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競賽演講稿(4篇)
各位學弟學妹,你們好!我想趁此機會和你們分享一下我學習競賽的經歷與感受。
高考后我曾不止一次地對別人說:我人生中,截至目前,經歷的最大轉變即發生在我以學習競賽為核心內容的高中三年生活中。這個轉變發生在學習態度上。我從以往的“學著玩著”,變為現在的確立以學習為終生事業的人生價值。這個轉變發生在個人層次上。高一時,我是個典型的“山大王”,每次考年級第一就興奮得不得了,每在大學課本上看到一句話,就要四處炫耀(河南話,詭譎),而對實驗中學以外的世界幾乎沒有了解,因而對外界就充滿了困惑,恐懼乃至排斥;如今,我已經在全國的尖子生中發現了自己的位置,看出了自己的優勢與差距,并比較清楚在大學里的努力方向,逐步認識到自己的價值。這個轉變發生在個性上。初中三年、整個高一和高二剛開學時,我都張揚得找不到自己,做事不冷靜,總認為自己了不起,知道的東西很多,而往往是掉板話說了一堆;我到現在,終于知道什么叫做有張有弛,什么叫做理智。我能有這個轉變,根本在于我的心理發生了轉變。我以前的心理,我稱之為“山大王心理”,是很多在同齡人中表現出色的尖子生都會不經意流露出的一種心理,F在想來,我以前沒少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下干沽名釣譽而得不償失的事。但現在,我想我再也不會干了,因為經歷過競賽中各種壓力下的掙扎,在馮老師、杜老師等很多老師以及周國平先生著作的引導下,我的心靈已經從平凡、狹隘,走向了高貴和博大。我的心態,兼有孩童的陽光,青年的蓬勃朝氣和成人的細致審慎(當然,我習慣于自我感覺良好)。盡管,在真正邁進化學競賽這個領域之前,我也表現出許多不同于其他學生的特點,比如看大學教材,不按部就班地學習、不是特別扎實地做題、卻在許昌市直考了第一,個性十分張揚……但引發、促使我完成這個轉變的,我想,只有化學競賽。
我上初二就開始學化學、做實驗了,從初三下學期起,我就接觸了競賽,把《無機化學》當小說看,競賽拿了全市第一,考上了鄭州一中化學班。我沒有去上,因為當時的認識是,競賽僅僅是一張充滿難題的卷子,和高考根本不搭邊,是比高考更窄的獨木橋。如果競賽一失利,那就悲催完了。這種把高考與競賽看成是完全對立兩方面的觀點,是局外人把競賽妖魔化的認識,這卻又是普遍存在的。于是我選擇了留在許昌,安心地走高考的道路。但是我這么一個閑不住的人怎又忍心放棄這個挑戰自己、激發興趣、滿足求知欲的機會。我從高一上學期期末開始看大學化學教材,看了半年,磕磕絆絆,化學沒學到多少,實驗卻做得瘋狂,求知欲也爆炸式地膨脹。這是競賽給我的第一份饋贈。我的瘋狂“事跡”很快傳到了一高,傳到了馮老師那里。父親給我說,一高的馮老師想要無償地給我輔導!
那時向來對一高持敵對態度的我,受寵若驚地邁進了一高的大門。當時我太不懂事,沒有獨立地生活過,沒有直面過世間人情,沒能體察到馮老師的良苦用心,只是感覺到馮老師給予了我比他給予所有同學都多的關注、比所有老師給予我的都多的關注。同樣是因為不懂事,沒經歷過大風大浪,在頭次競賽失利后我便一蹶不振,不思進取,險些走向墮落。我把化學競賽遺忘了,也就迷失了自己。而這段時間,也是我高中三年退步最快、生活最空虛的一段時間。(補:所說的迷茫,就是滿懷信心地參加競賽后心里突然落空,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于是聰明就不再用到正地方。)xx年11月1日,我去了趟鄭州,見到了杜老師,我的人生軌跡從此走向了另一條充滿了挑戰、也更偉大的道路。
我在鄭州學化學的學習生活可以清晰地分為四個時期。從xx年11月8日到11月29日,我稱之為迷途知返、幡然悔悟期。鄭州之行剛剛開始,我身上還有不少山大王習氣,甚至,那時去鄭州的目的就是為了每周坐兩次動車組。這種性格特征使得我在火車上,乃至杜老師家中沒少說掉板話。11月29號,杜老師無意問到的幾句話,我在回答中把我來鄭州上課是為了坐動車的出發點暴露無遺。當時我就發現了自己流露出的這種情緒,我為這幾句話后悔了整整一星期。至此,我突然意識到,我的性格中有諸多的缺點有待我去克服,我一直天真地以為我比同齡人更成熟,我已經在迷途上走了兩個月。除此之外,還有一事值得一提。11月13日,在杜老師看完我上一周做過的試卷后,說我做的“還可以”。此前,我幾乎沒有接受過任何有組織的學習、訓練,幾乎完全靠自學,為何我還沒入門就得到了杜老師的肯定?我直到今年的寒假才明白,我通過看書自學、做實驗,盡管沒有經歷過系統的訓練,但獲得了無形而且十分寶貴的化學方法、思想和化學素養,它讓我在一個陌生的問題前,比較清楚地知道應該用什么理論去解答這個問題。比如有機反應中,我會自覺地用碳原子電性判斷反應如何進行,用空間、能量、成鍵、機理判斷產物類型;無機機化學中,我會用能量最低、結構最穩原理判斷生成物的結構;分析化學中有的題很怪,這種滴定實驗以往從未聽說過,我就會想題上每一個步驟在滴定操作中都起到了什么作用。這種化學的方法、思想、素養,是通過長期的學習積淀形成的化學能力,而做題只是能帶來零碎的經驗。
經過那一周痛苦的反思,接下來的一次課,即12月6日,我不僅帶去了自己總結的酸堿滴定筆記,更是問了一個難倒了杜老師的問題。(我相當興奮,回家就給爸爸說,我的問題杜老師沒辦法解答!)12月6日到xx年的3月初,是我的勵志階段。這一階段,我養成了記日記的習慣。我的日記中主要寫我對學習狀況、效率的反思,提高學習效率的創新思維、時間安排,對高二競賽后迷失經歷的反思,在鄭州一中的競賽班中對自己進行定位,在許昌高中對自己進行中學課程學習的定位,思考當時的處境及下一階段學習的戰略規劃;其中也有站在人生角度上的思考,比如人生價值、生活理念。這一階段,在逐漸進入最佳狀態后,我感受到了學習任務太多帶來的壓力,開始合理地安排學習時間。這一階段,我也做出了人生中的許多第一次:xx年元旦,我頭次列出了我的新年目標;牛年臘月二十八晚,離除夕兩天,我第一次一個人在外地,也就是鄭州過夜,因為前后兩天杜老師安排的都有課;虎年正月初八,我第一次一個人出省,來到北京,在學長的伴隨下參觀了北師大、清華、人大、北大……那時學習過程中體會到的興奮、激情、緊張、辛酸,至今還被我回味。
高二下學期開學到期末,是第三階段。我對它的評價就是:在壓力中掙扎。這半年里,我吃的苦要比以前任何一段時間都要多。(補:具體有多少,我也說不清楚,因為糾結得不堪回首,而且每天都過得渾渾噩噩。)我想從容地控制發生在我身上的每一件事,想深刻地改變自己,想無時無刻地掛念著學習,想讓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為學習服務。但是,從現在看,我的這些想法是信奉工作至上的工作狂們的瘋狂信條,違背了規律與常理。我這么做的結果出乎我當時的預料,卻在理智、眼光放得遠的人的預料之中。我沒有哪一刻不念叨著學習,卻也沒有哪一刻真正地快樂過,就連我向來推崇的學習的樂趣也離我而去。我陷入了我給自己設下的僵局中。在我給朋友的一封信中寫著“我每次滿懷信心地做完培訓題后,看著一成不變甚至下降的成績,我很自責,怪罪自己為什么沒有做對,甚至感覺那張試卷上滴著我的血……”我到最后,陷入了唯分是從的泥淖,而不斷下滑的各科成績,也在增加著我的壓力。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但我在那封信中也寫道“當我們遇到挫折時,我們別無選擇,必須強忍著傷痛,理智而冷靜地審視這個傷口,想想怎么療傷,否則,它將成為永久的傷痕……如果我們做到了,我們得到的,就是生活最珍貴的禮物。”遇到困境時,往往就是我們需要突破的瓶頸,突破了它,海闊天空。區分強者和弱者的,不是命運,而是困境和苦難,當每個人都奮力反抗而沒有成效之時,弱者選擇屈從,強者決定在困境中換個方法繼續努力,超越困難,站到更高的高度。于是,困境面前,弱者仍為弱者,強者更強!
去年七月期末考試,我比你們學校年級第一胥森哲成績低了60分,向來很陽光、忍住了高二下學期那么多折磨的我,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崩潰。此時xx年高考已經結束,我已經是高三學生,而兩個月后,化學競賽就要舉行。我開始悲觀地考慮我高中三年上完后,能得到一個什么樣的結果。就在這個關頭,我看到了周國平先生著的《靈魂只能獨行》。我很想知道為什么偏偏是我深陷困惑與困境、不知所措之時,我看到了一位超然塵世之外、俯察人世百態、探究人生真諦的哲人在寧靜而深刻地思考著人生、社會、苦難,使得我能借他的文,跳出了困境的桎梏,站在一個超越了當下的視角,來審視我所遇到的這一切,讓我幾乎在瞬間就走出了困境,占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我到現在也不敢想,如果我沒有買那本書,我現在會怎樣。我不解為什么那本書會出現的那么及時、那么巧。為此,從不信神的我曾暗自感謝上蒼,因為我偶然看到的這本書塑造了我高貴的心靈,助我完成了一個人生境界上最偉大的超越。
這之后到高三參加化學競賽,是我競賽生活的第四個階段。這一段時間,我開始從人生的角度去審視競賽生活,把平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當做精神食糧,再內化為自己的氣質。改變一個人的,可以是一本好書,也可以是一位好老師。我很幸運,因為在參加競賽這個事之前,我有了一本好書,和兩個好老師。杜老師把我領進了化學的殿堂,而馮老師一直在默默地支持著我。8月8號晚上,馮老師來到我家,我們一開始討論馮老師在北京聽吳國慶講課時的錄音,隨后馮老師就和我們全家討論如何學習有機化學,因為在競賽開始前一個月,我還沒有系統地學習過有機。等到討論結束時,已經是十一點了,我和父親下樓送馮老師。馮老師走后,父親說:“如果我還會回到講臺上,那么馮老師就是我的榜樣。他之所以那么關心你,就是因為他愛惜才子,也總想著如何才能為教育事業奉獻更多。這樣的老師太少了,他就是一個學者。”馮老師,謝謝您,請接受學生最為誠摯的感謝!
那個暑假,盡管壓力很大,時間也很緊張,但就是在老師們的關心下,在精神食糧的滋養下,我度過了一個充實、快樂的假期。我的目光也超越了競賽本身,超越了結果,從而能在競賽前夕比較從容地應對遇到的各種問題。
到了高三后,我就比較輕松了,但經歷了多次大起大落:競賽得了一等獎,一模全市16名,保送考試狼狽落榜,自主招生考上北大,二模全市138名(全市第一670多,貴校第一嚴曾豪660多,我630多),三模25名。如果沒有競賽中那么多經歷作支撐,我很難在這一次又一次的沖擊中幸存下來。我的高三上學期都在準備保送生考試,沒想到到頭撲了個空,直到高三下學期我才著手復習,而此時,按部就班地學已經是不可能了,但是我也及時的找到了自己的問題,制定了學習計劃與策略,在80天里頂住壓力,按計劃去高效地學習,取得了比較明顯的進步,在高考之前一點兒也沒有浮躁,在考前七天決定:用9天的時間把高考題從xx年做到xx年。這種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不參加競賽的人難以擁有的。
實際上,我剛剛說的許多觀點,都是在高三這一段比較平靜的生活中,通過審察周圍的人事總結出的,當時并沒有聯系這些經歷。但今天趁此機會理一理過去的事,我才知道這些感悟都是以上經歷的積淀與提煉。直到現在我也會想,當時若去了一中,可能早已參加了冬令營被保送了,但是,我絕對不會有這種帶有傳奇色彩的經歷,不會通過這經歷去品味人生,更不會有如今的胸懷與高度。
祝大家在化學殿堂中體會到別樣的樂趣,在競賽中取得好成績,最后邁入理想的大學!
Hello everyone, I’m …You can call me… I am a sunny and hard-working girl from Class 9 ,Grade 1 of Jiang Nan Middle School. It’s my great honor to take part in this oral competition. The title of my speech today is “Traveling and Reading” As an ancient Chinese saying goes, “He who tr……
各位學弟學妹,你們好!我想趁此機會和你們分享一下我學習競賽的經歷與感受。
高考后我曾不止一次地對別人說:我人生中,截至目前,經歷的最大轉變即發生在我以學習競賽為核心內容的高中三年生活中。這個轉變發生在學習態度上。我從以往的“學著玩著”,變為現在的確立以學習為終生事業的人生價值。這個轉變發生在個人層次上。高一時,我是個典型的“山大王”,每次考年級第一就興奮得不得了,每在大學課本上看到一句話,就要四處炫耀(河南話,詭譎),而對實驗中學以外的世界幾乎沒有了解,因而對外界就充滿了困惑,恐懼乃至排斥;
如今,我已經在全國的尖子生中發現了自己的位置,看出了自己的優勢與差距,并比較清楚在大學里的努力方向,逐步認識到自己的價值。這個轉變發生在個性上。初中三年、整個高一和高二剛開學時,我都張揚得找不到自己,做事不冷靜,總認為自己了不起,知道的東西很多,而往往是掉板話說了一堆;我到現在,終于知道什么叫做有張有弛,什么叫做理智。我能有這個轉變,根本在于我的心理發生了轉變。我以前的心理,我稱之為“山大王心理”,是很多在同齡人中表現出色的尖子生都會不經意流露出的一種心理,F在想來,我以前沒少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下干沽名釣譽而得不償失的事。但現在,我想我再也不會干了,因為經歷過競賽中各種壓力下的掙扎,在馮老師、杜老師等很多老師以及周國平先生著作的引導下,我的心靈已經從平凡、狹隘,走向了高貴和博大。我的心態,兼有孩童的陽光,青年的蓬勃朝氣和成人的細致審慎(當然,我習慣于自我感覺良好)。盡管,在真正邁進化學競賽這個領域之前,我也表現出許多不同于其他學生的特點,比如看大學教材,不按部就班地學習、不是特別扎實地做題、卻在許昌市直考了第一,個性十分張揚……
但引發、促使我完成這個轉變的,我想,只有化學競賽。
我上初二就開始學化學、做實驗了,從初三下學期起,我就接觸了競賽,把《無機化學》當小說看,競賽拿了全市第一,考上了鄭州一中化學班。我沒有去上,因為當時的認識是,競賽僅僅是一張充滿難題的卷子,和高考根本不搭邊,是比高考更窄的獨木橋。如果競賽一失利,那就悲催完了。這種把高考與競賽看成是完全對立兩方面的觀點,是局外人把競賽妖魔化的認識,這卻又是普遍存在的。于是我選擇了留在許昌,安心地走高考的道路。但是我這么一個閑不住的人怎又忍心放棄這個挑戰自己、激發興趣、滿足求知欲的機會。我從高一上學期期末開始看大學化學教材,看了半年,磕磕絆絆,化學沒學到多少,實驗卻做得瘋狂,求知欲也爆炸式地膨脹。這是競賽給我的第一份饋贈。我的瘋狂“事跡”很快傳到了一高,傳到了馮老師那里。父親給我說,一高的馮老師想要無償地給我輔導!
那時向來對一高持敵對態度的我,受寵若驚地邁進了一高的大門。當時我太不懂事,沒有獨立地生活過,沒有直面過世間人情,沒能體察到馮老師的良苦用心,只是感覺到馮老師給予了我比他給予所有同學都多的關注、比所有老師給予我的都多的關注。同樣是因為不懂事,沒經歷過大風大浪,在頭次競賽失利后我便一蹶不振,不思進取,險些走向墮落。我把化學競賽遺忘了,也就迷失了自己。而這段時間,也是我高中三年退步最快、生活最空虛的一段時間。(補:所說的迷茫,就是滿懷信心地參加競賽后心里突然落空,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于是聰明就不再用到正地方。)xx年11月1日,我去了趟鄭州,見到了杜老師,我的人生軌跡從此走向了另一條充滿了挑戰、也更偉大的道路。
我在鄭州學化學的學習生活可以清晰地分為四個時期。從xx年11月8日到11月29日,我稱之為迷途知返、幡然悔悟期。鄭州之行剛剛開始,我身上還有不少山大王習氣,甚至,那時去鄭州的目的就是為了每周坐兩次動車組。這種性格特征使得我在火車上,乃至杜老師家中沒少說掉板話。11月29號,杜老師無意問到的幾句話,我在回答中把我來鄭州上課是為了坐動車的出發點暴露無遺。當時我就發現了自己流露出的這種情緒,我為這幾句話后悔了整整一星期。至此,我突然意識到,我的性格中有諸多的缺點有待我去克服,我一直天真地以為我比同齡人更成熟,我已經在迷途上走了兩個月。除此之外,還有一事值得一提。11月13日,在杜老師看完我上一周做過的試卷后,說我做的“還可以”。
此前,我幾乎沒有接受過任何有組織的學習、訓練,幾乎完全靠自學,為何我還沒入門就得到了杜老師的肯定?我直到今年的寒假才明白,我通過看書自學、做實驗,盡管沒有經歷過系統的訓練,但獲得了無形而且十分寶貴的化學方法、思想和化學素養,它讓我在一個陌生的問題前,比較清楚地知道應該用什么理論去解答這個問題。比如有機反應中,我會自覺地用碳原子電性判斷反應如何進行,用空間、能量、成鍵、機理判斷產物類型;無機化學中,我會用能量最低、結構最穩原理判斷生成物的結構;分析化學中有的題很怪,這種滴定實驗以往從未聽說過,我就會想題上每一個步驟在滴定操作中都起到了什么作用。這種化學的方法、思想、素養,是通過長期的學習積淀形成的化學能力,而做題只是能帶來零碎的經驗。
經過那一周痛苦的反思,接下來的一次課,即12月6日,我不僅帶去了自己總結的酸堿滴定筆記,更是問了一個難倒了杜老師的問題。(我相當興奮,回家就給爸爸說,我的問題杜老師沒辦法解答!)12月6日到xx年的3月初,是我的勵志階段。這一階段,我養成了記日記的習慣。我的日記中主要寫我對學習狀況、效率的反思,提高學習效率的創新思維、時間安排,對高二競賽后迷失經歷的反思,在鄭州一中的競賽班中對自己進行定位,在許昌高中對自己進行中學課程學習的定位,思考當時的處境及下一階段學習的戰略規劃;
其中也有站在人生角度上的思考,比如人生價值、生活理念。這一階段,在逐漸進入最佳狀態后,我感受到了學習任務太多帶來的壓力,開始合理地安排學習時間。這一階段,我也做出了人生中的許多第一次:xx年元旦,我頭次列出了我的新年目標;xx年臘月二十八晚,離除夕兩天,我第一次一個人在外地,也就是鄭州過夜,因為前后兩天杜老師安排的都有課;xx年正月初八,我第一次一個人出省,來到北京,在學長的伴隨下參觀了北師大、清華、人大、北大……
那時學習過程中體會到的興奮、激情、緊張、辛酸,至今還被我回味。
高二下學期開學到期末,是第三階段。我對它的評價就是:在壓力中掙扎。這半年里,我吃的苦要比以前任何一段時間都要多。(補:具體有多少,我也說不清楚,因為糾結得不堪回首,而且每天都過得渾渾噩噩。)我想從容地控制發生在我身上的每一件事,想深刻地改變自己,想無時無刻地掛念著學習,想讓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為學習服務。但是,從現在看,我的這些想法是信奉工作至上的工作狂們的瘋狂信條,違背了規律與常理。我這么做的結果出乎我當時的預料,卻在理智、眼光放得遠的人的預料之中。我沒有哪一刻不念叨著學習,卻也沒有哪一刻真正地快樂過,就連我向來推崇的學習的樂趣也離我而去。我陷入了我給自己設下的僵局中。在我給朋友的一封信中寫著“我每次滿懷信心地做完培訓題后,看著一成不變甚至下降的成績,我很自責,怪罪自己為什么沒有做對,甚至感覺那張試卷上滴著我的血……
我到最后,陷入了唯分是從的泥淖,而不斷下滑的各科成績,也在增加著我的壓力。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但我在那封信中也寫道“當我們遇到挫折時,我們別無選擇,必須強忍著傷痛,理智而冷靜地審視這個傷口,想想怎么療傷,否則,它將成為永久的傷痕……如果我們做到了,我們得到的,就是生活最珍貴的禮物。”遇到困境時,往往就是我們需要突破的瓶頸,突破了它,海闊天空。區分強者和弱者的,不是命運,而是困境和苦難,當每個人都奮力反抗而沒有成效之時,弱者選擇屈從,強者決定在困境中換個方法繼續努力,超越困難,站到更高的高度。于是,困境面前,弱者仍為弱者,強者更強!
去年七月期末考試,我比你們學校年級第一胥森哲成績低了60分,向來很陽光、忍住了高二下學期那么多折磨的我,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崩潰。此時xx年高考已經結束,我已經是高三學生,而兩個月后,化學競賽就要舉行。我開始悲觀地考慮我高中三年上完后,能得到一個什么樣的結果。就在這個關頭,我看到了周國平先生著的《靈魂只能獨行》。
我很想知道為什么偏偏是我深陷困惑與困境、不知所措之時,我看到了一位超然塵世之外、俯察人世百態、探究人生真諦的哲人在寧靜而深刻地思考著人生、社會、苦難,使得我能借他的文,跳出了困境的桎梏,站在一個超越了當下的視角,來審視我所遇到的這一切,讓我幾乎在瞬間就走出了困境,占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我到現在也不敢想,如果我沒有買那本書,我現在會怎樣。我不解為什么那本書會出現的那么及時、那么巧。為此,從不信神的我曾暗自感謝上蒼,因為我偶然看到的這本書塑造了我高貴的心靈,助我完成了一個人生境界上最偉大的超越。
這之后到高三參加化學競賽,是我競賽生活的第四個階段。這一段時間,我開始從人生的角度去審視競賽生活,把平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當做精神食糧,再內化為自己的氣質。改變一個人的,可以是一本好書,也可以是一位好老師。我很幸運,因為在參加競賽這個事之前,我有了一本好書,和兩個好老師。杜老師把我領進了化學的殿堂,而馮老師一直在默默地支持著我。
8月8號晚上,馮老師來到我家,我們一開始討論馮老師在北京聽吳國慶講課時的錄音,隨后馮老師就和我們全家討論如何學習有機化學,因為在競賽開始前一個月,我還沒有系統地學習過有機。等到討論結束時,已經是十一點了,我和父親下樓送馮老師。馮老師走后,父親說:“如果我還會回到講臺上,那么馮老師就是我的榜樣。他之所以那么關心你,就是因為他愛才子,也總想著如何才能為教育事業奉獻更多。這樣的老師太少了,他就是一個學者。”馮老師,謝謝您,請接受學生最為誠摯的感謝!
那個暑假,盡管壓力很大,時間也很緊張,但就是在老師們的關心下,在精神食糧的滋養下,我度過了一個充實、快樂的假期。我的目光也超越了競賽本身,超越了結果,從而能在競賽前夕比較從容地應對遇到的各種問題。
到了高三后,我就比較輕松了,但經歷了多次大起大落:競賽得了一等獎,一模全市16名,保送考試狼狽落榜,自主招生考上北大,二模全市138名(全市第一670多,貴校第一嚴曾豪660多,我630多),三模25名。如果沒有競賽中那么多經歷作支撐,我很難在這一次又一次的沖擊中幸存下來。
我的高三上學期都在準備保送生考試,沒想到到頭撲了個空,直到高三下學期我才著手復習,而此時,按部就班地學已經是不可能了,但是我也及時的找到了自己的問題,制定了學習計劃與策略,在80天里頂住壓力,按計劃去高效地學習,取得了比較明顯的進步,在高考之前一點兒也沒有浮躁,在考前七天決定:用9天的時間把高考題從xx年做到xx年。這種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不參加競賽的人難以擁有的。
實際上,我剛剛說的許多觀點,都是在高三這一段比較平靜的生活中,通過審察周圍的人事總結出的,當時并沒有聯系這些經歷。但今天趁此機會理一理過去的事,我才知道這些感悟都是以上經歷的積淀與提煉。直到現在我也會想,當時若去了一中,可能早已參加了冬令營被保送了,但是,我絕對不會有這種帶有傳奇色彩的經歷,不會通過這經歷去品味人生,更不會有如今的胸懷與高度。
祝大家在化學殿堂中體會到別樣的樂趣,在競賽中取得好成績,最后邁入理想的大學!
競賽演講稿格式特點是什么?下面小編來為你詳細解析如下:
比賽演講詞寫作之區別于其他演說文體的寫作,有其自身的特點:
一、結構的動態性。
演講詞結構的動態性,特指兩個方面。其一,一般文稿的寫作,在反映事物發展的階段性、延伸性、多面性等內容時,可以采用序碼、小標題、空行、分段等手段來顯示層次。其二,一般文稿主要供人閱讀的,讀者有思考的余地,在層次結構上可以跌宕起伏、曲折 多變,在內容安排上也可以錯綜復雜。
二、內容的鼓動性。
演講之所以最容易激發聽眾的情感,使聽眾的思想為之震動,精神為之感奮,情緒為之激昂,熱血為之沸騰,就在于演講內容的鼓動性和煽動力。
三、語言的美聲性。
一般文稿,重要是供人閱讀的,它是以文為物質外殼,作用于視覺的書面語言,因此,其語言盡可以絢麗多彩,典雅深奧。
四、演技的暗含性。
演講有一定的表演性質,它具有表演藝術"以美娛人"的美感作用。演講的"演"原本不是表演的"演"而是說說話象流水一樣的流暢,表示語言的流利、通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