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工匠精神演講稿
好的演講稿,應該既有熱情的鼓動,又有冷靜的分析,要把抒情和說理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以下是由第一范文網PQ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出來的員工工匠精神演講稿,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員工工匠精神演講稿
“工匠精神”從紀錄片、媒體報道中走進《政府工作報告》,這不只是一個曾被遺忘詞語的“命運”轉折,更像是一個時代精神的轉折。從表面來看,它是要契合供給側改革的需要,鼓勵企業提供更高品質的產品;但從更深層意義來看,這是決策層在價值觀層面的一次成功倡導,其指向是涵養一種內心充滿定力、凡事精益求精的時代氣質。
時代對工匠精神回饋什么“工匠精神”背后是精致的產品、匠人平和的心境以及追求極致的時代氣質。但不能盲目樂觀,要看到這種轉身是艱難的、需要時間的。無論我們用何種氣勢磅礴的語氣坐而論道,都不會讓社會一夜之間憑空出現許多“大國工匠”。
一項針對1794名15至36歲年輕人進行的調查顯示,95%的受訪青年表示欽佩能在某個領域做到極致的人。但佩服歸佩服,行動起來就難多了。因此,盡管“工匠精神”理應是當代人尤其是年輕人氣質的重要元素,但絕不會自然而然地成為他們的內在追求。不激活年輕人追求極致的內心,“工匠精神”將可能只是浪漫的傳說。
“工匠精神”應該成為一種時代風氣。無論是故宮修補文物的匠人還是制作宣紙的手藝人,靠的都是個人的自覺,而大家所津津樂道的德國或者日本的“工匠精神”,顯然是一種群體性的選擇。這種選擇有個體的因素,但更多的是來自社會風氣的認可和制度的保障。因此,教育要參與培育新的社會風氣,建設新的制度,為從坐論“工匠精神”到自覺踐行“工匠精神”的轉身準備制度養料,進而使其發酵成如同空氣一般自然存在的國民素質、民族精神。
當然,我們還必須直面一個問題:時代對“工匠精神”的回饋是什么?有報道說,航空“手藝人”胡雙錢在35年里加工了數十萬個飛機零件,沒出現過一個次品。但這種手藝在過去并沒有讓他過上相對富足的生活。這無疑讓人遺憾。教育要傳遞新的信念,社會也要有力地回應這種信念,要讓年輕人清楚,這種遺憾正慢慢成為歷史。時代正在艱難轉身,風向已經改變,是時候俯下身子,做一個專注的“工匠”或“極客”,發現和創造美好,服務他人,推動社會創新和進步了。
【相關閱讀】弘揚工匠精神的意義
工匠們喜歡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享受著產品在雙手中升華的過程。工匠們對細節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極致,對精品有著執著的堅持和追求,把品質從99%提高到99.99%,其利雖微,卻長久造福于世。傳授手藝的同時,也傳遞了耐心、專注、堅持的精神,這是一切手工匠人所必須具備的特質。弘揚工匠精神的意義何在?如何弘揚工匠精神?
總理今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
工匠精神,首先是一種精神。是工匠們對自己的產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追求極致、追求完美、追求更好,努力把品質從99%提升到99.99%的精神。其次是一種追求。是工匠們以質取勝的價值取向,以及對自己所熱愛的事業無比執著的職業追求。再次是一種品質。是工匠們執著于產品和品牌,鍥而不舍、心無旁騖、專心致志的品質。最后是一種氛圍。是全社會對工匠們的敬意,以及相應較高的社會地位。工匠精神的提出,對于當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快推進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為什么要弘揚工匠精神
第一,是踐行五大發展理念的需要。五大發展理念集中體現了今后5年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的發展思路、方向和著力點,深刻揭示了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五大發展理念的提出,把握了發展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的新特點,順應了推動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的新要求,點明了破解發展難題的新路徑。在這個過程中,必須充分發揮追求完美、耐心專注、一絲不茍、不走捷徑的工匠精神的引領作用,才能更好推動發展方式轉變,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
第二,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需要。當前,許多行業低端產能嚴重過剩,但中高端產能嚴重不足,生產與供給無法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中高端需求。由于無法在國內買到高質量的產品,大量購買力流向國外。與此同時,國內大部分商品卻在進行低質低價式的競爭,既不能充分滿足市場需求,更不利于技術創新與行業進步。這就需要弘揚工匠精神,讓企業對質量精心打磨,對品牌精心呵護,讓職工對工作一絲不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第三,是加快轉型升級的需要。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當前,我國制造業大而不強,科技含量不高,發展日漸乏力,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任務越來越緊迫。這就需要弘揚工匠精神,通過科技創新與技術創新推進制造業的質量升級、技術升級、產業升級,真正實現從量到質、從速度到效益、從舊動力到新動力的更迭轉換。
第四,是從物的現代化向人的現代化轉變的需要。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人的現代化是社會現代化的核心,但是人的現代化總是滯后于物的現代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僅有“利器”,未必能“善事”,想要“善事”,關鍵在于用“利器”的人。現在影響我國社會現代化進程的關鍵因素,不是物,而是人。這就需要弘揚工匠精神,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去推進人的現代化,去培育善用“利器”的人。
如何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
第一,教育先導。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需要源頭培育。要通過學校教育,從小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精益求精的精神,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就業觀。要強化職業教育,讓職業技術教育在國家有更高的社會地位,讓學生在錘煉技能的同時,將“創新基因”深植于心。要加強企業的職業培訓,構建科學合理的技術工人培訓體系,通過系統的、專業的、全方位的員工培訓,有目的地提升職工技能素質,使之真正成為能做事、會做事、做好事,并創造高效勞動價值的“工匠”型人才。
第二,政策引領。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需要頂層設計。政治上要有待遇。著力開辟優秀技工的上升通道,完善技能人才的評價機制與優秀技能人才獎勵制度,大力評選表彰杰出技能人才,樹立工匠精神先進示范;經濟上要有保障。確保技能人才充分就業,提高“巧匠”“大匠”的收入、待遇,讓勞動者無需為基本生存煩憂,充分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社會上要有地位。充分認清、高度重視工匠的作用,在全社會形成尊重技能人才、認同技能人才、爭當技能人才的主流價值觀念,讓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價值追求蔚然成風。
第三,營造環境。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需要文化再造。有媒體統計,截至2019年,全球超過22019年歷史的企業,日本有3146家,為全球最多,德國有837家,荷蘭有222家,法國有196家。這些“長壽企業”為什么能存在?因為他們都在傳承著匠人精神。中國的經濟要創新發展,中國的制造業要轉型升級,要適應中國消費者日益“挑剔”的需求,必須要補上工匠精神之鈣,大力提倡專注、標準、精確、完美的工匠精神。
第四,不斷創新。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需要創新精神。創新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在這個日新月異、快速奔跑的互聯網時代,我們并不缺少創新,但缺少好的、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創新。如果沒有工匠精神對本職工作的專注,想在創新之路上走得遠,無異于癡人說夢。創新是工匠精神的延伸,只有把創新精神與工匠精神相結合,才能有效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效益。
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應成為工會工作的重要抓手
工匠精神應該成為廣大職工的主體意識和主流精神,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應該成為工會工作的重要抓手,這是工會組織的職能,更是職責。
第一,深化藍領素質提升工程。充分發揮工會“大學校”作用,整合工會組織優勢與社會資源優勢,與時俱進,進一步深化藍領素質提升工程。在繼續服務好傳統藍領技術工人的同時,進一步關注城市新藍領群體的成長與發展。學歷提升與技能提升并重,實施“資助優秀外來務工人員上大學”計劃,完善“技能培訓、技能幫帶、技能競賽、技能晉級、技能激勵”五位一體技能提升機制,拓寬服務對象,拓展服務內容,引導和幫助職工學技術、提技能,長才干。
第二,深化職工經濟技術創新。要采取有效措施,尊重職工首創精神,激發職工創新熱情,鼓勵職工開展經濟技術創新。要以創建“工人先鋒號”、創立高技能人才(勞模)創新工作室為載體,廣泛組織職工開展“小發明、小創造、小革新、小攻關、小建議”等“五小”活動,工會要邀請專家及時給予技術指導,及時幫助總結提煉,培育職工創新成果,保護職工知識產權。
第三,營造尊重工匠的社會氛圍。要積極培育和選樹工匠的優秀代表進行表彰獎勵,并作為宣傳和弘揚工匠精神的重要載體和抓手。從發動、推薦、評審、認定、激勵各個環節,全過程宣傳工匠和工匠精神。工會要把握輿論導向,持續不斷地為工匠發聲,為工匠正名,讓社會重拾失落已久的工匠精神,讓工匠享有本該屬于他們的尊重和敬意,努力在全社會營造尊重勞動、尊重技術、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