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勿搬弄是非
是非多由偏見造成。莊子曾經說過:“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這里提到的“曲士”,就是有曲見而又偏執的人,通俗一點說,就是有“成心”去陷害別人的人。“成心”的形成,是因為認知據于特定的時間,地點,觀念的緣故。由于各人從各自具有的偏見出發,“得一察焉以自好”,所以,主體的認識雖然各有所長,時有所用,但都因不能全面的看問題而存在一曲之弊。由此,主體之間產生不同的意見的分歧和觀點的差異,還因固執一端,自我夸耀,形成了關于是非錯對的爭執,“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非亦一無窮也”
搬弄是非,是對天道的破壞,是實現真人的障礙。古時候有這樣一個故事:楚國的國君給兒子娶親,選中的姑娘是齊國人,楚平王派人去秦國迎親。那人到秦國一看,大吃一驚,這姑娘實在是太漂亮了,可以用美若天仙來形容。在回來的路上,那個人就在琢磨,這樣漂亮的估量就應該先給正在當權的楚平王。
這是,車隊已經接近國都,國人也早知道太子要去秦國的姑娘為為妻,但那個人卻搶先一步到王宮,向楚平王描述那姑娘的美貌,并開始調撥,說太子沒和這位姑娘見面,大王可以先去取了她,以后可以再找一個更好的姑娘。
楚平王怎么會不動心,于是立即派那個人去辦理。那個人稍稍做了些手腳,三兩下,原本是太子的媳婦,轉眼間卻成了楚平王的妃子。
辦完這件事后,那個人心中卻喜憂參半,喜的是楚平王會信任他,并且重用他,憂的是他得罪的太子,而太子卻早晚會掌握大權。這是他腦子一動,對楚平王說:“做了這件事,太子對我是恨之入骨,我倒是沒有什么。可是他現在卻對您有些仇恨,大王您一定要戒備戒備,以防不測。因為太子掌握兵權,外有諸侯支持,內有老師伍奢謀劃,說不定哪一天會兵變呢!”
楚平王本來就覺得對不起兒子,兒子會有所行動,現在聽那個大夫的一言,這種思想更加根深蒂固,心說果然不出所料,變立即下令殺死太子的老師伍奢及其長子伍尚,進而又捕殺太子,太子與伍奢只好逃離楚國。
王安石在《致一論》中說:“以小善為無益,以小惡為無傷”可生活中有人偏偏喜歡到處散布別人的流言蜚語,搬弄是非。也許這些人不過只是練練舌頭,或者增加一點點飯后的談資,但他們的言辭卻對別人造成很大的傷害。所以有些話還是不說為好,沉默是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