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文化
從古至今,至二十世紀開始中國從一個落后的封建國家慢慢變成了一個大國一個強盛大國。老子在道德經里曾說過:凡事都有兩面性,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任何一件事都不能太過絕對。有許許多多的古代文化伴隨著中國的逐漸強盛慢慢消逝了,但是永恒不變的并且傳承之今的是——孝。
家庭意義上看,“孝”體現為對父母絕對權威的順從,表面上看社會小單元的家庭以“孝順”、“孝敬”為重要思想是有利于增加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在古代曾有過這樣一個故事:姜詩,東漢四川廣漢人,娶龐氏為妻。夫妻孝順,其家距長江六七里之遙,龐氏常到江邊取婆婆喜喝的長江水。婆婆愛吃魚,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婆婆不愿意獨自吃,他們又請來鄰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風大,龐氏取水晚歸,姜詩懷疑她怠慢母親,將她逐出家門。龐氏寄居在鄰居家中,晝夜辛勤紡紗織布,將積蓄所得托鄰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龐氏被逐之事,令姜詩將其請回。龐氏回家這天,院中忽然噴涌出泉水,口味與長江水相同,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從此,龐氏便用這些供奉婆婆,不必遠走江邊了。由此可見孝是從古代變有的,不管是古代的封建社會還是當代的信息社會,孝一直以來都是被人們所傳誦的文化之一。
百善孝為先——有孝心并且孝敬父母長輩的人才是一個真真正正的人。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今之孝也,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父母作為我們的長輩不只是物質上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家。一個不懂得精神的人不是一個真正的人。
也許孝不能僅僅只停留在嘴上,用行動常常是其具體化,生動化。有人說表達自己對長輩的孝一定要等到自己有能力的時候。這并不完全正確,孝,實際上就在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在那一瞬間就是孝的體現。
作為一個青少年;一個中國人;一個中華五千年文化的繼承者,我們更應該注重孝的傳承,孝的弘揚,為中華民族的傳承與弘揚貢獻自己的一分綿薄之力,因為孝是永恒的文化!