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音樂教師讀書心得演講稿(精選8篇)
中學音樂教師讀書心得演講稿 篇1
教學基本功是教師從事教學工作必需掌握的基本技能,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標志,關注教師教學基本功的修煉,可以幫助教師實現專業發展,促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在學校認真組織下,我利用假期的時間,認真學習了《教師教學基本功的新修煉》這本書。通過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教師要加強學習,提高認識,努力提高理論修養,自覺加強業務的鍛煉,以教學基本功的修煉為鏡子,時刻對照自己的教學行為,更好的服務于學生。通過學習,我開闊了眼界,對教育教學常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新修煉的學習,不僅告訴我作為教師如何作好自己的“教”,更使我懂得怎樣才能引導學生更好的學,扮好課堂組織者的角色。通過學習我對教師的基本功有了一個較為全面而深入地理解,從備課、上課、作業的確定、學生的輔導、評價等需要教師科學的設計,才能使教育教學達到最優化。所以我覺得學習真是及時啊,深刻體會到教學基本功的修煉不僅是教師必備的一種技能,更是轉變教師教學理念的有效途徑。基本功的修煉不是多余的,而是十分必要的,勢在必行的。只有修煉好基本功,才能很好的使用,指導自己的教學,才會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1.音樂技術基本功
音樂技術基本功實際就是音樂學科的理論和技術水平,是一個合格音樂教師的基礎和前提,具體說來就是大中專學校音樂教育專業所開設的幾門課程:如聲樂,鋼琴,舞蹈,合唱與指揮,視唱,練耳,樂理,欣賞,音樂史,教學法……還有層次高一點的和聲,曲式,分析,作曲,配器等等音樂理論和技術課程,這對于今天的中小學音樂老師來說,不存在主課和副課,主修和選修的要求了,即使在讀書期間由于種種原因沒有選修的課程今天也不得不補上這些必備的科目。
2..舞臺演藝基本功
舞臺演藝基本功本來是對職業演藝員的要求,但對于“新課標”要求下的中小學音樂教師來說應該是必備的,否則“音樂表現能力”這一教學價值教師無法很好地實施。表現是實踐性很強地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綜合性藝術表演能力,發展學生的表演潛能及創造性潛能,使學生能用音樂的形式表達個人的情感并與他人溝通,融洽感情,在音樂時間活動中使學生受到美的愉悅,受到情感的陶冶。盡管發達的現代傳媒可以把世界上最高最強最好的藝術形象瞬間展現在學生眼前,但學生依然感到遙遠,仿佛不是人為的,因為那是電子的,虛擬的,缺乏足夠的感染力,沒有活生生的人的表演來得親切和自然,這個重要的教學實施應該是我們音樂老師盡可能的職責,所以音樂老師應該具備一定的演藝能力,即歌唱表演能力,樂器演奏能力,舞蹈表演能力等舞臺演藝基本功。
3.教學創造基本功
音樂教師的教學創造基本功我是從兩個方面來理解的,一方面是音樂、舞蹈和曲藝等劇本的創作和編導,另一方面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表現出來的創意和靈性。音樂、舞蹈和曲藝等劇本的創作和編導,實際就是排節目,第二課堂是課堂教學的延伸,中小學音樂老師在學校利用課外時間給學生排練節目是不可推辭的責任,這件極富創造性的工作曾使很多
音樂老師妙筆生花,樂不可言。另一方面,課堂教學中表現出來的創意和靈性,被傳統的教學模式禁錮了很久很久。音樂,是具有抽象性,多解性和模糊性的藝術,它的特征給人們對音樂的理解與演繹提供了想象、聯想的廣闊空間。長期以來,教師習慣于把學生當作教學的對象,知識的承載體。在音樂課堂上,一味的強求學生進行枯燥的知識訓練,不厭其煩的、長時間的講解樂理知識,要學生記住大量音樂家的生辰年月,代表作品等。這種做法,極大的損害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積極性,影響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因此,老師首先要重新調整自己的位置,變支配者、管理者為協助者,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通過組織、點撥,引導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拓寬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提高學生健康的審美意識,為學生創設一個高度自由的想象與創造的空間,通過對音樂的創造和再創造(音樂表現)更充分地理解音樂,熱愛音樂。例如音樂教學中的即興創作與即興創造:可以是節奏、旋律的即興問答、接龍、重組等,也可以是滲透在音樂教學的各個環節:為歌曲配節奏,樂句填空,為旋律即興填詞,命題創作、為歌曲、樂曲編配新的演唱、演奏形式及為歌曲、樂曲配伴奏,音樂小制作,為詩歌朗涌選配音樂,為舞蹈表演選配音樂等。在創作活動中培養學生敏銳的聽覺;迅速的反應;富有表現力的節奏感;對音樂結構、形式的感知;對音樂的形象、表現的理解與表達;高度的集中注意力和默契的相互配合。也就是說,音樂課中“創造”并不是過分偏重于理論的指導,也不是有些人所理解的“學作曲”,以學生作了多少“曲”作為“創造性”的標志。這一切都要求教師本身所具備的創造基本功來完成。
4.音樂制作基本功
音樂教師的音樂制作基本功主要使指電腦音像的制作技術,說起“電腦音樂制作”,在當今社會上,對于從事音樂藝術工作的人來講,早已不是什么陌生的事,對中小學音樂教學及活動的積極影響使有目共睹的。的確,電腦音樂制作技術給予我們的工作帶來了許多方便.
5.文化理論基本功
音樂教師的文化理論基本功主要使指音樂老師的音樂鑒賞能力和與音樂相關的綜合文化素養,它不應該只是停留在熱愛音樂和談論音樂這個層面,音樂與相關文化是音樂課人文學科屬性的集中體現,是直接增進學生文化素養的學習領域。它有助于擴大學生文化視野,促進學生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提高學生音樂鑒賞,表現,創造以及藝術審美能力。這一領域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師的文化理論水平起決定性的作用。例如:教師創設的教學環境、教學過程加強對人文精神的渲染,關注學生的精神、洞察學生的心靈世界,全方位的關心他們具有一定的文化積淀的音樂老師,在音樂教學中能夠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具備較為完善的人格,也就是具備一定的人文素質,這是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
6.課堂教學基本功
音樂教師的課堂教學基本功不應與文化課的要求相抵觸:首先是儀表端正、自然、大方、得體和認真的教學態度;寓育人于教學活動中并具有自身教學特色,能吸引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教學風格,然后是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表述觀點正確,概念清楚,重點突出,詳略及難點處理得當;用普通話講課,語言準確、簡潔、生動;書法流暢美觀;多媒體教學技能熟練,最后是教學過程各環節連貫,教學時間分配合理。中小學音樂教學的整體提升,離不開中小學音樂教師的綜合素質,靠的是音樂教師的基本功。教師的基本功絕不是彈琴唱歌跳舞的表演和寫文章,更不是精雕細作的某一堂師生“做秀”的音樂課,而是把扎實的基本功轉化為課堂教學能力,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整體體現。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基本功的培養和提高是多途徑的,不僅可以靠音樂師范院校的培養,還可以通過繼續教育等途徑教師自己加強和提高現有的能力和水平。可喜的是研究和思考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基本功并堅持不斷的實踐與探索,早已在全體音樂教師中開展得有聲有色,相信決不會辜負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
中學音樂教師讀書心得演講稿 篇2
在進行歌唱課的教學時,教唱環節的落實往往是最難把握的一點,也是許多公開課或比賽課中最容易出現問題的地方。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落實好教唱環節也顯得尤為重要。怎樣更好地解決學生的音準問題、怎樣讓學生形成正確的聲音概念、怎樣有效地解決歌曲的難點樂句等都是我比較困惑和難以解決的地方。最近仔細閱讀了《中小學音樂歌唱教學新策略》這本書,收獲很大!下面談談關于“音準訓練”方面的一些啟發:
一.學生音高概念的形成需要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和系統的訓練。
在本書第一章第二節的音準訓練中,介紹了音高概念建立的過程及音準的訓練方法。在開始闡述這一節的內容前有一句話我覺得非常重要,書中說:“準確音高概念的建立必須通過耐心、細致、系統、科學而且較長時間才能完成。”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們都容易犯一些錯誤,就是認為音高概念的形成是某一個階段完成的教學目標,或者是進行一段時間的訓練可以達成的教學目標。因此我們往往是沒有長時間地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訓練。書中介紹,音高概念的建立包括幾個階段:
(一)聽辨音的高低。
這個階段主要是通過多種游戲活動,幫助低年級的學生分辨、理解音的高低。其中有如下幾個方法:1教師用高低不同的聲調或音調講故事,并用手臂的相對高低的位置伴隨,幫助學生從聽覺和視覺上感覺音高的區別。2.用鋼琴或笛等樂器,演奏出相差八度、五度或三度的不同音高,要求學生用手臂的抬起或落下表示它們之間的音高差別。3.結合拍手跺腳等動作聽辨音的高低。聽到音高拍拍手,聽到低音跺跺腳,拍手跺腳的節奏要與鋼琴的高低音相配。
通過這一系列的訓練,學生可以比較明確地分辨出生活中不同高低的聲音,這種模糊的音高概念雖然初級但很重要,因為他是準確音高概念形成的感受階段。
(二)初步音高概念的建立
1.模唱音高。當學生對音的高低有了一定的感受以后,就可以要求學生對所聽到得音進行模唱,用”LU"模仿聽到的音高,從跨度大的音過度到鄰近音的模唱。
2.背唱曲調。像背歌詞一樣背唱曲調,能很好地幫助學生在認識音符唱名錢積累音高概念。
(三)認識掌握音級唱名。
如果能按照書中介紹的這三個步驟進行,我想學生一定會建立起良好而穩固的音高概念。先對音高形成了較好的感知,再進入音級唱名的認識學習才能水到渠成。
二.音準的訓練方法。
以往我在進行音準訓練時,都是學生哪里唱不準了,我再用琴一句一句糾正。看了這本書,我才明白,要解決學生的音準問題,要先分析一下產生音唱不準的種種原因,再對癥下藥。
第一,內部因素一起的音不準現象。
因未建立起正確的音高概念引起的音不準或歌唱方法引起的音不準現象。這些都需要通過使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加上持之以恒的訓練來逐個解決。
第二,外界因素引起的音不準現象。
(一)解決因呼吸方法不準確導致音不準的練習。
1.用鼓肚子訓練法,正確呼吸;
2.長音的練習方法;
3.用聞花的方式啟發學生體會歌唱的呼吸。
(二)解決缺乏正確音高概念而影響音準的問題
1.關注聆聽,關注比較。
2.借助手勢,視聽結合。
3.運用游戲的方法進行音準訓練。
4.加強每節課的小練習。包括(1)聽音的高低 (2)聆聽音程的練習(3)和聲音程的練習。
仔細閱讀了這一章節的內容后,對學生的“音準訓練”有了非常重要的的新認識,那就是要堅持“長期性”和“系統性”,教師應該要持之以恒,不可急于求成。
中學音樂教師讀書心得演講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書香溢校園,師生共成長》。
20xx年,我懷揣著一顆赤誠之心,踏上了教師這個神圣的工作崗位。在這個全新的環境里,我深深地感受到老師們身上那種獨有的氣質!你們的熱情,讓我感受到了家的溫馨;你們的奉獻,讓我感受到了教育者的偉大;你們的敬業,讓我有了一股向上的沖勁!與此同時,我更有一種壓力。我常常思考:我該怎樣做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有人說,教師是辛勤的園丁,培育著祖國的花朵;也有人說,教師是春蠶,吐絲不盡辛勞至死;還有人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塑造著學生的精神世界;更有人說,教師是蠟燭,燃燒著自己,照亮了別人。我說都不是!教師就是教師,是一個永遠與學生一起學習共同成長的人。“吾生有涯,而知也無涯”。教師的特質決定了我們只有通過讀書,不斷地給自己 “充電”,才能擁有源源不斷的“活水”,才能給自己和學生的雙重成長以堅實的保證。
剛來學校不久,一次評課李校長就語重心長地告訴我:要成為一名教學名師,一定要三多,多看書、多思考、多鉆研。獲得成長的途徑只有不斷學習,多去汲取書籍的營養,這樣才能迅速成長。學習的方式,可以是自我磨礪;可以借鑒優秀老師的經驗和方法。學習的方式,更不能忽略讀書。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 讀書,讓我漸漸體會到了為師之道,帶給我成長的喜悅!
讀書讓我認識到,要做一個有激情的人。生活需要激情,教學更需要激情。惟有對教學、對學生滿懷熱愛,才能保持一貫的激情,才能讓自己的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
讀書讓我認識到,要做一個有思想的人。教師要教好書,就要善于思考。全國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說:“教育的真諦在于將知識轉化為智慧,將文化積淀為人格”。教師有博大的思想境界,才有可能培育出有益于國家民族的人才。
書是無垠的大海,它的浩瀚永遠映襯著我的渺小;書是智慧的使者,它的厚重永遠警醒著我的單薄。書滋潤了我干涸的心田,引領我告別了初為人師的青澀,走向教育的成熟;書充盈著教師的生命,激勵著我不斷地開拓創新。
讀書就是在理想的天地里播種著希望,放飛著夢想。老師們,同學們,讓讀書成為一種生活的習慣吧!讓讀書成為一種生命的需求吧!讓迷人的書香飄溢在我們的校園吧!因為最是書香能致遠,師生成長譜新篇!
中學音樂教師讀書心得演講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晚上好!
讀書,從古至今,都是永恒的話題,讀什么樣的書,能夠間接的看出一個人的品格,因此,讀書體現品格,品格決定書的品質,然而品格又影響著人的一生。
在人類歷史上,不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因勤奮讀書而改變自己的命運,乃至改變國家、民族的命運,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的事例有如天上繁星,數不勝數,他們的故事影響著,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而要認識他們,從他們身上汲取精神力量最好的辦法仍是讀書。
你不可能在現實生活中結識世界上所有的偉人、大師,但通過讀書,就有可能。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你不可能回到過去,也不可能提前進入將來,但書籍可以把你帶到過去和未來。有人說,不讀書的人只生活在現在,而讀書人是同時生活在三個時代——過去、現在和未來。你不可能走遍世界各地,但書籍可以把你帶到地球的每個角落。
當然,作為教師的我們,讀書也意味著教育,甚至意味著學校,前蘇聯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說:“學校首先意味著書籍”,沒有供師生閱讀,充實師生精神生活所需要的豐富的書籍。或者雖有豐富的書籍而缺乏熱愛讀書的師生的學校,不能算一所真正的學校,可以說只是一間“制造,生產勞動力的工廠”。
我認為一個人一生中影響最大的是人文素養,而一個民族最大的悲哀是文化素養的缺失,缺少閱讀便會缺少文化的沉淀和底蘊。而一個缺少熱愛閱讀的民族勢必是一個文化缺失的民族。當我們時代的精英不在走進圖書館,而只把目光投向網絡,投向那熱鬧卻毫無價值的快餐文化。 當我們關心明星娶妻生子勝過魯迅的誕辰,我們將變得多么可悲!
所以,我在這里呼吁所有的教師都來重視讀書吧。
中學音樂教師讀書心得演講稿 篇5
近日,我讀了主任的《做溫暖的教育者》一書,這是一本難得的好書。書中收集了作者從教30多年對為師、做人、教育感悟的153篇隨筆,內容豐富,論及了教育的方方面面,而貫穿其中的,則是作者從生活中采擷教育智慧、在教育中追求人生的姿態,正是這種姿態形成了作者獨特的教育觀、教師觀、教學觀;舉例生動形象,比喻獨到精確,提出了許多現代教育理念,強調了對學生的尊重、理解,關注、欣賞、支持、幫助,突出了作為教師應有的對學生真誠的愛,真實地反映了作者的人生閱歷和教育思想。讀著這本書,如身臨其境,從中進一步理解了教育的內涵,并啟迪我站在新的視角審視許多教育現象和處理方法,如:“‘格律詩’教育與‘自由詩’教育”、“本地貨·家常菜·海鮮味”、“鮮花、干花與塑料花”等等。其中《教師讀書的N個理由》《讀書的“二為”“三式”》給我的印象特別深,我思索著,對照著,感悟頗多。
作者剖析了當前教師讀書的現狀,闡述了教師讀書的N個理由,并指出為教師讀書尋找理由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對教師的諷刺,因為教師天生應該是讀書人。是啊,在信息量特別大的當今社會,在大力提倡教育走向生本的今天,書籍作為生活的一個載體已經成為我們生存、發展、進步的必需品,有了書籍才使我們的話語有了意義,讓我們的存在有了價值。教育是事業,而教師是職業。我們從事的是教師這一職業,擔負的是教育的責任。讀書是我們的職業使然,是我們的事業使然。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把讀書視為生活中的平常事、必做事、份內事,不需要任何理由,不作為任務安排,而應該自覺第一范文網閱讀,持之以恒地閱讀,日積月累地閱讀,整本著作地閱讀,擠出時間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讓閱讀成為我們的習慣,使讀書成為我們主動自覺的行動,使我們的心靈充滿書香。“教師不讀書,何以提升自己,立足于學校?教師不讀書,何以示己之范,要求學生去讀書?”
回顧歷史,但凡有所成就的人都是愛讀書的人;再看看周圍,那些明智的人也都是手不釋卷的。顯而易見,讀書能提高個人素養,能明心志,能沖走靈魂中的沙礫。讀好書有如品嘗美味食品,細細咀嚼精心細讀,細心品味,充分享受其味,充分吸收其養。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讀書就沒有教育。”朱永新教授認為:“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其讀書史。”可見,書籍能浸染人的靈魂,書籍能陶冶人的情操,書籍能影響人的氣質。書籍是人的精神營養液,讀書是給自己補充精神的營養,而學校是提供精神營養的地方。讀書不僅是學生的事,更是教師的專業,讀一些經典,與大家對話;讀一些人文,陶冶情操;讀一些學生喜歡的書籍,拉近師生距離;讀一點生活書籍,享受生活的多彩。讀書是自己成長的必需,讀書是精神成熟的必需,讀書是修養高潔的必需。“多讀點書,即使你不能成功,也可以在失敗的時候知道自己跌倒在哪里。”教師不但要讀教學的書,要讀教科的書,要讀教輔的書,要讀專業的書,要讀教育的書,還要讀政治的書;要讀自然的書,要讀人文的書,還要讀科技的書;要讀有文字的書,要讀經典的書,還要讀生活的書。“每天讀書”并不難,貴在堅持。長此以往,也許成不了“大氣候”,但至少能成就“小氣候”——儒雅淵博的飽學之士!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需要讀書,在書籍的海洋里泛舟,品味生命的芳香;在精神的宇宙中徜徉,放飛教育的理想;在閱讀的體悟中提升理念,更新自己的思想。腹有詩書氣自華,如果我們肚里真的有文章,何愁好詞佳句不來呢?讀書,然后使其內化,也正是教師所要做的。書只讀還遠遠不夠,讀書的同時還得“思考”,離開了深入的思考,所有的書都將是過眼云煙,如空氣般觸摸不到,更談不到拿過來為我所用了。與書為伴,我們的生活會變得更充實!讓我們享受讀書的過程、讀書的價值、讀書的樂趣吧!
教師讀書不需要理由!
中學音樂教師讀書心得演講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事: 大家好! 這次能站在這里與大家分享讀書心得。我感到萬分的榮幸!在此,我感謝學校給我們搭建了這樣一個交流的平臺,也給了我一次自我鍛煉的機會。我演講的題目是:一縷書香伴師者同行——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有感。
又一次捧起大師的經典,想起初讀的時候,自己還是一個在校就讀的大學生,懷著對大師的崇敬拜讀了它。教了近7年的書,當讀書成為自己的一種生活方式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知道的是那樣的少。
年少時總覺得教育是一件簡單的事,教師是一份風吹不著、日曬不著,輕松愜意的活兒,教書的日子久了,越來越發覺做一名好老師不是那么容易。就簡單的教書而言,學生是一個裝不滿的水桶,自己永遠是被他們追趕的送水工。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要想在課堂上成竹在胸,縱橫馳騁,不斷讀書是一條不錯的捷徑。
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讀著他寫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誘,給我排解煩惱,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助,讓我充滿信心
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有益于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條“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一看這題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們經常聽到老師們這樣談論“工作太忙,沒有時間啊。”平時我也經常這樣地抱怨。一晝夜只有24小時,每天在單位工作的時間最少是8小時,而且這8小時是排得滿滿的:備課、上課、批改學生的作業、輔導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要是兼任班主任工作就更忙了,還要時常接待家長、處理學生之間發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級的環境布置,完成德育處分配的勞動工作等等,要是再趕上有晚課,就更加應接不暇了,晚上回到家還要忙著瑣碎的事情。那么教師的時間到底從哪里來呢?帶著這個問題與煩惱我仔細閱讀了這一章節。書中寫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
對啊!這段話發人深省,讓我從本質上領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秘。我不應該總是抱怨沒有時間,抱怨事情太多,我應當在自己所教學的語文這門學科中,使學校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成為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明白了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拋到了一邊。書中所舉的那個歷史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是用他的終身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總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古人云:“開卷有益”。常讀書和常思考,會使我們勇于和善于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不憚于正視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于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鑒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我想對自己及同仁說一句:讀書,能使你的知識變得更豐富,若干年以后,“教科書在你眼里看來就淺易得像識字課本一樣了”。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給了我很多新的啟示,我將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努力向上。最后,讓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話來結束此文吧!——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于獻身;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于創新。
中學音樂教師讀書心得演講稿 篇7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做個幸福的教師》讀書心得。《學記》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學然后知不足也。"對于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而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愚以為,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后知困,學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教學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教學中最大的樂趣。比知識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徑。教師今天的學習主要不是記憶大量的知識,而是掌握學習的方法--知道為何學習?從哪里學習?怎樣學習?如果一個老師沒有掌握學習方法,即使他教的門門功課都很優異,他仍然是一個失敗的學習者。因為這對于處在終身學習時代的人來說,不啻是一個致命的缺陷。學習型社會為全體社會成員提供了充裕的學習資源。學習化社會中的個體學習,猶如一個人走進了自助餐廳,你想吃什么,完全請便。個體完全可以針對自身的切實需求,選擇和決定學習什么、怎樣學習、學習的進度等等。在知識經濟大潮中,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應該認準自己的人生坐標,找準自己的價值空間。教書的生活雖然清貧,但一本好書會使我愛不釋手,一首好詩會使我如癡如醉,一篇美文會使我百讀不厭。我深深地知道,只有樂學的教師,才能成為樂教的教師;只有教者樂學,才能變成為教者樂教,學者樂學,才能會讓學生在歡樂中生活,在愉快中學習,這就是我終身從教的最大追求。愉快幸福是人生的主題,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樂和陽光的,追求幸福是每個人的畢生所求所愿,無可非議。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想自己有所成就,每天都在尋求幸福的人生,但是,并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原因是對幸福缺乏認識、感悟和理解,還記得小時候的語文課本中就有對幸福的闡述,它非常生動而具體地告訴人們:幸福是夏日的井水;是雨后的朝陽;是雪中送炭;是為他人忘了自己;是給別人帶來快樂,可作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幸福在哪里?
教師的職業幸福是一種感受,它是教師個人價值觀的體現。在物欲橫流的世界,教師追求職業幸福的腳步當朝著精神"行走"。或許大學生的人生價值和理想是為了西部的貧困孩子受到教育,為了西部的開發、發展,他很苦但奉獻著、快樂著、幸福著;而南方老板的人生價值卻是低成本、短時間、高利潤,可能為"錢"活著,所以很富很累,腰纏萬貫而永不滿足,于是他很不幸福。教師這個職業的本身就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有了這種蠟燭、春蠶般的價值觀、人生觀、幸福觀,就能"一意孤行"地干好自己的工作;就會真心對學生,走進"激情燃燒的歲月";就會用心靈點燃心靈;就會固守這份職業,堅守這份信念,并綻放出許多精彩與豪邁。
教師職業的勞心勞力、社會地位、勞動報酬確實很難輕言幸福,也感覺不到幸福,但這并不意味著就沒有了教師的職業幸福感,事實上很多教師在享受著教育、體驗著幸福,他們以多元、多姿、多態的幸福觀詮釋著什么是教師的幸福,怎樣才能在平凡、清貧、煩瑣中不斷汲取幸福和快樂的元素。其實對于教師對說,是否能時時處處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為這不僅僅影響著其人生是否快樂,更影響著學生,只有教師幸福,學生才會感到幸福。那么教師如何去感受幸福呢?
要懂得享受課堂。課堂是教師生命最重要的舞臺,一個懂得享受上課的人,課堂便自然會成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臺,營造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和學生一起痛苦、一起歡樂,你就會少了許多教學的焦慮和煩惱。要懂得享受學生。教師職業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學生的成功和他們對你的真情回報,影響教師職業幸福感的許多不利因素都可以從學生對教師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彌補。但要讓學生感恩你,你就必須學會感恩學生、呵護學生、尊重學生,真正做到這點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權威,那也許你會離幸福更遠。幸福不僅僅來自工作,更來自生活。家人、朋友、閑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許手頭錢是有點緊,但還得學會舍得用杯水車薪中的一水一木去買些喜歡的書、買件心儀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個會、旅趟游。開朗、豁達的生活態度、自覺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要懂得研究教學。把教學工作看做是一種簡單的重復,那必然厭倦,也無言幸福。應把研究教材、教學當成提高自己素質的必走之路,應把教學作為自己實現人生價值的一個體現。要對自己要合理定位,科學、合理、符合自己最近發展區、又不斷在動態變化提升的目標是自我價值實現的重要前提,不斷的自我價值實現是人不斷前進的不竭"內驅力"。過高的目標定位容易讓人因體驗不到經常的成功而沮傷。
其實,教師的職業幸福是一種心態和狀態,也是信念與追求的體現。教師是精神的"傳道士",必須擁有好的心態面對工作和社會,這與我們的幸福"魚水情深"。心態決定狀態,有了好心態就有了好心情,心情是可以傳遞的,教師是愛的事業,有了好心情,就能笑對生活,就能愛每一個學生,同他們"打成一片",非常專一的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就能通過言傳身教讓學生陶醉,接受情感的洗禮、引導和激勵。況且,有了好心態,就會少些煩惱多些快樂,少些狹隘多些豁達,就會視教師為一種藝術,在忙碌之中、創造之中收獲更多的幸福,樂此不疲雖苦猶甜。我認為,當我們教師的勞動被他人、社會認可時,必然會帶來無比的快樂,會被幸福緊緊"包裹"。
我想,教師的職業幸福就是來源于平凡、忙碌而又充實的每一天。這也許正是所謂天長地久的幸福吧!那么,我也會說我愛教師這個職業,我也會為教師這個光榮的職業貢獻畢生的精力。
中學音樂教師讀書心得演講稿 篇8
一本好書帶給人的是沁人心脾的快感,是醍醐灌頂的覺悟,是甘露灑心的暢快。近期,我拜讀了李鎮西老師所著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使我受益匪淺,為了能更好的促進今后的工作,現淺談一下自己的讀書體會。
《做最好的老師》是李鎮西老師25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粹,全方位地闡述了李鎮西老師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語文教學的理念與實踐。全書集中展示了李鎮西老師的教育思想、教學藝術和具體的操作方法。李鎮西老師擅長把理性的思考傾注于可讀性極強的教育故事中,在一個個跌宕起伏、曲折動人、引人入勝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渾然一體,讀后發人深省,撼人心魄,催人淚下。
我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工作中熱情有余而思考不足,困惑與迷茫中讀讀此書猶如雪中送炭,也引發了我對教育的一些思考。想起曾經讀到的一則寓言。一位農夫得到一塊玉,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可他手中的工具是鋤頭。很快,這塊玉變成了更小的玉,而它們的形狀始終像石頭,并且越來越失去價值。我們老師也得到許多塊玉——可愛的學生們。但是幾年后,并不是所有的玉都能雕琢成令人滿意的作品。恰恰相反,我們常常眼瞅著玉石的變化越來越失望。良好的意圖,變成了令人失望的結果,這是教育的悲哀。我們于是抱怨學生,認為他們天生就是一塊不可雕的朽木。
今天想來,我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我在雕琢手中的玉時,用的卻是一柄鋤頭。我的教育工作沒有做到學生的心坎上。我對學生用心的教育,處處充滿痕跡深重的干涉,學生所體會的多是強制力,而不是教育。教育結果可想而知。李鎮西老師的教育手法自然而無痕,我想,這才是真正的教育,是教育最美妙的境界!
是的,只有童心才能理解童心,才能夠發現學生缺點中的可愛之處,甚至智慧之處,才能夠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才能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維。“人之初,性本善”。兒童的心靈比成人純潔,是不爭的事實。教育的過程是讓學生盡可能保持童心的過程。不能老用成人的思維、意愿和標準硬是強加給學生當做教育,硬去要求和束縛學生;用成人的冷漠去對待孩子的真誠。而應該是教師與學生的共同成長。如果我們在教育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用成了鋤頭,即懲罰措施等,對學生的心靈造成了傷害,一切“語重心長”甚至強制措施的教育都無濟于事.
以前,我在教育孩子中不能細膩體察孩子的心理,不考慮把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只是滿足于學生表面的、暫時的服從;只有教育者對自己錯誤的真誠追悔和對高尚人格的不懈追求,才會感染著、激勵著學生在人生的路上不斷戰勝自我,一步一步走向卓越……我想,教育是師生心靈和諧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響、互相欣賞的精神創造過程。他是心靈對心靈的感受,心靈對心靈的理解,心靈對心靈的耕耘,心靈對心靈的創造。把自己的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們。只有理解了這些,我才明白了什么是鋤頭,什么才是真正的雕刻刀,什么是教育的最為美妙的境界!
我由衷地佩服李老師,尊敬李老師,因為他是那么富有童心和愛心。也正是因為是這樣,李老師與學生的交流總是充滿無限真情,也正是因為這樣,李老師以愛回報愛,從而使教育獲得最終的“成功”。他的教育,“是充滿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回顧我的工作,在各位老師的幫助下,在自己的努力下,我覺得自己總體還是要有更大進步的。但是工作的過程中,我也發現自己丟掉了自己原有的一些很寶貴的東西。
讓我們用“心”愛孩子吧,讓愛一路伴隨他們成長。從而實現愛的教育的最終目的,也就是使學生在感受到老師無私的愛后,再把這種愛自覺地傳播給周圍的人,進而愛我們的社會,愛我們的民族,愛我們的國家……我也希望自己在以后漫長的工作生涯都能多一些愛心教育,也給學生多創造一些感動。
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