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弟子規的演講稿(精選11篇)
有關弟子規的演講稿 篇1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必讀經典之一,是古代圣賢的智慧結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是教育兒女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若能認真閱讀《弟子規》,真正了解其中的含義,定會對你受益匪淺。
《弟子規》的第一篇是入則孝。主要教育我們要孝敬父母,無論如何,都應當聽他們的教誨。第二篇是出則悌。主要講我們要尊敬兄長,兄弟和睦,少讓父母擔憂。第三篇是謹。是講我們生活中做什么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兜茏右帯防镞有信、泛愛眾、親仁、余力學文,讀了它們也都令我若有所悟。
在沒讀《弟子規》之前,我認為兒女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父母得聽從我的指揮,聽從我的命令任我擺布。以前,我一回到家,馬上坐到椅子上,從不過問父母的感受,還大聲地叫道:“給我一杯水!”到了要吃晚飯的時候,我總要大叫一聲:“把飯端來!”媽媽把飯端來,放到桌子上,我連一聲謝謝都沒說,便津津有味地吃起來了,F在,我學習了《弟子規》,父母不讓做的事情我也不再任性,孝順父母、尊敬父母也不再調皮了。
在古代《弟子規》是做人的準則,在當代仍然影響著更多的人。我也要繼續學習《弟子規》,成為一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有關弟子規的演講稿 篇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第一次拜讀《弟子規》一書,是在單位工作時間,當時現場給每人都發了這本金色的小書,當時拿到手上,我先看到的卻是書上寫著的“新課標小學語文閱讀叢書”,我和同事談笑道:“小學生讀本,是要帶回家給孩子看的么?……”直到一個休息日,出于無聊,我隨手拿起這本小書看了起來。但漸漸才發現它——《弟子規》的內容是如此精彩。
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弟子規中的第一篇便是“入則孝”,這里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這一篇,按弟子規所言:“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短短的幾句話,以三字韻文形成,卻讓我慚愧萬分。原以為為父母買幾件衣服,做幾件家務就是對父母是“孝”,現在才發現什么是“孝”我一點也不懂。反而想想父母對自己才是百依百順,言聽計從。平時在家里,父母為了喊自己吃飯的時候,都是在“嗯嗯、啊啊……”的應付中,讓父母喊了一遍又一遍,而自己只是為了多看一眼手中的手機或者精彩的電視節目中。每次犯了錯誤的時候也不但沒有聽從父母的教誨,總有自己說不完的委屈,道不盡的借口,和父母強詞奪理,談何做到“父母教,須敬聽”…………
其次就是第二篇“出則弟”也是告訴我們在外面的時候要尊師重長,要學禮、懂禮。還有“謹”、“信”、“泛眾愛”、“親仁”、余力學文“一共八篇,每一篇都有它詮釋的意義,組成了這本小小的金色小書,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道德系統,讀完這《弟子規》我不再笑它是小學生讀本,它將是我做人的準則,也是我們當代人都應該細細品讀的一本好書,通過它,你會發現自己習以為;蛘咦约赫J為都是對的言行,原來都是這樣或那樣的存在著。
在古時,《弟子規》是蒙學的課本,也許讓我們現代人也讀《弟子規》并不難,但是需要我們努力的是,能將《弟子規》實踐到我們的當代現實生活中,一直傳承下去!
關于弟子規演講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講話的主題是踐行《弟子規》!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
有關弟子規的演講稿 篇3
一個人能夠孝順,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
《弟子規》中講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意思是說:在家中,父母叫我們時,應該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要許久才答應。父母有事要我們去做,就要趕快行動,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懶得去做。父母教導我們時,必須恭敬地將話聽到心里。我們犯錯了,父母責備我們,應當順從并且承擔過失,不可忤逆他們,讓他們傷心。
《弟子規》中又講到:讀書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也就是說:讀書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這三點要實實在在的做到。
《弟子規》中還講到:事雖小,勿擅為;物雖小,勿私藏。
意思是說:事情雖然小, 不要擅自做主而不告訴父母和老師;東西雖然很小,也不要背著大人偷偷地藏起來,
《弟子規》這些規矩看起來很簡單,看似平常無奇,但是我們不妨捫心自問,我們做到了嗎?
從這個月開始,我校將開展《踐行〈弟子規〉,好習慣養成教育》活動,希望同學們在活動中養成:良好的安全習慣、良好的衛生習慣、文明懂禮貌的好習慣、節能環保的好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熱愛集體的好習慣、愛護公物的好習慣、良好的生活習慣。學校將對優秀集體和個人進行表彰。
同學們,播種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讓我們從現在開始認真去踐行《弟子規》,修養自己的品行,做一個對祖國,對社會有用的人。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有關弟子規的演講稿 篇4
寒假里,老師讓我們背經典書籍《弟子規》,我開始的時候覺得這本書很難背,但是,背著背著,我慢慢地喜歡上了這本書,被弟子規中的讀句深深地吸引了,它默默地向我講述著應該如何考敬父母,兄弟姐妹如何友愛,與人如何交往,如何講誠信等,使我也看到了自已的優點和缺點和一些做人做事的方法,使我受益非淺。
書中講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备改负魡荆皶r答應,不能慢慢吞吞的。父母交待你做什么事情,應該立即去做,不可拖延或者推辭偷懶。以前父母叫我,一遍兩遍的,我裝著聽不見,拖拖拉拉,自己該干什么還干什么,有時父母說的事情自己也老是聽不進去。過去的人們都知道要考敬父母,聽父母的話,我知道我以前做的不是很好,我今后一定要改一改。
“用人物,須明求;尚不問,即為偷!币馑际窍胍怯脛e人的東西時,必須當面向人家提出請求,以便征得別人的同意。如果沒有得到允許就拿來用,那就相當于偷竊的行為。這讓我明白不屬于自己的東西一定不能私自占有。記得有一次,學校的下課鈴剛一響,同學們都紛紛地往教室外跑,我剛要站起來就看到對面的課桌上放著一本《笑貓日記》,這本書是我最愛看的,并且書上精美的圖片吸引了我,我就情不自禁地拿了過來看了起來。讀了這段話,才使我明白不屬于自己的東西,不通過主人的同意,是不能隨意亂拿的,再小的事情也要注意。
“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币馑际敲弊右鞫苏路募~扣要扣好;襪子和鞋子都要穿好系,放置帽子和衣服應當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隨手亂丟亂放以免弄皺弄臟。這讓我想到我上學時穿的校服要干凈整齊,自己的書包也要干凈整齊,一個人的形象很重要,給人的印象也很重要,要養成好的習慣,做一個人見人愛的好學生。
《弟子規》這本書的內容很多,我要學習的也很多很多,它像一面鏡子,又像一位好老師,使我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我一定要讀好它,讀通它。
有關弟子規的演講稿 篇5
一直感覺傳統文化似一座巨大的寶庫,豐富且深邃,而今看了《弟子規》的光盤后使我對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如果能用兩個字來概括一下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的話,那就是道德。成為一個有德人的必須外在上,能夠獲得眾人的支持與幫助;內在看,可以收到得到心靈的安寧。即:外德于人,內德于己。。這一幕持久的執著,讓我止不住地品味生命,同時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坦蕩。
學習傳統文化,學會快樂地生活,做胸懷坦蕩的人,以平常心對待人生,對待功利,對待追求,淡泊致遠,心底無私,構造幸福人生?戳说茏右幍谋P后,對我感處挺深的有兩個地方,一是人與自然方面。今天,我們擁有比過去任何時候都要好的生活,但也面臨著比過去任何時候都要嚴重的生態和環境問題. 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的耗損與破壞、生物多樣性、減少土地荒漠化、大氣污染、水污染等。
大量的森林被砍伐,大量的水被污染`浪費,大量的野生動物被獵殺……水龍頭里那清澈的水再流多久就會干呢?多少瀕臨滅絕的動物朋友還正在掙扎?人類究竟是聰明還是愚蠢呢? 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人類已處于主動地位。當人的行為違背自然規律、資源消耗超過自然承載能力、污染排放超過環境容量時,就將導致人與自然關系的失衡,造成人與自然的不和諧.如果人類不及時改變發展模式,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長此下去,地球也有可能成為不再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 說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打個比方,我們砍一棵樹就要栽一棵樹.要盡我們一切力量來補償以前的過失.善待身邊的一草一木,更不傷害我們的好朋友—動物…… 與此同時,人與自然之間又是相互對立的。人類為了更好地生存和發展,總是要不斷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狀態,并改變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復到自然狀態。人與自然之間這種否定與反否定,改變與反改變的關系,實際上就是作用與反作用的關系,如果對這兩種″作用″的關系處理得不好,極易造成人與自然之間失衡。所以,人類在改造自然的同時,還要對自然進行涵養保護。人類與自然的關系應是共生、共贏、共榮的伙伴關系,必須以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為前提,克服目光短淺、急功近利思想,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并進的科學發展觀,協調人與自然關系,已成為當今世界高度關注的議題之一。人們普遍認識到,人類目前所面臨的人與自然不和諧問題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要復雜和嚴峻,但是人類絕不可能退回到被動適應自然的道路上去,只有依靠科學發展,才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資源的合理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的有效保護。要想長久地生存在這美麗的地球請記住世界地球日的主題: “善待地球——科學發展,構建和諧.”還有一方面對我感處挺深的就是孝順
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有一句俗:〔百善孝為先〕,這句話說的很有道理,我們不管做什么事,孝順是最基本的基礎。人要學會孝順,學會了孝順,便學會了愛自己和愛他人。孝順的人,他是絕對可以和周邊的人和洽相處的。而一個不會孝順的人,他必常與人合不來,因為一個連自己的尊長都不知道愛的人,你叫他如何去愛他人?
孝順是一個人的本份,父母花了心思養育了我們、教育了我們,才把我們安全的撫養長大,父母的深情,跟高山一樣高,如海水一樣深,這一種恩情,我們是永遠也報答不完的,到底我們該怎樣孝順父母呢?在生活上,物質的需求已不成問題,主要是精神上的關懷,要讓父母滿足,不能因為我們的工作忙或者是個人的原因而忽略了父母,在外打拼的同時,不要忘記家中的父母;貓蟾改,其實很簡單:平時多打電話問候一下,有時間;丶铱纯
不要等到“子欲孝而親不在”時感到后悔莫及,等有些事你懂了,但已沒有去做的意義了。因此,我們現在能做的,就盡力去做。做一個孝順的孩子,讓自己無愧于心。要知道:我們過得幸福,父母才會快樂。
入則孝,出則悌,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才會從心里面為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
父母子女兩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系。與之同喜同樂,無私奉獻,貢獻出自己全部的力量。身體力行去實踐。按照日常對自己的反思以及改正計劃,要毫不遲疑地付諸于行動,把自己對做人的點滴領悟,迅速運用到實際工作和生活中,在運用中學習,在實踐中體會,相信一定會有明顯的收獲。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失敗是自大;人生最大的無知是欺騙;人生最大的悲哀是嫉妒;人生最大的錯誤是自棄;人生最大的法寶是精進;人生最大的禮物是寬恕;人生最大的罪過是自欺欺人。 希望我們都能成為高尚的人、純粹的人、有道德的人、對人民有益的人,團結攜手建設我們的美好明天!
有關弟子規的演講稿 篇6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弟子規》是中國古時的蒙學課本,講述著古代文明人和平民百姓的故事。它可以讓現代人感受到古人對老人的尊重、對父母的孝敬。
在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待婢仆,身貴端,慈而寬!边@就話講述著一個感人的故事:“東漢時期的一位丞相叫劉寬,他總能體諒犯錯的部下,不生氣,不發火。有一次,劉寬的夫人想試探一下他,就讓侍女給他端雞湯,在他接雞湯時,故意失手,雞湯剛好灑在劉寬剛穿好的朝服上。想不到劉寬竟然沒有發火,而是關心是女燙傷沒有。
在現代,和劉寬的君子風度恰恰相反,一些單位的上級領導,從不寬待下面的職工,當職工犯了點錯誤,就會在大會上嚴厲批評,而不像劉寬那樣寬以待人。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人要做到仁慈寬厚,才是完美的。也讓我懂得了寬容他人是一種美德。
”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
這段話的意思是:縱然是小事,也不能任性,擅自做主,而不向父母親稟告。如果任性而為,容易出錯,就有損為子女的本分,因此讓父母親擔心,是不孝的行為。公物雖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親知道了一定會很傷心。
而我平時就很任性,經常擅自做主。有時候媽媽讓我做事,我喜歡了才做,不高興就不做,讓我去買東西,我有時還不經媽媽同意就買些自己想要的東西。有時候爺爺奶奶給我的錢,我就藏起來,不告訴媽媽,自己拿去買一些小玩具或者是小食品之類的。我知道這么做是不對的,媽媽其實也不是不讓我拿零花錢,媽媽只是讓我自己學會怎樣正確花錢,不買不合格的玩具或者小食品。
現在我漸漸長大了,我知道我有做的不對的,我以后要學會管理自己,這樣就不會讓父母擔心了。
有關弟子規的演講稿 篇7
《弟子規》的禮儀標準是做人的基礎。就像一棵大樹,只有當它的根扎牢了,它才能茁壯成長。做人,只有建立最基本的道德,一個有謙虛、尊重、善良、博愛之心的人,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是立于不敗之地的。如果一個人的愿望是武斷的,他不會被別人接受,他的生活也不會幸福。在學習了《弟子規則》后,我覺得我有責任和義務在正確理解中國古代文化的基礎上傳承這一文化瑰寶。我真誠地希望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能意識到這一點,從我們班級教育的每一點做起,幫助每一個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生活在中國的每個人都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文化畢竟是一個不斷傳遞的過程。就像一個語文老師說的“不管是貴族子弟還是山里的村民,不管是懂一點字還是一個字都不會讀,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體現了儒家文化的修養”。這句話,我感覺越來越深。一個觀念在中國延續了幾千年。這里的人哪里不受影響?
雖然傳統文化在近代遭受了許多災難,但她在中國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傳統文化將是我們的基礎,它將使我們的社會更加繁榮和強大。
有關弟子規的演講稿 篇8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第一次拜讀《弟子規》一書,是在單位工作時間,當時現場給每人都發了這本金色的小書,當時拿到手上,我先看到的卻是書上寫著的“新課標小學語文閱讀叢書”,我和同事談笑道:“小學生讀本,是要帶回家給孩子看的么?……”直到一個休息日,出于無聊,我隨手拿起這本小書看了起來。但漸漸才發現它——《弟子規》的內容是如此精彩。
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弟子規中的第一篇便是“入則孝”,這里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這一篇,按弟子規所言:“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倍潭痰膸拙湓,以三字韻文形成,卻讓我慚愧萬分。原以為為父母買幾件衣服,做幾件家務就是對父母是“孝”,現在才發現什么是“孝”我一點也不懂。反而想想父母對自己才是百依百順,言聽計從。平時在家里,父母為了喊自己吃飯的時候,都是在“嗯嗯、啊啊……”的應付中,讓父母喊了一遍又一遍,而自己只是為了多看一眼手中的手機或者精彩的電視節目中。每次犯了錯誤的時候也不但沒有聽從父母的教誨,總有自己說不完的委屈,道不盡的借口,和父母強詞奪理,談何做到“父母教,須敬聽”…………
其次就是第二篇“出則弟”也是告訴我們在外面的時候要尊師重長,要學禮、懂禮。還有“謹”、“信”、“泛眾愛”、“親仁”、余力學文“一共八篇,每一篇都有它詮釋的意義,組成了這本小小的金色小書,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道德系統,讀完這《弟子規》我不再笑它是小學生讀本,它將是我做人的準則,也是我們當代人都應該細細品讀的一本好書,通過它,你會發現自己習以為;蛘咦约赫J為都是對的言行,原來都是這樣或那樣的存在著。
在古時,《弟子規》是蒙學的課本,也許讓我們現代人也讀《弟子規》并不難,但是需要我們努力的是,能將《弟子規》實踐到我們的當代現實生活中,一直傳承下去!
有關弟子規的演講稿 篇9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講話的主題是踐行《弟子規》!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
一個人能夠孝順,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
《弟子規》中講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意思是說:在家中,父母叫我們時,應該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要許久才答應。父母有事要我們去做,就要趕快行動,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懶得去做。父母教導我們時,必須恭敬地將話聽到心里。我們犯錯了,父母責備我們,應當順從并且承擔過失,不可忤逆他們,讓他們傷心。
《弟子規》中又講到:讀書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也就是說:讀書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這三點要實實在在的做到。
《弟子規》中還講到:事雖小,勿擅為;物雖小,勿私藏。
意思是說:事情雖然小, 不要擅自做主而不告訴父母和老師;東西雖然很小,也不要背著大人偷偷地藏起來,
《弟子規》這些規矩看起來很簡單,看似平常無奇,但是我們不妨捫心自問,我們做到了嗎?
從這個月開始,我校將開展《踐行〈弟子規〉,好習慣養成教育》活動,希望同學們在活動中養成:良好的安全習慣、良好的衛生習慣、文明懂禮貌的好習慣、節能環保的好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熱愛集體的好習慣、愛護公物的好習慣、良好的生活習慣。學校將對優秀集體和個人進行表彰。
同學們,播種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讓我們從現在開始認真去踐行《弟子規》,修養自己的品行,做一個對祖國,對社會有用的人。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有關弟子規的演講稿 篇10
巍巍章山腳下,悠悠石亭江畔,矗立一所有著百年辦學歷史的名校-----什邡市實驗小學,她是我的母校。五年前,我讀一年級,一踏入校園,最醒目的就是學校教學樓的根根石柱,上面刻滿的字,我好奇的瞅著,只認識其中的幾個字。從那時起,每天沐浴著清晨縷縷的陽光,我們就開始咿咿呀呀的吟誦那些柱子上三字一頓的《弟子規》了。
一晃五年過去了,那些柱子上的句子早已倒背如流,銘刻于心。我爺爺是個喜歡讀書的老人,鶴發童顏,髯白且長。他常常讓我和他背誦接龍《弟子規》。我們背得那樣順暢,背完后,爺爺總會和我說很久的話。有的話至今我才慢慢明白其中的意思。爺爺說:“《弟子規》是古代圣賢的智慧結晶,是教育子弟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若能認真地閱讀《弟子規》,真正了解其中的含義,將會使你受益匪淺。”
閑暇之余,我喜歡一遍又一遍地細讀那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句子,體味那也許需要一生去體味的意蘊。漸漸地,我發現其中的道理看似小,卻是我們最無知和薄弱的地方。古人訓誡做人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關懷朋友,都因為心懷感恩。
“恩欲報,怨欲忘,抱怨短,報恩長。”這些足以讓我心悅誠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弟子規》讓我們知道感恩。感恩給予我們生命的人、感恩給予我們知識的人、感恩給予我們
衣食的人、感恩給予我們住所的人、感恩曾經批評過我們的人。將別人的愛永記于心,把別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動別人。
百善孝為先。行孝是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實孝,卻不曾注重細小。而《弟子規》恰恰就告訴我們行孝必須從細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時之念想。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等。在做到這些后,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為有用之才。
讀了《弟子規》之后,我才發現,以前自己習以為;蜃约赫J為對的言行,原來都這樣或那樣地存在著不足。我知道,這樣的一個學習過程,不僅是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思想升華的過程。
我想,一個人活著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在當代仍然影響著更多的人,教育我們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質。人生百態,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歸宿,是照耀心靈永恒的陽光!我在細細品讀《弟子規》的同時,也帶走了我心靈上的塵埃。有人曾這樣說過:
播下思想的種子,便收獲文字;
播下文字的種子,便收獲行為;
播下行為的種子,便收獲習慣;
播下習慣的種子,便收獲人格;
播下人格的種子,便收獲命運。
《弟子規》其中的禮儀規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樹,只有根扎得牢,樹才會長得茂盛。做人,只有將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來,一個擁有謙虛恭敬仁慈博愛的心的人,才會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敗之地。
有關弟子規的演講稿 篇11
談到珍愛生命的時候,我們總不會忘記強調,是我們的父母給了我們可貴的生命?墒窃谌粘I钪形覀儏s總是忘了賦予我們生命,無私哺育我們成長的父母,是他們給了我們愛與關心,是因為他們的悉心照顧,我們才能夠在一個優異的環境下茁壯長大。
這些天不知怎么的我把書房里的《弟子規》拿來翻了翻。當我看到“入則孝”的時候,我心里涌起了陣陣好奇與疑惑。“入則孝”說的是回到家就要孝順父母嗎?我好奇地查了查資料,果然就是這個意思。在孔夫子那個年代就開始講究孝道,對于受到父母的愛越來越濃的我們怎么能夠不去做一些孝順父母的事了。
生命誠可貴,而這可貴的生命是誰給與我們的呢?這一切都是父母給與我們的。他們不但給了我們生命,還把我們養育成人。那我們是不是應該感謝父母呢?是的。一個聲音肯定的回答說。那我們應該怎樣去感恩父母呢?按照《弟子規》的要求去做吧。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昏則定;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意思就是冬天要讓父母親穿的暖和,夏天要讓父母涼爽。早上要問安,晚上要向父母親請安 。出門先告訴父母要到哪里去,讓他們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事業不隨便改變。同學們你做到了嗎?
《弟子規》使我懂得了要在日常生活中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做一個有孝心的孩子。其次,還要在日常生活中語言要文明,不亂罵人,做事要講信用,說到做到。和別人相處時要平等博愛,并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這些事都是每日不可不做的。
學習《弟子規》,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
它告訴我們做人首先要尊敬、孝敬父母,是父母生育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弟子規》里有這樣的一句話“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都要盡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不能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愛、不孝敬,又怎么能去愛別人呢?
一個人要孝順父母,烏鴉尚知反哺,作為人更應該對養育自己的父母加以報答。一個人如果不孝順父母,不熱愛自己的家人,長大以后就談不上熱愛故鄉,熱愛祖國了。所以“守孝悌”是做人的根本。結合我的生活,我發覺有很多地方我做的不夠,當媽媽爸爸批評我的時候,有時我明知道不對也要反駁;當我情緒不好的時候,有時我會對他們大喊大叫,不能做到“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通過了解此句的真正含義,我明白這是對父母的不尊不敬。
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一個人如果對自己的父母不孝順、和兄弟姐妹朋友不和睦,那么他的孩子都會看在眼里,有一天他的孩子還會去學習,自己的行為不光會影響自己也會影響孩子的一生。記得有一則小笑話是說,有個老人年紀大了,雙手經常哆嗦,他的兒子兒媳嫌棄他,有一次吃飯的時候,老人打破了一個碗,老人的兒子兒媳非常生氣,對著老人發了一頓火,從此之后,讓老人用木碗吃飯。有一天,這對夫婦發現自己的兒子在玩木頭,就問兒子在干什么,兒子說在給他們做碗呢,等到他們老的時候給他們用。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對孩子最好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是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