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環保演講稿3分鐘(精選3篇)
大學環保演講稿3分鐘 篇1
各位評委、各位領導、同志們:
你們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保護耕地,人人有責》。我自小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土地與我有著一種說不清、道不盡的親切感,我不敢說我能挑起振興中華之大梁,但我深深地覺得我屬于土地,我的事業扎根于土地。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是中國這方熱土養育了我們這群龍的傳人、炎黃的子孫。中國土地,就是我們的根,我們就是中國土地大樹上的綠葉。根深才能葉茂,正是汲取中國上下五千年沃土的營養,才造就了我們中華兒女的智慧、勇敢與善良;反之,也只有我們每片綠葉都充分制造養料,作為對根的回報,中國土地之樹才會愈加壯大。
目前,我局正在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毛澤平,相信在座每位非常熟悉這一名字,一個平凡的基層土地管理人員,卻以不平凡的胸懷震撼著千千萬萬個人的心靈:作為一名農村基層干部,毛澤平,他心里始終裝著老百姓,為幫助農民解決生產、生活上的困難,為家鄉盡快脫貧致富,嘔心瀝血,鞠躬盡瘁;他始終保持勞動人民本色,幾十年來工作崗位幾經變動,但敬業愛崗、吃苦耐勞、艱苦樸素的作風始終不變;他始終牢記黨的理想信念,事事處處以共產黨員的標準 嚴格要求自己,積極投身農村“三個代表”重要學習教育活動,累倒在訪民情、辦實事的崗位上。他的品德和行為,充分體現了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充分體現了共產黨人的高尚情操,充分體現了黨員干部努力實踐“三個代表”的不懈追求,具有強烈的時代特征。毛澤平走了,但他敬業愛崗、埋頭苦干;勤于學習、勇挑重擔;堅持原則、敢于碰硬;心系群眾、鞠躬盡瘁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依然活在我們心中。我想,不正是無數個像毛澤平一樣以身報效土地之根的綠葉,才使中國土地之樹生生不息嗎?今天,我們要以毛澤平同志為榜樣,學習他安心扎根山區,敬業愛崗、埋頭苦干的實干精神;學習他工作不計份內份外,勤于學習、勇挑重擔的進取精神;學習他時時處處以共產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堅持原則、敢于碰硬的負責精神;學習他自覺實踐黨的宗旨,心系群眾、鞠躬盡瘁的奉獻精神。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這兒,我想說,“保護耕地,人人有責”。保護耕地,需要我們所有中華兒女的理解與支持;需要我們團結一致,統一思想,增強耕地憂患意識,樹立愛土惜地觀念,養成“人人守土有責,代代惜地光榮”的社會新風尚。發揚文明用地,文明管地新風,向土地傾注我們滿腔的赤子之愛。作為土管人員,我們更是義不容辭,我們應該視局如家,以極大的熱情投身于土管事業,擔負起土管人員應有的責任,在平凡的崗位上艱苦奮斗,樂于奉獻,敬業愛崗,公道正派,愛民如父,心系百姓,情暖蒼南;我們更應該要無愧于中國土地之樹的一片綠葉。
朋友們!讓我們為了中國土地之樹常青,為了中國土地——我們共同的根,而綠著生、綠著死吧!讓我們在新的起點,新的層次上,以新的姿態,展示新的風貌,刷新新的紀錄,創造新的成績,來報答中國土地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吧!謝謝大家!
大學環保演講稿3分鐘 篇2
20_ 年6月5日是第_世界環境日,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中國主題是“同呼吸,共奮斗”。藍天白云、青山綠水是人們對美麗中國最樸素的理解,大氣環境質量能否改善,生活環境是否干凈整潔,成為衡量生態文明建設成效的一個重要指標。
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之本、發展之基,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管理水平最直接、最重要的體現。一個城市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經濟繁榮將難以為繼,社會文明將黯然失色,人與自然的和諧將難以實現。隨著物質生活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生活質量的需求也不斷提高,呼吸清潔空氣、享有藍天白云、感受溫暖陽光成為人們的新期待。小康全面不全面,環境質量是關鍵。山清水秀但貧困落后不行,殷實富裕但環境退化也不行。
凡是沉疴,短時間內單以猛劑強攻,往往難以奏效。唯有找準病灶,長時間綜合施治,溫補調養,方能標本兼治。醫道如此,環保也是如此。中東部地區持續出現的霧霾、沙塵天氣、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問題不斷沖擊人們的神經,面對這些嚴峻的問題,我們不能奢望畢其功于一役,搞一次聯合治理就玉宇澄清萬里埃。發達國家治理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環境問題是長期積累形成的,解決起來需要一個過程。針對環境改善的艱巨性、復雜性和長期性,一定要積小成多,積跬步至千里,打好持久戰、攻堅戰,才能實現以藍天白云裝扮美麗中國的夢想。
改善環境需要群策群力。聯合國環境署為世界環保日確定的主題是:“思前·食后·厲行節約”。這一主題的寓意是,保護和改善我們的生存環境,除了政府部門的環保行動外,更需要每個公民從日常生活細節上重視環保的方法方式。我們每一個公民都有追求美好環境的權利,同樣也有為環境改善盡一份心盡一份力的義務,既然我們“同呼吸”,那我們就應當“共奮斗”。從可見、易行的小行動做起,努力踐行使用環保袋、不剩飯、少開車等綠色生活方式,將對環境保護的承諾轉化為日常生活習慣。越來越多的個人生活方式的改變,必將推動整體環境質量的改善。
只有了解,才能關心;只有關心,才會行動;只有行動,生命才會有希望。環境保護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美好環境更是等不來,喊不來,只有意識提上來,步子跟上來,全民動起來,希望才會來,美麗中國才能早日實現。
大學環保演講稿3分鐘 篇3
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之本、發展之基,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管理水平最直接、最重要的體現。一個城市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經濟繁榮將難以為繼,社會文明將黯然失色,人與自然的和諧將難以實現。隨著物質生活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生活質量的需求也不斷提高,呼吸清潔空氣、享有藍天白云、感受溫暖陽光成為人們的新期待。小康全面不全面,環境質量是關鍵。山清水秀但貧困落后不行,殷實富裕但環境退化也不行。
凡是沉疴,短時間內單以猛劑強攻,往往難以奏效。唯有找準病灶,長時間綜合施治,溫補調養,方能標本兼治。醫道如此,環保也是如此。中東部地區持續出現的霧霾、沙塵天氣、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問題不斷沖擊人們的神經,面對這些嚴峻的問題,我們不能奢望畢其功于一役,搞一次聯合治理就玉宇澄清萬里埃。發達國家治理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環境問題是長期積累形成的,解決起來需要一個過程。針對環境改善的艱巨性、復雜性和長期性,一定要積小成多,積跬步至千里,打好持久戰、攻堅戰,才能實現以藍天白云裝扮美麗中國的夢想。
改善環境需要群策群力。聯合國環境署為世界環保日確定的主題是:“思前·食后·厲行節約”。這一主題的寓意是,保護和改善我們的生存環境,除了政府部門的環保行動外,更需要每個公民從日常生活細節上重視環保的方法方式。我們每一個公民都有追求美好環境的權利,同樣也有為環境改善盡一份心盡一份力的義務,既然我們“同呼吸”,那我們就應當“共奮斗”。從可見、易行的小行動做起,努力踐行使用環保袋、不剩飯、少開車等綠色生活方式,將對環境保護的承諾轉化為日常生活習慣。越來越多的個人生活方式的改變,必將推動整體環境質量的改善。
只有了解,才能關心;只有關心,才會行動;只有行動,生命才會有希望。環境保護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美好環境更是等不來,喊不來,只有意識提上來,步子跟上來,全民動起來,希望才會來,美麗中國才能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