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家長會發言稿
作為孩子的班主任,我也和您的心情一樣,希望孩子在學校多學一些東西,懂得尊重、孝順父母,養成良好的行為和學習習慣,初中三年,初一是習慣培養的關鍵,初二是心智成熟的關鍵,初三是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在這一年里,不僅要讓孩子養成認真、勤奮、踏實的學習習慣,更要讓孩子們在心智上迅速成熟起來,健康而不叛逆,穩重而不浮躁,爭取在明年中考中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靠我們老師和家長的通力配合,根據不同孩子的習性,有針對性的加以引導和教育,使他盡快改掉自己身上的不良行為和學習習慣。下面就孩子的教育問題談一些我自己的做法和看法,不妥之處,請各位家長批評指正。
一、我們的教育以學會做人為核心。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在日本的中國留學生,課余為日本餐館洗盤子以.......取學費。日本的餐飲業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即餐館的盤子必須用水沖洗七遍。洗盤子的工作是按件計酬的,這位留學生計上心頭,洗盤子時少洗一兩遍。果然,勞動效益便大大提高,工錢自然也迅速增加。一起洗盤子的日本學生向他請教技巧。他毫不隱諱,說:“你看,洗了七遍的盤子和洗了五遍的盤子有什么區別?少洗一兩次嘛。”日本學生聽后,與他漸漸疏遠了。餐館老板偶爾抽查盤子的清洗情況。一次抽查中,老板用專用的試紙測出盤子的清洗程度不夠,并責問我們這位留學生時,留學生振振有詞:“洗五遍和洗七遍不是一樣保持盤子的清潔嗎?”老板只是淡淡地說:“你是一個不誠實的人,請你離開。”為了生計,他又到其他餐館應聘洗盤子,再也沒有老板用他。他屢屢碰壁,不僅如此,他的房東要他退房,原因是他的名聲對其他住戶(多半是留學生)的工作產生不良影響。他就讀的學校也找他談話要他轉學,因為怕他影響了學校的生源……萬般無奈,他只好收拾行囊,搬到另一所城市,一切從頭開始。
還有一個故事,說的也是一名中國學生在德國留學,畢業時成績優異,卻在求職時處處碰壁,連一家很小的公司都拒絕他的求職請求。最后一家公司的德國老板給留學生看了一份記錄,記錄他在乘公共汽車曾經被抓住過3次逃票(德國逃票被抓住的幾率是萬分子三)。
這兩個故事,都告訴我們,當前中國教育的缺失,那就是忽略了品德教育。我們把德育放在教育首位。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品德教育,特別是班會課和夕會課上,對學生進行一系列的品德教育。我們圍繞“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八個字,對學生進行中國傳統美德教育。這學期圍繞“感恩”“明禮”“忠誠” “尚美”“視野”“求真”“守信”“生命”八個主題進行品德教育。以后的每次班會我還準備由學生準備、主持,讓他們在準備班會的過程中就接受了一次教育。
同時對學生的教育結果進行及時跟蹤和評價。每天記錄每個同學的行為習慣,每天表揚常規表現最優秀的同學,統計表彰好人好事。
二、從嚴治班,愛在細微處。
開學初,我們就制定了《902班日常管理細則》。我們將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細化量化,實行量化管理,從生活到學習、從值日到勞動、從校內到校外的各種行為,哪些是要加分的,哪些是要扣分的,一一具體化,讓學生知道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不對的。從而規范學生的行為習慣。
為了讓每個孩子都有鍛煉和表現的機會,同時,也為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我們實行班干部輪換制度,很多孩子與老師談心,做好班干部真不容易!孩子們在感覺管理有難度的同時,自己也相當于接受了一次非常深刻的紀律教育。
對于每周扣分最多的學生,我們要求他積極反思,并于每周五的“班級之星”評選結束后發言,分析犯錯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這一系列的管理措施,班級的班風和學風得到了改善,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正在逐漸形成。一個聰明的孩子,如果沒有養成認真、細致、嚴謹的習慣,就無法想象他能在任何領域做出驕人成績。而一個勤懇踏實的孩子,也許天分并不聰穎,卻很可能在人生競爭中脫穎而出,再加上良好的人際關系、處世原則,更會讓他如虎添翼。
1987 年1月,75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聚會在巴黎。有記者問到其中一位獲獎者:“你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你認為最主要的東西?”這位白發蒼蒼的學者回答:“在我家里。”“在家里你學到了什么呢?”記者接著問。學者說:“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了事要歉意,午飯后要休息,要仔細觀察周圍的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這都是父母教給我的,我想我為此受益一輩子。”他的這番話,從根本上說,就是父母教會了他養成良好的習慣,學會了生活,學會了做人,這是他邁向成功的最根本的原因。
三、家庭教育,孩子成長的沃土。
家庭教育需要智慧。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這里說出來同大家一起分享。
有一位母親,她的兒子剛剛上幼兒園。在家長會上,幼兒園的阿姨對她說:“你的孩子有多動癥,他在凳子上竟然連三分鐘都坐不到。你應該帶他去看看醫生。”母親沒有說話,她低下頭。走在回家的路上,她的眉頭皺得緊緊的,她在想,該怎么和兒子說呢?回到家里,她恢復了平日燦爛的笑容,她抱住兒子,說:“阿姨今天夸你了。說你以前只能堅持安靜地坐一分鐘,現在,你居然可以堅持三分鐘了。別的爸爸媽媽都羨慕我有你這樣的寶寶呢!”接下來吃晚飯時,母親發現,兒子居然破天荒地吃了兩碗米飯,而沒有像平時那樣要她喂。幾年后,兒子上小學了,母親又去開家長會,家長會上,兒子的老師對她說:“你的兒子有弱智,你應該帶他去看醫生。”他的兒子考了全班第59名。母親低下頭。回到家里,她對兒子說:“老師夸你進步非常大,如果你努力,你一定可以超過你的同桌。他考了第21名。” 母親發現,兒子暗淡的眼睛開始發亮,緊鎖的眉頭開始舒展開來,驚恐的臉龐也開始變得溫柔起來。
兒子上了初中,母親又一次去開家長會。奇怪的是,這次家長會上,老師自始至終都沒有提到兒子的名字。母親變得有些不習慣,家長會一結束,她就急急地追上老師問道:“怎么沒有點我兒子的名字?”老師對母親說:“你的兒子考重點中學有點危險。”母親回到家里,對兒子說:“老師說了,你非常有實力,如果你再努力一點,就可以考上重點中學。”后來,她的兒子果真如愿地考上了重點中學,幾年后,他竟然順利地考取了清華大學。
這位母親不是職業老師,卻勝似老師。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她的母親顯然起了最直接和重要的作用。如果不是這位母親積極地引導和鼓勵,他的兒子不會有今天的自信和成功。如果她在教子過程中只是一味盲目地責怪和訓斥,就會吹滅孩子心頭那微弱的希望的燈火,把孩子推向相反的方向。
教育怎樣進行呢?教育就在生活的點滴中。
生日時——對孩子來說,生日是最難忘而又愉快的日子。父母為孩子準備生日禮物和美味飯菜的同時,不要忘了生日贈言。生日贈言,既可是書面的,也可是口頭的。贈言應使孩子明白一些道理。
就餐時——從小教育孩子珍惜糧食、菜肴,使他(她)明白飯菜來之不易的道理。讓孩子在餐桌上學會禮貌和謙讓。
交際時——應利用家庭交際的機會,培養孩子文明、禮貌、熱情、大方的交際素質。
旅游時——給孩子講解名勝古跡來歷或故事的同時,有意識地教育孩子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不要攀折花枝、亂涂亂寫、用石場面或臟物投擲動物、亂丟瓜皮果殼。
家務勞動時——培養孩子愛勞動的良好習慣,可從洗手帕、鋪床、疊被、掃地等入手,然后隨年齡增長而“加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