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教授2023級開學典禮演講詞(精選23篇)
清華大學教授2023級開學典禮演講詞 篇1
同學們,你們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此時此刻,你們或許仍沉浸在旅途的興奮和成功的喜悅之中,或許還在為終于擺脫應試教育的文山題海而如釋重負;當然,你們更多充滿了對大學生活的忐忑和期盼。今天,我想告訴你們,大學迎接你們的不僅有夢想、榮譽、激情和浪漫,大學生活更重要的是經歷挫折、經歷失敗。
第一次班會,你會發現自己思想不深、視野不寬,不再是群體的唯一中心;第一堂課,你會感到節奏太快、難以適應,不再是老師目光的焦點;第一次考試,你可能成績靠后、大失所望,不再是熟悉的第一。于是,你們可能會開始懷疑以往的讀書方式、學習習慣,甚至懷疑自己的專業選擇和能力潛質。同學們,挫敗感是走向虛空沉淪或者迎接成功希望的分水嶺。經歷挫敗,從挫敗中學習,是一個人成長成熟的必經之路,也是大學的必修環節。
從挫敗中學習,就是要懂得反思、學會堅守。長期以來,你們接受的大多是中規中矩、有標準答案的教育,你們習慣于做“聽話”的好孩子。作為知識的傾聽者和接受者,你們無疑是優秀的。但大學是什么?大學是要為你們的未來發展打下基礎,為你們走向成熟、走向社會做好準備。大學培養的不僅是已有知識的接受者,而且是未知世界的創造者和未來社會的建設者。大學教給你的不再是唯一的答案,而是教你懂得多樣性和不確定性,懂得甚至有了答案也不意味著成功。面對更多更復雜的選擇和沒有預設答案的探索,你們難免會在前行中跌跌撞撞。懂得反思,就是在挫敗中重新認識自我、認識他人、認識社會,重新定義什么是成功、什么是榮譽、什么是價值,不斷追問生命的意義。學會堅守,就是在挫敗中堅定自己的理想追求,在內心深處始終保持對未知的好奇、對真理的渴望,在風險挑戰面前始終堅持做人的原則、崇高的信念和遠大的目標。同學們,只有懂得反思、學會堅守,你才能在挫敗中把握自我、擁抱青春、走向成熟。
從挫敗中學習,就是要尋找自信、挑戰自我。挫敗會讓人迷茫。很多人會在挫敗中喪失自信、迷失自我,來清華之前還是“夢想家”,來清華后,可能會“夢”沒了,只剩“想家”了。特別是看到各種知識、信息、機遇迎面而來,身邊的“學霸”、“神人”、“大牛”比比皆是,你會更加迷茫和糾結,看不清自己要走的路。大學生活就是一個尋找和發現的過程,只有在挫敗中發現自己的目標、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自信。成功不取決于你過去的成績和基礎,也不依賴偶然的機緣巧合,而是來自對自我的挑戰,來自挑戰中的成長和成熟。面對挫敗,只有那些不斷壯大自己內心的人,才能戰勝自我、找到自信,從生活的自主走向人生的自立。
從挫敗中學習,就是要挑戰權威、塑造人格。在中學里,面對中考、高考的壓力,你們難免養成依賴課本、相信權威、聽從安排的習慣,努力在既定的路線上比別人走得更快、做得更好。到了大學,你們可以聽到很多精彩的講座報告,接觸到很多學術大師。權威值得我們尊重,但尊重不是迷信和盲從。
去年,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先生來清華演講,介紹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五個實驗。演講的最后,在談到自己不斷取得新成果的體會時,他說:科學就是多數服從少數,只有少數人把多數人的觀念推翻之后,科學才能向前發展。今年5月,以色列希伯來大學校長本薩森來訪,我們說起猶太民族有著幾千年的歷史,雖然沒有什么著名的宮殿建筑,卻在思想、文學、科學等很多領域創造了不朽的輝煌。猶太人口占世界的0.2%,卻獲得了20%多的諾貝爾獎。交流過程中,談到猶太民族和當今中國教育的區別,我說,在中國流傳這樣一個故事:中國學生回家后,家長一般會問“今天老師問了你什么問題”;而猶太學生回家后,家長會問“今天你問了老師什么問題”.我問他,是不是這樣?本薩森校長說,不僅如此,猶太家長還會問“你問了什么問題老師沒答上來?”敢于質疑、善于質疑,是猶太文化的一個秘密,也是猶太民族保持巨大創造力和旺盛生命力的最重要因素。
同學們,你們是未來的創造者,只有勇于質疑,敢于發現前人的局限,才能養成批判性思維的習慣,形成對世界本質的認知和判斷,拓展理性的精神、塑造獨立的人格;只有打破傳統,敢于挑戰權威的思想和理論,也才能激發新的思想、創造新的范式、建立新的理論,推動人類文明不斷進步。
清華大學教授2023級開學典禮演講詞 篇2
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我很榮幸和全體師生員工一起,歡迎你們加入清華大學——期待你們用蓬勃朝氣,激蕩水木清華的人文日新;見證你們以青春夢想,砥礪百年學府的自強不息。
和去年一樣,我在給新生的邀請信中希望大家獨自來報到。昨天上午,我在迎新現場,看到很多同學都是自己帶著行李來的。新疆的再木然·烏斯曼同學一個人坐了40多個小時的火車;廣西柳州也有四個同學,說服父母,結伴而行。在這里,我要向你們開始學會走向獨立表示贊賞和敬意。
同學們,你們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此時此刻,你們或許仍沉浸在旅途的興奮和成功的喜悅之中,或許還在為終于擺脫應試教育的文山題海而如釋重負;當然,你們更多充滿了對大學生活的忐忑和期盼。今天,我想告訴你們,大學迎接你們的不僅有夢想、榮譽、激情和浪漫,大學生活更重要的是經歷挫折、經歷失敗。第一次班會,你會發現自己思想不深、視野不寬,不再是群體的唯一中心;第一堂課,你會感到節奏太快、難以適應,不再是老師目光的焦點;第一次考試,你可能成績靠后、大失所望,不再是熟悉的第一。于是,你們可能會開始懷疑以往的讀書方式、學習習慣,甚至懷疑自己的專業選擇和能力潛質。同學們,挫敗感是走向虛空沉淪或者迎接成功希望的分水嶺。經歷挫敗,從挫敗中學習,是一個人成長成熟的必經之路,也是大學的必修環節。
從挫敗中學習,就是要懂得反思、學會堅守。長期以來,你們接受的大多是中規中矩、有標準答案的教育,你們習慣于做“聽話”的好孩子。作為知識的傾聽者和接受者,你們無疑是優秀的。但大學是什么?大學是要為你們的未來發展打下基礎,為你們走向成熟、走向社會做好準備。大學培養的不僅是已有知識的接受者,而是未知世界的創造者和未來社會的建設者。大學教給你的不再是唯一的答案,而是教你懂得多樣性和不確定性,懂得甚至有了答案也不意味著成功。面對更多更復雜的選擇和沒有預設答案的探索,你們難免會在前行中跌跌撞撞。懂得反思,就是在挫敗中重新認識自我、認識他人、認識社會,重新定義什么是成功、什么是榮譽、什么是價值,不斷追問生命的意義。學會堅守,就是在挫敗中堅定自己的理想追求,在內心深處始終保持對未知的好奇、對真理的渴望,在風險挑戰面前始終堅持做人的原則、崇高的信念和遠大的目標。同學們,只有懂得反思、學會堅守,你才能在挫敗中把握自我、擁抱青春、走向成熟。
從挫敗中學習,就是要尋找自信、挑戰自我。挫敗會讓人迷茫。很多人會在挫敗中喪失自信、迷失自我,來清華之前還是“夢想家”,來清華后,可能會“夢”沒了,只剩“想家”了。特別是看到各種知識、信息、機遇迎面而來,身邊的“學霸”“神人”“大牛”比比皆是,你會更加迷茫和糾結,看不清自己要走的路。大學生活就是一個尋找和發現的過程,只有在挫敗中發現自己的目標、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自信。搜狐CEO張朝陽當初在清華念書時,也對自己和別人的差距很有挫敗感,考試不拿第一心情就很糟糕,開始“虐待”自己:冬天在寒冷的水池里游泳,或者每天繞圓明園跑上幾公里。正是經歷了這種挫敗,讓他逐步增強了自信,敢于直面各種挑戰,不斷開拓自己的事業。同學們,清華園緊張充實的生活會讓你慢慢認識到,成功不取決于你過去的成績和基礎,也不依賴偶然的機緣巧合,而是來自對自我的挑戰,來自挑戰中的成長和成熟。面對挫敗,只有那些不斷壯大自己內心的人,才能戰勝自我、找到自信,從生活的自主走向人生的自立。
從挫敗中學習,就是要挑戰權威、塑造人格。在中學里,面對中考高考的壓力,你們難免養成依賴課本、相信權威、聽從安排的習慣,努力在既定的路線上比別人走得更快、做得更好。到了大學,你們可以聽到很多精彩的講座報告,接觸到很多學術大師。權威值得我們尊重,但尊重不是迷信和盲從。去年,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先生來我校演講,介紹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五個實驗。演講的最后,在談到自己不斷取得新成果的體會時,他說:科學就是多數服從少數,只有少數人把多數人的觀念推翻之后,科學才能向前發展。今年5月,以色列希伯來大學校長本薩森來訪,我們說起猶太民族有著幾千年的歷史,雖然沒有什么著名的宮殿建筑,卻在思想、文學、科學等很多領域創造了不朽的輝煌。猶太人口占世界的0.2%,卻獲得了20%多的諾貝爾獎。交流過程中,談到猶太民族和當今中國教育的區別,我說,在中國流傳這樣一個故事:中國學生回家后,家長一般會問“今天老師問了你什么問題”;而猶太學生回家后,家長會問“今天你問了老師什么問題”。我問他,是不是這樣?本薩森校長說,不僅如此,猶太家長還會問“你問了什么問題老師沒答上來?”敢于質疑、善于質疑,是猶太文化的一個秘密,也是猶太民族保持巨大創造力和旺盛生命力的最重要因素。同學們,你們是未來的創造者,只有勇于質疑,敢于發現前人的局限,才能養成批判性思維的習慣,形成對世界本質的認知和判斷,拓展理性的精神、塑造獨立的人格;只有打破傳統,敢于挑戰權威的思想和理論,也才能激發新的思想、創造新的范式、建立新的理論,推動人類文明不斷進步。
同學們,挑戰和超越的接力棒現在已經傳到你們手中。希望你們經過四年的學習,畢業時帶走的不止是老師教的知識和方法,更多的是自己未知的問題。祝愿你們在反思中學會批判,在挫敗中經歷成長,在挑戰中贏得未來,在美麗的清華園度過不曾虛度的青春時光!
謝謝大家。
清華大學教授2023級開學典禮演講詞 篇3
每年要去一個陌生的地方。這是我對自己的一個要求,也算是一個規劃。這個習慣似乎從小就有,一直持續到現在。直至今日,我每年都會和孩子們一起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對我來說,用學習的方式來旅行已成為一種傳統,而它的意義在于自己的成長。
“了解整個世界”無疑是每一個旅者內心的動力。
世界越來越小,我們幾乎每天都在和陌生人打交道,都在熟悉各種的第一次。孩子們身處的世界已經成為了一個家庭,科技讓我們的國籍變得模糊,讓通訊變得快捷,讓我們不得不適應各種多變的社會環境。所以,孩子們的將來必定是和各種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工作和生活,所以,了解整個世界也成為了他們的必修課。前不久,由教育界、商界領袖共同組成的“美國新勞動力技能委員會”剛頒布的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四大技能中把“了解整個世界”作為首項標準列舉出來。
世界有太多的內容需要我們去熟悉和探索,絕對不僅僅局限于學習他國的語言。語言只是一種工具,比它更重要的是學習陌生的文化與歷史,他國的人文與生活。所以,孩子們和我一起品嘗其他國家的食物;熟悉交通路線和公共標志;欣賞形式各異的建筑;體會種類不同的宗教現象;體驗和陌生人的相處;適應各種氣候狀況;甚至是那里的空氣中彌漫的不同味道。
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總會聽到孩子們這樣的話,這個和我們那里不一樣,這個一樣,也總會比較,什么地方好,什么地方不好。我們在這樣的比較中睜大了自己的眼睛,擴張了自己的毛孔,也擴展了彼此的胸懷。
當我們看到的世界大了,才能更加寬容,才能更加坦蕩。實際上,接受彼此的不同,尊重相互的差異已經成為“了解世界”的重點。
了解世界的方法是每個人整體能力的提升。
了解世界的方法有很多種,通過書籍、影像資料和別人聊天都能讓我們了解世界,但哪一種都沒有身臨其境的學習更重要。古人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而我們的一貫做法是“行萬里路前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中閱人無數,行萬里路后思索回顧。”
每次到一個陌生國家之前,我們都會和孩子們一起進行長達一周的培訓,其中包括語言、文化、當地情況和攝影技巧。印象很深的是去意大利之前的一個月就讓孩子們開始閱讀相關的書籍,并且在培訓中很好的讓孩子們對文藝復興有基本的了解,和孩子們一起分享了盧浮宮的神秘和拿破侖的傳奇。簡單的語言培訓讓孩子們可以自己通過海關簡單的詢問,可以讓他們自己找到方向,而當地公交行政標志減弱了他們的陌生感。
到陌生的國家之后,孩子們開始驗證之前獲悉的資料是否和眼前的一切吻合,開始在陌生的城里使用那些自己熟悉的工具開始行走,開始和當地人和事之間有了碰撞和交流,開始需要借助當地人的幫助來完成一件件我們事先策劃好的任務。在陌生的城市,一定要融入他們真實的社會。
我還記得在慕尼黑他們使用地鐵公車的運用自如;在柏林到科隆火車站轉車的時候他們的忙中有序;在瑪麗婭廣場寫毛筆字引來老外們的圍觀;在羅馬奔波于各種噴泉之間完成城市任務;在菲森的草坪上和外國小孩們踢球。只有讓他們充分自由的接觸這個社會,在交流的過程中充分調動自己的溝通能力,加強團隊合作,才能真正提高自己。
孩子們需要和當地的人接觸,更重要的是要用當地人的方式生活,使用他們的交通工具,看他們經常去的博物館,不僅僅是在那里走馬觀花,而是停留在那里,認真地欣賞,如同我們在盧浮宮整整呆了三天,相比較旅行團對于“盧浮三寶”的照相工作,我們是何等的自由。夜晚,我們在埃菲爾鐵塔前草坪上的游戲,看到這個雄偉的鐵質建筑夜晚的亮燈后,踩著巴黎夜晚的燈光晃晃悠悠的坐著地鐵后來青年旅社。
和孩子們“浪跡”在國外的日子里,總會遇到人問:“你們是韓國人?日本人?”
因為,在他們的眼里,中國人的旅游都是大巴車里,而孩子們總是在學習語言。當我們的孩子們自豪的回答“我是中國人”的時候,我想,不僅僅以“語言”為目的的出國活動也代表孩子們成長機會的多樣性和中國父母們思想的變化。
在這個與世界接軌的過程中,我們的旅行也需要與世界接軌。
帶著激動和疲憊、收獲與成長,我們完成了旅程,但這并不是一個結束,我們離開了那里,但卻把對陌生國度的思考也一并帶了回來,除了留在腦子里的回憶,我們還有日記、明信片、相片,我們還有各種類型的小組討論,這些都會讓一次旅程的收獲變得更長更厚重,直至我們下一段的重新開始。
“認識自己,了解世界”
每一次到陌生城市或者國家,從學習和成長入手的旅行方式都能有效的幫助孩子們在大腦里構建自己的思考模式,他們知道在陌生的地方需要向哪些機構需求幫助,他們知道如何運用自己的資源去完成任務,而當一個人處于陌生環境下,他的優點和弱點都會顯示的異常清晰,這無疑給了我們一個認識自己的機會。不僅是孩子們,每次,當我和孩子們面對這樣的陌生沖擊時,我也在成長,我也每一次都看到了更加清晰的自己。當孩子們在成長中一次次的面對陌生的環境,那么,當他們長大后要面對的各種陌生環境都不會讓他感到害怕,因為他已經擁有了屬于自己的一種模式。
很多人會說,孩子太小了,讓他們在七八歲出國他們能記住什么?更別說在低幼的孩子了。他們什么都不懂。其實,這是我們對孩子們的誤解,通常情況下,我們判斷一個人是否獲得什么,我們會通過他的表達或者他的改變作為判斷的標準。但對于一個生理和心理成長期的孩子們來說,他們的表達能力不足以讓他們清楚有效地表達他們的收獲反映他們的成長,于是大人們很武斷地說,他們年齡太小了,對他們來說沒有用,以后都記不得。其實,也許對于一個四五歲的孩子來說,等他到十多歲的時候他不記得的,但對于他在接下來一年的成長絕對意義非凡。也許我們不用帶他們出國,但是經常到不同的環境看到、聽到、感受到一樣和不一樣,能適應各種不同的交通工具,能在陌生喧鬧的人群中鼓起勇氣去聽去看去感受,本身就是一種成長。
哈佛大學的一任校長曾經說過,一個人生活的廣度決定他的優秀程度。從小開始的一種旅程是擴展生活的廣度的起點,我喜歡那句話,LIFE IS NOT A DESTINATION,BUT A JOURNEY。
清華大學教授2023級開學典禮演講詞 篇4
親愛的同學們,大家上午好。
今天起,你們成為了一個復旦人,我首先代表的全校師生員工,對你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你們在國內外如此眾多的一流大學里選擇了復旦,我要對各位表示感謝!
從今天起,復旦將成為你們學習、生活和成長的地方。但是,我相信有一個問題你們還來不及思考,那就是你們到復旦來到底學什么,或者說到底怎么學?我們從剛才學長們和導師們的視頻當中,聽到了、看到了一些他們的感悟。所以,今天我并不想發表一個熱情洋溢的講話,而是要跟大家來分享一下我們對你們到復旦來到底學什么的思考。
韓愈說過“古之學者必有師”。一般來講,自學成才,幾乎不可能存在。任何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必定會有一個導師。他還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所以,哪怕你不是復旦大學的教師,但如果你在發揮傳道授業解惑的作用,那你就是一個老師。對于學生來講,來到復旦自然就是為了悟道、受業以及釋惑。雖然你們最終會被歸到某一個專業,或學科,會學習很多相應的專業知識,這或許就是我剛才提到的受業。然而英國的哲學家、數學家和教育家懷特海德曾經批評上世紀30 年代的美國教育,他說大學教育的目的已經卑微到只教學生某些學科的一部分的專業知識,因為你不可能把專業也教完;而不是像古代書院里那樣,哲學家們傳遞給弟子的是一種智慧。其實,當時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也以他的切身體驗發出呼吁,他說僅僅靠知識和技能并不能使得人類獲得快樂而又有尊嚴地生活。雖然通過專業教育可以使他成為一部有用的機器,但不能造就和諧的人格。他同時也指出,學生必須對美和良好的道德有深切的感受,否則僅有專業知識的學生,不過更像是一條經過良好訓練的狗。此話有點粗,但是愛因斯坦不是一個講粗話的人。
然而,由于現代職業極度分化、多元化,隨之也導致高等教育的過度專業化。各類明確的職業指向使各種專業如雨后春筍般地應運而生,讓教育的意義變得越來越窄。教學的內容設定只是為了“就業”這個唯一的目標。這似乎是為了適應和滿足當前社會的需求,為社會提供一種及時的服務,但這樣的教育其實是在自棄,不是育人。它嚴重地違背了以人為本的教育基本原則,因為人不應僅僅是社會當中的一個部件而已。事實上,現在的大學包括復旦大學的畢業生的職業和所學專業的對口程度已逐年下滑,而且已經降到非常低了。也就是說你學這個專業,畢業后所從事的職業并不一定是跟這個專業有關的。因此,這就迫使我們對高等教育的理念、方法、內容進行新的思考,并做出相應的改變。必須有一點是十分清楚的,綜合性的大學,包括復旦大學必須有別于通常的職業學校。大學不能淪為金耀基先生所批評的那種職業的培訓所。專業知識固然是重要,大家固然必須去認真地學習,但是你們在復旦僅僅做這點是不夠的。按照懷特海德的說法,如果你僅僅只想學一些專業技能的知識,那么你是非常卑微的。因為純粹的專業知識的學習,并不能夠保證你真正能夠學好專業,有時反而會扼殺你的文化生活和專業精神的基礎。雖然專業知識是必須學習的,但是來到大學作為學生來講,更重要的實際上是一個悟道的過程。
何為“道”?“形而上謂之道”,“道”首先是一套價值系統。儒學經典《大學》當中有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我們中國人認為智慧是以善為基礎的,因而道自然也就包含了善。不僅如此善還是打開智慧之門的鑰匙,是道的終極目標。然而就現實來看,如果一個人對人類的存亡一點都不關注,對未來國家和民族將賦予你們的歷史責任和擔當一點都沒有感覺,對崇高的價值體系沒有過執著的追求,他就會缺少一個積極而又嚴肅的價值系統。這樣的人在思想和價值多元化的時代,必定會迷失自我。因此責任和擔當應該是對道的一種悟,也是道的一種具體的外在表現。我曾經多次說過,我們培養的學生要有對個人包括對自己、對整個國家乃至整個人類有責任感。如果學校的教育只是重視一些專業的知識教育,而不重視德性的培養,那么很可能培養的人越有知識,越可能成為社會的禍害。
我們每一個人在對積極而嚴肅的價值的追求當中,都不得不去思考一些十分基本的問題,這也是建立價值系統必須要經歷的一個階段。這些問題包括人類存在的意義究竟是什么,人類的終極命運到底會怎樣等等。雖然這些問題很大,現在甚至于未來沒有人能夠對這樣的問題提供一種完整的答案,但是我們必須對它進行思考。因為只有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才能獲得一套崇高的價值。
愛因斯坦也曾經說過,人文精神應該總是置于客觀真理的發現之上,并宣示崇高的道德標準和價值體系。他對崇高的價值體系的追求遠遠地高于他在物理上的巨大的成就。我們復旦大學實行通識教育,就是希望通過通識教育核心課程以及專業課程改革,使得整個教學過程融入到一種價值的追求當中去。雖然我們對這類問題不可能提供一個終極答案,但是我們至少能夠提供一些思考線索,而這種思考線索的重要性在于啟示人們如何讓這個世界成為有道德、有精神和理智的世界,從而在充滿著種種困難的現實世界當中不至于迷失。不僅如此,而且我們還要為這個世界提供新的希望和合理性。在今天的中國,這套積極而嚴肅的價值系統,就是我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說來就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踐行這樣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使我們更具有使命感,才能讓我們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當中具有更大的擔當。
習在今年的教師節講話中指出,教師的第一要務就是傳道,這個“道”就是傳我們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而我們學生的第一要務就是要悟道,就是去追求,去踐行這個崇高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所謂的“道”也是一種智慧。智慧很難定義,在我看來,智慧是一種思考、分析和探求真理的綜合能力,是掌握知識和創造新知識的方法,也包含了正確的思維方式和認識問題的方法。因此,智慧使人能夠深刻地理解世上的事物乃至社會和宇宙。與智慧相比,知識只是獲取智慧和悟道的一種途徑而已。我們常說的升值引以為榮的智力只是“形而下謂之器”當中的“器”而已。就獲取知識而言,在今天網絡時代,我們有了更多的渠道來獲取知識,尤其是諸如慕課等等網絡視頻課的出現極大地豐富了大學教育獲取知識的方式。以至于有人認為,在網絡教育時代,大學教師將淪為節目主持人;而更加危言聳聽的是,就連我們大學存在的必要性都應該受到質疑了。其實這種擔憂并非什么新鮮的事,早在上世紀60年代,哲學家羅素就指出過學習并不是一個傳播知識的過程,當然其中某些東西確實需要傳播,但教師不是傳播中唯一起作用的人,也不是最重要的人。注意,知識傳播過程中,教師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為任何一個有閱讀能力的人,都可以從圖書館獲取信息,現在途徑更多了。如果我們把大學只是理解為課堂上的知識傳授,也就是傳道授業當中的授業,學生也只是去接受授業,那么上述的擔憂當然就不無道理。因此當時羅素就提醒我們,說教師不應該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教師應該做的是引導學生自己去領悟知識。如果教師只是一個知識的傳播者,那么教師可能是要失業了。其實,教書育人自古就是為了使得學生的心智更加成熟、人格更加獨立,惟有人格的獨立,方可獲得智慧。因此,教育更為重要的內涵是傳授思維方法,而學習的本質那就是獲取隱藏在各種知識背后的智慧。
清華大學教授2023級開學典禮演講詞 篇5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
今天,百年清華又一次張開雙臂,迎接20xx級研究生新同學。首先,我代表全校師生員工,對你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
研究生是求學生涯的新階段,也是人生旅途的新起點。選擇深造,因為你們懷揣著更大的夢想;選擇清華,因為這里是圓夢的舞臺。我知道,你們當中很多同學是第一次來到清華,你們是清華園的新主人,也是清華的新生力量。我相信,清華會成為你們永遠的精神家園。你們中有些同學曾在清華學習過,我希望再次成為新生的你們,與母校一起繼續成長進步。你們中還有來自88個國家的留學生。畢業于哈佛大學教育專業的Timothy Hesler,曾在清華英語夏令營為大一本科生短期授課,對清華濃厚的學術氛圍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考慮繼續深造時,清華-MIT全球MBA項目成為他的首選。我相信,未來的清華會成為全球更多優秀學子圓夢的地方。
清華大學有著厚重的歷史積淀,在長期的辦學歷程中形成了自身獨特的文化傳統。在“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精神、“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校訓和“行勝于言”校風的熏陶下,一代代清華人在這里學習成長,并從這里走向廣闊的天地。創新同樣也是清華文化中的重要元素。畢業的校友們贈送給母校一塊刻著“人文日新”的牌匾,如今這塊牌匾仍高懸在大禮堂南墻上。其中的“日新”二字出自古代典籍《大學》中的“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為學絕不能因循守舊,而要革故鼎新,勇于突破。實際上,追求創新的精神,早已深深融入清華人的血脈,并化為探索未知、創造新知的具體行動。20xx年,薛其坤院士領銜的團隊在世界上首次實驗發現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其論文被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先生譽為“第一次從中國實驗室里發表的諾貝爾獎級的物理學論文”。就在今年8月21日,施一公院士領銜的團隊在頂級學術期刊《科學》上同時發表兩篇論文,首次解析了真核細胞剪接體復合物的高分辨率三維結構,并揭示了其基本工作機理,多位諾貝爾獎得主都評價這一成果為“巨大的突破”。
朝氣與活力是青春的標志,創新也應當是青春的標志。研究生階段是奠定學術基礎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產生創新成果的重要時期。事實上,很多學術大師都是在研究生階段獲得了一生中第一個甚至是最重要的學術成果。因為電影《美麗心靈》而為公眾熟知的納什,在其22歲時完成的博士論文中就提出了后來被稱為“納什均衡”的博弈理論,而這正是他獲得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最重要的基礎。著名生物學家克里克也是在他的博士生階段揭開了DNA雙螺旋結構的奧秘,開啟了分子生物學的新時代,從而獲得1962年諾貝爾獎。青年永遠是創新的生力軍,希望你們在研究生階段充分發掘自己的創新潛能,為青春歲月刻下最難忘的印記。
成為優秀的創新者,要敢于質疑。北宋哲學家張載說過:“于無疑處有疑,方是進矣。”人類歷史上重大的學術進展,往往都是在最熟視無睹、人云亦云的地方取得突破的。成為優秀的創新者,要善于合作,在思想碰撞中激發創新火花,在交流合作中提升學術水平。當然,成為優秀的創新者,還要有豐富的想象力,給知識插上想象力的翅膀,你們才能飛得更高更遠。第一范文網
質疑、合作、想象力都很重要,但今天我更想強調的是,創新者要敢于選擇有挑戰性的目標,不畏懼創新之路的艱辛。正如北宋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所說:“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愛好登山的人都知道,攀登珠穆朗瑪峰有南北兩條路線,南坡易、北坡難,攀登北坡除了要克服嚴寒缺氧,戰勝陡峭懸崖外,還需要跨越“北坳”冰陡坡、“大風口”以及被稱為不可逾越的“第二臺階”三大難關。真正的登山者更愿意選擇北坡,在極限挑戰中錘煉無所畏懼的勇氣。無論選擇南坡還是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的勇士,都是值得我們敬佩的。但我相信,選擇北坡的人一定能看到更加奇異的風景,沿途的艱辛以及經歷艱辛的過程一定會使他們變得更加強大。創新同樣是一個攀登的過程,探索的道路越艱險,達到的境界越高遠。
英國數學家懷爾斯從小喜歡數學,10歲時就立志要征服300多年未被證明的費馬大定理。33歲時,已成為著名數論學家的懷爾斯,決定放棄所有與證明費馬大定理無關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這項失敗風險極高的研究之中。通過長達7年的努力,他完成了這一證明。然而,他的論文在審稿過程中被發現存在一個重要缺陷。懷爾斯在解決第一范文網這個缺陷的過程中一度面臨絕境,但他堅持了下來,用392天最終做出了完美的證明。懷爾斯憑借他過人的勇氣和執著努力,不僅登上了數學王國的高峰,更是收獲了非同尋常的人生體驗。他說:“再沒有別的問題能像費馬大定理一樣對我有同樣的意義。我擁有如此少有的特權,在我的成年時期實現我童年的夢想。”無論做什么事情,清華人都永遠追求卓越。我希望,大家在學術研究中選擇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目標,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執著堅守,“衣帶漸寬終不悔”,做不畏艱辛的創新者!
同學們,未來屬于每一個朝氣蓬勃、充滿理想、敢于創新的人。你們是清華園的主人,你們將在這里播種耕耘,并收獲屬于你們自己的創新成果。我相信,美麗的清華園一定會因你們而更加精彩,你們的青春足跡也一定將為清華園所銘記!
謝謝大家!
清華大學教授2023級開學典禮演講詞 篇6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事、親愛的同學們,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興,也非常榮幸今天能作為教師代表在這里與你們共同經歷這個有意義的時刻。
首先,讓我榮幸地代表衡陽師范學院的所有教師,向剛剛跨入衡陽師范學院大門的20xx級新生表示熱情與誠摯的歡迎,并衷心地祝賀同學們在經過多年苦讀之后,如愿走進大學,迎來你們嶄新的人生時期。
大學通常是我們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為了你們能在四年大學中既學有所成,又生活絢麗,我有幾句簡單的話想對你們說:
一是在這人生的新起點,希望你們能看清形勢、適應環境。形勢是指當今社會人才競爭的形勢,環境是指當今大學教學改革的環境。
一方面,過去在中學階段你們接受的是通識教育,大學階段,你們將接受系統的專業教育,四年之后,你們將成為專業人才,進入人才市場。你們將面臨的形勢是人才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現在和未來社會所需要的人才不僅僅需要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還需要有健全的人格、創新的精神、扎實的態度以及社會責任感和團隊協作能力等。另一方面,相對于中學的應試教育而言,大學教育是更開放的教育,尤其是為了順應社會對復合型創新人才培養的需求,高等教育改革已成為世界性潮流。
在這種形式和環境下,作為教師,我們深知任重道遠,當然也需奮發努力,但我也想借此機會表達我的第二個意思,就是懇請你們幫助我們,幫助我們更好地培養你們。我認為你們至少可以在以下三個方面幫助我們教師:
1、幫助我們共建師生和諧的育人環境。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讓我們在相處的過程中相互理解,彼此溝通,一起學會善良、學會寬容、學會敬畏、學會感恩,共同營造尊師愛生的和諧育人環境。
2、幫助我們有效實施教學改革。
現代大學教學是一個教學相長、師生互動的過程,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的效果不僅取決于教師,還需要學生的理解、支持和參與,讓我們一起探討教育教學改革,共同推動教學質量的提高。
3、幫助我們踐行和傳遞大學精神。
大學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授業解惑,教書育人,還要承載與傳遞大學精神。這種精神是需要通過實踐來鑄造的。你們可以通過積極參加基于教師指導與互動的探究提問、社會調查、資料收集,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研究性學習與社團活動等等活動,共同訓練與強化彼此的專業科學思維、批判創新意識和社會服務精神。
同學們,我知道,青春是美好的,愛情也是美好的,但是我希望在大學你們不僅僅去盡情揮灑青春、享受愛情,還能充分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創造的快樂和成長的快樂。人是需要目標、需要夢想的,但是目標不是掛在嘴上,夢想也不是用來想的。
浙江衛視有一臺很火的節目是《中國好聲音》,在這一季的學員中有一個歌聲很特別的新疆歌手叫帕爾哈提,我特別欣賞他的一句話或者說是一個態度,導師汪峰問他“你的夢想是什么?”,他說“我沒有夢想,我就是踏踏實實做好我應該做的事,夢想它就來了”。
我覺得,你們不妨堅定一個總的人生目標,那就是追求卓越,積極向上,只要你們向著這個目標踏踏實實做好你遇到的每一件事情,我相信你生命中的許多美好事物都會如期而至。
衷心地祝愿你們四年大學生活充實、精彩而富有意義!
謝謝大家分享!
清華大學教授2023級開學典禮演講詞 篇7
各位同學、各位領導: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許校長給我這么崇高的榮譽,談一談我在北大的體會。
可以說,北大是改變了我一生的地方,是提升了我自己的地方,使我從一個農村孩子最后走向了世界的地方。毫不夸張地說,沒有北大,肯定就沒有我的今天。北大給我留下了一連串美好的回憶,大概也留下了一連串的痛苦。正是在美好和痛苦中間,在挫折、掙扎和進步中間,最后找到了自我,開始為自己、為家庭、為社會能做一點事情。
學生生活是非常美好的,有很多美好的回憶。我還記得我們班有一個男生,每天都在女生的宿舍樓下拉小提琴,希望能夠引起女生的注意,結果后來被女生扔了水瓶子。我還記得我自己為了吸引女生的注意,每到寒假和暑假都幫著女生扛包。后來我發現那個女生有男朋友,我就問她為什么還要讓我扛包,她說為了讓男朋友休息一下。我也記得剛進北大的時候我不會講普通話,全班同學第一次開班會的時候互相介紹,我站起來自我介紹了一番,結果我們的班長站起來跟我說:"俞敏洪你能不能不講日語?"我后來用了整整一年時間,拿著收音機在北大的樹林中模仿廣播臺的播音,但是到今天普通話還依然講得不好。
人的進步可能是一輩子的事情。在北大是我們生活的一個開始,而不是結束。有很多事情特別讓人感動。在他最后的日子里,是我們班的同學每天輪流推著輪椅在北大里陪他一起散步。每當我推著輪椅的時候,我心中就充滿了對朱光潛教授的崇拜,一種神圣感油然而生。所以,我在大學看書最多的領域是美學。因為他寫了一本《西方美學史》,是我進大學以后讀的第二本書。
為什么是第二本呢?因為第一本是這樣來的,我進北大以后走進宿舍,我有個同學已經在宿舍。那個同學躺在床上看一本書,叫做《第三帝國的興亡》。所以我就問了他一句話,我說:"在大學還要讀這種書嗎?"他把書從眼睛上拿開,看了我一眼,沒理我,繼續讀他的書。這一眼一直留在我心中。我知道進了北大不僅僅是來學專業的,要讀大量大量的書。你才能夠有資格把自己叫做北大的學生。所以我在北大讀的第一本書就是《第三帝國的興亡》,而且讀了三遍。后來我就去找這個同學,我說:"咱們聊聊《第三帝國的興亡》",他說:"我已經忘了。"
我也記得我的導師李賦寧教授,原來是北大英語系的主任,他給我們上《新概念英語》第四冊的時候,每次都把板書寫得非常的完整,非常的美麗。永遠都是從黑板的左上角寫起,等到下課鈴響起的時候,剛好寫到右下角結束。我還記得我的英國文學史的老師羅經國教授,我在北大最后一年由于心情不好,導致考試不及格。我找到羅教授說:"這門課如果我不及格就畢不了業。",羅教授說:"我可以給你一個及格的分數,但是請你記住了,未來你一定要做出值得我給你分數的事業。"所以,北大老師的寬容、學識、奔放、自由,讓我們真正能夠成為北大的學生,真正能夠得到北大的精神。當我聽說許智宏校長對學生唱《隱形的翅膀》的時候,我打開視頻,感動得熱淚盈眶。因為我覺得北大的校長就應該是這樣的。
我記得自己在北大的時候有很多的苦悶。一是普通話不好,第二英語水平一塌糊涂。盡管我高考經過三年的努力考到了北大——因為我落榜了兩次,最后一次很意外地考進了北大。我從來沒有想過北大是我能夠上學的地方,她是我心中一塊圣地,覺得永遠夠不著。但是那一年,第三年考試時我的高考分數超過了北大錄取分數線七分,我終于下定決心咬牙切齒填了"北京大學"四個字。我知道一定會有很多人比我分數高,我認為自己是不會被錄取的。沒想到北大的招生老師非常富有眼光,料到了三十年后我的今天。但是實際上我的英語水平很差,在農村既不會聽也不會說,只會背語法和單詞。我們班分班的時候,五十個同學分成三個班,因為我的英語考試分數不錯,就被分到了A班,但是一個月以后,我就被調到了C班。C班叫做"語音語調及聽力障礙班"。
我也記得自己進北大以前連《紅樓夢》都沒有讀過,所以看到同學們一本一本書在讀,我拼命地追趕。結果我在大學差不多讀了八百多本書,用了五年時間。但是依然沒有趕超上我那些同學。我記得我的班長王強是一個書癖,現在他也在新東方,是新東方教育研究院的院長。他每次買書我就跟著他去,當時北大給我們每個月發二十多塊錢生活費,王強有個癖好就是把生活費一分為二,一半用來買書,一半用來買飯菜票。買書的錢絕不動用來買飯票。如果他沒有飯菜票了就到處借,借不到就到處偷。后來我發現他這個習慣很好,我也把我的生活費一份為二,一半用來買書,一半用來買飯菜票,飯票吃完了我就偷他的。
毫不夸張地說,我們班的同學當時在北大,真是屬于讀書最多的班之一。而且我們班當時非常地活躍,光詩人就出了好幾個。后來挺有名的一個詩人叫西川,真名叫劉軍,就是我們班的。我還記得我們班開風氣之先,當時是北大的優秀集體,但是有一個晚上大家玩得高興了,結果跳起了貼面舞,第二個禮拜被教育部通報批評了。那個時候跳舞是必須跳得很正規的,男女生稍微靠近一點就認為違反風紀。所以你們現在比我們當初要更加幸福一點。不光可以跳舞,而且可以手拉手地在校園里面走,我們如果當時男女生手拉手在校園里面走,一定會被扔到海里,所以一般都是晚上十二點以后再在校園里面走。
我也記得我們班五十個同學,剛好是二十五個男生二十五個女生,我聽到這個比例以后當時就非常的興奮,我覺得大家就應該是一個配一個。沒想到女生們都看上了那些外表英俊瀟灑、風流倜儻的男生。像我這樣外表不怎么樣,內心充滿豐富感情、未來有巨大發展潛力的,女生一般都看不上。
我記得我奮斗了整整兩年希望能在成績上趕上我的同學,但是就像剛才呂植老師說的,你盡管在中學高考可能考得很好,是第一名,但是北大精英人才太多了,你的前后左右可能都是智商極高的同學,也是各個省的狀元或者說第二名。所以,在北大追趕同學是一個非常艱苦的過程,盡管我每天幾乎都要比別的同學多學一兩個小時,但是到了大學二年級結束的時候我的成績依然排在班內最后幾名。非常勤奮又非常郁悶,也沒有女生來愛我安慰我。這導致的結果是,我在大學三年級的時候得了一場重病,這個病叫做傳染性侵潤肺結核。當時我就暈了,因為當時我正在讀《紅樓夢》,正好讀到林黛玉因為肺結核吐血而亡的那一章,我還以為我的生命從此結束,后來北大醫院的醫生告訴我現在這種病能夠治好,但是需要在醫院里住一年。我在醫院里住了一年,苦悶了一年,讀了很多書,也寫了六百多首詩歌,可惜一首詩歌都沒有出版過。從此以后我就跟寫詩結上了緣,但是我這個人有豐富的情感,但是沒有優美的文筆,所以終于沒有成為詩人。后來我感到非常的慶幸,因為我發現真正成為詩人的人后來都出事了。我們跟當時還不太出名的詩人海子在一起寫過詩。后來他寫過一首優美的詩歌,叫做《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我們每一個同學大概都能背。后來當我聽說他臥軌自殺的時候,嚎啕大哭了整整一天。從此以后,我放下筆,再也不寫詩了。
記得我在北大的時候,到大學四年級畢業時,我的成績依然排在全班最后幾名。但是,當時我已經有了一個良好的心態。我知道我在聰明上比不過我的同學,但是我有一種能力,就是持續不斷的努力。所以在我們班的畢業典禮上我說了這么一段話,到現在我的同學還能記得,我說:"大家都獲得了優異的成績,我是我們班的落后同學。但是我想讓同學們放心,我決不放棄。你們五年干成的事情我干十年,你們十年干成的我干二十年,你們二十年干成的我干四十年"。我對他們說: "如果實在不行,我會保持心情愉快、身體健康,到八十歲以后把你們送走了我再走。"
有一個故事說,能夠到達金字塔頂端的只有兩種動物,一是雄鷹,靠自己的天賦和翅膀飛了上去。我們這兒有很多雄鷹式的人物,很多同學學習不需要太努力就能達到高峰。很多同學后來可能很輕松地就能在北大畢業以后進入哈佛、耶魯、牛津、劍橋這樣的名牌大學繼續深造。有很多同學身上充滿了天賦,不需要學習就有這樣的才能,比如說我剛才提到的我的班長王強,他的模仿能力就是超群的,到任何一個地方,聽任何一句話,聽一遍模仿出來的絕對不會兩樣。所以他在北大廣播站當播音員當了整整四年。我每天聽著他的聲音,心頭咬牙切齒充滿仇恨。所以,有天賦的人就像雄鷹。但是,大家也都知道,有另外一種動物,也到了金字塔的頂端。那就是蝸牛。蝸牛肯定只能是爬上去。從低下爬到上面可能要一個月、兩個月,甚至一年、兩年。在金字塔頂端,人們確實找到了蝸牛的痕跡。我相信蝸牛絕對不會一帆風順地爬上去,一定會掉下來、再爬、掉下來、再爬。但是,同學們所要知道的是,蝸牛只要爬到金字塔頂端,它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它收獲的成就,跟雄鷹是一模一樣的。所以,也許我們在座的同學有的是雄鷹,有的是蝸牛。我在北大的時候,包括到今天為止,我一直認為我是一只蝸牛。但是我一直在爬,也許還沒有爬到金字塔的頂端。但是只要你在爬,就足以給自己留下令生命感動的日子。
我常常跟同學們說,如果我們的生命不為自己留下一些讓自己熱淚盈眶的日子,你的生命就是白過的。我們很多同學憑著優異的成績進入了北大,但是北大絕不是你們學習的終點,而是你們生命的起點。在一歲到十八歲的歲月中間,你聽老師的話、聽父母的話,現在你真正開始了自己的獨立生活。我們必須為自己創造一些讓自己感動的日子,你才能夠感動別人。我們這兒有富裕家庭來的,也有貧困家庭來的,我們生命的起點由不得你選擇出生在富裕家庭還是貧困家庭,如果你生在貧困家庭,你不能說老爸給我收回去,我不想在這里待著。但是我們生命的終點是由我們自己選擇的。我們所有在座的同學過去都走得很好,已經在十八歲的年齡走到了很多中國孩子的前面去,因為北大是中國的驕傲,也可以說是世界的驕傲。但是,到北大并不意味著你從此大功告成,并不意味著你未來的路也能走好,后面的五十年、六十年,甚至一百年你該怎么走,成為了每一個同學都要思考的問題。就本人而言,我覺得只要有兩樣東西在心中,我們就能成就自己的人生。
第一樣叫做理想。我從小就有一種感覺,希望穿越地平線走向遠方,我把它叫做"穿越地平線的渴望"。也正是因為這種強烈的渴望,使我有勇氣不斷地高考。當然,我生命中也有榜樣。比如我有一個鄰居,非常的有名,是我終生的榜樣,他的名字叫徐霞客。當然,是五百年前的鄰居。但是他確實是我的鄰居,江蘇江陰的,我也是江蘇江陰的。因為崇拜徐霞客,直接導致我在高考的時候地理成績考了九十七分。也是徐霞客給我帶來了穿越地平線的這種感覺,所以我也下定決心,如果徐霞客走遍了中國,我就要走遍世界。而我現在正在實現自己這一夢想。所以,只要你心中有理想,有志向,同學們,你終將走向成功。你所要做到的就是在這個過程要有艱苦奮斗、忍受挫折和失敗的能力,要不斷地把自己的心胸擴大,才能夠把事情做得更好。
第二樣東西叫良心。什么叫良心呢?就是要做好事,要做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別人的事情,要有和別人分享的姿態,要有愿意為別人服務的精神。有良心的人會從你具體的生活中間做的事情體現出來,而且你所做的事情一定對你未來的生命產生影響。我來講兩個小故事,講完我就結束我的講話,已經占用了很長的時間。
第一個小故事。有一個企業家和我講起他大學時候的一個故事,他們班有一個同學,家庭比較富有,每個禮拜都會帶六個蘋果到學校來。宿舍里的同學以為是一人一個,結果他是自己一天吃一個。盡管蘋果是他的,不給你也不能搶,但是從此同學留下一個印象,就是這個孩子太自私。后來這個企業家做成功了事情,而那個吃蘋果的同學還沒有取得成功,就希望加入到這個企業家的隊伍里來。但后來大家一商量,說不能讓他加盟,原因很簡單,因為在大學的時候他從來沒有體現過分享精神。所以,對同學們來說在大學時代的第一個要點,你得跟同學們分享你所擁有的東西,感情、思想、財富,哪怕是一個蘋果也可以分成六瓣大家一起吃。因為你要知道,這樣做你將來能得到更多,你的付出永遠不會是白白付出的。
我再來講一下我自己的故事。在北大當學生的時候,我一直比較具備為同學服務的精神。我這個人成績一直不怎么樣,但我從小就熱愛勞動,我希望通過勤奮的勞動來引起老師和同學的的注意,所以我從小學一年級就一直打掃教室衛生。到了北大以后我養成了一個良好的習慣,每天為宿舍打掃衛生,這一打掃就打掃了四年。所以我們宿舍從來沒排過衛生值日表。另外,我每天都拎著宿舍的水壺去給同學打水,把它當作一種體育鍛煉。大家看我打水習慣了,最后還產生這樣一種情況,有的時候我忘了打水,同學就說"俞敏洪怎么還不去打水"。。但是我并不覺得打水是一件多么吃虧的事情。因為大家都是一起同學,互相幫助是理所當然的。同學們一定認為我這件事情白做了。又過了十年,到了xx年年底的時候新東方做到了一定規模,我希望找合作者,結果就跑到了美國和加拿大去尋找我的那些同學,他們在大學的時候都是我生命的榜樣,包括剛才講到的王強老師等。我為了誘惑他們回來還帶了一大把美元,每天在美國非常大方地花錢,想讓他們知道在中國也能賺錢。我想大概這樣就能讓他們回來。后來他們回來了,但是給了我一個十分意外的理由。他們說:"俞敏洪,我們回去是沖著你過去為我們打了四年水。"他們說:"我們知道,你有這樣的一種精神,所以你有飯吃肯定不會給我們粥喝,所以讓我們一起回中國,共同干新東方吧。"才有了新東方的今天。
人的一生是奮斗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過得很偉大,有的人一生過得很瑣碎。如果我們有一個偉大的理想,有一顆善良的心,我們一定能把很多瑣碎的日子堆砌起來,變成一個偉大的生命。但是如果你每天庸庸碌碌,沒有理想,從此停止進步,那未來你一輩子的日子堆積起來將永遠是一堆瑣碎。所以,我希望所有的同學能把自己每天平凡的日子堆砌成偉大的人生。
最后,我代表全體老校友向在座的三千多位新生表一個心意,我代表全體老校友和新東方把兩百萬人民幣捐給許校長,為在座同學們的學習、活動和成長提供一點幫助。
清華大學教授2023級開學典禮演講詞 篇8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很榮幸我今天能夠代表全體教師在這里發言。一起慶祝開學。告別了數九寒冬,告別了假期的閑暇與舒適,安靜的校園又充滿了笑語歡歌。帶著希望、帶著憧憬、懷著激動、懷著興奮、我們又迎來新的一學期。請允許我代表全體教師向一直關懷我們的各級領導和學校領導表示衷心的感謝!向默默耕耘的同仁和親愛的同學們致以親切的問候!
作為教師,我們既感到無比的幸福和無上的光榮,同時也倍感肩上責任重大。國運興衰,系于教育,三尺講臺,關系未來。溫也曾說過“教師是心靈的使者,慈愛的化身。世上很少有像老師這樣的職業能與民族興衰息息相關,這就決定了我們每時每刻都不敢有絲毫懈怠,責任重于泰山。
我們很自豪,我們是一名人民教師,在我們的身上凝聚著學生滾燙的目光。世上很少有像老師這樣的職業,承載著千家萬戶的希望和夢想。我也有過這樣的經歷,當看到學生學習不努力時會生氣,甚至想放棄,但在我們眼中學生只是孩子,我們始終相信班級里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可塑之才,而這就決定了我們的工作必然艱辛,但我們又必須執著的不拋棄,不放棄,始終如一的默默奉獻。
新學伊始,在場的各位同學帶著行囊和書包來到學校,無論你們是否理解,在你們的行囊里始終裝滿了父母的殷切的寄望,在你們領到的新課本里除了知識,還寄托著學校老師的滿腔熱忱,在你們年輕的心里,還有青春年少的你們尚未實現的理想.一個學期很長,你可以把在學校的每一天安排得充實,一個學期很短,如果每天都過得充實,在校的時間總是稍縱即逝。正處在大好時光的你們更應該抓住分分秒秒,盡快適應新學期的生活,找到學習的動力和目標.在新的一學期里用心學習,致力成才,注重能力、素質和道德觀的培養,做一個全面發展的學生。
作為教師,我們早已做好準備,我們愿傾我們所有,全力以赴。因為選擇了這個職業,就注定我們的夢想榮譽都與你們連在了一起,你們是幸福的,我們就是快樂的;你們是進步的,我們就是欣慰的;你們是成功的,我們才是優秀的。
作為老師,我們深感責任重大,我們知道每位學子的理想,父老的厚望,而這些都激勵著我們把工作做得更好、更精、更細。我們始終會堅守著自己的課堂,專心寫好每一個教案,細心上好每一節課,耐心輔導每一個學生開學典禮教師代表發言稿四篇匯集。我們將與日月同行,與知識相伴,把熱情與夢想奉獻給教育事業,引導同學們健康、快樂、自信地生活。
新的學期又開始了,在我們每個人的面前都攤開了一張新白紙,那么我們將如何在這張白紙上畫出人生的又一幅精彩的畫卷呢,同學們,選擇了勤勉和奮斗,也就選擇了希望與收獲,選擇了紀律與約束,也就選擇了理智與自由,選擇了痛苦與艱難,也就選擇了練達與成熟,選擇了拼搏與超越,也就選擇了成功與輝煌,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上路,共同奮進。(面試網)
我相信,成功一定會屬于我們,因為我們志存高遠,因為我們腳踏實地,因為我們惜時如金,因為我們持之以恒。就讓我們期待明天更為豐碩的成果,在更為激烈的競爭中乘風破浪,輝煌必將在我們手中延續,明天必將更加燦爛!
最后深深祝福我們的越走越好,祝福全體師生新學期一切都圓滿順意!
謝謝大家!
清華大學教授2023級開學典禮演講詞 篇9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20xx級新同學:
大家好!我是陜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師于賡哲,感謝大會給了我這樣一個發言機會。
十八年前的這一天,我來到了陜西師范大學,成為一名大學生;相信那時在座的許多同學剛剛出生。十八年前這一天,我的老師對我說:“師大歡迎你。”十八年后的今天,我代表全體教師對20xx級新同學說一聲:“師大歡迎你1
陜師大是一所光榮的學校,陜師大是一所踏實苦干的學校,十八年來,我在這里由學生到教師,體會到師大的艱辛,也品味到師大成功的喜悅。
祖國的發展離不開西部,西部的發展離不開教育,教育的發展離不開教師隊伍的培養建設,如今,陜師大支撐著中國大西北基礎教育的半壁江山,同時也為全國其他地區輸送了數以萬計的優秀教師和其他人才,正可謂“橫空大氣排山去,砥柱人間是此峰1
這里也曾經匱乏,這里也曾經苦悶,但是這里從來不缺的是教師們的責任感。
幾十年如一日,陜師大的教師們如同厚重的黃土地一般,為未來國家棟梁的茁壯成長盡心盡力,辛勤澆灌、精心培養。
如今,陜師大已經迎來發展的黃金時代,學科建設、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都邁上了新臺階,作為一個昔日的師大學生,我為母校的發展感到由衷的自豪,作為一個今日的師大教師,我倍感責任重大,相信在學校黨政領導的正確領導下,全體師大人齊心協力,追求卓越,一定能夠實現我們建成以教師教育為主要特色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的既定目標。
每年都有這樣的開學典禮,每年都有這樣的場景,但是今天對于陜師大來說是非同尋常的一日,對于在座的諸位同學來說更是意義非凡,你們中的2600多名同學是國家在部屬師范大學實行師范生免費教育政策之后招收的第一批學生。不久前說:“必須吸引和鼓勵優秀人才從事教育工作。”
你們的身上寄托著國家的厚望,你們和其它五所部屬師范大學的師范生將成為中國改善教育資源分配狀況、提高基層教育水平的關鍵力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你們將對中國未來的發展起到很大的作用。作為一名參與者,在座同學可謂幸莫大焉!因為1
幸運女神并不會這樣垂青每一個人。
就在今年六月高考結束那天,我和其他許多教師接受學校委派,前往各地宣傳免費師范生招生政策,這也是我們的幸運,因為我們也由此成為了這一歷史事件的參與者。未來數十年之后,當你們回首往事之時,但愿你們能自豪的說:“我在一個合適的時間來到了一所合適的大學。”
但愿那時我也能說:“我在一個合適的時間遇到了一批合適的學生。”
師大要發展,離不開學科的拓展和社會影響力的增強,綜合性是師大騰飛的基矗所以對于師大來說,在座的非師范生同學也是發展的關鍵力量,師大的非師范專業的快速發展,已經為你們的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你們將在另一個方面展示師大的實力與魅力,展示師大人的多才多藝。
請所有同學牢記校訓“厚德積學,勵志敦行”,這八個字是師大歷史的寫照,也是師大精神的濃縮!它是我校師生共同的人生標桿!每一個字都有著深刻的內涵,需要我們仔細地理解與踐行。
不久以前,房校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陜師大將把免費師范生培養目標確定為培養優秀的高中教師,甚至是中小學校長。”
我聽了很高興,未來我的孩子一定要送到20xx級師大畢業生擔任校長的小學、中學去,不是為了走后門,而是因為我對你們的實力充滿信心,因為你們是師大人!
未來與各個行業打交道的時候,我也希望能碰到在座的20xx級非師范學生,因為你們是師大人!未來在學術界,我也希望能與在座的xx級研究生共同切磋,因為你們是師大人!
讓我們在教育行業和其它行業共同努力,有德彌高,有學彌厚,有志彌堅,有行彌敦,因為我們是師大人!
恭祝20xx級全體新同學:學業有成,早日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
清華大學教授2023級開學典禮演講詞 篇10
親愛的同學們:
在清華剛剛歡度百年華誕之后,你們作為清華跨入新百年的第一屆本科生,即將開始大學學習生活。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學校,向剛剛入學的全體新同學,表示衷心的祝賀和熱烈的歡迎!同時,也向培育同學們成長的中小學老師和信任清華、支持清華的各位家長,表示親切的問候和誠摯的敬意!
今年入學的本科新生共有3300余人,來自全國近1200所中學,其中女生超過了三分之一。你們當中,既有在高考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習尖子,也有在學科競賽和發明大賽中獲獎的創新能手;既有全面發展、熱心公益的“人氣之星”,也有樂觀向上、品格堅毅的自強學子。
水木清華,鐘靈毓秀。從今天起,同學們正式成為了“清華人”。一個世紀以來,一代代清華人秉承“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的優良傳統,恪守“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行勝于言”的校風和“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學風,弘揚“人文日新”的精神,為國家和社會作出了突出貢獻。在座的很多同學在走進清華園之前,已經對百年清華的精神傳統,包括校訓、校風和學風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當同學們開始新的學習生活之際,我重點就如何踐行“人文日新”的精神,與大家談談心。
80年前,1926級畢業的校友們留贈給母校一塊鐫刻著“人文日新”的牌匾,至今仍高懸在大禮堂的南墻上,與舞臺上方校徽中的校訓遙相呼應。這塊匾額不僅表明了前輩校友們對于清華精神的理解和認識,也體現出他們對于母校日新月異不斷進步的期許。隨著學校的發展,“人文日新”逐步成為了清華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首先,踐行“人文日新”,就要大力弘揚人文精神。
“人文”二字出自《周易》:“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這里可以看出,“人文”概指人類一切文化創造。人文日新,就是指文化的創造、傳承與涵養要日新月異、不斷進步;對每一個人來說,就是使人文精神不斷發揚、不斷提升。
早在1948年,我校的著名建筑大師梁思成曾做過一篇題為“半個人的時代”的講演,談的是過度專業化導致人的片面發展。今天,這個命題依然發人深省。推動時代變革、建設和諧社會,需要我們堅持以人為本、注重人文關懷。成為素質全面、視野寬闊的一代新人,更需要同學們做到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并重并進,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和品味。目前中學教育的文理分科以及緊張的高考復習,都對同學們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進入大學后,希望理工科學生加強人文與社會知識的學習,文科學生也要對自然科學和工程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大家都要注重自己全面素質的提高。
在全球化的時代,弘揚人文精神的一個重要內涵,是對本民族歷史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正如國學大師錢穆先生任教于西南聯大時所提出的,要對本民族的歷史和文化抱持一種“溫情與敬意”,從民族歷史的進步中獲得教益,從民族文化的發展中汲取營養。只有具備了堅實的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展現出文化包容的氣度,才能成為心胸寬廣、氣魄宏大的棟梁之才。
第二,踐行“人文日新”,就要自覺提升道德情操。
《易經》有曰:“剛健篤實輝光,日新其德”。由此可見,古人所強調的“日新”,首先是提升人的道德情操。
朱鎔基學長在一次校慶來信中,曾談到當年他們入學時,清華電機系主任章名濤教授講過的一席話。章名濤教授說:你們來到清華,既要學會怎樣為學,更要學會怎樣為人。青年人首先要學“為人”,然后才是學“為學”。同學們要不斷加強自身的思想修養,一方面陶冶高尚情操,弘揚傳統美德,謙虛謹慎、正直善良、誠實守信、求真務實,善于與人溝通、合作;另一方面樹立起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擔當起清華人應有的歷史責任。
清華過去的百年,正是中華民族由飽受凌辱到走向振興的百年。一百年前清華初創時,中國剛剛爆發了辛亥革命,追求社會進步,拯救民族危亡,爭取國家獨立與人民民主,是那個時代的主題。著名科學家、教育家錢偉長先生當年以中文和歷史兩科滿分的成績,考入清華歷史系。“九一八”事變爆發后,為了“科學救國”,錢偉長要求轉學物理。他說:“國家需要就是我的專業”。今天進入新世紀之后,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實現國家富強與民族振興,成為新一代青年的責任。希望同學們以前輩清華人為榜樣,篤志勵學、完善自我,把個人成長成才融入祖國和人民的偉大事業中。我想,這也正是“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時代內涵。
第三,弘揚“人文日新”精神,就要不斷提高創新能力。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句經典名言,出自《禮記•大學》。它告訴我們,要以一種永不滿足的精神,堅持革故鼎新。
小到個人事業的成功,大到國家社會的進步,無不需要求新、創新的勇氣、意識和能力。求新,更是清華學術傳統的重要特征。當今時代,知識創新已經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驅動力。自覺培養創新意識和能力,是時代給大家提出的要求與挑戰。同學們走進清華,要盡快完成從中學到大學的轉變,不僅要刻苦好學,而且要積極創造,切實做到勤于學習、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創新。面對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要,希望同學們在創新思維的培養、創新能力的提升、創新文化的建設等方面,都做出新的努力。
致力創新,就要獨立思考。清華國學院的四大導師之一陳寅恪先生,早在80多年前就提出“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這種學術品格十分重要。同學們要堅持好學深思,保持好奇心、發揮想象力,培養批判性思維,成為拔尖創新人才。
同學們!百年積淀形成的清華精神,內涵豐富,意蘊深遠。“人文日新”集中表達了一種改革創新、奮勇爭先的進取精神。希望同學們把弘揚“人文日新”的精神,與踐行校訓、校風和學風結合起來,志存高遠,奮發成才,與全體清華人一起,在清華新百年中譜寫新的篇章。
清華大學教授2023級開學典禮演講詞 篇11
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家長,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們懷著無比喜悅的心情,在這里為20xx級新同學舉行隆重的開學典禮。首先,我代表江西財經大學,向全體新同學表示衷心的祝賀和熱烈的歡迎!同時,向培育新同學成長,給予江西財大信任和支持的家長、老師和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今天,來自58個國家的近200名博士、碩士、本科、語言、預科留學生首次參加新生開學典禮,歡迎你們,welcometoJUFE!
剛剛過去的幾個月,你們中大部分同學度過了學習期間最愉快的一個暑期:有不少同學拋開語數外,整日抱著平時想讀又不敢耗費時間去讀的所謂“閑”書;有不少同學背上行囊,經歷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是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讓身體或者心靈在路上,這種感覺一定很好。在這幾個月里,你們一定還注意到北京冬奧會的成功申辦、中國田徑隊的精彩突破;一定會為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所展現的力量和風采而感到興奮、自豪與震撼。
今天,你們懷揣著夢想走進大學,成為一名接受高等教育的21世紀新青年。這使我想起了9月15日,《新青年》雜志的前身《青年雜志》正式出刊。明天就是《新青年》雜志創刊100周年的紀念日,百年前的新青年,以他們逆流而上的青春與熱血,讓擁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重新啟航,走上獨立自主之路。《新青年》開篇文章《敬告青年》中是這樣評價青年的:“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于硎,人生最可寶貴之時期也。”是的,青年最寶貴之處,就在于他是成長的、是向上的。所以,在今天的開學典禮上,我講話的題目是:每天向上一點,你將擁抱藍天。與新同學們談談“如何做一名向上的青年。”
每天向上一點,關鍵在“每天”:時間上的堅持很重要,要注意“須臾懈怠”之失;核心在“向上”:方向上的堅持很重要,要注意“毫厘千里”之誤;成效在“一點”:步伐上的堅持很重要,要注意“欲速不達”之困。
只要沉下心來去思考,就會發現,向上的精神、向上的力量就在我們身邊。
向上,已經融入于中華民族的靈魂深處。往遠看,歷經數千年的文明傳承經久不衰,我們一直在向上、在前進、在融合;朝近看,百年屈辱后發奮圖強、努力崛起,我們一直在向上、在拼搏、在奮斗;看當下,在三十年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基礎上全面深化改革,我們一直在向上、在創新、在圓夢。中華民族一路走來,歷經憂患百折不撓,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縱觀歷史的傳承和轉折,我們可以深刻的體會到:向上,已經成為民族的自覺、行動與追求。
向上,已經內化為學校的文化內核。有些同學可能已經會唱江財的校歌,可以說,其中的每一句歌詞、每一個旋律都充滿了向上的力量。“德行須臻至善,學業力求猛進”“志欲剛,識欲宏”,向上的力量更是呼之欲出。學校在滿目瘡痍的建校、在烽煙四起中播遷圖存,是向上的力量、教育救國的信念在支撐;學校在1958年成立江西財政經濟學院、在1978年江西財經學院復校招生,是向上的力量、教育興國的信念在開拓;學校在1980年直屬財政部、在1996年成立江西財經大學、在20xx年兩部一省共建,從人才培養特色鮮明到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累結碩果,從立足江西到在全國有重要影響、穩居財經高校第一方陣,是向上的力量、教育強國的信念在奮進;梳理學校發展的每一個重要時刻,我們能夠認識到:向上,已經融入在一直傳承的“信敏廉毅”校訓、一直傳唱的“永葆我校光榮”校歌、一直傳揚的“敬業樂群、臻于至善”江財精神之中。
向上,已經升華成江財校友的價值取向。學校辦學以來,已為國家培養各類人才10余萬人,多數校友現已成為所在單位的業務骨干和中堅力量,甚至成為商界、政界、學界的精英。王文京校友20xx年前辭去公職,貸款5萬元創辦了用友軟件公司,現已成長為全國最大的財務軟件公司,這是奉獻社會的“向上的事業心”。吳曉球校友數十年如一日,心系證券投資理論與方法、資本市場、投資銀行的研究,寫出近千萬字的著作,被稱為“中國證券理論奠基人”,這是追求真理的“向上的探索心”。汪天行校友利用業余時間潛心文學藝術,終有大成,當選為“20xx中國書畫十大年度人物”。就在昨天——你們入學報到的日子,他攜帶70余幅最新力作走進江財,舉辦“感恩母校――汪天行山水畫展”,這是陶冶性情的“向上的藝術心”。同學們,開學之后,我希望大家能到校友館看一看,去感受一下歷屆江財校友的成長歷程,你們將發現:向上,已經成為江財校友的共同選擇。
同學們,民族進步、社會發展、個人成長,都需要向上的精神、向上的力量。作為大學新生,我覺得就是要:做真學問,學真本領,凸顯真我!
第一,向上,根植于深厚的學識修養。沒有真學問的向上難以持久。曾任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說:“凡能真誠努力做學問的,他們做人亦必不取巧,不偷懶,不作偽,故其學問事業終有成就。”要積聚深厚的學識修養,一是要專博相通。進校以后,你們每人都將專修于某一專業,這是你們的立業之本,必須精通;但同時,應該要注重專業與學科的關聯、學科與學科的關聯,進而擴大之。只有“眼闊四海、手取一瓢”,才能積聚深厚的學識。二是要廣泛閱讀。培根曾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學習數學使人精密,物理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高尚,邏輯修辭使人善辯。”開卷有益,希望同學們做一個愛好閱讀的人,在業與余的融通中,你會進入更廣闊的天地。
第二,向上,來源于全面的能力訓練。沒有真本領的向上容易縹緲虛無。觀察與分析、思考與表達、策劃與組織、行動與管理,是大學生綜合能力的核心,需要在大學期間予以強化、提高。一是要知行合一。學科競賽、課題研究、社團活動、社會實踐,江財有著眾多能力鍛煉的平臺,只要你肯邁開腳步,做堅定的行動者,便可擁抱豐富而充實的大學生活。二是要懂得合作與自省。大學,似社會,又不是社會。同學間有競爭,更有團結與合作、友愛與包容。學會謙讓,懂得相處,在自省中成長,在合作中成熟。同學們,學會做人,是很重要的“真本領”。
第三,向上,體現于真實的個性成長。不能凸顯真我的向上不夠生動。大學,既要補齊個人發展的“短板”,更要發現并善于強化自己的特長,進而成就一個更加完美的自我。一是要敢有個性。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說:“知教育者,與其守成法,毋寧尚自然;與其求劃一,毋寧展個性。”個性不是脫離群體,個性的意義在于不斷的認識真我、突破自我,在于盡己所能去發揮潛能、探索最大的未知。二是要敢于守成。現在,很多人在強調創新的同時,就把“守成”看作貶義,其實不然。為人做事貴在有恒;凸顯個性,培養特長,形成自己的獨有競爭力,也需要堅持與沉淀。希望同學們在發現中堅守,在堅守中追求,因守而成,做創守合一的江財人。
同學們,再過八年,學校將辦學滿百年,實現“百年名校”江財夢是全體江財人共同的心愿,江財夢成一定有你們;你們懷抱夢想走進江財,把人生最美好的數年時光留在江財,你們夢成一定有江財。
相信你們,期待你們,也祝福你們——我和江財20xx余名教師、十余萬校友和你們在一起!
謝謝大家!
清華大學教授2023級開學典禮演講詞 篇12
大家早上好,首先祝賀第二期的同學,感謝我們校董,也感謝第一期的同學,感謝所有老師,感謝所有企業家。
今天天氣不錯,盡管經濟形勢大家很擔憂,但是總有好、有壞,選擇在這個時候開學,我覺得還是非常有意義。湖畔大學起因在哪兒,第一期我講過,八年以前,那時候經濟形勢也不是很好,有一波人,我們一些做企業的人心情也很郁悶,有人提出我們去一個地方叫不丹,說那個地方空氣是甜的,那個地方環境非常優美,反正大家心情不好,就一起出去旅游了一趟。
到了那邊以后,發現哪來的甜的空氣。但是那里的人特別有幸福感,那邊的人講一個幸福指數,在路上,我們學到了很多東西,交流了很多關于信仰、信念、國家的思想,在回程的飛機上,我們這些人,像馮侖也好,我們那時候去了很多人,路上大家說企業那么難做,我們說成立一個民營企業大學,成為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黃埔軍校。飛機上大家一哄而上,把我推任為第一屆校長,七八年以來,幾乎在外面,大家見到我都叫校長。我們公司內部的人也跟著喊校長,我心里面內疚,這件事情答應了,沒有做起來,答應了,沒有去做。
去年我們經歷了很多,很多的校董將近七年的思考,我們到底要辦一個什么樣的學校,這個學校跟MBA有什么區別,跟哈佛有什么區別,跟北大清華有什么區別,我們該招什么樣的學生?我們經過很長時間的思考。其實很多時候想得越久,不一定想對的事情都做得到,先成立再說。憑著一股勁,我們經過七年的思考,成立了湖畔大學。成立的第一天,我跟第一期學生也交流過想法,我們這個學校,所有的第一期、第二期的同學來,幫助我們共同創建這個湖畔大學。
這個湖畔大學未來怎么走,我們要做民營企業家自己的大學。學一些什么、教一些什么,這是我們自己共同研究、共同探索。所以我們對于這些學員的要求,選擇的方向,錄取的手法都跟別人不一樣。
我說最好的學校,首先要學生好,老師好,這是很重要,但是學生本身好非常重要。我們未必一定能夠把最好的學生,中國最好的企業家能夠招到我們湖畔大學來,但是我們如果認認真真做,有一天有這樣的使命,就有可能做到這樣子。
為什么取湖畔大學?湖畔大學這個名字是因為我創業的時候,我的公寓小區叫湖畔花園,我們那個公寓就叫湖畔,所以我們后來覺得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車庫文化,每個公司起步的時候,都有這樣的東西。
所以我們干脆確定為“湖畔大學”,記住每個創業者。在湖畔創業的時候,真的招不到員工,沒有人愿意到我們公司來,今天這個學校跟其他學校的差別是很多人愿意來,成千上萬的人來報名,加入到湖畔大學,但是當時我在湖畔花園創業的時候,沒有人愿意到我這個公司來。我那時候跟十八個創始人開玩笑說,總有一天阿里“旗下良將如潮、帳下美女如云”,十幾年來阿里堅持一個方向,今天阿里巴巴女員工比例占到45%以上,應該講美女如云,帳下良將如潮。我自己覺得今天阿里巴巴集團的干部儲備、人才儲備,特別是良將的儲備,我還是很自信地說,在中國乃至在亞洲,也很少有這樣的建設,無論海內外。就是這樣的發展愿景,我們要達到這個目標,并且堅持不斷努力,才走到了今天。盡管離未來阿里是不是能走得久,我們不知道,但是毫無疑問,永遠把我們的使命當回事,把我們的愿景當回事,才有可能走到這一天。
在湖畔大學前面幾屆,我們堅持一點,這些學生、這些學員不需要我們教,他們也會很成功。我們的職責是發現企業家、訓練企業家,因為企業家精神,企業家是很難被培養出來的,但是企業家是可以被發現、可以被訓練的。
我們希望聚集這么一批企業家,我們想打造一個新的商業文明,因為我們相信新的商業文明的時代已經到來。整個企業的發展,在未來的一百年、兩百年,在本世紀將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第一次工業革命誕生了工廠,近百年以前,以能源革命為主誕生了公司,這次技術革命誕生了什么樣的商業組織形態,工廠出來的時候,顛覆創造了整個世界的變革,公司出來的時候,整個商業環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這次技術革命跟上兩次的差異是釋放了人的腦袋,智慧發生了變化、思考發生了變化、組織形式一定會發生變化。什么樣的組織才能適應二十一世紀的發展,什么樣的商業文明才能在本世紀生存起來,什么樣的公司能夠在這兒發展,天下各種業務都有機會,只是你是怎么去思考這些業務,你是怎么組織自己的公司或者企業或者怎么樣的組織方式,去適應、創造這樣的價值。
在湖畔大學不僅僅是一個傳授,而是一個共同研究的項目,一個課題,去尋找、發現、創造、適合二十一世紀的平臺,能夠適應這個經濟,我們創造更多的就業,讓中國經濟能夠好。其實在我們這里,以后沒有什么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大企業、小企業之區別,只有你是否適應新的商業文明,是否有企業家精神,是否對問題的看法不一樣,是否對問題的深度不一樣、廣度不一樣,是否有強大的情懷,這是我們希望去建立起來的。
這個學校的愿景,因為這個學校成立時間不久,受關注程度非常大,哈佛校長跟我探討過,耶魯校長跟我探討過,前兩天在博鰲,牛津大學商學院院長跟我也探討,大家都問一個問題,怎么跟我們湖畔大學合作。我現在覺得做好了,合作的客戶、合作伙伴一定不會少,但是我們今天畢竟只有第一期,第二期剛剛開始,我們還有很多經驗要學,向MBA的學校學習建立很多的規律、體制,但是我們要走不同之路,但是也不能為不同而不同,當然偶爾為不同而不同也很好。
我想這個學校受人關注,但千萬不要以為我們這個學校已經與眾不同,我們這個學校與眾不同只是今天在形式上面,我們所有的“三”,必須要有三年創業經驗,必須有三十名員工以上,必須納稅三年,必須有三千萬營業額,我們今天不是培養你怎么創業,我們希望如何讓你這個企業能夠活得更長,上個世紀企業以規模見效,一定要有足夠的規模才能成為大企業,在湖畔大學并不是培養大企業,我們培養好企業,企業如人,人要活得好,要開心、要自在,活得長,要健康。一個企業也無非如此,做企業的人,要如何去思考,我們為什么去尋找幸福感,因為我們很累,我們不幸福。但是有些人確實活得非常有幸福感,有些企業做得不大,但是很快樂。
我想在這個大學里面,我們不會教你怎么具體賺錢,解決你今天員工的問題,這些課程有沒有?我們都會有,但這不是主要我們這個學校要教的東西,我們希望這個學校分享的是讓你的企業能夠活得更長,做人也一樣,做企業也一樣,你能活很久,一定有獨到之處,精彩一刻太多了,大家聚集起來做一件事情、做一個項目,做一個Project,任何做一個Project,任何做一個大的項目,必須要思考它對你活得長有好處嗎。第二,對活得好有好處嗎,活得健康有好處嗎,讓自己自在嗎,讓自己舒服嗎?老板不舒服,員工一定不會舒服,而且不可能舒服得長。所以在這個群體里面,我們希望在這兒,形成一種文化,讓每個企業活長、活久,中國企業活到三十年以上的非常之少,而這個大學的愿景就是做三百年。
這三百年我們需要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其中還要融資,第一期、第二期靠學費,人家說三十多萬學費,我告訴大家,三十多萬學費,零頭都不夠。就請幾個老外,專門飛過來跟大家講,來回機票一算,成本都沒有了,像去年黑石基金的頭,他專門飛過來上兩趟課,飛回去,關鍵我還欠人家很多情,時間比誰都貴。
這個群體,我們希望共同一起努力,從第一天起打造這家學校,成為三百年。我們的使命就是希望在新商業文明的時代,發現訓練企業家,但是這個學校不僅僅是企業家,我們還會留很多位置給海外的企業家,全球的企業家,今天我們希望這個學校未來培養出來的學生具有全球的視野。大家講全球化企業,什么是全球化企業,很多人辦國際學校,我認為要辦的不是國際學校,要辦的是國際化學校,會講英文絕不是國際化。國外有生意,不等于你就是一個國際化企業,我在海外有投資,我在海外有工廠,就認為國際企業了,兩碼事,你只是在國外有一個工廠而已。國際化的意思,是要有國際視野,國際的眼光、國際的價值體系,為當地創造價值。所以我們希望在這個學校里面,有更多國際化的元素,但是第一期、第二期有點辛苦,我們第七期、第八期、第十期一定會做出這樣來,我們希望是這個。
第二,我們也希望有很多年輕的政府官員,也能夠在這兒學習,商人和企業現在稱之為“親、清”,就是親近、干凈。只有互相理解,才能走到這一天,政府官員也必須具備這樣的意識。我希望有一天,二十年、五十年、八十年以后,有很多中國的政府官員,那些政治家們說,我曾經受過湖畔大學商業意識的訓練,懂得了結果導向、效率導向和公平意識。我們也希望有很多的藝術家也能夠參與到這個學校里面來,因為在這個學校里面,我剛才講,賺錢不是我們教你的,雕蟲小技這種技術之類的東西也不是我們教,因為你們熱愛做生意、做商人,才會進入這個領域,因為熱愛,你的技能一定會提高,你們不斷研磨。
在這個學校里面,我們希望誕生出來的企業家是有情懷、有愿景、有味道。但是這個不是我們教的,這是一個平臺,湖畔大學有這個平臺,我們今天有一批發起的校董們,這批校董們,我們立志共同把這個學校辦好,我們會請各種各樣的人,逼迫你聽一些不愿意聽的東西,上一些你不愿意上的課,很多人說這個一點也沒有用,因為沒用,你才要學,有用,你們自己一定能找得到。所以有的時候,我們很多的課,不是在禮拜六、禮拜天,我們就必須在你最忙的時候,你連這兩天時間都安排不好,你還做什么企業,你怎么管理你的時間,你忙,校長們比你們更忙,老師們比你們跟忙,人家企業比你們還大。你覺得這個東西沒用,我告訴你這個東西很有用,你覺得比我們懂,你來干什么。
十幾年以前,阿里巴巴的愿景,就是三十年以后,中國五百強中,兩百個CEO來自于阿里巴巴集團體系里面訓練過的。今天,我們這個使命移交給湖畔大學。未來二十年、三十年以后,中國經濟十大人物中,四個每年必須是跟湖畔大學這里有關系,有這樣的想法,才有這樣思考的思路,未來中國的五百強中,至少兩百強的CEO來自湖畔大學。我們希望中國的很多政府官員說我在這兒從中受益過,我們希望很多藝術家說我們在這兒從中受益過,我們希望很多教育家說我們曾經在湖畔大學的學習里面有過受益,如果這個能夠做成的話,無論你將來是否繼續做企業家,但是在湖畔大學里面的三年,能夠帶給你人生快樂,懂得什么是健康,什么是自在,到目前為止,這個學校的使命,這幾個字我們還沒有出來,價值觀也沒有出來,是我們共同去打造,共同把這個學校辦成二十一世紀真正牛逼的企業家精神的大學,謝謝大家。
清華大學教授2023級開學典禮演講詞 篇13
9月5日,學校在體育館隆重舉行開學典禮,歡迎20xx級4491名研究生新生。全體在校校領導、校長助理,陳政清院士,校機關各部處、各直附屬單位負責人,各學院主要負責人及有關工作人員等出席典禮。
開學典禮在莊嚴的國歌聲中拉開帷幕。校領導為新生代表佩戴校徽,新生相互佩戴校徽并集體宣誓。中國語言文學學院胡遂教授作為導師代表發言。金融與統計學院20xx級碩士研究生鄧陳衍、工商管理學院20xx級碩士研究生曹瓅分別代表老生和新生發言。
開學典禮上,胡遂教授在發言中建議大家,要做好自己的研究工作,就要在學習與實踐過程中,打下堅實的專業基礎,加強道德修養,培養團隊精神。
老生代表鄧陳衍表示,要以“民物命何以立”的責任擔當;“圣賢道何以傳”的不懈探索,傳承來自千年學府的文化精神。新生代表曹瓅在發言中呼吁全體新生,以目標明確、勤奮努力的態度投入學習;以獨立自主、善于創新的態度投入科研;以勇擔責任、直面挑戰的態度為民族進步、國家富強做出一名湖大人應有的貢獻。
校長段獻忠在致辭中歡迎大家成為湖南大學新的一員,希望同學們傳承湖大精神,追求一流的學問,做一流的研究;要時刻關注學術前沿,及時瀏覽所在領域頂級期刊的論文,及時了解頂級學術會議的熱點,密切關注國際一流團隊的科研動態。他鼓勵同學們勇于探索、敢于創新,在創新創業的時代大潮中超越自我、成就自我。
開學典禮結束后,學校還舉行了新生入學教育專題報告會,就研究生階段的學習研究工作進行培訓。
清華大學教授2023級開學典禮演講詞 篇14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 新同學們:
大家好!
在這個季節里,同學們的到來,給我們美麗的校園又增添了一片蓬勃的朝氣,帶來了青春的活力。在這里,我代表遼xx學院的全體教師,向你們的到來 表示熱烈的歡迎!
同學們,社會、學校、家長都對你們寄以很高的期望,希望你們不負眾望,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從現在開始,同學們應該樹立起一個遠大的理想,就像一棵樹,正是有了對陽光的渴望,它才可能直插云霄;就像一只鷹,正是有了對藍天的向往,它才可能遨游天際。只有有理想的人生,才是積極的人生,才能飛得更高、更遠,才能真正體會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境界。
人生非坦途。同學們應該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在大學的學習生活中,一定會有很多困難。對于每位同學來說,大學的學習意義重大,然而大學生活又不會像你想象的那么完美,你會發現大學的學習生活是樸實的、平凡的、甚至是艱辛的:也許原來你們向往的課程很乏味,大名鼎鼎的教師也很平常,期末考試的緊張和辛苦,甚至比高考還要累。但是,你也會發現,大學的學習生活是美好的、豐富的:上課、講座、演出、比賽、科技活動、社會實踐、同學聚會,如果你愿意,你們也會忙得不亦樂乎。 作為教師,我們會本著“傳道、授業、解惑”的宗旨,成為你學業上稱職、合格的導師,也會努力成為你生活中的朋友,遇到困難時,老師們將會給你一份力量,也會跟你一起分擔。獲得成功時,請與老師們一道分享。
最后,我祝福同學們的大學學習生活是愉快的、幸福的,是你一生中,最驕傲和值得回憶的階段。也期待著四年后,還是這個地方,畢業典禮上,見到碩果累累、更加成熟的你!
謝謝大家!
清華大學教授2023級開學典禮演講詞 篇15
同學們,你們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此時此刻,你們或許仍沉浸在旅途的興奮和成功的喜悅之中,或許還在為終于擺脫應試教育的文山題海而如釋重負;當然,你們更多充滿了對大學生活的忐忑和期盼。今天,我想告訴你們,大學迎接你們的不僅有夢想、榮譽、激情和浪漫,大學生活更重要的是經歷挫折、經歷失敗。
第一次班會,你會發現自己思想不深、視野不寬,不再是群體的唯一中心;第一堂課,你會感到節奏太快、難以適應,不再是老師目光的焦點;第一次考試,你可能成績靠后、大失所望,不再是熟悉的第一。于是,你們可能會開始懷疑以往的讀書方式、學習習慣,甚至懷疑自己的專業選擇和能力潛質。同學們,挫敗感是走向虛空沉淪或者迎接成功希望的分水嶺。經歷挫敗,從挫敗中學習,是一個人成長成熟的必經之路,也是大學的必修環節。
從挫敗中學習,就是要懂得反思、學會堅守。長期以來,你們接受的大多是中規中矩、有標準答案的教育,你們習慣于做“聽話”的好孩子。作為知識的傾聽者和接受者,你們無疑是優秀的。但大學是什么?大學是要為你們的未來發展打下基礎,為你們走向成熟、走向社會做好準備。大學培養的不僅是已有知識的接受者,而且是未知世界的創造者和未來社會的建設者。大學教給你的不再是唯一的答案,而是教你懂得多樣性和不確定性,懂得甚至有了答案也不意味著成功。面對更多更復雜的選擇和沒有預設答案的探索,你們難免會在前行中跌跌撞撞。懂得反思,就是在挫敗中重新認識自我、認識他人、認識社會,重新定義什么是成功、什么是榮譽、什么是價值,不斷追問生命的意義。學會堅守,就是在挫敗中堅定自己的理想追求,在內心深處始終保持對未知的好奇、對真理的渴望,在風險挑戰面前始終堅持做人的原則、崇高的信念和遠大的目標。同學們,只有懂得反思、學會堅守,你才能在挫敗中把握自我、擁抱青春、走向成熟。
從挫敗中學習,就是要尋找自信、挑戰自我。挫敗會讓人迷茫。很多人會在挫敗中喪失自信、迷失自我,來清華之前還是“夢想家”,來清華后,可能會“夢”沒了,只剩“想家”了。特別是看到各種知識、信息、機遇迎面而來,身邊的“學霸”、“神人”、“大牛”比比皆是,你會更加迷茫和糾結,看不清自己要走的路。大學生活就是一個尋找和發現的過程,只有在挫敗中發現自己的目標、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自信。成功不取決于你過去的成績和基礎,也不依賴偶然的機緣巧合,而是來自對自我的挑戰,來自挑戰中的成長和成熟。面對挫敗,只有那些不斷壯大自己內心的人,才能戰勝自我、找到自信,從生活的自主走向人生的自立。
從挫敗中學習,就是要挑戰權威、塑造人格。在中學里,面對中考、高考的壓力,你們難免養成依賴課本、相信權威、聽從安排的習慣,努力在既定的路線上比別人走得更快、做得更好。到了大學,你們可以聽到很多精彩的講座報告,接觸到很多學術大師。權威值得我們尊重,但尊重不是迷信和盲從。
去年,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先生來清華演講,介紹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五個實驗。演講的最后,在談到自己不斷取得新成果的體會時,他說:科學就是多數服從少數,只有少數人把多數人的觀念推翻之后,科學才能向前發展。今年5月,以色列希伯來大學校長本薩森來訪,我們說起猶太民族有著幾千年的歷史,雖然沒有什么著名的宮殿建筑,卻在思想、文學、科學等很多領域創造了不朽的輝煌。猶太人口占世界的0.2%,卻獲得了20%多的諾貝爾獎。交流過程中,談到猶太民族和當今中國教育的區別,我說,在中國流傳這樣一個故事:中國學生回家后,家長一般會問“今天老師問了你什么問題”;而猶太學生回家后,家長會問“今天你問了老師什么問題”.我問他,是不是這樣?本薩森校長說,不僅如此,猶太家長還會問“你問了什么問題老師沒答上來?”敢于質疑、善于質疑,是猶太文化的一個秘密,也是猶太民族保持巨大創造力和旺盛生命力的最重要因素。
同學們,你們是未來的創造者,只有勇于質疑,敢于發現前人的局限,才能養成批判性思維的習慣,形成對世界本質的認知和判斷,拓展理性的精神、塑造獨立的人格;只有打破傳統,敢于挑戰權威的思想和理論,也才能激發新的思想、創造新的范式、建立新的理論,推動人類文明不斷進步。
清華大學教授2023級開學典禮演講詞 篇16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起,你們成為一個復旦人,我首先代表全校師生員工,對你們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你們在國內外如此眾多的一流大學里選擇了復旦,我要對各位表示感謝!
復旦將成為你們學習、生活和成長的地方。但是,我相信有一個問題你們還來不及思考,那就是你們到復旦來到底學什么,到底怎么學?從剛才學長們和導師們的視頻當中,你們聽到了、看到了一些他們的感悟。所以,今天我并不想發表一個熱情洋溢的講話,而是要跟大家來分享一下我對你們到復旦來到底要學什么的思考。
韓愈說過“古之學者必有師”。任何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必定會有一個導師。這個導師可以是學校的老師,也可以親戚、朋友或同學,等等。因此,在嚴格的意義上,真正的“自學成才”并不存在。韓愈還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與此對應,對于學生,來到復旦自然就是為了“悟道”、“受業”和“釋惑”。
你們都會歸屬于某個專業學科,因此你們當然將要學習相應的專業知識。這或許可以認為是學生的“受業”。
然而,英國的哲學家、數學家和教育家懷特海(a. n. whitehead)曾經批評上世紀30年代的美國大學教育,他認為:大學教育的目的已經卑微到只教給學生某些學科專業的一部分知識,而古代書苑中的哲學家給弟子傳授的是智慧。”當時,愛因斯坦(a. einstein)也以他的切身體驗呼吁:“僅僅知識和技能并不能使得人類獲得快樂而又有尊嚴的生活。雖然,通過專業知識的教育可以使他成為一部有用的機器,但不能造就其和諧的人格。學生必須對美和良好道德的有深切感受。否則,僅有專業知識的學生更像是一條經過良好訓練的狗。”這話聽起來似乎有點“粗”,但是愛因斯坦不是一個講粗話的人。
反觀當前,由于現代職業極度分化、多元化,導致高等教育的過度專業化。各類具有明確職業指向的專業如雨后春筍般應運而生,讓教育的意義變得越來越窄。學校設定的教學內容只是為了“就業”這個唯一的目標,這似乎是為了適應和滿足當前社會的需求,為社會提供一種即時的服務,但這樣的教育其實是在“制器”而不是“育人”。它嚴重地違背了“以人為本”的教育基本原則,因為人不應僅僅是社會當中的一個部件而已。
事實上,現在的大學,包括復旦在內的畢業生的職業和所學專業的對口比例已逐年下降,而且已經降到很低了。換言之,你畢業后所從事的職業并不一定是跟你學的專業有關的。因此,這就迫使我們對高等教育的理念、方法、內容進行新的思考,并做出相應的改變。
有一點是十分清楚的,綜合性的大學,比如復旦大學必須有別于通常的職業學校。大學不能淪為金耀基先生所批評的那種“職業培訓所”。
因此,專業知識固然重要,你們來到復旦當然要認真地學習足夠的專業知識,但僅僅如此是不夠的,也是卑微的。恰如愛因斯坦一貫的認為,純粹的專業技能學習并不保證你能夠學好專業,有時反而“將扼殺相關的文化生活和專業的精神基礎。”
專業知識是必須學習的,但是作為復旦的學生,更重要的是“悟道”。
何為“道”?“形而上者謂之道。”
“道”首先是一套價值系統。
儒學經典《大學》當中有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我們中國人認為智慧是以善為基礎的,道同時自然也就包含了善。不僅如此,善還是打開智慧之門的鑰匙,是道的終極目標。
就現實來看,如果一個人對人類的存亡一點都不關注,對國家和民族將賦予你們的歷史責任和未來擔當一點都沒有感覺,對崇高的價值體系沒有一點執著的追求,他就會缺少一個積極而又嚴肅的價值系統。這樣的人在思想和價值多元化的時代,必定會迷失自我。責任和擔當應該是對“道”的一種“開悟”,也是“道”的一種具體外在表現。我曾經多次說過:“我們培養的學生,要有對自己、對他人,對整個國家乃至整個人類有責任感。如果學校只重視一些專業的知識教育,而不重視德性的培養,那么它培養的人越有知識,越可能成為社會的禍害。”
我們每一個人在追求積極而嚴肅的價值過程中,都不得不去思考一些十分基本的問題,這也是建立自我價值系統必須要經歷的一個階段。這些問題包括:人類存在的意義究竟是什么?人類的終極命運到底會怎樣?等等。雖然這些問題很大,現在甚至于未來沒有人能夠對這樣的問題提供完整的答案,但是我們必須去思考。因為只有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才有可能獲得一套崇高的價值。愛因斯坦也曾經說過,“人文精神應該總是置于客觀真理的發現之上,并宣示崇高的道德標準和價值體系。”他把他對崇高的價值體系的追求永遠置于他在物理學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之上。復旦大學實行通識教育,就是希望通過通識教育核心課程與專業課程改革,使整個教學體系體現出一種對價值的追求。雖然,這些課程就這類問題也不可能提供一個終極答案,但我們至少能提供一些思考的線索。這種思考線索的重要性在于,它啟示人們如何使得這個世界成為有道德,有精神和理智的世界,從而為這個仍然充滿種種困難和困惑的現實世界中不至于迷失,并為它提供希望和理性。
在今天的中國,這套積極而嚴肅的價值系統,就是我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才能夠更具有使命感,才能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具有更大的擔當。
在今年教師節的講話中指出,“教師的第一要務是‘傳道’”,而這個“道”就是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學生的第一要務就是“悟道”,就是去追求、踐行崇高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系統。
“道”還是一種智慧。
智慧很難定義。在我看來,智慧就是一種思考、分析和探求真理的綜合能力,是掌握知識和創造新知識的方法;它包含了一套正確的思維方式和認識問題的方法。因此,智慧使人能更深刻地理解世上的事、物,乃至社會和宇宙。與智慧相比,我們常說的學習“知識”只是獲取智慧和“悟道”的一種途徑而已,而“智力”則只是“形而下謂之器”的“器”而已。
就知識的獲取而言,在今天的網絡時代,我們有了更多的渠道來獲取知識。尤其是諸如慕課(moocs)等各類網絡視頻課程的出現,極大地豐富了獲取知識的方式。以至于有人認為,在網絡教育的時代,大學的教師將淪為只是一個“節目主持人”。甚至,更加危言聳聽的是,傳統的大學教育將面臨生死存亡的挑戰。
其實,這種擔憂并非新鮮事。早在上世紀60年代,著名哲學家伯特蘭.羅素(bertrand russell)就指出:“學習并不是一個傳播知識的過程。當然,其中某些東西確實需要傳播,但教師不是唯一起作用的人,也不是最重要的人”,因為,“任何一個有閱讀能力的人都可以從圖書館獲取信息。”現在,除了圖書館以外,我們有了更多的途徑來獲取信息。
如果大學只是起到課堂的知識傳授,即“授業”的作用,學生也只是“受業”,上述擔憂不無道理。因此,羅素提醒“教師不應該僅僅是知識傳播者。教師應該做的就是引導學生自己領悟知識。”其實,自古教書育人就是為了使得學生的心智更成熟,人格更獨立。唯有人格獨立,方可獲得智慧。因此,教育更為重要的內涵就是傳授“思維方法”,而學習就是“悟道”。
“悟道”就是要獲取智慧。
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既然道難以言說,中國古人說“學必悟”。因為他們認為,認識“道”的最佳方法就是“悟”。“悟道”這個過程我想是不太可能通過網絡或者軟件來完成的。
首先,網絡和軟件能夠做什么?在我看來,只有當某些知識能夠非常準確地被定義,且學生在學習這類知識的成效能夠非常定量、精確地來進行考核時,那么相應的課程和教材確實可以實現一種網絡化、自動化。然而不是所有的課程都可以實現計算機編碼,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否,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授的能力,只有好的教授才能引導學生獲得意想不到的洞見。
其次,網上論壇無法完整復制現實的討論中的這種微妙的互動關系和各種對話的豐富性。除非在網絡上參與討論的每一個人都具有小說家一樣的嫻熟技巧,有能力以散文的形式重現復雜的思想和體驗。這個要求是太高了。
更為重要的是,“悟道”的過程貫穿于學生與學生,以及學生與教師之間微妙的互動關系中,大學教育的精髓所在。因此,除了課堂教育以外,復旦大學將通過“書院”的方式來創造更好的這種互動空間和方式。這種互動是任何機器無法模仿的,不管程序編制得如何先進,不管技術如何發達,人畢竟是人。學生會對課堂和書院里所遇到的辯論情境、以及他與他人的實時接觸進行思考,機器無法復制。而恰恰就是這些,將對學生產生極大的影響。
因此,因此教師和大學的存在,其意義不僅沒有被削弱,而且顯得更為重要。在現代技術的挑戰下,大學應將教育、教學更多的轉向“傳道”意義上的“智慧教育”,即“授人以漁”,以傳授“思維方法”為主的教育。這種轉變,與其說是變革,還不如說是高等教育的某種回歸,回歸到古代的教育理念,即,從注重“知識的傳授”回歸到更加注重“智慧的傳授”,也是中國古人說的“傳道”。而也能讓學生在大學里的學習獲得更多的智慧,獲得一套嶄新的、合適的思維方法。
“悟道”還必須持續地思考。
“學而不思則罔。”思就是思考和思想。若沒有感覺到思想的力量,那是因為思想的貧乏。只有經過思考才能達到“釋惑”,也才能解決你心中長期感到迷惑的問題。曾經有人說過,“沒有經過審視的人生是沒有意義的”,這也表明思考的重要性。
當然,“思”更是思想。我們經常人云亦云地說,“這個世紀確實是一個知識的時代。”這似乎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然而,我要強調,僅僅“知識”是不夠的,我們更需要“思想”。脫離了思想,脫離了道德知識,無論其屬于社會科學還是自然科學,一樣都是“雙刃劍”。它們既可以造福于人類,也可以禍害人類,甚至于毀滅人類。要讓“知識”真正服務于全人類的未來命運,我們更需要“思想”和“智慧”,即,我們更需要中國人所謂的“道”,以及對“道”本身的思考。我們要思考人類的“大道”,也要思考我們每一個專業學科中的“學科之道”。
人類近兩個世紀的巨大發展基本上是基于20世紀以前的思想家和哲學家們的思想。由于技術上的巨大成功,也包括社會科學知識的巨大成功,人們在很大程度上擺脫了自然法則和社會法則對人類自由的限制,但同時也帶來了一個思想貧乏的時代。因為,我們現在思考所依據的思想,大多尚未突破中世紀的思想家們的成就。因此,我更希望在新世紀里,將“知識的時代”轉化為“思想的時代”,即成為一個在各個學科領域的學術思想家輩出的時代。我曾經說過:“一個國家,有再強的經濟、軍事,但沒有一流的哲學家和思想家,它就成不了一個真正的世界強國,它至多是一個武裝到牙齒的‘侏儒’而已。”同樣,如果人類出不了一流的哲學家和思想家,我們就很難解決當今和未來人類所面臨的各類重大而又復雜的挑戰。
“博學而篤志,切問近思,仁在其中矣”
復旦的先賢們為我們選擇的校訓十分深刻,我認為它是對傳道、授業和解惑的一種具體詮釋。所以我最近在對校訓有關的詮釋中提到,復旦的校訓當中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內在邏輯,也就是“唯有博學方可篤志,惟有切問方有近思”。如果這樣去做了,那么自己內心,以及與自然、與他人和社會都形成了一種和諧的關系,“仁在其中矣”。
最后我想告訴大家的是,你們來到復旦學習一定是正確的選擇,但是這也意味著你們將開始痛苦而又快樂的學習和思考的過程。我為什么要把痛苦放在前面呢?我個人認為,所謂的快樂學習的說法,就是剛才陳思和老師講的,“只有當你熱愛它了,那么樂就會在苦中。”若你們在復旦悟得了這個“道”,那么在你們離開的時候,你們不僅具備了專業知識,而且將變得更加智慧、更有思想,對國家民族就會更有擔當,對整個全人類也會更有擔當。
我希望大家成為這樣的人!
謝謝大家
清華大學教授2023級開學典禮演講詞 篇17
學員同志們:你們好!
首先我代表學校黨總支對參加本期中學生黨校學習的學員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祝賀。
同學們,我們黨從建立至今已走過了八十九年的歷程,黨領導人民建立了新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實行改革開放,開辟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諧社會的道路。黨的事業的發展,需要不斷吸納有共產主義信念的先進分子。黨校就是要通過學習培訓,為黨的組織增加新鮮血液,使黨的事業后繼有人,更加興旺發達。
我們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還要學習黨的知識,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那么我們平時該如何學習黨的知識呢?我認為主要應當做好三件事: 一是向書本學習。堅持不懈地學習黨和社會發展的歷史,閱讀黨章、入黨知識讀本,堅持聽新聞、看電視、讀報紙,及時了解時事政治和黨的方針政策; 二是向黨員學習。經常與黨員親屬、黨員教師進行談話、溝通,了解他們對黨的認識,聆聽他們對黨的理解;同時,要看他們作為黨員的行動,了解作為黨員所肩負的義務;
三是向實踐學習。一方面努力成為積極分子,參與到黨員的組織生活中去,參與到黨組織的各項活動中去;另一方面,努力用黨員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自覺地把"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行動宗旨,把在群眾中樹立模范帶頭形象作為自己的行為規范,不斷總結經驗、積累體會。
最后我想對在座各位提幾點希望與要求:
1、既然大家自愿來到培訓班學習,就應自覺遵守各方面紀律,不遲到,不早退,認真做好筆記,認真寫好心得體會。
2、我們要關心國家大事,關心學校大事,要做到愛我校園,愛我班級,爭當校園的小主人,模范地執行學校的校紀校規,努力成為學校各方面的帶頭人。希望在座各位率先垂范,帶頭做到不在校園教學區使用通訊工具、帶頭向老師問好,在同學中起到先鋒模范作用。
3、在座各位,大都是獨生子女,我們更要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培養自己艱苦奮斗的良好作風,努力培養集體主義思想,頑強、刻苦地學好各門學科的知識,使自己努力培養成為將來有用之材。
4、在班級中,我們既然是骨干,各方面工作就應做好,我們不但學習成績突出,而且各方面表現要突出,要當班級中的帶頭人,自覺規范自己言行。 我們衷心希望各位學員通過學生黨校培訓班的學習,進一步加深對黨的認識和理解,更自覺地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旗幟下,成為黨的接班人,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奮斗。
最后祝同學們在中學生黨校這個新的集體里,思想進步,學有所成,早日加入到黨組織中來。
清華大學教授2023級開學典禮演講詞 篇18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新入學的師弟師妹們:
大家好!我是來自于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博士研究生趙璞。今天,美麗的清華園又迎來了6000多名“清小研”。站在這里,我不由得想起五年前自己報到時的樣子,那時候新生報到還不能自行上傳ic卡的照片,于是那天凌亂的發型便永遠定格在我的學生證上,成為我心中永遠的痛。
不管大家手中ic卡上的照片是否經過了p圖軟件的加工處理,在拿到這張卡的一刻,我們的人生從此將與清華結緣。在這里,我代表全體在校研究生,向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
五年前,我也和你們中的很多人一樣,第一次走進綜體,坐在某一個角落等待著我在清華的第一堂課。今天,我想就自己在這里學習生活的幾點體會,與大家一同分享。
我體會,清華為我們搭建了自由交流的平臺。我曾經讀到過一篇心理學的實證研究,作者發現很多分子生物學領域的重大研究突破,并非來自于科學家在顯微鏡下埋頭苦干時的“頓悟”,而是產生在不同項目組的研究人員每周的科研討論會上,足見良好的交流環境對我們從事科學研究的重要意義。
在清華園里,食堂的餐桌、宿舍的三角屋、荷塘旁的咖啡館、甚至情人坡的草坪,都可以成為我們與老師、同學們自由交流、碰撞思想的場所。
在清華,如果你想要探究大數據的應用價值,你可以隨時隨地發起一場專題微沙龍,邀請計算機系的同學共同參與討論;在清華,如果你是一名徹頭徹尾的工科男博士,卻想探討中國a股底在何處,路在何方,你可以有機會與諾獎大師直面對話。
在清華,如果你希望為自己的研究生生涯抹上一縷國際化的色彩,各類國際交流支持項目將幫助我們實現在海外研修的愿望。因此,我建議大家在校期間,充分利用清華提供的各類平臺資源,抓住每一個可能的學科內、跨學科、國際化的交流機會,拓展自己的視野。
我體會,清華為我們營造了追隨榜樣,形塑習慣的氛圍。去年的畢業生代表張如范師兄,在學期間包攬了“學術新秀”和特等獎學金這兩項研究生最高學術榮譽。榮譽的背后,是他堅持每周都寫下自己近期的科研成果和錯漏,畢業時他的筆記已經有十幾本之多。
特等獎學金獲得者祖充,每天早上都堅持花至少半個小時的時間閱讀本領域最前沿的研究,幾年下來從未間斷。
其實在清華,這些優秀的習慣并不獨屬于這些在同學們眼中“神一般的存在”:每晚在紫操上我們總能看到一些熟悉的面孔,他們堅持每晚從實驗室回來都要跑上3000米再睡覺;每個工作日的早上我們會發現大師兄總是第一個到實驗室,檢查大家昨晚的實驗數據;即使在每年最熱鬧喧天的校慶日,我們發現還是很難在老館搶到一個座位,那里靜悄悄的只能聽到同學翻書時的沙沙聲。
這些簡單的習慣匯聚成榜樣的力量,共同組成了清華人的精神特質,而這種精神特質也在傳承中不斷激勵著我們前行。
我體會,清華為我們創造了跨越知識邊界的環境。去年化學系的張希院士在給研究生新生的入學第一課上說過,要做到“心中有科學,眼中無學科”。作為研究生我們的任務是創造知識,而這種創造往往需要建立在對已有知識廣泛涉獵的基礎之上。
錢鐘書先生在清華讀書時,曾發出過“掃平清華圖書館”的誓言。今天,清華這座校園所承載的知識容量不止體現在豐厚的藏書,更體現在為我們突破知識邊界,探索嶄新領域,提供了開放、包容、多元的教育環境。
比如,選修一門創新創業課程,你便有機會和來自于不同專業的同學組成創業團隊,利用一個學期的時間,經歷將腦海中的粗淺想法轉化成實體產品的全過程。
比如,參加一次到西南邊陲的社會實踐,感受鄉土中國的魅力與文化,豐富自己對國情的深刻理解;再比如,當自己的研究遭遇跨專業知識缺乏的瓶頸時,嘗試預約真人圖書館中藏有的100多位各專業名師資源,他們將幫助我們打開通往研究的另一扇門。
同學們,清華足夠大,這里為我們追求真理、實現夢想提供了優越的環境。這片環境是百年清華人,在奮斗和實踐中一點一滴、不斷積淀中形成的。它代表著這個園子的歷史、精神和傳統。從今天開始,你們將成為這片優越環境的受益者,更是這片環境的維護者和創造者。
衷心地希望大家在清華收獲真知、結交摯友,在追尋理想的道路上,邁出更堅實的一步!
謝謝大家!
清華大學教授2023級開學典禮演講詞 篇19
非常高興,也非常榮幸作為教師代表和大家進行交流。
我和大家的交流包含四層意思。
第一層,衷心祝賀同學們經過多年苦讀成為鄭州大學的一員,圓了自己的大學夢。孟子將“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視為君子三樂之一,同學們的到來無疑是我們鄭州大學每一個老師的樂事。
第二層,和大家交流一下對學習的認識,這也是我和大家交流的重點。當年神光向達摩求法,達摩說:“諸佛無上妙道,曠劫精勤,難行我行,非忍而忍。豈以小德小智,輕心慢心,欲冀直乘,徒勞勤苦。”意思是說,要想取得大的成就,必須勤苦修行,行常人所不能行,忍常人所不能忍;有小德小智、輕心慢心之人渴望成功只能是癡人說夢。修佛如此,要學好我們的專業同樣如此,既需要有恭敬心,更需要立勤苦志。
在很多同學看來,大學不用像高中那樣頭懸梁錐刺股挑燈夜戰了,于是徹底放松了自己,這是不對的。大學是我們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蘇軾說:“百年三萬日,老病常居半。”人的一生其實是非常短暫的,有一個賣牛奶的做廣告,從你出生那天開始,就喝我們的牛奶,每天喝一袋,只要堅持喝到36500袋,保證你活一百歲。百歲高齡也只是36500袋牛奶的事,更何況我們的大學生活只有短短幾年呢?所以經不起揮霍。
我給大家算筆賬,本學期總共20周,140天,現在已經是第三周了,還剩17周119天,在這17周中,星期天占了34天,國慶節、中秋節、元旦放假又占了10天,還剩75天,每天休息8小時,另外,吃個飯,聊個天,上上網,遛遛彎,能剩下10個小時學習就不錯了。這樣一折算本學期有效的學習時間也就不足32天了,平均到每一門課上只有幾天時間。每一個學期也都大致如此,所以時間是如此地短暫,應該繼續發揚高中時期枕戈待旦的拼搏精神。總之,與其瀟灑做夢,不如努力圓夢,今天只有努力圓夢,明天才能安心做夢。
圓夢既需要我們夯實專業基礎,更需要有開闊的胸襟和健康的心智。大學教育是開放式教育,要善于發現別人的優點,當發現周圍人人皆是優點時,你就生活在了天堂之中;可是當你無視別人的優點而刻意放大別人的缺點時,你便生活在了地獄之中。放眼學界,立足專業,以長者為師,以能者為師,把別人的優點變成自己的長處,這是學習的智慧。在專業學習中,要處理好課堂領會和課外鞏固拓展的關系,須知課堂講授強調的是整體接受,而課外學習則更能突出個性發展,注意發現自己的興趣點和興奮點,揚長避短,洪鐘善撞,多向師長請益,必會有所成就。
第三層是一個期望。我個人覺得,一個好的老師除了需要自身扎實的學養之外,還離不開同學們的督促,教學相長并非虛話套話。我經常給我的學生說,感謝同學們培養了我,不是嘩眾取寵。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是同學們指出了我的不足,讓我在完善中成長。如果每個同學都能如此,我們鄭州大學的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必將更加輝煌。
最后一層意思是一個祝愿,真誠祝愿大家在鄭州大學求學期間學有大成,為我們的人生涂上絢麗的色彩,為我們的生命作好堅實的奠基。
清華大學教授2023級開學典禮演講詞 篇20
9月6日上午10:00湖南大學20xx級研究生新生開學典禮在南校區籃球館如期舉行,我院組織20名碩士研究生及新生代表參加。
湖南大學20xx級研究生新生開學典禮主要內容有:介紹到場人員、奏唱國歌、校長致辭、授校徽、導師代表致辭、老生代表發言、研究生新生宣誓等。其中,在奏唱國歌及校歌環節,我院研究生新生整齊一致,將對祖國以及湖大的敬仰之情代以歌聲訴之以情。在授校徽環節,我院新生代表何香同學參加了校長授校徽儀式。除此之外,我院新一級研究生也伴隨著莊重的湖大校歌鄭重宣誓,堅持做到敬畏學術,崇尚科學,自信自強,追求卓越。
開學典禮,是我院研究生新生進入湖南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的第一次洗禮。他們的誓言是他們學術及生活道路的引航,相信我院20xx級的研究生新生能夠如趙躍宇校長所希冀的那樣,在學術上乃至在生活上都能夠做到:立大志,守誠信,干實事,在堅守學術操守的同時更能夠富有創新精神!
清華大學教授2023級開學典禮演講詞 篇21
親愛的20xx級新同學:
大家晚上好!九月杭城如詩如畫,充滿江南的韻味。幾天前,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杭州,參加G20杭州峰會的全球領袖和各國嘉賓,在此縱論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今天,這座世界矚目的文化薈萃之城、創新活力之城、開放聯動之城、包容和諧之城,再次迎來了五湖四海的青年才俊。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剛剛啟用的浙大海寧國際校區,也首次迎來了近百名新生。歡迎你們來到“浙里”,加入全球60萬浙大人的共同家園。
站在這個講臺上,我看到大家清澈而熱切的眼神,充滿對浙江大學的期待,對未來學習生活的憧憬,正如三十多年前的我自己一樣。時光流逝,歲月輪轉,數十年時間,這個世界已經發生了滄海桑田般的巨變,人類探索自然奧秘實現偉大的進步,地球村的社會和生態治理取得令人振奮的成果,人與技術、人與機器的結合正在開創新的未來。
我們真切地感受到,大學教育正在快速改變過去的傳統。學習目標正在發生變化,不僅僅局限于專業的塑造,更加注重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結合,更加注重專業培養與跨專業培養的結合,更加注重能力與素質的結合。學習方法正在發生變化,新思想、新技術深度改造傳統的教育方法,重塑教與學的關系,師生成為學習共同體,探究式、個性化的學習體驗更受歡迎。學習空間正在發生變化,教學活動場所加速全球移動,伴隨信息網絡的放大和認知技術的增強作用,實現多次數、多地點、多時段的學習,實現不同群體的共同學習、協同學習。全面創新的時代迎面而來,正在改變未來人才需求的結構,改變未來高等教育的格局,改變未來學習的模式。
大學學習是同學們通向未來的階梯。你們唯有學會學習,才能適應快速變化的未來世界。浙江大學是一所具有優良教育傳統和改革精神的學校,人才培養實力雄厚、特色鮮明、享譽全球。近年來,學校不斷深化教育改革,形成了“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升、人格塑造”四位一體的模式,致力于培養未來世界的創新者和領導者。作為浙江大學的學生,你們將深度參與到學校教育改革的洪流,尤其是通過學習方法的創新,不斷適應新的學習目標、新的學習環境、新的學習要求。
學校創新全人教育的培養模式,推動通識教育、專業教育、交叉培養、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深度融合的全人教育,就是針對學生全面協調發展的培養。同學們,要以通識學習為基礎,發掘人性知性之美,汲取多領域的知識養分,掌握多學科的思維方法;要以專業學習為根本,掌握系統的學科能力,培養專注的研究習慣,激發極致的創新才能;要以交叉學習為特色,強化創造性的認知結構,形成“一專多能”的復合型素質;要以思政學習為引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升思想的境界和人格的魅力。希望你們通過深度學習的融合,感悟科技創新之浩瀚、人文思想之深邃、藝術表現之靈韻、道德品格之崇高,進一步塑造博雅與人文、科學與基礎。
學校構建全過程的教育生態圈,加強第一課堂、第二課堂、第三課堂、第四課堂協同培養。四課堂協同培養彰顯緊密和諧的師生關系、導學關系,構建全面素質能力提升的教育生態。同學們,要強化第一課堂的課堂學習,增進與老師的互動交流,掌握系統的知識與技能;要強化第二課堂的校內實踐,聯合不同專業的同學,增強創新與團隊合作精神;要強化第三課堂的社會實踐,聯接專業能力與社會需求,在實干創新中快速成長;要強化第四課堂的國際交流,把握海外學習鍛煉的機會,提升全球化認識與思維能力。希望你們,通過四課堂的融通,整合利用課內外、校內外和海內外的學習資源,在師生互動的生態環境中擴大學習效果。
學校打造全方位的教學新體驗,深化課堂教育、慕課教學、移動學習、網絡平臺創新互動。現代信息網絡技術快速發展,正在推動學習模式的不斷創新,實現教學資源的充分共享。同學們,要變化課堂學習方式,積極參與研討互動提高學習的效能;要把握慕課學習機會,主動爭取全球名師的知識傳授與思想交流;要利用移動學習環境,隨時隨地進行沉浸式的學習;要融入學習網絡平臺,快速匯聚整合海量學習資源。希望你們,通過學習平臺的自主聯動,促進多種學習渠道的結合,感受先進的學習交互體驗,推動學習方法的優化與創新。
同學們,學習是一個認知與意義建構的過程,學習成效取決于知識的綜合聯系和應用的情境激發;學習也是一種環境與社會建構的過程,學習成果源自多主體的互動交流和共同實踐。面向未來的學習,必須融入網絡鏈接的學習共同體,必須適應通專融合、通跨融合的學習方式,必須匯聚學校、社會、全球的學習資源。浙江大學將竭盡全力,提供最好的學習條件,打造最優的學習生態,為你們健康成長創造一流的環境。希望你們在浙大,牢牢把握學習機會和學習平臺,努力學得更豐富、學得更深入、學得更有效、學得更精彩。祝愿大家在“浙里”,度過人生最彌足珍貴的學習時光!
謝謝大家!
清華大學教授2023級開學典禮演講詞 篇22
親愛的20xx級新生同學們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家長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們在這里隆重舉行20xx級新生開學典禮,共同迎接2590名本科生、4941名研究生加入北京師范大學這個大家庭。首先,我代表全校師生員工,向各位新同學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
同學們,剛剛過去的這個夏天,對中國人、對北師大人是個熱情似火、激情澎湃的夏天。中國健兒在里約奧運會上頑強拼搏,屢創佳績,為國爭光。特別是北師大杰出校友郎平主教練率領的中國女排,一路奮勇拼殺,終于再次登上奧運冠軍的領獎臺,創造了中國女排新的時代輝煌!讓我們為中國奧運健兒歡呼,為中國女排頑強拼搏、永不言棄、敢打敢拼、為國爭光的崇高精神歡呼!在這里,我先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應學校黨委川生書記的邀請,9月10日下午,郎平主教練將回母校,為同學們做精彩的專題講座,與大家分享女排的奮斗歷程與奮斗精神,屆時我們將近距離領略世界金牌教練的風采!
同學們,北師大是一所有著深厚底蘊的百年學府。她的前身是創立的京師大學堂師范館。120xx年來,學校始終堅持“愛國進步、求真創新”的光榮傳統,傳承“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校訓精神,培養了30多萬名畢業生,造就了眾多杰出的革命家、教育家、哲學家、文史學家、科學家和社會活動家,為中華民族的進步事業,為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和教育改革創新,做出了卓越貢獻。20xx年教師節前夕,來我校考察,高度肯定了我校的辦學思路和重要貢獻,并對學校的發展寄予厚望。習深切勉勵廣大師生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這不僅是對老師的要求,也是對同學們的希望。
同學們,從今天起,在未來三年、四年甚至更長的一段時間里,大家將在北師大刻苦攻讀、勤奮鉆研、謀劃未來。從今天起,你們將踏上一條全新的道路,這將是一條拼搏之路、奮進之路,是一條成長之路、幸福之路。在這里,我送大家四句話,與大家共勉。
第一句話是:做事一定要堅定初心。
初心是什么?就是我們最熱切的期盼,最渴望的理想,最高遠的追求。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用“不忘初心”的八個方面強調,要與歷史同步伐、與時代共命運,為國家、為民族、為人民贏得光明的未來。同學們肩負著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應當堅定“治學修身、兼濟天下”的理想信念,像北宋大哲學家張載說的那樣,“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樹立遠大志向,勇擔時代使命。
前不久,《人民日報》專題報道了一個微信公眾號——“章黃國學”。這是由我校資深教授、著名語言文字學家王寧先生帶領學術團隊創立的。他們通過幽默故事和趣味漫畫、動畫,將艱深的古代文字變成鮮活的現代體驗,將扎實的史料和嚴謹的知識轉化為“有深度的大眾國學、有趣味的青春國學、有擔當的時代國學”。這正是以王寧先生為代表的優秀學者推動中國文化走向創新的使命擔當與學術初心。同學們,希望你們像王寧先生和她的團隊那樣,將個人的追求融入到祖國的需要中,將個人的奮斗融入到民族的發展中,為未來的人生發展培育崇高的理想情懷。
第二句話是:做人一定要有愛心。
習來北師大看望師生時,特別勉勵大家要有仁愛之心,要“用愛培育愛、激發愛、傳播愛”。愛不僅是一種情感,一種態度,更是一種力量,一份幸福的源泉。“愛人者,人恒愛之”,同學們來自五湖四海,即將在一起共同學習、生活,朝夕相處,當我們以友愛的心面對同伴,包容不同的個性、習慣與愛好,就會在溫馨和諧的集體中收獲愛與溫暖。“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北師大有很多志愿團體和社會實踐項目,當我們以仁愛的心面對社會,用志愿服務和公益行動幫助他人,就會在無私付出的過程中收獲陽光與幸福。
今年7月,化學學院86屆的70多位校友從祖國各地、從大洋彼岸返回母校,在學院舉行了隆重簡樸的柳蔭勵學金頒獎儀式。這是一項特殊的獎學金。從9年前開始,這些校友每人每年自發拿出一部分資金,為品學兼優生活困難的學弟學妹們獻上一份愛心,到現在已經資助了94名的學生。他們用這種方式,紀念畢業30周年,感恩母校,暢敘友情,傳遞愛心,讓我們深受感動。同學們,希望你們像這些學長們一樣,珍視大學生活,珍視同窗情誼,珍視你們身邊的每一個人,懷抱一份愛心,奉獻一份愛心,關愛他人,為未來的人生成長儲備豐厚的情感滋養。
第三句話是:學習一定要安心。
學習是學生的第一要務。古人常說:“讀書欲精不欲博,用心欲專不欲雜”。安心學習,就是要靜下心來聽課、讀書、鉆研、討論。北京有很多機遇,對大家來說,最重要的機遇是:這里有全國最多的重點高校、科研機構,最多的圖書館、博物館,最先進的研究理念和儀器設備,最充足最豐富的知識儲備與信息資源,大家要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多泡圖書館,多去逛書店,多關注學術前沿。要把自己的“洪荒之力”用在該用的地方……總之,要安下心來,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只有這樣才能有所收獲。
今年剛畢業的數學科學學院博士研究生葉專同學就是這樣度過大學時光的。在校期間,他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學習當中,每天泡在工作室里學習、演算,寒暑假都不間斷。在同學們的眼中,葉專永遠在想公式,永遠在算公式。五年中,他共發表SCI論文30余篇,其中學科影響因子前20%的論文就有10多篇,是名副其實的學霸。談起經驗,他說:沒有什么特別的,就是不停的想,不停的計算。同學們,希望你們像葉專同學這樣,將心思放在學習上,學有所得,學有所成,為未來的人生道路奠定堅實的學識基礎。
第四句話是:探究一定要有恒心。
恒心是一種堅守,一種執著,一種對事業百折不回的堅定信念。蘇軾曾說:“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這個志,就是指頑強的意志和持久的精神。欲做大事,必須要有恒心,欲做成大事,必須將恒心落實在具體的行動中。
我校生命科學學院鄭光美院士為了開展中國珍稀瀕危的雉類研究,長期堅持野外實踐,帶著學生起早貪黑、奔波跋涉,獲取了很多寶貴的數據資料。有一次,他們歷經1年多時間才找到第一窩黃腹角雉的巢,可是僅僅觀察了八天,這些鳥就被天敵捕食,讓研究再次中斷。鄭先生安慰大家說:“沒有關系,我所經歷的困難太多,既然我們能發現第一窩,那就還會有第二第三,因為我們已經掌握了它的活動規律。”正是憑著這種在科學研究上百折不撓的精神,鄭先生才能在研究中不斷取得創新和突破,為我國的鳥類生態學發展,特別是在瀕危雉類生態適應機制和生活史對策研究方面做出重大貢獻。同學們,希望你們學習鄭先生這種堅忍不拔的恒心和毅力,在求學之路上,不畏艱難、不懼失敗、勇于堅持、永不言棄,為未來的人生奮斗磨礪堅毅的意志品格。
同學們,當代中國正在進行著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宏偉而獨特的實踐創新,中華民族正煥發著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機,你們的人生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廣闊天地。希望同學們立足當代中國,放眼世界,樹立遠大理想,安安心心學習、踏踏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為實現自己的成才夢,實現建設中國特色、京師風范、世界一流大學的師大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最后,衷心祝愿祝大家在北師大未來幾年學習期間,學有所成、身體健康、生活幸福!
謝謝大家!
清華大學教授2023級開學典禮演講詞 篇23
同學們、老師們:
你們好!
今天,我們在這里隆重舉行大連理工大學網絡教育學院20xx級新生春季開學典禮。首先,我謹代表學校向網絡教育學院的新同學表示熱烈的歡迎,并祝賀你們成為大連理工大學這所擁有54年光榮歷史的全國重點高等學府新的一員!一年之際在于春,你們將在一個新的起點上開始新的學習,在此,我首先祝愿你們學習進步!當今社會,網絡帶著鋪天蓋地的氣勢將我們包圍,并且逐漸滲透到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網絡使我們這個社會大大地變小了。當網絡時代來臨的時候,每一個人都會遇到這樣的事實:現在我們能夠比較快地接觸到原來我們接觸不到的文化、完全沒有接觸過的事物。現代網絡教育是一個現代教育理念、現代教育技術,特別是高技術相互結合的一個產物,作為網絡時代發展需求的新事物,有它非常明顯的不可取代的優勢。
大連理工大學作為教育部授權的遠程教育試點高校,在開展網絡教育上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首先,大連理工大學名師薈萃,有兩院院士17名,博士生指導教師223名,教授333名。大工還是大連地區唯一一所全國高校排名進入前30位的重點高校。網絡教育學院是大連理工大學下設的二級學院;其次,大連理工大學網絡教育學院秉承了大工“團結、進取、求實、創新”的優良校風,始終堅持教學質量第一的宗旨,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第三,在教學模式上,我們面授和網上學習并重;第四,我們有優良的硬件環境和一流的課件。所以,同學們在這里學習大可放心,只要你肯付出努力,一定會實現你的理想和目標。
同學們,目前世界已進入信息化時代,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在知識經濟時代,全球經濟的競爭,實質上是高科技的競爭,是知識的競爭,但歸根到底還是人才的競爭。希望同學們能夠珍惜這次學習機會,珍惜學校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條件,按照江主席提出的“堅持學習科學文化與加強思想修養的統一;堅持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統一;堅持實現自身價值與服務祖國人民的統一;堅持樹立遠大理想與進行艱苦奮斗的統一”的要求,憑借自己的真才實學拿到大連理工大學的畢業證書,我也相信,同學們一定能學好!
春天是播種的季節,代表著希望和期盼,同學們在春天播種,相信必將有豐碩的果實,預祝同學們學業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