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英語演講比賽學生對參賽應有的體認
一。對英語能力的加強能代表學校參賽,英語能力應有相當基礎,但要在校外比賽突出,訓練期間更是不可懈怠。這一段時間每天絕對更要特別加強背單字、詞組、朗讀、聽錄音帶、自言自語(用英文)。
即席演講是很殘酷現實精準的英語實力考驗。而實力,唯有靠自己吸收累積。
二。對演講藝術的認識表演與說唱并重唯一目的…to entertain the audience。所以要時常自問:聽眾看完了我的表演會快樂嗎整個舞臺都是你的「舞臺」,最好不要固定在某一個地方表演,好像生根黏住了。
說話速度要有快有慢……語氣要有輕有重、有急促有婉約。
表情要有喜怒哀樂。
手勢要做就做到最好、最徹底、最完美、最有效果。不然,練習都是在做什么呢?所以要常照鏡子,徹底認清自己體態、修正自己的表情動作。
藝術這東西,推到極限,怎能分好壞?
三。對評審的認知1. 評審很可憐,要連聽幾十篇類似的演講,而且還要強迫自己打分數,分高低。例如,如果要你選你最喜歡的主持人,只有胡瓜和張菲讓你選,你可能能輕易選出。但如果又加上張小燕、費玉清、瘐澄慶、吳宗憲、阿雅、曾國城、高怡平、賀一航、徐乃麟、…你來排排看,而且分數是一個一個打,不能回頭參考前面及修改。
連評審自己都不清楚哪一位同學他給幾分。
評審每人標準不同、好惡不同、觀點不同、背景不同。
四。對得獎心理參加比賽,得獎絕對不是目的。否則,每樣比賽都只有前幾名達到目的,這不是太不合理了嗎?
當參賽者眾,且評判不可能客觀的情況下,得獎只應算是一個「意外的驚喜」。
成績應該自己從整個訓練過程的自我改變來判定,而非由他人的決定你得不得獎來判定。
五。對自我成長參加比賽,目的也非在戰勝別人,將別人打倒。否則以別人的失敗來證明自己的能力,這不是太病態了嗎?
參加比賽,目的應在整個過程、從頭到尾的自我成長與歷練。讓自己比之前的自己更好。
這一段時間所付出的心力,所經驗過的一切,自己最大的改變就是最大的收獲。這些收獲與經驗都將成為你未來的人生中可貴的資源。
六。充分的練習才能讓自己無怨無悔既然要花時間精力,要做就做到最好,盡全力。否則,答應要參賽卻又態度隨便,對不起老師學校家長。
語言天資、表演天份、自信心,若能與生俱來,固然可喜。但先天不具備也沒多大關系,因為它們也都是后天的訓練與練習可以培養的。練習絕對能將它們提升至相當令人滿意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