就可能贏得非凡的人生。從某種程度上說,細節影響品質,細節體現品味,細節顯示差異,細節決定成敗。
同學們,在這個百舸爭流、千帆盡過的時代,如果沒有良好的習慣為基礎,任何理想的大廈都難以建立起來。而習慣恰恰是由生活中的一個又一個的細節的不斷積累所形成的。而做好細節,又需要規范來指導我們,在此,我們就應當樹立起這樣的觀念:細節決定成敗,規范贏得成功。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必須改變心浮氣躁、淺嘗輒止的毛病,改變大而化之、馬馬虎虎的毛病,將“大概、好像、幾乎、似乎、將近、大約、大致等等”從我們的字典中去掉,做每一個細節嚴格的執行者,將細節做精,將細節做亮!
謝謝大家!
2022年國旗下演講稿 篇10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在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規之孝道。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上至帝王將相,下到黎民百姓,孝道始終是社會推崇的主旋律。他崇尚幼敬長,下尊上,子女孝敬父母,照顧長輩,共享天倫之樂。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每時每刻都不能忘記。烏鴉有反哺之孝,羊羔有跪乳之恩,動物尚且如此,作為21世紀的小學生,我們更應該做到。
黃香溫席,王祥求魚,木蘭從軍,眾多膾炙人口的民間故事廣為流傳。古人在艱苦的環境下把孝道體現的淋漓盡致,可我們呢?我們在家是嬌貴的“小皇帝,小公主”,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在家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管,養成了想什么就要什么的壞習慣。失去了孝道,失去了博愛,失去了傳統美德。
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的未來,就要自覺接受一些傳統美德。孝道其實離我們很近,給下班回家的媽媽倒一杯熱茶,捶一捶后背;給疲憊的爸爸準備一盆洗腳水,睡前燙燙腳;陪年邁的爺爺奶奶說說話,逛逛街。
同學們,你們在家做的怎么樣呢?不妨從今天開始,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詮釋對孝道的理解!
讓我們來重新溫習一遍*規之孝道吧!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我的講話完畢,謝謝大家。
2022年國旗下演講稿 篇11
明禮儀是我們步入學堂后老師就叫道我們的,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說的就是教師首先要教育學生要做一個真誠的人,而學生的學習也應該首先學做人,學做文明之人,學做社會中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做到 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
文明是一種修養,是一種受人敬重并被大家廣泛推崇的行為。文明是在路上看到長輩時有禮貌的問好;文明是不小心撞到別人時的一聲對不起;文明是看到有老弱病殘伸出一雙幫助的手;文明是自覺的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動……還記得中央電視臺的一個公益廣告嗎?一個晨練的青年,一邊跑步鍛煉身體,一邊幫孩子拿下了不小心扔到了樹上的籃球,還把路邊的垃圾扔到了垃圾箱,還還幫助一位費力上坡的三輪車老人推車,早晨跑了一路,好事做了一路,快樂了別人也滿意了自己。
文明就是這樣,只要有良好的習慣,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講文明語言,做文明學生,平時不講粗話、臟話;遵守校規校紀,不曠課、不遲到早退、不打架斗毆、不隨地吐痰、不隨地吐口香糖、不亂扔垃圾;儀表整潔大方,在校期間不化濃妝、不配戴首飾、不穿奇裝異服;尊敬師長,見了老師主動問好;團結同學,互幫互助;愛護花草樹木、公共設施,不在桌椅上亂涂亂畫;不進網吧,提倡文明上網,科學上網;不看不健康的書籍和錄像;生活儉樸,不比吃穿,不浪費糧食。在家尊敬長輩,孝敬父母,體諒父母工作辛苦,生活節儉。
讓我們一起講文明,樹新風。為我們美好的生活做一份貢獻,讓我們為我們社會做出貢獻也讓我們為我們中華民族做一些貢獻,為我們的祖國鑲上一塊美麗的綠寶石。
2022年國旗下演講稿 篇12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一個學期即將過去,新的一年悄然臨近。我們像遠行的航船,伴著激浪和長風已經解纜揚帆;又像沖刺的運動員,伴著清脆的槍響和助陣的吶喊,沖出起跑線;也像不知疲倦的探秘者,背著沉重的行囊,伴著松濤走進深山;更像大地的一名耕耘者,初春來到就開始耕耘和護理自己那豐富、殷實、肥沃和健康的心田。其實,我們像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應該有航船的執著、運動員的頑強、探秘者的自信和耕耘者的勤奮。正是這些優秀的品格猶如通行證一樣,引導人們走向成功之路;又像一把熊熊燃燒的火炬,引導人們從漫漫長夜走向光明的未來。優秀品格于人生之重要不言而喻,所以有人說,品格決定命運。
品格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不變的。優秀的品格,可以培養,可以塑造,并且這種塑造大多不是在波瀾壯闊的運動中,不是在驚天動地的事業里,也并非在崇高偉大的實踐中,而是在平凡的生活里,尋常的交往中甚至是索然寡味的日子里。從日常生活一些司空見慣的小事中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格,朱德軍長的一件小事,令挑米的紅軍將士肅然起敬;車夫的一件小事,使其形象在魯迅先生心中馬上高大起來。習以為常的言行,都會成為培養人生命亮點的因子,決不可有半點馬虎。忽視了它,就是忽視了習慣,忽視了品格,忽視了生命,如果這樣,不管你的理想是多么遠大,志向是多么崇高,你都不會登上可飽覽無限風光的頂峰。
新年開始,是樹立目標的開始,是反思和審視自己的開始,是鼓足勇氣、繼續奮斗的開始,是重塑優秀品格的開始,既然一個美好的開始已經出現,大家就要抓住這個開始去奮斗。
最后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生活快樂,奮斗成功!
2022年國旗下演講稿 篇13
什么叫習慣?習慣就是指由于無數次的重復或練習而逐步固定下來變成自動化了的行為方式。葉圣陶爺爺曾說過,教育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養成良好習慣終身受益。
作為一個新時代的小學生,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接班人,從小要養成哪些良好習慣呢?要養成以下五方面的良好習慣。
一、良好的生活習慣。就是指生活要有規律,按時作息,什么時候睡覺什么時候起床,要有安排;飲食要定時定量,不挑食,少吃零食,營養均衡。
二、良好的文明習慣。作為學生,要說話文明,舉止文明。如見到老師、長輩、熟人要熱情招呼,聽人說話要認真;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愛護公物,愛護綠化,遵守公共秩序,遵守交通規則。葉圣陶爺爺對這方面相當重視,如對孫女葉小沫從小嚴格要求,從吃飯珍惜糧食,關門不出聲。
三、良好的勞動習慣。我們都要做愛勞動的好學生,在學校里,要參加些公益勞動,如認真做值日生,打掃包干區等;在家里要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四、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也是一件艱苦的事,但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就會把學習當成自己的樂趣,學起來效果就會更好。
良好的學習習慣很多:
1、自覺學習的習慣;
2、專心致志的習慣;
3、積極思考、舉手發言的習慣;
4、學會傾聽的習慣;
5、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習慣;
6、寫字端正的習慣。
總之,良好習慣是很多的,需要我們經過長期的堅持不懈去養成。養成良好習慣,就會使我們更加健康,學習成績更好,我們的未來必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