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三國》讀后感想公眾演講稿范文
縱觀全書講述主人公劉備白手起家發展過程。書中提到劉備統領徐州,收留前來投靠的呂布,反被呂布的“駱駝兵法”丟掉了徐州的“帥位”。
章末小結中說到主管用人用的是人才的能力,至于人品不是那么重要,晚輩在此不敢茍同。人品應該是選拔人才的重要條件。有德無才是可以培養的,有才無德是無法改造的。如果人壞了胚子在追求利潤時可以說是達到瘋狂的地步,為了錢他們可以不擇手段,不用說您也應該清楚后果肯定是害人害己。
若換個說法把人品改為忠誠度我想您的觀點完全成立。疑人還是信任人一直是管理界不斷爭論的話題,通過自身的知識積累以及領悟我得出了一,兩條微薄的觀點即:用人就是用能力,忠誠及其它方面是次要的。(當然,人品不包括在內)三國時期,諸葛亮用人知人善任在許多戰役中其部屬為他打了一個又一個大勝仗,鞏固了江山,擴大了疆土。而他用人方面有個原則“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對于叛降而來的虎將魏延亦是如此。前大半段魏延一直未受重用,留守于孔明身邊。孔明就是對他有諸多的不信任才未啟用。蜀后期無大將可用,孔明不得不把焦點放在了魏延身上,在他的管教下魏延發揮其虎將本色,屢建戰功。雖然,如孔明所料他死后魏延造反,但他早已事先做好防備把弭患消除在萌芽之中,這位智慧之神在晚年也明白了用人的真諦。
“成長中巨人”海爾的掌門人張瑞敏先生有一套自己的管人方法。他認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小農經濟的思想產物,是對市場經濟的反叛,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糟粕。他的用人觀:用人要大膽,在位要監控。意即:對于高層干部,既要大膽使用又要嚴密監控,否則,只會把信任變成放任,最終給企業帶來巨大損失。
另外,覺得此書未強調成功商人對社會的回報。我認為一位優秀的成功商人在其成功后必會對社會有所回報。比如:熱衷于公益事業;想辦法增加新的就業機會減輕政府負擔;合理合法的按章納稅讓政府更好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這些都是他們能做到的。在我心中敬佩崇拜的都是些慈善商人。華人首富,香港超人—李嘉誠先生,北京慈善協會副主席數年間捐出千萬元的李春平先生等。他們不光擁有雄厚的物質財富人格魅力中還閃耀著高尚的道德情操。
在國外,這樣的例子更是屢見不鮮了。他們把對社會回報的品質已經滲透到生產實踐和經營理念中去。沃爾瑪創始人曾經對員工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我們工作成本中每節約一分錢,貨柜上的商品顧客就能少花一分錢。”
美國老牌汽車生產商福特公司有一套黃金法則:
物美價廉,薄利多銷,產品的價格越低,實際利潤就越大。
所謂生產,決不是廉價買進又高價出售。它的原則應該是以合適的價格夠進原料,花費盡可能少的費用,把原料加工成有價值的產品,再賣給消費者。冒險,投機,欺詐的行為只能阻礙生產的發展。
給他們灌輸這套理念的不是別人,就是其開山鼻祖,汽車大王—亨利·福特。因為這兩家公司對社會有著顆感恩的心,所以都能在本行業中執掌牛耳。
從另一方面考慮,回報社會可以消除部分人的“仇富”心態。78%的財富是由22%的人掌管,這是“猶太商法”中的78/22法則。有錢人將會更有錢,窮人將變得更貧窮。美國現今發展狀況恰恰說明了這點。這種兩極分化的趨勢不斷擴大,窮人可能生成強烈的嫉妒心 ,難保他們不會做出什么極端的事來。誠心回報社會,幫助弱勢群體不光可以安撫其不平衡心理,更重要的是會在其中找到快樂。按照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富人的財富是出自窮人的剩余勞動。
我覺得富人的每個銅板里未必都滴著血,卻飽含了他們的智慧與汗水。從窮人那剝削來的財富通過另外渠道回饋社會可以說是從哪來回哪去,得到中平衡。世界上最會賺錢的就是猶太人。猶太人有句諺語:“錢不是罪惡,也不是詛咒;錢會祝福人生的。”此話很直白地道出了對錢的看法,猶太人通過勤奮與智慧獲得了大筆財富,但他們愿意把收入的1/10捐獻為慈善用途,卻不把這種行為看做“行善積德”反而深刻認識到這是在履行一種“公共義務”…… 民營企業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不斷在壯大,今年民企的進出口總額達300多億美圓,占全國進出口額的7%。民營私有財產受法律保護的條文在今年被寫進《憲法》,還承認他們是社會主義的建設者。這無不說明中央很重視這支生力軍的發展。全國政協副主席,重慶力帆集團董事長—尹明善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