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家長會語文教師發(fā)言稿
結(jié)合開學5周來,結(jié)合我班孩子在語文學習方面的表現(xiàn),我想說的是:一年級語文與家庭教育是緊密相連的,為此,我提出四個建議,供家長們參考:
一、堅持每天至少抽出20分鐘時間與孩子交談。
為什么提出這個要求?有兩個起因:一是緣于《語文園地二》《鞋》這首兒歌的教學。“大大小小的鞋,像是一家人,依偎在一起,說著一天的見聞。”為了讓孩子們理解詩句,我當時設(shè)計了一個環(huán)節(jié):“晚上,當你放學、爸爸媽媽下班回家,你們一家人在一起的時候,都會說些什么呢?”孩子們都面面相覷,不知道怎么回答。然后我示范了一下:我下班回到家,女兒說:幼兒園里好多小朋友發(fā)熱啊,今天只有20個小朋友讀書呢;孩子爸爸說:香腸里面有瘦肉精,得得以后可要少吃香腸了!我說了學校里發(fā)生的一件小事。這樣示范后,孩子舉手的多了,但接連叫了三個優(yōu)秀的孩子,都只有一個答案:放學回家,爸爸媽媽問今天在校表現(xiàn)如何,自己是怎么回答的。爸爸媽媽的見聞都不會談。由此可見,父母與孩子的交流還需要加強。
第二個原因:第二單元試卷中,有一道題:爸爸的媽媽是我的 。我以為這樣的生活常識,孩子早該知道了。沒想到,只有十多個小朋友填寫正確,有些小朋友填:是我的父母,有些干脆不填。這個結(jié)果真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記得我家女兒在讀小班的時候,有一天回家,她就賣弄過這個常識。她回到家,指著我說:媽媽的媽媽是外婆,媽媽的爸爸是外公;又指著她爸爸說:爸爸的媽媽是奶奶,爸爸的爸爸是爺爺。我記得當時我還根據(jù)我們家的家庭成員狀況,給她拓展了一下:爸爸的姐姐是姑媽,媽媽的弟弟是舅舅。
所以,我想說的是,學校只是一個學習、活動的平臺,老師教授的知識也只是大海里的一滴水,不可能涵蓋所有內(nèi)容,生活中的很多常識,還是靠家長潛移默化的熏陶和大量閱讀得來的。
那么,作為一年級家長,我們每天跟孩子談什么?談話的時候注意什么呢?給大家三個建議:
(1)談話內(nèi)容:了解孩子一天的學習、生活情況,這是必須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要隨機地講一些生活常識。不能讓孩子在學校呆了一天,回家還是只知道回顧學校生活,對其他事情一無所知。現(xiàn)在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時代了。
(2)交談過程中注意孩子的表達是否正確,語句是否通順連貫,并示范性地向他介紹爸爸媽媽一天的見聞,以此培養(yǎng)孩子對生活的觀察能力和感受能力,同時鍛煉口頭表達能力。觀察力、感受力,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可以培養(yǎng)出來的。
(3)注意以樂觀、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感染孩子,教育孩子正確地面對困難和挫折,正確地對待老師的表揚和批評,學會關(guān)心他人,學會與人合作,盡力幫助他們克服獨生子女特有的“嬌、驕、焦”的弱點,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和健全的人格品質(zhì)。這一點,可以結(jié)合我們的語文教材。
二、鼓勵孩子多讀、多背古詩。
五月份,我們學校要舉辦“紅五月書香節(jié)”,其中有一項內(nèi)容是“古詩考級”。就是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讓孩子背誦古詩,背得又多又好的小朋友可以評選為“古詩小博士”。很多孩子都有《小學生必備古詩70首或80首》。低段我們讓孩子自由背誦,中段要求分類背誦,我們一年級也有所滲透。所以,家長督促孩子除了背出老師每周規(guī)定的兩首詩外,有能力的孩子可補充背誦其他古詩。
繼續(xù)每天堅持課外閱讀,本周開始記錄在家校聯(lián)系本的“家長頻道”里。三月份必讀《大個子老鼠小個子貓》,有能力的孩子看不注音的讀物,大多數(shù)孩子選擇注音讀物,因為有9本,價格比較貴,所以我讓孩子們分散購買,互相借閱,既是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也是對孩子合作分享的一次鍛煉。每月選讀《小精靈的秋天》,供學有余力的孩子或閱讀特別有興趣的孩子選擇閱讀。四月份《魯西西外傳》、五月份《小布頭奇遇記》、六月份《格林童話》。也許有的家長會說,讀童話有什么用啊?讀童話有什么出息?我想,如果你是這樣想的話,我可以肯定地說,你要么沒讀過童話,要么沒領(lǐng)略到童話的魅力。童話里有太多的我們的孩子所需要的真善美。很多孩子上個星期還買了沈石溪的動物小說,我想,家長們不妨讓孩子從閱讀注音的動物小說開始,引導孩子慢慢喜愛上百科知識等科普類讀物。我們的家長要教育孩子——書買了就得閱讀,現(xiàn)在讀不懂沒關(guān)系,大致讀一讀,以后年級高了再細讀。
三、關(guān)于寫句子的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