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主題演講稿三分鐘(精選5篇)
重陽節主題演講稿三分鐘 篇1
各位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我是來自初 班的,今天我在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在這丹桂飄香、金風送爽的日子里,我們又迎來了中國人傳統的節日“重陽節”,重陽節本是古代人祭祀活動所演變而來,可追溯到先秦以前,據《呂氏春秋》記載,那時人們在秋天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與祖先,祈求健康平安。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一千多年前唐朝大詩人王維用這樣的詩句描繪了這一節日,古代的中國人在這一天要出游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家人親友歡聚一堂,其樂融融。重陽節包含長久長壽的意思,推崇人們尊老敬老。我們不僅要在這一節日向老人們表達感激和祝福之情,更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尊老、敬老、從點滴小事做起,可以在平常替他們多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多照顧他們,抽空多陪他們聊聊天,給他們帶去快樂。從而體現出對老人的關愛!鞍偕菩橄取蔽覀儜霌P中華傳統美德,展現我們青少年積極進步的風貌。
謝謝大家!
重陽節主題演講稿三分鐘 篇2
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三(3)中隊的diyifanwen。今天我的講話題目是“繼承中華傳統美德弘揚尊老愛幼新風”。
同學們,你們都應該知道重陽節吧!——對,在我們的語文課本里,曾經學過好幾篇關于重陽節的詩篇呢!比如說: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在課本里我們知道了,重陽節是在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在我國古代思想中,“六”為陰數,“九”為陽數,九月九日正好是兩個陽數相重,所以人們把它叫做“重陽”,也叫做“重九”。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漢初。漢初皇宮中,每年的九月初九,都要佩帶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到了東漢時,民間又有了重陽登高的風俗,因此重陽節又叫“登高節”。
關于重陽節的故事很多。據說重陽節從漢朝初就有了。那時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后饞害后,宮女賈某也被逐出皇宮,賈姓宮女又將此習俗傳入到民間。到了東漢,民間在該日又有登高的習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以后到了唐朝,文人墨客們寫了很多登高詩,其中大多數是寫重陽節的習俗。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而杜甫的七律《登高》,則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當然,古人的登高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同時還有吃“重陽糕“(一種九層糕)、賞菊飲菊花酒的習俗。清代以后,賞菊之俗尤為昌盛,時間也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后最為繁盛。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已經很普遍。“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想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因為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這些習俗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的中就有記載。
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
在改革開放的今天,重陽節這個傳統的節日被賦予了新的含義。1989年,我國把每年農歷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從而將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
同學們,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含有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講的就是這層意思:尊敬、愛護自己家的老人和小孩,同時也要象對待自家人那樣去尊敬、愛護別的老人和小孩。最近,從新聞媒體討論的話題中也可看出一二。如“該不該給老人讓座?”“怎樣做一個可愛的上海人?”這些活動的核心就是要努力建設和塑造一個具有高度文明、能與國際接軌的國際大都市的形象,而尊老、敬老、愛老、助老就是其中的一項內容。作為生活在這座大城市的我們,更有義務為樹立良好的城市形象而作出努力?陀^地說,經過改革開放和精神文明建設,良好的社會風氣已經逐漸形成,一些不良的行為受到大家的譴責。反省我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學生在尊老、敬老、愛老、助老又做得怎樣?我不想對你們的過去予以評價。但是,在重陽節即將到來之際,我們全體同學是否想到,該如何為我們家的老人或者社會上的老人做點什么呢?希望大家考慮一下。當然,學校政教處也有安排,要求各班的班主任在節后作個統計,看看我們的立達學生在老人節里為社會、老年人都做了些什么。
我今天的國旗下的講話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重陽節主題演講稿三分鐘 篇3
各位評委、各位領導、同志們:
你們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保護耕地,人人有責》。我自小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土地與我有著一種說不清、道不盡的親切感,我不敢說我能挑起振興中華之大梁,但我深深地覺得我屬于土地,我的事業扎根于土地。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是中國這方熱土養育了我們這群龍的傳人、炎黃的子孫。中國土地,就是我們的根,我們就是中國土地大樹上的綠葉。根深才能葉茂,正是汲取中國上下五千年沃土的營養,才造就了我們中華兒女的智慧、勇敢與善良;反之,也只有我們每片綠葉都充分制造養料,作為對根的回報,中國土地之樹才會愈加壯大。
目前,我局正在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毛澤平,相信在座每位非常熟悉這一名字,一個平凡的基層土地管理人員,卻以不平凡的胸懷震撼著千千萬萬個人的心靈:作為一名農村基層干部,毛澤平,他心里始終裝著老百姓,為幫助農民解決生產、生活上的困難,為家鄉盡快脫貧致富,嘔心瀝血,鞠躬盡瘁;他始終保持勞動人民本色,幾十年來工作崗位幾經變動,但敬業愛崗、吃苦耐勞、艱苦樸素的作風始終不變;他始終牢記黨的理想信念,事事處處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積極投身農村“三個代表”重要學習教育活動,累倒在訪民情、辦實事的崗位上。他的品德和行為,充分體現了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充分體現了共產黨人的高尚情操,充分體現了黨員干部努力實踐“三個代表”的不懈追求,具有強烈的時代特征。毛澤平走了,但他敬業愛崗、埋頭苦干;勤于學習、勇挑重擔;堅持原則、敢于碰硬;心系群眾、鞠躬盡瘁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依然活在我們心中。我想,不正是無數個像毛澤平一樣以身報效土地之根的綠葉,才使中國土地之樹生生不息嗎?今天,我們要以毛澤平同志為榜樣,學習他安心扎根山區,敬業愛崗、埋頭苦干的實干精神;學習他工作不計份內份外,勤于學習、勇挑重擔的進取精神;學習他時時處處以共產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堅持原則、敢于碰硬的負責精神;學習他自覺實踐黨的宗旨,心系群眾、鞠躬盡瘁的奉獻精神。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這兒,我想說,“保護耕地,人人有責”。保護耕地,需要我們所有中華兒女的理解與支持;需要我們團結一致,統一思想,增強耕地憂患意識,樹立愛土惜地觀念,養成“人人守土有責,代代惜地光榮”的社會新風尚。發揚文明用地,文明管地新風,向土地傾注我們滿腔的赤子之愛。作為土管人員,我們更是義不容辭,我們應該視局如家,以極大的熱情投身于土管事業,擔負起土管人員應有的責任,在平凡的崗位上艱苦奮斗,樂于奉獻,敬業愛崗,公道正派,愛民如父,心系百姓,情暖蒼南;我們更應該要無愧于中國土地之樹的一片綠葉。
朋友們!讓我們為了中國土地之樹常青,為了中國土地——我們共同的根,而綠著生、綠著死吧!讓我們在新的起點,新的層次上,以新的姿態,展示新的風貌,刷新新的紀錄,創造新的成績,來報答中國土地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吧!謝謝大家!
重陽節主題演講稿三分鐘 篇4
各位領導、各位評委,來賓們,同事們:
大家好!
很榮幸我能有這樣的機會參加今天的演講,我是手術室的一名普通護士。我演講的題目是:無影燈下天使情。
記得我剛踏上手術室崗位的時候,心里充滿了對新生活的美好憧憬,無影燈下,我曾用自己火樣的熱情和赤誠去描繪著自己未來的事業。然而,現實并不像伊甸園的菩提果那般完美和甜蜜。我每天要面對著的是一張張被病痛扭曲的面孔,聽到的是一聲聲長吁短嘆,一陣陣抽泣嗚咽……永遠忙碌的腳步分不清時間的分分秒秒,3個小時,6個小時,甚至10幾個小時,腿酸了要站得住,肚子餓了要挺得住,眼睛困了要熬得住……多少個深夜,我們被急診電話驚醒,不管是雷電交加或是風嘯雪寒,也得從溫暖的被窩中爬起來,沖入沉沉的黑夜之中。緊張、勞累的工作中,我真正體驗到了手術室護士平凡生活的滋味,體驗到了其中的艱辛和壓力。我苦惱過、迷惘過;苦惱迷惘之后也曾動搖過、退卻過。但有一件事深深地觸動了我,使我從迷惘中尋回了自我,在退卻時堅定了初衷。
那是幾年前一個初冬的深夜,當我正甜甜的酣睡在溫暖的家中時,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把我從夢中驚醒。“有急診手術,速來參加搶救!” 我不得不將舒適、溫暖拋在身后,頂著刺骨的寒風向醫院奔去。漆黑的深夜,冷清的馬路,呼嘯的北風,我的心里有說不出的沉重,甚至看到焦急等待手術病人的家屬,我的表情都有些麻木?僧斘壹膊阶呱鲜中g臺,面對那張被病痛扭曲的面孔和那雙祈盼生命的眼睛,頓時,同情之心、愛憐之情卻又油然而生。無影燈下,我們和死神作斗爭,我們同時間爭分秒。當東方露出一抹曙光時,手術成功了,病人脫險了,當我們把病人推出手術室告訴家人:“手術做完了,很順利,我們現在送回病房”時。一句簡單而又平凡的話語,竟使焦急等候的家人流下了熱淚。一剎那間,一股從未有過的體驗驀然涌上了心頭:原來我崗位是如此的重要,它不僅維系著健康、快樂,它甚至維系著一個人的生命。那一刻我深深地體會到:無影燈雖然不是世界上最美麗的燈光,它沒有耀眼閃爍的美麗,但不可否認,它是世界上對生命最重要的燈光,它點燃了無數患者和家屬的希望,它就象人生旅途中的一盞指航燈,為面臨驚濤駭浪的小舟指引方向,為生命垂危的患者帶來一絲絲光明。我也明白了一個真理:在平凡的護理崗位上,同樣可以施展才華,創造業績。
我不是詩人,不能用漂亮的詩句謳歌我的職業;我不是學者,不能用深邃的思想思考我的價值;我不是歌手,不能用動聽的歌喉歌詠我的崗位。然而,我是護士——一名手術室護士,我要感謝我的職業,是它讓我知道如何平等、善良、真誠地對待每一個生命,是它讓我理解了活著就是一種美麗!我要感謝我的職業,是它讓我懂得了如何珍愛生命,明白了平凡就是幸福,奉獻讓我更美麗。
創優無止境,服務無窮期。在手術室這個平凡的護理崗位上,我要以新的姿態,展示新的風貌,創造新的業績,讓青春在無影燈下煥發出絢麗的光彩。
謝謝大家!
重陽節主題演講稿三分鐘 篇5
黃河不放下奔騰,才能萬里流沙,驚濤拍岸。長城不放下堅守,才有蜿蜒雄奇,屹立千年。珠峰不放下姿態,才可直插青冥,俯視蒼穹。不放下是一種堅守的信念,是一種追求的姿態!
杜甫首重不放下的是憂國憂民,是天下情懷。在長安困居十年,為致君堯舜上,在使民風淳的政治理想,他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城的窘迫生活。安史之亂爆發,他哭百姓之苦,他痛國家之亡。三吏三別,字字句句,無一不是大悲憫,大情懷。漂泊西南,鬢滿塵,病纏身,詩人口中吟唱的,不是自己的困苦與不幸,他迎著秋風,長嘆的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他的一生,從青絲到白發,從清晨至黃昏,朝朝暮暮,歲歲年年,無不記掛著天下,無不憐憫著天下!他嘆諸葛亮,道: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殊不知,在千載百代后的今天,又有多少英雄為他淚落滿襟!
文天祥不愿放棄的,是尊嚴,是氣節。二十五歲時,文天祥便請求去往仙道觀,任個閑職,意在退隱出世,年富力強卻隱于道觀,不勝可惜?不,文天祥說,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隱。當時的朝廷奸臣當道,汗血丹青的文天祥不愿為了一席尊位,一石俸祿而放下自己的氣節與尊嚴。他說,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他說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從奉職廟堂到身處囹圄,文天祥始終昂揚的的,是一顆頭顱,始終高唱著的,是一骨正氣。丹心照汗青!
李時珍不放下的,是對科學的執著與追求。李時珍小時,作為一名赤腳醫生的父親深知行醫之苦,地位之卑,不愿再看到兒子受苦,一心希望他能考取功名。但李時珍卻說,望父全兒志,至死不怕難。懷著對八股文的不屑與對自然科學的向往,李時珍出發了,他穿上草鞋,背上藥簍,遠涉深山曠野,遍訪名醫宿儒。為深知蕓薹,他叩響無數菜農的柴扉。為了研究蘄蛇,他追隨村民翻山越嶺。他不放下的,不只是百姓的病痛,更是對科學的追求與執著。至死不怕難!
不放下東便意味著一定會失去西。杜甫不放下他的天下情懷,便失去了開心顏,沉郁了一生,悲嘆了一生。文天祥不放下他的氣節,便失去了榮華甚至生命。李時珍不放下他的醫途,卻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不放下的人早已放下了。他們為自己的價值取向去追求,去擁有,他們是世間的行者,他們亦是人生的智者!
放下只在一念之間,不放下卻是一生。放下的不一定是懦夫,不放下的卻一定是勇者!很多人一念之間便剔去青絲,遁入空門,是謂放下,此次不顧人間花紅柳綠,春夏秋冬。但又有多少人敢于不放下?不放下的人用了一生去追求,去執著。不放下的勇氣世間幾人能夠?
白娘子若是放下了對許仙的情意,哪還有這千年等一回的美麗傳說?李清照若是放下了對趙明誠的思念,怎還會有這凄凄慘慘戚戚的絕美佳句?蘇東坡若是放下了對王弗的追憶,便沒有了這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的淚濕眼眶。萬物之逆旅里,百代之過客中,若事事皆放下了,短暫的人生又還有何求!
人生需要不放下,以追求夢想,以完善人格。世間也需要不放下,以造福后人,以書寫佳話。不放下的愈多,失去的就愈多,擁有的卻也愈多。這,是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