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演講稿范文500字
失去誠信,在生活上會失去朋友,在商業場上會失去顧客,只有誠信,才是人生的通行證。下面就由第一范文網小編為你分享誠信演講稿范文500字,歡迎欣賞。
誠信演講稿范文500字 篇【1】
詩人說,誠信是三月的春風,是五月的花海;商人說誠信是寶貴的信富;誠實是力量的是一種美德一種象征,它顯示著一個人的高度自重和內心的安全感與尊嚴感。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誠信對于建設人。類社會文明都是極為重要的。一個忠誠老實的人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能力也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時時準確地反映客觀事物的內在規律。因此,忠誠老實的人也有可能犯錯誤,但同虛偽的人犯錯誤的性質不同。誠實的人犯錯誤是由于認識能力和認識方法方面問題造成的,而虛偽的人犯錯誤則是由于不誠實,屬于道德品質問題。
所謂守信,就是信守諾言,說話算數,講信譽,重信用,履行自己應承擔的義務。
誠實和守信兩者意思是相通的,是互相聯系在一起的。誠實是守信的基礎,守信是誠實的具體表現,不誠實很難做到守信,不守信也很難說是真正的誠實。“誠實”是真實不欺,”信”也是真實不欺。誠實側重于對客觀事實的反映是真實的,對自己內心的思想、情感的表達是真實的。守信側重于對自己應承擔,履行的責任和義務的忠實,毫無保留地實踐自己的諾言。
我國是個文明古國、禮儀之邦。歷來重視誠實守信的道德修養。東漢許慎著《說文解字》說:“信,誠也”,古代的圣賢哲人對誠信有諸多闡述。“君子之言,信而有征”。征,為證明,證驗之意,“言之所以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為言?”就是說人說話要算數。“誠信者;天下之結也”,意思是說講誠信,是天下行為準則的關鍵;孔子也多次講過誠信,如:“信則人任焉;”“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孟子論誠信:“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荀子認為“養心莫善于誠”。墨子也極講誠信:“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老子把誠信作為人生行為的重要準則:“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莊子也極重誠信:“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把“本真”看做是精誠之極至,不精不誠,就不能感動人。這就把誠信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韓非子則認為“巧詐不如拙誠。”總之,古代的圣賢哲人把誠信作為一項崇高的美德加以頌揚。
因此,無論社會如何發展,誠實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應該永被傳承!
誠信演講稿范文500字 篇【2】
世界十大文豪之一的莎士比亞曾說過:“失去了誠信,就等同于敵人毀滅了自己。”充分說明誠信在每個人生命里的重要性。不敢想象,如果真的沒有誠信二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該如何維持,社會秩序將會混亂到什么程度。中國是個具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大國,誠信一向是國人引以為傲的美德,“人無信而不立”、“童叟無欺”等故事熏陶了一代代炎黃子孫,可謂誠信是做人的根本啊!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處處少不了誠信,俗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可要是沒有誠信也難成方圓啊!所謂誠信,即誠實、誠懇、信用、信任。它包括兩層含義:一是要以信用取信于人;二是對他人要給予信任。
只有忠誠老實,誠懇待人,才會取得信任;只有講信用,你才會有信譽。民無信而不立。做人,首先是要誠實。誠實守信,是為人處事的基本準則,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誠信是含義很多,但往往誤解了誠信,那就會在人生的道路上偏離方向。在同學們的言行中,“誠信”往往常被誤解,一味地覺得誠信就是所謂仗義。仗義和誠信貌似相近,其實屬于兩個完全不同的道德概念。誠信是獨立的個人之間的關系,一方面各人有自己的人格、價值觀、生活方式、利益追求等,在這些方面彼此尊重,絕不要求一致,另一方面合作做事時都遵守規則,相互取長補短,取得信任。仗義卻相反,一方面抹殺個性和個人利益,樣樣求同,不能容忍差異,另一方面則是共事時不講規則,只講義氣。在商場上,幾個朋友合伙做生意,一開始因為哥們兒義氣或因為面子而利益不分,規則不明,最后打得不可開交,終究成為仇人,這樣的事例可謂不勝枚舉。
自古以來,誠信一直是取得他人信任的基礎,是做人的根本和道德的要求,無論各行各業或是年幼老少,都應該遵循“誠信”二字。事實證明,一個人在官場上不講誠信,那他為百姓就辦不了事;一個商人不講誠信,在商界中就不會有長久的立足之地;一個學生不守誠信,他將會養成不誠實的壞習慣。總之,誠信二字是非常重要,不得小看,它幾乎滲透到每個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誠實不說謊、遵守時間,大到對祖國、事業的忠誠與堅守。
同學們,讓誠信扎根于我們心中,讓誠信遍布我們美麗的校園。
誠信演講稿范文500字 篇【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何謂誠信?顧名思義,誠實守信。人與人相互交往,坦誠相待就是誠信。
早在幾千年前,就有一位睿智的老人,孔子,用畢生的精力著書立說,至今,延綿數千年,其偉大的精神早已深入人心,誠信的火炬一直被人們高高舉起,代代相傳,燃遍中華大地的每個角落,并作為東方文明的精髓傳遍全世界。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于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并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于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于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而同樣在商鞅“立木為信”的地方,在早它420xx年以前,卻曾發生過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戲諸侯”的鬧劇。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臺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的信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結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們匆匆趕到,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憤然離去。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于開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愿再上第二次當了。結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
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幾千年來,“一諾千金”的佳話不絕于耳,廣為流傳。可見,誠信自古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經過漫長、沉重的生活之浪淘瀝而出的赤純之金。是我們屹立于天地之間的腳下基石,是茫茫大荒,漠漠古今,那一點浩然正氣,千里快哉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