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母親節演講稿范文:永恒的母親
給我生命,養我長大,不斷的愛護我,她是我的避風港,在那里我完全的釋放自己,盡情的享受我在外面享受不到的溫暖和情愛。她就是我的永恒的母親。
母親對我來說是一本永遠也看不完的書,即使她沒有交給我知識,但她的善良、樸實、無私是我一生也講不完的故事。
我的母親,7歲讀書,可是只讀了一年就永遠的離開了課本。聽她自己的解釋是:那年她生病了,總是耽誤課,老師又非常的兇,所以她就自愿放棄了讀書?墒且驗閷δ赣H的了解,就算她不給我們講真話,我也知道她選擇不讀書實際是做出了多大的犧牲。
母親生活在農村,當時新中國剛成立不久,還沒有進行計劃生育。所以母親一共有六個兄弟姐妹,在當時的經濟情況下連吃飯都成了問題,更不用說讓全家子女都去上學。不讀書大概也不是她自己的本意。母親說是她自己的原因才沒有讀書,我知道她只是不想讓外公外婆聽到,而為沒有送她讀書而內疚吧。其實當時外公是他們村的大隊長,母親又是全家的老大,要是母親堅持讀書的話,也不是沒有可能?墒悄赣H沒有,當時8歲的母親雖然可能還想不到為了家里的情況而不讀書,但是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年幼的母親似乎明白了家里的窘迫,沒有任何怨言的放棄了書本。
聽外婆講,母親10歲就開始做大人門做的事了,洗衣,做飯,上山砍柴,下地種莊稼,甚至到集體公社去幫家里做工分,只到母親嫁給父親。講到母親和父親的婚姻,那時我從母親那百聽不厭的話題。那時侯封建社會的家長包辦婚姻沒有在農村根除,因此母親的婚事從5歲(父親7歲)就被我外婆給定了。小時候,父親和母親見面還不知道什么叫定親,兩人玩的非常開心,后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都變得靦腆了。父親到母親家干活的時候總是紅著臉埋著頭苦干。而母親呢也幾乎不言語。
我母親20歲的時候家給我了我父親,他們還是很少言語。父親和母親從來都沒有對彼此說過一句甜言蜜語的話(至少我沒有聽見過),他們的結合可以說連一點愛情基礎都沒有。但是,我知道他們一定早在小時候一起玩的時候就把自己的心交給了對方。后來結婚以后,又都把整個心甚至生命都交給了一個共同的家。他們把那份對彼此的信任化作了濃濃的親情。
母親嫁給父親以后,生活沒有得到更好的改觀,甚至可以說是比以前更加艱苦了。父親的家也是一個典型的大家庭。父親一共有8個兄弟姐妹。父親的爸爸也就是我的爺爺在我父親12歲的時候,丟下奶奶和一群沒有長大的兒女們永遠的去了。父親是家里的老二,理所當然的挑起了幫助奶奶撫養孩子的重任。母親來了以后毫無怨言、義不容辭的和父親同甘共苦。一年以后,姐姐誕生了,本來就拮據的家因為有了姐姐就更加捉襟見肘了。3年以后,我又來到了這個世界,為了讓我和姐姐能夠不挨肚子餓,能夠健康的成長。母親更加省吃簡用了。她把當時的糧食--小麥磨的面給我和姐姐吃,自己和父親卻吃磨面剩的皮,而且是飽一頓餓一頓的。
小時候的我是帶給母親災難的人,不僅不聽話,而且老生病,經常吵的她半夜都不得安寧。而在生下我以后母親還經常受我奶奶的氣,因為奶奶重男輕女的思想比較嚴重,因為我不是奶奶期待中的男孩,奶奶把一切的氣都撒到母親身上去了。母親卻非常的孝順從來都沒有頂撞或計較過奶奶,她只是把她所有的愛給了我們姐妹倆,可是我知道她的心理一定承受了很多苦,我想母親心理上的支柱就是父親給的吧,父親從來都沒有對我和姐姐有過任何偏見。后來奶奶老了,病了,母親是幾個兒媳中最孝順的,我和姐姐在母親的教導下也非常孝順老人家,所以奶奶在病重彌留之際總是念叨她對不起母親。童年的時光在母親無微不至的照顧下很快的流逝。轉眼間,我和姐姐上學的時間到了。母親雖然沒有讀過書,但是她的眼光非常的長遠,她說她不能讓我們姐妹倆像她一樣永遠和鋤頭打交道,所以她千方百計的讓我們讀書。
為了給我們籌學費,母親對家里的開支更是小心翼翼了。記得我們家還沒有通電的時候(我們在山區,通電的晚),母親為了省錢,連蠟燭都舍不得點。后來類似的小事總發生,當時不明白母親的用心良苦,總是因為她的斤斤計較而和她平嘴。現在明白了母親那樣的節省完全是為了我們,如果沒有她的努力,今天的我是絕對不可能來到東北大學,更不可能站在這個講臺上給大家講這些,我會和所有的老農家孩子一樣仍然還在家拿著鋤頭,過永遠麻木的生活。想想曾經是那么的不理解母親,心理就有一種強烈的罪惡感。我現在都不明白當時在物質情況那樣艱難的情況下,母親是怎樣用那僅有的一點東西養活我們全家四口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